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五 (自动笺注)
大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五
 行狀
  
通訓大夫憲府持平謹齋公行
公元1551年
我 昭敬大王誕膺休命
丕闡文化
博召遺逸之士。
往往直叙臺職
諮諏大猷
于時應期彙征者。
道德之宗。
林之望
星山公諱東禮士元號謹齋
生 大明嘉靖三十年辛亥
卒于萬曆二十一年癸巳
寔 昭敬盛際
公壽僅四十三。
已與是選矣。
按公高麗開國功臣諱能一後
入 我朝有士澄獻納
始家高靈舘洞。
克剛官縣監,錫保官副尉,蓊習讀,彥涵參奉祖也。
考諱煕春行學著。
淸州郭氏參奉夔女。
公儀容華粹。
性度詳明
從祖叔父玉山先生長公十歲
公自幼從之遊。
不事科程
專精爲學
制行謹篤
甞避癘村家
寡女乘夜獻媚
公諭以男女之別。
女跪受之。
後其父强之嫁。
終不肯。
有日公家鷄者。
告母病乞貸鷄。
不以色。
取所餘僅雌雄與其一。
其母病適良。
後有夜半公門還逸鷄者。
乃其人也。
習讀公墓圮。
旣擧緬痘大發
公奉柩避寓星州之法林
夙夜焦懼。
有言其後有一兆者。
公難其近里居。
一日里人聯名請安厝曰公孝矣。
夫其積誠感人
率此類也。
平居奉身淸約
簞瓢自樂。
務自鞱晦
無意聞達
築室溪上
植以
偃息其間
當世儒賢東岡鄭寒岡先生追隨講磨
以遺逸聞
 朝廷特 除司憲府持平
公曰分外功名浮雲
野巾野服
談道講書
以終吾生足矣
臨終托家人曰濫受 恩命
不能供職
吾死勿以官啣木主
以重吾罪。
遺命三子受學鄭先生
先生嘆曰可謂篤信好學
守死善道底人。
縣之琴庵乾坐。
從先兆也。
山黃典籤鎭女。
寔配其德。
敎子有方
葬距公墓百餘步酉坐。
公元1553年
長見大君師傅,次文龍,次澤龍進士
見龍子惟達,惟進
文龍子惟碩文持平,惟馨,惟直,惟長。
澤龍惟實
曾玄以下寔蕃不能悉
崔公轔甞狀公行而叙之略曰。
公年未高而德已卲。
學已精而志益篤
方其㫌招之日。
灑然稽首再拜而不受。
持平五品官也。
不足以稱公之器之大德之宏。
而惟風憲之所繫。
言路密邇也。
使其一出而試則進言納誨
必有然可觀者。
而永袖霖雨
終臥丘園
盖以道在我而樂有餘
外物不能其中也。
是盖有以撮其大矣
世代寢遠
文蹟散逸
後孫元勣復掇其遺事
謁狀於芝厓鄭公煒
盖比舊加詳焉。
而其大處或反踈略矣。
至今 王三十二年乙未
窩公之文始行于世而狀本遂二焉。
公後孫斗勳等相與所以之而最其跡者。
以承煕係公族後。
承聞公事行熟。
遂命之。
竊惟公遭 聖明之世。
殊異之擢。
夫子所謂有道足以興者。
永矢考槃
樂趨走之恭者。
雖未能揣其雅志所存
要之有得乎內。
不爲利祿動則已明矣。
考其年數
有以徵諸鄭先生好學善道之歎。
抑亦漆雕氏之已見大意者。
使假之以年。
卒究大業
其學之所至德之所進。
有以盛代之弘謨。
儒門遺緖
上焉而不負我 昭敬之明。
下焉而道義梅園晴社之席者。
有辭于世矣。
惜乎命矣夫。
二公之述旣信而有徵
謹采而綴之。
寧剝其華。
不敢一辭
以俟立言者擇焉。
我石軒成公行狀
我東名賢之族。
昌寧成爲盛。
其始高麗戶長仁輔
門下侍中松國遂大發
至貞節公思齊
杜門不事二姓
名其子曰杜。
杜復不赴 我聖朝監縣之命。
判官近禮,判官轍,監正世璜,兵曹參判灝。
郡守天祉野人有功
北人圖畵祀之。
佐使日本
公元1551年
辱命
振階通政
其玄孫益三。
弟道三子嗣。
是公高祖也。
曾祖學魯。
子其兄敬魯子德浩。
浩生九鳳
遠大器。
早世
光州盧氏以億女。
以 成孝王壬辰五月二十四日
生公于回龍洞寓舍
諱圭鎬字聖會
幼嬉英爽使氣
兒曹畏避
八歲先公
夫人性嚴有法
不以愛弛敎。
甞見公與街童戱耍傷懷
號哭于殯側。
公走入廬
察其爲己。
自後不出廬門。
十歲小學外傅
寡婦之子非有見焉不與爲友。
惕然動于心。
歸白盧夫人以其語。
厲志讀書
持身有常
稍長喜涉獵文史
悟解出意表。
甞曰讀書須要開豁知見
苟所局促
讀破萬卷
不足多也。
弱冠慨然有志於立揚。
塲屋虛歲
不能媚俗而取諧。
年三十二丁盧氏憂。
柴毁成疾。
安氏姑迎在家
泣勸肉汁曰汝獨不念以孝傷孝乎。
公終不忍進。
服闋往拜溪堂柳公疇睦
儒門大方
聞見博。
旣而時事日非
少意名途。
卜築鵲山之趾。
大石洞門
遂以名其洞。
顔其軒曰我石。
性齋文憲公傳實記之。
圖書其中
庭階花木皆方列。
門外田業
巨浸經其南。
麥魚鱉之樂。
士友蹄轍之南走者日湊之。
褒衣迎欵。
與之講磨德義
揚扢古今
及季子瑀永聘吾先君女。
往來浦上
質性理之訣而心慕之。
自勉厲。
遂盡棄擧業
服膺經訓
平居非甚病。
日必冠帶而坐。
四子心經近思錄等書。
不屑屑於訓詁而往妙解超悟
縣西有江林齋。
歲有儒會。
公刱議行鄕飮禮。
鄕約
甞從吾先君講學屢日。
以勵士風
値丙子大饑
昌尤嗷然
公擧家啜粥。
賣業田分哺餓者。
後與洞民立約
斂散法。
五夫社倉之規。
以資賑貸
李繡使道宰聞公行義
造其門。
辭謝不獲而見之。
乃曰公方奉 命按廉。
民隱是求。
逶歷私室
非公軆。
願勿留。
李歸語人曰
公元1649年
南州高士也。
復遺以書致惓惓焉。
公素風火之祟。
己丑六月十日疾革
臨命神氣平常
顧子琪永等曰吾死猶望汝輩爲好子弟
且曰斂以深衣用布。
配碧珍李氏克憲女。
早卒葬靈山車衣洞癸坐。
遺命合葬
李氏生二子。
琪永未育。
璨永後仲父補根。
二子長樂文餘幼。
繼配義城金氏嗣範女。
生瑀永後季父禧根。
一子二女幼。
女適金廷彥李壽敬。
公頎顔隆準。
圓睜傍射。
疑立直行
望之儼然有儀。
精明峻潔
敦篤倫理
出於天植
綜理事物
錙銖不喪。
嚮善嗜欲
嫉惡如仇讐。
界判立見。
不能回互
平生以早失怙恃爲至慟。
祭祀齊肅蠲腆。
恤恤皇皇
先塋儀設。
竭力治造
二弟寢食
頃刻忘。
其沒痛衋如欲無生。
族內孤貧無托者。
收養嫁娶
使不失所
其有才者。
誘掖敎授
多所成就
敎子必親有道
本分是勖。
爲家克勤克儉
婦女僮僕皆有常度
如糞田灌圃之類。
皆有成法
賓祭昏喪
物儀兩至
裁節浮冗
較然如畫
急於濟物
不吝千金
其於朋舊
子路共弊無憾之意。
甞有一騾直三百金。
鄕友借乘致其斃。
請以價償。
公曰吾以故人視君。
不以故人視我乎。
心中無此騾矣。
友遂慙謝
此其一事也。
其爲自養
布袍麁笠。
不貳羹胾
尤嚴於律己
莊肅皎潔
平居竦肩端坐
未甞倦色
與人接不輕諧謔
人亦不敢褻狎
不以一毫鄙倍留諸心。
少時飮酒
酒戶大。
往往劇飮
一日沈醉
覺而大悔。
終身不近杯酌
取人又必以實德實行
不以虛文
苟其善。
尊衛愛護
至誠無懈。
不善
通顯切摯
唾鄙不顧
或至招嗔買怨而不悔。
所居門外通市塗。
有人醉輒失儀
迂從他路曰無使我石公知也。
有疾病。
診者不束帶則不敢也。
其所論說
大經而詣於理。
有言柳文忠公壬辰相業
雖使退陶翁處之。
未必過。
曰若退翁
首相
使文忠盡其才尤美矣
又甞與吾先君遊萊海與日本舘。
使紅琴筆談
紅琴何以見敎
奮筆人道三綱五常爲重。
紅琴不敢難。
有問世衰矣。
甲乙多門
於何托蹤以庇吾軀。
公曰須着定吾心爲本。
養福於雌。
塞禍於微則庶矣。
人服其至論
不喜著述
有所著亦毁之。
琪永收散藁畧干在巾衍
承煕以通家子。
獲侍公數十年。
得聞公內修如己事。
有以質諸士友之賢者。
以爲若公之才之
使其遭逢運會
得試世用
能爲盤錯利器
不幸板蕩之際。
則必能處死生不亂。
立辦不奪之節矣。
學者欲其行之也。
古之君子
實行是務。
世降俗僞。
學者往往騰理口舌
令色足恭
飾文以華其言。
徐考其實
不能制一事斷一行
公直斷斷一心
貫之于萬用。
存乎內者篤實無僞
應乎外者簡潔曲當
以之律于躬篤于親。
善善惡惡
處事處物
咸得其理。
豈非古人所謂實學者耶。
承煕人微言淺。
不足以重吾公
只畧綴所知
尙論君子之有所采也。
畜菴李公行
公元1368年
公姓李氏諱普字汝擴。
畜菴其自號也。
始祖璜。
高麗德宗鐵嶺
固城縣也。
九世孫右軍摠制伯。
見麗季政亂
遯宜寧縣世干村。
子乙賢移孚谷里
我 太祖二年
軍器少監不就
歷都正山命,翊贊克仁副護軍文昌,僉正翰。
至引儀諱孝範
引儀有隱德
南平文判官垠女。
以孝聞。
生三子。
長曰魯松巖
季曰旨柏菴
公其仲也。
 皇明嘉靖辛亥生。
歧嶷
德宇夙成
十歲文思大進。
於義理。
往往天得之趣。
尤篤於孝友
若性成者。
延昌學士優寓隣里
夫人安氏美公風儀
請以女歸。
夫人許之。
安氏歿。
朴公將還故居
儀公難其婚。
公便拜于堂下曰生而許之。
可以
公元1649年
而背之哉。
時公年十二。
遂成禮焉。
旣長志存斯道。
日深大帶
澄坐一室
硏究義理
孜孜不怠
若將死而後已
年十七得奇疾。
遂患支離
刻厲自持
七年如一日。
手輯養病心鑑一編
附以主靜一銘。
朝夕觀省
癸酋六月十六日無嗣
者莫傷惋
郭忠翼公再祐爲之解衣而襚之。
本縣雪山負坤原。
有靑坡病稿。
林先生薰見其木環說。
乃曰非今世之文也。
稿逸不傳
其心鑑者。
歷摭聖賢格言
首以周子太極圖說。
從以性命諸訓。
以明此心之本原然後
次及心軆
承之以存養之方。
大要大小公私之辨。
喜怒憂懼之用。
愼言動節嗜欲
將息保養之正。
歸宿乎處患難死生而不動其心。
以還性命之眞。
終之以程子之言曰若不能存養
只是說話
主靜銘者。
所自著以摠括此意者。
趙澗松先生任道跋之曰心鑑百四十五條。
次第
條理詳密
主靜一篇
精微謹嚴
婉曲簡當
直與古先箴銘相表裏
嗚呼希矣。
柏菴公有子曰槐堂曼勝。
曾謁狀於澗松
竟無著焉。
趙先生諾而未遂歟。
吾友紫東公正槐堂後也。
有省公墓一詩高明姿禀復潛沈。
以畜名菴造道深。
寂寞寒阡月吊
宛然氷鑑照人心。
此公寫眞也。
嗚呼
天賦旣異。
擩染又素。
見道也早。
踐實也篤。
使其卒究大業
庶幾斯道之傳矣。
命矣夫。
不永也。
之二編者
用意苦比辭精。
皆出於軆察心得之餘。
俗儒依樣者可辦。
究其精義
睠睠主理之旨。
斷然有補於吾儒心學
後世有知言者
庶有所感焉。
今謁狀者泰植甞聞紫東緖者。
承煕哭紫東殆三十年。
每念其至死不變四字符。
若箚骨焉。
今讀畜菴遺事
慄然矣。
不敢辭其役。
畧述前著。
庶幾尙德者采焉。
遯菴公行
公元1839年
星州之李六。
皆異祖焉。
一上祖曰忩言。
當弓裔甄之亂。
據碧珍城。
高麗王太祖
賜號碧珍將軍
至大提學堅幹。
文章中國
山花先生
州北椧谷有遺址焉。
子玳又大提學
孫都元帥希慶征日本大功
幷著麗乘。
入 我朝府使鄧林淸白吏
承旨彥英著光海 仁祖之世。
學者稱浣亭先生
四世生員遂觀生進士岡祿。
高祖也。
曾祖諱釧。
堯山處士諱存永
考諱致模。
甞遊柳定齋先生致明之門。
配冶爐宋氏。
護軍天欽女。
以我 憲宗己亥二月二十八日生公
諱萬洙字魯源
容儀端秀
幼有至性
宋氏甞瘇乳。
公在抱眂其眉縮不敢吮。
祖母李氏病瘵屢年。
宋氏獨身扶護
公纔出襁。
日被指使
不敢離母側。
十歲外傅讀書
掩卷輒歸執役
癸丑夫人玉山張氏而替其職。
丁巳中鄕解。
赴會不利歸。
未幾張氏病夭。
夫人中風
公獨執餌煎。
祈天禱祖。
殫力竭誠
宋氏竟得回甦肢軆廢。
惟公手以食以坐以臥。
公惟求醫藥乃出。
其求之也如耳魚于慶州
靈狗于聞慶。
烏蛇于永同。
無遠不躬也。
不得效。
自業醫經藥材
以診以劑。
甞學鍼法。
必先試于身。
敢於親躬。
宋氏偶見公十指血跡
驚詰不止
不敢隱。
宋氏泣曰吾鍼不痛也。
汝勿復爾
夜有强盜數十
持兵入屋。
冒刃隨盜後言
有病母在室
乞勿驚傷。
財帛任取去也。
盜相戒避護之。
適有戚屬尙州鎭將得盜。
要公證其貨。
公曰吾所失者財也。
不可以此數十生命也。
癸酉先公疾革
公求藥夜歸山逕。
有雙炬前導
丁憂
有虎欵門外。
鄕鄰異之
聞于官且呈府。
公大慼亟索狀焚之。
戊寅大疫
奉宋氏出寓。
四子一日俱化。
公不色悲。
宋氏久乃聞而哭之。
進前笑曰已往矣。
不必置慽也。
己卯秋
先君子約張四未先生福樞遊州北禪石菴
一時賢英
公元1840年
並至。
中庸書。
公携長子德厚赴之。
討質經旨屢日。
乃嘆曰吾生四十年。
始知眞樂有在。
歸則語德厚曰今欲收拾身心
尋繹義理
以冀之收。
不可遠親側。
先德之門。
洞溪上有三世之志。
是足藏而修焉。
招工營築
明年精舍成。
花木秩然
几案明整。
禮飮以落之。
罏少暇。
書童其中
冠帶端坐
常讀大學朱子書。
又喜誦古聖賢銘箴及二南詩。
壬午國家多亂。
德厚請謝擧業
公曰人年少氣銳。
偶因一時之激。
能辦取舍
每患立志不定
無實得。
可愧也。
大學知止一節
發省也。
今時義。
可遯而亨也。
吾當躬而先之
仍書遯菴二字揭之。
因自號焉。
甲申朝廷衣制
令士人只服窄袖衣。
公始服深衣古也
且今不著禁也。
乙酉講會于州西丹山書堂。
赴會而歸遘疾。
强食忍痛於宋氏之見也。
數日請命調病精舍
則大呻。
家人始知劇也。
未幾返本第。
不能言。
手引母夫人衣。
噓唏而逝。
是三月二十日也。
六月舍後白壤山。
後移厝州北蘇野乾坐原。
張氏父學魯。
旅軒先生之後
德厚
後娶淸州鄭老女。
寒岡先生后也。
生敏厚。
德厚三男愚元,愚正,愚弼。
敏厚一男愚翊。
愚元,愚正有男皆幼。
嗚呼
性質淳眞。
器度寬厚
平生疾言遽色
行跡多從意思上來
事親也。
日必蚤起盥櫛
寢門密察動靜
乃敢入。
按摩腰膝。
奉撤衣衾
侍食先飯後已
其目常在於親膳。
終日侍語。
惟務悅親心
鄰比不敢作閒行。
昏夜不敢不整冠。
養疾數十年。
不敢一刻有其身。
奉先也每晨謁
鞠躬少俟。
受命焉。
祭需必預辦。
躬檢器饌。
澡潔致誠
忌日素食三日
不間遠近
先世墓位皆安石牀
文表刻。
必于有道
宗人山花之墟。
齋壇以享之。
遠世墓田之闕者。
率先出力以先之。
外王父宋公之墓有文而無碣。
公元1936年
買石資之。
其爲友睦也。
鄭氏妹不育而夭。
公傾壽親之具而斂之。
忌日具需往哭。
以歲爲常。
李氏妹早孀。
月往視。
否則邀置親側。
務得其歡。
金氏早寡又貧。
迎奉屢歲。
裝送嫁時
諸父昆弟以至族親之貧無業者。
咸以公爲歸。
爲之置屋借田。
資其嫁娶
課其書業
各隨其當而不懈焉。
處家也。
諄諄敎誘
婢僕未甞施楚。
惟對夫人未甞假辭色。
德厚從容以白。
公笑曰我薄情耶。
婦人雖賢。
恃恩則易放心
一放而百弊生焉。
異日傳鑰。
當知此意也。
其敎二子。
必以義方
不如意正色不語。
恐懼自悔
切責之。
時士子騖功令
聞吾先君後進義理之學。
德厚就正焉。
接物也。
忠信謙恭
與物無競
甞曰我必欲遂其是則豈肯服其非哉。
又甞曰人情尊貴處。
自然敬畏少失。
卑下處。
十分加意
難免失其心。
人有憤怒而至者。
見其辭氣
愧謝而去。
里巷相閧。
輒往救之。
得兩服焉。
碧珍氏甞與隴西氏爭始祖壇所。
將至相毁。
會者且數百人
公陳說道理以解之。
自募丁移其壇。
享妥而爭息。
人咸服焉。
好施與。
不以頻數而或厭也。
今 上丙子歲大饑
公呼德厚吾家世有惠於人。
不敢已。
佃客蕩除其所收。
賣田糴糓。
遍賙族戚
糜粥以濟流丐
不能給。
出息錢斫養松以繼之。
家貲雖傾而無悔焉。
有舊識吏負逋抵罪
公牽農牛與之不吝也。
最謹奉法
必先租稅吾輩事君。
惟此一事
可不恪哉。
所居洞里
緣民吏姦簿。
結數遂縮。
吏憑爲虐。
公約民禀官。
刷充元簿
吏姦不遂民得安業焉。
嗚乎
天姿固近仁。
不假修飾
堯山處士之家也。
凡其施爲
有來歷。
早從其舅氏蘧庵公寅璧觀岳公寅濩昆季之間。
擩染已有素矣。
逮其晩歲
一朝感發
慨然有志於此學。
平居威儀謹言動。
怠慢邪褻不設於身軆
讀書
以求聖賢之旨。
是其本源已立。
加之以問學之力。
庶幾馴致昭曠
有辭吾林。
天不假年
未克究其志惜哉。
德厚以承煕辱公知久。
錄遺事謁以狀。
顧余無能重其事。
尙冀世之君子知吾狷性。
不敢溢辭以累公實德也。
晦溪曺公行狀
公諱萬字欽一。
晦溪其號也。
昌寧
羅太師昌城府院君龍其鼻祖也。
麗季諱璘隱洄溪山。
我 太祖漢城判尹不就
生恰官兵封玉川君
始家湖南和順
曾孫學敎授健。
靜庵趙先生爲道義交。
有四子。
湖南四鳳
第二景中官銓郞號碧松
有子曰大明處士愰。
倡義丙子翟亂。
除監役不就
九世祖也。
曾祖諱縉弼。
祖諱錫澈號老稼亭 贈敎官
考諱致淳。
行義聞。
濟州梁氏
惠康公孫后
婦德
己丑四月二十六日
公生於縣東馬第。
七歲侍老稼公側。
天地三才等語。
忽問曰天地至大。
人至小。
參之何也。
老稼公曰以其有心也。
問心何物
曰是具衆理者。
又問衆理何最大。
孝悌是也
因心奇之。
九歲題孝經小學等書曰讀書不行
與不讀何殊
十三歲作葵花詩曰三仁中有比干賢。
瀝血丹衷萬年
天公也使旌臣直。
種作葵花向日姸。
成童掩貫羣籍
見好書必謄曰手寫必着念。
口頭輪流之比也。
旣長累捷鄕解而每屈於禮部
嘆曰求在外者。
可必得乎。
縣南雲山下。
聚友講習十年
連宅二憂
極其哀毁
晩搆雲谷精舍
白鹿洞規,藍田鄕約。
以訓子弟
每謂涵養本源
思索義理
不可偏廢
諄諄導引不已
侯文永延公爲講長。
鄕中學政
常以老稼公有孝行
竭誠闡揚
竟 被貤典
求詩
名其卷曰天彜錄。
今 上甲戌
大院君退閒于外。
湖南士人聯章請奉
公元1843年
還本第。
强公爲首
竟下南間獄。
有處斬之命。
大臣力救减死
古今島。
方在囚也。
公自作供辭詩。
又貽書戒二子讀書勅躬
不以死生亂其志也。
至島學者多進。
陋俗爲變。
十年賜環
島人立謫廬碑而表之焉。
自是絶意名達
思欲反躬斂約畢生焉。
甞遊嶺南
遍謁名碩
退陶南冥先生遺躅
仍入關東
金剛之勝。
轉而西謁箕子廟于浿江之外。
取路松京
感慨于善竹橋上。
歸則修舊廬
箕子孔子朱子三聖畵像
朱子敬齋箴,退溪先生十圖。
每晨起冠帶謁家廟
次及三聖
默坐誦諸名箴格訓
甞採聖賢論學要義理學攷事。
古人孝行曰孝經後編。
搜集其先退軒,鼎谷,淸江沙村五賢文蹟爲五册。
刊行于世。
人之刊性齋集也。
其倡于湖南者。
公爲之首焉。
乙未三月初六日疾革
子弟杜門自修
且曰使吾家不絶讀書聲也。
門人植問終身服膺之語。
公曰一敬字足矣
又曰大易不遠復三字
劉屛山晦庵者。
勉之哉。
就枕而逝。
其四月縣東谷。
後移天雲山丙坐原。
夫人長澤高氏時榮之女。
二男鳳煥,晶煥。
朴魯彥。
晶煥長子曰魯漢系鳳煥後。
次曰基漢。
天姿溫厚
性行端潔
自幼服家庭詩禮之訓
旣長謁性齋文憲公
遍交一時英獻。
有所擩染開發者。
性篤於孝。
其宗宅在十里地。
祖先忌辰
必具需躬參。
雨潦不廢。
甞緬先妣之葬。
風雪獰甚。
竟夜立柩側不移焉。
平生不以衣食爲意
簞瓢屢空賙恤問遺無所闕。
其接人必謹。
無間親踈欵洽
鄕里剽掠者。
相戒不入其居。
逮其晩暮。
踐履益篤
甞題忠孝勤儉四字牌子
令子各佩之。
毋得忽忘
常曰吾在謫中。
一破爐。
以敗布塗之。
兩手奉之。
六七年如一日。
一人一手輕擧遂落破。
可知敬肆之驗。
不敬三字
正學者所當守以勿
失也。
盖公平生着力也。
所以動容中規
言語有時
坐必竦直。
立必齊肅
罵詈不出於口。
惰慢不設於身。
惟以講學明理究竟
涵肆古人義理之訓。
不以見識自足
日孜孜焉。
爲文平淡簡易
棘澁之意。
其次子晶煥。
與其門人
收輯爲三册。
付諸剞劂云。
君錫模服公之敎久。
踔五百里。
徵文以狀其行。
噫承煕甞辱公之顧而奉巾舃矣。
竊覸其身若不勝衣
若不出口
志節毅然有自守者。
心竊敬慕之。
代間俛仰
奄及陳跡
竊意今天下綱常絶矣。
國家宗社辱矣。
九原可作
庶幾辦一大義有辭焉。
今攷是錄。
尤見晩歲進有日造而不已者。
可敬也。
感歎而謹綴之。
以備秉拂者之采焉。
后山公行
公元前509年
后山先生姓許氏諱愈字退而。
始祖曰駕洛國首露王。
駕洛今金海也。
高麗政丞有全封駕洛君
恭愍時。
中郞將麒䟽救諫臣李存吾
坐貶鐵城
及我 聖朝龍興
遂爲七十二隱之一。
是曰湖隱謚貞節
曾孫元弼從許公琮平野人。
錄原從勳。
從子郡守
始家三嘉。
郡守孫洪材薦補察訪
 昭敬王壬辰平虜入寇
公從郭忠翼公倡義有功
正郞見光斁倫
掛冠南歸
 仁廟改玉
累徵不起
號滄洲
有孫曰鎬當明淸之際。
自號曰臥龍處士以自志也。
處士有志節。
不應擧子業
有子諱國履才而早世
取弟諱憺子諱爲後
以孝著。
娶碧珍李氏女生二男
繼娶海州鄭氏山毅女。
以 純廟癸巳四月五日
生公于縣西吾道里第
豐頰而晳。
聰悟異常
八歲身幹偉然
先公甞命諸子以韵。
應聲白鶴和雲立。
籬下黃鷄向日啼。
十歲先公
哭泣持禮一視伯公
伯公常曰大吾家者吾弟也。
敎誨不倦
密陽
公元1866年
晉蕃女。
武肅公震英後也。
甞由甥舘歸路宿店舍
少婦乘夜獻媚
嘿然若不慧。
終不爲動。
時嘉多才彥。
居業校堂。
公處其中文章
不拘於時文圈中。
每喜讀昌黎文。
自號南黎子
學中推其有巨人風。
講業晉州山天齋。
爲學規。
有曰科文異端
黨論邪說
其立見已如此
又甞與晩醒朴公致馥肄業于縣白蓮菴。
左氏批評一卷
遠近坌集
金致受鎭祜,崔肅仲正基,李聖養正模特愛慕公。
公旣博涉羣書
見世記誦詞章之習。
無足以當大業
慨然求道之志。
遂取洛建以下
以及我東羣賢之書。
折衷六經之旨。
以驗之於心軆之於身。
積以歲年
若將有所得
然猶未遽自信也。
丙寅秋
性齋文憲公遊宜寧之嵋淵院。
公往謁之。
性齋公輒許以當世弘儒。
庚午春
始謁吾先君子寒洲精舍
聞古賢主理之旨。
言下領悟
渙然不逆。
三日講論不息
太極動靜人心主資。
以及人物性凡夷夏王伯之分。
無不窮其端而沿其流。
先君一生立成定本
至是而始發焉。
又授之以程先生致知居敬之訣曰千古心學
惟此爲要。
公敬受之。
又奉其所漫錄數册以歸。
俯讀仰思
脗然自信曰是可謂盡其大極其精矣。
朱李不傳之秘在是矣。
辛未朴晩醒李聖養遊松京
操文酹圃隱鄭先生於善竹橋上。
風騷諸作
膾炙人口
壬申夏又與郭鳴遠鍾錫及李聖養謁洲上
自是上而受之師。
下而講之友。
日深造而實踐之。
先君甞在晩歸山房。
懷公詩曰吾道南望蔚然
百斤擔負頳肩
屬意如此
先君有心理說
以明此心主宰之妙。
辨異端認氣爲理之非。
始疑之。
公屢書質辨
養始恍然向日影象之見。
直是琉璃甁子禪矣。
丁丑金致受,郭鳴遠遊頭流山。
旣而先君南下
公遂陪遊錦山
是行極山川
公元1882年
人物之選。
南之士嚮風而興焉。
壬午母夫人命。
赴鄕解獲雋
京師
衛士變 中宮遜于外。
歎息不試而還
約韓鎭海行遊安義之某里。
甲申縣監申斗善思儒化
選邑秀二十人肄業校中。
延之爲師。
公引鄭厚允載圭共坐大學
嚴其科條
夙興夜寢
諸生帥。
每講訖。
使二生抗聲白鹿洞規。
申之以天之生萬物
人之應萬事
而已一語
諸生奮發向上
大有進益
有講錄一卷
 朝廷衣制窄袖
公歎曰夷之始也。
定學中服深衣
冬在縣學
夜深賊臣引日犯闕
呼燈作書申公
請急奔問。
後聞 大駕還宮遂止。
申公未甞感歎也。
乙酉冬
方與申公講學黌堂
坐間退溪先生雙明軒詩。
因請鏤板揭壁。
軒乃嘉之官閣也。
日率諸生遊之。
公有詩曰回首雷龍怊悵久。
古松無主鳥空啼。
雷龍乃是南冥先生亭。
其址在縣南
申公感嘆
遂定重建之議。
旣成
置學資設講規。
鄭厚允迭爲之長。
其奬率有方矣。
丙戌冬
先君沒。
公旣克心喪
且以講明此理。
不墜遺緖己任
一方學者從而師之。
靈縣舊有會輔契。
公繼吾先君而長之。
講學行禮
多士先。
戊子宅鄭氏憂。
持喪行素
不以老弛。
其葬距家不遠。
風雨不廢日省
以終三年。
壬辰與府使河公兼洛遊晉州白雲洞
南冥遺集于雷龍亭
克圖重刊
旋以羣議多歧而止。
甲午春
尹忠汝胄夏校先君輯理學綜要于縣之幷木書堂
又校其遺文大浦之齋。
鉛墨五月
竟輯成一本
以暇謁四未軒張公于仁州
遂遊東洛之不知巖。
丹城之法勿有麗澤堂。
乙未春
迎公爲講長。
仍歲爲常。
大有振作
寒洲集于居昌之泉亭
公躬莅董事
秋日虜犯 闕。
禍及 中宮
國人剃髮
列府義兵起。
鄕人欲推公爲邑統。
不應
題詩明倫堂
有此堂
公元1897年
從此從容之句。
盖示其終不變於夷也。
丁酉星州三峯書堂成。
先君之躅也。
公爲講長。
行飮禮而落之。
己亥重校南冥集于晉之谷寺
壬寅慶南觀察府初設樂育齋。
以養一路之士。
鄕飮酒禮
禮迎公爲訓長
公勉赴之。
禮畢諸生
劃定節目
學事爲之稍進
然亦不肯久也
癸卯 朝廷遺逸
除 慶基殿參奉
呈病不赴。
凡三遞而三付。
竟不能起之
時公疾彌年
盥櫛引誘後進未甞懈。
甲辰四月轉㞃。
至初四日
猶作書承煕爲訣。
且囑李子集說補完成書及綜要所朱子人與物所同者理所不同者心一節語改錄事
盖公平日屢辨之承煕而未之領者也。
初六日
金致受論四七說。
了了不已
人或止之。
公曰吾將不起
古人死而後已
以此不說與此人。
更待何日
初七日遂革。
一言家事
惟勉諸生學業
人正東首
悠然而逝。
享年七十二。
是年六月
后山西麓
執麻臨壙者皆下淚焉。
朴氏二男一女
男長弼早卒。
次珪。
一女適崔彥。
繼配八溪鄭氏光燮女。
二女
權相進士,沈鶴煥。
五男
曰銓入爲弼後。
曰鏘曰鏞餘幼。
嗚乎
公德天成
宇量寬弘
望之如巨嶽之峙。
之如暢之融。
胷中曠然若無一物
惟有惻怛仁愛之意。
充滿一腔
隨處灌注
藹然有張子西銘之意。
其處己及物
直從赤心流出。
一點世間機械崖岸偏黨懻忮之私。
其眼法又甚高。
凡於天下之物。
每從大頭判下。
不可朱紫胡蘆爲眩。
平常語笑
若無甚可否
而其於天理人欲之際。
泂然獨覩。
分分昭昭
却有一條鐵限
不容一步蹉過
家居盥櫛衣冠
儼然端坐
若有所思
而衷和之氣。
盎於面背
及有應接
擧止偉然
優優餘地。
不露圭稜而幅尺自成。
辭氣悃愊無華
趣旨獨到
使聽者自悟。
其於門內之治
專以恩掩義。
要之無失孝悌
公元1870年
敬之實。
不能切切營生興業之計。
環堵蕭然
糲不繼而戚戚之容。
其在族親鄕黨
怡怡循循
日與之偕而無失
然至是非大分
不肯含糊容忍
見人之善。
若己有之。
猶恐人之或不知。
聞人之惡。
若恫在己。
惟恐及其未改而彰之。
見欺於終而不肯億逆于其始。
寧導之而不率
不忍之而不告。
爲人謀忠。
常恐有一毫未盡。
其于道義之交則尤懃懃懇懇
期欲納諸無過之地。
尤善開發向善之心。
而默消其躁厲猛起之念。
使之自趨于冲和平夷之地。
每患吾東學者。
痼於黨爭。
害義理正見。
平生論學
未甞肚裡文定
惟是是求。
每歎近世先輩如李蘗山,奇蘆沙數君子
超然自詣。
有得理學之原。
窮居林壑
睠睠世道汚隆
論經大務
尤嚴於華夷人獸之判。
甞曰蠻夷猾夏
自古爲患
今彼虜者以功利自夸
將髡赤天下之形。
侏𠌯天下之言。
周禮之在吾東者。
淪胥以盡。
嗜利無耻之徒。
靡然以從之。
彼易形而喪其天者。
不容誅。
而原其所以亂中夏名敎
塗生民之耳目者則易言之罪尤有甚焉。
易形之罪。
罪止其身。
易言之罪。
害及萬世
吾輩尺土一民之柄。
不能斫其胷破其肚。
張膽厲志
講明吾學。
不爲彼說所動則尙足爲後日之碩果矣。
甞讀旅軒張先生立巖日記曰此天地大節拍也。
又甞於金重庵平默,洪勵志在鶴斥和死徙事。
歎息吟哦寄意焉。
嗚呼
一生居敬明義之實。
如此純至者。
盖亦有所本焉。
上古聖賢代作
道德仁義爲學
立言非一。
而其歸主理而已
程朱氏沒。
陸王羅之學大張。
率天下而禪之。
其所以爲眞贓正案者。
卽主氣二字而已
退陶李子於吾東。
遠紹朱子之緖。
有成說。
理氣一物之證。
心學中氣之駁。
所以辨主氣之失。
至心性情
單指理。
剔發一邊
所以明吾聖賢之旨者也。
李子旣沒而後儒浸失其眞。
專務筋斗主僕易位。
或偏靠雙關大本不一
譏貶尊奉
其事雖殊。
其失朱李之旨則一也。
先子爲是之憂。
斷然立說大本而已
吾心之所以爲主宰者卽理也。
吾儒之學主理也。
顧時賢莫之能可也。
公獨深信篤守之。
又從以發明之曰人之所異於禽獸者。
以其有義理之心也。
聖賢所謂存心
卽存此理也。
學者必存此主宰之理然後
天德全而王道行
此又吾儒所以異於異端者也。
彼氣者僕役也。
烏足以與吾心之本軆也哉
若且從物上之軆。
發處之機。
隨地立言
則固各有當。
不可偏廢矣。
若侵失大本未免差却本旨
其流之弊。
各因其緖。
易本之弊。
由於禪伯自恣
不一之流
必至原愨之無義。
有關風俗盛衰
禪伯之習。
猶有機鋒
建立事功
原愨之俗。
依循不界。
無所立。
今世之士。
有志聖人之道。
必先兩个圈套
一主義理之正而端其本淸
使吾心之軆。
在物之理。
彼此交盡。
表裏洞澈然後
遇事沛然
泛應曲酬。
無不中節矣。
嗚乎
公於本原之地。
洞然無所窒碍
故其爲學
誠實無僞
一之於此理之所當然
發於言議者。
類皆明白勁正
未甞遷就兩可之論。
擧世囂聒而不動毫髮
毅然有俟百世質鬼神之意。
其著於事爲
亦皆坦夷平實
未甞嶢崎偏側之跡。
要之不爲氣機之所撓奪。
雖屢遭擯斥而不之恤。
歿身坎壈而益自勵
隱然自任以障百東之之重。
其紹前詔後之功。
可謂大矣
襟懷曠遠
每遇山水好處
徜徉屢回。
發諸吟哦
黃梅之下。
月溪洞者。
頗有泉石之勝。
愛之
中有一巖特立中流
命之曰障瀾。
甞與諸生講學于其上。
有詩曰我有胷中千斛愁。
掛天埋地亦無由。
障瀾嵒下滔滔水。
萬折
公元1846年
風波回頭
晩歲屢約名碩往遊之。
武夷茅棟之想而竟未果焉。
甞買小屋於所居山下溪上
扁之曰后山書堂
學者仍稱后山先生
先生言文非關世敎者。
可無作也。
以故不屑屑於著作
其有作者
刊落枝葉
直造堂奧
如其爲人
神明銘。
或問聖學集說
要以發明昔賢心法而作。
然甞恨晩暮未暇修正也。
詩篇存者。
皆遇境抒懷
淡然玄酒
天機自然
國風遺意
今其門人方收若干卷。
遺後世焉。
承煕弱冠蒙公稚弟挈之。
四十年于斯世。
風樹以來
所倚仰惟公。
今哭公又數年。
悵悵無所倚。
遭値世難
身且爲一囚徒矣。
珪送子立板門外。
奉其門人宋鎬彥所叙述
所以狀德者。
念承煕朝夕且死。
後雖欲爲后山先生一言得乎。
爲之一涕。
略加撰定
奉告當世立言君子
丙午三月三十日
星山李承煕汶淚謹狀
龍湖李君玉行
李氏諱祚鉉字命玉。
龍湖其號也。
鼻祖高麗開國功臣能一。
太祖征甄有功
錫土星山
仍世焉。
大卿堅守有二子。
曰匡吾祖也。
曰直襲大卿
公所祖也。
入 本朝重華漢城判官
三傳至瓊軍資奉事
再傳至晉琥用武進
訓鍊判官
七世祖也。
高祖惟元以友睦稱。
曾祖諱奎欽。
祖諱仁善
考諱基泰。
篤孝友。
力行善事
配星州都氏昌錫女。
亦宜婦職
丙午四月十四日
生公于州西蓮浦里第。
一子也。
尊公鍾愛踰常。
然嚴於義方
爲公買書籍滿一架
師訓業。
四歲尊公側。
指門曰門有何字。
曰門。
指壁曰有何字。
曰壁。
公因曰所謂文字
皆如物名否。
七歲曾先之史畧。
天皇地皇皆人乎。
曰卽天也地也。
公曰天地豈有兄弟
不肯讀。
而後復之。
自後有不曉處。
終日不豫
人曰汝長可自知
公曰學猶不知。
長將何知。
冬夜裸身坐門外。
仲父公恠問之。
公曰今朝某兒讀書
有曰變化氣質
吾多睡。
欲變其質也。
甲寅九歲
我從祖祖凝窩先生其室
月正明。
命公韻。
萬物無隱伏。
我心如斯明之句。
凝翁笑曰此兒有學問之趣。
公幼有至誠
當先世諱辰。
必共尊公齊素。
記家官諱生沒日月
雖祧祖忌日
不食肉不戱遊
王母甞患風痺
起居飮食須人。
尊公出外
必替其事。
不離其側。
丙辰歲饑。
擧家啜粥。
惟王母夫人飯。
推食與公。
公曰父母進粥。
不敢也。
强之纔數匙便吐。
王母不能復也。
己未冶城宋氏廷禮女。
同輩不能加戱。
旣而拜吾先君洲上禀學焉。
一意承受
早夜不怠
甞牌書篤學力行
得罪於親。
毋貽辱於師十四字置案間。
十年
不離師側。
未甞一事獲過。
聲譽噪儕友間。
丙寅王母
尊公欲廬于墓。
公據諫止
三年不腥口。
一視尊公
戊辰赴擧
夜宿一店。
店有女乘夜獻媚
端坐說古貞淑之行。
女熟聽低眉而退。
己巳捷庭試初試
赴會不中
九月又赴庭試。
間與諸友遊俗離山。
甲戌合族修譜。
遠代事蹟訛舛者。
竭力採摭修正之。
四月東堂初試
不利於會圍。
取路全義
謁任參判憲晦。
與其門人鄭在弼,李種明,田愚諸公討論屢日而歸。
乙亥溪堂柳公疇睦尙州
與許季馨蔿,李景載德諸友神光寺。
有錄曰大學續通。
丙子日黑田淸隆以兵迫江華
朝廷與之講和
公作詩傷之。
作畝史。
約親逍遙雙溪伽山之間。
戊寅尊公緦服之親。
八友堂。
公爲之經紀
奠祀接賓養老興學
井井有緖
其秋先君約四未軒張公福樞神光寺。
時許舫山薰,李晩求種杞,金約泉鎭祜,郭俛宇鍾錫諸公相後先焉。
中庸小學
公有禪庵講錄。
己卯隨計漢師
江華
公元1869年
遊。
歷謁李都正祥奎于楊根之䀋倉
古蹟于廣城甲串之渡。
庚辰宗人斗勳,德煕遊北漢
京師
時有李東仁者本我國人
剃髮日本
爲其細作
返我國。
出入禁中
睥睨上下
公適遇諸座。
危坐責之曰昔孟子曰吾聞用夏變夷者。
未聞變於夷者。
今子非孟子罪人耶。
變色熟視而去。
擧座爲公危之。
辛巳信使金弘集自日本還。
賷一册上奏
勸 上交外國
勿禁祅敎。
嶺南士人李晩孫等上疏邪學
參判姜晉奎之作也。
大司憲韓敬源摘其句語
請加之律。
公詣之曰以堂堂衛正斥邪爲罪則不令公爲何如人。
源曰夏虫不可語氷
拂衣歸。
後金祖永金碩奎相繼以疏首配邊
公皆作詩送之。
李學士建昌始見公。
道此事曰若公非今之遊洛者也。
其九月公都會。
有人誦公于巡察使尹滋承。
囑公早呈試券。
時士人預作套語
塡券取速。
不肯之。
竟不雋。
癸未公都會。
甲申捷鄕解。
乙酉赴會試。
貨賂公行
有知主司意者
勸公以半直取雋。
公拒之曰雖納一錢不願也。
同舘者憫公父之望
潛書公啣付之。
夜半私語公。
公卽起走人索還之。
乙酉增廣初試
赴會試。
主司李起鎬憐公屢屈。
書吏韓姓者探其意。
請公以三百兩相賂。
可得周旋
不應
李索公券竟不得焉。
丙戌患疸症閱月
猶日盥櫛書册
傍人苦止之。
公曰冠櫛所以養神
書册所以養心
無害衛生也。
病革泣訣于親。
托宋氏善養二親二孤
二月五日考終
得年纔四十一。
士友知公者咸怛然興傷焉。
三月葬州西鳳城山壬坐之原。
男洙禎,洙仁及女適金元永者。
零丁成立
今禎有四子,仁一子
嗚乎
公明端潔
才華夙悟
齠齔已若成人
童輩有侮侵人父母者。
不與語。
其有不合意者
不肯曲意徇之。
父老曰與某兒爭者。
不敎兒也。
有新
登第鳴珂入里。
里兒疾趨
公獨端坐讀書曰吾亦欲使爾輩奔走
何觀人爲哉。
鄕邑較藝
人或抄給前人佳作
公幷棄而不見
寧屈而不悔也。
及長斷然成就親志爲擔夯。
飢飽寒暖不上於心。
探究書史
手抄心惟。
每患睡魔妨業。
甞與余約不聽鷄不睡。
歷幾夜不能支。
託余待其昏倒。
緊打。
旣打輒自數之曰祚鉉汝欺汝父敢生乎。
仍自撾其脛。
又甞攻功令賦。
蓂莢爲令。
月將望或不能給。
却飡。
懸燈足之。
又甞約不臥。
公或倦極將臥則一錢以此數我罪。
刻苦攻勤皆此類也。
余旣謝擧業。
甞勸公曰得失有命
義理在我。
盍擇焉。
公輒謝曰吾被師門至誨。
豈不正眼有在。
但念門戶零替
親志未副。
第少俟之。
甞自題其筆囊曰名欲揚欲立
所以顯榮其親。
名若求身若陷。
羞辱其親。
此公之志也。
居家內行純篤
事親愛敬俱至而不忘規諫
御妻子撫婢僕
恩義幷施。
凡家常儀文細者。
質諸師友
立成規。
丙子大饑
母夫人周甲
命勿稱酌。
切諫曰家無故而徒以歲歉不擧父母之慶則何以人子
洗腆如志
自供
不惡不甘人命方艱。
自取飽乎。
由是家業非腴而及人者
緦服同閈各盡友睦
合族大比案。
一門學資。
又與族內贅婿外裔一契合敬案。
盖取昏義。
其合也敬之義也。
其事吾先君一心靡懈。
時節致需。
未甞一闕
甞要余合小資。
屢年拮据
爲營別業
三峯書堂
盖資以地焉。
交友也信而有禮
出入鄕洛。
未甞要譽求知
貴顯要公來見。
公輒誦貧賤驕人之語而辭之。
當世名公賢士
多願納交而身先焉。
平生不言黨目。
惟擇其可而與之。
其在京如李參建昌,尹泰興徐承旨光祚諸公
其最切者也。
卑諂驕傲不識義理者。
深惡而痛絶之。
然苟對其人。
公元1846年
婉辭切規。
輸其悃愊
處人如己。
當塲叢劇
有生面人問文字
輒爲之普說原委
使之洞然
以故不肖
莫不輸其歡心
甞自京師歸。
親友喪斧者。
公新買鞍子
减價斥賣以資之。
平生重義輕財如此
立志不苟
奮發激昂
欲有所爲
甞名其室曰會輔曰恥窩曰憤軒。
座右曰士之一生
用工何在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而已
雖以山冠野服處林巷。
規模自在
何必南面四境而後
可以行其道哉。
其於文學
積之旣厚。
發之四當而無所碍。
但其一生精力
多在於公車
未克涵肆精義明理之書。
然其擩染心目
作爲畢生家計者。
盖有所在矣。
遺稿若干卷藏于家。
公之沒。
尊公二孤托余曰亡兒之志也。
抆淚而受之。
禎仁能自力父業
今略輯遺事
投余警務拘中。
噫余於公。
以族則固已踈矣。
相遇人世三十餘年。
以義則朋友也。
以恩則兄弟也。
知公者固莫我若也。
竊恐朝夕溘然
負及幽明
不可一言也。
然獨愧余老而無所進。
寂寥
無能吾公也。
尙冀當世君子
知此之爲不誣也。
丙午正月二十五日謹狀
善大夫江界都護府使兼淸北兵右防御使陽河公行
公元265年
公諱兼洛字禹錫
姓河氏世晉州
高麗司直珍其始祖也。
中世有諱保亦官司直
宋亡恥陪臣于元不仕。
孫楫封晉川君
子允源討紅賊。
有功封晉山
是生諱自宗官典兵判書
見麗社將屋。
乞病歸不出。
至我 朝贈左議政
第三文孝公演貴也。
四子曰潔。
官大司諫
大諫六世孫溍。
執義號台溪。
公其九世之胄也。
祖諱始明。
倜儻大節
武官營將
考諱漢祖武科。
抗直不調
密陽士人朴基女。
壼範
公以我 純廟乙酉十月二
公元1846年
十六日
生于餘沙世第。
幼而岐嶷
嬉戱
已爲童輩所敬。
十三歲受四子書月浦公佑贇。
剖析義理
李公曰汝當爲世用
不足時文也。
十九歲聘文化柳氏炳斗女。
公家廓落
柳公曰有此君不憂也。
就農峽里
備經艱楚
而公課業愈勤。
旣壯治武事
 哲廟癸丑武科第二人
是年先公下世
痛絶幾隕。
竭力衣衾
其葬有塚隻婦女年九十臥壙內。
公伏於地痛哭若將殊。
老婦亦泣曰不忍孝子之志。
乞以己子托焉。
見者咸曰至誠感神。
矧人乎。
丁巳守門將。
戊午陞六副司果。
庚申春
武臣宣傳官。
訓鍊主簿
遂陞判官
陞拜僉正。
日遷營把摠
又拜守門將。
所居稱職
其事上官有禮而諍。
聲譽日噪而惎之者亦多。
壬戌巨濟都護府使。
彊梁狡猾
莫敢干以私。
環海漁利
巡察使者派送私人
勒占其梁。
已成流例
民多失業
公至則罷其權。
杖其梗者而逐之。
公之課殿矣。
公畧不爲意
時有柳氏女本洛中名家
以父辜沒于濟爲婢。
自築土石爲室。
常帶尺釰。
不爲常庶汚。
至是死。
公備棺布以斂。
擇地葬之。
題于石曰七十一歲處女之墓。
又作傳而悲之。
輕棹賦歸
弊簟糲飡如舊日。
專精治兵略。
陣伍械器節制籌畫之類。
無不深究而默驗之。
旣而談兵百家
於忠一字闕如也。
是遺其本也。
采輯古今忠臣義士忘身殉國之蹟。
曰欽如錄曰兵家輯要
乃曰此爲將者第一工夫
今 上丙寅秋
西洋賊犯江華
公卿薦公爲巡撫中軍李公容煕從事
出陣楊花渡。
李公倚之爲重。
遇事咨决
擺布邏候幷有紀。
寇竟引退
自是 朝廷知公將才
丁卯擢補咸興中軍
巡察使李公興敏委以省事
事皆辦。
時宗親張甚。
有居本道者
訟韓姓人偸葬於 太祖大叔父兵判公墓(저본에는 '慕'로 되어 있다. 문집 서두의 정오표에 근거하여 '墓'로 수정하였다.)五步
公元1867年
之內。
大院君怒甚。
宗親府關子兼書巡察使督掘之。
府以公爲明査。
公考兩家譜碣。
韓之葬乃先於李。
公報韓墓不當掘。
大院大悟
竟配李之訟者。
自是大疑皆就公。
奔朴氏喪。
李公捐廩償其債帳。
厚賻贐之。
屢薦于 上。
庚午春擢拜薪島鎭節制使
島隣於中國
以和賣爲巨瘼。
時彼船來泊龍川義州之間。
地產輻輳都市撤。
公點吏卒用十六名作一統
日習礮。
分隊夾攻
得五隻船。
取其貨輸諸公
一毫自私曰我畏天命也。
大院君聞之喜曰西有河節制
胡人東漁矣。
龍有張姓者稔奸賣大懼。
乞納重貨萬金
公受而藏之
在鎭數年。
奸熄而民安
辛未春
卽鎭拜江界都護府使兼淸北兵右防御使
將行招張姓者還其藏。
幕僚問何始之受。
公曰彼貨我。
乃懼罪也。
然已往也
不必追治
若不受則彼將奔走鄕洛。
反搆我以勒成矣。
姑受之安其心也。
終還之。
明我心也。
人服其量。
先是 朝廷大撤書院
江有晦齋李先生書院
只餘講堂及主庫。
政府關文期盡撤。
公上大院君。
略曰江州女眞地。
男女之別。
禽獸異者以寸。
先生之來。
男有定妻。
女有定夫
父知其子。
子知其父。
愚夫愚婦
仰慕先生爲幾百年于玆矣。
當其毁宇埋版之日。
闔境號哭
有若新喪先生
閤下若親見此景象
伏想感傷悔悟之也。
豈忍便使晦翁之室掃如。
典型哉。
書入無復關飭。
先生臨命之址。
舊有舍達齋
歲久頹敗
公悉葺之。
爲立門庫置學田。
以居鄕士
値歲大飢
流民携扶越界者日千數
公止之。
結舍以居息
貸城餉米二千三百石而賑之。
合六千七百餘口。
又許播山而食。
朝廷發簽軍伍
江邊九邑避役者皆赴于江。
公令善爲調接。
止該邑捕者。
京營關督日至
公上書書(문집 서두의 정오표에 근거하면 연자이다.)大院君曰江邊各邑。
一水則非我民。
列郡簽丁。
民將越江
公元1871年
而他矣。
且沿邑居民善砲者皆軍。
今分軍民二之
簽案者豈眞善砲乎。
書入事遂寢。
州有豪强
世襲書員。
侵漁齊民
公報政府永革之。
又革民庫諸瘼。
始安堵。
淸界有响馬爲患
有王茂林者尤傑驁
聞公威德
自斬其黨之犯我者二人送之。
還其摽掠
乞盟而退。
自此邊門不閉。
及瓜軍民借留
直指使以聞。
 上嘉之。
遂仍其任。
感念 聖恩
尤加兢惕
甲戌 朝一變
人有噉公者。
申公應朝新按關西
課公曰田頭有穽。
民陷其中考下。
江民聞而泣曰世道有穽。
陷我明府
卽日登程
直指沈東獻要與相見
公曰吾雖遞。
守令也。
不敢直指也。
沈公韙之。
及到州按得公聲績。
褒啓之。
公過平壤
請見申公江民果以田頭蔘爲穽。
望爲江民撤穽。
因極道江民大瘼。
申飭新宰。
申公縮然公公無私
此豈吾所圖也。
率爾不能與之同事
可恨也。
至京有潛語公者曰今公跡甚危。
執政可啗以貨也。
且當見前程。
公曰吾無貨。
禍福之來天也。
浩然而歸。
自是無意當世
然其憂 國戀闕
未甞已也。
丙子日虜以兵入江華
投書政府
言選將鍊兵之策不報
杜門養重
一以奉先敎子友弟睦宗爲政
甞采古今祭儀
定爲一家之式。
奉先錄。
以示宗黨
二弟同堂而處。
楊氏津。
凡家器物必三曰吾三人之須也。
又約同里諸公
藍田舊規。
以勵風俗
日以經籍自娛
大病釋卷
有神會處。
高聲朗讀
細楷精抄。
積成卷帙
接賢士大夫
如恐不及
郭參贊鍾錫窮居里中
博學力行
公命子龍就學
日與講服。
克致敬信
又與后山許公愈托契甚隆。
丁丑秋
先君子南遊汾上
公倡鄕近人士。
鄕飮酒禮
先君子爲賓而公僎焉。
因請講太極圖說。
命龍濟陪作頭流之遊。
南方至今傳爲勝事
甞築亭于華山之頂。
藏書千卷
徜徉其間
超然自適
時有東學之徒以事天主之術。
誑惑愚民
剽掠城邑
里有犯者。
公壞其家而出之。
甲午其黨大擾。
火公居第
公移巴山
又搬接于本州新安里舍
棲屑不寧曠然不以爲懷。
看書爲樂
類集宋朝以來切要之語。
目之曰理氣輯說。
常曰今學多門
氣機張旺
但律之以朱子
主理必竟是。
又抄心經諸說而類集之。
附書其末曰理氣决是二物
篁墩合而一之
援朱附陸。
所以見斥於退陶也。
壬寅以壽資二品
賀之
慼然眼看此世。
人獸相混不能匡濟
坐受濫 恩。
久視之樂。
癸卯冬
命龍濟還治餘沙之第。
董之甚亟。
甲辰二月
屋幾就。
馳書龍濟曰今 宗社岌嶪
歲且大饑
閭里顑頷
我乃浪藉土木
有損道理
一切罷休
其翌以微疾報龍濟馳視之
俄頃而化。
初九日也。
享年八十。
一月丁酉
本州治北集賢山南久遯潭負坎之原。
貞夫人柳氏。
一男一女
龍濟今副護軍
李炳
庶男二龍,龍撰。
龍濟二男長弘逵。
龍德二男長元逵。
龍撰二男長常逵。
餘皆幼。
公方豐頰
星眸大耳
神彩暎人。
聲音洪亮
其胷藪恢恢若有容也。
望之知爲一世偉人
胚胎前烈
擩染世傳
有素矣。
疾惡好善
出於天性
平生不修邊幅
惟推實心實用
爲家篤於人倫
事親而盡其愛。
兄弟而盡其友。
敎子則嚴而能盡其慈。
御衆則威不失其和。
閨門之內。
井井不紊。
宛然有法規則
雖身執靺韋。
服勞戎節
言議風彩
蔚然可觀
當世學士大夫鮮能出其右者
忠勤奉公
盡職不欺
無愧於事君之道。
及其急流知退
斂然靖居。
自適山水書史間者
合於古君子進退之義。
嗚乎可敬也。
所恨者征虜雅歌折衝
不能遇四七光復之世。
以侈麟閣之畵。
而空使韓王一驢
徜徉西湖之上也。
然是皆跡也。
公晩
紫陽夫子爲師。
能有見於前聖主理之旨。
想其一心微處。
收得七分汗馬之功矣。
公始自號曰斗南
氣宇也。
晩歲則曰思與敬爲親切下手處。
扁其楣曰思軒
抑又知所本焉。
承煕常拜北平王而辱其知矣。
又得與殿中君游也。
今讀其手狀
皆所耳目前日者。
謹綴而文之。
以告于後世知言者。
通訓大夫行司憲府持平梅軒公行
始祖諱能一
高麗太祖討甄
有大功封星山伯
季世有知仁州汝忠
於吾先祖正言公兄也。
士澄獻納
始移高靈之館洞。
參奉彥涵。
煕春
謹齋東禮遺逸持平
菊圃文龍師事寒岡鄭先生逑
乃公高曾祖若考也。
晉州河氏護軍海女
以皇明萬曆之 我穆陵甲辰生公
諱惟碩字大而。
梅軒其號也。
白晳星眸
端厚沈重
不喜嬉戱
讀書山寺。
有詩曰欲畵畵無手。
吟詩不工
伽倻千古興。
都付默觀中。
長老嘆賞以爲必成大器
稍長篤志力學
至忘寢食
弱冠屢捷鄕解。
文藝大鳴
寒沙姜公大遂嘆賞之曰李氏文學
有種下種子矣。
 長陵庚午進士
己卯文科
仍居河氏憂。
癸未成均學諭
丙戌記注史院
直筆無撓
尋除司諫院正言
戊子轉司憲府持平
遇事敢言
特持風裁
慨然振作頹綱
朝著以肅。
市井皁胥皆屛息
不敢侈靡習。
先是嶺南有統使貿䀋之弊。
公又上疏防之。
直聲大振而擠之者衆矣。
 孝廟庚寅
出爲全羅道都事
時 朝廷命諸路閱兵備
公爲其巡察使草狀
論啓列郡軍器利鈍及營鎭要害
皆極詳核
論兵水營形勢曰。
賊自釜山順風西向
不由加德前洋則不一兩日。
已抵本道左水營。
水營只以六七戰船
恃統營而懈備。
統營聲息未及到而賊船出眼下。
則雖欲待敵。
措手不及
此所
疾雷不及掩耳者。
况賊於壬辰
皆從釜山
朝廷設備
皆於慶尙道。
而以地形本道最與日本相對
彼若從直路猝發
則統營尤無及
以此言之。
本道舟師全數添防於統營。
非得計。
若干浦外。
添防於左水營。
恐或便當
至於兵營之設於康津。
域內可虞之端。
只在漆齒也。
到今禍亂之機。
常在西北
康津距京千餘里。
聞變之後
晝夜奔馳
及達京城
勝敗已决矣。
意外道內有變。
康津一隅
何能號令上道波蕩時乎
宜令移設于潭陽長城之地云云
辛卯咸平縣監。
嚴明
月聲大著
奸吏不能堪。
逞禍機。
公旣推治其狀。
呈辭而歸。
士女號哭于途。
壬辰特除安州判官
赴任
有誣以聞 命遷延者竟罷。
癸巳 除靈岩郡守
大修學敎
士興民和
乙未菊圃公病。
公呈告歸覲。
直指使宿怨於公。
啓劾久曠公務
拿配遠地
在道聞親疾革
星夜馳省。
丁憂
號踊仆地。
屢絶而甦。
甫殯輿疾就謫。
適有筵臣奏請得解歸。
然公之疾已祟矣。
猶殫誠葬祭。
以禮自盡
丁酉十二月初五日
竟不勝喪。
享年五十四。
本縣東曳谷村後先兆下子坐。
廣州李氏
宣務郞文雨女。
婦道純備
公墓
生三子翊明,翊世,翊
呂文徵。
明子基輝,基安,基模,基茂,基葆。
世子基泰進士
以基茂後之。
曾玄以下不錄
嗚乎
風神俊爽
識度淸曠
論者謂有靑霜之氣。
白玉之輝。
孝友之性。
出於天得
服習義方之篤。
私淑淵源之正。
交遊又盡一時之英。
語學者曰詩文小技。
丈夫事。
何莫潛心經學
希慕聖賢
又曰人惟自私自利
不能及人。
二言者。
可以見所本所存矣。
平居未甞瑣細營心
接物明信豈弟
不爲厓岸
及夫蜚英盛際
翺翔臺院
秉直陳義
所以淸猷
不敢聲貌桔槹於時好。
試牛刀
束濕惠寡。
確有
成規
不敢秋毫諸家
觀其平生心跡
綽然爲昭代名流
而枘之不鑿
不能於人。
鸞之棘而鵩之舍矣。
天又不假之年。
克大厥施。
惜哉。
承煕姓裔也
甞誦公傍孫斗勳君家狀而道公事
今因其八世孫光勳之請。
謹撰次之
奉告于世之立言者。
石室公行
公元1368年
吾友李君泰植。
奉其從祖王父石室居士遺蹟
跽而告曰是吾紫東公之所敬而有事必詢者。
其墓在本郡回文嶺坐兌之原。
郭俛宇徵君實表諸左。
無溢其一毫者。
願文以狀之。
案之公諱聖憙字龍見
系出高麗鐵嶺伯璜。
三世景安公國軒。
五世左侍中嚴冲俱著。
至判右軍伯當麗季。
與子太子詹事乙賢遯于宜寧世干里。
我 太祖二年
除乙賢小監不屈
至諱旨當 昭敬王壬辰
與兄貞義公倡義旅赴晉陽
 贈判官
生諱曼勝。
亦義赴 仁祖丙子之翟亂。
敎官不就
此其七世也。
曾祖諱垕東始石谷里。
祖諱聖錄。
考諱觀敏。
光州盧氏致麟女。
公以 純廟癸亥二月二十三日生。
天性孝友
及長志行端潔
閉戶自持
不道非禮
屢空喪祭賓客
必盡誠敬
親戚有喪。
不食如禮。
聞人善行
必貌而效之。
有好書。
手寫之。
圖書滿箱。
用以自娛
甞寓晉州智哲里。
山水以自樂。
還往故里
默誦詩經論語一遍以爲程。
其作元朝詩。
有曰學而審愼篤。
工夫那裏
養心箴曰惟心之德。
至虛至靈
其養維何。
曰敬維寧
性勤於奬學。
每誦貪多猶揠苗
盛贊撻楚之句以爲戒。
時士子業公車。
競事葩藻
公獨於實地睠睠焉。
常主管德谷書院
勤於事務
其係官府無所干。
時宰洪在善亟稱其雅操
癸未正月二十四日卒。
靈山辛志琳女。
男眞模。
繼配昌寧成致洪女。
男祥模,煕模。
女洪在寧參奉。
眞模男
泰仁,泰厚。
煕模男泰煥,餘幼。
嗚乎
公勤篤厚人也。
性復韜晦
不著文字
闇然內修
畢生如一日。
不亦懿乎。
世之人便儇皎厲
的然而日亡者。
其有愧於斯焉。
承煕不敢一辭於吾友之語。
知德者自采焉。
通政大夫承政左承旨兼 世子侍講輔德慕亭裵公行
公元1563年
吾東裵氏。
皆出於漢祗部長諱祗陀。
新羅六姓祖之一也。
厥後世次靡詳。
高麗開國功臣太師武烈公慶始著。
系子殷祐尙王太祖女。
曾孫斯革大匡封駕洛君
元龍襲封盆城
卽今金海也。
六世孫司膳直長有興仕我 朝。
主簿縉始宅靈山鄕校洞。
進士仲厚學行
子世緝司直
子鶴參奉林泉
後享縣西道泉祠。
子渶有文行忍齋 贈判書
又移道泉。
靈山辛氏駿女。
皇明嘉靖癸亥九月十日生公
諱大維字子長。
天資穎異
文藝夙成
筆法妙臻。
十八歲庚辰
寒岡鄭先生逑於昌寧之玉川精舍
先生見而奇之。
呼韻使賦。
應口而成。
有曰光風霽月無邊處。
上下鳶魚順天
先生大加奇奬曰此君已得理學之旨矣。
萬曆十八年之我 昭敬王庚寅進士
壬辰日本平秀吉入寇
公與前府使李英倡義旅。
火旺山城
數邑賴全。
丁酉倭寇復張。
防御使郭公再祐領兵據火旺
公率兵赴會盟。
仍留掌書記事。
協畫軍策。
遮絶陸路諸賊。
事載守城記。
壬寅以才行薦除參奉
戊申三月光海踐阼
七月長興直長
十一月別試文科
庚戌拜慶尙道都事
行列郡。
儒生點兵有日記。
辛亥除司憲府持平
轉司諫院正言
癸丑移成均舘直講司藝。
甲寅司成兼 世子侍講院弼善。
尋除司憲府掌令。
逆臣爾瞻用事
公元1848年
上歲永昌大君㼁誣獄方張
延及甚廣。
朝野惶駭(저본에는 '骸'로 되어 있다. 문집 서두의 정오표에 근거하여 '駭'로 수정하였다.)。
四月公上疏略曰今者逆獄繼起
天灾荐臻
大川斷流
太白晝見
大無。
百糓未播
田野一荒。
萬姓魚喁
周璧旣卒而冥應愈邈。
目今召殃。
豈難知哉。
逮捕經年
遠邇騷然
有罪無罪
囹圄充溢
憂愁幽鬱
豈不感傷天地之和乎。
叛逆之罪。
天地所不容。
誣告者亦必反坐
不可少撓也。
頃者安衛逃刑李春繼之。
春蘭不死而金德龍繼之。
數朔告變
至於三。
若此不已則逆獄無時可止而國脉漸喪矣。
忘憂郭忠翼公疏救永昌
一松沈相國喜壽伸救桐溪鄭文簡公蘊。
俱被誣告
禍將不測
五月公上疏畧謀逆天下之大罪。
反坐防姦之重律。
頃者安衛等因誣告
法終不行。
自是以後
奸賊之輩。
死中求生之計。
再祐赤心殉國
忠貫白日
而其身則退休也。
其跡則山野也。
喜壽 先朝舊相。
鞫廳大臣不與穿窬同事
 殿下之所洞燭
物情共駭。
以爲卽必嚴鞫
快正其罪。
雷威尙閟。
虺蝎自如
懷嫌者攘臂
負告者閃舌。
擧國臣民
皆將爲受誣之人。
將來之禍。
可勝言哉。
念 我先王治逆多矣。
親鞫未甞累日
斷獄不稽時月
臣旣不能執法於初。
而今不能正諸賊之罪。
得罪公議
內恧素心
俯愧一世
臣當萬死
請命罷斥臣職。
光海怒甚。
批曰爾等乃敢引 先朝之事。
以緩討逆之論。
 先朝有如今日宮闈同氣大變乎。
仍下備忘記曰如裵大維護逆之輩。
苟充擬差。
極爲痛心
吏曹推考
政院連啓論救
答曰大維陰逞護逆之計。
侮弄君上
心跡可疑
仍命罷黜
公有見意生平學業忠孝
半世丹心向陽
誰識一封敷奏意。
欲令淳化時康
歸鄕第。
乙卯直講司成兼弼善。
復差營建都監
建州之報甚急
公差訓鍊都監
旣又陞侍講輔德
上疏不允
丙辰又拜知製敎春秋編修官
戊午秋
赴召
疾歸
上書世子曰修德而敬天。
行仁而恤民
高遠之事。
只在正心而已
吾心旣正則位育之化。
可以馴致
臣聞奢逸者禍之基。
勤儉者德之輿。
奢逸而不亡。
勤儉不興者未之有也。
宮禁之制。
必須嚴密
傍蹊一開女謁干請
山川祈禱
院刹之捨施
凡蠱心害正者。
鑽刺而入。
自古國家之禍。
率多由之。
桑林之責。
宮市之刺。
可以鑑矣。
率土非公田。
烝民摠是赤子
豈可廣置田庄
容接逋民耶。
請罷各處屯田
九月承政院同副承旨經筵參贊官春秋修撰官。
十二月右副承旨
己未春
上書世子
輔德虛縻之靡安。
極陳旱歲民事之苦。
手寫七月作屛帖以進。
陳敬德勤民之本。
世子亟加褒奬
豹皮一領
三月二元帥之師陷于遼左
被召入筵。
極陳備邊之急。
請罷宮闕之役。
又請疏放完平李相國元翼沈相國喜壽
與議軍國之事。
言內官奉命致吊。
干與外事之非。
世子皆納之。
左副承旨
七月折衝將軍龍驤衛副護軍
十一月忠武衛副司果。
 天啓二年壬戌右承旨
兵曹參知
癸亥春
公植雙柏兵曹庭內
時大風連作。
宮瓦亂飛
大木敗折
雙柏挺然
公吟一絶雙柏纔盈尺。
移來近上林
看渠有特節。
直待雪霜深。
傷時也。
三月八直曹。
夜聞內兵起。
火延宮禁
公知有變作
决命詞曰三世承恩雨露深。
如今可表歲寒心
丹心願化靑天月。
夜夜流光上林
俄而府吏應吉來告 憲文王反正
公曰吾 王之孫也。
 宗社無患矣。
明日本職出仕
承 命扈 大妃金氏御駕還宮。
尋有嫌公者誣以事坐罷。
八月叙繕工正兼知製敎
十月副護軍
是冬謝病還鄕
杜門屛客。
自是絶意名途。
有 召命不起
壬申正
公元1623年
十七日卒。
縣東靑巖艮坐。
澗松任道哭之曰危朝沉晦逃禍
淸世投閑益守窮。
盖傷公之志也。
配淑夫人平文氏。
牧使益成女。
子弘文科說書
癸亥十二月監察不就
祿府使。
庶子弘祚奉事
女辛公望
弘祐子敬佐郞徽。
庶子得。
祿子敬善知中樞敬宸暘。
嗚乎
公才雋逸
文章彪炳
擩染家庭之緖。
講服君子之林者又深矣。
遇亂奮義而英聲早噪于襟紳。
珥筆朝而忠言累撤于黈聦
一時制誥箋表之作。
多出其手。
足以賁飾王猷
勸講离筵
眷眷典學恤民
無愧大人格君之義。
眞可謂不負所學矣。
其所不幸者。
所遇之時也。
金墉之變極矣。
豆箕之煎慘矣。
生是時。
忠逆立判。
其發一口一足
類聚羣分
非爾纘造訒之門則乃當日抗義諸公之徒也。
考公所力救而伸之者
乃郭忘憂,沈一松李梧里諸賢也。
其全恩盡孝之義。
伸救桐翁之情。
三賢之心也。
終乃嬰其批鱗之怒。
至蒙護逆之罪而卒不辭焉。
而能之乎。
及夫一朝改玉
二儀震蕩
奉職陳列
趨扈 西宮
其於大義又已審矣。
百載之下。
尙論心跡
無間然矣。
獨其當日言議微婉
蹤跡宛轉
若無以赫赫耳目
其在靖社之後
天日重明
羣物昭蘇
凡有血氣
懽欣景赴。
而公斂跡林樊
不與共其安榮
其故何哉。
噫此明夷之爲艱貞而其節之尤苦者也。
夫公非樂爲光海之用者。
而其受知之深則不爲不久矣。
隨事密勿
有以納約于牖者。
殊非他人之所預。
而其形於章奏間者
委曲以泯跡。
不欲暴露以衝直。
及其風雲變遷
萬象維新
則 宗社大計
不可聖人之權。
臣子微忱
不能無愴慟於舊主者
其意若曰前之不能匡救乎其主。
而由後之獨求利達於其身。
揚揚攀龍附鳳之班而無所掛戀
公元1863年
者。
非吾心之所可忍云爾
嗚乎
豈不微哉。
今觀公甲寅一詩
特拈忠孝二字
示人子之不可不孝
其穎封錫類之意。
發於文字外者可見矣。
彼昏不省
謂之何哉。
其於癸亥歸鄕之後
所謂詠月詞者曰。
一病門長掩。
如今經幾
可憐雲裡月。
在海天頭
又有一杜鵑詞曰。
春去消息
夜來杜鵑
孤臣哀未盡。
莫近草堂前。
隱然有感舊之意。
乃公之所獨抱於人世
而有非千古常情之所測到者。
公甞自號曰慕亭
其所慕者在是耶。
悲夫
承煕五世祖妣淑人
卽公五世允緝之女。
公平大節已久。
今因後孫漢基,永煥之請。
謹撰次其事行
奉告當世君子
以備采擇焉。
子晉陽鄭公行
承煕甞讀西溪朴公泰茂所述鄭孝子傳。
未甞歎息而起慕焉。
日其七代孫漢均。
使子鍾翯,從侄鍾元
奉其家狀請文之。
謹按鄭氏貫晉陽者有八派。
高麗通禮門祗侯侁其一也。
自是圭組蟬聯
入 我朝歷縣監霑,靖國原從功臣司贍僉正世昌。
至樂眞軒諱仁平生員
受業於李龜巖先生禎之門。
寔公之高祖也。
曾祖諱弘祚號石亭
 宣廟己丑逮 王獄。
崔先生永慶之寃。
祖諱濬。
考諱光業
文化柳氏忠義謐女。
以 仁廟己卯二月十四日
擧公于城里第。
億齡壽伯
慷慨有氣節。
天性至孝
事親躬調甞以致甘輭
柔聲色以承志意。
餘力問學
治經史。
文辭煥發
筆翰精妙
常爲先達推許
又能讀太公兵書講武略。
爲親業功令
累擧不中
値更赴。
柳氏忽色悲曰吾年八耋。
若復蹉跌
不能見汝簪花之戱矣。
旣赴又不中
適會武試
生臂把弓連五中
丙科
一日題崔文昌侯致遠一聯壁上人間紫陌紅塵眼無
開處。
物外綠水靑山夢有歸時。
因謝朋交歸鄕里。
耕釣自娛
竭力爲養
務得其歡。
每當佳辰令節
置酒會親故舊
深盃彩舞。
獻壽親前。
陶陶盡歡而罷。
柳氏曰吾兒菽水安也
不願人三牲之養也。
柳氏嘗病。
採藥仙遊峯上
忽地坐而眠。
夢有一老起之曰視子足下
怳然開睫。
有莖穿屩。
采之大一指乃蔘也。
歸而供之。
良已
柳氏又嘗憶生魚
時大寒雨雪
公往龍淵上而泣。
尺鯉自躍。
持而歸。
人曰眞孝感也。
嘗糞四載
一日廢。
及丁憂居廬啜粥。
三年不脫衰不出外
送終追遠
皆極誠孝
鄕里士友上其行于方伯
命復其戶。
事在續三綱錄。
壬午六月初五日考終
谷里上村負亥之原。
配苞山郭氏弘埰女。
府使趕玄孫
在上
男長曼瑞,次潤瑞,𣂆瑞。
女許湸,李彭年
曼瑞子再恒,再泰。
潤瑞子再,再復。
𣂆瑞子再益。
嗚乎
公之孝足以神天風聲未彰於閭里
其材足以全文武而功業不著於周行
天理之果不足信歟。
且公之躍然而起。
芥拾一第
固將以有爲也。
忽摧如其退。
不顧千駟
其又何故也。
夫當 仁孝顯肅之世。
冠屨忽倒。
風泉起感。
之如林節度遼東慷慨隕首
之如李元帥柳大將奮迅圖恢。
有以壯志士之膽。
顧時運未齊。
朝著不靖
虛聲外張而實志內脆。
使夫忠肝義膂。
厭然消沮焉。
則公亦何以爲心哉。
尙論可以觀其世也。
年代邃邈
文籍燬逸。
無以影響當日
而獨其篤孝之行。
火傳薪。
源源不歇
今其漢均純誠
有以闡揚祖烈而不知休。
天意其有在焉。
謹撰次之
以告嗣後君子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