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三
卷三十三 第 1a 页 WYG1361-0211c.png
钦定四库全书
 苏门六君子文粹卷三十三
  淮海文粹二      宋 秦观 撰
  进论
   王俭论
臣闻君子之论人观其终身之大节大节丧矣虽有一
时之美一日之长足以夸污世而矫流俗君子无取焉
史称王俭尝谓江左风流宰相惟有谢安盖自况也以
卷三十三 第 1b 页 WYG1361-0211d.png
臣观之俭实安之罪人也岂可同日而语哉何则自晋
以阀阅用人王谢二氏最为望族江左以来公卿将相
出其间者十七八子为主婿女为王妃布台省而列州
郡者不可胜数亦犹齐之诸田楚之昭屈景氏皆与国
同其休戚者也安之仕晋始于桓温司马孝武之世政
繇温出缙绅顾望不知所为而安与王坦之尽忠王室
蔑有二心至于屡改袁宏之文以寝九锡之命可谓以
身许国社稷之臣者矣俭之仕宋袭封选尚其为亲贵
卷三十三 第 2a 页 WYG1361-0212a.png
固非安之比也萧公虽有异志而谢胐褚彦回之属初
无从意齐室之建俭实发之至引梁王鲁国之事使臣
珥貂所居称殿何异取大势以文奸言者安之于晋其
大节如彼俭之于宋其大节如此臣故曰俭实安之罪
人也至于该洽经史明习故事工词令妙威仪动为名
流之所称所谓一时之美一日之长夸污世而矫流俗
者也君子何取焉安少有重名累年辟召不至其后虽
受朝寄而东山之志始末不渝形于言色则安之功名
卷三十三 第 2b 页 WYG1361-0212b.png
出于无意者也俭少时志在执政见于所赋之诗及生
子字曰元成取仍世作相之义则俭之富贵取于有心
者也夫无意之与有心相去远矣岂可同日而语哉宋
初受命陶潜自以祖侃晋世宰辅耻复屈身投劾而归
躬耕于浔阳之野其所著书自义熙以前题晋年号永
初以后但称甲子而已以此论之则俭之为人盖可见

   韩愈论
卷三十三 第 3a 页 WYG1361-0212c.png
臣闻先王之时一道德同风俗士大夫无意于为文故
六艺之文事辞相称始终本末如出一人之手后世道
术为天下裂士大夫始有意于为文故自周衰以来作
者班班相望而起奋其私智各自名家然总而论之未
有如韩愈者也何则夫所谓文者有论理之文有论事
之文有叙事之文有托词之文有成体之文探道德之
理述性命之情发天人之奥明死生之变此论理之文
如列禦寇庄周之所作是也别黑白阴阳要其归宿决
卷三十三 第 3b 页 WYG1361-0212d.png
其嫌疑此论事之文如苏秦张仪之所作是也考同异
次旧闻不虚美不隐恶人以为实录此叙事之文如司
马迁班固之作是也原本山川极命草木比物属事骇
耳目变心志此托词之文如屈原宋玉之作是也钩列
庄之微挟苏张之辨摭班马之实猎屈宋之英本之以
诗书折之以孔氏此成体之文韩愈之所作是也盖前
之作者多矣而莫有备于愈后之作者亦多矣亦无以
加于愈故曰总而论之未有如韩愈者也然则列庄苏
卷三十三 第 4a 页 WYG1361-0213a.png
张班马屈宋之流其学术才气皆出于愈之文犹杜子
美之于诗实积众家之长适当其时而已昔苏武李陵
之诗长于高妙曹植刘公干之诗长于豪逸陶潜阮籍
之诗长于冲澹谢灵运鲍照之诗长于峻洁徐陵庾信
之诗长于藻丽于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
气包冲澹之趣兼峻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作
所不及焉然不集诸家之长杜氏亦不能独至于斯也
岂非适当其时故耶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
卷三十三 第 4b 页 WYG1361-0213b.png
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
之谓集大成呜呼杜氏韩氏亦集诗文之大成者欤
   李泌论
臣闻有善听无良谋有善谋无利势天下之势善谋之
则无不利天下之谋善听之则无不良臣尝以为唐室
方镇之患至于百有馀年而不能解者其弊盖始于天
宝之际肃宗不用李泌之谋先取范阳而已何则夫范
阳者禄山之巢穴也鸟焚其巢虽有劲翮无所归兽失
卷三十三 第 5a 页 WYG1361-0213c.png
其穴虽有绝足无所恃其势也禄山帅范阳专三道劲
兵不徙者十有四年矣其人视之犹子之于父也一旦
举兵犯顺天下之人以为反虏切齿攘袂惟恐其不灭
而范阳之人独以为主引领企踵惟恐其不兴此所谓
家臣不知有国自古小人之常情故郭子仪李光弼自
朔方起兵皆欲先图范阳而泌为肃宗言之最悉此盖
天下之利势乘之不可失者也使肃宗能听其谋先诏
李郭诸将掎角而取范阳贼失巢穴则其众自溃两京
卷三十三 第 5b 页 WYG1361-0213d.png
可以传檄而定兵亦遂息矣惟其不用泌谋是以庆绪
思明相继复起至凶徒逆党久稽天诛则偷为一切之
计瓜分河北地以付之此方镇之患所从起也昔之取
天下者皆以首事之地为根本故虽困败而能复振高
祖之保关中光武之据河内魏武之完兖州是也夫范
阳者亦禄山之关中河内兖州也方其陷两京所得禁
府珍宝辄以橐驼载归其俗至谓禄山思明为二圣后
十七年张洪靖欲惩其事发墓毁棺而众犹不悦以至
卷三十三 第 6a 页 WYG1361-0214a.png
于乱繇是言之天宝之际若非唐之威德在人忠臣义
士乃心王室则天下之事可胜言哉柳玭称两京之复
泌谋居多其功大于鲁连范蠡若以范阳言之泌之谋
不见听者多矣其言王者之师当务万全图久安使无
后害又得两京则贼再乱已而果然呜呼使泌之谋尽
见听也岂有方镇之患哉
   白敏中论
臣闻白敏中用李德裕荐入翰林为学士及德裕贬敏
卷三十三 第 6b 页 WYG1361-0214b.png
中为相诋之甚力或曰人臣事君公义而巳何以私恩
为乎敏中之事未足深咎也臣窃以为不然人臣能尽
私恩然后能尽公义敏中之罪不容诛矣孔子曰事亲
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推此言之则
背师卖友之人必不能以身许国何则于所厚者薄则
所施无不薄也昔吕布为丁原主簿为董卓而杀原为
卓之子又为王允而杀卓及兵败被执魏祖欲生之刘
先主曰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董太师乎于是杀布
卷三十三 第 7a 页 WYG1361-0214c.png
汉封陈平辞曰非魏无知臣安得进上曰若子可谓不
背本矣乃复赏魏无知其后诛吕氏而安刘氏者平与
周勃也夫以布之不忠于丁董也其肯忠于曹氏乎以
陈平之不负魏无知也其肯负于刘氏乎此魏所以诛
布汉所以属平者也然则敏中之事盖可见矣虽然敏
中所以负德裕也亦有繇焉传曰盗憎主人主人何负
于盗而盗憎之乎盖自度其事必为主人所恶故也白
氏素与杨虞卿姻家居易又与李宗闵牛僧儒厚若敏
卷三十三 第 7b 页 WYG1361-0214d.png
中本无英气虽缘德裕以进而不能无意于僧孺宗闵
虞卿之徒自度其事必为德裕恶也故因其势尽力以
挤之耳夫德裕忠臣也以非罪被斥天下皆知其冤使
敏中素与雠犹当为社稷而救之况因之以进也然则
敏中岂惟不忠于德裕亦不忠于唐也臣故曰人臣能
尽私恩然后能尽公义敏中之罪不容诛矣然则公义
私恩适不两全则如之何以道权之而巳义重而恩轻
则不以私害公若河曲之役赵宣子使人以其乘车干
卷三十三 第 8a 页 WYG1361-0215a.png
行韩厥执而戮之是也恩重而义轻则不以公废私若
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抽矢叩轮去其镞发乘矢而后
反是也夫公义私恩适不两全犹当以道权其轻重奈
何无故而废之哉虽然逄蒙杀羿孟子以为是亦羿有
罪焉以此言之德裕之荐敏中亦不得为无罪也
   李训论
臣闻天下无易事非其人则难于登天天下无难事得
其人则易于仄掌难无定势易无常形惟其人也昔汉
卷三十三 第 8b 页 WYG1361-0215b.png
有诸侯强大之患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擅爵人赦死罪
戴黄屋刺客公行景帝用晁错之谋始议削之法令未
及行而七国合从而起矣何其难耶逮武帝用主父偃
之谋令诸侯得推恩分其子弟诏下之日人人各得所
愿法令不更疆境不变而尾大之患亡矣又何其易耶
以此言之则知天下之事惟其人也臣读唐史至甘露
之事未尝不为文宗而叹息何则欲除累世之奸而倚
一区区之李训岂不疏哉宦官之祸深矣自德宗惩北
卷三十三 第 9a 页 WYG1361-0215c.png
军之变以左右神策天威等军分委宦官主之由是太
阿倒持不复可取宪宗之贼历三世而不能讨天下愤
焉是时故老名臣如裴度李德裕之徒皆在也向使文
宗有知人之明委任二臣俾之图画则刀锯之残岂难
制哉何则以训之轻躁寡谋尚能杀王守澄则知度与
德裕可以制仇士良之属无疑矣惟其不用二臣而委
之训与郑注是以事败谋泄害及忠良蹀血观阙之前
不胜饮恨而已非事之难不知人之祸也或曰注之帅
卷三十三 第 9b 页 WYG1361-0215d.png
凤翔也欲因宦者送守澄之丧以镇兵诛之训忌其功
乃先五日举事使注不为训所忌也庶其有济乎臣曰
不然惟其训之事败则唐之祸在士良使注之功成则
唐之祸在注矣何则袁绍董卓崔休朱温之事盖尝成
矣其祸何如哉以此观之事败亦受祸成亦受祸祸在
用小人而己矣德裕尝曰举大事非北军无以成功此
所谓天下之常势也又曰焚林而畋明年无兽竭泽而
渔明年无鱼既经李训之猖獗则天下常势亦不用臣
卷三十三 第 10a 页 WYG1361-0216a.png
以为德裕能不为于会昌之时也则知其能为于太和
之时必矣
   王朴论
臣闻适用而不穷者天下之真材也材而不适用用而
有所穷虽有高世之名难能之行实庸人耳何有补
于世耶臣读五代史见王朴为周世宗决平边之策然
后知朴者天下之真材也夫用兵之要在于识序之先
后而识先后之要在于知敌之难易天下之敌非大而
卷三十三 第 10b 页 WYG1361-0216b.png
而坚则小而脆也其难易孰不知之所以不知者敌大
而脆则疑于难敌小而坚则疑于易也昔汉兵围宛丘
光武以别将徇昆阳王邑欲攻之严尤以谓昆阳城小
而坚宜进击宛宛败昆阳自服邑不听尽锐攻之兵所
以大败邑之所以不听尤者疑于难而已朴尝为世宗
画平边之策其言曰攻取之道从易者始当今吴易图
得吴则桂广皆为内臣闽蜀可飞书而召之如不至则
四面并进席卷而平之必矣惟并必死之寇可为后图
卷三十三 第 11a 页 WYG1361-0216c.png
盖李氏虽据江南之地二十一州为桂广闽蜀之脊然
南带江东距海可挠者二千馀里其人易动摇轻扰乱
不能持久号为大国实脆敌也刘氏虽据河东十州之
面与中国为境然左有常山之险右有大河之固北有
契丹之援其人剽悍强忍精急高气乐斗而轻死号为
小国实坚敌也是时中国欲取之也譬如壮士操利兵
于深山之中左触虎而右遇熊不可并刺则亦先虎而
后熊矣何则虎躁悍易乘熊便捷难制举虎困则熊必
卷三十三 第 11b 页 WYG1361-0216d.png
畏威而逃困于熊虎将乘弊而至形势然也故朴以大
而脆者为易小而坚者为难易者宜先难者宜后则所
以先吴而后并也及皇朝受命四方僣伪次第削平皆
如其策非所谓天下之真材其孰能与于此朴虽出于
五代扰攘倾侧之中然其器识学术虽治世士大夫与
之比者寡方世宗之时外事征伐内修法度而朴至于
阴阳律历之学无所不通所定钦天历当世莫能异而
其所作乐至今用之而不可改其五策之意彼民与此
卷三十三 第 12a 页 WYG1361-0217a.png
民之心同是与天意同契天人意同则无不成之功以
此推之朴之所知者盖未可量也使遭休明之时遇不
世出之主则其所就者将不止于此哉
 
 
 
 
 
卷三十三 第 12b 页 WYG1361-0217b.png
 
 
 
 
 
 
 
 苏门六君子文粹卷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