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松溪集卷之六 (自动笺注)
松溪集卷之六
 燕途紀行[中]
  
日錄
  [八月二十二日]
公元1656年
丙申八月二十二日丁酉晴。
因越江 啓聞便。
奉書螭庭。
寄家信。
平明行臺曁灣尹出往九龍淵。
點檢人馬
搜驗不法
晩發九龍淵。
淵是鴨水上流。
與越邊馬耳山相對矣。
先發人馬渡江幾半。
廼登畵舸
灣尹亦造船中
敍話而別。
蒼頭渭濱等。
津頭告歸
過涉差員。
分待南北
江南卽淸城僉使劉成吉。
江北方山萬戶李胤成
催舸泊江北
草岸上。
據床少憇
驛騎畢渡。
始迺啓行中江
江南差員乾川權管壽昌艤船于宴廳下。
廳是北使設宴處。
水急風亂
艱制津舸以泊。
江北差員玉江萬戶咸卿祥待候。
自此始淸國界
午後
作荒
人煙斷絶
蓬蒿滿目
只有一線路矣。
三江淺灘渡。
抵九連城底。
野幕已設。
厨人進饌
城卽古漢關
雉堞頹毁
草樹撑滿。
獨坐荒野
遙望灣塞。
魚沉鴈斷
唯獨統軍巍峩雲間
到此心懷無可言者
副价,行臺中江
水急風高
不得制船。
漂流數十里。
泊于蘭子島。
泝流挽舟。
艱辛渡江
以故日晡
到。
義州火手呈大鹿
幕僚共燒夜話
是日行二十里。
  [八月二十三日]
二十三日戊戌霜晴
曉發歷甲木山底。
一石碑。
苔蝕圽字。
行五里。
南望八里許。
有古壘基。
過馬遷。
巳抵金石山攤飯
義州火手呈一大鹿
午發遵鶻山底。
過細川曁田。
歷湯站。
毁堞翳于草莽間。
不知何時所築。
大川經難遷。
暮投小龍山露宿
鷹人呈兩雉。
初昏傳家信。
是日朝行四十里。
行三十五里。
  [八月二十四日]
二十四日己亥陰。
曉發大龍山榛子阜。
鳳凰山底。
是古安市城。
滿山皆骨。
削壁屴崱
聳入雲霄
飛鳥難越。
天下第一關阨。
城上天子之說。
信不虗矣。
城基今猶宛然
巳到柵門外乾浦攤飯
鳳城淸人來謁。
例贈物。
護行灣人告歸
附狀 啓。
奉書 螭庭。
寄家信。
上軍官金俊哲馬頭莫男病重落後
午初點入柵門
欲向白鴈露宿
適値秋雨
形勢難便。
涉三大川
鳳城
城毁人在。
自此始有人煙
入宿于麻牌却氏之家。
麻牌卽老胡之稱。
護行東國往來使命者也。
家舍甚陋。
穢氣侵人。
異類喧聒
不如川邊設幕。
官給下程
露曁羊,鵝,雞,猪,柴草也。
正官從人
分等有差
正官軍官譯官
從人則各項下輩。
前路各站。
皆遵此規。
鳳城至牛庄。
計口計程。
量給粮米。
是例也。
胡曾面分
鵝羊煎駱
以致其誠。
故優贈禮物。
守城將二。
麻牌四。
衙譯二。
博氏二。
贈禮有差
亦例也。
得聞廣寧以東。
屯兵處。
(淸人入燕之後
多疑畏。
廣設屯兵
)唯瀋陽留八百騎。
鳳城百騎云。
是日朝行四十里。
夕行十里
  [八月二十五日]
二十五日庚子晴。
晩發
自此麻牌衙譯各一。
甲軍五十護行
涉六大川
白鴈洞。
雙嶺
未及鎭東堡十里許川邊攤飯
東下程運納。
午發過鎭東堡
一號松站
廢人在。
城基亦在其傍。
大川長嶺
涉瓮北河
八渡第八流。
一水盤廻山谷
八次渡之故名焉
東流百里
鳳城大川合注馬耳山前。
入于三江
河之北岸古墟。
石碑
刻曰武安王廟。
登後峴。
八渡河第七六流。
獐項東川露宿
鎭夷堡下程運納。
鷹人一雉
行衙譯文金射呈一獐
施賞
是日朝暮俱行四十里。
  [八月二十六日]
二十六日辛丑晴。
曉發過獐項。
八渡第五四三
公元1636年
流。
東望山阿
山城古基。
是丙子前。
淸人與我東對壘處。
歷鎭夷堡。
廢人在。
一號通遠堡
舊壘基亦在其傍。
八渡第二流
巳到草下口攤飯
東有山城古基。
自入柵門
嚴霜連降。
天氣凝冽
人或着毛套。
北方寒苦
倍於故國
午發涉八渡第一流
今日畢渡八渡河。
二坐古城基。
過羅將㙮。
此是冐名東國之所稱。
而㙮無名存。
分水嶺
嶺南北溪水分兩流
以故名。
小峴
未及連山五里許川邊露宿
連山下程運納。
鷹人一雉
是日朝行十里
夕行四十五里。
  
公元1656年
[八月二十七日]
二十七日壬寅晴。
曉發小峴大川
連山舘。
無里落。
又涉舘後大川
崖岸路。
山巓古廟墟。
墟邊有石㙮石碑
碑面刻武安王廟。
巳到碧洞
川邊攤飯
午發踰會寧嶺。
嶺南底有石碑
又刻武安王廟。
白起雖是西秦名將
山河阻絶
聲聞不及
左之人。
有何愛慕
至於三處立廟耶。
無乃慴於威名而然耶。
暮抵甜水站川邊露宿
廢人在。
下程來納。
蒼頭火手呈一大鹿
鷹人七雉
分與副价行厨一行員役
比諸曲逆侯平均
無愧焉。
前後如是
刷馬人夫一名
再次逃躱
落留
連山
初昏馳送甲軍
使之捉付行中
是日朝暮俱行二十里。
  [八月二十八日]
二十八日癸未(一作卯)晴。
曉發
靑石嶺險。
不由其途。
踰下嶺迂路
嶺下十里許路傍。
有一小泉
夏冷冬溫
無異冷井之神異
巳到虎狼大川攤飯
午發涉四大川
狼子山川露宿
下程來納。
副价行臺俱是書生
不堪寒苦
入宿千摠家。
昔年淸主在瀋時。
瀋至
五里置墩。
防東國。
以故處處人家
谷谷耘耔
行旅甚便。
淸師入燕後。
不復東憂。
盡撤墩臺
三叉河以南
每站只置庄頭
換名千摠
壯丁四五十。
以接吾東使价。
所經道路
蓬蒿蔽野
荻花如雪。
麋鹿成羣
人民蕭條
剪徑恣行
遵法綱。
征客頗苦。
鷹人五雉
渡灣初貿一牛牽來宰。
一行如例。
昨夜所送甲軍
拿致逃人
重杖交付千摠
因牛庄回馬
許令出送。
是日朝行三十里。
夕行二十里。
  [八月二十九日]
二十九日甲辰晴。
晩發三流第一流
有古城基
王祥嶺有大小嶺。
其西盖有孝子王祥塚云。
巳抵冷井攤飯
遼左本是麗地也。
冷井不但冬溫夏冷
臭味甘洌
每當東人之行。
來則盈而去則渴。
世稱
公元1642年
神泉者。
果不虗矣。
鷹人一雉
午發。
北出洞口
自此鶴野茫茫
連碧空。
阿彌庄。
石洞寺前野。
寺在江北懸崖間。
曾在壬午
枉槎登賞
果是絶地
太子河木橋。
舘于河岸千摠家。
下程供納。
遼村剪徑
名于北地
一應公私夫馬
列營島中
以防其奸。
冷井以東。
山高水深
途路崎嶇
故長乘單騎
冷井以西。
遼野坦蕩
逶迤千里
始駕雙驂而行。
遼東舊壘河南
新城河北
粤惟戊午
淸主老剌赤。
潛陷撫順
反間計
遼東經略熊廷弼
辛酉
長驅進逼
賊臣都司李永芳
翻城以應。
淸人玉帛生靈
遼左遂亡於是役。
餘民毁舊城甃磚。
創築新城
因以居焉。
新城中。
尙有伊時宮殿粉墻宛然
舊壘只餘基址
觀者歎惜
鳳城甲軍
替付遼東以歸。
贈禮物。
自此抵瀋僅二日程。
憶昔爲質
不覺抆淚
是日朝行三十五里。
行三十里。
公元1656年
  [八月三十日]
三十日乙巳晴。
曉發
還由太子河橋渡
遼東舊壘北門入。
一望周遭
殆將數十里。
新置遼陽知縣
移關內流六百戶實之
極目荒墟
里落蕭條
永安寺後。
由上南門出。
南關里。
有廣祐寺。
中峙白㙮
約數十丈
聳際雲霄
可以望見
里外
唐朝創立云。
白㙮後。
華表柱遺墟
丁仙故事
從誰憑問。
出關南門
八里庄
首山庄。
首山嶺。
是廼朝 天舊路。
一號駐蹕山
乃唐帝征東時。
駐駕觀兵處。
嶺西淸風寺
頃年枉槎一尋
俯臨遼野。
勢甚縹緲
巳抵南沙河堡川邊攤飯
城毁人在。
自首山南
始有漢時墩臺
或毁或存。
午發歷普覺寺
寺是野刹。
暮投畢管鋪川邊露宿
副价宿于村舍
鞍山驛在南十里許。
城毁人在。
後峰形似馬鞍
故曰鞍山
鞍山千摠
納下程。
上軍任義男因病落後
是日朝行三十五里。
夕行四十里。
  [九月一日]
九月初一日丙午晴。
曉發蔣家屯
雙廟子
東有小途。
千山捷路。
從溫井達于狼子山。
其俓僅四十里。
千山峰巒
羅立無數
以故名。
曾在庚寅
千山東歸
路雖少捷。
山高水深
大虫成羣
已是無人境界
不如直路稍間矣。
巳到耿家庄川邊攤飯
回還驛馬中。
抄擇精健
以換赴北欵段
晩風大起
沙礫撲面
此誠渡江第一艱苦
耿家庄
暮投牛家庄
舘于城東舘。
舍盖爲吾東使价創搆。
草屋隘陋
難堪其苦。
下程
庄有城。
淸人
壘 明師處。
雉堞至今堅高
仄聞此城。
遵化流民三百戶
,復,海,盖等州。
移民以實云。
中火手呈一山鴨。
是日朝暮俱行四十里。
  [九月二日]
初二日丁未大風雨。
晩晴
留。
鳳城麻牌衙譯曁遼東甲軍二十名。
替付牛庄告歸
贈例給禮物
牛庄城將二。
麻牌四。
衙譯二。
博氏二。
贈禮物例也。
點檢方物
交付淸人
箇箇車運。
是亦例也。
上軍白勝爲人勤幹
解事理。
一行粮餉
管攝千里
人無飢色矣。
病重落留。
以金得鎰代察其任。
  [九月三日]
初三日戊申晴。
方物旣已車運。
其所載刷馬及餉府運府所送商賈
落後東歸
奉書 螭庭。
兼封狀 啓。
寄家信。
晩發城裏作行。
三河堡。
三叉河攤飯
城在河岸
毁廢無人
河邊只有津夫一二戶。
三叉爲名者。
遼東太子河瀋陽混河,豆乙非城遼河
俱自北漠入遼左。
三派合流于此
以爲名。
自此西流百里
入于廣鹿島前洋云。
三河源出未詳
豆乙非在瀋西百里外。
河北岸。
亦是淸人與 明師對壘處。
山海關萬里長城大漠中。
又有二條長城舊墟
五里一墩
分限華夷界。
一條建州界起。
淸河撫順等堡。
開元
公元1681年
鐵嶺等衛。
河南抵于三河堡。
一條自陝西界起。
太原大洞等府。
大漠
逶迤醫巫閭後。
過林寧鎭遠鎭寧等堡。
高平驛。
極目只有其基。
而林寧近處。
草莽間。
間有粉堞
山海長城
乃是祖龍所築。
兩條長城
未詳於何代。
自牛庄抵廣寧二百餘里。
大野泥濃。
唐朝所謂遼澤
霖䨪則陸地行舟
以是行旅不通
 萬曆間
寧遠伯李成樑聞于朝。
大發民丁
自牛庄抵廣寧
大墻堤。
高廣俱數丈。
北坎土處爲壕。
行船堤容軌。
民甚便之。
辛酉後。
不復修治
間間崩頹
濠水滉漾
長堤之餘存者甚狹。
或有獨馬難行處。
每當霖潦之時。
曲曲阻水。
處處泥濘
且有蚊蚋成陣。
不得往來
至若如此深秋
則僅可以通。
遼左所謂罪地也。
信步河岸
回顧望。
天一色。
四際無山。
浩浩蕩蕩
怳如乘船大海中。
鶴野九千里之說。
信不虗矣。
人馬畢渡。
江風晩起
促櫓過河。
露宿北岸
今日不得沙嶺驛。
以津險船艱故也。
方物車輛先渡。
是日行二十五里。
公元1656年
  [九月四日]
初四日己酉晴。
晩風
曉發西寧堡。
堡在路西五里遠。
城毁無人
沙嶺驛二墩臺
浦邊攤飯
前以
公元1681年
舟渡。
今則有橋。
驛城毁廢
只有流民二三戶。
辛酉之役。
廣寧大兵
屯駐此野。
與虜相持
驍將孫得功
所部倒戈
 王師敗績
至今白骨頹藉。
發渡小浦秫橋。
平安堡
二小浦秫橋。
是亦前日乘船處。
堡在路西三里遠。
城毁無人
沙嶺以北三浦。
曾是乘舟險津。
今則秋水旣淺。
又有橋梁
以故一行無事過涉
其幸曷量。
暮過高平第一墩臺露宿
副价入宿城中
毁城僅有流民兩三家。
火手呈一野鴨
大野西頭
遠岫縹緲
狀如劒鋩
是廼十三山
長在大野中。
始見尖峰
莫不拭目
是日朝行四十五里。
行五十五里。
公元1656年
  [九月五日]
初五日庚戌晴。
大風
曉發第二墩臺
有勝戰碑。
監察御史宋興祖記功績者也。
約行二十里。
缺水漲。
自此至盤山
平陸成海
其深過膝
從水中行十里
復登堤上
盤山驛攤飯
城傍
流民二三戶。
於此地。
酷遭水患矣。
今又重來
不覺酸齒。
北望醫巫閭
碧峰倚天
逈與雲齊
削壁巉巖
西馳百里
龍飛鳳舞
擁護神京
形勝奇雄。
若有仙居其間
帝軒問道廣成子之說。
殆似不虗矣。
天雖寒凜
時尙秋節
見行中着毛具者。
輒笑之。
廣野
公元1561年
獰風。
寒候倍緊。
毛套毛裘
身亦不免
還可呵也。
午發。
城北十里
堤缺成海
又從水中二里
堤上行五里。
始逢平陸
廣寧前峴。
峴底有石碑
鴻臚少卿杜公神道
廣寧宣化門入。
宿于羅城千摠家。
門是羅城東門
城之周遭
亞於遼陽
人民盛居。
內城荒蕪
雙㙮兀然獨立東門之外。
又有黃大石獅一雙
雕刻精巧
制度奇雄。
酷似晉朝銅駞
埋沒草莽中。
醫巫閭廣寧鎭岳。
雄峙城北。
以御大漠
從古此地
雄才迭出
所謂人傑地靈也。
聞山上有仙家石盆
月沙李相國廷龜之朝天也。
携僧往見。
而今無知者。
無由更躡前塵
可歎
山下北鎭寺。
一往尋。
雖是經亂棄廢
規模宏偉
僧亦居焉。
庭列豐碑三十餘。
總是 明朝進香祈雨蒙福等事也。
子城中有石牌樓
榮祿大夫征虜前將軍印。
左都督摠兵官寧遠伯李成樑所建。
石非粉石。
制亦不巧
亞於寧遠牌樓
盖聞辛酉王經理聞沙嶺 王師敗績
潰城以遁。
廣西列鎭風靡云。
沙嶺高平盤山三驛
淸人設站置千摠
以供吾東使价者。
而今蓬蒿彌滿
人家未十。
至於蔬菜等屬。
末由求貿。
艱苦益甚矣。
今到此地。
公元1656年
下程
人皆便之。
瀋陽抵此城有三路
一路瀋陽南門出。
遼河下流
鎭寧堡
于此
四日程。
一路瀋陽西門出。
永安石橋
遼河
歷豆乙非城,黃旗鋪,白旗鋪,鎭遠堡。
于此
五日程。
一路從豆乙非城。
新城班齊㙮。
于此
六日程。
三路
余皆經過者。
筭程途。
牛庄作路。
僅减一二日程。
而其艱倍焉。
禮部左侍郞一人
郞中二人
監築建州界。
鄕城馳驛來訪于所舘。
曾有面分
贈禮物。
巫閭赤梨名于北地
用錢買喫。
味甚爽然
是日朝行三十五里。
行五十里。
  
[九月六日]
初六日辛亥晴。
曉發
羅城西門出。
永遠門也。
門外路右。
一石碑。
經理閻德理生紀事者。
約行十里
路左石碑
卽右副御史齊公神祠
右石碑。
都督郭公神道
歷壯鎭堡。
城裏
只有流民二三戶。
巳抵閭陽驛後川攤飯
城外
十數人家。
午發約行二十里。
路右有逕。
義州衛大路
義州昔年淸人
錦州對壘處。
義州百里外。
蒙古萬帳
其酋卽淸主妹夫云。
暮投十三山
舘于千摠家。
下程
城內外。
人家蕭條
盖城以十三山爲號者。
城南五里遠。
巫閭一脉
落于大
野中
聳作玉芙蓉十三。
以防海口故也。
縹緲尖峰
秀出曠野中。
其狀絶奇
是日朝行五十里。
夕行四十里。
  [九月七日]
初七日壬子晴。
晩風
曉發
到大河邊攤飯
河橋崩毁
過午船渡
河源自蒙地流義州衛
過百餘里。
爲此長河
南注四十餘里。
入于海。
大凌河城
城是摠兵祖大壽降虜處。
城郭殘夷
有若雷震所擊者。
居民亦少。
其時祖將志欲恢復遼廣。
先築此壘。
往來經營
敵樓未及搆。
粮餉未及辦。
虜探祖將入城。
不意進逼
長圍三月
粮盡出降
虜如得天上人
欵待太厚。
而竟未免夷城屠民之慘。
大壽憤恚
誘以呂文煥古事
逃入錦州
時人謂其智。
後又屈膝
到今觀之。
前日之降。
亦由其心之不忠矣。
約行十餘里。
路傍有四大石碑。
其二廼紀關外摠督指揮僉事王盛宗功績及 萬曆降勑王盛宗摠督協守事也。
又其二廼紀關外指揮同知王平功績及 萬曆降勑王平摠督協守事也。
碑後兩王墓。
朽骨朽板。
尙有存者。
其掘想必不遠也。
又約行八九里。
路右有錦州大路
暮投小凌河川露宿
川源出蒙地。
流入錦州前野。
長河
南注四十里入海。
錦州人運納下程。
河西有城。
號亦小凌河
城毁無人
曠野獰風。
無日不吹。
鷹人未售其才。
今日一雉
是日朝行四十里。
行三十里。
  [九月八日]
初八日癸丑晴風。
野帳曉起
大通張繼哲,衙譯金大軒。
北道開市出去
路委來現謁。
贈禮物。
燕山事。
則吾東使事。
幾就完好
淸主弟十七歲親王死云。
早發約行五里許
峴上墩臺邊有石碑
少保王公神道
松山堡
滿城殘夷
無異大凌河。
只有流民五六戶。
所見慘酷
盖聞戊寅
淸人繕修義州衛廢城。
先爲根本
錦州八十里。
翌年己卯
大發兵。
進逼錦州
長圍三匝以困之。
 明季政亂
䆠寺專權
祖總兵大壽告急題本
皆止於司馬門
以故 崇禎皇帝漠然不知者三年。
辛巳間。
 帝始覺悟。
不罪䆠竪
吏部侍郞洪承疇摠督軍門
領八摠兵十三萬軍。
進駐松山
使解其圍。
部曲摠是秦趙燕代之蕃漢。
貔貅驍勇善戰
屢剉淸師。
幾乎解圍矣。
緣 本國精砲善戰
勝負未定
淸主弘陀始。
又盡掃國中精銳以赴。
平野一戰
 王師敗績
遂進松山
是夜寧遠摠兵吳三桂率所
公元1642年
部萬餘騎。
潰圍馳出。
伊時余則解質東歸
 昭顯與今 上從征。
俱在陣上。
帷幕設處
因地不便
纔移他所。
漢兵潰圍之路。
卽初設帷幕之地也。
倘非今 上洪福
東過百生靈。
未免劒鋩之魂矣。
翌朝淸人益添兵。
杏㙮三處
長圍三匝
一如錦州之困。
而淸主則瀋陽
盖錦,杏㙮相距俱爲三十里。
月暈孤城
水洩不通
朝暮號砲
以報存亡
歲壬午
趙摠兵王廷臣曹變蛟,翻松山內應軍門洪承疇摠兵大樂,祖大弼,祖大淸俱降
及其論功也。
王,曹反耻降虜
不屈而死。
何其前後懸殊
秉彝之性。
不泯故也。
曹本流賊
王則世臣
三祖大壽從兄弟。
善戰者也。
于時大壽松山敗沒
祖納降。
屈膝淸陣。
獨蒙兵數千。
仗義不屈
人大怒。
誘以宴會
使去弓劒
驅出平野
鐵騎蹂之。
兵素善戰
赤手相搏
還奪弓劒
崇朝鏖戰
縱未得生。
亦能搏殺數千鐵騎
如此忠勇
華人所罕。
骸骨秪今堆積錦州東川邊。
老祖之受困錦州也。
雖未殲賊。
可以潰圍一戰
安坐觀望
任其事去。
顧以四世元戎
忝厥祖負 皇恩
甘心降虜
終至隳節
縱歸黃泉
不媿
於蒙兵乎。
雖陷。
杏㙮誓死不降。
城陷
人皆死節
淸人怒其久不降。
下夷城三山屠民。
錦州因以守之。
以圖寧遠四鎭
長圍基址
尙今不泯
觀者扼腕
是役也。
淸主徵吾東數千精砲。
替戍四五年。
摠能射。
命中 明師
論功虜頭半百
金麗頭倍之。
東方將卒。
縱怯淸人威令
含羞赴敵
 國家百年養兵
未用於當用之時。
反用於不當用之地。
嗚呼惜哉。
巳到杏山堡
川邊攤飯
城郭殘夷
人民蕭條
松山同。
午發歷高橋堡。
在路稍遠。
毁廢有人家數戶。
暮投㙮山所。
舘於村舍
地非站下程
城郭人民蕭條
亦與同。
自此至山關
所經皆海岸
前經過時
有海魚。
今則如掃。
不獨東海渴。
燕遼如是乎。
是日朝行四十五里。
行三十五里。
  [九月九日]
初九日甲寅晴。
晩風
發登前峴。
路右有石碑
遼東遊擊高功紀功績者也。
連山驛。
毁城有十數人家。
巳到連山第一墩臺
川邊攤飯
午發歷雙水堡。
城傍
流民數戶。
途中觀獵。
秋雨蕭蕭
衣簑催鞭。
暮投寧遠衛
羅城遠安門。
子城和門入。
舘于千摠家。
門皆城東
家卽昔日摠兵第也。
下程
子城周遭
廣寧稍大。
東南羅城
幾盡頹毁
人民不多。
城是掛印摠兵吳三桂鎭守處。
其時吳聞流賊犯闕
不敢拒守關外
子女玉帛
退保山關
錦州此地
纔百餘里。
淸人畏三軍威不敢近。
過數日始知其虗實
兵不血刃
賭得重鎭
惜哉。
南門內。
有兩座石牌樓
其一廼榮祿大夫掛征遼前鋒左都督摠兵官少傅祖大壽所建。
石樑前有題曰。
玉音廓淸之烈。
四世元戎少傅
少下橫書曰。
誥贈都督祖鎭,祖仁
副摠兵承訓大壽職號。
是耀渠四世將種也。
石樑後有題曰。
玉音忠貞膽智
四世元戎小傅。
少下橫書。
廼疊紀大壽四世職號也。
又其一。
榮祿大夫左都督摠兵大樂所建。
石棟前有題曰。
玉音元戎初錫。
少下橫書曰。
誥贈都督祖鎭,祖仁,祖承敎大樂職號。
石柱左右牌邊云松如新慶。
善培于四世
琳琅有赫賁。
永譽千秋
石棟後有題曰。
玉音登壇駿烈
少下又橫紀大樂四世職號。
石柱左右牌邊云桓赳興歌
倚干城之將。
絲綸錫寵
朝隆銘鼎之褒。
牌樓制度
孤柱三門
棟樑柱桷
摠以粉石精鍊。
花卉龍鳳
刻㨾玲瓏
窮極
侈。
題字畫。
塡以金靑。
天下之所未有
若使當時裹屍馬革
可以流芳百世
而渠廼畏死。
以汚其名。
天下過客
一觀此樓
罔不唾罵
留芳名之物。
反作唾罵之資。
惜其四世元戎之號。
及於賊子也。
這兩座石樓
高大豐侈
其中大樂所建尤壯。
寧錦俱有兩祖大廈
亦極奢侈
大壽所居倍焉。
手握貔貅
威鎭龍沙
貪虐軍民
爲此侈麗
其不欲死于 王事
盖可想矣。
兩祖敗亡
不亦宜乎
大壽不死錦州
老斃燕山
大樂貪生松山
戰歿南服
有生必有死。
孩提所知
一時貪生
隳厥家聲
誠可千古罪人矣。
壯哉寧遠
山帶海。
城高壕深。
形勝無倫
城距覺華島前洋。
十里
三桂置五坐小城。
中築甬道
通海運。
擁十萬精甲
鎭雄關
虜雖善於粮道長圍
以故不敢近。
內亂自潰。
人雖以自潰罪三桂
此則非三桂罪也。
關外列鎭。
摠是對壘關防
重鎭之間。
猶嫌空虗
三十里置一堡
五里一墩
極目曠野
絶峰迢遞
墩臺森羅
縱橫東西
未知某墩達某鎭。
某臺通某城。
而兩墩之間。
猶恐㺚騎劫行旅
築堤遼澤
長墻植木柵。
以防豕突
其基尙存
中華物力
殆非斗筲所可量
測也。
節是重陽
而惟見雨雪紛紛
回想故國
則空歎山川杳杳
九月九日望鄕臺之句。
秪自吟哦而已
鷹人呈三雉。
是日朝暮俱行三十里。
  [九月十日]
初十日乙卯晴。
大雨雪。
夜半乃霽。
晩發鍾樓
樓焚鍾在
歷兩祖石牌樓
從子城延暉門及羅城永淸門出。
城邊大川
路左有石碑
戶部主事柴公神道
又約行七八里。
路左有石碑
都督同知楊公神道
曹庄驛
城下石碑
驛丞黃公勒名紀事者。
城傍
流民二戶
涉中右所東川
永和門。
攤飯傳舍
中右所一號沙河所
城雖廢。
民則多。
未發從南薰門出。
城邊石橋
石碑
石橋建功紀蹟者。
羅城毁基出。
傍有石碑
是紀劉公治水功德也。
曲尺河堡。
毁城人民
只二三家居之。
暮投東關驛
北荒坡。
有古㙮。
城傍
雖有流民十餘戶。
家甚窄陋
露宿川邊。
地非站下程不納。
是日朝行三十五里。
行三十里。
  [九月十一日]
十一日丙辰晴。
曉發六洲河。
源出大漠
流入中後所城東。
六洲河。
自此南注二十里。
入于海。
中後所。
所經門號
東曰潤和。
西曰說澤
城是陷沒處。
故其殘夷無異
民則盛居。
巳到沙河站。
攤飯
城傍
十數人家。
地是站呈下程
午發歷路。
往訪副价於幕中
約行七八里。
路右有四坐大石碑
其一迺榮祿大夫左都督穆民勦滅虎酋紀績者。
其三廼三代誥贈都督事也。
歷溝兒河堡。
城廢無人
又約行五里。
路左有石碑
廼靳公神道
暮抵前屯衛
城東石碑
游擊將軍楊維死節紀事者。
南門舘於閭舍
城是楊游擊三軍死節處。
殘夷太酷。
盖聞伊時孤城事去。
守將戰死。
戎伍末卒。
効忠貞。
一降者。
以故人大屠戮
無噍類
將卒忠義
無愧田橫也。
城基則今已無矣。
張炫一牛
宰分一行
行中臂來兩鷹。
以繼庖厨之資矣。
經過傑胡。
兩馬欲邀兩鷹。
其意甚懇。
故難孤勤請。
加兩獵狗以與。
是廼淸朝大官也。
是日朝行四十里。
行三十里。
  [九月十二日]
十二日丁巳晴。
曉發城西大川
高嶺驛
城毁無人
約行十五里。
路右有螭首龜趺三石碑。
一廼榮祿大夫太子少保左都督劉颺庭神道
廼其祖與父誥贈都督事。
過中前所
城厚完。
有人民數十戶
約行十里許。
小川攤飯
火手呈一山鴨。
信步帳前
眺望長城
極目千里
粉堞逶迤
接于海曲
公元1651年
白龍蜿蜒
下吸滄溟
勢甚奇壯。
此誠入關第一光景也。
九江口形勝。
是余辛卯行。
枉槎所游觀
故每言其奇。
子珍(副价),聖瑞(行㙜)聞之。
必欲一見
輜重先送大路
子珍聖瑞中使若干員役
午發由草莽取路
行三十里。
九江口。
九門敵樓
守備張元禮來謁進茶果
回禮
仍問守兵幾何
答以步卒八十云。
依陴四顧
萬里周遭
雄偉奔馳
及到隘口
山拆水流
衝波甚惡
旣難築城
築亦易圮。
大川中下排亂石。
重設鍊石。
從繩墨。
以鍊其頭腰。
鑿以銀丁形。
錮以水鐵。
以防違戾
廣約百步
長約三百步。
石上
始廼橫截以築。
高過十丈
城置九門
以疏水道
又慮兩門惡瀾充斥
贅築尖形。
水决爲二。
九門開則水疏。
九門閉則水儲。
未嘗一滴滲漏
其堅其密。
不啻鐵石
霖雨水漲之時。
賊若犯關。
足以是渰之。
水源內地出。
歷城西削壁千丈之下。
門口
壁上百年
獨傍小刹而立焉。
九門城
乃 崇禎十三年重修者。
不惟制度雄巧。
逈出人謨。
削壁倚天
擁抱關口
上摠長城
無數墩臺
高低縱橫
宛如星列碁布
設重城。
外埋地雷
觀其地利天險
虜雖銅
頭。
定難近矣。
長城無論夷險
摠嵌石刻字曰某陴某隊排立
某堞某邑鎭守云。
以此推之。
備之時。
想一陴一堞。
皆列旌旗萬里
無有空處。
豈不壯哉。
海隅管見
從數千年後。
來訪祖龍遺跡
規模雄麗宏大
一覩不可測矣。
城內一村
名曰一片石
虜騎未到之時。
里落完盛云。
但與使路相左
罕見鮮人。
故來觀使行者多焉。
於是紅日將晡。
行槖酒肉
復從九門出。
大嶺遵長洞行。
摠是長城底。
從馬上細觀城制。
千尋絶壁
亦有粉堞
其最險處。
則乍絶復築。
極其防御
約行二十五里。
暮投山海關
關外東峴。
一石碑刻山海界。
羅城門入。
達子城東門。
三層敵樓上。
天下第一關五字
門內木牌樓。
雄藩鎖鑰
兵部主事
排列禁徒。
入人馬。
亦例也。
又有路右粉牌邊安架。
天理國法人情
無乃國法人情
不能天理之謂歟。
鐘樓
又有木牌樓。
題以節制四鎭
西門出。
三層敵樓上。
永安樓。
羅城子城俱無號。
余則舘於西關客店
副价,行臺被驅入處察院
不得自由也。
下程
關內千摠
下程
禮部郞買供云山關押禮部郞中大通官金巨軍。
衙譯尹孫,申金。
於今日自京抵關上
巨軍偕山關衙譯車成哲,金應善來謁。
素善山關
淸人夜訪。
關上軍兵多少
答以淸騎五十漢兵七百云矣。
是日朝行四十里。
夕行六十五里。
公元1640年
  [九月十三日]
十三日戊子(一作午)晴。
留。
下程
早朝冠服
宴禮明倫堂
押宴禮部郞。
卽父漢母淸之人也。
此宴例是延慰東使者
大君 王子外。
相臣之行。
不設云。
禮數則入庭及宴罷。
皆有拜叩之節。
淸人常禮也。
宴罷還店。
市肆行人
見使行服着。
有感漢朝衣冠
至有垂淚者。
此必漢人
誠可慘憐。
城將四。
知縣一。
博氏二。
麻牌三。
衙譯二。
甫叱古二。
送禮有差
是例也。
甫叱古。
卽旗摠之號。
長城頭有角山寺。
關內第一遊觀處。
前往來。
累度枉槎。
而今同伴
又欲往尋。
羅城北門
聖瑞隨來。
子珍昨日平地落馬
未得偕往。
良可悵然
山底
山路崎嶇
無異羊膓
僅驅隻馬山門
寺雖小。
極其精灑。
方丈僧居者五六。
洞開前窻
俯臨平野
列關怳如置碁。
渤海宛在眼底
松花卉。
森羅前後
少憇禪堂
步登寺後高峰。
徘徊四顧
海天一色
雲堞崢嶸
東臨大漠
西望居庸
氣象浩蕩
令人有憑
御風
不知其所止之思。
峰西大川橫流
白石河上流。
山抱水縈
削壁千層
澄潭萬頃
其渚有一石峰斗起。
峰腰有窟。
窟中有僧。
椽窟爲菴。
宛如楓岳之普德
禪門逈絶
日氣淸明
登來眺望
景致磊落
殆是玉洞仙居
角山則多猴。
成羣往來
或百或千。
長城一枝
角山南迤大野中二十里。
望海樓
中設雄關
以屯精甲
猶恐賊騎潛犯故也。
關北長城一城
關南長城又築二城
置重兵。
第二城。
卽有望海樓
駕石滄溟
甬道
角山臨洮
乃秦將蒙恬所築。
角山海曲
是 明朝徐達所創。
前後防胡。
不用極。
而 明運衰替
長城自開。
嗚呼痛哉。
當時吳三桂關外
退保山關
李自成(流賊巨魁)旣陷燕京
遂招三桂
三桂不從
自成怒。
三桂之父。
其所守之城。
三桂雖痛君親罔極之讐。
兵微將寡。
束手待亡。
淸兵乘此機猝迫之。
三桂急於復讐之計。
不念附虜之耻。
開門納欵
淸師萬餘。
自成兵四十萬。
騎步之勢懸絶
一戰蹂躪
流賊風靡
於是三桂甘受王號
坐鎭漢中
號令秦隴
嗟乎其時不能扶護 大明
自刎以死。
以明其素志
千載之下。
節義之褒。
宜何
如哉。
而終未能辦此。
與其外舅大壽
有所間隔
其實廼五十步百步也。
下禪門。
酒果療饑
還從山路下。
所騎雖健。
險路尙遠
不得長驅
以故徒步居半。
曾在遼左
霜雪連降。
野無靑草
人多重裘
一入關內
日氣和暖
官柳尙靑。
怪哉
遼燕俱是北地
寒暖如是不同
天設一帶長城
以界華夷
風俗縱云各異。
時候何其懸殊也。
海東比之。
其暖猶倍可訝。
山關子城
雖不頹廢
外羅城
左右長城。
幾盡圮毁
若過數年。
必無其址。
可惜
暮還客店
牛庄麻牌衙譯曁廣寧甲軍卄名。
替付關上告歸
贈禮物。
例也。
是日往返約行二十五里。
  [九月十四日]
十四日己未晴。
曉發羅城西門出。
白石河。
河邊曾是淸人蹂躪流賊處。
亂初經過
白骨頹積。
腐臭擁鼻
不能行。
厥後僧徒收埋其骨。
今作淨地。
紅花店,范家店。
大川
過大里營王家嶺
午抵鳳凰店攤飯
午發經望海店。
過深河驛。
城毁。
過綱子店
暮投楡關店。
舘於客店
下程
副貳行臺
舘客店。
所經閭舍炕上之制。
非但靑丘不同
間或屋上之制。
然如床。
霖雨滲漏
難堪過。
土人云縱是平屋
厚載海土
少無沾濕
怪甚。
是日朝行
四十五里。
行三十五里。
  [九月十五日]
公元1468年
十五日庚申晴。
曉發涉店前大川
白石鋪
撫寧縣
東門瓮城內。
二大石碑
其一廼余侯去思
其一乃撫寧新城記。
 成化四年
資政大夫兵部尙書文淵閣學士彭時所撰。
東門內路左。
有小石牌樓
生員有成孝行之門。
路右有木牌樓。
刻衝邊首邑。
當街又有木牌樓。
節制六鎭
西門
瓮城內。
二石碑。
螭首龜戴。
摠是邑侯去思
文進士晩生所記。
城外路右墓前有石門
都督同知有正神道
此縣雖小。
城高壕深。
鄕䆠且多。
以故北虜屢犯。
終未得陷。
物力富贍
知縣一年所用
將三四千金云
小縣如斯
雄府可知
西門下。
門頹樓毁。
經過危甚。
兎耳山底
蘆峰口。
巳到背陰鋪攤飯。
撫寧素稱山水鄕。
明水麗。
蕭灑絶勝
午發過雙望堡。
城已毁。
堡東港口石碑
盧龍界。
歷十七里鋪。
大川小峴
北望萬柳庄。
荒墟只有衰柳數條。
屋三間
是廼賊臣白楡花園。
崇禎時
淸人入寇
翻城以應。
至以其女納之。
吳三桂一戰攻破
恢復北平
自刎
事定 明朝磔屍夷族
其職乃翰林也。
惜此華銜。
誤歸賊子
路傍
射虎石。
此廼假稱。
眞則城南八里灤河邊。
李廣射虎並存
未及城數里路左有石碑
刻以小學田。
未詳其意。
永平東門入。
南門出。
舘于西關客店
關里路傍。
曾有吳三桂大殲北虜碑。
今無矣。
永平是漢之右北平
唐之盧龍塞。
人民繁盛
市廛雄富
北據長城
連山關
西帶灤河
南有灤州
可謂東重藩也。
是日朝暮俱行四十五里。
  [九月十六日]
公元1644年
十六日辛酉。
雨朝晴。
欲拜淸聖廟
約副价行臺齎輕粮。
早渡灤河以舟。
灤水澄淸
傍城而流。
河岸築堤處。
間多頹廢矣。
副价行臺察院先發
來候河邊廟屋
余亦鱗次渡來。
偕到敎塲
邊有將軍碑。
約行六七里。
灤河第二流
船少津險。
送人馬。
適値淸人紛沓
不得渡者過半
與副价行臺先渡。
仍從灘水涉灤河第三流。
河源自大漠流入中國。
聖廟下。
分派爲三。
合流李廣廟前
灤州入海。
永平海口百餘里云。
首陽山
此則借號也。
午到孤竹城
城毁。
門外一石欹倒
秀才李在公題詠
 崇禎甲申建。
城門
門上有刻曰孤竹城
賢人舊里。
下馬而入。
細觀廟宇
外墻石刻字曰淸風百代
墻內東西石碑
東曰忠臣
公元1550年
孝子
西曰至今稱聖。
正路木牌樓。
刻字塡金曰勑賜節祠
卽 皇明所建。
而第四門也。
門內東西墻。
俱有夾門
東刻天地綱常
西刻古今師範
第三虹門。
伯夷叔齊
門樓上有石碑
是 皇明賜祭文。
第二門是三間屋
開虹門內三石碑。
俱刻孔孟二聖之文。
其一當中面南。
其二東西相向立。
屋東西有閣碑。
東是重修記。
翰林編修袁煒撰。
 嘉靖庚戌建。
西亦重修記。
翰林檢討郭鎜撰。
 嘉靖庚戌建。
一事各撰也。
第一門是三間
朱漆板。
門內外。
俱有懸板。
外曰西山北海
曰 明朝封祀
呂尙微箕。
內曰古之賢人
孤竹淸風
西間缺
一帶粉墻
左右夾門
右曰立懦。
左曰廉頑。
正殿中央榻上
二聖塑像
宛如生焉。
殿是五間
簷楹俱有懸板。
聖之淸
求仁得仁
山高水長
淸風百世
千古淸風
殿前有低臺。
臺下庭東。
一石碑。
淸節廟記。
戶部尙書翰林學士商輅撰。
 成化十年建。
庭西有一石碑。
字刓未詳
庭中有正路。
東西
俱有三石碑。
背廟面南而立
一是重修記。
行人司行人廷綱撰。
 弘治十一年建。
東二亦重修記。
翰林庶吉士某撰。
姓名刓。
公元1610年
萬曆庚戌建。
東三是追復香火記。
永平兵備道鎭國撰。
順治丙戌建。
西一廼永平知府朝京題詠
 萬曆癸卯建。
西二廼御史大夫韓應題詠
順治丙戌追建。
應庚是釣魚臺主人
 萬曆間年老致仕者。
想是子孫所竪也。
西三廬龍知縣祭文
嘉靖二十九年建。
庭中樹碑
或大或小。
螭首龜戴。
或籠臺平制。
欹側過半
再拜二聖訖。
殿後門入。
上刻平灤上境
門內亭名採薇
有懸板曰親炙
東西有門
東曰盥薦。
西曰齊明
庭後有閣碑。
皇明所祭昭義淸惠公伯夷
崇讓仁惠叔齊之文。
高臺逈絶
其名淸風者。
在碑閣之上。
畵閣縹緲
又號砥柱者
高臺之上也
東邊甬道以登。
下門高蹈風塵
上門百代山斗
西邊甬道上下門。
亦與東制同。
上曰萬古雲霄
下曰大觀寰宇
砥柱亭北楹傍。
二石碑。
東曰北海淸風
西是監察御史王命璿題詠
南楹東。
又有一石碑。
重修記。
上刻萬古流芳
順治建。
正殿牌邊兩亭題詠
難以殫記。
守廟秀才
古有今無。
久廢葺理
殿廡傍屋。
後亭碑閣。
率皆頹圮
寂寞
逕苔生。
墨胎舊里。
若過數年。
作荒之境。
而獨砥柱風景絶勝
人多遊賞
以故能得新修。
至若形勝
長城北迤。
勢若連雲
灤水南流
縈廻廟後。
水淸沙白
鳧鴈嗈嗈
峰巒秀麗
霜葉爛熳
是必東第一江山。
旣拜淸聖
得勝賞。
塵念頓减。
萬事如雲
孟子所謂懦夫頑夫廉之說。
誠驗矣。
河中有小島。
島中孤竹君祠。
內安塑像
後壁已頹。
西水中。
大巖兀然
名以砥柱
砥柱亭之得號。
以此云。
百代斗門傍門
信步下堦
又探餘景。
後岸摠是削壁
灤水滉漾
漁舠點波。
使從者由壁間細路下。
小艇沿洄遍觀
削壁有窟。
可容多人。
足爲避兵處。
如是者三十有九云
細路邊岸上。
一石碁局
亦甚蕭洒
河之北岸
成林
里落繁盛
村前峭壁臨流。
畵閣縹緲
意謂某人亭榭
問諸土人
佛廟也。
華人崇佛之酷。
至此極。
如此淸絶之地。
不搆亭榭
廼造佛宇
抑何心也。
蠢民愚氓
不足論。
而曾賞皇都禁苑
佛宇道觀
旁午相望
古人所謂有好者。
下必有甚焉之說。
儘非欺余哉。
大城雄府。
處處立佛祠。
雖殘里孤村
亦皆搆焉。
以故竟日長途
相望不絶。
 大明之亡。
安知不由於此乎。
風臺攤飯
午發。
中行
王家營
大路
野鴨坨。
緣津險船少
先渡人馬
纔到坨中。
小憇于路傍廟屋
暮投沙河驛
驛城頹毁
舘于驛丞必達家。
必達江西南昌府人也。
遷安縣界。
下程
護行禮部郞中一。
工部郞中一。
員外郞一。
唐譯曁隨率官人幷十餘名許。
送禮物各有差。
例也。
禮郞掌下程
工郞掌柴草云。
自山關至野鴨坨。
北望長城而行。
至此則坨西大山逈翳。
不能復覩。
是日朝行十五里。
行五十里。
公元1550年
  [九月十七日]
十七日壬戌。
雨晩晴。
曉頭冐雨發行
七家嶺驛。
過新店堡。
摠是遷安界。
而驛無城店。
只有頹壘。
江花王家店蔣家屯
子店
庄外廟屋傍。
曾有大石虹橋
今則頹毁
新跨板橋
午投東舘里閭攤飯
雨始晴。
火手呈一山鴨。
未發從店城中行。
城是開元衛界。
雉堞毁圮。
鐵城坎。
坎之石橋
東開元界。
西豐潤界。
豐潤城五里路右。
石碑石門
碑廼副摠兵史公神道
門是瘞孤阡。
暮從縣城東門入。
號是來遠
門內路右。
木牌樓。
刻畿東保障矣。
舘於擧人曹貞望家起鳳堂。
是年北行時主人。
而貞望赴京師未還。
妻子接待太厚。
贈禮物。
曹家制度宏敞
月增歲加。
門外植紅長木
無數
制如轅門
旗榦㨾。
盖貞望新參貢擧
是廼宗族慶賀俗禮云。
此則猶乎然矣。
金門射策
姑未賭也。
門懸元二字。
光耀日。
其虗誇之習。
誠可笑矣。
擧人云者
初試稱號
吾東雖得初解
不中會圍。
則反爲寒士
中原科制
與此不同
會試不中
尙帶擧人號。
能參半文職云矣。
知縣李爾送酒果。
回禮
此是山西代州人
朝文進士
前日求詩者也。
下程
是日朝暮俱行五十里。
  [九月十八日]
公元1551年
十八日癸亥晴。
早發從西門出。
西關里。
人民頗盛。
涉二大川
路右有二石碑。
其一廼承直郞石先生神道
一是朝列大夫石公神道
高麗堡地。
是村非城。
南野千頃水田
燕家鋪。
直南五里許。
野中
有小城。
問諸漢人
答以韋相公家。
相公富人
頃於北㺚犯關。
縣邑被兵
相公聞于朝築城
家兵死守
僅得保存
而其富不如漁陽之宋大云
經新店堡。
有城毁盡。
巳抵沙流河。
川邊攤飯
大村倚毁城。
豐潤界也。
關外極目蓬蒿
田野不闢
人民蕭條
而米直極賤。
關內寸土不荒
人民繁盛
道路牛馬糞。
人人持筐。
箇箇收拾
將隔草經冬
以爲來春菑畬之資。
可謂力農
而糓價甚高何
也。
關外田是沃土
五糓豐登
關內地旣瘠薄
蝗蝻且熾故也。
近聞蝗蝻起自山東
所經赤地
到前屯衛
飛入大海云。
是亦變異也。
所過郡邑
鐵索項封罪人
相望于道。
以爲流竄遠地
詳問其槩。
凡民小罪
搆以重辟
押送極北曰可地
換以黑貂黑狐云。
淸國之政。
無異剪徑
生民塗炭
至此極。
可謂慘矣。
午發約行七八里。
路右有二石碑。
其一廼王豐橋記。
一是重修五官四通記。
又約行三四里。
一石碑。
雙橋新建記。
其橋或石或木。
又約行五六里。
路右有石碑
玉田東界
兩家店
有城圮毁
城西十里
路右有石碑
學田記。
又約行七八里。
路左連有二石門
皆刻漏澤園
暮投玉田縣東關里。
舘于客店
下程
譯官卞承亨納一牛
宰分一行
自入關內
唯余僅舘客店。
副价行臺不得自由
驅入察院
廢炕極冷。
艱楚
恨未得同甘苦
是日朝暮俱行四十里。
  [九月十九日]
十九日甲子。
朝陰午雨晩晴。
早發入城。
東門無號。
城西門。
號是騰輝
門外石碑
重修石橋記。
西關里行
其盛亞於東關里。
約行六七里。
石碑石門
遙連道傍。
碑迺邑侯張公德政錄。
門揭漏澤園
又有一石碑。
監察御史李公神道
歷綵亭橋。
此因村號而名之。
西有石碑
重修綵亭橋記。
大小枯樹店。
細雨催驅
巳抵峰山店。
廟中攤飯
廟倚山阿
門外有臺。
高過數丈。
曾過此地
少歇臺上
槐陰蒲地
天一色。
胸襟爽豁
今因阻雨
未得登臨
龜縮古廟
是誠欠事
野南五里遠。
一座城。
疑是宋大之類也。
午發。
雨始晴。
大城
大是巨富
初仕外郞
退伏鄕里
北虜屢犯。
欲保其財。
聞于朝築城樹兵
頃於漁陽之陷。
悉力來攻
大以子弟兵死守
終不得下云矣。
曾訪其家。
登城遍看。
大砲近百。
甲第連雲
問諸鄕人
家兵五百。
良田萬頃
財貨百萬。
 大明錦州之役。
助粮十萬。
今欲免禍
爲奴於淸。
歲貢千金云。
大之豪富踰分如此
而能保於世。
可見大國氣象矣。
樂山店。
過鼈山店
鼈山甚盛。
西五里
二條大路
一廼運流河大途。
一是漁陽大路
漁陽行歷山阿
二石人制如吾東坡山之石佛而差小矣。
登阿俯臨漁陽
毁壘中唯獨樂寺
巍巍亭亭
逈齊雲霄
漁陽石橋
水源自大漠流入中國。
下爲運流河。
經百餘里入于海。
石橋一號祿山橋
祿山雖起漁陽
旣是賊子
乃留號此橋耶。
千載河流
猶自不平
橋北石碑
廼永濟橋重修記。
永濟亦其漁陽一號也。
橋下虹門。
漁艇出入
河廣可想。
渡城南石橋
入陽和門
是城之南門
漁陽不啻百年戰塲
曾被北虜屠戮
閭閻殘夷
無噍類
義士收骸瘞于永濟橋畔。
名以萬骨塚。
城郭堅固
形勢雄壯
水廣深。
有此天塹
而何失守
曾聞漁陽之役。
華人戰酣
火藥焰起。
東樓焚倒。
以是北師爭登。
竟致陷沒云。
惜乎范陽雄鎭
今作瓦礫之塲。
鐘樓
樓雖新搆。
人民蕭條
所經路傍。
有四石牌樓
木石相半
制度不巧
不可比侔寧遠廣寧石門矣。
其一廼監察御史汝正所建。
一字未詳
其二摠是石憲所建。
一稱國子祭酒
一稱翰林編修
獨樂寺城西門內
歷路枉槎重臨
二重門。
正閣懸板。
慈悲大士
閣上危樓
大額高懸
觀音之閣
下書太白二字
無乃謫仙之迹。
曾到於此耶。
閣中安一大佛
高可十丈
圍可五抱。
頭上又有十頭
渾是金身
雄偉且麗。
誠生平一大奇觀。
閣是層樓
佛項抵樑。
中空四面爲樓。
床卓繚繞
寶旛邐迤
左右雜像。
則所施丹雘
表裏有異。
半改半仍。
東西方丈陋甚。
應是重修而未就者。
庭中鐵爐雄壯
其高過丈。
想是舊寶也。
閣內庭中
所建石碑
殆過十數
皆是重修記。
而但正閣東楹下。
戶部郞中王于陞所撰中有獨樂初創
未知起於何代云。
樓上大小銅佛
其大則卧形。
其小則笑像也。
寺外南隣
十丈鴈㙮樓。
半空俯臨一城
佛宇道觀
迨將過半空。
歎 明末弊俗至此也。
遠望前野。
煙樹微茫
隱暎遠近
落日亭亭
橫斜崆峒
漫詠李滄溟攀龍薊門煙樹之句。
少頃西門出。
又有一石碑。
廼新建義行事
舘於西關客店
下程
京師漸邇。
山關押宴衙譯等許。
計數送禮
亦例也。
自此北距八十里。
遵化府。
山東左布政司省城
蒙古大路也。
客店蒙漢彌滿
行中員役
多未得店房
人人蹙眉。
然頃在關外
百物窘乏
只飽艱苦
一入關內
厭飫
菓菜盈床。
雖是日費千錢
聊慰客愁
是日朝行四十三里。
行三十七里。
  [九月二十日]
二十日乙丑晴。
晩風
早發。
嚴霜滿野
溪水成氷。
此廼入關第一寒沍也。
崆峒山底。
行三里。
水田千頃
西至邦君店。
路傍連有六石碑
一廼節婦劉氏碑。
二是兵憲邵祖去思碑。
三廼知州王公去思
碑。
四是兵憲李中德政碑
五廼兵憲王公追思碑。
六是兵備道表公神道
又有一殘碑
草塲北至
未詳其意。
巳抵邦君店。
毁城。
東廟攤飯
板上題碧霞宮。
午發從城中行。
出店外約行三十里。
二石碑。
其一廼重創神泉井記。
立於井邊
一是監察御史王公神道
倚在路邊
白間石橋
傍有一石碑。
廼修橋記。
南有皇姑菴。
菴是路傍大刹
結搆旣壯。
香木森森
僧尼多居焉。
歷公樂店。
店外。
二石碑。
一廼修橋塡路記。
一是雙橋記。
過店約行五里。
路傍二石雙立
一刻薊州西界
一卽三河東界
少憇
前廟屋。
異樹森羅
不知其名。
問諸居僧。
書示靈春(本有木邊
今刪。
)二字
其形頗似千金木。
滹沱河木橋。
王霸詭奏氷堅處。
今則水勢狹淺
無氷而可渡。
當時若此
豈有詭奏之事哉。
此必山河變易而然也。
未到三河縣南關客店少憇
縣城在北稍遠。
整衣冠。
將赴察院宴。
泃河石橋縣城
南門敵樓
書揭千古憑高云。
傍有二石碑。
一是新建泃河橋記。
 正德丙子所建。
一廼重修河橋記。
順治庚寅所建。
偕同伴參宴禮
禮部啓心郞押宴
淸人
宴罷還館。
日將暮矣。
宴侍
一員
郞中一員及衙譯二人
隨率官人十餘名許。
送禮有差
例也。
京師
慮煩耳目
山關麻牌衙譯及甲軍二十。
預爲辭退
贈禮物。
亦例也。
是日朝行三十里。
夕行四十里。
公元1650年
  [九月二十一日]
二十一日丙寅晴。
早發約行十餘里。
路右有石碑
驃騎將軍都督王公神道
巳抵村舍攤飯
南有大路
灤州途。
而自關抵京。
亦經此路云。
午發過煙郊鋪。
鋪以西。
里落相望
潞河以船。
極目江干
百萬帆檣
接于天津
此誠天下壯觀
以吾東言之。
摠計八路舟楫
必將未及其半。
河源自蒙地流入中國。
潞河
南注二百四十里。
天津衛海。
潞水初是大川
鑿渠爲河。
天下漕運
皆湊于此云。
江岸入通羅城南門
舘于秀才梁國棟家。
雄城東傍潞水西南北。
羅城敵樓森羅
東有水門
引水入城。
便成大河
舟楫往來
水門則今半頹矣。
閭閻撲地
街市騈闐
肩磨車轂擊。
其盛不下臨淄之道。
畿東直路
繁華雄盛
府第一。
北平爲二。
豐玉爲三。
其餘不足論。
關外荒凉
觸目生悲。
關內殷富
室廬相接
雖是店鋪之小。
猶擬於遼左之衛所
倘比 明朝
人民倒懸云矣。
華人素尙
侈。
得一官莅一縣
必建牌樓
所經郡邑
其數孔多
不可殫記。
關內車輛
常制外。
又有別制
一曰大車
其㨾高且大。
十數騾。
卜四十駄重。
倍道
一曰獨輪椎車
卽婁敬挽輅也。
一人能推于後。
一人又挽於前。
摠是方所無也。
大通官金巨軍。
逐兎馬蹶
手腕重傷
要見醫人
故送太醫安禮
是日朝行三十里。
行五十里。
  [九月二十二日]
二十二日丁卯晴。
晩風
夜半禮房杻籠閪失。
翌朝推得。
盖主自首也。
早發從西羅城南門入。
路傍有三石碑。
其一廼廵漕察院周公頌德記。
其二是通鎭餉部毛公淸德去思記。
其三廼戶部田公德政記。
出西羅城東門瓮城
三石碑。
一是漕運察院公淸德記。
一廼太僕少堂劉公德政記。
一是通州新城記。
曾前皆由齊華門正路行。
京師東門
一號朝陽
而今主弟喪柩
完斂于朝陽衙門
使由海岱門以入。
故到八里橋。
南邊迂路作行。
路傍有石碑
節婦林氏墓記。
巳到高國廟屋攤飯
號稱十方院
郝太監願刹。
其制極侈。
大小佛像
渾是黃金
其數二十有零
非但崇佛爲 明末弊俗
䆠寺專權豐侈
亦可想矣。
衙譯
德生京師馳來。
禮部尙書出待門外已久。
仍促行旌
午發歷深溝店。
店北長河
是亦鑿河。
舳艫相接
通州皇城云。
入路傍廟中
冠帶
入土城。
皇城外。
禮部尙書於應巨大
大通官韓寶龍等。
於路傍廟屋
帷帳以候。
入行宴禮
是廼迎慰之宴。
相臣之行。
不設云。
宴罷換着常服
尙書並轡徐行
羅城東門入。
通州潞水
鑿引城外
遙通玉河水。
羅城東壕。
帆檣簇簇
子城南壕
水波滉漾
楊柳挾岸。
街市繁華
耀人觀瞻
排布壯麗
百年皇都也。
海岱門入。
皇城南門
麗譙雄壯
大街中行
向北折西。
又向直北別舘
尙書馬上
曲叙辭禮。
還歸禮部
於是卸鞍倚榻。
自休養精神。
天涯萬里之客。
今日始得歇泊
人人以爲歡喜
聚叙旣往艱辛
情慼矣。
縱云 王事
年年征役之苦。
何可盡說。
別舘籍沒王公家舍
余行空之以待云。
舘宇正堂宏敞
余則寢處有裕
左右夾室
溫炕甚鮮。
中堂無炕。
從者頗憫。
副价,行臺分入玉河關。
雖是例也。
萬里同伴
一朝異處
却有睽離之歎。
衙門器用雜物
一一呈供。
分用有餘
粮饌柴草
各項菜果
計口量入。
比行接濟之狀。
夜坐虗舘
細筭所經程路。
則自漢陽抵遼陽向直北
自遼陽至牛庄向西南
自牛庄至廣寧
又向西北
廣寧燕京
又向西南
其路屈曲盤旋夷險
則自鎭江至冷井。
山河酷似吾東。
山高水深
道路崎嶇
自冷井至廣寧
曠野連天
路由其中
所經平坦
處處卑濕
時或阻水。
廣寧豐潤
依山際野。
間多丘陵
豐潤燕京
所經平陸
如砥。
聞見關內饑荒
草寇竊發
漁陽東界
皇城東門
坊曲曲。
官軍伏路
刀槍弓砲。
相望
畿輔州府
方抄選良美女
以充後庭
厥額三千。
計數分定
高揭榜文
人民愁歎
淸主之荒淫
槩可想矣。
是日朝行三十里。
夕行二十五里。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