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直斋文集卷之五 (自动笺注)
直齋文集卷之五
 序
  
山亭禊約序
閼逢涒灘歲月朢日
會于社山西軒
修禊約也。
凡我同約之人。
居或有遠近
固有高下
而要其志趣
皆以古人自期待。
君子之爲君子。
小人之爲小人
未始不由一心邪正
心苟正矣。
雖有一失
不害爲君子。
心苟不正
雖或有一善
不免小人
君子小人
何嘗天限生質乎。
立志君子則是亦君子徒耳。
今此正養軒。
卽吾約中子講會所也。
蒙養之方。
必先禮讓
涵養本源
成就學業
德業相勸
過失相規
禮俗相交
患難相卹。
爲相勉之規。
則吾禊之約。
可及久遠
亦不負正養之號。
相與勉旃
直齋文集卷之五
 記
  
澗月精舍重修
八公之南。
澗月洞。
洞之東厓下。
一小築。
故處士五柳亭許公()讀書室也。
公歿後十三年。
胤子與其弟玹。
謀移築中阜之上。
索言於余。
從公遊者也。
洞中水石眼中
䲭嶽其主山也。
姑巖其左麓也。
首山其右麓也。
兩麓旁引坡陀重疊回抱
中有上下臺
方廣可數畝。
精舍所在也。
東西雙澗
發源主山
精舍而下
涓涓觸石
錚鈜可聽
獅子巖瓠子巖,白駒厓。
象形而名者也。
自駒厓而下
山漸低水益平。
長江如練
大野如海。
野外羣巒。
點點棊置隱暎林木之杪。
蓋溪岑之幽邃者欠寬敞
寬敞者近囂紛
若此洞則窈窕崎嶇而有尋壑經丘之趣。
平遠豁爽而有吞山挹瀨之勝。
宜乎碩人眷戀于此也。
公晩而好學
慷慨自勵
開卷達晨。
盥濯自惺。
桑梓手植也。
書籍手書也。
今君紹述
增修舊制
且將疏鑿方塘
西澗之水。
大書洞號鐫臥巖之上。
使靈區泉石
不至於寂寞
碧澗明月
隨分自適
怡養心神
謹守先業一事也。
遂以所感於心者書之。
陽精舍記
精舍迺吾洞修禊所也。
金珀一支西馳而北折。
霏山。
南北二支。
其北過石峴爲三峯
峯之形有聯珠
西而爲社山。
莊重端嚴底氣像。
精舍所在
又西而爲射亭山
南爲瑞降山。
中一支爲孝堂山。
南馳糾紛
北入而爲聖巖山
又西而北爲敦坊山。
射亭相對爲洛山。
水門霏,瑞降磎谷之水匯而爲潭曰吐山。
漑灌漁釣
洞本天啓以來古址。
而先
公元584年
植松公修鄕約於此
其俗敦文學務本業。
禊廢而無其所
乃於甲辰春
營建卜址於社山吐潭之上。
八朔而舍始成。
制凡十五楹。
東西夾室
二間前面廳事也。
是屋非爲山水勝遊觀之樂也。
以爲父老約會之所。
以爲村秀講業之地。
西扁勸規。
藍田德業相勸過失相規
東扁息遊。
鹿洞彼藏而修息且遊之義。
中揭以社陽精舍。
節目以爲遵行之地。
而抑又有感焉。
精舍之南孝堂山,北德峴,東盛德谷,西聖巖山
古來命名之義。
不知何居
顧名思義
孝者行之原也。
德者心之得也
聖則造極之名也。
使約中人
果能本於孝明其德。
擴而至於聖。
安知不有希聖希賢者起於此舍。
與同賦詩
因記其顚末
以備他日故事云爾
五柳洞記
公元402年
道州雲門之峽。
有洞曰梧
余嘗往來于此
愛其水石淸泠
雲林深邃
置數畝田於谷口
欲爲盤旋之所者久矣。
歲壬寅春
二稚來住于此
洞名五柳
蓋取陶先生之號。
而梧與五聲相近也。
洞之口有林䕺茂。
鳥雀棲焉。
命曰知還。
林之上有石塢傍水田。
可以觀稼
命曰聽水
塢之上有土墩。
其勢稍高。
望遠
命曰遐觀
自墩而下
沿溪而上
石盤陀。
自成一臺
命曰悠然
臺之上百武許。
東西兩石對峙
澗水其間
匯爲澄潭
上中三瀨
擬作亭於東巖之上。
扁之曰五柳
北牕曰夢羲。
南軒忘言
西巖醉石
下瀨曰拾絮。
亭之上一里許
一臯平鋪
藤蘿離披
花辰楓節。
可以遊賞
命曰舒嘯
亭成之日。
手植
欲托先生之趣。
先生風節
千百世之下。
卓焉寡儔
而翊東以尋常野夫
特因洞名相近
有所興感
仍誦李牧隱詩眞黃花對僞淵明句。
尤自愧焉。
先生隱遯可及
先生高節不可及也。
是歲黃花節
巾子記。
雲門山
道州之東。
雲門山
雲門之勝。
稱於嶺左
始則圓應國師建刹以鎭之。
終則三足先生隱於其間
嘯詠自娛
山之名繇是益著焉。
黑羊暮春
余步自梧谷。
過小津抵內浦。
入雲門臨北臺
層巒疊嶂
霞花霧樹
奇絶處也。
臺之左有一線逕。
四面矗石削立幾千尺。
飛泉觸石而起。
盤旋屈曲而下
千歲槁木
倒折落掛絶壁
如龍虎蹲狀。
小憇林下
努力一攀
洞壑平鋪
城址尙在
天塹之險。
南北漢城頡頏也。
候望
臺最上頭
俯瞰臨下曰酉淵,曰鹽倉坪,曰鹽峴。
皆蚓時所名也。
曰澤谷,曰若邪溪,曰億山者。
龍牧遺跡也。
昏黑緣厓而下宿內院
翼朝抵雲門寺
梵宮鐘宇極宏大
土之人傳此閣三入藤蘿中云。
八公山
公元445年
八公嶺左名山也。
余嘗欲登臨絶頂
一遍遊覽
乙酉春
擺脫塵臼。
仲弟弦聯筇。
自琴湖抵環城
昔之琳宮梵宇半頹
緇衲不過十數
翼日使善上人前導
西峴佛堂
賖酒佩壺。
搜奇涉怪。
跟前進。
一洞一壑
非化翁所慳護也。
淸溪平林
少坐休息
仍復强力
巉巖欹側
中峙平鋪處。
有一禪菴
號曰摩珠
山之僧勝所構也。
東北靈泉
竹引之。
滴滴如珠
入於山廚
淸澈香甜
有類蔘液也。
回坐小軒。
長江屈曲
羣巒之叢集
縈靑繞白。
畢湊於前。
命酒拈韻
聯句一篇
喫茶訖。
更進竿步。
前者後者扶。
緣厓可六七里。
一峯半沒雲端
俗呼㔶頭。
寔爲八公南第一峯。
上有疊石盤陀如塔。
高可五六丈。
回茵雜坐
使前導指點
三聖,曰浮屠,曰桐華,曰地藏者。
北嶽僧舍也。
麻田,曰醮禮,曰鴟峴者。
前麓之走起者也。
其餘數百里內。
名山大川之勝。
一擧目而盡得之
一行
一絶朗吟臨絶頂。
襟抱如空
平遠江爲際。
迷茫在中
風氣逼人
不可久留
乃回筇從南佛峴下。
竊喜償宿願
略記顚末
遊伽倻山記
伽倻陜州名山也。
我家百八十里而遠。
然之山也常在我家西牖之側。
朝夕起居
將相接。
峯鬟羅立
如雲中列炬。
乍明乍滅。
變幻難狀。
第恨不識其眞面目
黑龍
自萇山歷達城臨武溪
弔鄭嘉山墓。
高靈金松庵院。
到小伽川吾老谷。
乃鄭東平棲老之地也。
紅流洞門
曲曲淸泉
觸石而鳴。
匯之爲深淵
色勝玻瓈
噴之爲飛瀑
皎如雪花。
朗誦崔孤雲流水籠山句。
移步漸進
四山紅綠相暎
依然錦繡幛。
龍眠善手模畫得也
名公韻士之過是區者。
刻石傳名
嘯詠良久
海印寺
寺在山中衆峯湊合處。
有藏板閣
卽羅代所藏云。
學士臺踰馬亭峴下龍山洞
想仰鄭桐溪高風
回筇復路。
渡武陵橋歷蓑村。
指點廢相所居
到伊淵院。
寒蠧兩先生麗澤講磨之所也。
志同小學堂所在處。
鷗汀斯文周鳳家。
嶧陽遺集
文弼博,安仲臨別贈詩
蓋伽倻諸峯。
石成體。
峭直秀發
劒鋩戈戟
凜不
可犯。
稍下而土順。
草木滋潤
水石淸冽
田壤膏沃
桑麻五穀
眞可居地也。
淸凉山
公元449年
淸凉海左名山也。
退陶先生愛之
稱之以吾家山。
詩曰竗意難言
佳處每獨領。
安得此同來。
努力絶境
由是山之名益著焉。
歲己丑秋
尋眞入此山。
山之周回百里
層巒疊嶂
皆全石成峯。
削立千丈
四面丹碧
照耀溢目
信是化翁之別施伎倆者也。
峯凡十二。
紫霄,曰蓮花,曰卓筆,曰硯滴,曰金塔,曰擎日,曰丈人,曰仙鸖,曰文殊,曰紫鸞,曰香爐,曰祝融者。
愼齋命名也。
菴凡十九。
白雲,曰滿月,曰元曉,曰夢想,曰普賢,曰文殊,曰眞佛,曰蓮臺,曰別室,曰中臺普門,曰上下臺勝,曰上下淸凉,曰金生,致遠,曰克一安中者。
釋子所架而今廢。
只有蓮臺滿月三法宇也。
至若御風臺,孤雲臺,滿月臺,盤若臺,風穴臺,金剛窟,金生窟,聰明水,(世傳崔孤雲飮此水。
增益聰明云。
)鸖巢臺皆絶勝處。
而李釣隱(世澤)誌其蹟。
以備山中故事也。
山趾洛川環焉。
潢池下流也。
山面鸖駕拱臨。
白嶽之支麓也。
噫自太初以來
愛此山者不知其幾人。
詠此山者亦不知其幾人。
而皆泯焉無稱
獨稱退翁
愛之詠者何歟。
是必所以也。
旣知其所以。
而又未能領佳處絶境
吁可警矣夫。
嘉排前三日。
花城過客書于蓮花臺上。
直齋文集卷之五
 識跋
  
書千思庵實記後
明崇禎
今二有餘歲。
而吾東士君子秉執尊周之義。
愈久而愈堅者。
豈不壬辰再造之功。
百世難忘也耶
公以萬曆皇帝命。
調兵領粮。
李提督東來
分陣戮戰。
收復箕城
又與麻萬諸公
終始協力
追至萊州
掃蕩頑醜。
及夫旋凱之日。
公獨不歸
父子並被本朝勳爵
世爲東國之人。
嗚呼
涒灘以後
中夏氈裘之域。
而吾東文物。
保皇明之舊。
則竊意公之先見
見得伊川被髮而遂爲避地之計耶。
跡微而其志悲矣。
恭惟我肅宗大王築壇北苑
報祀萬曆皇帝而庭配十六臣。
公居其一。
自敍所云異日河淸之時
以㬥我去國懷鄕之心者。
於是乎無憾矣。
今其遺什。
出於名山之藏。
沉淪二百年而闡發龍蛇之歲。
吁亦異哉。
若其登高戀國之作。
足以感發人風泉之思也已
洪訓導遺事
八公之北。
有缶溪縣栗里村。
高麗舍人敬齋洪先生始居之。
近代訓導公(彥孝)。
先生之旁裔也。
文行雅望
屢被徵辟
訓迪三郡生徒
蔚然實地奬發之效。
曁皇明末。
晦跡林下
山水書籍自娛
夜靜月明
整襟端坐
歸去來一篇
蓋寓風泉之感也。
噫士之處世
惟志是尙。
顯晦則時也。
處士風節
晉唐之間未聞有稱述者。
歷數百年
紫陽之筆而名益彰。
敬齋勇退之操韜晦之志。
處士暗契。
而後尙論者。
今古栗里稱之。
異哉。
村之有其名而又有其人焉。
訓導公。
志微其跡婉。
人莫之稱。
文辭不少槪見
惜哉。
百世之下。
若遇闡幽發潛君子
亦將書之曰栗里訓導洪某云耶。
今其遺蹟泯沒後世
余雖拙於言。
豈容泯默
謹書如右
書李稼亭(師顔)遺集
夫士固竆讀書
老死巖穴
百年之後
尙論者闡其幽。
有志者慕其風。
通否之理然也。
稼亭處士李公幼而篤於孝。
長而志于學
從師友講質。
到老不懈
泉石藏修
終身自娛
使其施爲於時
必不負所學。
世俗取人
以文以地。
篤行稼翁者尠或登聞
然所學在己。
其竆有命
秖當致力於在己者而已
不足
也。
蓋觀古來宦達何限
太半無聞
亦可見其不足也已
公族從孫左明余學
要余一言
遂以所感於中者復之。
讀書固竆者勉。
植松鄕約帖後
公元1624年
先祖植松公居陽村
龍蛇之亂。
天啓甲子
卜洛山新基。
越十一年甲戌。
與鄕之人。
呂氏約。
勸懲之規。
竊念公早從寒旅兩先生遊。
沙月鄭愚守庵,金萍堂諸公
道義相善
師友之間。
有問辨之書而傡亡失不傳
惟有此約文。
可驗其躳履之實。
而又殘缺無徵
可勝惜哉。
輯補其缺。
糚帖旣訖。
竊有所感。
先祖約之歲。
崇禎甲戌也。
其後十年中國變爲氈裘之域。
東方號稱小華。
風俗不如古。
二百年來
鄕約之法寥寥不聞。
匪風下泉之思。
曷有已也。
噫。
崇禎紀元後四乙巳九月癸亥
七代孫翊謹識
書李厓(曦)藁後
公元1853年
吾姊兄厓李公奎顯沒後八年
其孤元錫袖其藁。
泣而示余曰知先考始終者。
莫吾舅若也。
幸識之。
公少也與同學
才分甚高。
覽卽成誦
久而不忘。
其庭也愉而婉。
處家也勤而儉。
接人也和而易。
未嘗
有忿厲之色。
資性然也。
先君常曰言而必踐。
又曰爾能安老夫。
安老孝之推也。
踐言信之實也。
孝且信。
其餘細行在所略也。
噫翊東論心半世
竊喜鍾子知音
豈知今日編柳子之遺文
不忍書。
不忍不書。
喪祭輯錄小識
公元1491年
辛亥秋
與吾友裴君克紹
會于社亭。
蒐輯喪祭若干編。
一遵家禮之文。
家禮一書
書儀儀禮
酌中制節
以詔後學
而惜乎當時童行所竊。
或有未及修潤處。
爲後人之恨。
自是以來
言禮之家。
往往各自爲書
以趣一時之用。
然或儀文繁縟從違各異。
辨論交互條緖不一
有非初學所可遍究而適從也。
翊東乃敢不僭妄
撮取諸家要語
分註於家禮本文節之下。
若其後來疑變之節。
則別附條目
以便考据
要不失禮經之本旨也。
遂置之几案
不住修削
俾成完本
以爲講究持循之資云。
武夷九曲屛後
翊東嘗讀武夷九曲櫂歌
竊欲模寫眞境
朝夕寓目
日客有擔簦來者
叩其業乃顧陸徒也。
余曰爲我武夷幔亭玉女漁郞桃源
歷歷模得。
使我神遊
九曲之間也。
客曰唯。
遂就靜室
數日而畫本成
余得披玩
元不近似武夷山川。
仍念世之名是實非者。
滔滔皆是。
求於己。
則讀朱子書服朱子訓而夷考所行。
不能髣髴朱子已行之跡。
何怪夫此畫之失眞
噫畫之不工
猶爲畫者之羞。
學之不成
不爲學者之累哉。
乃揭之于屛。
以爲反省一段云爾
書龍田山圖後
右圖廉君羽汝在鱗之手墨也。
蓋此山爲佛氏所占。
經歷幾千劫。
蕪沒幾千年。
一因吾儒之會。
繪以圖之。
奇勝擅。
亦山之幸也已
雖然山不自言奇勝有奇勝之實。
故後之覽者。
因其奇勝奇勝之也。
巖竇讀書之士。
往往沒世無稱者。
蓋其有讀書之名而無讀書之實。
苟有眞知力踐之實。
不見達於當世
而亦爲後子雲所知
此與山之晦顯等耳。
旣以語羽汝。
錄之圖末。
吾輩務實之戒云爾
直齋文集卷之五
 箴
  
直齋
天生斯人
其理本直
是曰秉彝
聖愚同得。
云胡鮮能。
其生也罔。
氣拘欲蔽。
性鑿情蕩
高醯斯害。
其戕。
舍正趨曲。
擿埴迷方
先覺斯惻。
直指吾路。
孔演心畫
敬以直內
千邪自消。
一德上達
氣浩孟養
勇大曾縮。
猗歟直哉
其功也大。
卓然中立
頹波砥柱
貧賤不移
威武不屈
苟保斯直。
賢可學。
要直維何。
曰敬而已
內須靜一
外毋放肆
正爾衣冠
肅爾容體
對越方冊
繩墨不廢。
我庸箴此。
顧諟天德
一念自欺
便不是直。
潛亦孔昭
言必顧行
夙夜警惕
無忝所生
自警三箴(並序)
    先儒有訓。
克己從性難克克將去。
平居未嘗克治
而偏痼已深。
不能率氣。
呂東萊少時飮食不如意
便打破家事
後看論語躳自厚而薄責於人。
覺得思平了。
終身無㬥怒。
變化氣質之功遠人矣。
嗚呼
君子所以爲君子。
以其能克偏也。
今余有氣質之偏而無自克之力。
謹作箴以爲夙夜強勉之資。
人之容貌
鮮得和平
維其稟質
有柔有剛。
過則㬥。
柔失之慢。
安石甚厲。
伯子太𥳑。
均爲之偏。
自踰其則。
君子克敬
養之以福。
靜涵本源
動察非幾
交致其功。
久乃克治
㬥慢斯遠。
德行可象
嗚呼小子
敢不自省
     
(右容貌)
人心之動。
見於顔色
有喜必舒。
有恥必怍。
應接之際。
自有其則。
承親愉婉
事君祇肅。
胡彼色莊
務外飾。
厥或厭然
欲掩不得
君子存誠
表裏如一
充養有素
榮華自發
嗚呼曷其。
日夕乾惕
不瑕不愆
君子是式。
     
(右顔色)
人之辭氣
得適中。
近則鄙俚
高則玄空
矧是樞機
禍福所存
夫子有訓。
非禮勿言
余小子
心氣尤偏。
衝口而出
粗厲爲愆。
所難克。
曷云追悔
君子所貴。
不鄙不倍
其所養。
約而中理
嗚呼勉哉。
惟敬而已
     
(右辭氣)
直齋文集卷之五
 銘
  
孝思臺銘(並序)
    道州金谷之峽。
孝思臺。
郡人孝子李周廬墓所也。
翊東嘗造其廬。
白頭號慕嬰兒之句。
孝子胤祥善訪余。
袖示李斯文應秀所著臺記。
請銘於余。
余曰是臺也。
一尋常斷麓耳。
在深峽孔道傍。
歷幾千百載幾千百人無稱焉。
一朝以孝子顯。
其亦臺之幸也已
雖然孝者人之道也。
何與焉。
行路之過是臺者。
指點
嗟曰孝子之廬於是也。
感涕有以企及焉。
詩曰孝思維則。
其此之謂歟。
銘曰。
臺上山高百尋
臺下水淸且深。
不遷山不摧。
猗歟孝思臺。
刀銘
刀之爲物。
用在剛斷
賴爾自治
利義兩段
直齋文集卷之五
 上樑文
  
鳳潭祠上樑文
斯人祭社
公議不泯儒林
後孫肯構堂。
縟禮載陳其世德
美哉輪奐
永言苾芬
恭惟小學亭裵公。
江左逸人
嶠南邃學
居喪泣血
鄕黨咸稱其至誠
愛弟解衣
家人觀感篤友
薦歲儀於師廟。
老死而愈勤。
人欲黎渦
童丱特立
聖朝訓義之日。
先生資講習之時
一屋藏修
學者修身齊家治國之道。
三壇遊詠
肇錫以立敎明倫敬身之名。
智水仁山
占取自家境界
光風霽月
亦在一部書中。
塘畔百朶蓮。
尙矣周夫子遺愛
門前五株
依然處士餘風。
屢空
賢哉其樂。
春服感興
詠言而歸。
采樵村兒。
爭誦元亨之句。
搢紳章甫
互酬道義之交。
所謂待文而興。
可見養蒙以正。
百年
羹牆之地。
孰無好德之心。
十月雞酒之儀。
已驗食報之理。
遺芬不朽
尙書如椽之筆尙存
後學聞風
一庵翁狀德之文足信
睠玆絃誦之地。
允矣俎豆之祠。
營建而未成。
悵茂草於幾歲。
乃釋經而敦事。
告功於增修。
寔遵如干廟古規。
克享其德。
蓋倣筠州社重葺。
永觀厥成。
左爲夾右爲寮。
次第經紀
罍旣淸牲旣潔。
庶幾來歆
永爲瞻依之方。
勿替崇奉之典。
庸陳嘉頌
助擧脩樑
兒郞偉拋樑東。
霧罷山日吐紅
提掇此心如彼曒。
淸明氣象在吾躳。
兒郞偉拋樑西。
道嶽巍巍萬丈梯。
努力躋攀臨絶頂。
世間歧路幾人迷。
兒郞偉拋樑南。
百谷爭趨一潭
魚泳鳥飛自得
天機活潑此中涵。
兒郞偉拋樑北。
澗畔蒼松百丈直。
得當喫靑
歲寒心阿誰識。
兒郞偉拋樑上。
屋極巍然萬象
靜者陰動者陽。
誰看至理消長
兒郞偉拋樑下。
兩岸桃花溪水瀉
莫敎漁郞別區
桑麻是處平野
伏願上樑之後
棟宇有侐。
香火無愆
一門於斯
懿歟宗誼益篤
諸生業有所。
佇見儒風之丕興。
淵亭六偉文
兒郞偉拋樑東。
鳳山迢遞溪通
源源不息之海
看取吾人造道功。
兒郞偉拋樑西。
公山秀色與天齊。
云谿徑多艱險
努力終當極處躋。
兒郞偉拋樑南。
七重蒼壁深潭
化翁糚點屛間繪。
長使幽人玩賞耽。
兒郞偉拋樑北。
雙峯削立尖毫直。
無人得一張天
倒揷閒翁几案側。
兒郞偉拋樑上。
太陽當午靑天曠。
心本體元如斯
居敬能不愧仰。
兒郞偉拋樑下。
穹龜擧首平野
文錯落如圖書
疑是當年出洛者。
直齋文集卷之五
 祝文
  
山亭開基由文
金珀西馳
虎縱龍橫。
斗起一峯
社稷其名。
村桑梓。
先隴
爰始爰謀。
龜筮咸從。
工匠執榘。
僕隷竭蹷
一朝茅棟
眼前突兀
瞻依之所。
講會於斯
甄亭之感。
鹿院之規。
勖哉諸子
日月將就
伏惟地靈
庶幾默佑
天山祈雨
聖哲在上
休徵時若
萬物發育
百靈咸格。
亢陽易愆。
虐魃間作
周憂雲漢
湯禱桑林
所難免。
迄至于今
霈澤未贍
西郊密雲
南陸赫焰
堤堰盡涸。
稼穡卒痒。
子魚喁。
王曰衋傷
歲苟不熟
何爲養。
公賦曷供。
私藏云罄。
有常憲。
祀事孔將。
名岡巨
瀆。
靡神不宗。
蠢我田氓
效愚衷。
私敢虔禱。
非僭伊誠。
潔我樽爵
夙夜齊明
赫赫惟靈。
屹彼南嶂。
一邦之鎭。
萬人所仰。
膚寸同雲
催闢龍扃。
乾坤應和
風合章。
崇朝遍天。
興雨滂滂
不驟不澇。
恰慰民望
神賜孔厚。
歌我聖明
回災有稔。
釀爲醽。
報賜于神。
偕我田丁
直齋文集卷之五
 祭文
  
祭許公()文
恭惟我公。
天稟眞實
接物款愿
幹事詳密
立志彌固。
文益工。
屈南省
嗟命之竆。
維澗有月。
伊昔盤桓
一區花木
數間茅軒
繄余顓蒙
資公是學。
疑晦而質。
考据甚確。
福館泥屧。
水風檣。
書樓獨夜
撫古增傷
鸖墅殘雪
琴浦寒雲
想仰如覩。
警欬難聞
二哀克類。
尙保餘聲。
冥冥格斯。
歆我單觴。
祭朴公(明德)文
逍翁毓德
雲仍克昌
十四共義。
迺心殉王。
詩禮遺則
忠孝餘聲。
生是家。
古心貞。
承親旣順。
處族惟敦。
生平寡欲
養得其眞。
居貧不憂。
與物無競
閒園七旬
坐享安養
嗣兒供旨。
新婦罄誠。
花陰永日
繞膝歡情
年高乘化
樂天奚疑
敬將菲薄
文以侑之。
祭裵士中文
玉溫蘭馨
貌古兮口訥
與君相識兮。
自髫髧而白髮
壇兮社塾。
舊遊歷歷
夷猶兮若相對
九原邈兮不可作
嗚呼
已矣
君其知昔日子翼來哭也耶
宗人士振(相發)文
修古家。
後孫寔多。
百派同源
一幹千葉
居曾比隣
年又相若
數歲之前
我則入
時來古庄。
花樹永日
話古依依
共嘆衰白
聞公之訃。
不勝驚愕
一子遠謫
千里杳邈
幽明之恨。
人孰不淚。
鈍滯兒。
托余成就
躳自織屨
表心眞實
如是幾年。
稍自開發
非爾之力。
由公之誠。
食貧之家。
肯菑乃成。
居家事業
如公者孰。
孝山之麓。
靑烏告吉。
敎兒替奠。
有淚沾臆
祭縮庵族兄
蔚彼三槐
允矣種德
公趾厥美。
式遵繩墨
孝友以肥。
操守愈確。
黽勉應擧
爲展宿抱
傑篇舂容
唉彼葩藻
退守丘壑
琴書一几
斯焉取斯。
魯多君子
漆溪法門
雲深講席
資以道義
見得端的
我思古人
千萬必往。
以之命扁。
勖哉充養
花樹園中
樂事天倫
與一閒翁。
曁吾先人
奇巖筆話。
道山琴詞。
一唱一酬
團圓幾時
小子侍側
獲聞緖餘。
修省之方。
耕讀之規。
德音在耳
尙記如昨。
俛焉陳跡
在澗之曲。
石泉嗚咽
花竹彫瘁
賢孫克類。
肯構其志。
積慶常理
執契可俟。
祭啓文文
嗚呼
天之生是人也。
若將大施
內蘊德美
外著才望
講明庸學之旨。
竆究河洛之數。
璣衡之制。
律曆之文。
兵家之流
靡不旁通
極其趣。
近世通儒也。
以若抱負
屛跡林廬
行年四十八。
未免韋布而止。
吁亦命矣。
天之生是人也。
徒然而已乎。
翊東自弱冠深知
旬月不見
命駕相訪。
談天人之緖。
辨四七之義。
高明之見。
實多所發。
盲瞽之說。
或有所取。
偏愛水石之勝。
曾結棲遲之約。
一山白雲
半割希夷之園。
三逕明月
許同白傅之鄰。
計與心違
幷屬暮。
公先蔗谷。
我今梧岡
山川敻絶
道送脩阻。
縱然在世
追逐亦難。
矧玆永訣
遇著何時
嗚呼
家乏滫瀡
忠養托誰。
無嗣續。
言情私。
經營一塾
小潭之傍。
風乎詠而。
慕古之狂。
半世志業
於何徵信
若干遺文
全鼎一臠
嗚呼悲夫
直齋文集卷之五
 哀辭
  
孝子(鳴振)哀辭
孝哉仲集。
夫婦也和。
兄弟也友。
怡怡老慈
盡誠具甘旨
賢哉仲集。
若不勝衣
若不出口
出門賓客
款款無薄厚。
娣姒方圓之歎。
古人所不免。
我聞君之婦。
手織黃紵成一段
方欲遣人向市去。
叔曰輕軟兮稱上服
直將刀尺裁縫與其叔。
非孝觀感之至。
安得一門諸族皆親睦
我聞君家二囊
盛安酒料。
一盛佐飯材。
掛之高壁待客來。
鄕鄰士友來求識面
若邑隷村丐稱之口不容
君之沒兮吾誰從。
噫其生質之美。
溫溫者玉耶。
馥馥耶。
加之問學之工。
必將入於君子之科。
黃庭李使君
特題孝子村。
惟有遺芬不可泯。
早晩棹楔君之門。
曺周賓(觀國)哀辭
公元1497年
曺君周賓。
髫丱時。
敦厚周愼
寬弘有容
蓋其生質之美。
有異於人也。
常從余遊。
余知其爲遠大器也。
歲丁巳秋
竟至不救
得年僅二十九。
嗚呼惜哉。
以若美質偉度
假之以年。
可以陶成德器
有用於斯世。
畢竟秀而不實
不可有如是耶。
今君之葬也。
余以沉吟
使從子悳欽操紼而替告之。
辭曰。
氣數騰倒兮。
美質難得
間値不長兮。
宜爾之嗇。
親老誰養。
子幼誰怙。
志業未究兮。
遺恨如縷。
嗟嗟周賓。
何乎命數
直齋文集卷之五
 墓誌
  
祖妣孺人朴氏墓誌
公元1550年
孺人朴氏。
密陽著姓
曾祖諱命吉。
祖諱承泰。
考諱元根。
寧海南氏
得鎧女。
英廟庚戌十一月二十日生。
純廟辛未正月十八日卒。
享年八十二。
葬于社山中府君墓左負子之原。
府君道州金氏諱聲重。
以孝行名
孺人慈惠端莊
婦道甚宜。
舅姑以誠以敬
溫凊之節。
滫瀡之供。
府君是體。
宗黨咸曰孝子孝婦也。
孺人不乳。
姒氏金孺人一胎而兩男
生甫七日
孺人一男
慈養爲嗣
先考晩覺公也。
自幼被孺人顧復
不省所生親云。
旣令就學鄕塾
月朔必親具酒食送之。
齋儒輒醉飽
如是十年
未嘗或掇。
此其勸學至誠也。
念昔翊東長祖母懷中
獲聞先祖孝行甚詳。
嘗曰汝父又追先公之孝。
一字便是吾家舊物
汝其識之。
嗚呼
不肖平日甚乖承順之節。
今雖欲孝誰爲孝。
謹述其世系行業
燔磁瘞之。
弟子韋壙記
秀才金應東字子韋
其先道州人
校尉忠臣始居河陽
三世植松四聰
從寒旅學。
行義稱。
公元1625年
祖諱世寶
性行端潔
鄕里推重
祖諱聲重以孝名。
考諱溶號晩覺。
母固城李氏時麟女。
君生於純廟乙丑十月二十六日
幼而端秀
如冰玉。
長文夙成
丁亥先君諸孤
君躳執家事
勉兄讀書治生在我。
一切無問
乃勤播穫供租賦十年
菑業稍潤。
句管三庫財用
措置雲門別業極有條理
鄕里稱之。
性氣剛果
嗜酒
乃兄酒箴以自警。
今上丁酉六月十二日
歿于社山寓舍
年纔三十三。
乃兄第二悳欽爲后
葬于三峯盛德谷癸坐之原。
君娶昌寧曺氏。
士人錫潭女。
生一女幼。
其兄翊東爲之誌。
亡室孺人柳氏墓誌
公元1429年
孺人柳氏生於正廟己酉正月二十五日
二十有二歲歸于金翊東
又三十年而歿。
當宁庚子九月初五日也。
得年五十二。
葬于慈仁縣多文村後子坐原。
孺人謹修婦道
忠養舅姑
遭喪送終衣衾
朝夕饋奠
竭其誠力
宗黨稱之。
撫養弟妹嫁娶
布帛之屬多孺人手織。
性本儉約
不樂紛華
燕樂歡戲之塲。
鄰比往來之煩。
雅意所存也。
孺人籍貫文化
崐山府院君諱益貞其遠祖也。
曾祖諱輝瑞。
祖諱陽垕。
考諱
成潯。
男悳健,悳欽悳修
悳欽悳修出。
女適曺南國
悳健男女皆幼。
曾祖處士府君墓碣
公元1465年
惟我道州之金。
高麗憲公諱之岱始。
歷元公諱漢貴。
胡剛公諱漸
顯祿位。
其後校尉忠臣始居河陽
三世植松四聰
遊寒旅兩先生門。
行義稱。
府君高祖
曾祖諱墼。
祖諱克振校尉
考諱天鼎。
永川崔氏。
主簿光弼女。
府君世寶大寶
肅廟乙酉十一月八日生。
端潔
自幼未嘗褰袒。
旣長必夙興冠櫛
衣帶必勅。
每當祭祀
七日三日齊。
極其誠潔
先墓位田及松林
府君措置也。
聞知鄰里之慽飯素。
有妹適韓氏而早寡無依
府君迎歸。
俾就生業
求其親屬其後事焉。
正廟甲辰閏三月二十九日終。
享年八十。
是年九月十五日
葬于社山中枝子坐原。
烏川鄭氏得賢女。
貞淑婦德
葬于社山西枝艮坐原。
男長聲鐸出,次聲重,次聲潤。
女適朴再秀,李貞吉
聲重繼男溶。
聲潤男龜元。
直齋文集卷之五
 行狀
  
武功臣訓鍊院正雲溪裵公遺事
公諱應男。
初諱應南字仁叟號雲溪
姓裵氏本慶州
公元1575年
人。
新羅開國元勳諱祇沱其始祖也。
高麗開國元勳武烈公諱玄慶其中祖也。
武烈後四世而三重大匡駕洛君諱斯革有三男
長諱元龍盆城君。
盆城而下有令德。
承襲冠冕
其後有諱晉孫。
鷲山移于淸。
山水鄕也。
築室雲門之北。
嘯詠自娛而名其洞曰厓陰。
子孫世居焉。
寔公六代祖也。
曾大父郡守
大父諱必聖隱德不仕。
考諱元寶文典籍
妣宜人慶州金氏
光淵女也。
萬曆乙亥生公
形貌俊偉
膽力兼人
旣涉經史。
兼學武藝
伯父杜谷公器愛之。
五衛陣法授之。
壬辰四月
島醜入寇
連陷釜萊。
密淸界。
烟火漲天。
大小奔竄
公與杜谷公裒集村人
倡義擧。
而人皆竄駭。
奮然以爲大丈夫生世
當此劇變
爲國死難足矣
豈可苟活計耶。
時有同郡朴義士慶傳。
杜谷公合謀約盟
公往赴贊畫軍計。
主倅裵公應褧巡察營來據最頂山。
移帖以公爲定虜衛將。
公奉迎主倅。
入據郡城
修築城堞
整理軍械
是時公年十八。
安集使金公玏遣前部將新爲本郡助戰將。
合勢幷力
鏖戰井谷赤嵒之間。
斬獲無數
自是軍聲大振。
人心稍定。
本郡爲賊路往來之衝。
陸續不絶。
翌年正月
賊兵千乘
公元1593年
迫城。
城中震懼
公率精銳數百。
直前突擊
手斬金假面二渠魁。
於是將士齊奮
短刃交接
賊兵遂潰。
自相蹂躪
死傷甚衆。
追奔東川而還
主倅喜而迎勞少年猛將
一劒雙獲。
與古之花卿手提段子璋髑髏
何以異也。
通使長孫自賊陣來傳。
魁相戒言淸道猛將
切勿輕犯云。
自是公益兵氣
乘勝追擊
所向無前焉。
巡察公孝純聞公義勇連戰得捷。
屢加稱賞
是月十七日
四等功臣帖。
二月初二日
又給四等帖。
同月十七日又給三等帖。
行朝隔遠
啓達莫通。
而有傳旨給帖奬勵將士故也。
明年甲午中武科。
乙未振威將軍訓鍊院正。
義興縣監。
乙巳朝廷錄公武功臣二等
承旨申欽敬奉傳旨曰國多難而靡定。
爾旣宣力於重興。
功無微而不酬。
予乃推恩於原從。
誕擧新典
式遵舊章云云
遂各加一資
孫承蔭
宥及後世
賞功之典。
於乎至矣。
癸丑月日
公以疾終于寢。
年三十九。
以是年某月日
奉藏于郡東雲門麓涵璞嶝負坤原。
淑人安東權氏。
諱彥尙女。
生一男景敏。
景敏生四男世漢,世弼世重,世斗俱以孝友名。
上嘉行義
世重旌閭,世斗除戶曹佐郞
曾孫男女
干人
裔孫相觀余言先祖勳蹟
宜有墓道之刻狀德之文。
而後零替
尙今未遑
家藏古籍
中經煨燼
幸而存者。
亦將蠧爛殆盡
後之秉筆者。
何所徵信乎。
敢請執事敍次
翊東不獲
謹按三等帖文
係是癸巳斬馘之功。
至若乙巳勳籍躋于二等
癸巳以後又必有勝捷之功。
不少槩見何哉。
又按李竇嵒,朴悌友二公日記
杜谷公前後所手斬者二十餘級。
射殺不可勝記
所奪賊馬與卜物亦稱是
錄功三等
悌友公亦大小數十戰。
斬獲尤多
而與公傡居二等
此以究則癸巳一捷
特公發迹之始耳。
竊意丁酉之亂。
復有所克獲歟。
當時信籍逸而不傳
可歎也。
雖然公以弱冠之年。
抗義奔逬之日。
奮勇危急之地。
使賊鋒遠遁
一境獲安
卽此大節足以不朽公也。
其間勞蹟之未盡記載
曷足爲輕重也哉
世之君子
幸有博考逸史
次第收錄則善矣。
姑據其見在遺籍
輯成一通
以塞慈孫之請。
先祖植松遺事
公諱四聰達夫
始祖憲公諱之岱
嘗從江東之役。
題楯頭詩曰國患臣之患。
親憂子所憂。
代親如報
公元1575年
國。
忠孝可雙修。
自是隆顯官至中書侍郞平章事封鰲山君
五傳而諱漢貴監察御史
襲封鰲山諡元貞
是生諱潾。
恭愍朝。
從父諫議公漢龍,鄭圃隱先生夢周江城君文公益漸同榜
得人云。
官至中書舍人知製誥
是生諱漸仕我世宗朝。
左參贊諡胡剛號義村
自是世襲冠冕
曾王父忠臣敦勇校尉
始居河陽
王父諱應洙內資主簿贈左通禮
考諱瑩贈參議
妣贈淑夫人迎日鄭氏。
生員琚之女。
繼妣贈淑夫人達城徐氏
公以萬曆三年乙亥月日
生於陽良村第。
髫丱時。
溫雅愷悌
便有成人儀度
年十八當壬辰之亂。
伯氏參判公扶親挈弟。
避兵八公山
採拾以爲養。
累年兵燹之餘。
災荒溢目
癘疫並熾。
奔逬十不一存
獨擧得全
公嘗出入寒旅兩先生之門。
得聞爲學大方
廢擧業。
讀書求志爲事
時旅翁在立嵒。
公與內兄鄭愚四象守庵四震及權東峯克立,孫公宇男,李公夢天諸公
追隨講業
更相問質于日躋堂。
遂就南川上靜閒地築精舍
植松數株。
以寓歲寒後凋之意。
丁巳秋寒岡訪公兄弟
止宿松軒
東臯思選,沙月時藩,金翠竹應鳴諸君子。
同時來會焉。
辛酉卜築于塔
公元1624年
淵上
以爲伯仲遊息之所。
軒鄭公亦僦屋爲鄰。
逐日相聚
怡怡切偲之樂。
鼓琴唱歌
乘月棹舟
沿江上下
翛然自得
鄕里想望風致
旅翁輒喜藏修得所
天啓甲子
移卜於江之南社山下以居。
翌年乙丑
公與鄕士人議曰昔之出入於鄕堂。
登名於鄕案者。
衣冠之族文學之士。
龍蛇之變。
舊籍糜爛
先輩遺躅無所尋逐
誠爲感慨
修正鄕錄。
藍田約置善惡籍。
用勸懲規。
崇禎丙子
時事大變
丁丑春
從子是聲以翊贊世子入瀋。
公勉殉國之義。
自後愈自韜晦
以寓匪風下泉之感也。
是歲秋九月
翁易簀于立嵒。
十月靷向玉山舊第
公操文以哭曰先生道宗百世
德尊一國
多士準則
時人耳目
山頹一夕
斯文何托云。
壬午三月二十八日考終于寢。
葬于洛山內谷負午之原。
永川崔氏。
文煥之女。
慈惠婦道
生一二女
男曰墼。
女長適金榘。
次適李仁榮。
庶男二曰震南,曰墊。
內外孫男女若干人。
噫公早得依歸
問學有素
旁資强輔
道義以勉。
孝友于家。
矜式于鄕。
而惜乎其遺文逸而不傳
無以徵信於後。
翊東謹稽家乘
傍据諸賢日錄
略敍如右
以寓追遠之感云爾
祖考處士府君行錄
公元1670年
府君諱聲重
初諱南旭字善慶
道州人
中世校尉諱忠臣
三世植松四聰
從寒旅兩先生學。
是生諱墼號洛厓。
是生諱克振校尉
是生諱天鼎。
寔公之祖。
考諱世寶
勅躳端恪
奉先齊潔
烏川鄭氏。
得賢女。
以英廟庚戌六月十日
生公於洛山村第。
天姿仁厚
自幼嬉戲
與人不較。
稍長能解事親之方。
和顔色謹暄凉
得一必獻父母
旣娶與朴氏婦。
盡力以供珍甘
時家濩落
諸累往往缺食。
庋閣滫瀡之味。
不匱
丙子內艱
哀號摧折
旣絶復甦
以父在不敢任情致毁。
嘗邀堪輿客。
未及占山而仍値九十日長霖。
過期未葬。
一日客曰今旣少晴。
可以相山
而適玆病跛。
有能負余登陟者乎。
公請自當
客笑曰故試耳。
乃占穴於社山之原。
公嘗躳自獵漁
夕視膳。
有餘客饌
又手種西瓜
以供滌煩之資。
以及鄰里老人
或招行路饋之。
先府君年八十。
喜與鄕社知舊耆老會。
極力營辦
邀賓友務悅親志。
不槪其費也。
甲辰府君天年終。
哀毁踰節。
柴削骨立
時年五十五。
子姪欲以肉汁少進
公曰吾平生以家貧養老之故。
未嘗自己口腹之計。
饘粥
公元1735年
菜。
已慣矣。
墓在屋後
晨夕哀省。
草隴成路。
壬癸大饑
流丐滿門
公見之輒慼然不忍食。
至或掇案哺之。
時家乏朝夕待糶以擧火
宗黨有竆餓者分與之。
家人簸而給之曰借人之穀。
不其麤乎。
常訓子弟積善有慶
驕人必自亡。
汝輩恭儉自持
寬厚待人
愼勿爲不善事
又曰勤稼穡租賦
田家之職耳。
或者遷就愆期
非所以先公之義也。
公素痰喘
以正廟乙卯二月一日
屬纊于寢。
享年六十六。
鄕鄰咸曰厚德君子亡矣。
是年三月四日
奉藏于社山中阜亥坐原。
配朴氏。
密城君后元根女。
慈惠端莊
婦道甚宜。
繼男曰龜翁
娶固城李時麟女。
三男七女
嗚呼
翊東生甫三歲
祖考棄世
其實德之行。
何以得其髣髴哉。
嘗從祖妣得聞其平生行蹟甚悉
錄得大槩如右
備知德者取考焉。
先考處士府君行錄
府君諱龜翁
初諱溶字艮止號晩覺。
淸道人
高麗名臣憲公諱之岱其始祖也。
七傳而胡剛公諱漸
仕我世宗朝。
官至左參贊號義村
自是世襲冠冕
子姓繁衍
校尉諱忠臣
始居河陽
是生諱應洙主簿贈左通禮
是生諱瑩贈參議
是生諱四聰號植
公元1624年
學於寒旅兩先生之門。
行義稱。
天啓甲子移住洛山。
寔爲公六代祖。
高祖克振秉節校尉
曾祖諱天鼎。
祖諱世寶
飭躳端恪
奉先齊潔
考諱聲重。
以孝稱於鄕里
密陽朴氏。
元根女。
生考諱聲鐸。
永山金氏玄女
以英廟癸未二月六日甲午
府君于洛山村第。
旣㝃妣朴氏乳養爲嗣
八歲受學王考處士公。
才思通敏
一敎能曉解
終身不忘。
十四赴鄕試
製書無滯
觀者稱賞
翌年論語就質於二樂張公之翰
張公曰君自能透。
豈待吾啓發乎。
府君常在齋傍眠鷗亭
張公贈詩太極潭月
無絃萬壑風。
一身隨處樂。
天地小齋中。
可見相長之意。
自是府君經史子集
無不博涉探討
而尤喜讀孟子至六七百遍。
深有所契。
衰暮猶誦。
甲辰王考喪。
丁未壬子連遭本生考妣憂。
乙卯丁處士公憂。
凡十餘年間。
喪威荐疊
家計濩落
前後送終之具。
極其誠力
稱情禮。
癸亥春
南省不中
歸而構小軒。
扁以晩覺。
携卷挈壺
婆娑自適
丙寅結草亭於聖嵒。
鄕社諸友
講業觀稼
常曰農不勤無秋
不勤無成
誦蕫生行朝出耕暮歸讀句。
以勖諸子
常使家賦稅輸納無或後時曰此我家家法
奉母朴氏四
公元1871年
十餘年。
承顔順志
朝夕溫凊
備極誠愨
母氏年八十有餘
臥起必須公。
飮食必須公。
晝宵侍側
醫藥滫瀡之奉。
盡心殫力
辛未丁憂
式禮無愆
壬午秋社茅亭成。
詩曰山勢逶迤水勢橫。
此間茅棟喜新成。
朝絃暮誦藏修意。
春露秋霜感慕情。
雨過陂塘野色
晝長簾箔禽聲
人間寵辱忘卻
樂平生自晦名
措置位田。
俾供先墓歲事
詳見松臯履德所撰永慕記。
恬淡溫愨
不事修飾
嗜酒
作止酒詩以自警。
每遇良朋
命酌少酬。
未嘗及亂。
周恤宗族之無依者。
二孤兒嫁一孤女
二樂公之墓在洞壑
公過之雖昏夜下馬
酷愛泉石之勝。
聞有佳山水
輒往旬日而歸。
如雲門公諸勝。
誅茅卜築意而未及焉。
庚午蓬萊宋公壇。
慷慨有詠。
天畔孤城海流
臨風撫劒悠悠
雲空馬島三千里。
地盡蓬瀛十二洲。
烈士精神白日
騷人膽氣高秋
苟能得死要當死。
請看荒壇片碣留。
可見志意所存
嘗訓子曰學之無成。
非才之罪也。
苟能奮然自力
作之不已
則鈍可以敏。
可以明。
所患特無誠實之工也。
丁亥春
翊東赴庭試。
臨行誡之曰人家子弟
不得不從事科第
輕重之辨。
不可不審
又曰當
公元1887年
行之事。
朱文公家居要言
輯成一通
子孫鑑戒之資。
翊東承命而行。
未及歸。
府君竟以四月十八日考終于寢。
享年六十有五。
臨終有詩云痛哉父子何時見。
逖矣幽明此夜分。
翊東益自痛剝。
不忍奉讀
秖欲溘然從而已。
其年五月十六日
奉藏于慈仁石山卯坐之原。
府君不喜著書
間有所述。
輒毁藁不收。
所存詩文若干而已
娶固城李氏
時麟女。
生三七女
翊東,羽東,應東。
女朴利基,李曦,權師稷,千世祿,金鎰鼎,柳東範,朴廷幹。
翊東成潯女。
三男一女
悳健,悳欽悳修
女適曺南國
羽東娶南啓陽女。
一女適朴世耉。
取兄子悳修爲后。
應東娶曺錫潭女。
一女申命羲。
取兄子悳爲后
朴利基系子守仁
李曦二男一女
元錫,亨錫,女適李光憲。
權師稷有一男必龍。
千世祿有一男一女
男漢基,女適朴禎。
金鎰鼎有二男二女
男振鍵,振九,女適朴廷九朴敏德。
柳東範有二男三女
男致權,致衡,女適尹相善,朴致華,韓▣▣。
朴廷幹有一男二女
尙默,女適李承敎,李▣▣。
內外曾孫男女皆幼。
不肖孤奉遺訓
至于今。
而年旣寢久。
音容日遠
竊懼夫平日行之懿。
可以垂示子孫
幽堂
墓道之識。
尙未遑擧。
易致泯泯
謹拓其世系生卒始末躳履口詔之一二。
備知德者取考焉。
嗚呼哀哉
昊天罔極
先妣孺人李氏行錄
公元1943年
先妣李氏
固城人容軒先生原之后也。
曾祖震發
諱日三。
考諱時麟。
義城金氏
成海女也。
英廟癸未正月初三日
生於淸道虎臯坊里第。
十八歲歸于先府君
家計濩落而處之裕如
舅姑以誠
家衆以恩。
治生有法
條理井井
秋事旣成
豫料租稅之資耕耘之費曰善飼農夫
可得其力。
勤績紡。
以備吉凶之需。
是以家業不饒無艱苟之弊。
奉祭也。
前期齊潔
澣濯衣裳
淨拭器皿
祭品極精潔。
而待雞。
至老不衰
常曰鬼神無形
致誠則饗。
誠安有所享乎。
使諸女食同一器。
衣不重襲
排日監廚
限日成績
或言其過勞。
曰使渠輩幸而富厚之家。
自不須服勞
如其貧窘
亦當耐熟。
連生五女
晩生翊東
雖甚愛之少有過差
輒警責不令其所爲。
出遊捉魚而來
孺人笞之曰讀書是職也。
敎汝捉魚乎。
赴擧行資優給科塲之用。
不可節嗇
試日躳自齊潔
榜信而止。
己亥四月初十日
公元1959年
時歿。
享年七十七。
五月二十日
權厝盛德谷。
九月二十八日
遷奉于社山丑坐
子孫錄見先考狀。
嗚呼
孺人淑德懿範
有足垂示子孫
小子奉承慈訓
才質凡下
未免無聞之歸。
足以仰述德美
以爲少分闡發之道哉。
先君金氏
諱龜翁
道州人
厓李公行
李甥元錫其先遺事一沓示余曰願乞一狀
以備後之誌表者之所考徵也。
余與公早托兄弟之誼。
相許以心。
於是請。
不可以不文辭
按公永陽人
諱曦字奎顯。
厓其號也。
高麗神虎衛大將軍諱大榮
上祖也。
寶文閣提學南谷先生諱釋之
其中祖也。
七傳而谷公德秀
龍蛇之亂。
忠毅公權應銖復永陽城
以功除部將
訓鍊僉正。
是爲公七代祖也。
曾祖諱光奎。
祖諱之英。
考諱泰
月城李氏胤楫女。
本生考諱振
義城金氏▣▣女。
以正廟甲辰十二月初四日生公
公幼而嬉戲
羣兒不較。
稍長有長者風度
權公師勸學武藝
公對以志在詩書
弓馬非所願也。
乙丑聘我先君晩覺公之女。
明年丙寅丁考憂。
附身附棺之節。
式禮罔愆。
家計濩落
移住海邑。
就食之計。
晩覺公止之
公元2017年
曰不耕則飢。
不學則野。
能着志勤實。
乃可兼濟也。
仍誦蕫生行以勖之。
自是公以耕讀爲業。
手秉犂鋤
腰帶書具
服畝之暇。
看書綴文
及暮而歸。
𤒈松燈讀書夜分
如是數年。
生業稍潤。
文辭亦進。
而常恨不能專精着工以底于成也。
公嘗應擧不爲擧業累。
以爲得失有命
如無强求
亦奚益。
徒喪所守而已
晩就所居屋後
一小广。
扁萬默。
有記有詠。
憲廟丁酉四月十六日終。
得年僅五十四。
是年十月二十八日
葬于碑石先兆下子坐。
公出入兩庭。
承順怡愉
未嘗咈親意。
人款愿。
未嘗有忿勵之色。
自少至老。
除疾病之外。
夙興夜寐
怠慢之容。
蓋其天稟之厚而自修之力也。
先子嘗曰奎顯善信人也。
權臺致和不失赤子心。
曺司諫克承誄曰性度眞實
不有邊幅
實際語也。
後之秉筆者。
尙有以徵之哉。
淸道金氏
吾姊氏也。
慈惠婦德
勤苦成家業。
先公三歲而卒。
繼配迎日鄭氏晊之女。
于歸數朔而夭。
男二曰元錫,亨錫。
一適李光憲。
內外孫男女皆幼。
直齋文集卷之五
 傳
  
孝友堂裵公兄弟列傳
公元1959年
裵公世重,世斗。
慶州人
以孝友名。
重天溫厚
有知覺。
和順父母
遜悌兄長
年十二丁先考憂。
執喪成人
世斗質性醇謹
儀表端秀
奉養大夫人崔氏。
竭其誠力
別構一堂正寢之右。
以適溫凊
庋閣滫瀡之味。
以時忠養之。
昆季勉勵
和氣藹如
日用百須。
井井有法度。
朝晝所爲
稟命行之
一家內外
整齊雍容
疾言遽色
未及犬馬
每日以外見聞
歷陳于前。
欲親之笑。
黎明盥櫛
以待寢興
未嘗或怠。
一日太夫人曰觀汝兄弟
無爭田之慮。
循俗分財
各自治生可也。
以一甫田兄弟相讓
幷力耕治。
幷輸一塲
斗以計分
其他財用
類皆如是
太夫人泄痢
世重嗅其臭以驗差劇
其帬褥汚穢之物。
自洗濯。
請代之。
卽曰此乃吾職。
疾間食物之至甜者。
世重莫知所求。
適遇萊商。
具告其由。
商遂解其裝出給
世重傾囊償直。
商曰感君誠意奉贈
豈以償乎。
固辭不受。
世重歸而進之。
適所求。
又思魚膾時値川漲莫漁。
世斗乃沿川上號泣
忽有一尺錦鱗躍出。
歸而供之。
又思雉炙。
復有飛入。
遂抱而供之。
誠孝之所感也。
夫人年八十有五而終。
喪葬諸節。
式禮莫愆。
夕省墓。
嵒壑成路。
世重歿後七年
道臣
公元122年
上聞命旌其閭。
官世斗戶曹佐郞
卽英廟十四年丁巳也。
重生癸丑終庚戌。
斗生壬戌庚午
外史曰孝者人道之常。
高遠行之事。
人鮮能焉何哉。
二公至行
求之古人
亦不多得
上而伯仲
內而娣姒
無非孝順人。
其必有得觀感者。
於乎
足法於人也。
詩曰孝子不匱
永錫爾類。
其此之謂歟。
其後一門以孝稱者又有四人
 裵繼道
卽世重族曾孫
事親以誠
養口便體之物。
傭賃而必具。
其父儀甲疾隕。
斷指灌血回甦
旣喪附身附棺之節。
盡禮無憾
三年之內。
夕省墓。
服闋孺慕
常見于容。
郡儒金學賢,李時馣等聞于州蠲役。
 裵仁孫卽繼道再從姪
痿痺疾。
讀書學稼
而其愛親出天。
年十五。
白氏遘癘及危。
斷指灌血。
兩臂不仁之故。
一斫而斷兩指。
纔過旬日
其父昌道繼染將絶。
又一斫而斷兩指。
當時士林之褒。
可見公議
天門邃遠
掩翳無徵
童年隕歿
悲夫
 裵聖範亦世重族曾孫
當其母曺氏疾劇之
嘗糞甜苦。
祈以身代。
及其危。
斷指得一日之延。
父龍大病
嘗糞斷指者再。
及其叩叫之日。
絶而復甦
初終之節。
一依古禮
公元1959年
 裵光祿亦世重族曾孫
天性克孝
得一味歸而獻諸父母。
家貧無以養。
爲人傭賃
得衣庇親之寒。
得食供親之飢。
獵生鱗採嘉蔬奉養
新物之生必供之。
父病思雉。
雉飛入家。
鄕里皆曰孝感
繡衣公然食物遺之。
蠲免戶役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