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自动笺注)
心石齋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序
  
山洞契案序
公元1861年
凡世之爲契者。
例倣蘭亭之會。
鮮從藍田之約。
其意靡他
悅乎疏鬯而倦乎修治也。
以疏鬯而倦。
修治而悅者。
昔人所難
吾曹乎。
歲辛酉春
余自懷之陽。
僑居沃之梧山
蓋取林泉之適於趣。
而爲閒靜讀書之計也。
村之章甫慰余踽凉
暇日互集。
或搜詩句
或擧匏樽以樂其志。
一日有笠者老農
突爾而來曰。
豈不思永久底樂。
而只圖目前之娛者耶。
余曰是何謂也。
務本而後有居。
有居而後有衆。
有衆而後有樂。
樂與衆則可永久爾。
惟玆里閈
未知刱起何代。
前者居戶殆近百數之繁。
今焉凋落
十減八九。
不寒心哉。
余聞之愕然曰。
何由至於斯。
曰噫。
法壞俗渝。
官吏侵虐轉深。
無名徵索陸續
士莫能矯其弊。
農莫能安其業。
棄甕投耜。
日滋離散
不幾一里必至於曠墟隙宇
是所汲汲者也。
盍爲經濟之策。
其策不外乎財。
大小出力
逐歲拮据
以羨補不足而無貽瘼於民。
則民可以賴而無虞
里亦靡久而復舊
從以毋犯乎逸居無敎之戒。
可敎者入于學。
不可
敎者歸于耕。
菀然風謠之俗。
隣里之氓。
亦必引領而歸。
如是而後
子樂其樂。
與衆共之。
不亦樂乎
余斂襟歎曰。
善哉言乎。
吾聞聖賢惟理是視。
言當於理。
婦孺不棄
况此言實出於利人善俗之方。
則余雖無似。
惡不猛從乎。
合謀設此契。
以立條約
不專爲補瘼而已
若夫契之日。
天朗氣淸
惠風和暢
相與觴咏茂林淸湍之閒。
蘭亭故事
肆筵村塾
講習藍田鄕約。
所謂疏鬯之情。
修治之規。
乃得幷行不悖矣。
余謝于老農曰。
今日之樂。
寔翁之賜也。
仍告諸同約曰。
一里必本乎一家
一家又本乎一身
其身不正
則雖骨肉之親。
亦必悍然仄目矣。
惟我同里
勉之以孝禮讓忠信篤敬之義。
以修其身。
以正其家。
申之出入相友
守望相助
疾病相扶持之心。
不違規約
則其爲化風成俗之美。
豈徒止於一里
以及鄕國蠻貊也。
凡契於斯者所當勖也。
僉曰。
子之言固矣。
余遂次序其說。
以備後日之考云爾
送吳郞北歸
南容能謹於言行
三復白圭
今吳君興一之爲詩。
庶幾乎
美姿近道
偉才兼人
可以爲需世之器。
公元1875年
於是乎結冰玉之契。
仍留陋館。
三百篇之旨。
旨之深淺始終
不融默識
聽其絃歌二南及雅。
頗亦起予
不覺手之舞足之蹈。
視世之徒事口誦
嚇走孔夫子者。
霄壤懸絶矣。
而况晝之所講。
夜必思繹
至於身心工夫上襯切句語
逐旋詠歎
不啻三復
則其志尤可尙也。
如是不已
他日造詣
豈可量哉。
如愚尋繹思傳。
一知半解自得之味。
諸君爲大愧恧已耳。
一點燈火
三餘相守。
樂足以忘西山之苦矣。
日月駸駸
有判袂之期。
去留作惡
已無可道
惟其離違之久。
撤幌反面
苟難尼止
君其歸哉。
脩途風雪
跋涉艱難
不足爲念。
只有一轉言奉規。
歸而趨庭
若問汝學詩乎。
則必不曰未也。
溫凊定省之暇。
循序熟講
該徧貫通
而於情性隱微之閒。
言行樞機之始。
察之謹之
則庶不負夙興夜寐
无忝所生之義。
眞無愧於南容之賢也。
君其勉旃
歲乙亥二之日
石散人敍。
李聖南歸
遇人美。
名實相符者。
余於湖南之寶郡。
將見之矣。
李君器。
卽寶郡之賢士也。
溫而
如玉其姿也。
馥而幽。
氣味也。
是以余深交而相與者。
已有年
所。
而但恨其有來無往也。
是年春
又過余于沃州山房
朱先生書幾沓。
有疑而相質
有得而相勉。
一日討論
一日之益。
十日討論
十日之益。
遊從以來
初有之勝緣也。
及其告歸
彷徨永歎
去留同情
欲別而止。
斂袵而請贈言
贈言仁者事。
余何猥爲。
竊念朱先生規勉知舊門弟者。
無非藥石也。
學者固取之而隨病之而已。
子旣講其書得其要。
則奚又求益於愚陋耶。
神丹妙劑左右紕繆
未能取擇於其閒耶。
乃以先生之贈周舜弼務實二字
撮而奉酬
願賢者歸而求之。
益務其實
慥慥今日所講之道。
畢竟造詣奚徒賢於一郡
亦將爲邦國之寶。
豈不美哉
余於異日
見其眉睫欣頌也。
器勖乎。
密陽氏族譜序
語曰鸑鷟之雛。
毛皆五彩
篠簜
莖必一直
蓋物之此類。
各有其一而不二見
譬之氏族
密陽參軍諱天鵬之兩世五忠是也
不佞高仰忠烈而甚恨無以得徽蹟之詳。
一日參軍之後孫準相,準碩甫
持示五忠實紀。
擎讀屢回。
激激切切然。
如見其忠腸義肚。
蓋公師事重峯先生
立慬上黨之戰。
彼其烈。
胤子四公
以復父讎雪國恥爲心。
並殞于儉川之陣。
若是又美。
不佞掩卷嘆曰。
若讀此書而不淚者。
無人臣人子之心乎。
旣而準相甫謂不佞曰。
自經壬丙兩燹之慘。
先世文獻
散佚無遺
至於參軍以上年代昭穆失傳無可攷。
家乘但云某公諱某之後
是以譜系未明。
世族未收
違程夫子之訓極矣。
深慨於斯
所以譜。
爰自參軍公始其系。
五忠後收其族。
願得弁卷之文。
以明譜之所以作也。
謹按朴氏之籍于密陽者。
新羅王之苗裔也。
其源深故其派衆。
高麗贊成事蘿山耕叟爲祖者。
卽其一派
參軍公實山叟之後也。
安隱峯抗義編。
稱公之家傳忠孝
則雖無譜可徵。
其先之以忠孝家世也。
噫。
燹餘隆替
大關人家世。
莫如五忠之烈。
莫如文獻之佚。
其先則縱不免百年無故家之歎。
其後著代諱名昭昭可譜。
譜可已乎
然以五忠之烈。
宜有天之報施之厚。
而後孫反滯而不振何也。
在其強勉繼述而已
蓋忠者不但赴難立慬也。
事君盡職皆忠也。
孝者不但殞身復讎也。
事親竭力皆孝也。
其分之大小不齊
而其爲忠孝一也。
凡爲五忠之後者。
父子相繼相勉。
不墜家風之美。
忠臣孝子
永錫不匱矣。
不休哉。
不佞實無文。
何敢塞其請。
竊有所感於心者。
聊書此以歸之。
送朴子商
君子商遊遠溪而將歸
求言于余。
仁者能以言贈人。
余惡敢哉。
然子以相勉之義求乎。
則余雖蔑學。
猥用今日之所可憂懼者言之。
近年以來
異學之侵畔。
日增月益
其出陸續
蓋有不可勝排者。
曷故焉。
世降叔季
二帝三王惇典庸禮之道。
墜而不振
六經四子大中至正之敎。
弛而不明
爲士者只憤悱文藝之場。
飢渴名利之關。
入耳出口者。
常在詭异新奇之說。
而茫不知誠敬仁義爲何道理
以故駸駸然入於異敎
率意恣行
以爲全身避患之術。
莫妙於此
一雄唱傳。
十雌和之
十雄唱傳。
百雌和之
雖愚婦愚孺。
翕然趨之。
溺其情欲
梏亡本心之德。
噫。
本心之德旣梏亡
所謂全身之術。
其可得乎。
其實則彼之迷暗
可哀也。
然自異敎出。
未有今日蠭起
此果非大可憂懼者耶。
書曰予畏上帝
不敢不正
又曰予弗順天
厥罪惟均
孟朱所以血誠闢邪說。
蓋原於此爾。
是以晦翁嘗云聖賢奉行天討
卻自有箇不易之理。
故曰能言楊墨者。
聖人之徒
公元1892年
也。
此便與春秋亂臣賊子之意一般
由是觀之。
人而不言距熄之事者。
孟朱之罪人也。
况今邪說之爲禍。
百倍於孟朱之時。
則凡讀聖賢書者。
豈不痛傷而辨斥哉。
所以辨斥者。
欲以口舌譊譊相訾也。
但當反經而益求吾學之廣大高明
自家人子弟
以至鄕黨朋儕
亦無不講聞先王法言法行
使知此箇道理
如絲穀之於人。
不可一日無也。
則彼之邪說
莫售於我而自可滅熄耳。
學者之所當汲汲也。
故聊以奉告
子商過於人。
亦應自知
然歸而益勉其所知。
吾黨亦將有賴乎。
玄黓執徐秋七月
心石齋病夫書。
送廉君敬儒
司馬子長
方其妙年
周覽名勝者。
非直景物役也。
將以盡天下奇聞壯觀
以爲吾有也。
然其志蓋在乎文章而已
廉君敬儒讀書數十年。
尙歎無師友之益。
負笈而行。
自南而北。
遍謁碩儒宿望
得聞古人爲學之方。
俾其胷中蘊抱益富而大。
所過名山大川
莫不探其勝而消滌塵累
助吾氣而發爲用。
偉哉敬儒乎。
苟以文章之遊則敬儒有遜於子長
而以師友之交則子長可儔於敬儒耶。
文章
學之餘事
也。
不以學道爲志。
而徒事於斯未免鸚鵡能言
於是敬儒之志不草草也。
敬儒自北而過余
詑之以耳目所得
余聞之流不已
復曰子其歸可休矣。
鳳陽山淸溪一區
是子之遊息之所也。
痛掃漑室堂
熟讀聖賢之書。
益竆義理之奧。
致精克明焉。
則自一身接於萬事
無不了然而得其正矣。
然後庶不負向日所受於師友者。
而眞爲讀書之士爾。
敬儒勉之哉。
敬儒唯唯
仍請記其說。
是爲之贐。
花山世稿序
公元1858年
安東君公立久從余遊。
一日袖示其先世合稿。
謬以玄晏之託屬余。
余屢辭不獲
斂袵卒業
此權氏之七世文獻也。
昔程夫子嘆無百年之家者。
亶由其文獻之無徵。
而洎南渡
東萊呂氏八世文獻特著焉。
今觀權氏文獻
未及八世
而其家學紹述之美。
師友淵源之正。
豈有遜於呂氏也哉
吁亦盛矣。
三槐堂藝業行誼
有得寒暄之門。
戊午禍後遯居求志。
蓋其家學淵源
自公始也。
花陰公之挺身奮義。
與郭忘憂金松菴諸公同其死生
足以後世爲人臣也。
德巖公服事賢師
博洽經傳
公元1892年
深痛國恥
齎志未就。
宜乎前修稱之以嶺下名士也。
若砧淵公向上篤志
從師信道
有人不可幾及處。
與羣弟諸姪。
同造拜于吾先子
先子器愛之。
許其一門德星之聚。
嘗伸辨師誣。
明白痛切
無所撓奪。
百載之下。
令人起欽也。
竹菴公卓犖氣節
精詳學術
甚被江門之奬詡。
與金三淵,閔丹巖名賢
講磨唱和
又疏請尤先正從祀聖廡。
尊賢樂善
斯可類推也。
梅谷菊軒兩公嗣守先業
佩服師訓
於斯文事
不殫誠。
一時名勝器重
星齋公隱居行義
不墜家風
亦見推於鄕里
有是哉。
權氏家世忠義德行
實爲相傳徽範
文章自是餘事耳。
七世遺稿
掇拾斷爛者。
固皆鮮少
其合爲一編而名以世稿也。
故其編也亦甚寥寥
而中各有附錄
該載事行
使讀者井井乎考德。
至若詩文聲調格力
愚陋所可妄評也。
誦讀其書而不知其人可乎。
遂歷論其世之大槩。
花山安東之舊號云。
竹軒裵公遺稿
世之以集名家者。
指不勝屈
而擧皆卷袠裒如。
文彩燁如。
夷考其實則人或不如其文。
而其言只鬪靡
夸多而已
向上求志之士。
奚取諸斯哉。
近故竹軒裵公遺集
鬱攸收拾燼餘者。
若干雜著及祭文若干
大都不過一草沓。
亦甚寂寥矣。
然而跡其平生潛懿
則公早謝場屋
受業錦谷宋公之門。
經訓終身佩服
以孝悌爲傳家箕裘
子孫以度。
交朋友以敬
其學其行。
見稱鄕黨者雅矣。
據其咳唾之餘。
則志存平淡
發無奇衺
蓋其爲言也𥳑而鬯。
實而不浮。
視今之狂怪雕鎪者。
不翅懸絶矣。
公嘗酷愛勁節
種培庭畔。
用寓盤桓嘯咏之樂。
世父守宗齋先生寫其軒號以遺之。
觀此又可知嘐嘐有古人之風韻
而深懲於叔季浮華之習矣。
令人起欽。
然則是集也雖甚零碎
而如全鼎之一臠
不爲子孫之葆藏也哉
公之孫監役錫以余有舊誼。
請置一言卷端
不忍孤其意。
略爲之敍。
以見公之可傳者。
不在文之多少工拙
公諱應煥。
山人
世家西之耆庄云。
心適堂尹公詩稿
嗚呼
人之以名節砥礪者。
苟非讀書明理
取舍分素定于心。
則不禍福所怵誘。
而能全其所守者鮮矣。
若心適堂尹公諱頊。
豈不卓偉哉。
昔在昏朝
勢焰熏天之日。
禍福立判於從違之閒。
而公太學生
能不屑就已。
大忤其志。
竟失擢用
及廢母議起。
奮然抗論曰。
若爾則天道滅矣。
人理喪矣。
大書以討羣凶之罪。
揭于冸宮
是豈出於一時慷慨激發者耶。
平素所守之確。
可槩矣。
於是羣凶恚甚。
禍將不測
賴有力救者。
僅免硎坑而放逐田里
公乃攜其弟。
南下寶城
寄跡林壑谿谷之閒。
自稱飯牛老人
世俗譊譊聲利
一截不留於胷中
只以詩酒酣歌
自娛而適于心。
堂之號。
以是也。
公之歿。
今幾百年于玆。
鄕人尙誦其流風餘韻。
後孫离儉甫。
遣其族喜復謂余曰。
先祖遺稿入於灰燼
但有詩什所稡若干篇。
其傳與不傳
先祖無所加損
在後孫之心。
不忍任其蠧蝕殘滅
將以活字印之。
願得右校勘而弁以玄晏之重。
余實固陋
何可承當
屢辭不獲
盥手繙閱
略正其豕亥銀根
掩卷歎曰。
公以高才偉器
不得展布其蘊。
文稿爽傳。
無以考詳平生言議
可惜也。
然其相與遊好
當世名勝
芝峯象村,守夢,隱峯先生
亦與之相善
此非見木而可以知山者耶。
零碎之編。
雖若無所輕重
猶爲全鳳之一羽
則自不可以不傳
若論其聲調格力高下
觀於芝峯挽詩所云詞源浩蕩騷壘
逸氣聯翩筆鋒
可見絶非近世藻繪之比也。
然欲知公者。
若在詩而已
豈不誤乎。
故余竊以所感於心者。
書于卷端而歸之。
李昇北歸
夜坐山齋
諷誦朱夫子感興一篇
門外忽有剝啄聲。
驚而延之
李君彥也。
千里顔面
六七年阻閡之餘。
其欣倒當何如耶。
與之談古今析名理
不知夜之將曙。
張橫渠嘗論朋友琴瑟簡編三者之樂。
朋友之來爲最者。
眞先獲也。
彥轉造于吾伯氏門屛
留幾日而復訪余。
袖示一帖子曰此伯子所賜。
余受而擎玩。
則自堯舜以來道統傳授聖賢眞像之所摸及吾先子文正公畫數本。
世父守宗齋先生手札一幅也。
斂袵改容曰。
子能知夫此帖爲天下莫重之寶乎。
亦知夫吾伯氏畀付本意乎。
噫嘻値玆百六
聖道晦盲
夷狄亂華。
衣冠鱗介之藪。
能憂是而反之經者。
世有幾人歟。
關北
國之荒裔也。
聲敎素遠。
文獻自少。
今日之憂。
宜倍於他邦。
子之所可懼者。
不翅大矣
伯氏所以警子者亦深矣。
彥克體此意。
敬奉此帖而歸。
羹墻於斯
鑽仰
斯。
與同志講其學服其訓。
必如侍聖賢之側而罔敢少弛
使人觀感興起焉。
異日陽復之漸。
可權輿於此矣。
盍亦汲汲勉之哉。
告別
不禁悢悢
遂書其所言。
用代贐禮焉。
培根契序
陰陽五行動靜相生
天下之物無無根者。
人於其閒。
得其秀而最靈。
其爲根也。
廣而大公正直而健。
與天地同其體。
四時同其用。
日月同其運。
鬼神同其造化曰心。
心得其養則聖耳賢耳。
不得其養則非禽非獸非草非木。
天下之一棄物也。
是則物慾爲之累耳。
譬諸穀種。
實而無粃糠之雜者。
得其善養也。
然而地之廣狹
樹之早晩同。
其所收懸者。
人事不齊也。
其必仁以耕之。
禮以播之。
義以耨之
然後茂其華實葉幹。
而根之深厚
固可卜也。
礪山宋允章讀聖賢書。
徧求切磨之益。
欲以培其根也。
旣而退與隣里行相鄕飮之禮。
條約於策曰培根契。
請余以敍其事。
余惟培根
以達支也。
仁義禮智之心。
根乎天而托於人。
孔孟程朱
培之之師也。
詩書禮樂
培之之具也。
博學審問愼思明辨篤行
培之之方也。
也者
培之無閒斷。
也者
培之無內外。
循循培之以道。
必有黍稷
方苞穎秀百畝之田矣。
苟或舍其田而芸人之田。
又揠而助之長。
非惟其支之不達
根且日亡。
但見荼蓼稂莠盤據固結而已
可不懼哉。
允章旣知其所務矣。
必以余言爲然益進其務焉。
海州氏族譜序
金氏海州者希貫也。
其氏出源昉。
無往牒之可考。
子姓淪落沈微
僅藏一部家乘而已
謹按家乘
以麗季左司諫諱士濂號蘆隱鼻祖
厥後世名失傳
至文東實全羅都事也。
其玄孫鼎
成廟朝擢上庠
中廟朝登文科
官止判書
昭穆世次
自此始井井焉。
然而今十有餘世。
雲仍散居湖南者。
若干人殆不振
上系失傳而後承尙未收族
伊川所謂不知來處
流轉四方者非耶。
蘆隱公諸後承。
相與詢議
家乘修派譜。
金桂沃遠來。
問序于余。
夫譜者將以傳乎世而徵諸後也。
宗支收錄
罔或遺漏
事實記載
皆得纖悉
則序固在其中矣。
何必贅以拙之辭。
但有一轉語奉諗者。
氏族興衰隆替
不在譜而在乎人。
苟毋徒以今日之修譜爲昌蕃之漸。
各自飭勵
行孝悌。
所以大厥家聲
金氏興隆
庶幾乎
然竊考大東韻府之彙集人物
蘆隱
官職事行昭著而系以安東人
抑其子姓或有受封
別籍海州者。
而屢經兵燹
文獻見逸。
故今無可據之實耶。
不可知也。
余雖無文。
不忍孤其請。
略書此以副之。
尸其譜事者。
沃之大人良浩甫也。
蘆隱公爲十九世孫云。
光山金氏派譜序
肅廟元年
先子被譴竄北。
朝野之閒。
凡欲扶正斥邪者。
跼蹐莫敢言
柏峯鄭公與雲坡金公
抗疏陳辨。
並被竄謫不少沮挫其勁正之操。
視宋之蔡呂。
可無愧也。
百載之下。
余竊欽歎景慕
自非餘人比。
而恨後屬落落
無相識者
一日雲坡公八世孫在仁與其族愼澤。
過余而講先好。
仍語余曰。
光山之金。
旣有大譜。
而都摠制腳下當入者見漏。
程子所論使人不忘本之意也。
以是爲病。
謀別爲派譜。
幸賜一言以弁諸卷。
余辭無文
而其請甚力。
謹按金氏新羅子興光。
始爲東方大姓
而累公累卿。
代不絶書。
入我朝。
摠制公之弘功
深被太宗褒嘉
自是後承益蕃衍
散居全湖而閒多名碩
至若監察公之學博行高
爲文元公先生奬詡。
而吾先子銘其墓。
又題挽曰沙溪門下士
道中人。
可槩其
平日推許也。
守愚堂之孝。
海翁忠讜
又見其表著。
是皆摠制遺澤之所洎也。
然則今派譜之以摠制公爲始。
豈非各知其來處者歟。
凡譜於是者。
旣明其系。
收其族矣。
且能惇行孝悌。
所以不沫前徽
世其家聲焉。
則不亦韙乎。
余以固陋
猥因序文之託。
得詳諸公實蹟。
而又知先世誼分之深。
不但雲坡公一派而已
則爲幸大矣
遂忘拙略書此。
以塞其請焉。
李聖東歸
余於沃州山中
杜門鏟跡
甘同王駘兀者久矣。
舊契李君最。
峨冠大袖
飄然杖策千里來問。
拭目把臂
驚喜交深。
二十年之閒。
髮之漆者蒼。
而顔之豐者皺。
極歎人生之遄老也。
寒暄訖。
叩其行橐
李君跽而進曰。
今日之行。
得償宿願者甚大。
於山見楓嶽之形勝
於水見東海朝宗
於人見崔勉菴魁梧
生平之志遂矣。
愚聞之歆豔不置
夫楓嶽之形勝
冠於我東。
自古名賢達士莫不遊覽
中國人亦願一見也。
東海魯連之所蹈也。
勉菴骯髒高標
當今天下士也。
生長我東。
若不此箇名勝
未免了翁寡陋之愧。
子之遊豈不壯哉。
歷選古之周覽名勝者。
子長
拇。
子由次之
而直不過耽其遊助其文。
治華而已
今子之遊。
亦豈爲此者耶。
高論谹議
可以警發衰俗者。
有得勉菴矣。
願爲愚道之。
李君乃藏三耳而不自詫。
因請贈言于愚。
所謂欲敋人者。
乃被敋也。
無已則有一焉。
子其歸而務學也哉
學而後志方得大遂
須思朱夫子園佳志荒之戒。
一歲之中無一日荒廢
一日之中無一刻荒廢
循序做去焉。
則今之得於遊而助其氣者。
尤可驗活潑潑地。
子其念哉
愚於異日
膏車請益
且與之相羊乎萬瀑九龍之閒。
可以補吾踦。
以是爲期焉。
輔仁契序
人之爲學
無師友之益則其弊也必愚。
故自孔門三千之徒。
以至盛宋羣賢我東先儒之門。
不資師友而有所成焉。
然則師友之道。
豈不重且大歟。
噫。
世降俗靡
師友講磨之風陡絶。
郡國閭巷
未聞譽髦絃誦之聲。
競趨駔儈牟利之習。
其爲弊也。
不翅而已
殆亦杌隉。
無可卽之安。
長吁大恐。
過於是哉。
湖南冠山章甫
從遊於吾伯氏腳下
與與焉求益甚勤。
一契春秋會講。
非聖賢之書。
一切不入乎耳。
不出乎口。
德業之勸。
禮俗之交。
過失之規。
患難
救。
藍田鄕約。
更相勸勉
名其契曰輔仁
編成一冊子投示。
余亟受而繙閱
不覺斂袵起敬
夫仁。
人性之所固有
而其梏亡之者
卽利耳慾耳。
諸君自拔乎此。
專攻先覺訓謨
則其入孝出悌
交務爲仁之本。
深懲頹俗之弊審矣。
古人云天可說
莫若朋友講習
諸君可謂得天下之說也。
此奚獨爲友道之輔。
亦將爲世敎之助乎。
然竊有一言可諗者。
凡事作始非難
克終惟難。
諸君以作始之心。
孜矻而靡少緩。
則終焉有成矣。
所謂不遠復
在乎此。
諸君念哉
百源錄序
天降斯人
不有彝性。
性之全體大用
本乎仁而發乎愛。
愛莫切於愛親
愛親之道。
惟孝而已
忠君悌長。
治民撫幼。
繇是而推焉。
故是百行之源也。
嗚呼
人非其親。
豈有此身。
語其恩則昊天其大。
語其情則河海其深。
爲人子者。
雖沒其身竭其力。
未足以報也。
是以孝子事親也。
居則致其敬。
養則致其樂。
病則致其憂。
喪則致其哀。
祭則致其嚴。
五者備矣
然後能爲事親
蓋孝之始終
無出於此
此皆人子之職所當爲也。
氣稟有拘。
物慾交蔽。
冥然頑然
不知有此
道理者煞多。
聖人立敎倡導之。
其所以求端用力之方。
見於經傳者。
該且詳矣。
但其指有大小淺深之別。
其行有常先後之殊。
而散出於諸篇。
統宗紊錯。
難以領會
苟必蒐輯以序。
常目觀之。
如程門類聚爲仁之方。
則不亦善乎。
斯文聲最甫。
乃摭古聖賢明訓至行諸子之可法者。
目成編。
引註要切之言。
比類附合
以備參考
名曰百源錄。
用功甚勤矣。
奚但爲攷索便捷也哉
聲最甫袖卷而來
請余以弁文曰。
使人輕視可乎。
盥手卒業
喟然歎曰。
子之爲是編。
豈非體認中出來。
欲立而立人者耶。
覽者或有輕視而謂之贅妄。
則其意非徒賊人之仁。
自絶于孝耳。
何足道哉。
噫。
夫人之爲孝。
譬如粤鎛燕函
固爲則能爾
見今世降敎弛。
蹄跡交橫
天敍民彝
幾絶而僅有。
若使是編。
人人受讀。
有所觀感興孝焉。
則其於釋回增美之化。
亦將大有裨補
三代之俗。
庶幾復見矣。
不休哉。
於是忘其陋拙
謹爲序以歸之。
密城朴氏族譜序
族之有譜古矣。
我東氏族無譜者尠。
而亦有以大族而譜未克修焉。
是則源遠而支繁。
未易竆㴑
而廣收也。
今於朴氏之族。
蓋亦有以驗之矣。
其氏出之悠遠
繁昌甲乙東表
而實源於新羅天潢
千載之閒。
枝分派別
各自爲貫。
不知其爲幾許也。
其貫於密城者。
寔以密城大君諱彥忱爲鼻祖
歷世旣久。
子姓蕃衍
遍于八望。
不可總一
太師公後孫。
爰收嶺南若而派爲系牒。
此非向所謂㴑遠而未易竆。
收繁而未易廣者耶。
然明譜系者。
繼此而起。
有增修而無遺闕。
則錄此而待之者。
不亦美乎。
噫。
太師以下
世襲文行
多聞達。
至如迂拙子之經術直道
四美公之邃學行誼
安國公淸修高標
凝川子之節義文章
惺齋公理學名行
慕軒公之篤孝旌褒
玄石蒼巖兩公之偉文卓行
三隱昆季孝友騈美。
奕葉發舒
一何盛哉
蓋入我朝。
冠冕不如勝國燀赫
而其世德徽繩繩不絶者。
氏譜之所稀也。
凡譜於斯者。
能有孝悌之心油然而生。
蘇氏之說。
而覰得乎程張二先生云收宗族而厚風俗
忠義而益朝廷者。
則其爲承先裕後。
昌大門閥
又其庶幾乎
主張譜事者。
卽箕,晩,秀昌也。
遣其族上舍秀寅。
謁弁文於余。
不忍孤其遠來之意。
遂爲之書。
谷山延氏派譜序
延君秉道
毅愍公之族裔也。
賷毅愍公所世譜來謂余曰。
延之氏族
古稀而今繁。
散居四方
不可合一
將以派乘圖刊。
願公一言以賁之。
不獲辭。
擎閱其舊譜。
同春先生其外裔。
編錄親自書題
毅愍公更加蒐輯者也。
先祖文正公實序之。
且有諸先賢發揮之文。
則其光耀譜牒
無以加矣。
譜雖新修。
而仍用舊序諸文。
十分恰好
奚贅以陋拙之辭哉。
延君曰。
固然矣。
然舊譜則自鼻祖以來
奕葉孫支。
輯而一之
今則十七世以下
分而二之
是勢竆所致也。
明其由不亦可乎。
雖於管攝人心
宗族風俗之道。
少欠缺。
然使入斯譜者。
其所自來油然孝悌之心。
則烏可曰無補乎。
韙哉言乎。
余遂敍述酬酢之大槩。
至若世德源流
已備於舊序。
不須架疊
而其主管譜事者。
延氏之門老鍾英云。
延日鄭氏派譜序
公元1876年
延日之鄭。
東方巨族
其源甚豐。
其派甚衆。
殆遍國中
而有一派世居完山。
或以文顯。
或以武揚著稱者。
學圃公諱叔周之腳下是已。
學圃公俶儻大志
嘗於丙子虜變。
擧義傳檄
先子尤翁述其墓文以讚
公元1908年
之。
其胤杯山柏峯二公
芳趾美。
服事先子
有聲望。
師門被禍之日。
柏峯公凶焰抗疏
西山道州之行。
樹立卓爾
而其季節度公之嗣。
亦以戊申勳勞著聞
三房氏葉之蕃衍
名行之不絶。
豈非學圃公種德蔭之攸曁耶。
是年春
學圃公族裔東植。
過余而講先好。
娓娓不已
又遣其姪子煕祥。
謁以譜牒弁文。
余非玄晏何能焉。
而亦不忍辭。
則曰我伯父守宗齋先生舊序所以表章者。
纖悉無遺餘。
余復何贅。
然舊譜之作已久矣。
子姓益繁。
親竭而爲路人者亦多。
則繼輯無漏
乃譜之常也。
譔此其可乎。
凡譜者不忘本而收宗族也。
孝悌由是而生。
忠義由是而立
然則譜牒關於世敎也。
顧不重且大歟。
故程張二夫子之訓。
歐蘇大家之說。
惓惓于此
人皆可以誦法勉勵者也。
鄭氏之同斯譜者。
管攝其心。
毋違乎是而交修共勖焉。
庶幾兩盡於述先敦族之道乎。
以是書于卷端
主管其譜事者。
東植與杯山八世孫寢郞夏圭
同其始終云。
習靜先生遺稿
嗚呼
此我習靜府君著詩疏及書雜著若干沓也。
觀世之以集名家者。
類皆卷袠裒如。
文藻燁如。
公元1906年
夷考其實則人或不如其文。
而其言非贅疣淫哇耳。
魯論有言不必有德
朱子序諸賢之文。
必先序其人。
以是也。
今欲讀府君之文者。
先攷德行基本可乎。
府君齠齡
孝友已著。
樂善好學
尊賢尙義
季氏翁府君飭勵曰。
卽今世亂斯極。
朝聞夕死之訓。
政宜受用
無忝所生
雖在顚沛流離之際。
講習之工。
未嘗暫輟。
以野隱忠顯公爲子。
尤菴文正公爲姪。
大啓家庭
步武烜爀
若非府君訓迪之正。
能有是哉。
宣廟丙午
明經對策登第
淸名直道
爲世所推重
石室金先生許以畏友
澤堂李文靖奬以豪傑之才。
谿谷張文忠稱詡所知第一流
則其立朝也。
風儀峻潔
器量超邁
此可槩見矣。
文正公狀其行曰。
人無愚智
無不服其德。
又曰自號習靜
蓋公之學所得靜者爲多。
本根深厚
義理精明
其所成就
大過人者。
此又可見其德學之造詣宏深矣。
嗚呼
府君平日所勉所行。
若是純篤
發於論議文章者。
正直明白
無非立人扶世敎之義也。
文章府君餘事。
而亦散佚殆盡
僅得蒐稡於斷爛者。
是數𢎥而已
府君不朽後者
顧不在斯
而亦不可堙沒
故十一代孫
左憲。
爰謀登梓。
草稿秉珣曰。
可釐正豕亥而題弁文。
余雖不敢當
而亦敢辭
謹爲之說如此云。
安陰西門氏族譜序
西門氏。
中原所稱四維複姓也。
東表尤爲稀族。
其派雖甚微而其源則眇遠。
春秋時鄭之大夫西門有令德。
故因以賜姓
厥後世家河南
元至正年閒
公主高麗
恭愍王駙馬
侍臣中郞將西門扈衛出來
受封嶠南之安陰縣
子姓仍貫焉。
中郞之胤。
入我朝爲府使。
以至孝聞。
其孫參光廟原從功臣
蓋其世德著傳有如是。
而後支裔零孱不振
噫。
根固而枝脆。
源深而流細者。
豈其理耶。
一日臨陂士人西門與其族燾圭等。
賷其譜錄來語余曰。
吾族散在各處
孑弱頗甚
而修譜滋久
往往不識名而視同路人
諸宗惟是之懼。
方謀繼輯。
願得一言賁諸卷。
余辭之固而請益強。
夫譜者明其系派也。
昭穆序次
履歷始卒
具載其中
覽者可詳矣。
矧又前儒之讚敍遺記凡例
昭在卷首
更何用贅疣爲哉。
然竊有一可諗者。
上系旣以忠孝立家垂裕後昆矣。
凡譜於斯者。
苟能一心交勉
紹先敦宗。
以致仁深而德厚
則安知其後世之蕃昌
不爲東方
姓也
然則是譜之成。
有關華閥隆替乎。
遂爲之敍。
野隱李公詩集
公元1867年
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惡乎至。
孝爲至。
惡乎盡。
忠爲盡。
忠孝爲爲仁義之本。
人道所以立者也。
歷選往古忠臣孝子
指不勝屈
而其幷行兩全者蓋鮮矣。
一日光州文雅李秉俊,秉采等。
其先祖野隱公遺稿
示余而託以玄晏曰。
先祖自幼事親
致誠敬。
就傅
乃遊畸菴鄭公之門。
公推許以遠大之器。
仍以兄子妻之。
丁卯虜亂。
擧義扈隨東宮於完山。
是年春
司馬兩試
越六年癸酉。
蒙除別提
事親日短報主日長
辭而不就
輒爲畸翁所引。
赴職未幾而歸。
丙子亂。
倡義起旅。
上黨聞媾成。
痛哭而罷。
以詩見志曰。
蹈海孤蹤誰復繼。
白頭羞作苟生人。
自後十餘年。
不復以事物嬰其懷。
固守志節沒世
吾祖懿行大槩也。
性潭文敬公揄揚墓文
子又敍述
不其宜乎
余聞而歎曰。
所謂忠孝兩全者。
非公之謂耶。
蓋其志行如是純篤
則餘事文章
不足有無爲其重輕
而今雲仍輯其遺什於散佚之餘。
付諸剞劂氏
以圖壽傳。
不亦
韙乎。
然顧其爲編也。
頗甚寂寞斷爛
而正如隋珠昆玉
愈寡而愈珍矣。
聲調高下
非余淺陋所敢議到。
遂略書其興感于心者。
忘拙塞白
公諱鼎泰。
永川人
雙溪諱宗儉。
文廟朝。
行義著聞
賜號孝友堂
於公爲七世祖。
蓋其家範有自云。
昌寧曺氏世蹟序
記曰先祖有善而不知。
不明也。
知而不傳
不仁也。
人人所宜兢兢致思
若其先世文獻
入於鬱攸
佚於兵燹
則雖欲知而傳之得乎。
是以宋朝文獻大邦
歎無百年故家
人家先蹟之徵於久遠
固亦難矣哉
日鳴陽髦士曺君光鎬齎一冊子來謂余曰。
先世令德之著顯者凡有八賢
而所著文稿
皆佚而不傳
雖或有所傳之略干。
不足炳然攷徵
故吾先人嘗遍蒐當世名碩讚述吾家先德文字
鈔成上下沓。
藏之巾箱
懼亦年久塵埋煙沒矣。
爰謀登梓壽傳。
願得一言以弁諸卷。
余無玄晏筆力
奚以塞白
固辭不獲
盥手繙閱
提學公由道之抗疏忠直
雪圃幽冤
竹林秀文見稱湖南眞儒
雲谷公浩之困于羣小
氣節不摧。
敎官汝忠之屢徵不起
講道葆貞。
義公坤男之敵愾
公元1908年
殉節
扶植倫綱。
三淸公溥親炙大賢
忠孝卓犖
進士公爾彬之交遊諸賢。
伸救尤翁禍。
白巖公弘業邃學勁節
嚴斥亂賊
何其世趾其美之盛且富也。
嗚呼懿哉。
昌寧氏之祖祖孫孫
砥勵名行
罔非厚德之流光。
則其視繡虎之專尙虛文無實者。
不翅霄壤之懸矣。
蓋此裒輯先行以圖傳後者
豈不曰明且仁乎。
然而竊有一可勉者。
聖人嘗以善繼善述
爲武王周公之孝之至。
由此觀之。
世人之徒事稱揚先美。
而不復知有繼述爲尤善者。
非賢君子之事也。
旣能知而傳之。
則且修德繩武
有以顯其父而光于祖可也。
凡曺氏之爲八賢後承者。
以是自勉焉。
謹爲之書諸卷端以歸之。
遯齋重刊
嗚呼
遯齋鄭公實蹟之可知者非一。
而知之者甚鮮。
與同門諸賢死生顯晦
熬有不同者而然歟。
一日之後孫禹鉉。
賷其遺集一冊而來示余曰。
集中不無𩥫駁。
亦有苴漏。
爰謀增修而重刊之。
願賜一言以賁焉。
不覺蹶然而作。
一繙閱而得知公益詳矣。
公諱汝諧字仲和
一蠧文獻公四從弟也。
年甫齔。
受讀小學
灑掃應對事親敬長之節。
能一一罔違。
見者
公元1858年
敬異之。
不以童穉待之
及讀魯論至人不知而不慍
三復歎曰。
爲學本領
其在是矣。
人之知不知。
何有於我。
可見公之天姿自幼近道也。
文獻公嘉之
以玉不琢不成器之語勉之
公深自佩服
從學于佔畢翁之門。
與金寒暄,南秋江,金濯纓諸賢講劘爲道義交。
則又可見公之德業終焉玉成也。
至若曹孝廉之薦。
敎授臺通之除。
固公之分內事。
而猶以虛用名譽爲恥
懇辭不就
其所存之正。
所守之確。
不可誣矣。
戊午禍作。
不勝憤慨
草疏百言
叫閽伸救。
寒暄移配昇平
袖其疏往質。
寒暄力止之曰。
此稿若登徹。
吾輩之禍益慘矣。
不如投丙。
且白日照臨。
從容就命
豈非平日講劘本意耶。
公乃痛哭而歸。
杜門屛跡
以遯爲號。
有得於不知不慍聖訓
蓋公平生大槩。
與同門諸賢有顯晦之殊。
然魯無君子
斯焉取斯者。
亦非公之謂耶。
村朴文景公狀公之行曰。
天克生賢哲。
所以斯世用也。
然世或不知而不見用。
抱道懷德
鞱晦光景
隱然一世矜式
其功與出世等耳。
此實知德善喩也。
百世之下。
欲知公者。
徵信於斯矣。
其所以不朽公者。
在於斷𥳑爛篇也。
然而可以言志
足以達意
則覽公之一詩一文
尙有以揣摩志節意趣耳。
惟其可惜者。
伸救一疏火而不傳
以缺鄭氏之文獻也。
余遂撫卷興吁而書之如云爾
秀峯居士遺稿
嗚呼
秀峯居士裵容煥聖咸甫殘稿也。
秀峯四歲識字
八歲而能屬文
成童而博經史。
弱冠而鳴詞章
旣而志在爲己之學。
學于我世父先生之門。
與余諸從昆季遊。
莘莘問業
娓娓言志
如是者殆十有餘年。
秀峯不幸短命
衋哉眞古所云秀而不實者歟。
日月忽忽幾何
今余老白首矣。
追理過境
潸然不知所按。
一日秀峯之子基萬袖此卷而來謂余曰。
昔吾王母西河之慟。
日夕哀號先人墨帳。
家衆欲慰止之。
掇墨帳所手蹟
投之火。
小子稍長。
懼先徽是泯。
遂稡詩若文之散在士友閒者。
若干沓。
願以一言弁卷。
庸詎非不朽吾先人乎。
余受而閱之。
怳然若復接其儀形
因撫卷嘆曰。
秀峯不沒矣。
沒世而名不稱焉者。
聖人所疾也。
生而無可稱則其生也便亡也。
沒而有可傳則其歿也猶存也。
偉哉秀峯
旣得其號於師門
鄕黨輩行稱詡
其所存之實。
不在斯歟。
又得克肖一嗣
拾其遺而壽其
傳。
是雖寂寥短編。
沒世無稱者。
不亦大多乎。
然以仁厚之姿雋穎之才。
而生不得久其年者豈理乎。
噫。
石南槐堂互咏風花月露
豔其藻思明敏
操筆立成
而愧余之根鈍無匹
孰謂今日明敏者反夭。
根鈍者猶久。
摩挲遺躅
卻如千古卷中人耶。
嗚呼
余竊讀其詩感牕影一絶
可見其實做工處。
世途行盡蜀。
民尤去尤秦之句。
可見其切於慨時。
至若李克齋書。
蘊抱之美。
亦可槩矣。
而向所謂其所存之實。
於是乎益徵矣。
然則此稿乃秀峯生世典型也。
其後者。
圖傳之無湮。
誠亦賢乎哉
余實不文
何可拋穢於佛頭
拊舊愴今。
不忍終辭。
爲之敍。
二顧堂金公遺稿
人稱三不朽
先德而後文藝
立言爲末。
本末之序然矣。
君子蘊之德行
行之爲事功。
發之爲文辭。
有德者有言
德之立言亦立。
言之立德亦立。
致一也。
理順辭達而已
若夫雕琢文辭者。
夸多以爲富。
鬪靡以爲工。
不惟無益於行。
反害於德。
未免鸚鵡能言
此豈君子所取者乎。
湖南處士公玉鉉甫。
嘗遊我叔父文獻先生之門。
進退語默
溫然有德之基。
儼然有德之符。
扁其居室曰二顧。
公之所
公元1908年
求乎言行者。
斯可槩見矣。
請業于我伯氏
慥慥焉。
講明義理
衣制變革
不脫先王法服
邪敎侵畔。
不輟聖經訓。
識者咸稱吾黨善士
旣稟得於天者全。
而何遭値於世者舛。
深藏巖穴
未展所蘊而止是可惜哉。
公之孫鎭墩裒公遺稿若干沓。
來示不佞
要以玄晏之託。
不佞不文
追念舊好
何忍辜負
受而繙閱
益詳公平生。
其於文章
若不屑屑者。
淸明溫厚之氣。
典雅深湛之辭。
卻從德性發出來。
詭異不經之音。
一截不有也。
可謂其文亦如其人。
足以不朽者歟。
噫。
見今學術分裂
異說蠭起
有倍於公之時而吾黨甚孤。
如公之言顧行顧言者。
不復易得矣。
讀其文攷其行。
不禁交遊之感。
遂忘拙陋而爲之敍。
以見公之可傳不在文章在乎德。
未知尙論之士亦以爲然乎。
傳習契序
師友講習
孔門遺規也。
曾子以傳不習爲憂而日省之。
以垂斯道之傳。
思孟受之於前。
程朱繼之於後。
其所發明義理
諸事功者。
皆從傳習而得其宗焉。
蓋欲學聖人者。
其可廢講習乎。
講習廢則所學固陋滅裂
其弊也不翅而已矣。
伯氏之門。
志學
公元1896年
士。
羣居受敎
及其退也。
道里不近。
勢莫能陸續相聚
在家講習
難如薰炙席之日。
歲丙申秋
南中同志爰立條約
名曰傳習契。
曺君景行謁余以弁文。
余觀立約節目
摹倣白鹿洞規。
參酌隱屛學規
設施注措
可謂盛且美矣
竊念夫子嘗云苟爲其事。
必有其功。
吾道斁喪。
邪說充塞
俗尙從而頹靡
人紀無以振作
諸君乃能竦拔奮勵
篤近而擧遠。
堅著跟腳於服師衛道之地。
其事固莫善於此矣。
不惟善于其身。
庶亦有補于世敎
豈可曰無其功乎。
諸君益勉志業
學之不已
習之不怠
賴而不墜
則其功之植立
自當傑然乎。
然則伯氏之門。
育英之樂。
何如哉。
余老且病矣。
不能其契。
歆歆然嘉其意。
猥書此以勉之
虎溪安聖和甫
極力助補以完契事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