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目录 (自动笺注)
窩集
   懶窩集序[宋秉珣]
窩集卷之一
 詩○北關(十九首)
   遠遊(七言絶句)
   秋夜吟(二首)
   夜夢歸家
   見行營妓丸藥戱吟(七言絶句)
   女娘歌(二首)
   夜坐吟
   旅窓吟
   鴒原吟(七言絶句)
   見妓輩自營散歸(七言絶句)
   秋夕感懷
   皇帝塚(會寧雲頭山城下有皇帝塚。
塚甚大。
雲頭山城
卽古之五國城也。
盖金人幽宋帝於此
因葬於其下。
五國城盖天險之地。
其中皇帝幽囚地窖。)
   思美人
   擬古樂府
   述懷呈棘中李美仲(彥世)
   棘裡會飮
和美仲韻。
   秋日登鎭北樓
   聞洞中諸益做工通寺。
余病未赴焉。
吟寫懷。
 [詩]
   安昌平夫人
   堂後夜直感詠
   南歸過鷺津有感
   秋懷
   孝橋任正言孝汝家。
諸友會話
次晦軒韻。
   夜坐又步前韻
   任孝汝寄詩次韻
   孝汝又用前韻寄之。
又次。
   有感(時申暻上疏
朴玄石蕩平於時流之蕩平
忤 上旨
竄逐嶺外。)
   夜坐憶任孝汝金章叔。
次前韻。
   又次前寄任孝汝
   又步晦軒韻(二首)
   同李季章金章叔,任孝汝夜話
   送人赴任成川
   以自如督郵赴任路中
雪堂韻。
   踰鳥嶺又次雪堂
   交龜亭次趙通信使(趙曮)韻
   路中又次雪堂
   赴任五日
召試之 命。
入京三月
南歸光鄕。
路中感詠
   謹次仲氏
   次朴元晦晩悔軒
   次李疇叙竹巖
   次陶山金友梅竹軒
   養林書童桃源行。
走次而示之。
   讀張中丞後叙
偶次芝峯圃隱韻。
   皆伯君墓碑爲風所折。
因而改刊
宗人錫垕來請次韻
卒吟以贈。
   地主徐侯魯修邀邑子風亭會。
仍次壁上韻。
忘拙謹次。
   又吟
   又次使君
   臨罷又走次前韻
公元1774年
   甲午春
余在京邸
泮中諸益要余遊南山
從者十三。
相與扶筇理屐。
羣行後先
藉草而坐。
枕石而卧。
陶陶之興。
悠悠之趣。
彷彿蘭亭之會。
依俙舞雩之遊。
及登絶頂
宮闕苑囿之壯。
白岳仁王之勝。
三江五陵之遠。
歷歷眼底
平生壯觀也。
酒酣
柳君汝弼請呼韻賦詩
聯爲一軸
以爲他日旅遊故事
余乃忘拙。
十首以呈。
   四月四日
向坡山路中口占。
前韻
   坡山店舍又用前韻
   次吳上舍孟明
   又和孟明贈士亮
   旱餘逢雨。
拈韻志喜
公元1772年
   壬辰夏端陽
差 昭寧園祭官。
齊後卽發。
歷入先壠
振威擎叔,務安士亮長城東及居宗孫昌彦。
先期來會
薄奠祇薦于貞武公以下先塋
伊後擎叔作四韻律以志其事。
余亦追次。
   遊關王廟有感
士亮韻。
   別朴士直歸驪江
   士直雨中一律
頗有戚嗟之語。
走次慰之。
   又次士直
   次崔烟村畫像
   次服齋先生諡韻
公元1775年
   乙未三月二十八日
余與柳正言汝弼,南上舍星老,任上舍士行約會三淸洞。
嶺南監察世聞,朴僉正孝參,關東李正郞衡弼及其地儒生輩合十餘人
聞風而來
仍與步往蕩春臺
相與酌酒賦詩遣興
余亦忘拙走次。
   鍊戎臺
   三淸
   次朴僉正十六韻排律
   城東少集。
病未往赴。
追次其韻。
   鄭持平士良嚴親年七十。
侍從推恩爲僉知。
設宴樂之
余未與焉。
士良請余。
追次其壽席韻賦贈。
   柳君汝弼妙年登科
才思敏給坎坷累歲
纔得臺啣
又除郵丞。
朋儕莫不嗟惜
於其送也。
以慰之。
以次韻。
   夜坐有感
   有歎和鄭令士直韻
   鄭士直來見。
論其冬至使別章韻。
夜中不寐。
率爾次韻
   三兒學而性懶。
常恐有魚魯不分之歎。
近聞親近書册
稍有長進
而又能自作詩篇
高參都會云。
俗稱白塲三下。
猶可悅親者。
虛語也。
遂戱成一絶而寄之。
   有感
   寄家兒勉學
   挽梁進士學淵
   挽安僉知致宅
   高進士玉慶宴。
吳伯玉韻。
公元1778年
   戊戌四月初。
自京歸鄕
路中偶吟。
   偶訪登林林善不換亭。
林友要余次壁上韻。
走筆贈之。
   次避世金生
窩集卷之二
 詩
公元1772年
   興城金生
一日來訪
出其軸中詩示余。
其先祖。
壬辰之難。
李統制舜臣幕下
戰死於路梁。
統制哭之痛曰。
天乎天乎。
何殲我之速也。
其妻與子亦投江而死。
後人謂其江曰金江
西歸李公作傳而記之云。
余聞而壯之。
次韻以贈之。
   次海南金生廣巖韻
公元1778年
   戊戌冬立春日
洞中諸老會凉寺。
謹次伯氏韻。
(五言四律)
   獨坐東人
   自嘲
   同李時晦,汝弼北漢路中
次兩友韻。
   到北漢宿山寺
又次兩友韻。
   李正字時晦
以年五十出六。
付虗司果。
南歸
汝弼作詩送之。
余亦次韻
公元1780年
   庚子春
蒙 恩除寧海府使。
洛中諸友作詩以餞之。
余於路中次此韻。
   東軒悄坐無聊
追次玆韻。
   又次前韻(五月間作此詩。
六月罷歸
末句疑是兆讖。)
   壯洞金參判用謙年過八十。
好奇卓犖
有高士風
時時訪余於旅舍
言論風度可聽
及除寧海
發行日馳來見之。
買酒作詩以餞之。
未及和。
到任未幾
有便
遂次此韻以寄之。
   戱贈府妓採藥
   寧海有權老人
自是一鄕望士
余偶過其廬入見生。
生亦一來見我
罷歸日。
生適以病未果來。
寄書以致嗟惜之意。
且有短律。
走次以謝之。
   挽李友疇叙
   挽李生鎭福
   挽安友具瞻
   次崔碩士奭賢韻
公元1782年
   壬寅春承 召。
梁友學海韻
   思歸
   次沈光州公綏韻
   次三錦堂集中韻(三錦堂
統相閔諸章也。)
   和金奉事大來
   自述
又次金大來韻。
   次巡廳壁上韻
   文佐郞立中(名躍淵)一日詩軸來示
要余和之
強次以贈之。
   自述
又次立中韻。
   次時晦直中韻
   又用前韻
   夜吟
   時晦前韻賦登高
次之
   偶見劒南俗人猶愛未爲詩之句。
感而有吟。
   偶吟
   次樂天
   曹佐郞希有來言。
孫碩周道宣諭之行。
詩以餞之云。
余亦次其韻。
   金大來以赦差使歸家。
留贈一律
次韻
   大來步來。
終日談話
袖示一律
明日和韻送之。
   大來又以自述二律投示。
余亦述懷次韻二首次之
因用其韻又作一首
以致勉勵之意。
   次時晦
公元1783年
   癸卯元月望日。
風雪甚急
踏橋無興。
旣望月色甚好。
自 上又爲弛禁
都人騈闐出遊
余往鄭參議正家
與同遊。
士正欣然而出。
又請李兵使文源同出。
携酒挈榼。
緩步至鍾街而歸。
歸時拈三淵韻各次。
(七言四律)
   文佐郞立中往直所。
一律要和。
次韻
   趙判書景瑞遭母喪。
居廬楊州墓下。
聞其居喪至孝
人皆感歎
余亦委往見之。
路中作。
   又次文佐郞立中
   次朴性智三雨堂韻
   隣居朴友。
從事文墨
晩而兩目俱盲。
不能醫藥
閉門塊坐
余數次往見。
其後朴友寄一律一絶以謝其厚意
且有慨傷時俗痛怨身世之語。
讀之不覺悽然。
余乃次韻以廣其意而慰之。
   又次
   洞人獵於前江
暮歸呼韻卽題。
   安處內夫人
   朴掌令宗彥挽
   地主李侯復永弟與姪中司馬
下來本邑設慶宴。
酒酣
余賦一律以呈。
   牙谷族孫泰元
司馬設慶宴。
鄭承旨士直及吾伯氏
余亦隨往。
酒酣
聊賦一絶
   家侄學敬。
司馬設慶宴夕。
余氣不平
卧于別處
翌朝夜中張燭。
大風流。
伯氏與鄭士直起舞移時
聞之不覺氣溢。
遂賦一律
   又次座上韻
   挽海南任都正君楫
   往監歸路
暮抵安東偶吟。
(在寧海時)
公元1782年
   驪江淸心樓及甓寺。
有名畿輔間。
余於東人文集題詠
飽聞其勝。
未一見。
壬寅夏
余以堂上官差 寧陵端午獻官。
乘馹而往
齊後馳往驪州邑內。
見金伯安
乘舟直往甓寺。
東臺縱覽
泛舟泝流而上
上淸心樓。
突兀塽塏
信乎不負所聞矣。
坐間
吟成五言絶句一首
又詠七言律
纔成頷頸二聯。
首尾兩句未及搆出。
風日甚惡
不堪久坐
罷歸
意欲後足兩句
因循未果
甚矣吾之懶也。
懶翁之名不虛矣。
   挽高山金大來弟氏
   挽崔掌令鳴玉
   挽梁啓心(載沃號錦逋)
   牙谷宗人慶席
   吟成雙陽關。
追和新恩慶席韻。
(柳正言天二子登上舍
七言四律一首
七言絶句一首。)
   麥洞金新恩慶席拈韻
   次歸樂堂韻(柳君君弼堂號也)
   秋夕夜次汝弼
   次汝弼
   次
   又次
   次汝弼
   次任會一
   次汝弼
   次直中韻
   又次直中韻
   次汝弼
   又次汝弼
   又次
   戱次汝弼
   戱次汝弼
   卽事
次前韻。
   除夜汝弼
   次李令季養回榜韻
   送金海次韻
   次老松齋八景韻(老松齋
海南金正字聖淵齋號也。)
   挽李生宜昇
   永祜園遷葬
   挽金生邦楫
   挽梁友源明(載灝)
   挽趙相國
   挽宋同知益彬
   挽李友宅坤
   戱用放翁
   八月二十夜
   旱餘得雨
   五月病中吟
   贈尹伯陽
   往博山登林歸路
   和韻高友仲益
   有歎。
又用高友韻。
   偶作
   七月二十日
與輯弟士彬樹之會于書堂次韻
   次友適別章韻
   挽谷城洪進士(名欠攷)
   寄題金剛山人柏堂(山人聃齡也)
   挽金進士之麟
   挽朴友命東
公元1796年
   丙辰春
   次士亮夏月滯雨韻
窩集卷之三
 疏
   辭大諫疏
   辭大司憲
窩集卷之四
 書
   與金承旨(相定)書
   答高仲益(得謙)
   答高仲
   與高仲
   答鄭光州(日煥)
   答鄭光州
   與鄭光州
   與鄭光州
   與鄭光州
   與鄭光州
   答鄭光州
   與鄭光州
   與鄭光州
   與林茂朱(重遠)
   與曺星州(胤亨)
   與曺星州
   與曺星州
   答鄭扶安(永叔)
   答鄭扶安
   與盧漢彥
   與趙參判(瑍),趙相國(璥)
   與趙參判書
   與趙參判書
   與趙相國(璥)書(號荷棲)
   與趙相國
   與趙相國
   與趙相國
   與趙相國
   答趙相國
   答趙相國
   與趙相國
   答趙相國
窩集卷之五
 書
   與李同福(奎亮)
   與李同福
   與李同福
   與李同福
   與李同福
   與族從(名欠攷)
   與尹伯陽
   與尹伯陽
   與兪侯(彦銻)
   與金相國(鍾秀)書(號夢村)
   答金相國
   答金相國
   與金相國
   與金相國
   與金相國
   與金相國
   答金相國
   與金相國
   與金相國
   答金相國
   與金相國
   與金相國
   與金相國
   與金相國
   與金相國
   與金相國
   答金相國慰狀
窩集卷之六
 書
   與金相國(鍾秀)書
   與金相國
   與金相國
   與金相國
   與金相國
   與李判書(秉模)
   答李參判(洪載)
   與李參
   與李參
   與李參
   答鄭判書(枋)
   與鄭判書
   與金侯(履基)
   與朴進士(仲本)
   答李綾州(樂培)
   與宋判書(載經)
   與宋判書
   與宋判書
   答月院儒生
   與盧爟
   與盧爟
   答盧廷尹
   與鄭參判(士靜)
   與李海伯(士深)
   與經歷(君弼)
   與金君(善在)
   與趙進士(鎭球)
   與沈判書(豊之)
   與吳承旨(鼎源)
   與金相
   答盧哀(翼垣)
   答盧翼垣
窩集卷之七
 書
   與申判書(應顯)
   與李判書(敏輔)
   與李判書
   與李判書
   答南平(欽)
   與趙光州(衍德)
   與金左相(履素)書(號庸庵)
   與金左相
   與李羅州(寅爕)
   與洪順天(述祖)
   與李哀(文載)
   與宋都事(名欠攷)唁狀
   與洪哀(名欠攷)唁狀
   答李令(英裕)慰狀
   與朴參奉(宗臣)
   與沉判書(養五)別紙
   與金長城(履鎬)
   與成光州(鼎鎭)
   與成光州
   與成光州
   與李長城(學永)
   與尹右相(蓍東)
   與尹右相
   與徐光州(瀅修)
   答徐光州
   答徐光州
   與任光州(焴)
   與吳和卿(時爕)
窩集卷之八
 序
   別許生(增)序
   趙玄洲草書序
   海錦集序
 記
   崔烟村(德之)畫像
   菊泉精舍
   寅淸臺
   孔孝子里閭碑記
 跋
   奇氏族譜跋
   書李淸遺稿
   書知止遺稿
   書桃湖公事實
   題鄭上舍子新山亭記後
   書鰲西記夢說
 祭文
   祭族叔樂庵先生
   祭仲先生
   祭三淸堂鄭公文
   祭盧執義彥文
   祭尹婿上舍文
 祝文
   鳳山書院勇將金公合享時三贒前告由祝文
   金忠壯公合享告由祝文
   和順茶山祠宇奉安祝文
窩集卷之九
 行狀
   族祖隱公行狀
   平湖公行
   溪堂公行
   臨履窩朴公行
   𤃡波亭公行
 墓文
   族祖隱公碑陰
窩集卷之十
 附錄
   輓章(七言二首)[李敏輔(判書
延安人
)]
   輓章(七言二首)[鄭益祚(參判)]
   輓章[吳鼎源(修撰
錦城人
)]
   輓章(五言四律二首)[李樂培(全城人)]
   輓章[鄭德弼(河東人)]
   輓章[金致光(光山人)]
   輓章(七言一首
五言一首
)[高時良(長興人)]
   輓章(五言四律一首
七言絶句一首
)[任 焴(西河人)]
   輓章(五言四律一首
七言絶句一首
)[高宅謙(校理
長興人
)]
   輓章(七言四律一首
五言絶句一首
)[鄭忠煥(烏川人)]
   輓章(七言四律一首
七言絶句一首
)[李厚根(永陽人)]
   輓章(五言長篇)[高益擎(右尹
長興人
)]
   輓章(七言長篇)[盧翼遠(西河人)]
   輓章(五言長篇
七言絶句一首
)[鄭 桔(延日人)]
   輓章(七言長篇)[白師行(水州人)]
   輓章(七言長篇)[盧顯遠(西河人)]
   輓章(七言四律一首
五言絶句一首
)[李載復(咸豊人)]
   輓章(五言長篇)[金可羽(光山人)]
   輓章(七言四律一首
五言四律一首
)[林晉遠(平城人)]
   輓章(七言四律一首
七言絶句一首
)[朴聖漢(平陽人)]
   輓章(七言四律一首
五言長篇
)[朴聖𤀂]
   輓章(七言四律二首)[鄭存中(東萊人)]
   輓章(五言長篇)[ 在(安東人)]
   輓章(七言四律二首)[匡天(瑞寧人)]
   祭文[族孫(秉井,秉演)]
   祭文[族姪錫一]
   祭文[盧錫璋]
   家狀(此狀中或稱公處
恐是府君字誤
覽者詳之。
)[子學中]
   行狀[族孫宇萬]
   諡狀[南公轍(金陵)]
窩集
   懶窩集跋[奇東準]
   懶窩集跋[奇東弼]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