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十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x 页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十
 [附录]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38H 页
祭文[门人权祯夏]
于乎小子。生也晚居又僻。未及亲操杖屦于古君子丈席之门。以寻逐昔人仪范。而近世长德。惟先生一人而已。小子以通家后生。又游西席之下。其律身奖学之道。处世接人之节。于吾身见之。而进而仰德辉之渊然。退而佩训诲之丁宁。以是归求于当世士友之论。则同然一辞者。皆先生尊德大行之称也。先生以拔俗材器。早年释褐。名盖一国。出而有为则何事不做。何愿不遂。而先生以节高之。未尝求合于人。卷怀于穷山弊庐之中。志于古人渊源之学。菀为南士之所倚仗。文章其馀事也。时虽与世相忤。意谓百年在前。将复有大施之日矣。邦国殄瘁。士林无禄。比如长江巨川舟楫旋摧。深山大泽虎龙俱亡。岂其厌世之溷浊。洁身将往乎。抑亦吾岭气数之不幸。而天莫之遗乎。六十年观化之日。又与斯文险巇之运相会。何也。于乎小子。挟册门下。已三数年矣。才既鲁年又小。虽未效提撕之万一。而小子之所仰赖何如。先生之所存视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38L 页
亦何如也。及其年益多知益进。以为他日依归之所矣。天胡降割于吾党长德之门。山梁摧矣。哲人萎矣。小子更何处考德而自立于世乎。于乎。中祥奄届。仪形渐邈。荒词告臆。庶赐鉴只。
祭文[门人四从孙命奎]
于乎。原始返终。小子有受矣。乌用多言。然不得不吁天而胪之。天下之事。有其人为难。有其人。有其时尤难。必人与时相须而后。得有所成。晚际 宫衔。于先生岂官乎云。使少须臾日亲 经幄之左。而启沃乎仁义之说。辅道以冲和之德。正一心基万化则吾君既正。举国正矣。举国既正。吾道光矣。于是躠者起。矇者发。滞者兴。昭然如日中。一千年盛会。殆阶于此。夺之速何其。倘所谓天道。是耶非耶。嗟夫。吾家实惟自省祖之揭德种文。而有觉先生弘大之。蔚然为一时宗盟。帲幪我冠裳我。胡为乎万山丛碛之中。而草既宿露已白。抑天之丧乎。自今士嬉而猖乎。学茀而荒乎。大而天地之高深。日月之磨荡。以至中和之辨。理气之妙。叩之则应。剖之则评者。于谁承聆。怵然怆然。泣诵绝命词未闻道句。盖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39H 页
谦谦。岂未闻道。独小子行将四十。学不加进。行不益力而永违师席。天未欲使闻道乎。噫。昔年雪虐风饕。到夜拨火。恩言德声。洋溢盈耳。末乃曰。噫若之病。关吾身也。依石洞故事。为残年讲读之所。与若详订旧闻。絜长度大则利益为多。而如魔障何。孰意此言。为诀语乎。方其疾革。小子在寓。追闻惊怔。跨马中途而奄遭山颓。仍成千古之恨耶。小子地无已则尊所闻行所知。赖天之灵而庶有集。死之日生之年。有赫精爽。默佑力扶之。
墓志铭[李秉远]
三十四年甲午。 朝廷以补养 元子。宜用经明行修之人。乃以前小谏姜公橒。起废为 侍讲院弼善。 命下之前一日。公已没。其孙汉奎以问韩山李秉远曰。不洎矣。若何而可。秉远复之曰。朱子之华文阁待制。在易箦后三年壬戌。而勉斋之状。直题而不疑。况未殡而生事之礼也。其敢不祗膺。其葬也。志其幽堂。公晋山人。初讳榅。字擎厦。后改今名。表德仍旧。上世有讳蓍。官政堂。丽亡。秉自靖义。谥恭穆。入 国朝。大显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39L 页
以昌。至讳渭聘。官翊卫。丙子难。以散班随 庙社入江都。骂贼死之。 赠吏曹判书谥忠烈。生讳寿贤。县监。于公间五世。曾祖讳再辅。以省愆斋酂之子后于处士讳天与。考讳𣽤。以处士一儒之长子后于伯父讳一臣。是为公四世。妣南阳洪氏傧之女。以公曾经侍从恩。考佥枢。妣淑夫人。公以元陵癸巳生。戊午升上庠。丁卯擢文科。由本院进阶宗簿主簿,持平,正言,吏曹佐郎。或就或不就。今 上甲午。以疾终。享六十二。配真城李氏。重龙之女。先公九年丙戌卒。公累不育。一女李汇浚。嗣子必应。孙男三人。汉奎,夏奎,晋奎。女二人。柳致厚,李明稷。公少聪睿。才调逸发。出语多惊人。方学语。长者夜觇列星。呼令缀句。即对曰。聚星为月。大如月耶。一日。长者会业科疑。以曾,思俱有著书。颜子独无为题。未知所对。时公年甫十岁。自外入。问何题而难之若是。先公呵曰。儿安得干冒长者。季父公试问之。即应口对曰。子在。回何敢书。一座惊异。其警悟类此。十四五。已有声场屋间。业公车者。传诵为表式。为文章。浩浩不竭。最长于需世。而颇能折衷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40H 页
于轨范。晚而泽之以道德。炳如也。料事机警敏密。干蛊以后。资力无阙。忠烈公贞忠卓节在 国乘。而棹楔之恩。易名之典。酹享之仪。郁而未举。公皆成就之。与人谋。义之可为者。急病如不及。士友间凡有大事。莫不倚以为重。既策名登仕。而不以升沉为意。退而搆亭于所居之傍。扁以从吾。盖富贵浮云也。晚年。慨然有求道之志。就朱子书用工最深。喜从人讲说。与柳子强公晦诚伯晦则及余兄弟。数策马相会。讨论商确。或驰书笋束。滚滚皆名理之论。有不知老至之意。劄录朱全。积费钻覈。几至成书。诸所论撰。皆根据义理。可传于世。而公殁前数十日。遭回禄灾。并前世典献及公平生著述尽入煨烬。而公大化随迫矣。天之所以厄公于一时。而又泯其遗徽如此之甚。何也。公临化时。有书诀不佞曰。六十年从游之志。成就个甚么。此目殆不瞑矣。因吟一绝云。人生会有死。所嗟未闻道。道苟未之闻。七十亦称夭。其求道之志。相期之意。至死烱然如此。公之葬。汉奎以书求铭。辞以不文。既而思之。公之期于余者若是其挚。而吾之所以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40L 页
报于公者。不以一言纳诸圹。是负公也。文不文。又奚论。遂不揆。叙其大槩。继以铭曰。
程子曰。皆实理也。人知而信者为难。知之未易。信之为尤难。苟非知之深信之笃。孰能不变于死生之难。临化而以道为期。斯其所以为君子之难。
   甲午鹿人从韩山李秉远慎可谨书
墓碣铭[柳必永]
必永自幼时。闻松西姜先生与吾家诸先辈为道义契。讲洛建以来相传之学。所从容论讨。非黉堂讲席。乃萧寺净处。筑底微密。不合盖寡。如或未契。必往复笋束。以归烂熳。义理之公。无间人己也。后生追想。自起高景之慕。先生之玄孙涞授以李承宣晚焘之状。责乐石之辞。识謏文萎者。诚不敢。顾尊仰之笃。称以吾家先生托名与荣。安敢终辞也。谨按先生讳橒。字擎厦。晋州人。元帅讳以式。自中华来。是为上祖。丽季有门下赞成恭穆公讳蓍。宝文阁大提学。号通溪。讳淮仲。并守罔仆义。六传而有讳渭聘。丙子翟乱。以前翊卫。殉节江都。 赠太宰 谥忠烈。至孙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41H 页
讳天与。以省愆斋讳酂之第二子讳再辅为嗣。于先生为曾祖。祖讳一臣。以弟一儒之子佥中枢讳𣽤为嗣。寔先生考也。妣南阳洪氏。晚全可臣后。处士傧之女。先生以 英庙癸巳二月五日生。聪睿绝伦。十岁。见习科制者。以曾思皆有传道之书。而颜子何独无书为题。而难其对。皆以颜子寿未及。依回为说。先生直曰。子在。回何敢书。一座惊叹。课虞书。至期三百。请宽数日暇。屈指推算。得闰生之法作注解。治时文。名声擅场。戊午。中司马居馆。泮长课试馆儒。问明德即是心否。先生曰。直说心则邪正真妄皆举。而单说明德则只是天理之本然而已。又设讲席。执经问难。泮长所论。有不合经旨者。先生直驳其误。师席尊贵。而经义大关不少屈。以精博刚直重于学中。丁卯登文科。先是馆讲问答。 上令录入。以先生所论皆得经旨。书先生名于 御屏上。又欲令馆学劝留一儒臣。四斋皆希旨汲汲。先生独不署名。后当馆儒殿讲。 上目先生曰。是儒臣。不劝留之姜橒乎。种种眷注之盛。可为际遇之阶。而时则 正考已宾天矣。物色见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41L 页
惎。亦由是甚矣。累年蹇滞。晚补槐院。转著作博士,宗簿寺主簿,司宪府持平,司谏院正言,成均馆典籍及天曹郎。而只是下僚散班。先生时或造 朝。而不免旅进而旋递。有为之念。已十分休歇。而绍前牖后之责益重矣。尝赴高山讲会。与李俛窝秉运,李所庵秉远,柳古窝徽文,柳定斋致明,柳寿静鼎文诸先辈。迭相问难。自是往复绎络。每为期会。讲骘阅月。盘旋相得之乐。从古罕比。而至今传说。以为无如向时也。筑小轩。扁以从吾。日处其中。讲授生徒。信从者众。牌拂有归矣。所著有近思集解,朱书劄疑数十卷。晚来出示学者。此吾一生精力所在。于诸君思辨。未为无所补也。病笃。吟诗一绝。乃炯炯求道之意。书送于所相讲道者而终。实甲午四月九日也。卒之翌日。有侍讲院弼善 除命。后以孙汉奎贵。 赠弘文馆副提学。配淑夫人真城李氏。讳重龙女。嗣男必应。 赠吏参。女适大司成李汇浚。吏参三男。汉奎荫同敦宁。夏奎文科吏议。晋奎文科礼参。女适柳致厚,李明稷。同敦二男。鍏。镡进士。吏议三男。锈。錥参奉。镕今枢议。礼参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42H 页
二男。鍮今参奉。鐄。鍏嗣男𣶶。馀不尽录。于乎。先生之学。实学也。六经而博义理。史传而通时务。明体而适用。蕴中而彪外者。当尊主而芘民。范世而陶俗。而畸于世。百未一试。 胄筵劝讲之任。又同朱先生华文阁。使先生在世。虽未知出肃与未。而是或为之兆则未也。惟是妙道精义之发见于著述者。传之久远。为后学之南车。而先生下世之前。已为郁攸所灾。遂不广嘉惠之泽。而使读朱书者。尤有疑晦莫考之叹。讵非气数之所大关欤。铭曰。
笙镛黼黻。经纶之手。既未时与遇而惠斯世。礼乐图书。性理之训。宜其寿其传而觉来裔。彼回禄。不仁甚矣。何从而见一生真工。嗟后学欲求先生。试考夫交游诸贤集中。未百年若是近也。诵旧闻刻幽宫。
   后学完山柳必永谨撰
行状[李晚焘]
府君讳橒。字擎厦。姓姜氏。晋州人。始祖。高句丽元帅讳以式。高丽末。有门下赞成事恭穆公讳蓍。宝文阁大提学。通溪讳淮仲。显于恭悯,恭让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42L 页
之世。社屋后俱自靖以终。三传而有讳渊。官别提。又三传而有讳渭聘。丙子乱。以前翊卫从分司。江都城陷。同李忠穆时稷,尹忠宪烇,李忠显惇五,宋忠宪时荣殉节。即世所称江都五忠也。 赠大冢宰 谥忠烈。至孙讳天与。以别提公兄参判讳澄之五世孙省愆斋讳酂之第二子讳再辅为嗣。于府君为曾祖。祖讳一臣。早殁。以弟讳一儒之长子为嗣。即府君之考。讳𣽤。佥知中枢府事。妣淑夫人南阳洪氏。晚全先生可臣后。处士讳傧女。府君以 英庙癸巳二月五日。生于法田里第。母夫人方身。梦太阳入怀。五岁学江史。至女娲氏殁。问曰。何以与包牺崩有异。旋复自解曰。其必为女主也。继读通鉴。潘氏总论为一日课。长上出外。终日游戏。松火下流看一过。晨起诵不错一字。九岁。丁母夫人忧。号哭守殡如成人。从学于叔父石谷讳浃。一日。石翁与人讲中庸序文曰。颜氏曾氏之传独得其宗。而曾氏有传道之书。颜氏何以无之。未得其说。府君曰。斯义也不难知。遂以书对曰。子在。回何敢书。一座惊叹不已。尝课尧典期三百。请宽二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43H 页
日暇。退而究之。时未知布算法。屈指计分。作注解一篇以进。稍长。发愤曰。我家世不振。非科目无以立扬。早了此事然后可以从事实地。乃入太白山之最僻处。取诗书易礼及洛闽诸子书。兀然读之。七八年间。又涉猎斑马诸家之言。其发于文者。幽眇清新。汗澜卓踔。曹偶无有能与之比伉者。丁巳。发乡解。翌年中生员试。居馆之日。人皆推之为词垣独步。且议论英快。辞理条畅。凡斋中应酬文字。皆属笔而飒飒生风。时 正考方兴右文之治。泮长连日课试论难。乃问明德注解曰。此与孟子心字注解同。言虚灵不昧。具理应事则心即是明德否。府君对曰。先儒有言。明德是心之表德。犹人之有名与字也。然直说心则邪正真妄俱举。而单说明德则只言天理之本然而已。所以不同。讲讫。又论前辈事迹。以及郑虚庵出处之义。条对甚明。自 上令录师生问答以入。特揭府君名于御屏。乙丑东堂试披抄。旋以物色见踬。丁卯九月。发庭解。十月登科。己巳。以从仕郎除承仕郎。辛未。壶谷柳公范休设讲会于高山。府君往听讲。归语人曰。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43L 页
余早习贡举文。未尝说到名理。是会。李际可(秉运俛窝),慎可(秉远所庵)兄弟。柳公晦(徽文好古窝),诚伯(致明定斋),晦则(鼎文寿静斋),李忠立(秉夏于山)诸公。迭相问难。余听之多。日有省悟。始知俗学之外自有真正门路。自后与诸公交相往复。而获资益多矣。癸酉。 蒙忠烈公节惠之典。又追享于江都忠烈祠。与留相韩公致应。讲确节次而行之。甲戌。以承文院副正字升正字。乙亥。转著作博士。迁宗簿寺主簿。成均馆典籍。俄又还主簿。丙子除司宪府持平。先府君以从恩除佥枢。炀黄之时。太白五贤。并蒙 貤赠。潜隐公 恩享。又连日行之。府君与诸名士。歌咏其事。以寓感激之私。丁丑。遭先府君丧。己卯服阕。赴 世子嘉礼贺班。省金浦先陇径还。十二月。又拜持平。庚辰往游南州。访霞溪李公家淳于省岘邮馆。论讨一旬。远近儒士。闻风来拜者甚多。辛巳。自 上有事 健陵。幽枉毕伸。广濑李公野淳欲申壬子之请。以书质问。府君举时义以答之。癸未。 春储疹候平复。作诗以颂无疆之休。七月。会霞翁于清凉。仍入觉华寺。移设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44H 页
道渊接会。于时金葛川熙周,朴逸圃时源,李养拙用正。皆如约而至。相与作累日之乐。已而又就道渊三溪。迭次讲心经,近思录。指示奥妙。新学后进多有观感之效。甲申。移卜由桥。草屋数椽。不蔽风雨。安之若性。冬赴凰山讲会。以与众所论辨者。历质于濑翁。濑翁多是府君之论也。乙酉。与霞翁及族侄必鲁。偕游太白之新城。历穿川梨花柏川诸胜处。翌年。同所庵李公秉远更寻前游。鹿门处士李公汉中。特立嘉遁。以为山吾山也。水吾水也。谁争我渔樵者。惟于府君。特有分山之约。故梨花洞上。盖有妆占已久矣。戊子。行绍修书院香礼。仍设文会。新揭敬斋,夙夜,四勿诸箴。白鹿洞规。与草庵李公泰淳,霞溪所庵,柳寿静,鼎文徐南厓干发。族孙泰重二十馀人。作小白之游。时当四月。仰怀退溪先生往辰。而发之歌吟者。多通泉之思。翌年。同霞翁游金刚。时柳公哲祚宰高城。相与握手罢嫌。柳公诗曰。覆雨翻风我自悲。谁能指白黑皆为。府君和之曰。黑白从来元有定。此心曾不笑音为。临别。托于歇星楼上。刊揭退溪先生金刚山诗。庚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44L 页
寅。赴泗滨讲会。发临川书院复设之论。宣城路上。闻 小朝宾天。因入其县。参哭班礼。七月除吏曹正郎。一 肃即还。壬辰别构书室于所居南坡上。东夹曰易春窝。西夹曰岁寒斋。合而扁之曰从吾轩。轩下凿沼曰光影。沼边临小瀑立一架。曰如斯楼。瀑曰洗心。窗外有巨岩。题以卧云。前有小阜。筑台其上。以玩月名之。日处其中。与诸生讲论从容。一方仰之若山斗矣。尝于龟溪讲席。与寿静斋卞疑旨。寿静末复犁合。风流道义之乐。至今流传。又尝与所庵。论心之体用。各守己见。不肯相下。所庵语穷。戏之曰。君殆北方之强也。府君盖于义理之分。必审毫差。而有不辨。辨之不明不措故也。近思录集解及朱书劄疑十数卷。至是始成。出示初学之士曰。此吾一生精力所在。未为无补于诸君思辨之地也。癸巳冬。自本府儒会归。感微疾。盖府君自少清羸多疾。备习卫生之方。自此一直委顺。等视彭殇。犹自力于课授生徒之事。甲午春。家失火。书籍尽灰。疾益深重。作书于知旧。字字皆未闻道之恨。族侄洗马必孝来诀曰。位不满德。是果家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45H 页
运乎。府君曰。乐夫天命复奚疑。喉语低微。仅可闻。已而殁。即四月九日也。翌日。 世子侍讲院弼善。是年九月。葬于春阳西面漆田洞巽坐之原。所庵李公志之。后以孙汉奎贵。 赠弘文馆副提学。府君风姿秀朗。性质刚烈。精神如秋水。襟度如霜月。童少之时。文思烨烨。却有洛阳才子之誉。佥枢石谷两府君教导之严。乃于高明反用刚克之道。以故忘寝食简出入。吃吃用工。克扩其知。克博其闻也。有人尝从石谷翁。求观其所撰象数文字。翁即抽密笥中以与之。府君曰。此书何不与小子看而畀之他人。曰。尔不求不止。恐分精力而妨工。彼不透即止。自无所害故也。家素贫窭。粗粝不继。常自激仰曰。夫子曰。耻恶衣恶食者。不足与有为也。苟不办得仲由不耻之心。济得甚事。遂忍心饥寒。硬着脊梁。以宇宙间许大事业。皆作己分内。而伊尹,希文之期待。未尝不在于发轫之始也。当 正考崇儒之日。名既列于 御屏矣。一日。 上又欲令馆学劝留一儒臣。而四斋承命逡巡。府君独割己名于 御览时到记中曰。士可杀。志不可夺也。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45L 页
众皆为府君惧。而 上终不之罪。其后馆儒轮次进讲时。 上目府君曰。是儒臣不劝留之姜橒乎。盖此种种眷念。即感会之阶也。而五云之奏。乃在于弓釰既痛之后。则进取之念。已八九分消歇矣。况陶铸者之所以待之者。不过是冗司慢品。而笙镛黼黻之责。反归别人。则虽使常等人处之。固当望望。安有舍尔灵龟而观我朵颐之理乎。然 离筵之衔。自是忠烈家世业也。使其得及于无恙之日。则山林之讲讨已久。道德之蕴抱既富。虽在迟暮之年。一出而以遂早喻之忱。亦未可知也。毕竟同归于不闻讣之华文待制。则斯岂独私家之不幸也耶。横渠先生晚见二程而撤皋比。朱夫子簿同安之后。得闻延平之论。而为学始就平实。虽大贤人。必有发端兴起之处而后向他真正门路。府君之资于造次丽泽之间。而遂以专心于向上之学。亦可拟之于勇撤之亚也。然此就其一念之顷。反身之机而言之。若其精思明辨之基本坏朴。已渐于子在之对。明德之解矣。何尝别有师承于家庭平日之外也哉。惟其读已熟之书而及其未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46H 页
熟之书。究已穷之理而及其未穷之理。自洙泗濂洛以及我东。凡道统渊源之所系。性命理气之所在。无不探索研穷折衷融会。而时有疑晦。沉思而自得之。又或质之朋友而言有可契。则如转户枢。饱饫晚暮。知行交须。昔之欠于凝定者。至是而沉密矣。昔之过于快露者。至是而粹温矣。观其向晦宴息之际。终日乾惕。不设惰容。常若神明之临止。其在稠人广坐。其色庄而不厉。其言𥳑而不易。虽疏逖之人。亦皆敬而慕之。知其为有道者矣。孝友天性也。从恩上覃。寸草可报。而丧馀之日。每恨生事之未尽。哀号之声。动于邻里。太常节惠。知美为仁。而以家贫不得延侑。每对人于邑。宗嗣屡继。强近绝少。白首犹庭。恒勤致养之方。骨肉之联。有降于己者。尤加怜恤。嫁娶以时。俾不失业。至于婚友。咸颂实德。恒念李娣氏有鞠养之恩。候谒之礼。至老不怠。称为姊兄如亲兄。凡有大出入。必联镳而行。文采照耀。恩义隆洽。御下严而不猛。不言而化行。尝有偷儿挥釰恣虐。缚致谕警。其后新宁路中。有人迎拜甚款。乃前挥剑儿也。曰鄙人自承恩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46L 页
教。革心为平民。有室家之乐。再造之德。不敢忘也。凡于交际。志同气合之外。虽柔燕之人。莫不得其欢心。农焉而说农。贾焉而说贾。阴阳卜筮医药地理兵家之书。无不傍通。叩之即应。其于学者亦然。学程文来者。教以程文。问近里来者。说与近里。有如治事经义之各立其斋。而其本于正理则一也。李姊孙晚亿。李参判敦禹。金进士迈铢。尝自门下归。叹曰。吾居门下三阅月。不惟文字是学。内屋仅隔一窗。不闻妇人之言。至于爨婢家僮。亦无喧聒之声。是亦所以为教也。君子之道。固不曰造端于居室之间乎。凡诸日用常行之合乎仪则。推可知也。若乃访花之乐。吟风之兴。著处皆天津也。衡岳也。讲录及歌诗。传为儒林掌故之迹。府君尝画傅岩,磻溪,东冈,隆中,栗里,华山,百原,徂徕诸图。藏之夹袋。晚年遂初之后。出示儿孙。盖遐举尘表之志素定于胸中。而尚友千古。皆此等人也。有时良朋萃至。讲说初罢。皓月当空。宾爵无算。纵谈千古兴亡之迹。忠邪之分。薰为春风。凄为秋霜。滚滚长河。莫究其端倪。至于时务之急。钱谷甲兵生弊之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47H 页
故。礼乐刑政末失之由。靡不贯穿晓析。其移易通变之道。铺排心上。如使举而用之。周官之治。庶复见于斯世。而时不我与。有志未就。同归于子张子井田之制。则是岂独府君之不幸哉。抑亦千古志士之遗憾也。然水北百年之间。士之留意此事者。皆承府君之馀教。乃以冷淡之家计。舍他闹热之科臼。扶竖一脉阳气。是兢是惕。则于此焉淑人心。正士风之功。不其远且大欤。配淑夫人真城李氏。松斋先生讳堣后。处士讳重龙女。生 英庙癸巳三月十五日。忌六月三十日。嗣男必应。 赠吏参。一女适大司成汇浚。即吾先君也。吏参三男二女。男长汉奎。荫同敦宁。次夏奎文科吏议。次晋奎文科礼参。出女长适柳致厚。次适李明稷。吾先君。继室有三男一女。男长晚峤。通德郎。次晚焘。文科今承旨。次晚煃。文科今校理。女适进士李一镇。同敦宁二男。鍏。镡进士。吏议三男。锈。錥参奉。镕枢议。礼参二男。鍮参奉。鐄。鍏嗣男𣶶。馀不尽录。于乎。府君之殁后九年。不肖生。盛德徽懿。何能推度也。𨓏者同敦兄之丧。奔往伏哭。与镡侄搜出兄之所撰
松西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447L 页
遗事十条。盖未成书也。仍念亲被熏陶之泽。独有权公琏夏在。历拜而请状文。以耄及辞。因录示行迹又十一段。受以藏之。今年难离之际。几乎遗失。仍惧短简片录之无所统纪者。更沈郁而不章也。乃敢就二录而序次之。其履历年纪之有疏略者。考出我王考霞溪公及叔祖广濑公日记参补之。又傍采附录诸作而夹辅之。昔葛庵先生撰其外祖近始斋金先生墓铭。惟以闻之先人者为之徵向。不肖亦未为无所受于先人。而属辞比事固不敢。姑依遗事之例。以终同敦兄之遗志。秉笔者其或恕采也否。
   丙申九月日。外孙通政大夫承政院同副承旨兼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李晚焘谨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