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耻庵集卷之三
耻庵集卷之三 第 x 页
耻庵集卷之三
 书
  
耻庵集卷之三 第 346H 页
与朴和叔
老炎犹炽。不审摄候何似。日月易得。再期渐迫。追慕痛切。何以堪支。区区驰傃。弟病状如昨。一味愦愦。无足喻者。别纸所禀。极知僭猥。而敢恃宽度。有以恕此愚妄也。古人有言不有益于彼。有益于我。区区亦出于此也。馀不能尽。
 示喻栗谷文集改定事。虽蒙开教。而终不能无未安者。玆敢略摅本末。兼陈可否。以毕其说而求正焉。盖在年前。闻兄有意于此。当时不敢以为非者。以其书果多疏略。使后人不能无遗憾也。然意谓此书初经牛溪先生之手定。则其于句字之或舛者。排攒之或乱者。前后之或倒者。不可不改。而又求诗文之散逸者。依别集续集之例。附刊正集则庶乎可矣。向阅寄示诗集。则乃不出于此。其与正集本领。一切离析颠倒。文虽不得见。以此推之则可知其皆然矣。然则别为后人之所编。无复见夫先辈纂集之意。之濂于此不能无惑。亦虑兄之不甚思惟也。夫此书曾经牛溪之手。虽未详其终始
耻庵集卷之三 第 346L 页
勘定与否。而亦不可谓不出于此。其从违去就之间。未必非先生之斟酌。则当时曲折微意。有未可知者。虽于纂辑之凡例。考校之疏密。不能无可论者。今若因此。尽改旧本。毁泯前辈之所定。而无所顾忌。则其流风馀弊。传于后学。几何不为王氏之变乱古经乎。且此书来历。灼然可见。当时与栗谷同心同德之友。惟牛溪在焉。纂定遗稿。宜不属之他人。且牛溪不得辞焉。已自言之。以及栗谷门人。无论赵朴诸人。如沙溪。栗谷之嫡传。其于行述。亦所尽心。独于文集之传。全不与论。一任后人胡乱窜入而莫之禁乎。此必无之理也。至如慎斋。亦尝證定年谱。而正集则未之改焉。亦可见也。昔朱子与张南轩争二程书中当改处也。至推测明道气像。以断其不然。况此源流不迷。皆有考据。因仍传袭。以至屡世者乎。今乃谓辗转讹谬。又不知竟出于何人。则无亦近于诬乎。且举朱夫子与刘张论胡本书。又不着题。所谓昔所未遑。今不得复作。前所未安。后不得复正者。若不裁度事之本根而混施之。则何往而不济其说也。盖夫子所以引此。只为刘张之见。以曾经胡氏之手。而不欲改其一字
耻庵集卷之三 第 347H 页
讹舛故云然。朱子之言曰。若此书是文定所著。则即依文定本为正。又曰此乃文字閒舛误。与本原节目处。初无所妨。何必一一遵之而不敢改乎。据此观之。其书若是文定所辑。则不为遽自变易。其理必然矣。然其所当改者。在于文字间。如兄所谓。如有关于先正斯文之重。则固不以微细而忽之者。有所不当改者。在于本原节目。如朱子之说者也。今乃改其不当改者。则与朱子之说。自相矛盾。何尝有以出于牛溪之手。而使兄一切从古。不可更有證正。如刘张论胡本者乎。若因此而拒之。真所谓不揣其本而齐其末者也。夫圣贤传道之言。约以言之。一言足矣。至于后世述作渐广。则俱收并载以传后可也。何莫非道之所在也。然若论精粗本末之分。其卓然昭揭大道之要。可传于万世而不惑者。亦不多得。先生本集中。其有关于万世之业而阙而不录。乖舛错落。不成伦理者。果何书耶。设或有之。已载者则不害其为正其讹谬。其未载者则纂为续集以别之。亦无不可。至于诗集亦然。盖以道学之传。不以正续而加损也。今若必须并将新旧诗文。一齐更定然后。方无病于万世之
耻庵集卷之三 第 347L 页
业。则尤非所敢闻也。抑先生道德事业。昭著当时。载在国乘。则固不专待此书而传。此书之传。其宏纲大义。又不系乎凡例之得失。况残篇坠简。俱载续别。骈丽相传。则顾何病于万世之大业哉。大抵非谓元集终无鏬漏。又非谓證正之为不善也。第以因疏略之小节。尽改先贤之所辑。为不可也。所补无几。而为害滋大。其于轻重取舍。不难见矣。且喻以前却之论。由于未能详考其书之致。曾于此书。未能研索精细。则此果然矣。窃谓正使循环对校。从头至尾。不错一字。其大体所关。不过如此也。尝稽自古以来。经传注疏诸家述作。其不满意者何限。或正其谬误。论其是非。固有之矣。其于元本。何尝有窜改者乎。请以一事明之。凡古今校雠书本之法。其于误字。虽不啻明白。必两存元字与改字。以为传疑者。岂以一字改易为难也。盖不欲轻开变易之弊。其虑之也深矣。一字一句尚然。况于先贤已定之书乎哉。二程遗书诸本散出。初无统一。故朱子序次其书。而篇目则皆因其旧。至若畅潜道录。后来明知多非先生语。而故附于其后。夫以朱子之力量。果有去就。岂不见信于后世。犹且
耻庵集卷之三 第 348H 页
慎重于疑信之间者如此。况后人乎。乃能创开无前之例。其果厌服乎人心而不启无穷之弊乎。尤丈之意。子仁之言。未详其曲折矣。夫尤丈明大义攘夷狄。植纲常扶世道者。则虽圣贤复出。不可改也。若如此等处。则亦不敢知必然。固难曲意徇从。虽尤丈之于沙溪。子仁之于牛溪。其私淑之切。尊信之笃。有别于他人。其义理之中。天然自在而不易者。固不系乎此。惟相讲究义理之如何则可矣。以契亲师生之义。异于佗人而引重。则犹不得其平也。见教三隅反者。诚荷开譬之勤也。愚虽不敏。久忝从游之后。亦岂全无观善而相感者乎。然以近事言之。朱子所谓自主张者。迨若近之。玆未免为兄忧之而效此也。幸兄亟改前见。甚善甚善。夫惟自主张之病。不能虚心受善。以求义理之安。驯致勇于作为。务遂一已之私。以之听言则虽公而难察。以之制事则先入者为主。触事滋长。为害不细。只是此事之本末轻重。元非难知。而以兄之博洽平恕。尚且回互掩遮。一切逆拒。为可怪也。无乃所谓自主张者。以为根本而然耶。乐闻过勇迁善。是有望于老兄者。操谦约守本分。岂非老兄之所
耻庵集卷之三 第 348L 页
蓄乎。不意任此难任底。勇往直前。不顾人之是非如此。殊失所望。愿兄亦自以三隅反也。夫喜事好胜。固不在扬眉吐气。大其声色。虽从容燕笑之间。而立心措意。出于主张。则何莫非喜事好胜也。刘张之难改故本者。犹是出于尊师之道。而以其主意之偏。朱子责之甚切。若朱子复出。吾恐辨破之严。不止于此也。世衰道微。正学不明。私意横流。义理之正。公私之分。无与相讲者。惟有望于老兄与子仁。不啻如饥渴之在躬。而其见事不该如此。区区所以剧论不置者。非为一事之失而已。第见兄曾亦询荛。而其时未尽底蕴。及至费力成绪而后。乃进苦口。是则甚愧钝滞之见事迟也。宜乎系著于已积之功。而难入其一朝之言也。然只是肚里克去己私。公听并观。一裁以义理。则虽已刊之板。当不吝其旋破。况此犹未脱藁。则裕有改图者乎。然自主张者。犹有查滓不去。则终无脱然中辍之理。但恐元本在处犹多。固难户喻而逐一正之。则虽或破裂于一时。亦不无后人之公议也。尝叹世之学者。喜以文辞说话。相尚相压。好恶易生于从违之閒。不知古人所谓中正之学正大之心。为何
耻庵集卷之三 第 349H 页
事。其陋甚矣。然风声习气。渐至波荡。滔滔之弊。非一苇可杭。则如陋劣者。只可闭户齰舌。不复言矣。然今乃正言于众论既定之书而不知止者。不敢以俗学之陋拟之也。惟察其忠告而恕其狂妄可也。尤丈。切欲书禀其故。而从前所言。多未反复。今难更聒。子仁尊兄。又不别状。以此呈似消详。或不中理。却望指教。俾使洗濯旧见也。之濂无所肖似。蒙老兄提掖。多所开发。然于此不能无疑。不敢自外于高明。敢此控沥。不审尊意以为如何。
与朴和叔(癸丑)
春气渐暄。伏惟兄调候冲相。仰傃区区。弟病近来略有安意。第因火邪。入春转盛。欲试小柴胡。才服数贴。便成寒厥。有顷刻难支之势。急服蔘汤。小得镇定。而元气虚损。未易自振。闷叹奈何。玆以准拟进拜。而难于出脚。尤可恨也。冠子之礼。似于来月间行之。教意谨悉。但以鄙意。礼谓缌功自如。岂至以借吉为嫌乎。事非不可。前日所以辞于韩生者。不必为拘。未知尊意以为如何。第此间事定。至废而不行。更乞加意。栗集事。当初鄙论。至入思量。举而广询。想必容有改为裁定。是则深服高明虚己察迩之盛。第此狂率之言。
耻庵集卷之三 第 349L 页
追而思之。甚觉间有过当处。此乃弟元来病根。知而难医。亦可占其为学之疏。令人愧惧。兄之延计。似未便宜。槩闻延之俗习不好。甚于他郡。况不为久计。岂必就此。但于松都。与弟团会。过了今夏。则亦非小幸。如何如何。力疾口呼。只此不宣。
答朴和叔
秋思搅人。倾溯尤切。续奉兄书。苏慰不可量。意兄已得搬到坡庄。今审尚尔濡滞。可叹。第闻虽有除 命。而本府无官员。时未下谕云。未前虽还止坡山。抑何甚妨欤。尤丈之意亦如此。望须商量而去就之。弟连有病故。昨始往拜尤丈。作信宿之款。近事所可论者。几尽消详。令人心胸开豁。鄙吝消落。幸甚幸甚。兄家立后事。朱子之告宋公取姓亲为后者。决是立为正嫡。而侍养奉祀。既无援据。又非国典。则不可因循苟然明矣。盖于名分之际。最宜速正也。从前非不知兄之至诚。又非以为不可。只是昏蔽未袪。未即释然于高明之识。愧悚无已。别纸所示。固已钦仰先德不在常人之下。况此论议精当。无可议者。禀议尤丈。亦以为然。而但大受诸人相继遭黜。姑无商确之望。然受台似出住东郊。以过迁 陵之日。若得相逢。当持以
耻庵集卷之三 第 350H 页
示之也。闵家丧服事。不意生疣。不胜骇叹。始觉兄之先见。不啻三十里间也。适会尤丈上来时。抗疏辨明。或可救了一半。而亦未知出场终如何也。兄亦辞职中自列耶。如到坡山相报。虽病当图一会。所欲言者不止此。适苦头晕不能究。惟在默领。
答朴和叔
伏惟即日。兄寓中气履冲迪。瞻傃倍切。寄示厦卿与诸益书。谨已究悉。而于鄙意。窃谓无事乎此矣。夫人有善恶。自古皆然。而士直道而行。无所回互。故毁誉之来。固所难免也。故夫子曰。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不善者恶之。孟子曰。无伤也。士憎玆多口。谗毁之来。圣贤所不免也。况其下者乎。由此言之。厦卿之受谤。何足怪乎。然则渠不幸荐遭祸故。至此之极。其于急遽凶变之际。或不能无未尽善者。以此友之贤。岂有如谗者之说哉。朋友惟当以所闻相勉则可矣。至于转辗叩问。有若疑惑。使渠不得已作此文字。辨陈本末。则驯致取困已极。而足以中谮者之计。恐非敬信士友。杜绝谮愬之道矣。昔貊稽大不理口。而孟子以为无伤。而因举孔子文王事。告之以自尽之道。何尝有问诘其受谤之由。如今日者哉。记曰。闻流言不信。
耻庵集卷之三 第 350L 页
流言之来。何足一一介意乎。是则诸友之责也。然厦卿之自处。亦有所未至者。夫自修无辨。非处谤之道乎。是以毁谤之来。苟不至于万不得已。则何必苟然费辞。与谗者之口。有若对较其是非虚实哉。彼横逆之至。固不足道。士友之言。亦不必多辨。何者。若我自反。实有受谗之苗脉而朋友疑之。则加省克治。使无毫发之留。若我无实而朋友疑之。则亦自反忠信之道。益勉其所不足。若我忠信而朋友犹疑。则是朋友之责也。何与于我哉。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故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朝之患。吾恐厦卿之所忧。不在于此。吾党之为厦卿忧者。亦不在此也。不审渠以为如何也。以弟观之。厦卿为学。颇有驳杂气味。盖其久攻作者之文。用力不专。志气外驰。心不得其养。义有所未精。反为习气之所使。文字之所役。而不自觉察。故其为立说。抑扬太过。多见其不中于理。而至若发于辞气之间者。时有未免于扬眉奋袂拍头叫唤之习。是岂从容气象。中正法门耶。夫为学。一以圣贤为法而有得焉。则日用之间。莫非道之流行而各有准则。动静语默。容非道乎。夫人心易危。义理难明。故苟不严于义理宾主之分。而小或出入。则差之毫釐。谬以千
耻庵集卷之三 第 351H 页
里。其弊有不可胜言者。可不戒哉。此则尝欲为厦卿相规而未能者也。然闻德慧术知。恒存乎疢疾。贫贱忧戚。正所以玉成。吾知厦卿屡经丧惨。其毁伤苦毒。已极可虑。而所以动心忍性。勉进德业。必有异于前日者。其必有以致一乎敬义之方。反己而适道也不难矣。此正有望于厦卿者也。然以弟而言此。诚有不逮之耻。而顾癃状索居之久。恒惧不能自振。因此敢效先施所求之义。亦有感于尊兄攻过补仁之教也。幸兄转示此纸。且加忠告。深所望也。不宣。
与朴和叔(甲寅)
昨拜复书。披慰何量。即日向暄。伏惟动止超茂。瞻傃倍切。曾因儿辈。闻兄将有海庄之计。今果决意否。示谕厦卿之责我。真可谓知我者矣。况得兄之勉戒。则尤以为幸。然向非弟发言相规。何以得此哉。尤觉讲论之警益有如此也。顾尸居馀气。形神相离。言未尽意。行与心违。人之来见者。莫不唾鄙而去。只是数三朋友。不欲弃捐。尚欲施规戒之力。感戢良深。所教在厦卿。非受规之道者。恐或未然。我乃责渠。故渠亦责我。其意未必不出于忠厚。抑何妨也。窃闻夫子曰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惟此癃伏。筋骸废坠。未能纳礼。
耻庵集卷之三 第 351L 页
情性损弊。未能存道。如是而言之。诚知其可愧。然而跛者不忘行。盲者不忘视。人之情也。谓已未尽实践。而并与讲论而废之。则尤无以明善而自强于分寸之进矣。如何如何。抑固知禀质轻浮。枢机不密而然。未见未尝强言。既见不敢不尽。亦非务为矫激之行过高之言也。只是愚戆之性。未易矫揉。率易之言。短于裁损。以此尽已忠告而不能见信。要说平易者。反为太高。每深自痛察。而未得艾治之力。不审兄何以砭药耶。因此略及病源。意非偶尔。惟兄加意而实攻之勤也。
答朴和叔
昨日兄教。意下略会。而匆匆未暇思量。归来始思之。中庸谓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而圣贤在下。有议礼制度考文者何也。此必有不得已者。而非圣贤地位。未易及此。则后学何可易论也哉。故后学虽俱学圣贤。而若不阙疑阙殆。便有所妨。如程子岂不是大贤哉。夺宗一节。非无明文。而朱子以为不可知。则今谓之程子所行而便自行之乎。然则朱子所定家礼。虽有不从宋制者。此则亦有不敢知者。况家礼为未定之书。其间有未能尽为定论者哉。夫天地之
耻庵集卷之三 第 352H 页
大也。人犹有所憾。圣人在上。犹病博施。如千古圣贤。其道未尝不同。所入所就。亦各不齐。况自贤人以下所行所论。固未免有出入偏正初晚浅深之分。有不能尽为究极而归一者。而力量时势。又各有不同者乎。惟其义理之明白。则虽无契验而当行。至若常变顺逆之极。差以毫釐。谬以千里。自非圣人力量。难以达权者。则若非灼有定论。为世法式。虽有先儒言行之可考者。决难行去。况无明文。以义推之者乎。宁不若循常袭旧之为免于大过也。延平先生论春秋曰。非到圣人洒然处。安得无疑。亦可以喻此也。夫天地之义理无穷。古今之论著亦多。故是非互生。可否相夺。若不裁之以义理之本。而掇拾文句之末。引类牵朋。比而同之。其不为无星之秤无寸之尺者几希。如此则天下之义理。纷纭参错。终无可定之日矣。盖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为不易之常经。圣贤在下而犹有议礼制度考文者。为时措之义。足以达权。其不可易论明矣。故夫子有多闻见阙疑殆之文。子思有生今反古之戒。孟子有尽信书不如无书之教。其旨深且切矣。学者所法在此而已。不审兄以为如何。
耻庵集卷之三 第 352L 页
与朴和叔
不审近日。兄气体安迪否。奉傃区区。弟身病近则略有安意。而儿子之病。日渐危厉。未有可济之望。忧煎之私。何可言也。时报近复如何。尤丈退归。有所闻耶。儿子来传成生文宪过兄言李疏所闻不虚。令人惊骇无比。此人之无复可望。十馀年来。已熟谙矣。不意猖獗乃至于此也。幸更勉厦卿于慎交游。复加意也。兄之过夏。势已如此。为之奈何。君子无入而不自得。忧阨之来。正是玉成。无疑之处。更思疑焉。已进之地。益勉进焉。不能无望于高明耳。如何如何。眩愦不宣。(李疏。乃后平攻尤斋疏。)
与朴和叔
伏惟即日。尊候万福。弟入城有日。而儿子之病。有加无减。汩于医药。未得进叙。岂胜瞻叹。且承教意。俯勤约会。诚深感荷。第未知欲询荛者何事。以蠡测之。理会骊说。无与已事。固非急先务。讲学论理。请俟他日寂寞之滨可乎。夫士生于世。出而行道则尊主庇民。以臻治理。捲而怀之则委命安分。独善其身。与世自不相涉矣。吾辈今日既有愧于三日不食之义。伤已及而犹不自觉。迟徊谈议。自取世故。毕竟何益哉。夫
耻庵集卷之三 第 353H 页
柔顺晦藏。文王,箕子所以处患而终免也。撄世抗俗。元礼,孟博所以迷几而挑祸也。非特已然之迹。昭著可见。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非毁之来。自修无辨。庸非道乎。未知于此何优何劣。何取而何舍耶。必有所择焉而居之者。幸兄明教之也。抑弟之庸愚。无敢固必。才觉不安。便为退缩。兄则横罹文网。而出气骋辩。务欲当其冲风逆浪之势。其勇怯锐拙。自不相侔。虽欲为兄谋。势不相入。况自顾性躁言轻。人多不信。惟当杜口反省而已。以其契义。不容终默。玆复妄发。幸兄恕其狂愚而察其衷曲。如何。终当一进奉诲。而所欲消详。要不出此。故敢此先陈。不宣。(骊说。乃尹鑴说。)
与朴和叔
残炎至此。令人难堪。不审此时。兄履何似。昨书想已照彻矣。弟今更反复思之。俱未得十分便好道理。盖上教虽有轻重之殊。而未有分明发落则一也。今据以为进退之节。亦未知其必可。若兄所谓后日执言之地者。安保其必无也。若待周岁而去。则我之待 命。非有朝家之 命。只为未安于吾分而已。今玆坐待结末。已经周年。事不可无穷。不得已退去。则其义颇较然矣。然则他日之去。虽似无端。而实有可据之
耻庵集卷之三 第 353L 页
义。今日之退。似有可据。而亦无显指之端。鄙意则姑待来月。终觉胜矣。他日虽有以此陈达者。以为待 命周年。事不容无穷。不得已退去云。则事岂不顺理乎。不审高明以为如何。沈录云云。何不略示所闻耶。昨见李君箕畴书。以为 上意于闵事益严。而于兄亦无分明发落云。盖人人所传之如此。可知也。似闻尹希仲数日前。投入大疏。论复雠一款。无佗语云。亦因李君闻之矣。馀非所既。不宣。
答朴和叔
便中获拜兄书。谨悉询荛之旨。大略始末俱举。奉读以还。慰释不可喻。第以鄙意当初待 命之意。虽有次第曲折之可言。事随时移。恐难槩此牵合。今则只据目前论之。庶乎可矣。盖三度 上教。虽似可见其微意。而俱未有分明发落。则今日进退。谓系等閒。而乃执微意之差可拟者。以为显据乎。此弟所以反覆思惟。虑前说之犹有未审而更禀者也。且兄之待 命。初虽非与闵同其去就。以兄疏中措语观之。所以自贬者。至深切矣。今既入之后。闵事时未结末。则虽有明白退去之 命。未免退去。其于自处之道。犹有所未安者。况未有分明 圣教者乎。以此观之。无论
耻庵集卷之三 第 354H 页
出城与远退。盖难靠于 筵说之轻重也。此则如此矣。只是周岁之说。煞有商量。闵事虽未决。自贬虽甚切。待罪踰岁。未见成 命。则顾自贬求罪之义已尽。而事亦不可无限。不得已退归乡里。则此理势之必然者。何不可之有哉。况自 筵说之后。加待一月。其义尤备。然则不必退去城外与江上。虽远去。吾未知其不可也。虽曰安保其终。而今只当据月前应去。岂尽顾虑事之未至者乎。今若曰必据 筵说。以为出城之计。则虽未见其大段妨事。殊非所敢知也。至于来教所谓不能尽违物情者。其于鄙意。尤所未安。此乃今之台谏避嫌。处置同僚之时。务为和平调停之说者所言。士之处下。特立独行。以身殉道者。焉用此说为哉。夫所谓物情者。不过世俗常情利害之私。而诿之以事例者也。其与君子裁之正理。断之以义者。相距远矣。今乃欲不悖于义。又欲不怫于常情。则是杂薰莸冰炭于一器之中。欲其芳洁。不亦难乎。董子曰。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朱子岂不以为学者处事之要乎。孟子曰。𥌒瞍杀人。皋陶执之。朱子岂不以为学者察此而有得焉。则不待计较论量。而天下无难处之事乎。古之圣贤。其教人制事之方。
耻庵集卷之三 第 354L 页
绝于常情如此。何尝使人参以物情。以为进退者乎。夫以孔子之至公血诚。孟子之粗拳大踢。终不能有为于世者。只缘君子之道。不合于俗情也。此最可明察而痛辨者也。顾相处之义。既非偶然。故敢尽𥌒见。不审以为如何。近日爻象。谓之何哉。噫。今之世道。其可尽付于天。而无人事之自反者乎。兄曾熟观石潭史。其于进退人材。褒贬善恶。正如鉴明衡平。何尝有一毫偏倚者乎。持此以揆于今。奚啻万万辽绝哉。每观论议。未尝不掩卷太息也。式至于今。弊习胶痼。反复沉迷。世虽有至诚达识。既难见信于吾党之士。况复望矫彼之方激乎。是亦命也。奈何奈何。积有忧懑。不觉冲口。千万即付丙丁。弟平生癃状。不能深自韬晦。又闻姓名登于荐目。固知其必无后忧。然其悚惧愧怍则已甚。拙迹自此尤难得近城市。拜晤无便。只增怅结。眩愦不宣。
与朴和叔
昨者伻还。获承兄复。始审兄出寓城外。令人慰释无已。向者所禀。既承俯询之勤。不得不尽其愚。如不必据 筵说等说。直是出于论其事理而已。则无论据筵说与否。有何甚妨欤。第鄙意则自此更略观势。直
耻庵集卷之三 第 355H 页
为远退。斯乃为宜。而高意又有早晚不决之疑。此虽出于不厌慎重。恐不必若此推排也。未知何以为计。不妨相示之也。纸末云云。世道之忧。是平日对兄相谈。无时不然。亦无所不契者。而至于今日。过计之虑。诚有所不堪者。则衷曲之发。只代面谈。而抑人情之所不能已者也。然窃观盛教。以为难以追咎。而且加讽切之旨。于是令人瞿然自反。而弟之愚蔽。犹有未能自觉其然者。盖枢机之际。古人所戒。而今得兄之规警。则不可不卒受其说以袪其病根。想兄于此必有其说矣。幸尊兄详赐救拔之力。俾有所矫革也。千万祝祷祝祷。近事初甚惊怕。闻以庚子诸说为不用之空言。有 上教云。玆事出场。恐或小纾其忧矣。如何如何。力疾草此。不宣。
 昨夕。因人闻馆学儒生。以今番论礼事。又将抗疏云。若然则或究论本末。辗转激成。驯致危机。又未可知也。殊甚惧也。今日世道。虽有任其责者。固无着手之地。只是静以镇之。以幸于朝夕而已。惟此机会。正在呼噏之间。孰能使之镇定耶。不审兄意以为如何。去冬春间。闻后生辈出入门下者。为兄上章分疏。闻之极可惊忧。厥后无声。想兄坐在城
耻庵集卷之三 第 355L 页
里。必不使之如此也。今则谁为致力耶。兄意向前如此。未知今如何。略此仰叩。闻尤丈方上来。待 命于中路云。方住何许云耶。希仲疏本寄示。郑疏亦欲得见而未能耳。
答朴和叔
伏惟即日。尊候万福。向承兄复。无异亲承提诲。慰释不可量也。示谕云云。无非衷曲之发。读之令人有动于中。第所谓至其为说。又皆流出于朋友相责者。其于鄙意。大有不然者。当时此礼一行。都下喧传。无论彼此。一齐惊疑。谤议震荡。横不可御。况其喜乘罅隙。洗瘢求痕者。当复如何。是以其势已激于朋友未讲之前。弟所亲见。若如兄说。则可谓举其枝叶而遗其根本也。又况今日纷纷。本有来历。则何患其无说乎。若其疏语首未。当初兄意所在。不待申教而已悉矣。然人心不如我心。三思或致过误。故驯致心迹。殊观内外异涂者有之。盖兄之引据甚博。本末俱举。则人孰以为只出于无隐而不在于主张乎。夫如此则虽于平日知旧之亲厚者。未必其相契。望其一朝有契于君臣之际者。不亦难乎。恐非信而后言之之道也。又所谓忠爱诚悫之道。不可行于今世者。诚然矣。亦
耻庵集卷之三 第 356H 页
岂因此一事而后知哉。虽使有大度之言至善之道。以此行乎世。愈见其难容而见斥。其下此一等道理。抑何足怪乎。夫此论说。已作閒酬酢矣。只是今日之事。信有大可忧者。然事已至此。非智力之所能为。奈何奈何。见抵儿子书。知兄于 因山时欲来。若得见报。当图就叙。但或纷扰则未可必也。洪阳之计。诚惬素愿。而人之行止。各随其势。故于堤峡。意向尚牢固。有未易言者。从俟面讨。姑不烦缕。不宣。
答朴和叔(乙卯)
华子来。荐承兄书。因审迩日动止神相。何慰如之。之濂仅遣病旅。无足道者。豚儿辈在京时。人多传兄家交道大伤。怨怼已积云。世间谤说。故半真伪。何人言之至于此也。甚可怪矣。但反以求之。亦不无自讼者则有之。非谓人之为言。必祟于此。无乃乘此为衅。欲病吾辈耶。略陈之。濂以至愚极陋。猥仄下风。其慕仰之笃。同志之好。自谓不在于人后。其间虽有论理之是非。或有不同者。此则朋友讲论之常事。虽十反(缺)争。庸何伤乎。只是闵礼一款。初为略同而后乃大异。濂则未明于礼。而徒知末弊之煞关世故。兄则讲礼甚明。自信无疑。而不恤人言。盖关于世故。故虑之也
耻庵集卷之三 第 356L 页
深。虑之也深。故言之也切。徒知匡救之急。而不察夫言涉忌讳之为可避。此所以前后或言或书。披尽忠告者也。到今䌷绎前言。反复文字。岂有他意哉。至乃虑患之浅深。出处之同异。正由所见有精粗。所就有高下。各随己分。自难苟循。然则其同者固当出于偶合。异者亦何尝有意哉。所以不同者。不害为道同也。是则审矣。第自顾性本粗浅。加以戆愚之甚。内乏忠信而外好辞直。自以为心当明白。言当尽己。故凡处乎师友之间者。徒信其中之无佗。不知裁其所有馀。时或所发切急。有足以伤挠人物者。而一切世俗常情多少嫌疑。举不以入于心。由是平生自谓竭其忠告者。比比反见怨怒。若非吾兄温厚平恕。且知其本心者。亦未必无不堪之时矣。然要究本心。不过诚有激而言。不足伤于拙直。不识忌讳故也。居常非不自知其病而痛矫之。志意未定。犹不得力。或者因此招谤。驯致不喜者得以售其计。以重病吾党耶。果如此者。人言固不足道。在吾亦岂曰无反求者哉。但尝观朱书。曰世衰道微。吾党日孤。见自无事。不要似此寻常厮炒。使傍观指目。益为道学之病。乃是助彼自攻。古人所谓将斗而自断一手。以求必胜者也。以朱子
耻庵集卷之三 第 357H 页
此论观之。吾恐为害不止于一人之身而已。甚可忧也。不审高明之意。亦如此否。愚虽浅陋。于世间是非。本不欲挂齿牙间。人言既盛行。彼此不可不知。两家子弟。亦当知此戒乎酬酢之间者。故聊及之耳。闻兄有意一来。深用跂望。而当此酷热。恐难必遂。秋来倘得与兄周旋。共讨四郡之胜。岂非奇幸也。此间行止。既已来此。势似姑留。而但地势高寒异常。颇有不伏水土之虑。故欲于清风忠原两地之间。更谋移居而时未有定计耳。方患暑感。倩草不宣。
答朴和叔(丙辰)
自去冬迄于今春。未得嗣音。此心耿怅。何尝少弛。向者因递得奉二月三日惠书。玩复慰豁。无以为喻。即日春事已阑。伏惟湖旆已返。动止冲裕。弟艰保孱躯。随分支遣。而忽觉光阴已到知非之岁。反顾已德。迨无分寸之进。诚窃自悼。因念圣贤立言垂训。本末昭著。岂是欺了后世。既尽其心。又竭其力。不为不久。则亦岂专出虚假。其所得之浅深。姑不暇论。而日用言行之间。欲寡其过者。盖亦难矣。甚矣气质之难变。斯道之难进也。又观今日。言论见识合者殊少。此个道理。本自平易明白。不应人人不相契如此。恐自家见
耻庵集卷之三 第 357L 页
理未明。反主己私而不自觉也。极可懔惧耳。似闻兄往湖中时。约与子仁会晤。想有多少讲讨。可以拨此蔽昏者。而恨无由得闻。幸兄因书及其一二否。曾见子仁寄示美村丈墓碣文。今始略付愚见以去。望览其如何。转送子仁许也。尤爷闻中水土之疾。甚非轻细。不审近信如何。驰念不已。仲任兄方在何处。其询卜之山。果归牢定耶。夏间。兄寓如无迁次。闻相距只隔信宿。切拟中间谋办一会。如蒙留意。幸相报也。适因勋子为赴友婿李进士葬期。使之觅便传致。多少不能尽裁。
与朴和叔(丁巳)
岁尽春生。伏惟尊候万福。备膺茂庆。不任贺祝之至。弟去仲冬。自圻南还。切拟历叩高栖。取路吕江。而发行之后。日气顿严。既到津道。冰塞难通。病情遇寒猝剧。中道危厉。几不能得达。到家百症交攻。虽不即死。居然是昔时癃状。调治数月。迄未底粗复。前后孤负。恨怅不自胜也。掩病穷峡。忽觉岁华又改。俯仰䌷绎。百感交集。自念本以孤贱无庸。枵腹悾悾。而轻慕古人。妄说道理。区区论说。费尽心力。而适足以取了人讥。毕竟有何所补。反以思之。诚亦有所自召。于是时
耻庵集卷之三 第 358H 页
复自笑其狂愚如此之甚。顾何怪乎人之笑之也。今欲收聚残魄。整顿旧业。痛加敛约。以补桑榆。而比复衰病相加。精神内消。视听外耗。素患心火又从而发动无时。慌慌愦愦。日间全未见明白可据田地。自量如此。安有一分奋振之势。力不足者。中途而废。昔闻斯语。窃恐于吾身亲见之也。况此块伏穷山。已踰数载。绝无朋友警发之益。以此怀仰德义。窃不胜其驰慕之私也。此间无士友相随。虽有一二学子来问者。而自家无为人手段。有何相济。想尊兄年来学力加进。论述日富。而恨未得与闻妙旨以资开发也。然使此心。一向放着册子上。反有损于涵养本原。保惜精神之道。中年以后。尤可以节约者。此亦不可不知也。蓬山消息。时或因人得闻。而恨未得一伻问讯。近仍岭南奴便。委致寄问。书中略有所道。玆付呈去。如有未安。痛加砭教。是望是望。抵圻时。汝九来示尊兄所论为学图说。与尤丈往复之间。有定论耶。欲得见论议始末而未能矣。此来虽忧离索。静里却自檃括。从前讲论。便觉多有太疏。难以示人。以此益知未易容喙。向者复索文字亦然。稍待数年。更加理会。方无病败。不然岂不反有累于先德乎。鄙意如此。不审以为
耻庵集卷之三 第 358L 页
如何。子仁书来。每有求益之语。而环顾其中。无可向人告语者。可愧可愧。兄原城之计。其无变迁否。弟初计不审。猝入穷僻。终非久图。方拟复作南迁。而若此栖栖。凡百不成摸㨾。自此虽得整顿。馀生亦复几何。可笑。丹丘山水。距此不远。去秋始得往见。所谓龟潭岛潭者。其瑰奇之观。千态万状。应接不暇。恐域中形胜。殆绝伦比。但恨匆匆。未能穷源。待春气暄和。复欲往寻。倘尊兄趁仲春。命驾一来。庶可共讨仙赏。而何可得也。深以隔岁阻音为恨。谨此专人起居。馀非纸面可尽。不宣。
答朴和叔
便中获拜惠书。仰审向来霾炎。尊候动止万福。区区慰感。不知所喻。顷者造门。殊非等閒自力。而病伏撼顿。且被毒暑薰心。数日留款。才得展讨一二分耳。然亦得于离索之久。其为开发昏愚。不翅亲切。则归来深以为幸。久而不敢忘也。窃自念学力甚浅。禀性粗疏。其发诸言论者。徒知忠告之为道。不察语默之有节。以人心若己心。又以一切世俗人情事势。为不着道理。不甚拘拘。随事即言。任情而发。必欲从源头理会。以求至当。而反未免于急迫烦数。失之过中。子仁
耻庵集卷之三 第 359H 页
所谓诚有馀而言不足者。真知言矣。由是十年以来。理会多少大事。所以费尽心机。竭其衷曲者。考其归趣。则无一有补于事。而只得谤议哓然。其为大愚。真足可笑。而到今验之。方觉兄之从前累以此相戒者。果为药石也。理宜自反。只切愧惧。且念病痼心燥。或至事有关系。便胸次扰扰。驱遣不得。甚则有若疾病之在身。不觉发于辞气。穷到十分而后已。其心岂有他。而自外观之。似有好胜之癖。虽非好胜。而此岂和平中节底气像。尝观朱夫子举明道先生记彭中丞语云吾不为佗学。但自幼平心而待物耳。此言可念也。方以此深加自勉。而其果得力否乎。此乃实际语。故玆以索言之。若兄怜其志而察其病。随事必砭。随症加药。不以峻攻为嫌。惟以小缓为戒。则濂之不敏。庶有收补桑榆之望。千万至祷。兄曾与我诗。有曰苟非识瞑眩。何能起膏盲。又书中有曰责勉之过中。何伤于朋友之道乎。又曰每观晦翁南轩相与之际。攻其见而不疑其心。规其病而能知其善。意诚辞婉。理直论详。往复终始。去短执长。惟义是从。而未尝以不同为恨。然后始知夫子所谓忠告而善道者。果如是也。惟此之故。中和仁敬之说。相须如手足。相合如宫
耻庵集卷之三 第 359L 页
商。卒能发天命之微。立人心之极。为万世道学渊源。夫此岂非后学之所当法乎。盛矣乎其言之也。其论讲习之道。可谓洽好而无以加矣。弟于此寻常钦叹而剖心者。故敢以此终始望于执事耳。孔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夫道既如是。故古人之于朋友。虽于患难死生之际。不忘以此相勉。况在平时乎。此又岂世俗常情所可髣髴者哉。朱子所谓吾人着个道理二字。便随众不得。此不可不理会者也。不审以为如何。末端箴规之示。敢不服膺。内浦大歉。诚如兄所闻。在此虽自静便。必欲遂前计。而方不知所以为措。加平亦欲亲往观察然后方可思量。而甚觉精力比前益惫。尤难自振。闷挠可言。秋夕。尊兄倘作海西行。切须前期报示。俾得数月周旋。甚大望也。此处亦绝无外扰之虑耳。方送勋儿。更审新城形势。若不中止。当于秋夕后下往。会晤之期。尤不可失也。别纸文字。曾于三四年前所著者也。常欲仰质而未能矣。今始呈浼。如蒙一一指摘瑕病见示。则甚可幸也。病倩不宣。
与朴和叔
伏惟即日。尊候动止万福。今承辱复。仰见过自砭损。开纳勤至。钦服之馀。还切愧悚。朋友说。三四年前所
耻庵集卷之三 第 360H 页
著。盖亦徵于薄俗以自警省也。今承尊教。不加斥外。幸甚幸甚。第故旧有浅深。恶逆有大小。固然矣。夫立说。只求其大致正当而已。其馀许多分数。何能尽举乎。伊川之处邢七。只以程子故人情厚不敢疑之说推去。与孔子处原壤之同不同。今何能知。亦何必较量也。朱子所论朋友之不善。情义自是当疏之说。固势所不得不然。但弟之所论。在绝与不绝而已。初非就亲疏泛论也。而况圣人所处。庸非学者所可遽及者。其于鄙意。有不然者。玆敢究禀。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尧舜岂人人之所可遽及哉。以其有可及之理。而必以此为期然后。可以上达故云。然古人何尝以尧舜非学者所可遽及为言哉。又曰规矩方圆之至。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朱子释之曰。法尧舜则尽君臣之道而仁矣。不法尧舜则慢君贼民而不仁矣。二端之外。更无他道。出乎此则入乎彼矣。夫后世之事君治民。岂可遽及尧舜哉。不及尧舜者。岂是慢君贼民者哉。必以圣人为法然后。庶可跂及。不悖
耻庵集卷之三 第 360L 页
于道。故至以不如此则慢君贼民。与夫不仁出此入彼等说戒之。其义深切而著明为如何哉。然则朋友之义。是人伦之一。可谓人道之大者矣。所谓朋友。虽有或以道义。或以故旧之异。其为朋友则一也。孔子所谓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何尝有必以道义之交言哉。孔子既曰故旧无大故则不弃。又所以处原壤者如此。则此独不可为后人之准则乎。然则虽以为处故旧。不以孔子之处原壤为道。则是非朋友之道可矣。今若论此曰圣人所处。非学者之所可遽及。则无乃与古人之旨不同欤。如其不然。幸兄反覆更教。以发昏蔽。千万幸甚。弟之南行。今方决意。但闻其地农事晚雨而有望者又损于风灾。居者实无生道。况此漂漂者乎。然在此亦无策。故下往耳。兄所谓倾喜者。以其近城之扰。有甚于饿死事耶。其意可谓至厚矣。但到此几半岁。一无外扰。岂非时势与向来绝异而然耶。想兄在乡已久。恐有未尽悉矣。弟则此行。有多少深悲。年衰病痼。将作离土之人。能无徊徨顾恋之意乎。残病颓废。虽无所得。而惟以朋友之追随讲论。拟度馀岁。即今论此心讲此学者。海内能复几人哉。各复星散。会合难期。然则其心宁不悲哉。示教修润
耻庵集卷之三 第 361H 页
文字。钝根本不能容易断辞。当俟下乡。整顿以请教也。未涯奉讨。临纸悽黯。
答朴和叔(戊午)
伏惟春和。尊兄道履万福。自去秋末。一向无闻。其为倾慕。何可胜言。向于京便。获拜元月念日所赐书。承悉多少示喻。慰感难量。所教极荷提示之勤。敢不益究精覈之旨。第以鄙见。孔子之待原壤。程子之处邢七。只是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之义。但当就此论其可为学者之法与否而已。若孔子之处南子,阳货,公山佛肸。是圣人一时应物之权。非人人所易及。各是发明一事。事理曲折。似近实异。不必推转拖延。与论于此也。盖尝思之。圣人立言。断自大故而言。则即从弑父与君。凡且得罪纲常。当为大辟。天地之所不容而言。彼原壤学异端而以至悖礼。(阮籍母死不哭。饮酒着棋。实亦类此。亦难以大故处之。)邢七资性奸邪。事多不善。俱不至于大逆大故之科。故圣贤所处如是耶。不然圣贤虽道大德宏。不遗故旧。岂于大故之人。犹有不绝之理乎。此则决不然也。朱子又曰朋友之不善者。情义自是当疏。而但疏之以渐。若无大故则不必峻绝。所谓亲者毋失其为亲。故者毋失其为故也。此亦无大故则不弃之
耻庵集卷之三 第 361L 页
义。其义上下通贯。前后一揆。当为学者之法。不啻彰明矣。今谕以不计故旧之有浅深。恶逆之有大小。地位之有高下。务以原壤,邢七之事率之。其必有时以深为浅。以大为小。求以尽道而反贼乎道矣。此愚之所未晓也。盖圣贤之敦厚故旧。固有浅深。既曰故旧。则皆当待以故旧之道。恶逆固有大小。既曰大故。则皆当处以大故之科。何可辨其大小浅深之分乎。若于此别生许多论说。参错许多道理。圣人之训。不几于穿凿破碎。终难准则乎。朱子谓读书究义。宁略毋详。宁疏无密。详故碎。密故拘。此亦不可不知也。且观世衰道微。朋友之道。废阙尤甚。以今观之。人于平生故旧。虽非大故而不难弃绝。况焉有交浅而不绝大故者乎。此必无之事也。设或有之。是亦绝理悖常。何足责以求尽其道而反贼乎道也。大抵朋友是人伦之一。故朱子跋黄仲本所作朋友说。而其于精微曲折。莫不悉备。以至于天理人伦之极。所系之重。盖可见矣。今以来说言之。于圣贤忠厚故旧之道。谓非易学。其求诸疏绝之义。已太加密。殆与古人立言之旨。似若不同。如何如何。鄙见及此。不敢苟循自外。如其不然。有他明白可据者。愿赐一一开示。容其更加商
耻庵集卷之三 第 362H 页
量。不胜幸甚。区区忝在下风。固不足以窥高明之所蕴。窃以发于讲说之间者。言理则病其穷极到底。制事则多循人情事势。宛转回护之意多。而明白直截之风。似有不足。固知尊兄德性温厚诗密。务欲慎重语默而然也。然准以圣贤所做。似不如此。想日间点检。微有近似者耶。或者不然而自家坐在里许。而反疑无病之人。以为有病耶。幸愿加察。反以教之。僭率渎冒。不任悚仄。至若弟之为人。狂易粗厉。其于言动。悔吝多积。须每加镌砭。不厌攻拔。是下交之至望也。尝念吾辈讲论责勉。本欲向一个心里。克去己私。以复天理。岂可有一毫假借容隐。如世俗之爱惜人情者乎。若使短于受善。恶人议己。只此病痛。一有未袪。根本已非。安能语诸道也。近观朱子所论。益觉痛快。大有警发。当为学者救弊之指南。玆敢录去数段。以备参考。如有更教吃紧为人者。则毋靳反复。甚善甚善。但尊兄于鄙说。从前或有未蒙逐段剖判其是非者。殊非浅陋所以忘分献议之意。亦非门下忠告善道之道。千万勿以此处之。使无彼此未尽之恨也。令嗣皆佳安否。曾见四哥书问。论议不凡。颇有志趣。想承学日进。为之嘉叹。弟寄寓海甸。苟遣岁月。而凶歉
耻庵集卷之三 第 362L 页
特甚。闻见日危。加以旧疾自冬至春。种种作剧。生意顿绝。近才少回。而寝食之节。犹未粗复。疾病如许。万事败意。无可言者。赵公植是好人。此来。意谓白首相随。遽见殒去。令人心绪益孤。奈何。顾此癃残旅困。栖栖到底。不被笑骂幸矣。焉有请学之人。自家又无接应力量。惟自懔惧耳。儿子辈蒙赐俯问。感甚。渠等例未免汩没俗务。只可怜也。所祈卫道保重。以慰瞻仰。
与朴和叔(庚申)
夏子传致兄去月书。其为慰释。不啻若披云睹天也。即日老炎。伏惟尊候动止万福。瞻傃区区。闻时事粗定。群公汇进。少纾畎亩之忧。又闻尤老 赐环还第。同春 恩被泉壤。真是士林之幸。欣耸如何。示喻云云。诚荷不遗。曾于广津相会时。兄有是言。故说与汝九耶。年来各处一方。病惛荒落。所以未得讲论。正坐此耳。何独归责于老兄耶。若使温理旧闻。有所愤悱。何待来教之勤也。但益觉精力潜消暗铄。弊败已甚。深恐不能久于斯世。焉有一毫自振之望乎。时赐警诲。切望吾兄先施之。千万千万。秋来。兄倘作怀川行耶。此去华阳不远。早晚欲酬宿债。而病残人事。何可得也。湍山曾有所卜。而尚未往审。当夏亦难自力。似
耻庵集卷之三 第 363H 页
待秋间耳。身世颠连。几吃多少苦楚。殆若不能支矣。然山野饮啄。亦将随意容与。此岂细事耶。近得两手不仁。不能作字。胡草只此。
答朴和叔
承拜今月初三惠书。细审多少示教。其为慰释。何可胜言。第审霾炎。调候未快。为之驰傃。兄所被 恩命。窃想其于分义形势。恐终不得已。况闵生亦得蒙 宥。而前后 圣教。廓然开释。则此后虽或略有一番自咎之语。又援闵礼引重。则恐涉太过也。既承俯询。不敢自外。不审兄以为如何。所谕云云。尤觉愧悚。当时不过偶尔掇拾古人绪论而发。有何一毫刱见而然也。抑兄之出处。极关世道。切不可激恼 圣衷。以沮 明主崇儒向道之心。适为吾道之病。幸兄恢张扶植。广引士类。协力辅导。无使有一暴十寒之患。千万祈望。栗集续录。昨年夏间。自闵台家得见。其中有疑处。略为条列。使之览后并册子致于兄许。未几即被行遣。想必以此未送。从当更搜家藏草本仰禀也。辛亥论荒政文字。其时弟书首引兄说。焉有不送之理乎。意者右台匆扰中。或致忘却。未可知也。弟亦宿病转剧。心胸烦郁。或至达宵不得接目。其馀旁症交
耻庵集卷之三 第 363L 页
攻。若不可支。而蛰伏穷僻。无计医治。闷挠而已。才接来书。旋有归便。不暇究悉。手掉且倩。只此。
 顷因权君致道之行。致候于尤丈。闻其神采髭发。不减平昔。奇哉奇哉。所示云云。此亦略闻之。何待来教而慎出乎。辞疏甚荷寄示。观其叙事措语。皆的当无可议耳。子仁则已知其难出。云举则想必入来。岂无所益乎。右台上京后。漠然未闻其设施之间。有所可观者几何。幸示破其表表者。如何。
与朴和叔(辛酉)
向者便回。荐奉兄书。感慰不可喻。即日春生。伏惟兄体履万福。弟病情稍回。而头目虚眩。不能自任。尚伏枕席。贻阻此久。菀纡难胜。尝记程伯子春帖诗莫谓去年春自去。我心依旧去年春之句。病里吟玩。令人发省。吾人只固办得此境界。岂不多少快乐耶。念此苦心半世。徒有高坚之叹。而未得分寸之进。环顾其中。草木太多而无策刬除。不审兄何以教之。向承兄岁暮孤怀与之相同之语。不觉三复感叹。年来睽离之久。不得讲论此事。今既密迩而病又作戏。极可叹也。岁时上墓一节。众议既已归一耶。切望示破。不宣。
答朴和叔
耻庵集卷之三 第 364H 页
续承兄书。慰沃如拜晤。昨示两纸。缘弟病暑惛倒。今始䌷绎。益见兄为人谋忠。微显阐幽之至义矣。但此愚庸自量。神识昏昧。虽寻常事。固难容易断事。况兄所论一义者。理义精深。其于可否之间。尤何敢容喙耶。惟在兄商量酌处之如何耳。盖闻尤丈之所以责望者。亦岂等閒之比哉。鲁丈当初率太学诸生。倡陈大义。而其后事节。辗转如此故云耳。然与妻约死而恨不能死者非实情。则辨之何所不可也。弟之祭文所论。只归重于甘心废伦而不悔一款也。非与论此事也。拨病强草。不成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