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柯汀遗稿卷之八 (自动笺注)
柯汀遺稿卷之八
 諡狀
  
日城府院君鄭公(孝全)諡狀
公元1753年
都鎭撫使鄭公諱孝全。
 莊陵忠臣也。
當是時。
三相死於癸酉而 上王禪。
六臣戮于丙子而 上王出居于越
及順興守錦城公子之禍作而 上王遂賓天
戊寅也。
後之語 上王朝忠節者。
必擧此三歲間事
獨公之自殞。
雖於癸酉
而其追戮甲戌
甲戌之禍。
惟公之家一而已
其後諸臣之次第伸復。
自 肅宗朝封 莊陵之歲始
而公之釋孥。
猶及 世祖之世。
其與諸賢屈伸雖同。
而特先後異耳。
野乘傳聞
闕而獨漏者。
不以是耶。
及乎我 先王辛亥
以義起禮。
於 陵下三壇
以祀三相以下効命之臣二百六十有餘人
且命徵諸國史
然後公之事始著。
嗚呼
哀榮顯晦
豈非天哉。
延日人。
圃隱同譜。
曾祖思道高麗門下省事。
諡文貞號雪谷
祖諱洪寶文閣提學
本朝知議政府諡恭簡
考諱鎭工曹判書
 贈烏川府院君諡靖元
平壤趙氏
平壤伯浚之女。
生於華閥
菀有美質
尙于淑貞翁主
卽 太宗四女
歷事四朝
屢陞至階崇德
兵曹判書
爵封
公元1755年
日城府院君
末之致命
三軍都鎭撫使也。
時 端廟冲年嗣服
人心危懼
權擥出入 首陽邸下。
密謀大事
公以王室儀賓重兵
一心奉上
屹然不可奪之節。
及 光廟靖亂
安平大君禍首
三相臣俱死之。
公稱疾不赴朝坐罷。
乃與翁主相對痛哭
搥胷嘔血數斗而卒。
靖亂日纔踰旬耳。
明年四月
王府追論其事。
竟斬棺籍產
其啓以爲身帶都鎭撫
而家在時座所衛內。
靖亂之日。
詣闕侍衛
翌日稱病在家
謀亂明甚
其伴人金有德知其事。
且言在法。
軍士無敢出入於中樞院副使以上私第
甲士違法私通
請並按律。
於是之子監察元碩南海爲奴。
公之第二兄府使孝順
子維碩,獻納臣碩,司諫錫禮。
第三參議孝康
且於安平妻黨而最相好
與其白池
並竄極邊
九月孝康元碩白池,金有德論死
而其名俱載於東鶴寺之大醮記。
是記也 世廟戮死者列其名。
設醮佛寺以祭之。
卽一逸史也。
初元碩死時。
 上敎元碩弟莫金。
待年滿安置遠方
母及未嫁妹勿論
其母卽翁主也。
世祖九年
命公之子若侄。
任便居住
數年放。
家乘云 上嘗設宴于內。
翁主承命入參。
素衣裳。
故作女巫狀。
婆娑御座前。
泣涕如雨下。
 上恠問之。
嗚咽訴公寃。
 上爲之惻然
未幾公之屬皆宥。
而說者謂公之見原
亦在此時
不然之子克昌小子莫金者。
何從而敍而仕乎。
或然也。
嗚呼
靖亂之際。
尙忍言哉。
藎臣魚肉
宗國綴旒
然而天位一日猶在也。
是以朴之烈焉。
姑且委蛇其間
况如公者。
天室之姻也。
戎權之重也。
肺腑聯焉。
柱石寄焉。
雖無遽死以觀變亦可也。
而以公之明識卓節。
知天命之有屬。
大事已去
倉卒殞身
從容就義
不恤其沉夷家族
以全其節。
千古禁臠中。
豈有斯人哉。
嘗觀 皇朝駙馬都尉梅殷事。
始與公髣髴
而其終若星淵
是 太祖寧國公主駙馬
建文時淮安
力抗燕。
燕王卽位
公主血書
痛哭入朝
爲人擠殺笪橋下。
公主疑帝陰殺之。
牽衣哭。
委罪於二小吏自解
外史異言
要之公主之疑之也爲是
是亦死於建文。
但欠其未死淮安耳。
豈與公同日語哉。
且夫寧國淑貞
均是帝王家女也。
人情孰不欲脫夫子劒鋩
血書生路也。
對哭嘔血
喪禮以處之也。
然則非獨公爲賢。
公之翁主亦烈於寧國遠矣。
始公之配壇也。
位於順興守李公甫
公元1792年
欽下。
未詳爲何如人。
明年壬子
寧越府使朴基正以是言。
命更攷烏川譜。
知公之貴且親如此
乃躋配于判敦寧宋公鉉壽之上。
于是公之兄孝康子元碩,從子白池,伴人金有德
以次配于別壇。
國家崇報之典亦至矣。
所缺者獨諡與旌閭耳
及 當宁甲子
畿內儒生黃仁美等數百人
輦路上言請之。
事下春曹
判書臣韓用龜議以爲公之忠節
三相六臣異同
宜許。
 上允之
遂施綽楔
而今請狀者。
公之十二世孫泳福也。
公本藁葬通津鳳城面。
失傳
翁主墓在同郡位谷山
亦非禮葬也。
土人謂是穿公墓之左者。
豈其乎。
有二子四女
男長卽元碩無后
克昌官至僉正。
女長適直長李承尊。
次適李義碩。
次適盧孟昆。
並隷軍衛
次適參奉辛舜聃。
僉正娶陽川許蔘女。
一子千齡寺正
其後緜緜如縷。
惟一兩家翁主墓云。
嗚呼
公之孤忠勁節
必多有可記者
而大禍之餘。
世級旣邈。
子姓甚微。
文獻無所遺。
苟非抽金匱之書配茅屋之祭。
則殆不知世有鄭鎭撫焉。
况於言行德業散見者乎。
雖然子不云乎
君子不多也。
觀於公一節
耀宇宙無窮則已足矣
何必乎哉
謹撮其槩。
庸備太常採擇焉。
提學鄭公(誠謹)諡狀
古君子遭時不淑
往往罹於禍者。
是皆厚受搆捏。
變眩名實
被之以不韙之目。
然而百世公議
不可誣也。
至若名之曰忠。
指之以禮。
以是極惡
卒加之以大戮
歷㴑千古
燕山時直學鄭公而已
謂之誣也。
忠與禮。
公所固有也。
謂之惡也。
則天地間。
亦有是耶。
是固無待於辨雪
而若係褒崇之典。
又烏可缺哉。
嗚呼
公忠大節人也。
其忠本於孝。
聖朝開國百年
公私喪禮
多襲前朝之陋。
惟公於居憂也。
執喪如禮。
廬於墓。
饋奠必手執之。
旣吉。
雖係劇官。
朔望必詣墓以爲常。
誠禮之篤蓋如此
登朝
値 成廟文明之會。
公盡其移事之義。
論思十餘年。
知無不言
言無不盡
惻怛誠懇
繼之以苦爭。
 上嘗目送之曰。
此予益友也。
銓部曰。
某也才實輔導
勿遷也。
由是玉署外。
不得爲他職。
是時經幄之臣。
鴻儒宏材
咸謂公之忠直不可及也。
 上嘗於內苑
對月賞菊
延公入。
商論古今治亂
執手曰。
非君安得聞至論乎。
擧大觥命之三。
公醉不起
 上解衣覆之。
使小黃門守之。
公旋醒感涕
拜稽而退。
守者以奏。
命以所覆衣遺之家。
世榮之。
及 成廟賓天
獨行
心喪之制。
常處門外樸陋小次
未嘗入內
未嘗對人諧笑
疏食菜羹三年
世所未見也。
燕山嗣位
顚覆之漸。
公以承旨隨事䂓諫
觸主怒。
又爲權倖所惎間
投之散地者久。
公旣流落見疎。
時事日非
作望美之曲。
以寓其繾綣之思。
其辭曰。
我思子心。
無我心似。
子心苟可似。
天下寧有是。
思之縱未能。
無疾猶可已。
其旨悽而婉。
楚騷遺音焉。
於是之子博士舟臣進曰主上昏亂
禍將及矣。
盍去諸。
公曰吾受 先王厚恩
與國偕。
存亡今迫矣。
不可去。
俄而子之禍作。
廢主素惡勁直
追咎先王服喪
詭激不情
論死
子舟臣號擗不食亦死。
時人憐之曰父忠子孝。
亦何恨。
嗚呼
方喪守制
自盡子之禮。
而寓於乎之思也。
雖以猜暴之主。
非所惡聞。
而乃之死者。
彼昏方自肆悖淫。
羣下守正
不啻當門
必鋤乃已。
公安得免乎。
昔隋之高熲
追頌開皇之德。
煬帝是也
謂之魚藻之義。
遂殺之。
舊說魚藻詩。
厲王也。
厲王政亂
故思先王云。
公之不忘先王
是亦視以魚藻之義耶。
方公之議刑也。
主詢於玉署諸臣。
諸臣皆恐懼不敢開口
以待新堂鄭公鵬。
鄭公一代名流也。
時以校理至。
至則曰
公元1756年
可誅。
諸人愕然雲程有是言耶。
程鄭公字也
鄭公一人死。
何如衆人死。
公遂死。
後之人不能無慨於雲程公。
非獨松堂英之論爲然也。
無罪而殺大夫
貞亮新堂者。
不能一言相救
益見其時事之乖謬
莫之矯以存也。
悲夫
及 中廟改玉
追伸戊甲諸賢之寃。
公首以世德懿行旌閭
 贈吏曹參判。
及 顯宗朝。
多士疏請享于廣州龜巖
公墓之近。
追配于先戴公也。
晉州人
誠謹字而信。
考諱陟。
卽恭戴公也。
於州吏。
事 世宗朝。
修文殿大提學
文章才德
世名臣。
公生於正統丙子
姿禀端方
器度天成
人皆謂賢父肖子
成化戊子司馬
甲午釋褐
始歷例授數官。
選入弘文館
遍轉館內七銜。
至直提學
壬子始擢銀臺
左副承旨
皆在 成宗之世。
燕山初。
公已見忤。
自是不復居邇列矣。
 成廟嘗欲試之民事
特旨海州
居官守正
先化俗。
乃增修鄕校
秀俊者居之。
躬自敎誨
儒風丕興。
舊例釋菜飮福
必用女樂
公禁不可
列郡聞風而止。
仍爲式。
晩而不安於朝。
出爲驪忠二州
聲蹟第一
原人公廉謹爲治。
自奉甚薄。
監司到州。
方殺鷄爲盛饌
傳爲美談
嘗使日本
彼所贈
遺。
輒痛却之。
一日乘昏使來問疾
饋之藥。
蓋封黃金
托言藥也。
拱手立曰雖藥也。
暮夜不敢受。
揖之出。
島夷服其廉。
乃齎香茶之見却者。
上于朝。
請傳與之。
成廟命之公。
公曰臣不喜香。
喫茶
歸矣
尤非可受也。
 上無以强。
禮部還之。
稗乘云 祖宗朝設豐呈宴。
例陳優戲
一優以沙楪盛桃實三。
奉而前。
一優問將饋誰。
曰將遺某。
曰物雖微。
豈肯受之。
俄又以寶器貯之銀盤
奉而前。
問曰欲饋誰。
曰往賂一勳貴耳。
曰物雖珍。
豈得滿其心也。
噫。
俳優賤夫也。
區別涇渭有如此。
士大夫持身
可不謹乎。
剛介淸白
根於天性
立身行己
古人是範。
不與詭隨
其於榮辱毁譽
得之以是
不得以是
所謂不易乎世者也。
大學士鄭公士龍
於公及見之矣。
撰公碑。
以爲公於事。
見枉必欲矯直
當義奮不顧忌
以此見重
亦以取禍。
嗟呼公之禍。
卽時不幸耳。
豈其與義爲之祟哉。
前後一人也。
大有之世。
聖臣直。
交修以正。
其獲乎上而孚于下。
皆是物也。
逮乎明夷之時。
暗主在上
子道消。
金矢爲枉。
蘭蕙不芳。
在易爲君子致命而已
公亦如之何哉。
湘潭漁父
欲以餔糟餟醨
托諷三閭大夫
自古亦有此一種議論
而若
以公之直道正色
爲自就罟擭
未免命辭之差。
不爲脂韋汩稽者幾希
如是也。
莊生緣督
鄕愿媚世然後
方可爲明哲之道。
朱子徐之論。
未足正義耶。
此於公不可不卞之詳也。
公之配貞夫人文柳氏
正郞孝章女。
五男
曰礪臣生員
臣殉乎公者也。
霖臣
曰麯臣參奉
梅臣府使。
舊碑所稱孝謹無忝者也。
初恭戴公旌於孝。
又被淸白選
以是傳其家。
公及臣,梅臣
梅臣之子兵使元祥參奉元麒,參奉元麟。
並著曾閔之行。
礪臣之孫思亮官典
元麟之子孝誠監司
監司之子百昌吏參。
其弟弼善百亨。
丙子亂。
扈從江都死之。
諡忠景
忠景之妻李氏,妾金。
並同殉節
世所稱十旌門也。
廉吏則恭戴公以及公。
與公之子梅臣皆是也。
我 肅考有敎曰。
五世之間。
三錄淸白
十旌門閭
三綱萃於一門
較諸江左卞氏。
殆過之。
宜有褒異之擧。
命賜守墓軍四名
至今不廢。
殊典也。
嗚呼
天於善人
報施之理。
一道也。
或以榮顯
或以名德
要之子孫者爲多。
然又豈如公門之多賢。
惟忠惟孝
承公遺馥
若是燀爀也哉
蓋公潔己好禮。
純出於至誠無僞
故其受報也亦如此
世之
公元1791年
有疑於天道之舛者。
於此可矣。
挽近以來
零替殊甚
一盛一衰。
固理之常。
而冷弁寒儒若干人。
力微勢孤。
無以揚其祖之美。
迄未蒙節惠之典。
士林之齎歎久矣。
去年秋
廣州儒生魚命德等。
蹕路齊籲。
事下政府
大臣國典儒賢死節著人
雖非正二品
特許賜諡之文
以爲事當援此例。
 上允之
朝家崇報之道。
至此無憾矣。
第其年紀敻邈。
文獻不備
畧採海東名臣諸書掌故家所文字
不嫌其俚俗
惟以俱收爲主者。
久遠之事。
當然也。
是庸撰次如右
以備太常裁擇焉。
左參贊韋菴李公(最中)諡狀
公元515年
公諱最中。
字季良
後改曰仁夫。
受之於寒泉先生也。
自號曰韋菴
佩先公遺戒云。
公族族葬於廣州宮村者。
出自 世宗別子廣平大君諱璵。
平生永順君諱溥。
文章勳業
宗英之光。
六傳至掌令 贈左贊成諱迥。
卽完南相國從子
於公爲高祖
曾祖諱重輝郡守
 贈領議政
祖諱濡領議政定公
忠厚老成
爲 肅宗宗臣
考諱顯應縣監。
 贈吏曹判書
貞夫豐山洪氏。
僉正 贈左贊成諱重箕女。
公以 肅宗乙未生。
生而禀質耿介
定公最鍾
公元1806年
遠到期之。
九齡文詞筆法夙就
賦詩有雲捲明月出
靑天如我心之句。
弱冠隨往于判書南平任所
僻奧處。
搆小竹室
讀書其中
官吏罕見其面。
旋遭判書公喪。
旣吉。
南宮試。
從父兄司諫存中
文章士也。
筆劣將曳白
公爲之替寫。
自己則不納券。
曰不如是
專意於爲兄也。
以爲難。
自是屢魁泮庠。
甲子司馬
丙寅拜 溫陵參奉病遞。
久之童蒙敎官
公以童蒙不就學於敎官已久。
當考講時。
苟充以應。
非所安也
逡巡焉。
換移至 宗廟直長
提調非其人不仕。
 英宗二十七年春
中庭試文科。
院。
明年登注薦。
由注書選翰薦。
翰院六品
明年拜兵曹佐郞
差別春秋
又以僚官非其人。
陳書被譴。
敍拜 世子侍講司書
明年文學
領相李公天輔睿學成就
專在宮官
乃薦文學著者九人
爲首
尋拜文兼。
司書
遂兼漢學敎授
敎授瀛選極望也。
旋被瀛選準點
連拜弘文館副校理校理
乙亥春
 上以主第修擧事。
有親臨之命。
公上書曰人君一動
自有儀度
如欲修擧一有足矣
何至於聖駕之躬臨乎。
倉卒令下。
軍衛不備
聽聞撓攘。
氣像忙遽
是豈淸路鳴鑾
公元1755年
節哉。
遞拜副修撰。
問事郞。
又差纂修郞。
 上有儲慶宮毓祥宮外親贈職之命。
公上書曰貤贈之典。
等節有限
未嘗有及外親者。
今此下敎。
寔出成憲之外。
過禮之恩。
不足爲榮。
而古所謂成王之賜伯禽之受皆非云者。
無或近之乎。
不報
明年入侍崇文堂。
勉進君德
仍及時弊凡屢百言
多人所難言者
 上嘉納之。
特命尙方貂帽以賜曰。
乃祖䂓模
儒臣得之矣。
尋以繡衣往廉于關東之淮陽郡。
所歷沿邑。
悉加採訪
黜其尤無良者。
復命
命更以釐正使
兩邑
淸釐穀簿。
永平監賑。
公奉行惟勤。
以濟飢民
簸揚麤穀。
減其空殼之縮六千餘石。
以袪積弊
是行也凡四入金城
輒逢大風
疑有寃氣未伸。
覈得殺人掩匿者。
經七朔其屍不腐
遂按之如法。
闔境異之
歸拜司僕寺正
學敎授,兼文學,兼弼善,執義獻納,副應敎者再。
或出或遞。
丁丑正月
擢拜承政副承旨
値 貞聖王后昇遐
擧哀
駙馬鄭致達以死聞。
 上遽下躬臨之命。
涕泣諫曰今日纔遭罔極之變。
爲此過中之擧。
何事耶。
情境雖切。
事體截嚴。
當此更皷之已深。
內殿喪次
主第行吊
豈不聽聞駭惑乎。
滿廷臣僚。
若使 殿
公元1757年
下出宮門一步地。
則書之史牒
豈曰朝鮮有臣乎。
此時動駕
决不可爲矣。
 上震怒曰。
亟退亟退。
公曰成命未寢之前
雖死决不敢退矣。
 上嚴敎遞職。
十月特拜三陟府使。
本府荐經凶荒
孑遺之民。
重困於火結蔘稅。
公上書革其弊。
乃招流戶賑飢口。
種糧徭役
又買牛分給
勸民耕作
一境賴安。
麥穗纔吐。
風雹所傷
忽傍枝抽生。
兩歧三歧。
仍以大熟
民間歸功太守
及聞公欲棄歸。
邑村男女衛守官墻三日不解
旣歸立生祠蘭谷齋。
己卯拜掌隷院判决事
旋除水原府使不赴。
明年拜司諫院司諫
請對于 小朝
因災異陳戒。
千餘言。
並蒙睿奬
 大朝聞之。
特賜虎皮曰。
元輔之所不能也。
廣州府
公邑人也。
素知內利瘼。
故擧而措之。
民到今稱之。
年移江原道觀察使
公於本道
威惠旣著。
不勞而事擧。
民立去思之碑。
及瓜內遷
歷敦寧府都正,成均大司成弘文館副提學者再。
工戶吏禮曹參議
而爲吏曹者三。
銀臺亦三
明年春帶副學。
親臨玉署
書下玉署長官宜思任重八字
仍命侍講
公因文義
多所敷陳
大要以袪私慾進賢才爲本。
上嘉納之。
三月十九日
卽 毅宗皇帝殉社之日也。
公元1761年
有事于皇壇。
 上以是日乃忌辰
疑於用樂。
改卜他日
公以獻官進曰聖上風泉之思。
親行享祀
情禮本也。
樂末也。
此年此日。
不可虛也。
與其改卜日。
無寧不具也。
不行
流轉天官地部
冬出爲驪州牧使。
明年棄歸。
七月 上詢于大臣曰。
陞秩亞卿誰當先。
大臣以公對。
 上曰。
國事庶務
無過此人。
特陞同知禁府事。
拜禮曹參判。
移司憲府大司憲承政院都承旨
兼備邊司堂上都摠副摠管
遞拜漢城府左尹
同知經筵事。
副提學吏曹曹參判。
丁亥復入吏曹
還工曹。
四月丁洪夫人憂。
己丑服闋
副提學遞。
由禮曹移吏曹
弘文館提學
明年正月
臺臣尹弘上疏言事
 上震怒
大臣彌縫計。
百官庭請。
勘以絶島栫棘。
不得已
而旣又悔之。
至欲草疏自訟
會拜副提學
侍講奏曰臣於大學誠意章毋自欺三字
有所凜然者矣。
日昨請事
有欺欺君之罪。
臣若以庭請爲是而參之則可也。
心知爲非而隨衆爲之。
此而爲之。
何事不可爲。
伊日聖心煩惱
天威震疊
大小臣僚莫不惶遽
失其本心
爲此擧。
是豈以誠事君之道乎。
國體之損喪。
有無窮之憂。
非所以貽後之謨
也。
後數日。
擢拜漢城府判尹。
豈非公之所奏。
有槪於聖心耶。
時有酗酒者。
路上侵逼婦女
 上擧先正趙文正都憲男女異路之事。
慨歎不已
特除大司憲
公上疏畧曰世級已降
人心漸溺。
傷風敗俗之事。
不一而足
肆我 殿下慨然發歎。
緬懷先正
盛意也。
臣愚死罪以爲 殿下威斷臨下
閱歷旣多。
聖意之所咈。
無論言之是非
一例摧折
聖意所向
無論人之賢否
每事假借
言路閉塞
士氣消沮
私意橫流
仕途混淆
奉公盡節
未見其人。
懷祿保位。
曾莫之耻。
如是風俗安得丕變
紀綱安得畢張。
 殿下雖有過中之擧。
亦安得不一一承順也。
由今之俗。
無變今之道。
雖使先正復生
竊恐無以展布四體
豈不惜哉。
遞拜刑曹判書
時方文獻備考
與其役。
奏曰近例於親鞫時。
輒以朱杖衝撞胷脅
罪囚多死於此
古法不然也。
請禁其謬䂓。
以示好生之德。
 上卽允之
命載諸刑考。
以爲成憲
仍下備忘
大加褒嘉
錫馬賞之
移禮曹判書
知義禁旋罷。
未幾敍拜吏曹判書辭。
不許
先時臺臣李奎緯以言事被譴纔敍。
公首擬臺望。
坐是罷。
旋敍拜議政府右參贊
兼知經筵
移吏判兼同成均
違牌罷。
 上卽敎
公元1771年
今日冢宰
捨此人誰。
先敍而復之。
明年春
遞拜知敦寧。
復入天曹旋罷。
時權公震上疏觸時諱。
 上怒權公之諮議
付於公之政。
命栫棘于甲山。
閱月而宥。
明年正月
敍拜銓長。
 上敦迫切嚴。
不得已復出
持平李衍疏引杲卿謂我不能言而以是處我之言。
辭其職。
公上自引曰爲銓官而必以不能言者。
苟擬臺望。
則其爲塞言路之罪。
如何哉。
因徑出。
 上特命禁推
仍有稷山投畀之命。
旋寢。
敍拜 世孫副賓客
復長天官
賊臣鄭厚謙陰竊威福
顚倒是非
朝著大變
竄逐相望
慨然歎曰吾不西行
大禍不止
有感賈彪之言也。
遂赴政堂
乃以謙並通於賓客提學兩望
知公者悲其心。
不知公者訾謗四至
公直以爲而已
遺令家人他日我死。
銘旌勿書銓銜。
以志吾過也。
遞爲右參贊
尋復吏曹
以臺望失檢擬坐罷。
敍拜京兆尹
時趙參判榮順論斥三凶官事
被鞫遠竄
 上猶朝廷不請討。
威怒震疊
公以藥院提擧
入侍
特旨大司憲
辭避不得
黽勉請加律。
而啓本無聲罪語。
 上臨拿問
命竄旋寢。
明年春
宗簿提擧
奉御牒登大白山
復命
咸鏡道觀察使
興城
公元1772年
底火
延燒千餘戶。
公節蓄廩餘。
至誠經紀
俾免失所之歎。
處藩周年
淸淨無事
日與幕僚
登樓賦詩。
吏民以爲巡使威令
近古無比云。
公素退休之志。
名其亭曰林下
蓋取唐人詩林何曾一人之意也。
壬辰以後
尤不樂於在朝
低徊歲餘
至甲午孟春
公年纔躋六旬
遂引病乞骸
蓋用歐陽之例也。
 上優批不許
踰月辭遞。
右參贊
還朝更申前懇。
三上
 上始許之。
悵惜之意。
溢於絲綸
宣麻時。
公奏曰臣今退矣。
請進一言畢願忠之懷可乎。
 殿下每當激惱之時。
諸臣之言。
一或違拂
則天急遽
威罰隨之。
有罪未必抵法
無罪者乃反橫罹。
是以擧懷全保之念。
專事唯諾
雖或面從
有後言。
一人誠心事上者。
 殿下孤立矣。
臣事 殿下有年
欲以無隱之義。
藉手事君之道。
而亦迫隘之時。
欺心欺天。
負 殿下多矣。
臣雖不敢明言
 殿下若靜而思之。
必當知臣之抱隱痛而退矣。
 上曰。
素知卿直。
果然也。
遂親書御製一句
仍命賡進。
自是以後
一驢一僮。
往來林壑間。
飄然有出塵之想。
時節慶賀
進參無闕。
曰古之謝事者。
莫不屛跡自高
而吾則異於是
上有九耋君父
未忍長往
得不爲此屑屑之行也。
晩年三溪之巢雲庵
塊處山中
樂以忘返
或言其幽絶可居
公笑曰滿山靑松
無非我友。
雲月巖泉
供我嘯詠
寂寞之有。
每以藁屨蓑笠
負杖逍遙水石之側。
人不知其爲昔日宰相也。
然而宗國一念
不以進退有間
或聞朝廷擧措乖宜
憂歎不寐。
而亦絶口不言得失
人或語及。
則輒謝曰我野人
知時事。
及 先王初元
湖西妄儒疏言賊臣洪啓禧爲陶庵嫡傳
上以接乎宋文正
請設書院
 上以公爲陶菴門人
召問之。
公對曰啓禧自兒時受學李文正
而第以均役一事觀之。
其學可知
若有得於文正
如此哉。
著書雖多。
浮淺小技則淵源非所論也。
 上褒以所對明的焉。
至六年壬寅。
曹參議李澤徵疏及宮闈事。
前持李有繼而上䟽
語益激。
次第鞫獄
刑官更覈其奴傔。
誣引及於公。
公與徵素熟。
而自以休致之人。
於疏事實與也
然不悅之類。
煽動浮言
繼請拿鞫。
 上念其家本世祿
身是已退。
親問酌處之。
栫棘于靈巖楸子島。
時禍色罔測。
內而搢紳章甫交章請討。
外而押去之路。
軍防守。
校吏搜身
至奪袴襪
所以窘辱百端
必置之死
而公如赴樂地
處之
公元1784年
夷然也。
及過羅州
羅之李東爀舊客也。
入見曰公謝事久。
胡爲乎玆行。
某當隨而死生之。
愕然揮之出。
及出。
詗者已在門矣。
轉致之營獄。
謫去者出何等怨謗
告則生否則死。
李生仰面呼曰天乎。
李公賢大夫也。
忍誣以求活耶。
遂備受楚毒死於獄。
之者莫不咨嗟曰李生固烈士
然而有公素行感人者深。
則臨患難而得其死力
烏能至此哉。
鎭寬伯父石公
公知心友也。
先於公致政
當公之禍。
於朝退街上
遇一當路者。
呼公字曰季良豈爲逆者。
不可一言乎。
其人縮頸揮手大監醉矣。
大監醉矣。
遂去不復言
擧世傳誦
咸爲竹石危之。
而公之寃不待卞而可知也。
公旣就謫。
其栫棘以三丈之木。
圍覆於簷。
密無罅隙
日星不漏。
棘籬規爲律雖嚴。
槩存防限而已
不如是甚也。
此則押付者新令也。
島民驚惑以爲前未所覩也。
處於坎窞
衣不改着。
足不出戶
日誦大學章句
兀然一卷
卽自警編也。
竟於甲辰九月十三日
卒于圍中。
疾革
招守島吏。
與之酒。
以後事曰吾得罪以來
不盥已三年矣。
我死沐浴必潔。
斂用常服
傳語吾子
使藁葬淺土以待之
十二月柩返。
權厝于宮村舊里。
秀山之麓也。
明年
公元1775年
蒙恩除罪籍。
乃用庚戌月日。
啓窆不數十武。
就而合于夫人墓之右畧如禮。
後七年丙辰
嗣子義秉蹕路鳴寃
 上特命暴其寃。
仍復官秩
公議之獲伸。
不俟百年
世皆謂當初處分
非聖上之本意也。
今 上元年
特復二李官。
仍賜蕆于公。
隱卒之典。
無憾矣。
夫人咸安趙氏
忠憲公重晦妹也。
多質少文忠憲
潔貞謙畏
儀刑夫子
生一一女
男卽義秉。
早中司馬
公議憐之。
屢擧一命不出。
女適牧使洪秉德
男義至。
女適尹慶勖。
側出也。
義秉三子二女
和淵參奉
好淵夭。
友淵。
尹輔一,金純喜。
庶子莘淵,巖淵
秉德三子遇燮正言,摯燮,南燮。
公於文主乎辭達
詩亦雅馴
類多率口而成。
未嘗雕刻自衒之態。
遺集若干卷藏于家。
性度剛介
容儀簡重
之如峭峰削壁
不得攀。
無所依。
然而仁厚爲心。
自其家傳
每事必傅諸誠實
是蓋自知禀賦之偏。
矯揉琢磨
以濟其不足
非所氣質之用少。
學問之工多者耶。
昔者第五京兆氣峭而議則寬。
薛簡肅性剛而政則惠。
如是
固奚異於琴瑟專一也哉
是故其可稱道者
多從性偏點化出來
事親也。
誠孝高於人。
弱冠服斬
致哀踰節。
鹽醬不入於口。
親戚
堂。
憂其脆弱不支
而公執禮愈固。
胃家受傷
遂成貞疾
事太碩人
奉養祿俸厚。
扶將則子孫衆。
世所艶稱
公所固有
而以其高年多疾。
發作無常
故公未嘗解衣而寢。
疾止猶不復初
終身如此
涉獵醫書
精究藥理
碩人所進湯餌。
非手劑不進也。
晩年席上
有涕痕。
家人恠問之。
曰吾不如伯仲氏之和且順。
侍親側。
歉於色難之訓。
到今追惟
自然淚下。
非深愛存乎心。
如是乎。
長房之奉祧者。
無以爲禮。
公刱立別廟於墓下。
祭田以贍之。
祭物每親自檢送。
而如有犯染者過之。
遽命易之
其致潔至此
伯氏右尹公。
如事嚴父
至於事之可否
未嘗苟同
近於切偲
右尹公每許以知心
終無間然
其所以難也。
右尹公歿。
仲氏監司公。
不忍暫捨。
往來京鄕。
必與之偕。
得一味。
未嘗獨嘗焉。
急於周恤
每居鄕。
霖雨祁寒
斗米束薪
遍於宗族之貧者。
社倉下。
畧倣南康舊法
名曰共年囷。
敎子弟。
誠必信。
俾循䂓矩
小或差失
誨責備至
或言其敎訓太嚴
公曰小事飭勵
所以不納於大過也。
居家御衆
至於切切刺刺
而如陷于重辜者。
則必掩覆之。
有得癡聾之義歟。
其接人也。
苟非其人。
未嘗
色辭
登科
起居注
一達官之不欲語者問曰彼隅坐者。
及第耶。
公反席而坐。
竟不之答。
人以冷面誚之。
而其操守可見也。
晩與厚謙相値於敦匠之所。
彼欲接語。
則公必顧而言他
竟不使交一言
此蓋兩通後也。
逆豎洪國榮專擅朝權
公淸名。
意欲藉而引重
使人致其辭曰金相公旣落致仕
公亦次第事也。
公曰將欲置我於何地。
辭氣甚嚴。
語者惶汗而退。
賊臣宋德相假儒名。
造朝
士大夫奔走盈門。
而公不然
或請其故。
命抽朱子封事
讀至近習用事
曰此朱子之難進也。
彼以山林而以國榮爲主
何足見也。
朝士從班出入之人。
曾不與國榮接其面目
公歎曰君非今世人也。
不恤家世寒微
遂與之約婚
好惡之正。
皆此類也。
評論本朝人物
鄭松江澈
激昂曰人短其不能容人
非實量狹也。
正氣勁節
實是君子豪傑者也。
若有所平生感慕焉。
素與鎭寬先人友善
間以微事告絶三年
先人刑官
奏釋酒禁被謫者千餘人
公在遠。
貽書請復交
語人曰仁人也。
何可絶也。
凡於事上之節。
積誠意。
有公事。
而待曉。
赴闕輒在人先。
上奏文字
必跪讀十餘遍而後進之。
遇逮事
國忌
則雖內殿諱辰。
行素
謫居時亦如之。
海衣羹。
海上佳味
公於島中
未及上供不之嘗。
居官也。
守法甚嚴。
不作移換府庫充溢
做事
不要近名
守令不輕置下考
曰守令之臧否
專在監司之導率耳。
前後外官
未嘗一人命。
未嘗輕加十度
威令振肅
在北營時。
獲一死囚以聞。
命依律。
公曰彼固當死。
特坐癡騃耳。
對案不食
俄而馹遞至。
減死傳敎也。
公喜乃進飯
今人每意公處事一於剛方
若其宅心仁恕
則人固不得以盡知也。
性嚴辭受
藩閫例饋。
近貨者却之。
廐無肥馬。
衣不絹帛
在官冷淡家居
位高朴素布衣
凡世稱財貨色
泊如也。
立志自少堅固
旣長謁陶菴李先生
先生器重之。
勉以向上工夫
自是自奮勵。
而每以疾病奪志
不能肆力於玆事爲恨。
而公雅言
輒曰學問非別件物事。
只在彝倫日用之間。
公於立身行己之節。
未或遠離於先生之道。
則公雖曰未學。
學在其中矣。
是以其言曰天之所以爲天。
人之所以爲人
而已
自欺三字
吾人沒身符也。
此豈無所受而哉。
嘗以古人自期
先憂後樂
願爲良醫
而立朝殆三十年。
誥命六十九。
提擧
公元1782年
一。
外職兼銜不與也
非不高也。
非不重也。
未暇煖。
事多揶揄
未克展布素蘊
惜哉。
雖以銓部事言之。
三年八除
殆若得君之專。
而仍而栫棘也編配下獄也。
餘悉以微罪罷。
未嘗有終三月淹也非他。
與世俯仰也。
然而特立獨行
超然洪流潰决之際。
人之視之
如氷底之寒石
爐中之剛鐵。
銷鑠不得
保有本色
所以不得親疎也。
世之知不知。
皆以一代淸操歸之。
不亦賢哉。
以時運多艱。
不諒我。
不無一二事參差
而是皆有說焉耳
當厚謙之兩通也。
或笑于公曰櫟泉,晦軒之追奪
金相公趙鄭兩尙書竄謫
關於而乃爲此遑遑也。
而後
世道庶可少靖也歟
趙尙書卽指我先人也。
昔者康對山爲救李崆峒
一見司禮太監
天下不之深非者。
憐其志也。
朱夫子欲以閤門者處一節度之任
趙相國不從
雖死靡悔。
豈不以權之爲道
大賢以上
不可也歟
後之秉國政者。
固當以餘干爲正。
然而救時之術。
亦或包含彌綸處。
尙論者恕其心而不泥其迹。
庶可矣。
惟是栢府一着
公則以爲負其心。
世則以爲非所望。
而槩於是時。
咫尺承命
無所廻避
是直公不幸耳。
特其自暴者。
初無聲罪
不連啓。
竟至於拿之竄之。
而公則猶以爲不慊也。
及趙公之放還也。
知公心。
故要與相見
而公謝曰旣發是啓。
復交其人。
非心所安。
終不見之。
及至深於自引
果於决去
然後爲快於心。
而亦足表於來後耶。
嗟呼
良玉微瑕
不以自匿。
故謂之忠。
名驥一蹶
時有不利
故謂之眚。
不以掩其德。
足以補其失。
非公之謂耶。
昔我 英宗大王嘗謂公過於隘滯。
及筵退。
大臣顧謂公曰令公須去隘滯。
公笑答曰顧所以藉手事君者。
只一隘字。
今又去之。
一空空物耳。
何補於國哉。
暮年
知遇深至
敎曰。
李某苟當一隅
可以立節
又曰至誠爲國
而未能柄用
予之過也。
上眷如是
而公已退矣。
亦粤我 先大王每惜其早退
又諭公從子義翊曰。
卿叔請除撞杖一事
陰德
至於壬寅之事。
始雖不幸
蒙恩滌。
此蓋由於公之平生忠悃
有以素結君父故也。
近世如趙樂靜錫胤兪大憲㯙。
貞亮鯁直
號爲名臣
當 孝廟時。
聖人在上
羣龍勵翼
而彼二公者。
乃或百謫歿身
屢罹於非辜
宋文正所以噓唏不已也。
所謂命也。
如公者又於命何哉。
可悲也。
畧掇其碑狀及平昔所聞見者爲之文。
以俟夫太常進退焉。
柯汀遺稿卷之八
 傳
  
劉副帥(克良)
公元1772年
副元帥公名克良。
延安府人
父府功曹
母京師宰相家婢也。
少時主翁玉杯
逃至鳥嶺少憩
猛虎突至攬衣領。
一日走至五百里。
延安府底投之。
功曹家也。
功曹喪耦纔窆。
異而娶之。
生公
孤家甚貧。
移居松都
負薪養母
鄕里膽勇稱。
城內井里甲第
鬼魅
不敢處。
僦居焉。
夜半丈夫十二人白衣入。
奮拳敺之。
皆竄入竹林間
明日就而安碓。
乃於響應處鑿地五丈。
銀人丈夫數。
蓋陰用兵法。
覆瓮穴地聲也。
武技登科
在朝諸公爭以將才薦。
嘗除沃溝縣監。
母謂公曰吾本人家婢子。
於汝顯官非分也。
公大驚抵京。
主家以實告。
請削科爲奴。
主拒之曰若非吾奴也。
復言
公曰母言實奴。
何敢背主欺君乎。
主義之。
放良券與之。
後公至貴。
猶稱主。
每至其家。
里門步進。
有所獻。
必手自持納。
嘗爲衛將。
方分軍也。
聞一宰相邀之。
欲遽起。
僚官曰分軍重事
子何徑去。
公曰舊主見招。
不敢少遲。
一座驚歎
壬辰四月
倭奴入寇
朝廷巡邊使申砬御之。
以公爲助防將。
申將軍北邊猛將也。
與尼胡
公元1782年
數戰立奇功
膽氣方盛。
倭奴易與耳。
次于忠州之㺚川。
背水爲陣
苦諫不聽
乃請別陣。
自以步卒三百人
竹嶺拒之。
倭兵到山下
逡巡不敢爭。
皆從鳥嶺入。
申將軍死之。
公兵少不能戰。
所部間行行在
又以副元帥
從申硈於臨津
時體察使金公命元守江灘
斂船艤北岸
不得渡。
日出挑戰
我師不應
相持十餘日。
賊乃焚廬幕撤帷帳器械
退遁狀。
輕銳無謀
見其兵少。
欲渡江襲之。
京畿監司權徽與硈意合。
刻日會戰
或曰我衆雖多皆疲弱
所恃者惟江邊土兵
今遠來罷弊
休息數日。
勝之必矣。
巡察使韓應寅怒其沮軍情
斬以徇。
金公應寅承命
不受體察節制
故不敢言
老將也。
習兵事。
以爲賊之羸誘我也。
力言不可
硈欲斬之。
公憤逗遛兵家大戮也。
結髮從軍
豈敢避死。
所不輕進者。
誤國事耳。
奮然而出。
及硈乘船。
公曰大將渡。
我何敢後。
率其屬隨之。
六月十七日
夜渡
左衛將李薦遇賊於上流
急與之戰敗績。
公亦遇伏於山後
下馬踞軺床曰此吾死地也。
兵力戰。
彎弓射賊。
爲賊所害。
狼狽還。
騎馬渡江溺死
賊遂渡臨津
 上聞公死。
敎曰。
劉某力戰死陣上。
忠義傑然
命贈兵
曹參諡武毅
禮官招其魂。
葬於平山赤巖。
後與東萊象賢淮陽鍊光。
同享松都崇節祠。
初金艾軒時獻深於易。
嘗持被禁中
公亦在直。
偶夜設巵酒
侑觴
語闌及易。
縱談陰陽變化之妙。
達於天地有形之外。
艾軒驚服
不能盡其說。
晨起就叩之。
公曰吾武夫安知易。
醉裏狂言
醒不記也。
及公歿後。
艾軒每惜其奧義不傳云。
外史氏曰劉副帥
衛將軍不幸耳。
本人奴。
以下士稱
不若公之守分爲尤賢。
以公之賢且才。
使得衛將軍之專。
則鳥嶺可守。
臨津不敗。
其功不成
天也非人也。
余守松都
嘗以公之事白 上。
上命子孫
而後得於金川僻處
有數農家殘微如綫。
召編本府武學生
間爲余說公逸事可聽也。
及過皮井里
見朴公師益。
樹公遺墟碑。
摩挲感慨
守戶焉。
柯汀遺稿卷之八
 狀
  
湍金割界事宜
臣於見職之未叨也。
獲奉 天語之及於故都者屢矣。
克軫官民凋殘
必欲奠安維持之。
周后之毖殷。
宋祖之西京
無以過此。
臣固欽頌之不暇
及玆承命分司
委畀之 聖意
特勤摯焉。
於是
公元1787年
激衷悃。
頓忘庸陋
以爲官與民。
國事耳。
苟效絲毫之益。
卽爲臣酬恩報德之所。
所以莅任以來
窮思竭慮。
究其弊源可捄者。
考之圖籍
謀之父老
周審山川體勢
本府也按勝國之墟。
枕畿海之交。
軍容之壯。
民物之殷。
非不屹然巨鎭
實則地方三十里。
不及一小縣。
編籍萬有二千。
城內三之二。
農戶不足以供都市
四境不足以處農戶
所以拓土之議起。
而因其近界之相錯者。
擧欲東闢疆於長湍。
割地金川
非特羣情之至切。
抑亦地勢使然
前後守臣陳請難數也。
雖然昔之陳請者。
民庶之願也。
也則守臣之願。
甚於民庶何者
本府地旣狹小
稅則惟輕。
徒以子母之殖。
供億公費
一自頃年蕩債之後
所收債息。
亦旣減半
幷他雜稅之零細者。
不及四萬。
一年經用
浮於所入。
益之以不時之需蠲減之費。
以致年年轉縮。
不得不行一苟且鄙瑣之政。
不足以繼之。
犯本取用。
歲且數千。
債本有限
幾何不消盡乎。
西都管轄之地。
朝家之所倚重何如
蕭索如此
寧不寒心
誠欲袪其弊。
亦多有難便者。
若如丁未之劃錢貨也。
則不論添債之難易
無可劃之公貨矣。
若如癸卯添倉穀也。
公元1786年
惟此人稠地窄
糶易糴難。
不可專靠於什一之耗矣。
若如丙午之請關西米也。
則顧今地部日匱。
經費多端
其何敢比歲加請乎。
所以莫若稍拓地界之爲便耳。
然此一事
本府所適願。
在他邑誠爲持難。
郡縣疆界
自古有定。
如欲宰割其間
則得者雖益。
失者必損。
求者雖切。
主者必嗇。
是以請愈勤而防愈力也。
若臣之意則有異焉
在前請割於長湍者。
多則二十里。
不下十里
而今臣之所請。
沙川以西一線之地。
在彼無甚失。
而在此則所望爲甚切。
驟以論之。
此地延袤至小。
其於得失
似無輕重
然而從前執言求割者。
不過城外敎塲也。
花谷書院也。
松岳半面也。
山城道路也。
此四者並在此中。
顧其勢不可不求割。
若夫民庶之願。
則爲其塚墓之所寄也。
以此爲請。
雖涉小民之私懇。
經界事體所不可已。
况其陳荒可墾之土。
間亦有之。
移屬之後
次第起耕。
則其於本營
豈曰少補之哉。
至於金川二南面。
在該郡如懸疣
本府項背
得其地則境內游手之徒可處也。
收其稅則營中燃眉之急可捄也。
所以割附之請。
非今斯今。
其所代償者。
欲以平山所在本營之粘石屯相換。
以其名則似矣。
而顧其實則大
不侔
殊非共濟之義。
且近專利之嫌。
臣則無是也
竊欲明其分數
通其好惡
雖未猝富於本營
要不貽害於隣官。
則恐非該邑之必爭。
朝家亦何至靳許也。
或疑其如是則得之奚益。
此有不然者。
若於彼此換易以後
收其冗費
墾其荒棄
以補公用不足
則此其所得。
不亦多乎。
閏月餘分也。
能補天運
涓流至細也。
終添河海
古之善治理財者。
皆此術也。
天下萬物
無暴長暴肥之理。
且况此疆爾界
均是王土也。
均是王臣也。
徒欲偏利於所管。
非惟爭端所起。
事必無成
亦豈和平公共之義哉。
顧其兩面之地。
人稀境僻。
民貧賦重。
肥沃
亦多陳荒。
今若得之則府民之敗於商利者。
皆欲耕於其野。
烟戶之供。
租稅之羡。
可增歲收
可補軍需
此固殘局不些之利。
抑亦有關防之所重者。
今夫白峙鎭。
在於二南之終境。
實爲大興之後障。
而其嶺阨形勝
靑石相表裏
正是當百之地。
臣於比者
躬審到此。
察其形便
此鎭曾爲本營所管而旋屬海西者也。
而還本營
二南不可不割。
二南可割。
則此鎭不可不屬
揆其事勢
皮毛相屬
不可離者也。
其險旣如此
控制得宜
他日緩急
可敵數萬甲兵。
其爲
國家之所關甚重。
官民之利從而附焉。
此臣所以眷眷也。
或者以爲二南雖移屬。
所得無幾
若以金川全郡盡屬本府
而移其邑於營下。
罷貳衙之分供。
則較諸二南
所得殆倍之。
其言固然
然而事有掣碍者。
疆界之割劃。
固是大事
必須審地理。
次究事勢
次之民情然後可矣。
觀夫靑石洞之爲關阨。
天塹鐵限也。
左挾礪峴。
右控白峙。
太山周遭
飛鳥難越。
實封疆之大界分也。
今棄此限。
而使全金內附焉。
移其倉廒
徙其訟獄
則踰越險阻。
貽弊多端
至於大小使星之出站接濟
爲難便。
最是一邑士族
不願爲民。
必也移屬之後
浮言胥動。
將致騷擾
此豈經遠之計哉。
之者以爲二南金川地也。
獨無人情同然乎。
則臣固替探而躬訪之悉矣。
此地便是絶峽。
一兩家外。
無以士爲名者。
民則利其松都之稅少役輕。
莫不願爲之民。
而惟是鄕品十餘家。
特以無鄕色。
故恐其上下不及掉頭不願。
似此微事
何足持疑大計乎。
或云全郡猶可移屬。
二南若割。
則全郡爲病。
此則阻搪之言也。
假令全郡割附。
則獨不曰一道爲病乎。
凡此數件事。
前後諸臣之可否文字
幷列如左。
附臣愚見於其下。
睿覽焉。
公元1771年
 臣謹按西移屬之議。
惟久矣。
府籍雖缺。
百年以來可考也。
在昔 肅廟辛卯
守臣金萬埰始言之。
其時左相徐宗泰右相金昌集覆啓。
左相請以西之半或三分一。
以其水川爲限
右相請以分地定界
竟從右相議。
旋因畿營爭之。
未决
己酉
守臣宋正明,兪命雄等相繼陳聞
更以口井峴減限爲界。
又因臺言而寢之云。
臣聞之境內故老
則皆言其時長湍武人也。
嫌其疆界之見削。
陰使西百姓
要於守臣之歷路。
粧出男負女戴流離奔走狀。
竟入於臺臣風聞
守臣閔鎭厚以爲朝廷之體。
外臣不可臺官爭。
事遂已。
流傳之言。
雖不可信
或然也。
伊後守臣雲澤,朴師益等。
或疏或啓。
皆請以口井爲限
至 先朝庚申
駕臨本府城南樓
民人呼籲
守臣故事
廟堂嫌其紛紜更改不許之。
至丁未
守臣李性源又言之。
 上特遣備郞。
圖形以進。
八十年間。
凡再割而三寢之。
然而民人抑鬱顒望
至今如一日也。
竊以臣愚見言之。
分地川以西。
非特西一面而已
松南太半折入。
則長
公元1779年
湍之削也滋甚
此非容易更議者也。
口井峴以西。
疑亦可矣。
而抑有不然者。
顧今大臣國舅名家巨族之葬於斯
數十姓。
百年之後
若使移屬本營
則雖爲蘇瘼之地。
終涉曲循於民之私懇。
其於事面。
已是如何
設令朝家之許劃。
己亥事。
臣則决知其旣得之後。
賓客之供。
葬祭之庀。
實亦朝體國典之所不可已。
非直所得不補所亡。
此非本府之所利也明矣。
至於沙川以西。
則地不過蕞爾
而其形如熨斗
雖其平田所在
如斗之柄。
岡巒之會。
如斗之腹。
腹圍數十里。
統以言之。
本府之所爭敎塲等四條
並在此中。
得寸得尺
實爲本府之利。
使本府而無此。
比如人之有狼戾之病也。
豈直無名指屈而求伸哉。
且况此地無禮葬之所。
而盡爲民之北邙
臣於入境之初。
見老少攔道。
訴其見侵狀。
往往有泣下者
朝家何靳一黑子之地。
不以故都子弟乎。
夫以湍民之不願屬者
以謂沙川西則屬松都
夫孰曰不可
是豈無所然而然哉。
在昔此議之始也。
大臣徐宗泰
長湍人也。
欲以西之三分一水川爲界。
蓋其素諳地勢
熟知民情
故其言如此
以是求之。
沙川
西是已。
故臣竊謂故相之言爲宜。
 臣竊以沙川以西爲請者。
前已粗陳之矣。
此地田摠。
凡八十餘結。
如得專附於本府
可當一面
但是摠。
訓屯及司圃署折受其中矣。
雖欲請劃。
惟彼諸司各自有主
其孰肯徒然見失哉。
至於上納實起。
不過十五結。
其賦雖微。
實係正稅
亦非臣之所敢請。
其餘烟戶之外。
如干陳頉處。
所以農民而爲受稅之資。
非不零星
其所請。
不出於此
直以疆界事面之爲不得不然者而發。
陳起多少
不可計矣。
且如軍摠。
則摠廳束伍軍外。
上納番軍三十二名。
亦甚數少。
但今該府之搜丁最艱。
伍尙多。
若使本郡代充。
則其弊不些。
此則當自臣營收捧上納
臣營雖弊甚。
豈爲其些少番錢
反擾隣境之民爲哉。
公元1755年
 臣謹按大小南面移屬之議。
雖始於乙亥守臣尹汲。
而此地本松都所屬牛峰縣。
不知何時折入金川
往在 肅廟丙辰
守臣金徽之請而劃附小一隅中營
以是考之。
則是議也丙辰
於今歲甲三回矣。
惟此移屬之便否。
觀於前後守臣之奏備矣
有從地理言者
莫詳於戊戌守臣
公元1787年
彥鎬。
有從民願言者
莫備於丁未守臣鍾顯
其要皆歸於補營需。
而又其言未嘗不拖引白峙鎭。
此鎭曾屬本營
而及其還屬海西也。
雖以營儲之不能接濟爲辭。
今則該鎭自有接濟之餉耗。
無所藉於該營。
則竊意伊時之移送
由於二南之屬他邑。
而是鎭也處其終界。
越境相管。
不能牽掣者歟。
獨於癸卯守臣徐有防陳疏也。
不請二南而只請白峙者。
似異乎諸臣之言。
而亦豈以二南爲不欲哉。
甚言白峙之不可不還屬耳
至若備郞趙鎭宅言。
兩下說去。
不立的論
蓋其小官陳奏之體。
守臣疏啓有異故也。
若乃海西之前後防塞。
自是守土常情
而今考其啓本。
槩是謄傳金川兵營狀而敷陳之矣。
以爲二南若失。
則不如盡革金川
半屬營。
半屬平山
然後可以支保。
以謂不出數年。
金川之民。
盡爲民。
此正不以辭害意者。
而考其實則不然。
今二南雖未割。
兩界實相接。
何嘗松都爲淵藪而金川空虛乎。
假如革其邑而分其地。
金川一郡
便入烏有之鄕。
有何不支之可言乎。
且夫持難乎白峙者。
以謂當賊爲頭
兵家所指。
以謂緩急防守
主客勢異。
兩言者。
若爲松都而言。
顧彼地勢
海西當賊乎。
營當賊乎。
旣屬之後
屬者爲主
不屬者爲客。
隨時勢異。
固其宜矣。
大抵設險固國。
所以內保而外御也。
介乎海之交。
松都則其勢爲依險而前據。
海西則反爲起險而退縮
其於控制得失
何如哉。
且况白峙之路。
松岳之後
步涉臨津上路
直出于楊州綠楊驛。
實爲京師北門捷徑也。
其間嶺隘之固。
郡邑之守。
備御之方。
疎虛莫甚。
臣竊爲之慨然也。
至於二南移屬之利害
業已罄悉。
若其租稅區劃
軍丁之分排。
則今臣別爲陳列于左。
 臣竊謂事有輕重
理無物我
天下萬事
何獨不然
而治財爲尤甚。
今二南事言之。
賦稅歸於地部
守土金川也。
求割者臣營也。
除袪物我之私。
則處得其公矣。
能審輕重之別。
則事得其宜矣。
近者本營凋甚。
無以自保。
請割於隣境者。
一則開荒也。
二則曰租稅也。
金川之靳之也。
非爲山川也。
爲其粟米麻絲之供於官耳。
此而奪之則殊非均平之政。
故臣以爲若係營邑之需。
一一計還。
左契焉可也。
况今經費漸繁。
地部無以計給。
則凡爲
分符之臣者。
縱未能任土地闢草萊
以助國用匱乏
其何敢侵削地部之原稅。
以肥外官哉。
以爲大同
依例上納爲宜。
高麗太祖陵閣重修
公元1711年
太祖再完金甌
統三爲一。
功烈巍赫。
樹立宏達
朝家前後崇報之典。
有餘憾。
而惟是顯陵香祝之磨鍊
未及崇義殿一體擧行
乃於軫念舊都之日。
特降修明曠典之敎。
祭閣之葺理
香祝之下送。
出繼述之聖意
則其在守臣奉行之道。
不可十分恪謹
毋敢一毫少忽。
敬奉聖旨
卽爲馳往麗太祖顯陵
詳審其祭閣。
當初刱搆之年紀
雖無可考。
重建則寔在康煕五十年辛卯
蓋其歲月寢久。
榱棟多朽。
實則制度樸陋
簷戶低窄。
比之村巷祠屋
猶有遜焉。
非所以妥歷代王靈之所。
其間亦有屢次葺理之擧。
不過牽補而止。
風雨不蔽。
是卽事。
所見之未安。
爲當如何
之前席所陳者。
以此也。
今於特敎之下。
若或因循葺治
又復如前。
則實非我 聖上曠絶德意
躬審後卽差臣之營裨一人解事首校等。
鳩材募匠。
使之監督
臣亦往來董飭。
同祭閣廣二間長三間。
仍於本基
卽爲改建
間架遵舊
制度
頗麗。
本月初九日。
先行告由祭。
當日始役。
而境內士庶及王氏之後裔。
莫不感頌至仁
欣覩盛擧
皆願以工役來助。
而臣則慮其情雖如此
力或未逮
乃於助役之中。
十許其一二。
未過二旬
工已告訖。
猶有餘材剩瓦。
添造參奉守直三間
今則祭閣之體制軒敞
丹雘鮮明
豈但邱隴增輝
一府故事而已哉。
所以繼 先朝營建崇義殿之美規。
克彰我 聖上仁厚之德。
則宋之白牡之祭。
周之振鷺之頌。
未必專美古昔
不勝蹈忭之至。
至於物力之如干所入。
後論報於該曹計料。
監董裨校。
不過一時微勞
不爲論賞。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