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x 页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书
书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91H 页
答金泰叟(岱镇○壬辰)
向者一番往复。誊翻口舌。追思汗愧。乃承更赐长笺。意寄深远。岂以愚言为足可与上下哉。殆左右急于纳善。不暇择其纯驳耳。且感且悚。仍审春煦。奉晨节宣康吉。研几赜深。日造高明。吾党中得此声响。岂非可喜耶。秉远不学便衰。瘁劣日加。近来节度。尤无头绪。惟赖朋友之力。往复可否之间。不能无邂逅开发处。或得因此而有所持循否。别纸诸条。谨已逐条供答。未知其得失如何。然窃念此等文义。犹是第二舛事。来谕中日用行为之间。最是要切处。区区赋质偏驳。习性粗㬥。回顾平生。尤悔如山。中间颇亦自知其病而欲改之。而些少意想。不足以胜其气禀之累。今白首纷如。只是这样人耳。幸而诸贤朋友辱与之。不相鄙夷。则惟在攻实病勉实学。得以少变其狂獧粗戾之气则朋友之赐。而讲说之得失。字句之同异。特其间填补夹助之工耳。前后书来。乃无一语相规。而一例吹嘘奖诩。签面称谓。亦其一也。今书所以见谕之意又甚焉。古人处此等。至欲草绝交以相处。则盛
向者一番往复。誊翻口舌。追思汗愧。乃承更赐长笺。意寄深远。岂以愚言为足可与上下哉。殆左右急于纳善。不暇择其纯驳耳。且感且悚。仍审春煦。奉晨节宣康吉。研几赜深。日造高明。吾党中得此声响。岂非可喜耶。秉远不学便衰。瘁劣日加。近来节度。尤无头绪。惟赖朋友之力。往复可否之间。不能无邂逅开发处。或得因此而有所持循否。别纸诸条。谨已逐条供答。未知其得失如何。然窃念此等文义。犹是第二舛事。来谕中日用行为之间。最是要切处。区区赋质偏驳。习性粗㬥。回顾平生。尤悔如山。中间颇亦自知其病而欲改之。而些少意想。不足以胜其气禀之累。今白首纷如。只是这样人耳。幸而诸贤朋友辱与之。不相鄙夷。则惟在攻实病勉实学。得以少变其狂獧粗戾之气则朋友之赐。而讲说之得失。字句之同异。特其间填补夹助之工耳。前后书来。乃无一语相规。而一例吹嘘奖诩。签面称谓。亦其一也。今书所以见谕之意又甚焉。古人处此等。至欲草绝交以相处。则盛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91L 页
德者之所辞让不居者。而乃欲加于悠谬如远者。岂非于兄为失言耶。谦而不受则近于饰让。受而自处则同于偃蹇。其亦窘人矣。幸更思之。华宗少友志尚高。见解已超然。将来必成伟人。些少病痛。自当渐次融化。人患无其志耳。有志则何病之不可除。惟在互相提挈。以期岁寒如何。秉远于近日。营山北僻室。此若就成。可以为送老计。恨无由得与意中朋友共之也。
别纸
太极体质。
如来谕所论。只是借字以状之。非真以为有体质。则命意之间。固无所害。但太极是无眹之物。圣贤说得体字立字。已是太即当。要使人就此意会。而不敢加一字焉。今就上加一质字。必欲其十分形容。而反不免晦其义。谈说义理。恐不必如此费力。所以前书奉规。非以尊见谓真有一个形质也。贞者静之质。鄙意此是资质之质。非体质之质。今以替换之法观之。则其可曰太极者静之质乎。恐引得不着。
五行圈位置。
五行阴阳之说。本无定体。横说竖说。各有攸当。来喻
别纸
太极体质。
如来谕所论。只是借字以状之。非真以为有体质。则命意之间。固无所害。但太极是无眹之物。圣贤说得体字立字。已是太即当。要使人就此意会。而不敢加一字焉。今就上加一质字。必欲其十分形容。而反不免晦其义。谈说义理。恐不必如此费力。所以前书奉规。非以尊见谓真有一个形质也。贞者静之质。鄙意此是资质之质。非体质之质。今以替换之法观之。则其可曰太极者静之质乎。恐引得不着。
五行圈位置。
五行阴阳之说。本无定体。横说竖说。各有攸当。来喻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92H 页
中水为包阳之阴。火为包阴之阳。及水火无成质而金木有定形。皆已见于朱子说。朱子既知其如此。而却于图解不用此说。只用阴阳稚盛之说何也。来喻于五行之理。可谓看得出。而于周子作图之义。朱子解剥之说。看不得。恐当就此商量。不必别求其异也。
太极阴阳道器之分。
此段所论是非。不敢妄说。来喻以太极阴阳分道器。为浑然中粲然。夫浑然中粲然者。道体之本自如是也。太极阴阳分道器者。人之就道器上分别也。今曰分道器为浑然中之粲然。则未分看时。却无粲然乎。后论下段曰所谓一源者。岂谩无精粗先后之可言云云。则是就理上说。恐非分道器说也。来喻每于众理分界处。往往混看名义。恐于析理处有未尽。然亦安知鄙见正坐此。而错认盛见耶。不敢极论。
动阳而静阴。气阳而质阴。而气质皆有动静。
说得大槩是。
阳善阴恶。
阴阳之不可相无。圣人非不知之。而于淑慝之分。断以一言。不少宽恕。姤初已发羸豕之象。坤初已有履霜之戒。此其气类之相成。必有其理。不须疑也。阴阳
太极阴阳道器之分。
此段所论是非。不敢妄说。来喻以太极阴阳分道器。为浑然中粲然。夫浑然中粲然者。道体之本自如是也。太极阴阳分道器者。人之就道器上分别也。今曰分道器为浑然中之粲然。则未分看时。却无粲然乎。后论下段曰所谓一源者。岂谩无精粗先后之可言云云。则是就理上说。恐非分道器说也。来喻每于众理分界处。往往混看名义。恐于析理处有未尽。然亦安知鄙见正坐此。而错认盛见耶。不敢极论。
动阳而静阴。气阳而质阴。而气质皆有动静。
说得大槩是。
阳善阴恶。
阴阳之不可相无。圣人非不知之。而于淑慝之分。断以一言。不少宽恕。姤初已发羸豕之象。坤初已有履霜之戒。此其气类之相成。必有其理。不须疑也。阴阳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92L 页
之有正变。固亦然矣。但以健阳顺阴动静气质感寂寤寐屈伸为正。以明阳昏阴强弱淑慝通塞顺逆舒刻为变。未知明强淑通顺舒亦阳之变耶。抑阳则正而阴独变耶。且动静寂感之时。无昏明通塞。而必待变而后有是耶。此皆思之过而涉于凿深。恐在所裁省也。
诚意之意。
诚意之为生死关。以其为善恶几也。若心之所发。只有善而无恶。只着一个为善字足矣。何用更说去恶耶。
心统性情。
庐江酬酢。今茫然不记。只以来谕观之。所论此心主宰统理之说。义理明白。议论切实。真可为目下受用之资。不胜叹仰。所贵乎心统性情者。欲其如此而已。夫孰曰不可。但张子所谓心统性情者。只是平说心之情状。未便遽及于工夫上。凡圣贤说心。皆包出入兼存亡。并谓之神明不测之妙。张子之意。亦若是而已。心是主宰之物。上而盛贮此性。下而数施此情。这便是主宰。故朱子曰统是主宰。盖言其为动静寂感之主也。今以静而使之不失其中。动以使之各中其
诚意之意。
诚意之为生死关。以其为善恶几也。若心之所发。只有善而无恶。只着一个为善字足矣。何用更说去恶耶。
心统性情。
庐江酬酢。今茫然不记。只以来谕观之。所论此心主宰统理之说。义理明白。议论切实。真可为目下受用之资。不胜叹仰。所贵乎心统性情者。欲其如此而已。夫孰曰不可。但张子所谓心统性情者。只是平说心之情状。未便遽及于工夫上。凡圣贤说心。皆包出入兼存亡。并谓之神明不测之妙。张子之意。亦若是而已。心是主宰之物。上而盛贮此性。下而数施此情。这便是主宰。故朱子曰统是主宰。盖言其为动静寂感之主也。今以静而使之不失其中。动以使之各中其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93H 页
节。然后为统字之义。则圣贤说只此一统字足矣。更何用许多工夫也。来喻静而昏昧放倒。动而纷纠舛戾。则主心不定。不能统其性情。任其自动自息云。未知自动自息者。是性情之自动自息而心无与焉耶。抑此等人之心。不可谓统性情。而必时中者之心然后方可用此训释耶。若其工夫节度。当如来喻耳。
四德之知。知觉之知。
来谕纵横辨博。令人有望洋向若之叹。区区肤疏之见。诚难与之上下。然试就来说而撮其大要。则亦有可得而言者。来喻曰知为理之本然而知觉为气之所能。则有道器之分。知为性之一德而知觉为心之总用。则有偏全之异。知为性命之粹然而知觉为万物之通称。则有精粗纯杂之别。故语知则知体而是非用也。语知觉则知觉用而虚灵体也。又曰知觉非独见于知之用也。恻隐羞恶辞让之为仁义礼之端者。亦莫非知觉也。所谓知觉之理。亦非偏指知之性也。即天地生物之理。全具于一心之中者。都是所以知觉之理也。由是观之。知自有知之体用。知觉自有知觉之体用。而不可谓知以知觉为用。知觉以知为体也。窃验之日用之间。凡知之发则或微或著。难以
四德之知。知觉之知。
来谕纵横辨博。令人有望洋向若之叹。区区肤疏之见。诚难与之上下。然试就来说而撮其大要。则亦有可得而言者。来喻曰知为理之本然而知觉为气之所能。则有道器之分。知为性之一德而知觉为心之总用。则有偏全之异。知为性命之粹然而知觉为万物之通称。则有精粗纯杂之别。故语知则知体而是非用也。语知觉则知觉用而虚灵体也。又曰知觉非独见于知之用也。恻隐羞恶辞让之为仁义礼之端者。亦莫非知觉也。所谓知觉之理。亦非偏指知之性也。即天地生物之理。全具于一心之中者。都是所以知觉之理也。由是观之。知自有知之体用。知觉自有知觉之体用。而不可谓知以知觉为用。知觉以知为体也。窃验之日用之间。凡知之发则或微或著。难以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93L 页
一一推致。而若所谓知觉则除静时昏昧外。无时无处而不为用。虽前后反复不啻千言。而此其立言命义之所在也。夫道理之在人心。非有形色貌象。各占窠窟。只是得天地之理气合而为心。而其情状则虚灵也。其技能则知觉也。圣人就此虚灵知觉上。欲指示其本原。故剔其纯理者而谓之仁义礼知。指其因是性而发见者而谓之恻隐羞恶辞让是非。然则仁义礼知。即虚灵之实体。而恻隐羞恶辞让是非者。即知觉之件数也。纯理曰性。合理气曰心。而即此合理之理。与纯理之理。初无二理。则纯理曰四德之知。合理气曰知觉之知。而亦是一个知。无两个知也。今曰知自有知之体用。知觉自有知觉之体用。不可谓知觉为知之用。知为知觉之体。则是知与知觉。齐头双立于一心之中。知觉动时。知全寂然。是非发处。知觉却顽然其可乎。且以知与知觉分道器。则是以知觉全属气也。既以知觉为器而其下却以知为偏。知觉为全。则是理偏而气全也。又以知非独见于知之用。恻隐羞恶辞让之端。莫非知觉。则是未察乎知之实知斯二字之训也。又以知觉之理。非偏指知之性。天地生物之理。全具于一心之中者。皆知觉之理。则是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94H 页
未察乎知包四德之说也。凡所以极赞知觉之大者。无非占据知之外府。而所引许多先儒说。皆不免掠粗以角精。至于验之日用之间者。则自义理之精。事物之粗。无时无处。皆知觉之为而知无与焉。则未知或微或著之为知之发者。果知何心耶。大抵高明平日看义理太多。而于古人言语界辨处。未甚滢争故。引而为證者。往往失其类例。须就古人见成说话。无渎喜其与己同。而徐究其立言命意之本。则久当自见矣。然亦非敢自是。如有未当。更赐反复如何。
答金泰叟
前书卒卒。未能挂一。而及得来书。满纸名理之论。真所谓木瓜而得琼琚也。仍审大冬寒栗。奉晨万卫。岂胜贺慰。体用说奉究前后议论。可认慎思明辨之工。不是皮肤牙颊之论。况其一语拨转。濯旧从新。无异转环。益见取人之勇。而区区一得之见。亦可自信其不至大谬也。所易新论。无可改评。但其中所谓程朱一原之论。其言体用。正指形而上下者。故其分合如此一转语。却似少差。此体用不是指形上下。正就形上处分体用。则与今所论体用。同条而共贯。其下显微无间一句。方指形上下。今若就体用一原处。便分
答金泰叟
前书卒卒。未能挂一。而及得来书。满纸名理之论。真所谓木瓜而得琼琚也。仍审大冬寒栗。奉晨万卫。岂胜贺慰。体用说奉究前后议论。可认慎思明辨之工。不是皮肤牙颊之论。况其一语拨转。濯旧从新。无异转环。益见取人之勇。而区区一得之见。亦可自信其不至大谬也。所易新论。无可改评。但其中所谓程朱一原之论。其言体用。正指形而上下者。故其分合如此一转语。却似少差。此体用不是指形上下。正就形上处分体用。则与今所论体用。同条而共贯。其下显微无间一句。方指形上下。今若就体用一原处。便分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94L 页
形而上下。则恐非程子立言本意。此必因朱子分得此是体彼是用之训而致此错看。然形上之理。自有体用。故就此一原上分得耳。未知如何。本体之体。妙用之用。此体字用字。与体用对举说不同。用上可言本体。体中可言妙用。高明既分别两般体用字。而其下合杀说。依旧以本体妙用。对作体用看。恐于析精处。有未尽也。幸更思而见教之如何。
答金泰叟太极图问目
图解以太极为动而阳静而阴之本体。以阴静为太极之体之立。此两体字。宜有分别。本体之体。就阴阳上推原说本然之妙。即包妙用在其中。体立之体。就太极中分体用。即与用相对之体。然不直以阴静为体。而曰体之所以立。则所立之体。亦只是本体者为之耳。此则两体字。又不可别作两物看。
看得是。但本体者为之云者。有若本体自在而别为此体立之体者然。为之二字。恐有病。
体立之体。有体质之意。盖静而为阴则太极之无体者。于此乎立个体质。而其流行之用。自此而出。朱子言事物为体而其理之发见者为用。亦以体
答金泰叟太极图问目
图解以太极为动而阳静而阴之本体。以阴静为太极之体之立。此两体字。宜有分别。本体之体。就阴阳上推原说本然之妙。即包妙用在其中。体立之体。就太极中分体用。即与用相对之体。然不直以阴静为体。而曰体之所以立。则所立之体。亦只是本体者为之耳。此则两体字。又不可别作两物看。
看得是。但本体者为之云者。有若本体自在而别为此体立之体者然。为之二字。恐有病。
体立之体。有体质之意。盖静而为阴则太极之无体者。于此乎立个体质。而其流行之用。自此而出。朱子言事物为体而其理之发见者为用。亦以体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95H 页
质言。
体质之说。恐未然。太极岂可以形质言。其下系之曰太极之无体者。于此乎立个体质云。则有若软嫩之物。渐次凝定者然。其下又引朱子事物为体。则太极真同于一物矣。转转牵拽。愈生病痛。朱子此说。乃是象体理用之论。恐不可言于太极之体矣。
第二圈左阳右阴。而阳中阴阴中阳。动中静静中动也。人心亦然。未发之敬。即静中之动。已发之敬。即动中之静也。在天地者。静中无动则无以为动之根。动中无静则无以为静之根。故在人心者。静而无动则灰死木枯而无以为发动之主。动而无静则渊沦天飞而不得为定静之用矣。但天地自然而然。人心必有事焉。此天人之别也。
论阴阳之根。动静相涵。固是如此。其以人心證之天道者亦得。但立言之际。有小差紊。其曰未发之敬。即静中之动。已发之敬。即动中之静者。说得蓦直。窃谓未发而知觉不昧。即静中之动。已发而品节不差。即动中之静。而其所以知觉不昧。品节不差者。皆敬也。盖动静以理言。而敬乃用工夫之名。今直以敬为动中静静中动。则语意混紊。其下所说静而无动动而
体质之说。恐未然。太极岂可以形质言。其下系之曰太极之无体者。于此乎立个体质云。则有若软嫩之物。渐次凝定者然。其下又引朱子事物为体。则太极真同于一物矣。转转牵拽。愈生病痛。朱子此说。乃是象体理用之论。恐不可言于太极之体矣。
第二圈左阳右阴。而阳中阴阴中阳。动中静静中动也。人心亦然。未发之敬。即静中之动。已发之敬。即动中之静也。在天地者。静中无动则无以为动之根。动中无静则无以为静之根。故在人心者。静而无动则灰死木枯而无以为发动之主。动而无静则渊沦天飞而不得为定静之用矣。但天地自然而然。人心必有事焉。此天人之别也。
论阴阳之根。动静相涵。固是如此。其以人心證之天道者亦得。但立言之际。有小差紊。其曰未发之敬。即静中之动。已发之敬。即动中之静者。说得蓦直。窃谓未发而知觉不昧。即静中之动。已发而品节不差。即动中之静。而其所以知觉不昧。品节不差者。皆敬也。盖动静以理言。而敬乃用工夫之名。今直以敬为动中静静中动。则语意混紊。其下所说静而无动动而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95L 页
无静者。亦是偏于动静者之目。(如入定之禅。常寐不觉。狂易之人。常行不住。)恐不可言于静中动动中静也。以必有事焉。对自然而然。而分天人之别。则又似以必有事。为人为造作者然。亦恐未安。
五行以生出言则水木阳而火金阴。以流行言则木火阳而金水阴。今此五行圈。金右木左。以生出观之亦合。以流行观之亦合。而水右火左。独以流行而不合于生出。窃谓此图主意。先流行而后对待。如先言动阳。以及静阴。先言互根。以及两仪。即邵子用起天地先。体立天地后者也。以此推之。五行上二圈之左火右水。以流行言。而下二圈之左木右金。以生出分对待也。
五行排布。朱子以流行言。勉斋以生出言。后来先辈欲兼二说看。其说甚多。未知适从。而今又生出别话头来。尽乎义理之无穷也。盖造化纷纶。条绪极多。说得不患无说。然朱子非不知有生出之序而断以流行解剥。亦岂无所见哉。今于四圈之内。分其上下。各属生行。證之以图说。质之以邵诗。说得虽似巧密。而一圈之内。要膂横断。上下之间。义象顿绝。恐非造化自然之体如何。
五行以生出言则水木阳而火金阴。以流行言则木火阳而金水阴。今此五行圈。金右木左。以生出观之亦合。以流行观之亦合。而水右火左。独以流行而不合于生出。窃谓此图主意。先流行而后对待。如先言动阳。以及静阴。先言互根。以及两仪。即邵子用起天地先。体立天地后者也。以此推之。五行上二圈之左火右水。以流行言。而下二圈之左木右金。以生出分对待也。
五行排布。朱子以流行言。勉斋以生出言。后来先辈欲兼二说看。其说甚多。未知适从。而今又生出别话头来。尽乎义理之无穷也。盖造化纷纶。条绪极多。说得不患无说。然朱子非不知有生出之序而断以流行解剥。亦岂无所见哉。今于四圈之内。分其上下。各属生行。證之以图说。质之以邵诗。说得虽似巧密。而一圈之内。要膂横断。上下之间。义象顿绝。恐非造化自然之体如何。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96H 页
形化之中。亦有气化。父母之生子固形化。而以子而观父母之生。则其父母之生。却为气化。吾则受气于父母。而其气之所从来。乃天地之气之化。
形化气化。只是大槩说造化生物。有此两样耳。形化之时。夫岂无气聚。那个气非天地之气。今如此转转推说。恐无益于身己。无益于发明造化。而说得往往硬涩。恐不须如此閒处费气力。
推之于前而不见其始之合。引之于后而不见其终之离。以理气言则只说不离合足矣。何必以始终言耶。且先天地而存而不见其始则谓之见其合可也。后天地而立而不见其终则谓之见其离可也。其以前后言。亦何着落。大抵上既言自著而观则不同时位而太极无不在。自微而观则冲漠无眹而理悉具其中。夫动静阴阳。本已悉具。则宜若见其合。然阴自阴阳自阳而各有分际矣。动静阴阳。不动时位。则宜若见其离。然动了静静了动而元无断续故着。虽然以反之而曰云云。盖前字始字。应上文之微字。后字终字。应上文之著字。
庐江时。已悉鄙见。而又此承教。其何说之敢对。来书前字始字应上微字。后字终字应上著字。贤看微著
形化气化。只是大槩说造化生物。有此两样耳。形化之时。夫岂无气聚。那个气非天地之气。今如此转转推说。恐无益于身己。无益于发明造化。而说得往往硬涩。恐不须如此閒处费气力。
推之于前而不见其始之合。引之于后而不见其终之离。以理气言则只说不离合足矣。何必以始终言耶。且先天地而存而不见其始则谓之见其合可也。后天地而立而不见其终则谓之见其离可也。其以前后言。亦何着落。大抵上既言自著而观则不同时位而太极无不在。自微而观则冲漠无眹而理悉具其中。夫动静阴阳。本已悉具。则宜若见其合。然阴自阴阳自阳而各有分际矣。动静阴阳。不动时位。则宜若见其离。然动了静静了动而元无断续故着。虽然以反之而曰云云。盖前字始字。应上文之微字。后字终字。应上文之著字。
庐江时。已悉鄙见。而又此承教。其何说之敢对。来书前字始字应上微字。后字终字应上著字。贤看微著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96L 页
字作何意也。著以象言故以动静阴阳言。微以理言故以冲漠无眹言。盖反复说理气之吻合无间也。上言理气之为本然所乘之分如此。而继言其吻合又如是。则夫以理气之决是二物。而浑成一团者。宜若见其始合之时终离之日。故着个虽然二字以反之曰云云。盖此两句。虽离合字不同。而其意义则只是发明混合之意也。来谕以不见其始之合。作见其离之意。以不见其终之离。作见其合之意耶。阴阳则固自有离合矣。谓之无端无始则可。安可曰无离无合耶。勉斋论此曰此既言理与气合。虽然以下。言虽是恁地。却那里见他入头处。所以不见他合不见他离。正以其动静无端。阴阳无始下面。若有终这太极也须漏出了。此语亦似发明此义。如何。
定之以中正仁义之定字。承教云与天下之为父子者定一般。而父子者定。以父子自定说。此定者。以圣人定之说。恐有分别。如程子定性之定。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之定。
定字非圣人之自定。亦非去定天下之人。只是圣人中正仁义。而天下之欲动情胜者。于此乎定。故以父子者定之定为言。此非鄙说。乃由来定论也。定性之
定之以中正仁义之定字。承教云与天下之为父子者定一般。而父子者定。以父子自定说。此定者。以圣人定之说。恐有分别。如程子定性之定。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之定。
定字非圣人之自定。亦非去定天下之人。只是圣人中正仁义。而天下之欲动情胜者。于此乎定。故以父子者定之定为言。此非鄙说。乃由来定论也。定性之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97H 页
定。是自定也。定四海之定。是去定也。恐皆非正义。
立天之道以下三句。以对待言而阴之属也。原始反终。以流行言而阳之属也。先对待后流行。亦主静之意。
分得对待流行亦通。然属之阴阳。已恐太费力。又属之主静则尤涉牵强。看书何必如此苦苦捏合。恐在所损减也。
答金泰叟
别纸诸条。仰认不住研索之意。顾此道听。无以副来意。然因此究索。亦觉大有利益。此则左右之赐也。谨此仰复。未当处不厌十反也。书末示警。极荷相爱之意。区区于箕城山水。夙有仇池之想。而道远力绵。不能办作一游。向日之行。适闻其相距不远。猝地生意。不暇思前算后。致此一番浪走。遂至连累柳君。人言之有无姑舍。道上固已自觉其失矣。暮归观猎。为十年病祟。今此一着。乃平日癖好为灾。非但一时偶失。自此当痛与克下。而未知果如何也。朋友相与。贵在有过相规。因此而得高明一言之规。亦非小幸。继自今凡有大小事。勿惮相驳。俾得以循省。岂非与人为善之意耶。古人闻言则拜。恨无此力量。得以趍谢耳。
立天之道以下三句。以对待言而阴之属也。原始反终。以流行言而阳之属也。先对待后流行。亦主静之意。
分得对待流行亦通。然属之阴阳。已恐太费力。又属之主静则尤涉牵强。看书何必如此苦苦捏合。恐在所损减也。
答金泰叟
别纸诸条。仰认不住研索之意。顾此道听。无以副来意。然因此究索。亦觉大有利益。此则左右之赐也。谨此仰复。未当处不厌十反也。书末示警。极荷相爱之意。区区于箕城山水。夙有仇池之想。而道远力绵。不能办作一游。向日之行。适闻其相距不远。猝地生意。不暇思前算后。致此一番浪走。遂至连累柳君。人言之有无姑舍。道上固已自觉其失矣。暮归观猎。为十年病祟。今此一着。乃平日癖好为灾。非但一时偶失。自此当痛与克下。而未知果如何也。朋友相与。贵在有过相规。因此而得高明一言之规。亦非小幸。继自今凡有大小事。勿惮相驳。俾得以循省。岂非与人为善之意耶。古人闻言则拜。恨无此力量。得以趍谢耳。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97L 页
别纸
浑然中灿然。
浑然而粲然者。一物而有分合也。道器者。两物而有界辨也。向来盛谕。以道器为浑然中之粲然。故有所奉复。今承驳示。敢不致思。然前辈合器与道而总谓之道体者。皆指器之理而言。如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为五达道。岂以君臣父子形而下者为道耶。未分看时。却无粲然一转。承此驳论。不胜瞿然。然未有此物。先有此理。而此理之中。已具粲然。不必待有器而后为粲然。如冲漠无眹而万象森然已具。无眹之时。何尝有象。而象之理已粲然矣。岂可以森然之故而便谓万象之器。并萃于冲漠中耶。更乞裁教。
阴阳淑慝。
阳善阴恶。自是气类大界辨。而阴亦未必皆恶。如刚柔合德。何尝以阴为必为恶耶。有阳必有阴。有善必有恶。此是理之决定恁地处。此外恐无别语。此等只信先儒成说。而参之造化。自可默喻。如何。
统宗会元。
有形之譬。何能节节符合。此统不假于彼而宗自有。此会不夺于彼而元自足。则亦可认取。
浑然中灿然。
浑然而粲然者。一物而有分合也。道器者。两物而有界辨也。向来盛谕。以道器为浑然中之粲然。故有所奉复。今承驳示。敢不致思。然前辈合器与道而总谓之道体者。皆指器之理而言。如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为五达道。岂以君臣父子形而下者为道耶。未分看时。却无粲然一转。承此驳论。不胜瞿然。然未有此物。先有此理。而此理之中。已具粲然。不必待有器而后为粲然。如冲漠无眹而万象森然已具。无眹之时。何尝有象。而象之理已粲然矣。岂可以森然之故而便谓万象之器。并萃于冲漠中耶。更乞裁教。
阴阳淑慝。
阳善阴恶。自是气类大界辨。而阴亦未必皆恶。如刚柔合德。何尝以阴为必为恶耶。有阳必有阴。有善必有恶。此是理之决定恁地处。此外恐无别语。此等只信先儒成说。而参之造化。自可默喻。如何。
统宗会元。
有形之譬。何能节节符合。此统不假于彼而宗自有。此会不夺于彼而元自足。则亦可认取。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98H 页
知与知觉。
只是一个知。而纯理者为四德之知。合气者为知觉之知。此语自好。但差失宾主之势。当曰四德之知。以纯理言。知觉之知。以合气言。
答金宗源(若洙)
三月旬间。蒙惠长笺。意思尽好。说话尽多。不可以不复。而鄙汩于营造。左右又方困于功令。一时游谈。恐无补于事。而祇以长其务远慕虚之意。所以逾时历月。不敢以一言相发。非或忘也。即日秋凉。承欢益懋。科挠乍静。能抖擞作家计否。一场得失。固不足介胸中。然困而自厉。方有所进。不知近日意思更如何。前书悼叹之意。勉励之志。溢于纸墨之外。人患无是心耳。苟其办得此心。何患于行之不力耶。虽然一时意思。易得消歇。发之言语之间者。不若体之身心之切。来喻已审其病而虑其弊矣。大抵此事。在吾人分上。自是日用裘褐。生死路头。既不可以易而轻。亦不可为难而沮。须是行坐动息。勿忘有事。虽事务畓至。应酬繁浩。而此边意想。常令接续。少有间隙。辄复专精。始则频复频失。而渐至于少失而多复。始则扤捏危殆。而终至于心安体舒。如是勉勉循循。积日积月。以
只是一个知。而纯理者为四德之知。合气者为知觉之知。此语自好。但差失宾主之势。当曰四德之知。以纯理言。知觉之知。以合气言。
答金宗源(若洙)
三月旬间。蒙惠长笺。意思尽好。说话尽多。不可以不复。而鄙汩于营造。左右又方困于功令。一时游谈。恐无补于事。而祇以长其务远慕虚之意。所以逾时历月。不敢以一言相发。非或忘也。即日秋凉。承欢益懋。科挠乍静。能抖擞作家计否。一场得失。固不足介胸中。然困而自厉。方有所进。不知近日意思更如何。前书悼叹之意。勉励之志。溢于纸墨之外。人患无是心耳。苟其办得此心。何患于行之不力耶。虽然一时意思。易得消歇。发之言语之间者。不若体之身心之切。来喻已审其病而虑其弊矣。大抵此事。在吾人分上。自是日用裘褐。生死路头。既不可以易而轻。亦不可为难而沮。须是行坐动息。勿忘有事。虽事务畓至。应酬繁浩。而此边意想。常令接续。少有间隙。辄复专精。始则频复频失。而渐至于少失而多复。始则扤捏危殆。而终至于心安体舒。如是勉勉循循。积日积月。以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98L 页
俟其日至之时。则身心一致。理事相涵。造次颠沛。无适而非学矣。左右涉学尚浅。又间之以科场功利之学。如来书所谓辛苦而不知方。危殆而不自安者。自是初学例症。无足为忧。惟所谓一任颓塌四字。最是大段病在。此乃志不立之病。此病不祛。天下事决无可为之理。以之做科学不得。以之治家业不成。况进于此而可觊于向上一步哉。平日窃覵气像意思之间。圆厚之意有馀而激昂之气或少。随循之味居多而振刷之力不足。固已虑其有欠于进步之工。而乃今贤自觉之。此正拨转路头之机。于此勇加改革。其亦何修而不得耶。古人克己之功。先从性偏难克处克去。在左右气质。此恐是先下手处。千万勉之。然吾辈以文墨相与。亦已三数年矣。而念其间能实有刮磨之益者。有几日哉。左右之时出而相从。或迩于文具。而鄙拙之随问而酬答。徒归于应副。只此一事。全涉虚假。此虽由于区区之为人谋而不忠。而亦恐贤者之或欠于确实勇往之意。须是扫去许多礼数。只以攻实病进实学。有疑相质。有事相讲。为相与之实。则区区虽无似。岂不乐为之听于下风哉。感左右虚己之意。罄渴至此。僭易是惧。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99H 页
别纸中庸问目
天命之性。气质之性。四端七情。人心道心。
天命之性。纯乎理。气质之性。兼言气。此说得之。四七人道心。其类例大同于天命气质之说。然以四端道心。为发于天命之性。七情人心。为发于气质之性。从头劈成两片则不可。盖以七情不可专言于气质之性。人道心又不可专作四七看。
程氏说精一执中。皆动时工夫。
中固兼动静。然曰精之一之执之则是指动用工夫。程说是也。圣门说话。皆就动处说。动时既中。则静时之中可知矣。
退藏于密。
寻常作方寸地看。观藏字及与六合相对。则似指处所而言。今以上载无声臭及心体不动处说。殊未见其安稳。
率性之义。循吾之性而有仁义礼智之理。
循吾之性而有仁义礼智之理者。说得差。仁义礼智即是性。岂于仁义礼智之外。别有所谓吾之性。而可以循其性而为仁义礼智耶。当曰循仁之性而为亲亲仁民爱物之道。循义之性而为尊君敬长礼贤之
天命之性。气质之性。四端七情。人心道心。
天命之性。纯乎理。气质之性。兼言气。此说得之。四七人道心。其类例大同于天命气质之说。然以四端道心。为发于天命之性。七情人心。为发于气质之性。从头劈成两片则不可。盖以七情不可专言于气质之性。人道心又不可专作四七看。
程氏说精一执中。皆动时工夫。
中固兼动静。然曰精之一之执之则是指动用工夫。程说是也。圣门说话。皆就动处说。动时既中。则静时之中可知矣。
退藏于密。
寻常作方寸地看。观藏字及与六合相对。则似指处所而言。今以上载无声臭及心体不动处说。殊未见其安稳。
率性之义。循吾之性而有仁义礼智之理。
循吾之性而有仁义礼智之理者。说得差。仁义礼智即是性。岂于仁义礼智之外。别有所谓吾之性。而可以循其性而为仁义礼智耶。当曰循仁之性而为亲亲仁民爱物之道。循义之性而为尊君敬长礼贤之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199L 页
道。礼智亦然。盖亲之仁之爱之者。人之用力行道也。而亲仁爱之道则不待人行而己自循性而有。故曰率。不是用力字。
七情中阙三者。
子思说四者则凡自性而发者。包摄在其中。乐记细分为七。孟子剔拔为四。皆子思所言中事。言四而不为少。言七而不为多也。喜惧恶欲分属。略如此看亦得。
民鲜能之能字。
朱子特训论语无能字者。盖以当时以鲜能久三字连看。故特举论语。以證其鲜能之之义耳。先儒说下文诸能字之本云云。亦略有意思。然未知子思本意果出于为下文发端耶。
忠恕熟则可以尽仁否。
生底是恕。熟底是仁。推己以己。只争生熟耳。
自迩自卑章高远。
先儒有以父母顺为卑迩。高远在其外为言者。川沙说从之。然本章正义则似于本章内并言卑迩高远。不必看高远于本章所言之外。如何。
鬼神章。
此章大义。以气之费隐。明理之费隐。盖理无形难见。
七情中阙三者。
子思说四者则凡自性而发者。包摄在其中。乐记细分为七。孟子剔拔为四。皆子思所言中事。言四而不为少。言七而不为多也。喜惧恶欲分属。略如此看亦得。
民鲜能之能字。
朱子特训论语无能字者。盖以当时以鲜能久三字连看。故特举论语。以證其鲜能之之义耳。先儒说下文诸能字之本云云。亦略有意思。然未知子思本意果出于为下文发端耶。
忠恕熟则可以尽仁否。
生底是恕。熟底是仁。推己以己。只争生熟耳。
自迩自卑章高远。
先儒有以父母顺为卑迩。高远在其外为言者。川沙说从之。然本章正义则似于本章内并言卑迩高远。不必看高远于本章所言之外。如何。
鬼神章。
此章大义。以气之费隐。明理之费隐。盖理无形难见。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00H 页
故就可见易知处指示之耳。不必节节比较。只总其大义而观之则可知矣。
答李正人(汇■(亻政)○甲午)
向者蒙荷记存。辞意溢纸。顾此谬弊。不足以备朋友之末。而特以旧尝获私于先丈席。有不可以遽斥而绝之也。感念厚意。何日可忘。即日秋凉。侍馀学味日崇深。先集缮修之役。已到几何。往往搜阅之间。必多有感发处。近来吾党运替。先进几尽凋落。所望于少年朋友者不浅。更望益勉家学。卓然为前矛。岂非所以仰体平日遗意耶。谨休志尚一向专笃。甚不易得。幸相与提携。互相资警。则所以不孤而有邻者。千万勉力如何。
与金景渊(遇洙○丙申)
数日来。寒事猝紧。遥想薤盐之苦。何以堪遣。忍饥困穷。固是吾人玉成之地。在左右何足挂意。而顾此里闬旧要。名为仕宦。所居未必非温煖腴厚。而无以相煦濡于旅居冷寒之中。此为可愧。近日所业何如。退陶云贤关亦有孟门之险。退陶时尚然。况今世愈下乎。惟谨言语慎行止。低头下心。做取自己实工夫为第一义谛。孟门不在贤关。在自家言动上。此意想谅
答李正人(汇■(亻政)○甲午)
向者蒙荷记存。辞意溢纸。顾此谬弊。不足以备朋友之末。而特以旧尝获私于先丈席。有不可以遽斥而绝之也。感念厚意。何日可忘。即日秋凉。侍馀学味日崇深。先集缮修之役。已到几何。往往搜阅之间。必多有感发处。近来吾党运替。先进几尽凋落。所望于少年朋友者不浅。更望益勉家学。卓然为前矛。岂非所以仰体平日遗意耶。谨休志尚一向专笃。甚不易得。幸相与提携。互相资警。则所以不孤而有邻者。千万勉力如何。
与金景渊(遇洙○丙申)
数日来。寒事猝紧。遥想薤盐之苦。何以堪遣。忍饥困穷。固是吾人玉成之地。在左右何足挂意。而顾此里闬旧要。名为仕宦。所居未必非温煖腴厚。而无以相煦濡于旅居冷寒之中。此为可愧。近日所业何如。退陶云贤关亦有孟门之险。退陶时尚然。况今世愈下乎。惟谨言语慎行止。低头下心。做取自己实工夫为第一义谛。孟门不在贤关。在自家言动上。此意想谅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00L 页
之。
答金以直(敬枢○丁酉)
千里而远。此心常悬悬于平日源源之地。此来一书。如得一握。况审新年。堂上体力益膺川休。侍馀友履鍊学日祉。秉远老不自量。浪作一行。自觉其无下落。而羝羊之势。进退不得。只令人愁恼耳。来书中直下起发四字。闻之令人喷醒。为学须有此意思。方能有所进益。而佥史乃能办得此身心。岂非将大进之机耶。思传工夫。政是少不得处。来书所论。似已见得大意。甚可叹服。然初学未易实睹得此境界。只是于文字上略窥影象。亦不济事。来示中自蟠天际地至大其声气。只是一场赞叹中庸之书。如此立心。恐意思阔远。工夫超绝。无益而反有害。只如所谓操存之旨。为日用警省。此一转乃真实下手处。须从此做头。积以岁年之功。到得蟠天际地处。乃是下学上达之法。试如此用工如何。大学或问。自是学者事。无新奇超绝之论。只当随其所语而加用力焉。则自当有进步处。然诚意一关。最为要切。须先就此关透去。方有向进处。未知看得如何地也。弟兄所做。皆是切实工夫。就此各得其指要。则于为学乎何有耶。千万勉力。是
答金以直(敬枢○丁酉)
千里而远。此心常悬悬于平日源源之地。此来一书。如得一握。况审新年。堂上体力益膺川休。侍馀友履鍊学日祉。秉远老不自量。浪作一行。自觉其无下落。而羝羊之势。进退不得。只令人愁恼耳。来书中直下起发四字。闻之令人喷醒。为学须有此意思。方能有所进益。而佥史乃能办得此身心。岂非将大进之机耶。思传工夫。政是少不得处。来书所论。似已见得大意。甚可叹服。然初学未易实睹得此境界。只是于文字上略窥影象。亦不济事。来示中自蟠天际地至大其声气。只是一场赞叹中庸之书。如此立心。恐意思阔远。工夫超绝。无益而反有害。只如所谓操存之旨。为日用警省。此一转乃真实下手处。须从此做头。积以岁年之功。到得蟠天际地处。乃是下学上达之法。试如此用工如何。大学或问。自是学者事。无新奇超绝之论。只当随其所语而加用力焉。则自当有进步处。然诚意一关。最为要切。须先就此关透去。方有向进处。未知看得如何地也。弟兄所做。皆是切实工夫。就此各得其指要。则于为学乎何有耶。千万勉力。是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01H 页
所望也。
答金闻远(声大)中庸讲义(己亥)
或生或原。
以道心为不杂形气则是。而以人心为不得性命之正则又太低了人心。人心虽生于形气。而亦未可直谓之不得其正。朱子曰人心亦非落在一边底。又曰人心未便是人欲。序文中守其本心之正。即兼人道心而言。
中庸不可能。
不可能。言其难也。岂可曰不可能而遂不能耶。圣人未尝言易以骄人之心如此。
与柳甥仲车(致任○甲申)
馈奠之暇。能有所事否。念汝上无覆庇。才不逮人。文辞路脉。尚无着落。言动作为。大抵轻急浮扬。汝又有拗执不听人之病。循是而去。何事之不窒。更愿自今惕虑改图。工夫惜取分阴。且就容貌辞气上。务加矜持提携。兄弟互相勉戒。俾有所成就至望。兄弟怡怡。不须相诮责。且汝弟辈孔穴未开。须是善诱。方可得力。不可随事苛叱。无益而徒有害也。近对汝弟。略相语及。仍念汝辈事。不觉惕然怜闷。意汝辈若不自觉。
答金闻远(声大)中庸讲义(己亥)
或生或原。
以道心为不杂形气则是。而以人心为不得性命之正则又太低了人心。人心虽生于形气。而亦未可直谓之不得其正。朱子曰人心亦非落在一边底。又曰人心未便是人欲。序文中守其本心之正。即兼人道心而言。
中庸不可能。
不可能。言其难也。岂可曰不可能而遂不能耶。圣人未尝言易以骄人之心如此。
与柳甥仲车(致任○甲申)
馈奠之暇。能有所事否。念汝上无覆庇。才不逮人。文辞路脉。尚无着落。言动作为。大抵轻急浮扬。汝又有拗执不听人之病。循是而去。何事之不窒。更愿自今惕虑改图。工夫惜取分阴。且就容貌辞气上。务加矜持提携。兄弟互相勉戒。俾有所成就至望。兄弟怡怡。不须相诮责。且汝弟辈孔穴未开。须是善诱。方可得力。不可随事苛叱。无益而徒有害也。近对汝弟。略相语及。仍念汝辈事。不觉惕然怜闷。意汝辈若不自觉。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01L 页
只随循度日。过了此三数年。则悔之无及矣。家遭板荡。能自振发为难。吾辈身经此境界。而不能自勉。以致坠落。故不能不为汝辈忧闷也。可深念之也。
与柳仲车(壬辰)
向书缕缕。皆爱我之言。顾此赋质硬直。平生多忤。亦是禀气偏处。所宜惩艾而不能自矫。相爱者忧之砭之是也。然亦当看事如何。因此吹薤。到得合做底事。亦复顾望畏难。恐亦非道理。如来戒所云。即是面前事。君以为当退缩。勿太近前为是耶。此不但在我合需用处。于君亦可为穷理之一助。幸更谅而示之。俾出一场究竟议论如何。
答柳甥仲辅(致俭),仲思(致俨。○辛卯)
伯也临门。仲季各书。非但情意可匊。文辞志尚。极有步趣。令人喜而不寐也。即日穷律。征迈日新否。君辈早年失学。才调器局。又不能过人。每悯然忧叹。今来意想顿别。循此而求之。以若年纪。何远之不可到。诚可嘉赏。俨也所论。虽未合理。亦井井有可观。始学之初。安得一一中理。须是如此疑难。往复之间。邂逅开悟。方是己物。与只信古语。不敢生一疑者。虚实自不同也。七情分配四德。朱子曰七情于四端。横贯过了。
与柳仲车(壬辰)
向书缕缕。皆爱我之言。顾此赋质硬直。平生多忤。亦是禀气偏处。所宜惩艾而不能自矫。相爱者忧之砭之是也。然亦当看事如何。因此吹薤。到得合做底事。亦复顾望畏难。恐亦非道理。如来戒所云。即是面前事。君以为当退缩。勿太近前为是耶。此不但在我合需用处。于君亦可为穷理之一助。幸更谅而示之。俾出一场究竟议论如何。
答柳甥仲辅(致俭),仲思(致俨。○辛卯)
伯也临门。仲季各书。非但情意可匊。文辞志尚。极有步趣。令人喜而不寐也。即日穷律。征迈日新否。君辈早年失学。才调器局。又不能过人。每悯然忧叹。今来意想顿别。循此而求之。以若年纪。何远之不可到。诚可嘉赏。俨也所论。虽未合理。亦井井有可观。始学之初。安得一一中理。须是如此疑难。往复之间。邂逅开悟。方是己物。与只信古语。不敢生一疑者。虚实自不同也。七情分配四德。朱子曰七情于四端。横贯过了。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02H 页
又曰七情不可分配四端。然亦有相似处。今只依此训意会可也。何可逐节分配。如四端之于四德耶。然不自性发。不名为情。七情虽不可分配。而亦岂非性之发耶。情者直遂者也。而朱子解恻字。以恻然念起。隐字以比恻为深。此等不须以文字强卞。但于吾心亲切处验之。方为有力。试道吾人遇赤子入井。恻然念起。隐痛时。为营为乎。为直遂乎。今但缴绕于情字念字之间。而不以心体之。虽说得详明。何补于事。恻隐以下。分为两样。四之为八之疑。本以一性分而为健顺。则一分为二。为四德则二分为四。四端一字各一义则四分为八。中庸分仁义礼智为十六德。则八分为十六。故朱子曰仁义礼智。当如易样分。今亦何恶于四之为八而有此疑耶。然初学之士。于此等名色。只略识其名义训诂。而且先从事于日用常行处。质之以圣贤之言。参之以心性之妙。不徒究其理。而又必体之身。不徒论其说。而又必验之事。如是日积月累。行解并进。则自当见其所当然而不容已。所以然而不可易者。不须先就无形影处。苦苦究索也。
答柳仲思
书中心地不宽。气质粗浅。读书厌怠。穷理纷杂。不能
答柳仲思
书中心地不宽。气质粗浅。读书厌怠。穷理纷杂。不能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02L 页
耐烦理会。言语最难操纵等症。始学之初。安得无此等病痛。能知其如此而省察之者。亦自不易。但知其如此而徒嗟叹悔恨。则心地转益不宽。而诸症随而益甚矣。惟才觉如此。便思其不如此。频复而频警之。渐减分数。次第消磨。以待其日至之时。则心手相应。理事一致。而多小病根。自化于冥冥之中矣。后生少辈办得此意思未易得。来书令人喜而不寐。幸益加勉循也。朱书乃义理渊薮。勿以计获之意。着在胸中。但须剧读烂熟可也。
与姜耳玉(铉○庚辰)
黯然此怀。岁暮尤切。趍庭学味日新。今冬所得何如。以君生长好门庭。何忧成就之方。而老婆之心。犹不能不憧憧。亦见其可笑也。读书固以徐吟缓诵为贵。其间讽咏涵濡。发扬蹈厉。皆不可阙。比如乐焉。翕纯皦绎。方为一成。决不可低残急促。倒字脱句。令高低曲折。错乱颠倒。未知近日用心果如何。少年光阴易失。失今不勉。悔之无及矣。
答姜耳玉问目
以尽其馀。天下之理。岂可尽包于五者。大伦之目。亦阙其二。则五者之外。许多道理。皆是所当推类而尽
与姜耳玉(铉○庚辰)
黯然此怀。岁暮尤切。趍庭学味日新。今冬所得何如。以君生长好门庭。何忧成就之方。而老婆之心。犹不能不憧憧。亦见其可笑也。读书固以徐吟缓诵为贵。其间讽咏涵濡。发扬蹈厉。皆不可阙。比如乐焉。翕纯皦绎。方为一成。决不可低残急促。倒字脱句。令高低曲折。错乱颠倒。未知近日用心果如何。少年光阴易失。失今不勉。悔之无及矣。
答姜耳玉问目
以尽其馀。天下之理。岂可尽包于五者。大伦之目。亦阙其二。则五者之外。许多道理。皆是所当推类而尽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03H 页
者也。此所谓其馀也。
朱子固曰紧要在正字定字。则道与理。不必切切分言。
中庸之道。以道之不偏不倚而名。费隐之道。以道之无所不有而言。其所指而言者各异。何可曰中庸之道。费而隐耶。隐非费之外别有所谓隐者。费之所以然乃隐。故言费则隐在其中。朱子曰发于事物之间者道也。而冲漠者实行乎其间。此体用一原之妙也。初学未易知。且就庸言庸行上加工。久之自见得。
仁者人也。此问最好。人之所以为人。以其仁也。朱子固曰深体味之可见。今且就自己身上。究其所以为人之道如何。则自可见得。
诚与道。不必分天道人道。以存主处谓之诚。以流行处谓之道。其实一也。且此章紧要。全在诚之为贵上。初学且当就此实用力。究其如何而为诚。念念存存。方是实学。如天人玄奥之理。姑且倚阁。以待其知益进而行益勉。然后徐议之未晚也。
已上诸条。君以妙年初学。不易推究及此。未论所言得失。诚能一意向此。则不患无到头处。深可嘉赏。略绰报去。必多不中理。然似此往复。必将有益
朱子固曰紧要在正字定字。则道与理。不必切切分言。
中庸之道。以道之不偏不倚而名。费隐之道。以道之无所不有而言。其所指而言者各异。何可曰中庸之道。费而隐耶。隐非费之外别有所谓隐者。费之所以然乃隐。故言费则隐在其中。朱子曰发于事物之间者道也。而冲漠者实行乎其间。此体用一原之妙也。初学未易知。且就庸言庸行上加工。久之自见得。
仁者人也。此问最好。人之所以为人。以其仁也。朱子固曰深体味之可见。今且就自己身上。究其所以为人之道如何。则自可见得。
诚与道。不必分天道人道。以存主处谓之诚。以流行处谓之道。其实一也。且此章紧要。全在诚之为贵上。初学且当就此实用力。究其如何而为诚。念念存存。方是实学。如天人玄奥之理。姑且倚阁。以待其知益进而行益勉。然后徐议之未晚也。
已上诸条。君以妙年初学。不易推究及此。未论所言得失。诚能一意向此。则不患无到头处。深可嘉赏。略绰报去。必多不中理。然似此往复。必将有益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03L 页
于君我。自今以往。凡有所读。皆用此法。字求句索。所得所疑。一一示及如何。且有一事。文义固当讲究。命性固当探讨。然初学工夫。只在下学切近处。如洒扫应对。如何而尽其道。入孝出弟。如何而得其方。读书当如何。应事当如何。且先就此用工。就此讲究。积累之多。践历之久。自当脱然有贯通处。如理数之句索。文字之排比。非切问近思之道。更以是质之家庭。而试用一日之力如何。
答金贞伯(度铢○壬辰)
道渊之会。得其表而不得其里。龟溪之席。始得其所存。心乎爱矣。既归而犹颎然。玆承先施之问。意寄深远。不知左右何取于悾悾之一夫。而虚辱盛礼之至此也。且感且愧。仍审奉晨节宣万卫。搬移戒心。殊切奉虑。然恺悌神劳。想应休吉矣。秉远从兄之丧。瞻依失所。益无持循。日前又闻柳公晦讣。吾道日孤。令人索然。不但亲好之怀而已。斯文日渐寥落。所望于少年朋友者。实出心腹。如左右田地已占得六七分。幸益加勉力。使此道张旺。岂非吾党之幸耶。看书固欲其精覈。然缴绕于文句则不可。讲辨固欲其详密。然腾理于口舌则不可。须是领取大义。默而识之。常令
答金贞伯(度铢○壬辰)
道渊之会。得其表而不得其里。龟溪之席。始得其所存。心乎爱矣。既归而犹颎然。玆承先施之问。意寄深远。不知左右何取于悾悾之一夫。而虚辱盛礼之至此也。且感且愧。仍审奉晨节宣万卫。搬移戒心。殊切奉虑。然恺悌神劳。想应休吉矣。秉远从兄之丧。瞻依失所。益无持循。日前又闻柳公晦讣。吾道日孤。令人索然。不但亲好之怀而已。斯文日渐寥落。所望于少年朋友者。实出心腹。如左右田地已占得六七分。幸益加勉力。使此道张旺。岂非吾党之幸耶。看书固欲其精覈。然缴绕于文句则不可。讲辨固欲其详密。然腾理于口舌则不可。须是领取大义。默而识之。常令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04H 页
意味涵蓄。义理渊永。以为根本田地然后。零碎工夫。方有凑泊处。贤者本领深纯。必已致力于此。而爱慕之至。不敢隐其所闻。幸勿以已能而忽之。益懋远大之期。则亦交游之幸也。且有一事。来书语及陋拙处。全不择所施。如门下丈席大人等语。虽是笔端偶发之语。而亦恐有欠于语默之节。人苟看得实处。则发于命辞者。自不应有虚假。恐不必以语属推人。而不加修省之工。愿更垂念如何。自欺说窃意自欺者。即诚意之反。则欺者只是不实之名。所谓九分好善。一分不好者。亦言其未能十分实好而已。非九分以上真个是实而那一分却不好也。故以淡底金比之。固是金。特淡而不能实耳。朱子所谓不知不觉中。陷于自欺者。亦言其荏苒沦陷之状耳。非以不知不觉。训自欺也。故朱子又尝曰不知不识。只唤做不知不识。却不唤做自欺。即此可见矣。意诚后有善无恶之说。朱子固曰意诚则真无恶而实有善矣。特以后章四有三不五辟等许多病在。故有此疑。然窃谓诚意是就此心初发。谨之于善恶之几。正心是就此心应物。察之于存否之间。随其地头。各致其工。固不可道诚意做工时。却掉了此心存否。留待日后正心时也。亦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04L 页
不可道意诚以后。心不待操而存。身不待检而修也。且有一说。大学条目工夫。固自有次序之不可乱。而若其下工节度则自是齐头事。方格致时。意之初发者不可不诚。心之偏重处不可不正。身之侧辟处不可不修。及其工夫已熟。地位已高之后。亦放下诚意正心之工不得。又几时是诚意尽后。几时是正心以前耶。是其立言垂训。固因其地头时分而分先后次第。然地头无墙壁之隔。时分无一定之限。当随时随处。交致其功。恐不必苦苦分先后为也。此等不必专靠书册按较。且就自家身心。试加检察。则恐易为力。而许多疑难。自当融释。未知以为如何。
答金贞伯(丁酉)
得旬日之稳。前所未有。岂不果然而饱。而特缘趱限趁课。未得从容谈讨。归来尚有馀怅。即拜惠墨。仍审至寒。堂闱鼎茵康卫。侍馀学味日新。惟是文川文丈患候尚尔弥淹。不胜贡虑之忱。秉远近因远地朋友委来相守。作山亭旬日之淹。稍觉静贴可喜耳。书中自勉之意。令人喷醒。近来此事太寂寥。摧颓者限于前程。强壮者汩于应时。均之无开眼处。贤者既免此二窠。幸直前担夯。把作一件大事。则日用应接。何处
答金贞伯(丁酉)
得旬日之稳。前所未有。岂不果然而饱。而特缘趱限趁课。未得从容谈讨。归来尚有馀怅。即拜惠墨。仍审至寒。堂闱鼎茵康卫。侍馀学味日新。惟是文川文丈患候尚尔弥淹。不胜贡虑之忱。秉远近因远地朋友委来相守。作山亭旬日之淹。稍觉静贴可喜耳。书中自勉之意。令人喷醒。近来此事太寂寥。摧颓者限于前程。强壮者汩于应时。均之无开眼处。贤者既免此二窠。幸直前担夯。把作一件大事。则日用应接。何处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05H 页
非做工夫处耶。但知之未深则或得小而自足。行之未熟则或临深而为高。此意又不可不知也。如何。西铭仁体之说。既作体段之体则不须与用对说。此体段上。自有体有用故也。但东岩说及素庵集皆如此。则区区谬见。必有差误。从当更思。然贤者钻研之暇。更加剖覈而指示之望也。
答南士源(鲁洙○甲午)
向者蒙百里委顾。窃私识于动作言语之间。而犹以未能深叩其所存为恨。玆承前年十二月书。所论为学次第。固已撤篱入奥。不但为颔颊之语。擎读三叹。重喜其吾党之有人也。但其寄意太重。若处之以巍巍当坐之列。则愧惧窘迫。无以为答也。向者一时僭言。只是道听耳剽之语。非经历谙鍊之论。固不足以仰备致思之万一。而今承辱垂记念。欲与之上下其论。郢书燕说。亦在自修之如何。甚盛甚盛。知行先后之说。诚是至当之论。当日妄发。不曾思量到此。今承驳示。诚荷相长之益。然所谓知先者。亦不须以一个致知字罩却便了。当论其所知者何事。所以致者何工。以愚所闻则四勿三贵忠信笃敬上。皆当有知先行后之工。就四勿则当究其如何是礼。如何是非礼。
答南士源(鲁洙○甲午)
向者蒙百里委顾。窃私识于动作言语之间。而犹以未能深叩其所存为恨。玆承前年十二月书。所论为学次第。固已撤篱入奥。不但为颔颊之语。擎读三叹。重喜其吾党之有人也。但其寄意太重。若处之以巍巍当坐之列。则愧惧窘迫。无以为答也。向者一时僭言。只是道听耳剽之语。非经历谙鍊之论。固不足以仰备致思之万一。而今承辱垂记念。欲与之上下其论。郢书燕说。亦在自修之如何。甚盛甚盛。知行先后之说。诚是至当之论。当日妄发。不曾思量到此。今承驳示。诚荷相长之益。然所谓知先者。亦不须以一个致知字罩却便了。当论其所知者何事。所以致者何工。以愚所闻则四勿三贵忠信笃敬上。皆当有知先行后之工。就四勿则当究其如何是礼。如何是非礼。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05L 页
就三贵则当究其如何是㬥慢鄙悖。如何是信。忠信也如此。笃敬也如此。此便是知先。勿之远之近之言之行之。便是行后。非致知别是一事。四勿三贵忠信笃敬。别是一事。必待致知了后。方去下得数件工夫也。抑有一说。来喻以四勿三贵。为工夫到尽然后。可以语此忠信笃敬。为非末学所可几及。而有茫然不知入头之叹。则殊异乎愚生之见矣。夫四勿三贵。颜曾极工。忠信笃敬。孔门要诀。虽若高远难及。而只此下学工夫。亦未尝外此。岂有始学之初。视听言动任其非礼。容貌辞气任其㬥慢。言行任其放肆。到得卓立之地。将死之际。参倚之域。然后一朝袭取而遽能之哉。然则只此数三题目。便是入头之地。今日去一非礼。明日去一非礼。今日远一㬥慢。明日远一㬥慢。忠信笃敬亦如此用力。始虽扤捏而难合。辛苦而难成。而积真之多。践历之久。则自当有到头处。若其用力之方则固当以知为先。如读书讲究义理。或临事别其是非。知一事便行一事。亦不须知既尽后。方下行上工夫也。近来为学之弊。每判知行为两端。以谈天人说性命。为知上事。而日用行事处。全不曾交涉。愚窃病之。今为贤者尽情陈之。幸于过庭之际。有以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06H 页
质其可否而回示之也。
答金彝立(秉枢)
来书中。不学则已。学则当披露肝肠。以发其病而药之。此语最靠实。今人交际。鲜及说病之方。其或说及者。亦掇拾通病。以为饰让之具。而其于心术所藏实受病处。我不肯披露。人不敢触发。而容护爱着。使之潜藏隐伏。此今人所以不及古人也。贤者之言。首先及此。只此一心。可与为学。不胜嘉叹。读书时杂念之病。亦初学通病。自大贤以下。俱有此忧。安得一刀断割。惟在频觉频警。积以岁年。则始则觉少而忘多。渐至于觉多而忘少。如是勿忘勿助。以俟日至之时。则心无不存而杂念退听矣。若急切排抑。非惟不能排抑。亦恐别生病痛。政不必尔也。然閒杂思虑。亦必就平日意尚凑泊处尤多。未知贤者意尚。最在何处。然今言所思之事。专心而思之。至于从头至尾而后止。是私念已成窠窟。非猝乍可却。须是于此好尚处。拔得根祟。使之渗淡。则读书时虽不能顿去。亦易觉易警。更于此试用一日之力如何。前来别纸。略绰奉覆。必不中理。然如是往来。似不能无补。幸继此而以所得所疑。相示之如何。
答金彝立(秉枢)
来书中。不学则已。学则当披露肝肠。以发其病而药之。此语最靠实。今人交际。鲜及说病之方。其或说及者。亦掇拾通病。以为饰让之具。而其于心术所藏实受病处。我不肯披露。人不敢触发。而容护爱着。使之潜藏隐伏。此今人所以不及古人也。贤者之言。首先及此。只此一心。可与为学。不胜嘉叹。读书时杂念之病。亦初学通病。自大贤以下。俱有此忧。安得一刀断割。惟在频觉频警。积以岁年。则始则觉少而忘多。渐至于觉多而忘少。如是勿忘勿助。以俟日至之时。则心无不存而杂念退听矣。若急切排抑。非惟不能排抑。亦恐别生病痛。政不必尔也。然閒杂思虑。亦必就平日意尚凑泊处尤多。未知贤者意尚。最在何处。然今言所思之事。专心而思之。至于从头至尾而后止。是私念已成窠窟。非猝乍可却。须是于此好尚处。拔得根祟。使之渗淡。则读书时虽不能顿去。亦易觉易警。更于此试用一日之力如何。前来别纸。略绰奉覆。必不中理。然如是往来。似不能无补。幸继此而以所得所疑。相示之如何。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06L 页
别纸
明德。
理与气合而为虚灵之体。无圣凡皆然。但凡人为气禀所拘而昏。这所拘之气。即是合理之气。非合理为心者是一气。而别有一气以拘之也。又非合理气于有生之初。而别有所拘之气。横出于有生之后也。是气之合理而为心也。固有清浊粹驳之异。若言清浊粹驳于明德之体。则是明德之体。本自有浊驳。而终不可明之而复其初也。故朱子之立训也。只指其理气之合。而虚灵处谓之明德。其气之浊驳者。断而言之于气禀所拘四字中。如火得脂膏而明。自是火之本体。然脂有清浊而火有明暗。为脂之所拘也。今就这膏中去其查滓则火得其明。岂不是就这气中去其所拘。而复其明德之体乎。
答郑夔一(致章○庚寅)
有便辄蒙收问。自幸其不见绝于素知也。仍审肇夏。侍馀学味珍胜。每书每有自反瞿瞿之意。持此心不忘。必有所事者在。不胜奉贺。光阴不贷。徒然叹恨不济事。惟在勉之哉。
答姜汉五(汉奎)
明德。
理与气合而为虚灵之体。无圣凡皆然。但凡人为气禀所拘而昏。这所拘之气。即是合理之气。非合理为心者是一气。而别有一气以拘之也。又非合理气于有生之初。而别有所拘之气。横出于有生之后也。是气之合理而为心也。固有清浊粹驳之异。若言清浊粹驳于明德之体。则是明德之体。本自有浊驳。而终不可明之而复其初也。故朱子之立训也。只指其理气之合。而虚灵处谓之明德。其气之浊驳者。断而言之于气禀所拘四字中。如火得脂膏而明。自是火之本体。然脂有清浊而火有明暗。为脂之所拘也。今就这膏中去其查滓则火得其明。岂不是就这气中去其所拘。而复其明德之体乎。
答郑夔一(致章○庚寅)
有便辄蒙收问。自幸其不见绝于素知也。仍审肇夏。侍馀学味珍胜。每书每有自反瞿瞿之意。持此心不忘。必有所事者在。不胜奉贺。光阴不贷。徒然叹恨不济事。惟在勉之哉。
答姜汉五(汉奎)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07H 页
项书所嘱先状及幽竁。自以不文。未敢循情下手。所以前书有云云。既而思之。状文乃临化所托。不敢不奉命。竁文俯嘱之意。非以文字之可堪。实出平日相与之深。则亦不可终辞。欲趁一木在世之日。庶使冥冥者俯垂鉴谅。故草草搆呈。幸一一点其瑕类。更以示之如何。志文可记者。不应止此。而居家细行。多有未悉。且志体贵简。不必备书。只叙其大槩耳。
答姜汉五
朝家恩荣之典。果有难作之恨。承来尤一怆叹。朱子丧后数年之除。勉斋直用之于状题。古人不以身后之职为不可用。而但今时制。未知如何。或因景晦访问洛下通行之例如何。封还 成命。非但屑越。太近安排。恐不须尔也。竁志之示。区区于先大丈。虽执鞭之役。何所顾惮。第念贲隧非人人可能。区区相从。亦在晚暮。平日始终。未能究悉。若妄加点缀而或失本真。则是负良友也。此岂可容易下手者耶。惟述其平日相知大致。要俟一哭日展读。此为区区致意处耳。出后季氏服。非但先辈已有定论。向者与先大丈共论及此。有所讲定如今日之制者。今不须以人言有所前却矣。如何如何。
与姜汉五夏五(夏奎),晋五(晋奎)。
痛哭言。先大丈竟至于此耶。吾道日穷。失此盟主。一痛之外。尚复何言。区区自托交以后。所以相期于晚暮者。有在于言语之外。而承读临绝时诀书。知先大丈之期于余者如此其挚。十回奉玩。一字一涕。且其烱然忧道之意。可见于二句二十字之间。政古人所谓毙而后已者。感叹之馀。益切斯文之痛。临纸涕泗而已。
答姜汉五
朝家恩荣之典。果有难作之恨。承来尤一怆叹。朱子丧后数年之除。勉斋直用之于状题。古人不以身后之职为不可用。而但今时制。未知如何。或因景晦访问洛下通行之例如何。封还 成命。非但屑越。太近安排。恐不须尔也。竁志之示。区区于先大丈。虽执鞭之役。何所顾惮。第念贲隧非人人可能。区区相从。亦在晚暮。平日始终。未能究悉。若妄加点缀而或失本真。则是负良友也。此岂可容易下手者耶。惟述其平日相知大致。要俟一哭日展读。此为区区致意处耳。出后季氏服。非但先辈已有定论。向者与先大丈共论及此。有所讲定如今日之制者。今不须以人言有所前却矣。如何如何。
与姜汉五夏五(夏奎),晋五(晋奎)。
痛哭言。先大丈竟至于此耶。吾道日穷。失此盟主。一痛之外。尚复何言。区区自托交以后。所以相期于晚暮者。有在于言语之外。而承读临绝时诀书。知先大丈之期于余者如此其挚。十回奉玩。一字一涕。且其烱然忧道之意。可见于二句二十字之间。政古人所谓毙而后已者。感叹之馀。益切斯文之痛。临纸涕泗而已。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07L 页
答张元谦(福远)问目
题主时。主人未澡洁。故祝炷香斟酒。主人西向北向之疑。祝执板退出于主人之右。
王考答人问曰题主时。主人当北向而立。众主人西向而立于旧位。见今人家。主人以下皆西向。无北向之礼。今若准礼则甚好。顾斋曰礼中无北向而柱杖之节。密庵曰题主时辑杖可也。据此三说则辑杖北向。恐得礼意。祝炷香斟酒后。出于主人之右。似不得不稍退。未知如何。
祔祭。宗孙年幼。代行仪节。
旅轩先生答人问曰哀门宗子。非但稚弱。方在初丧之中。则有次宗子之可摄行乎。不然哀侍当摄主其
题主时。主人未澡洁。故祝炷香斟酒。主人西向北向之疑。祝执板退出于主人之右。
王考答人问曰题主时。主人当北向而立。众主人西向而立于旧位。见今人家。主人以下皆西向。无北向之礼。今若准礼则甚好。顾斋曰礼中无北向而柱杖之节。密庵曰题主时辑杖可也。据此三说则辑杖北向。恐得礼意。祝炷香斟酒后。出于主人之右。似不得不稍退。未知如何。
祔祭。宗孙年幼。代行仪节。
旅轩先生答人问曰哀门宗子。非但稚弱。方在初丧之中。则有次宗子之可摄行乎。不然哀侍当摄主其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08H 页
事。而稍变其祝辞。若祝辞中第行称号。似当依常时属称而用之。今尊门宗子。既不能主祀。则尊丈代行。恐或得宜。但鄙意尊宗系是大宗。必有摄祀之人。若然则当使摄事人主之。无摄事然后尊丈方可代行耳。祝辞古礼据亡者而言。则不论主人谁某。皆当用本祝。备要于告祖位。直称曾祖考。恐非礼意。先辈已有此论耳。五代孙告五代祖之未安。诚如来示。然既未递迁。则又不可使他人主之。礼长旁死。有祔于祧主者则长房之子主祭。亦不嫌于世数远近。礼当变处。似不得不用变例耳。
答金定国(廷镇○乙酉)
三月末间书。即时承领。而因道途扰扰。未即奉覆。而书中语尽有可商量者。亦不得以无覆也。即惟日来。山居做业。日有新趣否。窃覵贤者志意坚𢢽。愤悱深笃。真可与有为。其间虽或有气质之累。闻见之弊。而积真之久。自当融化。不足为虑。但看前后书。坚𢢽之至而思前算后之意太多。愤悱之深而积下私意之虑或甚。如今书所论祛衣冠废情理之意。亦其一也。左右入山讨静。为三五年活计。诚得计。然道理随处自在。就此处而尽此道。方是工夫。虽僻寂无人之地。衣
答金定国(廷镇○乙酉)
三月末间书。即时承领。而因道途扰扰。未即奉覆。而书中语尽有可商量者。亦不得以无覆也。即惟日来。山居做业。日有新趣否。窃覵贤者志意坚𢢽。愤悱深笃。真可与有为。其间虽或有气质之累。闻见之弊。而积真之久。自当融化。不足为虑。但看前后书。坚𢢽之至而思前算后之意太多。愤悱之深而积下私意之虑或甚。如今书所论祛衣冠废情理之意。亦其一也。左右入山讨静。为三五年活计。诚得计。然道理随处自在。就此处而尽此道。方是工夫。虽僻寂无人之地。衣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08L 页
冠不可不整也。礼节不可不尽也。岂有祛衣冠弃礼节。恁么做到发言做手。与今日有别之理耶。抑贤者之意。去衣冠以简出入。废礼节以省外事。莫先径立趣向。姑从事于读书。如此一二年。不有得于学问。必有成于文章。不有进于文章。必有利于科学。三者必有所就。然以愚料之。凡志无定向而事能克成者。未之有也。今徊徨于三者之间。而未知所择。蹉过一二年。岂但于此学已成病祟。亦恐于文章科学。皆未得其门路。则一二年间苦心费力。岂不是浪用工夫耶。不宁惟是。锐进者易退。望深者难副。一二年后。若不能大有所成立。则其不志倦意阑。弛然而废乎。来书所谓如此而不得则亦非所知云者。已为之兆耳。今莫若先立趣向。知所向望。而加之二三年刻苦工夫。则得寸得尺。皆有所凑泊。始者眩忽而黑窣者。渐至于开明。今之拙涩而辛苦者。渐至于通活。义理日熟而心气自平。本领纯固而应用自裕。所谓发言做手。与今日有异者。始可以见矣。今贤者既偷得此间隙。办得此身心。而独于向望之地。未有所定。比如以骏马轻车。逸驾俶启。而北辕南辔。未有定向。则其不误了行程耶。有志者少。无志者多。古今之通患。无志者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09H 页
诚不足言。而有志而不得其门。尤为可惜。故于左右特眷眷如是。如未概意。只合秘之。使傍观者见之。必以我为大言无怍也。别纸难于传写。只就本纸奉答。简慢亦可罪也。
答金定国(己丑)
霜候甚暖。不审侍省鍊学日懋。秉远少而不学。老益无闻。记闻之末。亦不如人。特以家间子侄。无处寄付。抗颜谈经。亦已僭矣。贤者以小少过从之熟。随分相讲。处之以偲切之末。则固远之所乐闻。而今来书过为引重。遽欲处之以巍巍当坐之列。远诚羞赧不知所对矣。孔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夫以约信之大。无过于此。而不度义而轻发。恭而不近礼。因而失可亲则其于复言而远辱也。殆亦难矣。将何所宗而主之哉。是则贤者殆一举而三失矣。至于末端所论气质之病。固贤者自谦之语。然贤者涉学年浅。安得无随禀偏着之患哉。观来谕说病之方。已得其对症之剂。即此而用力。勿求近效。勿嫌卑少。勉勉循循。加以岁月之工。则渐见沉玩之力胜。而粗粗之气自消。宽厚之量进而狷狭之意默化。此古人所谓涵养进学之工。变
答金定国(己丑)
霜候甚暖。不审侍省鍊学日懋。秉远少而不学。老益无闻。记闻之末。亦不如人。特以家间子侄。无处寄付。抗颜谈经。亦已僭矣。贤者以小少过从之熟。随分相讲。处之以偲切之末。则固远之所乐闻。而今来书过为引重。遽欲处之以巍巍当坐之列。远诚羞赧不知所对矣。孔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夫以约信之大。无过于此。而不度义而轻发。恭而不近礼。因而失可亲则其于复言而远辱也。殆亦难矣。将何所宗而主之哉。是则贤者殆一举而三失矣。至于末端所论气质之病。固贤者自谦之语。然贤者涉学年浅。安得无随禀偏着之患哉。观来谕说病之方。已得其对症之剂。即此而用力。勿求近效。勿嫌卑少。勉勉循循。加以岁月之工。则渐见沉玩之力胜。而粗粗之气自消。宽厚之量进而狷狭之意默化。此古人所谓涵养进学之工。变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09L 页
化气质之法。秉远未之有得。而所闻则盖如是矣。抑延平之言曰罪已责躬。不可长留在胸中为悔。悔理自内出者。而先生犹云尔者。以忏悔忧闷。反为心累而不若向前做去之为得也。向见贤者叹嗟之意太多。愁闷之言太剧。故聊以广贤意。自今勿咎既往。勿计方来。刺着头只管做将去。下稍自当有到头处。惟在勉之而已。未知贤者更以为如何也。
答金文老(寿英○辛卯)
来留非不久。而与我相处不满三五日。别后怅恋不能已。便回得手滋尤慰。仍审大庭远旆稳启。侍省彩履多卫。为之贺幸。见君才姿。可以有为。而但见成识解。未甚超诣。非百倍其功。恐无以底于有成。少年光阴真可惜。惟刺着头做将去。无负好个田地。是日夜之望也。老婆之心。倘有以谅之否。
答李谨休(晚悫○甲午)
岁弊寒凶。杜门无况。此时满纸长笺。令人心开目明。仍悉重省事。日膺休福。闾井剥床之忧。此是大地运气惟关。门断送迎。为葆身节度。而缘境静存。亦不害为两得良慰。来书有贴贴向里之意。所以说病说药。大槩从平顺朴实之地。可想比来用心之实。令人歆
答金文老(寿英○辛卯)
来留非不久。而与我相处不满三五日。别后怅恋不能已。便回得手滋尤慰。仍审大庭远旆稳启。侍省彩履多卫。为之贺幸。见君才姿。可以有为。而但见成识解。未甚超诣。非百倍其功。恐无以底于有成。少年光阴真可惜。惟刺着头做将去。无负好个田地。是日夜之望也。老婆之心。倘有以谅之否。
答李谨休(晚悫○甲午)
岁弊寒凶。杜门无况。此时满纸长笺。令人心开目明。仍悉重省事。日膺休福。闾井剥床之忧。此是大地运气惟关。门断送迎。为葆身节度。而缘境静存。亦不害为两得良慰。来书有贴贴向里之意。所以说病说药。大槩从平顺朴实之地。可想比来用心之实。令人歆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10H 页
尚。仍念吾之所以惓恋于君。君之所以不忘于我者。固有在于俗下情面之外。往复之间。当以规切之语。警勉之意为主。然后庶几有助于更攻互磨之道。今且姑置赞诩之语。先从本原上大家论量可乎。凡人病根。大抵多从长处来何也。以自信在于此而矫警之意易忽故也。君以眇然弱年。早能办得内外轻重之分。而独欲味众人之所不味。则其心固已鄙俗学而薄藻绘。慕古道而崇实学也。此其占得地步。可谓高人数等。而但其涉学尚浅。姑未有实得。则所谓慕而崇之者。只是影外模象。而鄙而陋之者。亦不过外面把捉耳。于是乎鄙之者。或至于轻视流辈。慕之者或至于表高揭己。以轻视之意表揭之习。乘之以年少气锐。则自大之心日长而逊弟之风日泯。矜伐之念暗成而退让之味转薄。眉睫之间。言语之际。少了温恭谨约之态。不惟进德之实大有妨碍。亦非所以为涉世保身之道也。吾之于君。期勉之意。爱尚之心。盖无所不至。故所以虑其矫枉之病。或生于所长。每欲一番痛陈而未能也。今书之来。似已自觉其病而欲为回头转脑之计。则诚亦无事于言矣。然来书所谓旧习之难镌者。在于间断而不续。杂驳而不精。然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10L 页
此非可忧之事。知其间断则续之而已。知其杂驳则精之而已。当以终身为期。何可计年而责效乎。所谓肩唐角汉。超元越明此数语。实为今日受病之源。组织藻彩汉唐元明。真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者。何事于肩角超越而必欲与之比较相角也。区区所以前日奉虑于左右者。乃知其实有根株。已成窠窟。而虽以今日书自检不为不密。而犹不能忘情于彼。必欲对举而互言之。则亦恐未能超脱自在。夫为仁由己。非他人所能预。吾自为吾之所当为而已。使举世而藻缯。不足以增吾之高。举世而唐汉。不足以损吾之志。更勿计己量人。更勿思前算后。只低着头硬着脚。先从来谕所谓勉循规矩。韬晦谦退上大着力。政为今日对症之良剂。然规矩也韬晦也谦退也。亦非一两字所可罩了便休。非先王之法言不敢言。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方是规矩。内存克伐而外为是掩覆。非所谓韬晦。心实自圣而姑为是退托。非所谓谦退。惟于日用行事视听言动上。持之以恭逊。养之以深厚。藏之以蕴畜。常歉然有不自足之意。有不待韬而晦矣。敛然有如不及之心。有不待谦而退矣。如是日积月累。和顺存中。敬让形外。向所谓轻视而表揭者。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11H 页
自当融化于冥冥之中矣。今日閒中自检得平生气质。多在粗㬥忿厉上。与此个意想。全不相似。所以六十年无所得。每中夜怛然。不知所以措躬。而仍念君英俊之意较胜。柔和之味或少。则亦宜就此加工。因来书之及而推说之。殆或过于刻覈。未知以为如何也。春间相访之意甚企。然时气如此炽蔓。不知何时可得清平相𨓏还也。惟各相勉励。有以矫偏就正。则犹胜于合堂同席也。
与李谨休
近日稍阻。意未尝不在钜鹿。玆得满纸书。未论所言得失。足以认相与之意。读之洒然。仍悉近日晨昏事安胜。慰释多矣。来书缕缕。固我之所欲言者。而君先发之。此事体大。虽已知已能者。不妨如此相讲。邂逅触发。往往不能无相益也。知近日勉循时文。此亦应时当务。不必以不着为高。且君于内外轻重之分。看得已分明。苟能持此以𨓏。时出而应之。亦何至为累。而来示有中毒之云何也。岂以本领未能深固。不免于缘境引去耶。然觉得如此。已是拨转之机。频失频警。亦何至于大妨耶。但有一事。学以逊志为本。谦退为善。大禹之不矜不伐。颜子之若无若虚。所以能容
与李谨休
近日稍阻。意未尝不在钜鹿。玆得满纸书。未论所言得失。足以认相与之意。读之洒然。仍悉近日晨昏事安胜。慰释多矣。来书缕缕。固我之所欲言者。而君先发之。此事体大。虽已知已能者。不妨如此相讲。邂逅触发。往往不能无相益也。知近日勉循时文。此亦应时当务。不必以不着为高。且君于内外轻重之分。看得已分明。苟能持此以𨓏。时出而应之。亦何至为累。而来示有中毒之云何也。岂以本领未能深固。不免于缘境引去耶。然觉得如此。已是拨转之机。频失频警。亦何至于大妨耶。但有一事。学以逊志为本。谦退为善。大禹之不矜不伐。颜子之若无若虚。所以能容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11L 页
受得许大道理。成就得许大地位。今人才判得一个路径差别于人。则便自高大。唾骂流俗。轻慢同列。不惟招人疑怒。所以自待者亦躁率浅薄。临深以为高。不足以进乎远大之基矣。来示所言。皆出于自悼自咎之意。则固与前所言者不同。然终有与组织藻彩之家。比较相角。往往有慨世愤俗之志。固不可无此意思。然长留在胸中则必不免形于言语。形于言语则岂无随言语消散之戒耶。此学是自己事。何干于他人横走。固不当舍我之甜桃。慕彼之醋梨。而亦不必矜己之明月。弹人之啁啾。只将此事为日用裘褐。勿把作别样奇特人不能而我独有底事。出言以谦逊为务。持身以韬晦为则。知而守之以愚。盈而处之以谦。如是日积月累。器性自然恢拓。动作自然柔嘉。忽不自知其德日崇而业日广矣。始学之初。傍观之嗤点。自古所不免。不须以是而有所沮挠。亦不须以是而遽生憎恶。我果出于干名而矫俗也。人之言固当然。我果出于为己而务实也。人之不知。何愠之有。如此则固不害为检省之一助。而不足为吾疵矣。前此久欲持此而一为君诵之。今因来示之及而略言之。虽与来书之言。多不对值。然此是老婆心切处。更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12H 页
须谅之。抑有一言。书札于儒者事最近。而程先生作字甚敬。亦为学之一端。每见君书牍。言语断续。笔翰流注。亦非所以随事勉进之工。况吾之于君。有一日之长。尤不合胡书乱草。以失其敬谨之体。非独此也。如此成习文辞笔法。恐终不免有老草之患。此虽少事。亦是不得放过处。幸更检看如何。
答李谨休别纸
理气无限。
理与气。俱是无限之物。理未尝兀然孤立。气未尝顷刻空缺。则朱子所谓论其极。将那处做极。盖因气有极之问而言理气之俱无极也。然阳尽而阴。阴尽而阳则阳尽是阳气有限处。阴尽是阴气有限处。勉斋所谓气有限者亦此也。圣贤言语。随处不同。作无极看亦得。作有限看亦得。初未尝相妨也。或说以气之消息盈虚。为有限者则得矣。而以朱子此条。为单指理则恐误。
答外孙姜济(丙申)
见手书。喜胜见面。书知自笔。文亦自为耶。尤令奇爱。惟勤谨和缓四字。为汝对證之良方。于此勉力则尤岂不可爱耶。吾意外官爵。徒累一身耳。何足相贺。汝
答李谨休别纸
理气无限。
理与气。俱是无限之物。理未尝兀然孤立。气未尝顷刻空缺。则朱子所谓论其极。将那处做极。盖因气有极之问而言理气之俱无极也。然阳尽而阴。阴尽而阳则阳尽是阳气有限处。阴尽是阴气有限处。勉斋所谓气有限者亦此也。圣贤言语。随处不同。作无极看亦得。作有限看亦得。初未尝相妨也。或说以气之消息盈虚。为有限者则得矣。而以朱子此条。为单指理则恐误。
答外孙姜济(丙申)
见手书。喜胜见面。书知自笔。文亦自为耶。尤令奇爱。惟勤谨和缓四字。为汝对證之良方。于此勉力则尤岂不可爱耶。吾意外官爵。徒累一身耳。何足相贺。汝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12L 页
母不知而喜。可笑耳。
答龙冈书堂儒生讲义(戊戌)
周易二篇之策。阳策一爻三十六策。阴策一爻二十四策。二篇中阳一百九十二爻。每爻各得三十六。为六千九百一十二。阴一百九十二爻。每爻各得二十四。为四千六百八。合之则为万有一千五百二十。
大抵所论。往往多可喜。深服佥贤向进之诚。初学讲说。安得无差谬。须是说尽所见。使前日误知者毕露。然后可以闻人之说而资己之益。今观所论。𨓏𨓏有依样古人说外。不敢更下一字。此于进修之道大害。更望就此加意益勉。幸甚。
答白鹤书堂儒生讲义
君子务本。此义最宜深讲。盖凡事皆有根本。屋无根则栋宇无所安顿。木无根则枝叶无所依附。人无孝弟之资则做仁不得。此所以孝弟为为仁之本也。今曰以仁为性之本则仁是性也。何可曰性之本。又曰务本只切仁而已。则何以见孝弟为仁之本之意也。初学于仁之名义情状。无怪其未莹。此在熟讲则当自知之。今日急务。只在务本。如讲学无尚文具。实心做去。言语无尚外饰。实际酬酢。忠信以立心。谨慎以
答龙冈书堂儒生讲义(戊戌)
周易二篇之策。阳策一爻三十六策。阴策一爻二十四策。二篇中阳一百九十二爻。每爻各得三十六。为六千九百一十二。阴一百九十二爻。每爻各得二十四。为四千六百八。合之则为万有一千五百二十。
大抵所论。往往多可喜。深服佥贤向进之诚。初学讲说。安得无差谬。须是说尽所见。使前日误知者毕露。然后可以闻人之说而资己之益。今观所论。𨓏𨓏有依样古人说外。不敢更下一字。此于进修之道大害。更望就此加意益勉。幸甚。
答白鹤书堂儒生讲义
君子务本。此义最宜深讲。盖凡事皆有根本。屋无根则栋宇无所安顿。木无根则枝叶无所依附。人无孝弟之资则做仁不得。此所以孝弟为为仁之本也。今曰以仁为性之本则仁是性也。何可曰性之本。又曰务本只切仁而已。则何以见孝弟为仁之本之意也。初学于仁之名义情状。无怪其未莹。此在熟讲则当自知之。今日急务。只在务本。如讲学无尚文具。实心做去。言语无尚外饰。实际酬酢。忠信以立心。谨慎以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213H 页
处事。皆是务本之意。
问寡问不能说得是。此不但如此解说而止。须就自家身上。常持若无若虚之心然后。方有进益。
操存说。亦不甚误。但此是心法大关头。不可如此略绰说而止。须就自家心上。点检其存亡。心在时此心何如。心亡时此心何如。如此理会则自当有长进。
表里精粗。说得别无大失。而皆是皮肤语。凡事皆有表有里有精有粗。知其粗与表而遽自谓吾之格物已尽。则不足以为格物。须是由表入里。自粗达精。方是物格。方是知至。正宜着力处。
答南明汝(基应)
既荷面别。又承书问。何眷眷若是也。仍审堂闱体力万卫。侍馀做味日新。知与家儿相处。儿辈自来懒惰。恐连累于左右。须勤着意牢着脚。令渠辈观效。是所望也。少年工夫。不比老大。惟把断四路头。做一上刻苦。方有进益。只若做若休。不济事耳。秉远一出。无益于公私。而徒令子孙自行。大是忧闷处耳。
问寡问不能说得是。此不但如此解说而止。须就自家身上。常持若无若虚之心然后。方有进益。
操存说。亦不甚误。但此是心法大关头。不可如此略绰说而止。须就自家心上。点检其存亡。心在时此心何如。心亡时此心何如。如此理会则自当有长进。
表里精粗。说得别无大失。而皆是皮肤语。凡事皆有表有里有精有粗。知其粗与表而遽自谓吾之格物已尽。则不足以为格物。须是由表入里。自粗达精。方是物格。方是知至。正宜着力处。
答南明汝(基应)
既荷面别。又承书问。何眷眷若是也。仍审堂闱体力万卫。侍馀做味日新。知与家儿相处。儿辈自来懒惰。恐连累于左右。须勤着意牢着脚。令渠辈观效。是所望也。少年工夫。不比老大。惟把断四路头。做一上刻苦。方有进益。只若做若休。不济事耳。秉远一出。无益于公私。而徒令子孙自行。大是忧闷处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