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游轩先生年谱卷之二 (自动笺注)
遊軒先生年譜卷之二
 附錄
  
家狀[張承遠]
府君姓張氏諱錫龍
初諱龍逵字震伯
自號遊軒
又曰雲田
高麗大匡神虎衛上將軍諱金用爲鼻祖
至諱安世府尹
號松隱諡忠貞
麗亡守罔僕節。
杜門七十二賢之一也。
仲陽府使。
我 太宗潛邸舊。
左尹 召不起
諱脩仕 本朝掌令。
正直不撓
有古諍臣風。
諱俁縣監。
四世有諱顯光諡文康
學者尊之曰旅軒先生
嗣子諱應一。
先生從弟月浦公諱顯道
第二副提學號聽天堂
德望直聲
蔚爲世表
諱鈺縣監。
伯氏衛率公第四子萬容爲嗣
 厚陵參奉洗心堂。
諱東載生員號蘿月堂。
文學行誼
爲世所推。
高祖諱趾祖通德郞。
曾祖諱壽珥 贈吏曹參議
祖諱胤卓 贈吏曹參判。
考諱𣚅 贈吏曹判書
妣 贈貞夫晉州姜氏。
諱百懿之女。
本生五代祖諱東栻童蒙敎官號南嶂
生諱趾五 贈司僕正
生諱壽勛 贈吏曹參議
生諱濠 贈吏曹參判。
提學
公元前278年
貴推 恩。
生諱學樞嘉善大夫同知樞府事。
府君貴 贈資憲大夫 奎章提學
號四好翁
德性醇厚
隱居林泉
以訓課子爲事
妣 贈貞夫人善山金氏。
副提學文簡公久庵先生就文後。
諱龜運女。
端莊靜一
女士風。
 純廟癸未十月十七日
府君生于吳山里第。
幼有異質
不妄言笑
擧止成人
愛親至性
異味
必懷而進。
尋常遊戲
父母不喜
輒止之。
及授學。
不煩師敎
略有領解
八歲屬文
天下雨地受之句。
異日出宰相業
已見於此
篤於友于
寢則共被
讀則聯槧。
塤唱篪和。
聲名俱盛。
提學公及貞夫一念奬學。
挪糶而買書籍
傭織而資課糧。
才藝者。
使與之居。
巾襪必躳瀚而縫之。
房突必躳爨而溫之
府君自矢于心曰。
人而不體父母意可乎。
自肆力。
寢食
十餘歲。
遍讀經史。
十四出后判書公。
公於提學公爲四從
無門戶已三十餘年。
判書從弟諱南樞爲乞嗣。
七載惟誠
提學公感其義而許之。
皆頌仁親之厚。
十六授室金海許氏進士傪之女。
家是文學淵藪也。
士之出入
公元前202年
門者多。
而鮮有見許。
府君藝業夙就
六經百家之書。
如誦己言。
公車六體之文。
如抄宿構
者莫嘖嘖焉。
十九被營選居育齋。
每於課試
輒居前茅
廵相李公景在甚器賞之。
二十赴嶺營覆試
連被嵬中。
竟以年弱未解。
決意歸家。
案上精力所到金石可透八字
日賦程文一首
賓朋酬接
事務妨奪。
出外遠遊之日。
無或停廢五載
是以宿硏之工。
老猶不衰
或科時擧子之應券。
夏日年少考課
輒口呼十餘句。
句皆精鍊也。
 憲廟丙午二月庭試。
甲科第一人
年二十四。
例陞成均典籍
 賜蓋還鄕
夏轉司憲府監察
典籍
丁未陞司憲府持平,司諫院正言
皆不赴。
戊申戾京。
拜司諫院正言
 太廟酌獻禮。
祝史參省牲時。
 上顧謂承旨尹致英曰。
少年文官誰也。
對曰。
正言張某。
府君英姿動人
故 下詢及焉。
三月增廣文科會試
參七試官
左承旨尹公致英,右承旨李公裕元主試務。
每出題考券。
必議及於府君
素知有蘊抱故也。
尋又參 殿試讀官
七月 除海南縣監。
地濱海俗頑獷
素稱難治
公元前253年
聽斷嚴明
施措得宜
新延由吏有公逋四萬金。
不一笞罰
纔四朔而淸帳
邑乃蘇完。
廵相南公秉哲察其爲政心服焉。
歲課
褒之曰初政明敏
一臠知鼎。
玉果東堂副試官
己酉六月
 憲廟禮陟。
府君號隕不已
在海郡。
爲參副考官者三。
取士惟公。
輿論多之。
庚戌內移憲府掌令不就
辛亥爲逞嫌者所囑。
被繡論 啓配黃澗
府君不以爲介。
日與騷人韻士唱酬爲樂
黃溪錄一𢎥。
人以韓潮柳永
爲山水之幸也。
壬子五月 賜環
癸丑春
入選本館錄。
復拜司憲府掌令。
弘文館修撰副校理
屢登 講筵
極陳人主爲學致治之要。
甲寅仍帶館銜。
文臣宣傳官。
乙卯三月
丁本生妣喪。
戴星行。
哀毁過度
幾至滅性
丁巳服闋
閏五月
弘文館副校理馹 召。
時領揆金公左根以直指之材擧府君入 啓。
故有是命。
而阻霖晩入闉。
公益容已代湖左之 命。
翌日 肅謝
就直玉署
箚對 啓略曰。
伏以臣空疏遠迹
猥廁 經幄
昵侍講讀
凡十餘遭。
竊覸我 殿下天縱之姿。
好學之性。
卓越百王
三晝五鼓
樂而
公元前204年
忘疲
則克躋於緝煕之域矣。
將致於繼開之功矣。
不幸遭艱
逖違 天陛
三年于玆。
聯翩 華誥。
誕降草野
感激榮耀
竭蹶登道。
持被多日
謹考進講冊子
書傳一部
 睿覽未半。
史記全帙。
塵埃滿牀。
法講 召對停閣不行
厥攸久矣。
臣未敢知 涓濩之中。
潛心玩繹
有甚別般冊子而然歟。
學已成就。
無足向人質討而然歟。
韋布章句之士。
有間斷。
舊聞依俙
將進無望
而况帝王之學。
有關政治得失者乎。
魯論操存捨亡。
鄒書之十寒一曝。
政爲今日鑑戒也。
際此庚炎。
講雖例停。
而晨夕淸凉之時。
 召對與別講。
何爲一直停廢也。
臣謂燕居百讀
不如 召對一問
先儒有言曰人主一三接
無不聽。
無不從。
善不行。
何事不成
此言誠有味也。
 殿下一勤講筵八方無不聳聽
一掇講筵八方無不失望
自今亟開 召對
躳接臣鄰
反覆討論
禹惜寸陰之工。
體殷湯又日新德云云。
 上曰。
所陳甚切懇摯
留念矣。
徂冬
晝講夜對。
殆無虛日
至於館閣文字
下筆如流。
皆臻精麗
心庵
公元前243年
相公斗淳每加歎賞
戊午夏
進拜憲府執義
旋移弘文館副校理
遞還副校理
時有星灾。
箚對 啓曰。
迺者 召對
獲叨於久停之餘。
而 聖旨開納
討論得失
此實擧國臣民歡抃顒祝。
不徒臣愚昧之榮幸感戴者也。
 殿下先知稼穡艱難
入承無疆寶位十許年間
 朝家節文盛備。
蔀屋之豐謠洋溢
此莫非我 純元王后積德咸囿之化。
而 殿下仰體所不失者也。
至于今年
節候失宜
星祲告警
此誠天之於 殿下
爲大加修省奮發惕勵者也。
經傳天垂象。
聖人則之
之者所以修省也。
人君修省之道。
不外講學
講學之要。
尤切於心正
正則邪不勝正而轉灾爲祥矣。
伏願繼自今。
不但 召對
開法講。
深究經旨。
參互政施。
念念慥慥
恒若嚴師在座
神明之臨上。
幽顯無間
修省不已
則羲聖之自強夕惕
殷湯之聖敬日躋
卽當推此而馴致矣。
 聖上懋哉懋哉。
周家之昇平
無如成王
成王以不敢康所無逸爲戒
則 殿下所宜法者。
成王之無逸也。
留意聖經賢傳
博學審問之明
辨之。
以下問而爲恥
勿以邇言不察
惕然三省一日之中。
上以答天心
以慰民情
豈非東方萬億无疆之休哉。
伏願 殿下念哉念哉
 上曰。
所陳甚好。
體念矣。
九月 除玄風縣監。
以有前績。
特 命便養
長銓金公炳學實奏之也。
到郡撫字興學
治著一省
伯洪公祐吉褒其政曰。
惠以政事
潤之文華
庚申入爲司憲府執義
拜司諫院司諫
辛酉弘文館副校理
轉司諫院司諫
復 除修撰
夏陞弘文館應敎
軍資監正
是年春東堂會試
參六試官
壬戌正月
弘文館應敎校理應敎
改兵曹正郞
遞爲通禮左鴻臚
通政
以前望 除同副承旨
旋拜兵曹參議
呈辭歸覲
癸亥還 朝。
十二月
 哲廟昇遐
今 上皇嗣服
甲子正月
萬言疏。
陳時弊。
言甚切直多忌觸。
入直承旨留院不徹
同月拜承政院同副承旨
屢轉左承旨
遷司諫院司諫
乙丑兵工曹參議
還大司諫
承政院同副承旨
丙寅夏
承政院左右副承旨
八月有洋擾。
江都失守
衆心騷訛。
挈眷出城者。
相屬於道。
公元前235年
府君在職不撓
 上顧謂將臣金箕錫曰。
宣仁門外張某在。
予其無憂
拜敦寧府都正。
承政院左右承旨
丁卯又拜司諫院司諫
遷禮曹參議
戊辰通成均館大司成望。
承政左承旨
改刑曹參議
 除慶州府尹
追榮旋遞。
己巳春
勇退之意。
歸臥鄕廬。
以寓登臨嘯詠之趣。
辛未三月
丁提學公憂於天安
安是伯氏公公衙也。
晜季三房
相聚終孝
客館禮制無違
號慟不已
郡吏不爲感涕
至有造轝而送之。
癸酉服闋
七月有吏曹參議 除旨。
祖先事。
情蹤惶蹙不就
判書李公承輔書勸起。
不得已赴京肅 命辭。
不 允。
歲春
聽天堂先祖諡事上言
禮曹判書趙公徽林回 啓。
以爲副學臣張某。
卽故先正某之肖胤。
道德文章
可合 贈諡云云
有意惶悚 處分
以未不稱先正事。
先祖文康公父子諱銜。
揭板於各司廳壁
府君聞之。
驚惶罔措
至廢寢膳
至是呈疏略曰。
竊伏先正二字
本是先世長官之稱。
而書之言先正保衡
詩之言羣公先正
禮之言吾有先正
一例耳。
後之襲用
公元前228年
茶飯文字
而初不拘廡與否也。
綱目弁首
溫國公以先正。
朱子大全。
張忠獻以先正。
至于我 朝。
凡在擬廡之諸賢。
皆稱先正
不可歷數仰陳。
而粤在 正廟朝
以臣先祖文康公顯光鄭文穆公逑
並爲請廡疏擧
而 批旨略曰。
先正經術行誼
予亦欽尙
不後於爾等
 朝家未遑
姑爲退待。
且以儒林之公證言之。
宋文正公浚吉辭贊善疏曰。
宿德耆望。
如先正臣金長生張顯光然後 朝家禮遇之厚。
無所不至
金長生也。
其後以臣祖應一請 贈事。
大僚正臣之子
而特蒙 允兪
 列聖稱奬如是
筵臣之建白如是
故狃於聞見
只知仍舊爲好。
不知今日爲防文字也。
 批曰。
有處分矣。
仍 命司謁。
口傳承旨曰。
卽見副護軍張錫龍上疏
則以其祖揭板呼寃矣。
念其情理
亦或無恠
各處揭板還收。
府君先之誠。
有以動人主也。
擬擧文康公請廡疏。
府君極力恢公。
至有 聖燭。
乙覽年譜
及其疏行入來
封章叫 閽之際。
有歧議者。
竟失其機。
府君
公元前227年
深恨焉。
甲戌正月
拜司諫院司諫
承政左承旨
遷工曹參議
東洛撤院後。
士林無依歸之所。
倡修契建舍之議。
乙亥五月
 除蔚山府使。
邑爲海防重鎭
自來蔭官守之。
邑民作大擾。
 朝議以爲非有聲望不可白于 上。
特命府君爲府使。
給馬下送。
旣至爲文小民
仍見按覈使洪公徹周。
用惟輕之典。
殲其魁而不問脅從
一境按堵如故
前是吏之欠逋。
幻錄於流亡民戶
徒擁虛簿者計累鉅萬
奸鄕受吏囑。
主邑徵之議。
民乃恚。
所以作也。
府君按簿櫛査。
排年刷充
民服其明。
吏亦無怨。
留意右文
月講旬試。
施賞有次。
儒化大興
明年丙子大侵
旣發倉又捐廩
分賑甚均。
且設釜煑米肉以饋之。
於是民之勢饒者。
亦感其化。
不待勸勉爭出賙恤焉。
檢灾簿。
委吏而必躳擧其全。
再三報于營。
得請乃已。
又蠲耗瘼。
邑遂以完。
州人立石頌之曰。
莅官一周
蒙惠六萬。
興儒唱敎。
束吏無怨。
蠲刷減耗
了公拔逋。
捐廩補賑。
檢灾察奸。
丁丑五月
承政左承旨 召還。
戊寅十一月
百官加親授。
嘉善
公元前222年
大夫
爲兵曹參判。
都總副總管
己卯拜漢城府右尹
同知禁府同知 經筵春秋館事
庚辰春
拜司諫院司諫
同知春秋館事
夏杪啓 經筵特進官。
屢轉承政院同副左右右承旨,刑曹參判。
都總副總管
同知敦寧府事。
遞改漢城府左尹
同春秋。
辛巳秋
復拜漢城府右尹
同知成均館事,義禁府事。
焚黃家廟
壬午四月
拜漢城府左尹
同知 經筵同知成均
伯氏公喪。
還鄕經襄。
六月軍變
遑忙入闉。
都總副總管
八月 坤殿還御
陪從進去龍仁。
又拜承政左承旨
癸未春
轉刑曹參判。
同義禁。
承政右承旨
十月還第過回甲。
不肖本生憂。
命停稱觴之擧。
復拜司諫院司諫
甲申春
承政左承旨
都總副總管
九月拜吏曹參判。
辭不 允。
十月 闕內有亂。
各 殿宮播遷出城。
廷臣遑遑莫知攸向。
府君方赴覺心寺。
中路聞 上在北廟。
竭蹶馳詣。
夜深徒步 扈駕至淸陣。
乙酉正月
嘉義
漢城左尹
丙戌夏
同知 經筵事。
左尹
戊子春
公元前213年
拜司憲府大司憲
旋授承政右承旨
同春秋。
陳賀
承政右承旨
 聖意在於陞秩也。
適有僚嫌辭遞。
同知敦寧府事。
己丑春
呈辭省壠。
夏復拜同敦寧。
十二月聞有班。
歲入城。
已有左承旨 恩命
肅辭誓戒
庚寅正月一日
以 玉冊對擧
擢陞資憲大夫
刑曹判書
辭不 允。
知義禁府春秋館事
閏二月
判漢城府
知義禁府事知 經筵事。
焚黃家廟還 朝。
拜司憲府大司憲
辛卯秋
大司憲
九月貞敬夫人下世
歸家經襄。
壬辰正月
侍從臣父加正憲
拜工曹判書
入耆社。
爲有司堂上知敦寧府事。
三月再判漢城府
養老宴。
賡進 御製詩曰。
昌辰耆讌舊儀存。
朝野均霑雨露恩。
况復 睿誠親獻壽。
南山北斗萬年樽。
賡進 睿製詩曰。
堯舜東方壽域存。
盈庭耆艾隆 恩。
离宮寶墨懽爭誦。
海屋添籌萬歲樽。
是歲三入憲府
政府堂上
癸巳春
兼知 經筵事。
拜知中樞府事。
知義禁。
七月大司憲
兼知春秋
大司憲
古人致仕之意。
浩然南歸
無復有意當世
日以奬進
公元前205年
講明斯道爲事
丙申春
嶺外士類擧義旅。
 上慮致外釁
特 命府君密諭之。
承旨鄭宜默,前校理金近淵佐之。
蓋以府君德望素爲推重於嶺人士之故也。
聞 命之日。
卽欲啓行
闔族難之。
府君曰。
古人君命不宿於家。
且吾平日奉公
未嘗占便而爲規避
况於板蕩之際。
有此委寄之 命乎。
遂自辦旅費
束裝登道。
不肖陪行焉。
府君與金鄭兩人
行列郡。
備諭 聖旨
遠近義陣。
次第用命
時値盛炎
而其行八九百里。
其日五十餘日也。
憊甚中路疾作而歸。
未克奏復。
家僮上言待罪
 批曰。
勅諭旣宣。
引之有。
尋同任者有外 除恩命
未及府君
人或議之。
是不知我府君者也。
己亥 景慕典禮有封章。
有一近臣
退託不徹
後得聞。
則 上意亦屬府君之有一言云。
蓋此義理
嶺南世守之論也。
有人景善宮陞后事
偸錄府君諱銜於疏頭者。
遂疏卞之略曰。
間者仄伏聞臣之姓名
出於六儒聯疏之首。
至有捧入喉院云。
不覺驚惶
心骨俱寒。
臣今聾聵時事
不知 朝廷得失何居
而藉或有一二可
公元前201年
以貢愚者。
十年間 國家哀慶。
全闕赴問。
方此訟罪不暇
固何敢出位論事乎。
苟欲圖報 聖恩
少補 聖聰之萬一。
則臣雖無狀。
名忝卿列。
惟當竭盡忠悃。
疏封於縣道。
何必藉手無知年少之人。
借許其名。
聯章直呈乎。
臣居遠地
不見其疏本。
則未知所陳者何辭。
而所言是。
非臣所言。
所言非。
非臣所言。
只是浮浪憑藉任之名。
妄陳狂瞽之說者也。
噫。
近來人心叵測
僞造文字
種種現發。
至若言事疏章。
何等愼重
八耋耆臣之名。
無難假託
肆然進呈於莫重莫嚴之地。
豈非罕古所刱見之駭恠哉。
此輩論勘。
自有當律。
不必呶呶卞說。
而臣年老不死
苟存性命於世。
爲人之所偸竊簸弄之資。
臣之名。
在身輕微
在朝則宰列也。
緣臣無似
貽累廷紳大矣
 批旨略曰。
省疏具悉
苟如卿言。
一世變。
之無無憚
至此極。
聯名六儒
法部嚴覈委折
照律懲辦
以此事。
在廷諸宰之疏請者。
前後相望
府君封章忽至。
人多以不識時宜危之。
非有平日確立之操。
安能有是也
庚子二月
提學公緬奉於觀星
公元前199年
村後麓。
先是提學公三十年已安之位。
府君費心三年卜吉
而聞季氏公疾劇。
不日克襄
繼而具石儀。
壬寅春
拜 宮內府特進官。
特陞崇政大夫
盖 上皇入耆社。
優老之典而有是 恩也。
疏辭。
 批曰。
未能參預晠會。
衰癃亦可念。
所辭依施。
賡進 御製入耆社詩曰。
于先憲郁乎文。
舜協重華克勤
 睿孝格天親詣社。
臣隣蹈舞祥雲
賡 宣醞詩曰。
十一年前侍宴臣。
至今猶記醉仙
癸卯四月
弘文館學士疏辭。
略擧文康公言尾奏。
 批曰。
辭文之任依施。
附引先祖嘉言
此致治之要而洵爲龜鑑者也。
以是陳勉
可謂卿家復見卿。
當置諸左右省覽矣。
甲辰夏
搬移于府之校洞。
邑舊有誌甚脫略
遂葺而增補
不肖待罪嶺藩。
府君就養
遠近知舊非無私謁者
不干其政。
丙午卽回榜也。
 列聖朝有特資例典而竟未諧。
人皆惜之。
府君何傷
丁未八月
晉崇祿秩
以今 上受禪。
收用耆舊之典也。
戊申正月
拜 奎章提學疏辭。
九月乃遞。
十月二十一日午易簀
臨終使吉相
公元前192年
紙筆來。
以古聖人傳授心法皇極一篇
未死前憂 國丹心等語。
遺之以書。
書訖而終。
享年八十六。
翌年三月日。
士林禮葬于威鳳山丁坐原。
會者五百餘人
庚戌七月
 贈諡文憲公
(勤學好問曰文。
行善可紀曰憲。
)配金海許氏 贈貞敬夫人
閨範
壬午三月初七日生。
辛卯九月初十日卒。
壽七十。
墓在開寧郡薪田洞後麓甲坐原。
無子。
季氏郡守公諱錫龜承遠爲嗣
文科嘉義特進官。
五女壻縣監金華埴,李最久,參奉李喆淵,道鼎,李昇久。
承遠府尹趙駿九女
生三男。
吉相通政直閣,稷相參奉,澤相。
二女婿參奉一,博士孫浩瓘。
吉相男炳天。
相一一女幼。
嗚呼
府君儀容端重
性度寬仁
色溫而莊。
氣穎而醇。
出言制行
稽古訓。
悃愊無華
表裏如一
秉志確然有守
接物和而不流。
樂人之樂。
憂人之憂。
若己有之。
不喜聲色
不近博奕。
飮酒節而不醉。
大耋之年。
必晨起盥櫛。
盛暑裸跣跛倚
非大疾病
接賓朋。
整飭衣冠
雖古之人九十作戒。
何以過乎。
天性至孝
愛日之心。
懷橘之誠。
齠齔而已篤。
父母欲其學則
公元前150年
禮之訓。
服而無違
父母欲其榮則功令之業。
專而有程
早擧蜚英
以遂親志。
生而便二城之養。
歿而侈八座之 恩。
夫子所謂立身揚名
顯父母之爲孝者。
非是耶。
貞夫人有風痺貞疾
視膳調藥之方。
起臥扶將之道。
服勞惟勤。
不委婢僕
提學晩年
府君亦已老白首矣。
承順爲事
唯諾進退之間。
惋容愉色
常得其懽心
所居稍間
溫凊問寢之節。
雨風不廢。
居喪一遵家禮
戚易俱至。
祭先盡如在之誠。
忌日
終日冠帶
坐以待鷄。
四時俗節。
亦躳執灌鬯之禮。
至八十餘歲而靡少懈。
出外家廟同堂祠宇
過先壠。
雨雪下馬而行。
屢世墳墓
牲石土田以守。
伯氏公長府君三歲
而事之如嚴父
事無大小
稟而行之。
語言起居之際。
無或違拂怠惰之色。
季氏公少府君六歲
稟賦虛脆。
旅館從宦之日。
祁寒盛暑則易處溫凉
其或赴享役也。
必張燈不寐。
家僮設爐煑酒以待。
友于之情。
若是篤至
以前後二公之喪。
俱未得訣。
爲至慟焉。
立朝也。
致君澤民己任
出入 經幄
言論風旨
懇懇勤勤
堯舜
公元1036年
之道不進。
禹湯之學不勉。
公所
必先乎人。
職事
恒徇乎公。
退處江湖
殆與世相忘。
眷眷一念
未嘗在於 朝廷之上。
聞一善政則喜而不寐。
聞一危機則憂形於色。
繼之有涕泗。
長公終始之愛。
范文正進退之憂。
非是之謂歟。
歷敭淸要
玉署銀臺霜臺柏府周廬京兆金吾之間。
纔解旋除。
纔移旋仍。
皆出於簡在之 恩。
而鮮由銓曹之擬也。
至於癃年。
亦屢降 華誥。
身退而秩進
家食朝銜
府君之心哉。
由於 聖眷非常也。
子姪有過未嘗厲聲苛責
諄諄誨諭
使之改遷。
與人交。
不以畦畛
一出誠信
婢僕輿儓之賤。
待以恩厚
盡得其懽。
事係祖先族親竭誠殫力
闡揚之道。
引之方。
不用其極。
性又淸儉
犀象之飾。
狐貉之縫。
不加於身。
不實肥馬。
廚不御方丈
至一品而門屛泊如
身經三郡槖囊蕭然
周施
於濟人。
拙於謀身
宰蔚山。
歲値丙子大飢
自同堂。
以至姻戚宗族故舊待而擧火者。
三十餘家。
賴以得活者。
指不勝僂
衿量寬裕
兼有忍德。
晩年寓郡底。
無外戶。
直通校
門。
地主朔望謁聖之路。
肩輿吹角
喝道辟除而行。
府君是日
閉戶晩寢以待其過。
嘗有星州一士人。
因事就押於官。
而以平日一刺之分。
來謁府君
忽有官卒突入座內。
捽曳其人而去。
府君置而不問
人皆敬服雅量
冲齋權先生溪亭
有人乘馬過前。
隱身而避之。
又有本府敎官來謁。
道撾吏人
府使聞而面數之。
惶遽紿以先生對。
府使曰捶吏濟私
權相亦爾乎。
恚言不置
先生終不辨之。
退翁嘗撰其狀而極稱其量。
人以府君包容之度。
比之於冲翁故事
府君自小嗜書芻豢
疾恙在躳。
直宿在公
未嘗釋卷
爲文章。
湧泉奔河之勢。
 筵箚館閣之文。
墓隧金石之筆。
各臻其體。
長於詩。
健雅平澹
少時盛唐
晩年濂洛
一時巨匠如李華陰,崔竹下,洪芍玉,沈鍾山李友石諸公
善鳴者也。
之往唱酬
相上下其衡。
至於詠物之工。
莫不推許焉。
居常不蓄奇文異書
晩又用力於爲己之學。
案上常置四子心近朱退等書。
潛心對越
以爲存養進修之本。
天人性命之奧。
格致誠正之工。
無不講明發揮之。
踐履篤至
蔚爲士林標準
不以學問自處
藹然粹盎之氣。
不可掩。
是知府君嚮道之專。
做業之卓。
皆從誠字上做出來者也。
及其身終之際。
憂道之念。
愛 國之忱。
綣綣戀戀焉。
而語不及家事
苟非蓄積有素
曷能致此歟。
嗚乎痛哉。
府君之德之行。
不肖不文
不能揄揚其萬一。
不敢溢辭以墜平日謙退之意。
泣血撰次大槩如右
將以扳控於當世有德有言君子
得一言之惠。
以表賁牲石
少伸罔極之痛。
不肖承遠泣血謹撰
諡狀[閔種默]
公元前150年
謹按判書張公諱錫龍
初諱龍逵。
字震伯
自號遊軒
又曰雲田
玉山顯族
鼻祖高麗大匡神虎衛上將軍諱金用
府尹安世松隱諡忠貞公
杜門七十二賢之一也。
至府使諱仲陽
以我 太宗側陋之舊。
左尹不起
諱脩掌令。
正直有古諍臣風。
諱俁縣監。
四世有諱顯光諡文康
世稱旅軒先生
嗣子應一
先生從弟顯道第二子也。
副提學號聽天堂
德望直聲
蔚爲世表
諱鈺縣監。
考諱𣚅 贈資憲吏判。
妣 贈貞夫晉州姜氏。
諱百懿之女。
本生考諱學樞嘉善大夫同知樞府事。
公貴 贈資憲奎章提學
號四好翁
妣 贈貞夫人善山金氏。
副提學文簡公久庵先生就文之後
諱龜運之女。
 純廟十月十七日
生公于吳山里第。
公幼有異質
不妄言笑
擧止成人
至誠愛親
以孝稱。
就學
不煩師敎
已能領解
八歲屬文
天下雨地受之句。
人以遠到期。
篤於友于
共寢食伴做讀。
聲名俱盛。
世稱河東三鳳
年十六七。
六經百家之書。
如誦己言。
公車六體之文。
如抄素構
十九被嶺選居育齋。
課試每居前列
二十赴嶺覆試
連被嵬中。
年弱未解。
決意歸家。
案上精力所到金石可透八字
日賦程文一首
賓客酬接
事務妨奪。
出外遠遊之日。
無或停廢
二十四丙午庭試甲科
例陞典籍
戊申正言
 太廟酌獻禮。
祝史參省牲時。
 上顧謂承旨尹致英曰。
彼何少年文官也。
對曰。
正言張龍逵。
蓋公英姿有異。
故 下詢及焉。
三月增廣文科會試
參七試官
又參 殿試讀官
尋 除海南
地濱海俗頑獷
素稱
公元1070年
難治
聽斷嚴明
施措得宜
新延由吏有逋四萬金。
一罰
纔四朔淸帳
邑乃蘇完。
庚戌內移陞司憲府掌令。
不就
辛亥有人逞嫌嗾湖繡論 啓。
編配黃澗之行。
不以爲介。
日與騷人韻士
幅巾相隨唱酬爲樂
黃溪一篇
人以韓潮柳永
爲山水之幸也。
壬子 賜環
癸丑選本館錄。
副校理
屢登 經筵
極陳爲學致治之要。
甲寅文臣宣傳官。
乙卯丁本生妣喪。
戴星之行。
哀毁過度
幾至滅性
丁巳服闋
副校理馹 召。
就直玉署
箚 啓以勉學納言等語。
規諷切摯
徂冬
晝講夜對。
殆無虛日
館閣文字
下筆如流。
皆臻精麗
心庵趙相公每加稱賞
戊午夏
有星灾箚 啓。
所陳百餘言。
咸以答天心民情
以臻三代之治爲戒
九月 除玄風縣監。
以前績長銓金公炳學特擧之。
撫字興學
一省
伯洪公祐吉褒其政曰。
政事
潤之文華
庚申入爲憲府執義
辛酉陞副應敎
壬戌通政
拜同副承旨
甲子今 上皇嗣服
萬言疏。
言甚切直多忌觸。
入直承旨留院不徹
轉陞左承旨
遷大司諫
乙丑歷兵
公元1086年
曹參議
丙寅夏
歷左右副承旨
八月有洋擾。
江都失守
都下繹騷
傾城出避。
惟公在直不撓
 上顧謂將臣金箕錫曰。
宣仁門外張錫龍在。
予其無憂
拜敦寧府都正。
丁卯拜禮曹參議
戊辰大司成
 除慶州府尹
追榮旋遞。
辛未丁提學公憂於天安
伯氏任所也。
晜季三房
相聚終孝
遵禮制。
哀號動人
吏校感涕
爲之造轝送喪
癸酉服闋
拜吏曹參議
以其祖先事。
情踪惶蹙不就
李公承輔書勸起。
赴京肅謝
辭不 允。
是歲以聽天公諡事上言
禮判趙公徽林回 啓。
以爲副提學張應一
卽故先正臣顯光之肖胤。
道德文章
可合 贈諡云云
 上有意外 處分
以未陞廡不稱先正事。
文康公父子諱銜。
揭板於各司廳壁
驚惶罔措
至廢寢食
翌年七月
疏卞略曰。
竊惟先正二字
先世長官之稱。
而書之言先正保衡先正舊典
詩之言羣公先正
禮之言吾有先正
一例耳。
後世襲用
仍爲茶飯文字
不拘於陞廡與否也。
綱目弁首
稱溫公以先正。
朱子大全。
張忠獻以先正。
至于我 朝。
凡在擬
公元1094年
陞廡之諸賢。
皆稱先正
不可歷數仰陳。
而粤在 正廟朝
以臣先祖文康公顯光文穆公鄭逑
並爲請廡疏擧
 批旨若曰
先正經術行誼
予亦欽尙
不後於爾等
朝家未遑
姑爲退待。
且以儒林之公證言之。
宋文正公浚吉辭贊善疏曰。
宿德耆望。
如先正臣金長生張顯光然後 朝家禮遇之厚。
無所不至
金長生未陞廡之也。
其後以臣祖應一請 贈事。
大僚正臣之子
而特蒙 允兪
 列聖稱奬如是
筵臣之建白如是
故狃於聞見
只知仍舊爲好。
不知今日爲防文字也。
 批曰。
有處分矣。
仍以司謁口傳承旨曰。
卽見副護軍張錫龍上疏
則以其祖先正勿稱揭板呼寃矣。
念其情理
亦或無恠
各處揭板還收。
此公爲先之誠。
有以動人主也。
擬擧文康公請廡疏。
極力恢公。
至有 聖燭。
乙覽年譜
及其封章叫 閽之際。
當路或有歧議者寢之。
公每深恨焉。
甲戌拜大司諫
東洛撤院後。
士林無依歸之所。
倡修契建舍之議。
乙亥 除蔚山。
邑是海防重鎭
民困作擾。
 朝議以爲
公元1576年
有聲望者不可白于 上。
特命公爲府使。
給馬下送。
旣至爲文大小民。
仍見按覈使洪公澈周。
用惟輕之典。
殲其魁。
不問餘黨。
先是吏逋幻錄於流亡民戶者。
計屢鉅萬
奸鄕倡邑徵之議。
民乃大恚。
亂遂作。
公按簿櫛査。
排年刷充
民服其明。
吏亦無怨。
留意文治
月講旬試。
施賞有差
儒化大興
明年大侵
發倉捐廩
分賑甚均。
民之饒者。
不待勸勉
爭出賙恤焉。
躳檢灾簿。
再三報營。
得請乃已。
又蠲耗瘼。
邑遂以完。
州人立石頌之。
丁丑左承旨 召還。
戊寅十一月陳賀
嘉善
爲兵曹參判。
都總副總管
己卯漢城右尹
同知禁府事 經筵春秋館事
庚辰漢城左尹
同春秋。
同知敦寧府事。
辛巳復拜漢城右尹
同知成均館事禁府事。
焚黃家廟
壬午八月 坤殿還御
副總管陪從進去龍仁。
又拜左承旨
癸未春
爲刑曹參判。
右承旨
甲申九月
拜吏曹參判。
辭不 允。
十月 闕內有亂。
各 殿宮播遷出城。
公赴覺心寺。
道聞 上御北廟。
竭蹶馳詣。
夜深徒步 扈駕至淸陣。
乙酉嘉義
公元前213年
漢城左尹
戊子春
大司憲
庚寅正月元朝
左承旨 玉冊對擧
擢陞資憲。
刑曹判書
辭不 允。
知義禁府春秋館事
閏二月
漢城府判尹。
兼知 經筵事。
辛卯秋
大司憲
壬辰侍從臣父加正憲
拜工曹判書
入耆社。
三月拜知敦寧府事。
養老宴。
 御製詩曰。
昌辰耆讌舊儀存。
朝野均霑雨露恩。
况復 睿誠親獻壽。
南山北斗萬年樽。
 睿製詩曰。
堯舜東方壽域存。
盈庭耆艾 隆恩
 离宮寶墨懽爭誦。
海屋添籌萬歲樽。
是歲三入憲府
政府堂上
癸巳春
拜知中樞府事。
再爲憲長春秋
古人致仕之意。
浩然南歸
無復有意當世
丙申春
嶺外士類大擧義旅
勢甚張大
有外伺之慮。
 上特命公爲密諭之任
蓋公德望素重於嶺人士之故耳。
公聞 命卽行
闔族難之。
公曰。
古人君命不宿於家。
且吾平日奉公
未嘗占便而規避
况今板蕩之際乎。
遂登道躳行列郡
備諭 聖旨
遠近義旅
次第用命
時値盛炎
凡行八九百里。
五十餘日也。
中路疾作
未克奏復。
上言待罪
己亥 景慕宮闡揮事封章
公元前199年
有一近臣退託不徹
 上意亦屬公之有一言
蓋此義理
人世守之論。
而公爲嶺之達尊也。
壬寅拜 宮內府特進官。
四月崇政
 上皇入耆社。
優老之典而有是 命也。
癸卯弘文館學士
疏略文康公奏辭。
 批曰。
辭文之任依施。
附引先祖嘉言
此致治之要而洵爲龜鑑者也。
以是陳勉
可謂卿家復見卿。
當置諸左右省覽矣。
丁未八月
陳賀陞崇祿。
戊申正月
拜 奎章提學
是年十月二十一日易簀
享年八十六。
金海許氏。
進士傪之女。
孝順閨行
先公十八年辛卯卒。
 贈貞敬夫人
從夫職也。
無子。
季氏郡守公諱錫龜之子承遠爲嗣
文科嘉義特進官。
五女壻縣監金華埴,李最久,參奉李喆淵,道鼎,李昇久。
承遠府尹趙駿九女
生三男。
曰吉相通政直閣
曰稷相參奉。
曰澤相。
二女參奉一,博士孫浩瓘。
相一男炳天。
相一一女幼。
嗚乎
公儀端正
性度寬仁
色溫而莊。
氣穎而淳。
出言制行
稽古訓。
不喜聲色
不近博奕。
天性至孝
父母欲其學則詩禮之訓
服而無違
公元前157年
其貴則功令之業。
專而有程
早擧蜚英
以遂親志。
貞夫人有風痺貞疾
視膳調藥之方。
起臥扶將之道。
不委婢僕
提學晩年
公亦老白首
承順爲事
婉容愉色
常得其懽心
居喪一遵家禮之文。
祭先盡如在之誠。
伯氏長於三歲
而事之如嚴父
事無大小
必稟而行之。
季氏少公六歲
稟賦虛脆。
旅館從宦之日。
易處溫涼
友于之情。
若是其篤。
立 朝也。
致君澤民己任
出入 經幄
言論風旨
勤勤懇懇
堯舜之道不陳。
禹湯之學不
甲申播遷之日。
事在蒼黃徒步 扈駕
丙申搶攘之日。
人皆逡廵單騎宣 勑。
公報向國之誠。
夷險一視也。
歷敭淸要
以及崇秩
皆出簡心
鮮有銓擬
至於家食之日。
屢降 華誥。
在野而 朝銜
此豈公之心哉。
由於 聖眷不已也。
文章湧泉奔河之勢。
 筵箚館閣之文。
墓隧金石之銘。
磨墨便就。
各臻其體。
長於詩。
健雅平澹
少如盛唐
晩似濂洛
至於詠物之工。
一時鉅匠。
皆爲退步
晩又用力於爲己之學。
案上置論孟庸學心近朱退等書。
潛心對越
以爲存養進修
之本。
天人性命之奧。
格致誠正之工。
無不講明發揮之。
蔚爲士林標準
不以學問自處
藹然粹盎之氣。
不可掩者。
性又淸儉
犀象之飾。
狐貉之縫。
不加於身。
不實肥馬。
廚不御方丈
至一品而門屛泊如
身經三郡囊槖蕭然
賙施
於濟人。
拙於謀身
疾革不及家事
惟以古聖人傳授心法未死憂國丹心等數語。
遺之以書。
言訖而終。
今其胤侍郞承遠持家一通
以其諡狀屬余
余曰。
此非余所敢當
世自有文章鉅公
可以圖善撰者。
先君子事行
顧惟不佞何敢贅一辭其間哉。
此又非所敢當者。
侍郞曰。
非無文章鉅工必得公之一言
相信也。
又非敢揄揚倩美以侈人耳目
只欲記實蹟行事。
以請于易名之典爾。
顧余識公于 朝著之間。
殆三十年所矣。
知之審而得之詳。
亦莫我若也。
終不可以巽辭爲事
因爲書此行狀之後
以告于太常氏。
 從一品崇祿大夫政府政學部大弘文館學士一等閔種默謹撰
神道碑銘(並序)[金鶴鎭]
公元1908年
隆煕戊申十月二十一日
判書張公壽八十六而卒于仁同居第之正寢
明年三月八日
葬于郡東鳳寺南麓丁原
法當樹神道之石以係辭。
哲嗣觀察使承遠氏。
使男直閣吉相賷家狀
越屢十舍
問銘于不佞
不佞癃廢筆硏久。
又非其人辭謝不敢當
至三四終不獲。
謹按公諱錫龍
初諱龍逵字震伯
自號遊軒
亦號雲田
系出玉山
高麗三重大匡神虎衛上將軍諱金用之後
至諱安世松隱 贈諡忠貞
麗亡守罔僕節。
生諱仲陽
不起我 太宗左尹之召。
生諱脩始仕掌令。
正直有古諍臣風。
五世有諱顯光諡文康
學者稱旅軒先生
系子應一副提學號聽天堂
生諱鈺縣監。
再傳諱東載生員號蘿月堂。
博學篤行
嗣子諱趾祖。
書名于世。
生諱壽珥 贈吏曹參議
於公爲曾祖也。
生諱胤卓 贈吏曹參判。
生諱𣚅 贈吏曹判書
配 贈貞夫人姜氏。
是爲公所考妣
蘿月堂有玄孫諱學樞同知樞府事。
配 贈貞夫金氏
公本生父母。
移施公推 恩。
贈資憲 奎章提學
公以 純祖癸未十月十七日
公元1486年
生。
幼卽儼然端緖
不妄言笑
異味好果。
必懷而進于親。
兄弟相愛甚。
寢則共被
讀則聯槧。
人稱河東三鳳
八歲已能屬辭
天下雨地受之句。
人期遠大
提學公與夫人一念奬學。
挪糶買書籍
傭織資課粮。
擇賢而有才藝者。
與之居。
巾襪必手澣而縫之。
房突必躳爨而溫之
自矢于心曰。
不體父母之心。
何以立於世。
益發大肆力。
忘寢與食。
十餘歲。
遍讀經史。
十四過房
十六委禽于許氏進士傪之女。
此家文學淵藪也。
公出甥館
藝業益進
公車六體
如抄宿構
者莫嘖嘖焉。
 憲宗丙午庭試魁科。
例授典籍
戊申正言
 上將事 太廟
祝史省牲
 上顧近臣曰。
彼何少年文官也。
蓋公容貌周旋
有足動人也。
尋 除海南縣監。
有著績。
及瓜內陞掌令。
辛亥逞憾者所嗾。
被繡流配黃澗
處之夷然
與人唱酬爲樂
黃溪錄。
翌年蒙 宥。
癸丑選本館錄。
修撰副校理
丁巳丁本生內艱。
服闋復拜副校理
承馹 召。
屢登講筵
極陳人主爲學致治之要。
戊午因星灾上箚。
深得諫臣之體。
 上嘉
公元前241年
納焉。
國家之所設官待賢材者。
 經筵臺閣爲重。
而公於是職。
纔解旋授。
晝講夜對。
殆無虛日
是年出監玄風縣。
便養也。
治最一省
庚申執義召還。
出入三司
應敎軍資監正,兵曹正郞文臣宣傳官。
壬戌通政
兵工刑禮參議,敦寧都正,大司諫
大司成喉舌之任
最多且久。
蓋公登庸
專由 聖眷也。
辛未提學公歿。
哭之幾滅性
癸酉拜吏曹參議
屢辭不 允。
先是以副學公請諡事
 上有過中之擧。
公上章卞明。
援古證今
鑿鑿有據。
竟回 天意
此蓋一主於匡救。
不專爲先也。
其爲蔚山也。
民困作擾。
 朝議欲借公聲望而鎭之。
白而差遣
卒以無事
明年大侵
賑政得宜
勒石頌之。
每當國有事故
未嘗造朝
丙寅有洋擾。
江都失守
京師震驚
挈眷出城者相續於道。
而公夙夜在公
 上謂一將臣曰。
宣仁門外張某在。
予其無憂
戊寅嘉善
庚辰特進官。
乙酉嘉義
歷兵刑曹參判,漢城左右尹,同敦寧,大司憲
副總管同知 經筵禁府春秋成均館事
壬午軍變
蒼黃入城。
副總管
公元1823年
八月 坤殿還御時赴龍仁。
承 命陪從
甲申拜吏曹參判。
十月 大內有亂。
各 殿宮播越覺心寺。
公赴 行在
路聞 上御北廟。
竭蹶馳詣。
夜深徒步 扈駕至淸陣。
庚寅以 玉冊對擧陞資憲。
刑曹判書
壬辰侍從臣父加正憲
拜工曹判書
入耆社。
三判京兆
九長憲府
知中樞府敦寧府義禁府事。
兼知 經筵春秋館事政府堂上其選也。
丙申嶺外士類大擧義旅
 上慮致外釁
特命密諭之。
蓋以公德望素爲推重於嶺人士故也。
公聞 命卽行
闔門難之。
公曰。
平日奉公
未嘗占便爲規避
况今板蕩之際。
有此委寄之 命乎。
遂自辦資登途
輪行州郡
宣布 聖旨
次第聽命
此公之臨事不避之力也。
中路疾作
上章待罪
 上優批而安之。
己亥有人公名
疏請淳妃陞后者
公陳疏自辨。
 上褒以正直
壬寅崇政
拜 宮內府特進官。
 聖壽覃恩也。
癸卯弘文館學士
疏略文康公丙寅奏事而陳之。
 批旨曰。
引卿先祖嘉言
此致治之要而洵爲龜鑑也。
以是陳勉
可謂卿家復見卿。
當置諸
公元前134年
座右省覽
丁未進崇祿。
今 上受禪。
收用耆舊
公以耆堂之首與焉。
拜 奎章提學
疾革不及家事
惟以皇極心法愛君憂國等語。
冢孫書以遺之。
夫人 贈貞敬夫人
孝順閨範
先公十八年卒。
壽七十。
墓在開寧薪田洞負甲原。
無子。
季氏郡守公諱錫龜子。
觀察嘉義
五壻縣監金華埴,李最久,參奉李喆淵,道鼎,李昇久。
觀察三男
直閣君。
次稷相參奉,澤相。
二壻一參奉,孫浩博士
直閣男炳天。
餘幼。
爲人端重
性度寬厚
子姪有過
未嘗苛責
諄諄誨諭
使自遷改
婢僕亦然
樂人之善。
若己有之。
憂人不善
若病在己。
大耋之年。
必晨起盥櫛。
盛暑裸跣
燕居跛倚
非大疾病
整衣冠。
罔或愆度
母夫人風痺貞疾
視膳調藥
起臥扶將
必身任之
不假之人。
先公晩年
公亦老白首矣。
其所稍間
溫凊問寢之節。
不以風雨而或廢。
居喪一遵家禮
祭則盡如在之誠。
終日冠帶以待鷄鳴
四時俗節。
亦躳執灌酌之禮。
至八十餘歲而靡少懈。
屢世墳墓
牲石置位田以守。
伯氏長公三歲
公元1823年
之如嚴父
事無大小
而後行。
言語動作之際。
罔或有違咈怠惰之色。
季氏少公六歲
而常憂其稟賦虛脆。
祈寒盛暑
則易處溫涼
其或赴享役則必張燈不寐。
家僮設爐煑酒而待
友于之篤如此
此公歷事 三朝
夷險一節
遠處江湖
眷眷一念
向國如丹
聞一善政
喜而不寐。
聞一危機
憂形於色。
繼之以涕。
長公終始之愛。
范文正進退之憂。
公其近之矣。
長於詩。
健雅平澹
爲世所推。
晩年尤著力於爲己之學。
涵養本源
奬勵後進己任
南州人士
仰之山斗
公之事行可書者。
不止此。
特擧其大而略其細者。
亦恐傷公謙虛之意也。
欲報劬勞
砥行立身
可不謂孝乎。
事兄如父。
愛弟如己。
可不謂友乎。
深夜冒亂
徒步從 君。
可不忠乎
臨事不避
使無南顧。
可不謂義乎。
銘曰。
論人先行
考祥視履
而觀乎公。
有終有始。
有孝有友。
有忠有義。
義急匡救
抗章不置
昭雪自辨。
積誠意。
亦陳謨猷
紹述先懿。
 皇曰嘉乃。
褒隆摯。
年深造。
餘人跂。
士得依歸
靈光是巋。
傳心之訣。
憂社之志。
貽厥孫謨
遺書在笥
壽考
從以崇位
昭樂永終
五福咸備。
天道酬德
影響不翅
百君子
盍監所自
鳳寺之原。
螭首在隧。
我銘深鐫。
庶幾無媿
公元1910年
 隆煕四年庚戌五月下澣
崇祿大夫前行兵曹判書弘文館大學士侍講日講官二等安東金鶴謹撰
墓誌銘(並序)[趙鍾弼]
公元1908年
隆煕戊申十月二十一日
判書公卒
壽八十六。
明年己酉三月八日
葬于仁同郡東面鳳寺南麓丁原
禮也。
賢嗣觀察使承遠公事行。
千里走書
謂余講世好知公深。
懇請幽堂之文。
顧以鍾弼衰朽耗塞。
實難揄揚盛美
屢辭不獲已
謹按公諱錫龍
初諱龍逵字震伯
自號遊軒
又曰雲田
系出玉山
鼻祖高麗三重大匡壁上功臣神虎衛上將軍諱金用
至十二世孫諱安世松隱寧府尹諡忠貞
麗亡守罔僕節。
杜門七十二賢之一也。
生諱仲陽官府使。
我 太宗潛邸之舊。
特 召左尹不起
生脩始仕 本朝
遺逸官掌令。
正直有諍臣風。
生諱俁縣監。
五傳至諱顯光右參贊諡文康
公元1943年
學者稱旅軒先生
從弟月浦顯道第二子諱應一爲子。
文科副堤學號聽天堂諡文穆
德望直聲
世標準。
生諱鈺官縣監。
無後
系以伯氏衛率諱𨥭第四子萬容
參奉
生諱東載生員。
號蘿月堂
學識行誼
士林推重
四傳至諱𣚅 贈吏曹判書
配 贈貞夫晉州姜氏。
諱百懿之女。
無子。
四從同知樞府事 贈奎章提學號四好翁諱學樞第二爲嗣
卽公也。
本生妣 贈貞夫人善山金氏。
文科副提學文簡公久庵先生就文之後
龜運之女。
以 純廟癸未十月十七日
生公于吳山里第。
公幼有異質
不妄言笑
儼如成人
事親極其孝養
及就師。
不煩敎導
已悉領會
八歲屬文
天下雨地受之句。
人以遠大期詡之。
又篤於友愛
長枕大被
聯槧對牀
聲譽藹蔚。
世稱河東三鳳
提學公與貞夫一念奬學。
挪糶買書。
傭織資粮
擇賢師友
使與之遊。
矢心仰體
益加肆力
十四歲。
出後判書公。
年十六七。
經史之書。
公車之文抄誦。
無異素硏。
十九歲。
被選居齋。
課試優等
廵使李公景在甚器異之。
年二十。
公元1966年
嶺營試。
連捷高中
竟以弱齡未解。
決意歸家。
案上精力所到金石可透八字
日賦程文
雖有煩碍。
無或暫停
是以宿昔篤工。
至老未衰。
 憲廟丙午二月
魁庭試文科。
時年二十四。
例付成均典籍
 賜蓋還鄕
夏轉司憲府監察
復拜典籍
丁未陞司憲府持平
尋移司諫院正言
皆不赴。
戊申正月
復拜正言
 太廟酌獻禮。
祝史參省牲時。
 上顧謂承旨尹致英曰。
彼何少年文官也。
對曰。
正言張龍逵。
蓋公英姿動人
故 下詢及焉。
三月增廣文科會試及 殿試
連參試席
公有蘊抱故也。
七月出監海南縣
地濱海俗梗頑
公爲治嚴明。
措劃有條。
吏逋四萬金。
一不鞭扑淸帳
邑始蘇完。
廵使南公秉哲歲課
褒之曰初政明敏
一臠知鼎。
連參鄕試席。
取士惟公。
輿誦多之。
 哲廟庚戌
內陞憲府掌令。
不就
辛亥爲逞嫌者所嗾。
被繡論。
編配黃澗
公少不介懷
日與騷人唱酬
黃溪錄。
以爲韓潮柳永
山水之幸也。
壬子五月
 恩宥還。
癸丑春
選本館錄。
復拜掌令。
弘文館修撰副校理
屢登 講筵
極陳典學致治
公元1974年
要。
甲寅仍帶館職
文臣宣傳官。
乙卯三月
丁本生妣喪。
戴星而行。
哀毁踰制
幾至傷孝。
丁巳服闋
閏五月
副校理馹 召。
就直晝夜講對。
雙隻晉接
勉學納言
奏 啓懇摯
至於製撰文字
下筆如流。
趙相公斗淳每加稱賞
戊午夏
陞拜司憲府執義
旋移副校理
乍遞還授副校理
時有星灾。
次對 啓略曰。
此誠天之告警而欲其奮發惕勵者也。
人君修省之道。
不外講學
講學之要。
尤切於正心
正則邪不勝正轉灾爲祥。
熒惑之妖。
自當移度矣。
 上嘉納焉。
九月外 除玄風縣監。
聲績素著
長銓金公炳學特擧之。
爲其便養也。
赴任
撫字興學
頌遍一省
庚申入爲執義
拜司諫院司諫
辛酉春
副校理
復轉司諫修撰
參式年文科會試試官
夏陞弘文館應敎
軍資監正
壬戌正月
歷副應敎校理應敎
移兵曹正郞
旋爲通禮院左通禮
通政
仍拜承政院同副承旨
俄拜兵曹參議
呈辭歸覲
癸亥還 朝。
甲子今 上皇元年正月
萬言疏。
條陳時弊
語多觸忤
留院未徹。
同月拜同副承旨
屢轉左承
公元1985年
旨。
遷司諫院司諫
乙丑兵工曹參議
還大司諫
轉同副承旨
丙寅夏
歷左右副承旨
八月洋擾。
江都失守
衆心騷訛。
傾城出避。
惟公在直不撓
 上顧謂將臣金箕錫曰。
宣仁門外張錫龍在。
予其無憂
拜敦寧府都正。
轉左右承旨
丁卯又拜大司諫
遷禮曹參議
戊辰通泮長望
左承旨
改刑曹參議
 除慶州府尹
追榮旋遞。
辛未三月
丁提學公憂於天安伯氏諱錫鳳任所
昆季相聚終孝
遵禮制。
哀號毁瘠
吏校莫不感涕
至有造轝送喪者。
癸酉服闋
七月奉吏曹參議除 旨。
祖先事。
情蹤惶蹙不就
李尙書承輔書勸起。
赴京肅謝
辭不 允。
是歲以聽天堂諡事上言
禮判趙公徽林回 啓。
以爲副提學張應一
卽先正臣顯光之肖胤。
道德文章
可合 贈諡云云
有意外 處分
以未不稱先正事。
文康公父子諱銜。
揭板於各司廳壁
驚惶罔措
至廢寢食
翌年七月
疏略曰。
竊惟先正二字
本是先世長官之稱。
而書之言先正保衡先正舊典先正左右
詩之言羣公先正
禮之言吾有先正
一例
公元1994年
耳。
後之因循傳爲恒用文字
不拘廡與否也。
綱目弁首
稱溫公以先正。
朱子大全。
張忠獻以先正。
至于我 朝。
凡在擬廡之諸賢。
皆稱先正
不可歷數仰陳。
而粤在 正廟朝
以臣先祖文康公顯光鄭文穆公逑
並爲請廡疏擧
而 批曰。
先正經術行誼
予亦欽尙
不後於爾等
朝家未遑
姑爲退待爲敎。
且以儒林公證言之。
宋文正公浚吉辭贊善疏曰。
宿德耆望。
如先正臣金長生張顯光然後 朝家禮遇。
無所不至云。
金長生也。
其後以臣先祖應一請 贈事。
 筵大僚皆云先正臣顯光之子
而特蒙 允諭。
列 聖之稱奬如是
 筵臣之建白如是
故狃於聞見
只知仍舊爲好。
不知今日爲防文字云云
 批曰。
有處分矣。
仍以司謁口傳 下敎于在院承旨金奎弘曰。
卽見副護軍張錫龍上疏
則以其祖先正勿稱揭板呼寃矣。
念其情理
亦或無恠
各處揭板還收。
此公爲先之誠。
有以感動 上意也。
甲戌正月
拜大司諫
客冬擬擧文康公請廡疏。
極力恢公。
至有 聖燭。
乙覽
公元1972年
年譜
及其封章
當路或有歧議者寢之。
公每深恨焉。
左承旨
遷工曹參議
東洛撤院後。
士林無依歸之所。
公倡修契建舍之議。
乙亥五月
 除蔚山府使。
邑爲海防重鎭
民困作擾。
 朝議以爲非有聲望不可白于 上。
特命往莅
旣至爲文大小民。
仍見按覈使洪公徹周。
用惟輕之典。
殲厥魁。
不問隨從
一境遂晏堵如故
先是吏逋幻錄於流亡民戶
計屢鉅萬
奸鄕倡邑徵之議。
民亂遂作。
公按簿櫛査。
排年刷充
民服其明。
吏亦無怨。
以文治爲先。
月講旬試。
施賞有差
儒化大興
明年大侵
發倉捐廩
分賑甚均。
民之饒者。
亦皆感化
出義賙恤焉。
躳檢灾簿。
再三報營。
並蠲耗瘼。
民賴以活。
邑遂以完。
州人立石頌之。
丁丑五月
內移左承旨
戊寅十一月陳賀
百官加親授。
嘉善
拜兵曹參判。
尋移都總副總管
己卯春
拜漢城府右尹
同知禁府 經筵春秋館事
庚辰春
拜大司諫同春秋。
屢轉同副左右右承旨,刑曹參判。
還授副總管
同知敦寧府事。
尋改漢城府左尹
同春秋。
辛巳秋
復拜漢城右尹
公元前219年
同知成均館義禁府事。
壬午四月
漢城左尹
兼同 經筵成均
伯氏公喪。
還鄕經襄。
六月聞有軍變
遑忙入闉。
副總管
八月 坤殿還御
陪從進去龍仁。
又拜左承旨
癸未春
轉刑曹參判。
尋移同義禁。
右承旨
又拜大司諫
甲申春
左承旨
副總管
九月拜吏曹參判辭
不 允。
十月 闕內有亂。
各 殿宮播遷出城。
廷臣遑遑莫知攸向。
公方覺心寺。
道聞 上御北廟。
竭蹶馳詣。
夜深徒步 扈駕至淸陣。
乙酉正月
嘉義
漢城左尹
丙戌夏
兼同 經筵
復拜左尹
戊子春
拜司憲府大司憲
旋授右承旨
同春秋。
賀儀
右承旨
此是陞資之梯。
適因僚嫌辭遞。
拜同敦寧。
己丑夏
復拜同敦寧。
十二月左承旨
庚寅元朝陳賀
以 玉冊對擧陞資憲。
刑曹判書
移知義禁。
兼知春秋
閏二月
漢城府判尹。
知義禁知 經筵
大司憲
辛卯秋
復拜大司憲
壬辰正月
侍從臣父加正憲
拜工曹判書
入耆社。
爲有司堂上
拜知敦寧。
三月復拜漢城判尹。
養老宴。
賡進 御製詩曰。
公元693年
辰耆讌舊儀存。
朝野均霑雨露恩。
况復 睿誠親獻壽。
南山北斗萬年樽。
賡進 睿製詩曰。
堯舜東方壽域存。
盈庭耆艾 隆恩
 离宮寶墨懽爭誦。
海屋添籌萬歲樽。
是歲三入憲府
政府堂上
癸巳春
兼知 經筵
拜知中樞府事。
知義禁。
五月再爲都憲
兼知春秋
古人致仕之義。
浩然南歸
無復有意當世
日以奬進後學講明斯道爲己任
丙申春
嶺外士類大擧義旅
有外伺。
 上特命公爲密諭之任
承旨鄭宜默,前校理金近淵佐之。
蓋以公德素重故耳。
承 命之日。
卽欲啓行
闔門難之。
公曰。
古人敬君命。
不宿於家。
且吾前日奉公
未嘗占便而爲規避計。
况今板蕩之際。
有此委寄之 命乎。
束裝登途
胤嗣侍郞亦陪往焉。
公與二佐輪行列郡。
備諭 聖旨
遠近義陣。
次第用命
時値盛炎
凡五十餘日。
行八九百里也。
中路疾作
未克奏復。
上言待罪
 批曰。
勅諭旣宣。
引之有。
己亥 景慕宮闡揮事封章
有一近臣退託不徹
後得聞。
則 上亦屬意於公之有一言云。
蓋此義理
乃嶺人世守之論。
而公
公元702年
嶺之達尊故也。
有人錄公姓銜於言事疏頭
故疏卞之。
壬寅春
拜 宮內府特進官。
特陞崇政
 上皇入耆社。
優老而有是 命也。
辭疏 批曰。
未能參預晠會。
衰癃亦可念。
所辭特進之任依施。
賡進 御製入耆社詩曰。
于先憲郁乎文。
舜協重華克勤
 睿孝格天親詣社。
臣鄰蹈舞祥雲
賡 宣醞詩曰。
十一年前侍宴臣。
至今猶記醉仙
癸卯四月
弘文館學士
疏略文康公奏辭。
 批曰。
辭文之任依施。
附引先祖嘉言
此致治之要而洵爲龜鑑者也。
以是陳勉
可謂卿家復見卿。
當置諸座右省覽矣。
甲辰夏
搬移于府之校洞。
邑舊有誌。
脫略
遂輯而增解。
胤嗣按察本道
公遂就養
姻戚知友非無私謁者
不干其政。
丙午卽回榜也。
齒爵兼德。
世罕與比。
丁未八月陳賀時陞崇祿。
今 上卽阼
公以耆高年參焉。
戊申正月
拜 奎章提學
呈辭疏。
九月乃遞。
及是疾革
不及家事
惟以古聖人傳授心法未死憂國丹心等數語。
遺之以書。
脩然而逝。
此由公平學術之明
公元742年
有得於生順歿寧之意也。
貞夫人 贈貞敬夫人金海許氏。
進士諱傪之女。
婉順女士行。
壬午三月初七日生。
辛卯九月初十日卒。
壽七十。
墓在開寧郡薪田洞後麓坐甲原。
無子。
季氏郡守錫龜承遠爲嗣
嘉義特進官。
五女
縣監金華埴,士人李最久,參奉李喆淵,士人道鼎,李昇久其壻也。
特進府尹趙駿九女
生三男。
曰吉相通政直閣
曰稷相參奉。
曰澤相。
二女壻。
參奉一,博士孫浩瓘。
直閣生一男炳天。
參奉生一一女皆幼。
嗚乎
公儀端正
性度寬仁
色溫而莊。
氣穎而淳。
出言制行
稽古訓。
不喜聲色
不近博奕。
必晨起盥櫛。
盛暑裸跣
燕居跛倚
延接賓朋
整飭衣冠
年至大耋
而罔或愆度
孝又根天。
一於承順
父母欲其學則服膺詩禮
父母欲其榮則琢磨課程
早登桂籍
以遂親志。
先本生妣素患風痺
視膳調藥
服勞惟勤。
提學晩年
公亦老白首
婉容愉色
供歡無違
所居稍間
溫凊問寢之節。
風雨不廢。
居憂
一遵家禮
戚易俱至。
當喪餘及俗節。
則躳執灌鬯
以盡誠敬
家廟
公元1044年
出必拜辭
先壠過必下馬
自甫冠已然
屢代墳塋
具石儀置位土
恪謹奉護。
伯氏長公三歲
而敬之如嚴父
事無大小
必稟而行之。
季氏少公六歲
愛之嬰兒
每値寒暑
則必易處溫凉
且或在公未還則張燈不寐。
當爐煑酒以待其來。
友于之篤。
如此
以前後二公之喪。
俱未面訣。
平生至慟焉。
其立 朝也。
致君澤民自任
出入 經幄
陳以堯舜之道。
勉以禹湯之學。
甲申中宵陪 扈。
丙申危地宣 勅。
此公夷險一節
終始不改也。
江湖十六年。
殆與世相忘。
而退亦憂之一念
常懸北斗
愈彌切。
范文正長公之前後一揆。
非是之謂歟。
歷踐華要
以及隆秩。
皆出於 宸簡而鮮由銓擬
風雲知遇之感。
亦豈無所來哉。
事係祖先族親
竭誠殫力
闡揚而綆引之
子姪有過未嘗嚴責。
溫諭之。
使之改善
婢僕亦然
與人交。
不以畦畛
一出孚信
雖至輿儓
施恩愛。
極其懽洽
性又淸儉
犀象之飾。
狐貉之縫。
不加於身。
不實肥馬。
廚不御方丈
位至崇顯門屛泊如
身經府郡行槖蕭然
且喜
賙施
於濟人。
拙於謀身
宰蔚山。
歲値大饑
親戚故舊待而擧火者。
三十餘家。
衿量寬弘
善於容忍
晩寓邑底。
無外戶。
地主過門
喝道辟除
於是日。
閉戶晏寢
適有士人來拜而因事就押。
官卒猝入座上。
捽曳而去。
亦置而不問
世皆敬服
冲齋權先生溪亭
有人乘馬過前。
隱身避之。
又有本府敎官來謁。
道撾吏人
府使聞而面數之。
該官惶遽紿以先生對。
府使曰。
捶吏濟私
權相亦爾乎。
恚言不已
先生終不卞明。
退翁嘗撰其狀而極稱其恢量。
今公包容之度。
與冲翁古事彷彿焉。
公自少嗜書史
未嘗釋卷
爲文湧泉奔河之勢。
 筵箚館閣之製。
墓隧金石之銘。
磨墨便就。
各臻其體。
長於詩。
淸雅平澹
少如盛唐
晩似濂洛
至於詠物之工。
一時鉅匠。
皆讓一頭
尤大著力於爲己之學。
丌上常置三經四書心近朱退等編。
潛心對越
以爲存養進修之本。
天人性命之奧。
格致誠正之工。
無不講明發揮之。
踐履篤實
蔚爲士林之標範。
不以學問自處
藹然粹盎之氣。
不可掩者。
知公嚮道之專。
志業之卓。
皆從誠字
上出來。
矻矻八十年于玆。
施於身者。
無不經之行。
發於口者。
無非禮之言。
日用彝倫之間。
不費矯揉之力而自不倍於道義也。
嗚乎
槩擧公世系踐歷
資質言行
設施嗣息
據其狀敍其實
豈有餘辭可贅。
而竊有所曠感者。
惟我八代郡守受業文康公門下
歷世通家
同一室。
况又先考文憲公與公弱冠到老
結交最深。
獲拜牀下
蒙訓諄複
言猶在耳
玆當志竁之役。
不揆拙。
序次如右
係之以銘曰。
玉城奕葉
粤有先覺
忠貞以直。
文康以學。
伊誰躅焉。
聽天其堂。
聲光赫赫
道德文章
世襲詩禮
繩武罔墜。
積慶累仁。
錫類拔萃
吳山鍾毓
篤降賢公。
髫齡聰慧
綴句著工。
唱工第一
早歲蜚英
羽儀于 朝。
臺登瀛。
薄試縣府。
民曰父母
參貳銓地。
 眷遇深厚
旣長二曹
館誥 恩授。
崇班陞爵
大耋躋壽。
菟裘歸老
書史自娛
詩倣濂洛
學溯泗洙
述先裕後。
肖子令孫
福祿連綿
孝友敍惇。
我銘隧誌
庶幾不忒
百世欽公。
鑑此幽刻
 屠維作噩重陽節
正憲大夫前工判書
知 經筵禁府春秋同知成均館事漢山趙鍾弼謹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