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九
卷十九 第 1a 页 WYG0734-0165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金匮要略论注卷十九   汉 张机 撰
             嘉兴徐彬 注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狐疝蛔虫病脉證治
师曰病趺蹶其人但能前不能郤刺腨入二寸此大阳
经伤也
 注曰人身阳明脉络在前太阳脉络在后故阳明气
 旺无病则能前步太阳气旺无病则能后移今倾趺
卷十九 第 1b 页 WYG0734-0165d.png
 之后致蹶而不能如平人能前步不能后却必须刺
 腨肠入二寸者盖腨肠者太阳脉之所过邪聚于太
 阳脉之合阳承筋间故必刺而泻之谓伤止在太阳
 经也然太阳经甚多而必刺腨肠者盖腨肠即小腿
 肚本属阳明太阳脉过此故刺之使太阳与阳明之
 气相通则前后如意耳
病人常以手指臂肿动此人身体瞤瞤者藜芦甘草汤
主之(方未是/)
卷十九 第 2a 页 WYG0734-0166a.png
 注曰人身四肢属脾然肌肉之气统于阳明但足属
 足阳明手属手阳明若手指臂常肿动乃手阳明有
 痰气壅闭更身体瞤瞤是肌肉间阳明之气不运而
 肌肉肿动也藜芦能吐风痰甘草能安中气故主之
 全方未见故阙
转筋之为病其人臂脚直脉上下行微弦转筋入腹者
鸡屎白散主之
 注曰转筋之病大槩是土不能安水至于臂脚直则
卷十九 第 2b 页 WYG0734-0166b.png
 风淫于脾矣脉上下行微弦是有痓之意仲景云夫
 痓家脉伏坚直上下又曰脉伏而弦总是风入之象
 此更转筋入腹则是肝邪直攻脾脏此时如贼犯王
 城无暇缓治故以鸡屎白之下气消积捷于去风安脾
 者先靖其内乱而后徐图安辑耳
鸡屎白散方
 鸡屎白为散取方寸七以水六合和温服
阴狐疝气者偏有小大时时上下蜘蛛散主之
卷十九 第 3a 页 WYG0734-0166c.png
 注曰痛连少腹皆谓之疝故古有心疝肝疝等名此
 名狐疝者因其独见于外肾偏有小大而又上下不
 时故特名阴狐气以状其病之阴阳闪烁而不定也
 药用蜘蛛散蜘蛛有攻毒之能而抽丝结网皆在少腹
 故用为向导而加桂枝以伐肾邪使阳道行则阴气
 自消也
蜘蛛散方
 蜘蛛(十四枚/熬焦) 桂枝(半两/)
卷十九 第 3b 页 WYG0734-0166d.png
 右二味为散取八分一七饮和服日再服蜜丸亦可
问曰病腹痛有虫其脉何以别之师曰腹中痛其脉当
沉若弦反洪大故有蛔虫
 注曰腹痛不必皆有虫因虫而痛亦有之其初时当
 必凭脉以别之故谓腹痛槩由寒触其正所谓邪正
 相抟即为寒疝也寒则为阴脉必沉卫气必结故弦
 乃洪大是反得阳脉脉不应病非因外矣故曰有蛔
 虫然未详蛔虫本證之痛状此段单重在辨脉也
卷十九 第 4a 页 WYG0734-0167a.png
蛔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甘草
粉蜜汤主之
 注曰此论蛔病之不因脏寒者也故其證独心痛吐
 涎而不吐蛔然其痛发作有时谓不恒痛也则与虚
 寒之绵绵而痛者异矣毒药不止则必治气治血攻
 寒逐积之药俱不应矣故以甘草粉蜜主之白粉杀
 虫蜜与甘草既以和胃又以诱蛔也
甘草粉蜜汤
卷十九 第 4b 页 WYG0734-0167b.png
 甘草(二两/)(一两/)(四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内粉蜜搅
 令和煎如薄粥温服一升差即止
蛔厥者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蛔上入
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
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
 注曰蛔虫之为病脏寒脏燥皆能使之不安故上条
 粉蜜甘草乃杀虫与润燥之方也若蛔厥厥者逆也
卷十九 第 5a 页 WYG0734-0167c.png
 此与脏厥相类脏厥由无阳蛔厥亦因脏寒不能自
 安而上入但邪有浅深故脏厥则烦无暂安蛔厥则
 须臾得止故首言当吐蛔以见因寒而蛔不安致蛔
 上入膈非无蛔而竟烦之比也唯因蛔则动静不常
 故既烦复止及复食而呕且烦者闻食臭而蛔欲得
 食则更上而吐出也其原由寒故类聚辛热以温之
 监以黄柏而加乌梅黄连以安其蛔参归以补其虚
 也
卷十九 第 5b 页 WYG0734-0167d.png
 论曰黄连之苦可以安蛔则前甘草与蜜何以亦能
 安蛔也不知上条之蛔因燥而上入致使心痛则为
 攻心之贼故以白粉杀蛔为主而加甘蜜以润其燥
 若蛔厥未尝攻心且蛔因脏寒不得已而上入其膈
 故以乌梅黄连伏之为主而加辛热以逐脏寒所以
 一心痛而不吐蛔一吐蛔而不心痛此是二条大分
 别也
乌梅丸方
卷十九 第 6a 页 WYG0734-0168a.png
 乌梅(三百/个)细辛(六两/)乾姜(十两/)黄连(一觔/)当归(四两/)
 附子(六两/炮)川椒(四两/去汗)桂枝(六两/)人参(六两/)黄檗(六两/)
 右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
 之五升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
 杵二千下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
 至二十丸禁生冷滑臭等食
 
 
卷十九 第 6b 页 WYG0734-0168b.png
 
 
 
 
 
 
 
 金匮要略论注卷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