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霁轩集卷之五 (自动笺注)
霽軒集卷之五
 祭文
  
祭挹翠軒公墓
雷霆燀爀
公之文章
秋霜凜烈
公之忠貞
公死不死。
一氣昭明
景止千載
蔚乎山斗
志士悲慨
來拜于墓。
終南缺月
尙亦有光。
精靈洋洋
庶監此衷。
尤庵先生遷葬
公元1637年
歲次丁丑十月十一日庚午
後學靑松沈定鎭再拜祗謁尤庵宋先生靈輤
小子財經家叔父葬。
私慟弸中
未克趁瞻隋城之舊和。
孟冬于邁
適出陽之素沙
先生靈輤
云向淸州
臨于道次矣。
倉卒無以具奠。
諸行篋。
只有大學一部書。
乃敢盥手
敬陳于靈輤之前
侑薦玄酒一盞而伏告曰。
嗚呼先生山斗也。
無得以稱焉。
道之所在
杖屨之所遊歷
人皆知景慕彷像
百年衣履之藏。
復出地上乎。
是以後生小子莫不奔走瞻望
然若徒知瞻望不能默體于心則奚益哉。
先生之靈。
實所鑑臨
可不懼歟。
嗚呼
先生之道。
詘于當時
而伸於百世之下。
使狼徒羠類幾乎革面
天使然。
人力所可與論哉。
然顧今君子窮阨
宵人騫騰
世道已矣乎。
先生亦應愍䀌矣。
嗚呼
家叔父昔嘗謁于遂庵
得聞先生之道。
小子亦有私淑之義。
敢不來拜。
先生靈輤
不可以攀矣。
惟玆大學一部書。
先生之道。
盍思瞿瞿敬將。
得免襟裾之歸。
不敢多。
恐凂神明
族姪(成永)文
𧃲(一作蘪)薆然。
芝草掩香。
謌鴉競飛。
威鳳晦章。
宵小鮐。
淑哲云殀。
君於衰世
適爾來去
而卅七年。
亦云其久。
癯貌朗眸。
灑脫塵俗
悃愊無畛。
氷壺貯月。
齷齪者誰。
奇氣唾罵
文章雕篆
人炫卬否。
孝履義。
有人吾宗
豈惟吾宗
可需侯邦。
鷹鸇逐雀。
漢朱唐魏。
靑雲有限
竟厄韋布
淳氣淆漓。
曷不凂世。
孝不終養
仁而無子。
胡然而然。
命之已矣
子有言。
吾祖有址。
西湖鏡明
傑壁千仞
文獻在玆。
遺風足振。
風發棹。
願言同溸。
繪畵移境。
子唱我和。
雲仍繼緖
不墜
萬事馮閎
誰復有君。
一哭奠觴。
倘不凂然。
祭兪判尹(㝡基)文
公在濁界
如彼明星
其光晢晢
孰𤌎伊熒。
雲衢翺翔
跡跲道亨
終始不渝
完身名。
赫赫之家。
人走卬否。
慫惥方作。
欽欽內守
忠邪之分。
有嚴如截。
莫與爲攀。
位躋卿月
年德自尊
實天攸錫。
公少攻文。
旣富且博。
江灌尺。
豈不華國
名聲是尙。
因之實遺。
不有其有。
其有愈奇。
公今永凂。
邦國無光。
風雨晦田。
孰的不僵。
昔契我叔。
匪直婚媾
心相照。
蕙蘭同臭。
巧者爲誰。
直道不通
叔云逝。
推知及蒙。
蒙也何取
伶俜是憐。
有時候牀。
若覯叔焉。
公閱文篋。
徠汝可言。
上下今古
不嚬而欣。
以心爲宗。
曰余有學。
光訓炳若
抄成百則
晨誦夕繹。
怳乎如得。
戒爾外騖
盍循其程
疾篤之日。
尙有眷情。
上公下私。
已矣何及。
靈明返天。
河斗之夕。
頫視嗑嗑
想應莞爾
不敢多。
尙庶歆觶。
祭宅神文
我命之薄。
遭辰不淑
父母早違。
晩失家叔
生近五十。
尙無定屋。
彷徨舊處。
云匪我樂。
旣不克孝
又焉能穀。
相彼物矣。
有巢有穴。
鸞鳳棲雲
蟻蚍營垤。
我列橫目
露處可得。
東卜一舍
耕壇之側。
背陰面陽
風水停蓄
陶潛容膝
尙亦云足。
杜陵無食。
胡然棲屑
勖率妻兒
盍循敬則
圖書在壁。
隨分是繹。
樵山漁澗。
無往非適。
神明厥心。
進德修慝
父母孔邇。
叔父如覿。
爲孝之道。
實肇斯宅。
宅神不誣
敢爲于瀆。
我薦盈缶
尙庶貞吉
叔母大祥
嗚呼
叔母邇之遠矣。
小子何及焉。
自夫小子之見
養也。
四十三年之前後則邇與遠之分也。
粤在小子之幼也。
叔母視之
登屋探鷇。
危則呵焉。
搜箱擅用。
妄則誨焉。
播沙投磊。
超墻砌敺僮僕
怒馬輕猱之不可馴也。
則導之義方
不令蕩焉。
食以調其飢渴
衣以適其凉溫
其慈覆如雨露之滋物焉。
朝夕於膝前
未嘗違也。
及夫小子稍長。
叔父遊宦於外。
叔父所之叔母之在也。
小子必隨。
未嘗違也。
于斯時也。
但知邇之可幸。
而不復憂其有遠矣。
丁亥
叔母之子衙。
南出于咸。
其時小子欲隨而未能果。
拜送于漢水之上。
爲拾江邊水磨小石獻之
自是遠之始矣。
歸而懷不能已。
思欲挈妻子
就近于咸而又不能果。
每歲再往。
未曾十日之淹。
其遠又遠矣。
已而叔母疾病
小子往侍。
三月不能復救。
於是而遂永遠矣。
故里
三年之制。
疾若流水
小子之宅又分。
饋食未將
不涕而笑者多。
前之永遠者尤永遠矣。
今則几筵將撤。
入廟隔日
其尤永遠者。
已矣不可及矣。
嗚呼
始何子之視。
而終焉禽之不如
始何影之隨形。
而終焉葉之離根。
黯然其不聞聲
杳乎其不承容。
顧視在前之子女。
忽然皆新面也。
生生續續者。
豈不誠其可愛
其如父母不在
叔父見背
何哉。
而况叔母不可復及何哉。
疾痛父母
以其切於己也。
蓼莪之章雖甚哀。
不過生我劬勞顧我復我而已
小子今日之號。
何嘗及於叔母之哀也哉
其尤可哀也已
嗚呼哀哉
渼湖金先生
公元1712年
歲次壬辰九月十一日癸卯
門人靑松沈定鎭謹以酒果之奠。
哭告于渼湖金先生之靈曰。
嗚呼哀哉
斯道也自三代而直傳也。
夫孰爲之私也哉
是故天將大受之任
則必生大受之器。
人之有大受之器。
則必承大受之任
其畀其承。
皆天之所命也。
故斯道之傳。
如天之不可力以堦也。
如日不可智以攀也。
實有不待智力天下之者
故孟氏歿而有若河南考亭出。
則人無間焉者。
天之爲也。
嘗觀於我東諸賢矣。
退陶縝密
淸通
尤老峻正而博大
等乎百世無有異辭焉者。
而豈人力也哉
先生後乎三先生而作。
蔚然一代儒宗
抑亦也歟
今夫人之學。
溫或近於弱。
豪或失之麤。
有德者未必有才。
有才者未必有德
而惟我先生旣肅由毅。
亦和而弘。
旣崇且大。
以卑于密
有體有用
本末咸該。
豈其無以耶。
山河之毓。
豪傑特挺。
精神輝映千古
器量渾涵於江
公元1757年
河。
一反之約。
賚以戰兢臨履之功而爲是焉耳
雖然自古生人傡世也。
盖或莫之知也。
千秋萬世之後
其必有傳焉乎。
小子先生不敢質也。
而惟視天之如何耳。
嗚呼哀哉
先生世德
聞而知之矣。
先生行藏
見而知之矣。
自夫石室大老
下曁乎竹醉公。
凡有國之興亡削峻。
未嘗不與終始焉。
義理綱常之所萃。
乾坤震蕩
劫灰飛騰
卓然凜然
不剝而不回
惟其如是也。
在乎先生之身。
閱歷千變
分崩摧迫。
於古罕有
而以先生之學之盛。
不少善世
自遯嵁巖
以至歿身而無怨悔焉。
不非絶悲矣乎
嗚呼哀哉
何天之生是而何阨窮以終耶。
天之不欲復回三代何也。
豈非命耶。
九有陰垂。
陽氣於何而徵。
千疑霧橫。
蓍龜於何而考。
天乎人耶。
未可知也。
嗚呼哀哉
粤在丁丑
小子以先叔父之命。
贄見先生
于今十有六年。
開導訓廸至矣。
小子蒙焉。
不能有進。
是惟小子之罪已矣
及夫南違之後
先生發於言。
小子之夢數感焉。
誠心尙淺。
戒鞍而解者再矣。
先生寢疾
凶音遽至。
千里
於邑而已
嗚呼哀哉
小子之送先生也。
至于江浦
望見先生
皓髮蒼顔
中流發棹
盛服端坐
嶷然山嶽不拔
象。
小子獨心語而喜曰先生天壽徵見矣。
世將有賴歟。
而吾其又有待爲命焉。
今則萬事已矣
尙何及哉。
然徒悲而不思所以奮發先生其厭之。
徒言不知所以踐述則先生其凂之。
敢不圖其瞿瞿遺訓之是承。
嗚呼哀哉
祭䨓淵南丈文
文章參於化。
德行聽於神。
是皆存乎人而命於天者。
智力所可得致而然哉。
夫才或通於彼而質或拘於此
兩有而並純者。
自古以爲難。
然能於德行不能文章
昔賢有由矣。
能於文章不能德行
君子之羞也。
故觀人之文章
必貴其德行
吾於公徵之矣。
故公爲文也。
止於當止。
行於可行
如雲之無定質
如水之無滯形。
然必順先王之言而不拂。
諸子之蹈而不局。
於斯術。
可謂至矣。
豈惟是也
軒冕之敭而韋布之潛。
城巿之居而山水之心。
萬馬爭馳
衆波方汨。
而獨乃緩策而弭檝
及夫引年而老也。
善幾而全其素。
有如巖松歲久而自靈。
沙溪霜落而益淸。
於是有其行而有其德矣。
夫聽於神者無形
而參於化者可跡。
因其可跡而無形之是索。
則後乎百禩知公者。
其在是歟。
嗚呼
我觀夫星矣。
何爲其精
晶熒
懸於萬古而有光耶。
何以不如星而皆歸於澌腐以終耶。
公亦人耳。
而世之仰之
欲引其光若星焉。
吾於公。
漣漣而傷也。
從叔父頵隅翁文
惟親有善
我實公依。
旣善而窮。
我則公晞。
二氣不敗。
天與之樸。
命數靡遁。
賦之薄。
粲然如嬰。
慈兮襲人
孰誇以文。
耿潔不塵
欻若離巢。
走食湖洛。
白頭蓬藟。
不笑伊慽
一卧故山
游魂歸復
如彼之全。
奈此其嗇。
公於我家。
盡力𢠸衷。
噍噍瘁羽。
瑣瑣勞躬
死生憂樂
不渝以之。
黃猴之亂。
避寇峩嵋
時四歲。
在公之背。
石角巉嵯。
走雨衝霾。
杝柴淅
丈室春寒
銀峰之北。
錦波之干。
人事百變
玄和共攀。
後先縱縱
靡公孰完。
中間離合
倐忽幻眞。
何南北。
握則兼旬
話舊傷今
號咷沸中
或有旨酒
嘉肴云豐。
飢寒形削。
危命若驚。
善如之人。
薄俗敢輕。
萬事茫茫
化脫超形
有善者後。
不占而證。
天理如環
匪剋必生。
持斯以慰
不轖而平。
後死不及
先之然疑
曰我父母
尊親而。
相逢之日。
其心則那
死何生何。
幽何明何。
眷屬髮。
而監其安。
豈眛含索。
而恝其歎。
一氣非二。
胡不感通
天上人間
窅莫詰窮
憑公之歸。
以展我臆。
公悲我解。
哀公燭。
從姪健永文
嗚呼
有才未易有命
有命未易有才。
才與命俱有者。
從古所難
伯高之才天生也。
而其於二氣之澆何哉。
吾爲伯高悲之。
伯高其才內照而明。
其貌沉而不揚
宜若蓬藟而壽無不可者
竟不然矣。
吾又爲伯高疑之。
伯高實吾門之寶。
非惟吾門之寶而惟天下之寶。
以其才而有其命。
則其施也豈人之易及哉。
天故賦之以奇命而專乎其才。
於此而踦於彼。
於是又爲伯高
不暇乎疑而爲之深悲也。
嗚呼
伯高於吾爲姪而年少
伯高莫如吾。
先惜其才而後及乎情。
其言尤可悲矣。
伯高生。
其必不以不可也。
伯高之才。
非世所謂才也。
伯高於書有悟解
用工心性之學而㝡深於易。
往往語人而人不省
以謂聖人意者
惟我能之。
掃諸儒而爲書
推以衍爲洪範之說。
傍及乎兵禪之宗。
人或戱其博則輒笑而不盡其語。
自得者深。
故自任也大。
以俟夫後世之知也。
之如伯高者。
吾未之多見也。
天旣生伯高
而竟窮餓其身。
未免夭者何也。
嗚呼
伯高天性甚孝。
居喪白燕之巢。
而侍慈堂之疾。
煎飯三年如一日。
此其行非絶人能然乎。
而世之榮名利祿
視若浮雲
而惟劬書之是急。
思牖敎於方來者。
是則伯高已矣
吾每敬服而有起拜之心。
至於兩忘叔姪也。
伯高之在湖也。
不忍於遠而思與之結隣也。
雲臺之別。
我言而君諾。
我望而君顧者。
何日忘之。
自是而嘉峽之隱。
天站之居。
無非德義相依之計。
而竟晼晩而遲就。
於是我困朱紱
君憊維楊。
而及余之歸也。
君已病于蓮池
不能盡意
不能卒業而不復起矣。
吾道衰耶。
昨年哭吳士執。
昨年哭吾伯高
而亦氣數使然
如之何
慟矣慟矣。
嗚呼君有遺稿
精神所萃。
君有三兒
氣血攸傳。
若其壽後之道。
成立之事。
吾未之前之責也。
敢不力焉。
嗚呼君之生也。
吾以序卦問君。
君今死矣。
無疑乎。
精氣爲物。
遊魂爲變。
此理亦如何耶。
有餘恨於君死。
嗚呼哀哉
霽軒集卷之五
 哀辭
  
持卿(載維)哀辭
記余童丱時。
從吳文卿遊。
文卿嘗有詩曰天容如海波。
其弟持卿和之雲氣龍鱗
文卿志大。
持卿大而較密。
其所就必有大過人者。
其後十數年。
余與文卿時時往還
持卿則居異未相會也。
間聞其篤
孝友
有志斯學
心竊識之。
旣又聞其從仕治郡
爲其有所後老母也。
已而棄紱歸鄕閭。
力農養其親。
羣從兄弟皆往依焉。
凡家事細大。
無有不親規畫忘其勞也。
於是廢公車業。
治經籍。
反之身心
未嘗不實體而行之。
所謂篤學力行
持卿有之。
余遂聳然敬服
常謂文卿曰以子之賢。
有弟又如持卿
天下至樂也。
異日斯文之責。
其將盡在吳氏歟。
文卿輒笑。
今年持卿省先墓。
道病不復起
余走慰文卿
文卿泣曰吾弟止於斯歟。
如車方戒而忽折軸。
寧不寃乎。
又曰吾弟爲人
至剛至正
雖其在者。
不容於人。
豈能於斯世歟。
盖深悲之辭也。
噫。
持卿生長綺紈之門。
所謂豪侈榮華
亦何所不可。
顧乃隱居不仕。
好學而篤於人倫
豈非所貴在此而不在彼歟。
而斯其爲大過人者矣。
天若假之年。
其學也必益卓然有所立。
聞於當世而傳諸方來。
而何天之旣生其人。
而又閼之歟。
此又君子之所深悲者也。
持卿身長不滿七尺
磅礴敦厚
目光烱然。
其視也若有思焉。
發於詩文也。
峻正而不苟
往往湛之識。
可措於世。
此可與知者道也已
持卿嘗問舍上游而歸。
遇余於文卿之宅。
曰我將老于嘉峽。
君其從我
乎。
余曰諾。
余雖貧。
烈山種粟庶乎不易千鍾
於以與子結隣讀書
以畢餘生。
豈不樂乎
笑而罷。
今則已矣
悲夫
旣書其志行
又記相識始終
以示文卿
系以辭曰。
有士陽陽兮。
鸞鳳其人。
孝履義兮。
被服禮仁
華珮潔靚兮。
凂世糠粃
崑崙兮。
吾道之以。
剛决勇晉兮。
指日斯邁。
天路孔崇兮。
畫我勱。
薄遊枳棘兮。
匪伊所適
九萬風斯兮。
屛采趨實。
氣薄湖海兮。
夢回虞唐
筮以天寶兮。
文質皇皇
遐天不吊兮。
而使閼。
斯世已而兮。
百僞分裂
昊穹寥廓兮。
瑞羽永閟。
嘉山迢迢兮。
桂林穹邃。
逝將誰從兮。
我涕徒漬。
李淑人哀辭
公元1769年
淑人李氏
校理趙㻐景瑞之配也。
己丑正月某日病歿
得年四十六。
三月七日
葬于楊州
景瑞定鎭曰子爲吾友也。
子之叔母
於吾婦爲姑母也。
以友以姻。
宜其誄焉。
無以辭。
於是徵諸景瑞
又以聞於叔母者而謹書之。
景瑞之言曰淑人之心。
仁而無物欲。
宜若可以享有厚福
不幸遘奇疾。
一日三五窒。
旣甦復然
精神瞀瞀失魂
曾所學女紅諺書。
不能省。
其殆命也夫
吾以男子之身而替婦人之勞
公元1825年
者。
幾近三十年。
人皆有室家之樂而我獨無也。
淑人之仁而有斯疾者。
豈徒淑人不幸歟。
而乃吾之不幸也。
淑人不暇乎悲其身之病。
而悲吾身之窮矣。
豈不可悲乎。
而呻囈委頓
榮衛日凋。
不復望其有嗣。
則吾又不暇乎悲淑人之病。
而悲吾之窮之至矣。
逮在乙酉
淑人之年四十有二。
而忽育男子子。
夫以淑人之病而有孕异矣。
有孕而生男尤异矣。
豈天見憐淑人之仁。
故與之一子歟。
而顧吾身則窮命也。
一子之有。
其必淑人之故乎。
淑人自夫兒之生。
疾稍有間
言語動作
往往如不病時。
女紅諺書能復記焉。
有如枯木已僵。
生意頓絶
而忽復生花也。
吾又益知淑人之仁之可徵。
而吾之窮庶幾賴淑人不窮矣。
私心竊識而不敢形於言者
惟吾之窮。
是懼是疑焉。
淑人之病。
不能起。
是誰之命歟。
夫婦人之命。
命于丈夫也。
以吾之窮而淑人遂窮焉。
則其悲烏有窮乎。
一子成立
其如淑人不在何哉。
且吾假使顯颺于朝。
淑人而誰與爲樂乎。
叔母之言曰淑人靜貞類其母夫人宋氏。
淸通如其晉庵
仁厚之德。
自吾先父母者多。
信乎人之不可無本也歟
雖其疾病之奇。
文學雅望趙某也而
夫子
晩又得一則不可謂之無福。
而今遽歿焉。
豈非數歟。
定鎭得是二言淑人之誄無以加焉。
遂爲之辭曰。
斯仁斯疾。
而有斯兒。
感動皇極
徵來祉而。
宋孺人哀辭
公元1769年
李君太源景淵旣喪其配宋氏。
泣謂余曰孺人也實維霽月玄孫
勝笄歸于太源
不幸年三十七而死。
孺人天賦介潔
儀度端方
外弱內剛
慈仁少欲。
淸明之氣。
卽其眉眸可知已。
惟其是也
故順於舅姑無違
太源以禮。
又能於轉運
措置得其宜。
垣頹而榦。
馬飢而豆。
亦無不經心區別焉。
太源不係家業安坐讀書者。
孺人之力也。
孺人理産不苟
視財如土
盖其天性然也。
太源治功令。
孺人不喜顯颺。
惟願其安土隨分
免乎今之世也。
太源往往感其言而爲之斂焉。
孺人疎爽
樂助夫子之善。
太源有好客。
則輒咄嗟膳食
豐儉得中
不少難焉。
此其大較也。
孺人七子不育
只有一幼女。
孺人之仁而乃如是耶。
太源薄德
見嫉於神天也。
噫。
太源自從仕。
艱難奔走
孺人手口。
不勝拮据
其死之四日
太源始得邑而未之及見。
不悲哉。
而况邑處峽江
江流內舍
彩舫維其下。
孺人在者。
其去井臼烹餁之勞。
專城供奉之安。
江山之勝。
足以愜其素性
則其樂豈有旣乎。
不可得。
何以行。
吾子發揮之。
遂爲之辭曰。
淑女之溫兮。
出自名門歸于大家
被服仁禮兮。
夫子曰宜而舅姑曰嘉。
有是德而無是報兮。
胡爲始豐而終嗇。
靑還天而明還日月兮。
人之云死而泯然無極
無極終古而不死者性兮。
見厥善而知夫孺人之全其有。
夫子之莫漫悲兮。
孰云殀兮不爲壽
霽軒集卷之五
 行狀
  
先府君行狀
公元前196年
先君師曾字孝源
靑松人。
上祖高麗文林郞衛尉丞諱洪孚
入我朝。
有諱符官侍中靑城伯。
中祖
十世祖諱璿觀察使
光廟之世。
棄官自靖
號忘世亭
七世祖諱光彥判書鈍庵
乙巳士禍有名節。
高祖諱𰂾監役。
六子
第三子諱之濯。
於公爲曾祖
早歿有行
從父兄晩沙集中
祖諱益達。
考諱廷璧早歿。
三世不顯
妣耽津崔氏。
有相之女也。
生考諱廷琦實監役。
公第四子之沃之孫也。
光山金氏
廉使之後
通德世厚之女也。
公自幼甚得父母
公元1769年
愛。
長勤就養
進飮食。
躬自視具。
侍側嬰兒戱。
娛親心。
人皆以孝稱。
中歲屢經喪憂。
伯氏進士公居遠百里
盡賣田宅千金之貲而就近
衣食與之共。
不有私焉。
於是親戚鄕黨以爲如使友愛旌門則其惟某乎。
接人悃愊無畛。
樂施與。
見有可哀窮乏者。
惻然若在己。
家苟有儲。
雖盡傾而不惜也。
出見一白老叟重負行。
汗流脅息不能前。
公執轡自驅馬
命僕代其負以行。
幾近十里
老叟感祝不已
又嘗冬出
大雪風寒
老人饑卧道上
喘喘欲絶
公呼僕舁置廊舍。
饋之粥飯
數日始甦。
遂齎糧而送之家。
行山野。
有人骸則必瘞之。
嘗有鸛雛墮於巢幾死。
其母徊徨悲鳴
收置床頭
以其食而食之。
及羽長放之於野
惻隱之心及人及物者多此類。
然性剛潔
一介未嘗諸人
見人不是處
遠之而不復交也。
然不曾發諸口。
每誦孟子言人不善以爲戒。
公少攻經史。
才識超越
偶嬰心腹之疾
發動旬月
故竟不能究其業。
晩喜杜工部詩。
次其七言近體
如其數。
亦竟棄而不錄也。
公所居近彰烈祠。
彰烈祠者。
斥和臣三學士之享也。
公每樂遊其處。
而或慷慨不能去。
今天左袵矣。
安得見眞
公元前175年
天子出乎
如其出也。
吾雖病且老於田野
起舞矣。
或譏其迂則笑而不答。
及其臨歿。
無他語。
但曰恨不見中原之淸。
可以見公之志也。
公生於肅丙寅八月二十九日
歿於今甲子四月初九日
壽五十九。
夫人義城金氏
慕齋先生安國五世孫。
通德養鼎
辛卯歿。
後夫人李氏國姓
成宗
曾祖雲林君宗胤。
通德世弼
先公一年而歿。
祔葬于結城大興洞乾坐原。
四男一女
長垕鎭前夫人出。
次浩鎭有異質
中殤而殀。
則不定鎭
次銖出繼
女適杞溪兪彥得。
後夫人出。
垕鎭繼子漢永。
三女長李海翼
李有祚。
次姜學居。
定鎭一女子尙幼。
嗚呼
先君行篤操潔。
心仁志大。
不幸抱奇疾。
五十九年之間。
呻吟之日。
三之二焉。
未有樹立
齎恨而歿。
豈非命耶。
不肖幼養于叔父
冠婚歸覲月日不多。
而又見背。
言行睹聞
只一二而已
窮天之痛。
何極也。
不肖嘗聞於叔父寒松公
不苟二字
可以吾兄平生
尙庶藉此而考徵於後歟。
公歿後二十三年丙戌夏季
不肖定鎭泣血爲狀。
督戰使贈兵曹參議公行
公元1532年
壬辰臨津之役。
督戰使沈公死之。
先是倭寇軼我。
烈公宋象賢死於東萊
從事尹公暹,朴公箎死於尙州
申將軍砬,金從事汝岉死於㺚川。
車駕播遷西幸
以前海南縣監。
特拜都摠府都事扈駕
時都廵察使韓應寅臨津
朝議韓應寅素不知兵
宜簡智勇俱全者監其軍。
特以公爲督戰使。
督運事。
自行在。
賊在臨津南。
我師臨津北。
相持久。
一日賊焚壘幕。
兵器退遁狀。
韓應寅曰吾將背水而陣。
輕騎以追之。
無不勝也。
公曰後世豈復有韓信乎。
方今昇平日久
變出倉卒
直擣京城
如入無人
成敗之形已著。
夫難測者賊謀。
退遁豈非詐耶。
與其不量智力而爲背水陣
莫若堅守要害
不與之戰。
但令賊不得西。
待諸道送援。
兵力稍振然後可以圖之。
不然孤軍大敵
有如肉投餒虎
不待智者而知矣。
韓應寅竟不聽。
使申硈,劉克良及公渡江而陣。
於是奮然太息庸夫不足與謀大事
已而賊從山後
矢礟俱起。
交鋒
一軍盡入于水。
韓應寅江北岸上望見
奪魄而走。
公與主簿及三奴。
且馳且射。
殺傷甚多
矢盡力竭
遂死于賊。
是年五月十八日也。
之死
一奴名忠徽者。
獨牽公所騎馬
歸于嘉平之寓次。
公之劒尙掛于鞍。
及亂定。
以遺
公元1559年
衣與劒葬于坡州牛浪洞巳坐原。
公素勇力稱。
善射御閑鞱略
治家以孝悌。
奉先誠敬
家乘云公之事徵於臨津致祭之文。
公之名見於吏曹戰亡之錄。
褒贈錄後之命。
載諸職牒及敎書
至今可信也。
公姓沈諱宗明字公晦
上祖高麗文林郞衛尉丞諱洪孚
入我朝。
有諱德符
有諱溫。
有諱澮。
三世繼爲相。
於公爲五代六代七代祖。
高祖諱湲內資判官
左贊成。
曾祖順道寧府正
祖諱巨源學生
考諱鏵進士
贈吏曾(一作曹)參判。
左議政通源出後
成公第三順門之孫也。
妣贈貞夫人韓山李氏
司成秫之女也。
公生於嘉靖己未
萬曆癸未武科
宣傳官。
出爲海南縣監。
殉節
壽三十四。
夫人贈淑夫人豐山金氏
郡守銑。
後公三十七年而歿。
祔葬公墓
一男二女
男諱暐蔭典籤
長女天用武主簿
次女李焜。
一男儒珍贈掌樂正
庶子儒醇。
庶女李尙馨
天用三男晩得武府使,始得,英得。
三男東顯兵使,東耉府使,東相府使。
儒珍四男
長㮨贈承旨參奉
次晳。
次樑府使出后安世
次橚。
三女長辛聖老。
次金萬善
次權斗
七子若汶宣傳官,若濂,若汧,若澄,若涵,若漙,若澐。
若汶子健
女成翼齡無后
健子致賢,希賢
女李元泰
賢子
實公之七世冢孫
其他曾玄不復盡錄。
噫公之節。
所謂過涉滅頂也。
豈不誠其卓然哉。
而彼宋忠烈諸賢。
赫赫有聞於後。
而公泯然不少槪見何哉。
豈世之人視節義
以官之卑高耶。
子孫淪替
不能顯揚其卓節而然歟。
君子於是悲之。
余與公同祖。
靑松季弟銖。
出后公之支孫。
熟聞殉節事。
從師渼上。
有以樹立
以光祖烈
持公遺事
泣而請余爲之狀。
將以攀控當世有德有文之君子
不敢辭而僭焉。
知中樞府事沈公行
公元1662年
粤在景廟壬寅
鑴黨申慶濟等。
疏請追奪尤庵宋先生爵謚
仍請申復尹拯父子之官
辭甚悖凶。
時布衣。
與同上疏力辨
明年癸卯
金范甲等
繼慶濟請黜尤庵道峰院享。
倡率多士
伏闕上疏斥其邪。
當時君子以爲士氣定國是。
一疏之力爲多。
辛壬之際。
姊婿洪大憲啓廸被逮。
禍色方熾。
親族莫之敢門。
獨往見。
及其死也。
親斂其尸。
人皆以爲難。
英廟甲子司馬
掌銓者欲官之。
公聞而辭曰吾已鮮民
不可及養。
奉吾先人之祀者惟一姪。
公元1696年
其官吾。
無寧官吾姪。
銓者歎曰此足以風乎薄俗
遂擬薦公姪。
宗人掌銓。
又欲官公。
公辭之如初。
其姪竟得拜職
陶庵李公聞之。
亟稱其賢。
衛道斥邪忠也。
冒禍斂尸義也。
爲姪讓官孝也。
得是三說而遂敢撰次公之狀焉。
公諱觀字季賓
系出靑松之沈。
有諱德符左侍中
封靑城伯
寔爲公十二代祖也。
九代祖諱璿京畿道觀察使
光廟丙子
棄官歸鄕里。
號忘世亭
六代祖諱光門郡守無育。
仲氏左參贊光彥子諱鎬爲嗣
號逸齋
隱德高行
屢官不就
史所稱西湖處士是也
卒贈大司憲
無育。
本生季氏監察公諱錦子諱宗敏爲嗣
號晴灣郡守吏曹判書
於公爲五代高祖
曾祖諱𠍱號耻軒。
六行具備薦。
尙衣院正。
當光海廢倫。
與洪公茂績首疏被譴。
仁祖丁卯
建虜入寇
朝廷和議
抗章斥和。
又請誅主和諸臣。
廟朝特贈左承旨
祖諱之涵號嘿齋。
同春宋先生經術孝行薦。
繕工監監不就
大司憲無育。
從祖父弟贈承旨諱之游子諱壽堅爲嗣
公之考也。
李公頤命通材
繕工監監役。
戶曹判書
二世之贈。
以公之貴也。
妣贈貞夫人富平李氏
黃海監司諱世翊
公元1694年
女也。
公以肅廟甲戌二月十八日卯時
生于漢師(缺)坊第。
生纔八朔。
能解辨物
指天曰天。
指地曰地。
考監役公適手携菊枝
公見而若有喜焉。
遂命小字曰晩祥
盖取其晩香也。
自幼端直
家有異杯。
監役公之飮具也。
嘗與羣兒遊戱
跌足踏破。
羣兒驚散
公獨從容白其狀。
監役公益奇之。
七歲始學。
聰穎絶倫
聞人口讀。
輒會其意。
丈巖鄭公見而奇之。
小學立敎篇。
以孝悌之方。
嘗從內舅李公。
遊仁川之凌虗臺。
呼韻命賦。
援筆立就。
一座驚歎
十歲從學姜公
姜公每稱曰吾見少輩多矣。
未有如此子之篤信者。
閔相國鎭長
公之從姊婿也。
性嚴不輕許人
獨謂公必遠到
及長事功令。
善辭賦工騈儷
每試居高等。
旣又發憤讀書
一入山中
三年忘歸
日食三合糧。
晝宵不懈
盖其志不但功令也。
精思妙解
往往自得
一時同硏諸友皆謂之莫及
陶庵李公嘗擧此以勉其門人
甲戌拜永禧殿參奉
乙亥薦東奉事
丁丑轉典牲署直長
戊寅陞掌樂院主簿。
己卯拜戶曹佐郞
理事綜密。
律己淸嚴
尋拜刑曹正郞
一民庄爲權貴所攘。
訟久未决
上官畏勢不欲直斷。
公力言其不可
竟直民還其庄。
司宰監僉正。
壬午移漢
公元1703年
城府庶尹
執法不撓
一如秋曹時。
剛明謹恕上聞
再蒙錫馬之恩。
癸未以上壽七十。
推恩同庚諸臣。
通政
拜僉知中樞府事。
入侍景賢堂。
上問筋力衰健。
及退賜疋帛
自是歲至丙申
侍者凡十有七。
米肉帛綿之賜不絶。
拜分承旨
奉使平壤
癸巳嘉善
同知樞府事。
進參養老宴。
進御歌章
參同庚宴於德游堂。
進御製詩二篇
上命也。
甲午嘉義
乙未陞資憲。
尋以大臣言。
拜知中樞府事。
丙申特陞正憲
以上壽八十三歲。
尊號推恩也
今上己亥八月初九日午時
卒于正寢
壽八十六。
同年十月十七日未時
窆于廣州高棧里庚坐原。
去監役公墓一岡而近。
公之遺命也。
天性孝順
未嘗父母意。
伯仲盡愛敬。
姊申夫人嘗患癘。
公往其第。
躬執藥餌
盡力扶將
少可人勸避。
公猶不離
復常而後歸。
人於公之兄弟
至比於楊春
子姪諄諄
廉儉謹信爲勉。
服飾華美
言論妄率者。
正色嚴責以爲家風掃地盡矣。
子姪始學。
每先授小學
學問正路在此。
必先讀此書。
立其根本次及經書可也。
居官白公謹。
未嘗爲利便私之事。
御下以仁恕
公元1776年
諒。
所歷諸司
至於今稱之。
素貧窶。
釜庾屢罄而處之晏如也。
雖赴公車
不以得失經意
凡事一任自然
無所營爲
不道財利
跡不近權貴
憂愁之色。
不曾上眉。
容儀淸爽如氷壺。
襟懷平易中實有守
及至暮年
杜門靜處
專精嗇養
雖登大耋
猶渥顔健步
目光烱然。
燈下能看細字
筆亦遒直不衰
種菊
由然自得
談時得失
世味泊如也。
時與里中諸老。
傾酌賦詩
倘佯風花樹之間。
人望之若神仙焉。
病旣革。
遺書十二條。
以戒其子。
皆遵先貽後修治家之要也。
又命其子執筆書毋以情勝義五字
傍人涕泣請益
笑而不應
又顧其子曰死生理也。
奚慽爲。
將化而精神不昧
翛然無怛意。
所謂考終命
於是有之。
公初娶海州崔氏。
監察諱沉之女。
婦德
於肅丙寅十二月十四日卯時
卒於英廟癸亥八月十五日午時。
權厝高陽道來谷。
及葬公。
遷墓同日合封而右。
後娶牛峰李氏
通德郞諱濟泰之女。
一男夫人出師道早歿。
全州李氏
一男二女
後夫人出男師東。
原州李氏
女長適廣州李景僖。
次適全州李悅誠。
師道繼子寧鎭。
鎭川宋氏。
師東二女皆幼。
李景僖妻早歿。
二女皆幼。
嗚呼
惟古之人而非衰世風氣也。
其有所自也歟
祖先累世節行旣如彼。
逸齋公以下四世
又世之所共知也。
潛德遺光
積蓄旣久。
故公之德雖不大施于世。
猶之行乎鄕黨
以爲薄俗之式。
之官雖隱乎蔭而終能光于邦國
以受聖明之知。
豈無自而然也。
余以監察之後
於公爲五從孫。
自少獲拜公。
熟知公之德而服公之行。
之子師東氏。
不以余之顓蒙而請公之狀。
不得辭而僭焉。
以俟世之立言君子
老圃齋文公行
余讀老圃公行錄。
而知草野之有遺逸也。
公自幼出倫類。
見者已異之
九歲丁父憂
哀毁成人
母夫人勸肉味。
涕泣不食曰母何以禽獸待我。
母夫人不忍强。
十六母夫人喪。
以善居喪聞。
與弟希古大小連之稱。
及長讀小學書甚喜。
不事功令
專意爲己之學。
張橫渠學禮之語。
嘗曰人而不知禮。
禽獸奚異。
於是沉潛硏窮古今禮書
自傷其早孤。
不得終孝
每當享祀
尤務盡誠。
饌品器數
定著家範
又嘗恨其先直長公墓
世數旣遠。
香火將替。
鳩財儲穀。
行歲一祭。
作爲省墓儀節
從子貧甚。
割與
庄土。
隣族遇歉歲
爲之賣田賣牛以賑之。
宗族修稧立約
其恤窮勸義。
各有條理
歲春秋。
鄕黨爲講信會。
其儀一遵鄕飮之禮。
於是多士爭來講學
其所居齋曰養正
盖取蒙卦之義也。
紙牌晦庵退溪谷三先生之位。
每月朔望。
諸生
焚香再拜
拜訖講。
白鹿院䂓。
自號曰老圃
隱德篤志
老而不懈
疾病
未嘗講論
有詩曰平生不作皺眉事。
白日昭臨鬼在傍。
其所操槩可知已。
病㞃。
今日是吾初度也。
指揮家事
正席易衣而逝。
遠近無不嗟惜
當時嶺南文敬東道
錦城南浦萬英
同鄕有朴敬齋泰初
公道義交也。
至於禮輒推公。
及公之歿。
鄕人謂今無問禮處。
所著有冠昏喪祭源流老圃若干卷。
失火無傳云。
公諱師古復初
世居靈巖
姓系南平
始祖諱多省三韓壁功臣
麗朝忠肅公諱克謙,順平府院君諱達漢。
入我朝。
有諱孝宗判中樞府謚胡簡
生諱叙羅州使。
生諱孟和直長。
爲公八世七世六世祖也。
直長公娶于寒暄堂從父總。
總娶于副提學崔公德之號煙村
煙村退居于靈。
直長從而家焉。
文之居於靈。
自此始。
高祖諱閏福參奉
曾祖諱褧將仕郞
祖諱尙素
公元1637年
訓導
考諱玦。
妣聞慶崔氏。
父弘涉。
公生於崇禎丁丑
歿於肅辛巳四月
壽六十五。
葬於郡東栗山卯坐原。
咸陽朴氏。
承旨壽麟女也。
後公某年歿。
公墓左。
公無子。
繼後從子獻周。
獻周又無子。
從子以權爲嗣
有子重淵云。
噫。
若公者其可謂篤行而本之孝。
信古而善於禮也。
而生旣不能聞達于邦。
以裨聖世
歿又不能尸祝于鄕。
風頹俗。
不惜哉。
公之族曾孫佐郞躍淵氏爲公行錄。
請余爲狀有年
余重躍淵氏之能推孝于族而闡其遺光也。
不敢以不文辭
處士行狀
處士之歿。
其伯胤天純氏撰次事行
定鎭爲狀。
定鎭辭曰處士之學間世也。
師厚齋。
厚齋書與吾道南三字
嘗候黎湖。
黎湖甚敬重之。
嘗拜寒泉
寒泉豪傑之士。
屛溪歷見。
有望洋之歎。
櫟川輸駕而兼山斂袵
夫以余之譾識
只聽南臯八日之講矣。
何以形容處士美之問學造詣
姑且就天純氏之撰。
次而狀焉。
處士瑞字聖應姓朴氏。
系出新羅
有以公子封君密陽
仍氏焉。
入我朝。
有諱元生承旨
有諱廸孫官判决事。
奉使日本
專對
是爲公
公元1647年
九世八世祖也。
曾祖諱東顯進士
文雅士望
光海朝。
隱居功令
不幸殀。
祖諱曾學。
考諱楚玉
紆州黃氏。
判書居中之後也。
公以肅廟丁亥正月二十三日亥時
生於全州長明寓第
是夕有氣如虹繞庭。
見者異之
六歲寓近鄕校
釋菜儀。
遂於巖上
石作廟。
鄰童爲拜跽狀。
八歲讀史記。
同學招邀
對卷堅坐不往。
年十五。
從父兄
問朞三百。
遂有探賾之意。
十七歲。
從厚金公於南僑。
所居十里餘。
大川間之。
朝往暮歸
不以寒暑違期
受大小學
問難日入精深
厚齋北還
徒行以從。
半年或四三旬。
厚齋每歎其心力之强。
又稱其經解不淺不深。
窮理之才也。
辛亥喪考。
哀毁不能保。
壬子厚齋喪。
爲加麻之制。
月朔
服其服而哭之。
壬戌母夫人憂。
廬墓
墓傍地隤。
風水所忌。
晨昏土石築之
風雨不撤也。
比及三年
成一大阜
手植槲。
箇箇滋養
至誠所感。
樵牧爲之遠。
丙寅參奉
或勸仕。
公曰我非效林下高致
以我謂讀書
我其可擔承乎。
遂不仕。
公嘗曰天之爲天以不息也。
虗度一日
則廢一日之職也。
故公於學。
自少至老。
孶孶仡仡
未嘗暫懈。
讀書有程課。
行步之間。
口誦心念
公元1686年
身或疾病
不至省事則不廢課焉。
刻苦爲業。
溺赤成染。
兩目幾眇。
大學千誦。
中庸大學之工。
手自抄錄
幾近百卷
窮理也。
不通不止
必通乃已。
不寢忘食
當其蘊奧有窒。
輒轉看他書。
傍通之妙。
嘗曰古人作詩。
枕上馬上
余於理解其新得。
每在病裏及夜寢之中。
是盖疑積于心。
念念不忘
及乎靜時淸明
忽如有會也。
晨必梳洗
端坐竟日
自謂平生用功於敬
人之見者。
不敢設慢容。
至如小兒
亦知坐跽。
可見其敬之能化也。
佔𠌫之書。
無一胡雜。
子姪放倒
則責曰此禪家所謂脊梁漢。
外旣如此
何有爲。
少時八年飢寒之厄。
而處之裕如
鄰人不識也。
所居室不蔽風雨
厨煙冷落
讀書自若
厚齋當日炒豆讀書
竟大進就
貧其使我玉成乎。
一家之內長幼尊卑
秩秩自有法度
井臼蕭然
只聞有讀書聲。
不見粗厲不平之氣。
奉二孀嫂以禮。
三孤姪以義。
或謂敎姪嚴。
恐傷恩情
輒泣曰地下他年
若逢吾兄吾弟。
曰敎姪不如子。
則我何答爲。
小心縮縮
語或及朝家
不曾一毫放過
尤謹於國家禁條
自有酒禁
一勺不少近口。
人或僭飮。
不啻若凂焉。
子病。
醫云宜賴酒力
公曰寧死於病。
不可
死於法。
村有屠牛
不買啖。
畏約自守類此
著書大學句問通辨中庸句問通辨太極圖辨疑一本論,天理主張傳授旨訣,三敎論,東儒禮彙,喪禮常變,洪範衍義古今聖賢摠錄
詩文五十卷
其撰庸學句問通辨也。
曰是余精神所在
用力之久。
開眼玲瓏
雖奉質於曾思之門。
無愧也。
其撰東儒禮彙也。
曰是厚齋遺意也。
余始此於喪先師之年而成於入峽之日。
至願所在
歷搜諸家野史出世者。
世或有禮輯。
比余之撰。
三之一也。
其撰洪範衍義也。
曰我國變夷。
箕子之澤。
東來八條
只是政令之末。
尙多無徵
幸有洪範八條之本。
百王所法。
堯舜三代
而我東之尤當尊信
莫如箕子
肆爲之衍釋。
逐條敷布
間附己說。
以辨古今異宜
無可用之時也。
故其於卷尾
書曰書成莫示人
留置山間也。
若夫一本錄。
所以辨人物之性之同異也。
傳授旨訣。
所以精一執中
堯舜以來傳授也。
其他諸書
皆傍以推之。
裨益斯道也。
其詩與文。
亦自依於理。
贍博不苟
公嘗自謂余於知庶矣。
於行不無出入也。
又曰余於經禮之暇。
傍及仙佛卜筮醫藥天文地理
以至錢穀甲兵
無不粗通也。
又曰余非枯淡
如或有試其經綸
公元1158年
乎。
可以見公之學也。
戊寅自完晩村
龍潭朱子川。
愛其名。
又喜其水石
卜居
自號朱川
一切世事
泊如也。
謂其二子曰入此窮山
便同越中。
賴有汝輩
琴書耕釣
以爲事。
實有樂以忘返之意。
其居完也。
梅詩曰可伴殘書床上玩。
莫敎牕外雪霜加。
及寓峽也。
每誦李延平草衣木食素業之語。
一詩曰惟把殘書發揮盡。
如非貧賤豈能之。
乙酉秋
偶病痢彌留轉㞃。
命其子掃房正席
水洗沃。
卧而整衣拱手曰愼勿呼我
我其從容矣乎
恬然而逝。
八月二十四日戌時也。
壽五十九。
葬于本縣半日洞明德峰下丑坐原。
銘旌木主
不書職書處士
從公遺命也。
夫人崔氏父應奎
婦德理家
公嘗曰使余安坐讀書
夫人之力也。
擧二子一女
長天純。
天粹
女適李東英。
天純二男
長某次某。
天粹一男三女
男某。
女長適某次某次某。
噫。
公起南服
能目奮勵於斯道。
篤信師說
至死服膺
終能成就光大之。
其所抱。
近世先輩
實相上下
顧家寒微
人之尊信
不但不如先輩
而往往藉其書資其言於世。
不歸美於公何哉。
且以公體用全之學。
苟其施也。
將見沛然旁行
無適不宜
寥寥一命之官
隱於
荒峽以歿其身。
豈不悲哉。
天理每以其有而報之。
公之自修旣如彼。
著述如此
則豈終其無後世之堯夫乎。
噫。
定鎭庸愚也。
而其發軔開導之功。
自公始。
何日忘之。
况公之著書也。
謂其子曰惟沈某可示。
又於臨歿之際。
鼾息而寤曰俄見沈某
慮其質弱而勉其爲學
此益見其眷眷於可敎也。
千里之外。
游魂將化。
而其感之者
豈非乎哉
玆於天純氏之請。
不敢以不文而僭焉。
亡室孺人平山申氏行狀
公元1172年
孺人陶谷處士申公諱嵓之女也。
系出平山
上祖高麗壯節公諱崇謙
入我朝屢顯。
有諱吉元
壬辰倭亂。
以聞慶縣令死節
承旨
有諱命休薦學行
敎官不就
號默溪
孺人六世五世祖。
曾祖碩老
祖諱玄年有德不顯
李氏國姓
父諱重泰也。
孺人生於景宗癸卯九月二十三日
於今辛未二月十五日
得年二十九無子。
葬于廣州陶谷壬坐原。
孺人服習禮義
略通小學書。
處士從師寒泉李先生
固窮抱道
治家有法焉。
壬戌孺人歸于余也。
處士公謂余曰女也性行淑仁。
觀於貌可知也。
善女紅。
使夫子安坐讀書乎。
其明年先妣
公元1174年
歿。
明年先君見背
孺人奔哭。
未及舅姑之生。
故其哀益甚
余幼養於叔父母。
之如父母
孺人亦如余也。
叔父曰是和吉
叔母曰是恭而勤。
視之子婦也。
于時余不知世間事。
但知讀書而已
每日孺人之室。
孺人整衣惰容
自然敬意
非余能於勖率以禮。
孺人之賢使然
時聞機杼札札有聲
日夕不止
孺人之爲也。
庶幾異日安坐讀書
處士公之言也。
已而孺人疾病淹數歲。
竟不起。
嗚呼悲夫
孺人之歿也。
處士公泣謂余曰女也幼能善事我。
長見譽於夫家
德容仁行。
宜若有徵
早殀一子
豈非命耶。
噫。
孺人已矣
余將有待焉而賁其墓。
余學進而窮且老矣。
存歿之感。
遽然二十有二年
豈尤不悲哉。
遂略具其終始
以請立言者。
不忍泯沒也。
霽軒集卷之五
 遺事
  
叔父寒松公遺事
編髮
通鑑於權生以常。
東平鄭載崙問某兒如何
權曰性仁厚施與
東平曰世降俗衰。
達顯類多纖嗇
某兒反是
其必不達乎。
雖達其必晩乎。
往拜寒水先生
與聞性命之論。
先生許以遠大之器。
歸則慨然有志於爲己之學。
公於小學四書朱子大全。
用功
中年
更取讀小學四五百遍。
嘗謂余之無罪過
小學工夫
居常危坐
整襟肅容
未嘗晝寢
事大夫人
未嘗違意
侍側
古人嘉言善行以聞之。
凡事自擅
必禀而行之。
出入
隣里咫尺之地。
必告于大夫人
或遠出。
禀以某日歸侍。
未嘗違其限。
朝夕定省必拜。
視堗溫冷必親檢。
爇薪添損之。
每日如是
公元1064年
夫人素患塊癖。
至甲辰
症甚危㞃。
醫云宜生鴞肉。
四求屢日不得
公乃奔走號泣
向天血祝。
廵繞舍園林。
轉至內庭之後
忽見一大鴞。
卽手自掩取
如法進服之。
患候旋復常。
公元1066年
丙午丁大夫人喪。
哭擗過節
哀動傍人。
三日之內。
而後起。
幾危者屢。
未葬。
甚病不離靈筵之側。
晝夜號哭不已
一日曉月依微
忽瞻大夫人宛如常時
靈寢拓戶而出。
手挈公置諸膝上曰吾兒之誠至矣。
說家中某事。
未及區處者。
歷歷數十言。
又敎曰天恩罔極
何至不報
倐爾反入。
公驚問家內某物御賜否。
三日之前
自大妣殿有魚果油蜜紙燭之賜。
自上又御賜賻米十五石,菽五石,布五十匹。
擾擾未暇告知
公使之急修上謝恩文字
中人異之
 不肖從容侍坐
及此事。
公曰當時似夢非夢之間。
先妣出自靈几
敎誨叮嚀
無異恒時
但覺寒氣凜然
及返入靈帳
倐焉若有恐懼意。
幽明旣異。
不得不然。
而亦由余誠薄之致。
又曰是夢中事。
不必言。
愴然含涕者久。
三年之內。
哀毁骨瘠。
恒居靈筵一小室。
未嘗暫處高軒敞宇
盛暑不脫絰帶
居憂時。
自始喪至闋制。
未嘗一日不夢侍大夫人之側。
祭祀家禮擊蒙要訣而行之。
每當忌日
前三日着袍危坐
若有所思
齋舍曰著存齋
祭祀之時。
烹餁備需。
親自檢看
使家人務潔精盡誠。
反覆諭誨
申申不已
每日晨謁祠堂
急雨迅風
不違其時
出入必告。
有人居喪
博奕飮酒
抵其門。
不吊徑還。
兄弟友愛篤至
無私儲。
嘗以家財四百金。
助産不就
又助以田土奴婢
繼以鞍馬器皿之具。
至於小小藥餌等物。
無不其所用。
伯仲年紀相遠
而事之如嚴父
尋常房闥出入
起立
非病不敢卧。
得一佳味
必手自封裹而餉之。
每日日未出。
起坐梳髮盥潄整衣冠。
拜見祠堂
諸子姪皆及未襡衾梳盥。
以次進拜
有事晨起
雖雞未鳴。
子姪必趁起候拜
入夜不寢至達曉。
子姪不敢先寢。
朝夕必侍食
或以事出未還。
不敢先食。
習以爲常
五十年如一日。
入內相待如賓儼然
諸姪貧甚。
不能聊生
輒推給錢穀
以資産業
若不保有
闕如初。
則又繼以庄奴婢之所貢。
每每如是
賙窮恤貧
少無慳惜。
常運致庄
持槖者持器者。
相續于門。
叔母試書出糓之數。
某處幾釜。
某人幾斗。
不可數。
遂輟不復記。
未仕時。
親戚貧窮之待其賙急擧火者。
常十有餘
家。
公元1492年
壬子
庶族師古病死楊州
不能殮葬。
時大侵也。
斗米百錢
適輸致庄糓。
只二十苞。
家人皆喜將賴以救飢
公念族弟不能殮葬。
斥賣十五苞。
以資初終葬具。
所餘糓只五苞。
或曰毋或厚於死而薄於生乎。
公曰生者之飢。
固有生道
死者已矣
非我孰使之殮尸哉。
一宗雅潔文才
公敎訓而成就之。
及買宅營産
公爲憐其草創艱闕。
親到其家。
敎僕買鹽造醬。
又買置鼎瓮箒席之屬。
又復往往糧運柴。
安頓之居。
不幸弱冠而殀。
慘慟子弟
慽念其無血屬
廣詢其可嗣者。
親往懇求之。
以繼其祀。
養家中。
敎訓不倦
至於成就其家。
之如父母
宗弟名師健。
其子卽中鎭也。
從弟聾而躄。
無以自存
率育于家。
衣食妻兒
又憐其病無知識。
日陳居家爲人之道。
以其聾也。
高聲而語之。
如是八九年。
能有識。
善畵有名
盖世所稱松溪也。
不幸中身而死。
其子無以依賴成立
又資辦婚姻
使之有家有食。
公元1493年
癸丑
一戚人來乞糧錢。
是歲大饑
家中亦難繼朝
夕。
遂以古傳犀粧刀及詩傳一部給之。
嘗有會寧人來言公主家有折受田塲。
薄土耕食已久。
請以五十金獻之
公曰雖載在文案
年久不能的記。
寧可以人之來言而苟受半百之物哉。
士大夫之所可爲也。
仍却而不受。
始仕。
自歎曰四十年讀書
不能致澤君民。
顧乃逐逐於蔭塗。
大非余初心也。
旣又自慰宋儒以先蔭爲榮。
吾分足矣
以不欺國爲自己三字符。
戶郞時。
例有捧餘銀子
而皆封置庫中。
府吏以爲初見
莫不欽頌淸德
戶曹稱多務。
而持被之時。
必挾一部中庸
乘隙靜讀。
夜則危坐明燭
讀數十遍就寢
爲郞數載。
讀過中庸三回
地部近腴。
未嘗欲久。
一日京兆
實求之而得者也。
爲盈德到邑。
餓莩相續於道。
分遣官隷。
瘞坎無遺
抄集飢民凡四千餘人
捐廩賙賑
晨夕竭誠
廢朝午啖。
對食只數楪。
又別措置糓米百石
加等賑給
不時白飯藿羹數十釜。
呼集飢口。
各給一大盂
又或作粥以食之。
如是數月。
飢民無一死者。
麥熟
大蘇
道臣治一道最。
鄕約法。
谷所著。
參以己見
刪添爲式。
簡約易行。
行之半年
規模略成。
乃設善惡籍。
善者給復
惡者戒責。
觀者或有感流涕者。
行之數年。
一邑之民大治
獄訟簡省
盜竊不興
俗習化醇
名分立而尊卑序。
御史褒啓。
有曰尊卑上下
不失其序。
不孝不悌
亦知懲畏。
又曰文雅淸簡
有古循吏風。
盈德舊有鄕戰疑獄
邑民之黠者南學周等十餘人
欲與鄕班角勝
僭立朱子書院新安里。
配享尤庵先生
借重以爲勢。
邑士子惡其售凶。
將欲入院齋。
南學周輩。
反嚆譎計
潛偸影幀而倡言曰黨儒之爲也。
乃更摸小眞而奉之。
官報秋曹
達天聽。
邑士子莫能辨白。
繫獄凡十二人
拷掠桁楊
死者五人
存者七人
移繫永川
逐月推覈
終不服。
歲年已久。
便成疑案
妻子乞丐以資獄中之食。
怨泣徹天
公心知其寃枉
遂與御史推官
覈其獄而反之
盡釋其囚縲七人
又捕學周等。
窮治得情
學周自斃
其餘或竄或放。
及聞啓。
上曰。
乾道昭昭
鬼蜮莫逃。
邑人莫不感泣
遂以八字刻懸院壁。
公以影幀之汚皺傷眞。
召工更粧褙之。
又移院邑東一里地。
雘以新之
買置田土奴婢若干
以爲永久尊奉之式。
邑人大悅
其放囚者妻子
皆號公爲父。
居官至淸
食不重肉
衣袴皆自京第縫裁以來
衙僕衣資
以南土奴婢所貢裁給之。
或曰爲官而何至如是。
公曰獨不念分憂之意乎。
財經大侵
飢氓未蘇。
而身爲百里之主。
豈敢一毫犯官用乎。
公元1472年
邑有壬辰兵將申虬年,張希栻之墓。
公親操祭文
奠酹之。
邑人相與爲歌曰。
愛民如子
召耶杜耶。
秋毫不犯
氷耶玉耶。
其在咸興。
吏民相謂曰自設立咸興。
未見如此淸白
有人監司願得某物
監司曰恐有愧於本官
北邑素産貂鼠細布
且通開巿之路。
不作一毛裘。
未嘗細布衣。
朝夕饌饍。
不設兼味
子姪衣服
不使華美
粗免弊汚而已
監司文雅白善治狀聞。
該曹將覆啓陞資
公聞之曰以吏治超資
士子本色
遂送言于該曹。
固辭而止之。
白川
不勞而治。
吏民皆便。
居官淸白
以爲銀川太守如玉
道臣殿最
三以廉約稱。
上命道臣審理一道殺獄。
公爲推覈官。
晝夜不憚勞苦
細檢文案
法理情狀
可殺者外。
皆歸諸生道。
不忍酷吏深文手段
移除全州
南土人心便儇
素號難制。
任之日。
公曰吾將不得不尙嚴乎。
到邑之初。
逋欠米數萬石
錢二萬兩。
散在吏屬鄕任將校妓僕輩。
簿書皆虗錄。
以爲若不捧則便欺國。
無以守令爲也。
於是出令嚴懲
半年之間。
盡捧無零數
監司殿最淸愼剛約。
毁譽不撓
始到。
備局貿米。
散在民間
年饑米貴。
一石七八兩。
公爲民之不能聊生
以錢三兩替捧之。
秋糓登。
貿糓而充本數
於是大惠
全乃劇邑
一日民牒。
多則近千。
少則四五百。
剖决如流。
少無停滯
及罷衙閒坐。
閴然若無事。
歲饑設賑。
出私賑糓數百斛
分饋飢民
散錢以給。
不報廵營
居官至淸而公甚多
或勸姧闌出物。
以補不足
公曰吾寧執鞭而歸。
不能爲此也。
莫敢復言
凡爲四邑
不作利事
不作要譽事。
只以直道而行
曰吾决不俗吏
又嘗曰爲治雖無赫赫之名。
與其刻核虗僞病民
毋寧有愈耶。
雖不知古之循吏何如
而吾心則自以爲無愧矣。
平生不以産業爲營。
田庄所收。
任其多寡
四邑
不增尺寸
公在咸興也。
嘗與監司及安邊太守
同舟入國島。
歸時忽風濤大作
顚覆在頃刻。
舟中人皆駭泣昏窒。
監司及安邊太守俯伏不能起。
惟公兀然端坐
吟成一詩
顔色少無變。
李相公天輔
公之婦弟也。
家又隔垣而居。
未嘗一言及私囑。
未嘗無故而往
平生㝡嫉兩可是人
及設崖岸表襮人。
不肖童時。
見吳姊侍公坐
適以肱倚楹
公曰子弟父母
不當如是敬意
不肖嘗看雜書
公大加責誨曰經史之外。
皆非益心之書。
愼勿作虗妄外馳事。
不肖跪坐侍側
頭少偏。
公嚴責曰頭者諸陽之會。
天柱也。
豈可偏乎。
又嘗行步輕疾
亦嚴責曰不重不威
孔聖所訓。
豈不曾讀乎。
嘗曰人之事親不能孝。
事長不能恭。
見窮貧不能恤。
朋友不能信。
雖文奚爲哉。
嘗曰世之爲子弟者。
不久侍親在之側。
只自爲便身計
偃卧終日
嬉笑謔浪
或親病。
亦不左右扶將
至誠藥餌
而委諸僕隷之手。
此則便同夷狄
世道將至何若
出見常漢服齊衰
便於稠人中啖吃肉餐。
一分惡色
歸謂不肖余中年。
見常漢之服喪者。
不能居憂之道。
而猶能食素。
今則食肉無耻
便同平人
此何風俗
仍又太息世道將亡矣。
嘗曰心經規模窄。
近思體段弘。
余初看心經
意思不能不局狹。
及讀近思錄。
胸中頓覺活快。
又曰世人或有讀書千萬卷識見卑陋
豈不哀哉
不須貪多忙涉。
沉潛反覆
徐徐做將去。
體認於心。
然後可謂自得之學。
天之賦物
無不足。
蚊虫之小。
具形極纖妙
不以微而欠闕
是以觀。
無物不然
常謂子姪吾家淸寒
日後殮斂。
皆以麤帛勿用錦緞侈美之物。
棺材須用例品。
祭祀勿用銀盞。
素無癖好
愛看山水
山水之趣。
固與心性融矣。
嘗曰以一水一山之佳。
天下山水
吾於山水
欣然
未嘗爲山水所役耳。
又曰詩不可以徒爲。
亦關世敎
近來詩家
取巧語。
或尙奇調。
欲粧要妙眩人目。
此實衰世氣象
殊不知平易淡泊中有無限好意味。
於此有見得。
故吾詩可與知者道。
嘗見竹葉初敷。
嫰綠成叢
晴旭下照
層層漏輝。
微風時動
頓增韻神。
公謂客曰此眞畵難描
其能以一句形容之否。
客莫能對。
公曰未必詩也。
濂翁之翫草。
卲氏之看花
其在是歟。
少時嘗愛駿馬蒼鷹
嘗論儒林是非
傷之曰背師之害。
至於背君。
儒道難而易。
佛道而已
易簀前六日。
不肖侍坐
公命坐于近曰汝稍識文字
未臻作家律則
足以齒列近來文士
不過薄技
豈足道哉。
士生斯世
學問無以爲人。
吾之所以眷眷期望於汝者。
只是學問一事
余之勸汝前後殆屢十言
而終不惕行。
其可乎。
仍呼金持平(元行)字伯春曰此人篤學
且有淵源
汝其往師之。
不肖敢不唯命。
從師體重
且有標榜何如
公曰否否
學問而避標榜
是志小也。
且觀自古賢人
師友而有
成就者乎。
必無遲疑也。
又曰東俗重科
士大夫莫不科業
吾家自是喬木世家
近來零替
不得不科塲一路
假使登科
學問無以事君。
無以治民
學問豈別件事耶。
若不余意
則余之在世之日。
不許赴擧
汝其勉之
文章學問
無二道。
衰世分而爲二。
不足以益身心
雖遷,固之文。
奚取哉。
汝雖畢竟粗能成就文章
若不留心工於學問
則吾不喜也。
汝其勉之
又呼金持平字曰汝其往師之。
病患中每整巾。
不暫欹側
疾革尙然
叔母李氏遺事
自幼喜怒不見于色。
動止有度
稍長事父母盡誠。
不自有其身。
父母奇愛之。
恨不化爲男子
兒時養于外祖金文忠公宅。
內則有府夫人之敎。
外則服文淸公之訓。
又與北軒晜弟遊。
日聽辯論
濡染禮義
見識甚高。
十四歲歸寒松公
時舅僉正公已歿。
趙夫人在。
趙夫人前以姨家之親。
熟知淑人之賢而爲子婦也。
趙夫人
早起夜寢
非病甚恒在旁。
應對惟謹
代勞未暫懈。
往往躬親婢僕事。
無難色。
趙夫人愛之
如女。
公元1493年
寒松公抱奇疾十年
淑人躬親藥餌飮食
盛夏大冬
鮮委諸婢。
晝夜不離爐邊。
手足癉裂而不知其苦。
十年如一日。
親戚以爲難。
寒松公出入讀書
淑人女紅轉運
一室之內。
有規模。
日明
奴僕各執所業
不曾聲色之加而自然有成
事夫子以禮敬
早起梳洗
掃一室
夜深乃寢
有常度。
見世婦女日高而起。
亂髢見夫子
心甚非之。
樓陰上階
爲朝夕食
不違寸刻。
一日隱几乍睡。
中語樓陰已過階。
何不炊乎。
驚起
盖其敬承寒松公如此
嘗謂不肖曰吾平生無可稱者。
汝之叔父爲救貧助喪。
有言于余。
則雖過於厚。
而余未嘗言其無有
此其或爲可稱歟。
性度淵凝
威儀沉重
洪量遠識
言語
寒松公穆穆
淑人淵淵
相對如齋
聰性絶人
能屈指數數萬之數。
嘗使子姪能籌者籌萬餘數。
而數先於籌。
凡事不動聲色
措施得宜
無艱急速之態。
運於
方寸
英氣內畜。
世俗婦女一日之爲。
辦於片刻之間。
明於大義大體
甚嚴且肅。
見人雖甚愛不甚喜。
甚疾不甚怒。
未嘗喜聽古談小說
平生不蓄什物
嘗謂子姪曰吾天性然也。
嘗曰吾甚喜吾舅文淸公簡靜
不喜外兄北軒公之豪快
議政李公年老患風疾
半體痿痺
家貧不善調護
淑人奉侍十年
藥餌飮食
親供盡誠。
議政公亟稱其孝。
晉庵相公文章一代
交游
淑人曰吾弟善則善矣。
吾父好讀書杜門
使吾如其男子
吾學吾父。
不願爲吾弟。
憂時慮患之心也。
晉庵兵曹吏曹數載。
轉陞相府
淑人憂曰未有久居華顯而不敗者。
吾弟其殆而。
已而爲人所構。
淑人愍然晉庵宜若早退
而今可及
從此其去矣乎
獨女婿吳正言瓚也。
其愛也無異於子。
吳時入拜叙寒暄
道數語。
深加體貌待之
吳亦默坐少頃拜出。
小子嘗問吳是厚德人。
吾家如其家。
不待
公元1505年
之如小子輩乎。
女婿外人
雖甚愛不可無體貌。
夫子之邑十有二年
未嘗造一侈翫之具。
小子汝能夫婦相敬乎。
對曰難矣。
曰士未有夫婦不敬而身修家治也
汝曾見吾與叔父不相敬者乎。
吾幼習吾父母禮訓
長歸叔父
不敢有懈心。
吾熟於兩家所見
故有此言。
汝其念之。
又執小子之手曰汝之誠吾知之。
但欠乎貧。
愍然有深憐之色。
小子天固不生無祿之民。
姪之貧何傷也。
豈其然歟。
先妣遺事
慈諒溫厚
笑言
動止安徐
聲音詳緩
顔貌雍容和氣
衣裳齊整
子姪未嘗見其有不齊整
先君
克盡敬禮
甚病而非至昏窒不省
則必起坐
多記古昔哲媛賢婦之事。
子女娓娓誦說之。
語音不出閨閤之外。
寂然若無人。
妯娌之間。
和睦
少有拂戾
一毫傷人害物之心。
而雖僕隷之賤。
未嘗加以忿疾之言。
不肖九歲
養于叔父
冠婚歸覲
其間書札
縷縷勸勉讀書
游嬉也。
不作離別愁苦之語。
不肖歸覲
時年十八。
先妣設席而見之曰是男子子也。
所以爲禮。
見重之也。
旣又喜甚
執手流涕何其久別也。
昔吾孕汝。
夢有天馬鳴且躍而下
故命汝小字曰天得
異日其將應斯兆歟。
讀書飭行
顯揚世則吾之至願也。
不肖曰。
李應敎遠氏爲吾同宗
又爲吾姨母兄。
貧甚居土幕中
忍飢讀書
晝夜不撤。
終有成就
有聞於世。
吾與遠氏隔隣而居。
自幼以至長成
故習知之。
尙今耳中。
如聞其讀書聲。
吾願汝效之。
公元1493年
歸覲一月
不問叔母愛汝何如也。
盖知叔母之德故也。
公元1503年
不肖見背後十年
村中
有數三老馬前攢手曰是某宅阿郞乎。
夫人實女中神仙。
今不復見矣。
之流涕。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