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x 页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杂著
杂著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78H 页

劝善二十条
夙兴尔寝。检察身心。定省尔堂。敬修子职。盥栉勿懈。整尔衣冠。洒扫必勤。洁尔堂室。应对惟勤。无相顾望。进退有序。无相颠倒。步趋之际。勿票勿轻。拜揖之节。勿遽勿怠。坐作必端。无得跛倚。出入必告。毋得自恣。视听以礼。杜绝外诱。言语务实。勿近鄙俚。居处有常。靡佗其适。饮食节俭。勿求苟饱。读书会心。事至斯应。写字楷正。一乃心志。事长必敬。勿惮服劳。交人必择。无友不如。咏歌惟时。发舒精神。夜寐养气。念玆在玆。
惩恶二十条
父母所令。不即施行者。不敬兄长。发言㬥勃者。兄弟不爱。相与竞争者。(以上上罚)不遵教训。驰心他务者。纵欲征利。不识推让者。侵侮他儿。相与忿争者。不受相戒。辄生怨怒者。拱手不端。放体跛倚者。行步轻率。跳跃踰越者。好作戏谑。言笑喧嚣者。嫉能厌胜。辄生猜心者。早寝晏起。怠惰不读者。读书之时。相顾杂谈者。(以上中罚)放心昏昧。昼亦坐睡者。护短匿过。言语无实者。坐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78L 页

每五日。约正率诸生开席于堂中。行庭揖礼。讲时读册子。各以文义论辨。又令各诵夙兴夜寐箴,敬斋箴,心箴,四勿箴,西铭等篇讫。有司齐服读约。句解字释。高声详喻。每日有司密置一籍。录诸生中某人有某事善。某人有某事恶。至第五日。有司以其籍进于约正。约正招诸生。审考其情伪。善者施赏。恶者笞罚。有司或有情伪之错。亦量宜付罚。或一人并载二籍。善多恶少者宥其罚。恶多善少者减笞数。善恶居半者赏少而罚多。罚有三等。上笞十度。中七度下四度。成人而年稍长者。鸣鼓出座。付罚于壁。俟有一善可记。去罚目使之参座。年二十以下皆用笞。每月晦日。考一朔之籍。善最多者特书籍首曰某月某人善。至十二月晦日。合考十二朔特书之籍。拣拔其尤等。约中联名呈单于县司曰里中有善士一人。约正有故。不得出座。一有司兼察约正职事。两有司各置一籍。无得相视循情。亦记彼此善恶。约正有过亦书之。不失古人相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79H 页

沃野面讲约契立议
沃野古多善俗。士大夫喜经学念书。居民畏法令谨租赋。里各有塾。塾各延师。弦诵之声达于境。相稷閒居克己斋。行庭揖乡饮之礼。坊内诸君子皆乐与之周旋。乃心窃喜之曰此可与为善也。约一二同志。方欲设立讲规。会有巡使指麾。乡置都约正都讲长都直月。坊里亦如之。河斯文秉熙氏族孙址馨应选。为沃野坊约正直月。相稷充讲长。八月既望。始集于追远斋。九月初吉。更集于克己斋。俯首听约者百馀。谒讲席者四十六人。而所执册子小学居半。相稷语诸生曰。若辈弃旧读。辄以此来试。只欲求合于主训者所嗜。夫如是。书自书而已。曷尝有反复入身之效哉。小学先洒扫。诸生能之乎。篇终特书咬菜。诸生能之乎。能此数个事。立教明伦敬身之要。次第可究。而劝德业规过失交礼俗救患难之道。亦在乎此。诸生知所以读小学。则可以体认乎讲约之义矣。盖约之设久矣。蓝田氏草刱之。子朱子增损之。及至我东。佔毕,退陶,寒冈诸老先生皆行之于乡。垂式百世。吾辈之遵而守之。讲而明之者。一则慕先辈也。一则忧世教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79L 页

一。有志行者勿拘门地。并许参录。
一。约会用每月初吉或月望。而直月前期通告。或值雨雪。用翌日。
一。每会必拜先圣先师之位。序齿揖让以升。记善恶籍。读约讫。参讲敬斋箴,夙夜箴,白鹿洞规等篇。
一。会日相聚。须及早朝。后生少年。尤宜先诣。
一。有非实故而假托不参者论罚。
一。约会回文。面所下有司。轮示各里。无或小滞。滞则笞罚。
一。会日须相考一朔所习之业。三十岁以前背诵。以后临文讲说。如遇有干辍业。必书某日有某干。所干犯非义论罚。
一。应讲诸生通读者。合有奖赏之节。每会办得白纸三束。录经书以上音吐文义俱通者三人以施之。若所录不止三人。更设讲考。较定其优劣。
一。诸生所读。必以小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心经,近思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80H 页

一。虽已入约而泛然随参。无意振发。悠悠时月。无所进益者。听其出约。或失行悖理。贻羞约中。或嗜利忘义。携贰契事。给本股削案。
一。无论约内约外。或有酗酒杂技恣行非理者。自约中从轻重勘罪。甚者屏逐境外。
一。凡一坊巨细之务。或有关风教。或事系生民利害。皆自约中句管。随遇勘画。
一。吾辈讲约之意。只当以扶世教振儒风为急先之务。奚暇区区说他干。而念约事成毁。未尝不相须于货券拮据。是以不辞烦屑。鸠合契股。将欲为立约舍置约田举约条之计。此直月之责也。然而货券出纳。必俟佥论可否。直月无得自专。
一。约中规目。一从吕氏之旧。不可诿以古今异宜。但吉凶庆吊患难相救之节。因时制宜。合加商量。
一。约中有丧。该洞直月通于面直月。自约中定有司一员下有司二人。监助丧事。约中诸员各出五叶钱以助丧用。(各洞直月收合以送。)附近洞同约之员。各持藁炬。齐往守夜。成殡乃罢。葬亦如之。士夫家则无论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80L 页

一。坊内有葬。无论约内约外。舆行所过之里。自里中设陈停舆具酒馈丁。
一。约中人登第。以五贯文助闻喜宴。小成三两。初解一两。武科一两。嫁女娶妇等事。各随力略助。贫窭嫁娶失时者。约中合议优助。
一。约中有患难疾病耕穫失时者。附近洞并力助之。
一。约中人有书室结构之役。自约中助一两。直月通示一坊。各送丁仆助役。
一。契中物力稍可支用。必须先立约舍。且须另购书籍。以广诸生之业。
沃野面讲约契约条
善籍
孝父母敬兄长。睦宗族和邻里。御妻妾教子弟。择交游举职事。守廉介主信义。广施惠尚谦让。畏法令谨租赋。正名分崇文学。
一人三入善籍者。自其洞减一年烟役之半。连入善籍则减一年烟役。岁终之会。择其优等。自面中减役。乃报于官司。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81H 页

父母不顺者。兄弟相阋者。家道悖乱者。长老凌辱者。不有名分凌蔑士族者。守贞孀妇诱胁污奸者。(以上极罚)亲戚不睦者。正妻疏薄者。邻里不和者。侪辈相驱骂者。不顾廉耻污坏士风者。恃强凌弱侵夺起争者。无赖结党多行狂悖者。公私聚会是非官政者。造言构虚陷人罪累者。患难力及坐视不救者。受官差任凭公作弊者。婚姻丧葬无故过时者。扬人私隐谈人旧过者。知过不改闻谏愈甚者。与人要约退却背之者。妄说事端荧惑众听者。营私太甚不恤馀事者。无故出入不治家事者。酗博斗讼行止踰违者。甘言利说欺取人财者。勒为婚姻勒为卖买者。不遵约束恣行非理者。(以上中罚。)
邻里长老不为岁谒者。庆吊赠遗不为修举者。礼会器用不为借助者。不正冠带横行街市者。放养六畜戕害百谷者。不计有无过为侈费者。不能安贫非道营求者。期会后时临事怠慢者。紊坐失仪座中喧争者。空座退便无故先出者。(以上下罚。)
直月随闻必记。而会日招犯籍者。详喻曲直。开其自新之路。三犯而不悛者。从轻重施罚。乃报于官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81L 页

上罚笞二十度。
中罚赴面内公役五日。
下罚赎钱一两。
门党约束
一曰尊祖。
始祖及远代祖之墓。行岁一祭。(自十月朔。次第排日。)前期定有司监奠需。入斋日。宗子及门长宗有司。具礼服列坐。写祝封香。路远则前期赍香祝。
凡墓祭之需。必自宗中措办。
祭田宗子耕食。而亲尽迁主于长房。则长房耕食。长房亲尽之后。纳于宗中。
凡系祖先之事。众子孙宜各尽诚意。随力出物。苟或以力之优劣。物之多寡萌于心。便非尊祖之义。今人于自己衣食居处。皆不惜货贿。而至于慕祖尊先之事。辄以力绌为辞。是视祖先不如自己也。见祖先文字则收拾之。见祖先杖屦之地则祇敬之。以至遗亭遗台坟庵祭阁等所。必须竭心守护。随毁随葺。
二曰重宗。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82H 页

宗子年虽少于己。言辞应接之际。别加礼敬之意。宗子家贫不能自存。宗中完议纳以田土。输以米谷。使之供祀事。或宗子年幼不察家务。愚闇不保家业。别定有司。检察其家事。
三曰敦族。
宗族不睦者付罚。
敦族之道。只当不计较务宽恕而已。至如德业之劝。礼俗之交。过失之规。患难之救。乡里亦行之。况族党乎。
四曰教子弟。
子弟年七岁以上。不令男女同席。虽男妹之亲亦然。十岁以上。必令居宿于外。成人以上。非冠服不入内间。
子弟年至入学者。必以小学先之。使知爱亲敬长洒扫应对之节。然后乃令取次读大学论孟等书。以知圣人行己处事之道。
子弟中稍有才气而家贫不能资学者。自宗中略助书粮及纸墨。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82L 页

荒淫放惰不事稼穑者付上罚。(笞二十。)
六曰崇礼义。
有父母者或不省其父母寒暖饥饱之节。聚会日。有司书于籍。禀门长施上罚。
正朝必周谒内外党长老。岁除夕亦然。
长于己十岁以上。虽卑行必尊敬。(缌功至亲之族内。亦当参酌行之。)
十三岁以上。不许交竹。(尊行则十岁以上。)
墓祭庙祭之席。序行序齿以立。(行虽卑。年长十岁则立于上。)聚会时亦然。使不得紊坐失仪。
门内有宴集。各随力略助。宴日具礼服往本家。或应接宾客。或看检供厨。
门内有丧。闻即往哭。略具藁炬。齐进守夜。以至成殡。各遣丁仆以助殡役。葬时亦然。
家贫婚葬过时者。自宗中量宜以助。
聚会日。必先行相揖礼。或行乡饮礼。礼讫有司抗声读约束及蓝田乡约。
有犯非礼之行非义之事者。聚会日付罚。
嗜财失婚者。弃本业趋末利者。欺人骗财者。酗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83H 页

七曰谨出入。
出则拜告父兄曰某以某事适某地。反必面。亦以事告。无父兄者。告于长老。或所事犯非礼非义。父兄长老呵止。
妄求声利。污迹坏行者。不整冠带。横行场市者。犯迹乡里之任。武断乡曲之事者。从轻重施罚。甚者削宗案。不得入庙。
八曰畏法令。
秋成时。先以租赋之资。量数别贮。待开仓输纳。浦村无租者。预于收牟时。以牟量置。换租以纳。公徭公货。随出随纳。无至积小成大。以速罪戾。
不孝者不弟者造言者乱民者。皆有常法。十分自修。以免刑章。
勿言官政得失。勿论乡事利害。只当各敕其躬。各治其职。
仪契约
一曰庆吊之仪。案中人员。必以亲在为准者。殖赀讲规。所以备丧葬资助也。丧葬固人子大节。贫窭之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83L 页

二曰周救之仪。婚嫁失时者助其具。患故失农者助其耕。病失调者资刀圭。贫失学者资纸墨。应举者助盘缠。登科者助庆需。入仕羁宦者助冠带之用。(应举登科羁宦。亦指贫窭者言之。故在周救之中。)
三曰规戒之仪。士君子聚首讲叙。不可一日无规戒。或乡里失行。或临事悖理。或言辞妄诞。或跬步放散。或伤廉败礼。或弃本趋末。有一于此。互相警责。甚者付罚。又甚者削于案。
四曰讲学之仪。诗云抑抑威仪。维德之隅。非德无以见其仪。非学无以进其德。此仪契所以倡于庆吊而成于讲学者也。先立学田。以给其支馈。其才可学而贫不自食者。许其馈。约外亦勿拘。且广购书籍。以广其闻见。厚币延师。以主其训迪。广葺堂序。以便其止宿。课月朔之讲。以考其勤慢。设饮射之礼。以察其容止。肄习词藻。以求其三分之志。存养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84H 页

示寔容(己丑十二月十三日。送甥馆时。)
学者于一语一默。虽在暗室之中。有不可轻易为之。况一出门户则十目之视十手之指。无往非见大宾承大祭之地也。一有所忽。辱身忝亲。
言语务要详缓忠信。容色务要和平愿悫。接人务要恭谨。在道遇平日相知之人。必下车。尊长则趋走纳拜。平交以下。随等叙礼。遇妇人之行。回车路左以避。遇地方官及葬行。下车立于路左。拱手俟其过去。岩厓桥梁等地及岭峙高急处。皆下车过。乡校衙门俱下车。衣冠多会处下车。遇有贤人旌表之闾必式。
入店择净室歇泊。勿与人妄接语言。或有酗酒者谨避。过城市勿停车。
每到亲戚及尊长所居之里则下车。
到大项省汝外王母。即往候于戚宅佥长。翌日早饭登道。
到丹亭省汝仲姑。叩汝表弟所读。以吾言劝读小学。约回路可得偕来。谒许丈(埰垈)兄弟。
到台洞谒汝外舅。入内室为礼。勿沈坐出外舍。即往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84L 页

又翌日借时读册子。持往溪亭。溪亭路远。不能往来逐课。必就洞内书室受读。间日往溪亭。参问所读疑奥处。读暇每趋谒长老。每事必禀行。毋自擅恣。
必谨男女之分。勿频入内室。
衣带勿混于内枷。
不正冠整绅。勿接人。
晨兴不必待其进盥。预嘱小婢子。夕具盥器于房内。或溪道近户。躬造盥漱尤好。
箴警诸篇。虽潜诵之。晨夕宜不废。冠礼时祝辞亦宜并诵铭肺。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三件事。必须时时提察。无有惰慢鄙悖之耻也。
见人善行。必记于籍。见人好文字。必誊写之。
年长九岁以上。皆敬事之。
与同队游勿喧谑。
留四五日。请治行往省兄主于金谷行次所。因以谒别庙。拜楸垄候族里。
廿五日内还家。然后轿奴之返。可免临岁苟且之端也。
一出言而不敢忘此书也。一举足而不敢忘此书也。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85H 页

题夙夜室壁(癸巳)
为利者尚能夙兴。渴睡者亦自夜寐。尔之兴寐。为利者耶渴睡者耶。必须验看夙夜间所做何事。方能无愧尔标榜之义。
揭蒙斋诸生座右
吕东莱少时。性气粗暴。后因久病閒看论语。至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忽然觉得意思一时平了。遂终身无㬥怒。此可为变化气质法。
谢子与伊川别一年往见之。伊川曰相别一年。做得甚工夫。谢曰也只去个矜字。曰何故。曰仔细点检得来。病痛尽在这里。(右属许鏶。)
朱子谓何叔京平日容貌之间。从容和易之气有馀。而于庄整齐肃之功终若有所不足。岂其所存不主于敬乎。
敬者存心之要法。检身之切务。主一之谓敬。无适之谓一。如执大圭。如奉盘水。如雷霆之在上也。渊谷之在下也。师保之在前也。鬼神之在左右也。是则持敬之道。(右属李愚相。)
昔先复斋先生在乱离漂泊之中。犹诵大学章句。今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85L 页

移临事勇决之志。孳孳于方册之中。其所进就。何患不如人。
为学不是别样奇异事。只是日用平平底法。措心于坦易明白之地。致功于讲论思辨之际。可做平生事业。(右属李愚哲。)
不于本原心地上细加涵养省察直内方外之工。惟以匆匆意绪。日向故纸堆中寻逐已陈底粗迹。搜罗抄缀。以是为能事而止。则是定无蓄德尊性之功。而反益粗心浮气之长。
待人接物。必以古人为准。言语自不轻易。(右属李愚直。)
欲登太山者。不以才到邱陵为耻。(右属黄命周。)
非圣贤法言。不敢出于吾之口。非圣贤德行。不敢作于吾之身。(右属金基洛。)
濯缨读韩文千遍。稣斋读论语杜诗二千遍。眉叟读中庸十四万遍。崔简易读汉书五千遍。金柏谷读伯夷传一亿一万三千遍。车沧洲读周易五千遍。权霞溪读纲目千遍。至今称东方大家。今之人妄恃丝发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86H 页

万卷博诵。不如味得一善言。百福妄希。不如行得一善事。(右属李愚甸。)
学者以圣贤自期。虽未至圣贤。犹可为善士。
学贵乎思。此向上去处。(右属李厚明。)
沉潜底人须刚克做事。天地之气刚。故不论甚事皆透过。(右属卢在廷。)
懈意一生。便是自㬥自弃。(右属李基守。)
义理无穷。故为学亦无穷。(右属孙柄铉。)
随时随事。不辍其工。人事虽多。无非为学之地。(右属特容。)
学者处身。当如闺中处子。不可一点受污于人。(右属纯容。)
天下诸书。岂能一一成诵。必先取圣贤之言切于吾学者先诵之。(右属金尚圭。)
读书者。须知书中所言莫非吾事。逐段逐句。皆即吾身以求之。(右属李承立。)
一日不栉。三朝晏起。古人犹以为平生过恶。(右属家容。)
略钞朱先生与长子受之书。示书社诸君。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86L 页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87H 页

右朱先生。与长子受之从学吕伯恭者也。相稷浅陋有不敢指拟于伯恭万一。然佥君父兄之意则乃朱先生之望于受之者。岂以相稷之无可相资。而并有负于父兄之意哉。请各常目此书。如亲承庭诏。而一一不至放过。佗日归侍。庶有所慰悦者矣。
书赠族子万容
程子曰学莫贵于自得。得非外也。故曰自得。
张子曰学者大不宜志小气轻。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气轻则虚而为盈。约而为泰。亡而为有。以未知为已知。未学为已学。人之有耻于就问。便谓我胜于人。只是病在不知求是为心。故学当毋我。
龟山杨氏曰为己之学。正犹饥渴之于饮食。非有悦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87L 页

和靖尹氏曰学问不可有私心。私心人欲也。人欲去天理还。
胡五峰曰以反求诸己为要法。以言人不善为至戒。
延平李氏曰学问之道。不在多言。但默坐澄心。体认天理。若真有所见。虽一毫私欲之发。亦退听矣。
朱子曰学者贪高慕远。不肯从近处做去。如何理会得大头项底。
族子万容九岁失所恃。成童而孤。家计又旁落。犹专意读书。至今三十五岁而如一日。其志可谓坚固。然尚有所未尽于本原工夫。谨写宋朝诸贤为学之方数条以赆之。万容勉之哉。
书赠族子元容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又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子曰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张子曰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朱子曰若不用躬行。只是说得便了。则七十子之从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88H 页

族子元容颇有志于力行。而常患不能敦笃。请有以警其怠慢而导其路脉者。乃书上项数条而赠之。复与之坐而语之曰。君子之学。先其难而已。不可预期其获。若有一段预期底意。行之未几。厌倦之心生焉。尔观行远者乎。千里非一步可到。必自迩而渐往。尔观升高者乎。十层非一超可诣。必自卑而渐高。不失其路。勉勉循循。有进无退。
书赠崔氏女
孙明复之妻。李文定公迪之女也。明复家贫。藜藿不充。李氏甘心淡泊。事之尽礼。
吴隐之为晋陵太守。妻自负薪。入为左卫将军。冬月无被。尝瀚衣乃披絮。
冀缺耨。其妻馌之敬。相待如宾。
梁鸿妻孟光。为椎髻著布衣。鸿喜曰真鸿妻也。为人赁舂。归具食。不敢仰视。举案齐眉。
鲍宣妻桓氏。生富骄习美饰。及为宣妻。著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拜姑毕。提瓮出汲。修行妇道。后宣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88L 页

右五人妻。百世诵其名。盖以其安分而有行也。为富人妻而有贤声者能几人哉。此非谓富而无行。贫而后独有行。富则易骄奢。贫则能勤俭故也。崔氏世有嘉范。余窃慕之而嫁汝也。况近日人家子弟。多朝富而夕贫者。使其妻猝遇困苦。汝亦有所目击也。岂若汝之素贫而自安者乎。家兄闻汝成人。以书贺余曰崔郎乃家人。吾既为喜。又以其不富为深喜也。吾兄弟之心如此。汝能安之。方是不负父心而亦可以不愧于右五人之妻也。事舅姑供宾祭议酒食许多节次。余已编之为女士须知一卷。汝宜详玩。
书示诸生
许謇,李炳祺,李瓒镐,安东焕,柳善坤,李炳朴,许涉治业于泗南。老夫病且倦。无以相发。其归也欲赠言以勉。然诸生之所愿学孔子也。非孔子之言疏矣。就大戴礼说苑韩诗外传。取六条而书示之。盖要其不可以不学也。请并与论语家语而参究焉。
子曰君子不可以不学。见人不可以不饬。不饬无貌。无貌不敬。不敬无礼。无礼不立。夫远而有光者饬也。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89H 页

子曰君子有三忧。不知。可无忧欤。知而不学。可无忧欤。学而不行。可无忧欤。
子曰不学而好思。虽知不广矣。学而慢其身。虽学不尊矣。不以诚立。虽立不久矣。诚未著而好言。虽言不信矣。
子曰身体不足观也。勇力不足惮也。族姓不足称也。宗祖不足道也。可以闻于四方而昭于诸侯者。其惟学乎。
子贡问于孔子曰赐倦于学矣。愿息事君。子曰诗云温恭朝夕。执事有恪。事君焉可息也。然则愿息事亲。子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事亲焉可息也。然则愿息于妻子。子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家邦。妻子焉可息也。然则愿息于朋友。子曰朋友攸摄。摄以威仪。朋友焉可息也。然则愿息耕。子曰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耕焉可息也。然则赐无息者乎。子曰望其圹。皋如也巅如也鬲如也。此则知所息也。
子曰不学何以行。不思何以得。
兄弟继立同昭穆说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89L 页

立志说
学莫先于立志。未有志不立而能成功者也。卓然自立而不为事物之所摇夺曰立。有趣向期必之意曰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90H 页

三轩说
许厚哉居金陵之三山。余名其书室曰三轩。盖因地而勉其进也。道德经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说文曰三。天地人之道也。谓以阳之一。合阴之二。其数三也。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慎。务三而已。一择人二因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90L 页

晚最说
武王之受丹书。卫武之作懿戒。孔子之喜易。皆在晚年。既有以得于心而自强不息。故不以年衰而有弛也。彼老而不能进者。自画自足自弃之人也。程子曰晚学为最。晚而能好学则自画自足自弃。非所忧也。李斯文泰文少而治公车有能声。既而惕然曰吾所为末也。盍有以求其本源。就闽洛诸书而致力焉。榜其书室曰晚最。用程子语也。友人卢相稷复以程说而勖之曰。学不贵博。贵于正而已。正则博。言不贵文。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91H 页

听溪说
水之细流曰溪。其流细故其声潺潺。奚足听。虽然将放于海则其声汪汪。听乎溪。要有以听乎海也。安君永墣。八溪之磊方里人也。枕溪为室。听溪声而喜曰此流必朝至黄江。未午而入洛。未曛而入海。岂可以溪而少之哉。士之为学亦然。幼而谨洒扫应对之节。盖所以希贤也。壮而能咀嚼百家。研索性理者。亦所以希圣也。岂可以洒扫应对而少之哉。其言洵有术于听水也。君生芦溪磊谷两先生之世。闻诗闻礼于磊社睡庵之庭。又游学于玉山之甪里。所讲贯者希贤希圣之诠也。何羡乎溪之入江入洛入海乎。入江入洛入海之功。在于不舍。若入江入洛而便以为已至则非所以学海也。君其勉之。
强说送林瑞勋
林生炳世二十四岁为掌礼院郎。见国是日紊。不复仕。躬耕养亲。乡人服其孝。从余问业。慨然曰亲年七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91L 页

坚白说
磨不磷者。吾必曰坚。涅不缁者。吾必曰白。然石之顽而钻刺者日至。玉之洁而易受玷污。物之无情者尚然。况人之生也。日与事物交接。非是互发。形色之触而志气之迁。能保其本质者。岂常有哉。仲尼圣人。欲往佛肸之召而子路疑之。故仲尼发坚白之说。况馀人乎。河君文植尝从余游。期其有进。近年治簿书于坊里十馀载。人皆称其不磷缁。然不磷缁岂易哉。吾则望其能不久磨不久涅而有以复其坚白也。吕叔简曰居贱有五要休。错问一件事休。屈打一个人休。妄费一分财休。轻劳一夫力休。苟取一文钱休。方孝孺曰为家以正伦理别内外为本。以尊祖睦族为先。以勉学修身为教。以树艺牧畜为常。夫如是则在外在家。庶可以免钻刺与玷污也。且窃惟之。君家近世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92H 页

哀竹说
鱼氏子命奭秀而无命。十八岁而夭。竹有手植者。随而枯死。其世父寿范君悼竹如侄。作哀竹说。读者莫不流涕。噫寿范之所以悼者我知之矣。始竹之茂也。爱侄如竹。见侄之生质之美而视之如竹之初生肌理匀净。见侄之仪状之粹而视之如竹之渐长青翠纷敷。见课业日进而勉之以淇隩磋琢。见游从贤流而喜之以裘羊开径。见器局之不草草则望之以杨筱荆簬足以入贡。见声闻之日蔼蔼则期之以嶰钟邕籥自合律吕。又见其树德应用立身立志之渐而冀与竹共固空而共直贞也。奄忽失其侄。又并与与侄相似者而不留眼前。寿范之文。安得不悽楚而绝悲乎。竹谱曰质虽冬茜。性忌殊寒。今天下阳微而阴盛。篚阻乐坏。道丧文衰。筱簬钟籥。无所售矣。磋琢游从。无所资矣。鱼生之秀而无命。鱼生竹之随而枯死。无乃为阴气所中。而鱼生之性。与竹相似。故亦同忌乎殊寒者耶。吾于是而不惟悲生与竹之所遇不辰。窃有悯于天下人之共遇殊寒。遂以刘岩夫之言而祈之曰。不孤根而挺耸。岁擢笋以成干。四时一贯。荣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92L 页

金奎玉字说
舜初摄位。整理庶务。以璿饰玑。以玉为衡。象天体之转运而察之。求以齐乎七政。洵心术渊源之所寓。精神流通之所及也。吾友金君奎玉字以舜可。其欲以舜之所以整理庶务者而具得一部玉衡于腔子者乎。舜之类上帝辑五瑞播百谷敷五教教胄子。皆在乎观象授时之后。舜可以是而行于家。殚诚乎奉先。信孚乎家众。勤乎稼穑。敦乎彝伦。迪以义方。声称蔼乎乡里。而犹惧其有负乎名与表德。属相稷敷其说。以相识日久而冀有以切偲也。噫吾所欲奉勉者。舜可既行之。又方煞用力于乡约。约便是玉衡而劝交规恤诸目。又便犹七政也。此在舜可自励。况舜可文敬夫子之裔。文敬之学。以小学为始终。舜可能思所以无忝焉。则立教明伦敬身。自是金氏之七政而小学为玉衡也。
李锡海字说
李寝郎熙久氏之冢子曰锡海。冠而字之曰吕则。云圃李丈(仲麟)之所命也。盖吕则家在东海之上。东海者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93H 页

孙柄铉字说
孙氏子有欲节其刚柔者。以其大人之命而取鼎之上九玉铉在上之义。名之曰上铉。字以亨九。既长学益进。知天下之不可上也。思所以卑己尊人者。禀于庭。复得一卦曰谦。谦者德之柄也。为德者之用谦。犹斧刃之有柯柄。宜执持而不可失也。遂改上为柄而以自励焉。求余以敬其柄者。余惟执其柄。将欲用其器。子之所以为器者谦也。余将称子以谦叟。然世之知吾子者。无不望吾子之节其刚柔。而必曰上铉亨九。吾子将何以一一谢其不然乎。必须履其基复其本。恒能执守。其德益尊而光明。然后人皆曰谦叟谦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93L 页

李炳祺字说
安泰不忧惧之貌曰祺。说文之祥尔雅之吉。盖以安泰而得之也。大学曰安而后能虑。谥法曰和好不争曰安。齐语曰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能虑故处事精详。不争故得众心。不迁故能知止。具此数者。足以享寿考。行苇所谓维祺。亦不忧惧之意也。李氏子炳祺从余游有年。余嘉其平易有守。拟之以祺然安泰之吉人。字之曰伯安。若一毫有安肆之意萌于心。便是自求鸩毒。虽欲不忧惧得乎。须更拈出表记中庄敬日强四字。揭壁而常目之。庶不至日偷也。
李瓒镐字说
礼之器曰笾豆彝卣。介圭璋瑁。琬琰圭瓒。圭瓒祼器。圭尺有二寸。瓒如盘大五升。口径八寸深二寸。以圭为柄。黄金为勺。青色为外。朱中央。酌郁鬯以献尸。礼器之贵者也。余字李生瓒镐曰公献。噫笾用竹。盛枣栗糗饵之属。豆用木盛脾臄醯菹之类。彝言为尊之法。卣在彝之下罍之上。受五斗。介圭璋瑁。天子诸侯之所临祭按瑞。而其币琬琰。惟圭瓒献尸。故其饰也至美。既以至美之器而为名。当以至美之行副之。子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94H 页

安仁焕,东焕,春焕字说。
人有四性而仁为首。地有四方而东为首。岁有四时而春为首。统论之。犹天道之有元也。安斯文秉胄有三子。长曰仁焕。第二曰东焕。第三曰春焕。尝令东焕请业于余。日东焕请其诸昆季所以敬名者。余窃思之。曰仁曰东曰春。字异旨同。苟互为表德。形虽分而气则一也。仁曰春夫。东曰仁夫。春曰东夫。兄为仁而弟效之。弟欲东而兄靡他适。复以春和之气。共为一家位育之功。义礼智自是征迈之方。西南北均亦怡怡之境。夏秋冬无非吹埙吹篪之日。而我仁而尔亦仁。尔东而我亦东。我春而尔亦春。更安有一长可争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94L 页

申晟圭字说
均是日也。化国之日。舒以长。乱国之日。促以短。其故何也。其长也其民閒暇而力有馀也。其短也其民困务而力不足也。均是人也。舜之徒为善。蹠之徒为利。其故何也。天理人欲之所由分也。申氏子取日光充盛之义。名之曰晟圭。以圣日而字之。无乃以为善日短为忧而深有爱于舒长之日欤。日有常行。出旸谷浴咸池拂扶桑。历曲阿,曾桑,桑野,衡阳,昆吾,鸟次,悲谷,女纪,渊隅,连石,悲泉而入虞渊。沦蒙谷而待曙。工夫有时分。夙夜箴是也。瞭然默识以上。日之拂扶桑时也。虚明静一以上。日之自扶桑爰始将行之时也。反覆参订以上。至曲阿时也。休养情性以上。至昆吾至鸟次时也。振拔精明以上。至悲谷至女纪时也。心神归宿以上。沦蒙谷时也。养以夜气以下。在蒙谷待曙之时也。子于是而惜寸阴则可以存天理而彼充盛之光。皆为子用工之辰。若恃其舒长而有晷刻放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95H 页

柳善坤字说
见人家瑞庆流衍而不叹羡者。非常情也。见人家酷罹殃毒而不恻然者。亦非常情也。独不念庆殃之所从来则洵至愚也至妄也。历数古今。或有积不善而受庆者乎。亦或有积善而受殃者乎。尧舜孔孟程朱及我 朝诸仁贤之后。往往载之史牒。垂范一时。而未见以桀纣舁浞莽卓及我 朝诸奸小之裔而名出仕籍。迹涉儒垣者也。噫善非借于人者。乃吾所以赋于天也。仁义礼智其大纲也。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其大目也。能乎此者。宁以小善而不为哉。又宁有一毫不善之端。投其间而抵其隙哉。柳氏子取易之坤积善馀庆之语。名之曰善坤。字以伯庆。余语之曰子欲为善。宜先讲究乎祛不善之方。看书远稗官杂记。交人远谤毁儒术者。夫然后虽一语之微一事之细。合于理则惟恐不及而已。若谓吾善如此。天必庆之。是邀福也。非为善之纯心也。
朴楫字说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95L 页

成耆远字说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96H 页

黄震模字说
易以雷为卦者八。雷天曰大壮。雷泽曰归妹。雷火曰丰。荐雷曰震。雷风曰恒。雷水曰解。雷山曰小过。雷地曰豫。其象槩是礼乐刑政之属。而独于荐雷而曰恐惧修省何哉。雷重仍则威益盛。闻之者莫不恐惧。而君子于恐惧之后。必以修省继之。况震为长男。宜畏天之盛威而修正其身。思省其过咎而改之。方可为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96L 页

孙兑锡字说
世降俗坏。学术多歧。讲习之风衰焉。以余私塾验之。始也室窄。多占邻舍。中也见所见而去。所占之舍稍废。十年以来。余病日沉绵。学规随而弛。惟姜吉元,成舜直辈时时会讲。而新进之士。不揣余无所资益。只信游谈而过从焉。孙君其一也。君名兑锡字仲说。其有见于两泽浸润。讲习为说者乎。君前年诵诗传。今年诵书传。暇日读礼作诗。日见其有进。足以相发也。余告之曰说之道。利于贞正。非道求说则为邪谄而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97H 页

李相白字说
李氏子恶涅而缁者。名之曰相白。又恐其有点污之受。问余以保守之方。余应之曰谥法外内贞复曰白。易白贲无咎。能贞复然后贲而无咎也。有玉于此。琢而不磨。不能无玼。既琢而复磨之者。益求其精也。子之白既琢矣。思所以保守之者。无乃益求其精者欤。凡物之纯至者。皆曰精。精又专一之谓也。是以舜有言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苟能于危微之地而察其所可污者而祛之。求其所可保者而执之。吾必曰李氏子善乎精矣。遂字之曰善精。
李晋洛字说
李忠道冠其子晋洛。要余字之。余惟晋者进也。盍于晋而与其进也。晋也质美。且庭有义方。庶进进不已。虽然进之有术。循序而进。可到十层地位。苟有一分躁进之念。跬步颠错。不觉落下千丈。鼫鼠之贪非据。角用伐邑。皆可戒也。晋之王考好读易。易于晋为家范。请以易喻之。易之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97L 页

李世衡奕夫字辞
黄骊之世。累叶蝉奕。胜国高节。盛代清迹。濡倡桃述。箕裘于学。有斐恒叟。专意磋琢。庭趋受之。又冠文若。爰字曰奕。厥训孔灼。奕之维何。贵在修德。惟正齐顺。皆尔攸职。惟孝惟忠。寔尔之责。尔奕尔身。尔世方赫。易赞克家。书称肯穫。是谓无忝。门户有托。矧尔隽伟。幼志已弃。盍念尔祖。盍顾尔字。愿尔加勉。扩成人道。受天之庆。景福寿考。
许涉天应字辞
大畜之吉。奚取涉川。涉川之利。曷谓应天。笃实惟艮。刚健惟乾。六五止邪。九二无愆。不抵不躁。牿牛豮豜。有厉则已。有往直前。良马驰逐。天衢翩翩。许氏之子。舞象其年。六行勖励。六经穷研。乃祖嗜礼。冠仪既诠。
小讷先生文集卷之十九 第 98H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