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松溪集卷之五 (自动笺注)
松溪集卷之五
 燕途紀行[上]
  
總叙
公元1641年
庚辰閏孟春
挈眷質瀋。
辛巳孟春
還 朝。
(時公行
昭顯世子歸覲
替質入瀋。
而 世子瀋後
淸國又許 孝廟出覲。
故公仍留。
待 孝廟還 駕。
始爲還 朝。
神道碑文。)
公元1642年
壬午仲夏
錦州出降
進賀赴瀋。
仲秋還 朝。
副貳右尹三近
行臺持平洪處亮也。
公元1643年
癸未季秋
以淸主喪進香赴瀋。
副价尙書韓仁及。
臺中舍人沈東龜也。
孟冬
余扈今 上(孝廟潛邸時。
)曁 昭顯
淸人獵於建州牛毛嶺。
嶺卽渡遼時
東營金應死節地。
陰山大獵
縱云壯觀
露宿霜雪
驅馳氷路。
喫盡苦狀。
還到瀋陽
同伴則許以東歸
獨余一身替質未旋。
又令挈眷以來
翌年甲申春
北人聞 大明已亡。
傾國犯關。
余奉 昭顯
俱在戎伍中。
余以病劇。
未從其行。
吳帥(三)開關
流賊風靡
北師一戰
燕京已定
 昭顯返駕戎陣
今 上回 馭故國矣。
仲秋
 昭顯及今上。
復從淸主。
轉向燕山
余則惆悵東歸
公元1644年
乙酉暮春
 昭顯永還之後
河北平定。
進賀赴燕
副貳天部尙書鄭世規。
行臺應敎成以性也。
路値今 上回駕。
湛樂數日於瀋陽
轉入燕都
聞 昭顯哀訃。
倍道旋旆
閏季夏還 朝。
公元1647年
丁亥孟夏
以頒赦進謝赴燕
季秋還 朝。
歲幣半革。
深蒙 殊恩
副价都憲朴遾。
行臺應敎金振也。
公元1650年
庚寅季夏
以錦女事
奪衰(仁廟大喪時)赴燕
季秋還 朝。
副貳天部尙書林墰。
行臺執義李弘淵也。
庚寅仲冬
 國事孔艱
慨然請行
三臣(相臣李敬輿禁錮
相臣李景奭判書趙絅安置白馬山城
俱論極律。
)陳奏
元朝節儀。
一歲再赴燕京
其間在家一月矣。
辛卯暮春
竢事還 朝。
便蒙 殊渥
副价地部尙書李基祚。
臺中舍人知和也。
公元1651年
辛卯仲冬
以頒勑進謝
元朝節赴燕
壬辰暮春還 朝。
副貳司諫黃㦿
行臺司諫權堣。
而回灣。
副貳聞有長沙之 命。
使事也。
公元1653年
癸巳孟春
以頒勑進謝赴燕
季夏停勑行。
仍帶勑書還 朝。
亦被 恩渥
副价都憲兪㯙。
行臺李光載。
而及歸。
李之誣捏
無人不遭。
幸賴 天日照臨。
旋雪其寃。
公元1654年
甲午仲秋
淸主東歸省墓
問安使赴瀋。
行臺司諫
沈世鼎也。
到箕京。
北報漠然
移節降仙。
以俟眞傳
聞其停駕
仍爲還 朝。
甲午仲冬
冊封進賀赴燕
乙未暮春還 朝。
副貳都憲李一相。
行臺沈世鼎也。
公元1656年
丙申八月
搢紳罹禍
陳奏正使燕京
副使曹參金南重
書狀官栢府掌令鄭麟卿也。
十二月還 朝。
而時有領議政李時白等十六臣宥罪
及勑行停止之事。
一行並蒙 恩典
(此條。
家乘所記。
補錄于此。)
公元1657年
丁酉仲夏
以焇黃謝罪事。
謝恩使右相斗杓副使右尹嚴鼎耉,行臺執義大運
鱗次赴燕
孟冬還 朝。
使事完了
死者减律。
以是兩行
俱被 殊恩
是役也。
三伏在途
八旬留館
不服水土
得生還。
(此條。
卽公之追記紀行之末者。
而今移錄。)
日錄
粤惟丁丑之兵。
 邦運不幸
 乘輿去邠。
江都淪沒
萬姓魚肉
于是時也。
余奉今 上。
久在虜陣。
 宗社安危
間不容髮
及夫南漢議和
靑丘賴安。
而今 上曁 昭顯世子
未免沙磧之行。
余獨扈 駕還都
北望遼山
只切飮泣之情。
歲庚辰
替質遼陽
年甫弱
公元1644年
冠。
去 國悲懷
瀋水俱深。
於是
奔走戎馬
辛苦楚囚
寂寂蠻舘。
與愁爲隣。
空抱蘇武節旄
日望上林歸鴈
至甲申 大明云亡
北師入燕。
武關之質縱解。
星槎之行尙繁。
夏令炎熱
冬日霜雪
行役艱苦
殆非血肉所堪。
至或奪衰作行。
未暇從禮
生丁不辰
至于斯耶。
半生他鄕
風餐露宿
積痾纏身
王事鞅掌
年年北征
賦命奇釁。
至于斯耶。
艱危之時。
鞠躬之瘁。
參以分義
不足恤。
以此管見
當關機。
專對僨事
理所然矣。
纔一返襢。
誣謗隨尾。
身世多舛。
至于斯耶。
今年又因北塞開釁
縉紳罹禍
陳奏之 命。
復屬此身。
簡日奉表
載馳長程。
處事茫然
與天同闊。
而况臨行
慘遭季子之殤。
未號嬴博
抑情登途
暮投虗舘
獨倚覊榻。
殘燈明滅
愁緖萬千。
自酌自傷
屈指細思。
自庚徂丙。
北渡鴨水。
十有一矣。
卄年征役
縱緣北使催迫
有自 朝廷命送。
瀝血陳懇。
敷奏情悃
 兪音猶秘。
 溫綸反降。
倘罹誣謗
旋雪其寃。
中心感激
圖報無路。
庶幾盡瘁
以酬萬一。
官路三千。
亦嘗聊以是自慰也。
前往返。
多事故。
耳聞目擊
一未紀述
年代旣久。
此間情景
其誰能知。
以故行邁暇隙
撥忙起懶。
略紀陰晴之外。
又將使事本末
逐條並列
山川程途
風俗景物
率以備焉。
觀者其憐之矣乎
  [八月三日]
公元1656年
丙申八月初三日戊寅晴。
遲明
家廟
(公繼叔父昌大君後。
奉祀於家。
)哭喪次。
仍詣 闕。
日上半竿
俟時至。
偕副价以下
奉表而出。
鼓樂前導
百僚後隨。
崇禮門。
盤松池邊
大設帷幕
公卿畢會。
遂入參査對禮。
禮畢
出憇私次。
知申事申濡天部亞卿金佐明水部亞卿致和來見叙懷。
於是朝衣
乘驛騎。
從館後小路。
武擧方張故也。
駐馬沙峴。
已有回首之感。
弘濟院。
宗人密山以下三十餘。
東西分坐。
把酒以餞。
宗風
慶平君亦來。
病人遠將郊坰
可感也。
厨院提調亞卿尹順之宗簿提調三宰吳竣
設祖帳以別。
舊例也。
宗親府堂上有疾
只郞僚設杯盤餞罷。
又與大諫吳挺一,應敎吳挺緯,前正鄭善興,翰林呂聖齊十數親舊
握手慘別。
仍屬亡兒送終諸事
自不覺嗚咽淚下。
欲其省弊。
畿伯趙珩許令落後
向晩乘轎就路
一行卽副价地部亞卿金南重
行臺栢府掌令鄭麟卿。
護行中使嘉義高禮男。
裨將五員。
折衝郡守汝漢兵房
折衝李敏中掌戶房
堂下前縣監
掌禮房。
萬戶汝俊工房
萬戶貴賢馬監
舌官十一員。
首譯嘉義張炫
通事嘉善東立,前正崔振南,女眞嘉善孝男,上使乾粮通政韓之彥,別獻領去通政孝元公事掌務前僉正卞承亨,副使陪行通政朴而嶻,乾粮前正申益海。
行臺行前正方,押物淸譯金興益。
太醫二員
 御醫主簿朴頵,針醫前主簿安禮
畵員權悅,外司醫員卞爾珩,寫字劉義立
副使軍官主簿李㴐,出身斗南行臺軍官讀官鄭祈昌也。
 大殿別監南爾極栢府書吏李義信,內局書員廉孝翼。
蒼頭命男等五。
乙生等八也。
弘濟石橋
踰綠磻峴。
至梁撤坪。
昔日褊裨中曾仗旌旄者李壽昌黃道昌,朴泂,李後五人來別。
磚石峴。
過 昌陵撥。
德水石橋
踰礪峴。
涉新院木橋。
陟介倫峴。
薄暮高陽郡
舘于碧蹄舘。
郡守後聖
支待是行也。
七月晦前一日
遭喪明之慟。
 聖上惻憐情事
表文初以初三日
副使先爲陪去。
余則看檢喪事
追後發行
馳及副使爲 敎。
而窈念私情雖切。
 王事至重。
抑情陳箚。
今日偕發。
這間心懷
非比前日之行。
獨倚旅
窻。
想像家事
愁緖悲情
尤難自抑。
是日行四十里。
  [八月四日]
初四日己卯晴。
曉發親舊
因付家書
催駕雙驂
陟惠陰嶺
雙石佛。
渡廣灘木橋。
義僧伐石鳩工
方排石橋
馬山驛後峴。
午到坡平舘點午。
牧使閔晉亮支待
少憇
若干員役
由梨川路
往謁 長陵
莎草改理。
曹參議蔡忠元等。
鳩工
遙瞻 象設
含哀展謁
日暮
還到坡平。
交河吳挺柱。
自任所馳來。
終日叙懷。
是日朝行四十里。
夕行往返約四十里。
  [八月五日]
初五日庚辰晴。
曉發臨津以舟。
津源出北關安邊府。
麻田郡大灘合流臨湍
西注四十里。
交河縣鳥島城前
水合流注于海。
臨津東坡驛。
從間路抵長湍府梧木舘點午。
府使金體乾支待
都差員坡牧閔晉亮。
因 長陵有役。
許令落後
午發過招賢撥。
渡板浮川木橋曁天壽石橋
橋名吹笛
都吏來候
沙川木橋。
荒城南畔
留守惠吉出候。
從水口門古基。
入渡槖駞橋。
南門前路
大平石橋
舘於別舘
舘是大平舘東新搆。
府城西門外也。
松京舊都
城郭殘夷
壯氣消磨
閭閻撲地
人民猶盛。
率以買賣爲業。
家制與
漢陽不同
短椽築壁
渾無北牖
怳如中國之制。
無乃麗朝時。
華人滿國。
因緣學成。
以爲俗耶。
經州府。
舘舍湫隘
僅僅經過
今到是地。
舘宇宏敞
王畿㝡。
節孝旌門
相望巷口
亦可見舊都遺風也。
上軍出身孝源來謁。
使之陪行。
松京卽其家也。
是日朝行三十里。
夕行四十里。
  [八月六日]
初六日辛巳晴。
曉發復渡大平石橋
從普正門古基。
出歷延賓舘
舘是前朝迎詔處也。
高麗太祖王建墓。
靑石撥幕。
路右有小逕
卽朴淵路也。
到豆石隅。
自此海西界。
郵人來候
過金郊驛舊基。
午抵金川舘點午。
監司任義伯。
上都差員瑞興府使金慶恒。
驛馬差員金郊督郵呂孝曾。
方物差員兎山倅鄭暹。
支應差員金川李廷相來候
海州志立,鄭白川錀。
偕主倅出待。
自此替把海西馹騎
京畿驛馬差員朴振禧辭歸
前新溪太守金坰。
海州村舍來訪
又與監司從容叙話
爲慮厨傳之太繁。
金川倅。
使之落後
護行中使
爲覲其親。
辭往平山
金川郡。
踰奪靡是峴。
渡五助川木橋。
到猪灘。
寒波咽咽
橫橋圮毁
以舟而渡。
撥幕邊設帷帳
平山倅郭之欽來候
少憇
人馬畢渡。
拂衣
轎。
陟漆嶺。
過金巖坪。
登金巖峴。
金巖古郡號
其基尙在云。
峴西草莽間。
豐碑巍然
廼 明朝詔使翰林編修姜曰廣,王夢尹去思記。
令人起感。
夕抵平山府。
舘于水豐舘。
谷山尹宗之。
偕主倅出待。
延安則府使鄭榏罷遞。
吏民出待。
京畿方物差員良才督郵任暎。
付方辭歸
京中刷馬人夫告歸
寄家信。
是日朝暮俱行五十里。
  [八月七日]
初七日壬午曉霧晩晴
早發過古山城底。
踰石隅峴。
寶山驛。
寶山大川
以橋過石隅撥。
午到秀山點午。
站雖平山界。
兎山倅及信川晉三遂安倅李斗鎭出待。
少留舘舍
下憇玉溜石榻
石勢參差
聳出于上。
川流淸絶
環遶于下。
一奇觀。
但緣節早。
紅葉未爛是欠。
削壁危巖
華人浪留翰墨
深刻塡朱。
玉乳靈巖
翰林侍讀劉鴻訓所題。
玉溜泉。
曰聽泉仙榻。
翰林編修朱之蕃所書。
懸珠
太監盧維寧借筆。
玉乳
珍珠泉
副摠兵程龍所題。
摠是 大明詔使也。
高處
太監冉登刻其像。
今已刓矣。
獨坐石榻
感古傷今
無以爲懷。
行臺吟送長律一篇
立人卽和。
午發踰峴。
陰山
小車踰峴。
安城撥曁屛風巖
望山城。
粉堞崔嵬
橫帶夕陽
形勝壯麗
眞可大關防。
丁丑之兵。
瑞興之民。
此以存云矣。
夕投瑞興府。
于益損堂。
乃前倅權躋。
損上益下而爲治處也。
寧郡守興運,新溪縣令安廷煜。
偕主倅出待。
上都差員瑞興倅辭退
路下都差員鳳山郡守辛喜季來謁。
初更
中使平山追來。
是日朝行三十里。
行五十里。
  [八月八日]
初八日癸未朝晩雨
發渡土橋大橋
土與大是橋號。
兩橋皆木。
大車踰峴。
西山撥曁興水院。
過古劒水
巳抵釗水舘點午。
站雖鳳山界。
文化倅李翂,殷倅嚴聖耉,長連倅李元墀出待。
自入海西
馹騎下畿驛。
殘疲特甚
所乘雙驂
未免中路頻顚。
雖杖驛吏
無奈何
冒雨午發。
劒水撥。
歷大松樹
曾前炎程作行。
取陰休憇處也。
至舊站坪西。
一廢城。
鳳州古邑也。
夕到鳳山郡。
舘于對鳳軒。
太守東閣也。
淵府使權井吉。
偕主倅出待。
禾倅金宗沇。
頃日厨院郞僚。
而以考績居下。
吏民出待。
關西方伯淰。
馳送裨將
書問安。
奉復狀。
初更量。
蒼頭秀一。
自京馳撥傳家信。
修復書。
方物差員病。
長淵代行
都差員辛
喜季。
聞有奪告身之 命。
不敢莅職辭退
是日朝行四十里。
行三十五里。
  [八月九日]
初九日甲申
乍雨乍晴
早發踰大洞仙嶺。
北望方山城
粉堞崢嶸
是廼丙丁年間
賊臣自點幕府處也。
舍人巖。
歷古石撥。
陟小洞仙嶺。
隅。
抵漁沙木橋川邊。
節度使鄭檝出候。
黃岡南門入。
雉堞頹毁
已作廢地。
不由客舘大路
先從捷路。
登勝仙樓
樓是黃岡敵樓
節度閔震益所重搆云。
遙見曠野茫茫
大河抱流。
閭閻櫛比
樓臺縹緲
夕陽疎雨
隱暎秋山
倚欄移時
便有悠悠之思。
俄而黃岡十數成羣
並進樓前
以身有重服
揮却以退。
沿路諸邑
不許聲妓之游。
今日所經嶺路
因達夜風雨
泥濘沒脚。
人頗困憊
暮投黃州府
舘于齊安舘。
舘宇雄偉
額以西門鎖鑰
通判具崟豐川倅李箕男出待。
安岳徐弘履受由歸家。
吏民出待。
初昏
鄭檝略設酒果來餞。
行數杯罷。
是日行四十里。
  [八月十日]
初十日乙酉
大霧晩晴
平明發行
城西門出。
過兪令坪曁貯福撥。
抵駒峴。
峴是關西界。
郵人來候
南都差員陽德倅金興祖來謁。
午到中和府之生
陽舘點午。
達夜雨下
泥路沒膝。
其苦倍昨。
廵察使淰,淸南夫馬支應差員中和府使金壽海,方物差員德川郡守洪錫武,淸南北驛馬差員魚川督郵金澄來候
祥原郡守公望
偕主倅出待。
海西方物差員長淵倅,驛馬差員金郊督郵辭退
自此替把關西驛騎。
廵察使接膝寒暄
仍叙敦睦之情。
始聞京洛逆變之奇。
發渡萬歲石橋
過冷井曁胡墳。
栽松亭。
亭是舊稱。
而毁於丁丑之兵云。
渡永濟橋
橋是石。
樹碑記號
自橋抵大同江津
殆將十里
紫楡成林
影蔽斜陽
江流蕩漾
漁舠點列。
怳如畵圖中。
大同江
一名王城江
源出寧邊府界
曁陽德縣文音山。
西流六十里。
龍岡縣急水門入于海。
廵察使中和先來
都事李曾通判崔寬
艤船待。
卸轎乘船。
廵察略飮數杯。
以御江中寒氣
及岸。
肩輿大同門。
入。
館于平壤府之練光亭
龍岡李齊運
偕本府通判支待
俄而廵察曁副价,行臺俱來
略行數杯而罷。
時纔上燭
月色婆娑江中
漁火明滅沙渚
無限光景
聊慰客裏愁懷
海西方物差員豐川辭退
是日朝行六十里。
行五十五里。
  
[八月十一日]
十一日丙戌
曉霧晩晴
留。
昧爽梳洗
洞開八牕
俯瞰前江
曉霧橫渚。
羣娥浣紗。
是亦佳賞。
日晩風起
霧散雲收
徘徊獨立
觀風景。
畵欄臨城。
勢若浮空。
大江抱回。
波光如練
沙頭嗈嗈之鴈。
野外點點之山。
多少物色
極其淸麗
第一江山
名不虗得
浮碧樓,望酒巖。
皆列直北江岸
錦繡峰,乙密臺。
峙于浮碧之後
箕子書院井田
在于毬門內。
箕子在於普通門外
巖盤於樓下江渚。
天石於長慶門外江心。
永明寺,文武井。
在於浮碧下。
武烈祠在城中
壬辰東征唐將畵像處也。
城本王儉城。
雉堞頹圮
已就廢荒。
閭閻撲地
人民繁盛
商賈輻湊
物力雄富
眞關西第一都會也。
樓中懸額有二。
上草書。
鵝溪李山海所題。
楹外楷字
石峰韓濩所書也。
蒼頭孝達。
自京馳撥傳家信。
修復書。
撥送牢子
  [八月十二日]
十二日丁亥晴。
廵使持酒果來餞。
略飮數杯而罷。
廵使聞副价與行臺俱上浮碧。
辭而馳去。
俄而畵角三吹。
行旌已整。
乘轎發行大同舘前。
副价,行臺廵使
不敢直請。
顯有邀致之意。
同游厚誼
似難凂凂
從長慶門石路
登臨浮碧
與副价,行臺
容叙懷。
略行酒杯
乘轎錦繡峰底
達于竝峴。
廵使都事通判設幕以待。
入坐乍話。
又把數杯。
今日三處所飮還秋露
將二十餘觥。
歷胡墳。
過赤峴曁斧山峴。
斧山撥。
酒氣漸昇。
神氣頗昏。
初更水村坪。
順安縣
舘于安定舘。
主倅沈之淹出候。
川府使李志安有病。
吏民出待。
是日行五十五里。
  [八月十三日]
十三日戊子
雨晩陰。
廵營軍官南斗馳驛問候
晩發冒雨登程
歷古城基。
渡暗致川大小板橋
過鄴下撥。
下大小二峴。
梁坪。
渡舘前板橋
午到肅川府
于肅寧舘。
主倅南淑,江東縣李知白支待
是日行六十里。
  [八月十四日]
十四日己丑
夜至朝。
雨下如注。
竢小歇晩發。
道傳山。
雲暗撥。
快霽。
過長坪歷新院。
北京行兵營軍六名來現。
院是客店
籬落稀少
未到安州
南門入。
舘于百祥樓之三淸閣
是樓邊寢房也。
節度使李枝馨,通判閔點,三和縣姜琠支待
是日行六十里。
  [八月十五日]
十五日庚寅晴。
晩風
留。
撥傳 天書
是日廼亡兒永窆。
只自悲黯。
江樓風景
反歸寂寞之濱。
斜陽倚欄
眺望遣懷
鐵瓮(寧邊藥山城
)北峙
遙爲掎角
薩水西流
通漕運。
粉堞崢嶸
敵樓縱橫
以當西北要衝
關防喉舌
此乃丁卯之兵。
節度使南以興死節處。
忠毅烈。
令人想像
香岳遠拱
大野無際
畵閣巍巍
逈臨無地
氣象豪雄
與練光之蘊藉大相不同
疑如文武異道
閭閻人物
極甚富盛
伯仲於箕京矣。
樓是麗朝恭愍王所搆。
三淸閣將圮。
節度鄭榏重修
百祥樓額
恭愍王華蹟也。
北門外。
七佛寺。
諺傳隋皇楊廣大發天下兵。
高麗
六師抵薩水未渡。
有七石佛化爲神僧。
從深流不揭以渡。
兵疑水淺
驅兵以進。
前鋒沉水。
軍聲已亂。
守將乙支文德縱兵大擊。
沉百萬師于江中
以故創刹以祠。
石佛尙今列在於晴川江邊
江在城西底。
一名薩水
源出江界狄踰嶺。
南與香岳水合流百餘里。
爲晴江。
廣通院下。
又與大定合流百餘里。
入于老江前洋。
蒼頭江赤。
自京馳撥來傳家信。
始聞誣告凶人鄭忠正法之奇。
行中寫字劉義立
接于閭舍
夜失百金
節度使搜捕可疑人。
只推其半。
劉達號哭
觀者憐焉。
明當倍道以抵定州
故方物差員德川倅領
方物
先送嘉山
  [八月十六日]
十六日辛卯晴。
從撥來蒼頭告歸
奉書 螭庭。
寄家信。
早發抵晴江。
通判閔點艤船待。
促櫓飛過北岸上。
節度使帷帳
酒果來餞。
偕副价略飮數杯。
南都差員陽德倅金興祖,夫馬差員中和倅金壽海辭退
催駕發行
過息浦石橋
廣通院撥。
大定江邊
廣通至江邊。
是博川界
嘉山倅洪有量。
整船以待。
渡江少憇江亭帷幕
大定江古號有二。
一廼盖泗江。
一是寧江
蒙自扶餘南奔
江魚鼈。
成橋利涉
以故名。
源出昌城府浮雲山
南注爲此江。
西流十數里。
廣通院下。
復與晴江水合注于海。
發行踰九小峴
嘉山郡之嘉平舘點午。
北都差員寧邊府使汝𣛀,方物差員雲山郡金國標,支應夫馬差員泰川縣監洪儆禹出候。
甑山縣李烴。
偕主倅出待。
魚川驛騎
不唯欵段
不從令。
招致督郵面責。
巳發從嘉州山城
曉星嶺。
形勢奇嵬。
可作關防
而尙今棄廢
人頗惜之。
古路在於最高山頂。
其險無異羊膓
歲壬午
方伯沈演欲通牛車
新開此路。
道途平夷
民頌其德。
踰薪峴渡石橋
抵納淸亭秣馬
亭是
公元1642年
南界
橋廼亭前跨流。
牧使金鏡德川郡守洪錫武出待。
亭下大川抱流。
杪成陰。
景致蘊藉
申發歸正遷曁茄子踰峴。
茄子踰撥。
大白觀海
小白峴曁大石傍峴。
筒堤。
堤是儲水灌漑處。
小石傍峴。
渡達川石橋
橋南北。
樹石碑。
迺義僧創橋頌功者。
日晡
定州城南門入。
城則毁廢
舘於新安舘。
舘宇宏敞
爲兩西最。
主倅與德川支待
頃在順肅。
日氣和暖
自渡晴江。
風色漸冷。
極目蕭索
邊塞光景
令人愁沮
上軍折衝白勝潤,前權管金立來謁。
仍爲先去。
夜深
義立並推失物追來。
是日朝行五十里。
行三十里。
夕行四十五里。
  [八月十七日]
十七日壬辰晴。
早發由城北頹毁處出。
是亦往來之路也。
大小唐鵝峴。
凌漢山城底。
城高萬仞
堞倚半空
形勝無雙
而曾在兩丁之兵。
摠自潰不守。
所謂地利不如人和也。
四松石橋
巳到雲興舘點午。
舘是郭山界
郡守黃浩,殷山縣康時省出待。
郡衙在西十里外云。
午發踰國師峴。
東路石橋
橋邊勒石
紀義僧創橋功。
又有一碑
郡守灌漑之德。
峴望身彌島。
峴撥。
峴。
未到宣川府。
舘於林畔舘。
府使鄭驥。
寧邊支待
以重試迫近
魚川督郵許歸。
傳家信。
修復書。
日暮
天陰大雷
是日朝行三十里。
夕行四十里。
  [八月十八日]
十八日癸巳晴。
霜晩風。
早發踰國師峴。
抵隴建坪。
西望劒山城。
山峻城高
是亦關防地。
丁丑之兵。
兵民賴而全云。
淸江撥。
踰淸江峴
渡淸江石橋。
東林古城底。
登城峴。
巳到車輦舘點午。
舘是鐵山界。
而府使金益厚。
中江開市差員赴灣。
兼任宣川倅曁价川倅崔後憲出待。
雲巖山城
在館西南二十里。
粉堞連天
地形險惡
丁丑之兵。
其民亦賴而全。
形勝龍骨相甲乙。
府衙城西云。
疇昔連抱松樹
彌滿舘前。
戊午年間。
都督毛文龍駐扎椵島。
盡斫爲船。
今則無矣。
發登自作峴。
望海島。
踰險峴。
是古城基
歷柴口隅。
未抵良策舘。
舘于舘南聽流堂。
舘是龍川界。
府使李廷立,博川郡守崔克雋出待。
府衙在於舘西四十里云。
堂前小川橫流
故以聽流爲號。
堂下儲水養魚
岸上翠壁
楓葉半紅
黃花爭發。
氣象蕭洒
移步泉石之間。
釣魚把酒
古人所謂浮生得半日閒者是也
上軍官金汝老,任義男,金得鎰,金俊哲來謁。
仍爲先去。
皆灣人。
是日朝行四十五里。
行三十里。
  [八月十九日]
十九日甲午晴。
早發北風蕭蕭
日氣頗冷。
恰如洛中孟冬節候
邊塞寒苦可想。
登自作峴。
西望龍骨山
山勢倚天
山城周遭
翳而不見
丁卯之兵。
北列鎭俱陷。
龍骨守將鄭鳳壽戰勝
城北古壘府衙在云。
明州坪。
明州卽古城號也。
自山遙望白馬山城
粉堞參差雲間
是廼灣塞雄關
丁丑之兵。
人民得保。
其勢則北險南夷
到古津江。
玉江萬戶李國艤船待。
催渡一行
少憇 太祖峰下。
峰是 太祖擧義回軍時駐箚處。
古津江一號書狀江
 天順間
赴京書狀官溺死名云
源出本府天摩山曁普光山
西爲此江。
西注四十里。
入于大摠江。
達于海。
踰赤峴。
登小歧峴。
其北所串舘。
西古城基
午到所串舘點午。
舘是龍灣界。
府尹金徽出待。
午發踰大歧峴。
登箭門嶺。
從古城裏行。
北望胡地
松鶻,愁碧,鎭江(九連城
)殘破
殺氣凌空
景象陰慘
看來不覺欷噓。
嶺南北。
俱有長城古基。
北抵六鎭
南連彌串。
延袤千里云。
過吾目坪板橋
南山峴。
北京夫馬差員煕川郡守李綏邦來候
申到義州
南門入。
舘於龍灣舘。
舘是吾東
公元1627年
地盡頭。
去 情懷
益自悽然。
泰川倅與主倅支待
夫馬差員朔州使曺無敵開市差員鐵山倅金益厚出候。
龍灣西塞雄鎭
城高壕深。
周遭廣濶
丁卯城陷
生民魚肉
府尹李莞死之。
厥後嫌其廣濶
捨半小築
仍以守之。
重修白馬
後更不繕葺
以故幾盡頹毁
丁丑之兵。
尹林慶業鎭守白馬
淸兵之歸。
襲擊大破之。
淸兵奔入此城。
仍以北遁云。
淸南寸土皆闢。
人民稠密
淸北田野多荒。
籬落稀少
邊塞蕭條
可知矣。
雲興至所串。
所舘湫隘
僅得經過
龍灣壬辰之兵。
 宣廟駐駕處。
屋宇宏敞
頓覺爽豁
朝在龍川境。
十七日風雨
有一妖物
乘風駕雨而來
狀如馬尾
行如鉅割。
長數丈許。
諺呼其名。
或曰羗吉。
或曰火龍
突入村舍
柱樑皆飛。
禾糓盡損。
人民氣絶
間或驟過林藪
大木皆折。
所過赤地云。
到灣言及府尹
答以頃在堤川
適見此異。
今來本府
復覩玆變。
至於南面村舍
風飄一兒
尙今未得。
府人云頃於丙寅
有此變。
仍有兵亂
其爲慮不淺矣。
奉書 螭庭。
寄家信。
是日朝行五十里。
行三十五里。
公元1642年
  [八月二十日]
二十日乙未
夜雨
朝晴晩陰留。
方物別獻及盤纏
粮改裹。
灣上裨將七員
嘉善郡守金汝老掌兵房
嘉善任義男掌鷹犬
折衝白勝潤掌戶房
出身孝源掌禮房。
前權管金俊哲馬監
良金得鎰掌工房
良金立差送副价行中
皆是解事理善弓馬武人也。
赴北驛騎
廼三南抄送。
追風縱未望。
欵段居半。
 國家擇送本意
顧安在哉。
馬官不職
可痛
  [八月二十一日]
二十一日丙申洒雨。
行李未就整頓留。
日晩偕同伴。
登臨統軍亭。
山河雄壯
氣象萬千
荒野茫茫
逈接碧空
三江交流。
限隔南北
倚欄四望
浩浩蕩蕩
向者百祥,練光。
兒戱耳。
諺傳統軍亭爲八路中元戎。
果是的論
然近接胡地
景象陰慘
令人愁絶
鴨綠江古號有三。
一云靑河
云龍灣
今號鴨綠
水色鴨頭故也。
源出胡地白頭山
西走千餘里爲長江
馬耳山下。
分派三流
合注大摠江。
入于麟山鎭前洋。
三江江是胡地
鴨水卽吾東也。
向夕歸舘。
蒼頭渭濱蒙赤。
馳撥傳信
始聞沈尙書夫人卒逝之奇。
本府先送火手。
較獵越邊。
是古例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