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第 1a 页 WYG0159-0337a.png

春秋纂言总例卷一 元 吴澄 撰
天道
年
隐公元年(己未竟己巳/凡十一年)
桓公元年(庚午竞丁亥/凡十八年)
庄公元年(戊子竟己未/凡三十二年)
闵公元年(庚申竟辛酉/凡二年)
卷一 第 1b 页 WYG0159-0337b.png

文公元年(乙未竟壬子/凡十八年)
宣公元年(癸丑竟庚午/凡十八年)
成公元年(辛未竟戊子/凡十八年)
襄公元年(己丑竟己未/凡三十一年)
昭公元年(庚申竟辛卯/凡三十二年)
定公元年(壬辰竟丙午/凡十五年)
哀公元年(丁未至庚申春/获麟凡十四年)
卷一 第 2a 页 WYG0159-0337c.png

(易旧君年号而别立年号故曰改元古诸侯非如/后世天子之有年号直以在位之一年而称为元)
(年尔何改之云又谓诸侯无史记不当僣称元年/亦非也后世天子既有年号则诸侯之国纪事皆)
(用天子之年古天子无年号诸侯但遵用时王之/正朔而已年则自以其国君在位之一年二年而)
(纪何僣之有按礼记内则言闾史州史夫以二十/五家之闾尚且有史以记一闾之事岂有诸侯之)
(君而乃无史以记一国之事乎鲁自伯禽初封子/考公首嗣弟炀公熙立子幽公宰嗣弟魏公渎弑)
(宰篡立子厉公擢嗣弟献公其立子贞公濞嗣弟/武公敖立废长子招次子懿公戏嗣立招之子伯)
(御弑戏篡立宣王诛之戏之弟孝公称立子惠公/弗湟嗣春秋前十三世不满四百年春秋隐桓庄)
卷一 第 2b 页 WYG0159-0337d.png

(子悼公宁嗣三十七年子元公嘉嗣二十一年子/穆公显嗣三十三年子共公奋嗣二十二年子康)
(公屯嗣九年子景公匽嗣二十九年子平公旅嗣/二十二年子文公贾嗣二十三年子顷公雠嗣二)
(十四年楚灭鲁春秋后九世凡二/百二十年共三十四世八百馀年)
时
春(二百四/十二) (公羊庄二十/六年阙春字)
夏(二百四/十一)
秋(二百三/十九) 阙秋(二○桓/四○七)
卷一 第 3a 页 WYG0159-0338a.png

(时者天之春夏秋冬也初昏斗柄指寅指卯指辰/之月为春指巳指午指未之月为夏指申指酉指)
(戌之月为秋指亥指子指丑之月为冬夏后氏以/建寅为正月孟春为岁首季冬为岁终最得天时)
(之正商人以建丑为正月汉律历志所援商历十/有二月冬至为岁终周人以建子为正月故礼记)
(左传冬至在正月夏至在七月考汉律历志则周/书武成召诰所载月数皆从建子之月数起又考)
(周官所言春夏秋冬四时则与夏商无异盖月数/虽改而天时不可改也古书凡书时者不系以月)
(金縢秋大熟未获是也书月者不冠以时召诰惟/二月既望是也春秋书时而系以月书月而冠以)
(时盖因鲁历改时而书以讥其变常正月二月冬/也而曰春四月五月春也而曰夏七月八月夏也)
卷一 第 3b 页 WYG0159-0338b.png

月
王正月(九十三○隐元○桓元○二○十○十八/○庄元○三○五○六○八○十○十一)
(○十六○十九○二十一○二十二○三十○/闵元○二○僖元○二○三○四○六○八○)
(十○十五○十六○十八○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三十○三十二○文元○三○五)
(○八○十二○十三○十四○宣元○三○四/○九○十四○十六○十七○成元○三○五)
(○六○七○九○十四○十六○十八○襄元/○二○八○十一○十四○十六○十九○二)
(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九○三十○三/十四○昭元○三○四○五○六○七○十○)
卷一 第 4a 页 WYG0159-0338c.png

(九○十五○/哀元○八)
阙王(十○桓三○四○五○六○八○十/一○十二○十四○十六○十七)
王二月(二十一○隐三○四○十○庄二○四○/二十○僖三十三○文二○十八○宣二)
(○成十五○襄十七○二十三○二十六○昭/十一○二十四○定四○哀二○四○九○十)
阙王(三○桓七○十/三○十五)
不首时(十七○桓十七○庄十○文元○九○/十二○成元○三○六○九○襄十四)
(○十五○昭十五○定三/○六○八○十四○十五)
卷一 第 4b 页 WYG0159-0338d.png

(○成十一○襄四○六○十二○昭十八/○二十一○二十八○定元○五○十○)
不首时(三十四○隐元○三○八○九○桓元/○二○十三○十五○庄元○四○十)
(○僖十三○十六○二十八○文二○五○七/○九○十五○宣元○成元○四○十三○十)
(五○襄十六○二十三○昭元○七○十/二○十四○二十六○定四○八○哀十)
四月(五十九○隐三○五○桓元○二○六○九/○十五○十六○十八○庄三○七○十二)
(○十九○二十八○三十一○僖三○十三○/十六○二十五○二十八○三十一○三十二)
(○三十三○文元○七○八○十七○宣六○/十○十八○成二○四○十○十六○襄三○)
卷一 第 5a 页 WYG0159-0339a.png

(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一○定三/○四○七○九○十一○哀元○二○三)
五月(五十三○隐元○二○六○十一○桓八○/十○十一○十四○十五○十七○庄三○)
(十一○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五○闵二○/僖二○十五○十八○二十○二十三○二十)
(八○文三○十三○十四○十六○十八○宣/十○十四○十五○成七○十○十三○襄二)
(○九○十○十六○二十五○二十九○三十/○昭三○十一○十二○十八○十九○二十)
(四○定二○四○十四○十/五○哀三○十一○十二)
六月(五十七○隐八○十○桓三○十二○十七/○庄四○六○十○十三○二十五○二十)
卷一 第 5b 页 WYG0159-0339b.png

(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宣元○四/○八○十○十二○十五○十七○成二○六)
(○十○十五○十六○十七○襄二○三○二/十○二十五○三十一○昭元○十五○十七)
(○十八○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八/○三十○定元○四○五○九○哀四)
七月(七十二○隐元○六○八○九○十一○桓/二○三○九○十一○十二○十三○十六)
(○十八○庄二○四○九○十三○十四○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三十○三十二○僖)
(元○二○八○九○十○十二○十五○十六/○二十四○三十一○文二○十○十三○十)
(四○宣八○十二○十八○成二○八○九○/十○十三○襄二○四○十一○十九○二十)
卷一 第 6a 页 WYG0159-0339c.png

(十八○二十九○三十二○定元○四○/五○八○十五○哀三○六○八○十一)
八月(五十九○隐二○三○八○桓六○十二○/十四○十七○庄九○十二○二十四○三)
(十○三十二○闵元○二○僖元○四○五○/十一○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二○二十)
(七○文二○六○七○八○九○十六○宣六/○九○成二○七○十五○十八○襄四○七)
(○九○十五○十九○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八○昭三○七○十三)
(○十四○十六○十七○二十一○二十三○/二十四○三十○定十五○哀二○四○七)
九月(五十一○隐元○二○四○五○八○桓二/○三○六○十一○十五○庄九○十○三)
卷一 第 6b 页 WYG0159-0339d.png

(十四○成十四○十六○十七○襄元○十二/○十三○十七○二十一○二十九○三十一)
(○昭四○六○七○十○十一○十六○二十/五○二十六○定元○七○八○十五○哀五)
(○十/三)
十月(五十九○隐二○十○桓元○八○十三○/十七○庄元○十○十二○十五○十八○)
(三十二○僖元○二○三十三○文元○五○/六○八○十一○十八○宣二○三○六○八)
(○九○十一○十八○成元○八○十○十一/○十二○十四○十六○襄七○十八○二十)
(○二十一○二十三○三十○三十一○昭八/○十二○十三○十六○二十○二十二○二)
卷一 第 7a 页 WYG0159-0340a.png

十有一月(三十二○隐十一○桓十二○十五○/十六○庄八○二十三○僖十五○二)
(十二○二十三○文四○十五○十六○十七/○成二○三○五○九○十五○十七○襄十)
(五○二十八○三十一○昭元○七○十一○/二十○二十五○定四○十二○哀二○十一)
(○十/三)
十有二月(五十九○隐元○二○三○四○五○/八○桓十○十一○十二○十四○十)
(八○庄二○十六○二十一○二十三○二十/六○二十九○闵二○僖元○四○八○十二)
(○十六○十七○二十一○二十五○二十七/○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文二○十二)
卷一 第 7b 页 WYG0159-0340b.png

(二十七○二十八○昭四○七○十○二十二/○二十五○三十○三十一○三十二○定十)
(二○哀四○八/○十二○十三)
闰月(二○文六/○哀五)
(月者时王所改之月也故岁首正月或二月或三/月月数之上皆加王字以见此月乃周王所颁之)
(历按周改月数而诗之小雅四篇所称六月十月/四月二月虽是周时之诗而用夏正之月盖夏正)
(得天时之正行于民间者久故作诗者从旧俗称/之尔豳风七月公刘之诗也乃夏之时所作若书)
(之周书礼之周官戴记所载左氏公谷三/传所述及孟子所言则皆周所改之月也)
卷一 第 8a 页 WYG0159-0340c.png

甲子(七○僖十六○文二○宣八○成/三○襄十六○二十四○昭十)
乙丑(四○庄四○宣二○/成十六○昭二十二)
丙寅(二○成十六/○定十二)
丁卯(二○桓六/○文三)
戊辰(十一○僖元○九○文十六○成七○昭五/○七○十九○二十三○二十五○定元○)
(八/)
己巳(九○隐三○桓十三○十五○僖二十二○/二十八○文三○宣十○襄二十三○二十)
卷一 第 8b 页 WYG0159-0340d.png

庚午(六○隐八○庄三十○僖十二/○襄十七○二十九○定)
辛未(五○隐十○庄二十五○/文十六○成十六○襄五)
壬申(八○桓十四○僖十六○二十八○宣/十四○成四○六○十七○昭十二)
癸酉(十二○隐九○僖二十五○文九○十四○/十八○宣九○成二○襄二十三○三十一)
(○昭十五○二/十二○哀五)
甲戌(九○桓五○僖元○二十七○文七○一/宣十八○昭十三○十七○哀二○十)
乙亥(十二○桓十四○庄元○僖十七○文六○/十四○宣三○成三○十六○襄二十三○)
卷一 第 9a 页 WYG0159-0341a.png

丙子(四○桓十八○成/九○哀二○三)
丁丑(七○桓八○十七○庄二十四/○僖九○十二○文二○十八)
戊寅(六○庄十一○二十四○僖十/八○宣十二○襄三○十六)
己卯(五○桓八○僖十五○三十/二○襄二十三○昭十九)
庚辰(十一○隐二○三○九○成十五○襄二○/十三○二十一○昭三十○定四再○十五)
辛巳(十一○隐五○十○僖二○三十三○宣八/○成六○襄二十七○三十一○定十四○)
(十四○/哀元)
卷一 第 9b 页 WYG0159-0341b.png

(十六○昭八○/十八○二十一)
癸未(六○隐三○桓十一○庄八/○文十七○襄九○昭七)
甲申(三○文五○十/四○昭十一)
乙酉(七○庄二○闵二○僖九○文/八○宣四○成十六○十七)
丙戌(八○桓十二再○文八○宣三○成/二○襄七○昭二十四○二十八)
丁亥(三○桓十三○僖/十八○宣十一)
戊子(四○文七○宣八/○襄四○昭十)
卷一 第 10a 页 WYG0159-0341c.png

庚寅(八○隐八○僖二十三○二十七○/宣八○成二○十四○襄二○哀六)
辛卯(十○隐三○八○庄七○僖十四○文十○/襄十九○二十六○昭二十○定三○哀三)
壬辰(四○隐十一○桓/三○十二○定二)
癸巳(十○桓十七○庄三十三○僖三十三○宣/十○襄二十四○三十一○昭二十八○定)
(元○四/○哀二)
甲午(八○庄八○十二○文十一○成十/六○襄十○二十六○三十○哀三)
乙未(六○桓十五○僖二十七○襄十四/○二十八○昭二十三○二十四)
卷一 第 10b 页 WYG0159-0341d.png

丁酉(四○桓十八○庄九/○昭十一○二十四)
戊戌(三○庄二十一○/文十八○哀十)
己亥(九○隐八○桓七○襄九○十五○三/十一○昭十一○十六○二十五再)
庚子(三○文十二○宣/十七○昭二十九)
辛丑(七○闵二○文九○十五○成/十七○昭八○定十五○哀四)
壬寅(二○桓十/二○文四)
癸卯(四○宣十五○十/七○成八○哀三)
卷一 第 11a 页 WYG0159-0342a.png

乙巳(五○僖二十○二十七○/三十三○文二○成十五)
丙午(七○桓十○十七再○僖二/十五○二十八○成三○十)
丁未(十○桓元○十二○庄二十八○僖八○二/十二○文元○宣十七○成三○十八○昭)
(三/)
戊申(七○隐四○桓二再○僖/五○十六○文八○定九)
己酉(六○僖十九○成二○五/○襄四○昭元○哀七)
庚戌(三○隐三○襄/二十一○哀四)
卷一 第 11b 页 WYG0159-0342b.png

壬子(三○宣二○襄/二十五○定五)
癸丑(六○庄二十二○二十五○僖二十/一○二十八○成十五○昭二十三)
甲寅(五○庄二十三○二十八○/成四○襄二十八○哀四)
乙卯(三○隐二○宣/十二○昭四)
丙辰(四○桓十七○宣十/○襄十九○二十)
丁巳(十○桓十四○僖元○文元○成十七○襄/十五○昭元○十一○十五○三十一○定)
(十/五)
卷一 第 12a 页 WYG0159-0342c.png

己未(七○庄三十二○僖二十六○宣十七/○襄三○十一○十四○昭三十二)
庚申(六○桓十○庄九○成九○/十八○襄二十○昭二十六)
辛酉(九○隐六○庄二十一○闵元○宣九○/成元○襄元○九○二十二○哀十一)
壬戌(五○隐十○僖十五○/宣十八○襄三○七)
癸亥(十二○庄二十六○三十○三十二○僖二/十五○文元○十七○襄十五○昭七○定)
(元○六八十/二○哀)
辛(二○昭二十/五上辛季辛)
卷一 第 12b 页 WYG0159-0342d.png

(朔/)
晦(二○僖十五九月己卯晦/○成十六六月甲午晦)
(日者以十日配十二辰凡六十春秋书法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然所书之事亦有不系日)
(而直系月者亦有不系月而直系时者陆氏所纂/书日书月书时例已得其当今悉从之按啖氏曰)
(公谷多以日月为例或以书日为美或以为恶夫/美恶在于事迹见其文足以知日月之例皆穿凿)
(妄说/也)
(杜氏曰凡朝聘会遇侵伐用兵执杀土功之属例/ 不书日盟战败入灭崩薨卒葬弑君日食之属)
卷一 第 13a 页 WYG0159-0343a.png

(日数加倍故知久远遗落不与近同陆氏曰公/羊谓不日远也所见异辞所闻异辞亦久远多)
(遗落/也)
(凡例当书日而不书者盖旧史之文遗阙或他国/ 告辞不具不当书日而书日者皆有意也合书)
(日而不书者盖为同日上文已有事不可重言/其日亦有旧史文阙不合书日而书日者盖为)
(同日下文有大事须书日故于上文书之亦有/同时上文有大事既书日矣若下文不书日则)
(似同日故书日以别之事合书日而值/晦朔则因寄其晦朔以为推历之徵验)
(日食皆书日及朔不书日者文阙不书朔者或非/ 朔日○星不见星陨及陨石有定日故书日其)
卷一 第 13b 页 WYG0159-0343b.png

(其月无之者书月雨冰冰亦书月○十二月霜/不杀草冬不寒也十月今之八月陨霜记其早)
(也故皆书月○雨雪雨雹不踰时但以为灾故/书其时而不书月日桓八年十月大雨雪今之)
(八月记非时也故书月昭四年王正月大雨雹/岁首为灾故书月隐九年三月庚辰大雨雪书)
(日者承上文大雨震电之后欲见相去八日之/近荐有变异故特书日○不雨皆书月者既不)
(成灾但记其苦于月不雨尔○旱及水皆书时/者为其久而成灾故不可书月日也○饥有年)
(冬收后则知之故但书时无麦禾亦同无麦苗/则在秋时○地震山崩皆一日故书月书日○)
(内灾皆书日内事详也外灾或书月或书时莫/能定知外事略也昭十八年夏四月壬午宋卫)
卷一 第 14a 页 WYG0159-0343c.png

(连月有之也○虫兽飞禽之异皆书时者但记/其异故不假月日惟僖十六年六鹢退飞承上)
(文春正月戊申朔陨石之下故特加是月二字/以见其与陨石不同日而同在正月也○获麟)
(书时者从/书田狩例)
(公即位皆不书日以其必是朔日故也惟定公以/ 昭公之丧六月乃至故书日以明其既殡而即)
(位且志非常也○天王归入书月以鲁史不定/知王室之事故也若王史则当书日诸侯归入)
(纳亦然大夫归入则但书时天王出鲁公夫人/出逊皆月而不日者出与至皆不同日故不书)
(日诸侯出奔皆书月大夫奔及逃叛则但书时/内大夫奔即书月执诸侯皆书月诸侯执他国)
卷一 第 14b 页 WYG0159-0343d.png

(大夫皆但书时降于君也内刺/公子大夫即书日比之卒也)
(昏礼往纳币往送女依聘例书时逆夫人至国则/ 书月惟庄公逆哀姜特变文书入又书日以示)
(急切外来纳币亦书时外来逆女则书月莒庆/来逆不书月文不具内女归外永离本国故亦)
(书月外女归外者情不比内但书其时内女自/夫家来者但书时不比嫁时也内女被出即书)
(月事切于常也夫/人被出亦如之)
(诸侯来朝常事也但记其时僖十四年六月季姬/ 使鄫子来朝以事异特书月也他国使使来聘)
(亦常事故但书时杂事来者亦书时其有事大/者如天王锡命之类乃书月尔公如京师及如)
卷一 第 15a 页 WYG0159-0344a.png

(书月重丧事也盟以结二国之好国之大事故/例皆书日内盟有不书者文阙外盟多不书者)
(或告辞略或文阙也其来盟及莅盟不书日者/来盟者不以至日盟莅盟者但纪其去盟时所)
(以不日也平者皆书月事轻于盟也公会诸侯/皆书月重公也外诸侯会则但书时内大夫会)
(外大夫亦不书月公与诸侯遇礼合书月不书/者因旧史也公自外还至国皆书月内大夫至)
(但书时不/可比君也)
(诸侯相侵伐但书时轻于入灭故也内侵伐当书/ 月经中书月者少因旧史也故夫子存其书月)
(者以示义内被侵伐当书月经不书月者多意/与上同内与外共侵伐义亦同上围袭追等用)
卷一 第 15b 页 WYG0159-0344b.png

(但书时迁皆书月重于侵伐也降克并同弃师/歼亡皆积久而致非一日之事故不书日内兵)
(入他国例合书日不日者史文阙也战及败及/灭及焚皆书日事重故也军旅杂事惟大阅及)
(治兵一日之事故书日其馀但记非常及改是/作故随事轻重或月或时以明变常之始尔故)
(皆不书其日蒐狩之礼四时有常变者则书纪/其失也但著其时桓四年公狩于郎为公非礼)
(之行故书月兴作皆合于农隙但纪其时是非/著矣僖二年正月城楚丘内为外城故特书月)
(改革但纪其初不必言日赋税但/纪变常之时故不必标其日月)
(崩薨卒葬例尝日重丧事也虽未踰年之君卒亦/ 书日其不日者故也与成君之薨故则不地者)
卷一 第 16a 页 WYG0159-0344c.png

(郊及庙祭皆记日敬大事也其或不日者文阙若/ 泛序郊庙如卜郊丹楹等即不日非祭事故也)
(雩事为旱而非正祭故月而不日其社祭/自有定日其他所载皆杂事故亦不日)
变异
日食(三十/六)
(有日有朔二十六○桓三既○庄二十五○二/ 十六○三十○僖五○文十五○成十六○)
(十七○襄十四○二十○二十一再○二十/三○二十四既再○二十七○昭七○十五)
(○十七○二十一○二十二○二十/四○三十一○定五○十二○十五)
卷一 第 16b 页 WYG0159-0344d.png

(无日有朔一/ ○桓十七)
(日朔俱无二○庄/ 十八○僖十)
恒星不见(庄/七) ○陨(同/上)○有星孛(文十四○昭十/七○襄十三)
震电(隐/九)震夷伯之庙(僖十/五)
陨霜不杀草李梅实(僖三/十三)○陨霜杀菽(定/元)
无冰(桓十四○成元/○襄二十八)○雨木冰(成十/六)
大雨雪(隐九○/僖十)○雨雪(桓/八)
卷一 第 17a 页 WYG0159-0345a.png

大雨(隐/九)○雨(僖/三)○不雨(庄三十一○僖二○三/再○文二○十○十三)
大旱(僖二十一/○宣十)
饥(宣十○/十五)○大饥(襄二/十四)○无麦苗(庄/七)○大无麦禾
(庄二/十八)
有年(桓/三)○大有年(宣十/六)
地震(文九○襄十六○昭十/九○二十三○哀三)
沙鹿崩(僖十/四)○梁山崩(成/五)
卷一 第 17b 页 WYG0159-0345b.png

大水(桓元○十三○庄七○十一○二十四/○二十五○宣十○成五○襄二十四)
火(宣十/六)○灾(桓十四○僖二十○成三○襄九○/三十○昭九○十八○定二○哀三)
(○/四)○大灾(庄二/十)
螟(隐五○八/○庄六)○螽(桓五○僖十五○文八○宣六/○十三○十五○襄七○哀十)
(二○十/三再)○雨螽(文/三)○蝝生(宣十/五)
有蜚(庄二/十九)○有𧌒(庄十/八)○多麋(庄十/七)○有鸲鹆来
巢(昭二/十五)○六鹢退飞(僖十/六)
卷一 第 18a 页 WYG0159-0345c.png

(自日食至此皆天道之变异也春秋常事不书唯/变异则书有年大有年获麟亦是变异或指为祥)
(瑞者非二百四十二年有年者再而已岂得谓祥/乎麟非治世不出出于乱世为猎人所获而死异)
(孰大/焉)
卷一 第 18b 页 WYG0159-0345d.png

春秋纂言总例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