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孤松集附录下 第 x 页
孤松集附录下
孤松集附录下 第 461H 页

尝诵西厓柳先生无亲无君非孝非忠之句。以为事亲而后可以事君。尽孝而后可以尽忠。君亲固一体也。忠孝固一事也。今天曹长赵公秉铨衡才数月。初以金君贯之倅顺天。中以赵君士静伯岭南。终以申君望久为完山判官。人皆以为失政。金赵两君事。得失未暇论。余爱望久容资洒洒。襟韵飘飘。所谓百丈山头一玉也。千顷波面一月也。真个玉皇香案吏。岂宜厄之于米盐升斗之间欤。顾望久今年四十八岁。大夫人今年八十五岁。噫望久事 君事亲之日。果孰长而孰短哉。赵相今既令望久孝于亲矣。他日岂不能令望久忠于 君哉。由此言之。铨曹今日注拟。虽谓之得焉可也。而况完山是望久先世桐乡也。戏彩之暇。对旧民理旧政。其夙兴夜寐。思所以无忝者可知。是亦所以忠于 君。岂独孝于亲而已哉。若余不天谁为孝。不才无以忠。只 君亲一念。炳然如丹。于望久之行。不
孤松集附录下 第 461L 页

举举南州第一人。安阳奉檄为偏亲。板舆再驾膺新庆。稚子重来莅旧民。堂下彩衣光绚旭。腊前花柳暖回春。感君此去 恩荣溢。孤露馀生只怆神。
送申正言之任全州判官序[黄㦿(漫浪)]
繄湖以南。故我右壤。而惟全为府。实大都会。斯 朝廷难其尹若贰焉。乃今 圣上敦锡类之政。而有司斤斤体行。前数月亚卿朴公为其大夫人之养而以尹往。而给谏申君又乞养得贰。凡荐绅士知朴公者。谓公推其为亲者而及贰。即其贰之所以养者。不以贰而有异也。知申君者。谓君推其为亲者而及民。即其民且有所观感而兴于怀也。申君将行。其友昌原黄㦿问曰子之养也。将以甘旨欤。以被服之美欤。抑以钟鼓丝竹之盛欤。夫全固有珍错焉。有茧丝焉。有管弦之伎焉。然此谣俗所好已耳。皆不足以悦亲而当孝子之心者。吾将荐昆崙之桃。羞丹山之凤。织扶桑之茧。使帝女为服。奏匀天之曲。间以霓裳羽
孤松集附录下 第 462H 页

孤松集附录下 第 462L 页

送申望久通判完山序[申悦道(懒斋)]
士君子立扬斯世。惟忠与孝而已。匪孝无以事亲。匪忠无以事君。孝者忠之本而忠者孝之推也。余之同宗友申君望久。才华闻望。迥出流辈。是宜翱翔台阁。黼黻 王猷。而顾大硕人年龄逾八望九。真所谓事君日长。事亲日短。望久爱日之诚。至此而曷有穷已哉。望久惟汲汲于便养。不惮屈首于幕佐。出为完山半刺。凡我同人。莫不为望久嗟惜。而望久独欣欣然有喜色。余于是知望久孝诚之天出。而果非凡人之所可及也。且完山乃先大夫之桐乡。而深仁厚泽。浃于完民。逾久而不
孤松集附录下 第 463H 页

送申望久通判完山(并序)[李元圭(锄谷)]
今之仕者。例以外内作轻重。以为一时之荣悴焉。吾见之矣。吾友申望久曾以正言迁礼部。未几。 朝廷且复引入。浸浸然用之。适全州判官缺。望久喟然曰吾之僶勉亦久矣。吾有老亲在堂。得一日养是为荣。吾肯以彼易此哉。遂恳求外如其愿。 朝廷惜其去而不
孤松集附录下 第 463L 页

丰沛山河第一州。送君今日意悠悠。承 恩即见全忠孝。惜别休言各去留。地势坼分湖北口。天形低压海南头。春来千树桃花发。倘记玄都旧客不。
祭文[柳元之(拙斋)]
孤松集附录下 第 464H 页

祭文[李之煜]
呜呼。世之有才德闻望之士。终不能阔一步超一阶。而寿亦不得者何限。公以金玉之质。卓荦之器。手攀莲桂。足蹑云衢。历清要按州县。且寿踰稀龄而有子若孙。衍宇充堂。其视世之有才而无禄者。宜若无欿然。而公之殁也。小子所以深痛而涕无从者。非独为私而已。痛斯世之不复见如公者也。嗟夫公之生
孤松集附录下 第 464L 页

孤松集附录下 第 465H 页

挽词[柳元之]
饮德常如醉。论交更得师。姻连情自切。志合道无缁。郑重生前好。虚凉梦里思。哀辞说不尽。只有泪双垂。
挽词[金启光]
孤松集附录下 第 465L 页

挽词[罗以俊]
不耻于衰世。吾犹识紫芝。同收𤱶亩迹。各叹漳滨羸。海内斯人殁。乾坤此道危。平生信宿意。重诵蔡邕碑。
挽词[南天汉]
风流文彩最南州。黄甲香名更出俦。柏府薇垣清望重。湖城岭邑惠声留。世间荣利还多事。老境优游有某丘。乡国衣冠零落尽。又题公挽泪盈眸。
挽词[柳世哲]
雄词华望早蜚英。梧老家庭见典刑。原德正同鸾鹄峙。清姿剩似玉金贞。栖迟晚岁宁论命。归仰平生幸袭馨。从此儒林长寂寞。龟山烟月总伤情。
挽词[柳世翊]
名家模范见箕弓。文彩风流继有公。鹄质固
孤松集附录下 第 466H 页

挽词[金煃]
明辰早擢谏议臣。鹄立风声孰敢伦。直节可能挽世道。危言终使误公身。栖迟岭邑年先老。投笏丘园志莫伸。时事迩来堪痛哭。羡君今作地中人。
挽词[李玄逸(葛庵)]
东南人物眇然时。将晓稀星又见移。大令已闻于祖厚。家君每语即公推。抠衣猥荷温言辱。洒扫常嗟供役迟。贱迹穷山会愁疾。不堪辜负送灵輀。
挽词[李惟樟(孤山)]
少以才鸣晚福全。早辞轩冕卧林泉。随车甘泽乘凫日。及霤危言跃马年。田亩养閒神自王。君民入念泪长县。庙堂知己应铭述。懿德行看国史传。
挽词[李惟橿]
夫子南州雅望持。江东安石汉当时。上之合
孤松集附录下 第 466L 页

乐善堂铭(并序)[李惟樟]
昔孤松先生鹅洲申公。作燕游之堂于居第之侧。扁之以乐善。因有小绝四诗。以咏歌其志。及先生之孙国模氏干之。改搆其第。因堂之旧制而稍轮奂之。以为歌哭聚国族之所。而其号仍旧焉。呜呼。人之所可乐者亦多矣。孰有如为善者乎。自可欲而推之。以至于仰不愧俯不怍。则其为乐何如哉。先生既以是善为之乐。则未尝不欲推其所有。与斯人同之也。及世不我以。枘凿不合。则卷而怀之。甘自托于东平王马少游之为。故其发于声诗者。幽閒冲澹。优游自得。与曾点咏归之兴。司马独乐之意。千古一辙。岂世之欣欣于名利。汲汲于富贵。以浮荣外物为乐者。所可与议哉。先生以是裕诸己而垂之后。国模氏又继其志而述其事。虽易其堂而新之。犹揭以旧扁。为盘盂几杖之警。则其遵奉先志。遹追前
孤松集附录下 第 467H 页

我有我善。匪自外得。修之于身。百行具足。体之于心。万理斯备。善既在我。其乐自至。千驷万钟。莫我能易。箪瓢陋巷。随遇自适。年丰国泰。宿愿所系。白云青嶂。心岂忘世。用舍行藏。时适然矣。懿欤先生。惟义之视。凡厥后昆。顾諟华扁。式谷似之。居之无倦。
昭阳作噩阳月之朔。后学宣城李惟樟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