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守窝集卷之八 (自动笺注)
窩集卷之八
 [雜識]
  
宦海懲毖
公元1786年
丙午通讀初試
二月二十八日
赴會登科
公元1788年
戊申三月初一日政。
成均學諭
耆老所守直官
四月十七日肅命
五月初四日爲假注書。
入侍重煕堂。
上問姓名居住
自後乍遞旋縻。
多在堂后矣。
公元1789年
己酉二月二十一日
上行次對誠正閣。
注書例書擧條批答
而又爲讀奏
是日擧條頗多
而書讀無愆
上顧諸大臣曰。
注書是誰之族也。
左議政李性源曰。
臣果不知矣。
因問賤臣
曰前掌令白仁煥之族也。
李轉奏之。
上曰。
得非休庵之孫耶。
右議政蔡濟恭曰。
遐土之人。
安能知休庵乎。
上又顧諸宰曰。
白仁煥是誰也。
戶曹判書徐有隣曰。
年前通臺侍之人也。
上曰。
彼注書聞是經科。
文筆神速
可佳也。
濟恭曰。
非遐土人本色也。
上不答而亟稱之。
○六月二十日
親臨政堂
行都政。
特敎爲注書陞六付典籍
拜禮曹佐郞
注書出六。
當日郞署
鄕曲之人罕有之事。
翌日入侍
上語承旨曰。
白慶楷喜乎。
異數也。
○七月十一日
特敎移拜工曹正郞
春秋記注官
○九月二十七日
承旨鶴聞入侍重煕堂。
是時江華罪宗䄄入都。
卽上密敎也。
羣臣廷請還配。
不聽
王大妃殿發中使
與禁堂李秉鼎等勒還配所
大臣亦聯箚。
上命鶴聞批答
有過中之敎。
鶴聞爭執
上命賤臣奪取頒布
賤臣不敢奉行
天威震疊而罷。
○十二月十五日
褒貶開坼
入侍于煕政堂
上曰。
傳敎之下。
不爲奉行之習。
不可不懲
賤臣工曹題目
供職無闕。
而點改以何不守分
春秋題目
精詳可愛
而點改以知分生方。
仍命移禮曹正郞
都政依例解職
公元1790年
庚戌四月十七日
特敎拜禮曹正郞
○五月初六日
移拜工曹正郞春秋
○十一月十五日晨仕入闕。
申驥顯者。
卽裀之連姻
而爲正言
以昨禁堂之事。
謂之專擅
疏請譴罰
且與裀交結之跡。
綻露刑曹囚供。
臺啓大發
連請拿鞫。
不允
是夜特除驥顯承旨
上慮諸臣之爭執
承旨玉堂一倂遞差。
注書翰林
或拿或鎖。
是日日出
而有入侍之命。
詣閤者假承旨及兼春秋而已
下諭書寫
卽注書之職。
而上下敎于閤門
使賤臣書驥顯下諭。
賤臣對曰。
此人名在合啓。
事關忠逆
不敢奉承矣。
上屢下嚴敎
促令速書。
仍敎曰。
當决棍。
曹佐郞相換。
又命只書年號
賤臣不敢奉承
日午命退于政院。
促令書之。
命金鳳顯誘令書之。
鳳顯卽余同鄕人。
同爲兼史者也。
賤臣不敢奉承
上命押付定州
邸吏
未及虎門
上又下敎曰。
渠敢終爲拒逆乎。
更爲招入書之。
賤臣不敢奉承
如是之際。
日已暮矣。
震怒而罷。
後數日。
因諸臣言。
還收驥顯承旨之命。
賤臣則因待罪于金虎門外。
○二十四日。
上御春塘臺。
別付料試射畢。
因命拿入。
虎門外之距春塘臺稍遠。
下移時。
上入小次
御帳殿。
仍命依法
上敎曰。
汝罪汝果知之乎。
賤臣對曰。
敢不知。
又敎曰。
汝於本罪之外。
有遲滯之罪矣。
遂决棍。
上連送掖隷看審。
七度
命羿至帳殿席端親審。
敎曰。
汝罪不至死
姑爲安徐
命囚龍虎營
旋使待令于外兵曹
十二月初六日
因兵曹監軍單子
有汰去之命。
公元1794年
甲寅十二月初一日
特敎拜禮曹正郞春秋
公元1795年
乙卯三月初三日
入侍遲滯
與諸史官一時汰去。
自余筮仕之後
一資一級
一罷一復
罔非特恩
廳注書。
新進淸要
鄕曲之人。
罕得爲之。
兜攬獨久。
注書出六。
當日郞署
亦其極選也。
及其爲兼史。
責敎屢降。
顚躓益甚
冀其或可用也。
則一召而不置
至於屢召。
誨諭不已
至於用棍。
當日批鱗之擧。
於敵以下
所不堪。
優容之。
與天無極
至是而知其終不可用也。
則終先王在宥之日。
而遂不復召。
聖意亦燭其非兼史之才矣。
公元1801年
辛酉八月二十三日
奉常寺僉正。
(參判李翊模政。)
公元1802年
壬戌八月
由歸家。
十月
以差祭苟艱改差。
公元1803年
癸亥三月二十日
拜禮曹正郞
(吏判金達淳政。
)四月初十日
記注官
公元1804年
甲子二月十三日
移拜戶曹正郞
(都政吏判徐邁修。
)七月初十日
幽谷察訪
(都政吏判金達淳。
)一考
减糴便民
二考。
一是詳敏
三考
孔路蘇痊。
(監司金羲淳
)四考
馬政無闕。
五考
郵卒惜去。
(監司光顔。)
公元1810年
庚午正月十五日
拜肇慶廟令。
(吏判金羲淳。)
公元1811年
辛未八月初十日
移拜平安都事
(吏判朴宗慶副擬。
)十二月十九日
西變起。
二十二日
廟議雲山郡
時平安監司李晩秀謂余以都事聞難不赴啓罷。
其翌日
間道赴營。
雲山除命至。
(詳見滄桑日記。)
公元1812年
壬申五月初六日
泰川縣監。
一考
旣慈諒。
乃安謐。
(監司鄭晩錫。
)十二月二十五日
暗行御史李垿出道本縣
公元1813年
癸酉二月十六日
御史再出見罷
御史書啓
泰川前縣監白慶楷段。
曾以兼史之列。
厚蒙國恩
且以乃兄之弟。
特畀字牧。
奉公之誠。
畏法之意。
宜倍他人
以還糓事言之。
當初捧糴之時。
民納精實
及其分還之際。
吏幻空殼
受還之民。
以其無用
棄之倉底者。
至於稷八百四十八石。
麥租爲七十石之多。
以賑政事言之。
初不設粥
使該監只以一分錢代給。
口給粮段置。
麁劣之糓。
不爲簸揚
减削升斗分給
還戶無異絶廵。
賑民未免捐瘠
民不資生
寃聲載路
臣於出道之時。
得罪人。
先爲重治
仍卽嚴囚於縣獄矣。
及臣離發之後
托以囚者之無罪。
肆然放釋
少無顧忌
繡衣奉命
何等體重
凌蔑若此
厥罪何居
此而置之。
君命無可施之地。
國法無可行之道。
大關紀綱
亦係後弊是白如乎。
其分還之不實
踈畧
猶屬細故是白在果。
已爲封庫。
罪狀令攸從重勘處云云
○五月十五日就理
十六日捧供。
(同義李堯憲,趙萬元開坐)○原情
矣身以庸
公元1811年
愚賤品。
百無肖似
而特以亡兄之故。
猥受百里之任
所當怵惕戰兢
仰答鴻恩之萬一。
奉職無狀
速罪戾。
致有此淑問之擧。
惶懔震越
罔知攸措是白齊。
繡啓論列中還糓事段。
本縣新倉留庫條。
辛未所捧者也。
矣身赴任之後
始見其糓品。
果未精實
而舊留不可仍置。
民亦知渠納之渠食。
故依例受去。
初無棄置倉底者是白乎旀。
本縣賑民。
不滿二百口。
而分五所設賑。
所不過二三十口。
果或有不設粥代給米之廵。
而元無以錢代給之事。
此實從民願是白如乎。
繡衣之當初文移於廵營也。
以甘藿價一分代給爲說矣。
今忽以一分錢歸之於粥價者。
未知何故是白乎旀。
賑糓則賑民還民
不可一視
米糓皮糓。
間廵互給分賑。
升斗較之又較。
令稱停。
設使給麁减量。
以若些少之飢口。
所餘者將幾何
而忍爲此事乎。
雖然繡啓以賑還二事
屬之細故
專以放釋罪囚
爲封庫之大罪案
至曰君命無可施之地。
國法無可行之道。
矣身於此不覺魄褫骨驚
矣身初不欲提起此事。
重爲淸朝之羞。
而到此地頭
隱諱不得
不敢不悉陳是白置。
盖此事果有顚末
昨年十二月望間。
本縣李健坤欲劫鄕班守節
公元1813年
寡婦
而因其發狀。
捉來嚴囚矣。
同月二十五日
繡衣出道本縣
寡婦爲矣身戚屬
阿私誤决是如白。
李健坤。
仍以寡婦屬官婢。
且以縣民金亨喆。
馬牌而差座首。
以在囚官奴靑童
行關差肉庫子
縣民韓仁倜,邊韺,李致華,白龍甲,李先春,韓士喆等。
有罪犯。
着枷牢囚是白遣。
一邊嚴飭邑吏
出治盜棍別刑杖
有違典則尺度
邊韺阨於李時復之居間操縱
索賂太多
自縊于獄中。
及夫邊韺之妾哭踊街市
號天叫寃
而賂事喧騰
繡衣始乃捉入李時復。
畧治卽放。
白龍甲,李先春,韓士喆
行賂狼藉事。
刑推還囚是白遣。
留邑凡七日而去。
所謂李時復。
李健坤之弟。
自稱繡衣裨將者也。
竊伏女子貞淫。
有關綱常
此女若非守節
李健坤其何以欲劫而不能成乎。
矣身旣知其守節之女。
寧可得罪繡衣
不可壞了守貞綱常
還歸其女。
且此女之本非矣身戚屬
人皆知之。
而在矣身處義。
不可晏然
故屢呈辭單於廵營
而未得許施是白遣。
金亨喆段。
卽勅監也。
有妨於支勅。
故遞其座首。
而仍其勅監。
靑童段。
不可罪囚差役
故果未擧行
白龍甲等段。
非但多受刑毒。
倉監色。
歲末勘簿。
一時
急。
故姑令保囚。
使之勘簿是白如乎。
盖矣身之見忤於繡衣
由於寡婦之事。
轉激於賄賂之發。
而座首之遞任。
庫子不差
巧湊一時
故今以白龍甲等謂之放釋
其實則保囚也。
其罪則非倉事而卽賂事也。
白龍甲等之還囚。
在於昨年十二月初出道之
賑還二事
在於今年二月再出之後
而今囫圇說去。
有若以賑還事囚之者
未知其何意也。
啓體重。
有非囚供之所敢自明者。
而今此事。
實播在人口
亦登文牒
行査本道
則一按可知是白置。
矣身處地之與他自別。
繡衣亦已言之。
而事乃大謬
亦何爲。
無論本事之如此如彼。
矣身之得此於繡衣
至煩登徹者。
罪固罔赦云云
○二十八日。
禁府請行本道事。
允下。
(判義禁徐榮輔開坐
)○六月初二日
李垿疏言供辭駭惋
批答該倅之供。
如皆誣罔
則不待爾自明
自爲罪上之罪矣。
○二十八日。
安監司鄭晩錫査啓跋尾
盖其還糓事段。
糓果麁荒。
民或厭受。
係是前歲之所捧。
非時倅之可責是白遣。
分賑事段。
藿固給錢
而未見粥米之並代。
升則依斛而難免量分之稍削是白遣。
釋囚事段。
白龍甲等之旣放旋囚。
蓋緣李時復之藉賣受賂
則不待决處。
遽然保放。
有傷於事面云云
○七月初四日議處(判義禁李集開坐
)跋尾
還糓之麁荒。
旣是前倅之所捧。
分賑粥米雖無代錢之事。
量分稍削。
難免不察之失兺不喩。
按廉之行。
事體自別。
而特囚之罪人
不待勘决。
擅自保放。
已涉駭妄。
且其供辭之張皇
不無反詈之習。
有關後弊。
以此照律何如
判付依回啓施行爲良如敎。
○照律杖八十收贖
告身三等
○七月二十一日
李垿又䟽言道査之沒實。
府讞之輕勘。
批答廟堂禀處。
○二十四日。
備邊司啓曰。
卽見副修撰李垿疏本。
則以關西四邑守令。
(義州平壤寧遠泰川
)道査之與繡啓相左
禁府議律之失當爲辭。
而批旨有令廟堂禀處之命矣。
繡啓中諸守令。
旣入於繡啓執奏
當下該府。
直爲勘罪。
虛實之間。
廉貪卽判。
廉貪之分。
人鬼是關。
朝家之許令行査。
蓋出於無情不得盡辭
有寃則毋或枉罹之至意盛德也。
今則道臣之査啓已徹。
王府議讞且頒。
廷尉奏當
御判賜允。
一副之案旣成
三尺之制莫嚴。
實無更加稟裁也。
敢啓。
傳曰知道
○九月初五日次對
議政金載瓚所啓。
泰川前縣監白慶楷所坐諸條。
旣經道査。
不必追理
惟其反詈一事
有關紀綱
可以觀世變矣。
繡啓所論。
苟使失實
則只就本事
納供自卞。
何所不可
而敢以題外之說。
欲爲逞憾之計。
乃於淑問之庭。
胡辭亂叫。
罔有紀極者。
前所未聞
萬萬駭然
若使此路一開
從此奉命按廉者。
將無誰何於列邑。
此豈細故也哉
卽此一節
置重勘。
白慶楷亟施遠竄之典何如
上曰。
依爲之。
又所啓關西繡啓中所執諸條。
或因道査而間多相左
或以囚供而亦落空
金吾啓勘之後
益見繡啓之自歸失實矣。
受命按廉之任
何等謹嚴
而初不能隨事察職。
致使持斧之重。
從此益輕。
慢法之吏。
無所憚。
奉使不謹之失。
不可無警
關西御史李垿削職何如
上曰。
依爲之。
於是乎賤臣吉州之行。
○十月初三日謫所
公元1814年
甲戌正月初一日
惠慶宮寶齡八旬
稱慶陳賀頒赦。
本道赦單。
入於禀秩。
而自上特書放字以下
公元1816年
丙子十月十七日
拜司憲府掌令。
(吏判金履陽政
)十一月初六日
在外遞付軍職
公元1817年
丁丑六月十一日
軍資監正
(吏判洪羲臣政。)
公元1818年
戊寅七月初三日
因掌令金鐮䟽就理
曹正郞李衡柱。
卽余同邑人。
而在京同舍舘。
六月十七日
以兼
公元1811年
史晨入堂后。
仍出問其故。
今早入堂后。
烟竹將引火。
廳直遽前咆喝曰。
翰林進賜新分付
自今以後
兼史之吸草登溷。
不敢如例云云
不勝憤惋
卽見翰林而詰之。
翰林曰果有之。
吸草登溷。
一體爲之。
則與吾輩有何等分乎。
余曰等分之說何謂也。
兼史獨非史官耶。
翰林曰吾之前
安敢乃爾
余曰不做此官則好矣。
仍徑出云。
政院啓請拿處。
柱就囚。
於是乎西士莫不憤然曰。
若此不已
西人不可以復立於世。
相率出關可也。
以爲非不然矣。
而據目下論之姑是。
兼史之所遭
且自辛未以後
關西事體
比前有異。
吾輩擧措
不可張大
但諸兼史同是西人
而處地亦同。
李衡旣已徑出。
則諸兼史不可不同去就
衆議乃定。
然而自是之後
西人捲歸之說。
喧騰都下
十八日曹佐郞金持泰遇翰林堂后
大言之。
翰林大怒
馳書卿宰
風色危怖
春秋李湜,安亨鎭皆呈旬。
金履背約就直。
金部將祉垕往責之。
履迪以若就直則祉垕將折脚之說。
暗書于翰林
翰林持書爲證。
傳布諸宰。
事機層激。
而兼史遂空番。
政院又請一幷拿處。
李衡柱供辭。
有縱隷驅迫
已極可駭
當面口氣
使人大慚等語。
三十日
諸兼史議處
公元1818年
判付。
設使翰林
或有所失。
渠何可以微細屑越之事。
敢起惹閙之心。
至於推上之境。
日前供辭。
尤爲痛駭。
所當嚴加懲戢。
而蔽一言遐外魯莾之致。
於渠又何足深誅。
特以維新之意。
置之勿問之科。
並只公罪勘放。
使之卽爲如例供職
如是曲諒之後
更或有如猥濫之習。
則當施加倍之律。
以此嚴飭放送
至是金鐮䟽言李衡柱等處分
有違於懲慢戒頑之政。
特命竄配。
且鄭宗顯白慶楷,金持泰。
俱以西人
自外勸嗾。
率同道之人。
不令供職
卽爲拿覈。
施以加倍之典。
批答依施。
○兼史等竄配。
自禁磨鍊以入。
而上留中不下
越五日入侍林仰救解
上曰。
史事竄配。
臺臣之言也。
予意本不欲深責
今聞爾奏言
亦好矣。
兼史竄配。
爲分揀可也。
○七月二十五日捧供。
原情
矣身以遐土微蹤。
登臺章。
致有此淑問之擧。
惶懔震越
罔知攸措是白齊。
身名西人
凡係本道之事。
豈敢曰不聞不知。
若其所謂張勸嗾。
率同道之人。
不令供職
則以矣身愚迷之見。
實是求解不得是白如乎。
苟或忿恚於兼史之事。
欲與同道朝士携手同歸
何不先自渠職而不仕。
反使他人勒令不仕是白乎
喩。
揆以事理
非常性人所可爲云云
○八月初十日議處(判義禁金羲淳開坐
)跋尾
臺章依施之命。
固爲至嚴
囚供分疏之言。
有非可論。
以此照律何如判付啓依允
○十二日照律。
賤臣咸昌縣。
宗顯燕岐縣。
金持泰比安縣竄配事草記。
傳曰。
渠輩若無所干。
豈有臺論。
廷尉當是矣。
首先起閙之兼史。
旣已無事
三人白慶楷
則其兄之弟。
在朝褒忠恤遠之道。
豈不曲加軫念乎。
不可或宥或勘。
三人爲分放送
以示寬大意可也。
○盖西人之受侮。
兼史爲之前
而兼史之弊。
至此又極矣。
名以簪筆之臣。
朝夕周旋近密寵幸之列。
而世或有與中官何異之語。
其貌樣槩可知矣。
然而進退之柄。
在於上而不在於下。
已不自由
而人亦不敢誰何
以是安身立命之地矣。
至於近日
兼史遂無實用。
翰林視之
跟隨年少貴之流。
至以等分爲說。
亦可以觀世變矣。
西人日入坑塹
天實爲之。
謂之何哉。
如余者名字早播
好掛羅網
此病天所赭也。
臺言何足咎哉。
因此恩敎逈出尋常
惟有血淚被面而已
公元1819年
己卯十月瓜遞付軍職
○十二月二十五日
拜長連
縣監。
(都政吏判李存秀。
)一考
圖報一念
殫誠百里
二考。
支站差員。
終始勤勞
(監司丕應
)三考
人固謹愼
政亦勤孜。
四考
竭誠做去。
久益靡懈。
(監司李龍秀。)
公元1821年
辛巳十二月初六日
陞拜司憲府掌令。
(吏判金魯敬政)以在外遞付軍職
公元1827年
丁亥閏五月十九日
宗簿寺正
(吏判金敎根政。
)七月十八日
王元孫誕生
九月初九日
大殿尊號淵德顯道景仁純禧。
中宮殿尊號明敬
以兩大慶
當補刊於璿譜。
宗簿寺禀旨。
十一月初一日始役。
十二月初三日功告訖。
提調以下別單入。
令曰。
提調金祖淳內廐一匹鞍具面給
跋文製述金履喬,御牒書寫官延君球,監印校正官完城君燨。
各熟馬一匹面給
監印郞廳正白慶楷加資。
主簿大膺直長鄭祉榮並陞叙
工作監役宋文煕,書寫忠義天叙金來根並陞六
其餘寫字官唱準計士畫員日官校員工匠等。
並依庚戌施賞
初七日加資下批。
十三日軍職副護軍
二十七日入闕掃墳呈辭
未經承旨者躬呈例也。
公元1828年
戊子正月初三日
掃墳出去肅拜
初六日自京離發。
十七日到家
○九月初三日
拜僉知中樞府事。
(兵判朴宗
薰政副擬。
)十月遞付軍職
公元1829年
己丑十二月十九日
拜敦寧府都正。
(吏判金鏴政。)
公元1830年
庚寅二月初三日肅命之行。
十三日入都。
二十二日肅謝
二十五日以無敦寧。
援例陳章
王世子答曰。
書具悉。
所請依施。
仍付軍職
○五月初六日王世子薨逝
八月初四日
葬禮參班後還鄕
公元1834年
甲午十一月十三日
宗大王昇遐。
公元1835年
乙未三月作奔哭之行。
四月十九日
因山禮畢
還鄕
公元1836年
丙申正月初三日
侍從臣父年七十二。
嘉善
法典也。
(去臘政。
宗杰拜司憲府持平
)仍付護軍
三月初七日
都摠副摠管
(兵判鄭元容政。
)○九月二十一日
同知樞府事。
(兵判金蘭淳政。
)十月十八日
遞付護軍
公元1839年
己亥五月二十五日
拜漢城府左尹
(吏判趙寅永政。)
守窩集卷之八
 附錄
  
守窩府君家狀
府君姓白氏
慶楷聖翊號守窩
定州之白。
新羅大相諱宇經號松溪鼻祖
水原爲貫。
仁州副使諱繹始居定州
子孫蕃衍
爲州著姓
高祖諱尙晶
曾祖諱采後贈司僕寺正
祖諱日永左承旨
考諱善養贈戶曹參判。
孝行
海州盧氏。
玄軫女。
咸從府使說之玄孫
公元1764年
英宗四十一年乙酉九月初八日申時
府君生于定州五山坊禾浦舊基。
公元1830年
庚寅府君六歲
隨家移居于阿耳浦坊華陽洞
伯氏受業華谷崔公敬林之門。
崔公之父壽泰執贄厚齋先生之孫沙村金公致垕
崔公之學。
得之家庭
府君幼而聰慧
資禀甚美。
崔公大器之。
敎之以格致誠正之說。
王考承旨府君嘗撫府君曰。
此兒必爲成就
而吾老不及見。
所謂漑根而未食實也。
公元1839年
己亥府君十五歲。
文思日進
志尙不苟
王考命。
未免傍治科業
非所樂也。
府君嘗曰。
吾於十七歲之
月下讀書
心忽慨然奮發人生於世。
學問無以爲人。
吾年幾何
尙可悠泛而度日乎。
自是
後。
專心劬學
惟日孶孶
更不待父兄師友策勵
公元1842年
壬寅府君十八歲。
伯氏往從白公仁煥于松潭齋。
白公府君同宗
受學于故處士尹公濟世者也。
公元1783年
癸卯府君十九歲。
娶坡平尹氏
通德郞諱得瑞之第二女也。
公元1784年
甲辰府君二十歲。
通讀發解
公元1786年
丙午府君二十二歲。
赴式年明經會試
文科
府君雖攻經而博學屬文
至於詞賦
不工而能。
始讀周易。
試官曰此非口讀者流。
令人睡覺
又曰句讀低昂
必是表箋文人
申府君二十四歲。
成均學諭
五月以假注書入侍
上問姓名居住
自後乍遞旋縻。
多在堂后矣。
府君自少用工於格物。
是時寓居旅邸
嘗賦鏡銘。
以寓自警之意。
(見原藁)
公元1789年
己酉府君二十五歲。
六月
以假注書入直
都政。
以特敎陞六
成均典籍
拜禮曹佐郞,注書。
出六當日郞署
鄕曲之人罕有之事。
翌日入侍
上語承旨曰。
白某喜乎。
異數也。
行次對。
注書例書擧條批答
而又爲讀奏
是日擧條頗多
而書讀無愆
上顧諸大臣曰。
注書是誰之族也。
得非休菴之孫耶。
書聞是經科。
文筆神速可佳也。
一相臣曰。
非遐土人本色也。
上不答而亟稱之。
是有特恩
○七月。
特敎移拜工曹正郞春秋記注官
○九月。
特敎移拜禮曹正郞
都政因事解職
(詳見宦海懲毖。)
公元1790年
庚戌府君二十六歲。
四月
特敎拜禮曹正郞
謝恩之日。
又命移工曹正郞春秋
○十一月。
特敎兵曹佐郞相換。
十二月
因事有汰去之命。
公元1791年
辛亥府君二十七歲。
二月外艱
府君至孝
雖以家貧親老。
未免祿仕
而常以離側遠遊爲恨。
每誦古人一日不以三公換之句。
歔欷流涕
其在京也。
得一美味
未送于親邊則未敢嘗也。
及其居喪
哀毁踰禮
人皆感歎
三霜之間。
古今禮書
博採通考
家禮抄集古今考事等書。
俱成於是時。
公元1794年
甲寅府君三十歲。
十二月
特敎拜禮曹正郞春秋
公元1796年
丙辰府君三十二歲。
諸友太白山而歸。
有日記。
府君性愛山水
常曰欲得聖贒氣像者。
山水不可不觀。
每有一筇遍覽之志。
時休在家
有是行。
公元1797年
丁巳府君三十三歲。
與松潭白公寧邊養心齋。
謁尹松坡就巖父子遺像
感而有詩。
(見原藁)
公元1799年
己未府君三十五歲。
正月內艱
公元1801年
辛酉府君三十七歲。
服闋
伯氏金剛山而歸。
有日記。
○八月。
奉常寺僉正。
公元1803年
癸亥府君三十九歲。
三月
拜禮曹正郞春秋
甲子府君四十歲。
正朝題自警文。
(見原藁)○二月。
移拜戶曹正郞春秋
○七月。
幽谷察訪
一考减糴便民
二考一是詳敏
三考孔路蘇痊。
四考馬政無闕。
五考郵卒惜去。
移居鳧湖。
湖以山水之勝。
名於一邑者也。
府君兄弟欲爲晩暮遊息之所。
多年經營
至是搬移
公元1805年
乙丑府君四十一歲。
華谷崔公歿。
府君時在嶺郵。
未卽奔哭。
祭文有曰先生超逸之才卓絶之識。
不能究其志。
不竆之智莫量之業。
動輒爲之魔。
以不世出資質
不世有之命途
天旣如是之生。
而又何如是之窮。
迫以死耶。
服用加麻期年之制。
撫愛遺孤
無異兄弟
公元1809年
己巳府君四十五歲。
夫人尹氏歿。
公御家衆
閨門之內。
儼然朝廷
而夫愈加恪謹
敬執婦道
其歿也。
府君悼之甚。
祭文有曰惟夫人堅貞之性。
淸淑之氣。
不與萬物同歸凘滅。
公元1810年
庚午府君四十六歲。
正月拜肇慶廟令。
公元1811年
辛未府君四十七歲。
八月
移拜平安都事
是歲關西無年
赴任之後
按使李公問以道內事情。
見輒齗齗
府君交淺言深
畧陳急急救濟等數事。
十一月
又至營下。
李公問之愈懇。
府君以爲今年西土穡事
百年無之大歉。
閭巷形勢
無復可爲。
百家之村。
一家不能自爲生。
甁罌俱空。
祥原郭山等地
強盜已發。
若此不已
冬春之間。
必有土崩瓦解之勢矣。
李公瞠然曰豈至是乎。
後數日。
又問以目下急務
府君曰。
蠲减賑濟
固是荒歲急務
急務之上。
又有急務大本矣。
李公曰何謂大本也。
府君人心是已。
西土之人。
小人困於唆膏。
君子恨其見枳。
非今斯今。
根柢已深。
當此無前之歲。
有無前之擧。
乃可鎭安之。
是實朝家急急措置者也。
李公曰墨倅之弊。
果然果然
爲我出道可用名家
府君因擧某某家。
且曰西土之廢枳久矣。
人皆自棄
驟以言之。
無足可觀
惟其就中善於此者
先爲收用
磨礱自勵者有之。
深藏而待價者出焉。
是則涓人買骨之義也。
然亦必誠心收用然後
始可責效
所謂不誠未有能動
百姓至愚而神者也。
○十二月十八日
嘉山,郭山等地盜起。
其魁洪景來者
龍岡常漢也。
嘉山賊禹君則李禧著,尹彥涉。
山賊金昌始,洪總角,朴星臣
定州賊崔爾崙,金履大李琛
宣川賊劉文濟,崔鳳寬。
安州楊秀浩。
鐵山鄭復一,鄭敬行,鄭聖翰。
价川賊李濟初,李有。
泰川賊金士用,邊大益
博川賊韓日恒,金惠吉
寧邊賊金宇岳,南燕剛,金雲龍等。
同謀起兵
馳檄遠近
呼吸之頃。
八邑淪沒
○時府君在家
漠然不知。
十九日爲吊本倅子喪。
城外聞變。
旣至城。
不可寇先去。
仍叩城門
入至歇所。
本倅方在鄕校
俄而還衙。
府君入見之。
本倅恇㥘。
不能成語
仍請吊之。
在內衙。
一通引導之。
府君入哭而出。
還坐歇所。
始詳聞其亂由。
盖是夜。
有以南門外鄭振僑家
作兵器告者。
本倅僑囚之。
及朝郭李永逃至定州
日午爾崙又率其徒黨七八。
打破獄門。
僑。
一城波蕩
人心大潰。
本倅罔知所措
履大時爲座首。
府君遣人邀之。
不肯來。
諸人入。
始乃隨之。
府君履大曰。
君旣富於財而久於任。
今若募得心十餘人
急斬爾崙輩七八漢。
懸首號令
則此城可守。
吾倅哭子喪性。
不可倚仗
而君若肯聽。
則吾有都事印信
身。
吾當爲守城之主。
屢屢言之。
又言鄕將數三人
而皆低頭不應
履大輩已入於賊矣。
隻身入城。
無奈何
日晡賊檄自嘉山又至。
禍色尤急。
遂入言于本倅曰。
某有職名
當赴營下。
以效一日之責。
仍由水門出。
徒步歸家。
夜與伯氏投玄生仁福家。
募兵復城之計。
時値倉卒
數日經營不可得。
賊勢日熾。
二十日
又遭叔母喪。
二十三日
至禾浦成服
遂別伯氏
短衣懷印向平壤
府君之弟慶章及崔敬玉隨之。
夜抵七岳山南崔家。
二十四日
乘曉沿海冰。
大定淸川下流
時嘉博爲賊淵藪
毁服潛形
危險萬狀
幾爲賊詗得者數矣
崔生路熟。
有土人爲指導
善辭方便
幸得回避
渡江
送慶章歸家。
獨與崔生安州華坊尹之範家炊飯
護路前導
暮投雲巖撥所。
得一馬騎之。
夜半至肅川。
二十五日大雨雪。
曉發午後得抵順安
借着一弊袍于該倅金魯喆
初更平壤城外。
不可通。
遂入路邊人家
時各邑調兵
摽掠恣行
白刃交加
人烟蕩殘。
沿路所見
極其愁慘
崔生稍後遇劫
幸有防身之釰得免。
二十六日城下
平壤亦爲守城。
往復開門
久而得入。
借着一天翼于營裨權抑。
營門
公方一道之皆
爲賊。
且以府君先事之言。
大疑有苗脉。
都事之無職掌久矣。
府君家距營三日程矣。
而賊報數日。
卽以聞難不赴密啓
是日府君不數語。
直斥之曰。
於都事。
不能無疑
仍於坐席
諉以他事。
收入印信
操束如當敵然。
是夕雲山除命至。
朝廷聞變。
廟議府君
仍有除朝辭赴任之命。
二十七日朝見營門
李公曰。
間關海冰
吾未思之。
以其密啓也。
故昨果不言
而今新命
第行之。
府君曰。
旣登密啓則姑待罪營下矣。
李公又強令登道。
不得已遂請得先生一匹騎之。
取慈山路發行
崔生歸家。
二十八日至順川。
二十九日過价川。
爲書于李掌令晢。
勸之以起義討賊
三十日寧邊南門
雲山郡守韓象默方在此城故也。
寧邊亦守城。
府使吳淵不許開門
馳報營門
仍退留城外民家待之
申府君四十八歲。
營門啓請雲山郡守仍任。
府君寧邊城外。
正月初四日
始聞此報。
自以蹤跡臲卼
進退艱險
府人聚義旅于城中
府君因致書于吳公
投義旅許之。
開門而入。
吳公內遷
申鴻周代來。
公素府君名。
府君致欵曰。
如此
定州以名邑。
尙未聞有義擧可恨
吾今兼帶召募使。
當借尊以召募將之號。
金致龜,吳胤宗
俱是定州人
而適在府下。
以此兩人並差召募軍官
曉諭一通並付於尊。
尊其帶去前進
一以曉諭
一以召募
馳赴大陣可也。
十二日遂發寧邊
與金吳兩人仗釰而行。
十三日博川鄕校
輪示曉諭文。
嘉山
伯氏爲賊所執之報。
十四日至陣。
○亂起之初。
衆心波决。
趍向靡定。
甚者附賊。
所謂自好者。
不過奔竄圖生而已
府君伯氏慨然發憤
仰屋痛哭
府君則仍赴箕營。
伯氏在家倡義
以爲內襲州城
外迎官軍之計。
新安忠義五字旗號
部署已定而事泄。
爲賊被執。
威脅百端
而罵賊不屈
竟至遇害
正月十六日也。
後數日。
諜者崔元亨逾城出道其事甚詳。
府君伯氏遇害
今爲數朔而收骸無路。
三月朔日。
爲文告廟
(見原藁。
)○二十七日。
舊舘人之妻。
自城出來
備傳伯氏遇害事。
府君遂率家人
招魂城南發喪
○四月十九日賊平。
府君家人入城。
求裒而不可得。
迺以衣履藏焉
府君平生不復入定州城
兩營伯氏事馳啓。
贈戶曹參判。
㫌閭錄孤。
廟堂啓言旣有是兄。
宜奬其弟。
特除
府君泰川縣監。
○七月同鄕人在京。
爲書府君曰。
近見舊箕伯
以爲有如酬酢
不久亂作。
故甚疑之。
今始大覺
此意爲傳于某云。
箕伯李公晩秀
酬酢土崩瓦解等說也。
翌年府君
李公又謂府君曰。
尊有先見之言。
而吾反以爲疑。
可愧悔云。
府君嘗曰。
夫以百年無之大歉。
不急接濟
大慰人心
土崩瓦解
必至之勢也。
况與余酬酢之時。
原,郭等地
火賊已發。
其機不啻彰著
而余與李公其交也淺。
所以見疑
交淺言深
君子攸戒。
書曰惟口出好興戎
古語曰險道難。
盡信哉。
○十二月泰川一考
政旣慈諒。
乃安謐。
本縣纔經兵燹
瘡痍未蘇。
府君赴任之後
蠲减賑濟
勞徠還集。
至於需米。
亦皆蕩捐。
衙粮或有不繼之時。
縣民至今傳誦其詢瘼文。
(見原藁。
)○衣服務從儉素
絹紗毛衣之屬。
未嘗近身
時以搜驗都事
當入柵門
寒甚嚴。
家人以十緡銅賚付從者
使貿一副毛衣進之矣。
義州
府君知之。
還送錢于家曰。
以此報債。
王考春布(布緯木經)道袍
木布笠纓。
宜所仰法。
我以區區小縣。
遽着毛衣
則子孫恐或效嚬耳。
公元1813年
癸酉府君四十九歲。
二月暗行御史李垿再出道(去年
公元1812年
十二月初出道。
)于本縣
見罷
○五月就理捧供。
禁府請行本道事。
允下。
○六月査啓登徹。
禁府以杖八十奪告身三等放還家。
○九月大臣所啓。
白某所坐諸條。
旣經道査。
不必追理
惟其反詈一事
有關紀綱
請施遠竄之典。
又啓繡啓所執諸條。
或因道査而間多相左
或以囚供而亦落空
金吾啓勘之後
益見繡啓之自歸失實
奉使不謹之失。
不可無警
御史李垿請削職
於是乎府君吉州赴謫之行。
○三月十八日
韓忠臣浩運殉節初期也。
府君爲文以哭之曰。
吾輩之生。
瞬息之生。
韓公之死
萬古之生。
瞬息生者良可哀
萬古生者不足悲。
公元1814年
甲戌府君五十歲。
自號非翁
題于鵩舍
有詩。
(見原藁)正月本道赦單入於禀秩。
而自上特書放字以下
二月還家
歷路入謁溟川書院
趙重峰妥靈之所也。
○自北而歸。
直抵嘉山伯氏衣履之藏。
爲文以告之曰。
惟兄之死
日月爭光
萬劫如生
人皆謂可賀而不可哀
雖以子弟寃酷之情。
哭兄之哭。
豈可兒女子之哭耶。
惟其不能一箇骨於原濕之裒。
使我永無寓慕之地。
古今天地
果有是耶。
衣履靑山
無於禮而敢爲。
得罪不辭
自兄之死
操文一
洩。
晷刻在心
神魂忽忽
搥胷輒倒今。
亦竟不可爲矣。
至哀無文
是之謂耶。
千里居謫。
夜輒夢之
憂慮愛護
無間幽明耶。
惟願我生之死
世世生生
與兄爲兄爲弟。
府君持己端嚴
雖於敵以上
府君居。
不敢不敬
府君吉州而歸。
尹生啓鉉適入北。
同行而還至咸興。
忽曰人無贒父兄敎訓者。
難以爲人矣。
府君何謂也。
尹曰自吾與偕行
不敢生放倒之心故耳。
○五月粧伯氏遺墨
而識其下曰此卽我伯氏遺墨也。
旣暗結同志之士。
立旗號整部曲
爲書遠近親知
使之率子弟王師
以明大義
張聲勢。
是時州境爲賊所據。
募義時往尺牘
皆約以見卽付丙
故泯無存者。
而此書則裁未及傳。
賊已圍家。
慶楷得之巾衍之中。
伯氏中手墨。
非不多矣。
而惟此獨存。
平日文字
不啻多矣。
而此絶筆
故表出而特揭之。
吾家天球弘璧。
公元1816年
丙子府君五十二歲。
寧邊謁藥峰書院
趙靜庵妥靈之所也。
○是歲伯氏家狀成。
跋文
(見原藁。
)○十月拜司憲府掌令。
公元1817年
丁丑府君五十三歲。
六月軍資監正
府君自釋褐之初。
愛君憂國之心。
根於秉彝
至是持被。
江上
直廬閴寂
䟽草萬言
一曰四維
二曰科擧
三曰學校
四曰用人
五曰奢侈
六曰權量
七曰經界
八曰版籍
九曰詞訟
十曰兵操
引古證今
切當時弊
平日抱負
可見矣。
臺官蒙點。
每當在外
未果上焉。
公元1818年
戊寅府君五十四歲。
七月因掌令金鐮疏禁推。
(時有入直翰林兼史相詰徑出事
至登上徹
金臺以爲府君與鄭宗顯,金持泰自外勸嗾。
有此疏。
)照律咸昌縣定配事草記。
傳曰。
渠輩若無所干。
豈有臺論。
廷尉當是矣。
首先起閙之兼史。
旣已無事
三人白慶楷
則其兄之弟。
在朝褒忠恤遠之道。
豈不曲加軫念乎。
不可或宥或勘。
三人爲分放送
以示寬大意可也。
府君自遭伯氏慘禍
切切寃酷
有時長號
痛血淋漓
嘗賦六疊韻。
以寓哀寃之意。
(見原藁。)
公元1819年
己卯府君五十五歲。
十二月拜長連縣監。
一考
圖報一念
殫誠百里
二考。
支站差員。
終始勤勞
三考
人固謹愼
政亦勤孜。
四考
竭誠做去。
久益靡懈。
○至海州石潭
謁紹贒書院。
又謁文憲書院。
○題黃州天魚孝子事蹟後有詩。
(見原藁。
)○府君尊慕先贒
欽仰名節
聞有儒贒祠宇忠孝遺跡
必躬至而尋訪焉。
○示縣中多士曰。
夫士如處女
義理廉恥
一毫受人指
然後
可謂之士。
又曰。
政治自上而始。
風俗待下而成。
風俗果善成也。
暫時政治
雖或有不中者。
鄕里之美規。
固自如也。
又曰不必多言
有識之士。
自領會。
講明義理
砥礪廉恥
上挹鄒魯
下追吉水
所望也。
嘗試諸生
抄年二十以上六十以下
文筆者。
相揖以入。
序齒以坐。
試詩賦。
不試等第
但評其優劣卷尾
翌日率之明倫堂
使製講義
仍行鄕約禮而罷。
春秋以爲常。
公元1821年
辛巳府君五十七歲。
十二月內移憲府掌令。
公元1823年
癸未府君五十九歲。
湖里社庫節目成。
府君移居鳧湖之後
見里㨾殘弊
民俗澆漓
迺謀於衆曰。
受天之畀。
食君之土。
吾與衆同也。
欲安其居。
欲樂其生。
吾與衆同也。
風敎雖自於上。
習俗宜責於下。
風俗之美。
不在孝友睦婣任卹六行歟。
於是躳行以率之。
以爲聚人不可無財。
禮義生於富足
先傾甔石之儲而倡之。
里民隨其力而樂爲之助。
立社庫子母。
以息之未幾年。
收息之錢。
至數千。
府君曰得此亦足有爲
遂留其息而蕩其本。
不勞而事已完。
於是乎蠲徭防役。
儲糓備荒
一如南康社倉之制。
辛壬之兵燹
己庚之㐫歉
惟鳧湖之民。
賴有社庫之財。
塡壑之境。
今稱一邑樂土
是年春
西原約條成節目
春秋鄕約之禮。
牧使金公煐聞而嘉之
序事弁卷而遵述焉。
建碣于先塋
府君家世貧寠
墓儀多闕。
竭力經紀
遠代爲始。
埋誌竪碣。
植木置田。
數世未遑之事。
至是無憾焉。
公元1814年
申府君六十歲。
復用甲戌元朝韻。
(詩見原藁。)
公元1827年
丁亥府君六十三歲。
五月宗簿寺正
○十一月。
以璿源補刊之役功告訖。
因別單有加資之命。
通政階。
公元1828年
戊子府君六十四歲。
九月拜僉知中樞府事。
公元1829年
己丑府君六十五歲。
十二月拜敦寧府都正。
入京肅謝
援例陳疏。
蒙遞。
公元1835年
申府君七十二歲。
侍從臣(乙未十二月
宗杰拜司憲府持平
)父年七十二。
嘉善階。
○三月拜都摠副摠管
推恩追榮三代
(曾祖司僕寺正
左承旨
考戶曹參判。
)○九月拜同知樞府事。
公元1839年
己亥府君七十五歲。
五月拜漢城府左尹
公元1842年
壬寅府君七十八歲。
經歲患候。
至是益漸。
易簀之前數日。
命家人曰移我于正寢
疾革
諸子曰。
二品以上喪。
例當請侑。
而我伯氏尙未蒙恩侑。
我死
之後
勿請致侑也。
伯氏未能收骸。
我之葬具必從薄畧也。
○庸學正文。
手寫粧黃。
常置几案展讀
至是使家人預納于棺中曰。
我之平生用工
在於庸學。
而有白首紛如之歎。
我死後以此從葬也。
○竟以九月三十日乙亥
考終正寢
十一月初六日庚戌
葬于本邑東州坊獨將山東麓乾坐之原。
夫人尹氏
英宗壬午生。
純宗己巳終。
墓在同岡。
府君墓直東脊上不數百步相近
二男
宗烈參奉
延安金宗懋女。
宗杰文科承旨
白川趙夢鵷女。
(无育)繼娶延安金在五女
女適卓廷虎,洪纘孝,洪致均。
宗烈四男
時珙娶光山卓璉女。
時璜娶安東金德繪女。
時瑢娶㫌善全翼邦女。
時瑄娶仁同張敬殷女。
女適金尙彥,卓景憲,韓寬濟。
宗杰二男
時塤剡薦主事
順天敬佐女。
時增娶都正密陽朴敏柱女。
卓廷虎女金尙昊,金履信,韓孔龍。
洪致均三男倫叙,仁叙,健叙。
女適宜常
時珙系子行文佐郞
晉州鄭弼煥女。
時璜系子範行。
陽川許㼀女。
女適金世基,朴治靖。
時瑢系子祐行。
竹山朴治咸女。
(二男)繼娶溫陽方致燁女。
女適李煕奎文正言
時瑄一男克行過房
女適趙昌文科郡守,玄殷祚
時塤三男
彝行娶陽
川許票女。
(无育)繼娶南陽洪錫謨女。
(一女)繼娶白川趙衡均女。
範行過房
彦行娶郡守金海金裕榮女。
死殉從㫌閭。
女適金應律進士,金秉燾文科正言玄龍泰,趙斗均。
時增三男
禧行娶淸州韓慶昊女。
祐行過房
祺行娶參奉延安金昌洙女。
(一女)繼娶延安金性濟女。
女適金奎源,趙光參奉
行一男豪濟。
女適趙敬浩,尹起殷,朴治緝,金映燾,張鎭奎。
範行四男
元濟延安元卿女。
亨濟過房
利濟全州李明叟女。
貞濟延安金昌祿女。
女適趙榮參奉李寅主事
祐行男秉濟娶白川趙鍾均女。
成濟南陽洪倫叟女。
彜行二男
竹山朴治女。
女適宋宜主事,李鍾篆,金乙,玄相奎
彥行系子南陽金贊京女。
女適朴炳雲。
禧行男龍順天金相珏女。
,麟
元濟男樂晙。
男樂英。
男樂九。
遺事(二十一則)[白宗杰]
府君平日用工
多在庸學。
聖贒全書
無出此外
中庸能字。
而結之曰愚本愚且柔者也。
不能之病。
久入膏肓
靈丹昭昭
隱痛在心
解其說而示諸同志
解大學誠意章。
而結之曰嗚呼天下之事。
諸中則形諸外。
不知此而枉費機關者。
是眞愚也。
平日書冊
未嘗斯須釋於手。
而尤耽朱書節要
則常束之行笥
隨處展讀
如誦己言。
嘗曰吾於朱書得力甚多
嘗曰文字平心公看。
方可得。
諸生講會
知識未及者。
有以心性理氣之說仰質者。
府君曰且姑舍是。
朱子學者夷惠之與孔子異處
而曰此處極難看
且放那裏久之
道理自見
說不得
新學小生
開口輒說湖洛學是非
兩賢造道淺深
不敢知。
至若心性理氣
其義至精至微
夫子之罕言也。
子貢之歎不得聞也。
是豈新學小生之強說是非者耶。
何不朱子之言且放那裡也
非惟不敢知。
不必說。
以犯發太早之戒也。
府君在洛。
多訪林下之士。
虛心求益。
如恐不及
與吳拙溪煕常,洪山直爲道義之交。
不肖使之
執贄焉。
府君與人爲善
材質之有美者
激勵誘掖
亹亹不已
旅館京邸
同舍之人。
或恐見過
嚴師之在傍。
與之居數朔。
無不檢身看書
不問可知與某同舍
居鄕接人。
溫恭謙讓
而人有一善言一善行
推奬不已
使之勸於爲善
見人之爲不善
則亦不正言直責。
端嚴辭色而已
其人慚服
多有改行者。
雖至頑極悖之類。
莫敢肆其暴戾
從以感化
醇酒之飮。
自不覺其爲醉也。
府君以爲村酒肆。
要之米麥閒人農工致詞訟藏賊盜
州縣有害
夫子之言。
信乎有徵也。
嚴立科條
里內使不得酒肆
里民至今賴之。
嘗曰事事反諸己。
人人反諸己。
則天下都無事矣。
一言可以終身之者恕也。
恕卽反諸己也。
能反諸己者。
溫溫君子乎。
府君之家。
敦睦聞於鄕。
兄弟友愛
尤別於人。
四兄同居一墻之內。
晝宵寢處
未嘗暫離。
一美味。
不會則不食。
平日官俸之餘。
歸于伯氏
使之均分焉。
府君致敬奉先之道。
每當祀事則必致如在之誠。
年過七耋。
而猶盥沐躬參。
嚴冬亦然
是有風候
起居須人。
齋日則必束帶明燭而達宵。
昏夜枕褥之上。
坐則輒冠。
患病經歲。
時或倚人而坐。
則必曰加冠於我首。
平生鷄鳴而起。
必梳首正襟危坐
中庸序,大學序及周子太極圖說,張子西銘等書。
朗誦一遍後。
盥洗衣冠
入于祠堂
掃數周。
出坐廳事
分付內外
各執其事。
使之整整齊齊
日以爲常
至老不廢。
雖甚困倦
未嘗晝寢
未嘗欹倚。
未嘗箕踞
七十後作警枕置于側。
而亦未嘗倚而成睡。
嘗愛朱子調息箴。
每於暇時
正席危坐
使之陽降陰升。
導引神氣
每日夕食後未擧燭之前
跪坐書塾
使子弟學徒侍坐
講論日課書文義。
以孝忠信前贒古蹟等語。
諄諄敎誨
九容九思
書揭壁上
使之常目焉。
平生疾言遽色
雖甚倉卒
言語從容
行步安詳
接客未嘗無事
閒坐看書
倦則或逍遙園林。
栽花䟽泉
招致學徒
講論經旨。
雖間治産業之事。
未嘗無所事。
愛酒未嘗過量
一小瓢而爲節。
天下事。
皆貴得中
不及則不可。
而惟酒則不及。
得中矣。
吸烟草曰。
邪氣所化
易以耽惑
至毒至臭。
有害無益
飮食適可
而朝夕之食。
皆有常限
嘗曰大易頤之象。
愼言節飮食。
君子所當知之。
嘗戒諸子侄曰。
吾家區區成立
皆我先君子孝行餘蔭。
曁我伯氏忠節所推。
若曹一擧足而不敢父母爲心。
則自不得不孝。
不得不弟。
吾家子孫
所當服膺者也。
名二子說解
各爲弦韋之戒。
府君召募將赴陣。
三軍策應
文簿旁午
四朔攻城。
籌畫密勿
廵撫中軍
以爲重。
及夫賊平幕府上功之日。
則曰我爲國私讎而來
何以效勞言哉。
終始力辭之。
是以姓名不登紀功之簿。
家貧親老。
不得已祿仕
而嘗曰士大夫於銓家。
仕宦二字出諸口者。
所謂不識羞恥者也。
或曾有親分而若當路於世。
則仍罕到其門。
位至亞卿
四除外任
特恩公薦也。
     不肖宗杰泣血謹識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