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枕雨堂集卷五 (自动笺注)
枕雨堂集卷五
 碑碣
  
永明寺碑
國家文興
垂五百年。
敦尙儒術
禮敎成俗
異端雜流
不敢幷廁。
大山深谷
寺刹相望
爲其御暴客而收流民也。
今夫窮峽遐澨。
左人稀。
不免盜賊之藪。
畸人孼子
漏網失途
必致溝壑之顚。
於是乎後聖惻然
作之庵院。
度之寂寞之濱。
鐘梵以相警。
禪誦相依
駕馭長策而寓之以仁民之政也。
若箕之永明寺。
朱蒙氏之舊都也。
浿江上游
塹壘天成
閔文忠公鎭遠北城
部署緇徒
殿于箕城而據北山之勝。
祗林而營壘也。
寺刱於勝朝
擅名國中
千年以來
屢經興造
使相洪公在喆帥箕之明年
沙門妙亨等言寺敝難支狀。
公曰是亦爲政一端
捐金改繕。
府人五衛將鄭命基尸之。
民皆樂赴。
舍施來助。
閱月工告訖。
諸僧請余書于石。
余惟寺廢則僧散。
僧散則北城虛。
借使一朝有急。
北城不守。
是無箕城
箕城
是無國之西門
然則寺之修。
可緩乎哉
經世慮遠者之所以汲汲前後也。
或者以是擧。
歸之佞佛求福之資則不亦陋歟。
銘曰。
佛祖東渡
大法輪。
玄化共流。
王道斯遵。
君子制治
翼我邦人
後賢嗣之。
塔廟維新
敵愾曰義。
容衆近仁。
衛國者。
孰謂無倫
浿水泱泱
錦繡長春
千世在後
視此貞珉
韓君煕肇墓碣
公元1811年
蒙國之大難
而處禍之必至
矢身之必捐者。
不幸則身及於禍。
其盟踐。
幸則其難濟。
矢志
爲不踐之盟。
不幸以不徒死。
可以有傳則人猶幸之。
任事者至以此幸其傳。
亦可悲夫
幸者苦節未著
名或隨揜。
宜若不幸焉。
然國享其利。
身獲其安。
大幸者存。
不可以不爲眞不幸矣。
不幸之時。
得其幸者。
余於韓君煕肇見之。
粤昔仁陵辛未冬
土賊洪景來冦嘉山
殺其長吏
連陷八郡
藩臬之臣。
傳檄諸鎭而且無人
于時安州得林君之煥。
平壤得君焉。
林由直路遇賊。
屈死
貤贈錄孤之典。
聯翩照耀
若君歷險間道得達。
使沿海列邑聲勢相應
豶豕之突不及內地
而口不伐其功。
不霑斗祿
其名遂揜。
死者有知
决不身後之利。
幸其不幸明矣。
西陲告警
嘉山南北之要。
號令不通
巡察使李公晩秀壯士凡十一日。
慷慨請行
人或難之。
君曰今日之事
君事也。
吾食君之土。
文不謀國
不殺賊。
吾爲吾君。
惟此一行
脫有不測
當爲李氏鬼耳。
時君二親
不處家事
蠟書納髻中。
乾餱和雪咽之。
是歲臘月之晦。
徒走出城。
墟里無烟火。
渡薩水。
爬山緣谷七日龍灣
府尹趙公興鎭得書。
始知薩以南無虞
人情稍安。
旣而官軍戒嚴
凶渠授首
曾靡障堡戍陴之墮。
國家有盤泰之固。
嗟乎高官厚祿以寵于帥者何限
及夫大難辦一死。
乃出於寒微蓬蓽之下。
可慨也已
使君不幸遇險
斷斷忠赤
優踐必死之盟。
貤贈錄孤。
宜與林君同其傳。
今君幸而禍不同處
不同捐。
幸而玉壘再奠。
金甌如故
人方幸君之不暇而或以不幸何哉。
明年君圽于家。
年四十四。
葬君于龍山某地
子用敎用孝俱守志隱約
以李兢小傳
謁銘于余。
余嘗讀府志。
知君有奇節。
其傳又言君家貧。
居長慶門外業酤。
猶復賑人之急。
好學
滌器之暇。
讀書
文人
輒質其疑。
盖其質美。
有不負素抱云。
銘曰。
勇能忘其家。
智能保其躬。
卓爾者忠耶。
古人書。
夷然長終
未酬者功耶。
死生已置於度外
得失不介胷中
盖得于人者嗇。
得之天者豐耶。
自靖獻。
降衷
我來作銘。
垂範無窮
通文郞玄公墓
公元1828年
玄君鈺旣幼而孤。
克勤儉而底于成立
以其考妣宅兆不吉
後十有七年
改葬楊州石磧面漢洞艮坐之原。
祭田
刻誌納于壙。
又伐石爲碑
徵其詞于之琬
之琬未及見公。
且公年止三十。
名業不著。
耳目未遠。
嘗已銘諸幽。
今何辭。
公諱在新字德日
寧人
高麗同正之後
本朝世有簪紳
曾祖判官
祖啓根。
考㷞俱知中樞府事。
三世幷贈判書
貞夫人善山金氏。
贈參判天秀女。
長身疎髯。
言議英發
內行純摯
爲人矜式
落落氣節自詡
苟義所在
不以利害經其心。
喜施與。
讀書古人陰德處。
起舞
寢疾
忽有邀醫來診。
或手執藥餌者。
相屬于門。
家人始不知。
後知皆曾所被濟者也。
十八捷漢文科
敎誨主簿
純宗丁丑卒。
初葬漢洞。
再遷于此
溫陽方氏。
尙衣主簿善女
淸儉律身
仁愛及物
先公二年卒。
祔于左。
男鈺前任井道察訪
娶卞氏錫圭女。
生男濟復。
女適金濟德,李應元。
公仲弇山在德簡少許可
獨稱公有遠大器。
大兄知事在明慟公無年
謂公不食報宜在鈺。
字鈺曰報汝。
噫使公在。
尙未耆艾
而木則拱矣。
石則穹矣。
報汝不洎之恫。
有窮歟。
安邊烈婦墓碣
公元1834年
余游肅愼之墟。
過釋王寺。
鐵鷂上人
入山淸修三十年。
言父亡母殉節
幼而無歸
寄養於佛者。
遂成沙門
兄姊居山下
往還家人
且曰父葬闡夜谷。
李氏三室
別葬蘆田先兆壬坐之原。
母之行。
足以百世
諸公記傳可攷。
而墓無顯刻。
先生銘之。
夫佛以虛無爲道
出家者絶其倫親常也。
鐵鷂眷眷以揚親之美爲急。
是知虛無其跡也。
藹然不泯者性也。
可以門墻麾之哉。
參奉鍾燮爲之傳。
尹賢者也。
其言可信
李氏孝寧大君靖孝公補之後也。
松溪處士季彥氏。
幼有內行
歸于平昌李氏士人漢弼。
中廟判書平原君謚翼平季男十三世也。
家甚貧。
氏居之不戚戚
幹辦有度
不使夫知。
甲午冬
疾篤
氏祈天願代死。
血指和藥
然數月竟不起。
氏欲决義。
兩兒未及免懷。
隱忍未果
再期而祥。
筵几將撤。
先厝劃後事
二孩親隣
躬致潔蘋藻祭。
闔門自裁下從
時憲丁酉正月卄四日也。
得年四十八。
二女適人
男長師淵生初燮,晩燮。
師文鐵鷂也。
鶴城沃沮也。
中國萬里
不入堯舜之治
本朝受命
一二布衣日誦朱書
講明周孔之道。
於是乎一區靑邱
比隆唐虞
氏以鄕曲一女子。
詩書保姆之敎。
矢心從容
殺身靖獻
豈非聖朝作成之化。
先儒洛閩之功也歟
銘曰。
嫁而從夫。
聖訓也。
從之不已
身殉也。
負素心。
大信也。
彼不知命
河漢也。
枕雨堂集卷五
 墓誌
  
伯氏墓誌
公元1837年
伯氏諱之璉字瑚汝。
張氏自高麗神衛上將軍諱金用爲始。
十一世有諱安世寧府尹
本朝鼎革
與子金海府使仲陽棄官歸仁同。
屢徵不起
謚忠貞
烏山書院
金海公享玉溪祠。
至孫脩擧遺逸拜掌令。
三傳進士致孫,司僕主簿瓚。
移居水原
訓鍊院僉正忠輔徙京師
三傳宣傳世英早卒。
傳有弘,澤,德胄
曾祖祖若考也。
伯氏四世
明法敎訓
李氏上護軍炡遇女。
獻陵別子敬寧君裶之後也。
先考四十七。
始生伯氏
二十而孤。
母老二弟幼。
伯氏幹才
仰俯無缺
先考繼禰奉先世祧。
主祭以時
盡力先墓。
一省掃。
老而不解
伯氏克遵先志
亦老猶不解
年六十五。
同治丙寅四月二日卒。
伯氏再娶。
曰韓氏命欽女。
曰崔氏功鎭女。
家世取婦雖微。
士族
伯氏後娶通流外。
崔筭員也。
一子允赫崔出也。
觀象監僉正早圽。
二男春敎書敎
一女金弘鍊妻也。
我家曾祖以來
失志棲遑
不勝淸苦
稍廩爲生
錄錄無聞
人或笑我寂寂
懷抱利器
貞白自修
天褒剡計。
代不絶書。
未嘗趨走權門
老窮
巷。
昇平日久
政狃於常。
雖有才畧
無由自見
使然也。
其如命何哉。
伯氏常曰吾最不肖
兄弟屋過千金
二百年初有也。
不念先考三十年老屋十九緡半乎。
泫然涕下。
後昆念之哉。
伯氏高陽先塋左域。
卜地移封
之琬老矣。
先爲志埋之。
且曰蔭而武武而律。
四代一變
天道循環
又將何居
喬木幽谷乎。
聽天而已
季君墓誌
公元1854年
君諱之瑍字景華
張氏貫仁同者。
高麗上將軍金用爲始。
本朝
進士致孫徙居京師
先考石川府君德胄
李氏
獻陵別子敬寧君裶之後也。
君未童而孤。
伯子撫養恩義
君亦力學自立
篤於人倫
敢言有機變。
長者咸奇之。
十七由門蔭洊魁律科
轉數官止敎授
年四十四。
哲宗甲寅卒。
君始娶溫陽鄭氏履健女。
二十而歿。
葬注葉阡先兆
從而附。
後十六年
移封三角山西麓巳坐原。
先考丈夫子三。
君其季也。
君之生也。
二親春秋高。
城西玉瀑之下。
如斗
先考禮敎
義方畢備
親授書史
伯子長余四歲
君又少五歲
頭角嶄然
伊吾滿室。
先妣不以私愛蔽子之過。
家貧乏童指。
細務皆親之。
猶分諸兒服
食。
同擧無不給。
時節慶賀
斑斕列餻餌。
環侍左右
姊歸
亦能試所讀。
余嘗曰我爲勝何也。
伯有弟季有兄。
兼之勝。
爲之一笑
人生至樂
其可復得乎。
警拔周通
視之遠過余也。
無所成。
壽又嗇焉。
命矣夫。
伯子賀回庚。
皤髮相對
而君墓艸霜雪屢矣。
男允蒼,允善。
女適全用錫。
次未行。
繼配朱氏出也。
余無兒。
以蒼嗣余。
旣而善尋夭。
然蒼也在。
兩皆有後幸矣。
取婦有育。
全又抱子
獨觀厥成。
俯仰有餘涕也。
再從宗兄墓誌銘
公元1866年
張公之瑜字獻卿
仁同氏也。
桓齋先生德麟之子
碩大長髯
矍鑠有氣節。
薰染家庭
篤信有禮
春秋五十九。
純廟癸未卒。
此其藏也。
溫陽方氏。
先公卒祔焉。
三男允祚,允祜,允祺
二女金進洙,玄啓祐妻也。
允祚二男成敎行敎
二女適李尙潤,玄膺善。
允祺二男衡敎。
進洙男東弼。
啓祐男晉瑞,鼎瑞
女適李漢翼云。
之琬於公從祖弟也。
幼時拜公。
公敎誨勤摯。
諸子勉以敦睦
夫人
禮敬斬斬
不以穉小忽之。
二紀之餘。
諸子已沒。
亦髮星星
悲夫
銘曰。
窮而致力
老而不惑
維公剛克
好禮謙抑
語曰人生
也直。
詩曰好是懿德
公乎公乎。
庶幾乎得。
爲後昆則。
李參墓誌銘
公元1867年
西冦搶攘
箕都介關海。
城邑震驚
小民乘時劫掠
官府莫能戢。
時則有若軒李公鎭濟倡率同志
招集流民
彈壓一方
內亂以濟。
雖無攻城辟地之功。
若其先幾制事
消患於將亂。
盖其績當不在斬將褰旗之下矣。
始公以英發之才。
大爲之志。
十九成進士
二十八補祟靈殿參奉
六載不得遷。
棄官歸家。
園林之勝。
花木琴書
偃仰歗詠
若將終身
辛未冬
嘉山警報至。
姦宄內作
民多鳥獸竄。
公與楊公澤九寓豆老島。
時事蒼黃
慨然募兵
親署部伍
禁暴掠安百姓
爲文下邑
激以忠義
不數日衆至數百。
士人黃就衡,鮮于鐸,洪滮等。
聚衆屯楸島。
掎角之勢。
於是莫敢構亂者。
公同宗屐園太史時爲按使。
公馳謁轅門
陳守城策。
按使大喜
賜以旗幟
督令繕修器械
公日鍊兵戒嚴以待。
明年四月賊平。
釋兵歸第
養閒林下
常以誘掖後進
成就人才
孜孜急務
廣聚生徒數十人
冬夏肄業
由是之子孫多賢者。
而箕都俊彥
出公之門。
若公可謂輔世長民
休休有古人風者矣。
公字文楫。
系出延安
以高
公元1821年
中郞將陽爲祖。
本朝
曹參賀霖徙居平壤
曰薰。
曰重彬。
曰光老。
高曾若祖也。
考益垕隱德不仕。
中和楊氏
士人某女。
公年六十有六。
純宗辛巳八月四日卒。
葬于林原之城里
延安金氏希魯女。
先公四年生。
享年九十一。
同穴而祔。
男仁永參奉,儀永,信永。
側子智永
崔厚鎭,李相汶,鮮于霮妻也。
相協,相咸,相眞。
側子相裕長房出也。
相東,相鴻,相鶴仲房出也。
相邦側子,相殷,相周季房出也。
景運,景燁,景煥,景粲相汶出也。
桓霮出也。
曾玄不盡記。
余客于浿。
聞公之行。
閱府志知公之功。
從相鶴游。
獲拜其大人
見公遺風不泯
及讀黃上含致源所爲狀。
益知公有潛德
相協,相鶴猥托以幽壙之誌。
而狀言公事親孝。
見人貧不葬親。
輒捐百金
然此小節
皆畧之。
銘曰。
循循吉士
豐玆賦予
履厥亨泰
蜚英庠序
蕭蕭一命
色斯擧
婆娑丘樊
琴酒容與
載發遺文
爰尋墜緖
靑靑子衿
有蔚翹楚
丁時艱敝。
有事師旅
我武洸洸
于江之渚。
綾城之阡。
降魄攸處。
我銘匪諛。
永詔來許
主簿墓誌銘
余與玄君報汝友且善。
君泣曰。
鈺幼而孤。
不能悉先
公元1848年
人之言行
掇拾家人聞見
未一二。
墓木已拱而亦將泯焉。
吾子銘之。
噫。
余愚不文
何敢當是役。
然詩云孝子不匱
永錫爾類。
君之懇。
其可已乎
公諱在新字德日
玄氏系出川寧。
高麗同正諱守之後也。
再傳至諱貴南
擧國成均生員
世襲簪纓
曾祖判官諱深
祖知中樞府事諱啓根。
考知中樞府事諱㷞。
三世幷贈判書
貞夫人善山金氏。
贈參判諱天秀女。
公豐面疎髯。
英發恢弘倜儻
有古人風
年十八捷漢文科
克趾世華
言議風度
爲人矜式
薦紳先生
不期之以遠大
不敢年少易之
公先在堂
伯仲聯綵。
養備至。
友于篤摯
事無自判。
不汲汲於小節
苟義所在
不避畏難
喜施與。
雖居疎遠
貧不資生
或致諸家而厚餽。
或與之財。
俾作恒業
如是者指不勝摟。
公仲弇山公淸簡少許可
常歎曰吾見後進多矣。
立志之大。
自守之確。
未有如季之夙就者。
若延其年而充其知。
其進豈可量哉。
公以正宗戊申五月十五日生。
純宗丁丑十月卄八日卒。
壽僅三十。
官止主簿
始葬楊州雲里
癸巳移窆于石磧面漢洞里艮坐原。
夫人祔焉。
夫人溫陽方氏。
尙衣主簿諱孝善女
賢而有高行
宗黨無間言。
甲辰十月十
公元1844年
二日生。
先公二年九月七日卒。
一男卽鈺也。
零丁自立
克繼家聲
可哀也已
爲金井道察訪
密陽錫圭女。
今二女未行。
銘曰。
貌之頎然而行之全。
吁嗟濁世翩翩
終不得其年。
嗚呼其天。
曺訥人墓誌
余客于浿。
與曺訥人游。
謙恭謹訥
若不出口
但語及筆家。
議論風生
亡何訥人沒。
子錫臣來謁銘。
瞿然辭以非其人。
且曰。
尊公筆名海東
尤非愚陋下筆
錫臣又取諸名家評語來示曰。
定論俱在。
所請惟點綴耳。
屢年辭益懇。
遂按其狀。
翁諱匡振正甫
訥人號也。
氏出龍潭
自十一代重敍居平壤
先系俱載於翁考允喆所撰翁祖墓表
盖其文甚高。
有名於世也。
密陽朴氏。
以英廟壬辰生。
享年六十有九。
卒于庚子
錫臣,錫等。
葬于府西加峴里寅坐原。
羅州金氏祔焉。
始翁家貧。
游學四方
李圓嶠書。
晩乃大悟
深得顔魯公法髓。
篆隷石氣
長於臨模
古法行草劉石菴
指隷擬張水屋
屈銕鎔金
不似世間書。
天篆雲䨓。
不啻過也。
快哉亭扁。
卽其指隷。
華使見之大驚。
以爲東國有此大手
一見
或諉以家在千里
今已死矣。
華使悵惜不已
百本以去
紫霞申公緯秋史金公正喜
一代宗匠
大加推許
秋史公有曰蒼雅奇拔
恠偉挺特
鴨水以東。
未嘗有也。
仿博明書。
較之原本
駸駸欲過之。
臨董書。
畢肖其眞。
凡習於東人一種木强風氣者。
於董書門逕大異。
不能仿其一撇一波
萬化千變
無不爲之。
非具大神通力
何以於是也。
盡之矣。
可不朽翁矣。
乃書之。
又以紫霞公之詩爲之銘曰。
曺生指隷妙難雙
雄傑亭扁鼎可扛。
限地論才終陋見。
崔詩韓筆跨東邦
蓮塘黃上舍墓誌銘
公諱石耇字天補。
祖乙高麗封齊安君
貫于黃州
五世善本江原道觀察使
是生郭山郡事碩齡。
徙居平壤仁賢里。
多故家。
關右冀北
而黃氏最多賢。
推爲甲乙
考庭周成均司馬
延安金氏鼎祚女。
公生十二喪母。
哀毁過情
讀書
貧而愈篤。
及長業時文
諸體俱長。
有名於世。
純宗庚午生員
退居蓮塘
恭儉謹行
事後母楊夫人以孝
里之人士坌集門下
挾書難疑
鄕黨大事
必就公議
公貌古而癯。
執論不屈
風裁峻整
人莫不畏之。
庚子卒。
享年六十。
再娶皆中和楊氏
曰海弘之女。
鍾禧,鍾先及朴聞馨妻。
曰性章之女。
生鍾垕及趙潤璜,白鎭華妻。
餘未行。
鍾禧壽道云。
鍾垕告余曰。
自公十一世同副承旨美中。
高祖景澄
葬府北花原。
曾祖泰賢,祖宅元,考及前配
改卜府北馬山之陽帽峰後麓而申坐原。
公葬處也。
不可無誌。
且余嘗及門
徵銘於余。
銘曰。
綿綿世胄
不華矣。
懇懇藏修
靡不嘉矣
地之遐耶。
命之差耶。
嗟乎嗟乎奈何
斗隱高近哉墓誌銘
往余童子時
游學以求四方之友。
林元瑜,文山善。
始遇君於張先生混之門。
玉貌長身
若不出口
下筆多出儕輩
四人者。
日相遊逐。
京城山水
吟筇殆遍。
夜聯篝燈
把酒談古今。
莫逆也。
亡何元瑜不起
今君又報逝。
知己難得
而行未中年。
連失二君
悲夫
君諱晉遠字近哉。
斗隱其號也。
君少貧好學
平居一卷
閉門淸坐
若而人外
不許過從
自奉甚薄。
而客至必置酒
事父孝。
事後母益勤。
備物以致養。
君之父對人。
輒言老境無憂
族戚多待君擧火
君處之有義。
無間言。
從弟十數人
大者相等
侍立
終日不敢慢。
與人交。
委曲誠實
勉其不及
故凡知君者。
莫不心醉
噫是豈聲色之可致者耶。
剛介自立
然羸而多病。
人之不善
若將凂焉。
語剌剌不休
嗟乎此爲君減筭之徵歟。
今年夏
君婚諸從之年至未及五六人
貽余書告病
及身後。
已而果至
君少余一歲
年三十九。
元瑜則壽。
然何樗櫟之久完。
之易萃耶。
元瑜沒。
君梓遺稿以祭元瑜之靈。
今君一弟少二子幼
葬君始興之先阡。
而余滯在關外
不以君之哭元瑜者哭君。
負君多矣。
伐石爲銘。
將埋于墓。
而道遠無以家狀
使文山更攷世次爵里
續書于左。
共寓知己之慟云。
銘曰。
孝而友。
得壽
土深厚。
厥後
不朽
悠久
士人墓誌銘
公元1846年
丙午春正月
平安道觀察使洪公在喆馳奏言平壤士人李昱妻黃氏節行狀。
乞命禮曹禀處。
余嘗讀其奏而嘆黃氏守節之苦。
今其孫紀彥來徵銘。
曁黃氏葬也。
敢辭諸。
字允午
始祖諱連松
高麗封遂安君
因爲郡人。
今享龍溪書院
本朝工曹判書安貴
世祖時謫成川。
孫司直哲遜徙平壤仁賢里。
曾祖曰斗憲。
祖曰德漸。
考命柔。
寧越致和女。
正宗庚子生。
風度端重文行
年二十四卒。
葬于府東龍塘山東麓。
黃氏齊安人
成均生員庭齊之女。
幼而受小學,孝經。
循蹈有則
十三父有疾
刺臂和藥竟得蘇。
二十歸于公。
善事舅姑
所嗜竭力以致
家貧或截髮以供。
及公之沒。
不食三日
家人爲之寬譬
氏曰吾若引决
誰爲養吾姑者。
三從未泯。
無慮不勝喪也。
然猶欼粥飮水以終三年
理家勤儉
功緦同居
手書一忍字。
揭之門楣
宗族之賢者。
資給產業
有成效。
未冠笄者。
擇配嫁娶
警飭不肖
訓誨備至
由是無頗辟之行。
隣里之待而成家者。
十數人
辛未冬
土賊作亂
民皆奔避。
時氏臥疾數月。
盡棄家藏
四世祠板。
携幼徒行浿水
風雪砭人。
仰天哭曰。
女子
不能討叛定亂
垂佑宗祊
掃除狂氛。
庶幾保家門。
共見太平之治
適有二女前導十餘里。
至美林里而去。
至今子孫之居美林者。
二女子之指也。
嗟乎蒼黃之際。
義利顚倒
讀書之士。
不辨先後
若氏可謂知所輕重歟。
先公六年生。
後公二十九年卒。
合祔龍塘阡。
一子松源二男三女
男長卽紀彥。
次紀碩。
女爲黃錫彬,楊承鎭妻。
餘未行。
嘗聞女子行從而已
不幸無從守貞不辱
不可免然
後。
重身輕。
死生以之矣。
今人夫亡。
不任溝瀆之諒。
捐軀下殉。
司牧之臣。
從而勸奬
種種殘生廢義。
以傷大倫
是豈天地之性哉。
而黃氏黽勉從容
圖終始。
以此較彼。
優劣如何
未知禮臣覆奏何居
而洪公之必以黃氏先擧者。
可見導率之化而益信義理之正云。
銘曰。
爰告後人
無傷前一草也。
匪直伊人之如玉。
繄維黃節同穴之兆也。
玉泉張起墓誌銘
公元1811年
太史氏近世風謠
將以備昭代之音。
張生老鎭携其先四世之作質于余。
風竹軒友璧,而已广混,周旅昶,玉泉孝懋也。
張氏世以文。
而已以孝著。
詩又噪于時
余以周旅命狀其行。
且以玉泉墓銘爲言
未果而周旅逝矣。
今讀玉泉詩。
篠舊躅。
觸手興感
存沒之托。
其忍忽諸
君結城君楒之後也。
字起予
亦曰勉汝。
母金氏。
陽人孫女
昔余總髮學詩。
而已之門。
君少余一歲
偉度頎然儕流
丹泉林瑜蘭臯高晉遠結吟社
山春水夜
同牕共硯。
未嘗三日隔。
才器英爽
詞翰沛然
足以當世
丁氏若淳奇之妻以女。
旋以武擧守門將。
仍捷重試陞六品
公元1841年
折衝
五衛將。
君不嫺弓馬
除拜輒不仕。
辛丑秋
余自浿江三十六洞天
泊舟鸚鵡洲
君適游於此
共飮黃鶴樓
一宿而散。
明年寧家京師
不起
年僅三十六。
夫以瑜之才,遠之行。
俱不得年
君又中道未究。
無與爲善矣。
後十年香山
復過黃鶴之渚。
山色擁樓。
江聲帶檻。
伎數輩。
往日事。
殊不曉。
哀絲悲管。
禽語贈答
黃公之壚。
山陽之笛。
令人氣短
今於選詩之役。
又忍泚筆不朽
人事之變。
轉眄頃。
然亦常耳。
奚暇爲悲。
銘曰。
已矣已矣
老鎭,耆鎭。
寔君二子。
君死匪死。
梅花之阡。
我銘昭示
百世是俟。
嘉善金公墓誌銘
老友金稚高詔于之琬曰。
先考下世垂五十年。
將納文于壙。
而後不能追記
僅錄其見於事爲之一二。
不敢他贅。
自犯誣親之戒。
吾子圖之。
之琬少游鄕里
聞公之名甚悉
且君委禽吾宗兄之門。
姻家往來
內行者多。
其言可徵。
今何敢辭
謹按公諱取禹字器仲。
金氏慶州者四。
敬順王子工部侍郞諱殷說之後也。
高祖志鼎贈左尹
曾祖佑漢贈工曹參議
百齡早卒。
以弟贈參判大齡判官逸瑞
公元1851年
爲後
卽公考也。
妣川寧玄氏譯科憲女。
天姿仁厚
風儀雅正
溫粹之容。
自著乎語默顧眄之間。
少邃於象緯之學。
兩曜交食
經緯躔度推步多妙詣。
勝冠
門蔭天文科
積勞陞至嘉善階。
爲該監首堂。
以矯捄宿弊
誘掖後進己任
測候番官粮供。
頒曆濫印者六萬本。
薦擧之䂓。
以淸掄選
始焉不悅者衆。
公公不容私。
故盡得其歡。
終無怨尤
公仲父嘗纂書雲故事
編帙甚鉅。
公繼其志。
嗣而輯之。
乾象人事
無不備載
其後監志之成。
取材於是
皆監中大事。
至今流惠者也。
公配李氏家饒於財。
分產業。
公辭不受曰。
人若勤儉
絲穀自在
苟或怠荒
丘山無補矣。
論語
注疏倍文滕口
齋祭必虔。
奉先盡誠。
恬於進取
不到權勢之門。
良辰美景
朋樽不廢。
年俸祿稍厚。
未嘗爲栽殖逐利之計。
居室湫卑。
人勸易之
公笑曰。
大曰屋尸至也。
小曰舍人吉也。
終不聽。
少有脚疾
得一丘壑
有終老之志。
與同七人
卜築楊州日潭之山。
臨谿種樹
往來棲息
純祖乙亥十一月卄八日卒。
壽五十有九。
廣州甘泉洞先兆丁坐之原。
公凡三娶
五男一女
錦城李氏養浩女。
生膺洙。
長湍金氏萬戶大興女。
生近洙。
金海金氏制使鍾宇女。
進洙穉高也。
建洙,迥洙。
適吳致演。
孫男東善二房出也。
東弼,東瀅,東勛及鄭遂亮妻三房出也。
東徹,東敏五房出也。
之琬聞諸故老
公鄕之老成也。
才器足以有爲當世
而値時昇平。
老於窮而已
見於事爲者。
不過庶職末務
猶生有衆望
沒有遺愛
苟得其位。
其所抱。
豈曰少補云哉。
銘曰。
有金不營其生。
有文不求其名。
盖志有所存
不得其平耶。
旣見其小試小成
詎知夫大試大行
嗟乎磵松山苗
得無憾乎余情
鄭壽銅墓誌銘
君諱芝潤字景顔
未童才名一世
小字曰壽銅
而不知有名與字
自號壽銅
系出蓬山
世業譯。
有諱暹獨業醫。
從父弟遇子文度爲後
卽君之考也。
早世
妣崔氏苦節自守
鍼線以就君。
卓犖不以繩墨自居
平居拙訥如愚人。
聰慧特異
一經耳目
立破肎綮
久益不忘。
古今得失事變名理
與夫文物掌故
理義瞭然
飮酒
一傾數斗
虛日談諧
多寓規諷
僅一二轉。
令人捧腹
所從公卿韋布
一時名俊
輿臺下流
市井屠沽
平等視。
盡得其
公元1858年
歡。
凡馬吊江牌。
樗博雜劇
無不隨緣放情
樽俎鉛槧之席。
文雅粲如也。
笑罵譏刺
悲歡佗傺。
一裁於詩。
搜奇剔新。
翻根露骨
鎔冶而出之。
世稱人如晉詩如宋
秋史金侍郞奇其才。
留讀所藏書
數月專心
若不戶外事。
一朝踔。
不復來至
幽之巾衫
破絛决韝。
竟不得馴。
意有所適
便裒衣大舃。
率爾獨行
千里咫尺也。
往來搢紳間。
士大夫靡不傾嚮
圭齋南大學士柳汀金大夫莫逆也。
遠方未一面者。
亦誦慕如素知
媍孺見輒罄囊
酒食以侑之。
余嘗恠文士愛才固也。
彼目無一丁
刀圭者。
何好於君。
顚倒如是
是必所以矣。
客有惡其名而毁之者
心菴趙相國曰。
子腰紫鬢黃。
涉世才諝
百世之下。
知有壽銅
不知子也。
毋多言。
客慙而退。
及公提擧
同文辟爲本院參奉
故事車駕行。
郞不陪者。
櫜鞬本司
君意不屑也。
南游冠岳。
報罷
晩益縱於酒。
連旬不粒
一夕暴疾逝。
年五十一。
咸豐戊午二月也。
費出山金尙書
尙書簡少許可
對君獨眷眷不舍
及歿專資以葬。
葬于其先佛光阡者。
其友朴穉良也。
金氏家貧徒壁耳。
無幾微色。
惟以君馳名翰墨塲爲榮。
不顧也。
生子不育
從父之子爲後
若干歲。
所著夏園詩鈔
崔君星玉前已刊行
嗟乎土木形骸
麯糱藏名
其內所存不得施者歟。
滑稽游戲
浮沈取容
見於不可玩世自晦者歟。
後必有辨之者
嘗曰吾死。
心菴太史當立傳。
子其銘之。
太史氏果傳之。
可不朽。
不必贅。
然葬不可無誌。
且無負所托
是爲銘。
銘曰。
莫之爲而爲。
跡者酒而名者詩耶。
種種于中。
唯唯否否
主張是。
不敢左右
蓮坡墓誌銘
蓮坡子穉高旣卒。
琬將銘之。
從其家求書湖嶺海燕碧蘆等十一集。
金剛北征行紀三冊。
序論雜文若干卷。
援據古今
橫竪博雅
行跡域中
故詩最多。
寄情幽眇
刻露淸勁
西崑遺風
蓮坡平日肫肫若無能。
對人寡笑言
詡詡徵逐
未嘗技藝自眩
故人未知其涵負焜耀若是之富且大也
蓮坡委禽於琬從祖兄之門。
故琬自童子時款款。
今老白首不舍
自謂昵且久莫我若。
猶未悉其底奧。
他人乎。
於此益知深厚不伐
賢於人遠矣。
蓮坡諱進洙
穉高字也。
系出慶州
新羅王子殷說之後
有諱逸瑞判官
繼其伯父贈參判諱百齡後。
是生嘉善
公元1865年
大夫諱取禹
五男
蓮坡於倫次爲中子
頎而秀。
泊然不忤於物。
聲色勢利
一無寓心。
治家儉以簡。
處事弘而澹。
望之知爲有德君子也。
嘗𦲷事南徼
有賄數千緡
婉却之。
帥疑而跡之。
果不受。
大慙謝。
恬不爲意
少工書。
結構流麗
超脫俗臼。
多於大酉齋。
奉旨書呈
筆諫之義。
心畫楷正
純廟,翼廟屢下恩渥
以承文院祿之終身
母夫人益高
不敢遠游
家食致養
壽六十有九。
乙丑八月十五日以疾卒。
葬于廣州淨林之先兆
張夫人祔。
子男三人
東弼先配出也。
東瀅,東勛。
一女爲鄭遂亮妻。
後配出也。
東弼以有治命
要琬勘遺文
之往往有經世語。
匪直詩人已矣
爲選三卷
將付剞劂
集中碧蘆齋詩。
蓮坡傳神也。
引爲幽竁之銘。
其詩曰。
鑿池種蓮。
揷柳成林
翁乃婆娑
書床琴。
條風吹袖。
眉月照襟。
酒美淺淺飮。
詩拙寂寂吟。
於是乎委順浮休兮。
夫何咷笑身外之升沈。
取以銘公
永示無窮
旌善李君墓誌銘
君諱膺泰字錫汝。
李氏唐昭宗八子嘉王之後
有諱陽焜浮海泊于高麗旌善郡籍焉。
玄孫羲旼
侍中平章事
本朝至震華贈刑曹參判。
肅宗己巳
仁顯后將遜位
輿衛不備
奔走道路
一屋轎。
待于曜金門
日暮女御五六人侍。
上下皆羅兀。
進轎達于安國坊本第。
逆黨秉國政。
惡之逮繫
猶畏名義
六年不斷
甲戌壼位光復
上聞之。
自獄召入勞問
欲官之固辭
祿之終其身。
有孫夢麟性理之學。
被薦爲六品不就
李參議澤徵善。
講劘之工。
正廟壬寅
李參議以直坐死
因是株連黑山島。
弟明麟南海
闔家徙。
庚戌蒙宥
明麟卽君曾祖也。
祖喜順以孝聞於世。
父栽德娶羅州丁載遜女。
以純廟壬戌君生。
沈果有見識。
仁厚小文
事親無私財。
御家有法
宗黨歸之。
乙丑八月卄七日卒。
初葬楊州遯溪。
改葬于龜井之酉原。
正敎生鍾赫,鍾玉
善敎生鍾淡。
毅敎生鍾泳。
秉敎。
女適禹昌在。
側子恒敎
不盡記。
三世一子
君有五男
人稱積蔭之發
余與君壻于完山李一平之女。
善敎從余學
故詳其世云。
銘曰。
唐昭八支天潢
宋季乘桴東滄
歷麗入鮮重葉昌。
惟皇降衷扶倫綱。
死生鷹鸇翔。
再獻坤極天回光。
孝友傳報未央
後人考德驗流長。
九容墓誌銘
公元1857年
丁巳夏
余旅于海州人李九容
日朝于余。
乞銘其父之墓。
余曰葬不可無誌。
誌固可矣。
銘者必德行可紀。
然後有之。
九容再拜曰。
竊聞公有文也。
銘之圖不朽
善惡而已
何敢諛爲。
諛則鬼將不受。
不敢不敢
不忍却之。
李氏名某世居海州
巡察使列校
愼而寡言
奉法勤宲。
爲人信任
若干
河豚中毒而死。
葬治西某山。
一子九容也。
噫。
河豚害人大矣
圉圉水中
奮鬐張鬣。
剽輕超忽之勢。
觸網銜釣。
磨牙膨肚。
怒氣射人
然去其乙果佳味
之者烹餁之盡其方。
而中其毒者往往有之。
然則方亦不可恃矣。
飮食所以養人
口腹不顧性命
君子賤之。
况必取佳者口也。
何嘗知味哉。
古人言纔過三寸何物
三寸之地。
死生而圖之。
君子觀之。
何如矣。
書之所以夫人不愼於口者。
銘曰。
飮食爲祟其病十。
言語爲階其禍百。
病從口入
禍從口出
然入者適足一身
出者可以千億
噫旣克其大而小之不克
所以長太息
枕雨堂集卷五
 行狀
  
高祖府君家狀
府君世英字而豪
我張氏貫仁同府。
高麗有神衛上將軍諱金用爲始祖
代襲冠紳
至十一世諱安世
當本革命
以德寧府尹棄官
與子漢城府左尹仲陽歸仁同。
屢徵不起
謚忠貞
配食烏山書院
左尹亦享玉溪祠。
生子脩。
始仕本朝
遺逸拜司憲府掌令。
是生豐儲倉丞俌
子孫甚盛。
別爲一族
所謂倉丞派是也
傳成進士致孫。
司僕主簿瓚。
移居圻之水原
兩世墓在水原
是生訓鍊院僉正忠輔。
府君曾祖也。
又移京師家焉。
僉正以下四世武擧
俱官未顯。
祖彥。
考得誠司果定畧將軍
年二十四卒。
二男一女
府君其長也。
慶州李氏
軍資監主簿贈工曹參議德胤之女。
崇禎己巳二月二日府君生。
六歲而孤。
服才闋。
丙子冬十二月
建奴來侵。
十二日壬午
騎從間道
薄于城下
甲申廟社江都
車駕移蹕南漢山城
府君家在龍山萬里倉下。
母夫人先考神主
家貲萬里倉。
俾補軍用
二婢二男
親抱遺胞女于懷。
徒行向抱川衙。
府君舅氏方宰抱也。
避兵士女塡咽于道。
道失二婢
不知
公元1817年
二男所在
夫人苟生二男地。
今失之何獨生爲。
自投絶崖。
落葉滿壑不大損。
頃之蘇。
女亦活。
傍有包棄之者
發之得乾餱
屬已飢小盤旋
更求立命處。
二婢至。
二男俱無恙。
遂至抱川衙。
舅給人一包。
資送深谷中隱處。
且盡。
爲人鍼線得溢米以餬口
明年春
和議成。
二月朔辛未
乘輿還都
遂平
還于本第
家已墟。
只認一片擣衣石一小瓢在。
已不傳。
木瓢得存。
尙今藏于廟。
府君旣長。
捷武科拜宣傳官。
孝顯兩廟
西北有事
朝議武臣有材局遠識者。
戍邊庭。
使諳山川風土
用爲成憲
大典所謂三水,甲山,江界邊將
以宣薦人擇送者是也
於是府君首膺是選。
得外叱恠權管。
叱恠西陲極塞
歲餘以親老罷歸。
訓局辟爲將官
未及甄敍
顯宗壬子二月十四日卒。
春秋四十有四
葬于楊州佛光阡。
佛光三世先塋也。
俱有顯刻。
家傳古記府君江界
將赴巡營議事
次路樹下
白蛇滚出林中。
直向坐前。
府君取弓一試
應絃中積艸間
從者收箭
尋之不得
前進四十里宿店舍
有聲帳下
相戛
疑之命燭視之
乃所射白蛇帶箭上屛障也。
獲出斬之。
可見府君射藝精詣
公元1865年
禀氣正大
外物不敢干也。
配咸悅廉氏。
府使孝先之女。
府君遺志
供養慈姑十三歲。
壽五十八。
肅宗乙丑六月二十一日卒。
太夫人下世十月
合葬府君之墓。
三男
長有齡典醫監正
剛直有守
不憚强圉
爲人表準。
次有弘律學別提
恬謹有禮
御家齊穆。
休休有古人風
次有璟。
盖是時雜科諸歧。
郡縣捷徑
寒士發軔
多通赴。
及乎亂離之餘。
家力艸昧
隨時浮沈
稍廩以爲生。
旣而恬嬉日久
顯肅之際。
缿筩法立。
薦擧密而業之者
世別爲流外一局
長房世醫
仲房世律。
使然也。
浣,瀚,潾,源,瀷,澤府君孫也。
德華德昌德麟,德鳳,德龜,德胄曾孫也。
按庭下記聞
府君母夫人參議公富於貨而有三女
夫人季也。
金帛藏有大黃鼠棲焉。
俗言福祿業。
公知之。
使伯仲視之不見
夫人得焉奇之。
盡以藏中物歸之。
後逮丙子
遷于官倉
旣而後嗣蕃衍
天祿綿世。
悉廩于國。
人稱報施不爽也
府君祠版。
德華實主之。
及其子無嗣
次房孫瀷攝奉祀事。
至允祚五世親盡。
玄孫之璉移奉至之琬
今去壬子爲一百九十餘年。
崇報裕後之極。
可謂亘古罕有
吁其盛矣。
之琬不肖
不足以悉先故
而竊恐愈久而愈泯。
謹掇舊聞
以示後
昆。
不勝隕越之至。
先考石川府君遺事
先考常以顔淵不遷不貳
子路不恥敝縕。
馬援之窮堅老爲期待。
明於當世之務。
沿革典故兵民險夷
靡不皦如
善惡之辨。
若置水火
尙論古人忠烈處。
擊節慷慨
甲寅以後
絶意名途。
足不涉要津
將三十年。
折節服禮醇如也。
固窮處貧
沒齒無怨。
紅葉一操
卽其出處大限也。
先考夙歲孤露
游居漂泊淸苦讀書
力求實踐
猛省剛克
一失再犯
常以言或興戎
酒能伐性
右襟內書言酒二字自戒
陶士行惜分陰之訓。
無益之事。
一不流眄
取友先德而後文藝
言不戲謔
見人有過
隨事誡飭
大則疎而斥之。
先考少日偶臨古畫
山水人物
意境閒遠。
論者謂雲林枯墨減筆
瀟洒澹遠
在元諸家最高。
神理所到。
咄咄逼眞
非必學倪而倪也。
知舊應求者多。
而不立款識
知者絶罕。
外物泊如嗜好
至若聲律陰陽篆隷琴棋之類。
不精詣而雅不着手
先考燕居
常閉目安坐
涵養志氣
眼采過人
黑夜開眼
人見其光。
脩髯下帶
疎不掩襟
善飮能盡一斗酒。
引酌絶罕。
先慈嘗言三十年餘。
見至醉者再。
先考居家
凡係雜類
絶不近門
常曰治家專係刱始。
古語云君看簷頭水。
點點滴滴差違
又曰治家不可專以和。
必也禮爲主
細事不可剌剌察。
不痴不聾
何以作家翁。
只可預察防微
導之於善耳。
先考城西玉瀑之下。
如仆。
居之二十三年。
其艱可知也。
出行見有市女四書者。
欲以二女無以售。
歸以語先慈
家有石磨一對
先慈擧以買書以授之。
時斷火已二日矣。
先考繼禰宗也。
家舊用谷儀。
其貧已甚
誠力所到。
無不備。
床卓器用
極其華鮮
春秋時享。
一依禮文
先慈亦制華冠袡衣。
一同參禮
不肖等未生。
家無餘人
執事未備。
將事如此
祭畢依朱子禮
祭土神。
三獻有祝。
先考愍凶之餘。
有室家。
四女
四十七歲以後
連生丈夫子三。
可謂稀世異事也。
吾兄弟初長。
次第入學
先考親授
慈愛過隆。
戒飭之嚴。
不少饒貸。
讀書之外。
以故往行
可以勸戒者。
娓娓不絶。
讀書
無儲書。
讀必成誦
至老不倦
書聲洪亮
永川鋼恒於窓外
駐馬潛聽
嘆其淸操
極致款好
金公
卒。
先考爲之麻。
先考乙卯以後
屛跡杜門
若果降志從人
少加浮沈
未必窮之此甚。
而終不少屈。
其樂晏如
薦紳韋布願交者。
婉辭却之。
其所心禮遇者。
一時重望
可見所交矣。
先王考墓。
初在檜巖先塋
逼於大宗
先志也。
饑饉之餘。
行祭多闕。
知舊間或先考同游
不許曰。
吾未禮享吾親。
不敢爲也。
謝遣之。
壬戌始鳩錢二百緡。
謀卜新阡
二月甲子
移葬高陽竹葉之原。
及其出壙
先考具服跪侍於閤外。
達夜不寐。
時入殯室。
拊審柩衣。
一夜五六起凡十三日。
無違儀物
極其備禮
祭田具數頃。
而他無暇及。
曳麻徒行
負土起墳
自後每月一至
信宿芟除惡艸
植木補土。
終日不離𡑞壙之間。
隆老以來
未或少弛
四山之中。
薈蔚成林
一艸一木
莫非手潤也。
兒輩必令徒步
貧家騎從難具。
恐致曠省。
且使後生習於勞也。
考終前四日値名節
徒行往返
表兄九有西京推官之行。
先考遺之書曰萬事務從寬厚
刻苦
刑名之際。
尤當審愼
天道好生之德。
濟渡人物
人生天地間。
當以天地之心爲心。
無天地之心。
此外天道
愼之愼之
先妣行狀
公元1827年
先妣淑人字某
系出璿派。
謹按獻陵別子敬寧君諱裶封三韓公
賜謚齊簡
銀川謚恭武穳岐山副守櫧,若水副令訥鐵。
俱隷宗籍
至景禮始捷司馬
三傳五衛將贈參議世傑,贈參判有堅,副護軍枝榮。
先妣高曾若祖也。
上護軍炡遇。
淸州韓氏。
知事尙燁女。
先妣英宗丁亥三月十七日
生于東湖之江墅。
德容溫茂
先考聘歸石川之第。
先考家業荒剝。
先妣入門
家道稍定。
祭祀以時
辛亥先考嶺外
先妣隨寓大丘之舘。
衣無副。
食不兼味
澹泊自居
門壼肅穆
嶺外大饑
先考悉以俸祿貧民
明年還家力益困。
先妣御之有道
不至屢空
先考崇尙名節
益勵淸操
讀書
至老不倦
先妣隨意承事
得行其志。
先妣未逮舅姑
凡係奉先
致誠敬。
先祖墓之移葬竹葉阡也。
斂襚祭奠之具。
靡不躬撿而手製
先考篤好禮物
執事未具。
先妣製袡衣華冠
春秋時享。
與之親行。
登降將事
禮意大備
吾諸姊次第學語
敎以女四書小學五倫行實等書。
常曰巫瞽僧尼
婢妾賤流
不可昵近
近之則非禮
之言。
有時竊發
言語不莊
動止不嚴
亂階禍。
有極乎。
先妣女紅
無違度。
線不越理
裁製精縝。
甲於閨闈
烹饍諸事
有䂓矱。
常曰陸續之母。
切肉以方
以寸。
方寸成法
見心術之恒矣。
天性和厚仁惻
愛物燭理盡明。
曲恕有恩。
律身以禮。
見善如己有。
賙窮恤貧
若恫在己。
解文字。
多畜古人嘉言善行
誦慕而服膺
夜分而寐。
昧爽而起。
砧杵炊䌟。
無不親操。
而常有餘閒。
歷觀圖史
以先遺訓故事
不肖等。
且曰蔽於私愛
使父不察子惡者。
爲母之過。
此程母之爲萬世母儀也。
不肖嚴畏無所間焉。
不肖兄弟服食
同時均齊
歲時名節
斑斕衣。
餠餻在列
環侍左右
雖漏床枵壁。
其樂優如。
晩年以來
喪慘頻仍
及乎辛年。
內疚孔戚。
處以未亡之義。
大小家務
悉傳冢房。
旣躋望七
氣力尙康。
視近而明。
燈下執功。
未嘗靉靆
董飭諸子婦。
循循無倦
不息之勞。
常曰人家族黨同居
張公藝美矣
但有衆則訟。
人情必至
豈得人人盡如公藝之賢。
公藝一忍字乎。
一親一疎
理之常也。
前哲兄弟異宮之論。
成美克終
不如謀始之臧也。
先是先妣韓夫人
老而就養先妣
舅氏無嗣
先妣
公元1836年
私祭考妣私室
丙申夏
之琬析居
將以明年新正
攝祀于小子室中
是冬十二月甲戌
先妣始覺欠和。
越三日暮。
倚枕謂不肖等曰。
脩短有限
豈有大耋更求活耶。
鍼藥不必施矣。
七十遐齡
死於安寧
夫復何憾。
但時丁獻發。
有妨祀事。
可悶。
申申以外氏祀事。
分別脯果。
手自裹送。
是夕考終正堂
丙申十二月二十八日丁丑亥刻也。
明年權厝竹葉阡之東麓
後七年
合封于先考墓。
先妣九擧
三男二女
男之璉,之琬,之瑍。
女爲徐弘迪,劉泰炯妻。
嗚呼
先考遭家不造
孤露之餘。
窮荒極矣。
先妣于時入門
我家業。
襄我舊緖。
歸齊于我五十年餘。
幈幪覆燾
惠綏无疆
永濟樂康
小子所敢阿其親。
夷攷其行。
耳目自在
可謂四德具矣。
自守儉約
不以外物得喪榮瘁
則家雖貧乏
先妣之富自裕如
亦可謂五福備矣
家世孤孑
一脉凜綴。
先妣之子三人
旣長旣成
豈特吾族之光。
隣里之望已哉。
四姑張端人行狀
端人張氏字某
吾祖考諱澤第四女也。
早服庭訓
鄕隣稱其孝順
年且笄。
歸于鄭氏璘。
鄭溫陽人也。
父祖具慶
家甚貧。
滫瀡莫繼
端人入門
甘毳之奉。
自經
公元1830年
紀。
養其舅姑大舅姑。
夫子如賓。
三年如一日。
燕私之際。
惰容不及
晨昏盥漱之節。
祭祀升降之儀。
亦能循蹈內則女戒
鄭嘗讀書古烈女殉夫處。
戲謂曰能如是否。
端人女子殉夫。
不幸之事。
仰望終身
所願也。
安得以不幸之事相期
己丑擧一子
英宗庚寅夏四月
暴死
人衣不變華鮮
水漿不御。
舅姑患之。
喩以過中
對曰多病薄命
適足大人憂。
不能長奉甘旨
女子有行
惟良人在。
否則一日生。
還爲一日辱。
兒子不死。
門戶有托。
千萬珍重
家人有難之。
防護益密。
端人雍容怡聲曰。
昔者下殉之問。
豈敢忘之。
雖不發諸口。
許之久矣。
不以人言而辦死。
可以人言偸生乎。
無愧素心足矣
夜入便房哺兒。
指環繫兒衣紐
束枕蒙被以象其臥。
潛出庭前投井水。
(井在城西月巖下。
俗稱御水井。
)及往救氣已絶。
得年二十三。
卜日同葬。
男旣長名尙綏。
無嗣有女三。
金就顯,徐致福,方彥城。
端人旣沒。
里之父老發文通諭
將以請褒。
人大舅老而失其依。
厭聞其說而止之。
後數十年
將更發文
先考曰。
女子殉夫。
非禮之正。
端人則以必踐前言
不負初心爲義。
秉執卓然
尋常下殉者有異。
以此請褒。
非所以維世敎而立
人極也。
竟寢不擧
姪生晩。
不足以悉古事
而就其里之狀草。
謹述如右
風府使贈左承旨公行
公元1811年
公諱仁福字景之。
世居定州
高麗時有諱德秀
蒙古亂。
獨保鐵甕城
食采延州
寧邊府也。
公幼有異質
九歲喪母甚哀。
稍長涉經史通大義
純廟辛未冬十二月
土賊來因歲荒稱兵嘉山
連陷博川定州
旬月之間。
列邑皆望風潰。
姦宄內作
不辨逆順
公方居憂
白公慶翰謀曰。
君父一體
不可守常
以輯盜爲名。
諭集里民。
陰署部伍
密圖勦滅
不協
乃欲自托巨鎭
是月二十二日
從弟仁默間道安州
節度使公海愚。
具陳賊情
請以部曲前導
李公大喜
畀以義兵之旗。
許從中行事。
賊聞公擧義。
白公不屈害之。
公在安州得以免。
時朝廷開巡撫營。
前捕盜大將朴基豐爲中軍
領訓局兵出征
明年正月三日
師渡薩水。
招聚州下豪傑
六十餘人
王師渡江
白衣迎于峴。
大軍松林
蕩其巢穴
爲文下邑
激以忠義
由是人情稍安。
多有募丁助援。
牛酒來餉。
賊窘入定州
堅城自保。
官軍圍之。
公潛以兵肉薄蟻附
以後援不繼止者
公元1812年
數四
賊黨逃者五十三人
獲之欲盡誅。
公曰。
背賊而逃。
良心不泯也。
赦爲前鋒
效命
主帥爲亂不聽
公立保辜以自屬。
後果先登效力
牧使徐公輔移拜寧邊
將行慨然曰。
奉命討逆
不能力行間。
轉向他州
非吾志也。
仍泣下曰。
從吾志者玄君也。
辟爲丞佐
悉以軍事委之。
已而廟議以城久不下。
褫中軍職
柳公孝源代之。
公始獻掘城之策。
江界礦人。
就城北穴地甬道
賊於內鑿地蓄水爲備。
公引曲堗如乙字形
出其不意
董役十六日而訖。
夜入窟。
厚舖藁薦
上置硫硝。
大礟十餘。
聯繩穴口然之。
是歲四月十九日
列陣蓐食戒嚴
天將火發
聲震天地
城上守堞者。
如焮炙飛。
城崩公麾大旗先之
壯士皷譟堵而
兩傍女墻以廣其行。
分兵東門
大軍入。
景來殪亂軍中。
諸逆酋以次就禽。
西平
王師凱旋
釋兵歸第
論功加公折衝將軍
授宣沙鎭僉節制使
辭以父喪未除。
平安道觀察使鄭公晩錫馳奏言玄某身被衰麻
首先倡義
官軍入境之初。
運輸倉儲
供給薪水
以至日用鍋盆之屬。
不備待。
布諭士民
激勸忠義
多聞風。
各効壺漿之迎。
閱月攻城。
旣多奮力
北城掘地。
亦極効勞
見方還爲
公元1813年
守制
賞典今姑還收。
待闋服甄錄宜矣。
議政金公載瓚覆奏曰。
起復從軍
亂後守制
不必使之奪志
旣以世鄕尙儒業邊將非所願。
可之
至翌年秋
六品除通禮院引儀。
明年
東部令。
出監安縣
値歲大侵
計口以賑。
隣邑之襁負得活者亦多。
傍通醫理
疾者爲藥遺之。
藩司上計
爲全省最。
加任一年
三嘉縣饑癘之餘。
凋瘵未振。
移公監之未期
一境獲蘇。
軍額多闕。
吏爲之竇。
民受其病。
預先申束
不日而籍完。
癸未陞麻田郡守
郡以畿內赤縣
人皆厭避。
公悉其弊源
劃一新。
丙戌甸輔大歉。
按使報田灾。
戶曹難之。
十八邑同時被譴。
公亦奪職
然非其罪也。
明年翼廟代理
奉化縣羸敝。
擇公爲監。
無名之稅。
擧從蠲滌
安東缺守。
公兼管。
民亦仰其德政
壬辰治行居最
內遷內資主簿
明年惠陵令
旋除寧遠
又廟奏擇差也。
郡在西陲極塞
亂峽絶壑
殆數百里無烟火。
治舊僻遠
公詢民情審地勢。
移而南百餘里。
己亥淸風都護府使。
改建廨宇
癸卯移陽智未赴。
寧遠逋還。
對吏謫新溪。
小吏幻弄以掩匿
誤査也。
人或勸以宲供。
曰吾將歸咎營邑耶。
夷然就道
歲餘蒙宥
常言夤緣事會
公元1847年
迥出
輦輸官廩
私營田宅
豈無天殃乎。
故爲吏三十年。
一畝之殖。
至是䟽糲屢空
晏然無悔。
憲宗丁未正月十日
以疾卒于家。
壽六十五。
葬治南鎭江洞壬坐原。
有二配崔氏金氏
不育
從父之子錫濟爲嗣
側生一女
爲白某妻。
公儀秀朗
器宇弘遠
遇事坦然矜飾
識度過人
倜倘有機變。
理義可否
持正不撓
伯氏長枕同室
一姊寡而居窮。
養于家。
省視如母。
周窮恤貧
不以親疎存物我。
其官於外。
未嘗指摘前人之失。
彌縫闕遺
前者喜得交承
後者前政備矣
凡其更張
經久可行
不爲一時赫赫
屢當治獄
多所平反
殺人曷嘗有殺之之心哉。
大抵過誤
然一以過誤原之
死者獨不寃乎。
盡心稱情法耳。
所經六邑
其民莫不追想
久益見思
公沒十年
關西人士公功
贈公通政大夫承政左承旨經筵參贊官
白公亦加贈正卿
之琬童幼時。
西塞用兵
公立疆塲
將帥之才。
及長聞公歷典郡縣。
循良之譽。
而未敢謀一面
今公從姪正言弼濟以公事行。
徵以狀德之文。
之琬不敏
不足以塞其懇。
然公以遐鄕一書生。
慷慨國難
委命師旅
凶渠稱亂
八郡俱陷。
國家以全省之
力。
堅城之下。
飛輓暴露五月而平。
其不魚爛內食者。
繄公激勵爲之倡也。
聞公之風。
爲民者可以勸矣。
旣而洊蒙不次之賞。
得展素抱
聲績益茂
窮蔀遺愛
及身後。
跡公之行。
爲官者可以勸矣。
時議潢池小醜
未加帶礪之封
志士之感。
尙今未已
而其臨民政法
萬口成碑者。
亦將日遠日忘
豈非良史所惜哉。
且今丁糴兩政
生民漸瘁。
遼薊之外。
邊報不寧
頗牧黃正其需也。
安得如公者十輩
用副我聖上臨朝拊髀之求哉。
竊感於斯
樂爲之書。
庶有以勸於後來云。
禮書淵村閔公(致成저본의원목차에근거하여'致成'을보충하였다.)逸事
公禀高潔之姿。
氷檗之操。
苦心向學
十四五時見中庸
若有默契
顓門從事
尋思理會
期有實效
在官冗務旁午
獨夜淸坐
書聲不絶。
晩年以來
專意周易。
時則家食多暇。
晝夜不輟
日用應接
傅會理義
窮究事物正變
不達不措。
求古聖賢立言本旨
妙悟曲解
先儒所未發者。
實驗也。
間以宋儒諸書太極圖通書正蒙近思錄。
俱誦如己言。
毫分縷析
的破肎䏿(一作綮)。
舊學名宿
莫不犂然折服
晨起謁廟
受家參見
各授其業。
言笑
不作戲慢
非甚
病。
未嘗當晝而臥。
子弟侍側
亦不跛倚
至於懲忿窒欲
酷吏勘囚。
絶無容貸
嘗曰學庸作聖之階。
語孟養德之方。
易者格致之極功
不可斯須離也。
史學者以古人得失勸懲
非曰無補
陷溺其心。
危於倒懸
乃舍其心性上急切用功。
已然之跡。
以求事爲之合理
虞廷干戚
未暇解白登之圍。
詩詞浮華
徒博一時虛名者哉。
此皆文貞文忠舊學也。
故公居官朝。
實心行實政。
未嘗修飾邊幅以耀於人。
斥人過失
直言回護
故人或訝其峭直
亦不悅者多矣。
年才勝冠
久侍禁中
不世之遇。
而力辭恩寵
守淡泊。
及乎時移事往。
不可守舊見。
郞署州郡
譽聞益彰。
遂有大用之議。
晩襲科第
亦非媒榮冒進之計也。
不幸浮議轉激。
門戶有跡。
若將凂焉。
視名途如脫屣
淸銜美職。
朝夕便蕃
一臥滄江
終身不復徊翔於朝著之上。
此公之平生也。
一二人所以趨赴擠陷者。
罔有遺力
徒見不旋踵而自底狼狽耳。
公何有哉。
若其居家孝友
爲官淸嚴
可書者多。
公法家子也。
典型不泯
學問中人也。
施措有理
公所自有。
抑公之疎節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