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尼溪集卷之十二 (自动笺注)
尼溪集卷之十二
 附錄
  
草稿序[成涉]
沈約論詩。
八病四妙
詩家眼藏
後之人無容更喙。
東攻詩之士。
其能除去病委。
恰臻妙境者。
凡幾人哉。
吾友尼溪子。
早棄擧業
專意詞翰
凡世阨竆困頓顚沛流離可喜可怒可驚可愕一切世間撓攘事。
盡付於長短詠
以宣其壹欝
故其詩豪淸婉
能得比興之旨。
而世之人以韋布不平之鳴而褻而不取也。
不佞嘗與君論詩。
君曰詩出乎性情
上下穹隤之間。
凡山之峙也。
水之流也。
烟雲變態也。
魚鳥游泳也。
擧皆助吾人之興而發言外之趣。
善用者如公輸之督墨。
師曠之制律。
則其於古人幾矣。
第恨生晩海外
習爲巷俚之音。
不免困窮之鳴。
則亦安能理大雅揚國家之盛哉
余聞而悲之。
因念尼溪子生於世家之餘。
流落南土
起居飮食
方丈相接
烏石靈源
去人不遠。
雲烟變態
收之肺腑
又能恢襟乎漢都山川
羅濟遺墟
以暢其欝結
以叙其感慨
則古所謂牢籠百態
超入悟界者。
是子之咳唾也。
非與葷血蔬筍者比。
而卒之麁繒以裹身。
困窮以鳴之。
而世無大人先生圭齋公者。
印可而進之。
以躋騷墨之壇。
其亦可唉也已
今年春。
余與尼溪子遊東都
讀其記行詩數篇。
語句鏗鏘
音節響喨
蕭蕭
人意表矣。
然後知君之工於詩。
而使當世具眼者評之。
可知八病之除而四妙之臻也。
君又解其裝。
出三冊子
盖選唐宋諸大家
而下及我東方千年騷人韻語
自爲序而弁之。
其文渾渾乎得古作者餘法。
始知子之文章
非但寂寥詩騷而已
不佞不閒詞章
誦子之詩賡子之韻。
未知何者能祛八病
何者能臻四妙
而但以塵腐之語。
敢效元白之技。
則其何能得性情之正而體比興之旨也耶
後日若卜新居於頭流山中
則當與君賡唱迭和
以送暮年光景。
未知君肯許之否。
黑蛇秋夕日。
僑窩成涉仲應序
草稿序[河一浩]
人之性。
有所嗜有所不嗜。
雞跖薄味也。
古有嗜者。
鴨𦞦劣品也。
亦或嗜之。
此嗜於味者也。
若夫嵇康嗜琴
元章嗜石。
僚之於丸嗜焉。
秋之於奕嗜焉。
其所嗜雖殊。
其嗜性一也。
吾友尼溪翁。
襟懷蕭散
識度淸遠
芬華貨利聲色一切世務
淡然無所嗜。
而所嗜者有在焉。
於山嗜之。
於水嗜之。
於酒嗜之。
於律最嗜焉。
其少也長於詩。
老也詩變而爲律。
不平無聊愉佚嬉遊
必於詩律焉發之。
有佳山水
未嘗不聞。
聞之未嘗不往。
往輒陶然而醉。
朗然而吟。
局局然笑曰吾嗜是也
得之山水淸高
寓之酒而豪逸
豪逸淸高
融之於心而泄之於律。
故之律也淡處有蔬筍之味。
香者有薑桂之味。
嚼之闇然而有滋味
雖使豐胾大臠
崇于飣餖
調五味雜陳
於前。
固知翁之所嗜者。
在彼而不在此也。
其視世人之嗜貨利聲色博塞珍玩者。
豈特元龍上下床哉。
余與翁爲莫逆交
山水我所嗜也。
詩律我所嗜也。
同心也同嗜。
同嗜也知其所嗜。
翁亦不出乎吾之所知
而吾亦有徵於翁之詩卷矣。
雖然尼溪翁之賢且能。
其所嗜者豈止於是哉。
黃狗元春
窩河一浩履甫序。
草稿序[李宇錥]
取友四方
晩而與尼溪居士朴君復初
相得宿素懽。
夫夫也盖恢奇慷慨
獨行君子之義。
不數數當世者也。
讀書老而不怠
其志必欲求進乎其所未至。
才性盖天得。
幼而出語驚人
是其才地之高。
而業之又專其所就。
詎不深歟。
獨惜乎以子之才之駿。
屈首公車
得之宜若摘髭然。
而至白首無所成名何也。
毋或爲文
必欲己之好。
不使一世人好之耶。
嗟乎
文章之與命不相謀久矣。
從古讀書修辭
文采不表見於世。
偃蹇竆老如吾復初何限
余嘗求其天而不得
譚者曰文者天地之精也。
天之生才
旣與以天地之精。
則輒窮而工其文。
以是而言。
天之於復初
其享與之亦厚矣。
向使復初而早貴顯於世。
其業之精。
不能如今日之所就。
此殆天所以窮乏其身。
拂欝心志
使之大肆力於文。
得以抑塞磈磊之氣。
發之涕嗟謳吟之餘。
凡宇宙間可喜可悲可憂可愕
品彙繁夥
事變之無
公元1781年
窮。
盡歸之輸寫陶鎔之妙。
故其文紆餘贍博
肆而不倨。
典而有理
鉤棘勦襲之累。
其詩沉厚頓挫
絶去葷血
無纖濃綺麗之態。
操是術以往
足以潤色王猷
國家之盛。
殘篇剩什。
不過村學究異時不朽之資而已
雖然古人以文章將相
較其得失
富貴而名磨滅
不若竆而有文者之爲傳世久遠
則世之知復初者。
以此釋子之中。
而以復初之明。
能辨得失之分。
不能琬琰而易羊皮矣。
而又奚憾乎哉
嗚乎
斯人豈獨操觚弄墨。
爲弊精神雕篆之業而已耶。
寬厚慈良之德。
剛毅不拔之操。
得之天者已厚。
而於天人性命之說。
三千三百之文。
亦嘗涉其流而究其源。
故其文皆本之經術
卒澤於仁義
足以籍手千古矣。
余益悲其有德有文而不偶於時
遂道其命於天者以解之。
尼溪居士集序。
歲辛丑冬日
東郭李宇錥景溫序
草稿[朴奎淳]
說車者曰爾而走也。
吾知其上斿下輻。
可軛而駕也。
舟者曰遨然而逝也。
吾知其䲭尾鷁翼。
可撑而方也。
尼溪子有詩文三四卷
不及見。
可知粹然行墨也。
爾者遺韻也。
何必之而指摘金鑛玉纇曰。
此璜之佩也。
此瓚之爵也。
余賞聞之。
其人盎乎充中。
燁然彪外
墨帷螢囊
勤心所得
富有梁楚聲名
中年程功之業。
專意陶養性情
翫遣景物
則其發之爲詩文者。
必有泱泱風人之旨。
山光水色
參助天機
公元1784年
活。
不見其睡餘醉後雜楷書㨾。
而其爲言與心。
固已默領於吾眼中矣。
然則惡可無一言之評哉。
嗟夫
余亦老槧鉛吟哦陶寫之工。
久不能忘情。
嘗有烏絲欄祭魚獺而無與論心寫意
吾兄千里之心。
亦同此矣。
時當交媚。
霜月淸爽
引領遙望嶺之南。
徒有天末浮雲
作意往來山巒橫疊之間。
若巨浪𥳽湧鯨龍變態者。
豈非尼溪詩文耶。
歲甲辰九月晦夕
族弟肥園奎淳太圭謹書
輓詞[權煒]
尼溪朴公
敦確簡重君子人也。
少有才。
累擧不中
曰命也。
遂不復爲事
迺以詩文山水自娛
享七十有三。
考終尼丘山下
其友霜溪權煒象仲在于彦衙。
聞其訃。
哭之慟曰。
自今吾無友矣。
遂作詩以哀。
尼岑悽碧汶波咽
雙白亭空憶故人
太史山川歲月
滄洲書卷精神
九三有約懽詩酒
八十無餘歎齒唇。
地下君應多好友
可堪香閣沾巾
輓詞[金壽吾]
嗚乎
天之不憗遺此老何哉。
溫簡之姿。
密博之識。
不復見於斯世矣。
家世惟舊
志行惟高
和而持守
不作崖岸
素履安也
座中浮論
手書目誡。
定心之功也。
論叙疑解。
如道昨日
聞見之博也。
始知公所養。
有人所不知。
而己所獨勉之實也。
窮達有命
懷寶遯世
江湖林亭
歌終焉。
悲夫
歸葬之辰。
顧此一疾。
去死又不遠。
不得往哭。
強步虞殯曲侑送之。
君子人君子人
守要識博律其身。
門前泌水飢斯樂。
園裏靑筠趣益新。
壽質聖師寧有憾。
食違榮養傷神
龍湖一別千古
病席輓歌語不伸。
雙白亭吟雙白老
濯纓朝暮自淸襟
舜絃解文絃斷。
獨抱琴徽竹林
抱琴長嘯不識
歸將調和大容音。
南望哭終仍掩涕
江上靑烟數峰沉。
輓詞[成涉]
公元1785年
乙巳冬
尼溪朴公
觀化于家。
逾月而葬。
葬時親友皆會。
山成涉。
以身疾不能南下助執彿之役。
其翌丙午春
搆草爲文與詩。
以代杵曲之音曰。
嗚乎
不佞遊於世久矣。
於嶺之南。
高士三人
太白山下有杜陵李公。
金谷村中有南野朴公。
頭流山外尼溪朴公
三公者。
不佞幸而見之。
而皆遯跡衡門
自樂無求
經學文章
不下於古人
杜陵南野二公
朝廷聞而爵之。
二公皆不出。
尼溪朴公
朝廷不聞而爵祿不加於身。
然此三公者。
豈以倘來爵秩
動其心也哉
古人百里奚爵祿不入於心。
不佞以爲三公爵祿不入於心。
爵祿不入於心。
則况他乎哉
今世子順者在。
則必以高士許之。
而無抑可爲次之言也。
恨不佞無文
不能高士列傳以傳於世。
其亦可慨也已
徂玆六七年來。
儒林
運厄。
杜陵南野二公
次第歸化
昨年尼溪朴公不淑
後死者獨在於世。
得無悒悒之懷也耶
尼溪朴公
不佞少相知。
年同硏。
不可一日相離
而以其所稍間
故或有可離之時。
使其子訪吾。
仍遺赫蹄書。
其後未幾承訃。
豈料此一書
千古之訣也。
功業平生萬卷書。
烟霞雙白是君居。
尼岑寂寞川咽
喬木依然舊廬
欽把遺經得味深。
年來閉戶潛心
新搆小齋以定
靈源端向靜中尋。
味道年來養性眞。
從前詩債吟呻
紫陽格語爲繩墨
靜對書窓幾寫紳。
鄕里尊齒德俱。
諸郞羅列氷壺
和氣融融溪上宅。
小孫承業掌珠
尼溪新稿篋中藏。
玉佩瓊琚獨自芳。
他時莫道蠧魚蝕。
釰氣鄷城可騰光
神交半世塤箎
離合中間不移
炎夏禪房靜默
憶君無復見風儀。
輓詞[盧楨國]
送子委禽二紀
由來先契篤於斯
交情幾歲開靑眼
德貌一朝素帷
寂寞儒林先慟世。
凄凉古宅又忉私。
稱譽鄕黨慈仁得。
敦睦宗親孝悌移。
百鍊剛臨事際。
一團和氣人時
文章世服先輩
志業人趍庇本枝
經禮千篇眼目
節要一部着心期。
尼溪月白精采
定窩風淸德儀
終使斯人衣布歿。
百年公議誰持之。
高山今世無依仰。
杖屨泉臺早晩隨。
輓詞[李宇錥]
余與公白首相識
相得之晩。
誠心慕用
不但銜盃酒接殷勤之懽而已也。
每服公忠厚善信。
骯髒有志節。
讀書
衰晩如一日。
公車輒屈。
偃蹇不偶
樂觀山澤
放懷於埃𡏖之表。
自得也。
嗟乎
自古懷抱道德
竆老林泉沒世何限
公固任之
而論者惜之。
然其文字可傳於後。
富貴而名磨滅者。
得失竟何如也。
公於吾。
常哀其窮而愍其老。
惓惓詩章筆札之間。
未嘗忘此意。
顧乃孤負存亡之際。
旣葬而不得臨壙。
又無一語虞殯之曲。
平生舊誼。
寧有是哉。
詞曰。
尼溪水淸且漪兮。
上有綠竹兮秀而猗。
山中人兮超遠擧。
俯臨下土兮不嚬以嘻。
尼溪水流不歸兮。
招子魂兮來何時
床有琴兮案有書。
林壑悄悄猿鳥悲。
尼溪之水不可涉兮。
我馬不向山之夕兮。
懷德音其未忘兮。
瓊琚光發篋。
輓詞[河鎔]
踈雨溪上
巋然雙白亭
朱書留古案。
尼峀立虛庭。
岸竹淸風在。
園梧霽月停。
一生事業
無愧林宗銘。
吾家永慕樓。
公昔記重修
遺墨千古
乾坤曠感悠。
輓詞[權俒]
方丈山哀水咽
丹丘秋雨眞儒
斯文不幸吾黨
宿德云亡世途
依舊風來岸柳
傳神月滿庭梧
倀倀此日餘生痛。
獨立昏衢孰策駑。
輓詞[河錞]
眞卛其人朴古貌。
全於性命樂於貧。
一生不作皺眉事。
淡泊冲襟獨出塵。
定窩成望八歲
閒中所樂果何書。
欣然對得朱夫子
滿卷沉潛自如
吾家八疊小屛子。
詩古圖新世業優。
我欲得文叙好事
尼溪筆絶向誰求。
輓詞[李德中]
五歲歷代記。
時稱神童
猗歟綠玉樹
松老有餘風。
入入德門
祗拜先師院。
一部紫陽書。
至老益忘倦
生平畦畛
何曾稜角
非但州里行。
亦可行蠻貊
千載魯廟人。
何事緘其口。
不如尼溪老。
以心而自守
方丈紫氣收。
升平醴泉涸。
吾道今已非。
南望漠漠
宇宙一千年。
南國山水
豈待巫陽招。
靈應在此。
輓詞[趙輝晉]
溪上幽居不用名。
一川鷗鷺百年情。
塵機不着觀書案。
風靜方塘水自淸。
淸襟不與滔滔
雙白亭高人更高。
來訪弊廬如昨日
可堪怊悵菊花醪。
輓詞[河復浩]
大羹純淡玉氳氤
淸廟明堂可此人。
旣有二尊焉用爵。
能兼四福安貧
尋常到處多多友。
七十年來事事仁。
先子有詩公有序。
可堪巾衍筆猶新。
滿箱經籍載驢詩。
看到宣尼讀易時。
無外天垂慶。
又有登龍第五兒。
輓詞[李尙默]
簞瓢顔巷竆居
爲傍尼丘築小廬。
靜處忘機文酒席。
閒中玩理古今書。
先儒事蹟編修日。
來學工程奬進餘。
百代家聲不墜
簪纓新慶舊門閭
輓詞[李漢傑]
尼丘山下尼溪翁。
七十三年奄考終
所學平生孔子
何相似壽何同。
輓詞[趙尙愚]
不違時行合䂓
邇來南土仰爲師。
樂天晩節窩扁定。
慕聖初心號揭尼。
韞櫝深藏公豈恨。
有才無命世堪悲。
文溪咽咽輀歌動。
講樹寒風葉時
輓詞[鄭時毅]
吾嶺多君子
公今更發揮
退翁性學
老得心機
翰墨靑年事。
經綸白首違。
捲歸惟晦隱。
存養賾危微。
外勅
高遠
內修自卓巍。
安常全體是。
矯妄本心非。
水竹經濟
詩書布韋
謝庭玉樹
玄圃採珠璣。
孫抱遺經讀。
兒能折桂歸。
干孜禹晷惜。
仁得聖年稀。
小子頻承誨。
雙亭攝衣
論襟顔氏巷。
奉袂伏生幃。
書帶難住
園花露易晞。
七旬非短景。
多士無依
輓詞[姜世儁]
方丈仙山下。
尼溪智水邊。
碩人此地
文雅時賢
學業醇儒富。
天姿德性全。
溫如藏櫝玉
淸比擢泥蓮。
遊藝高翥
懸楊早可穿。
文章憎命達。
詞筆騰騫
蕭灑淸標卓。
徘徊逸興牽。
人皆沉苦海
公獨濯淸泉
緘口雌黃絶。
抽身俗物捐。
塵寰繫累
山澤癯仙
精理通談笑。
詞華耀槧鉛
淸閒泥不滓。
端雅翛然
恠鳥窺床硯。
閒雲傍屋櫋
超塵聳立
驚世鳳翩𦒘。
灑落亭雙白。
精求草太玄
江山汗漫
竹逕聯翩
素履元無改。
眞工晩更專。
劬書如坐塑。
習靜參禪
恬淡無競
守持老益堅。
只緣无妄疾。
終未問沉綿。
巷言纔返。
蘭書忽已傳。
氣沉喬岳逈。
光晦德星躔。
道知窮矣。
于何問業焉。
名垂易簀後。
事定盖棺前。
牢落安放
蒼茫痛自纏。
輓詞[李秉烈]
槐陰搖落雨聲踈。
來哭南溪處士廬。
漁釣經綸水月
江山華藻詩書
冲襟與物元無競。
完福由人儘不虛。
尙憶寒齋承誨夜。
前村鷄唱五更餘。
輓詞[李志容]
稚篁隔岸踈。
丈人薖軸水西廬
家傳松月箕裘業。
案有寒泉節酌書。
文酒坐深鄕黨敬。
歌唱士林虛。
攀輀更以吾私哭。
休慽相須五世餘。
輓詞[河鎭伯]
梅庄竹所頻年到。
少者懷之亦許吾。
醉後湖山高志趣。
閒中文籍工夫
聞名斯世誰非士。
觀行惟公乃是儒。
經術籯金輕重判。
終敎季子雲衢
輓詞[李伯烈]
吾家何幸芳隣
陪候常常警誨申。
位在二尊焉有憾。
身兼五福不憂貧。
窓前綠竹猗猗節。
架上朱書世珍
後溪山空寂寞
沙寒月政傷神
輓詞[權正九]
尼山淸且秀。
下有公之居。
德器眞卛
文章特緖餘。
耻爲科臼士。
勇讀聖賢書。
嶺運嗚乎薄。
溪沙月影虗。
輓詞[趙時愚]
斯文不幸吾公
方丈烟霞一夕空。
七十三年還似夢。
尼丘獨立水雲中。
林下窮經不衰
朱書三帙托心期。
沉潛一味多餘意。
修正工夫又戒兒。
輓詞[權必忠]
淳謹天姿近道
暮年尤喜晦翁篇。
公車得失浮雲外。
丈室胷襟霽月邊。
有子登科白賁
諸孫學禮靑氊
鄕從眞儒少。
文水尼山夕烟
輓詞[許陟]
靑蛇臈月丁丑
遠邇相傳執紼詞。
馬素巾皆失涕
生蒭漬絮摠如儀
生居自有幷鄕德。
死葬非徒數郡知。
獨也金湖後輩
追惟丈席已多時。
能忘半世薰濡義。
欲綴平生艶慕辭。
夫子胷襟正直
余贊頌出阿私
縱橫歷代無敵
涉獵諸家不覊
藉甚文垣逸步
猗歟鄒魯英姿
樂天素志窩名定。
學聖工夫戶扁尼。
高揖丘山九仞
俯臨文水方池
有才無命今何世。
抱膝長吁攢眉
嚮晦幾微地火
退藏義問包羲。
烟郊或曳逍遙杖。
月檻頻傾慷慨巵。
與我先君管鮑
歲暮茅茨
扢揚古符心事
酬答風塵遣悶詩。
前後幷州眞有以。
㓒膠交契類從其。
溪山每恨萍蓬轉。
劫臼頻驚歲月移。
時我摳衣不棄
公推席說相思
咳珠喚醒茅心塞。
痼廢還如藥不醫。
隨器磨礱補益
甘心剗劀分離
莊錐著地能無愧
郢斧生風不是危。
自謂帲幪惟我得。
誰知木稼使人悲。
欲論私謚純文號
以愧公傳沒字碑
月寒依舊色。
德音淸範隔冥逵。
杜陵誰復投陳轄。
東洛無人董帷
鑑水古除波㶁㶁。
若堂新宅草蘺蘺。
也知靈魄臨於彼。
應識吾心亦制緦。
溫雅風儀難更覿。
不堪捫淚灑荒陂
輓詞[族弟鼎吾]
三世家庭愷悌姿。
一身詩禮百年師。
吾宗老少樑摧慟。
無路今生質疑
輓詞[從弟繼吾]
亭空雙白我焉仰。
七十三年一夢忙。
平生手澤書草
奉讀時時儼在傍。
輓詞[從弟致吾]
定以扁之結小廬。
樂天知命就閒居。
編成二禮專心久。
案對朱書秉燭如。
鄕里模楷人望重。
林泉筇屐世情踈。
深衣大帶悠然逝
霽月沙影子餘
祭文[成涉]
嗚乎
凡人相與也。
氣味有契而已
然其契之也。
隨其人之所趍而區焉。
其人循於義者。
而契之。
其人附於利者。
以利而契焉。
然彼以利者苟合也。
非吾所謂契也。
公與我。
論其性質固自有同不同之歧。
而其處鈍守拙
不能才智言辯以取名當世
不能黽勉隨俗
而循乎利。
不能雲雨變化
佞色取容於人。
盖嘗有不相告語而契者。
苟合也。
自然而同也。
公居丹州
我在星山
閭巷相近也。
年長於我。
我齒减於公。
年歲相齊也。
公才而我鈍。
我愚而公智。
非才鈍愚智之相同也。
獨其一段腔子心君安靜
富貴貧賤不能淫之移之者
公之所勉而我亦如之者
期而同。
因其同而核其異。
則同者多而異者小。
雖謂契合
公與我之所不得辭也。
故少而相從文墨間。
相離則思。
相見則喜。
每見而每悅之
不下於古之蕭朱范張之契焉。
而况十數年來
我有南下之緣。
或同硏於山寺
或同吟於蓮亭
直諒之友而兼切偲之益。
內而身心善惡
外而人物臧否
近而一世是非
遠而前代成敗
至於文章盛衰
詩律雅俗
卞論不置
樂而忘食
晝則晴窓靜几。
寂若無人
夜則靑燈黃卷
一氣孔神。
尋花問
登山臨水
不能言而言不能盡者。
以文而綴之。
以詩而寫之。
以謂千古朋友之樂。
未有如吾兩人者。
吾志太妄而器不足以受之。
見太迂而力不足充之
心太長而歲月蹉跎矣。
曾約於公曰吾欲移家南下
幸於之年。
相聚於寬寂寞之濱。
分華一半
則於公意何如
公曰天假其便。
此事若成。
足以外累
斷金之利。
麻蓬之益。
不言而喩矣。
其後歸月得病
彌留四三年。
而公已作泉下人。
於悒公曰息壤在彼。
而公先歸九原
吾亦不離床席
始知人間不如意者十常八九。
自聞公之逝。
忽忽倀倀焉若失其憑依
自後南下而誰與開陳心懷
誰與共做文字
誰與更理山屐
死生之理。
吾未知其何如
而未知公之昭昭耿耿不容冺昧者。
上而與天周遊乎。
下而與雲物吹噓乎。
其在烟霞洞府而與仙眞往來乎。
在室堂庭宇而與親戚周旋乎。
冥冥漠漠無所無所之。
吾雖代人奠之。
而公不聞而不知也耶
吾夢至南沙
如常時引我登雙白亭
觀吾所作悔外馳首尾吟數篇。
稱贊不已
因言曰南野朴公之文。
在於君乎。
余曰有之。
因請觀後。
言于余曰果然文章優矣。
名不虛得矣。
相與丁寧問答
旣寤落月滿空樑矣。
其日召南趙壻忽然而到。
吾語趙曰今夜吾夢尼溪矣。
君來傳南沙消息
神者先心而告之矣。
因思古人劉禹錫子厚詩。
有感于中。
其序曰元和乙未歲
故人柳子厚湘水爲別
浮舟柳州
登陸連州
後五年
予從古途出桂嶺
至前別處
而君沒於南州
因作詩以投吊。
古人文藝結契者。
類多如此
吾與尼溪
不如古。
其所以契于心者。
不下於古人
次其韻曰憶昔與故人
雙白亭中別。
我來月塢後。
路遠君踪滅。
此別間黃泉
人世石火電。
靑溪畔草。
故人不見
可以叙其懷於尼溪
如劉之於也耶
世紛紛矣。
友道自處者。
苟合
而吾之於尼溪
苟合
詡詡相逐也。
蚷蛩之相依
未足以喩其契也。
膠㓒而相固。
未足以喩其堅也。
長夜不晨。
九原幽幽
而入於我夢者。
以其靈之不昧如是耶。
能不昧則吾之菲薄之奠。
荒蕪之文。
亦入於歆之享之之中也耶
嗚乎
祭文[金以聲]
嗚乎哀哉
新安毓精
岳降神。
篤生瑰材
惟其人。
德性淳謹
氣宇溫眞。
學博千卷
見識兩到
孝悌之質。
修齊之道。
服膺聖謨
勔思精討
充然蘊美。
士林師表
早試公車
不利歸歟。
湖山寓興
得我初。
魚鳥忘機
沙月涵裾。
頭流淵源
理我韻餘。
犂然妙契
案多著書
豈但自樂。
可警吾徒
不鄙竆巷
車轄累膏。
以永朝夕。
皎駒食苗
皷缶何用
泰宇春腴。
二竪遽作。
九原莫招。
日月無係
祥朞隔晨。
宿疴在躬。
情緖莫伸。
替兒一哭
老淚沾巾
祭文[鄭時毅]
嗚乎
忠愨之性。
質素之姿。
語簡而濟之以溫。
行高約之以禮。
恬淡拔俗之資。
貞固自守之實。
求之古人
庶幾近之。
近世學者
遊談高遠
色莊行詭。
務爲異衆。
公則言辭擧止
不要異於人。
怠惰放肆之氣。
自不見於外。
日就䂓矩而已
退而夷考其實
則孝於親友於弟。
敎子以嚴。
接人以敬
動靜之間。
未嘗學者自處
人不知而不以爲慍。
其內專精
務外餙。
而其涯岸未易窺測也。
文章不足爲公重輕
少年鉛槧
屢闡魁甲
名振圍。
廢棄不屑
闢小齋。
名曰止菴
日誦晦菴書屢千百言。
沉潛演繹
發爲古文
辭氣淋漓
簡拔卓犖
語約而意盡。
當世鉅匠。
莫不趍伏。
惜乎公能於身而不能於世。
名不上達
澤不遠施。
斂手丘園
終身賁趾而止。
耶順耶。
夫子命耶。
嗚乎
公之壽止於聖年。
於公無憾
多士何以考德。
吾黨亦何矜式
眞卛氣貌已閟。
溫潤體用無憑
獨有臨江脩竹
滿架編牘。
公之精神
髣髴其間耶。
嗚乎痛矣
祭文[河鎔]
嗚乎
公旣喪之踰月而葬。
葬歸也。
余哭而益悲。
余悲公。
公之歸能使余悲也。
公之歸固已不復還
則余之悲烏得不深且切也。
余於公。
非但通家之誼而已
居隣而交益深。
襲世而分最重。
有事則議焉。
有疑則質焉者。
以至六十餘年之久。
頭鬚互白。
心事兩孤。
每擬源源談笑
以終其餘壽也。
豈知公先去。
而使余益孤於浮世
有疑有事。
無與質而議焉。
頭鬚益白。
心事無所於因。
則爲余之悲。
有甚於爲公之悲悲也。
嗚乎余悲者亦多矣。
公之文章行誼
有足爲範。
而凡所以持其身處乎鄕接乎朋友者。
無一不可則
仁或與其壽。
而施不與其蘊者。
固已遠近所同悲。
而悲之深則莫我若也。
嗚乎
自數年來
人事益變。
眼中親知
日以凋落
白首窮廬
獨生何樂。
此吾所長痛哭而尤悲者也。
嗚乎已矣
其知耶不知耶。
祭文[權俒]
嗚乎
尼嶽嵯峨
文水淸漣
鍾精毓秀
我公之賢。
有德儀容
無累心天。
器度沉重
居常惕乾。
不茹不吐。
旣寬旣堅。
左右俱宜。
任其天然
竗年文墨
掉鞅詞垣
和璞累刖。
命多蹇。
謝絶科第
怡養田園
尼溪之上。
定以窩扁。
沉潛經訓
道源文淵
晴窓靜几。
玩索工專。
梧陰靜。
柳風傳。
恬於世故
聊樂我員。
優遊山海
囊括詩篇
充然其得。
浩然其旋
曠世風流
一代誰肩。
鄕隣膺服
士林頸延。
新桂萼。
慶繁螽兟。
稀年有三。
德卲福全
乘化歸元
復何慽焉。
惟余不佞
門館夤緣
公師表。
許我忘年
稽疑考德。
策駑繩愆
手秉大筆
記行吾先。
磨礱
老益纏綿
何不憗。
星晦南躔
診疾之行。
遽哭床前
斯文寂寞
吾黨哀憐
獨立人世
痛切膺塡。
替兒一酌
恨結五官
不昧者存。
庶歆吉蠲
祭文[李恒茂]
嗚呼
夫人生世也。
貴者壽。
而亦善於行義也。
苟使壽其年而無行義之稱。
則是亦殤也。
非吾所謂壽也。
然則公之壽。
得之於仁而壽其傳於行義
則亦將爲百世之士。
奚特七十三年而止哉。
公生於詩禮之家
承諸典訓之謨。
慨然有拔流俗頹波之意。
廢擧業。
老而篤學
沉潛性理之奧。
優遊乎敬義之門。
遠而濂洛淵源之書。
近而東賢理氣之學。
無不竆心繹智。
硏究其實
未嘗亹亹孜孜
樂而忘年
誠敬之篤。
造詣之深。
庶幾乎古人之風矣。
惜乎。
生晩此世。
矻矻窮賾之間。
囂囂性命之分。
其工倍於昔人
而終不能得其時行其志。
淪沉丘園
坎軻沒世
其或有公議之天。
不民於百世
之下耶。
暮年一小堂於尼溪之上。
讀書藏修之所。
而名曰定窩
盖想脫略膠擾之俗。
安樂於賦受之命。
而止於所定。
天下萬事
於是定之意也。
則公之學問行義
安知不定百世公議也歟
余小子
遊門下。
頻蒙薰奬之不遐。
且兩先祖遺文逸稿
賴公稡輯述錄
大山李公繼之成狀。
鏡潭李公踵而表銘。
潛光隱德
煥然復明
公之有功於吾門。
豈不盛且偉歟。
聞公嬰患。
未趁診候
而忽聞臯復。
幽明之間。
負罪實深。
靈輀載駕。
大歸在卽
仁厚之德。
於何更覿。
嗚乎哀哉
祭文[權明漢]
嗚乎
天下達尊有三。
一齒一德一。
而公二之
世之有其一者
不敢慢其二。
則公於斯世也。
雖未靑紫之榮。
復何有憾焉。
嗟嗟我公。
雅操旣潔且白。
素履旣安而定。
內外存養之功。
旣嚴且重。
無長短。
無親踈。
皆接之以誠者。
忠信之著也。
世之得失
事之榮辱
未始有情者。
胷懷之曠也。
此實余所薰服
何敢臆贊於其間哉。
若其靑年公車之業。
付之餘事。
老去講究之道。
樂以本分
志高氣豪。
有進無退。
墜緖微茫
後生蒙騃
大有於斯文者。
則孰不曰君子人也哉
嗚乎
小子之於公。
先契彌篤。
杖屨之陪。
寒門不遐。
更托瓜葛之親。
敎導感佩之誼。
爲當如何也。
往在暮春
寢疾之報。
急往診候
風眩所致也。
私謂老境例疾。
未爲深慮
豈意
斯疾也更作。
遽見哲人云亡耶。
嗚乎
竹踈陰。
講帷永閟。
沙月淸宵
榻空懸
後生故友
誰不漣如
况余蒙誨異人者。
何得不失長號耶。
嗚乎哀哉
祭文[許乘]
嗚乎惟公。
孝友其行。
純謹其質。
展也儒宗
一代矜式
早擅詞垣
鄕解屢捷。
中年廢擧
丘園養德
名理縱橫
經史博涉
疑二禮。
蓍龜若協。
襟懷灑落
湖山遊踏。
汀沙岸。
漁釣自樂。
風軒月欞。
有詩有酌。
不爲物累
不爲形役
文林之豪。
天民之逸。
以乘管見
何敢贅說
後學宗慕。
鄕黨服悅。
昨年臨駕。
旬月侍側
與我慈氏
友愛深篤。
豈意今
遽至不淑
七旬加三。
聖壽同一
奎彩忽收。
士泣無祿
雙白巋然
滿床遺帙
留呈堯夫。
心迹不滅。
今我來斯。
警咳冥漠
嗚乎一盃
千古永訣
祭文[李甲龍]
公元1783年
嗚乎是日
我公終祥之日也。
龍今自濟州義縣而遽來矣。
濟州雖遠在地之極南。
而人之行之者。
入而出去而還
或遲或速。
奈之何公之行則一去復還無期
一往復返無日
而使孤哀四子
煢㷀而無所依怙
親戚友生
踽踽無地考德也耶
嗚乎
往在癸卯
之子在冀登第
方是時。
縻職春曹
恨不得來獻賀。
其後馳書於余曰其時喜悅
不减於爲父者之心。
繼而又得送㫌義書。
筆力强健
辭意欵曲
私窃以賀。
氣貌精神
可以百年遐壽矣。
安知伊昔陪公之席。
遽爲今日哭公之筵也耶
嗚乎
滿腔哀懷。
欲言則長。
一觴告訣
千古茫茫
祭文[權焥]
公元1785年
嗚乎惟公。
在器瑚璉
在木杞榟
洛中名族
嶺下望士
幼年華聞。
雷灌閭里
息翁興歎
長吉是似。
謂將大進。
其用無已
蹭蹬前路
返而素履
丘園歲暮
棲息得止
草堂如水
羣書滿几。
載歌載諷。
以娛以喜。
麟鳳蔚然
蘭茁只。
慈明大闡。
繼趾先美。
旣以淸福
申以賢嗣
受報未艾
乘化倐爾
鄕乏蓍龜
士失依庇
嗚乎
昔我先妣
公誼親。
施及不肖
獲承眷恩。
烟花
屨及蓬門
以日以旬。
義理幽奧
文字深淳
辨明毫釐。
分析絲塵。
充然若飽。
賴公之仁。
仰止泰嶽
瞻之斗辰。
睠彼仙扉。
相隔一津
以時承候
雖未頻然。
溯洄之忱。
文川粼粼
一夢蘧然
萬事成陳。
知與不知。
聞與不聞。
承公之訃。
孰不傷神
言念情私
感咽如新
一束之蒭。
一盞之醇。
匪物也情。
神其降臻。
祭文[宋有經]
嗚乎
公之氣宇軒昂
才器溫潤
其學詩書易禮也。
行孝忠信也。
窮理正心之工。
自治而訓後學
又以其餘。
肆力百家
其所蘊蓄
燦然波斯寶肆
珠彩貝。
左右羅列
發而爲文章。
施用之富。
顧將如何
而終以白首坎軻
未遇於世。
跌宕山水間
嘯咏風流
以寫其滿
崢嶸之氣。
天之於公。
胡爲豊其德而嗇其命耶。
公之諸胤。
克肖其業。
一闡大比
名錄院。
公之未施者。
其將施於斯耶。
嗚乎
余以無狀
猥忝東床
長隨杖屨
薰爐棐几
永受指敎
則庶免爲聾𥌒矣。
豈意小子無祐。
公遽至斯耶。
之無依。
將誰爲仰。
窀期在卽
警咳難承。
一盃菲具。
千古長辭
嗚乎哀哉
祭文[權錫樞]
嗚乎惟靈。
氣分河嶽
神凝璧。
父母孝。
親戚睦。
屈首科臼
寔非攸好。
幡然大覺
退而講道
德慕文純
學尊晦老。
口絶雌黃
志存直方
晝講夜思
至老益精
潛心道腴
惟德之隅。
國家氣脉
士林典謨
知與不知。
渾稱宗儒
定窩風淸
尼峀月明
葛巾藜杖
於焉徜徉
孔生愛賓
顔子樂貧
溪山到處
朋酒無巡。
其視富貴
浮雲在天。
潛光半世
澤而不川。
楅(一作福)履永綏
庭蘭蟠柢。
積善不誣
季胤簪
永祝遐壽
以期榮養
棟樑一摧
痛深安仰。
顧此愚騃
幸托屛帳
不謂空空
每被勸奬
景仰星斗
擬效涓埃
那知一病
永隔幽臺
二禮誰證。
朱書在壁。
此痛非私。
吾道竟寂。
撤筵在明。
其永有傷。
不昧尊靈
庶歆蕉漿。
祭文[河範坤]
嗚乎哀哉
公淸純粹之資。
孝悌溫良之性。
充之學問
養之義理
功名浮雲而牢臥泉林
讀書自娛
經傳子集。
無不周覽
一部朱書
老而篤好
起居
坐卧誦讀
則其得於心者亦多矣。
平生行誼
不由師傅
發端聖賢之書。
治心修己之方備矣
本立日用常行
愼獨踐履工篤矣。
齒德俱尊而安享全歸
則公必無憾
親知惜之曰。
以其才德之盛。
不展所蘊之萬一者。
亦莫非吾黨之所共痛恨也。
况又小子之輩。
更無所考德而問業者乎。
昔者承陪。
頻蒙敎誨
不敏不能體行身心上。
然猶感其愛我之意。
特出尋常萬萬也。
嗚乎
往事如昨。
言猶在耳
而遽當今日。
悠悠增感
單盃隻鷄
敢薦微誠
庶垂一歆。
遺事[朴圭浩]
公元1773年
府君來吾字復初
以肅廟癸巳六月十四日
生于丹城尼丘山下沙月里第
號之以尼溪者此也。
生有異質
溫愨端敏
天成然。
王府君甚器之。
而要其晩成
迄齔始授學。
旬月間頗解文義。
往往有幾不能難者。
日見竹籟颼飀
屬句曰舜有五絃琴
武有七絃琴
風吹竹林
我有萬絃琴
王府君大加稱賞
提誨愈摯。
自是文思日進
出語驚人
誦讀之業。
有課限。
不煩董督
自不敢少懈。
公元1781年
歲辛丑秋
息山李公(萬敷)遊頭流。
歸過王府君溪上
得見府君所爲詩文若干
便嘖舌曰此所謂昂昂千里之駒也。
若循今俗。
斲入坑塹
是賊夫子戒之。
欲載奬掖
而以年尙幼未果
申申遠大之業。
深致慇懃。
於是已有躍如于心者。
便自發刻勵
沉潛理義之奧。
周旋孝悌之則。
嚅胾六經
蒐羅百家
矻矻窮年
惟日不足
年甫成童
儼然老成之儀。
理到思達。
文章日肆
華藻者漸就圜樸。
峭刻者化爲純易。
刊去枝葉
專事布帛
淡蕩容與
隨意而足。
不作佶屈艱深之態。
是以劌鉥家不肯道
而識古調者莫傾倒
府君雅性恬淡
功利泊如也。
特以親在屢應鄕貢
輒見屈於禮闈
遠近知者
不以滄海遺珠
世道嗟惜
府君處之怡然
京居族黨可以寅緣攀援要路者。
而一未嘗憧憧其間
家庭敎訓亦甚嚴。
立揚之望雖切。
而猶以詭遇爲耻
府君初赴鄕試
一尊長長於筆。
固請換手
府君不得已而許之。
入格
家庭恠試券之不類府君筆。
且詰之。
府君告之故。
家庭怒曰進取之始。
不可徑犯國典
竟使之不赴會塲。
府君之得於家庭表卛者。
又多如此
親沒之後
廢公車業。
俯首經籍
益有契悟
足目兩進
存省交致。
囂囂然不老之將至
居喪奉先
一遵文公家禮
宗族懽如也。
朋友必以信。
周竆恤匱。
略無吝色
及其晩暮。
簞瓢屢空
終無戚戚之意。
諸子守一藝。
閨門之內。
藹然仁愛之風。
肅然有朝廷之樣。
府君天資渾厚
處事不露圭角
輕重內外之辨。
了然於皮裏一部
見人之善。
若己有之。
聞人之惡。
未嘗
諱之。
衆人不如己者。
絶無傲色
是以見者心醉而聞者欽艶。
無間於賢不肖矣。
府君平日
酷好晦庵退陶先生之書。
硏究到底
所得旣厚。
發之甚博。
無往而不裕如也。
季子登第
手抄晦庵䟽箚及書牘二𢎥以授之曰。
經邦之策。
進退之義。
皆備於此
念之哉。
又嘗摸寫退陶十圖及四七文字
與夫鄭天命兩圖
合爲一冊。
命之曰道東編。
朝夕以自隨
常目在是。
探鉤幽妙
其於太極動靜之機。
理氣橫竪之別。
人物同異之分。
自有了了而不亂者矣。
天命圖改模序略曰。
圖之義。
推本天地運化之機。
以及人物通塞之分。
而圈中之所排布而分錄者。
莫非太極圖說中推演出來
一統大旨
不悖中庸首章之意矣。
盖其天命之圈。
卽周子所謂無極二五妙合而凝者也。
子思所以就理妙合之中。
獨指無極之理。
而直以是爲性者也。
心性之圈。
卽周子所謂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者也。
靈者心也而性具其中
仁義禮智信五者是也
秀者氣與質也。
右質陰之爲。
所謂形旣生矣者也。
氣陽之爲。
所謂神發知矣者也。
性發爲情
心發爲意
五性感動之謂也。
幾惡幾。
善惡分者也。
四端七情
萬事出焉者也。
然則圖之一節二節
皆本於周子圖說
性情之未發已發。
又豈外於子思之意歟。
且夫敬以存養靜者
周子之主靜立極
子思由戒
致中之謂也。
敬以省察動者
周子之定之修之之事。
子思謹獨致和之謂也云云
府君雅好山水
嘗登天王絶頂
南浮蟾湖。
且窮安陰三洞之勝。
有日一卷
命曰仁智總話。
盖其寓戒懼於臨深履險之時。
樂天機於天光雲影之濱者。
可按而知也。
其序略曰仁者樂山
以其心之渾厚安重
不爲外物之所移者。
與山同故也。
知者樂水
以其心之周流委曲
未嘗或滯於一隅者。
與水同故也。
雖然仁者之靜。
塊然守死之謂也。
其所見得天地百事萬理。
皆在吾心。
無不相關
則其靜也未嘗不動。
而山之體主於靜而靜中動者似之。
知者之動。
勞攘煩擾之謂也。
其所見得許多道理分明
其所無事而其理甚簡。
則其動也亦未甞不靜
水之體主於動而動中靜者似之。
又曰心有動靜
故方靜也
思慮未萌衆理全具
能爲一身主者其體也。
及其動也。
思慮旣萌而隨處感應
通天下之故者其用也云云
又嘗著密城家藏
盖自始祖以下
摭集其功德行治文字
附以己說。
發其餘蘊。
粲有條理
盖將爲述先德而貽後謨計也。
非直爲尊吾之所自而已
府君嘗患議禮之家。
名爲聚訟
而浮文漸滋。
異戶殊。
窮鄕晩學
靡所折衷
於是博集禮書
參互演繹
喪祭二禮有關常行者。
分類成編。
考證甚博。
盖以儀禮
爲本。
而酌之以家禮
羽翼之以諸先儒之說。
一家躬行之計。
而特未及訖功
奄至易簀
當是時也。
花山通攷
鏡湖之增解。
尙未成書
若使府君得卒是役。
則其爲有補於禮敎者。
亦豈嘗遽在於二書之後哉。
一卷手澤
藏在巾衍
不肖遺孫又未得續修而闡發之。
可悲也已
所居亭曰雙白。
盖取沙白月白之義。
而其記略曰臨事析理
明白律其身。
見物思義
淸白世其家。
成雙白之美可也。
晩搆小屋於亭後。
以爲暮齡藏修之所。
取曾傳知止定之義。
扁之曰定窩
府君年彌高而業彌勤。
焚膏繼晷
下上千古
常若有不及者。
從行恐其致疾。
或䂓之曰公髮已皓矣。
何必以是爲事
致損精力
府君笑曰吾髮雖皓。
吾心猶壯。
吾捨是將奚爲
遠近求文者坌集門下
而左酬右應
各盡其實
李淸香(源),竹閣(光友)權安分(逵),退庵(重道)諸公狀德之文。
皆出府君手。
體製純雅
一時稱道
府君聲病不甚屑。
而其於湖山遊賞之暇。
盃酒談燕之席。
未嘗不舒發其性情
一任天然
不事絺繡
嘗集唐宋以來律家諸作
分類三卷
命之曰三等體。
盖倣朱夫子所謂詩有三變之義也。
其序略曰律者詩之糠粃糟粕
而就其中精約者也。
排布間架密。
制度盤薄而偏於作用
聲韻短促而局於體裁
雖欲廢言尙意而
典麗不得遺。
雖欲廢巧尙直而神思得全
見其爛熟平淡則謂之古音而鄙唾焉。
其高逸飛動則謂之新聲慕效焉。
甚至四聲八對十九圖之類。
不可枚擧
宜乎律家之體。
羣調紛興。
衆音迭唱。
愈久而愈失眞云云
一時師友及文交韻儔之盛。
有若鄭明菴(拭),河養正齋(德望),成僑窩(涉),李東郭(宇錥),權霜溪(煒),李翁(重祿),金默翁(墪),姜南溪(錫復),金南窩(壽吾),許橘園(存),河窩(一浩),趙春睡堂(滃),族弟肥園(奎淳)。
或以行義經綸
或以學術文章
幷皆彪炳當世
一方冠冕
府君與之切磨箴䂓
相羊往復
肝膽相輸。
各盡其歡。
猶常以未友天下之士爲恨。
尙友黃卷之中。
爰自齠齔
以至白首齗齗焉者。
有由也。
公元1785年
以正廟乙巳十月十一日
考終定窩
享年七十三。
翌月丁丑
葬于昭貴谷負丑之原。
遠近士流
莫不齎咨涕洟
咸曰碩德摧矣。
斥苦至數百。
侑文亦稱是
成僑窩誄府君文曰嶺之南。
高士三人
太白山下有杜陵李公(光庭)。
金谷村中有南野朴公(遜慶)。
頭流山外尼溪朴公
三公者。
遯跡衡門
自樂無求
經學文章
不下於古人
杜陵南野二公
朝廷聞而爵之。
公朝廷不聞而爵祿不加於身。
三公者。
豈以倘來爵秩動其心也哉
古人百里奚爵祿不入於心。
不佞
以爲三公者。
爵祿不入於心。
爵祿不入於心則况他乎哉
今世子順者在。
則必以高士許之。
而無抑可爲次之言也。
霜溪輓曰太史山川歲月
滄洲書卷精神
鄭公(時毅)祭文忠愨之性。
質素之姿。
語簡而濟之以溫。
行高約之以禮。
恬淡拔俗之資。
貞固自守之實。
求之古人
庶幾近之。
又曰言辭擧止
不異於人。
怠惰放肆之氣。
自不見於外。
日就䂓矩而已
退而夷考其實
則孝於親友於弟。
敎子以嚴。
接人以敬
動靜之間。
未嘗學者自處
人不知而不慍
其內專精
務外餙。
涯岸未易窺也。
李公(恒茂)祭文沉潛性理之奧。
優遊乎敬義之門。
造詣之高。
庶乎古人
權公(明漢)祭文曰尋墜緖微茫
後生蒙騃
有詩文遺稿六卷
李東郭序之曰其文紆餘贍博
肆而不倨。
典而有理
鉤棘勦襲之累。
其詩沉厚頓挫
絶去葷血
無纖濃綺麗之態。
操是術以往
足以潤色王猷
國家之盛。
又曰斯人豈獨操觚弄墨。
爲弊精神雕篆之業而已耶。
寬厚慈良之德。
剛毅不拔之操。
得之天者已厚。
而於天人性命之說。
三千三百之文。
亦嘗涉其流而究其源。
故其文皆本之經術
卒澤於仁義
足以藉手千古矣。
嗚乎
此吾府君大略也。
藐爾孱孫。
生晩於絃沉響絶
公元1758年
之後
無由承聆乎風猷之餘。
又懼夫循是以往。
日就湮沒
謹綴平日所聞家庭告語之間。
父老傳誦之緖。
陳錄如右
以俟秉管家擇焉。
善觀者其可以一臠推全鼎乎哉
戊寅七月日。
不肖孫圭盥手
行狀[李震相]
公元1773年
頃吾鄕有僑窩成公(涉)。
以文學名當世
骯髒少許可。
而獨嘗曰嶺以南高士三人
太白山下有杜陵李公。
赤城南有南野朴公。
頭流東有尼溪朴公
若使孔子順在者。
必以天下士許之。
夫杜野兩公
德行文章
冠冕吾林。
聞望傾朝野。
尼溪公伯仲其間
幷稱高士
斯亦足以千古也。
公諱來吾字復初
密陽人。
鼻祖諱鉉。
勝國位至同三品
四世有諱忱。
本朝開國勳。
剛生副學切問正字
兩世贊成
生諱仲孫吏判謚恭孝
靖難功封密山君
生諱楣禮議贈吏參。
生諱光榮參判襲封密城。
生諱苡蔭副正。
生諱好元判書月堂
生諱判官
高祖諱承禧
曾祖諱世章。
祖諱忠彦
考諱經一。
幷有隱德
妣仁同張氏大衍女。
文康公顯光五世孫。
以肅廟癸巳六月十四日
生公丹城沙月里。
資禀溫厚明敏
就學未幾月。
文理驟進
八歲竹風蕭瑟
有淸風吹竹林
我有萬絃琴之句。
自是藻思日就
出語驚人
辛丑秋
息山李公(萬敷)遊頭流。
歸訪王考公溪上
公所著詩文。
歎賞曰此千里駒也。
不可以俗
覊絆
局促其步趣。
盍以義理之學培養之。
撫頂之誨。
申申遠大之業。
受知老德。
自激厲。
茶飯孝悌常行
炙胾經典格訓
成童
儼然老成風範
爲文章絶不爲險棘雕篆之態。
自合平易純淡之調。
雅性不屑名利
而尤以詭遇爲耻
親在之日。
屢入隨計之選。
而京居族親通要路者。
不得關節凂焉。
盖其初赴鄕試
一尊長有筆名者。
固欲代筆而求文。
不獲
入格
先公見其試券。
輒怒曰拔身事君。
務在不欺
徑犯國典可乎。
竟不許赴會闈。
自是立揚之念雖切。
而恬約之操益厲。
沒後廢公車業。
左右圖書
俯讀仰思
孶孶進修
不知老之將至
酷好晦菴退陶先生書。
硏究到底
受用
季子在冀登第
手抄晦菴書䟽二𢎥授之曰。
治平要務
出處大義
皆備於此
汝念哉。
又手摸退陶十圖及天命兩圖
附以四七文字
命曰道東編。
夕鑑省。
探究幽妙
其於太極動靜
理氣分合
人物同異
瞭然指掌
嘗演天命圖意。
本之於中庸近思首章之旨。
約之一敬字曰。
敬以存養靜者
周子之主靜立極
子思戒懼致中之謂也。
敬以省察動者
周子定之修之之事。
子思謹獨致和之謂也。
雅好山水
西登天王峰。
浮蟾湖而下
北遊安陰。
竆搜三洞之勝。
其程曆曰仁智總話。
序之曰仁者之靜。
塊然坐守之謂。
見得天地百事萬理。
皆在吾心。
不相
關。
則其靜也未嘗不動。
知者之動。
勞攘煩擾之謂。
見得許多道理分明
其所無事
其動也亦未嘗不靜
又曰心有動靜
故其靜也思慮未萌衆理全具
能爲一身主者其體也。
其動也思慮旣萌而隨處感應
通天下之故者其用也。
甞搆小屋。
名曰定窩
盖取知止定之義。
而屋南有亭。
扁之以雙白。
其記曰臨事析理
明白律其身。
見物思義
淸白世其家。
成雙白之美可也。
嘗患議禮之家。
多尙浮文
異戶殊。
靡所折衷
禮書
參互考證。
喪祭二禮有關日用者。
分類成編。
儀禮爲本而酌之以家禮
後人遵用焉。
又述始祖以下功德行治之蹟。
名之曰密城家藏
而附以己說。
發其餘蘊。
粲然條理
將以揚先徽而貽後謨也。
於詩不屑聲病
感物遣興
發舒天機
集唐宋以來律家諸作
分爲三等體。
盖子朱子詩有三變之義也。
於文刊落枝葉
尙理而不尙辭
一時諸賢狀德之文。
多出其手。
體製純正
布帛菽粟之適常用也。
年彌高而業彌勤。
博考旁搜
常若有不及者。
或䂓之曰公已衰暮
正宜攝養
何乃矻矻若是
致損精力
公曰吾髮雖短。
吾心猶壯。
舍是而將何爲哉。
公平不爲沽激之行。
亦不求聞達於世。
事行塗人耳目者。
𨓏𨓏爲鄕里之所傳誦
盖其居喪奉先
一遵古禮
閨門之內。
親愛隆洽
而閑之以禮。
肅然朝廷焉。
諸子則鄧高密守一藝。
宗族
公元1785年
張公藝之書百忍
以文會友
必求直諒之益。
所與交者。
皆以經綸學術
衣被一方者也。
見人之善。
若己有之。
聞人之惡。
絶口不言
惰慢放肆之氣。
不見威儀動作之間。
孝友忠敬之實。
自著於默修晦養之際。
處事不露圭角
而稱輕等重。
各有精義
接物不設畛畦
賙窮恤匱
務盡誠心
繩尺雖峻而初無訑訑之色。
簞瓢雖空而終無戚戚之意。
家在尼丘山下泗溪之傍。
故人尼溪號焉。
有集六卷
正廟乙巳十月十一日考終
壽七十三。
葬昭貴谷負丑原。
叢瓊之章。
殆過數百。
遠近士流
咸歎曰碩德摧矣。
全義李氏
通德郞濟厚女。
參議之華五世孫。
五男二女
男長胄赫早世
次在新,在承,在儉,在冀文正言
女長適盧錫奎生參判光斗。
次適宋有經。
胄赫嗣子義弼。
在新男亨弼。
在承男長卽義弼。
次大弼,奎弼。
在儉男夢弼,心弼,容弼。
正言男天弼,東弼。
曾玄以下不錄
今來請文者。
孫圭浩也。
嗚乎
公之世已近百年
風猷綿邈
音旨靡稽。
而獨以諸賢之所稱道者觀之。
鄭公時毅之言曰忠愨之性。
質素之姿。
語簡而濟之以溫。
行高約之以禮。
恬淡拔俗之資。
貞固自守之實。
求之古人
庶幾近之。
此言其質行之正也。
李公恒茂沉潛性命之奧。
優遊乎敬義之門。
此言其問學之醇也。
公明漢曰尋墜緖微茫
後生蒙騃
此言其志業之美也。
公宇錥序其稿曰其文紆餘贍博
肆而不倨。
公元1818年
典而有理
鉤棘勦襲之累。
其詩沉厚頓挫
絶去葷血
無纖濃綺麗之態。
此言其文藻之粹也。
不佞講業於公之里
而其父老質直好義
子弟醇謹向學
問其由則一辭曰此尼溪公遺風也。
於乎
此眞不負於高士之名者也。
余於公重有感焉。
元明以來
正學
整菴之說。
幾有以易天下
退陶夫子獨得朱先生心訣遺編
啓東方道學之淵源
妙道精義
悉具於圖說之中。
公乃能闡揮主理宗旨
稡之爲道東編。
卽此道東二字
可見所見之精而所守之正也。
今見浩甫之錄。
又簡而實。
稱其家範也。
余故樂爲之纂次
以俟後之作者
著雍攝提格參中之望。
新安後人李震謹狀
墓碣銘[許愈]
公元1773年
道術分裂
異論朋興
近世尼溪朴公
著道東編。
羽翼退陶
可謂有功於斯文矣。
公生於肅癸巳
沒于正廟乙巳
享年七十三。
今距公之世九十有四年。
學者稱誦不已
且曰公懋實而不好名
宜得直而不華者銘。
以列幽墟
於是公之玄孫圭浩。
以命愈。
愈竊有所感于心。
敢辭
公密城大家。
自勝國入我朝。
欒世冠冕
七世祖諱好元判書
明廟名臣
高祖諱承禧
漢陽南遷丹城縣沙月里。
祖諱忠彦
考諱經一。
俱有隱德
妣仁同張氏。
士人大衍之女。
旅軒先生顯光五世
也。
公生有異質
溫愨端敏
天成然。
上學
文理驟進
辨詰文義
往往屈長老
發言成句
動輒驚人
息山李公萬敷一見嗟異之曰。
千里駒也。
撫頂而戒之曰儒者之學。
莫先於義理。
時公年纔九歲
言下領受
佩服不已
庭訓甚嚴。
一毫不放過於禮法之外。
甞赴鄕試
一尊長長于筆。
固要代筆而求文。
不獲
入格
先公見試券怒曰拔身事君。
務在不欺
徑犯國典可乎。
竟不許赴會塲。
後屢入隨計之選。
而輒屈於禮闈
時論惜之。
及親沒不復應擧
築小室於溪上
名之曰定窩
左右圖書
俯讀仰思
孶孶進修
不知老之將至
酷好晦菴退陶先生書。
硏究到底
受用益博。
季子在冀登第
手抄晦菴書䟽二𢎥授之曰。
治平要務
出處大義
皆備於此
汝念哉。
又手摸退陶十圖及天命兩圖
附以四七文字
合爲一冊。
夕鑑省。
探鉤幽妙
其於太極動靜
理氣分合
人物同異
瞭然指掌
所謂道東編是也
嘗以中庸近思首章之旨。
天命圖意。
約之一敬字曰。
敬以存養靜者
周子之主靜立極子思戒懼致中之謂也。
敬以省察動者
周子定之修之之事而子思謹獨致和之謂也。
雅好山水
西登天王峰。
南浮蟾湖。
北遊安陰。
竆搜三洞之勝。
其程曆曰仁智總話。
其所以寓戒懼於臨深履險之時。
樂天機於天光雲影之濱者。
可按而知也。
嘗患議禮之家多尙浮文
異戶殊。
折衷
於是喪祭二禮之切於日用者。
分類成編。
儀禮爲本而酌之以家禮
後人遵用焉。
又述始祖以下功德行治之蹟。
名之曰密城家藏
而附以己說。
發其餘蘊。
將以揚先徽而貽後謨也。
於詩不屑聲病
湖山遊賞之暇。
盃酒談燕之席。
未嘗發舒情性
一任天然
不事雕餙
嘗集唐宋以來律家諸作
分類三卷
命之爲三等體。
盖倣朱夫子詩有三變之意也。
於文刊落枝葉
尙理而不尙華。
一時諸賢狀德之文。
多出其手。
體製純正
布帛菽粟之適常用也。
年彌高而業彌勤。
博攷旁搜
常若有不及者。
或䂓之曰公已衰暮
正宜攝養
何乃矻矻若是
公曰吾髮雖短。
吾心猶壯。
舍是而將何爲哉。
公平未嘗崖異之行。
平常之中。
自有法度
居喪奉先
一遵古禮
閨門之內。
親愛隆洽
而閑之以禮。
肅然朝廷焉。
諸子守一藝。
宗族懽如也。
所與交皆世名勝。
切磨箴䂓
相羊往復
各盡其歡。
見人之善。
若己有之。
聞人之惡。
絶口不言
惰慢放肆之氣。
不見威儀動作之間。
孝友忠敬之實。
自著於默修晦養之際。
處事不露圭角而稱輕等重。
各有精義
接物不設畛畦賙窮恤匱
務盡誠心
繩尺雖峻而初無訑訑之色。
簞瓢雖空而終無戚戚之意。
成僑窩涉嘗論嶺中高士
尼溪朴公
識者以爲知言
公諱來吾字復初
尼溪其號也。
全義李氏
通德郞濟厚女。
參議之華五世
公元1758年
孫。
五男二女
長胄赫早世
次在新在承在儉在冀文正言
女長適盧錫奎生參判光斗。
次適宋有經。
胄赫嗣子弼。
在新男亨弼。
在承男長卽弼。
次大弼,奎弼。
在儉男夢弼,心弼,容弼。
正言男天弼,東弼。
曾玄以下不錄
嗚乎
世之以學道自命何限
宗向之得其正者鮮矣。
躬行君子
尤難焉。
公生於退陶之後
知尊其學。
嘗曰朱子以後吾道東矣。
著之爲書而體之爲躬行之實。
於此
可知公所學之正所守之要也。
黃文潔先生淸介自守
獨崇朱氏。
得與於淵源之列。
嗚乎
公其退陶文潔也歟
公文六卷傳于家。
墓在昭貴谷負丑原。
銘曰和不混俗
能綜要。
宗向卓然
後生之標。
戊寅黃華節。
盆城後人許愈謹識
文集校正後小識[郭鍾錫]
餘沙古稱多豪文碩德
有若尼溪翁之卓卓
豈非古之所謂可祭於社者歟。
宅心坦蕩
泊然無所繫累
詩文不屑屑於程式
大羹不和
藁鞂是尙。
順而不迫。
眞機呈露
可想其一副肚裏
絶無半點葷血
若使世之採腥臊以爲薌。
恍惚以爲奇者。
卽此而觀之。
不知其當謂之何哉。
不佞幸而生而與公而同其閈。
不幸而後於公而未及親執箒於定窩雙白之居。
是則可悲也。
公之玄圭浩。
遺集丁乙見屬。
又責之以跋。
余辭不獲
則就而略付標簽
于以見公之用力
在於退陶十圖。
公元1754年
橫竪分上
齗齗不爽矣。
其視近之膠偏見駁正宗。
紛綸喋喋者。
不幾爲後世之子雲乎。
嗚乎盛矣。
纂述又有二禮考證,密城家藏仁智總話,道東編等書。
非積之厚而發之博者能之乎。
旣以是語圭浩君。
因以識之。
用寓高山之慕爾。
其跋也則余不敢云。
歲在甲戌春二月下浣
後學山郭鍾錫敬識。
文集新成告由文[五代孫憲秀]
猗我皇祖
醇儒之宗。
溫溫天德
翼翼心功。
粤自齠年
眞聰天開
息翁嘖舌。
遠之材。
擺脫功令
充養本根
含咀道英
涵泳聖源
寤寐紫陽
書不停披。
吾道東
陶山明理
聖學補衮
天命麗澤
惟是圖旨。
淵源正脉
稍稍分派
酋酋殊門。
潛心獨見
發微著論。
樂山樂水
孔謨洋洋
陶懷滌慮
匹驢相羊
非我役物
仁智是希。
斂觀方寸
動靜天機
仁孝追遠
闡明祖烈
先輩潛德
亦旣論列
其他詩文
應世寄意
隻句片辭
罔非德義
雖於文章
非故劌鉥
道腴燁然
自中乎律。
遺文稡錄。
手澤尙新。
羹墻攸慕。
龜璧之珍。
嗚乎夢楹。
殆過百年
累世宿營
未遂梓鐫。
蠧老已化。
紙渝失色
久將漫滅
不肖罪極。
幸玆昭陽
嶽降三甲
宗議一心
不符允合
爰以弧辰
掃塵伊始
士林效誠
鄕黨同喜
徵工誅
贏貲絀。
校貴編精。
取字活。
功訖四朔。
卷合五則
適時會。
若神臨勑。
遺風漸邈。
知德者鮮。
集之行。
斯道復顯
隱遯之樂。
學問之崇。
而今
公元1773年
後。
與天通。
有一齎恨
二禮編摩
精力所注。
節文切磋
祭儀失藁。
書未克全
遽難幷印。
留竢來賢。
謹以普淖之淸。
剛𩯡之臑。
奉新集。
敢伸虔告。
(癸巳九月二十日)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