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枕雨堂集卷三 (自动笺注)
枕雨堂集卷三
 序
  
柳汀金大夫安岳
書曰作善降之百祥
匹夫匹婦
一善言。
行一善行
天遽降百祥之謂耶。
必推以及人。
被之萬世而後
祥多也。
爲善者孰不欲推以及人。
被之萬世
韋布之士。
有其志而力有不逮
其善未廣。
必得其位而後
以爲力。
然位有命
不可力致。
幸而致之。
不思所以降厥百祥者。
孟子所謂自暴自棄也。
然則有命有位
爲善不可不疾且勤也審矣。
上之五年春。
柳汀金大夫出守安岳郡
余告之曰。
世之論巨室者。
必以公之家爲第一
莫之與京
公知其由乎。
淸陰先生道德名節
磊落軒天地。
繼而世篤忠貞
使國勢爲磐泰。
生靈袵席者。
卽文忠若忠獻若文簡諸公之功也。
惟其發源也遠。
故其流慶也長。
至今百載
子姓烜赫
皆賢而有才。
下賤媍孺
亦知其報猶未艾
世之篤論
宜也非諂也。
雖然易曰。
損益盈虛
與時偕行
亨嘉之會。
無經遠之慮。
也。
作成之固。
繼述之道。
非仁也。
公位已得矣。
非若韋布之士力有不逮也。
苟不欲作善則已。
如欲行之。
其推以及人。
被之萬世者。
易如反掌
篤行其仁。
邁種其德。
作之不已
至于其極。
則國益享其利。
民益受其惠。
之後世。
福履洋溢
與天壤同其久矣。
語曰失今不爲
將待何時
豈不惕然而懼。
思所加勉哉。
竊瞯公早失庭訓
憂勤自修
儉以率下
公正不行
所抱固不常
且聞諸從公之任者。
下車之初。
釐簽丁之寃。
蠲科外之餼。
安岳之民。
口誦成碑。
然此猶未也。
公之位將不止是
則公之善亦不止一郡
日後降祥
將不知爲千爲萬。
余且小賀大賀
不一賀也。
知公虛受有量。
故於其覲行之還也。
敢書此以勉焉。
直齋閔大夫赴成川序
銓衡家重內輕外。
古之制也。
以之勵名行而後財利
以之朝廷尊而百姓安。
嘗聞元陵盛際
有拜藩任者。
舍人請去曰。
將長玉署國子
監司耶。
縱不求。
所以致此誰也。
任藩者遂不敢赴。
猶尙矣。
近在純廟時。
蟾村閔侍郞留後西京
命初下。
籌司皁隷登門唱婢。
唱婢者賀大慶之禮也。
松園金尙書大司寇居安國坊。
閔公一墻。
聞之曰。
宰相外補
可吊不可賀。
此外重之漸也。
皁隷囚之獄。
至今傳之爲美談
今於四十年之間。
士大夫不屑於內。
多求出外
公元1852年
松園尙書之言驗矣。
壬子冬
直齋閔大夫出爲成川都護
雄都也。
江山之美。
樓閣之壯。
風流之盛。
甲於東方
倉庾宲人民和
可爲國中完邑
非居要津風力者。
求亦不得
今公不求而自至。
夫求者不與
而特與不求者。
豈以公前守山日甚淺。
故畀大邑以試其用耶。
且夫咫尺黼座
橫經啓沃
論天下得失。
士之至願也。
尙書省
尺一號令百司
世之至榮也。
皆公之職也。
豈肎俛首低徊簿牒殿最之間哉。
然古之薄外者
嫌其財賄爲累也。
竊觀公之居驪上也。
不與交游
閉門淸坐
一卷度日
到時村醪小艇
垂釣丹巖恩亭之下。
漠然不以世上紛華胷懷
被召入城未十日
不樂塵寰
涔涔思歸
此其恬淡自守
以爲性也。
然則橫經啓沃
號令百司
不足公榮
簿牒財賄
樓閣風流
又奚足以累公哉。
况公喬木舊室。
夷險一節
同休共戚
卽其家法
而亦素蓄積。
其不志在溫飽
外物所移明矣。
此其答朝廷特畀之意。
而非以外內爲重輕歟。
公行矣哉
有見聞而知者
歲時風謠
本朝立國
已四百六十餘載
野無枹皷之警。
民有
利之功。
旣庶而富。
同升泰階
京師四方之中。
舟車輻湊
華靡成習
令節佳辰
遊賞宴集
歲無虛月。
所以承天之貺。
同其休而賁其慶也。
從古以還
其能生老於康衢華胥而不自知
豈有如我輩其人者哉。
澗松柳子晩恭。
就京下士時節燕嬉之事。
作小百餘首
名曰歲時風謠
上自王朝故事
下及閭巷遺俗
天時之嬗改。
人事作爲
無不蒐羅鍊琢。
一變爾雅
澗松好事
可謂勤矣。
又要余弁卷。
余讀之卒業
喟然全篇
兒女伎倆
市井俚語
雖若無關於世。
古人洛陽園囿盛衰
天下治亂之候。
則此篇其至治馨香太虛之點雲乎
若化有不洽
民未安生
豈復知有此樂哉
因而有自解。
上古風姓相承十五世者。
將有君子焉。
野人焉。
未知所讀者何書。
所業何事
之夜之日。
睡之餘飯之後
作何思議
因甚消遣
讀史至此
未嘗掩卷流想。
今見是篇。
知風氏之家。
亦有歲時遺風
種種作喜
如我輩今日之爲。
但無澗松子者飾太平之像。
國家之盛耳。
貴耳賤目
凡士之見也。
何足古今物理
放大眼孔哉。
金判府六十一歲壽序
是歲九月之望。
游觀金相國嶽降重回之節也。
琬窮伏市井
與人接。
竊聞有語于道曰。
公篤承先休。
啓迪後人
勤勞王家
惠被生民
詩曰宜民宜人
受祿于天。
樂只君子
胡不萬年
不其信歟。
又有曰公謝事優閒。
養志林泉
雖若無關於世。
而士之翺翔庠序者。
氓之自得陬澨者。
莫不愛慕於公。
審其起居
想其注措
尸祝公壽與祿。
豈無所然而然歟。
協贊謨猷
玄化滲漉
咸受其賜也。
食其德而享其功。
不亦宜哉
又有一人曰。
未也。
公之志豈止是也
有問孔子曰。
旣庶矣旣富矣。
又何加焉。
孔子曰。
敎之。
四境之內。
匹夫匹婦
一或失敎
公之憂也。
必也於變我風俗
陶鑄一世
躋吾民於休明禮義之治
然後可謂成公之志而樂公之利。
于斯時也。
二三子慶賀之情。
頌禱之聲。
竟何如矣。
且吾聞之。
古者上壽百二十歲。
甲者上壽之半也。
四時之功貞於
百果之生以成。
功名之實。
最在晩節
古人行百里者半於九十
上壽之半卽百里而五十也。
五十而至九十。
猶云遠矣。
名德勳業始而成終者。
正在九十里之外乎。
由是言之。
公壽未中
公祿未央
繼自今天之左右公者。
又何量耶。
小人
不足以知之。
野人巷議
實際也。
良史所不及。
謹掇其言。
拜獻于公。
致語曰。
鳳愉兮麟儀
孚德懿兮壎竾
門子磨錯
得歡心兮順之
瓊液盈盈
龜鶴壽兮祥熊羆。
枕雨談艸序
湖南之牋。
硬膩如玉
海西產墨。
光如點漆
黃毛弗律。
藍浦馬肝石
國中至寶幽人良友也。
游文藝。
童習白紛
不思所以胷臆諧謔
徒令此四寶者。
殘於蠧魚
毁於匵中
非夫也。
稗官不經
技術誣人。
異端誣天。
三者不足辱吾寶也。
周孔曾思之傳。
程朱緖言
吾信之如神明
愛之父母
不敢褻也。
二十三史。
三通典禮
斷案具矣。
制作已定
不必贅也。
亡友金守約曰。
班馬無識之見。
噴薄爲文
韓柳一道乞糧帖。
余嘗刺其過中
譸張藻繪
無長於德。
無輔於世者。
以下無譏耳。
甚矣下筆之難也。
吾嘗走里中
鄕人語。
得一善言
又嘗仰而俯而度。
一名理
悅而藏諸心。
歸而究篋中書
古人已論之矣。
然後乃知吾一擧目。
充牣天地者。
皆吾篋中陳跡
明之朝來之歲。
坱然未集
滃然未闢。
所以肧胎萬世者。
古人之餘耳。
作用飮啖
古俗餘也。
予奪
悲懽
古情餘也。
忠孝寄歸。
古業餘也。
優優咸囿。
日用不知。
奈之何眼孔小力量
區區古人上。
非妄歟。
不實也。
不實實之
罪孰大焉
旣而日出而起。
妻孥
睜然無一語及。
日掩扉。
剝啄聲。
好異書。
家貧無可得。
篋中讀書讀之。
讀已又無所事焉。
四寶者出。
强與之友。
詩者陶寫性靈而才不素嫺。
文者立論敍事而苦乏題目
碑誌狀誄。
據宲傳信
而我非其人。
人不我徵。
取平睹聞
隨意散錄。
未起草。
無體裁。
不及時政。
出位也。
不干人私。
惡近訐也。
不拾風傳
恐失宲也。
鄙人也。
多及鄙事
烏絲欄數卷。
書之時。
盛夏霖雨跨旬。
所居老屋多漏。
牀笫屢移。
枕簟皆雨。
故題其顔曰枕雨談艸。
紀實也。
然旣書之後
余猶不復讀
求人讀乎。
寘之笥篋
飛塵爲散烟。
非不幸也。
百世之下。
若或知心好友
唱之誦之。
灾及
亦非幸也。
生髮未澡。
從事鉛槧
出世塵露之補。
處人絲毫之惠。
時鳥變音
吟蟲自苦
筆則禿矣。
墨又泐矣。
對此殘編
不能無愧頑然之石。
顧問備畧序
聖人生知
不待問學
然舜自耕稼陶漁
無非取諸
人。
孔子曰。
吾嘗終日不食
終夜不寢以思。
無益
不如學也。
知生知者
道德性命之原。
天人相與之理。
至於因革之宜。
事物之變。
必待思辨審問也歟
恭惟我憲宗大王
天縱之姿。
時敏之工。
明習國家典故
親賢士大夫
使萬物之情。
畢達於上。
咨訪治道
將以大造東方
盖亦大舜之取諸人
孔子日夜以學也。
往者崔君星玉。
以渺末一郞署
被召前席
天語諄諄
自平朝至于隅中
旣而諭敎若曰
惟爾學問有素
予所深知
時務經濟
必有所講。
嗣後登對
其悉以聞。
崔君惶恐辭謝而退。
敍述當時政令所以年久而爲弊者及民隱未及上徹者。
援據經史。
體驗人情
畧附矯捄之方。
書未成而龍馭賓天
廢閣者久矣。
近致官東歸
於嘉陵山下。
簏中舊日艸本
仍復撰次繕書
名曰顧問備畧。
要余弁卷。
余讀之卒業
喟然王荊公新法見敗。
後世士大夫鮮言變法
因循頹墮
害孰大焉
本朝立國垂五百年。
歷世永貞
綱紐漸弛。
乃時之弊。
非法之弊也。
易曰損益盈虛
與時偕行
又曰隨時之義大矣哉。
不齊之以禮。
圖終始。
其何能祈天休而續景命乎。
雖然法者待人而行。
程子曰。
有關麟趾之意。
可以行周官之法度
向使天假歲月
聖筭靈長
君復昵侍陛衛
挾是書也。
仰塵黈纊
則事之利害
言之得失
畢燭於淵鑑之下。
芒刃淬礪
琴瑟更張
安知無取於斯乎。
書曰斯謨斯猷。
惟我后之德。
然則是書有無
不敢外洩於人矣。
天之不吊
弓劒已邈。
是書卽先王未了之志也。
非獨崔君不逮之慟。
環海生靈不祿之恨。
是書之編。
可以已。
余遂不辭
拜手敬書所以
丕彰我先王好問求治。
大舜孔子之志也。
蓮坡金稚高壽
公元1857年
賦質重厚近乎德。
言爲忠朴純乎行。
知慮冲泰爲之壽。
壽者行與德之徵也。
輕淸未必忠朴
爽利未必冲泰。
壽豈易言哉。
反是冥然久視
君子不謂壽焉。
始余童子時
蓮坡弱冠
氣淡而體虛。
人或少其徵。
旣而性與之近。
居與之隣。
游逐與相久。
悉其棲心泊如
無競刀錐
無勞嗜欲
身行萬里
目流峙之變而手一卷
閉戶終日
於是乎向之淡者益粹然
虛者益夷然
豈非緣督平勝。
有以矯夫天歟。
蓮坡昆季兒孫外內湛樂
門闌之盛。
殆乎福履之成。
歲丁巳嘉平少晦。
降生舊甲也。
舍人擧飾慶之儀。
蓮坡謙讓
公元1828年
居。
乃於明月戊子
太夫人八十有三壽席。
始許稱觴
婣睦咸萃。
客有執爵曰。
人之脩短
固禀於天。
不愼其德與行
莫能享其有。
蓮坡潔以禔己。
儉以律家
膺此遐齡
可謂能其有。
皓首斑衣
承歡䣛下。
由聖休養有道
躋此之域。
蓮坡一門世之矣。
余曰子之賀。
現在壽也。
所易見。
蓮坡自少績文。
書滿家。
闇然而章。
垂名後世
未來之壽。
又何可量。
更擧爲壽
夢霽朴子南歸
有恒言曰古人同歸
又曰微斯人
吾誰與歸
余嘗謂遇以周公標準
不遇陶靖節歸宿
可無大過
周公上聖之姿。
大爲之時。
天地第一完人
非人人可希。
靖節則不五斗
扁舟歸來
翟氏之豆粥
通子
人皆可辦。
五柳春漲
悵望停雲
黃花浥露。
感慨述酒。
陟園而門扉長掩
畜琴而徽軫不設。
屋頭樹影
汎讀山海經
窓下淸風
自謂羲皇
相悅者。
親戚之情也。
所與交者。
農夫之告也。
凡此數者。
夫人能之。
有何企及者哉。
明主素抱
上以堯舜君民。
下以陶鑄禮樂
美矣有命焉。
其所處。
安於所遇。
不怨不尤
存順沒寧。
生人本分
靖節所以立脚也。
區區事爲之末。
嗟卑而嘆老。
貪功利而厭澹泊
可謂不知量也。
常疑源一記。
不係版圖
不應征役
花開花謝
鳥獸同羣
豈生之道哉。
作之君師
天之理也。
一之道德
人之道也。
悖於理天殃之。
反乎常鬼誅之。
一村耕樵
一衆心而敎養者。
君師之權也。
無其名而有其職。
其可曰順於道而安於理乎。
法綱密而猜忌乘之。
其不載胥而及溺者幾希
陶子何取焉。
旣而曰此寓言也。
不然夫何武陵咫尺之地。
豈有五百年不闢之理。
縱或有之。
漁父失路之後
亦能保其安逸
享淸福乎。
盖其意以爲天地翻覆
典午屋社。
得一乾淨地
潔身靖獻
故爲出塵之詞。
自悼不辰耳。
陶子豈眞好爲此哉。
吾友朴子懷抱利器
都門三十年無遇也。
又甚焉。
妻子
大隱懷山之峽。
將以躡陶子之蹟。
可謂得其歸矣
窮達天也。
天不可知
安知今之不遇
將非玉成於後耶。
不可徒以目下不遇
遽爲出塵之詞。
而遇者之道。
不可闕如而不講。
朴子勉之
梣溪尹尙書致仕
公元805年
本朝承天命
立國永貞
文明爲治。
於是乎勝國秕政
一變至道
彬彬足以有辭天下
縉紳引年
謝事一節
殆遜於古。
時世者。
未免不韙之歎。
何者
高麗氏之爲國也。
右武尙佛。
禮樂未備。
中葉以降
權姦執命
强寇外侮
然而士大夫立朝齒滿。
引經乞骸
其身據權位
勢成騎虎者。
涕泣纏綿
不得不告歸
一時風尙也。
本朝立制
七十者致仕
奉朝請國重輕。
不可許者。
特賜几杖
前後名碩進退以禮。
保厥終始者。
磊落相望
而近頗未之盡然
鍾鳴漏盡之誚。
有時而作。
亦可以觀古今之殊歟。
然古之乞退
癃病支離
黽勉抽簪
賀知章者。
有時嬗變
見幾先作。
范景仁者。
甚或貪戀回翔
彈章勒差。
柳公權曾公亮者。
名利塲敗衂耳。
何足一世而詫後人哉。
內閣學士梣溪尹公
釋褐才十六載矣。
入出內外
歷綰淸要
位躋極品
望絶班行
聖眷彌重。
共和協德
功業之樹。
寵祿之享。
日漸加隆
絶無所謂數者之患。
韶顔華髮
神用康壯。
未及引禮之年。
復三上章力辭爲臣
山人野服
浩然就第
所謂急流勇退
平地神仙者。
盖世不恒而公乃有之。
豈不偉歟。
世之談者。
或言公去之太早。
朝家許之太果。
然公之早圖
所謂克全晩節
後生描畫
歐陽公之志乎。
聖上之亟副其懇。
所謂成公之美。
一代法。
其唐宗之諭李靖乎。
繼自今廉隅自防。
禮敎成俗
駕軼前古
無遺矣。
是用爲之賀。
渟淵李閣學赴燕
公元1863年
邦內有長白金剛天險也。
南溟東洋巨浸也。
山水之觀。
甲於天下
而言游覽者。
必以中州爲勝。
其所讀皆中州書。
所學皆中州人
耳食先入爲之主也。
地界有限
重譯而通。
中州者。
不過歲幣舊好
而元氏以來都于燕。
使价經行
遼瀋二千里。
徼外邊土
蘆葦塞道
玉河數月之頃。
風沙眯目。
車馬雜遝
九州之大。
天下之富。
不得窺百之一二。
所從游皆萬里趨利宦者滿洲色目耳。
懷抱道義
磊落豪傑之士。
豈肎俛首計偕
如唐宋時乎。
人之自燕還者。
津津城郭宮室之壯。
文章品物之盛。
聽者亦惘乎發望洋之歎。
豈非耳食爲之主耶。
癸亥春
春官侍郞渟淵李學士陳奏行人
賀公大觀也。
公豈耳食者哉。
公奚觀焉。
聞一道德同天下。
帝王大業也。
今蘇陸之學。
太半天下
剌麻耶穌之敎。
倂廁於輦轂
所謂大業何居
服堯則堯。
服桀則桀矣。
今商冔周冕先王之制。
一切掃地
而薙頭辮
髮。
紅帽左袵
蠻夷
古今之異。
不可測矣。
邦之人士見聞誠陋矣。
然身講周孔之禮。
口誦程朱之書。
又以山水之甲於天下者。
供其游覽
所不中州者。
刁詐之風。
華靡之習。
淫巧之末而已
公孤力學
言動以禮。
直聲朝野
今行也。
貯書數百卷
逆旅黌塾
將以專心於內。
夷險一轍
則其無誘於外可知
桑弧蓬矢
男子之願也。
公其終無觀乎雨雪楊柳
扶婁執玉之役也。
薊樹燕雲
箕子麥秀之地也。
鴨綠江上。
痛哭亭。
寧陵未卒之志事也。
至若黃金之臺。
慶卿之市
野人指點俱妄也。
愼不可聽
耕雲李校理宰狼川序
耕雲李學士久於經幄
啓沃爲任。
忽除狼川縣。
朝議欲試諸外也。
將行
余與冠樵子餞于城西僦屋
崇酒而言曰。
大人者用其時
不易乎時。
南陽而尙治蜀之嚴則狂矣。
祁山而懷苟全之念則悖矣。
孔明之用其時也。
絳灌之後而乞自試
高帝約束痛哭流涕
賈生之易乎時也。
天生萬物
鸞鳳桃李
美者也。
何不荊棘而去蛇虺
以專其美耶。
余嘗聞之。
因其而遂其性者。
天之道也。
抑陰扶陽
財成輔相者。
人之道而天之理也。
豈能反於
天哉。
今夫讀書利器
及時也。
一縣之長。
足以興孝弟而贊禮樂。
可以其時
下民唐虞之俗。
上司臯契之明。
而吾一人者。
以所讀堯舜之書揆之。
多見其物與己忤。
事竟無成
於是乎慨然曰道不可行
噫。
豈能其時哉。
昔程伯子靑苗之時。
不辭小縣曰。
能寬一分
民受一分之賜。
大人隨時得中
惟義是從
閑我大德
與同化。
所以用夫時也。
學士笑曰子欲鄕原我乎。
樵子不然
語其跡則老鄕原也。
究其心則古大臣風也。
乃書之以贐牽絲之行。
枕雨堂集卷三
 記
  
先考遺墨楓橋夜泊圖記
公元1822年
往在壬午
琬方讀禮屛處
故人林瑜見訪言市有沽古畫障者。
諦視之。
先公筆也。
家伯氏亟使人售來。
先考所畫唐人張繼楓橋夜泊詩也。
上題夜半鍾聲客船
下有石川二字
先考筆。
水隈山椒樹老而石蒼。
孤舟斷岸
曉色凄迷
衣冠一人
杯勺倚舷豪飮
遠望粉堞逶迤
塔影隱映亂林間。
知爲寒山寺也。
手潤尙新。
昆季三人
摩挲不忍釋。
對之怡然融神。
怳然不自覺我身不與岸巾垂袖
高吟對酌其間也。
先考少好繪素
品格高下
小子敢知。
而世之尙論者。
謂枯墨減筆
瀟灑閒遠。
神理所到。
咄咄逼眞
在元諸家最高。
非必學倪而倪也。
經正賞鑑
恩數出常。
而粤自乙卯以來
念絶榮途。
歸自城華。
沒齒無聞
城西石川之南。
嘗號石川
下筆絶罕。
又不款識自別。
今觀下方二字
抑或少日之作歟。
未知應在何人。
又何雜諸塵煤。
落市儈手耶。
從子允赫閔其殘敝
自裝褫。
以示沈翔遠。
翔遠曰。
姑蘇此去水陸萬里
張繼千年上人
江山草木
無相殊。
衣冠面貌
果同乎否乎。
守約曰。
畫者之流
也。
書有六義
會意居一
神領韻造。
天趣流動
有情自可理解
子輿氏論詩。
以文害辭
不以辭害志。
九方臯相馬驪黃牝牡之外。
王摩詰雪裏芭蕉
鄭壽銅半夜鳴鍾
人訝其太早。
之者無論夜半先後
鍾聲有無未可知也。
斂手而曰斯言得之
遂記之。
省齋
昔余髮總總
兄弟三人
次第受學於先大人
伯子勝冠
季君就學
城西石川
一屋磬縣無外塾。
聯侍膝下
昕夕伊吾
村家黌舍
昆季生俱晩。
皆先大人年所得。
故尤被慈愛
而先淑人在傍執女紅
時校其句讀
大人嘗取小版長尺餘者。
削爲蕉葉
手書省齋三字
揭之讀書之楣。
伯氏以爲號。
旣而昆季未及長。
未有成。
孤露顚連
浮沈爲命
今鼎坐相對
白髮星星
回念疇昔
星霜遽四十周。
惟舊扁額
遺在篋中
手潤尙新。
雖余冥頑
何以爲懷耶。
從子允赫問時省之義。
余曰諾。
大人命名之義。
嘗有聞於警欬之餘矣。
居吾語女以先大人傳心之法可乎。
曾子之省。
惟三事。
今玆隨時循省者。
大人若曰而已
敬者爲學終始也。
灑掃應對
至於篤恭天下平。
皆敬爲主也。
心主於身。
宰乎心。
語默起居
應事接物者身也。
而心不爲主
無以中節而該之於道。
神化不測
莫知其鄕者心也。
不作宰。
何以一內外貫動靜乎。
故曰欽明溫恭
堯舜性之也。
尙書聖敬日躋
丹書之敬勝怠者。
湯武之復其心也。
孔子所謂操存舍亡。
孟子所謂勿忘勿助長
養心之功也。
大學必愼其獨。
中庸戒愼恐懼
專言存心之妙。
至於夫子一主於敬
朱子作箴而發揮之。
此敬之所以爲學之要。
而從古聖賢必致意也。
大人造詣淺深
小子所敢知。
然其平生淸苦讀書
力求實踐
不可誣也。
不天無狀
徒承尋數之工而不能受作聖之訣。
僅能得之談屑不能襲諸身敎
得此一言
猶見至理
其未得未傳者。
亦將何求而何問。
咨爾允赫。
嗣爾嚴君
之後昆。
亦嗣于汝。
不墜大人之訓。
奚啻籝金靑氈之比哉。
然余亦無實踐徒言
只覺頳于面而怛于懷矣。
文淑山莊恠石
公元1853年
吾友李文淑旣喪耦。
絜其穉子
歸于維揚之日潭里
癸丑春
京師余言山居之好。
且言得恠石甚多
爲畫數本以示余。
余訝稍涉夸張
然愛其逸韻透漏
掛在壁上
歲秋
過日潭訪焉。
入洞行數里。
茅舍臨溪
映扉。
怪石百離立如相守。
不問知爲文淑棲隱處也。
旣而棗樹之壇。
薄而觀之。
磊落羅列者。
如仙如佛。
怒猊奔馬
峰巒縹緲者。
溪壑窈窕者。
蘭若古塔。
孤僧汲水
疎林仄徑
羽士看雲
翹然靑衣捲書。
飄然爲嬌姬拜月。
詭容譎態。
不可窮極
手畫示余者。
宛然東之西之第三
石星類也。
天地堅確之精。
上而爲
下而爲石。
氣之所鍾。
理有幻焉。
故望夫爲石。
鞭羊爲石。
亦有星隕而爲石。
羣分類聚也。
聚乎氣者。
爲金爲石。
分乎形者。
作此異狀
文淑得於谿澗沙礫中。
携而實于庭
遠近聞者踵相售也。
不脛而至。
前乎文淑爲幾世矣。
隣乎文淑爲幾人矣。
皆不知有此。
文淑得之
抑好之之篤。
分者必聚歟。
文淑遯世者。
退伏于此
未可謂得其志。
殘丘剩水。
不足以攄不平
村翁野叟
不足以抒高情
凉風敗葉
秋聲淅瀝
負杖徘徊
與石偕作
顧影相語
把酒相勸
未知文淑跅弛之氣。
不羇之懷。
能無月下痛哭
風前大笑乎。
不能言。
言之必有可聞也。
鄭肅獻公生祠堂記
公元1811年
純廟辛未冬十二月
龍岡男子洪景來。
歲饑嘯聚流民
稱兵構亂
殺害長吏
連陷八邑
關海騷然
魚爛之患。
朝議巡撫中軍
領訓局軍四哨。
郡縣兵以討之。
賊捲入定州城
久不下。
鄭相國獻公以監賑使駐平壤
明年正月
臬司被逮。
以公授觀察使
二十六日
金吾夜渡浿。
臬司皇恐欲交符。
公臥帳中
傳語明朝
固請。
公曰方四郊多壘
上將大事也。
夤夜乎。
極知無他
然賊倘扮一使
奈何
不聽
明日隅中乃交。
民情帖然
旣而登陴之士。
解環營之伍。
百姓毋得佩兵刃
開城門。
勸農作毋失時
移檄下邑
關阨外屯戍倂罷歸
中外晏如
時大軍圍定州
征繕飛輓
羽書傍午
事簡以集。
民不知勞。
四月賊告平。
公勞來保翼。
春秋
單轎獨行
遍巡僻遠
凡邑瘼民隱
靡不爬櫛
養馬去害馬者。
居四年。
府庫殷富
民忘瘡夷之苦。
西門鎖鑰
百年無虞
公才遞去。
一反前轍
日底倒懸
於是邑之耆舊相與齎咨曰。
昔在島夷之亂。
完平李文忠𦲷玆六年
再造於我。
公殆相仿也。
不以慕完平者慕公乎。
繪素建祠于含毬門之外卽此也。
之琬勝冠
以故穉子
拜公於大陵
居室湫卑。
寒士所不屑。
長遊于箕。
井田之墟。
堂廡翬飛
平之祠。
巋然相望
及對箕之人士
往日事。
老者已死。
少者皆不知。
嗟乎公去箕未三十年。
當時呴濡者。
乃厥父若祖也。
尙已昧如。
况後於此乎。
不覺愴然
乃語之曰。
東方初無生祠
自箕人祀平始。
江漢日下
近則生祠州郡
申禁而莫之止也。
夷攷其實惠眞績。
平若獻者。
其孰尼之。
公之祠果東方第二也。
足以千古
子大夫其志之。
薊門烟樹
余過遼瀋
所謂烟樹者。
人未之詳。
甚訝焉。
一日早行
天氣晴和
坐車中南望。
野外天相際。
非雲非烟
離離纚纚
氤氳虛明
錯落紆餘
峰巒樓閣
如瑤幢葆
羣仙朝天
靈山揖讓
萬佛赴會
汀島縹緲
帆檣輻湊
旗皷整列
將軍對壘
犀象飛舞
神龍弄珠
蜃樓而不幻。
野馬有形
俄頃之間。
其變無窮
拍案而驚曰。
薊門烟樹也。
胡爲而致此。
注目凝神
不可思議
盖遼野千里
一望無涯
厥樹白楊
而種之皆一字成行
向背隨宜面面成列
未有齟齬失理者。
其爲樹也。
下竦而上盤。
人目遠處
竦者虛而爲雲
盤者爲物之肖。
非烟也。
謂之烟者。
名之。
其變隨異者。
人之行而樹之纈紋也。
野之北大山東走
醫巫閭
南邊夷曠
與天相接
故有是奇。
樹之近者無奇。
惟遠在數十百里。
奇始生焉。
臨象而求必天下無何也。
野之大固有之。
樹之遠亦有之。
上盤而下竦者。
成列天雲相接之地。
則不可再矣。
薊門所以獨擅歟。
雖然與天非奇也。
目爲之幻耳。
何則
余嘗觀耳之幻矣。
溪堂溪水
觸石激湍無定響。
怒則琴筑爭鳴
驚則急雨橫空
深松發籟其趣也。
紙窓風鳴其愁也。
羣蛙競吠似乎驕。
兒女爾汝似乎怨。
胷中無意設而耳爲之聲。
今樹之色非正也。
祟於目耳。
色與聲外物也。
以外物累耳目
耳目病心志。
使人視聽之正。
良亦可慨也已
顧以語僕夫
僕夫識字
矯首盱眙而曰未見有佳處
噫。
僕夫果眞道者耶。
船庵記
金剛皆石也。
躋攀處。
分外着足一頓挫。
輒成一佳境
太上洞者。
須彌塔下九潭之一也。
從東細泉入。
壁勢屛環。
跂跂半石帶。
成棧。
古菴寄在石竇
廢已二百年。
一塵不棲
有朴彬者修道於此曰船庵。
幽閒若處子
磊落丈夫
回想摩訶百塔
筇屐成市
瓦礫塵坑。
窈窕之天。
却怕形神隨來未也。
石液爲泉脉。
日積十斗
掬飮滿腹。
淸安不飢。
吾友金守約十八。
一僧飮水經冬卽此也。
西行數里得大石
右萬仞壁。
左谷無底
蟻附盡頂西墜。
繞壁側行
有元曉窟。
湧泉
當午五色雲
左有玉笋
參差三五丈。
皆方削如叢石。
束立十二笙。
笙半赤笋橫揷
大人者來。
可銜口吹之
西折北上石臺
一層一頂。
旋旋開席
臺盡石像人立三十丈。
前侍一童子高半之
兩臂垂腹。
眉目口耳頂臚宛然戴帽嵌兀。
自然天成
俯瞰玉屛上下二十里。
白雪皓然
羣玉璀璨無數
須彌塔頂頂可坐。
東望白玉長竿
聳出半天
裊裊可折。
得之臺前
移十武不見
飮元曉泉
童子拱立丈石前。
夜深星斗灝泱。
神天赫戲
回顧丈人童子
塵埃中物也。
枕雨堂集卷三
 題跋
  
題續蘭帖
公元1853年
古之高會良讌。
爲後人所景仰何限
紀年著者
王謝蘭亭之會。
東坡赤壁之遊而已
宴集常事
何時不可游。
何地不可會。
然必擬古人而又必取其年與日之相符者。
豈非其人之風流文采照映今古
使人有以想慕依歸也歟
今於咸豐三載歲遇癸丑
金君姬輔折簡置酒
招邀同志
乃於三月三日
曾于紫閣山陰老人亭。
溪山映帶
風日扇穆。
少長咸集
觴詠暢敍
古人同調
至若寓心欣遇
俛仰興感
尤是遙遙一揆
鹿鳴之詩曰。
呦呦鹿鳴
食野之蒿。
我有嘉賓
德音孔昭
視民不恌
君子是則是傚。
其斯之謂乎。
王謝諸賢。
典午末。
天下雲擾
偏安江左
不勝其憂。
黽勉排遣
淸議是尙。
吾人風流文采
不及古人
生長明時
涵泳文治
中州風雨
不相干
家國寧謐
心身樂康
雍容禮法之塲。
賁飾太平之像。
比諸晉人
豈不矣乎
一遵故事
各賦古近體詩
疏其姓名
且告於衆曰。
此去九年赤壁
不可虛矣。
留此一幅
爲後契云。
蘭亭後二十五癸丑上巳
題參同契章句
公元1828年
戊子夏
余與霜嶽金守約參同契。
守約以爲魏伯陽本文五言
而其四字注脚也。
以此尋繹
果如守約無疑
按舊序言伯陽參同契。
密示靑州徐從事
徐乃隱名而注之。
然則四字與補塞遺脫
徐之所爲歟。
之後序。
可見矣。
仍與守約一依空同本。
更定章句
余非解此者
特愛其比物托喩
遣辭淳古
心竊好之。
昔有少年子持身輕浮
其父請敎胡安定
安定使讀素問數月。
知人臟腑脉絡之理。
瞿然自愛
遂成謹飭
於此書。
少年素問乎。
守約墓木拱矣。
遺文散佚
獨此篇尙留舊篋。
篔簹之詩。
山陽之笛。
不勝交感于中矣。
守約又有胎息圖說
發明朝屯直事之義。
以非門路之正。
終不示余。
亦佚不傳
惜哉。
孝友吉甫客。
字如道人
周序大禮行。
天璆共琰陳。
如何孟反殿。
夫子衍文
孔門諸弟年表後識
憶余幼時
先君子常曰。
論語一部
天地第一文字
平生受用不盡
集註考亭第一文字
一字一句
秤停無偏
不可斯須去身。
小子孤露無狀
每思斯語。
讀之十餘年不輟
程子曰。
要當會之以神。
諸觀人。
公元前496年
昔日識其面。
今日識其心。
和靖曰。
卽其問答
如己親炙聖人之門。
今余髮種種
無體篤行之功。
其書自我自。
可知矣。
然其志久猶未艾也。
樹下講禮
坐中希瑟。
殆若躡杖屨而陪警欬。
亦嘗形諸夢寐者屢矣。
惟其諸弟問難指意淺深
鑽諸訓詁
六書假借轉注
畧可似矣。
容貌威儀
揖游折旋
難於象形會意
諸弟年表所以作也。
雖然古書旣缺。
所憑者遷史而多失實
可證者家語而又牴牾
未免踳駁
惜也。
魯定公十四年
孔子卒凡十九年。
易曰雖無師保
如臨父母
讀之將警惕興感
未必無補云。
題金稚(저본에는'穉'로되어있으나원목차등을근거하여'稚'로바로잡았다.)高詩卷
蓮坡子冲澹寡言
與物無競
嗜詩
博涉今古
材甚富。
然頗尙綺麗
不類爲人
張子房婦貌。
宋廣平梅賦
有以也。
靺鞨之北。
烏蠻之南。
西至燕薊
東盡滄海
殆將遍焉。
輒有詩不啻萬數
散之巾衍
漫不統弆。
人或勸其收藏
不應
余曰。
子不聞吾友文山之言乎。
傳吾骨肉者子也。
得吾性情者詩也。
子雖不肖
未有不愛也。
有詩不收。
其猶愛骨肉遺性情。
且吾幸而相隣相近
骯髒焉。
爲世所棄。
不幸相似
然故從游垂四十年。
未嘗有忤。
一或唱之。
一或和之
又從而索其舊作。
相與批之評之。
聊供目前之娛。
一朝先朝露。
艸木同化
百世之下。
誰復知有吾與子。
能索其詩讀耶。
何惜不一示余。
蓮坡笑而不答。
明日使其子東弼繕次凡八編。
風謠三選
公元1857年
往在英廟丁巳
省齋時彥民間佚詩一百六十二家。
昭代風謠
後六十年正廟丁巳
松石園干壽慶而已广張混續選三百三十三家。
俱行于世。
今上八年又値丁巳
於是劉君在建,崔君景欽思繼前人之躅。
得三百五家。
名曰三選
庸付剞劂
元遺山中州集。
詩鬼數百來賀。
九原者。
亦幸其詩之傳耶。
夫生乎蓬蓽
結髮鉛槧
白首仡仡
所就雖有大小
若不外物
含英摛藻
力追古人
其志不可沒也。
其有子姓世其業。
縹緗
固已焜耀當世矣。
往往不藉其力。
不爲後計
殆將泯焉者有之。
詩果能窮夫人歟。
二君黽勉蒐羅
鳩財印布
使隻字片句
圖永不朽
古人傳人遺詩
掩人遺骼同功
良亦仁心用博矣。
聖朝菁莪之化。
有爛然可觀。
豈直九原之幸已哉。
自菴和陶邵集
出性情。
無無性情之人。
無無詩之人。
性情受之天。
氣質有淸濁之分。
有聲律體裁。
趨向風味有截然如人面不同
故誦其詩其性情不可揜焉。
吾宗自然翁少從事世路
中年拋棄榮途。
僻處海上
耕稼漁樵
怡心經史。
所著多道德經綸之書。
而尤好詩
陶淵明邵堯夫爲歸。
栗里賦歸之情。
穆脩先天之學。
凡有吟哦
必取二集而步其韻。
性靈相近
天機不謀而似歟。
少學不成去。
可謂無性情之人。
縱强其不能
追步邯鄲
啾啾野音
隨俗彌縫
殆無吾面者。
今讀翁此編。
玄酒大羹
雕鏤粉飾語。
卜築紫閣之陽。
園林溪山
幽人之樂。
窓下淸風
花外小車
自得之玅。
宜其超超玄著
物與俱化。
然讀之。
怳若而已而已
是知翁之好之篤而倣之肖。
而翁面目性情
殆乎隱而不見
古之隱者。
隱山林隱金門
亦有隱墻東者。
翁其隱於陶與邵耶。
何行其庭。
不見其人也。
翁旣不出門
詩亦不示於人。
後果蕭太子歐陽棐尙論者否乎。
回門
花不離披
命阿舒,伯溫輩趣具酒。
復續停雲打乖可矣。
書雙詩艸
之香。
絺繡之美。
人莫不甘於口而悅於目。
以之和於味則亂其眞。
以之施於色則失其天。
陰陽駁而蕩其本也。
故曰大味無味
又曰繒(一作繪)事後素。
知玄大布
知德者鮮。
人性同而情不同
故爲詩也。
甘酸玄黃焉。
淡而素者其正也。
余於雙子詩而異之
肩隨友也。
生平不與貴富人交。
對人命酌
醉而歌歌而詩。
詩成不琱琢求佳。
肫肫樂易和平之極。
不作機關語。
長慶實際而具擊壤之趣。
大布玄酒歟。
卽其詩。
性情可知
或訝其直率
勸讀玉溪生
莞爾曰。
子欲使息嬀曲眉
桃樹上杏花耶。
題史逋詩草
柳君文山嘗鈔所作詩一𢎥投余曰。
平生心血
只此耳。
覆瓿灾梨任之也。
數年文山沒。
板橋鄭君文山妻黃氏之語曰。
詩之傳否。
惟待於玉山老人
余悲其志也。
手校若干篇。
遍貽同好
噫。
文山平生窮苦
一展眉處。
悠然自樂。
未嘗以外物爲欣戚
耿介之操。
質素之風。
讀其詩可知
然此皆由於母氏之敎也。
金孺人內範
家徒壁耳。
延師擇友
文事無所不備
待客無不盡力
自余童丱
諸友伊吾渼泉之社。
遲晷永夜
寒葅冷飧。
飽德者雅矣。
賢母之敎。
宜有文山
惟其不苟也。
故窮至於此。
噫。
貴富非所論人
貴富所易也。
不苟所難也。
得其難而不得其易。
豈非也耶
君子其如命何哉。
臨卷不能無大憾也。
書諸卷尾
且曰醬瓿亦命矣。
何與焉。
碩果志引
變法之難。
難於作法
作法經綸艸昧
達本末。
裁量者存。
變法一見其敝。
自恃聰明
率爾更張
快則快矣。
畢竟掣肘
有甚於未更張者。
故易曰先甲三日
後甲三日
審乎本也。
居蠱亂之時。
治蠱之道。
必先察其致亂之由。
甲者震也。
泰之中心
先三者歷艮坎至乾也。
後三者歷巽離爲坤也。
然後知蠱之本乃泰也。
泰之太平
君子小人退。
不幸陽退於上。
一陰降初。
以至於蠱。
當此之時。
察乎先後
期使一陰退而陽內入也。
思以正之則巽之申命行事
其時也。
發號施令
必先其亂者而治之。
巽九五變而爲蠱。
故曰先庚三日
後庚三日
庚者兌也。
先三者歷坤離而巽也。
後三者歷乾坎而艮也。
知行事者必於已亂者而申命之。
申命之者
以至於泰之君子退小人也。
變法者。
可不愼歟。
自然金剛詩後
古人江山文章氣。
此言果信乎。
好游八路
北至燕薊
經歷非不奇壯矣。
自顧文思了無少進何也。
余觀之無術歟。
宗自然將軍金剛
紀行一卷
將軍談道德。
不求文章之美。
將軍所得何居
余嘗入山
見前名字
無完膚
曰人皆先我。
我獨老白首
最後也。
旣而入都語人客
金剛者。
十無一二。
就一二者。
山水言人人殊
或以百華佛像
普德銅柱最甚
或以梵宇興殘。
金碧侈儉定甲乙。
何人見之不等也。
金剛一山
刻露淸秀
萬二千峰皆石也。
大者數里。
小亦尋丈
一靑蒙塊諦視之。
莫不逸韻透漏
意態橫生
酸醎辛苦
各具其味。
竟日相對
不能盡其情者。
凡世冥然莽禿。
造物者初不設於山之中。
須彌塔萬物肖,海金剛,叢石國島。
縱使泥塑粉捏。
隨意取快
瑰瑋精巧
斷非思慮所及也。
論者舍此天成
取人眩目者當之。
始知入山未易
而人見之奇。
多於山之奇也。
未知將軍得其術。
古人文章之助乎。
將如余口能言而無寸進
畧得其形乎。
所望將軍者仁知之樂也。
至若幷與形而失之者
將軍不爲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