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0734-002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金匮要略论注卷三    汉 张机 撰
             嘉兴徐彬 注
  百合狐惑阴阳毒
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
不能食尝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
有美时或有不欲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
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
卷三 第 1b 页 WYG0734-0028b.png
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每溺时头痛者六十日
乃愈若溺时头不痛淅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时
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其證或未病而预见或
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后见者各随
證治之
 注曰此言伤寒虚劳之人都有正气不能禦邪致浸
 淫脉现證杂乱不能复分经络曰百合病谓周身百
 脉皆病然若有所宗而主之以致各病而各不能专
卷三 第 2a 页 WYG0734-0029a.png
 持其病者但觉行住坐卧饮食皆妨而寒热口苦便
 赤吐利诸症且得药则剧身形反如和毫无可捉摸
 而唯其脉微数似属(阙/)    转为患现證不能
 食默默不能卧似属(阙/)   口苦似属少阳小便
 赤似属太阳吐利似属三焦腑病未深入脏故恐邪
 久留连阳经抟结于脑则猝难脱身而非不治之病
 但于溺时而头痛者知其深曰六十日愈谓月再周
 而阴胜则伤邪自平也头不痛而淅淅然则病稍浅
卷三 第 2b 页 WYG0734-0029b.png
 矣快然而头眩则邪更浅矣故愈日以渐而速也至
 其病发之先后远近无非视内气并邪蓄之浅深故
 曰各随證治之乃千金曰其状恶寒而呕者病在上
 焦也二十三日当愈其状腹满微喘大便坚三四日
 一大便时复小溏者病在中焦也六十三日当愈其
 状小便淋沥而难者病在下焦也三十三日当愈各
 随證治之则知此病有抟邪在内而微有三焦之分
 者其治法又当分三焦而和之可知矣
卷三 第 3a 页 WYG0734-0029c.png
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 百合病下之后
者滑石代赭汤主之
 注曰十二经络皆朝宗于肺而气口成寸乃仲景注
 百合病云百脉一宗悉致其病岂非谓百脉之病无
 可名状一宗于肺而为病乎百合者味甘平微苦色
 白阳中之阴补肺药也观其用之为主而即以百合
 名病则仲景因肺为治之意不更晓然乎然不明言
 肺何也盖百合病乃伤寒馀邪留连阳经而浸淫于
卷三 第 3b 页 WYG0734-0029d.png
 各腑之阴无正气以统之各自为病互相牵引若出
 一宗而现證无一是肺则知病虽不在肺而肺之治
 节实不行矣故以百合之夜合属阴色白归肺瓣瓣
 相附无往不合者补肺之正气以合于他脏而理其
 滞者为主其在汗后者汗过伤阳阳虚热郁不可攻
 补故以百合同知母之保肺清胃而滋肾者以养其
 阴加之泉水以清其热而阳邪自化也其在下后者
 下多伤阴虚邪在阴阴虚火逆攻补无益故以百合
卷三 第 4a 页 WYG0734-0030a.png
 同滑石之通窍代赭之镇逆者以通阳气加之泉水
 以泻其热而阴气自调也
百合知毋汤方
 百合(七枚/)  知母(三两/)
 右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沬出去其水更以泉
 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知毋取一
 升后合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滑石代赭汤方
卷三 第 4b 页 WYG0734-0030b.png
 百合(七枚/)滑石(三两碎/绵裹)代赭石(如弹丸/碎绵裹)
 右先以水洗百合浸一宿当白沬出去其水更以泉
 水二升煎取一升别以泉水二升煎滑石去渣取一
 升后合和重煎分温服
百合病吐之后者百合鸡子汤主之
 注曰吐伤元气而阴精不上奉故百合病在吐之者
 须以鸡子黄之养阴者同泉水以滋元阴协百合以
 行肺气则气血调而阴阳自平
卷三 第 5a 页 WYG0734-0030c.png
百合鸡子汤方
 百合(七枚/) 鸡子黄(一枚/)
 右先以水洗百合浸一宿当白沬出去其水更以泉
 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鸡子黄搅匀煎五分温服
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
 注曰既不经吐下发汗则无伤阴伤阳之可虑但病
 形如初初者即伤寒论所谓太阳病是也如初不解
 是阳经之困极而阴气亦耗竭矣心为五脏之主故
卷三 第 5b 页 WYG0734-0030d.png
 以生地之凉血补心者同百合泉水养阴以化其阳
 经之久邪
百合地黄汤方
 百合(七枚/) 生地黄汁(一升/)
 右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沬出去其水更以泉水
 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地黄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温
 再服中病勿更服大便当如漆
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
卷三 第 6a 页 WYG0734-0031a.png
 注曰渴有阳渴有阴渴若百合病一月不解而变成
 渴其为阴虚火炽无疑矣阴虚而邪气蔓延阳不随
 之而病乎故以百合洗其皮毛使皮毛之窍得其平
 而通气于阴即是肺朝百脉输精液于皮毛脉合精
 行气于腑之理食煮饼假麦气以助精液也勿食盐
 豉恐伤阴血也
百合洗方
 百合一升以水一斗渍一宿洗身洗后食煮饼(勿食/盐䜴)
卷三 第 6b 页 WYG0734-0031b.png
百合病渴不差者括蒌牡蛎散主之
 注曰渴不差是虽百合汤洗而无益矣明是中之阴
 气未复阴气未复由于阳亢也故以括蒌根清胸中
 之热牡蛎清下焦之热与上平阳以救阴同法但此
 从其内治耳故不用百合而作散
括蒌牡蛎散方
 括蒌根   牡蛎(熬等分/)
 右为细末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卷三 第 7a 页 WYG0734-0031c.png
百合病变发热者百合滑石散主之
 注曰仲景尝谓发于阳部其人振寒而发热则知变
 发热者内热不已淫于肌肤而阳分亦热故以滑石
 清腹中之热以和其内而平其外兼百合壮肺气以
 调之不用泉水热已在外不欲过寒伤阴故曰当微
 利谓略疏其气而阴平则除也
百合滑石散方
 百合(一两/炙)  滑石(二两/)
卷三 第 7b 页 WYG0734-0031d.png
 右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当微利者止服热则除
百合病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
见阳攻阴复发其汗此为逆见阴攻阳乃复下之此亦
为逆
 注曰此段总结全篇谓百合病同是内气与伤寒馀
 邪相并留连无已不患增益而患因循故病在下后
 及变渴渴不止所谓见于阴也势必及阳至阳亦病
 而无可为矣故以滑石通彻其毛窍之闭百合利其
卷三 第 8a 页 WYG0734-0032a.png
 皮毛之阳在内之阳燥括蒌牡蛎养其腹内之阳阳
 得其平阴邪欲传之而不受则阴经之邪渐消矣所
 谓以阳法救之也病在汗后及下后及病形如初及
 变发热皆所谓见于阳也势必及阴至阴亦病而无
 可为矣故以知母(阙/)   之阴鸡子养其血分之
 阴生地壮其(阙/)    发于肌表者滑石以和其
 肠胃之阴(阙/)    邪欲传之而不受则阳中之
 邪渐消矣所谓以阴法救之也然而救也非攻也若
卷三 第 8b 页 WYG0734-0032b.png
 用汗下之法则是攻矣故见阳攻阴阴虚阳将袭之
 而况云救乎然使阳即有欲袭之势非阳之强也故
 曰复发其汗此为逆谓初误在攻阴此又误在治阳
 也见阴攻阳阳虚阴将袭之而况云救乎然使阴即
 有欲袭之势非阴之强也故曰乃复下之此亦为逆
 谓初误在攻阳此又误在治阴也
 论曰阳法阴法即和阴和阳之法也以此相救即和
 其未病意内经所谓用阴和阳用阳和阴也故诸治
卷三 第 9a 页 WYG0734-0032c.png
 法皆以百合补肺而使流气于腑所谓气归于权衡
 权衡以平也皆以泉水清邪热而使受成于肺金所
 谓炎蒸得清肃而万物容平也但病见阳加一二味
 以和其阴病见阴加一二味以和其阳耳或曰滑石
 亦属阴品以为和阳药何也曰气属阳窍通阳小便
 利则气化滑石色白味淡阴中阳药也能利窍通便
 则气畅气畅而阳自和也或曰然则滑石既以和阳
 逮后变发热又以之和阴何也曰百合病至发热此
卷三 第 9b 页 WYG0734-0032d.png
 又阴病不已而阳乃并病与阳独病不同故外既热
 且安其内而以滑石之凉寒润下者主之然即不敢
 与泉水并用以大伤其阴则内阴自和而外阳无忤
 亦所谓阴法救之也若渴不瘥者乃百合变渴既和
 皮毛之阳而不应则阴中之阳必燥矣花粉牡蛎皆
 味轻色白阴中阳药以之退阴火而复元阳故亦能
 和阳也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
卷三 第 10a 页 WYG0734-0033a.png
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间食臭其面目
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嗄甘草泻心汤主之蚀
于下部则咽乾苦参汤洗之蚀于肛者雄黄薰之(千金/肛字)
(下有/外字)
 注曰狐惑虫也虫非狐惑而因病以名之欲人因名
 思义也大抵皆湿热毒所为之病故状如伤寒谓温
 热无奈略似伤寒而病不在表也阴分受热故默默
 欲眠然目不得闭阴火隔阳在目也卧起不安病在
卷三 第 10b 页 WYG0734-0033b.png
 内外不自适也于是毒盛在上侵蚀于喉为惑谓热
 淫如惑乱之气感而生𧌒也毒偏在下侵蚀于阴为
 狐谓柔害而幽隐如狐性之阴也蚀者若有食之而
 不见其形如日月之蚀也湿热既盛阴火伤胃不思
 饮食恶闻食臭矣面者阳明之标目者厥阴之标内
 有毒气去来故乍赤乍黑乍白变现不一然上部毒
 盛则所伤在气而声嗄药用半夏泻心汤谓病虽由
 湿热毒使中气健运气自不能逆而在上热何能聚
卷三 第 11a 页 WYG0734-0033c.png
 而在喉故以参甘姜枣壮其中气为主芩连清热为
 臣而以半夏降逆为佐也下部毒盛所伤在血而咽
 乾喉属阳咽属阴也药用苦参薰洗以去风清热而
 杀虫也蚀于肛则不独随经而上侵咽湿热甚而糜
 烂于下矣故以雄黄薰之雄黄之杀虫去风解毒更
 有力也
甘草泻心汤方
 甘草(四两/炙)黄芩(三/两) 乾姜(三/两) 半夏(半/升) 黄连(一/两)
卷三 第 11b 页 WYG0734-0033d.png
 大枣(十二/枚劈)人参(三/两)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
 一升日三服
参雄薰方
 苦参一升以水一斗煎取七升去滓熏洗日三 雄
 黄一味为末筒瓦二枚合之烧向肛熏之
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两日
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眦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
卷三 第 12a 页 WYG0734-0034a.png
豆当归散主之
 注曰此言人病湿热侵阴有类于狐惑而加甚者故
 继狐惑證而曰病者乃槩词如惊悸篇中论瘀血先
 提病人病者起非即指狐惑病也观后用药绝不同
 于治狐惑可知矣谓脉数阴分热也无热不在表也
 更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阴分热可知但初得之仅
 止于热故二三日目赤如鸠眼目通于厥阴热气乘
 之故赤鸠鸽也七八日热极而肌伤则四眦黑火乘
卷三 第 12b 页 WYG0734-0034b.png
 胃则反能食肌伤则脓故曰脓已成也然狐惑但欲
 眠此言欲卧则昏然欲睡乃邪独乘阴而更甚矣药
 用赤豆当归者赤小豆善去湿而解毒清热当归辛
 散主下焦阴分之病故以此引豆入血分而去其湿
 热毒非补之也
赤豆当归散方
 赤小豆(三升浸令/毛出曝乾) 当归(十两/)
 右二味杵为散浆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卷三 第 13a 页 WYG0734-0034c.png
阳毒之为病面赤班班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
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
 注曰内经云伤于寒皆为热病然邪在阳经久而炽
 盛则为毒矣故有阳毒之病其病乃热淫荣卫抟结
 于胃上于咽喉总是阳热故炽于上焦而肝脾之阴
 不交面者阳明之气所注故火热盛而面赤班班如
 锦也咽喉虽有阴阳之分大火所冲玉石无分故咽
 喉俱痛也阳经热盛心火并之心主血则化而为脓
卷三 第 13b 页 WYG0734-0034d.png
 病在上焦故唾也阳毒病甚虽非伤寒传经之比然
 人身经脉递运五日经气未遍故可治七日则阴阳
 经气已周而再行故不可治药用升麻鳖甲汤此热
 抟气血不可直折故以升麻合生甘草升散热毒为
 主而以雄黄解毒为臣鳖甲当归以理其肝阴为佐
 蜀椒导其热气为使非阳毒反起于阴经而用鳖甲
 也盖治病之法病在阳必兼和其阴即兵家伐魏救
 赵之法耳亦即所谓病见于阳以阴法救之也然非
卷三 第 14a 页 WYG0734-0035a.png
 补也
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
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
 注曰寒邪直中阴经久而不解则为毒矣故有阴毒
 之病其病乃直中于肾浸淫肝脾寒气凛烈所至疼
 痛面目者肝脾之精所及也土受寒侵木乃乘之故
 色青寒侵肌肉与卫气相争故痛如被杖咽喉亦痛
 者少阴脉上至咽故有伏寒者咽必痛喉虽属阳痛
卷三 第 14b 页 WYG0734-0035b.png
 甚则气相应也然邪总以相传而深深则难治故亦
 曰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药用升麻鳖甲独去蜀椒
 雄黄者盖阴邪为毒虽阴亦有阴燥之气则温之无
 益即攻之亦偏而鲜济故去蜀椒之温雄黄之猛而
 但以鳖甲当归走肝和阴以止痛升麻甘草从脾升
 散以化其寒谓直折而有刚燥之患不若辛平而得
 散解之功也
升麻鳖甲汤方
卷三 第 15a 页 WYG0734-0035c.png
 升麻(二/两) 蜀椒(一两炒/去汗)雄黄(五钱/研)甘草
 当归(一/两) 鳖甲(手指大/一片炙)
 右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老小再服出汗
  阴毒去蜀椒雄黄
 
 
 
 
卷三 第 15b 页 WYG0734-0035d.png
 
 
 
 
 
 
 
 金匮要略论注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