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
卷八 第 1a 页 WYG0220-0238d.png
 钦定四库全书
皇言定声录卷八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
 乐器第八
 (钟石)汉后重钟律杜夔以金石定乐是也但金声专一而
无变通欲以十二律长短分数作为钟律则甚不合


先臣曰方响同矩而不同声水盏子同规而不同韵


若同冶一钟均照黄钟十二觔或十四觔五两铜齐

卷八 第 1b 页 WYG0220-0239a.png
之数并就模写及冶成而声必不同况旧法黄钟十


四觔五两以次渐减至应钟而止则其厚薄大小必


不能均而欲其声之恰与律调得乎然则论钟律者


但当以声求尺度不当以尺度求声可知矣况乎尺


度本不合也

 (钟)以钟镛并言则大曰镛小曰钟以钟镈并言则大曰

钟小曰镈镈者编钟也一名歌钟编十二为一悬或


编十六为一悬用以逐歌曲者其声不同而其制则

卷八 第 2a 页 WYG0220-0239b.png
 一周礼镈师注谓镈如钟而大谬矣宋庆历间大安
 乐成所铸黄钟镈每一重一百六觔容九斗九升皆
 从周礼注误用之者若左传国语韦昭杜预诸注皆
 曰镈小钟可验也
 有谓镛大以领乐钟中以节乐镈小以倚乐则又有
 互用者周有景钟所以领乐(景大也)有笙镛笙磬反所
 以节乐(书笙镛以间诗笙磬同音)惟歌钟颂磬则皆倚声之器不
 他役耳笙镛特悬歌钟编悬故一名特钟一名编钟
 笙磬颂磬亦然
卷八 第 2b 页 WYG0220-0239c.png
 吕氏春秋谓黄帝命伶伦铸十二钟和五音传曰黄
 帝命伶伦与营援作十二钟今十二钟一簴是也七
 正五清共十二枚盖古以十二律共作一簴而后世
 易以十二簴每簴十二枚皆一宫或黄钟或太簇则
 失之渎矣若编悬十六又是一法周礼钟磬二八郑
 注二八十六枚则明明有之特其二八则一是五声
 加四清为歌用一是五声加二变为调式合九与七
卷八 第 3a 页 WYG0220-0239d.png
 为十六世不晓四清用法谓十二律外又加四清故
 聚讼不决耳宋人必谓古无十六钟磬谬矣按唐西
 凉部乐皆有编钟磬与西凉方响一架皆十六枚然
 则裔乐亦尚有知其数者况隋唐宫悬其明明可按
 者原不乏也
(诸钟)尔雅钟中者曰剽小者曰栈(盏也)或云栈以象功之浅
 者故晋人得钟长三寸中径四寸铭曰栈是也又许
 慎曰鏄錞于之属故黄池之会吴王亲鸣钟鼓錞于
 振铎则如小铃然可手摝之而洪容斋随笔谓南齐
卷八 第 3b 页 WYG0220-0240a.png
 益州刺史献始兴王鉴者有三尺九寸则俨然大钟
 矣非是物也后乐器有将于不知与錞于同异何若
 或曰似瓮而倒悬之则亦其类焉耳
 周礼鼓人掌六鼓四金之音声以节乐四金者錞独
 铙铎也旧注镯即钲又名丁宁又谓铙亦钲属又谓
 铙似铃如释氏浮沤有柄无舌铎无柄有舌皆节乐
 之器予谓丁宁似铃器小而声清如释氏浮沤然以
卷八 第 4a 页 WYG0220-0240b.png
 其声丁丁宁宁故名若铙则军中常用之岂有如释
 氏方寸指磬可以号令进止者古马上之乐名铙吹
 即横吹似吹铜之器未必如錞于但节乐者或名同
 而器异则未可知要其如浮沤则未必然耳
(方响)方响一架十二枚与编悬同亦有十六枚者后周正
 乐载西凉清乐方响十六枚是也此虽非古器然以
 代钟磬亦相协者旧以铁为之亦名铁响大略修八
 寸广二寸其制不等
(钟悬)钟磬二八向来误认作十二律外又加四清故常疑
卷八 第 4b 页 WYG0220-0240c.png
 其叠复不合后见宁王乐工所藏录有古钟模字中
 有囧五字推求不得以为此必五声复出
 作一簴而故避本字取其半字以为记者此必四清
 钟字也一簴二八原有五声在十二律内则四清所
 记当避本字向疑十二律四清为不合者今始知果
 有是也则又疑四清无羽声何得又有字得非唐
 人所称五清钟乎然五清一为变宫清亦非羽清既
卷八 第 5a 页 WYG0220-0240d.png
 而悟二八之制盖合七律九声而为十六者且观十
 二律图有上下两层上自右而左下自左而右注曰
 编悬次第如是因以九声七声分上下环列(见七调第四)
 则本清对接正变循次确然不易然则五半字者乃
 七声之重字所以避九声之正字者也乐律残缺儒
 者考数而不知工师识声而不传故旧工散谱皆可
 寻索而惜乎其又亡也(其谱在顺治三年下江东时燬于兵火)若其簴
 列先下格或先上格本无定制其先上者亦先臣记
 乐录中编悬先上层也(谓以黄钟列上格起)
卷八 第 5b 页 WYG0220-0241a.png
 汉服虔以十二钟当十二辰更加七律一悬为十九
 钟后周长孙绍合七律正倍为十四钟梁武帝又加
 浊倍三七二十一钟此皆在编悬之外最无理者
(铜管)或云金不止钟镛之属按周官太师掌六同同者铜
 也郑注阳律以竹为管阴律以铜为管故乐录吹部
 有大横吹小横吹俱是铜器先臣尝曰古有铁笛有
 铜笛即六铜管之制后人稍变其形为铙歌鼓吹意
卷八 第 6a 页 WYG0220-0241b.png
 铙即今洒捺所谓横吹铜器者其注为钲者另一器
 耳汉管宁锄园得旧金管以锄挥之金管即铜管晋
 武帝时张华荀勖校律出御府所藏尚有古今铜竹
 律二十五具西京杂记载秦咸阳宫有铜人十二各
 执一管以械使之吹即铜箫也然则铜吹之制旧矣
 故晋书安帝纪桓元制龙角传曰设角十二于鼓左
 右后列各六具以代金则意当时仿周制铜律十二
 管而以角代之故曰代金若后人所谓铜角为长鸣
 为中鸣在马上所用则又仿龙角之制而更变之者
卷八 第 6b 页 WYG0220-0241c.png
 总之管之有金自古而然此即十二律本声在虞书
 下管礼记管象之列非鼓吹物也
(磬)八音亦偶然用八色耳汉后石声不入乐晋破苻坚
 后始有四厢金石之乐嗣后取石于泗滨究竟不合
 唐以华原石代之白乐天乐府有华原磬诗然合乐
 者鲜故古亦云石声难谐此虽具一音而不能用亦
 无如之何者大要古初地狭南方多未通故但取给
卷八 第 7a 页 WYG0220-0241d.png
 泗滨今南方石多有声者随地取给无所不可但以
 声为主不在备物斯为得之
(诸磬)礼记郊特牲有玉磬春秋臧文仲以玉磬如齐皆乐
 中器书之天球在东序即是物也隋苏夔能造玉磬
 唐制宗庙殿廷用玉磬或云云璈即玉磬名今易以
 铜名云锣旧用十三枚今用九枚名九云锣此即破
 编磬之十六而为九声者耳虽今制实古器也
 特磬大而特击非编悬也颂磬即编磬亦十六枚与
 钟同汉成帝时益州犍为郡于水滨得古磬十六枚
卷八 第 7b 页 WYG0220-0242a.png
 即是其数
(箫籥笛篪管)声无古今器亦无古今房庶曰诚使知音者由
 今之器寄古之声讵非治世之音乎顾音以竹为始
 黄帝造乐伐竹吹之盖古人呼管作律十二管即十
 二律陈氏乐书曰乐以木为末以竹为本又曰管所
 以和众乐以其探本故也(韩邦奇谓八音之数惟丝为自然其说颇缪)
 说者不识箫笛所起疑是近制不知箫韶下管虞书
卷八 第 8a 页 WYG0220-0242b.png
 有之执籥吹篪周诗具在故周官笙师掌教吹籥箫
 篪篴管所谓籥即太常单箫也箫者排箫即䇾箫筊
 箫也篴即笛也横笛之变形谓之篪管即头管也则
 是籥箫篪笛管五者皆三古乐器祗今之所为箫者
 古不名箫而名籥遂谓箫必排箫今之所为箫者当
 名为籥不知籥即箫耳且排箫亦即单箫而连比之
 者旧称韶箫为十二律之本舜所制者每一管具七
 声十二管即八十四声十二人各执一管以长短为
 序并立各奏一均汉儒不知竟联之一处后世求其
卷八 第 8b 页 WYG0220-0243a.png
 声而不得乃为二十四管一管止具一声信此则排
 箫者仍是今所用之箫而联比之今太常中和箫其
 制如今箫十六而排吹之是也夫排箫之制虽古然
 全不适用(先臣尝曰如每管六孔排之则指不给按若每管无孔排之则唇不给吹)故乐
 统亦曰排箫非善器以之取声则不圜以之换宫则
 不准以之倚歌则不浃此但多其制以存美备而实
 未尝用者若笛与箫同而树则为籥排即为箫横即
卷八 第 9a 页 WYG0220-0243b.png
 为笛稍变则为篪为管实即一器古有长笛短笛汉
 笛长尺围寸唐制尺八寸取倍黄钟九寸之说此是
 常度而古有竖笛晋有黄钟笛长三尺八寸此即长
 笛又有雅笛手笛长九寸或即短笛第笛孔相距全
 视短长为分寸若三尺八寸则孔距辽绝布指难接
 而九寸之管童捉竖捏难以取韵故蔡邕十二笛晋
 十二箱笛皆以十二律长短为度甚不足据总是今
 之箫笛全合古法但守恒规不尚新变至于箫色笛
 色工上尺一古名今谱彼此互异则第认笛穴不认
卷八 第 9b 页 WYG0220-0243c.png
 笛色毕觜参呼为毕参觜无不可耳(旧笛色谱云自上而下第一孔)
 (为宫第二孔变宫第三孔羽第四孔徵第五孔变徵笛体中角最上后出孔商)又谱云笛无长短自下 
 (而上笛体中黄钟宫也第一孔大吕太簇商也第二孔夹钟姑洗正角第三孔仲吕蕤宾清角变徵也第)
 (四孔林钟正徵第五孔夷则南吕羽第六孔无射应钟变宫其哨声黄钟半律清宫也)按黄钟清声不 
 (名哨声笛色六孔外亦无哨声之谓)
 先臣曰旧以箫笛六孔兼十二律每孔该二律如太
 簇兼大吕姑洗兼夹钟类此大不合若谓兼音之法
卷八 第 10a 页 WYG0220-0243d.png
 在吹气之缓急口唇之俯仰吹正唇正则得本音吹
 缓唇俯则兼浊音吹急唇仰则兼清音则万一曼声
 而需清音其吹反急趋声而需浊音其吹反缓此尤
 大缪之论不足据者且其所谓俯仰缓急间毫釐进
 退实皆影响髣髴绝无可凭之事而欲明明白白分
 作三音何其诞也
 编箫二十一管取七音而三倍之唐后有宴乐箫皆
 同此数而尔雅谓二十二管曰䇾十六管曰筊(编箫大曰)
 (䇾小曰筊)蔡邕郭璞俱云大箫二十三管小箫十六管其
卷八 第 10b 页 WYG0220-0244a.png
 管数寡多全无一定至若籥管篪笛穴空之数宜有
 成式而从来相传者言人人殊将何取正如籥尔雅
 曰三孔(籥如笛而三孔小者曰箹)毛苌注诗曰六孔广雅曰七孔
 (大曰产中曰仲小曰箹)如管说文曰六孔广雅曰八孔蔡邕月
 令章句曰有孔无底尔雅曰有底如笛杜子春谓五
 孔陈氏乐书谓七孔如篪尔雅云一孔上出(大篪谓之沂以)
 (竹为之一孔上出寸三分名曰翘横吹之)广雅云八孔蔡邕云六孔有距
卷八 第 11a 页 WYG0220-0244b.png
 (一云有底之笛)郑康成云七孔陈氏乐书曰篪者先儒有六
 孔七孔八孔十孔之说
(双笛)双笛一名羌笛四孔京房加一孔于后共五孔以备
 五声之用此汉武时丘仲所作见马融长笛赋及应
 劭风俗通或云即今笛非也
(觱篥)箴篥笳首而竹身九孔旧以为即管非也辽金乐部
 有双觱篥桃皮觱篥皆旧器
(律管)唐乐图所传有十八管取五声四清为九声而倍之
 其声通黄钟林钟二均相传为梁部所用虽其制不
卷八 第 11b 页 WYG0220-0244c.png
 可考然尚晓五声四清为九声即此一节已可为告
 朔一饩羊耳
 律管无孔或云当如箫然第剜其唇以被吹已耳而
 蔡元定作律管图各施七孔于其间谬矣凡管无孔
 则高下有等一为孔穴则声之高下反不大远以孔
 寸为主耳此皆不经体验而徒见之纸上者况无射
 应钟皆四寸零以四寸之管而施七孔何荒唐也
卷八 第 12a 页 WYG0220-0244d.png
(笙竽)笙与竽皆匏而其制则一虽有大笙小笙大竽小竽
 和笙笙十三簧(即和)十七簧(即今太常所用笙)十九簧(即)
 十六簧之别(即竽)而总名之曰笙又有十七管竽十九
 管竽随时变制无大同异特簧管过多便不适用与
 箫笛同盖今世所用笙即是古笙况周官笙师所吹
 五器箫籥笛篪管至今未变琴瑟皆然然则今之乐
 器亦何一非古器而雅声阒然信乎乐之亡乃声亡
 非器亡也
(簧)史记女娲之笙簧似簧亦笙名旧称大笙谓之簧是
卷八 第 12b 页 WYG0220-0245a.png
 也惟鹿鸣吹笙鼓簧指笙中之簧言吹笙则簧动耳
 其他凡单言簧者皆笙名(如左执簧类)传称王遥有五舌
 竹簧即是其类
(琴瑟)琴瑟皆倚歌之器与筝𥱧琵琶弦鼗用同今以其繁
 重故减而为四弦(今阮越琵琶类)为三弦(即弦鼗旧器而新为改制名三弦子)
 为二弦(今提琴笳琴类)实则一也自隋唐以后不解琴瑟合
 乐于是道家者流创为高坐空弹之法反云琴调以
卷八 第 13a 页 WYG0220-0245b.png
 无字为贵失其本矣先臣曰此鍊师尊师之事古人
 无是也(古操弄吟引皆一人坐弹然皆有曲如猗兰龟山类且口吟手弹或一人吟一人弹无空)
 (弹者若云无字则比之叭喇铙角之类全非丝声矣即叭喇铙角亦有曲)
 古有大琴用二十弦大瑟用五十弦此皆指繁不适
 用徒备观者惟十二弦琴十三弦瑟谓可应十二律
 之数间亦用之但琴嫌太烦瑟嫌太简且琴与瑟与
 筝何所分别旧说黄帝造瑟五十弦使素女鼓之而
 悲因破其半为二十五弦则荒唐叵信天下无丝少
 而欢丝多而悲者惟蒙恬破瑟作筝为十三弦则容
卷八 第 13b 页 WYG0220-0245c.png
 有然耳若旧谓琴七弦为七声十三晖为十二律即
 又非是琴弦七声原只五声六与七即一二之清声
 也十三晖亦非十二音泛则上下复出按则五声相
 周但以诸弦相应处分之作刌节耳瑟则每一弦具
 一律与钟磬等外十二弦具十二正律内即十二清
 声也如旧谱第一弦黄钟中第十四弦黄钟清第二
 弦大吕中第十五弦大吕清第三弦太簇中第十六
卷八 第 14a 页 WYG0220-0245d.png
 弦太簇清类
 旧说宫声极大而沈属土以八十一丝为弦则其声
 应商声次大属金以七十二丝为弦则其声应角声
 半清半浊属木以六十四丝为弦则其声应徵声次
 清属火以五十六丝为弦则其声应羽声极细属水
 以四十八丝为弦则其声应其丝数照史记五声之
 数与杜氏通典所记五声大小之次相同祗徵数五
 十四此为五十六丝不合且丝数多寡难以定律燥
 湿强弱何所准据若谓必八十一丝而宫声始应非
卷八 第 14b 页 WYG0220-0246a.png
 此即不应则歌声偶高而犯商为商之宫偶低而犯
 羽为羽之宫此正旋宫之法将谓非其数而不应乎
 抑否乎此孺说也
(杂弦)竖箜篌卧箜篌火琵琶小琵琶二弦琵琶八弦琵琶
 十二弦筝十三弦筝十二弦筑十三弦筑皆列代乐
 器之可用者
(埙)乐记土曰埙即埙也其位在北而坎音于是为冬至
卷八 第 15a 页 WYG0220-0246b.png
 为黄钟之宫所谓埙阳气于黄泉之下者则埙固音
 之始也
世祖皇帝曾改埙稍大而正其穴此开乐之始竹者中
 气也阳气中发于时为春于卦为震正景运盛开之
 际我
皇上曾示乐工以高字而正其音此成乐之盛第
世祖皇帝所改埙器尝入太常窃观之而忘其为制大
 抵埙有六穴所以应六律出中声而宋太乐旧埙有
 七孔上下皆圆髹之以应七音又景祐冯元乐记云
卷八 第 15b 页 WYG0220-0246c.png
 太乐埙八孔上一前五后二则岂六穴者除吹口一
 穴为五声八穴者除吹口一穴为七音而七穴则连
 吹口为数者耶若穴位旧注云上一前二后三韬以
 黄囊为登歌之乐而明代乐部注上一吹窍前三后
 二则于按指为稍便意旧注或误耳
(水盏)元有水盏子以铜为之凡十有二而拊以铁箸此改
 土为铜者水盏子为隋后乐器
卷八 第 16a 页 WYG0220-0246d.png
(拊)拊韦表而糠裹(谓中实以糠)白虎通谓革而糠革与韦皆
 皮也或曰革是麻用以为拊不知所据此登歌之器
 故虞书搏拊琴瑟同列堂上而蔡沈陋劣谓手击琴
 瑟之称则周礼所谓登歌令奏击拊者是何物耶(明堂)
 (位有搏拊名荀卿曰架一钟而尚拊大戴礼曰架一磬而尚拊拊之为器其来旧矣)
(鼓)仪礼有建鼓明堂位曰楹鼓即建鼓也以树一楹而
 贯鼓于其端故又名树鼓又周礼建路鼓于寝门之
 外则又名路鼓皆是物
 夏后氏足鼓则以鼓而加四足者周官有悬鼓则悬
卷八 第 16b 页 WYG0220-0247a.png
 而击之又有朔鼓应鼓在悬鼓之侧则皆小鼓带击
 以节乐者又鼗鼓鼖鼓皆节乐之器然鼗鼓小鼓(两耳)
 (自击有柄)鼖鼓大鼓
(诸鼓)若雷鼓八面灵鼓六面路鼓四面则其制已不可考
 至后世乐部有毛员鸡娄答腊三杖都昙诸名皆唐
 乐部有之唯金鞚小鼓花鞚梢子鼓则元乐所有而
 明代亦习用之者然不详其制独鸡娄鼓谱明宁府
卷八 第 17a 页 WYG0220-0247b.png
 乐工有传之者谓其制圆长如瓮两面受皮处甚窄
 以红丝绳系左腋间左手持小鞚如瓯与右手手指
 反背冲击而带搏鸡娄两面以错声其间其声有节
 其搏有度今其谱亡
(柷敔)柷敔一名椌楬柷以起乐敔以止乐历代皆袭用之
 又周礼有舂牍应雅则节乐之器舂牍者以竹筑地
 作声应雅与柷同如漆筒而中摇以椎可节乐者盖
 小器曰应应雅之应柷犹应𣌾之应鼓也一曰舂牍
 二器应雅亦二器皆相类者
卷八 第 17b 页 WYG0220-0247c.png
(拍)拍唐乐然故适用此皆无关系者虽古今参用之皆
 可也
(历代定乐)古乐在春秋时已无传者西汉定乐祗用乐府令
 夏侯宽备箫管之数协律郎李延年造新声皆非儒
 臣有学识者(时司马相如叔孙通辈皆校定乐章不解声律)祗一司马迁能
 言律数而毫无补于当时之乐则夫律数之不足恃
 亦可验矣(太史典历数之事此是其职掌故但以历言律而今之言乐者动本律书所以滋误)
卷八 第 18a 页 WYG0220-0247d.png
 暨汉元以郎中京房自称识声使韦元成问之而房
 之所受系小黄令焦延寿易数之学通易于律(与司马迁)
 (通历于律同)专以五声推六十律合之八卦推六十四卦
 之法而终不可用然而后世之展转沿错相寻致误
 者则惟迁房二人之学居多焉后汉建武中耿弇罢
 益州传送公孙述瞽师及法物至京瞽师知考击而
 不能为言至魏武平荆州获汉雅乐郎杜夔素善八
 音又有散骑郎邓静尹商舞师冯肃皆善调雅乐歌
 词魏武使之铸钟律当时铸工柴玉称善铸而夔訾
卷八 第 18b 页 WYG0220-0248a.png
 其不如法至自为铸造及晋武时有儒臣荀勖张华
 通音律讥夔所造钟不合然而勖所谙者则仍房学
 也首复六十律之制截笛穿穴以为神解至明帝时
 诏阮咸损益之咸亦儒臣讥其律太高高则哀思不
 协中和盖以十二笛笛穴五音以为之声虽其中多
 复声未必一笛全高于一笛之上然而声必峻势固
 然也乃咸亦未能确然知六十律之谬但以为高而
卷八 第 19a 页 WYG0220-0248b.png
 不知其所以变暨东晋武帝破苻坚获其乐工杨勖
 等闲习旧乐于是备四厢金石之器改撰歌诗而金
 石不谐因欲改器以就声而器不可改当其时六十
 律之制未尝亡也后魏太武帝破赫连昌获古雅乐
 器及平凉州破沮渠氏得其伶人器服但存乐署而
 无所用至孝明时江左陈仲孺奔魏自言能依京房
 立准以调八音复六十律之制又以琴调均乐器谓
 清调以商为主平调以角为主(清调平调瑟调为三调)胶音饰
 律傅会无实廷臣萧宝寅等争辟之至废帝时诏尚
卷八 第 19b 页 WYG0220-0248c.png
 书长孙稚太常卿祖莹理金石则专司算数之事而
 乐声亡矣隋文帝开皇初有志复旧以秘书监牛弘
 秘书丞姚察太子洗马苏夔沛国公郑译乐工万宝
 常辈共正乐律时不解七律不识十二宫彼此争执
 郑译欲复七律则反增一律曰八律牛弘欲定十二
 宫则反尽弃十一宫而独守黄钟宫曰一宫以致累
 黍不就候气不就及问万宝常则仍欲复六十律之
卷八 第 20a 页 WYG0220-0248d.png
 制推至三百五十律一千八声而犹不肯已其可笑
 如此唐承隋之旧其于雅乐则仍守黄钟一宫而间
 用俗乐裔乐为三部伎然而律吕之事浸衰焉(文宗朝冯)
 (定等定乐仍袭开元法曲至肃宗时有山东魏延请定十二律太常以汉律考之黄钟乃太簇也)
 若赵宋儒臣初用王朴律致误而自景龙以至庆历
 其间言乐之儒纷纷而起如和岘李照胡瑗阮逸邓
 保信房庶范镇司马光刘几杨杰等或除四清或去
 二变或改尺籥(阮逸以大黍累尺小黍实龠自戻本法房庶更易累黍之法为量黍)
 改声律(房庶改变徵为变羽改变律为闰律)至于六十律之说则共遵
卷八 第 20b 页 WYG0220-0249a.png
 不变逡巡至崇宁政和方士妄言律用太少以致截
 黄钟倍半为三黄钟律(时刘炳不肯用太少律而蔡攸不悦炳乃令乐工断黄钟)
 (管一倍之一半之绐曰此太少律也攸不疑遂用三律大者一尺八寸小者四寸五分与九寸本律而三)
 而终不之悟遂至声音歇绝延及南渡数百年间无
 言乐者而蔡元定以隐居窃议乐律宜鉴前车自汉
 后迄今算律制器之谬与夫六十律三百五十律之
 误而乃剿袭旧说算管辨尺备核迁术力推房学而
卷八 第 21a 页 WYG0220-0249b.png
 乐终以亡元祖初年用河西高智夏言徵用酉夏旧
 乐及收燕京得金朝掌乐许政及翟刚等九十二人
 此皆不能言律吕者若明代儒臣并鲜学术凡捃摭
 言事率皆空虚剽窃了无实济当太祖初改元时有
 学士朱升者稍知掌故上使之典乐而未审也偶上
 击石时问升何音升以徵音对实宫音也上诘之升
 无以应而起居注熊鼎曰石声难和是以难知上曰
 石声固难和然乐以人声为主未有人声和而八音
 犹未和者因令乐工登歌一曲复叹曰古作乐以格
卷八 第 21b 页 WYG0220-0249c.png
 神人和上下而近代儒者茫然不解声律为何等何
 以言乐鼎进曰乐音不在外求实在人君之一心君
 心和则天地之气亦和而乐无不和矣夫以古乐沦
 亡之际人声不讲之时独有明君焉以人声为作乐
 之本而流连叹息使为之臣者有伦夔于此进而考
 声音析宫徵则古乐何难骤复而乃以君心数语文
 其固陋读史至此未尝不叹于明代之臣之无学也
卷八 第 22a 页 WYG0220-0249d.png

其后嘉靖间世宗欲复古乐大学士夏言荐太仆丞


张鹗定乐时尚书韩邦奇自言知音其说一本之律


吕新书因作律吕直解主事杨继盛师事之然乐卒


不明其言皆旧儒剩法不可施于用然则古乐之亡


自春秋迄明其难复也如此今幸遭遇良时躬逢

 神圣古乐之兴端在此日向曾窃制乐章妄附乐议祗

校订篇什而未尝一及歌咏之法至于太常考击徒


习故常尚未经

 圣人亲为正定依永和声犹似有待何期
卷八 第 22b 页 WYG0220-0250a.png
 皇言顿启蕴奥尽发真所谓开天地之房通神明之秘

者将见古乐沦亡自春秋迄明千年长夜而一旦尽


举而振豁之咸韶之复于是乎在矣(臣)自幼失学百


凡疏劣独于此乐律之微少有师承因为阐

 皇言而记之如此苦夫神明其事则在
 延左右不乏伦夔(臣)又何能赞一词焉
皇言定声录卷八
卷八 第 23a 页 WYG0220-0250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