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柯汀遗稿卷之六 (自动笺注)
柯汀遺稿卷之六
 墓表
  
府使鄭公(名振)墓表
公元1773年
端廟有臣曰忠莊公鄭苯
身殉王室
子遠變名。
遯于長興
自號狂奴
四世兄弟三人
各以文武進
伯曰名世
官海美縣監。
萬曆倭亂。
殉于晉州之役。
仲曰名遠。
官淸安縣監。
亦戰死槐山
事載具八谷,安牛山諸賢所著。
其季卽穩城公也。
諱名振字善晦。
零丁
晩而投筆
穩城其末職也。
今之去公二百有餘年。
文獻無可考。
獨所傳者。
淸白之操耳。
其言曰吾胷中匕首
能割利慾之心。
是故屢典州邑。
皆有去思碑。
及歸草屋數椽而已
嘗獵於穩城。
得五狐皮
從者歸橐
公曰是公物也。
之官簿。
其廉如此
蓋公於忠節之家。
氷蘗自勵
所遭伯仲雖殊。
其心則同。
亦可謂二難矣。
晉州人
海南尹氏
子轅。
庶子輪,輅,軾,載。
雲仍畧而人。
撰狀者奎東。
於公爲五世
與海美,淸安兩房
同守鄕山
至英廟癸巳
得先墓誌
乃知出於忠莊云。
一止李君(鼎儒)墓表
崧之山川崒而麗。
其氣之所養
往往奇偉篤實
公元1781年
士。
其盛也伊人顯。
故著於忠
其衰也伊人窮。
故專於孝。
升沉時也。
不才氣也。
也者山川秀也
曩余守是邦。
遊乎崧岳
聞林孝子之風。
西望一麓。
其趨如恭。
其伏如順。
其控抱如深愛然者冠峴也。
李氏之基在焉。
其徒金光仲涵
今之澹臺也。
愀然曰吾師純孝人也。
其蹟在彼。
男行晢歿。
嗣孫微。
不能揚其善。
敢撰狀請爲文
文未成而余歸。
仲涵亡。
今閱舊篋。
感而敍之。
君名鼎儒字公鎭。
自號一止齋
祖柱萬以孝贈掌令。
考運奎以質行聞。
肧胎孝順之家。
私淑林氏門人
幼而嬉戲
其容婉。
長而志養。
力竭
老而哀慕
其禮盡。
若乃剪綵鑽燧
欲親之喜。
老萊子之戲也。
吮瘇洗牏。
再割其指。
庾黔婁之誠也。
廬墓寢塊啜鹽粥。
菜醬不入口
何子平之毁也。
蓋其隱居行誼六十七年而沒。
其後八年
事聞旌閭
尹相國居留之歲也。
自君之葬黔巖
舊廬遂墟。
從遊之士。
零落殆盡
故都山川其空乎。
豈其空乎。
縣監吳公(希吉)墓表
嗚呼
君子小人之辨微哉。
小人之釣虛譽邪說
以擠君子
爲君子者如冬葉耳。
於是焉能辨之於早以自立者。
千百之一。
况於君子也。
未嘗一呷其
公元1782年
湯水
小人者。
吾又不幸而足及門焉。
如是好惡不失其正。
天下蓋鮮矣。
余觀之。
鞱庵吳公其人也。
公諱希吉字吉之
其先羅州人
徙于高敞
考彥麒。
祖謜庶尹
名臣謙弟也。
祖於羅城自治
有贈誥。
湖南之望也。
公幼而慕河西先生
從其門人錦江孝諫學。
又事鄭霞谷雲龍卞壺巖成溫。
專一師。
以致博也。
時鄭賊汝立假飾儒名。
籠罩士大夫
公以隣邑少年子時訪之。
未幾聞汝立詆谷,牛溪先生
大駭之。
作書列其屭慝反復狀。
千餘言。
曰自此希吉之跡。
絶於門下矣。
三年而汝立謀反誅。
道者謂公爲汝立門徒
械繫以聞。
先是上閱逆家籍
得公書。
已心異之
立命赦。
驛而致之。
屢示嘉奬曰。
奇士
予欲官之。
大臣
大臣鄭澈言希吉與賊臣旣交而又絶。
是知其所好。
又知其所惡也。
可賞。
僉議
遂除厚陵參奉
公上疏辭。
批曰。
賊臣之欺世也。
人孰不推詡。
惟爾出入門下
獨守是非之正。
直斥詭慝之狀。
此予恕爾跡。
深取爾心。
古人取士一道也。
史臣載之宣廟寶鑑
朝廷又陞六品階旌之。
始公通籍明年
慶基殿參奉
殿在全州
太祖粹容。
壬辰倭寇逼。
公與都事崔鐵堅等議曰。
公元1799年
今計。
惟有名山在耳
奉玉軸。
間道入內藏山中。
又收祭器及列朝寶錄
藏之
卒免於難。
夫負典而逃雲夢
昔人以爲忠。
公所建立
其重又何如
而乃於寇退論功
功獨不及
知其事者皆訟焉。
公於喪亂之餘。
徭役繁重
田制不均
節義之蹟多泯沒
上䟽極言革弊收人心之策。
仍請委任老成
李元翼尹根壽李恒福三人
宣廟嘉之
除沙斤道察訪
光海初。
除泰仁縣監。
罷歸
至己未
獲筠黨凶書上之。
國政亂。
反坐謫于巨濟
乙丑卒。
壽七十。
歸葬昌之古禮村。
公狀魁梧
外簡而內嚴。
事母極其誠。
奉祀也。
鄕人多言孝感事。
牛溪先生嘗稱公高邁秀偉
自拔橫流之中。
見重如此
所著道東淵源錄,明大義等編藏于家。
公之賢可稱者多。
己丑事其大節也。
時有重峰先生絶李潑事殆相類
重峰從兩先生久。
知德也深。
公特聞其風焉。
重峰與潑嘗上下朝廷
公卽彼門下之一孤生
其處之也。
豈不難乎。
愚故終始言之。
爲其爲世敎也。
邑人士以公及霞谷享于明溪祠。
故里也。
公娶幸州奇氏。
貞武公玄孫
二子以粹,以精皆蔭階
其後久不振。
報施之舛。
君子疑焉。
後孫相欽以李大諫基敬
所爲狀。
請余表其墓。
李公南士之冠冕
其言可徵也。
柱下也。
質之史。
太學生李君仁叟(錫老)墓表
公元1759年
西州人多三國豪族
俗尙氣嫺弓馬
士大夫久於羇寓
不變西河
守文行。
退然鄒魯者。
中和社倉李氏其家也。
太學生仁叟卽其人也。
仁叟名錫老
丹陽人
獻陵輔翼平公茂爲遠祖
至掌令公謙。
己卯名流也。
坐黨謫西塞
還至中和唐村
見山夷曠止焉。
自我爲此土人可也。
五傳而至諱挺岳贈亞卿
早登上庠
行誼詞華
西土之冠。
寔生同樞公諱瑞恒。
仁叟大人也。
大耋
康旺在堂
仁叟白首
挈其婦林氏
晨夕潔羞奉養
盡其歡。
兄弟五人
君爲長。
次錫耇,錫耆,錫孝,錫
居家怡怡如也。
四人海常,漢常,河常,源常。
六七人
櫶,檍,檼,杙,栻,棠等也。
皆以身敎
有法家風
詩云孝子不匱
永錫爾類。
信夫
仁叟好言論。
樂與賢士大夫遊。
然不隨俗爲冷煖態。
蓋其家範也。
粤昔壬寅之禍。
王考景獻公安陵
戶外李氏屨也。
丙申先子永湖府君渭城
君又繼其事。
君卽余世世巢谷也。
且余於壬午司馬
是選也人之數西士之良。
必稱君。
公元1797年
十五年。
君遭舊伯之異臭者按京獄搆拿之。
非罪也。
西方之人懼焉。
及君旋白放。
莫不頌先王之明也。
仁叟自是無當世意。
泯泯焉以歿。
丁巳十月三日
距其生。
卦數適足
穿其妻之墓而葬於石隅之山。
嗚呼
社倉君家物也。
南康之規。
藍田之約。
其設始歷三世
若夫潤色之則在仁叟
觀於三山公台重,文淸鄭公宲曁我先大夫跋文
可徵也。
夫社之爲言鄕社也。
春秋斂散
不管於官。
所以與糶糴不同也。
今之議糶糴者。
欲以鄕人掌官
官人鄕社
名實舛矣。
仁叟之法無是也
又於正宗癸丑
道臣議欲行戶布法
是議亦久矣。
在英廟時。
大臣言戶布失大民心。
可行
以爲名言
及是君爭於官不得
倡道內士將疏之。
乃先送一弟于京。
營府逐捕
走匿南伯所。
南伯從仁叔也。
無何事遂寢。
不佞嘗語主事者曰戶布亦捄時之一良法
公行之失先後耳。
苟自京師
如古五衛之制。
四方孰不趨令
京師無變於法而先於外。
曾謂關以西無士大夫乎。
聞者是之。
嗚呼
社倉也戶布也。
一家之言
得失利害
使天下人議之可也。
故余載之加詳焉。
縣監李公子厚(博載)墓表
余年十六七。
家于桂山之麓。
上隣卽子厚
而下隣爲吳氏克卿。
三人者皆同庚
月日之差。
如其家之次焉。
上下追逐
爲主賓者
餘二十年。
自余僇人
屛居龍門山下。
克卿遊宦四方
其跡在升沉間。
子厚不得志
益甚
然猶不出里巷
故稱桂山主人
最後厚薄南方一小縣。
遽化爲九鳳山一掬土。
三年於玆矣。
余與克卿病且羸矣。
尙寄人世間
乃忍泚筆子厚銘。
又要克卿書之。
悲夫
子厚爲人
醇謹中有守。
叱嗟之聲。
不達於垣
雌黃之議。
不及於門。
屢擧矣。
無必得之心。
先富矣。
無傷貧之語。
其接人也。
油油然與之偕而不爲密。
澹澹然若相疎而不之阻。
其有近於道者耶。
子厚家世宰相
禀質豐厚
少日聲輝。
不以平步靑雲跂望
而事乃蹉跎
居然禿頭翁。
然而平生親厚趙相公
猶許以國士
學士吳公大冢宰徐公。
汲引之意不衰
及余起廢
子厚布衣不改也。
旣老授將作監
不利
復調浮石郞。
董於山陵役時。
賤臣琬琰進。
敦匠諸公迎謂曰執事敬。
無如郞官者。
五里外。
晨而步進。
輒在人先。
豈非誠與力俱到者耶。
惜乎使子厚少而位乎朝矣。
自効王家事。
豈在跬步間哉。
及監
井邑也。
時年六十有五。
撫摩老成事。
而振而刷之綽如也。
越四年卒于職。
無留衣。
靷無餘資。
倉卒所辦。
皆出於官。
而簿不欠民不病。
孰謂子厚疎於吏也。
子厚李氏
名博載
鄕貫家閥
於長公都憲墓之顯刻。
去子厚藏若干
子厚凡兩娶。
慶州金氏
判書漢喆女。
今所祔也。
金海金氏
士人遠復女。
是有三育
生員審榘男也。
洪晉榮,任百亨婿也。
子厚自寬曰吾貧而親戚不笑。
窮而鄕黨不棄
遲暮敎子
足以傳其家。
吾又何憾焉。
其友有足之者子厚有詩盈箱
足以名世
而每閉戶得句
疾書而亟藏之
以謂文章一技
不足百年輕重耶。
惟其旣歿朋舊有興言釀涕者。
古之長德也。
富貴而朝死焉。
使人夕忘之者何如也。
柯汀遺稿卷之六
 墓碣
  
都事贈吏曹參議尹公(以明)墓碣銘(幷序)
公元1636年
士生忠臣之家。
矢心復雪。
劉待制
治郡廉平
顔泉明
奇才廢棄人間事。
病翁先生者。
尹公明字文叔乎。
公帶方人
世以淸名顯。
龍蛇之難。
文烈公殉于尙州之役。
崇禎丙子
建虜東搶。
忠簡公南陽死之。
是爲考若曾王考
叔父忠貞公仗大義
公元1749年
斥虜和。
遇害瀋陽
世稱尹氏三忠
生甫八歲
二父成仁
及冠我孝廟召之。
執手流涕曰。
死事之孤也。
補寢郞積三十餘年。
四縣六考
稍久於靈山
美政
非公所好
文章贍暢
篆隷
亦皆公之餘也。
忠貞公與文正宋先生善。
遂師之。
易與禮。
禮重復讎
易興於衰世
有感於斯乎。
神彩曄如。
中抱奇氣
自以家世殉節
乃心薪膽
居則讀兵書
床頭寶劒
日夕酹以誓之。
嘗射鴻。
投弓大哭曰射胡當如彼。
傍人亦泣。
喜施
俸祿不入於家。
士多歸之。
時復太息誰歟與我同仇者。
城西有舊廬。
種竹
風霜刻厲
夜起彷徨
歌匪風下泉之章。
歔欷自已
始公瀝血搆䟽。
出師先皇帝。
書未上。
孝廟棄羣臣
遂焚其藁。
時公年尙少
天下事不可爲。
無以自洩其激慨憤恨之氣。
一寓之酒。
形骸如土木。
設心不欲久於世。
讎虜一天也。
及歿。
尤翁歎曰文叔泉下人。
時事至此極。
其傷之也切矣。
公生於己巳
卒於壬戌
葬於金浦頓覺里。
配漆原尹氏
公歿歿於毁。
忠貞之孫泓子之。
官都正。
景廟壬寅
黨籍竄。
君子三忠有後
孫曾以下若而人。
其最著龍恩君琰
享于牙山忠孝祠。
今之撰狀
者。
其胤章學士行恁。
於公爲玄孫
鎭寬夙忝姻好
聞公之德有素
請爲銘。
銘曰。
卓矣三忠
姱節兮。
之子孝思
其義之一兮。
㷀彼枕戈
况也蹈海之烈兮。
天方醉。
讎莫雪兮。
無樂苟全
溘餘生於麯糵兮。
墳土之澆不到
春秋之志鬱兮。
柯汀遺稿卷之六
 墓誌銘
  
從弟大叔(鎭宏)墓誌銘(幷序)
公元1791年
楊州十里
有小台之峰。
其下曰廣巖之谷。
豐壤趙氏於玆焉世葬。
自我先祖恭肅公始在谷之西。
西北葬我祖考大冢宰鶴塘府君
其東我五世豐安君之墓。
又其南我伯父朝賀石府君之墓。
墓於東南之介。
其高可隱者。
噫卽伯父之子鎭宏大叔也。
大叔天姿秀俊
豐額脩眉
其中遒遒奇氣
文藝如之。
於事不苟
綽然有大家風。
石先生嚴父也。
鍾愛甚。
藥山金文貞公名相也
以其子妻之。
衆口不齊
不曰公輔之器。
大叔之才之美如此
竟以一布衣終。
辛亥九月二十七日
距其生塡星一周
悲夫
陳廉夫,薛質夫
皆出於名門
其秀且夭如大叔
然而廉夫得朱子而名益彰。
猶賢乎大叔
質夫之無
子也。
則歐公作誌雖辯。
未足塞悲。
豈若大叔之有猶子將爲後乎。
可以慰我伯母夫人
夫人且使未亡人俟之。
銘曰。
其生也樂。
有父賢。
歿而從之。
十世之阡。
所惜者人。
所不知者天。
朝賀忠憲趙公(重晦)墓誌銘(幷序)
公元1798年
鎭寬嘗與修正實錄
竊聽諸史臣之言。
先朝三十年間。
大夫卒幾人。
其勵名節樹立
不獲世之滋垢
惟奉朝賀兩趙公爲完人
蓋指公與石趙公。
竹石鎭寬伯父
每字呼公曰益章實地人也。
可謂故人知公耶。
公諱重晦。
趙氏咸安者。
三韓大姓
本朝
以官顯者工部典書悅。
以節著者漁溪先生旅。
世稱生六臣
先王公言大冢宰謚貞節
始以直節而卒。
達官者吏曹參判舜。
是謂戊午名賢
皆以孫相承
孫之孫諱逢源同樞。
於公爲曾祖
祖諱楷學於尤庵
郡守
吏曹判書
考諱榮福開城府留守
左贊成。
以長德稱
前妣咸陽呂氏
副正必寬女。
延日鄭氏。
參奉贊憲女。
圃隱之後
幷贈貞敬誥。
公以肅宗辛卯生。
及長師事陶庵李先生
先生每許以國器
丙辰中庭試文科。
公元1799年
己未侍講說書
嘗奏于上曰先王敎胄
必貴蒙養
今我東宮纔五齡。
宜頻接宮僚
俾於睿智始開。
克有浸灌之益。
如是
數年以後
猝然臨之以朝晝課講
則習於嬉遊
不無扞格之患矣。
歷兼說書
辛酉被翰圈不赴試
癸亥陞兵曹佐郞
以司諫院正言
遇災陳疏。
畧曰夫以宗廟之重。
展拜享祀
尙有定制
殿下私廟
情至則輒行
行且倉卒
有司不及請。
軍衛不及整。
凡厥臣僚憂而不敢言者諱之也。
且當躬享也。
則其儀必具三獻有祝。
殿下何以處之。
人主郊社陵廟
未嘗法宮而宿也。
殿下任情行之。
非所愼先憲也。
又曰皮幣百年
風泉之感不衰
所以有辭萬世
今者瀋陽迎問之使。
常䂓大賚
皇恩罔極
傳爲笑談
駿馬金鞍
得得而歸。
殿下又迎以儀皷。
且伏聞大臣欲於駕路。
其所弓矢
何其謬也。
彼以席四海之力。
不能左袵我者無他
所秉者足以服其心耳
以往
將胥而爲夷。
臣竊痛心
蓋是時大趙顯命使還。
人言藉甚故也。
疏入。
震怒視事六日
罪將不測
掌令趙台祥闖呈疏搆公急。
上燭奸命下吏
於是臺臣言台祥之疏。
有諺文起草者。
有反謄者事皆露。
待命十八日。
公元1806年
刊版勿揀赦。
公雖屛居
直聲振於朝。
丙寅大臣白上曰人君容直。
最難處也。
上曰。
趙某乎。
尋命蕩滌
遂選弘文錄。
錄上。
近臣讀奏之。
至公名。
其聲爲之低。
上笑曰予豈滯乎前事
都堂遂圈之。
後二十年。
公以承旨侍。
上顧謂曰。
曩者大臣氣豪。
承旨所駁。
予爲大臣地。
抵之罪而其言則是。
乃今始言之。
其所論皆是。
早知公爲直。
久後猶示奬如此
自是周流春坊三司
三司方請辛壬逆臣光佐,泰億等追奪事。
上嫌其涉於聖躬
不許
斥之以偏黨
公力爭不已。
被削旋敍至銓官。
尹公汲。
賊臣致雲枳銀臺望黜外。
敷奏直其事。
亦被遞。
庚午又以玉堂上書言前正言李壽鳳之論事。
外托公平之名。
內售黨伐之私。
因被大朝嚴敎
乞養拜殷山縣監。
辛未內移玉堂
講書右贊讀
書狀官赴燕
壬申復命
己巳莊獻世子代理
公以玉署侍朝參。
縷縷勤學勤政之戒。
至是又以春坊入對
極言邸下春秋鼎盛
此誠睿學將進之時。
而今年九朔。
開筵僅六十日。
如是而豈望日新之效乎。
邸下講學明理而後
萬幾之繁。
可以汎應曲當
以至和氣和而天地和應矣。
豈可一時宴安
公元1751年
不思他日久長之安乎。
嘉禮都監都廳
上方激惱潛邸
冒雪露立
自以辛丑代理後。
屢遭梟獍凶言
至痛在心
下敎有不忍聞者。
公進伏曰臣伏自省編。
有曰予之保有今日
皇兄攸賜。
又曰皇兄之視予。
予之事皇兄
少間焉。
惟我景廟至友之仁。
殿下至悌之德。
通于神明
罕有倫比
今因凶逆等自干天誅。
豈可自貶損乎。
上頷之。
尋陞副應敎
漢學學敎授
癸酉以敦匠勞陞通政
拜同副承旨
兵曹參知,大司諫
出爲尙州使。
時値乙丙大歉。
捐廩賙賑
至今頌之。
嶺之穀簿。
惟尙爲最多。
道者翻弄之。
不從遂見忤。
其後廟堂以公嫺嶺俗。
將擬其道伯。
爲向之按道者所沮。
之官久不進有以也。
丙子秋遞。
庚辰大司成
旋丁鄭夫人憂。
時公年過五旬
執喪踰禮
壬午服闋
承旨
是年閏五月十三日
方御徽寧殿。
環圍甚嚴。
將降大處分。
免冠庭下。
涕泣言自古儲君見過君父
未有宛轉泥土之事。
臣請萬死
震怒命投黑山島旋收。
公又進曰世孫出處私第極未安。
請移處昌德宮。
供上如例。
上雖不許
嘉之
及上還昌慶宮。
公奉處分傳敎
往而宣諭
公元1762年
之。
公詣承文院庭中
久立不讀。
上屢促之。
又命入侍曰何遲遲也。
公奏曰臣於十四年臣事之地。
將此傳敎
晏然宣讀
心之所不忍故未能也。
嚴敎轉亟。
公終不承宣諭之。
事賴而止。
公仍奏曰自古國家有事變。
則後必有投間抵隙之類。
仍爲亂階
殿下以此敎詔世孫
後事務主優厚焉。
後數日朝參。
敎曰。
十三日處分之後
孰敢若此
頃命宣諭也。
承旨趙某終不奉行
敢稱一臣字。
焉敢若此
遠竄茂長
翌月宥敍。
下敎昭釋曰。
其時處分國體也。
而其心則可諒
投間之慮。
亦有識見
有功國家矣。
寧邊府使。
修廨館峙鹽穀
前人所不爲也。
甲申春
微事自劾歸。
丁亥楊州使。
戊子遞拜承旨
上敎曰。
趙某之奏。
尙今記之。
擧直錯枉
宜先此人。
又敎曰。
年。
滿庭諸臣皆如蒸
曾無一人開口者。
趙某善矣。
又若有一人匡捄
至於彼境。
至今思之。
胷膈如坼。
拜命踧踖焉。
微意以爲時事不過效其職耳。
豈可自處於直也。
己丑再拜三銓
庚寅陞拜開城府留守
上敎曰。
中夜每思卿及先卿
蓋贊成公辛丑建儲秉筆承宣
而此地又是憩棠之所也。
踵武爲治。
一境懷惠
辛卯內移
公元1772年
特除亞銓。
膺命
命補忠州使旋寢。
又拜亞銓知申。
壬辰特陞京兆尹
上諭筵臣曰。
所謂勁草誠臣
今日趙某矣。
尋兼籌堂承文提擧
轉工判。
都監勞陞正憲
大司憲
時乙巳三凶
因戚臠權奸
得復其位。
廷臣有言之者被罪
天怒未解。
臺官逡巡
流竄相望
公終不出。
人皆危之。
竟亦無事。
癸巳禮刑三曹判書
經筵
乙未特除吏曹判書
同知成均館事
公疏辭。
批示特授之意曰。
知卿忠質一也。
抑今浮囂一也。
公行政數月。
歎曰俗習多淆。
物情難平。
如吾孤立於朝者。
久操進退之柄不可
引疾免。
蓋自壬辰以後
特授居多
上諭筵臣曰。
趙某只有本心
又曰。
一點虛僞
予着保而用之。
也者
薦狀着署之謂也。
嘗聞筵臣言。
上見公入。
雖臥必起。
冠而坐。
見遇如此
丙申春拜禮判。
上命王世孫酌於關廟。
議以甲冑行禮
公疏曰關廟祭。
武臣將事
其服固如此
今邸下以貳極之尊。
俯而循之非禮也。
識者多之。
都監勞陞崇政
拜判義禁。
五月咸鏡監司
時湖儒有阿於賊臣啓禧者。
謂禧承陶庵淵源
陶庵則學於打愚李公翔。
請於舊建打愚祠。
追以配之。
公疏卞曰臣先師
公元1777年
之學。
初無師受。
由於自得
嘗所尊慕
卽先正臣宋時烈
而故參判臣李翔
先師尊屬也。
禧雖及門
言議多背舛。
先師慨恨之。
遺稿之刊也。
長幅峻責於渠者。
渠乃拔而匿之。
故諭善臣朴性源發其事。
禧卽師門罪人也。
今者湖儒所請。
豈不悖哉。
批曰。
啓禧於卿師。
不啻門之邢七。
所陳痛快矣。
公旣出藩
屬歲大歉。
悉心賙賑
民多賴之。
丁酉還朝
逆臣國榮設宿衛所。
擅朝政。
公語家人曰今權奸秉國
吾老白首矣。
低徊浮沉
不亦苦哉。
在路遂稱病
替裨納符。
自後三年
屢承除旨。
一出
時節慶賀
詣闕下而退。
公之婿有爲權奸之叔者。
新占甲第闕下
懇公之歷路一臨
公終不肯。
逆臣德相之赴召也。
公爲其爲先正孫。
急務數段寄之曰宿衛權奸所據也。
廷臣無敢言者
山林初筵能罷之乎。
在今當局之人。
年少輕薄
山林之士。
不可苟合
如淑昌宮候班。
是非禮。
罷去之可也。
此皆世大諱
而公忠告之。
及聞德相筵退。
入宿衛所
家人前言屬垣
公曰禍福有命也。
常窩李公敏輔公故人也。
知其事甚悉
後作挽辭
亟稱其遏僭折奸。
判割聯親。
蓋謂是也
庚子入耆社。
引年乞休章屢上。
始許致
公元1782年
仕奉朝賀
後二年壬寅四月捐館
享年七十二。
訃聞
敎曰。
重臣確然之守。
豈特决退一事
予豈無示意
賻庀有加。
不待謚狀
使卽議謚
謚曰忠憲
慮國忘家曰忠。
行善可紀曰憲。
哀榮之典備矣
其年八月
窆于竹山西高峙洞坤坐原。
貞敬夫人完山李氏
左議政諱觀命女。
生卒先公一兩歲以差。
祔于左。
其弟右議政徽之誌焉。
鎭寬老母
夫人近戚也。
說夫人端和有德性。
所以受福最隆於娣妹九簪珥中。
固然也。
三男二女
景鎭府使出后伯氏
秉鎭早歿。
厚鎭今正郞
長洪樂彬。
公過其門不入者。
李集培。
景鎭娶承旨洪準海女
生男瀷。
再娶李宗幹女。
生男涉。
秉鎭娶參議李濟遠女。
繼男瀞。
厚鎭娶府使尹心協女。
生女金濟根。
再娶敎官蔡奎燮女。
生男湕生員
次澻次幼。
徐觀輔。
洪樂彬生益榮。
李集培生韶會。
瀷男元植進士
次寬植。
餘幼。
瀞男忠植生員
次憲植。
餘俱幼。
姿性重厚
其中介如也。
內行醇篤
恒言在誠與敬。
接人恂恂然。
貴人容。
交遊
恬靜自牧
立朝也。
不以皎厲名高
言則必盡懷。
循常謹度
若不辦事
事必
此特疎節耳。
世之議者讀公諫藁則奬其直。
國家變故則許其盡忠
者。
皆有事焉而卓犖可稱。
夫人猶言之。
至於晩暮一着
皦然不可涅者。
其迹危其心苦。
淵淵乎人有不得知者
所以爲盛也。
夫以魯公之烈元城之學。
而其大節乃在乎斥盧杞章惇
君子之所貴可知也。
若公尤有逼焉。
而乃割棄贅疣焉。
又復從容引退
皭然泥而不滓
行藏綽綽餘矣。
始公遊於泉門
而旣出而仕。
不以學問自居
從而省其事。
未嘗不在學問中。
亦可謂善學先生
而人無賢師友。
鮮能成就者。
不亦信乎。
正郞於余舊要也。
同處金穀之所殆十年
公事一言未嘗及私。
可見貽訓之嚴也。
銘曰。
肫肫我公。
衰季以上
儀其德性
乃符厥像。
神凝而定。
中焉有養
寒泉源源
我觀其黨。
旣揚于庭
是以往。
囊封維何。
私廟昵享。
莫或蹈海
忍詑其賞。
雖則示忤。
而乃奬。
玄黓夏五
春秋闕文
盪地裂。
一腔如焚。
延頸願死。
自盡血悃。
蓋此卓卓
曾是懇懇
餘事以言。
爲治與政
旣公且仁。
亦莫之競。
公有大。
北轅引病。
維時奸壬
竊國之柄。
誰謂孔云。
載臨之穽。
我頭皤如。
騂與之並。
先於年至
謝朝請
堅臥西林
纖塵自屛
超然蟬蛻
將以卒命。
獨有危憤。
中夜怲怲
吐言
矢。
胡不我正。
屹彼砥柱
衡波方盛。
嘉哉質實
知臣惟聖。
以是成。
君子攸敬。
依仁金公(時準)墓誌銘(幷序)
依仁金公
不世邃學也。
學於寒泉
遊於太學
退而隱於臨湍之西。
書滿架
將卒自銘其碣。
三登講筵
布衣榮極。
百年勤工。
井律心易。
公雖窮不可不遇
而其學之淵博
公亦莫之辭也。
義城人
新羅裔也。
本朝有諱明孫號農隱
慕齋爲從父。
處靜門下
隱而不仕。
其後沉微。
五六傳而至諱重九諱泰成。
行誼稱於鄕。
卽公考若祖也。
中和金氏
進士尙敏女。
公諱時準字平仲
與字與號。
陶庵李先生所錫也。
生質明通
六歲尙書
旣冠贄見花田
理氣象數之奧。
觸目悟解
氷釋河决也。
先生每稱天下奇才
間以親意赴生員兩試
對樂對仁。
次第居上游。
公素熟也。
英宗辛未
朝廷將變良役法
詢及于儒生
公自泮入。
周禮田制陳屢千言
以爲先王爲政貴薄斂。
今又收結錢。
是加賦也。
三代之制。
五家一兵
納布米。
若依古法
擇二萬兵。
二鄕二遂。
輪番而給兵則民國便。
然而不行井田則未盡善也。
上異之曰。
周禮在是。
爲予著書
退而撰經綸
公元1756年
補解䟽進之。
下優批書留中
丙子視學
公又以首經生中庸首章
句讀分明
音韻洪亮
因歷陳天地萬物育。
境界如此氣象如此
上擊歎賞曰。
斯人也甲於諸儒。
命知申事臣某。
承寫小序於御講卷。
大司成臣某手授之。
是日環橋觀者衿紳凡三千人
見公之事。
莫不灑然焉。
先是公建閣奉先師影眞。
乃幷以賜書藏之
扁其額曰瞻依
瞻慕先師
依乎中庸也。
朔望開函奉書
俯伏一過
如在上前
遂感而著中庸互發。
癸未上召能講生。
公又選而入。
講乾之文言
又稱善曰
前後陳說
開沃予方寸爲多。
公旣歸。
又著講易衍義
嗟夫草澤一疎蹤耳。
十年之間。
橫經登對者三。
皆蒙寵褒
苟非學識風旨殊絶於人。
片言而動至尊
豈若是乎。
後道臣屢以學貫天人薦之。
竟未霑一命命也。
公之卒在庚子
壽七十五。
于長湍斗洞。
配坡平尹氏
考聖佑。
後配全州李氏
頎碩
兩考散階也。
四男三女
男述曾文學稱家
卽乞銘者也。
次繼曾,纘曾。
女爲光復妻者尹出也。
師曾
女爲權定性,沈經之妻者李出也。
述曾取繼曾子道爲嗣
繼曾三男文浩,道浩,得浩。
纘曾三男履浩,晉浩,益浩。
公氣峭而志
公元1780年
剛。
爲學也。
遠大爲期
李先生著仁說勉之
公遂廣之爲求仁錄以自檢
事親之節則編孝學通義
尊師之誠則纂謹備錄及泉門敍述
又嘗以麥飯玄酒
鄕飮射之儀。
冠笄三加
吉凶通深衣。
公於禮雖未成書
好古皆此類也。
於書蓋無不究。
而至難解處。
攻堅嚼蠟然。
會而通之豁如也。
其最著有四
井田也。
前獻經綸書。
附以十圖。
卽是說也。
始言劃井之制。
次及東國疆界及箕田舊制
以明天地無夷之別。
時世古今之殊。
又以每族給兵置士。
每鄕置師置旅。
每州出乘大夫
幷寓州鄕庠塾之法。
大畧倣於古而其潤色之則在自家也。
性情說也。
以爲人物之生。
同禀五行
五行各具五行
是故物雖僅通一路。
一路通處。
便是全體
至於心固不離於氣。
本體湛一也。
故語其初則性與心未始不一也。
覃思明辨之。
其書曰古今要旨
大易也則不由師承
直究劃卦本旨
祖邵子加倍法。
據繫辭因重之義。
爲之主。
先天而分其宮。
卦爻往來而考其占。
大衍而附以經世
其書曰卦翼。
又曰河洛範極。
至於律。
亦究其體用源流
古人所未解者。
律呂全書是已。
自製琴。
朱子古譜。
鹿鳴之什。
又製
璣衡
激水轉之。
以驗天象
曆象者。
律之餘也。
公之多才藝。
蓋天性也。
嗚呼
王政本於井田
萬事根於黃鐘
性情統於心。
天道莫著於大易
四說者。
天下至賾也。
而惟公生絶學之後
心好而力探之。
匪惟究之。
乃能契之。
匪惟契之。
乃能筆之。
刃解毫分
燦然成帙。
蓋公所自得而質之於師。
師之視公
朱門之有西山
益見先生之道廣也。
季父參議府君
公同門也。
嘗指案頭一卷曰此平仲井地書也。
平仲之撰是也
覊泮邸。
傍無一書考據者。
胷中出來
三日而草成。
聰明才識
絶代也。
仍誦老先生贈公詩曰座上璇璣轉。
胷中井地均。
蓋謂是也
某亦嘗拜公於晴月川上。
公出卦翼書示之曰。
老夫平生精力也。
又貽以一部曰。
恒有之物。
東人無知之者
今我採於園以贈子。
後購燕得孔墓校之。
同根焉。
亦見公博雅也。
古人有言揚子雲容貌祿位不足動人
太玄不顯當世
世益下。
重祿門戶尤甚
公之書雖多。
之者誰哉。
千歲子雲未必遇。
太玄不爲蕪沒
則公之書亦必無疑也。
嗟呼祿位門戶
足以天下之士哉。
銘曰。
範圍天地
象數不能囿。
日勉焉下學以達
非有
正乎有道而斯焉取。
豐安晩隱李公(灌)墓誌銘(幷序)
寒泉李先生將葬。
四方來觀焉。
選於羣弟子爲之相。
弟子數百人
晩隱李公。
旣卒事無違禮。
昔者夫子之葬。
西華志焉。
公其泉門之赤也乎。
公諱灌字習之。
先生同譜。
德水之李。
世稱多聞人
有諱容齋
公之從昆弟
靖國勳。
封海豐君
至公七世
世爲冢嗣
曾祖諱喜寅府使。
祖諱培佐郞
考諱德恒縣監。
贈參判德恩君。
妣贈貞夫原州元氏。
進士湙女。
德恩夫人咸有潛德
谷公銘之曰是父是母。
宜爾子之賢。
牧谷亦公同房也。
公自幼事父母有深愛。
七歲母夫人遘癘。
德恩公公出
涕泣不去。
闔室俱染而公獨免。
異哉。
姿性近道
幼而能好學
弱冠李先生倡道寒泉
往從之。
晨夕講質。
致意於養祭等節。
先生每稱之曰孝哉李習之也。
公一於謙如愚小子
默而行闇而修。
人有不及知者
李先生嘗過公不遇
題其壁曰不見其人。
但見其居。
果木方列。
川原紆餘
童子應門
進退安徐
知爾敎之。
小學之書。
可以觀於公也。
公旣安於貧而肥於道。
泊然無所求。
而華聞四達
遂登于仕。
其始也。
非直由蔭
也。
士友推之。
其爲桂坊也。
大臣經行薦之。
晩而監於連山
連瘠邑也。
役煩而訟殷。
公視民吏如子弟
凡有訴者。
必進階下
援引古昔
溫言以諭之。
必使其曉解而後已。
闔境號之曰讀書人太守
時公之同門友安公宗茂龍門監。
五倫歌。
以敎峽氓
兩公皆吾所敬也。
其爲治同道
而公如蘇淸河
安公陳古靈
流俗皆笑之。
吾道如是耳。
公平宦跡
於桂院最多。
前後殆六七年所。
際我正宗王臨胄筵。
延道文學之士。
僚官之選。
於斯爲盛。
公亦樂於其職。
橫經登對
每蒙睿奬
故其講義
人多傳之。
及其再入也。
正廟尋卽阼
僚屬悉遷。
流轉低回逾年
臺臣孟養
搆公以師門文集事。
泯泯然不之卞。
遂歸廣陵山中
含虛養靜
樂以忘飢。
顔色日以好。
德儀日以茂。
佗傺悱悶之氣。
不設於心。
後十餘年。
上念陪講舊勞
特命通政
軍銜
二年
年及大耋
其陞嘉善典也。
豐安君襲也。
副摠管特恩也。
上以馹致之入對
提以胄筵時事曰。
卿之文義
每寓箴䂓
好義理。
資益不少
何日忘之。
至下乞言之敎。
逡巡而奏曰。
臣聞先賢之言。
保惜精神
凝定專一
第一要法。
專一卽誠也。
若以精神
公元1763年
用於細事則分而不一
不一則不定。
必致應酬厭倦
事爲强勉
是謂不誠。
不可不念也。
上稱久之
命道安車護還。
以耀其鄕里
蓋以銅龍舊僚
殊待之也。
英宗癸未間。
寒泉先生遺集將刊。
賊臣洪啓禧自附爲先生弟子
挺身任其事。
禧雖及門
及稍顯。
阿附時議
先生作長牘責之。
其書在藁中。
禧惡其害己也。
拔而匿之。
於是門人士朴公聖源發其事。
與公及兪公彥鏶。
聯書投之。
俾勿與是役。
禧不少沮
做益猛。
公乃與二公書。
以爲言太激則事易僨。
不如平說道理
又於參校諸人止之力。
不知公者或謂公過雍容
而公之意蓋欲不惡而嚴也。
禧亦知不容於諸議。
遂已。
彼臺言也則追提傳聞之爽。
加之以躗言
何其長者薄哉。
於桂院之末。
賊臣洪國榮聯直春坊
其性輕佻
法度士如讐。
積恨公。
專國政。
時論皆頤下。
公安得不困。
蓋公出處榮辱大者也。
公之卒在辛亥
歸老之歲也。
壽八十。
貞夫人文柳氏
持平光勳女。
姿貞而行謹。
未嘗違公志。
與公同年生
先公歿。
公墓之左。
廣州大旺里之酉坐原。
一男二女
男彝彬有志行早圽。
女適黃仁熟。
次適洪鼎燮。
彝彬二女金珪,鄭𡊠皆士人
子㬚。
卽乞銘者也。
黃之出基喆,基中。
洪之出在絅,在綸,在約。
天資溫粹
德基自成。
本之和順
達於顔貌
望之可知其爲端雅君子人也。
薰炙賢師
準則古訓
一語一動
罔敢差失
其言若訥
非其文之不足也。
其行若退
非其學之不進也。
處物若巽。
非其德之不强且毅也。
此非篤於內而不求於外者耶。
是以事親也。
至行不離乎常。
師友許之。
其於族黨也。
深體乎無相猶之詩。
而人不得議之。
待人也。
一以仁愛爲務。
其有不善者則恕究而諷諭之。
所以感人爲多。
篤學也。
蓋主乎靜。
終日端坐
若有思也。
所以涵養本原者。
如此深厚
而尤用工四子書
晨興循環默誦
癃老不廢。
案上常留谷書。
學者
輒擧而示之曰此紫陽嫡統
大備則尤翁存焉。
意可知也。
不喜著述
中歲四書辨解若干卷。
一夜手而火之
或問其故。
公曰吾見未必可信
恐留而誤後人
公初非不知而作。
其言猶若是。
抑亦漆雕氏之意歟。
性與理氣
儒者所難言。
探索旣久。
蓋多有自得者。
而亦未嘗數數與人
平居不爲論說長短
對人惟謙恭退遜而已
惟於飭躬爲學處。
切切律度甚嚴。
常不願人之知。
故人不知亦不慍
深造
實踐之。
何能有此。
記昔小子齒學之歲。
先君子居憂
有吊者入。
其行如翔。
折旋如矩。
其哭哀而節。
其辭惻怛而文。
旣退問於先君子曰客何爲者。
學者也。
學者何事
曰學聖人也。
聖人存乎。
曰有寒泉先生者。
今之大賢也。
客其弟子也。
小子自是先生之爲可悅。
而又聞先生賢師也。
小子先生不爲不蚤。
鹵鈍因循
孤負嘉誨
忽忽六十年。
將無聞而死。
何足以知先生之蘊。
而徒自托於堯夫。
先生有故人之子爲之狀。
不亦愧乎。
銘曰。
君子者。
廣陵之南。
我儀其德式。
玉如金。
何斯取斯。
陶庵
陶庵之道。
爲東方所瞻。
之子之好之。
其造也深。
有來遲遲
胄筵參。
聖惟毓德
嘉乃言攸箴。
君子有窮
橫也侵。
毁於全。
路之嵁嵁。
金矢爲枉。
靑陵爲婬。
默而去之。
虛我襟。
王不遺耇
恩所覃。
充然其返。
舊林
永言懷之。
剩其馣。
樂且無憂
君子之心。
琴灘趙公(光玹)墓誌銘(幷序)
先生講學石潭
高弟焉。
是惟琴灘趙公諱光玹字季珍
吾宗也。
豐壤之趙。
出於麗初壁上功臣侍中諱孟
季世尙書公諱思恭
謀誅辛旽敗死
兄弟三房
散處遠地
其季錦州公諱德麟
變名袵
公元1773年
遯于海州
其後也。
先生之居是邦。
與其弟光瑗從而學焉。
二難之名。
載師友錄。
自是裒然爲海西儒家
蓋自錦州以下
迄今十四五世。
公之族旣蕃以昌。
而語其碩人耆德
公爲㝡。
首陽士登文成門者
凡數十百人
士友之所推重
亦惟公爲㝡。
傳曰在家必聞。
在邦必達
公其庶幾乎
公素至行
事親盡其誠。
先公嘗患齆。
不能鼻液
公跪吮之。
日夜不撤。
遂獲已。
至若疾則嘗糞
喪則廬墓
事兄如嚴父
家居守分安貧淡如也。
少年勉膺親命。
中壬司馬
癸巳拜齊陵參奉
禮賓直長主簿水運判官,戶曹佐郞
戊申以後不出。
仁廟改玉之歲。
典簿
明年金城縣
淸簡爲治。
旣歸邑人立銅碑頌之。
海州誌云壬辰倭訌。
公與從兄參奉光玧倡義兵。
以應月川君之師。
斬獲功。
扈駕龍灣
錄原從一等勳。
丁卯虜亂。
倡義云。
先公諱士弼參奉贈掌令。
祖諱文雄參奉
濟州高氏
進士自平女。
以嘉靖癸丑生。
壽八十三卒。
葬于宅東松羅洞
烏川鄭氏。
圃隱之后
子孝進。
庶子孝建,孝近。
孫曾以下不盡記。
皆襲遺芬外慕
以保邱井云。
石潭語錄云公天姿超邁
聰明絶倫
自見先生
見解漸高
造詣益深。
丈席
公元1765年
疑。
先生稱奬不已
君實起余者也。
及與羣弟子語及四七之辨。
先生獨許公曰君言是也
又曰他日成吾書者。
非君而誰。
遺集之成也。
與朴松崖汝龍諸人
實手編之。
可謂不負先生之知。
而若公所著述亦多。
並逸於兵燹
惜哉。
牛溪先生門人孰爲好學
先生曰惟趙氏之子光玹有之。
後過石潭
問公曰余入是境。
逢人輒問吾公
則皆曰賢人也。
君子處世也。
善者好之。
不善者惡之可也。
公則壹是稱賢何哉。
公對曰小子居鄕。
不喜與人較。
守拙而已
或者無所憎惡有過情之言歟。
公於禮致力尤多
先生每歎曰。
吾門之有公。
朱門楊氏復也。
其推詡也若是
宣廟乙酉間。
黨人大起先生
公憤抗章洞陳。
後二年
與同李延平聯疏歷卞。
士論多之。
公事先生最久。
先生歿。
孤守邱樊
先生鄕長
遺範後學
垂五十餘年。
一邦之士。
欲以先生者事之。
遺風剩馥
至今未沫
名其墟曰書齋谷。
里曰法村。
又與松崖朴公。
幷享于紹賢書院之傍。
此豈無所然而然哉。
今者公之七世孫雲覺。
有志之士也。
鎭寬忝居錦州公之叔兮淮陽公房。
公行錄來乞銘。
誼不敢辭
畧撮爲文
係之以銘曰。
(銘缺。)
柯汀遺稿卷之六
 碑
  
高麗鄭侍中錄事殉義
都麗氏墟也。
城東崧陽院。
圃隱先生
又其東善竹橋
有石朱殷
世稱先生血
傍有先生碑。
不雨而濕。
號曰泣碑
退數武
兀然侍立者。
今所豎錄事碑也。
錄事爲誰。
先生府史也。
先生殉國
錄事先生
其義一也。
圃隱集云先生殞於橋也。
錄事從焉。
武夫櫜鞬而過者。
先生顧錄事曰後。
錄事相公在。
小人焉往。
遂抱先生死。
當時多諱。
史逸名姓
惜哉。
士大夫平居聖賢書。
君寵祿厚
及乎危急之際。
舍命不渝者鮮。
錄事
庶人在官者耳。
不坐不與
乃能倉卒辦死。
先生同之。
眞可先生錄事也。
錄事久無碑。
府人某某等。
懼其蹟之泯也。
相與鳩財伐石。
于先生碑側。
象其從先生也。
維彼崧陽之院。
先生備矣
錄事未之從焉。
蓋闕典也。
守土不有愧於府人士之義歟。
沈休翁光世
前輩名流也
海東樂府
其曰風色惡篇。
所以先生而遂及錄事事。
其詩曰彼錄事誰氏子。
生從相公生。
死從相公死。
不見古來開國策勳臣。
多是前朝食祿人。
加平朝宗巖記實
公元1778年
萬流灌海。
海爲王。
王者之事。
莫尊於朝諸侯
江漢東之
號曰朝宗
自禹貢始。
春秋作而其義乃著。
所以大一統也。
夫操空名呼號天下後世
而人莫不悲咤感憤
若將投袂而起者。
是孰使之然哉。
此朝宗巖所由名也。
巖在加平。
加平東海僻陋邑也。
朝宗特里名爾。
有好義者過之。
感其名而歎曰此天下乾淨地也。
在昔龍蛇之難。
環箕封免於侏𠌯。
帝力耶。
嗟呼明社已墟。
中原腥穢
吾屬寓其慕無所
於此得之
就里北之一穹巖
乃奉刻毅皇帝書思無邪三字
陪臣文正公金尙憲拘瀋時得者。
次萬折必東四字
我昭敬王宸翰也。
左列以鐫者曰再造藩邦
出於戊戌奏曰日暮途遠
至痛在心
孝廟賜相國李敬輿批辭。
文正公宋時烈所書也。
篆其額曰朝宗巖者。
朗善公子俁也。
滄海許格倡其事。
之者邑之秀白生也。
從而將建祠。
以上神皇
宋文正聞之曰毅皇何可闕也。
事未成先生歿。
門人寒水先生紹厥志。
建萬東廟華陽山中。
是則宗巖爲之兆也。
且皇壇之始也。
欲以穆寧兩陵配之。
不一雖已。
推此義也。
不在玆乎。
陪臣之從其君。
羣后從天子也。
此又壇
公元1784年
議之未盡言耶。
懷德順也
寤寐風泉
不幸也。
譬之水。
不息也同。
赴海也又同。
或爲平波
行乎其無事
或爲洪湍急濤。
龍門砥柱
天下之變極焉。
是豈水之樂哉
其勢則然也。
正宗甲辰
黃尙書昇源補本郡
負巖而搆六楹
又名之曰朝宗菴。
歲久將圮。
人士之處傍者。
約同加修葺焉。
伐石而文之。
是何十室忠信也。
昔者尤翁與趙滄江涑。
訪申曼處士
闌語劇。
趙公誦金濯纓天賦
相與太息往時士大夫遊觀上國
今人不同
嗚呼
今人知此義者亦鮮。
不磨者。
石面墨痕煌煌焉。
不啻朝天冷話
尙可陽秋一脉
寄在天地間否耶。
多大浦僉使尹公(興信)殉節
公元1785年
昔在龍蛇之變。
東萊首嬰其鋒。
東萊鎭守之臣十數
殉節著者
地主宋象賢釜山鄭撥。
多大浦則尹公興信。
是爲東萊三忠臣。
府人忠烈祠
祀宋鄭兩公
公則旌于家。
始倭陷釜山
分兵多大
公力却之。
軍吏進曰賊必悉至。
莫如避。
公叱曰有死而已
明日大集
軍遂潰。
公獨終日射賊。
城陷死之。
其後八谷具公思孟爲吊亡錄。
紀其事甚備云。
贊成之子
兄弟六人
三人者。
與於乙巳之禍。
其赴鎭也。
庶弟興悌從焉。
及賊逼公。
白刃亂下。
興悌抱公同死。
握固終不釋。
同棺而窆。
何其奇且烈也。
後百有餘年。
先大夫守萊府。
繼泛東槎。
知公事甚熟。
愍其闕於宋鄭之祠。
白于朝。
久之事竟施。
李侯海文
槎上客也。
及莅此鎭。
先大夫記公蹟與之。
旣揭壁。
又將豎碑。
海文去官
其後守鎭者皆俗吏
不足語此事。
不佞嘗訪李侯之石。
而鎭人無知者。
斯役不成
作此文。
俟夫慕義李侯者云。
蔚山圓岡祠碑
莊陵之末。
有終事之臣。
是惟寧越戶長興道
陵所寄也。
公貫於是於是
忠節於是
歿而墓焉壇焉。
陪陵而葬而從與享于舊君。
不離
今乃廟食於蔚山之圓岡者。
遺裔爲蔚人也。
是禮也由人情起也。
蔚與奚擇焉。
嗚呼
端廟之遜也。
忠臣効命也。
及王捐子䂓之樓。
几席委棄
莫敢收之。
非公冒火色。
號泣營辦之。
尤當有不忍言矣。
或曰公嘗壽母而髹其器爲之椑。
遂就其之間藏焉
知其事者爲公懼。
公曰爲善獲禍。
無所恨。
自是土人指點曰魯陵。
王者葬也。
魯山降號也。
以降號冠王禮
憐之也。
人之登斯邱者。
咨嗟流涕萬歲一坏。
此嚴戶長之忠也。
及覽其山川拱護
龍飛鳳舞
自成帝王之宅。
太息曰此非公之所能及也天也。
後二有餘年。
陵始封。
從而彌彰。
屢贈至亞卿
表厥里腏享。
曰彰節祠
配食壇。
祠首六臣而次三士
公士之一也。
壇自六宗三相已下三十二人
死事之臣。
公雖無死。
獨侈死事之例。
我先王義起也。
錄後之議。
自尤庵宋文正公發。
後之掌禮謁陵回。
申之質言
公子孫流于嶺南而迄無聞
近於圓岡之設。
蔚之雲仍者。
百人
承旨侯耆
著說立五證焉。
侯於公爲同譜。
其言有徵云。
蓋嘗論之。
下邑一鴈鶩班耳。
樸質少文
非如唐謝諸君子遊於疊山之門。
也素。
故君也。
則又未有壺飡之惠餂鵝之舊。
倉卒禍難
忠誠溢發
不顧其身與家。
以當王之大事
是則無所爲而爲之。
其忠無間身殉諸公而功反大。
推此也。
雖家尸而戶祝可也。
况於一氣相禪之地乎。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