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庵遗稿卷之三十 第 x 页
可庵遗稿卷之三十
杂著
可庵遗稿卷之三十 第 511H 页

立朝日录
[丁亥]
[正月]
丁亥正月初一日丙寅。参 各殿新岁问 安。仍参 太庙璿源殿毓祥宫扈从班。降右承旨谢 恩。(辰时 上出资政门。贱臣与都承旨李景祐,右承旨朴师海,左副承旨姜必履,右副承旨尹冕东,同副承旨沈勖之扈从。 驾至 太庙。改冕服展谒。奉罢永宁殿亦如之。昨年六月展谒时。 玉候未平。摄行奉审。今则 升降殿陛。步屧便利。诚莫大之庆也。 上笑顾诸臣曰。能行奉审。诚料表矣。 驾出斋室外。以掌仪代赞仪唱笏记。 命礼房承旨递差。以金相翊除之。 下询曰。座次何如。都承旨曰。相翊之经左承旨已久矣。 上笑谓贱臣曰。户房复降礼房矣。对曰。然矣。 驾至昌德宫进善门外。 上曰。 玉堂违牌何事也。都承旨曰。具庠所怀。以为三司救言者之事。近来废阁。故诸玉堂撕挨云矣。 上曰过矣。此不过泛论也。贱臣曰。臣等亦当自引。而适值今日。故不敢过为撕挨之计。而三司处义。尤为迥别矣。 上曰。然则使之便休于今日好矣。贱臣曰。即今侍臣班一空。而今日不得陪扈。下情岂不怅觖乎。 上命牌招。又下询曰。左相昨日纳符。未知何事也。都承旨曰。崔益男疏中。有二三巨室等语。故引嫌云矣。 上曰。崔之复噬此人。诚非矣。遂入万安门。余与左承旨谢 恩。申后 上转幸毓祥宫。 命诸承旨百官入庭行礼。昏后 还宫。)○初二日丁卯。承牌仕进。(以病不仕进请牌也。)因大臣请罢该房。 命解见任。(去月二十九日。左相韩翼谟因修撰崔益男疏斥。使录事纳命召。院中以为大臣不出城不待命。则元无在家纳符之事。不为捧入。录事还持去矣。今日次对。领相徐志修奏曰。大臣命召。政院不可退却。该房承旨罢职宜矣。 上允之。都承旨曰。臣等亦皆在院相议矣。 上曰。诸承旨必皆撕挨矣。领相曰。该房只可当之。他承旨岂可撕挨乎。 上曰。事体重大矣。仍 教曰。当该承旨
可庵遗稿卷之三十 第 511L 页

既已处分。今闻诸承旨皆与闻云。虽与该房有异。势难强任。其时在院承旨。并解见任。贱臣亦入现告中。)○初四日己巳。例付副司直。○二十日乙酉。入参朝参。(上亲临金商门内。行朝参。大臣升殿。 上以台臣李镇恒疏事。多有严责之 教。至命免为庶人。旋寝之。)
[二月]
二月初六日庚子。差 惠陵忌辰祭献官。受香诣 陵。初七日辛丑行祭。○二十二日丙辰。 命罢职不叙。既而还寝。○二十六日庚申。呈服制单子。参 亲耕动驾 东宫侍卫班。○二十八日壬戌。参南郊 动驾侍卫班。
[三月]
三月初四日戊辰。侍卫于 香祗迎所。(上出崇政殿。行先蚕祭香
可庵遗稿卷之三十 第 512H 页

祗迎。遂 御殿内。召见药院而罢。)○初七日辛未。差 懿陵寒食祭献官。受香诣 陵。初八日壬申行 祭。○初十日甲戌。参景福宫 动驾扈从班。仍侍卫于陈贺所。(是日 坤殿率惠嫔,世孙嫔及六宫女官,内外命妇。行亲蚕于景福宫。 上为观盛礼。与 世孙临幸。贱臣以侍卫从焉。 上入内次。而已 内殿亲祀。西陵氏仍行采桑礼讫。 上出御勤政殿旧址。受 世孙及百官陈贺。 上使承旨传于 世孙曰。当与世孙同庆。传于大臣以下曰。与卿等同庆。又 命捧祗迎儒生举案。明日设庆科。庭试用三人。礼房承旨俞汉萧加资。遂入内次。受惠嫔以下朝见礼。昏后 还宫。)○十七日庚辰。三告递。(十二日初告给由。十五日再告加由。是日三告入启。 上命踏启字。笑顾承旨曰。此亦谓之私乎。盖其时台臣柳知养疏论郑厚谦年少骤用。且以 上之用其言。除酒禁释山林。归之于私。故 上教如此云。)○二十九日癸巳。例付副司直。
[五月]
五月初四日丁卯。差 懿陵献官。受香诣 陵。初五日戊辰行 祭。○初九日壬申。特 除承政院左承旨。承 牌谢恩。○初十日癸酉。入 侍于 殿座所。(上行望阙礼于崇政殿庭。 命礼房承旨往大报坛奉审。 上仍坐殿之东庑。待其复 命。贱臣与都承旨郑尚淳,右承旨郑运维,左副姜必履,右副尹蓍东,同副尹勉宪,假注书李秉鼎,崔钰,兼春秋李益燮,权恢入待。 上手指南山。顾谓诸臣曰。此山到处开面。真名山也。于何阙为正面乎。贱臣曰。于仁政殿为正面矣。 上曰。诸臣中谁有见箕城者乎。贱臣曰。臣尝一见矣。 上曰。地势与汉阳何如。对曰。秀丽则同。而其雄伟不如汉阳矣。 上曰。然矣。礼房回。 上遂入内。)○十四日丁丑。入 侍于 殿座所。(上行西北付料军官试射于中日阁。贱臣与都承旨郑尚淳右承旨郑运维,左副姜必履,右副尹蓍东,同副柳脩假注书尹昌㷜安以权,史官洪相简,郑好仁入侍。 上以水原马兵之
可庵遗稿卷之三十 第 512L 页

阙点。罢前后守令。以台拟之多在外。 辞教截严。 命铨官更为开政。检阅洪相简径出复违牌。 上怪问之。贱臣曰。其父被罪则子不敢居于其职。道理当然也。 上曰。然矣。以水原荐望之迟滞。备郎令骑曹决棍。特除赵济泰为水原府使。)○十六日己卯。参慕华馆扈从班。入 侍于 殿座所。○十七日庚辰。复参慕华馆扈从班。入 侍于 殿座所。○二十日癸未。入 侍于 殿座所。
可庵遗稿卷之三十 第 513H 页

父本名承白。而后改以泰白矣。 上笑曰。何故改之乎。臣亦未详。而闻有梦兆而改之。本来佳族也。 上特勿退。遂 御殿座所。贱臣与都承旨成天柱,右承旨姜必履,左副柳脩,右副尹冕东,同副李寿凤,注书南胄宽,李济万,史官姜俒,郑好仁入侍。试炮讫。又行宗臣试射。全春君加资。尚瑞直长成德演以安宝事入来。 上曰。彼谁也。都承旨曰。先正臣成浑之后也。贱臣遂进曰。先正之祠宇。顷者入城。其在崇儒重道之义。宜有致祭之举矣。 上曰。入来于何处耶。对曰。祠宇在壮洞。而先正栗谷祠宇。亦在其近处矣。 上曰。诚不偶然矣。贱臣曰。栗谷祠宇入来时。曾有致祭之 命。今若依前举行。则亦足以风动士林矣。 上命书遣礼官致祭传教。贱臣曰。待先正事体自别。遣礼官似或不重矣。 上命知入栗谷致祭前例。而 亲制祭文。 教曰。御制体重。当遣承旨矣。遂 命都承旨及贱臣校正祭文。贱臣略陈所见。 上欣然从之。 下询曰。致祭多有参之者乎。对曰。此 教一播。远迩咸知。上自搢绅。下至章甫。孰不愿参乎。然日子太急则似有未及知者。稍宽其限好矣。 上命以再明日举行。而 上还入药院。少顷而出。都承旨又请以二十六日退定。 上许之曰。如此则虽懒者必无不知矣。翌日以承传 下教。特 命当日致 祭。)○二十三日丙戌。入 侍于 香祗迎所。承 命入 侍。
可庵遗稿卷之三十 第 513L 页

正。又 呼写藏种受茧时仪注。 上曰。如此然后事面完好矣。仍命奉朝贺礼堂会于玉堂。校正以入。诸臣先退。 命贱臣读农形状启而罢。)○二十五日戊子。入 侍于 香祗迎所。仍入 侍昼讲。○二十六日己丑。入 侍于德游堂受麦所。
可庵遗稿卷之三十 第 514H 页

赓进。 上甚悦之。 命以御制及诸作作贴颁赐。 命贱臣书礼判以下赏给传教。都承旨及洪奉朝贺皆蒙锡马之典。盖都承旨得藏种古事以奏。而洪启禧校正仪注故也。洪趾海以其父有功。与李㳽,李命植皆得特放。○是日自内行藏种受茧礼。贱臣与耕籍使诣閤外进麦箱。如受麦仪。礼毕。大臣以下皆庭 候而罢焉。)○二十七日庚寅。承 命入 侍。
可庵遗稿卷之三十 第 514L 页

产地。岂不为先经营乎。 上曰。然矣。元仁孙亦必有对举疏矣。对曰。完营稍远。姑未入来矣。又 命读都承旨辞赏疏书批旨。又读祭报府及宣教官望单而退。)○二十八日辛卯。入 侍于 香祗迎所。(上出崇政殿。行 庙社告由祭香祗迎。仍 御东月台。贱臣与都承旨成天柱,右承旨姜必履,左副柳脩,右副尹冕东,同副李寿凤,注书南胄宽,李济万,史官洪相简,郑好仁入侍。 上命礼房右副奉审于 庙社。 命贱臣读朔祭报府及各道雨泽状启,兵曹付军职望单。招入湖南农民。 下询农形而罢。)○二十九日壬辰。入 侍于陈贺 殿座所。(上亲临崇政殿。受世孙百官贺。贱臣与都承旨成天柱,右承旨姜必履,左副柳脩,右副尹冕东,同副李寿凤,注书南胄宽,李济万,史官姜俒,郑好仁入侍。 上曰。昔汉高有今日乃知皇帝贵之语。予于望八。强受此礼。则岂可苟且。行礼时大臣以下兴拜参差者。令监察呈过可也。礼毕。 上曰。宣教官,宣笺官谁也。都承旨曰。金汉耆及徐好修也。 上曰。金汉耆善读矣。已经准职乎。对曰未也。 命仲父准职。徐好修升叙传教。太学儒生进前。 上曰。掌议何在而使色掌替行乎。儒生曰。掌议皆未差。而一人病不来矣。 上大怒。命大司成递差。掌议洪相龟停举。贱臣曰。泮中古例。掌议皆阙然后国子长差东一房。而今则洪相龟虽有病。异于作阙。故东一房亦不得差云矣。 上励声曰。如相龟者何不停举乎。京华子弟多骄气。故如是矣。仍 命此后掌议。依前以乡儒差之。时原任大臣进前陈庆忭之意。 上命俞奉朝贺及国舅入侍。贱臣奏曰。俞奉朝病不能入来矣。 上遂还内。)
[六月]
六月初二日乙未。入 侍于常参 殿座所。上御慈政殿。行朝参。贱臣与都承旨成天柱,右承旨姜必履,左副柳脩,右副尹冕东,同副李寿凤,注书南胄宽,李济万,史官姜俒,郑好仁入侍。大臣问候。 上曰。今番受贺。予非乐为也。领相曰。明年即 嘉礼之十年。臣等当有所请矣。 上曰。慈圣壬午嘉礼。至庚寅为九年。其时行进宴。今亦计之则自己卯至今年为九年。古今相孚。诚不偶然。然岂有设宴之事乎。领相曰。臣等之所欲请者。 殿下必勿固拒也。 上命六曹长官以次
可庵遗稿卷之三十 第 515H 页

进前。奉读续大典编首八字。 御制讫。 命读申尚权疏。疏中有请寝乡儒差掌议之语。 上命申尚权刊板。又曰尚权既遭弹于韩必寿。则向者行公。全不省处义矣。右副曰。其时陈疏见阻。故然矣。 上以意在分疏。 命罢职。以都承旨昨筵。有营护京儒之语。亦罢职。书传教时。左副促工判入来。院隶呼声。喧闻于内。 上以举措颠倒。 命递差。待牌入来。大臣并罢职。右承旨以不能申饬。亦递差。 命贱臣书宋莹中,尹蓍东,尹勉宪,安杓承旨除授 传教而罢。 ○初五日戊戌。 诊筵入 侍。(上将行次对。以台谏牌去来之不能催促。特递都承旨俞汉萧,右承旨尹蓍东。 命诊筵次对。同为入侍。贱臣代副提调。与注书南胄宽,史官郑好仁,李克生,都提调金阳泽,提调赵明鼎趍入。右副李寿凤与备堂同入。进汤剂 诊候讫。都提调请更进一贴。贱臣与提调先退。 上特寝承旨递差传教。都承旨入来。追后入侍。则余不参焉。)○初七日丙子。参 昌德宫 动驾扈从班。(明日即 肃宗大王忌日也。 上幸璿源殿斋宿。贱臣与都承旨俞汉萧,右承旨尹蓍东,左副尹勉宪,右副李寿凤,同副安杓扈从。 上入斋室良久。 命奉审承旨入侍。又 命同副入侍。 亲制百怀文累百馀言。 命编次人校正。)○初八日丁丑。承 命入 侍。(质明。 上自内行礼。 命左承旨持 御制草入侍。贱臣与注书李思祚,史官郑好仁,李克生同入。 上命读御制一遍。又 命都承旨入侍。更读一遍。 命春坊官员入奏王世孙问安。黄干入来。 上曰。彼谁也。贱臣曰。故判书黄钦之从孙。而以文学见递。正合辅导之任矣。 上命贱臣书毓祥宫历临传教而退。)参毓祥宫历临扈从班。承 命入 侍。(上幸毓祥宫行礼后。 御风月轩。 命礼房承旨,户房承旨入侍。贱臣与都承旨俞汉萧,注书李思祚,史官郑好仁,李克生同入。时甘雨一注。 上大喜曰。两处行礼后。得此一霈。此实 陟降之赐矣。贱臣等曰。天人一理。感应不差。 上曰。若不得雨则予欲终于此处矣。贱臣曰。 殿下一身。为 宗庙社稷之主。奈何对臣僚而降此教乎。 上曰。予非假饰。实真情也。 命都承旨书敦义门召见农民传教。 命贱臣书遂安郡守许递传教。 上
可庵遗稿卷之三十 第 515L 页

曰。此人于此邑难矣。予之许递。实公心也。贱臣曰。其人臣亦见之。他日鍊熟则可当百里之任。而今此 圣教。实出至公之心也。临退时。 上曰。畿伯率农民待令事。户房使之举行可也。)扈从敦义门。入 侍于 殿座所。○初九日戊寅。承领议政金致仁偕来之 命。出城仍留。○初十日己卯。随大臣入城。○十三日乙巳。承 命入来。
可庵遗稿卷之三十 第 516H 页

注。欲论民事。行次对召三相。遣史官承旨礼判而终不承膺。至于待命。 上不得已解其职。)○十五日丁未。承 命入 侍。(夜二更。 上御集庆堂。 命吏兵房承旨入侍。贱臣与左副尹勉宪,注书南胄宽,史官郑好仁,李克生同入。 上命贱臣读畿伯雨泽状启,礼曹祈雨请停草记。又读京各司及八道道伯殿最。 命左副读各道兵水使殿最而退。)○二十日壬子。 命许递(诊筵。 上问曰。左承旨何故不入来乎。都承旨曰。闻有式暇。且暑病颇剧云矣。 上命许递。)○二十三日乙卯。例付副司直。○三十日壬戌。 除江原道观察使。(二十九日诊筵。 上问领相金致仁曰。东伯瓜满乎。致仁曰。明日都政。当出代矣。 上曰。谁当为之乎。对曰。吏判以问政至臣家。臣问之。金龟柱可合云矣。 上曰。其能当之乎。对曰。其为人也夙就。有文学有才识。虽剧地可以善治。于东藩何忧乎。必善治矣。)
[七月]
七月初二日甲子。入 阙谢 恩。(时 上候违豫。药院轮直。朝廷逐日问候。 上命候班不参人。皆罢职不叙。贱臣亦入现告。旋以未肃拜分拣。是日遂暂出肃。参于 候班。)○初四日丙寅。陈疏乞递。 批不许。(上候少减。 命罢药院直宿。朝廷亦停问候。余遂治疏以上。疏槩。东臬新命。万无堪承之望。日昨暂出。实非仍冒之计。玆敢悉暴肝膈。仰渎 宸严。伏乞亟 赐镌免。以安私分事入启。 上赐批曰。省疏具悉。今者此任。意欲试之。卿勿过辞。速往钦哉。)○十五日丁丑。入参 大殿患候问 安。(上猝添痰候。药院三提调直宿。余亦随朝廷。逐日或间日问安。)○十九日辛巳。 命依前定日辞 朝。(时 上候虽小胜。而犹未 复常。院直未罢。故不敢辞 朝。是日 筵中教曰。藩任体重。关东伯其令初定日辞 朝。领相金致仁曰。此人地处异他。方当直宿。义不敢遽离。以晦初间辞 朝好矣。 上曰。予意则民事为重。此时不暇他顾矣。)○二十四日丙戌辞 朝。承命入 侍。(上命关东伯入侍 诊筵。贱臣与都承旨李惟秀,注书李济万,史官郑好
可庵遗稿卷之三十 第 516L 页

仁,李克生及药院提调同入。 诊罢后。 上命贱臣进前曰。关东比诸道。虽云稍轻。今年年事。亦未知其礼稔。卿须下去。勉力为之也。贱臣曰。臣年少未经事。叨此重任。不胜忧惧。然谨当一心尽诚。以为报效之道矣。宣谕后 上曰。旧伯再昨年下去。岂意今年。予见其归乎。今思卿之归时。实为杳然。须好去好归也。贱臣曰。本道弊瘼。姑无可奏。而东道木政。实为大事。前后非不另饬。而竟无实效。大抵黄肠禁养。正所以为 国之需用也。国役紧急之时。 朝家岂不取用。道臣岂不奉行。而但京各司下人。夤缘用奸。为弊多端。所用不过一株。则所斫至于十百之多。今臣下去之后。凡国役之万万不可已。而自 上洞烛者外。不可不用画一之法矣。 上顾领相曰。所奏好矣。东道禁山。近于濯濯矣。贱臣曰。禁山古多连抱之木。虽造广厦巨阙。无苟艰之患。近则虽欲得而用之。无奈何矣。领相曰。凡材木养之于屡百年。而用之于一朝。近来禁政解弛。东伯所奏诚是矣。贱臣曰。京各司公事。则已与大臣酬酢。自有一切防塞之道。而此外可禁之道。惟在于 殿下之洞察。故敢此仰达矣。 上笑曰。予已觉之矣。内需司各官房下人。弊端不少。予每严禁。而有时予亦见欺。此则亦在于道臣之商量禁断矣。领相曰。古语云人存政举。非道臣尽心国事。而必不欲久留。可闵矣。 上曰。几何而为二周年乎。领相曰。虽以历试之意。姑令出外。而地处异于他人。恐难待瓜矣。 上曰。此时不为出外。则何时可出乎。予意亦欲行且召之矣。 下询贱臣曰近来蔘政何如。贱臣曰。近来蔘道极艰。好品绝无。然既是 御供所需。则其在报效之道。不可不另择捧进。臣于此处。欲任怨矣。 上曰。任怨之说。诚贵矣。领相曰。任怨之说。俄亦对臣酬酢。其心诚是矣。 上曰。予意则非为御供择捧。欲知蔘商之弊。而所奏则诚得体矣。贱臣曰。年前详定时。略增蔘价。而蔘道益艰。其于商人。自多弊端矣。 上曰。蔘道之艰。莫如近来。诚怪矣。贱臣曰。或谓峡中多火田。故蔘种乏绝。此未信其必矣。大抵采者甚多故然矣。领相曰。臣亦待罪内局。种种严饬。而每不得好品。可闷矣。贱臣曰。蔘之弊。亦无异于木。待其长实采之。则有真液可用。而近则辄采其未长者。故用亦无力矣。 上曰。蔘政尤难于木政。任怨诚难矣。又曰关东年事其闻之乎。贱臣曰。连见旧伯状 闻。举一道可知免歉。而雨泽或有过多处。可闷矣。
可庵遗稿卷之三十 第 517H 页

上曰。峡农则旱鲜为灾矣。贱臣曰。峡中田多畓少。故霖则为灾。雨泽不足于他道则适于本道矣。 上曰。习操将为之乎。贱臣曰。年事礼歉。姑未知之。而事之可以修举者。岂不行之乎。 上曰。此去当发巡乎。对曰。八月间当发行矣。各邑皆遍行乎。对曰。东之平蔚。北之伊安。春秋间互相推移行之矣。上命中官传弓矢。贱臣退。 上谓领相曰。治藩可无虑矣。领相曰。必善治矣。 上曰。曾经守令乎。领相曰。曾任江西三四朔。登科上来矣。 上曰。木政之说诚是。此是第一务矣。领相曰然矣。)○二十八日庚寅。到原州界交龟。(二十四日五日留门外。六日陪府夫人发行。八日省扫于砥平外祖考墓所。而是夕到界。与旧使交龟。)○二十九日辛卯赴任。
[闰七月]
闰七月二十八日己未。设道内儒生白日场。
[八月]
八月初七日戊辰。府夫人还京第。○初九日庚午。发秋巡之行。
[九月]
九月二十四日乙卯。行劝别武都试。○二十九日庚申。行公都会初择。
[十月]
十月初六日丙寅。 启请灾结加给蒙 允。(本道灾结。自户曹划给。只为三百结。故分俵。多有不足一百十结。状 闻加请。领相金致仁奏曰。所请不多。准数许施。使
可庵遗稿卷之三十 第 517L 页

之一一均俵何如。 上曰。依为之。○分等状 启。领相奏曰。今此分等。去尤甚之名。而只分稍实之次。精核之政。有可以见。依其请施行。年久旧还。如此之年。诚难一时并督。只令于癸未条中。之次邑折半。稍实邑三分二许捧。推奴徵债。他道皆已限明秋防塞。此亦一体许施何如。 上曰。依为之。以灾结所请不滥。而分等亦甚精核。多下嘉尚之 教云。)○初十日庚午。上疏请迎候家亲于平康。遂发行。(家亲受暇省永平墓所。仍转向夫人新茔。余闻此奇。以平康即道内之地。不可不迎候。即治疏封上。遂以是日发行。十四日到平康马吉里山下。家亲及承旨仲父亦趁期来会。其喜可知。十五日午炊亭渊黄村宿铁原。十六日观三釜渊,禾积渊,龙潭。还宿铁原。他乡省觐。至亲团会。周流玩景。数日剧游。莫非 圣恩攸暨也。 上赐批曰。省疏具悉。情理固然。特许请焉。)○二十一日辛巳还营。(十七日家亲及仲父自铁原发还京第。余亦拜别。历玩铁原道德滩,高原亭,春川昭阳亭,闻韶阁,洪川泛波亭而还。)○二十五日乙酉。封冬至陈贺笺文。○三十日庚寅。行道内儒生公都会。(自是日连三日开场。取五人。一则讲经也。)
[十一月]
十一月初三日癸巳。行白日场。(取二十人。)○初八日戊戌。状请公都会诗赋讲经各取二人。蒙 允。(古规公都会。取六人而诗赋为三人。讲经为三人。盖道内应讲者少。应制者多。每当抄选之际。讲经则不免苟充。而诗赋则多有冤屈。士论病之。今年都会亦然。讲经被选。堇为一人。不得已以诗赋充其五数。遂具由状 闻。仍请自今以后。诗赋各取二人。讲经取二人。永为定式。领相奏曰。科规甚重。固不可轻许变改。而但儒生应讲者。本自数少。初择既不满额。合试至于苟充。则实有违于劝奖之本意。且闻江华公都会。亦因事势之掣碍。减考讲而增制述云。此足为可援之例。依道臣所请。自今年诗赋考讲各取二人。而此后则讲生入格。虽不满二人之数。宁空其窠而勿为苟充为宜。以此分付何如。 上曰。依为之。既有自今年各取二人之
可庵遗稿卷之三十 第 518H 页

命。故今番被抄制述五人中。一人当置落科。而春川崔运复者江陵尹周翰者为同等。于是招两人。更令应制比较。尹周翰被选。并闵百祚,金钢,李济身。讲经▣▣▣为五人也。)
[十二月]
十二月初九日己巳。祗受 御制读书录。○初十日庚午。封进秋冬等褒贬状 启。○二十日庚辰。封进正朝陈贺笺文。
[戊子]
[正月]
戊子正月十五日甲辰。 启荐守令吏才可合人各三人。
[二月]
二月十二日庚午。陈疏乞递。○十六日甲戌。封上平康杀狱罪人行查状 启。○十八日丙子。 批许递职。○十▣日▣▣内移礼曹参议。
[三月]
三月初三日辛卯。行武白日场。○初六日甲午。行儒生白日场。○十八日丙午。与新伯交龟于安昌馆。发京行。○二十日戊申。入 阙纳符谢 恩。○二十一日己酉。参 献陵幸行祗送班。
可庵遗稿卷之三十 第 518L 页

[四月]
四月十二日。 特除承政院左承旨。承牌谢 恩。入侍于 殿座所。(上亲临建明门。行文臣朔试射。左承旨李翼元以病递。 命差其代。初 除金光国。书未毕。 上曰。东伯递归已久。欲除之矣。然与同副为相避耶。同副即李在简。而 上误认以有相避也。兵判李景祜对曰。为六寸兄弟。法无相避矣。 上曰。然乎。遂以贱臣 除之。曰养闲必不如礼曹矣。余乃承牌于 殿座所。亲呈肃单谢 恩后。仍进伏。都承旨宋莹中,右承旨尹蓍东,左副李世泽,同副李在简,注书李翼运,崔景岳,史官朴道仁,兼春秋沈鏶已先入矣。 上命贱臣读东伯雨泽状 启。 下询曰。递归未久。雨泽多少已闻之乎。对曰。姑未闻之。而今番之雨。似无不周洽矣。 上曰。此距东营至近乎。对曰。为数日程。而如农形雨泽状 启颇紧急。故一日可以往来矣。文臣试射毕。 上命宗臣承旨侍卫各射帿布一巡。宣传官别军职各试贯革一巡。 上入内。)○十五日壬申。入 侍于 殿座所。(上御建明门。行武臣堂上朔试射。贱臣与都承旨宋莹中,右承旨尹蓍东,左副李世泽,右副李在简,同副郑昌圣,假注书崔景岳,尹庆龙,兼春秋庆再观,史官朴道仁进伏。 上曰。前承旨徐有大为左承旨之幕下乎。将幕体重。不可作僚矣。诸臣曰。然矣。盖右副徐有大昨 筵。因都令之奏。许递故也。御厅中旬时六两直赴人金丽玉召见。而自 内出强弓。使之试弯。亦遍示诸臣。仍 下询贱臣曰。东土亦有善射者乎。对曰。别无超等者。而原州最胜矣。以射员之无五中。 命书将臣申饬传教。 顾谓诸臣曰。顷日试射。御厅直赴为八人。可知大将之常时劝课矣。武臣毕射后。济州子弟相入试射。昏后乃罢。)○十六日癸酉。试所入 侍。(上御德游堂。行文臣汉学讲。以贱臣为试所承旨。遂与假注书崔景岳,尹庆龙,兼春秋庆再观,史官朴道仁,试官金阳泽,李思观,闵百兴,金光国,赵德成,李徽之,李万恢入侍。举子以次呼名。成均典籍李中权纯通。 上命诵七书各一篇。亦纯通。 命守令调用。徐有邻,申大脩不通。译官招入应讲。皆不通。 命并入直公廨。毕诵后以奏。清学蒙学人各诵其所学。皆能诵。 上曰。胜于汉学矣。贱臣曰。臣尝待罪于汉学教授。一行课试。清学个个善诵矣。
可庵遗稿卷之三十 第 519H 页

命书施赏 传教。退出。)复承 命入 侍。○十七日甲戌。制颂以进。○十八日乙亥。承 命入 侍。○二十一日戊寅。承 牌入 侍。
可庵遗稿卷之三十 第 519L 页

旨同为入侍。右副李在简 启以左承旨今日不为仕进。拘于厅规。不得请牌。 上命牌招。遂诣 阙。午后 上御资政殿之西月廊。 命大臣备堂入侍。贱臣与假注书崔景岳,兼春秋李章五,史官朴道仁,领相金致仁,左相韩翼谟,备堂申晦,李思观,李景祜,闵百兴,赵曮,金时默趋入。 上曰。此堂乃予五朔居庐之所也。盖此阙基于山瘠。石筑甚多。作此阙时。民力当入几何乎。无德甚矣。即指光海也。遂问大臣曰。蔘弊何以釐正。领相曰。自 上特减三斤。故臣等亦退而相议。政府枢户部蔘合减五斤。实为大惠矣。 上曰。江界民弊。念来欲堕泪矣。顾谓贱臣曰。关东春等蔘。京作贡后。可谓除弊乎。贱臣曰。除弊大矣。东土蔘政。自 上轸念。一半作京贡。而又添详定价。则其弊宜乎无矣。而近年以来。蔘道益贵。厥价随而腾踊。夫年年 进上之蔘。若皆出于土产。则详定价元无不足之理。而一道所采。极为零星。故不足之数。蔘商辈奔走贸于他道或京国。故厥价每每倍入。民不支堪。诚为可闷矣。 上曰。然矣。大臣曰。关东则除弊已多。今则无变通之道矣。 上命书备局回启判付备忘及关西伯疏批。盛称关西伯疏语之精详。 顾谓大臣曰。卿等见关东新伯雨泽状闻乎。诸道之状。例称民事多幸。而今乃称以可喜。岂不怪乎。大臣曰。诚怪矣。贱臣曰。 启本臣亦见之。而结语称多幸则与诸道无异。其所谓可喜二字。不过中间过知之语。欲避文势之重叠。无心用之矣。 上曰。然则无怪矣。 命书推考勿施传教。又 命读壁上悬板。大臣备堂退。贱臣奏曰。左副李在简,同副郑昌圣。与兵判都宪为相避矣。 命换房。又奏曰。院中番次苟简。而同副疏 批。右承旨违牌 传旨未下矣。 命书洪乐纯,沈鑧 除授传教。少退。 上坐泰宁殿。 命大臣以下。更为入侍。仰瞻 御像。 上曰。承旨初见乎。对曰。再昨年承 命仰瞻矣。 上命诸臣诣殿东壁间。见卓上 御宝及辛丑 升储时印章。仍 命出殿后。御苑观岩泉。泉出于岩间。而岩上刻岩泉二字。乃 御笔也。又 命入为善堂,玩景堂。内有二揭板。乃 穆庙御制诗。其一曰西园别一界。风景似蓬瀛。石罅灵泉涌。阶间瑞草生。鹤飞千仞岸。云近五峰屏。俯瞰长安路。春光隔帝城。遂就堂后见岩间。有飞泉比岩泉稍阔。石上有 肃庙御笔三字。即灵冽泉也。诸臣皆纵观 赏而退。实不易得之会也。)○二十
可庵遗稿卷之三十 第 520H 页

三日庚辰。承牌诣 阙。(先是全州人黄应直告变。以为咸悦人赵明诚,林川人申弼周共称一镜之非逆。 上命捕厅合坐。取招以奏。明诚以实直招。 上即下亲鞫之命。申后承旨皆退。左副洪乐纯 启请牌招许之。遂苍黄承牌诣 閤外。 上以司谒下教曰。礼房多有举行之事。而右承旨眼昏。与户房相换。而礼房留院。贱臣遂为礼房。退留院中。是夜 上御内帑库。达夜亲鞫。翌日申弼周拿来。一体严鞫。终不服。因毙杖下。 上以狱情之无实。应直,明诚岛配。遣御史洪检往湖南。布谕士民。严禁杂术。鞫事遂毕。)○二十八日乙酉。承牌仕进。(是日病不仕进。都承旨以该房有事。请牌招。盖以弘录。有 命副学违牌。院中多事故也。)○二十九日丙戌。承 命入 侍。(申后 上命儒臣持警世问答及高丽仪注入侍。贱臣与注书李翼运,兼春秋李章五,史官朴道仁及玉堂朴志源,徐浩修趋入。 上命儒臣读问答。亦 命贱臣分读。 命徐浩修读高丽仪注讫。 命领左相入侍。以副学之辄为撕挨。缕缕 下教。又曰。金钟正有何情势而不入来乎。领相曰。今日副学非金。乃李㳽也。 上曰。予则以金落点。而中官误付标于李㳽名下。此亦予衰耄之致也。李㳽三违牌。而初则牌去来甚迟。再三则反速何故也。贱臣曰。初则自其家纳牌。故差迟。其后 严教荐下。故不敢遽归。坐于 阙外。故再三牌则果速矣。 命书金钟正 除授传教。领相曰金即臣一家。而彼当馆录。臣当弘录。甚不安矣。 上沈吟良久。 命寝尹蓍东补外之 命。复拜副学。 筵罢。夜已二更矣。)○三十日丁亥。入 侍于 香祗迎所。(上出延和门。行朔祭 香祗迎。贱臣与都承旨洪名汉,右承旨沈鑧,左副柳脩,右副洪乐纯,同副李在简,注书李翼运,尹长烈,兼春秋李章五,史官朴道仁入侍。而贱臣以礼房传 香。 上步至建明门。 命贱臣驰往 宗庙奉审。进排官摘奸以来。贱臣复 命。 上坐典设司。 命上殿读奏 祭物件记及 祭报府。进排官举案。 上曰。明日乃 宁陵忌辰祭。传 香承旨须往奉审而归也。预为分付然后。各邑支待等节。可无狼狈矣。 上乘小舆。左副柳脩以统制使。宣谕帖不即待令递差。 命书鱼锡定除授 传教。入内后复 命礼房入
可庵遗稿卷之三十 第 520L 页

侍。 贱臣注书尹长烈,兼春秋李章五,史官朴道仁趋入。 上坐降舆所。 命书明日 香祗迎。以斋戒服色举行 传教。退出。)
[五月]
五月初一日戊子。入 侍于 香祗迎所。奉 命往 宁陵。(上出延和门。行 宁陵忌辰祭 香祗迎。贱臣与都承旨洪名汉,右承旨沈鑧,左副洪乐纯,右副李在简,同副鱼锡定,注书李翼运,尹长烈,兼春秋李章五,史官朴道仁入侍。传 香后。 上曰。礼房往 宁陵奉审。祭官摘奸。 英陵亦一体奉审可也。贱臣出。 上曰。此距骊州为几日程乎。右副曰。为三日程矣。 上曰。五日似当入来矣。)○初五日壬辰。复 命入 侍。(初一日奉 命宿广州。二日宿 陵所。三日奉审于 两陵。四日还宿广州。五日复 命。是日朝。 上教曰。奉审承旨今日必晚来。勿请承传色而微禀则当令入侍矣。是故入来后遂禀之。 上命入侍。贱臣与假注书郑泽孚,兼春秋李章五,史官朴道仁趋入。 上命读 祭物记及祭官守仆举案。 下询历路农形。贱臣曰。牟麦几尽成熟。移秧亦不失时。昨日之雨颇有效。农人皆悦矣。 上曰。以同副为礼房。其知之乎。对曰知之矣。遂退。)○初六日癸巳。入 侍于 香祗迎所。上出崇政殿庭。行毓祥宫,储庆官(一作宫)夏享 香祗迎。贱臣与都承旨具允钰,右承旨沈鑧,左副柳脩,右副洪乐纯,同副李在简,注书李翼运,郑泽孚,兼春秋李章五,史官朴道仁入侍。 上命贱臣往毓祥宫。同副往储庆宫。奉审 祭物后。进排官摘奸以来。贱臣复 命。 上坐殿之东月台。 命读奏 祭物记及进排官举案。书在外玉堂申饬 传教时。 上曰。闵钟烈之貌何如。谁见之乎。贱臣曰。其貌颀而瘦黑。比其年颇老成。凡百皆夙就矣。 上曰。其家在骊州。故左承旨必见之矣。盖余之外宅。亦在骊州故也。 入内后复 命。毓祥宫奉审承旨入侍。贱臣与翰注趍入。 命书左副承旨驰往 徽宁殿奉审 传教。退出。 承 命入 侍。(申后 上御集庆堂。 命儒臣持警世问答入侍。贱臣与假注书郑泽孚,兼春秋李章五,史官朴道仁,玉堂李得臣,赵宗铉趋入。 上命读诸道农形状。 命儒臣及贱臣分读问答续篇讫。
可庵遗稿卷之三十 第 521H 页

又 命持入夙夜箴。令儒臣读之。又 命坐直承旨入侍。柳脩进伏。 上命贱臣出问奉常寺大小麦荐礼何日为之。及宣惠厅贡物分给几等与否。贱臣出来良久入奏曰。大麦则已荐新。小麦姑未登熟。贡物则只给一等矣。遂退。)○初九日丙申。入 侍于 香祇迎所。○初十日丁酉。入 侍于 望拜礼所。○十一日戊戌。 命许递。
可庵遗稿卷之三十 第 521L 页

庙,懿昭庙传香诸臣不为祗迎。 命承史侍卫一并罢职。兵判拿入。兵议安杓决棍。)○十八日乙巳。例付副司直。
[七月]
七月初一日丙戌。入参 亲临陈贺班。
[九月]
九月十七日壬寅。 特除承政院右承旨。承 牌诣 阙。(以 阙门下钥。 命明日谢恩。)○十八日癸卯谢 恩。○二十日乙巳。传 齐陵忌辰祭香。○参宗中联名疏。(疏曰。伏以穷而呼天。疾痛而呼父母。人情之常也。今臣等之所遭。不止于穷与疾痛而已。而若徒怀僭越之惧。不一陈暴 崇严之听。则臣等崩迫之情。终无可伸之日。乃敢相率诸宗。斋沐具疏。涕泣呼吁于天地父母之前。惟 圣明少垂察焉。臣之五代祖 赠参判臣▣之坟山。在于忠清道瑞山地。盖臣之从高祖文贞公臣▣▣占得此山。为亲营窆。尝虑其穴高且短。辛勤补土。以成除节。其后臣之父故奉朝贺臣有庆,族叔故领议政臣兴庆。犹患其年久不完。更加坚筑。亲蕫其役。累土叠石。几至丈馀。其向先之诚。虑后之图。可谓靡不用极。则虽一坏土一拳石。岂后承所宜容易犯手者哉。领议政臣兴庆每对宗中后生而言曰。昔文贞公之从子遭其妻丧。将欲附葬于阶下。则公始甚持难。末乃许其最下之穴。仍戒后孙勿复继葬。丁宁遗教。已成一家世传之训。不但文贞公后孙耳熟于家庭。凡为五代祖子孙者。莫不参闻而稔知。故逮至五六世。一体虔奉。毋敢弁髦矣。不幸今者文贞公从子之五代孙鲁一辈。于今年二月间。移迁其五代祖及继祖妣坟山。倡言合窆于前所谓最下穴许葬之坟。而不为安厝于旧圹。忽生罔测之计。上侵先墓之茔域。铲其既封之土石。斩其至近之阶砌。刬破穴体。穿作大圹。而惟恐诸宗之禁断。不相通告。巧择冷节之日。使不得会葬。暗地经营。随意裁割。无所顾忌。其为计诚亦阴且狡矣。噫彼鲁一辈。不有世间之家训。计较祖先之近远。毁去久完之茔砌。震惊已安之先灵。地脉被伤破之患。石仪有颓倒之忧。此人情之
可庵遗稿卷之三十 第 522H 页

所不忍也。况其移窆之新坟。实是旧墓之亲孙也。祖父之体魄。久藏于此方寸之除咫尺之庭。莫非其所自安者。今于百馀年之后。为亲孙者。乃毁其除而掘其庭。进而偪之。据而居之。则非但祖父之灵。震怒靡宁。抑亲孙之心。亦必瑟缩忧遑于冥冥之中矣。此神道之所不安也。至于堪舆之理。幽深玄远。固难究诘。然葬近祖坟。乃地家之大禁也。朱子亦尝曰先茔之侧。数兴土功。亦能挻灾。顾此祖墓。自古以来。称为吉地而名于湖右。粤自己卯以后。事体尤别。则所当谨守敬护。倍于前日。岂可轻易穿凿。伤其穴脉而少无顾虑耶。此地理之所不宜也。噫。揆之人情。既非可忍。推之神道。又非所安。参之地理。尤有所不宜者。而鲁一辈。欲冒而为之。恬以为常。及其宗议之纷起。则惟以角胜为务。抵死而不知变者。抑何意哉。渠辈之藉以为说者。辄以孙祔祖。何害事理乎。此又无识之甚者也。夫以孙祔祖之礼。当议于庙中。未闻古人用之于墓所也。况其所窆之穴。既是继葬之地。则何必毁削除节。侵迫祖坟。然后方可谓之以孙继祖耶。呜呼。文贞公为先长远之计。先父臣末年辛勤之筑。今无形迹之可筑。非只一篑之功亏。则为子孙者。安得不泚颡痛骨。思有以复完乎哉。臣等自闻此报。不胜惊痛。非不欲即地呈官。刻期掘移。而臣等虽甚不肖。亦尝见父兄敦宗之风矣。念九世同居之义。推一家忠厚之道。不忍为迫切之举。联名发书。先责以义理。一席会面。复喻以事体。反复开陈。非至一再。或冀有一分悔悟之道矣。不谓渠辈顽迷转甚。悍然不动。迁屠之议。听若裒耳。游辞妆撰。专出延拖之计。奔走京乡。惟务缓颊之道。一日二日。居然半年于玆矣。今若徒循厚谊。一任所为。则彼之移窆。将无其期。而先墓已毁之砌。永不复完。诸宗世守之训。都归荒坠。俯仰惭痛。尚何言哉。臣等迹既微贱。事系私恳。则渎扰静摄。极知僭猥。而痛迫之情。终难泯默。玆敢不避鈇钺之诛。冒陈严威之下。伏乞圣明俯赐鉴烛。亟命本道。摘奸掘移。俾臣等得完先茔。以伸至痛。千万幸甚。疏录凡六十馀人。而族叔汉房氏为头。家亲以地位之有别。独自陈章。大意与宗疏同。 上赐批曰。此何事也。予于此等事。心常骇愤者。他人不为。况七代孙乎。不遵遗训。已涉无伦。而手犯七代祖之阶砌。此何伦理。此则犹以大体言之。己卯以后。虽卿等之后。违祖训犯阶砌。宜不敢也。况鲁一乎。此岂可以相争谓之耶。
可庵遗稿卷之三十 第 522L 页

关系重焉。不可一刻迟滞。览其章。尤无状者。瑞山金门。世称敦宗。而今者鲁一所为。可谓门中化外之族也。不然岂特今日事体。渠何萌此心而有此事乎。问答既谕。舜之命契。即五品不逊。故予以尧舜盛时。岂有此事云。观此自恧教化之不沾。昔舜之世。若有此等人。不睦之律。焉可逭也。闻甚节节无状。事当先命法曹。严讯一次后处分。而渠虽无状。所惜者卿等金门之睦族也。今始十分参酌。令本道分付本官。令到之后不踰日。即为刻期举行状闻。而伤凿处。亦令本郡勿烦农民。即为补筑后状闻。 答宗疏曰。省疏具悉。详谕于国舅之批。虽然噫彼金门。岂有是事。此可观世道处也。于今处分严正。既命补筑。此非特为尔等也。所重在焉。尔等之中。其往看护焉。)○二十一日丙午。承 命入 侍。○二十五日庚戌。参昌德宫 动驾扈从班。○二十六日辛亥。入 侍于春塘台 殿座所。
可庵遗稿卷之三十 第 523H 页

也。贱臣退而分付于四馆所。毅镇者果自现。 上即鞫问。供以梦见神人。言国家改建景福宫。严守酒禁云云。 上曰。观此所供。即一希功望赏之徒也。 命该曹刑推一次定配。贱臣曰。此虽出于希功望赏。其乱言之罪。不可以一次刑推而止。如此愚民。将无所惩畏矣。 上不听。场中收券。合为八千馀丈。先是科场多杂乱用情。而今番士子及馆吏掖属。毋敢踵前习。于是 上命取十人。昏后坼榜。申思缵居魁。舍弟麟柱入合考。几乎参榜。 上惜之。命贱臣读其文。榜中有李德师者。皮封父名上。书朝奉大夫而无职衔。考官皆怪之。 上命置之落科。退闻则盖德师之父。尝得通德郎阶。而德师悯其父老上言请加资。该曹依经国大典。加朝奉大夫。遂书于皮封故也。唱榜时贱臣进奏曰。臣退闻德师之父。虽无职衔。果有大夫阶。然则国之所赐也。皮封之书。亦非违格。以此拔榜。恐非综核之政矣。 上不听。诸新恩以次入侍。申思缵进前。 上使之诵其所作。不能诵。又使之诵赋题。亦不能。 上曰。此借作也。 命拔榜。又使之自首其借作。思缵曰。臣病作不能诵矣。 上以欺君诈对。 命充军。以乙科洪宗荩升付。金处坤者中人也。亦不能诵其所作。而以换手借文自首。 上命只拔榜。遂 命明日崇政殿。设后庭试。以科榜中多有借作拔去者。 命大臣以下。勿为陈贺致词。大臣求对入侍。 上曰。今日之科。予欲其精。申思缵,金处坤。不能诵其所作。甚骇然矣。予则犹能诵韩文蕫召南行矣。仍亲诵蕫召南行曰。致词中有贤俊登庸等字。今日参榜者。岂可谓之贤俊乎。贤俊二字。改以文武二字可也。大臣曰。此亦好矣。贱臣曰。贤俊登庸之文。乃三百年致词誊录也。国朝以来。设科取士。未必皆贤俊。而致词犹用此二字。凡事仍旧贯好矣。何必改之。 上曰。承旨所奏好矣。依前为之。而读致词时。予则不欲听之矣。大臣退。引仪读致词至贤俊字。 上掩耳不听。新恩政事入望筒。 上命都承旨读之。读吏议望。至贱臣名。 上曰。彼承旨予已许之。故不为落点矣。遂以沈履之落点。特除洪宗荩骑郎。盖宗荩即晟之子。而晟尝有功于内局故也。)○二十七日壬子。参 还宫扈从班。入 侍于 殿座所。
可庵遗稿卷之三十 第 523L 页

李潭,左承旨李在协,左副金光国,右副郑昌圣,同副具庠,注书李翼运,韩德厚,史官金致九,柳德申进伏。诸试官肃拜后亦入侍。 上以夙夜在公命题。都承旨为试所承旨。 上入内。而 命试官入侍集庆堂科次。翌日出榜。洪乐远,金致信,李普天直赴。)○二十九日甲寅。入 侍于 香祗迎所。(上出延和门。行 宗庙朔祭香祗迎。贱臣与左承旨李在协,左副金光国,右副郑昌圣,同副具庠,注书李翼运,史官金致九,柳德申侍立。 上命贱臣书参判郑存谦诣 太庙奉审传教。 上遂入内。 命礼房承旨率后庭试入格儒生。随而入侍。贱臣遂与尹长烈,金致九,柳德申及儒生洪乐远,金致信,李普天趋入。 上坐于集庆堂之后庑下。 命儒生以次进前。各诵所作。 上曰。李普天宜老之子乎。贱臣曰。然矣。宜老多子而有福矣。 上命宜老入侍。率其子而出。 命书都承旨黄景源 除授传教。遂退。)承 命诣景福殿。奉审后入 侍。(景福殿。乃 仁元王后旧御所也。 上命礼房承旨与户判诣 殿内奉审回奏。贱臣与户判李景祜驰往昌德宫。奉审景福殿而复 命。 上促命入侍。遂与注书尹长烈,史官金致九,柳德申趋入。 上卧集庆堂。贱臣进奏曰。 殿阁奉审。无颐矣。 上命兵房承旨与备堂入侍。而药院则勿入。贱臣曰。药院 批答。既许入诊。而今反不许。似如何矣。 上笑曰。然则承旨出言于药院。使之入侍可也。备堂入来后退出。)
[十月]
十月初一日乙卯。率复科人入 侍。(昨日 筵中。大臣请复李德师科。 上许之。命簪花受红牌于差备门外。仍 命礼房承旨率而入侍。贱臣与假注书李祖源,史官金致九,柳德申及复科人李德师趋入。 上坐于集庆堂后庑下。 命李德师进前诵文。贱臣曰。此人善文。世以文任许之矣。 上曰。其老亲年几何。德师以八十二对。 上曰。然乎。 命书德师父赐米肉 传教。 上曰。彼注书新榜乎。贱臣曰。然矣。 上曰。下番翰林所拟望之注书乎。对曰。然矣。然新榜注书称翰林望者。盖以昔之翰林。皆准望被荐之人故也。今则翰林不如昔之准望注望之出于其手。不过存羊之义也。人不贵之矣。遂退。)○初二日丙辰。承 命入 侍。(上御集庆堂。 命礼
可庵遗稿卷之三十 第 524H 页

房承旨入侍。贱臣与假注书康文祥,史官金致九,柳德申趋入。则 上卧殿内。贱臣进伏于北牖外。 上命书十一月初六日毓祥宫 动驾传教。遂退。)○初三日丁巳。引嫌陈疏。 命给之。承 牌仕进。升左承旨。○初四日戊午谢 恩。○初六日庚申。入 侍于 香祗迎所。制进策文。○十一日乙丑。病不仕进。 命许递。○十七日辛未。例付副司直。
可庵遗稿卷之三十 第 524L 页

还寝。 圣心颇激。即 动驾于彰义宫。转诣毓祥宫。留宿二夜乃还。家亲入现。 上谓曰。不必待朝臣之请寝。卿与都尉陈疏可也。家亲以地处异于外朝。不敢承 命之意。屡为仰达。而 上不听。促令出去治疏。家亲不得已上劄请寝撤乐之教。 世孙亦陈章继请。 上优批许之。)
[十一月]
十一月十二日丙申。差孝章庙冬至祭献官。受 香诣庙行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