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x 页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铭
铭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08H 页

余于戊午冬。自怀之石村。求田舍于竹阳数里许。因析箸卜居。从氏母忽斋公写心石二字。揭我壁上曰。身虽寄竹。心当在石。亦随所往而不忘也。后又徙寓于沃州。追思从氏之警诲。遂为铭曰。
我心匪石。名之何欤。惟彼石南。先人攸庐。有石双立。曰仁曰义。左埙右篪。友于其志。种艺花药。遗泽尚延。弦诵诗礼。遗韵尚传。伯子肯堂。里尤为美。乡人加敬。况尔小子。于乎不肖。分爨而离。身虽燕粤。心焉在玆。本若有忘。支岂可茂。本固支宁。与石可寿。惟石我爱。吾家之珍。惟石我刻。其可与人。从氏勖我。榜以二字。益镂于心。寤寐不置。石兮石兮。岩岩其像。质既含润。文又呈朗。诗不云乎。可以攻玉。切磨工夫。念玆宜笃。
明河书室铭(并小引)
光山金友元玉筑书室于法庄山下。揭其扁曰明河。要余以铭。余辞之不已。乃曰子是隐于山者。以河为号何也。曰山则共吾起居。而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08L 页

水之为明。莫尚乎河。昆崙出源。砥柱激波。下灌华夏。上连银汉。波之洋洋。圣人临叹。涤秽扬清。应千年光。美哉如斯。小德难量。地之河南。毓灵孔灼。有若二程。继圣而作。后人之慕。亦无涯涘。所以吾友。名其室尔。寓诚学贤。远溯其流。水之为河。吾友可俦。
浯居斋铭(并小引)
唐元次山名其溪曰浯。以世无名称而吾独爱之之义也。今友人宋景明筑室于寒溪之上。曰水是吾所爱则何水非浯。因自号以浯居。盖峿浯不见于经子。而究其字从。爱山水者。无怪其取之也。景明徵铭于余。遂掇其意。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09H 页

凡有酷好。寓之以名。𣷡涍淔汸。感发于情。泉且有廉。溪亦有愚。惟子所号。奚取于浯。水之从吾。吾以为爱。醒吾病胃。涤吾尘肺。然则爱浯。岂独次山。子得爰居。涵泳其閒。圣人有言。智者乐水。周流无滞。是智之似。所以先哲。乐而必观。观亦有术。泼泼其澜。况彼浯水。漪而且清。可调其弦。可濯其缨。子之居兮。谁争其所。子之志兮。谁可其侣。古浯伊何。今浯有斯。要余以铭。不获其辞。莞尔顾谓。子真乐乎。曰水之乐。其吾其吾。
晚翠堂铭(并小序)
板桥之南盂峰下。有晚翠堂。堂之主。吾宗人景泰也。景泰谓余曰。吾所以名吾堂。子其知之矣。盍为吾铭之。余应曰。子已取范鲁公之诗而有以自励。则何可赘吾说乎。然窃思之。范鲁公只道松之形。而未广其意矣。吾先子尝曰。君子之道。不尚其偏。而惟以全体为至。故记曰大备盛德也。释回增美。如松柏之有心。不改柯易叶。故物无不怀仁。盖人禀天地之心以为心。而或至于不仁者。利诱之也。欲汩之也。利欲之害。甚于风霜。而此心之灵。易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09L 页

物之赋命。曰有疾徐。疾者多蹶。徐者特居。苍然者松。云胡迟迟。挺立千丈。形贯四时。昂霄之姿。施厦之材。霜雪风霆。所性不摧。猗欤先圣。叹其后凋。君子于此。所以同标。主人之号。不亦宜乎。坚其雅操。美焉可诬。记曰盛德。不改柯叶。念玆培厚。本体洽浃。以达其支。垂荫无疆。然后晚翠。永保其堂。
讷窝铭(并小序)
坡平尹君亨三。敏于艺者也。而反以讷扁其读书之窝。吾伯氏所命也。其指岂不深且远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10H 页

惟口是枢。君子必慎。发若易诞。爽厥和顺。巧簧玷圭。诗人所惩。矧又圣诫。爰及戎兴。韪哉尹君。鉴古明训。有是讷乎。则仁之近。庸行必顾。为德之符。然后名实。庶不相诬。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10L 页

友人郑大卿名其斋曰庸。俾余作铭。庸是平常之义也。人之日用应接。当不离乎平常底道理。而圣贤之事。亦不出乎此。大卿之志可谓远矣。乃为之铭曰。
洪惟述圣。忧道失宗。其道维何。曰中曰庸。以是指南。传之孟氏。及其殁也。久鲜能矣。惟两程子。崛起千载。独寻其绪。以续其大。启牖文明。圣学有传。于是考亭。继而作焉。阐微发奥。立教无穷。于赫其传。爰归我东。群儒辈出。迭明斯道。繄以经训。绵蕝讲讨。林林后学。赖而知务。厥务繇何。维坦其路。孝亲忠君。悌长信朋。是为常行。行之则能。凡厥万善。尧舜至尔。然其为道。必在是已。譬如丝谷。实不可无。此之不繇。其可人乎。云胡叔季。教弛习废。邹鲁已邈。异言日悖。诡异滔世。貌人心兽。嗟我抱经。伥伥何就。卓哉郑君。昭揭斋扁。日用云为。顾諟思勉。可钦其志。绝今而古。定理是循。谁焉敢侮。五常百行。弗离于斯。庶几吾道。阳复可期。故余作铭。侑坐是勒。庸行勿替。归圣之域。
五之斋铭
金君升初。以其读书斋。请名于我伯氏。伯氏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11H 页

夫夫于道。学然后能。其学维何。非博不弘。(右博学之。)
义理万殊。蓄疑滋甚。就质先觉。既详且审。(右审问之。)
有启其端。盍求诸心。澄神砺精。潜绎温寻。(右慎思之。)
快刀两段。取舍必明。择善之功。于斯惟精。(右明辨之。)
知之既明。执之愈固。践履其实。弗笃弗措。(右笃行之。)
自警铭
大抵言行。勿妄而真。匪理之言勿妄出。匪道之行勿妄遵。饮吾井安吾分。居吾庐读吾书。我虽拙者。谁敢侮诸。世閒喧豗。山外任寘。恁地过了。馀生绪业。庶几无坠。
警堂铭
鲁大雅君和过余而语曰。吾书室之名以警者。即伯子所命也。子其演其义而铭之。遂为之铭曰。
咸西吉山。有鲁氏堂。嚣嚣主人。此焉徜徉。远又求乐。师友讲磨。得一字符。其义维何。警兮警兮。众善有以。爱其砭刺。恶其跅弛。收敛方寸。拘检支体。凝神整容。杂糅如洗。智虑精明。常去昏怠。然后厥身。克存主宰。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11L 页

东山斋铭
草溪文雅曹性五甫。榜其读书藏修之所曰东山斋。要余作铭。不以芜拙辞。为之铭曰。
维山岿嵬。在溪之东。根从岱来。气与洛通。文明所聚。灵神所閟。有翼其临。弦诵之庐。迎月其轩。向阳其牖。晨兴端坐。敛容澹虑。皎皎天日。待朝方升。我心即然。赫赫炳炳。一气清明。万象玲珑。乃启方册。左贤右圣。敬义偕进。博约俱至。消磨气讧。脱落尘累。襟佩锵鸣。衣冠纷趋。境与人遇。倍前精采。壑云朝霁。源泉夜淙。我歌我啸。神怡体融。期传来世。永矢不忘。哿矣主翁。侑以铭章。
敏庵铭
曹君景行扁其居曰敏。即我伯氏所命也。徵铭于余。余是根钝者。奚足以演其义。辞不获。遂为之铭曰。
君子言行。立身之极。庸言易放。庸行易忒。是以圣训。欲讷而敏。曰敏维何。由己而尽。先存厥心。滋养本源。体立用达。乃拨惰昏。凡百云为。实践是求。去恶如秽。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12H 页

主一斋铭
张君东甫。扁斋以主一。要余为铭。盖主一是敬字工夫之关键也。该载于朱夫子敬斋箴。余何敢更赘。然猥以切近数语奉勉。
中于两仪。人生也直。曰有其道。岂敢作忒。事物之感。惟日职职。应若无节。心为形役。耳荡于声。目眩于色。私欲渐萌。为厥蟊贼。防之伊何。匪敬不克。持敬有要。主一者得。曷为其一。操而无适。弗二弗三。勿忘勿亟。动静之閒。颠沛之刻。罔敢或违。兢兢翼翼。常目服膺。则靡反侧。内直斯固。外诱自熄。涵养既熟。乃至于极。于乎念哉。圣贤是则。
直庵铭
静专动直。是天之性。直以方大。是地之德。故人受天地之精。其生也直。盖其良知良能之发出于自然而非所待于人力。然则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各尽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12L 页

念守斋铭
朴君子商。得念守二字于吾伯氏先生。扁其斋。要余作铭。铭曰。
邹圣有言。守身为大。有守则立。罔守则沛。厥守维何。尽乎伦理。伦理之极。是曰人纪。五常百行。不离于斯。穷神知化。亦所由之。大抵人纪。非道曷求。纪与道立。天人咸休。如或不然。众恶陷身。是以君子。祇栗恒新。卓哉朴子。蚤得师训。揭诸座右。常目斤斤。克念克守。确然不渝。清明在躬。作圣之模。余资相勉。庸爰为铭。终身念玆。庶无竛竮。
静斋铭
徐君博汝。以静字榜其读书之室。余甚嘉之。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13H 页

人之一心。有动有静。静而存养。动而检省。惟以静主。方始有秉。其秉维何。敬以齐整。然后性立。为我本领。动止中节。表里交并。凡于日用。常宜加警。本植不固。众欲是阱。圣贤垂训。日月照囧。端坐对越。念绝外骋。向上立脚。何行不景。韪哉徐子。用工斯猛。一字为符。终身寓儆。庶几灵台。不失惺惺。我爱其名。钦叹之永。
自誓铭
小华旧邦。大明遗民。茫茫宇内。莫容一身。仰西山顶。望东海滨。自有我师。死了可遵。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箴
立志箴
尔年三十。志胡不立。志有放下。身亦何立。顾究其根。失在偏立。所以言动。不中而立。一朝思训。惕然欲立。持敬自直。然后可立。或罔牢固。终亦难立。万人必往。是曾之立。塞于宇宙。是孟之立。欲求其志。宜如斯立。
自警箴
天地生物。运动不息。人于其閒。体以立极。立极伊何。基我灵台。神明之舍。阖辟之椳。静存动察。万变是应。身以德润。志以道定。为贤为圣。寔由诚敬。非诚曷立。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13L 页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婚书
长孙在赫婚书
窃以制有俪皮。盖仿羲皇之世。牢用合体。聿遵周礼之文。恭修卑辞。仰浼崇听。伏惟尊亲执事。海东华阀。湖西英髦。忠孝文章。足可徵于先范。庥荫福履。宜不替于后承。既荷契谊之深。误烦匪斧之议。玆承嘉命。许以适房长孙女。贶室秉琠再从兄秉珣长孙在赫。惟令抱爱德容极备。壸仪夙成。而在赫素乏诗礼之闻。粗识章句之习。量才多愧。难副乘龙之心。同气相求。幸成用鲋之义。柳节度之家法。有赖韩氏之馀规。桓少君之布裳。无违鲍子之俭约。合二姓之好。基万福之源。迨吉迨今。喜诵梅标之咏。宜家宜室。伫见桃夭之时。直信斯敷。鉴纳是冀。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祝文
远溪旌闾开基告文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14H 页

告华阳影堂文
维 崇祯二百八十三年庚戌三月乙巳朔日。九代孙秉珣敢昭告于先祖考文正府君。写照之前。世变层生。此堂所奉影本。忽被寇患。寔由守奉不恪。惊痛罔极。无异于楚山被祸之日。玆值 皇庙荐享之辰。诸章甫会集。揭奉几藏遗像于旧龛。行瞻谒之礼。仍为妥灵。庶几永宁。玆用虔告。
临陂山仰祠。奉安渊斋先生文。(代士林作)
于惟先生。大老肖嗣。继洛闽学。尊春秋义。沦彝颓纲。赖而不坠。道大一身。师表百世。维我蒙士。偏被嘉惠。江汉之思。庸罔涯际。眷玆鹫山。先陇之乡。是以杖屦。频临徜徉。岩岫增辉。草木遗芗。讲诵黉堂。勃兴儒风。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14L 页

(附)春秋享祝文
继渊源学。尊春秋义。殉道成仁。百世仰止。玆用(春秋)丁。式荐禋祀。
祈雨祭文
吁嗟之祷。遍于群望。嘉泽未应。苗日益炕。夏序强半。野稀稼禾。今人之急。莫此为过。众皆兢惕。谁恤苦窳。惟神聪明。降食玆土。雨旸之柄。唯厥所司。亟赐哀矜。灵雨以之。沛然三日。浃于四隈。神若不灵。亦何神哉。里氓赍诚。大牢致享。庶几来格。昭答如响。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祭文
祭伯父先生文
维 崇祯后四己未三月辛未朔十四日甲申。我伯父守宗斋先生即远之辰也。前三日辛巳。从子秉珣谨以薄奠芜辞。哭告于灵筵曰。呜呼先生。学问德业。不职小子。文不能述。述亦不敢也。小子不肖。年才十七。先考见背。茕茕孤露。惟先生是依。而先生有丈夫子四人。先考亦有不肖辈四人。我八从昆季。同处一堂。左右秩秩。人或以惠连之群谢子猷之诸王拟之。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15H 页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15L 页

祭舅氏丹台李先生文
呜呼先生。忠孝世家。诗礼遗业。迂翁芝爷。勃兴中叶。门路端的。传绳步武。先生继作。仪刑膴膴。温然姿性。侃然气宇。道义是资。博究精造。粹明其学。恬静其操。箪瓢有乐。缊袍无耻。涵养完厚。不见涯涘。平居危坐。玩古不辍。及其接物。恂恂和悦。含章育德。不求人知。安身乐命。不复自疑。实而若虚。谦而自卑。所以名姓。未达于朝。婆娑丘林。荣辱自销。凡俗者流。盖莫能追。岂余阿好。士林所推。顾余颛蒙。敢谓酷似。罪戾不天。早失怙恃。先生抚悯。视犹己出。洎夫省事。教诏尤密。惟我伯父。契笃平日。杖屦会集。薰炙饫嬉。内承贤父。外受良师。人閒乐事。孰过于玆。曾未几何。伯父奄殁。先生是依。庶免梼杌。遽于今日。又哭先生。茫茫穹壤。何以为情。先生殁也。余蛰管城。途涂既脩。讣车忽惊。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16H 页

祭外舅进士李公文
呜呼。天可必乎。天不可必。德可恃乎。德不可恃。以公天赋之笃。宜享无疆之寿而才止七旬。以公德行之富。必得有位之禄而未沾一命。然则天果可必而德果可恃乎。呜呼惟公。禀才雄伟。志气刚直。俭以律身。礼以治家。孝先敦宗。视古人无愧。述业裕后。如今世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16L 页

祭外弟金圣礼文
呜呼圣礼。遽弃余而逝也耶。君是吾家之酷似。与余忧忧而乐乐。交须而共济者。非寻常人可比也。惟君玉温其姿。冰洁其操。幼能识礼。为长老之奖许。壮益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17H 页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17L 页

祭宋景明文
呜呼景明。人孰不死。死而可哀。无甚于子。其幼无慈。其娶无育。中又失弟。形影茕独。望如枵(一作朽)木。风霜不摧。即之温然。璞玉其锤。天生子材。亦岂无试。所遇虽穷。其命有异。尝婴毒疾。身入鬼府。呼复过日。阳回一缕。神理孔彰。可见福善。一自伊后。志存华扁。治己济物。靡诚不至。世谁俦此。寔仁人事。鍊丹之暇。玩理潜心。性又爱诗。口不绝吟。𡾋嵬之气。冲旷之旨。沛然有发。莫觑涯涘。与余分华。契谊绸缪。日夕团圞。相长是求。曾未几何。星散云离。身虽南北。意则相随。谓将来日。复聚如故。竟以不遂。其奈有数。志业未半。二竖作魔。视天茫茫。生何夺何。自子云亡。日月已积。我来长号。音徽永隔。草宿不哭。纵有礼限。吾之于子。久益涕潸。追抚陈迹。水咽山哀。一酹后时。倘不吐杯。呜呼哀哉。尚飨。
祭郑景箕文
呜呼。吾道之衰久矣。扶植之人。亦随之以日萎。兄之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18H 页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18L 页

祭李致乐文
粤惟直翁。承真诀于贤师。垂裕德于后昆。其学也诗礼。其职也孝悌。侃侃先公。克趾其美。望实俱隆。鸑鷟之采。不飏于世。駃騠之絷。终遗于野。后人赍咨。至今未沬。惟兄早受庭训。壮益慥慥。冰玉其姿。松雪其操。体羸而耎。如不胜衣。胸犹容物。不见芥滞。言𥳑而讷。如不出口。词犹振华。可弼皇猷。慨世路之险危。遂谢场屋。乐古人之尚友。常劬经籍。见人一善。必喜而慕之。见人一过。必惜而规之。性好吟哦。遇境辄发。秾春素秋。风朝月夕。招邀良朋。逍遥于林樾泉石之閒。讨论好书。涵泳乎昭旷閒静之境。立契而求同志之讲劘。处穷而守素履之贞吉。此固今世之所难得。而犹未足以尽其髣髴也。呜呼。天之赋予于兄厚。兄之摄养于身善。宜假之以遐龄。卒究其志业。何无妄一祟。数年沈痼。渐至荣卫销铄。华扁技穷。倏倏为幽明之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19H 页

祭郑圣泰文
呜呼圣泰。何遽至斯。何遽至斯。以圣泰之温仁而寿未遐算。则所谓寿仁之说。吾不得而知之。以圣泰之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19L 页

祭叔父先生文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20H 页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20L 页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21H 页

祭伯氏先生文
维岁次丙午正月己巳朔二十日戊子。家弟秉珣因朝奠。哭告于伯氏渊斋先生灵筵曰。呜呼兄乎。惟我昆弟。命道畸衅。早失怙恃。茕茕孤露。自相依庇。我视兄如慈父。兄视我如婴儿。食则共案。学则连业。而兄之期望于弟。弟之受诲于兄。常以饬躬砥行。毋忝先训为一模楷。我奚独以事父之道为心。亦以严师而事之。金玉精美。兄之姿质也。山岳卓荦。兄之气节也。白首刚强。不逊少壮。我所以仰恃而愿享无故之乐者。固无穷矣。孰谓时丁板荡。竭蹶赴 召。陈胡邦衡十痛哭之奏。怀文文山几无愧之心。火车狡虏。殆有甚于伯颜迫胁。石社残烛。暗相照于柴市拜极。勇决性命。视死如归。呜呼痛哉。今日何日。腥尘满目。天地惨惔。昔我文正府君。执尊攘之严而遘祸于巳。今兄扶纲常之颓而又终于巳。巳岁之厄。于吾家何其酷也。第念兄之承我祖业。培根于内者。有确乎不拔。故见义能勇。英发于外者。若是其倬然。则其精忠大义。与日月争光。而可以破举国叛逆之胆。树万古立懦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21L 页

祭伯氏先生文[再祭文]
维岁次丙午十月甲子朔十五日戊寅。仲弟秉珣彾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22H 页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22L 页

祭金景典文
维岁次丙午三月戊辰朔三十日丁酉。恩津宋秉珣谨以菲薄之奠。遣儿子曾宪。哭告于亡友玉隐居士金景典之灵。呜呼。余与子结潘杨之好旧矣。而又成分华之契。游从也源源。磨砻也偲偲。相依赖而共忧乐者。无异骨肉之亲。我往子来。犹以一岭之閒为远。亦以百年之期为短。子之年少于余二八。则余之大暮。宜先于子。而子遽先余而逝。是岂理耶。盖吾侪之运气不佳。子安得不倏然而逝耶。而况二五参差。有生不齐。得气之清而数得其局者。理或然矣。复谁尤哉。呜呼。昔团圆之或疏。尚不堪其恋憀。今死生之永隔。固何胜其悼衋。惟有三个贤胤。克世其家。允袭典型。天之福善。顾在于斯。子亦庶几自慰矣。呜呼。子之窀穸。是权非完。而世故板荡。人事纬繣。未迁新兆。草已再宿。子必蜷跼于冥漠之中。而贤胤之所洞洞焦忧者也。余见贤胤每有矜叹。而岁月晼晚。祥期已届。后死之悲。尤不能禁也。余于客腊。遭鸰原之祸。万事苍黄。心胸崩裂。病又缠身。没阳界滋况。然于吾友。宁无告诀。略缀稗辞。玆以替酹。言不尽意。庶或谅格。呜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23H 页

祭从弟士宗文
维岁次丙午四月戊戌朔二十二日。即我从弟清道使君撤象设之日也。前一日戊午。从兄东玉以薄奠稗辞告诀曰。呜呼。君何弃我。倏届祥期。洁洁之标。英英之姿。谔谔其言。侃侃其仪。今不复觌。一瞬千古。后死之悲。谁与可吐。平生怀思。蕴在寸肚。岂其岁月。我有寝忘。念昔提携。比丰之阳。十从昆弟。团会一堂。其乐怡洽。咸谓繁昌。惟吾与君。情爱尤笃。生既同庚。长又同学。游必并肩。勖无弛跅。每侍长老。隅坐受诲。如峰双峙。日夕相对。生理之故。一西一东。离索之恨。常切忡忡。况又华萼。次第飘落。所馀脆叶。岁寒为托。君之仲叔。我之伯仲。暮景依赖。百年可共。承先裕后。保族宜家。庶几相勉。忽值龙蛇。遽尔哭君。恸怀无涯。我泪未乾。又哭阿兄。大厦梁摧。中流楫倾。旻天不吊。胡至于斯。言之臆塞。莫泄我悲。君于泉下。傥若有知。应同此情。呜咽欷歔。且以何辞。慰我兄欤。君昔处世。淬砺自淑。嘅时投绂。人所推服。噫嘻今日。乱贼纵横。君若目击。亦欲无生。然则后死。叹未同归。嗟余白首。仲氏独依。惟恨路赊。合少离多。阳春莫续。馀生几何。茫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23L 页

祭第二从兄文
维 崇祯后五己酉五月七日乙卯。即我第二从兄石庭公弃世之再期也。日月如流。象设将撤。从弟秉珣病不得赴哭。此何人斯。恸益莫逮。乃于前一日甲寅。谨以薧果之奠。使儿曾宪哭告于灵筵曰。昔我同堂昆弟殆十人。而每相聚团翕也。风韵秩秩。谭笑融融。人皆以惠连之群谢。子猷之诸王拟之而艳称焉。歘于数十年閒。运丁不淑。二昆六弟。奄已凋谢。茕茕如湘雁之只影者。惟兄与我而已。虽未得同爨而居。尚庶几百年永可倚恃。有事则必咨。有疑则必质。非独弟之如此。远近族亲之所共瞻依也。天胡不佑。使吾兄敦确之姿。明敏之行。乃止于此。抑无奈于命数而然欤。梦耶真耶。久犹难分。呜呼痛哉。呜呼痛哉。家人子侄罔涯之悲。已不可言。而如吾终鲜馀生。白首孑立。尤何以为怀。窃想神理人事。亦无异致。兄于泉台之下。从诸父诸兄及诸弟。怡怡团翕。果有如曩昔在世之乐。而不知人閒有此悲也耶。然而言念家事。茫然若中流之失舟楫。凛然若巨厦之拆栋梁。兄岂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24H 页

祭子妇金氏文
维岁次庚戌五月癸卯朔五日丁未。舅心石老翁哭告于子妇金氏灵筵曰。呜呼。古人云至情无文。至哀无辞。今吾之哭汝也。只自拊胸而长恸。倾河而流涕。则何以文为。复何以辞为。然而日月如流。祥期渐近。竟何忍无一言以慰汝之冤乎。恸矣恸矣。有身七朔。无妄一祟。忽焉侵攻。弥月沈㞃。百方试药。浑室遑遑。乃于小閒。见其径产而进饮。则谓将调理。可以得命途。谁知冥冥之中。终被造化儿捓揄耶。抑其梦耶。其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24L 页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25H 页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哀辞
李凤来哀辞
崇祯后五甲午。两湖稂莠。称兵为乱。贻 国家祸大矣。吾友李凤来挈眷避戕于嘉林之地。饱阅风霜。宿祟添㞃。越明年孟陬。扶舁而还砖溪旧第。竟以是月之二十日壬辰捐世。恩津宋秉珣窃有蓍簪之悲。遂拟归来些一篇。招其魂而吊之曰。凤来延城人也。与余非惟有忘年之契。且缔潘杨之好。筹其年则少余十六。凤来宜哭余之先。而余反哭凤来何也。古语云治世老不哭少。今岂以世乱而苍艾阏年耶。夫以善而福。仍材而笃理也。而胡为乎乖盭于凤来。良玉温然。坚金鍊如。其性慈谅。其容恺悌。是凤来之材质也。幼失怙恃。惟伯仲氏是依。同处一堂。尽其友恭。翕然有春津之风。御家必以勤俭。教子必以义方。接物必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25L 页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第 426H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