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农庐集卷之五 (自动笺注)
農廬集卷之五
 雜著
  
金剛山錄
公元1847年
說者曰金剛聖於山水者。
生此國而不見金剛
無異東魯不識仲尼面目
引喩太過
而以子貢泰山之喩觀之。
金剛未必下於泰山
而其變化不測則過之矣。
說者之說。
容亦無怪。
是以退陶夫子嘗有畢願之句。
谷及魯西明齋諸先生
留芳躅於玆山。
其後先輩𨓏𨓏登臨發於題詠
是豈騷人韻客說奧耽幽好奇尙詭者之求暢其目爲耶。
其必有默契心得者矣。
如吾鹵莽
非敢希先賢壯遊
竊嘗夢想者三十年矣。
丁未五月
家君作宰仙鄕
八月己未發覲行。
因作海山遊也。
出告于生堂而請敎焉。
大人曰遊山有妙。
觀水有術
遊觀爲難
唯得其術與妙之爲難
非有仁智之樂者。
豈易言哉。
古人讀書如遊山。
而亦云遊山如讀書
盖以讀書淺深
而遊山亦有淺深也。
讀書不究聖賢之旨體認乎心。
則書自書我自我。
隔靴爬痒
遊山而不見造化之妙。
默會於神。
則雖弊屐勞筇。
縱橫羅絡
干我甚事。
金剛天地秘藏
靈眞窟宅
鬼擘神拏。
千變萬化
是豈如干批抹之所可彷彿者哉。
必如李先生所謂山辨脊脉。
水究源委
不墮玄虛
不隣荒誕
可謂遊山矣。
爾其毗盧拳石崇成
所以崇德
臨叢石之壁立千仞
所以立志
龍淵之赴壑不疑。
所以趍善。
滄海納汙不讓
所以包蒙
其餘一山一水
莫不反躬思齊
尙可以不負此行矣。
余乃一生肘案。
不見廬山面目
徒勤岷嶺之想矣。
嘗有詩曰白髮寒棲桂樹叢。
未酬淸債又秋風
溪堂石枕遊仙夢
夜夜金剛第一峰。
汝其往書于金剛壁上
謝山靈也。
拜曰敬聞命矣。
是日宿興州
庚申踰嶺抵長林
學友携酒夜來
贐余以詩。
仍出踏印一狀以示余曰此曾索詩債丹陽趙進士而呈官者也。
余曰徵債自是防禁
我且貧無以準償。
幸勿速我訟也。
辛酉北渡滿月江。
江上石壁如屛
白雲一抹
橫亘渡口
便有凌雲之想。
詩曰。
 西來筇屐興悠悠
令節今逢滿月洲。
過壁無人同濟勝。
望雲何處凝眸
天連雉嶽渾秋色
地盡驪江客愁
所過烟霞浪擲
奇觀從此出頭頭。
船渡江。
秣馬梅浦
始知島潭在滿月上流
不能回車歷覽
盖以覲行準程
不可差遲故也。
是日中秋
也。
人皆上墓
靚服齎奠。
去來旁午
白壺戴前。
黃犬隨後
令人霜露之感
少歇堤川
兼山野。
風多眞淳
處處園林
可以卜居
且地是四塞
可作北關防矣。
東望義湖。
在漭蒼之地。
湖上有成仁翁衣履之藏。
(往在辛未
余行冠禮
公臨賓筵
撫頂而詔敎之。
三加祝。
)感念疇昔
下馬遙瞻
詩曰。
公元1848年
 未作九原宿草阡。
回頭如昨白羊年。
三言詔敎今猶耳。
負負阿蒙雪滿顚。
(翌年戊申
展拜塋域。)
公元1847年
是日宿彌勒店舍
壬戌橫嶺葛嶺
嶺極峻可與竹嶺伯仲矣。
丹邱原州
州在雉嶽之陰。
山圍野廣。
民貧俗儇。
閭里簪纓世族
呰窳而尙侈。
營是節使所莅。
而無城郭濠塹
殊非安不忘危之意也。
嶺之興州
卽古之東營
而不知何代移營於此
州府沿革
不可攷矣。
詩曰。
 丹邱十里堤沙
大野風光滿眼奢。
陻巷逢迎靚服士。
簾旌飄動搢紳家。
楓林繞郭烟籠翠。
綿貝連畦露墜花。
如許名城無一堞。
太平今日廟謨何。
暮抵橫城止宿
癸亥長川
踰三馬峙。
嶺甚峻路且迂。
表裏三十里。
秣馬洪川邑
邑在萬山深處。
大川繞其前。
可謂絶峽。
邑里士大夫
沙溪後孫亦居之云。
望見波亭
在縣衙中。
不得登眺
渡川踰厚受
峴。
宿射場店。
林木叢雜
虎豹之患云。
甲子沙嶺元昌峴。
複嶺轇轕
跋涉極艱矣。
峴之下卽川界也。
行束峽中百餘里。
萬山如▼(㱑+又卑)。
眼無開處。
到此忽開豁
平岡環遶
周可百里
中藏大野
曲曲園林
兩江橫亘
舳艫相望
土沃物阜
農賈錯居
士大夫
趙武李。
亦復盤根於是
宰相閫帥
往往出焉。
地是陽橫金綰轂之地而卽貊國古墟也。
千年𨓏跡。
無處可尋。
諸邑人曰邑後高崗。
翼然奮翮者。
名曰鳳儀山。
而上有荒雉數堞。
傳云貊時所築。
江北牛頭山之東。
又有大野
有古城址。
牛頭至淸平山
周圍二十餘里。
傳爲舊國都云。
蓋貊之國
始闢於檀君之時。
時當九年之水。
命彭吳定高山大川
至于牛首
奠厥民居
至漢遂亡
爲國厥維久矣。
如此名都
宜其有城池
自勝以來
無有存焉。
山東之地。
依山濱海
中國之有江浙也。
要防海冦之潛據。
不設城池
又安知非廟畧長策也。
詩曰。
 穿林嶺路紆縈
行到川眼忽明。
千年國山留堞。
百里神都水滿舲。
將軍墓蒼苔合。
丞相樓臺綠野平。
往蹟蕭蕭秋日晩。
無情笳角寒城
午後渡昭陽江
回見畫閣翼然在江之西畔
扁曰昭
陽亭
回船登臨
前頫兩江
眼界淸曠
壁上有淸陰詩。
頷聯地迥天高滕閣
渚淸沙白夔州
定齋詩曰閒者自閒忘外境
忙人方解愛江山
試看畵閣津頭起。
正爲忙人不爲閒。
敬次定齋韻。
 地迥天高翠渚
樓兼滕夔好江山
到此秖論仁智樂
昔人何事較忙閒。
渡江循毛津。
普通遷。
遷高而長可五里
少歇仁嵐驛。
碧水抱村。
蒼厓繞膝
邃崦回嶂。
可棲可耕。
陽明所謂每逢山水地。
必起卜居心者此也。
渡江宿津頭店舍
夜雨蕭蕭
乙丑冐雨踰馬峴。
入狼川秣馬
主倅權秉德攜酒出見
談笑半晌
雨少歇。
策馬行束峽中
沿路虎穽
盖絶峽也。
宿射堂店。
蝎室眠不成
丙寅踰奏琶嶺。
嶺甚崎嶇
馬瑞雲驛。
宿昌道驛民居
屋宇石瓦
石靑而薄大如席。
山畦野塍。
俱是豆稷。
否則
而絶罕
地雖驛路而蓋深峽也。
丁卯渡深浦。
自此爲淮陽界。
踰牙瑟嶺。
嶺之峻倍於奏琶。
又踰一嶺淮陽
自發九日
行七百六十里。
覲省蓬萊舘
榮衛無减
兒子與瑞從讀書書室
旅舘團欒
無異在家矣。
州在萬山深處。
土甚瘠确。
鮮耕穫之利。
民甚呰窳
無積著之家。
風氣頗淳而性則强悍
逞角觗
茶飯
虎豹家畜
蹻健善獵。
林薄叢雜之中。
不憚夜行
遇虎徒手搏之。
東閣石穴中。
嘗有六虎負隅
擧大如牛。
樵者五六十。
圍而殺之。
強梁可知
而廉以莅之。
以制之。
百里閭閻
淳然太古之風。
但邑去鐵嶺五十里。
過此則北關安邊也。
驛路冠盖絡繹
本邑支站。
此爲極弊矣。
三日己巳
兒子以靑驢烏藤
軍持漉囊
海山之遊。
踰扶老嶺向楓嶽。
所經路側。
在在竪碑。
罔非頌我侯仁廉。
蘇瘼蠲稅之惠。
秣馬華川
抵宿豊美。
庚午山雨霏微
冐雨行數里。
淸飈一陣
雲收雨霽
登麻坡嶺。
嶺極峻。
望見楓嶽。
點點如雪花冰穗。
令人逸興遄飛
如登層城而望玄圃
秣馬北村
一川踰一峴。
谷邃崦。
淸溪白石
可以盤桓
而沿澗𨓏𨓏有人家
其中亦有隱居考槃者否。
洞天䆗窱
楓樹方酣。
飛泉間瀉。
或潭或瀑。
循溪而上數十里。
沙門橋入長安寺
寺是楓嶽初界也。
嵒巒皚皚
紅葉點綴
九天仙人
披錦戴玉冠。
立畫幛裏。
面面迎客狀。
余乃擧手而肅之。
寺前七尺功德碑。
摩挲石面。
笑謂寺僧曰此爾所謂一毛九層塔耶。
僧曰此某大監檀越二萬金。
改刱法堂功德也。
余曰功德之施於佛者。
如是其廣。
何以報之。
見法堂則只改十餘椽木。
數幅丹雘
不知二萬金消瀜於何處。
世之糜財事佛者。
可以鑑矣。
神仙樓。
樓前杏樹
不記幾千年。
有神仙來遊於樹上
故名樓以神仙
憑檻而坐。
超然羽化之想。
題名樓上
峰巒羅列前者
長慶觀音地藏釋迦諸峯。
尖秀岌嶪
令人聳矚。
諸峯之下。
俱有庵曰地藏靑蓮長慶水月
水月則庵廢久矣。
詩曰。
 暮向長安寺
山容取次開。
擡眸花灼爍
回首崔嵬
灝氣連天迥。
淸光帶月來。
平生夢想
今日蓬萊
(右長安寺)
 
百尺瓊樓未易攀。
天風吹我上危欄
人間別有烟霞窟。
秋後飜成錦繡山
仙蹟千年琪樹老。
佛心中夜磬聲寒。
六根塵念都刪盡。
欲向嵒厓鍊丹
(右神仙樓)
夜宿禪堂
夢寐淸爽
覺來山月皎皎
岳色齊輝。
宛如身到三淸
得神仙矣。
詩曰。
 偶入仙人種玉畦。
判璋圓璧方珪
名山見我顔如解。
仄逕逢僧手共攜。
政好禪堂養靜
絶憐塵世夢多迷。
蒲團睡罷憑欄坐。
在三七寶㙜
辛未乘肩輿選勝
入地藏庵少憇
繞溪入數百步
所謂玉鏡明鏡二石對立
如黃玉鏡
臺下水色深黃
蓋緣水底石皆黃。
名之曰黃川
川之上有廢庵址墻垣
名之曰地獄門。
擧是禪門誕說
竊欲改之黃石洞天
鐫石面而未果
由此入十許里。
靈源白塔之勝。
而未克跋涉
甚矣其衰也。
詩曰。
 曾聞白塔境尤佳。
兩鏡中間仄逕斜。
溪深九曲雲藏峽。
石老千年作花
辭絶躋攀苦。
曾是相輪對說多。
洞裏忽逢黃石丈。
忘形相視山阿
出洞門。
水月廢址
渡澗行數里。
奇巖叢立。
紅葉攢圍。
飛瀑墜淵
琮琤鍾磬
所謂鳴淵也。
題名
詩曰。
 昔聞萬瀑水
今日到鳴淵。
洗出峰頭雨。
飛來洞裏天。
空聲益壯。
渟碧勢還專。
知有靈源近。
催輿復向前
由此而南。
有望君㙜之勝。
而㙜甚峻。
肩輿可升。
㥘於踸踔
徑向表訓。
遡澗行數百步
有石峙立
面刻三大佛。
背刻五十三小佛。
對峙一石
屋以覆之。
名曰三佛巖也。
題名於石。
詩曰。
 雲根一片山扃
三佛欣然爲客迎。
白石淸溪今始到。
紫霞丹壑有誰爭。
謾嗟勝境逢余晩。
不惜
期向爾傾。
矧是衰容羸瘦骨。
斜陽相對崢嶸
又進數十步。
有庵曰白華
楓林掩翳
殊無眺望
境界靜僻
禪室幽閴
妥諸名釋寫眞
其中于思魁顔者。
卽四明堂惟政也。
龍蛇之亂。
唱義敵愾
專對蠻邦。
名振殊俗
空門偉人也。
庵後有衆浮圖
淸虛及鞭羊堂彦機,楓潭堂義諶。
所謂三世傳鉢。
舍利焦骨之所藏也。
浮圖之側。
有碑七尺
卽月沙撰文
東陽書石矣。
又百許步渡含影橋入表訓寺。
琳宮梵宇
金璧玲瓏
淩波樓。
題名於楣間。
宿禪堂
詩曰。
 
灝氣盤空錯落星。
星精墜地崢嶸
浮來海上鰲骨
歘擧雲中白鶴翎。
三六洞天今始到。
萬千峰月曉仍明。
若逢元晦題品
衡岳匡廬未敢爭。
壬申肩輿佛殿後。
穿林而上
厓甚峻。
輿人之後趾高而余前僂。
行五得一寺曰正陽
境極爽塏而庵極靜僻
寺樓曰歇惺。
憑檻而坐。
萬二千峰。
輸納眼前
鬼剜神鏤。
虛明超忽
非烟火境界也。
是日也。
天日淸朗
秋氣崢嶸
銀巒玉峀
露出眞面。
騈頭接翼
呈姸獻秀。
僧霽月
杖指羣峰。
後一峯。
特立端嚴放光㙜也。
翳然
不可詳覽
東望一嶺
天橫亘曰
永郞岾也。
尖秀雕琢
如展玉屛衆香城也。
二峯之間。
露頂嵂𡵉曰毗盧峯也。
永郞之下。
削立迦葉峰也。
而峰有大小迦葉
矗矗揷天
作一柱曰須彌峯也。
束立竦肩
上有坐佛曰法起峰也。
雙峙秀姸。
只見其頂曰日出月出也。
層層疊石。
狀如香爐香爐峯也。
峯有大小香爐
卓立奇秀
形如刷翮曰靑鶴㙜也。
頂上有穴。
如括洞貫曰穴望峯也。
南望五峰
頂留仙蹟曰五仙峯也。
橫巒巑岏
秀色如畫錦繡峰也。
如着金兜
管領諸峰曰將軍峯也。
穹窿干霄
竦然西望望君㙜也。
而勢與衆香對峙
娬媚如礱。
童童稍低曰童子峰也。
尖而小曲
狀如鷹嘴石鷹峰也。
戴高帽
儼而有儀曰丞相峯也。
丞相之前
三峰依附羅峯也。
十峯列立。
乍隱乍見十王峯也。
高後低。
勢如奔馬曰白馬峯也。
尖圓高搴。
如盖斯張曰遮日也。
上方下削。
突兀高聳彌勒也。
昂然直截
極有風稜使者也。
其西則長寺所見釋迦地藏觀音長慶諸峯也。
其餘普賢仙庵之
在永郞岾之下。
牛頭馬面
在遮日之側。
熊虎毗盧之北。
玉削
被以紅葉
如展畫屛
幅幅殊狀
雕鎪劖刻
怪怪奇奇
尖者圓者凹者凸者仰者俯者。
而起者。
斷而連者。
馳而逐者。
奮翮將飛者。
擡頭顧望者。
拱手端立者。
竪拳而坐禪者。
擎鉢而禮佛者。
擧袖而舞蹈者。
翔鳥之騰風者。
怒虬之凌雲者。
鎗之銳者。
刀之偃者。
旗之颺者。
幢盖之擎者。
冠幘之岸者。
介冑之立者。
擊者刺者迎者送者。
或如麟角
或如驢耳
或如蟲蝕
或如鳥篆
如鐘如磬如旄如纛。
笏簡車輿樓閣鼎錡之狀。
無不畢具
霧散雲抹。
倐忽萬態
造物之巧。
洩盡無餘。
所謂萬物草。
只在此矣。
天下之至神。
孰與於此
退陶先生三十六洞天
無則已。
有則武夷當爲第一
愚則曰使玆山遇晦翁
武夷當爲第二
樓上家大人評臺時題㘅及族父參奉公題㘅。
爲之唱喏起敬
樑間高處
吾生庭寄詩一絶
環楣詩題
無非名碩留芬。
不可勝記
其中西坡詩曰簇立金剛萬二千。
誰敎輸納一樓前。
層層浩劫長留雪。
箇箇遙空不墮蓮。
雲氣暮朝工淡抹。
月輪今古自孤懸。
廬山面目山中見。
合把玆遊詑謫仙
定齋詩曰雕鎪何恠巧。
盤結儘䧺閎。
列峀俱爭峻。
奔泉各競淸。
風雲借勢
珠玉專精
天下惟玆嶽。
偏能副實名。
二詩各寫其氣像名節
西北棟上退翁詩。
詩曰巨嶽臨東溟。
䧺䧺半天出。
日月蔽虧
靈仙紛宅窟。
我欲
往問之。
塵纓甚拘欝。
恨無丹竈方。
飛去宿願畢。
卽霞洞李應敎(家淳)與族祖西公(橒)。
追揭集中遺詩
次韻附名其下。
次韻凡三首
 巨靈驅衆山。
精爽盡洩出。
尖成白玉峯
嵌作丹砂窟。
振衣登其巓。
滌我塵襟欝。
莊誦退陶詩。
而今宿願畢。
(右次退翁詩)
 劖削尖圓狀萬千。
玉屛環列樓前
層層閬苑琪樹
面面禪身現白蓮
特地幡幢欹復立。
寥天星斗墜還懸。
斜陽獨倚紅欄久。
恍惚如聞笙鶴仙。
(右次西坡詩)
 
江山一器
埏埴閹而閎。
華嶽徒能峻。
天台豈不淸。
化工淑氣
到此費神精。
雖極人間巧。
玆山不可名。
(右次定齋詩)
樓前兩崗。
東曰眞一臺。
西曰天一臺。
下樓登天一。
左望衆香諸峰。
右眺長慶群巒。
顧瞻放光
粤瞻穴望。
樓上眺望
爽塏矣。
詩曰。
 楓樹方酣桂樹寒。
懸崖萬仞躋攀
逶迤路入靑霞洞。
突兀身登白玉山
北極帝宸呼吸近。
瀛仙姓名班。
明朝約伴永郞去。
妙吉摩訶取次看。
 玉作其冠錦作衣。
雲霞雪月生疑
不料境人
間在。
始覺吾身物外宜。
看到靜時有得
景逢奇處合無詩。
傍人莫問山如許
領畧胷中自知
入正陽寺。
寺本坐乾。
樓㙜東向
拱挹之勢也。
住持號退雲者稱道僧。
雲遊山外
弟子年最少者。
袈裟華嚴經。
見客一拜
卽對經床。
更不顧見
未知吾儒家讀書精專有如禪者否。
宿明鏡堂
詩曰。
 精藍入定篆烟馡。
客叩禪門故故遲。
夜靜樓㙜含氣像。
山高星斗光輝
一身便覺虛中在。
萬念都從靜處微。
賦律譚禪渾謾興。
爐峯遙指白雲飛。
 
踸踔高秋脚漸輕。
穩如平地上層城。
暮投山寺雲起
默坐蒲團月明
境靜始知形役久。
神淸覺道心驚。
若敎幾日嵒根處。
容易金丹九轉成。
夜霽爲我說山之脊脈。
白頭山南迤爲鐵嶺
南爲楸嶺。
瑣嶺溫井嶺。
嶺多玄玉可以鑑。
又東爲永郞岾。
兩枝
西爲熊虎
東爲毗盧
毗盧在內外山之間。
爲玆山最高脊
一枝南爲衆香
衆香一枝東爲摩訶衍
毗盧一枝東爲九井峰。
在外山。
一枝南爲九龍峴。
南爲日出內水岾爲月出
月出一枝西爲望君
北爲穴望。
又北而南爲五仙
望君一枝西爲大
松羅
又一枝西爲彌陀
又西爲釋迦
又西爲古城峴。
(古城。
羅太子逃入此山所築。
)日出一枝
南爲國馬白馬諸峯。
一枝西爲十王使者
十王一枝西爲地藏。
一枝觀音
又一枝爲長慶
白馬一枝南馳於諸峰之東爲外水岾。
熊虎之稍東爲眞佛岾仙庵峯。
又東爲迦葉
迦葉一枝分出。
南爲水晶峰爲獅子項爲大小香爐
其下爲萬瀑洞。
熊虎一枝南爲普賢峯。
北折爲普賢岾。
岾之南枝金剛臺
剛臺小香爐之間。
爲元通洞
普賢岾之一枝
西而又南爲放光
正陽之後
又南而東折爲拜岾。
又東爲長安寺之後
其餘峭壁尖峯
歷落瑰奇者。
不可勝紀
而名不可詳。
瀑水源。
一自內水岾。
一自九龍峴西。
一自毗盧南。
二虛㙜前合流
合衆摩訶洞水
西流至元通洞前。
更合通水爲萬瀑。
金剛㙜
經表訓白華
安養庵西爲鳴淵。
南至百川洞前
百川洞水
出於靈源洞。
西注合流
至長寺前
萬川橋。
其內山水源委
而詳於內略於外。
外則渠亦不能詳耶。
是夜四更
缺月如玉鉤。
於永郞岾之巓。
洞府虛明
巖巒增輝
所謂月輪今古自孤懸者。
模寫逼眞矣。
癸酉下山還表訓。
送人馬出長安洞。
踰溫井嶺。
期于岾下百川橋。
其間
公元1566年
二百六十里云。
日晏出金剛門。
步到一洞天。
層嵒巨石。
縱橫當溪。
奔流倒瀉
櫑擊舂撞
始也雨驟霆奮
終焉龍吟獅吼
所謂萬瀑也。
雲濤雪浪
洶湧澎湃
令人灑然而驚。
𢥠然而懼。
水面卧石。
可六七畝。
白雪平鋪
素氊疊積。
玲瓏膩滑。
着脚甚難。
曾聞白頭山下虎爾哈河上大石
名曰德林
廣二十餘里。
袤百餘里。
其間孔洞無數云。
此石較德林雖小。
金剛全是石則亦一百里大石
而此孔洞之類耶。
石面鐫萬瀑洞三字。
傍有蓬萊楓嶽元化洞天大字
楊蓬萊士彦筆也。
筆力如龍虎攫
氣勃勃
直與瀑勢爭䧺
按楊仙知府
嘉靖丙寅
爾來三百餘年。
一畫不磷
異哉。
元化不知其何意
而或曰楊之字也。
盖云蓬萊之楓嶽。
元化洞天然耶。
安邊海中石亦有鐫。
其下云少華書
則少華又似其字矣。
元化表德
有何據。
朱詩云至人秉元化
又於古書元化三十六洞天之一。
則認是仙家名號也。
其東又有天下第一江山六字
卽金參判壽增書也。
字畫遒健
下有石鐫棊枰
必是仙人過行之處。
如使王積薪聞之。
果有下棊之響耶。
令人欣然有爛柯之想。
遍閱左右前後
俱是遊人姓名
通古今。
而公卿大夫
碩德名儒
其外畸人逸士之名不表著者
縱橫題刻
無片隙。
其間有魯西明齋兩先生題銜。
傍刻成棄翁及果齋公名。
齊遫瞻敬
令人曠世之感。
厓畔立石
家大人北行題刻
唱喏起欽。
曰。
 簇擁嵒巒勢益閎。
中奔銀瀑自匉訇
鞭驅獅豹縱橫立。
霆奮蛟龍屈曲鳴。
蹤跡入山羽化
姓名留石幷星精
蓬萊仙子今安在。
遺馥千秋水上枰。
從此西澗而北則有淸壺龍曲(潭名)內圓通萬折(洞名)太上羽化(洞名)淸冷(灘名)赤龍(潭名)之諸勝。
二十里又有須彌㙮
百丈百圍
磊珂疊積。
玲瓏駭矚。
又有船庵最是一山奇絶
而輿僧告逕峻艱登。
景且短未可往還
遂徑向八潭。
吟送一絶謝山靈。
 聞說高禪見性時。
看來竗道藏彌。
異日吾將躋寶塔
甁禪容易琉璃
東澗北迤。
或鑿石容足指
或架嵒過腰腹
左手
右手攀枝。
鼯附而魚貫
危甚矣。
沿溪盤石
曲曲有坎。
渟而成潭。
奔而成瀑。
潭石之靑者曰靑龍
白者曰白龍
雖在八潭之外。
潭水澄碧
嵒巒倒影
壯觀也。
所謂八潭者。
沿溪層石。
或蒼或白或齒或欄。
水流其上。
隨形異曲。
蒼石橫斜
奔流舂撞
老龍吼者。
龍潭也。
石平鋪。
流響琮琤
如農琴沂瑟者。
琵琶潭也。
綠石玲瓏
流散漫。
如過壁雲影者。
碧霞潭也。
石面齦齶
飛灑
天花亂墜者。
雪潭也。
激石跳沫
潑潑散擲。
如蛟蚌胎者。
眞珠潭也。
穹石出頭
拍浮水中
九江大龜龜潭也。
石欄二層。
橫截潭勢。
萬斛大瓠者船潭也。
石色微赤。
怒濤迴薄
如翻鱗奮鰓者火龍潭也。
曲曲淸駛
令人枕流漱石之意。
題名於噴雪潭盤陀上。
仰看玉峯秀拔於潭之東。
卽歇樓所望法起峰也。
貼腹而上
壁立千仞上有窟穴普德窟也。
遮窟有庵。
四層簷。
三簷在上而一簷在下
接於屋底樓板
兩柱依嵒而立
兩柱架虛而立
南則石柱以承之。
高可七尺
北竪十九層銅柱可五十丈。
鐵索五條
繞屋柱而鉤聯
勁風拂索。
搖搖若墜。
窟中只一石龕
而搆重屋安一砂佛。
僧寮香閣泡厨井溷畧畧畢具
古人設此。
爲人居住計。
而必擇乎層崖絶壁孤高險仄之上何哉。
如非餐絶粒嚥月吞霞之人。
決不可暫棲。
竈有丹鼎
鼎雖空而香烟未消
仙緣密邇
信息甚大。
憑檻而坐。
北望迦葉
西對香爐
前臨八潭。
岳色湖光
浮靑韻碧。
俯仰其間
自知其天之高地之逈。
可以日月而臨
風雨
恨今行不帶龍眠手來。
逐一作一畫本
以作後日卧遊資也。
敬次先生韻。
 架巖爲室石爲門。
獨柱前臨衆瀑奔。
層巢老鶴孤眠月。
古洞吟龍細吐雲。
貝葉諸天遠近
爐香一炷朝昏
此身已覺如蟬蛻
肯遣塵緣夢魂
頫視從人之在潭上者。
如細蟻然。
潭上人之仰視余者。
亦應如蠛蠓矣。
凜乎其不可久留
緣壁魚貫而下
下山之艱。
艱於上山矣。
兒子淮上
獨循八潭而上火龍
仰看巨石蹲踞如玉獅子
所謂獅子峯也。
僧云獅子喚起火龍潭中
使拔南山一石
以擎其足。
其拔處擎處。
至今若新。
長短廣狹
繩墨不差
盖亦空門誕說也。
合錄於夷堅誌。
以備幽怪之蹟矣。
自此路稍平。
行數百步
得一洞天
摩訶衍也。
庵在衆香城下
前對穴望。
有穴洞徹
可望峰外之天。
石鷹曇無竭(卽法起峯坐佛)諸峯。
巃嵸露頂楓林之上。
璘㻞玲瓏
突兀齦齶
肅肅乎如入宗廟之中。
琮璜瑚璉
照燿人目。
凜凜如在壁壘之內。
鐘皷旌旗
擺列整暇
又如折旋洙泗宮墻
峩冠佩玉
肅然可象
可與正陽相上下。
蘊藉則過之。
道詵所謂黃龍頷下珠者此也。
庵中諸僧淸癯有道氣。
所謂覺眞者頗識字
大雲堂者。
師傳鉢。
掛牌秉拂
方講般若經。
追憶前日嘗夢至一處。
玉峯環繞
紅葉晻藹
路甚崎嶇
而上
洞天幽閴
佛宇修凈。
遇一仙人贈我玉牌綠字書符籙。
字皆篆不知何語。
恨世無嵇叔夜可以問知矣。
今到摩訶
此其地也。
夢中所見不爽
異哉。
詩曰。
 一夢蘧蘧昔年
琪花叢裏神仙
如今邂逅摩訶宿。
始覺遊觀有緣
又次壁上韻。
 環視嵒巒怳然
三生自有宿緣。
居常一枕頻勞夢。
到此全身却做仙。
壁上垂頭龍聽偈。
月中䟽趾參禪
千春願乞高堂壽。
手揷氊檀炷佛前。
庵之西麓
名曰七寶㙜
㙜下有樹。
非棕非
僧亦不知名
或曰桂樹
剝皮而嚼之則非
然亦瑰木也。
肩輿入谷中。
逶迤百步
有庵曰萬灰。
一老入定
閉眉闔眼
趺坐數珠
不食乎。
辟穀三年矣。
能不饑乎。
茹芝矣。
不寐乎。
不食則自無睡魔矣。
能無想乎。
曰在非想非非想之間矣。
此與吾儒家所謂着意不着意同。
而毫差而繆千矣。
見性乎。
曰未見矣。
何者爲性何者爲心。
曰靈覺性也。
作用心也。
所謂性。
所謂心也。
所謂心。
所謂意也。
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㙜。
而或菩提本非樹。
明鏡亦非㙜何謂也。
曰此見性者知之。
小僧未也。
闔眼
遂東一岡
到頭無路。
嵒上二條鐵索
而上
所謂雲㙜也。
西望無數羣峰。
削玉攢叢
北見衆香全面
瓊樹琪花
勝於歇樓所見。
詩曰。
 無數畫屛疊疊開。
躋攀直上雲㙜
披來紅葉身全露。
洗出淸霜絶埃
費力天工劈劃
逞奇神斧太安排。
箇中知有諸仙在。
異馥隨風拍拍堆。
公元1847年
境甚奇絶而嵒脊如刀背
劣容兩足
時寒風自西蓬蓬然吹巾欲墜。
不可久留
欲下而神𢥠魄悸。
凜凜不敢移步
遂使諸僧上牽下擎。
復挽鐵索而下
危哉。
韓昌黎窮升太華之巓。
放聲而哭。
是吾今日境界也。
涉世路。
進而不知退者
以此爲戒矣。
還入摩訶衍
高城倅尹滋一壽吾甫。
自外山抵此。
夫子家人也。
山中邂逅
一奇緣。
先問魯中音信。
次問外山奇觀
盛言四仙九龍之勝。
而獨萬物草無足觀云云
是夜壽吾宿禪室
余宿祖殿。
入山三日
胷肚無塵
神氣淸明
昔年一讀已忘之書。
略可默識
誦詩書各數篇,禮記儒行太極圖說,定性書,玉山
義,陳器之書。
若住此一月
聡明益進
陳烈先生矣。
早朝壽吾來見。
同出七寶㙜
少選復下船潭酌一觴
旣而壽吾向表訓。
余向岾。
恨不能作伴東遊也。
甲戌肩輿毗盧
適有一居士自衆香下來
放言毗盧之勝。
居士姓李。
其名不知。
今二月邂逅文殊山下
贈余以詩曰振衣萬仞
憑檻千層
楓樹紅如錦。
相逢羽化仍。
今日重逢
如其詩意
余曰子是異人也。
何其前知也。
居士詩讖也。
又贈以詩。
月丹砂客。
乘風白玉山
塵根消且盡。
攜手列仙班。
拂袖而去
問之則曰將向香山也。
是或隱君子有道術者歟。
未到毗盧
已先成。
 攜句直登帝座前。
自料咫尺神仙
臨碧海鰲頭月。
身在曇雲鶴背天
環列兒孫峯萬二。
玲瓏佛界三千。
(山中千佛洞云。
)行逢羽客留佳約。
更待黃芽上田
(黃芽參同句語。)
輿人告曰毗盧是山之最高巓。
摩訶四十里。
石險逕峻。
肩輿可到。
欲舍車而徒則步甚困景甚短。
露宿不可往還云。
固料其瞞告。
與其窮升有悔
無寧見瞞。
遂徑向妙吉祥
谷明齋二先生俱有毗盧題詠
今人之於古人
遊觀不逮矣。
溯澗數百
步。
有庵曰佛地
砌下鳴泉甘溫。
所謂甘露水也。
一瓢足以淸肺。
數弓地又得洞天
數十蒼壁
懶翁像。
傍鐫妙吉祥三字
尹尙書師國筆也。
舊有庵。
庵廢有遺址
留一石燈。
雕琢甚妙。
古木壽藤
蒼蔚於左右
水樂之聲鏘鏘可聽
牛鳴得一橋。
橋上刻四仙巖先天潭,後天㙜
巖之爲四仙。
潭㙜之爲先天後天
不可得以知之。
百步有潭曰白華
白華孝子之潔也。
束晳玄足之什。
詠歎三復
淵深䧺壯
不如八潭。
琮琤有響。
潭上題刻
曺尙書允大筆也。
潭之勝到此而盡矣。
水出諸峯之下。
衆壑交流
奔趍八潭。
盤石成簾
過錯石而忽噴。
𣿬者爲潭。
墜者爲瀑。
峰勢環抱
相噬如犬牙
水流其間
曲曲層層
以至于萬瀑。
所謂萬瀑。
合衆瀑而名也。
厥水滵汩淸冷
厥石磊珂瑰奇
厥草惟蔘苓朮琨月蔓香。
厥木惟赤木
而惟楓樹最多。
山通紅。
如入錦繡幕裏。
其餘瑤草瓊樹
不識其名。
郁郁芬芬
類多攬▼(示+結)。
山名以楓。
盖擧其多也。
前向內水岾。
險峻
或輿或步。
愈登愈難。
輿僧喘息如鉅曰。
小僧在山。
擔輿許多人客
未有如此客重者也。
余曰余本淸癯
入山來。
更覺滓穢日去
虛日來。
自量
身。
輕如片羽
今汝之所以謂重者。
豈非以詩寫萬瀑囊括千峯而然耶。
詩曰。
 飽喫金剛沆瀣精。
一身頓覺羽毛輕。
行行秖恐衝風起。
白日飛昇上淸
 六僧擔輿一遊人。
五步三休喘復呻。
不知囊裏移山去。
枉道客身鐵輪
內水頂上
內山諸峰。
到此漸遠。
玉容花顔
掩蔽
只見尖尖如䯻者。
微露林梢
臨別悵然
步步回首
(岾西淮陽界。
東高城界。
)詩曰。
 臨分拜石丈。
惆悵立山邱。
長寺烟籠月。
峯葉送秋
幽盟五仙結。
淸債衆香留。
眽眽離亭意。
應令點頭
岾僧以輿來待於岾之東。
盖自楊蓬萊始置鐵索
又創肩輿濟勝之具
長表神之僧。
替擔越險
已成故事矣。
然今則遊人許多
頂背相望
輿僧疲於迎送
離散過半
如干存者。
姑戀自上劃給米。
各寺四百斗也。
人代畜。
固有古人深戒
而以遊觀言之。
因此不能窮探
畧綽看過者。
只十之一二。
萬物千佛洞百官朝宗之峯。
其外奇怪可喜可愕者。
不知其數。
擧被山僧之瞞蔽。
有謂無。
指近謂遠。
至若
毗盧
更問僧則距摩訶不過二十里。
兩時往還云。
所見瞞。
肩輿爲祟。
此處合用恕字工夫矣。
安得兩腋生翰如鳳翔鶴翺。
跨山而越壑哉。
岾之東卽外山也。
行茂林中七八里。
林梢石面
玲瓏突兀
所謂七寶㙜而未克登覽
行五里。
草舍數間。
僧炊午飯以待。
飯訖北折入谷中。
十里到頭
石壁巉削
石峯穹窿
貼腹而登。
所謂仙㙜也。
蒼巖碨礧
如堂如堦。
苔斑爛。
如畫如紋。
東望滄海
海色連天
視之則淡靑者天而深靑者海也。
飄飄如一蟬蛻
高出萬物之表。
坐石上舒一嘯
響動海山
始知所處益高
所見益大。
士之爲學造詣
亦類是矣。
詩曰。
 丹梯高出緯堦連。
却看星辰眼前
搔首雲中理詠
詩句上靑天。
 規拙平生自卑
仰天不敢氣高噫。
淩虛試發一長嘯。
響動扶桑出日枝。
北望十二層懸瀑
萬仞壁上
屈折迴薄
入澗谷。
對山寥廓
雖不聞其聲之舂撞
如練如紳。
滾滾不盡
一詭觀也。
毗盧一脊。
橫絶內外山。
內水從萬瀑下。
外水九龍下。
東一脊又橫截之。
北爲飛鳳瀑。
南爲十二瀑。
瀑之洞口
卽外圓通也。
僧言蓋如是而未
可窮尋。
下㙜岾路。
行十五里。
巖凹而水碧
其深不測
其上石㙜平衍可坐。
僧云五十佛出海之時。
乘曉雲而去。
此其少歇處。
故名曰曉雲㙜
五里南踰一小麓。
有潭曰船。
大石如艦。
層層遮截
水流其上。
訇砰。
渟而爲潭。
洩而成瀑。
其下諸石。
如堂如陛如釜如瓮。
怪怪奇奇
不可具狀
內山船潭尤爲奇絶
詩曰。
 誰把巨川萬斛船。
無風膠置淺灘邊。
如逢副手雲縵施。
咫尺滄溟萬里天。
從此西入則有九淵洞見性庵萬景㙜之勝。
而庵廢路絶
不可窮升。
恐亦輿僧之瞞蔽。
而日已含山
秖得見瞞。
遂入岾寺。
登山暎樓眺望
栢松
森立四山
山皆戴土而洞天䧺深
歷盡內山崱屴劖削
而到此案衍平鋪
激湍之下。
必有深潭
識者見之。
當有默契者矣。
題名樓上
大䧺佛殿。
倒揷楡木
槎枒假山
五十三金佛
都棲其上。
庭中九層寶塔
寺後有烏啄水。
水甚甘。
石檻以環之。
旱不縮潦不溢。
寺僧說古蹟甚詳。
而皆齊諧誕妄
不足採。
豈其上古鴻荒人神雜糅之時。
有此怪異之事耶。
不然安佛之所。
豈無其地。
而必於楡木之根何也。
至若
公元4年
啄之水。
亦云異哉。
蓋創寺在漢平帝元始四年甲子
新羅南解元年矣。
詩曰。
 落日訪楡寺。
踈鐘出晩林。
石船架海壑。
寶塔璆琳
烏啄巖泉瀉。
龍移洞府深。
空門多弔怪。
君子不窮尋。
夜坐禪堂
枕上吟詩
 玉洞沈雲結不開。
此身疑是步虛來。
叢桂秋深霜月冷。
空花時聞紫蕤堆。
病痞正思餌石髓。
養眞偏好遠塵埃。
香閣鐘聲早。
石枕無眠興復催。
夜冷達宵無寐
內山諸峯。
森然在目
又吟一絶一律
 
誤入靈仙窟裏來。
瑤林瓊樹千回
東風安得移根去。
芍藥西南一處栽。
(余居太白山下。
芍藥太白一名。)
公元1847年
 一氣東驅石來
雕鎪萬狀儘奇哉。
百里盤空怳惚
九秋乘月徘徊
披拂人歸花簇裏。
逢迎仙面玉屛開。
心胷頓覺如許
貯却千峯歷歷排。
寺北有路。
圓通抵鉢淵。
圓通之薄達串鉢淵之小人險絶難踰云。
乙亥肩輿東下
歷丹楓橋歡喜嶺渡龍川橋。
歷獐項狗岾尼臺下峻坂
凡九十九折到平地
凡三十里。
百川橋。
僕夫牽鬣來到矣。
橋左有入圓通路。
路頗平易云。
未暇窮尋。
舍輿乘馬
行十餘里至稤庫秣馬
稤庫者卽憇房。
岾僧水砧舂之所也。
蓋遊楓嶽者到長安
僕馬休養於此
乘肩輿。
歷覽內外山。
百川騎馬而出。
事勢便順故也。
行五十里。
到神溪寺
寺在金剛背後
奇勝不如內山
而羣巒皆淸癯高聳
令人立懦。
詩曰。
 內山觀盡外山來。
屈曲屛風取次開。
癯容歷歷仙立
面背俱無一點埃。
丙子乘肩輿入九龍洞
山麓相噬。
石逕曲折
兩岸削立
飛泉間瀉。
層層成瀑。
曲曲爲潭。
循澗而入。
愈入愈奇。
歷鼎巖至仰止臺。
臺上方下削。
可坐可卧。
前望五峯穹窿特立
大德君子
儼而有儀。
擧手而肅之。
行五里許
厓窮路斷。
巨石當逕。
中通一竇
石面金剛玉龍洞六字
脫巾傴僂
數十步。
天日始朗矣。
詩曰。
 手挽蒼藤石稜
丹崖翠壁千層
溪奔大海心應競。
山近蓬萊勢忽騰。
涉險方能蹈勝地
探眞不厭窮升。
到頭玉洞前路
石竇深深寺僧
自此山益峻逕益微。
棧道石磴
容足指。
行數百步
石上鐫萬萬瀑瀑洞。
渡溪進數百步
得一洞天
盤陀大石
橫偃谷中
水流其上。
如簾如雪。
琮琤有響。
類內
山之噴雪
其上奇峰皎皎
昂然干霄
所謂玉流洞也。
虛明散朗
勝於萬瀑而䧺閎則不及矣。
遊人題刻
無片隙。
題名於其傍立石
曲折行數百步
蒼嵒屹立
面刻九成㙜三字
曺尙書鳳振筆也。
豈以水樂鏗鏘
彷彿簫韶耶。
緣壁數十步。
有瀑自高下墜
瑞鳳千仞
飛來九天
所謂飛鳳瀑也。
西風橫拂。
水或中斷
如利刀截匹帛
李孝先鴈宕所謂浡浡如蒼烟
乍大乍小。
被風逆射
盤旋久不下者
卽此處實際語也。
詩曰。
 匀天張廣樂。
韶鳳璆琳
誤墜銀潢水
驚飛遠岑
西北折數百步
懸厓斷壁
緣棧下上
南折渡一橋
石壁斜立。
水淺足滑。
而步危甚矣。
西折北迤。
行數百步
四山石壁
全壑皆盤陀
到頭有瀑。
銀河倒湫。
水簾千尺
墜淵舂撞
所謂龍淵也。
淵在石穴中。
中如釜鍋
玄凜不見其底。
時聞龍吟聲。
聲如洪鐘遠聞
淵上仰看。
石門山凹
水出其中
淊淊汩汩
其始著壁。
旣而懸空直下
滾雪垂虹
飛沫
人在數十步。
衣巾皆濕。
昇霏。
丹霞過壁。
宛如玉龍乘雲
下飮瑤池
其爲詭觀
內山八潭比也。
一場叫壯。
詩曰。
 玲瓏石穴近天開。
砊磕晴空殷雷
萬里若非銀漢決。
千尋那得玉虬來。
曜日成虹翻倒立。
隨風如雪却徘徊
崚嶒獨倚龍門立。
十日遊觀到此瑰。
僧云緣北厓登六七里。
又有八潭。
所謂外八潭而龍淵之源也。
非輿可升。
脚力且疲。
悵望徑歸。
龍淵之南。
九井峯。
北卽毗盧峯。
東南卽不思議峯。
秖見其背。
石色稍黑。
不如前面皎皎
而湫瀑之奇則內山之所無也。
若從內山九龍峴以入。
則境益奇絶
而非藍輿之可到云。
毗盧之北。
卽溫井嶺也。
思議之南卽鉢淵也。
龍淵之水。
與溫井洞水合。
東流十許里。
與鉢淵水合。
南流南江口。
又與洞水合。
高城浦入海。
其外山水大畧也。
出洞萬物草路頭。
則僧云今所謂萬物草。
楊蓬萊萬物草記觀之。
模象旣殊。
地界亦異。
又有新萬物草。
亦非別件。
只是俯視前面
不如在前仰看。
然則尹壽吾之言。
與此不爽矣。
蓋聞自長箭里西入四十里則有千佛洞百官朝宗峯。
此其眞也。
路絶險。
枯禪健腳。
未之或見。
豈其然乎。
烟霞鎖壑。
莫可窮尋。
雖可尋非露地經宿不可入也。
秖誦古人凡軀無健羽。
悵望
未能歸之句。
留待後日
日永氣煖。
庶可遍尋耶。
詩曰。
 二氣紛綸分劑難。
先將形色此中看。
雕鏤精神石面
陶匀坯樸付孱顔
而後人間方有物。
從玆天下更無山。
楊仙一去雲烟鎖。
贏得傳疑滿世寰。
金剛內外
古稱八萬九庵。
而今行所足蹈目見者。
置之勿論
其外靑蓮長慶靈源松羅彌陀安養天眞新林長安華之間。
三藏,奇奇在表訓之北。
船庵,圓通在彌塔之下。
開心安心養心普賢峰上
天德熊峯下。
獅子摩訶之西。
圓寂吉祥之東。
田,寂滅在永郞岾之上。
虛谷,大寂岾之西。
圓通,鉢淵在岾之北。
見性岾之南。
或廢或存而幷可歷數
所謂八萬九庵。
空門勝大之說也。
午飯于神溪。
跨馬出洞門。
養眞至閼魚浦
(通川界)有古城址。
自浦至山頂
未知何代所築。
遵海北至甕遷。
遷甚高峻
下馬坐磴上。
大海驚濤
來泊遷底。
西風甚急
而有高帆數船。
大洋北上
彼以舟楫爲馬
舳艫爲家。
颿風飄忽
馳逐洪濤巨浪之中。
而𨓏𨓏有覆舟之患。
所謂身殉利者也。
世間求榮而賭名者。
以此爲戒矣。
行至南涯留宿
丁丑早發。
十里西南望。
石峰高撐如鼎錡樣。
所謂石鼎峯也。
知是仙人
丹之處。
而返面有期
百鼎則失叢石。
叢石是山東詭觀也。
與其失叢石。
毋寧百鼎
遂徑向叢石。
蓋外山之勝。
至斯盡矣。
所經內外諸勝。
石釰攢霜。
泉紳鳴玉
砰磕也磋砑也。
紅霞之流天而卷舒也。
皓月之初出而暎山也。
應龍之角。
嶷然出且沒也。
不可模寫眞面。
而大槩刮垢勵精
峭削峻潔
外山不如內山
充滿發越
渾厚凝重
內山不如外山。
見外山而不見內山則恐流於和。
見內山而不見外山則亦失於隘。
要須觀盡表裏
可以兼得夷惠矣。
詩曰。
 未了淸緣謫仙
名區十日盤旋
江山慣面渠應識。
暈血沈痾我始痊。
此去方壺萬里
前身華表鶴千年
秖因趍省無多暇。
兩腋乘風碧天
是日海颶大作
碧波舂撞
隱轔萬頃
倒立千尺
壯觀也。
嘗觀西海水白而濁。
或云潮汐往來之際。
不能無濁。
東海則無潮。
水碧而淸。
理或無怪
而我國之西海
中國東海也。
中州人指東海靑海水之可知矣。
或一邊濁而一邊淸耶。
潮汐地之喘息也。
盧肇潮之生。
因乎日也。
天行健
日傳于天。
左旋入海而日隨之。
水因其灼燉而退焉。
退於彼則盈於此
余安道陽燧取火於日。
陰鑑
水於月。
從其類也。
月之所臨。
水往從之。
月臨卯酉水漲東西
月臨子午潮平南北
或曰天包水。
水承地。
一元之氣。
升降太空之中。
方其氣升而地沈海溢爲潮
及其氣降而地浮則海縮而爲汐。
水經云鰌魚出入有候。
潮之進退有期
然則西海之水。
日月盈縮
東海之水。
獨無進退何也。
西海之地。
元氣升降
東海之地。
獨無浮沈亦何也。
鰌魚之說。
淺近不足採。
出入退之西有東無。
抑又何哉。
今觀東海
雖無潮信
一息之間。
亦有呼吸進退
可謂小底潮耶。
固窮理之士。
所當究悉
水經所不載也。
前輩所不論也。
雖有管蠡之見。
而未敢吐諸語。
臨大瀛而浩唱
海若而問之。
詩曰。
 東遊汗漫到瀛蓬。
極目無垠見宕鴻。
吐納風雲地喘
擎來星日接天容。
浮生始覺寰中泛。
潤物誰知象外功。
問爾緣何淸似汞。
秪因渟氣腹空同
馬頭白津。
古人烟霞到手虛擲
塵土驅人易白頭之句。
不能無歎老之意。
通川日已斜矣。
乘興入叢石。
距郡十里而遠。
有石崗如熨斗樣。
突入海中。
其陰卽巨濟津
關東北嶺西南商船之所泊也。
其陽卽叢石也。
踰一小峴
漁戶數十
臨海壖而家焉。
沙白
水淸
舸艦迷津
步上東崗
崗似穹龜飮水
亭於崗樸斲堂室
一空樓。
懸李稼亭古七韻
岡畔海岸
立石碨礧
各有廉稜如削羣玉
相附麗如立束筍
時日昏而風迅
飛塵遮目。
未暇詳覽
下山宿津舍。
遙夜濤聲
如地塌山裂
龍吟虎闘
竦然不成
戊寅風息
拓戶而坐。
三千大洋
只在門庭
波濤不驚。
文綸如縠。
容與汪漾
與天下上
俄而一線赤氣
東方黯䨴中起
漸看殷紅一帶
橫亘海天
頃之日輪徐上。
如一白玉盤上。
一顆大紅珠。
雲君霓師金支翠旗
彷彿扈從
壯觀也。
詩曰。
 
蒼凉牖起淸晨
剪拂衣巾日君
瑞靄俄看騰紫盖
玉盤如奠送紅輪
乾坤盡入三舂躅。
人物歸一氣燻。
下土愚臣擿埴
分光曜照心神
小艇泛海
環繞石叢
自西而東。
昨日山上未現者。
盡露無餘。
圜亭數里。
縱橫顚倒者。
無非叢石。
厥色蒼厥稜六。
或依岸而立
半露其身。
中流而峙。
只出其頂。
在其東者尤爲奇觀
腹背相依
肩脇相比
長短瘦肥。
各以類聚
俯仰坐立。
亦以羣分
平頂細榦。
聚首齊踵。
公輸督繩。
郢人運斧
無以加焉。
其中卓犖瑰奇有四焉。
所謂仙峯也。
十百長柱。
束爲
一叢
比竹編簡
若鸞挺而鵠峙
出水者已過百丈則其入水者又不知幾仞也。
船人夜靜月明之時。
或有仙人來遊。
令人脫屣願從之思。
其下磊磊成磧者。
如磨如礱如礎如印。
造化一場戱劇
誠極奇怪
稼亭韻。
 觀盡金剛萬二峯。
登臨叢石興復濃。
龍宮百尋蒼玉柱。
蠡殼千劫碧苔封。
頂踵腹背束立
長短瘦肥各迎逢
櫛比渭川
斤斲矩方徂徠
波心六鰲正寞。
㙜上羣仙夜相從
東風異日巖花發。
騎鶴重尋合留蹤。
颶風復起
船如箕簸。
駭神凜。
回船泊津。
詩曰。
 未攄碨磊壯心胷。
一帆高撑大海中。
遊仙貝闕三山碧。
浴日龍宮萬丈紅。
無涯但見天色迥。
不洩方知地載功。
强把詩毫要作頌。
世間何語可能容。
復上石亭
北望三島
浮於水面
功德島也。
島之外遠山隱暎。
晴川白沙
微茫乍露者。
安邊鶴浦也。
東北望眼窮處
彷彿山形
不可詳眞面者。
端川之利城山也。
東望一嶼在翠靄澒洞之中者。
所謂卵島也。
廣輪十里
羣鳥孶尾於其上。
南望一島狀如伏龜烟雲黯黮之際者。
所謂金蘭窟也。
窟中
皆赤如砂。
壁上金光草
非梯可接。
人莫能採。
料是仙人棲息之所。
而未克窮搜
還尋淮陽路。
馬中臺
踰楸嶺險峻浮於竹嶺
逶迤迴薄凡九十九盤。
華川
親旆向楓嶽抵此矣。
因陪宿村舍
己卯還淮。
凡十一日。
行五百里。
蓬萊舘後閣
欝欝生病
一老吏來告曰州之西有江淸漣。
溯流而上
奇嵒離立
如樓如㙜
其上有亭山高水長
形勝可比叢石。
余乃翛然獨往
亭是具使君得魯所創。
而亭之下有釣㙜
名亭之義。
盖慕子陵也。
幽邃窈窕
亦可以舒暢
而比諸叢石則所謂夜郞何如大也
不滿一笑
九月初八日癸未
拜辭蓬萊舘
發還宿華川
甲申踰楸嶺。
嶺上徊徨
望雲之思。
南北俱切。
詩曰。
 逶迤九折陟高巇。
逸興愁思摠是詩。
搜勝名區未了
望雲隨處意俱馳。
天連海色歸鴻遠。
地盡淮陽馬遲
僕御催行秋日晩。
山東今去境尤奇。
是日重陽也。
遙想故園黃花白酒
孤負佳辰
卽欲登毗盧頂上
以遣登高之興而不可得。
詩曰。
 蕭蕭驢背帽簷斜。
斜日輕風吹髮華。
東出海山無與伴。
題糕何處黃花
金蘭窟。
指點蒼嵒
竚迴久立
詩曰。
 
末路如今友道難。
孤行千里金蘭
金蘭誰是同心者。
獨有蒼巖一解顔。
宿頭白津。
乙酉秣馬長箭。
西南望。
無數奇峰
露髻於嵐靄之間。
所謂萬物草在其間耶。
倀倀然神𨓏而已
鎭日行碧海濱
胷次爽豁
自覺一點査滓
詩曰。
 虛舟碧海
蒼漭眼無垠
蠙貝遙騰彩。
蛟龍暗吐雲。
秖看元氣合。
不辨二儀分。
休說身如
層濤意欲吞。
 漉囊隨處興難裁。
大壑秋深獨上㙜。
涵在乾坤盈不溢。
驟如風雨蹴仍回。
鷗邊白浪排空起。
鳥外紅雲繞嶼來。
桴海千年玄聖遠。
誰人今世膠盃
薄暮高城
尹壽出見邀入。
金秉炤道翁李容仁士述在座
(參判啓溫之從孫
)是新交
李(正言新之堂侄。
)卽舊知
卄載前逆一面
不可記。
自謂寓居高城七松亭。
七松明翁門人權灘村(絿)舊基也。
在稤庫神溪之間。
向日經過
未克歷訪
非但無人指導
亦緣自家踈畧
不覺赧然
因鼎坐共評海山諸勝。
燭跋乃散。
丙戌三日浦。
浦在郡北十里
水𣿬如鏡。
周可十里
歷歷羣峰。
環繞其外
所謂三十六峯
非實際。
揚舲湖中
中有三嶼如品字。
在前嶼。
而名曰四
仙。
卽永郞,述郞,安詳南石行諸仙之三日來遊處也。
因而名亭。
後二嶼。
北曰舞仙㙜
南曰丹書嵒。
嵒上南石行三字大如掌。
左書述郞徒三字
皆鐫而朱塡之。
仙人手筆
千載不泯
紅日昇霏。
島嶼皆赤。
倒影水面
紅錦生紋。
望海門。
有如白衣仙官
列立於天際
七星峰也。
忽看雲牕霧閣
騰彩於七星之外。
芒穎眴爛。
眥觸睛眩。
所謂蜃樓者耶。
詩曰。
 三日仙遊不回
紅欄孤嶼崔嵬
湖連海色浮天濶。
雲捲山顔入鏡來。
好伴枯禪白石
還隨孤鶴上層臺。
忽看霧閣星峰外。
無數蜃光拂曙開。
 
虛舟回泊海千層
爲躡眞緣步石稜
日脚倒明湖上霧。
秋聲深入鏡中菱。
空留石篆蒼苔沒。
未信金砂白日昇。
若使後人看我刻。
前塵仙俗更誰憑。
下船登仙亭。
亭鋪磚爲地
斲石爲柱。
前輩題刻
照燿墻壁
梧陰詩曰三日浦中泛小舟。
一區形勝水雲悠。
書來重憶曾遊處
三十六峯無盡
次云
 泛泛孤亭小似舟。
仙遊水雲悠。
淩雲我欲從君去。
三六峯頭月正
簡易詩曰靑峰六六艶螺蛾。
白鳥雙雙弄鏡波。
三日仙遊不再
十洲佳處始知多。
次云
 
六六脩眉艶似蛾。
時弄鏡中波。
仙家一日千歲
休道淸遊別處多。
詩曰四仙亭上題名
學丹南石行。
直恐千年東海上。
無人識得舊崇禎。
次云
 丹書巖畔名。
芳躅同留南石行。
卓節至今不盡
名區日月自崇禎。
船泊北岸
岸上僧寮數架。
名曰夢泉庵。
左云雨花龕。
右云留仙閣
少選
蕭灑有出塵想
其東石峯陡起。
有石如門。
上覆龜巖
名曰門巖。
是其仙人出入之門耶。
壁上遊人題刻
庵僧曰此浦年來
爲人所占。
用灌稻畦
浦上
盡斫爲堰榦。
仙境頓减昔日面目矣。
壁上韻。
 稻畦繞堰政油油
湖景都輸百畝
龍利仙區猶不免
永郞何處淹留
回船入郡。
士述登海山亭
亭在衙舍後
前對奇峰
層層寶塔
後有二龜石出頭
下臨欄檻
望海色如汞。
七星離立
雖在城府而亦一金剛。
莅此邑者。
可謂丹砂仙吏矣。
壁上前人詩。
蓬萊詩曰尋眞誤入羽人寰。
白玉樓高倚廣寒
牕拓海天鏡裏
流星漢蕩江干
主人舊識須堯曆。
客子新傳變楚冠
可憐
謫仙霞鶩字。
銀鉤鐵索回鸞
堯曆楚冠霞鶩之意。
未可曉。
次云
 積玉層城別一寰。
危樓迢遆九秋寒。
領畧金山几案
倒流瑤海闌干
紫氣相迎關尹席。
黃花重整孟嘉冠。
(是日小重陽)會須兩腋生輕翰
咫尺三淸彩鸞
昆崙詩曰蓬萊城鎭䧺關
城上孤亭霄漢間。
東望乾坤赤氣
西來仙佛靈山
何年北斗從天落。
此路樓船採藥還。
欲問永郞千古事。
劫波長與白鷗閒。
次云
 
九秋乘興東關
得名湖海間。
飛去金砂三日浦。
落來銀漢七星山
丹霞古壁登龜坐。
明月層城駕鶴還。
樽酒幸逢句漏吏。
黃花佳節剩偸閒。
更賦一律
夢泉僧。
 十里螺湖繞石欄
空花亂墜水晶盤
巖根穩宿雲擁
海氣遙將曉日寒。
禪定香聞塔外
客歸孤鶴江干
重尋異日仙閣
甁鉢爲供沆瀣餐。
別主倅。
士述浮海入海金剛
所見七星峯。
離立海中癯仙然。
揚舲北上
無數石峯
次第呈露於波譎濤詭之中。
如拳如臂如戟如鉅。
蛟鬚鰲骨
蟲蝕
啄者。
怪怪奇奇
豈其鯨魚之所盪。
螭龍之所窟而然耶。
有採船隨後。
遂飮一觴
截鰒而肴之。
從人望海調一曲。
足以舒逸。
魚油水中
水中奇峰無數矣。
所謂金剛尙在海中者非耶。
士述喟然嘆曰以蠡殼劫灰觀之。
海變遷。
自古然矣。
安知今日陸金剛。
不作後日之海金剛
而後之海金剛
不作今日陸金剛乎。
仙家海筭之說。
有理乎。
人之壽得如海中之石。
見山海翻覆矣。
余笑一日之遊。
一日之樂。
何論千萬世翻覆乎。
雖然天地形而下者。
必有會壞之時。
譚景升摶空爲塊。
見塊而不見空。
土在天地開闢後也。
粉塊爲空。
見空而不見塊。
土在天地混沌時也。
爾時君與我爲空乎爲塊乎。
詩曰。
 蠡殼依然萬二峰。
先天應在大瀛中。
如將積水翻成陸。
而後七剛盡露容。
 四三離立玉爲叢。
星斗分明水中
若隨海客霄漢
歷歷楡城幾箇峯。
士述地載海水耶。
海水載地耶。
海水載地耳。
士述海水烏載。
天載之耳。
士述曰天有形乎。
曰天雖無形而一氣所運。
水自不泄。
朱子論天形曰只是
旋風
下輭上堅。
道家所謂剛風是也
由此言之。
未嘗無形質也。
士述地下亦有天否。
豈得無天
程子曰地者天中一物
如雲氣之聚而久而不散。
士述百川赴海而海之不溢者何也。
莊生所謂沃焦是也
朱子往者來者息。
以往者之消。
復爲來者之息也。
水流東極
氣盡而散。
沃焦釜也。
士述來者之息。
從何生也。
天一生之氣爲水母
氣聚則水生也。
驗之人身
貪心動則津生。
哀心動則淚生。
愧心動則汗生。
慾心動則精生。
曷嘗輪回復入身來。
士述曰子試爲我天地之形。
曰天之形圓如彈丸
運轉輕風之旋。
當晝則自左旋而向右。
夕則自南降而歸後。
當夜則自右轉而復左。
朝則自後升而趍前。
旋轉無窮
升降不息
地則氣之査滓
成形質。
但以其束於勁風旋轉之中。
得以兀然浮空。
久而不墜耳。
黃帝問歧伯曰地有憑乎。
岐伯大氣擧之
夫氣卽水也。
人以口噓氣則水生
此足爲氣生水之驗。
修鍊鍊氣積久
則可使流水倒流
此足爲氣水之驗也。
下船
士述帶湖亭。
亭在郡南牛鳴地。
負山臨水。
窈窕
海上名亭也。
詩曰。
 帶湖風景奇觀
叢桂深深更力攀。
天際樓臺
蜃結
霧中島嶼六鰲蟠。
世緣老去墻壁
幽興秋來海山
但恨斜陽歸事促。
悤悤分別下江干。
別士述。
渡湖二十里抵浦外店。
伴當後者來言渡湖七八里。
所謂仙舟巖。
海上一石盤陀
有奇巖。
下覆屋宇
其中嵌空穹窿
入其下仰視之
多鑿坎如釜如盃。
鷄窠蜂房
色白滑澤
自外視之則卽一尋黑石
此其五十佛出海石船也。
恨未目見
然此與廩君土船無異
齊諧之說。
安足徵也。
店主鄭生此間所謂鑑湖圓凈
湖上楊蓬萊飛來亭舊址
址後有九仙峯造化筆,天書嵒。
傳云楊少華自鐵嶺駕鶴飛來。
搆亭於此
今有崔氏亭在其傍。
蓬萊詩板尙在
因持來示余。
詩與筆甚奇健矣。
待曉將遍覽
夜發烟霞之疾。
厥翌丁亥駄病而還
未果登臨
南行海岸
瓊沙鋪雪
忽聞人脚馬蹄
琤然有響。
所謂鳴沙者耶。
沙邊海棠
其實殷紅
春回花開則亦可賞玩矣。
秣馬大津。
津上有環碧堂云而未克登覽
馬上鑑湖詩。
以舒幽悵。
蓬萊韻。
 九仙峯下問仙家
一鑑虛明繞翠阿。
風拖鳴泉穿亂峽。
人隨歸鴈晴沙
樓臺半壁靑霞欝。
筇屐三秋白石多
見說此間留異蹟。
蓬萊題刻筆生花
烈山湖,冠嵒浦,苞竹驛
宿杆城。
病少愈。
戊子晨發
人言此間有隱仙臺仙遊潭之勝而未暇登覽
秣馬淸澗驛。
步上萬景臺。
海澨巨巖。
平地成峯。
登臨眺望
眼界空濶
下臺淸澗亭。
檻外海色
蒼然如天。
浪蹙岸。
舂撞成響。
令人胷次爽豁
而殊無奇致
且亭於海而名以澗者。
何意歟。
時日未夕而月已出。
歸鴻一陣
影渡明沙矣。
詩曰。
 穿山駕海出塵埃。
逸興三秋處處臺。
東過鰲頭積水
南歸驢背蓬萊
鴻飛忽見瓊樓影。
蜃氣分明畫幛開。
莫道拘儒眼目小。
滄溟輸納錦囊洄。
宿水治津。
終日行海岸。
大抵鳴沙
其聲或琮琤伊軋
或厲而揚。
或細而長。
令人惺惺
所歷路傍有永郞湖。
雪嶽千峯
倒影水面
境甚奇絶云。
無人前導
過而未賞可恨
店人曰澗亭北十里
海上二石
間浮數寸。
上凹下凸。
夜必相磨
朝見粉屑在下
但未見磨蕩狀。
然墨抹以驗之良然
豈其然乎。
己丑鷄三喔發行
十許里登洛山。
由虹門而入。
寺在山頂
前臨大海
風景浩蕩
眼界空濶
淸澗之比。
寅賓樓觀日出
一如叢石所見
詩曰。
 精白吾心復澡身
淸晨洛寺寅賓
昇擧世盲
模象
初出乾元物覩人。
萬里無垠通赤道。
九天盈尺上紅輪
如今聰明聖。
待曉凝旒紫宸
寺僧曰此寺卽我光廟駐蹕之地。
其時觀音現聖之異。
睿眷特異他寺矣。
寺有大鐘
金乖厓守溫奉敎製銘。
銘甚奇健。
樓上紗籠詩板
卽我肅廟朝御製也。
詩云快登南里洛迦峯。
風捲纖雲月色濃。
欲識圓通大聖理。
有時靑鳥含花逢。
拜手敬賡曰。
 功塔層成萬丈峯。
至今露海天濃。
微臣暗祝無疆籙。
煕洽千年幸舜逢。
登東麓。
所謂相㙜也。
旭日已昇。
杳靄黯䨴之外。
雲氣點點
或斷或續。
或圓或方。
或峻或衍。
或陡或隒。
宛如島嶼縈迴
巖巒參差
俄而風吹日高
倏忽無迹
世間古今榮悴聚散
亦類是矣。
疇能迢忽物表
歘擧霞外
不與桑海同其變遷耶。
下㙜循岡而東。
普賢窟。
在海門石▼(缶+隙-阝)。
佛殿兩岸峭巖。
海在禪堂之底。
穴堂而俯視
海濤衝入石窟中。
舂撞作䨓皷響
出入伸縮
有如呼吸
豈或睡龍窟中
波濤鼻息卷舒耶。
一場叫奇。
詩曰。
 翩翩歸興苦難裁。
隨處雙眸拂曙開。
紅霞日出
陽樹
靑海秋高洛寺㙜。
卽看雪嶽當階盡。
無限滄溟入檻來。
坐我睡龍雙角上。
終朝猶聞鼻聲䨓。
還登棃花少憇
下山出虹門。
別悵殊黯黯矣。
留約山僧
春風更尋。
詩曰。
 雲捲鴻冥日脚
山開馬首秋容
楓嶽遠過天以北。
蓬瀛在海之東。
水落何時大陸
石騰無處奇峰
今來剩得淸緣近。
約伴諸仙拜木公
日向午。
微雨乍作。
行二十里。
歷祥原驛。
馬上口占
 蓬瀛旬日短長程。
信馬瓊沙步步鳴。
雲裏踈鐘洛寺
雨中殘郭見襄城
汀洲怪石人立
風浪歸舟鳥驚
極目鄕山征鴈遠。
悠悠行李關情
襄陽秣馬
襄卽海曲䧺府也。
族叔隱公至今遺愛
舍人知余一族
亦爲致敬
府之北聞有雪嶽。
世所稱小金剛。
而旣觀其大矣
復焉用小哉
淸凉周房亦稱小金剛。
淸凉先賢家山
夫子而名益彰。
至若周房。
所謂驢非驢馬非馬。
龜玆王是騾也。
雪嶽其必周房之匹乎。
五十里南厓止宿
庚寅朱門津。
津頭白石如人者離立無數
奇觀也。
秣馬沙月江陵
卽濊國故都而山東大都會也。
或稱薉或稱銑
或稱滄海
漢武元朔元年
南閭降。
郡縣
其地。
西北五臺大關之險。
東南魚塩之海
閭閻殷阜
樓㙜相望
車行賈。
轂擊袂帷。
實非原州川之比也。
府東後海村。
李文成先生胎光之地。
烏竹軒胎室尙存
所用玉硯擊蒙要訣草本
至今藏在。
山海古今之異。
而今到此地。
絶未聞賢豪拔萃區中
豈或有之而未之聞耶。
玉街金上舍學魯。
卽登別剡者也。
甚謹厚。
其子秉斗星翁甫亦雅敕。
因與星翁攜酒入鏡湖
湖之周可數十里。
瀅如臨鏡
毫髮可鑑
不沒肩。
水勢漫衍
往來人客
至今無溺死之患。
所以號稱君子湖者也。
臺在湖北岸。
碧流輝。
憑檻眺望
境極窈窕
東臨碧海
漭洋無垠
而間以沙堤橫截雙虹橋。
南有竹島楓林
爛如文錦
倒影湖面
宛若蜃樓
銀鱗玉尺
隱躍鑑心。
微風乍動。
縠紋淩亂
未知賀知章鏡湖一曲
不讓一頭地於玆湖耶。
傾觴痛飮
南有東陽扁額
樑上鏡浦賦。
十歲時所著也。
詞致淸婉
識慮高遠
先賢德業
渾然天成
而以文詞言之。
可謂生知矣。
壁上題板。
擧是近古文章之士。
未暇詳覽
其中西洲詩曰十二朱欄碧玉簫。
秋晴琪樹暗香飄。
千年海濶秦童遠。
一曲湖明越女嬌。
芳草佳期落日
美人
夢隔層霄
漁翁猶唱瀛洲曲。
過江門舊板橋
次其韻。
 何處仙人碧玉簫。
凉風引響曲欄飄。
梅香動林公興。
鏡面休稱越女嬌。
羞與澗流爭赴壑。
靜涵雲影通霄
永郞異日煩相速。
分付雙虹駕作橋。
又次壁上韻。
 虛舟搖蕩孤篷
碧樓明蘸水中
天勢平圍容一鑑
海門橫截雙虹
憑欄白日聞龍氣。
垂釣斜陽鯉風
更欲攜樽梅鶴(亭名)去。
菱花深處篙工
轉入梅鶴亭。
亭是金氏先亭也。
前臨湖水
園林幽邃
而日已含山矣。
少選還玉街。
宿星翁家。
金堂叔升舊日隣契而在雙溪
曺上舍翼承舊知而在鶴山
入此境竊欲相訪。
而返面期促。
未克逶迤
只得裁書星翁傳付
辛卯花飛嶺宿峙。
壬辰抵陟州之北坪。
鳳尾亭主人。
入其巷。
竹林蕭灑
松樹離立
三童子挾冊而出。
視端貌恭
問汝何師。
曰鳳亭也。
前導
其室
無留塵。
爐有凝香。
稺實思爀整衣巾高跽丌前。
上積禮書朱書
可知詩禮中人也。
寒暄畢。
入陟州登西樓
樓在眞珠舘西崗。
蒼嵒峭削
下臨平郊
川曲折。
繞壁成潭。
奇峰
沓。
不見海色
江楓雖老。
夕陽蒸霞
釣叟浣女。
嬉嬉烟汀
嵇琴胡笛
迭奏樓上
白鷗無數
淩波遡迴
境旣窈窕
亦兼鉅麗
蘊藉不若鏡浦
奇傑則過之。
壁上紗籠宸章
而龕而鎖之。
又有李文成先生詩。
詩曰誰將天奧敞華樓。
石老星移不記
野外千鬟浮遠峀
沙邊一帶寒流
騷人自是幽恨
淸境何須客愁
會撥萬緣籊籊
碧厓西畔弄眠鷗。
敬次。
 蓬萊歸興西樓
滿眼蕭蕭桂樹
山郭千年悉直國。
烟波一帶川流
紗籠壁上宸章燿。
石壓潮頭海若愁。
鎭日紅欄皷角
慣聞汀渚不驚鷗
公元58年
所謂斥潮碑。
在鎭營前小島上
書以籀篆
讀其文多不可口
然碑頭書陟州東海頌。
碑陰隷書顯宗二年
先生來守此邦。
撰篆東海碑。
立於汀羅島。
風浪激沈。
先生聞而改書。
刻竪于串島云云
有人州人也。
余問曰此其斥潮碑耶。
曰然。
何以謂斥潮耶。
東海舊有潮。
先生作頌以斥之。
其後異趣人作宰。
曳而踣之。
復有潮患。
民不聊生
老吏先生固已慮此。
又鐫一碑瘞之州廨堂底矣。
州人取而竪之。
潮復退去
先生可謂異人也。
余曰是固今童孩習聞
而余亦曾所聞也。
然今觀碑陰所記。
不說
潮之進退
而只說碑之激沈。
又云先生聞而改書。
則瘞碑之說。
不其虛妄乎。
甚矣人之信耳不信目也。
(塌碑篆歸來
校看記言本文
則有曰東北沙海
無潮無汐。
不言潮患。
)還宿鳳尾亭。
主人問曰儀禮有疾疾者齊養者皆齊。
以致散齊之齊釋之。
此時疾者氣息將絶。
養者侍疾焦熬
其何能致齊耶。
余曰齊者專一心志之謂也。
疾者專一考終
養者專一養疾
豈非齊乎。
又問本經記。
余曰恐是士喪記,士昏記,士冠記也。
鷄斯
余曰笄纚也。
無被髮之禮。
今之被髮者。
伊川之餘俗也。
大斂奠席。
䟽曰小斂無巾。
大斂有巾。
而上小斂章云籩豆具設皆巾之。
䟽說可疑
余曰未可解也。
問夾囟日角午達曰覊。
余曰囟首腦之上縫也。
夾囟兩傍當角之處。
留髮不剪▦(一作也)。
一縱一橫之謂也。
剪髮留其頂。
縱橫各一。
交相通達也。
覊者隻䯻也。
角者雙䯻也。
或曰三䯻也。
至若禮書
吉禮則其制少變。
喪服則尤易失旨
杜佑通典
溫公之書儀
韓魏公祭式
陸農師之禮象圖。
晦翁家禮及吾東喪禮備要家禮源流
參酌考證則尙可以不疑於所行。
窮鄕僻塢。
恐難廣蓄諸書矣。
主人曰只遵家禮備要
不得罪於禮家矣。
夜路憊甚困。
不能早起
主人
鷄晨卽起。
整衣冠覲廟。
其二子趁未明盥櫛來拜。
肅肅然無怠慢意。
可謂法家拂士矣。
贈余以詩曰楓嶽有餘興。
陽向竹樓
歸來同一夜。
別意三秋
有親庭候。
難期客榻留。
幾時還復見。
南嶺日回頭。
次贈。
公元1847年
 雅契蘭室
幽情竹樓
歸鴻滄海月。
棲鳳碧山
叙我三年別。
爲君一日留。
臨分盡意
回首東頭
癸巳晩發入五十川。
深山迴。
迴薄相噬。
曲曲淸瀉。
皆有幽趣
霜柿成林
紅綠相暎
遡川而上
凡渡五十五橋。
川之源。
太白楡嶺也。
是日宿大野村。
偶吟古風四韻
 河圖五十數。
此水得其名。
敦艮相疊積。
習坎紛迴縈。
單坼爻象著。
離合卦體成。
尋源何處是。
本自天一生。
甲午踰楸嶺宿黃池店舍
追想前遊
倐忽六載
嵒花楓葉
江山換面。
不禁徂歲之感。
乙未踰四吉嶺高赤峙。
險峻平生刱經也。
宿西壁之塔街。
丙申返面。
榮衛勝昔
自出告凡三十九日。
迴二千三百餘里。
其間二日二日
而俱經於等閑地。
盖亦有相之者
矣。
毗盧,彌塔,靈源圓通,船庵,千佛洞萬物草,百鼎峯,造化筆,鑑湖雪嶽,永郞湖,五臺山之勝。
未及遍覽
沿海五百里。
一塊石一泓池。
一非奇賞。
如復得數寬假
可以箇箇把玩
面面題詩
覲省期促。
未克滿意遊賞
可恨也。
然苟有仁智之樂而默契散殊一本之理者。
百鼎一鼎也。
千佛一佛也。
萬物一物也。
一萬二千峰亦一峰也。
更何必山山登臨
水水遡迴也哉
詩曰。
 於水滄溟萬里
於山楓嶽玉千層
若把遊觀造詣
聖門容易顔曾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