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庵遗稿卷之二十八 第 x 页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八
杂著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八 第 479H 页

立朝日录
[丙戌]
[正月]
丙戌正月初一日辛未。参 各殿新岁问 安。(副应教李商芝,校理李亨逵,金载顺,副校理李宅镇,李性源,修撰李在简,郑昌圣,副修撰朴师海,李性遂同参。)○初五日乙亥。承 命入 侍。(自数日来。 上有脚部痹弱之症。起居欠宁。卧于思贤閤。召见诸臣。是日诊筵。 命儒臣持警世问答入侍。余适当番次。未及替入。而上番李亨逵,下番李在简已入矣。 上曰。上番尚未替直乎。李亨逵对曰。姑未入来矣。 上曰。注书出去替直。儒臣如已入来。与之同入。否则勿促而入来。后使之即入可也。良久 上又问曰。玉堂每于午后替直乎。李在简对曰。不必然也。随其入来。或早或晚矣。 上命儒臣少退。而贱臣亦已就直矣。午后复 命入侍。遂与下番及承旨洪准海,假注书李镇复,史官郑来谦,李谦彬同入。盖岁后初登筵也。 上令进前。读警世编而卧听之。仍就枕熟寐。及读尽一卷后。始觉而 命先退。)○初六日丙子。承 命入 侍。(上候无减。连 御思贤閤。朝诊筵。 命儒臣持警世问答续编入侍。贱臣与下番李在简承 命趍入。都承旨李景祜,假注书沈𪣼,史官郑来谦李谦彬已先入矣。诸医入诊。领相请八味元进御曰。近来则少年多服此药矣。 上顾贱臣曰。儒臣亦服八味元乎。对曰。臣则未尝服之。而近来人家年少者或有服之者矣。 上笑谓领相曰。彼儒臣则似不服矣。领相退后。 上命贱臣读警世编。读至十馀丈。 命先退。)○初七日丁丑。承 命入 侍。(上卧思贤閤。夕诊筵罢后。 命儒臣入侍。贱臣与下番郑昌圣承 命趍入。承旨金华镇,假注书沈𪣼,史官郑来谦,李谦彬及领相编次人具允明,徐命膺已先入矣。 上亲制小学指南。盖是年四月十一日。即 上年十三就傅。讲小学之回甲也。 上将以是月日。复讲小学。故静摄中。亲述此篇。于题辞则逐节而解释之。于内外六篇。则只举篇题首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八 第 479L 页

章而详论之。 命贱臣等与编次人同为校正。贱臣略请删润。 上皆从之而屡加称美。 命编次儒臣明日入侍。遂先退。)○初八日戊寅。制进十韵律诗。承 命入 侍。○初九日己卯。参 大殿患候问 安。承 命入 侍。○初十日庚辰。次对入 侍。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八 第 480H 页

校正。 上问曰。此文字何如。贱臣曰。好矣。郑昌圣曰。臣昨见俞奉朝贺。以为有继往开来之功矣。诸臣皆齐声曰。此足以教后世之学者。可谓发前人所未发矣。 上曰。似当有力矣。贱臣奏曰。臣既承监印之 命。而今方入直。当入昼仕乎。 上曰。除草记往来可也。仍 命印本三件进上。一件献于东宫。而五处史库,弘艺文馆,春坊,芸阁。各藏一件。南北汉各送一件。使之刊板。国舅都尉一品文臣宗臣将臣承旨玉堂翰注时任侍从臣校正诸臣。各颁一件。遂先退。与郑昌圣往芸阁。自今日逐日监印。)○十一日辛巳。来待入 侍。○十三日癸未。小学指南 进上。 命赐貂皮耳掩。承命入 侍。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八 第 480L 页

遍。 下询诸臣曰。此文字何如。诸臣皆称美。贱臣曰。臣则终始校正于此书。而盖其为书颇详。可见 圣上平日用工于小学一书也。昨日又伏见 御制小识。比序文尤好矣。 上曰。只欲自警。岂有可观也。仍问曰。诸臣颁赐已尽为之。而合为几件耶。贱臣对曰。 御览册先为内入。而颁赐件则姑未及妆衣。明间当毕役。而似为百数十馀件矣。 上曰。儒臣已替直乎。承旨对曰。上番则仍为入直矣。 上曰。然乎。遂 命贱臣读警世编七八丈而先退。)○十四日甲申。承 命入 侍。次对入 侍。○十五日乙酉。承 命入 侍。○十六日丙戌。承 命入侍。○十七日丁亥。承 命入 侍。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八 第 481H 页

诊筵。 命儒臣持警世问答续编入侍。贱臣与下番郑昌圣,承旨任㻐承 命趍入。假注书沈𪣼,史官郑来谦,李谦彬已先入矣。药院退。 上命贱臣读之。读至七八丈。下番及承旨分读而退。)○十八日戊子。承 命入 侍。○二十日庚寅。次对入 侍。承 命入 侍。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八 第 481L 页

臣等各读警世编数丈而罢。盖 上欲见 世孙答春坊之教。故 圣意欲令诸臣速退也。)○二十一日辛卯。承 命入 侍。○二十二日壬辰。承 命入 侍。○二十三日癸巳。承 命入 侍。○二十四日甲午。承 命入 侍。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八 第 482H 页

御制序文板矣。是夕诊筵都承旨奏曰。儒臣以为 皇明序文旧板已失。而 御制序文则印来云矣。 上曰。御制印来者妆册。标纸书题目。入于差备之意言之可也。于是依 下教妆册内入。)○二十五日乙未。承 命入 侍。○二十六日丙申。承 命入 侍。○二十八日戊戌。次对入 侍。○二十九日己亥。承 命入 侍。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八 第 482L 页

命承旨以下皆退。而儒臣明日持册更入。)○三十日庚子。承 命入 侍(上卧会祥殿。朝诊筵。 命儒臣持祖训入侍。贱臣与下番李在简承 命趍入。都承旨李景祜,假注书沈𪣼,史官郑来谦,李谦彬及内局提调已先入矣。筵席窄狭。贱臣等退伏户外。而医官入诊。入诊罢而后。 命时原任大臣入侍。领相请前岭伯郑存谦升拜同禁。医官吴道亨姑递本职。 上许之。因此沉吟。忽 下教曰。将臣多有举行。故总管曾有许递之事。今番不可以常例言之。其令入直。而今则不无向愈之势。带堂任而岂可一向禁直。虽不直宿。逐日入侍。国舅其令自今日撤直。领相曰。撤直则必以为怅缺。而岂可顾此乎。大臣退。 命贱臣进伏读祖训。读至四五丈。下番继读而止。 上谓贱臣曰。俄者已言于国舅。而儒臣亦往传也。国舅一朔禁直。虽不病之人。如是劳悴。诚难矣。今则予病少愈。撤直而归任。便休息可也。都承旨曰。如是曲念。亦是 圣恩。而在下之情。必以为怅缺矣。 上曰。今番内殿。国舅用心多矣。又曰。儒臣亦许久在直矣。都承旨曰。其在情理。不忍遽然替直。必欲频频承 候故也。 上曰。予今向愈。父子多日并直。府夫人亦岂不忧念乎。贱臣起伏称谢而退。数日后替直。既而 命药院轮直。因都提缴奏遂寝。翌朝 世孙进现。 上大喜。命东宫议药时药院诸臣行赏。家亲以先撤直之故。 特命厩马面给。子弟中一人除职。家亲上疏辞。 答曰。望八调摄。国舅直宿。古岂有哉。卿其安心领受焉。越一日。复 命药院轮直。)
[二月]
二月初一日辛丑。朔书被抄。(以三下居第三。纸三卷例给。)○初六日丙午。入弘文馆议谥。仍诣奉常寺合坐。(是日候班罢后。诣本馆议谥。副应教李商芝,修撰郑昌圣亦参焉。故赞成赠领相李尚毅谥望翼献,靖翼,景翼。注云思虑深远曰翼。向忠内德曰献。仕不躁进曰靖。由义而济曰景。故参赞赠领相李志完尚毅之子谥望贞简,贞敏,宪简。注云清白守节曰贞。正直无邪曰简。应事有功曰敏。博问多能曰宪。近故吏曹判书黄仁俭谥望贞孝贞简文僖。注云清白自守曰贞。慈惠爱亲曰孝。平易不訾曰简。敏而好学曰文。小心恭慎曰僖也。即日遂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八 第 483H 页

诣太常。与奉常正韩宗缵合坐相议。送于礼曹。○数日后。筵中领相奏曰。黄仁俭贞孝之谥正好矣。其人孝子也。 上曰。议谥者谁也。领相曰。两应教及郑昌圣也。其后十八日政。李尚毅翼献。李志完贞简。黄仁俭贞孝落点。)○初九日己酉。请对入 侍。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八 第 483L 页

外忧遑。此非但有妨于静摄。实非物来顺应。我则如故之道也。伏愿亟 命收还焉。且伏闻有乡儒放逐之 命。臣等不敢知 圣意之所在。而第八方多士。济济咸聚。科期只隔一日。而遽 命放逐。窃谓万万过矣。 成命一下。有司急于奉行。馆学五部遍行搜括。驱迫逐出之际。人心骚扰。景色愁沮。 殿下居九重之中。何由知之乎。士心之抑郁。固无足言。而其有歉于 圣德。当如何哉。 王言一播。远近骇听。今若亟 赐还寝。则犹可及止矣。臣等初欲以此陈劄。而草草文字。未足以转回 天听。敢以浅薄之诚。相率求对。以冀 圣鉴之一分照烛也。金载顺曰。金龟柱所达诚是矣。 上默然良久曰。昨冬世孙遘疾。久而乃愈。今者予又病矣。海镇乃敢以一气字恐动乎。此时不必问安。亦不必直宿矣。乡儒若释褐则必如海镇。故有逐送之 命。昔高皇帝命停儒生之科。予有所重。岂不逐还。而今者儒臣从容开陈。予心有所感动。复何所惜。传教当还寝矣。贱臣曰。 圣度天大。不俟终日。而有日月之更。可谓出寻常万万矣。中外臣民闻此。必将欢喜。岂不大有光于 圣德乎。金载顺曰。诸 传教既已还寝。则大臣诸宰未及周旋之罪。亦当并为还收矣。 上曰。此传教亦还寝矣。贱臣曰。转圜之量。臣窃为钦叹。而臣等以浅薄之诚。终蒙 回听。亦自讲与有荣矣。 上曰。今者处分。极为雍容。虽一日不服汤剂。亦何所损。今日儒臣可谓举职。予甚嘉之矣。又曰今此还寝之教。亦所以示世孙也。贱臣曰。 圣教又及于贻燕之谟。此所以基亿万无疆之休也。 上命诸儒臣退。而 命书传教曰。予则苦心而职在经幄。其能辅导。其涉嘉之意虽深矣。予何惜也。特寝政院玉堂勿为问安。逐乡儒之命。一而二二而一。既闻提调求对之事。若许则诸大臣自当随入。大臣诸堂下教特寝。仍令次对。于是大臣以下一齐膺命。是夕入侍。大臣曰。还寝之 命。不胜喜幸矣。 上曰。予感动于儒臣之言矣。○初十日司谏徐命善上疏。以为乡儒渡江。听闻忧叹。即因儒臣之求对。旋示转环之大度。不吝之 盛德。虽由此益光。又岂若初无是事之纯善纯美哉。昨日下教。不过略示惩创而已。在有司奉行之道。固当不亟不疾。或对或章。以冀反汗。而馆隶搜括泮村。甘结遍行。五部促令出送。无异驱迫。几千多士。喘喘无所依。请大成权道亟施谴罢云云。 上览之。又发激恼。 教曰。海镇之一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八 第 484H 页

气字。已无可言。谁为鹰鹯之教。视若寻常。反有此举。此有浮于海镇。其兄引进海镇。其弟右袒海镇。故判书徐宗玉之子。岂忍为此哉。仍 命刊名仕版。大静县定配。夜半遣宣传官。持标信开西小门。使于今日内渡江。以徐命膺劝其弟。亦 命刊版。自是 上心不怿。多发非常之教。翌朝答药院 启辞。缕缕千百馀言。皆是怒责徐台兄弟叔侄者。而末段有通顺散,牛膝茶一并停止之 教。盖此二药。皆是酒水和煎之剂也。家亲自内力请勿停。都提亦陈奏蒙 许云。十二日掌令赵台命启请李海镇极边远窜。 上允之。以掌令金汉老不为联启。 命刊版。正言郑昌顺,李命勋阙启。并投畀。有今日海东有君乎有臣乎之 教。于时 上连日激怒。症候有添。而同敦宁金钟正又陈疏请还收加资。盖前年申暻处分时。钟正时为承旨。 上以为其女婿而善处义。 特命加资。其后湾尹同禁之 除。皆出而膺命者也。 上怒曰。曾已行公。今忽若此。处义即当。分义寒心。 命洪原县投畀。以捧入上疏。诸承旨并罢不叙。自是 圣心益不平。历累日不释矣。)移 除议政府检详。○初十日庚戌。升 除舍人。○十一日辛亥。入 阙谢恩。○十二日壬子。诣议政府。行谥号署经。(领议政洪凤汉,左议政金相福,左参赞李昌谊,右参赞李益辅合坐。行谥号署经。仍就中书堂。行上官坐。古例舍人上官然后。乃得题名于先生案也。仍受各司官员参谒。此亦古风云。)○十八日戊午。诣校书馆。行译院再试。(凡译院取才。所以计画多少。分等授职也。挽近以来。主试者专用私意。译官辈惟事干嘱。取才之规遂废。及余之行初再试。无一人不才而得参者。其不得参者。忿其不得济私。又有崔国亮者自言曾于院中。有写册之劳。得都提调许题。愿付佥正职。余不许。于是此辈嘱提调李昌谊。复行礼曹取才。盖自前院试不公。则自礼曹复行取才。而提调一员往参例也。昌谊恐事不成。不请礼曹堂上。而只与礼郎一人。汲汲行试。悉汰院试入选者。而以所亲人充之。虽善讲者。非有干请则不与焉。译官辈莫不诟辱唾骂。任官赵景泽者。亦啚得正职。而恐余知则沮其事而不之告也。余乃送言于都提调。落其职。)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八 第 484L 页

[三月]
三月初四日癸酉。入重试科场(试官金相福,尹汲,洪乐仁,李得培,安𠍱。御题本朝群臣贺受八音九章之赐表也。入场者三百八十馀人。限内呈券。堇四十张。余亦不呈券而退。申后诸试官入侍。科次榜拆。李性源为甲科。李基德,郑述祚为乙科。李万恢,李兴宗,郑粹德,金鲁镇,李蓍建为丙科。郑粹德外七人。并加资。不入场不呈券者并推考。是日昼筵。 上问家亲以贱臣不呈券之故。家亲以年少登第。且有盛满之戒仰对。及坼榜后。 上谓承旨曰。闻金龟柱不呈券。初莫知其故。今思之。盖欲避加资而然也。其心诚可嘉矣。然既经东壁。则自有阶梯。真谚所谓猫之素也。)朔书被抄。(以三中序居第二。纸三卷例给。)移 除弘文馆副应教。○初五日甲戌。入 阙谢 恩。○初六日乙亥。入参问 安班。(上候自去月二十五日添剧。眩气频频往来。 命三提调移直厨院。国舅都尉并为直宿。药房政院玉堂朝夕问安。朝廷亦逐日问安。数日后 圣候少胜。 命勿问安。朝廷则间一日二日。至间三日问候。政院玉堂则如前为之。余之拜馆职后连日进参。而姑不尽记。)承 命入 侍。(上卧会祥殿。朝诊筵后。 命儒臣持警世问答入侍。贱臣与下番朴师海,承旨金华镇,假注书李镇复,史官李谦彬洪彦哲承 命趍入。 上命贱臣读之而乍 就寝。读至十馀丈。始觉。 命下番及承旨分读而退。)○初七日丙子。承 命入 侍。(上卧会祥殿。夕诊筵后。 命儒臣持警世问答入侍。贱臣与下番南玄老承 命趍入。都承旨韩光会,假注书李镇复,史官李谦彬,洪彦哲已先入矣。 上命坐直承旨入侍。李在协入来。而韩光会先退。 命贱臣读警世编十馀丈。下番继读。 上以其父泰齐病递局提。 特命出去救护。而令承旨读之尽一卷。其间 上就寝良久乃觉。命退出。)○初八日丁丑。承 命入 侍。(上卧会祥殿。朝诊筵后。 命儒臣持百行源入侍。贱臣与下番李在简,承旨任㻐,假注书李镇复,史官李谦彬,洪彦哲承 命趍入。 上命贱臣读之。读讫。 上乍就寝。觉曰尽读乎。对曰然矣。 上曰。其下则何文乎。对曰。下则谚解也。 上曰。此数日则连持此册入侍可也。盖毓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八 第 485H 页

祥宫忌辰在明日。孝思兴感故也。遂退。)复承 命入 侍。○初九日戊寅。承 命入 侍。○初十日己卯。入参重试庭试唱榜陈贺。○十五日甲申。入参 世孙患候平复陈贺。承 命入 侍。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八 第 485L 页

警世问答入侍。贱臣与承旨李性源,假注书禹祯圭,史官李谦彬,洪彦哲承 命趍入。 上命贱臣读之。读至五六丈。下番及承史分读。 上闻禹祯圭读声似治经者。频发 天笑。又曰彼以掌议登科。而咸阳人也。盖 上虽静摄中。而聪明之不减于昔可知也。仍问祯圭科前居馆。贱臣曰。彼注书素称善文矣。 上曰。乡儒多居馆者乎。承旨曰。然矣。贱臣。京儒亦多居馆。此承旨登科前为荫仕。而时时居馆。以赴泮科矣。遂退。)○十七日丙戌。承 命入 侍。○十九日戊子。入参夕问 安。○二十一日庚寅。承 命入 侍。复承 命入 侍。○二十二日辛卯。承 命入 侍。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八 第 486H 页

官李谦彬,洪彦哲承 命趍入。 上命进前瞻望。而曰神色比昨何如。贱臣对曰。今日仰瞻 玉色舒缓。非特胜于昨日。实为近来之初。不胜庆幸矣。 上曰。果然乎。贱臣曰。不可与昨朝比论矣。 上命读自省编。顾家亲曰。今听读声颇分明矣。读至列朝爱恤武士之句。 命止读。呼写武艺厅直赴传教。而语意个个分晓。无一毫差错。家亲曰。传教之呼写。可知精神所及。一播中外。皆知 圣候之夬胜。焦遑之馀。不胜忭幸矣。 上命贱臣继读之。复读数丈。下番及承旨翰注分读。 上问注书为谁。承旨对之。 上笑曰。彼明经科耶。读声是讲声也。贱臣曰。非特明经之人如此。近来制述者。皆应科讲。故读声多如此矣。 上笑曰。讲声读之然后易于成诵乎。对曰。然矣。 上曰。予之声音。比昨何如。贱臣曰。顿然差胜。酬酢无异于平常矣。遂先退。)复承 命入 侍。○二十三日壬辰。承 命入 侍。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八 第 486L 页

退去可也。既而 命先退。○朝筵。 上谓大臣曰。国舅今番甚劳瘁矣。大臣曰。国舅每言筋力之不足。而以今番观之。筋力诚好矣。 上曰。可谓应时矣。是夕有乡儒劝送。待称庆从容往来。市民典仆顾恤之 教。而酬酢如响。神气倍胜。筵退诸臣。莫不喜色相顾矣。)○二十四日癸巳。承 命入 侍。(上卧会祥殿。凡节夬减。朝诊筵后。 命儒臣持自省编入侍。贱臣与下番郑昌圣,承旨李性源,假注书洪九瑞,史官李谦彬,洪彦哲承 命趍入。 上命贱臣读之。读至数十丈。 上就寝良久乃觉。 命下番承旨分读。又 命冬至使行先来译官招入。贱臣进曰。译官异于筵臣。引入卧内。殊涉未安。且彼跋涉万里。冲冒彼地风气。而静摄中招入。恐有妨于慎疾之道。如有 下询之事。自政院招问以奏好矣。 上曰。所奏诚好矣。当依之。仍 命注书出閤外。招译官问之以奏矣。遂退。○朝筵。因大臣所请。以 圣候平复。告庙颁赦。定行于来月初吉。还寝。昨日儒生劝送之教。实宗社稀有之庆也。)○二十五日甲午。承 命入 侍。(上卧会祥殿。凡节一㨾。朝诊筵后。 命儒臣持自省编入侍。贱臣与下番郑昌圣,承旨李万恢,假注书洪九瑞,史官李谦彬,洪彦哲承 命趍入。 上命贱臣读之。读尽一卷。 上就寝良久乃觉。问曰。已读之耶。对曰。已尽一卷矣。遂退。)○二十六日乙未。承 命入 侍。(上卧会祥殿。凡节益胜。朝诊筵后。 命儒臣持自省编入侍。贱臣与下番郑昌圣,承旨李在协,假注书洪九瑞,史官李谦彬,洪彦哲承 命趍入。 上命贱臣读之。读至数丈。 上命止之曰。昨日予适就寝。不知一卷之毕读矣。 命注书持入夙夜箴。令下番读之。 上问曰。何册乎。对曰。陈南塘夙兴夜寐箴也。 上笑曰。予误言之矣。复 命持入警世问答。下番承旨分读而退。)○二十九日戊戌。制进毓祥宫陈贺告由祭文及百官笺文。
[四月]
四月初一日庚子。 特除侍讲院兼辅德。谢 恩后随 世孙入 侍。仍参率百官陈贺。(先是。 上命初吉陈贺后世孙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八 第 487H 页

率春坊官员。进现于卧内。是日诊筵。领相奏曰。今日陈贺宫官当备。而兼辅德有窠。铨曹以望乏。不得差出矣。 上命书传教曰。莫重贺礼。宫官不可不备。而其望未备云。应教金龟柱兼辅德除授。牌招察任。贱臣遂苍黄肃谢。进诣显谟门外。待 鹤驾之出。少顷 上教曰。陈贺前 世孙先为进现。于是贱臣与辅德李普观,弼善安杓,兼弼善李性遂,文学郑厚谦,兼文学金载顺,司书俞彦镐,说书金载人及承旨李在协,假注书,崔钰,史官李谦彬,洪彦哲承 命趍入。至兴政堂庭。世孙已整冕服拱立矣。 遂陪诣会祥殿。 上御便服黑笠。手扶藜杖。坐于椅子。 世孙侍坐于 上之左傍。宫僚以次进伏。 上复命近前。咫尺宝座。几乎相亲。 上问曰。前伏者谁也。承旨对曰。李普观,金龟柱也。已而 世孙自袖中出所制诗。进之 上前。 上笑而受之览毕。复授 世孙。传于承旨而 命读之。诗曰 圣候康复。庆罕前牒。小臣欢忭。微忱弥切。大庭献贺。孟夏初吉。匝域生民。蹈舞喜色。 上谓承旨曰。此诗付之史官。登之简册可也。 又笑曰。世孙又困予矣。因 命书御制赐答诗。曰昨岁之冬。几朔焦心。尔即夬愈。予何涔涔。若非玉成。岂乎至此。今当此礼。予心一倍。以此为戒。益勉邦家。书毕。 命承旨传于 世孙。世孙起而受之。 上曰。此则当付春坊。使之揭版也。因 命退而行礼。出至閤外。 上命世孙自兴政堂乘轿。盖以堂近卧内。欲闻警跸之声也。遂诣崇政殿庭。率百官献贺于 两殿礼毕。由广达门入内。午后复行。 世孙宫权停陈贺。贱臣与诸僚入就景贤堂东壁前。左右列侍。如 坐堂之仪。大臣二品以上升堂。三品以下立庭行礼而罢。今日之事。诚无前盛会也。○是时 上候益胜昨日。 命罢厨院并直。遍施赏典。领相奏于 筵中曰。赏典皆下。国舅独漏矣。 上曰。内殿之意。不欲受赏矣。领相曰。 坤殿谦避之德。诚不胜钦仰。而国舅今番之劳。不可不酬矣。 上命赐豹皮一令。前承传即为举行。家亲因领相转达不安之意。 上曰。酬劳之典。乌可已乎。○领相又尝奏曰。近日窃覸 世孙亲待国舅。与之接膝情话。甚贵矣。而此亦非勉强所可为也。 上曰。然矣。○上尝曰。国舅近日劳悴忒甚。间欲使之退归休息。而所患未愈。予每以身依之。故亦不能舍去。而心甚闷矣。领相曰。若以此为虑。则或使之昼入夜出。宿于 阙外好矣。 上曰。如此则晨夕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八 第 487L 页

往来。反不如直宿之为便也。)朔书被抄。○初五日甲辰。承 命入 侍。复承 命入 侍。○初六日乙巳。承 命入 侍。复承 命入 侍。○初七日丙午。承 命入 侍。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八 第 488H 页

臣读上元观灯仪。 上曰。黄门侍郎何官乎。贱臣曰。黄门即宦官。而侍郎亦内班之职。如古之中常侍。今之承传色也。 上曰。高丽世子称王太子乎。贱臣曰。只去皇字而称号则同于天子之国。乃僭法也。 上曰。高丽亦上元观灯乎。贱臣曰。显宗时以上元为灯夕。而中间又于二月望日为之。恭悯王时。更复古制。正月观灯。古今通行之规。即今华俗亦然矣。 上曰。然矣。我朝则八日观灯矣。读讫。 上曰。此后亦持此而入可也。遂退。○朝筵。有灯夕观灯依前为之。勿以药院直宿为趑趄之教。翌日 命家亲及都尉撤直。)○初十日己酉。承 圣候平复。庆科试官牌。○十三日壬子。 命出直调病。○十六日乙卯。 命罢职。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八 第 488L 页

匪怒之教。终有靳于涣然而释之哉。臣切惜之。伏乞 殿下仰体 列圣扶奖之意。俯察群下跂望之情。特赐恩宥。以示同庆之意焉。黄最彦本以疏逖之臣。不胜忠爱之忱。一言及此。遽谪荒陬。奄过期年。尚未蒙宥。亦宜并赐赦还。以广无外之德焉。疏到政院。承旨皆不欲捧入。知申赵荣进至以自分为名义之罪人为言。左副李商芝排众议捧入。历旬日而 批不下。盖中官亦严畏不敢禀。而 上未之觉察也。及馆直俱空。政院请阙员差出。而历书有故人以入。郑履焕疏批未下。亦在其中。 上始得闻之。即十五日夜也。 命承旨书传教。略曰噫。身虽在于阳世。心则已无世意。日夜涔涔。即枕席也。若有一分秉彝之心。岂忍若此。幺么中官。其亦特甚。该章入启已久。掩置不奏。今日乃闻。此亦不意。所奏若何。而使履焕若眼有君父。岂忍若此。其欲即日担舁昌德。谢过而未能。今夜若入睡。此不孝不肖人也。乘此时为此事者。此百倍李海镇。其心路人共知。自有奏律。郑履焕大静县。永为庶民。仍 命水口门留门。今夜倍道押送。掩置不奏中官吴命来,韩圣奎,金兴晔。并湖沿投畀。乘机捧纳承旨李商芝海南投畀。其日仕进承旨并罢职不叙。又 教曰。七十三岁衰君。何负于海东臣子。而前有李海镇。今有履焕。一何至此。今使我至此者。其心当知此等叵测之㨾。莫知不孝若此。岂无感应之理乎。深切不孝。 命中官扶坐。叩头口奏曰。小臣不肖无状。有此事矣。又曰中官掩置不奏。此亦乱臣也。昨夜公然失睡。果是 陟降之教予也。明日吾当不见兴恩尉矣。吾仅回生。而郑又若此。岂不痛哉。予尝怪郑之口㨾。而果有此事矣。吾少愈而此辈若是沮戏。必知吾病之添加而必如是者。尤不测矣。 命注书出颁传教。洪相圣未及出。 上曰。只知党人而不知君父。永刊仕版。又曰宋明钦贵乎。人君贵乎。我国人善于揣摩。金省行赠职后。此辈又如此矣。又以郑履焕押去迟滞。 命当直都事海南投畀。书吏罗将严刑。又 教曰。凡事不欲葛藤。故不谕今番庭试。违牌为公乎为私乎。君臣分义。可谓寒心矣。命官牌招大臣。并罢职。五更以承传色 下教曰。下教何时。而命召何至今寥寥。处分大臣。仍佩命召。三百年初闻。予则至今未就寝。而内局惟泄泄熟睡而已乎。是夜 圣心大发激恼。达曙不寝矣。○十六日诊筵。 上谓领相曰。四十年为朝鲜两班所弄。卿等知有此事。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八 第 489H 页

则何不使我早知耶。领相曰。才经李海镇事。故虑 圣候之添损。不敢有言。中官之不即入览。亦出于焦迫之诚。臣等亦以为幸矣。又曰臣等初欲不捧。问于政院吏。则以为曾无禁令云。故不得不捧入矣。 上命知入郑履焕除职时政官。 教曰。挺身于独政之时。有此叵测之举。若问乱本。非铨官而谁乎。沈履之高城投畀。后改 命镜城投畀。领相请进汤剂。 上欲起而还卧曰。若可起动。则进伏于昌德宫门外而未能矣。仍责领相曰。国法岂独大静而已。而荐棘之法。亦岂无之乎。百官庭吁之前。予岂吞下汤剂乎。遂高声叱退曰。大臣以下。何其泄泄。速为退去。领相退出。将会百官。庭请加律。而多官未及齐会。 上教曰。其君无脉。松节茶不止。二品以上。其何漫会集也。如有迟滞。不即进者。皆罢职。又 教曰。今日此举。其若逡巡。是知有履焕。不知有望八其君。有此心。何心北面。若有不参人。则并直捧岭沿投畀传旨。倍道押送。使海东臣子少知有君焉。又 教曰。传旨即为捧入。又 教曰。今日海东臣子如此。予自为之。入来诸臣。一并驱逐。而一人入来。则守门将当施军律。又 教曰。知如此而劝元良读书者。其心无状。辅德李普观甲山。俞彦镐镜城投畀。此教则翌日 命爻周。又 教曰。诸臣虽泄泄。其君虽衰。望八暮年。决不为不肖之君。一刻忍耐。方寸百坠。予当诣于私第。谢过三日而回。当以驾轿。作行时刻。以单严举行。承旨屡请还寝。 上连下不忍闻之 教。励声叱退。是时 天怒愈激。人心震荡。于是领相洪凤汉等率百官启曰。今此郑履焕所犯。岂不万万痛惋。岂不万万愤骇乎。年前处分。至严且重。满庭诸臣。莫敢轻议。履焕谓有职名。妄自陈列。谓逢霈泽。敢请疏释。其无所惮极矣。其不自畏甚矣。臣等立我 殿下之庭。奉我 殿下之命。此等无严之类。固当深恶而痛斥。况今 玉候尚在静摄之中。 圣心一番烦恼。群下辄致万分焦迫。才经李海镇以后。凡在臣僚者。尤当兢兢然致审。洞洞然加慎。而彼敢挺身为此。至使臣等遑遑焦灼。无所用极。苟究其罪。尤极绝痛。海岛为民。犹不足惩。臣等愤惋之极。相率齐陈。请大静县永为庶民罪人郑履焕。仍其所荐棘。以严君君臣臣之义。是启也满朝搢绅。下至庶官。非罢削在外则皆入参焉。惟李鼎辅,尹伋,韩翼谟,徐志修,朴致和,郑亨复,宋昌明,南有容,赵暾,赵重晦,李仁培等不参。而其中亦有实𧏮有故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八 第 489L 页

者。非必皆有意而不参之也。大臣要家亲同参。家亲以地处异他。固托不参焉。 上答启曰。前后党小何限。而岂有若履焕者乎。一则莫重所奏。视若寻常。甘心背君私党。一则望八其君。不能起动。昼夜只望暮云之时。若是无忌惮。一则近者不无少胜。若有秉彝之心者。岂无因此向差之望。而非徒不为此。不先不后。作此罔测无据之事。从今以后。吁嗟海东。其将为无君之域。顷者李海镇。其虽无状。于渠薄物细故。此等无伦叵测之章。置于公车。其几日而今乃劝有此举乎。若此其何颜拜 陟降。予则曰一隅青丘。君臣之分。从此衰矣。将此心。亦何颜庭吁。惜哉四十年来寡躬。何负于渠。何负于渠。所请虽晚。依启以谢国人。此外予无所答矣。又 教曰。今当处分。宜严此辈。近者精神昏错。今乃觉悟。不可一刻置诸殿中。都承旨徐命膺刊版。盖年前徐浩修请赦黄最彦故也。 上命大臣入侍。注书奏大臣承批后。率百官胥命。 上教曰。今者之事。三公何敢辞其过。予虽巽软。决不为苟且之君。顷者试官。其亦薄物细故处分。诸大臣叙用。当国大臣。不能鹰鹯之逐鸟雀之领议政洪凤汉左议政金相福,右议政金致仁并罢职。以谢国人。又 教曰。噫此奚特鹰鹯而已乎。莫重所奏若何。而使几年向差之君若此。奚徒无臣节。予虽不闻。职在股肱。尤何待昨日乎。若先为请讨。君道立矣。予何有此举。此正自称寡躬。重言感叹者也。若无此举。履焕大官以下。其将请赏乎。此予所以为将至于无君之域者也。诸承旨内局请对入侍。洪晟曰。俄者 动驾传教。未敢颁布矣。 上下还寝之教曰。咫尺古第。投身谢过。其亦至愿。故有此下教。因此欲见吾民。其欲强作而不能运动。悠悠苍天。此何人斯。此等人甘心若此者。吾民咸知。其曰乱臣乎忠臣乎。因此欲临古第之意莫能。悠悠苍天。此何人斯。缺然之意。改谕予意。吁嗟都民。见此若见予焉。呼写乎此。声泪难禁矣。诸臣齐请汤剂进御。 上不许曰。今日吾喉中。岂忍下汤剂乎。家亲苦口涕泣。 世孙亦持药器力请。 上遂进松节茶。仍口奏曰。小臣非欲久生。为宗国而然也。小臣何负于党人。而此辈又如是矣。○十八日夕。 上以郑履焕荐棘都事。昨日始过果川境。怒命投畀曰。渠必不知廉察之在后矣。特定他都事。更为押送。促呈肃单曰。只知郑履焕。不知君父。则当该都事纳侤音可也。又 命都事入侍。谓曰汝亦臣子。岂敢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八 第 490H 页

庇护郑履焕。今夜汝若就眠。是眼无君父。必达宵驰进可也。 筵中又以朔宁守金相肃不为高声诵七事特罢。而有左相之弟。固当若是之 教。以两司违牌。又 命刊版。 圣心激恼。屡日不释矣。○十九日。 上命承旨持入甲申十一月二十八日熙政堂殿坐日记。即山林诸人放窜时事也。 上命读之曰。其时似有柳得养奏语。而不载于此何也。 世孙从傍奏曰。似在于甲申五月十八日也。 上命持入。即朴世采从享时事也。 上命读之。至诸臣咸曰若复为党则无异乱贼等语。 命承旨以墨标之。又读至柳得养奏以复有党心乱贼之子。 上曰。果有之矣。仍 教曰。噫今虽不能运动。一段苦心。可质彼苍。熙政堂。与元良半夜执手谕诸臣。尚今不忘。今番之事。即一串贯来者。况其时咸曰若复为此。为乱臣贼子云。而其君已听。史官既书。苍苍照临。冲子亦闻。而日记无可考云。予甚讶之。冲子适侍坐故问之。即五月十八日云。取览果有。噫夜深之事。其能铭心。若不深体。岂乎若是。不觉涕下。吾国其庶几。吾国其庶几。今日在庭臣僚。不若冲子。而其曰无此乎。冲子铭心佩服。故其犹若此。诸臣若风过耳。故若是泛泛。必也禁令二字。然后不欺 陟降。不欺君乎。此不严惩。其何能君君臣臣。日记所书处。先 命以圈示之。勿复若前泛泛。其令仔细以看。乱臣贼子之饬。此禁令轻重若何。而岂敢以无禁令。苟且弥缝乎。事之无严。莫此为甚。既览之后。君臣之分。决不可扫。非庭请主张者虽勿论。其时居大官者。焉敢逭也。前领相洪凤汉,前左相金相福,领府事尹东度并削职。使一隅青丘。有君君臣臣之义。昭载日记。而若是弥缝。初五日在院承旨并削黜。四字视若寻常。只书无禁令。昏残史官。将焉用哉。亟施刊板之典。今考日记。宜有参酌。前右相金致仁叙用。复拜相职。盖 上意以三相躬参于甲申五月。而今使郑履焕复为党习。至于右相。非其时躬参者。则宜有分拣也。○二十日 教曰。家贫思贤妻。国乱思良相。昨日下教之后。思再昨年柳得养奏问其何在。则遭故云。心甚愕然。得养以微末荫官。能知遇于其君。今欲超擢。无可施。令该曹待阕服。特资调用。以示此等末世。奖一砺百之意。)○二十日己未。 命传旨中付标。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八 第 490L 页

既有口奏禁令。以不言一体饬励。非守法之意。其日虽入庭。一体付标。一人盖指贱臣。而其时有宗戚参涉朝论。刊名谱牒之教故也。于是余及闵弘烈,李亨逵,李在简,尹承烈,郑昌圣。皆得分拣。)○二十一日庚申。诣 阙违牌。(以馆直之空。与新除玉堂并牌招。诸僚皆入肃。而余称病不进。)○二十二日辛酉。 命只推。更为牌招。又不进。寻 命许递。(昨之违牌。政院入罢职传旨。翌朝 传曰。特教之下。岂敢撕挨。只推。更为牌招。余又诣 阙违牌。朝诊筵。 上问承旨曰。玉堂皆备耶。入直为谁。违牌为谁。郑存谦对曰。李亨逵,金载顺方入直。而金龟柱则顷承 特教。出直调理。而尚未夬愈。故至于违牌云矣。 上教曰。副应教金龟柱其命牌招。今闻承宣所奏。尚有实𧏮云。许递。盖罢职传旨未入。而许递之 命已下矣。)○二十六日乙丑。 除司仆寺正。
[五月]
五月初一日己巳。朔书被抄。(以三中入格居魁。纸五卷笔四枝墨二笏例给。)○初二日庚午。制进 大殿端午帖子。(七律三下。五律三中。七绝五绝三下。于当殿为魁。 上命承旨读诸诗。至贱臣诗。 上曰。善作矣。仲父时以文学制进 世孙宫帖字。 上亦称之曰。甚有气矣。诸诗亦各有褒。郑厚谦诗则 亲览而特赏之云。)○初六日甲戌。入 阙谢 恩。○初八日丙子。 特除弘文馆副应教。入 侍讲筵。 命加通政阶。(是年是月初三日。即 上之十三岁。就傅讲小学之回甲也。 上欲复讲小学。而误认以十三日为回甲。及取览师傅先生案而始觉之。 教曰。十三岁之行者。欲行于今月而过其日。既过之后。虽一日又何踰乎。今日予与儒臣讲小学。儒臣宜具长官。司仆正金龟柱东壁除授。与副提学即为牌招入侍。虽非朝讲而体重。领事同为入侍。名曰望八小学。讲齐到后。只入正时。又 命童蒙教官率童蒙入庭。于是余即承牌入肃。 上以便服御集庆堂。 世孙侍坐。 命诸臣入侍。贱臣与副提学赵明鼎,领经筵洪凤汉,金相福,金致仁,知经筵南泰齐,特进官金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八 第 491H 页

善行,承旨金华镇,注书崔光璧,兼春秋车凤辕,金载玉同入。仰瞻 宝座。动止无异常时矣。 上曰。予当先讲矣。遂亲诵小学题辞一篇。以字句间少有差误。复讲八九大文。仍 下询曰。题辞几大文乎。贱臣曰。十大文矣。 上曰。自领事以下各读一大文。玉堂则讲筵主人。当读二大文矣。诸臣轮读至贱臣。 上曰。少年之读果胜。声甚清朗矣。仍 命各陈文义。副学陈少愈之戒。贱臣曰。 殿下于小学一部。积有工夫。岂有别般文义之可陈。而第念小学虽是小子之学。其所谓洒扫应对与修齐治平。相表里。这是彻上彻下之工夫也。 殿下今于静摄之中。复开讲筵。诚不胜庆忭。臣请以最紧要者陈之。许鲁斋云万般补养皆虚伪。只有清心是要规。夫清心之要。不过一敬字。而小学六篇。即莫非敬也。推是敬以往。则向所谓小子之学。亦大人之学也。伏愿 圣上留神焉。 上曰。敬字陈戒诚好。可不体念。诸臣各陈所怀。 上命世孙诵题辞首章。又招入童蒙。皆令读首章而退。是日 天颜温和。笑语一新。群臣皆喜相告。 世孙进前献千岁之祝。领相曰。世孙献祝。出于天性。古有殿中呼嵩之事。臣等亦当称贺矣。诸臣遂皆攒手山呼。实稀有之盛事也。 上教曰。今日之举。五朔之内。是岂攸料。今日集庆一堂。率童蒙以讲。庶省拜奏之颜。岂泯此事于后。今日入侍三领事熟马。知事特进官半熟马赐给。玉堂上下番,礼房承旨加资。注书升六。兼春秋升叙。于是贱臣亦蒙升资。领相奏曰。今番三加资。皆是变品矣。 上曰。下番儒臣。已经东壁及准职。此是循例升品矣。领相曰。然矣。虽无此教。非久当为之矣。 上命当日开政。诸臣遂退出。)除户曹参议。○初九日丁丑。赓进 御诗。○初十日戊寅。 特除承政院同副承旨。诣 阙违 牌。命只推。更招。又诣 阙陈疏未彻。遂入谢 恩。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八 第 491L 页

膈之恳。冀蒙镌改之恩。疏既未彻。遂承 命入谢。)承 命入 侍。○十一日己卯。承 命入 侍。○十四日壬午。承 命入 侍。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八 第 492H 页

庆,玉堂郑昌顺,李性遂同入。儒臣读警世问答。 上命注书持入大明会典太庙享祀卷。令贱臣读之。 上曰。家礼与仪礼孰为简便。贱臣曰。帝王匹庶家通行。莫如家礼也。 上曰。皇明祭礼。亚终献亦亲行乎。贱臣曰。初献则七室皆亲行。亚终献则只于太祖室亲行矣。 上曰。祭礼异于我国。七室祝文。一时并读。此法何如。对曰。祭礼自有不同。而一时齐读。终欠从容矣。 上曰。然矣。私家亦有此法乎。对曰。士夫家时祭时祝文。皆各读之矣。 上命更读皇后共享仪。曰妇人共荐。载于礼文耶。对曰。然矣。近来士夫家祭礼。亚献令主妇行之者多矣。 上曰。皇后捧主入庙。女官前导。则朝臣及祭官由何而行乎。对曰。帷帐相隔。故所由之道不同矣。 上命更读祝文式。读讫退出。)○十五日癸未。承 命入 侍。○十八日丙戌。承 命入 侍。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八 第 492L 页

承旨入侍。贱臣与假注书安大济,兼春秋金载玉,李汉庆同入。 上曰。后窗所垂。即竹钩竹帘也。仍 命顾视贱臣曰。好矣。 上呼写御制累百馀言。槩以汉高大风歌,汉武秋风辞。可见气像。因兴慨而劝谕 世孙之意也。写毕 命读之。教曰。明日大臣大提学及承旨之父。皆当入来。此御制令都承旨持入编次后。一件书入于予。一件书入于元良可也。遂退。)○十九日丁亥。承 命入 侍。○二十一日己丑。本院请对。 命止之。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八 第 493H 页

内局同乎。其止之。○是日政。以李潭为副学。弘录即日举行。又 命承文院分馆。当日为之。 上连为催促。至有圈点以手摩之乎。何至今寥寥之教。院隶传呼之声。撤于中外。盖是日 上心激恼。辞教严急。自朝至夜。承传色司谒口传下教。殆过累十馀次矣。)承 命入 侍。○二十三日辛卯。 命递差。寻复还寝。遂承 牌仕进。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八 第 493L 页

则其所请牌。不是异事。承旨递差。下教置之。若此则其代非所可论。金相翊仍任前职。既察本事。何敢撕挨。承旨牌招察任。 下询曰。该房承旨乃洪乐纯耶。对曰。同副金龟柱也。 上曰。然乎。 命添当该二字。付签传教中。宪府则分拣。而以两正言现告。于是余复承牌入直。)承 命入 侍。○二十五日癸巳。承 命入 侍。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八 第 494H 页

成之 恩。不胜铭感矣。 上曰。汉文不拜广国。先儒讥之矣。贱臣曰。臣则以为窦氏之保全。非但广国之谨慎。专由于汉文曲保之恩也。 上笑曰。是矣。承旨之心。予岂不谅乎。承旨未经台谏乎。贱臣曰。一经正言。而拜玉堂故即递矣。 上曰。下谕儒臣。何时当上来乎。时仲父新 除馆职。下谕于永平地故也。贱臣曰。当于数日间。入来矣。 上命书郑厚谦待下谕儒臣上来后替直。仍许解任 传教。贱臣曰。经幄之任。比他官迥别。许递之 教。虽出于玉成之意。见今职名尚带。在直如故。而预示许解之意。则便同已递之官。恐非重经幄之道也。 上笑曰。所奏则是矣。而但欲表予意故也。又 命书雨后农形状闻 传教。曰昨日之雨。能周洽乎。贱臣曰。似必均沾矣。遂退。)○二十七日乙未。承 命入 侍。复承 命入 侍。○二十八日丙辰。承 命入 侍。
可庵遗稿卷之二十八 第 494L 页

其精矣。贱臣以嫌不敢仰对。只俯伏而已。 上曰。李得一亦能文乎。贱臣曰。素有文名矣。 上命注书出问其承牌而偕入。问曰。其家何在。贱臣曰。在南山之下而称仓洞矣。 上曰。承旨之家何在。贱臣曰。亦在南村矣。 上曰。与李家近乎。贱臣曰。相距不远矣。 上命读各道雨泽状启。 上曰。雨泽无不足乎。贱臣曰。近来则雨旸时若矣。 上命编次承旨李潭入侍。而贱臣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