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x 页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21H 页

皇明神宗万历四十年(光海君四年)壬子二月二十九日甲午。(酉时)先生生于嘉树县北驿坪里第。(先生高祖忠顺卫公。为郭通赞继仪之甥馆。自怀德移居于并木里。子孙因世居焉。时先生之考栗村公移寓驿坪。)
四十一年癸丑(先生二岁)
四十二年甲寅(先生三岁)正月。还并木世第。
四十三年乙卯(先生四岁)
四十四年丙辰(先生五岁○先生幼时。状貌魁伟。游嬉有度。见者咸曰此儿他日。必成大器。)
四十五年丁巳(先生六岁)
四十六年戊午(先生七岁)始受读于同里郑公。(士介○才受读。不烦诲释。文理自解。一诵不忘。郑公称叹不已。)
四十七年己未(先生八岁○已乐闻前言往行。不喜狎弄。有成人仪度。见者称以圣童。)
光宗泰昌元年庚申(先生九岁)
熹宗天启元年辛酉(先生十岁)
二年壬戌(先生十一岁)
三年( 仁祖大王元年)癸亥(先生十二岁)就学于林林谷先生。(时林先生丁忧庐于墓下。负笈者多。先生于日读程课。常有馀裕。遍观诸学徒所读。涉猎之。尽为己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21L 页

四年甲子(先生十三岁○已通四书五经。见解超诣。舍川郑上舍謇见先生所著。叹曰此岂剽窃章句者所能及哉。以诗遗之曰隔屋书楼坐圣童。周诗三百眼皆空。本原直指朱程域。小技何难李杜工。雕鹗拂云天路近。鲤鱼吹浪海门通。他年此句为明验。记得风骚白首翁。盖知先生学问事业之将有大也。)
五年乙丑(先生十四岁)春。读书于龙岩书院。受林谷先生敬义之训。(院即南冥曹先生妥灵之所。曹先生尝曰敬义吾家之日月。院以敬义二字。因为东西斋额。林先生以为此二字。实斯学之宗旨。作诗示之曰东楣之敬西楣义。莫把寻常揭额看。千圣相传惟二字。直方要到静而安。严师咫尺赫其临。对越恒存戒惧心。特立当年惟义比。肯随偷俗任浮沉。先生因次曰数月龙岩幽静处。岂徒章句是耽看。直将敬义求吾道。苟得其门死亦安。天地昭昭日月临。肯随流俗变初心。逢人不用望望意。先圣书中会浸沉。)
六年丙寅(先生十五岁○学问益广。以亲意并治举业。)
七年丁卯(先生十六岁)
毅宗崇祯元年戊辰(先生十七岁)聘夫人金氏。(夫人善山氏。良襄公峤之后。副护军瑛之女。生有淑质。及归先生。事舅姑以诚。事君子无违。邻里称之。○护军公有识鉴。择先生为甥馆。甚敬重之。尝语人曰吾得刘安世为婿矣。)
二年己巳(先生十八岁)
三年庚午(先生十九岁)移寓宝岩。
四年辛未(先生二十岁)拜桐溪郑先生。(先生风仪峻整。议论精明。郑先生甚器重之。先生尝称郑先生曰纯刚正直之气。萃于一身。使我 圣朝二百年伦纪。斁而复明者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22H 页

五年壬申(先生二十一岁)秋中东堂试。○冬柳修岩(袗)来访。(修岩时为陜川宰。闻先生名来访。)
六年癸酉(先生二十二岁)春赴南宫见屈。○哭殇弟。(有祭文。)○冬读书浮屠寺。
七年甲戌(先生二十三岁)春读书黄梅山妙寂庵。(有诗曰梅山今岁粝。月岳去年蔬。顿释寰中念。犹抛物外书。)○夏五月。遭祖母尹夫人丧。(葬于安乐原。栗村公庐于墓下。先生侍几筵。馈奠之节。极其诚敬。晨昏必定省于庐所。虽祁寒暑雨。终始不懈。)
八年乙亥(先生二十四岁)秋九月。中增广乡解。并捷东堂。○冬入格生员第五人。
九年丙子(先生二十五岁)移寓鸡山里。○玉溪亭记成。(亭在县北玉溪之上。先生与里人。数往游于亭。里人请先生记之。)○子之栻生。○筑涤愁台。(是岁金人送差觇我。桐溪郑先生上疏极言备边御贼之策。朝廷玩愒不报。郑先生致仕南归。先生窃叹边忧有触藩之势。朝论昧剥床之患。身在草莽。不可有出位之言。而自不胜忧国之怀。乃于龙岩上流閒旷之野。负土累石而为台。名之曰涤愁。每清宵皓月。逍遥遣怀于其上。后人名其地曰宋家墅。)
十年丁丑(先生二十六岁)正月作悲愤诗。(时虏骑围南汉。 大驾下城。先生闻报。悲愤作诗日。此日非前日。今年忆去年。伤时无限泪。呜咽助风泉。)○作述怀赋。(备述世德。感愤时事。惓惓于国羞之未雪。)○上桐溪郑先生书。(其略曰今玆之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22L 页

十一年戊寅(先生二十七岁)春拜眉叟许先生于宜春。(时许先生旅托南中。先生首先请谒。许先生极加奖许。手书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大篆十四字赠之。)
十二年己卯(先生二十八岁)玉溪同游录成。(先生与玉溪里人。同游于玉溪亭。列书姓名为录。因成社契。)
十三年庚辰(先生二十九岁)春陪林谷先生游安阴之三洞。(上搜胜台。挹退溪,葛川二先生之遗芬。明日入某里。拜桐溪先生。讲论续近思录。)○冬拜朴无闷先生。(无闷堂与栗村公相友善。先生往候之。无闷堂执手语曰君前程万里。修身处世寡过善矣。)
十四年辛巳(先生三十岁)冬哭朴无闷先生。(有祭文)
十五年壬午(先生三十一岁)正月陪栗村公会葬桐溪郑先生。(有祭文)○移寓栗洞养真堂成。○哭外舅副护军金公。(瑛○有祭文)
十六年癸未(先生三十二岁)冬在泮序同榜会。(与罗择尤,李子相,金致精,李明远,朴汝弼,宋子野,南仲遵。会宴于泮中。先生序之。○是岁有当路宰臣闻先生名。欲与相见。先生曰士之处世如处女。岂可呈身以于谒。终不就见。)○送李明远(子昭)序成。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23H 页

(仁祖大王二十三年)乙酉(先生三十四岁)春还并木世第。○奉先规约成。(先生尝以祭先之不能备物为恨。至是设为规约。使一人掌钱谷资给。各家具其粢牲。依俗轮设。而必以宗子主之。)
丙戌(先生三十五岁)春与从弟雪窗公(挺涑)游伽倻山。(和雪窗诗有曰尼父天生德。羲文道在玆。可哀平仲暗。堪笑叔孙痴。日月光何损。丘陵学有为。盖北人沮斥退陶。故诗意如此。)
丁亥(先生三十六岁)作书戒子侄。(略曰古人云奢侈之害。甚于灾异。真格言也。汝辈其识之。且人之善恶。不可毁誉过实。誉之过其实。必有不悦而忮之者。况扬人之恶。非君子隐恶之道。圣人不云乎。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此深戒之辞也。)
戊子(先生三十七岁)陪栗村公与赵涧松(任道)。游龙岩书院。○冬读书龙岩。(有诗曰家贫不孝子。国乱未忠臣。悄悄心不乐。茫然坐自嗔。)
己丑(先生三十八岁)五月 仁祖大王升遐。入县参哭班。(时先生虽未仕时。因山前不御酒肉。)
(孝宗大王元年)庚寅(先生三十九岁)正月以学行登县剡。(时朝廷令郡县举笃行之士。邑宰以先生荐于方伯。先生呈单固辞。)○六月丁栗村公忧。(栗村公自三月忽有不安节。日益沉㞃。先生昼夜护持。目不交睫。衣不解带。药饵糜粥。必躬亲尝进。自以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23L 页

辛卯(先生四十岁)林东茂,慎子和,宋挺洵,郑衍等来学。
壬辰(先生四十一岁)眉叟许先生来吊庐所。(许先生见先生毁瘠。嗟叹不已。归路入龙岩书院。语曹夏尹诸人曰世道日降。罕见善居丧人。今来岭南。得见宋某矣。此乡自南冥后。闻人硕儒。前后相望。可谓名乡。)○十月服阕。○移寓瓦村。更搆养真堂。
癸巳(先生四十二岁)秋捷咸聚科初试。(先生自服阕后。无意荣达。一日谒林谷先生。先生曰幼学壮行。士之业也。况立扬父母所望。追而遂志。非孝子事乎。先生遂黾勉就举。)
甲午(先生四十三岁)捷东堂试。○参明经科第九人。(道内诸先进闻其释褐。皆喜曰朝廷得人矣。临试应殿策。其略曰天下之事。未有无所期而成者也。王者期于王。伯者期于伯。所期者远则其至也远。所期者近则其至也近。志也者。所以立是期也。既有其志。又不可不致其力也。臣未知 殿下之所期者。远乎近乎。果能有其志而致其力乎。立志之要。莫切于明 圣学。虞舜之惟动丕应。商宗之厥修乃来。是徯志之功。逊志之效也。君臣际会之初。不敢以他说进。伏望 殿下以虞舜商宗之志为志。则 国家幸甚。)
乙未(先生四十四岁)在京和李子正韵。(斗觉羁怀岁暮多。独依孤枕是谁家。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24H 页

丙申(先生四十五岁)春除成均馆学谕。○作同道会。(与同道十一人。会于终南山下舍人李袗家。图形于帖。题名其下。金鹤沙应祖序之。)○三月受由还乡。(麟坪大君㴭书老杜古柏行一篇赠之。盖有取于古来材大难为用之句。而兼有感时之意。)○十月除獒树道察访。(参判赵䃏作诗序以送之曰。宋君继孟有志之士。无求于时。凤下丹霄。耀朝阳于昆岳。珠生沧海。惊夜光于渊鱼。然而陶泽之金梭。待云气而乃化。丰山之石鼓。候霜落而始鸣。坐见汩没于泥涂。成均学谕。仍致轗轲于邮驿。察访功名。论其才器则合置凤池。问其职事则只管刍卒。伯乐已去。谁识车下之骅骝。匠石不来。举失林中之杞梓。)○十一月就任。(先生不以丞负而卑之。抚绥驿卒。修敕马政。时赵公启远为本道监司。以严峻临下官。独于先生。称以儒者。宽以引接。设施之际。有所赖焉。)
丁酉(先生四十六岁)十月闻林谷先生讣。
戊戌(先生四十七岁)正月受由归葬林谷先生。
己亥(先生四十八岁)春秩满升拜成均馆典籍。○移拜司宪府监察。○五月 孝宗大王升遐。赴 阙哭临。
(显宗大王元年)庚子(先生四十九岁)正月除康津县监。○哭四友堂族叔。(国泽有挽)○答眉叟许先生书论邦礼。(初 孝考之丧。 大王大妃之服。以期年为定。至是许先生上疏。请追正服制。以为 孝考以次适入承大统。 大王大妃当服齐衰三年。且以书询于先生。先生答之。其略曰鲁之僖闵。以兄继弟。先儒以为有父子之道。则此亦传重为重之义也。昔 明宗之丧。 恭懿殿于 明宗为嫂叔。而兄弟相继。既以继体之重。持父子之服。则兄后之为之也。亦如母之视子也。然前后礼论者。皆失于过不及。其曰体而不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24L 页

辛丑(先生五十岁)寓居灵觉洞。○行乡约礼于涤愁台。(先生与里人为乡约。一遵吕氏遗规。春秋行讲信礼于台上。会者数百人。未尝諠哗失仪。礼毕或诗酒相乐。不以事物经心。)
壬寅(先生五十一岁)哭知县族叔。(国辅○有祭文)
癸卯(先生五十二岁)春撰林谷先生行状。(殆数千言皆践履笃实之言葛庵李先生称其亲切而有味)○四月淑人金氏卒。○秋还并木世第。○林东远来学。
甲辰(先生五十三岁)撰进士李(会一)墓碣铭。
乙巳(先生五十四岁)撰县监许(仲昱)墓碣铭。○(是岁子之栻捷乡试。以京城痘疾。命不赴会试。或劝之曰例有托疾陈试。何不为之。先生曰初进欺君。岂人臣之道乎。岂训子之方乎。终不听。)○哭河谦斋。(弘度○有挽)
丙午(先生五十五岁)冬除机张县监。(本县以海隅残县。间于兵水两营。赋役烦重。民不堪命。先生莅任之后。尽心抚恤。多所减革。吏民颂其德政。)
丁未(先生五十六岁)七月因旱亢祈雨。(有祝文)○聘夫人文氏。(士人再煌之女)
戊申(先生五十七岁○是岁七月。有唐人漂海到县境。先生闷其萍梗。厚给资装。备历程涂。使之还国。其人感泣怀惠。作诗志之曰。名区何意忽奇逢。万里沧波一夕风。幸得慈航依彼岸。片时邂逅识人龙。)○秋递归。(先生以战舰烧烬事被递。为人所搆。祸将叵测。同春宋文正公伸其非罪。)○谒德川书院。(院在晋州。即南冥曹先生妥灵之所也。先生自丙午带德川洞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25H 页

己酉(先生五十八岁)春筑存养斋于溪上。(先生为学。以存心养性为本原工夫。斋成以是扁之。以为常目之资。)○哭许进士。(堈○有祭文)
庚戌(先生五十九岁)筑咏归台。
辛亥(先生六十岁)作盆梅诗。(得古梅于荒草中。移置盆上。题诗盆面。以寓岁寒之意。和者甚众。)
壬子(先生六十一岁)五月谒西溪书院。(院在山阴。即德溪吴先生妥灵所也。先生每叹吴先生父子。以清节直道。为奸蘖所排摈。至是以洞主往谒焉。)○冬谒蘫溪书院。(院在咸阳。即一蠹郑先生妥灵所也。先生时为洞主。)
癸丑(先生六十二岁)春谒龙门书院。(院在安阴。即一蠹郑先生妥灵所也。先生时为洞主。)○七月除成均馆典籍。○九月除礼曹佐郎。又迁兵曹佐郎。上疏连辞不 允。
甲寅(先生六十三岁)春除礼曹正郎。○二月 仁宣王后升遐。赴 阙哭临。○迁成均馆司艺。○八月 显宗大王升遐。赴 阙哭临。○冬除顺天府使。(其地地大人豪。号称难治。先生为政清简。务从宽平。民怀其德。)
(肃宗大王元年)乙卯(先生六十四岁)春聚讲邑子于临清台。(戊午之祸。寒暄堂金先生与曹梅溪。同谪于此。台其游赏之地也。先生下车。更加修治。聚邑中儒生讲学。令子之栻及士人郑厦导率焉。公退之暇。先生亲率诸生。讲小学于台上。讨论光风霁月。亦不外此之意。)○谒忠武祠。(祠即李忠武公舜臣侑灵所也。先生想仰其敌忾殉节之义。莅任之后。祀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25L 页

丙辰(先生六十五岁)五月除掌乐院正。○七月除奉常寺正。力辞不 允。○陪祭 永宁殿。(以大享堂上执礼。受 香陪祭。)○八月以 文庙献官。受 香行祭。○修同道会帖。(与监司李溟翼,承旨李观徵,提学李堂揆,典籍姜复先,掌令朴廷薛,佐郎金邦杰,献纳金海一。同会于李聃命京第。)○十月除司宪府持平。疏辞不 允。(疏略曰谏诤之官。为任最重。纠劾秕政其责也。扶植公论其职也。苟非树立有素。莫宜居之。臣虽至愚。自知则明。今若贪荣恋恩。冒进就列。则其于贻辱 清朝何。再辞不 允。)○陪 大驾行祔祭 宗庙。○十一月呈病还乡。 特赐医林撮要一部。
丁巳(先生六十六岁)六月除司谏院献纳。赴 召至星州。因病还乡。上疏言事。(疏略曰窃伏念方今 庙堂之上。日夜之所忧虞规画者。专在北方。而臣愚以为南方之忧。有甚于北方。何以言之。臣窃闻东莱倭馆。加设数千馀间。踰年而尚未完役。木石交运。山川崩渴。人命之殒。财力之殚。不可胜言。而臣之私忧过虑。又不止于此。豺狼育于藩篱之内。虺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26H 页

戊午(先生六十七岁)春重修龙岩雷龙亭。(先生时为洞主。叹雷龙舍之毁颓与士林议重新之。)○闰三月除司宪府掌令。○四月拜眉叟先生于西江上。○六月除济用监正。上疏言事。(疏略曰方今以六邑水灾。逋还军丁事。 殿下因道臣启 闻。惕然惊动。别遣敬差臣李巨源。使之检踏。具由疏陈。年事之惨酷。生民之困瘁。详尽无漏。而尤致意于四邑。赋税还上军布。若不限三年停减。将不得保存。 睿览之下。必有大轸念大处分。而民间终不得见其所蠲减。臣窃惑焉。昔朱夫子之监赈浙东也。救荒之策。条陈纤悉。而惟以蠲徭减税为第一。岂不以救荒之道。莫如镇安民心。而捧民以救民。近于割肉而充腹也。古圣贤深忧远虑。实为今日之龟鉴。且惟正之供。每岁所纳。其数有定。宜无上下。而所纳之数。岁岁不同者。实由于胥吏辈之中间操弄。伏愿 殿下夬赐乾断。严命该曹。自京司总计结卜。磨鍊赋税。疏奏 命该曹禀处。)○七月呈病还乡。 特赐历代臣鉴一部。○九月复除掌令。有 召。病不赴。○内赐历代君鉴一部。○奉 教撰进敬慎威仪箴。
己未(先生六十八岁)二月除司谏院司谏。○三月除司宪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26L 页

庚申(先生六十九岁)春谒德谷书院。(院在宜春。即退溪李先生妥灵之所。宜春士林。以洞主请先生。遂往谒。)○敬义斋成。(壁上书范鲁公诗,范益谦座右铭及敬斋箴。用寓存省之功。又书诸葛武侯出师表陶靖节归去来辞。想慕其忠槩。慨然有尚友千载之意。)
辛酉(先生七十岁)秋哭从弟雪窗公。(挺涑有挽)○文世胤来学。
壬戌(先生七十一岁)撰县监李(智活)墓碣铭。○行长孙时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27H 页

癸亥(先生七十二岁)夏撰秋潭尹公(铣)墓碣铭。○秋撰志庵许公(祜)墓碣铭。○十二月 明圣王后升遐。入县参哭班。(先生不以身老而废礼。入县朝夕望哭。成服而归。居外寝终制。)
甲子(先生七十三岁)正月撰崔潭阳(镇南)墓碣铭。(集中逸)○三月一日。易箦于正寝。(先生自二月偶得寒疾。累日弥留。犹自力巾栉。及病革适当寒食。喟然叹曰今年吾不得上墓矣。未尝一言及家事。屏去妇人。使不得近。淡然无怛化之意。临终前一日。犹诵苑鲁公诗,张横渠西铭。子之栻泣请其不必如是。先生曰平日所念。自不能已也。进药饮则曰老病至此。必无再起之理。但欲使汝辈无憾。遂饮小许。瞑目就枕而终。子之栻奉遗命丧礼一依紫阳家礼。)○九月三日。葬于灵觉洞能德山下负艮之原。(士林会者几四百人。所经闾里之人。莫不奔走哀恸。为文以祭之者。相续于道。)
丙寅 上命道臣追赙。(十一月初六日。大臣引见时。领议政所启。曾经侍从之臣身没。朝家例有别致赙之典。而前执义宋某素以忠直著名。身没于甲子年间。其时道臣不为启闻。事涉不当。 上曰其时监司之不为启闻。诚可骇然。其令该曹追赙。)○行状成。(子之栻撰)
癸酉○墓志成。(副提学权南冈瑎撰)○墓碣成。(葛庵李先生撰。承旨裴正徽书。参议权圭篆。)○遗事成。(朴西溪泰茂撰)
(宪宗大王二年)丙申享古岩书院。(县监宋寅和撰祝文。)
(哲宗大王七年)丙辰享新川书院。(郡守柳道宗撰祝文。)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27L 页

公讳挺濂字继孟。姓宋氏。系出恩津。始祖讳大原。为高丽判院事。子讳得珠郡事。子讳春卿郡事。子讳明谊司宪执端。为圃隐诸贤所推重。始居于怀德县之白达村。生讳克己进士。生讳愉隐德不仕。含章自贞。世号为双清堂。生讳继祀尚州判官 赠司宪府持平。生讳遥年军资监正。生讳汝霖杨根郡守 赠通礼院左通礼。生讳世绩忠顺卫。娶通赞郭继仪之女。因居于三嘉县之并树村。是公之高祖也。生讳珩司仆寺判官号林亭。无子取第三弟讳璘佥正之次子希绍为后。军资监直长。考讳翊。资禀方严。志气豪迈。受业于芦坡李公屹之门。通经史识大义。中 仁庙癸亥进士。旋报罢。遂废举。隐居教授。生徒号栗村。妣德恩林氏。瞻慕堂讳芸之孙处士承谨之女。有闺范淑德。得妇道甚。以 万历四十年壬子二月二十九日甲午。生公于县北驿坪之里第。生而岐嶷。状貌魁伟。自幼时游戏有度。始受读于邻居郑公士介。不烦诲释。而文理自解。郑公称叹不已。十二岁就舅氏林谷先生学。自是学日益进。其读书也。沉潜反覆。必究其旨。其著述也。文辞富赡。英华发外。成就之功。月异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28H 页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28L 页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29H 页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29L 页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30H 页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30L 页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31H 页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31L 页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32H 页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32L 页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33H 页

墓碣铭[李玄逸]
公讳挺濂字继孟。恩津人。其上祖大原。为高丽判院事。后数世有讳明谊。仕至司宪府执端。始居怀德县。国初执端之孙讳愉。有至行高节。隐居不仕。世所称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33L 页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34H 页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34L 页

既孝既友。又睦以信。天性之笃。策名委质。秉直宣化。事君之节。引年告老。放怀自适。冰玉之洁。宰如之阡。有镵其石。维后之吉。载宁李玄逸撰。
墓志铭[权瑎]
昔我先大夫。自游太学。所交欢岭南人士殆数十。而每称宋君某厚德长者。及不佞仕宦。与公晚节相周旋。窃叹其恂恂退让。有君子之风。庚申后流窜西南。不相闻十馀年。己巳蒙 恩还朝。公已作古人矣。为之悼惜者久之。公之胤之栻。北走七百里至京都。属余以幽宫之志。不佞虽不文。敢辞诸。谨按状。公讳挺濂字继孟。恩津之宋。皆祖高丽判院事大原。代袭簪缨为大家。有司宪执端明谊。用文学显。为圃隐诸贤所推重。再传而至讳愉。有隐德。世号双清堂。事在朴醉琴所为记中。又五世至讳珩司仆寺判官无子。取其弟璘之子希绍为后。军资监直长。是为公王父。父讳翊。尝游李芦坡屹之门。力学为文辞。中癸亥司马。寻罢其榜。遂不复应举。以其居栗村。教授后学。学者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35H 页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35L 页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36H 页

遗事[朴泰茂]
先生性忠厚有德量。自少为学自励。师事同郡林先生德怤。得闻学问宗旨。饬己矜严。事亲出于至诚。前后丧守墓三年。哭之几灭性。见者以为非今世所见也。 仁祖乙亥取生员。 孝庙甲午擢文科。历事 显肃两朝。自郎署累迁台省。数为司谏执义。每上疏言时事。艰虞生民疾苦。论事好直言危论。不屑为诺诺从人。虽显官有要与相见。足未尝一到其门。晚年退居于凤城之月如山下。卜筑书室。名曰存养斋。日与学者讲业。远近皆从之。其子之栻。亦以学行笃绪馀。负士友望。世所称松风斋处士者也。莼城朴泰茂
存养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336L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