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 (自动笺注)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
 詩○西遊
  
[西遊錄序]
公元1848年
承煕生有韓南疆。
鯢桓而游。
長且老焉。
然旣寓形兩儀
不能宇內之想。
且蒙父師提訓。
堯舜周孔之書。
其心常中華也。
晩遭世亂。
妄慕箕師東出之意。
以六十二歲戊申
浮海出俄斯東境
翌年轉滿北之蜜山。
中華始國。
上書大摠統袁公
請復堯舜禪讓之制。
孔德藝之敎。
三無報。
癸丑五月
轉于滿西之安東縣
南士西遊
東省韓人孔敎發起會。
十二月北京
忝名孔敎總會
承認支設。
與同諸君
講敎科若進行之方。
冠服之儀及吾先君子理學綜要,四禮輯要春秋集傳大義
甲寅二月
上書摠統
國用國亂國憲國敎四事
不報
南走曲阜
拜告孔子子思之墓。
周公顔子之廟。
先子三書闕里
三月復于北京
旣月東省
奉天而止。
噫是余生一遊也。
尙或有進於是者乎。
且占一區閒域。
得吾韓人共之。
講明孔子之敎。
以無負此一遊之志乎。
略次其行曆以識之。
公元1853年
 孔子二千四百六十四年癸丑十二月初二日癸未
安東縣沙河鎭車。
芮國彥(大僖○淸道人)及次兒基仁從。
士榦(輔淳○龍仁人),盧主事(箕銖○草溪人),任主事(𣵮○京城人),李生鍾省(牙山人正尉世永子),盧生▣▣主事子(저본에는'主子事'로되어있다.문집서두의정오표에근거하여'主事子'로수정하였다.)出餞
北京
窄窄韓山白盡頭。
漂萍六載始今遊。
中華鉅陸全寰拱。
神聖洪源萬世流。
政恐西風掀地倒。
回看東旭向天浮。
先君付我春秋傳。
爲訪英賢講求
 
安東縣鴨綠江西元寶山下。
舊屬兩界閑地
淸咸豐末開荒
成鉅邑。
日人連鐵路于滿鮮橋江上。
東洋第一
縣南租界
直達長春
將復設洮南路。
蒙古界矣。
車中望金石山奇秀
金進士學周每說山局勢宏濶可居
似不虛也。
午歷高麗門。
盖麗代立通市處。
高麗
麗代無邦此有門
迷茫往蹟野乘聞。
兩界蔘繒姦竇泄。
千年皮幣孔途奔。
山河也識檀王轍。
烟火今成滿代村。
白髮西風緣底事。
吾家舊路在中原。
 門以西。
山勢雄峻
路頭屈曲
經二十二窟。
始見鳳凰山雲中
山下局面平開。
鳳凰城在焉。
說是句麗安市城。
(麗人大鳥安市名云
云城數十里。
別有安市城。
)城主萬春射唐帝中其目。
李牧隱穡詩從敎白羽玄花者也。
眼前只有一般辮髮滿族
一般鎗日兵。
欲求前代影響無地矣。
鳳凰城
公元1854年
此是中州第一門。
碧嵐初闢晩鍾聞。
檀箕郅化仁禽至。
日露狂塵戰馬奔。
(甲午淸日之戰。
總統宋慶率七十餘營。
守九連城
日兵渡江
退保鳳凰城
以爲不可守。
棄城走。
日兵遂入據。
甲辰日俄之戰。
日兵敗俄兵於鴨綠江
遂連破九連鳳凰二城據之。
)天開愚叟籬前路。
(借王屋愚叟山事
見山路狹之狀。
)人到丁令郭外村。
(此皆遼東地
舊屬檀麗故域。
而今只見殊服異語
)玄花白羽渾如夢。
安得楊公九原
 過鳳城漸看
極目雲烟
天野相接
夜下奉天省車塲
宿金氏舖號同益豐者。
省治瀋陽縣
舊都也。
淸太祖起自滿州
席捲而西。
定都于此
天下之基。
今其城府周遭
人烟稠匝。
尙足爲雄鎭
追想我孝廟被質三學士殉死
不覺悲憤塡臆。
成聲振(鍾
頀)來見。
天涯舊要
相對凄凉
丁若(丙)曾約居兩同
聞昨始相地廣寧
更覺惘然
甲申曉雪
李君達鳳(吾州瑟谷人)來見。
晩訪權敎官
(丙文京城人)其仲胤重根曾訪我接梨樹有舊
麵酒叙話
鄭君載洪(泗川人)與丁若同寓吳家荒。
至要我出其家。
瀋陽城
極目風烟地平
奉天西塔陽生
一去不回三學士
千秋難見二皇明。
舊泣銅仙漢闕
(淸興歷代寶器
藏于奉天宮。
)今看石牸入巴城。
(借秦石牛蜀道事。
鐵路貫滿中。
)過境恩讎無處說。
(吾韓已亡。
淸亦革命
)吾人到此若爲情。
 乙酉
申君伯雨(淸州人)金君璉煥來見。
金君爲說花山近事
噓唏久之
丁亥
出吳家荒。
參奉文若(昌鉉)邀宿焉。
己丑丁若始返。
約皆左。
送止馬三家車塲
此行竟孤矣。
庚寅行渡遼河
鮮勾舊界也。
錦州一都會也。
南遼以西。
漠漠平原凡七百里。
古人日出土中
儘不虛也。
廣寧始見山。
俄而醫巫閭諸峰。
飛舞而前。
夜抵山海關
盖已過長城矣。
追念往蹟
往往不禁扼腕
遼河
檀主神疆此水東。
爾來分合代靡同。
(檀君降生太白山
實是白頭山
之而南。
其都在平壤
而其西界遼河
幅員極大
箕鮮句麗之盛亦如之。
後自契丹分裂
)地氣常隨人事變。
華夷元不界疆封。
(檀箕之世。
朝鮮日就文明
中華無異
句麗尙武
屢與中國交抗。
羅麗以來
局處鴨左。
遼東遂淪於夷俗。
明祚不長。
分合無常
人事之變。
非地有限也。)
千古箕王此一東
農工詩禮五千同。
羶蟻魚淵洵有理
史家謾說周封
(箕子東來
從者五千人
百家畢具
足爲世人模範
人愛歸往
漸成國軆
自是天理
史家武王之。
然本非周地。
何以分封
箕子矢志罔僕。
豈受周封哉。)
幼安何事河東
老去還從魏使同。
高遯猶爲鄕里戀。
一生心事一䟽
(世或謂管寧爲漢守義
當曹氏世。
自遼歸鄕
非避簒奪之魏也。
其居遼東
避亂也。
其不仕。
只是爵祿也。
魏主書
已自道盡矣。
尙論自可知。
盖高遯之士也。)
錦州路中
公元1061年
百戰功成惜一死。
承疇寧不愧丘曹。
(明毅宗十四年
淸兵錦州
總督洪承疇調吳三桂等八大將
調十三萬兵次松山
淸兵迫之。
敗走
承疇城堅一年
巡撫丘民仰摠兵曹變蛟皆死之。
承疇降。
承疇曾屢討劇賊
積功都督
出守錦州
)淸氏元勳顔已靦。
向明家弄手刀。
(承疇後爲淸朝大臣封王
帥師攻皇明
敗官軍。)
寧遠道中
公元1625年
直節雄籌袁總兵
寧州百戰干城
(明熹宗六年
滿州兵圍寧遠
袁崇煥誓死固守
滿兵戴盾穴城
崇煥大礮擊敗之。
後爲摠兵
屢立邊功
)吳家钃鏤嗟無眼。
(崇煥後爲總督
滿州主避其鋒。
迂從龍井關入。
進薄京城
崇煥將兵入救。
主因中官被縛者行反間
毅宗疑之。
逮獄殺之。
天下寃之。
)坐見淸師入帝京
醫巫閭
醫閭山角使人驚。
虞氏幽州厥鎭名。
(虞世十二州。
其一幽州
其鎭曰醫巫閭
盖已入中原幅中。
)燕秦兒子心胸窄。
割取家園築小城。
(據幽州鎭山燕秦所築長城
實在中國之中。
如割家園築小垣。)
山海關
上天元不限東西
嬴氏城頭夕影低。
千秋石竇無人閉。
五胡主一輪蹄
(後漢後趙後秦燕魏爲五胡
金元三主
皆從關外入。)
公元1064年
無君無父一姬情。
殘盡明家更噬淸。
世人不識吳三桂
枉把經權重輕
(明毅宗十七年
闖賊逼京。
遼東摠兵吳三桂西平伯。
將兵入
三桂寧遠兵民四十五萬。
日行數十里。
至豊潤。
李自成已陷京師
逗遛不進。
自成使者賷其父襄書招降。
三桂僞命欲降
數十里。
詢知其愛妾自成將所奪。
大憤斬自成使者
山海關
上書親王多爾袞請降
自成怒。
自率兵攻山海關
多爾袞三桂
戰破之。
自成殺襄及其家人西走
淸遂入北京定都
三桂平南王
使伐明。
旣盡滅明氏。
又叛淸自帝。
討滅之。
世人不知其情。
論討自成事則或言赴君難者不能顧父命。
及其叛淸則又以恢復中華大義
皆非其眞也。)
公元1854年
 辛卯車棧一覽
地盤高平
眼界通濶
西北大山
東南控海
灣。
一雄關也。
登車車中有女座隔間
足見中華禮俗有遺也。
自此山川華麗
里閭稠密
唐山以南
一望平野
樹梢連天
人煙点点
薊門烟樹耶。
天津巨港也。
帆檣如織。
街里絡繹
難以一眼槩也。
一邊纍纍土中者。
塚墓也。
不覺發喟
薊門
地盡天低杳不分
迷茫烟樹是非雲。
借問汶篁何處植。
西風欲吊望諸君
天津
公元1894年
海氣東開天北垂。
西風十里酒家旗。
回憶淸朝李太傅
低頭締約正堪悲。
(淸光緖甲午
與日人戰于朝鮮連敗。
日兵遂進遼東山東諸處
乙未李鴻章專權大臣
日本馬關
伊藤博文議和
三月天津
定割臺灣地
賠償三千萬元締約。)
沮上窠窠蟻垤如。
津人交錯死生居。
先王葬法原倫理
物土山陵族墓墟。
(古制宅兆必卜山陵
族葬昭穆爲列。)
 過天津已夜矣。
北京西河
沿東昇棧。
金副尉先入有約今發還
有趙喪人鏞(黃海道長淵人)迎叙。
北京召伯封燕。
始著邦疆。
慕容氏稱帝
雄跨諸夏
逮至遼金。
混一中原
奠其鼎鍾
元明淸。
日增式廓
宜其宏大美麗甲於五洲
而今西歐名都鉅港。
多非想境所到。
北京無足屈指
盖緣中州樸之遺風
亦二千年衰退現象也。
北京
神州殷庶寰中
大陸涵天首府隆。
七雄肇割山河幅。
四代連仍帝子宮。
(金元明淸)明家舊誼匪風感
孝廟深羞逝水空。
(淸曾質我孝廟。
至燕始遣還
)滿辮洋髡車外走。
我華誰是主人翁
公元1854年
 十一日壬辰
國彥,基仁出觀京都物華
仍訪金主事羽正。
(本名益煥
京城人仕北京
)尹秘丞棠(本名胄榮
京城人
梧陰後裔
)來見。
詳道孔敎會事
癸巳作書孔敎會長
送國彥,基仁。
榦任李時品(字明庶
四川人
)所贈孔敎論一册還。
陳博士煥章(字重遠
廣東人
敎會主任
)所著也。
足見博雅而有苦心
但時有牽合時趣處。
氣數所迫也。
孔敎
亭亭直上我家中。
不苟高奇苟同
或恐諸君說話
害他天理本然公
 甲午崔主事榮玖(吉州人
今居鎭岑。
)姜秉烈(長城人)來訪
乙未陳重遠來見。
筆詢姓名職業
次書先生儀觀秀異
足見學問甚高。
此來甚有光於吾敎。
因請赴講會
黃元方(龍南人)來。
自言曾遊鄭厚允門。
其志頗倜儻
丙申高龍煥(北靑人
方遊學。
)來。
十六日丁酉
孔敎會。
共和門入正陽門
歷舊皇宮門。
西過中華門
北迤至衍聖公府。
(在太僕寺街西單牌樓。
孔衍聖公京府
)陝西會長宋伯魯演講
講罷客廳
龍積之,(名澤厚
廣西臨桂人
)王偉臣,(名士傑
河南武涉人。
)李明庶俱相揖叙話
明庶先生道高望重
請爲案中光。
余辭謝。
與國彥,基仁幷錄。
商確設事數條。
共和
家而無主國無君。
終作山谿水草羣。
試思揖讓都兪世。
有人不二門
過舊皇宮
天下初聞無主國。
宮中又有沒民皇。
可憐白玉墀邊艸。
空作髧兒鬪翠塲。
亡國遺民似雪
家門外泣韓皇。
南漢瀋陽千古恥。
兩地今成一夢塲。
衍聖公聽講
聖府崇崇數仞墻
累然遺像儼斯堂。
那將此圖中服
言以言行以行。
 庚子
尹令棠來致安慶孔道會委帖。
請赴拜經會。
乃龍積之所倡。
盖本齊書臧榮緖庚子五經之意也。
偕送國彥,基仁赴觀。
辛丑啓瑞,(粤西賀邑人)薛正淸(陝西韓城人)來。
黃英可愛
乃文淸傍裔。
甞率陝西義旅戰功
問文淸家學仍主程朱否。
正淸曰然。
此間程朱學派有幾人。
正淸方書龍積之。
適閔判書泳璇(輔國台鎬子。
純明皇后弟。
)至。
說及國家往事
不覺嗚咽
詢其伯公(泳翊)近狀
曰今無世間想也。
大監來此何幹
遊觀
余曰宗社覆亡
吾人均罪。
其首非大監家耶。
判書洒然曰不敢辭
余曰大監昆弟思贖萬一未。
判書無以當此。
余曰先大資不識先子而特筵奏之。
請特設義禁府都事仕窠而處之。
吾固不私謝
然亦不能無感焉。
此語爲少報也。
判書先人時。
尙有公論也。
未竟
龍積之來。
寒暄畢。
貴國學派主何學。
學派多歧
程朱則一也。
積之曰聞先生程朱
深庸敬服
往復屢回。
乃曰先生此行。
中華孔敎之福。
仍請余作書
康更生(名有爲
廣東人
)及濟南孔道會長王侍郞錫蕃燈至。
告歸
喪人梁謹泰(開城人
商業
)來留趙君所
與薛正淸論文學派有感
厓翁使節皇明
纔向羣中得一京。
(西厓文忠公使明朝
中國近世道學正宗
皆以陳白沙王陽明對。
文忠公陳王不免禪旨
薛文淸公可當正宗
有新安人吳京揖而進曰公言是。
)如今學界禪味
可喜高章薛正淸
(正淸姓薛而主文淸之學。
名實符其旨。)
 壬寅李議官倬,(京城人
判書淵子
)羅弘錫(水原人)來。
弘錫言曾參耶敎
本意
願從先生孔敎
癸卯基仁赴孔敎會。
持支設書還。
金君堯璿(長城月坪人。
河西後。
曾於海參有舊
)李副尉鴻圭(京城人)來。
龍積之亦來。
余謀一館所於安慶一房
鴻圭君善爲通辭
尹令告歸
家書
甲辰作書陳重遠。
承認書面(初作韓溪老先生閣下
)作東三省韓人孔敎會。
李敎官相益(鎭川人。
贊相卨弟。
)來。
道及其伯公苦事
日已夕。
乙巳李鏞(本名鍾善
靑人
判事儁子。
)來叙別經歷
(曾於海參威同苦。
)且說延吉府韓人孔敎會。
(韓人在北間島。
私立孔敎會。
)與墾民相軋事。
盖墾會多耶敎新學
交府立會。
頗成團軆
外人所惡。
農民又苦其年金。
老宿公立孔會。
素嫉新學陵鑠
有姦人托其間
合農孔之怒。
壞墾會。
至呼訴官府
犯上作閙
府官遂以兵迫之。
獲首杖囚之。
流離民族
相交惡。
思之歎息
北間孔敎墾民兩會相爭有感
新見憑陵舊習矇。
東頭西畔夢夢
安將大韛通鎔鑄
鍊得純鋼選鋒
 二十五日丙午
移寓西磚衚衕法源寺大悲院。
亦龍積之所僦備孔道會支設者。
而今且假我也。
是曉先到迎接
靜潔可愛
李倬,黃元方追到叙話
大悲
北京城東溟客。
釋子堂中孔氏情。
却恐身心二致
憂貧憂道兩無成
 丁未基仁赴講總會
路歷李南彬。
(名文治
雲南人
前國會議員。
)持形聲通一册還。
彬憂中國音學之差。
聲韻反切之例。
列國音文。
倡造諧聲字。
用心亦苦矣。
余甞依吾國文作音文類表一篇
欲與華文配行。
天下所見畧同者。
然皆畵餠也。
龍積之來。
請閱春秋集傳諸篇。
乃曰先生此行。
足以箕子東出敷敎之意。
鄙人中邦有眼福。
仍起揖請借瓻詳究
見龍積之說箕子有感
箕師東出天淸
爝火何干太陽明。
中州自有龜書在。
皇極篇中至理呈。
(洪範五皇極。
大明君民之道。
此與堯舜二典所載相發
中國共和者。
不識此書之旨。
只以無君爲極至之理。
下句及之。)
 戊申陳重遠來詢移寓
己酉往謝遠。
略論東省韓人設敎入籍數事。
遠節首肯
政界未暇商確也。
次論孔敎設科實施
遠請著論以明之。
衍聖公令貽到京方還
作書春秋集傳一部
夕龍積之來說謹閱理學綜要,四禮輯要
益服尊先德道問學冠絶群倫
求之我邦不易得。
古語明德之後
必有達人
今得見先生父子
此生之幸。
龍積之論先君三書有感
此世鮮看主理文。
回頭宇內忽無君。
中原得友瞳如電。
可是吾翁後子雲
 庚戌薛君正淸來。
講禮說數條。
辛亥除夕也。
國彥,基仁觀城市。
獨坐孔敎敎科論。
夕酌酒遣懷
公元1851年
北京除夕
苦事浮生此夕除。
今行又是北京初。
召伯山河西日暮。
皇城朔風噓。
靑岑萬里先人廟。
白髮三更釋子居。
宇宙悠悠一寸
挑燈獨草敎科書
公元1854年
 甲寅正月初一日壬子
起盥洗。
基仁賖果酒令節
院直老頭陀獻一酌進揖
萬福
舊俗也。
朝後黃啓瑞賀歲
邀基仁遊城中
留供夕饌甚盛云
北京元日(甲寅저본에는없다.저본의원목차에근거하여보충하였다.)
吾生少可是年頭。
大陸恢恢曙彩流。
綺羅五族(漢滿蒙回藏。
)同人巷。
歌皷千年帝國樓。
(歷金元明淸四帝代。
)一番風自吾家到。
(吾家東方
)三畫陽能普土周
上天不以西潮變。
正朔宜從聖訓求。
(民國改從西曆三年
民間從舊改歲
聖人
適於人時也。)
 癸丑國彥决意辭歸
悵惘無以懷。
托歸與東省諸公
先織孔敎會。
全議官(秉薰號醉堂。
平北三登人。
)來訪
自述平生經歷
往往悲憤下淚。
欲尋孔社。
命基仁偕往。
持該社規則二度還。
其中圖書舘可觀
甲寅曾王考參判公諱辰。
第一鍾。
盥洗具服坐。
萬里孤懷
感淚自零。
春秋集傳一部及敎科論。
孔敎總會
送春秋集傳付孔敎總會
今人援孔似迷藏
剛說春秋尊王
王正大義昭如日。
願共諸君一塲
 李浩然(陜川人)來。
方習華語入學
傳其兄(載源繼伯父)宅父憂
爲念愴然
李南彬來。
儀表可敬
寒暄
案上有理學綜要。
請而閱之。
理氣二物一段平生深服此言。
有成說否。
彬曰方泚筆
筆之當就正
而還
乙卯薛君正淸來。
格物理生氣之旨。
(別有筆話錄)問春秋尊王論語異端之義。
(正淸有所著。
春秋不主尊王
孔子不攻異端
故余詰其主意
)正淸前所論多未中理。
待暇從容就質。
丙辰全議官
紅露叙話
社主徐侍郞(名字花農
浙江人
)不至
孔子而還
戊午基仁赴孔敎會。
見重遠已抄敎科論付雜誌
托余續有論著相投也。
羅弘錫來。
東省韓人私議
且願擔孔敎一分子
己未申正尉八均(申大將櫶孫。
今改英曾。
安東縣有約。
)來見歡叙。
致國歸信
袁峻(河間人)委來致欵。
龍積之簡要明日聖廟拜經。
初九日
庚申
國子監
龍君與黃啓瑞監門
入曲廊啜
大成殿
殿高可建十丈旗。
覆以黃瓦。
堂階皆玉𤮍。
中堂版位
至聖先師孔子
前傍分奉復宗述亞四聖
其後傍分奉孔門十一賢及宋朱子
(淸嘉慶間躋享)皆用漢滿文雙書
兩廡百五十位。
未能遍謁。
庭中歷代贊德碑林如也。
老杉井井成列
正門兩旁內。
周宣王石鼓十座。
外安康煕帝石鼓亦十座。
積之率諸生六經四子
卓于門內
焚香進拜
各讀一章
肅立凝想而退。
余亦隨導而行。
西迤入辟雍門。
復由橋門殿中
帝座
元明設。
水外占地未廣。
無以萬衆觀。
南堂
養士數千人
共和立國
經廢而士散。
歸歷李浩然
隆福寺衚衕
韓君鎭敎(平北原人)在座
南城列國公舘外。
出循車塲西還
大成
天彜慕聖夷同。
四帝宏模代有隆。
龜背林成碑影織。
龍頭雲現屋身穹。
靈顔未洗滿洲墨。
講座翻掀歐海風
南舍烟沉西日暮。
滄東下士淚盈瞳。
辟雍
橋門璧水朱宮
三古文猷尙有風。
民國皇嬴終一轍
黃龍寶座碧苔籠。
 初十日辛酉立春
酌酒遣懷
韓鎭敎來說西墾敎會事。
袁峻餠子一紙盒相贈。
筆話良久
(別在筆話錄)龍積之繼至
論敎科論。
眞得孔門宗旨
仍勸開會院中
得自與中國人共來從事
余辭未敢。
積之又請通書康更生
(有筆話錄)
北京立春
六十一回半島
七年氷陸不知辰。
風味初驚生菜椀。
範圍將大
賞花鄰。
桃帖先題吾道泰
梅心漸似舊邦新。
有故人談孔敎
萬方同我太和眞。
 壬戌積之送黃啓瑞
索寄南海書。
書寄之。
李倬,袁峻來話。
安君泰敏(黃海道信川人
今移義州
重根叔父
)學天主北京
資匱訪天主敎人無顧者。
余名而至。
告以情。
慰留之。
說義舊事
爲之愴然
癸亥權湜書從敎會至。
卜居一着漫然矣。
李南彬寄冉覲圖(牟陽人)所著天理主敬圖一册。
一新說也。
龍積之書言願從先生後立一學校
五德五倫六藝四科充廣之。
僕志已决。
先生出而倡之。
余致書辭謝。
李相益來閱近著數篇文字
賖酒穩叙。
甲子終日雪。
孔社徐侍郞()寄名紙致問。
送啣爲謝。
乙丑龍積之寄書基仁申前意。
(書畧曰大悲院甚靜潔
鄙人招待地。
貴國學人辱臨者均可便宿。
尊公道德高邁
學識獨超
直可開門講學以授徒。
孔門敎科實施
以正孔敎
鄙人願爲門生長也。
請轉禀尊公云云
)全議官送獻二册校閱
觀其大意
多見苦心
十五日丙寅上元
遙想故園
悵然興懷
啓瑞敎科書來。
請點付報舘
全議官申正次第到。
酌酒酬節。
上元看月
七年四見殊方月。
只是吾家屋角輪。
從此上乘將去。
環盡全球萬倫
 丁卯羅弘錫共韓令永福(廣州人
曾守江華郡
)來。
韓自言曾學於兪鳳棲莘煥。
(文敬公)廿年前爲領事書記天津
後入耶蘇敎。
今來傳敎
吾韓近日人情無常如此
韓鎭敎,袁峻至。
各請趣旨一度
戊辰申英,趙鏞來寓西間。
永福又至。
袖示所擬東省方略
良亦苦心
但藉此要華人信己而任用則亦末矣。
夕赴全議官書邀。
議官出示華人酬答文字
且及其所獻議書請訂正
八日己巳
中華南北統一紀念節。
放街張燈。
飾物色。
是日全書
欲以吾東禮敎中邦
立意頗壯。
紀念令節
天候自有日時丁。
(如四立分至之類。
各有自然之節。
容人可以參錯其間
)古聖何曾立名
(三古以上
無世俗名節
)西人紀念民志
(西人紀念盛蹟之節。
今此名節盖倣此。
)猶勝東洋不經
(東洋所云三三九九端午流頭之類。
不經
出於後代謬俗。)
 金君起漢(平北寧邊人
師事柳毅庵麟錫
曾於俄寓有舊
)來見忻叙。
詢毅老事不能詳傳。
朴友寬國移居長春近地
讀書治農
想起黯然
庚午朴宗根(咸北利原人)來。
有志可愛
北間島韓人李東請願政府
東省韓僑入籍訓令
念其情形
爲之歎息
東省韓人入籍有感
幼孩失母母他人
家姥無言淚滿巾。
未知他日生毛羽。
能記爺孃大倫
 全議官送意見書求繩削
適患風煽耳鳴
强精點竄
恐誤故人勤囑也。
壬申基仁赴孔敎會。
陳重遠請余述作
詢及孔祀冠服之制。
李南彬送所著四言韻語求評。
李相益來致伯氏贊書
萬里寄情
讀之可淚。
且言孔敎會必自立國土世界政治之外。
此曾臨別相確者。
顧今欲依人藉力。
時之權也。
然亦力量不及也。
作書寄謝
茫然不能盡心曲。
李參贊(相卨저본에는없다.저본의원목차에근거하여보충하였다.)有感
淸山俄海風霜淚。
孔道曇魂聖佛心
五載影形今萬里
夢中顔面字頭尋。
孔敎亶宜別立土。
多君抄下一南針
如今傍鄰家廡。
拙法誠慚負夙心
 
癸酉雨。
甲戌又雨。
孔敎進行論及孔祀冠服說。
趙鏞薰(咸安人
今寓懷仁縣
)來訪
致權湜書。
乙亥微雪
爲龍積之囑序孔廟遊錄。
積之書來。
多謬贊。
饋片糖一封
崔主事榮玖來寓前舍
丙子李德初(啓東安東人相羲弟。
)來。
道舊談新。
一喜一歡
且道通化前踦。
仍說卜地同居協議孔敎之意。
甚可慰。
崔主事夕飯相待
丁丑進行論於龍積之。
積之書言先生此行。
孔聖箕聖默諭之。
使我四萬萬生死肉骨也。
當騰傳報紙。
啓發我四萬萬之心云云
且寄寗述兪(潼關人)所著明學一書
請弁以文。
余辭未敢。
金起漢來講章深衣之制。
且奉示李華西衣制
盖余所講過者。
與許性齋大似
前輩苦心也。
戊寅李南彬,趙國政(雲南太和人
)來。
言大著淸心丸說。
文字高妙
大有警發人心處。
(安君泰敏欲賣淸心丸而無人顧者。
余戱作說使示人
城中傳寫者。
)仍請重覽理學綜要。
覽畢言此書深得程朱正傳
中國無此書比。
貴國印板可買一帙卒業否。
大兄可持去詳閱
鄙人謀求呈之路。
彬竟辭謝未安。
己卯孔敎進行論及冠服說於孔敎會。
理學綜要一帙彬。
托置一文字於其首。
袁峻來說東西勝負之原。
(別有筆話錄。
)龍積之書言進行論已付報舘
且請作字說百篇序。
庚辰羅弘錫,尹海錫,(水原人)李浩然金聲振(元山人
卒業高等學校
有志尙。
)來。
正淸言先生敎科論一篇
自敝會已呈摠統
批準敎育部。
置之不理
擬卽從敝會自辦。
將來先生主持筆政
仍言自後常奉敎誨
余辭謝。
(詳筆話錄)
道會改編孔敎敎科。
要余主筆政。
嬴秦世降敎科無。
路中鞠草
多謝諸公舊井
老夫何力轉機轤。
敎育部長不理孔敎敎科有感
儒寒末葉弱喪兒。
流落屠沽自怡
不記渠家皇祖史。
詩書匠冶萬法治。
 辛巳全醉堂來議獻議事。
朴正來(忠州人)來道北島事。
白純(水原人。
滿洲有舊
)近信頗安。
朴宗根來報政治學校頗勤課。
 二月初一日壬午
孔敎會委帖基仁爬上丁孔祀招待員
夕往訪龍積之歡叙。
積之請程德璋(▣▣人)相見少弟香港有此兄。
隨事商確
癸未仁參孔社孟子生日祀。
龍積之來請設韓人孔敎會於院內。
參講席。
余以將往曲阜辭謝
金起漢適携華西雅言至。
余請積之一閱
積之極致欽尙
問學校議祀孟母何如
答禮意多未安。
(詳筆話錄)甲申孔道會委帖請丁日講席主講
余以無學無語
托黃啓瑞致辭謝。
社副徐琪來見。
旋以孫女化作佛事
余只於門內送迎
但聞佛宇鼕鼕
僧俗喧聒
全議官來借緇布冠
倣製也。
羅弘錫,李鏞金聲振,張一淸(龍川人
方仕中華委員
)皆來見。
龍積之寄詩五首
且付書曲阜孔提學祥霖
(字少霑
孔子七十二代孫。
)夕薛正淸來。
申請講會
要預作一文字
自願代演。
不獲已許之。
乙酉積之又來托。
我往曲阜早還。
設敎會。
龍積之將往南海
次余北京行韻留贈却步
龍君豪逸羣頭
吾道深憂北遊
臧氏拜經尊聖訓
渠翁敎禮警時流
二南山人不辨
東海我曾浮。
香港春風一月
(積之師事康更生
今將往見於香港
)大悲佳約庶相求
 夕崔主事余閑話。
見余舊呈袁總統書。
因論孔孟不先求諸侯
程子上仁宗書當世時宜
頗見精詳
丙戌基仁赴國子監
習儀
余訪全醉堂。
李相益在座
談及世事
袁世峻(摠統從弟)適至。
見余揖之
筆話叙寒溫
余問今總統公主中華大局
係家存亡
閣下何以補聰。
世峻曰無才不敢當
閣下儀表甚偉。
必有所蘊。
到此何幹
亡國逋踪。
何有蘊抱
適爲孔敎一觀耳。
世峻因詢及敝寓。
以來訪。
夕送演講稿于薛君。
初六日丁亥
早赴國子監
盖復孔祀已經國會議决
尙以禮式未定
來歲行事
孔敎者議私辦春享
總統約使敎育部長蔡儒楷代表行祀。
托事不出。
公推李南彬將祀。
粢牲籩實畧備。
儒生樂舞
兩廡未暇設也。
是日冠童辮髡交錯成列
婦女外洋觀禮左右立。
舞用二佾
拜用三跪九叩
吾與韓人只再拜
禮畢行講。
講畢寫眞以志之。
國子監丁祭
公元1914年
民國三年聖祀停。
時平猶自慮粢腥。
申勤賴有二三子
不忍虛過仲丁
 午鍾先發赴孔道會
方齊而待矣。
奉眞影用滄洲儀。
祭畢鳴鐸演講
次及余請陞席。
薛君從左代演。
(講說筆錄
)周嵩年(字熊濤
河南福祿人
前淸知縣
)寗述兪以次演講
茶果
熊濤言曾得石坡(吾邦興宣大院別號
)詩畵於朴使(未詳其名)行。
且出所著西山詩藁贈我。
述兪君亦贈所著續明學一册。
盡歡而還
夕陽矣。
諸君法源寺
層搆複閣
穹崇羅絡
京中第一寺。
中有佛齒一齦甚鉅曰釋迦茶毗之遺。
其說雖謊。
然盖非常齒齦可擬。
一吊恠。
道會講說
玉山鵝社想如天。
遐陋多慚大藪筵。
惟有苦心憂道切。
敢將誠法說眞詮
法源寺
皇城處處佛宮豪。
却讓吾韓一着高。
(我韓世法
京城不許立佛寺。
僧人不許入城。
)妥靈藏柩仍成俗
枉聚闍梨盡日嘈。
(中華近俗人死則迎僧誦經。
藏柩於寺。
或至屢世淺殯。
或仍設靈。
使僧上食三年。)
公元1854年
 戊子陳重遠來告明發香港行。
將見康南海
往返一月
先生有事
可與李時品相確。
怱怱立別。
悵然久之
陳重南海有感
八載西還未暇家。
只緣孔敎中華
(遠遊美國博士
孔敎會。
中華始立
卽還北京倡會。
過家百里而不入。
)此去細商南海子
綱常不許一毫差。
 己丑正淸持新紙所印孔道會本來示。
仍勸設會此院。
請與意中人同參
盖與積之同情也。
顧余有未能也。
龍薛二君要我設敎
感其意口吟。
大藪恢恢百湊通。
只爲倫常萬古公。
慙愧靑牛無道氣。
漢儀那得魯生同。
 庚寅雨。
辛卯晩霽
草呈摠統書。
龍積之在順天府
簡寄文承相祠用我北京韻書一首
壬辰羅弘錫持所著硏究日本文明論請點竄
李德初來議奉天近地占居設會事。
頗見條理
癸巳訪全醉堂。
欲偕往謝徐侍郞
侍郞至。
中有會事
因請我入會
余尙未悉主旨
逡巡而還
甲午金副尉來同留。
略傳安奉消息
乙未夕往唁李南彬女喪。
彬因進茶果叙話
贊理學綜要精義
且詢書中所引李子
余畧述退溪爲吾邦理學之宗。
上及寒暄靜庵晦齋
下曁寒岡大山
次及一派
彬又極歎中華學界不宗程朱之弊。
論及時局
余因出示所抄呈摠統本。
次第手畫看下畢。
又逐節極贊。
亟勸直呈。
以余
將往曲阜
請設餐一叙。
留約而還
(詳筆話錄)聞李相益來失唔。
丙申諸友合資安泰敏歸。
丁酉金培東,(淸道人有舊)文昌斌(開城人年二十)來見。
向夕李南與其陸勳臣來米廛胡同書邀。
仍赴晩餐穩叙。
(在筆話錄)戊戌周熊濤來看余近作
且詢緇布冠制。
作孔道會式。
啓瑞莫斌(廣西人)來邀基仁及申正尉。
出遊南亭
啓瑞言丁日講錄已刊。
薛君專書寄郵而尙未至也。
己亥徐侍郞琪來。
論世事。
(在話錄)高鏞煥來。
詳說北間會事
要我其中設敎
書示其兄東煥所居
(長興洞)願爲主導
其言甚懇。
十九日庚子
余生朝也。
基仁集同舍賒酒一飯
蓼莪滄桑
有淚汪然
生朝志感
先君遺我大邦心。
聖眞源若可尋。
白首孤踪無所發。
蓼莪吟罷淚空淫。
齷齪鯷岑六紀曾。
桑滄一瞥前乘
回想今晨弧矢祝。
却疑中夏托傳燈。
餘生此去少多年。
政値時枰費講硏。
如天再假斯文地。
堪許中州一世緣。
 封呈大摠統書。
國用國亂國憲國敎四事
直送于秘書課。
又作一書郵寄黎副統。
(後皆無報)
總統府書
伊翁陳道初年
(伊川十八歲。
上書仁宗皇帝
天德王道
)黃髮殊邦底事緣。
(今余齒已暮。
又非吾邦事
不得已也。
)如今世界公物
語嘿由人用舍天。
(今天下爲公物。
箇人皆有言權。
言者立論
不必問聽如何。)
一我除時天下公。
恩讎利害霧捲空。
惟有綱常如日月。
君父父道無窮
 
李浩然來說營居奉天西北
約我同居
李南彬來餞同舍諸君
爲我夕飯
與同餐。
彬請刊布余蒙語類訓爲小學科。
余辭未敢。
彬又問拜揖之禮。
略相講明
(在筆錄)夜深崔主事賖酒煎膏湯麵
同舘歡叙。
余生朝也。
二十日辛丑
曲阜行。
申君英先導
出車送別
宿天津客棧
曲阜
周公之國仲尼鄕
萬古中原一坊
綱常禮樂今安在。
弱喪兒尋父母堂。
 壬寅日氣晴姸。
光昭現。
極目千里
烟景影影
往往帆檣彎廻如陸上行舟者。
運河也。
夕渡黃河
忽然覺其小。
再三詢之果眞也。
天下有限之物。
大抵目之不似耳也
黃河
黃流巨瀆想吞天。
驀地看來一帶然。
任他河伯秋水
我眼曾從東海旋。
 至濟南
街燈如晝
認鉅府也。
過此盡黑界。
癸卯一鍾曲阜車塲
寄宿晩飯
巾車歷顔村。
泗水城裏客棧
刺孔敎會
(曲阜別有孔敎事務所。
)且致書衍聖公
尼丘
忽見尼山碧。
神光紫霄
靜思天下大。
非是岧嶢
泗水
行行泗水
陡覺風吹
聖里知無遠。
彼來車子誰。
夫子廟
魯城何處在。
林木盡光靈。
雲中黃甓出。
天理亭亭
 有頃孔提學少霑名帖
(祥霖)俄招待員文燦(曲阜人)來叙寒
暄。
導往四聖學堂
(孔顔孟後裔所立。
)周觀堂室及歷代褒諭
朔望講規。
少霑經紀也。
店舍
少霑公來訪交違。
送基仁回謝。
少霑公深致慇懃。
請搬住其室
送人名紙至。
余辭謝。
名紙爲答。
夜宿店舍
四聖學堂
五聖一心傳。
四家不貳詮。
同堂八十代。
吾道三千年。
 二十三日甲辰
往謝少霑公
一見盡歡
堅請移住
屢辭不獲
業已設客室。
馬車余行李到。
指曲五(傔人)前曰是待命矣。
少間招待員獻廷(曲阜人)來。
馬車請謁聖廟
西直門入。
迤東折旋
大成門西闥大成殿
次第奉審。
一如國子監位。
但用塑像冕黻王儀
四聖皆用上公冕服
盖仍唐舊也。
其前又各奉牌位
先聖孔子
四聖先師
與像相左
直廟後爲寢。
獨享聖配丌官氏。
直右立啓聖廟
獨享聖父
曰啓聖王
直左有廟。
夫子五世以下
皆贈封王
東西配以顔曾思孟之父。
聖兄孟皮及宋周程張朱之父。
廟前東西廡合百五十賢。
東首蘧伯玉
西首鄭子產
下逮淸代四儒
頗似繁濫。
寢室之後列國殿。
儲聖蹟圖石幅數十
明萬曆鑄也。
左廟前。
有藏經古壁。
厚可一丈
前有聖井。
閣而欄之。
命酌㪺飮。
淸冽微帶酸。
衍聖府在其左。
聖殿南有杏壇
亭于其上。
南有聖師手植
枝葉蒼勁
盖屢代孫幹也。
大成門南有奎文閣
三層而上
魯城之觀。
閣前後碑亭林立。
最古漢五鳳間立也。
閣東曰詩禮堂
西曰金絲堂。
西南爲啓聖殿
殿前矍相圃
其外五重門盡南曰欞星門
萬仞宮墻大額。
門外左右下馬碑
夾道植柏神路
直達魯城南門
門內金聲玉振坊。
北有石
橋。
橋北爲至聖廟坊。
其內太和元氣坊。
左曰德侔天地
右曰道冠今古
其北聖時門。
門北璧水三座
弘道門。
又北大中門。
又北同文門。
奎文之南也。
宮墻內皆大木成陰。
多不知名與年。
殿內祭臺。
羅列彜鼎
三代制也。
還憩大成門西塾
守廟者進
小册下近俗也。
馬車來迎矣。
夫子廟
素王亦有土。
億代遺宮
護前周植。
家傳魯公
不以山川域。
寧須黻冕崇。
西風謾自惡。
(近日潮大漲。
民國之初
遂廢孔祀。
)文閣矗蒼空
藏經壁
五經白日
秦焰暫陰空
聖宅傳奇蹟。
應非一壁功。
聖井
䟽食飮玆水。
何云樂在中
今古一井
此心同未同。
杏壇
老杏元氣
葉葉太和天。
莊生浪做說。
何處漁船
(壇在平地
漁船過處。)
矍相圃
矍圃堵墻
堪知聖射良。
一朝六藝廢。
儒敎寄荒塲。
 紀朗夫(武昌人
少霑門人
)來筆話。
才識敏活有氣槩。
談時事多中窽
乙巳草告聖墓文
朗夫取余諸作
少霑公輪看。
擊節稱賞
請基仁抄出刊敎會雜誌
丙午理學綜要。
少霑朗夫偕看。
丁未雨。
草告周公及諸聖文
少霑公道理學綜要有功世道人心
請見四禮輯要
朗夫就見余曲內則二傳
請留之。
俟機刊行
余辭未定
與之論敎會時事慷慨
是夕少霑公言余與總統書。
文章高妙
議論正大
往復世事
夜久始罷。
(略載筆話錄)其姪孫德同及城居殿英皆來見。
二十七日戊申晴。
少霑使
曲五招馬車
導我出東門。
先謁周公廟
公後孫爲東野氏在城內
貧窘
孫博士痼疾廢人事。
公廟本在魯城
城移遂爲外。
墻廡頹圮
階前尙有楷木成林
其實大豆
秋熟而甜云。
聖像袞冕執圭
緬想伐柯詩意
東配魯公
西置小像金人
但無緘口狀。
再拜告文
就爐敬焚。
仰古悲今
汪然下淚。
徘徊出門
嗚呼
不能斯世耶。
兩廡奉魯諸公主牌
灰土堆壅。
不堪注眼
周公廟
治化文章萬古隆。
素王當日周公
城東古廟無人掃。
此理茫茫太空
 回車西迤。
原陸平廣
春景昭蘇
大抵此間氣候風俗
太似吾邦。
洋裝滿辮。
雜沓街里
觸目興愴。
當前淸順治間
原任陝西道孔公文譚請免孔氏子孫薙髮
革職不叙。
今則此亦不可見
余在少霑宅。
學童婢僕爭聚見冠衣
恠疑之。
習然也。
志感
尼山泗水似曾看。
滿辮洋裝此間
始知管仲猶大
夫子當年左袵歎。
 直曲阜城北。
大道繩直
夾道古松
渡文津橋一堠許。
石闕嵬然
刻曰萬古長春坊
左右前淸御碑亭
內守林。
人戶雜居曰孔里。
直北曰至聖林
周垣以門之。
占地二十九頃四十一畝零。
聖宗所定也。
內爲甬道抵內墻之觀樓
復西迤爲輦路洙水橋。
南有石坊
左右下馬碑
洙乃小澗。
今涸矣。
著於天下
過橋北入殿墻門
東有思堂
左右廂
更衣饗餕所也。
其東土地祠
又東神厨
祭孤壇在其後
由門而北。
甬道
華表二高
七丈
角端二,玄豹二,石翁仲二。
左執笏右按釰。
享殿前。
石鼎
自殿北復繚垣爲墓墻。
東偏子貢手植楷已枯。
封而亭焉。
旁有碑刻楷圖。
北淸聖宗駐蹕亭。
北宋眞宗駐蹕亭。
西上泗水伯魚墓。
西上卽聖墓。
馬鬣高丈五。
南北十步
東西十三步許。
冢上皆樹木
前以石爲砌。
大碑一宋宣和間立。
至聖大成文宣王墓。
小碑一刻先祖至聖孔子墓
石床石爐銅燭臺二。
再拜告文
有懷盈臆。
淚下盈眶。
焚訖環墓三反
廓然佇立
夫子之敎。
終不能一展於斯世耶。
西迤入子貢廬。
遺像
復東伯魚墓。
南至子思墓。
其儀設皆倣夫子墓。
別有二翁仲焉。
拜讀告文退。
墓人奉蓍草五十莖進。
盖此獨產於聖墓傍。
三月始芽。
一本多五十莖以上
凡聖林中樹木諸弟子所移植四方名木
今多不名
楷木最多。
上無鳥巢
下不生荊棘刺人草林。
墻內碑閣林林
夫子後裔墓也。
退由城北門入。
子貢手植
聖人萬世楷。
孔墓有玆木。
甜實涵中味
黃肌衣正服
(楷樹皮皆黃)偉哉端木公
營窀誠純篤。
百植環林園。
手栽乃此獨。
三千風雪年。
勁骨似枯竹
斲石摸其形。
愛之如寶櫝。
夫子
宇宙吾夫子
其眞此裏藏
三代終難再。
五洲任自狂。
至德通蠢植。
吾人有性綱。
靈蓍知妙感。
白日何時光。
子貢
孔門師道始。
諸子三年
除絰猶廬墓
深恩感性天。
(世或謂子貢服喪六年
不經
子貢廬墓
只爲慕聖深切
不忍遽歸。
何甞六年喪也。
子貢夫子最久。
至聞性與天道。
則其感於心者尤深矣。)
 
顔子宅。
使曲五送名刺顔博士
有人前導
少憩陋巷亭。
觀顔井。
至易服堂前
大樹白皮斑文
名曰虎皮樹。
今五百年云。
入正殿拜兗國公塑像
告文
歷觀後寢
奉聖配。
其東祀啓聖公無繇上三世。
追封
其東又有私廟。
正中兗國公牌。
牌前有主
始祖顔子
配曰始祖顔子夫人
兩傍顔子父祖主從享。
正殿庭有樂亭一間
東西廡享顔氏後世名贒
世室
到唐顔常山兄弟位下
再拜
大抵廟中位次題式多可疑。
櫝開主露。
灰塵堆積
陋巷簞瓢
不害爲亞聖
後世崇宮世官
反增懈慢之資。
爲發一歎
晩還送曲五衍聖府。
問余所寄書春秋集傳事。
衍聖公名紙爲謝。
且傳其病狀
夕用四絶少霑
陋巷
來尋陋巷子。
翻驚貴公門。
古井依然在。
簞瓢誰與論。
樂亭
孔曰在其中
顔稱不改其。
枉去尋何事
此心秪自知
(孔顔之樂。
只是心之自得而已
不必別討所樂之事。)
孔提學少霑
里門閭喜見君。
家無獻子座有樽。
文華德義雙金重。
營利如今盡是雲。
近日西風捲地狂。
墻邊老杏無傷
欽君妙有培根手。
新塾春長誦孝經。
靑眼新逢白首悲。
春燈展紙寫心期。
樑頭歸鷰留情夢。
爲問南天有鴈飛。
先子三書後世憂。
此來剛喜子雲求。
主理眞詮如肯信。
中原有地
春秋
 己酉封理禮二書
少霑孔敎會。
少霑要我優游幾日。
學師朱康鐶(曲阜人年七十二)來叙。
請留孔敎會講。
皆辭謝。
庚戌衍聖公病故作書來謝。
就覆之。
少霑公手贈五律一篇
卽席和之
少霑又贈養正韻語二册
盖甞侍講太子
(光緖帝)太子輯是册。
少霑序之也。
且招四子見余。
手書其名以付之。
案上闕里文獻考八册。
異日印付。
極談時事
深致惜別
發登曲阜北城
一回周覽
盖余嫌於竭忠
不能淹留觀賞
泮水芹藻沂雩詠浴之墟。
亦付膜外
此地士大夫未聞其可上下言議者。
俛仰山河
一似夫子遲遲去魯之心也。
登車回路
處處楊柳依依若有懷也。
暮抵車塲假寐
孔少霑五律却和
每恐天無日
方知聖有風。
氣合言猶贅。
詩成意未竆。
植敎君應柱。
飄空我是蓬。
他宵如共憶。
月出滄東。
  
(附)少霑贈詩[孔祥霖]
 茫茫幾千載。
箕子遺風
世亂天難聞。
危道不竆
楹書偉業
(蒙賜先集三卷
孔敎會。
)杯酒飄蓬
皓首何堪別。
相思東海東。
魯城北門
聖人觀蜡地。
深發大同心。
(夫子出游觀之上觀蜡禮。
與子游論禮運大同之意。
)夕陽城北堞。
弟子獨登臨。
 辛亥子鍾
上車泰安
曉色依微
泰山如在霧中
濟南
鉅府物色始畢呈。
回渡黃河
詳觀鐵橋
可與鴨綠甲乙
越邊小石山頗奇曰標山。
三鍾天津
易車直上北京
大悲院申君及諸伴皆移寓矣。
回宿德華棧。
泰山
云天下小。
今看泰山低。
始識成形物。
常隨我眼齊。
(夫子心胷大。
故看天下小。
余看大山多。
故看泰山低。)
 三月初一日壬子
忽齒痛頭疼呻臥。
申君英,趙君鏞薰來見。
癸丑李炳憲(咸陽人字子明)來。
濶餘顔面皆變。
畧道往景。
不覺悽愴
全醉堂秉薰亦來。
初三日甲寅
曾祖妣貞夫人諱辰。
不能盥櫛遙拜
向晩忍痛移住子明所寓西河沿三源樓。
金爀,金起漢諸君皆到。
乙卯曉夢
新建屋宇
(未辨其地)拓庭南引水治田
五位老人堂上
趨謁之。
乃曰唐堯虞舜夏禹孔子孟子
命余前有所諭。
恍惚聽受
忽然而悟。
惕惕不寧
到午神疲倚枕。
先考整服儼臨。
小子何以遠次。
猝發未及家人
小子白小子未見南京而還
今將向東省
忽驚牕外人聲
申君英乃入。
對之訴懷。
薛君正淸特來勞問
移住孔道房內
黃君啓瑞繼至
報龍積之近信
夜雨
李子明來
看君儼老蒼
念我還增傷
未論當世事。
吾黨滄桑
五聖
君臣堯舜禹。
儒敎魯鄒堂。
英靈如有命。
小子承當
先君北京
東主理學
堪作中原心。
三書在聖府。
展平生忱。
 丙辰風寒
正淸孔道章程一册。
李浩然來議奉省卜隣事。
請與金達(尙州人)對確。
丁巳趙鏞,金爀佩酒來酬。
戊午李南彬來。
酌酒論懷。
旣去方飧。
彬又至。
言掃凈僦舍客室
移住
固辭彬意愈懇。
遂許明日商。
己未彬曉書送僕人高雲峯。
搬運行李
後率基仁赴小匠房東口。
彬待門外
遂以余
家焉。
因請余諸作日課
出其愼喩齋稿請檢過。
金爀,金起漢來。
便比隣也。
邇日警察甚嚴。
巡檢輩迭來質問
爲主人苦。
李南彬宅
無語相友
同情卽認家。
賴玆紙上字。
趣味日相加。
巡檢在門
鷰子隨簷宿。
鷹鸇眴目
匪兕率野歎。
不是尼師獨。
 庚申南彬導我見宅主黃君。
(河南人
農林卒業生
)叙茶話
初十日辛酉
高祖妣淑夫人諱辰。
月皎潔。
天長地逈
齊潔拜跪。
感淚自零。
向晩主人孔敎會。
馬叙倫(陝西人)講。
李子至論地轉說。
余問地轉飛鳥尋巢乎。
子明西人火車便溺直落者。
氣同驅也。
余曰車中烟直上。
形囿之也。
出桶而背飛。
不能囿也。
可以證外耶。
夕南彬講格物說頗相發
(在筆話錄)壬戌寒食
南彬往遊萬壽山
孤坐看書
後月蒼凉
步出申金諸君叙話
公元1862年
寒食
先王改燧四時同。
(四時燧木各異)楡火淸明尙舊風。
(春取之火。
必以淸明
故前期禁烟寒食
)却把虛名異說
後世改燧之事。
只有寒食之名。
以爲晉人悲介子推
爲之寒食
其謊(저본에는'說'로되어있다.문집서두의정오표에근거하여'謊'으로수정하였다.)甚矣。
中華習俗轉矇瞳。
 癸亥陸君請遊玩京中
余以妻忌齊日辭。
巡官請南彬爲吾作保單。
南彬寫與之。
是後門外巡警矣。
南彬請余緇布冠倣製
十三日甲子子鍾
同基仁盥櫛坐。
追念糟糠之舊。
愴然如昨。
略說往事與仁知。
乙丑昭章(山東泰安人
字子貞
孟子七十二代孫。
)來。
談論移時
知其有文學雅行也。
子順(本國京城人
十二歲入中國
今在北京報社
)來筆話。
(子順已忘本國話矣。
詳在筆話錄。
)對之有白司馬天涯淪落之感也。
丙寅南彬詢
及吾邦道學及書籍種類
議與陸君一覽
志氣可仰
丁卯南彬着緇布冠
向余道好好
仍與講聖廟校事
戊辰赴孔道會
書邀首英人衛西琴講自己著說。
王樹柟(字晉卿
新城人
約法議員
)講中庸
薛君正淸强余講。
余初未立稿。
臨時仁言孔道不在虛文
惟當以實心實學云云
宋伯魯
講畢筆話。
張君肇(廣東人)接話致欵。
寫眞者爲之請。
列坐寫。
諸公余中坐。
衛君從之左。
歸路孟子貞。
講禮數段。
張雲渠(甯陽人)進名
是日南彬帶陸壻遊頤和園
歸向余述遊事
且請一觀
見衛西琴講孔道有感
大道中外
歐西一天
衛君豪傑士。
執策車前
 己巳李子來議曲阜香港行。
言昨見梁法部啓超。
只得納啣一面已。
貴人也。
基仁去謝金子順
巡警尾隨
反使子順喫一驚矣。
庚午子明晨發
付書孔少霑康更生及朴殷植。
(我平南人
今在香港新社
)辛未决意東還
作詩寄孔會諸公
將發向東省志感
宗國滄桑未死吾。
白頭燕北影形孤。
龍門獻策籌誠誤。
麟筆尊華義莫扶。
小人識三宵宿
大地靡容七尺軀
檀箕遺族猿虫盡。
安得文明一區
留呈孔敎諸公
開天闢地宣尼
事物綱常一貫之。
豈意曇邪翻貳統
旋愁新舊枉分歧
東韓寓子啞聾並。
南海先生信息遲。
寄語諸君擔荷重。
公心實學兩方持。
贈別李南
滇南質色同。
一見無言意自通。
程朱正脉雙肩重。
歐亞時枰
隻眼空。
吾家玄草雲在
此市高歌古漸雄。
桃潭千尺春天暮。
何日情書寄遠風。
  
(附)李南別韻[李文治]
 遺經獨抱幾人同。
歷盡天涯志未通。
柳文花在水。
程朱墜緖日當空。
時笑靑年誤。
聞道忻君白首雄。
安得龍門精舍闢。
一園桃李坐春風
  
(附)周熊別韻(二首)[周嵩年]
 聖道流天地同。
環球禮敎力能通。
經箋內則珠探頷。
記補曲臺鑑空
(先生曲禮內則
)已作三秋天末想。
何期一笑坐中逢。
(余詩本誤韻作逢。
故此亦作逢。
○自月前聞已出都。
今復叨陪
)聲淸鳳雛鳴鶴
家學淵源有父風。
 花朝彈指卄番風。
(二月初吉
始晤先生于孔道會
)萬里車書比逢
(州名)有道名經多難著。
(先生備甞險阻
)無懷人已衆緣空。
(鄙人自失以來
委心任運
萬緣俱寂。
)自非伯樂殷摯
誰識靈均博通
(南彬翁知先生最深。
先生宏資斡旋之力。
)異地同心惜別
大同元是不同同
(本南華之意。
以廣先生。)
 壬申北京諸新報。
均載余與總統四目
言余以本邦宗戚
在國設孔敎
大抵新聞爽實如此
金君爀來議省事
李明庶來叙話
總會與奉督張錫鑾(▣▣人)凾。
保護東省韓人敎會
文字雅正
癸酉付書新聞同志
改正誤錄。
南彬以所著理學綜要序贈行
文相訂正
乙亥從姪基炳在安東縣書。
盖意在北京學校也。
答書使留待
總會王闓運(號湘綺
河南人
年八十三。
)講席
講畢揖叙。
有古貌。
(尙有滿辮)言中不振
使貴至此也。
此老以文章一世
方被總統禮召。
主淸史事
作一書言我國明淸間大義
並及金鄭兩宰臣三學士斥和可錄事
有曾福謙(福建閩縣人)前揖致欵。
孟子貞踵余出至舘。
誠意
一段
覔看敝著幾册。
奉呈王湘綺先生
眉顔今綺里
筆力臨川
淸代無眞史。
尊華是我天。
 丙子南彬見其夫人
季女年十七從見焉。
要我北城南官僦舍
西安門歷農林學校
逶迤而至。
周熊濤適至。
携手十字河上
柳絮正飛。
作歡。
南彬設餞會賢飯舘水樓
俯瞰河曲
一望水田
南對萬壽山
亭乃明崇禎皇帝殉社處。
(卽煤山)灑然髮竦。
俄而酒至
珍供錯然
感領盡歡
南彬與周君約共抄曲禮內則傳付刊。
遂苦請留本。
且曰吾女及夫人情願手抄
感其意許之。
濤又請倣緇冠
托南彬將新製傳傚。
懸燈而還
申君英金君培東告先發安東
十座橋河上
十座橋頭柳絮飛。
稻田如鏡御河肥。
雲南老子淸福
僦屋要同結夏歸。
望煤山亭
皇王殉社世無雙
千古煤山涕淚滂。
痛哭涒灘寧考淚。
滄東今日三桑
 丁丑南彬命老路(卽所命侍我者。
)奉頤和園門票
(盖先已爲我周旋
)要我一暢。
人車待門外
偕基仁,金起漢出西門
行二十餘里。
輦路陸軍廠。
經頤園外
直抵玉泉山
小山突立
圍而墻。
引水環焉。
石橋園門少憇
西迤到泉上
乾隆御筆碑。
祈雨事。
有小閣奉御像。
循除而下
趵突石竇涌上。
諦視之。
遍地窠窠觱沸
點點如星。
可四五頃。
瀅澈如玉
有童隊持瓢至。
酌而進。
索錢也。
一小鍾。
已冷徹胸矣。
取路上山
石窟呀然
其中焉。
山頂有七
層塔。
閣空裡螺旋而上者。
西瞻大山
三面平曠
田園閭里
極目呈形
循東而下
回至頤園門外。
一對金軆獅子
便可驚人
內小殿殿下龍金鳳又各二對。
循而西。
回廊複閣
被山衣陸。
不可殫記。
水自玉泉來。
五里許匯爲湖。
環可數十里。
山臨其北如弁然。
臨渚結閣。
曲當地形
中峯層層作樓達于頂。
當中大殿壯麗
扃而閽之。
西小半石封之。
作大舟。
上爲舵樓。
依然泛于中流
少憇酌酒啖餠果
爽然也。
躍然上山背。
傑閣宏搆。
又難盡名。
上頂傍臨大殿
俯瞰湖光
九分天上人也。
下尋東殿路酌御泉。
(人云西太后井)南出一石關。
緣湖登八角亭
石橋十二架者。
一區小島。
正當湖心
遙與山上正殿對。
祈雨壇在焉。
齋閣標渺。
林木旖旎
鏡中一圈畵也。
盖自前淸代爲雩祀游觀之所。
西太后天下財。
竆飾奢麗
淸運遂歇。
令人華淸艮嶽之感。
歷城西農林實業塲。
所設動產農產院各品。
多可觀而日已黑矣。
歸見床上周熊留詩其先君諸稿。
正淸刺紙
悵然也。
李明庶寄至總會安東知縣書。
亦爲敎事也。
玉泉山
趵突窠窠似噴珠。
玻瓈十頃一塵無。
得君心淸似此。
不須祈雨蘇枯
頤和園
層峯陡立鏡中天。
縹渺樓臺似泛船。
百種獸蹲骨肉
(凡作百獸形。
皆用純金鑄。
)一園人踏玉山川。
(樓臺階砌
皆用玉石
)艮嶽花網人盡瘵。
驪山曲女皆仙。
樹影未交宗社屋。
帝家稚子正堪憐。
農林會社博物院
中事物只傳名
未卽眞理不明
獐鹿葫蘆非實學。
須識無形
有形
李明庶求贈言謹呈
漂流萬里世無吾。
是處逢君不孤
川中從古良材產。
天下須今大道扶。
文字輸心全勝面。
綱常擔脊兩忘軀。
勉爾回回雲夢藪。
堪將敎界納寰區
 戊寅送基仁歷別諸公
與南彬論今日中華光復之非眞。
往復千言
(在筆話錄)南彬竟以鄙意爲正。
又欲見先君禮書
余爲付之。
畧檢過。
周熊濤所留文字封還之。
南彬亦封還諸作
其蒙語類訓。
已經南彬女娘抄完。
曲禮內則二傳
分寄夫人
二十九日己卯裝發。
南彬以未及倣製深衣爲恨。
又留付一件。
南彬及陸君同出車塲
夫人相送至門。
吾人送者金起漢金爀。
爀及于塲。
南彬慨然相揖
與基仁道决計東遊之意。
約安奉一晤。
旣登車。
回首燕京
依依若不忍舍也。
晩至幽州道中
始見山色
問首陽何處無對者。
夕抵山海關
宿天泰棧。
樓上長城全面入眼界。
留寄李南深衣
冠衣六千霜。
王道時法服亡。
賴有遺篇千古在。
後生尋見古人章。
正値中華光復
聖師冠服推求
有是南彬天下士
深衣章甫爲君留。
道中問首陽不見
孤竹遺邦自首陽。
河東雷首馳名
(世人河東雷首
夷齊所隱之首陽
孤竹自有首陽
夷齊歸隱舊邦
)恨君不共箕師出。
千古薇歌永傷
(余謂終古節義事業大正兩全者。
莫如箕子孤竹
首山伯夷所隱。
當東出之路。
恨不能偕出而贊大道
至於竆餓而死也。)
 
庚辰登車出長城。
其闉盖已隍矣。
過此而東。
覺吾邦一步一步
不禁一般悲懷也。
夕抵奉天西塔權敎官家。
文若,成聲振,權丁若允明(浚榮○安東人)俱在。
卜地事尙茫然
渾河渠方成新民
遼中荒地
內定久留之圖。
四月初一日辛巳
送基仁城中李德初金器仲。
金達來見。
曾與李浩然有約者。
奉天卜居
公元1880年
七載漂流萬里間。
不干身骨何山
天下如今無可往。
遼東伊昔我所安。
渾渠西注堪食
燕鐵東通路不艱。
苟得同心共聚
當尋孔敎舊時顔。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