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第 1a 页 WYG0027-0594a.png

周易文诠卷三 元 赵汸 撰
系辞上传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
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
成形变化见矣
易画始于羲皇易词系于文周人皆谓圣人之书也
不知非圣人自为作也未有易书以前其理已具于
卷三 第 1b 页 WYG0027-0594b.png

哉天以阳处上地以阴处下其一尊一卑已具健顺
之理而乾坤定于此矣夫易始于乾坤而因有贵贱
刚柔吉凶变化又岂自易始哉凡地与人物之卑者
序列于下天与万物之高者序列于上而卦爻在上
为贵在下为贱者已位列于此矣天与万物之阳者
性常王动地与万物之阴者性常主静而卦爻之阳
为刚阴为柔者已判断于此矣以一人之念言之一
卷三 第 2a 页 WYG0027-0595a.png

也以众人之品言之善与善交而不入恶党恶与恶
交而不与善谋以群分也聚分而善则吉恶则凶而
卦爻占决之吉凶已生于此矣在天而日月星辰成
显晦之象在地而山川动植成经纬之形而易中之
蓍策卦爻阴变为阳阳化为阴者已见于此矣然则
造化原有自然之易圣人不过因其理而发挥之耳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
卷三 第 2b 页 WYG0027-0595b.png

待之中自含变化之妙是故画一奇以象阳而称刚
画一偶以象阴而称柔刚柔既立变化无穷于是刚
摩柔而生太阴少阳柔摩刚而生太阳少阴两相摩
而为四矣太阳与少阴相摩而生乾兑离震太阴与
少阳相摩而生巽坎艮坤四相摩而为八八卦于是
成矣此易之小成也由是以乾兑离震为主各以八
卦推荡其上自乾至复三十有二阳卦生焉以巽坎
卷三 第 3a 页 WYG0027-0595c.png

有二阴卦生焉六十四卦于是成矣此易之大成也
至此则易道大备所谓乾坤一定而贵贱刚柔吉凶
变化无不备于其中矣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圣人既本刚柔以作易则天地间无非易理之灿著
也以变化之成象者言之若雷霆之鼓动即阴阳之
搏击也风雨之滋润即阴阳之和畅也日月运行之
卷三 第 3b 页 WYG0027-0595d.png

谢也是为象不一总之阴阳也即此刚柔摩荡之理
也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以变化之成形者言之阳而健者乾道也凡得阳之
多者皆属乎乾其所成为男体一而实性动而健也
阴而顺者坤道也凡得阴之多者皆属乎坤其所成
为女体二而虚性静而顺也是为形不一总之一阴
卷三 第 4a 页 WYG0027-0596a.png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其理之散见于造化如此岂特成男成女已哉乾天
也有父道焉气始其形理始其性尽物皆主宰而资
姑之盖知大始者也坤地也有母道焉气成其形理
成其性尽物皆作养而成就之盖作成物者也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然其知始作成岂有难且烦乎易简而已夫乾知大
卷三 第 4b 页 WYG0027-0596b.png

一始即始绝无等待绝无留难何易如之坤成大始
尽物成之能若烦矣然坤顺而静凡其所行皆从乎
阳而不自作事无耑成为必有终何简如之然则乾
坤之用虽大要不外此易简之理也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
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夫乾坤有易简之妙而体之则存乎人吾人之心原
卷三 第 5a 页 WYG0027-0596c.png

乾之易知以存心而克去艰险则明白坦夷尽人皆
可知矣则易知法坤之简能以处事而绝去纷扰则
径直要约尽人皆可能矣则易从易知则万心一心
其心之无弗同者皆吾亲也所知皆亲不必其附已
矣易从则众力为力其力之无弗同者皆吾功也所
从皆功不必其身助也惟有亲则心一不二其精神
更无古今易之凝于心者岂不可久惟有功则成不
卷三 第 5b 页 WYG0027-0596d.png

久则本体不息即至诚无息德为过人之德可大则
分量无方即广大无方业为过人之业而人之所以
法乾坤者可谓贤于人远矣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然则天下之理一易简而已尽圣人体易之成一尽易
简而亦尽矣诚体易简至于久大则易纯乎易简纯乎
简一易简而天下之理不遗于吾心而无弗得矣天下
卷三 第 6a 页 WYG0027-0597a.png

人得易简以成位乎中则体道之极功圣人之能事
可以与天地参矣可见易理即天地之理天地之理
即吾身之理人当求易理于天地亦惟求易理于吾
心而已矣
右第一章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
自伏羲画卦以来吉凶之理已默示矣文周圣人何
卷三 第 6b 页 WYG0027-0597b.png

六十有四之卦而布列之统观一卦则内外贞悔时
有消息而系彖辞以明全体之吉凶析观六爻则乘
承比应位有当否而系爻词以明一节之吉凶盖圣
人缘象以系词使人因词以求象则趋避之机决而
利用之功大矣
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然圣人何以观象而系辞盖词虽因象而系而象实
卷三 第 7a 页 WYG0027-0597c.png

于一定者刚进之极柔以时推之则阳化阴而化生
柔退之极刚以时推之则阴变阳而变生其变不穷
则其象不一此圣人所以观象而系词也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然则圣人所作之易皆由刚柔不易之理推之其词
之模写人事之纷纭者有不极其备乎词之吉者即
人事顺理而得之象也辞之凶者即人事逆理而失
卷三 第 7b 页 WYG0027-0597d.png

困心衡虑而为忧之象也辞有自吉向凶之吝者即
人事未失之先安意肆志而为虞之象也词之符于
人事如此
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
极之道也
其变之阐发造化之精蕴者有不极其备乎象变之
中柔变而趋刚者即气机退极而进之象也刚化而
卷三 第 8a 页 WYG0027-0598a.png

用事而为昼之象也既化而柔即阴晦用事而为夜
之象也至若刚柔变化流行于一卦六爻之间而九
六迭运一刚一柔变之化之所谓动也其即三极之
道乎太极之理一也而天地人各得之为三才之至
极是其动于初二即地道刚柔之交错也动于三四
即人道仁义之并行也动于五上即天道阴阳之迭
运也何动非道何道非极变之符乎造化如此
卷三 第 8b 页 WYG0027-0598b.png

也
夫易而归之道则凡易之所在皆道之所在矣而君
子可不学乎是故身之所处为居而安而不迁者在
刚柔变化之易序至变之中有不变之理次第不紊
不违其宜则一身皆易矣心之所契为乐而玩而不
厌者在吉凶悔吝之爻词有言之中寓无言之蕴稽
实待虚曲尽其变则一心皆易矣
卷三 第 9a 页 WYG0027-0598c.png

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惟君子身心不离乎易故动静无间其功方居而未
及卜筮也道著为象而词以泄之则观其卦爻之象
而玩其吉凶之词是居安乐玩无间乎静矣及动而
谋及卜筮也道呈为变而占以示之则观其卦爻所
值之变而玩其吉凶所示之占是居安乐玩无间于
动矣如此观玩则所趋皆吉所避皆凶一动一静俱
卷三 第 9b 页 WYG0027-0598d.png

宁有不吉利乎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此君子体
易之极功也
右第二章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
画卦系词以后文周圣人又复谆谆而系以彖与爻
者何哉卦之既立意虽已尽而人不能得意忘象故
文王观象于卦而系彖辞彖者言乎一卦之象也与
卷三 第 10a 页 WYG0027-0599a.png

言之以示人也周公观变于爻而系爻词爻者言乎
六爻之变也举一节之隐显贵贱当否比应趋乎时
之变者莫不析言之以示人也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
善补过也
彖言象爻言变则吉凶悔吝无咎之词已备之矣其
言吉凶者言乎象变中有时消而位不当为失者失
卷三 第 10b 页 WYG0027-0599b.png

也词曰悔吝者言乎象变中刚柔杂居善恶未定有
向于得而未得尚有小疵则自讼而悔生向于失而
未失既有小疵则招尤而吝生也词曰无咎者言乎
象变中或时位未善才德未纯足以致咎者是过也
然一节之善或能更改而补救之则过复无过而咎
可无也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
卷三 第 11a 页 WYG0027-0599c.png

象变阐于卦爻如此而词可无系乎是故爻固言乎
其变已而所以列其孰为贵孰为贱者则存乎六爻
之位盖内外承乘而贵贱分焉彖固言乎其象已而
所以齐其孰为小孰为大者则存乎六十有四之卦
盖阴阳淑慝而大小齐焉夫贵贱小大杂陈易于是
乎有吉凶矣而所以辨其孰为吉孰为凶者则存乎
卦爻之辞盖词有得失而吉凶辨焉
卷三 第 11b 页 WYG0027-0599d.png

辨吉凶者存乎词矣词有悔吝辨于吉凶之间者也
悔吝固言乎其小疵然不可因小疵而自恕必忧之
而防微杜渐存乎善恶初分之介则不至悔吝矣词
有无咎辨于转凶为吉之后者也无咎固能补过然
欲动其补过之心必震之而儆戒振动存乎悔悟创惩
之几则不终于咎矣凡此皆所以辨吉凶也而词之
所系不大乎
卷三 第 12a 页 WYG0027-0600a.png

合而观之无非词也是故卦分阴阳虽有小大词分
淑慝虽有险易要非卦自卦而辞自辞也辞也者各
推其卦之所向以示耳所之小则词因系以险使天
下懈怠有震慑之心所之大则词因系以易使天下
危疑有自全之策其所以不得不系其词者正辨吉
凶以示天下知趋避也圣人之情见乎词矣
右第三章
卷三 第 12b 页 WYG0027-0600b.png

易之道其大乎天地一阴阳也易以道阴阳其与天
地盖齐准者也天地所以定位之理天地之道也惟
与之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其兼阴兼阳有以联合
其全体而无一理之或遗即弥纶之中其分阴分阳
又有以条析其一节而无一毫之或紊凡性理命无
不具于其中信乎易与天地准也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
卷三 第 13a 页 WYG0027-0600c.png

之情状
惟易能弥纶天地之道故圣人用易以尽天地之道
彼幽明死生鬼神理之最难知也而其道总不外乎
阴阳幽明者阴阳之显晦也圣人以易之理仰观经
纬之天文俯察一定之地理则知天文如夜与下地
理如北与深幽也所以幽者阳化阴也天文如昼与
上地理如南与高明也所以明者阴变阳也其故以
卷三 第 13b 页 WYG0027-0600d.png

原人物何自而始反观人物何为而终则知始之生
者气聚而凝阴变阳也终之死者气化而尽阳化阴
也其说以易而知之矣鬼神者阴阳之屈伸圣人以
易之理究其阴精阳气聚为有象而成物魂魄降散
入于无形而为变则知物者自无而有神之来而伸
也阴变阳也变者自有而无鬼之往而屈也阳化阴
也其情状亦以易而知之矣
卷三 第 14a 页 WYG0027-0601a.png

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幽明死生鬼神而皆知之于易是易道即天地之道
也圣人体易以知之则心通造化全体太极矣天地
与我更无彼此之间我与天地相似故天地亦自不
违于我何也天地之道知仁而已圣人所以尽性者
亦惟知仁而已圣人以易而尽其仁尽其知焉知足
以烛隐而照临之内又溥之以道济之仁则有仁以
卷三 第 14b 页 WYG0027-0601b.png

之中究不失其中正之则则有仁以贞乎其知而知
不流于变诈矣吾密而证其知优游于仁义忠信之
天理洞烛乎吉凶祸福之命数泰然自适毫无障碍
既乐且知故不忧吾深而窥其仁素位自安随处而
皆能下袭慈祥恳笃无物不被其周浃肫然至厚足
以有容既安且敦故能爱圣人备体仁知如此信乎
与天地相似也
卷三 第 15a 页 WYG0027-0601c.png

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夫圣人与天地相似如此而参赞之功有不与之同
用乎天地之化不能无过圣人以易而范围之如理
阴顺阳体国经野使天有常运地有常经而不过乎
中天地中之万物不能自成圣人以易理成之如于
人则正德厚生于物则撙节爱养使人无失性物无
失养而无少缺遗焉至合天地万物而总之一书夜
卷三 第 15b 页 WYG0027-0601d.png

而昼其所以循环无端密移无迹者无不与之冥契
而符合焉如是则其主宰不测其流行不穷圣人之
心一神也一易也神即易而寓以方求之而不得易
随神而在以体执之而亦不得此用易以弥纶天地
之道信乎易与天地准矣
右第四章
一阴一阳之谓道
卷三 第 16a 页 WYG0027-0602a.png

之谓乎阴阳不可谓道独阴独阳亦不可谓道惟太
极之静固一阴矣静极而动又一阳焉阴阳迭运循
环无端是之谓也
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是道也原于天而具于人阴阳流行初无间断者也
试以天人授受之际言之气之继静而动理未著于
人物浑然纯粹所谓善也阳也及气之凝成而为人
卷三 第 16b 页 WYG0027-0602b.png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
故君子之道鲜矣
然善性本无不全而气禀容有或异试以人之禀受
言之仁者得阳之动为多其所见偏于发越则谓道
尽于仁不知仁外有知也知者得阴之静为多其所
见偏于收敛则谓道尽于知不知智外有仁也至于
阴阳禀杂者百姓也日用之间囿于仁知而不著不
卷三 第 17a 页 WYG0027-0602c.png

道曷有偏哉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
矣哉
然气禀容有所偏而造化则无不全试以气机言之
天地以生物为仁方其由閤而辟发生之功自内达
外而显诸仁焉天地以生物为用当其由辟而阖机
缄之妙自外入内而藏诸用焉显仁藏用所以鼓万
卷三 第 17b 页 WYG0027-0602d.png

不得遂其生成者不同矣显仁者德之发也仁显而
万物以出德斯盛矣藏用者业之本也用藏而万物
以入业斯大矣盛大之出于无心如此其德业不至
矣哉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德业有迭运之机又有互根之妙焉夫论业恒于外
何为藏用盖造化无无体之用藏用之时万物生意
卷三 第 18a 页 WYG0027-0603a.png

谓之大业也论德恒于内何为显仁盖造化无无用
之体显仁之际万物生机发舒殆尽日日增新其源
必深故因外知内所以直谓之盛德也盛德阳也大
业阴也一阴一阳道不在此乎
生生之谓易
合而言之皆阴阳也即皆易也何谓易阴极则阳生
阳极则阴生生生而不已即循环而无穷是之谓一
卷三 第 18b 页 WYG0027-0603b.png

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
夫易为生生之理则天地间何物非阴阳之生生乎
物之初生胚胎略成彷佛可象此则轻清未形属乎
阳也是之谓乾既生之后形色已呈有法可见此则
重浊有迹属乎阴也是之谓坤乾坤成而易肇乎其
先此道之著于生物者然也
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
卷三 第 19a 页 WYG0027-0603c.png

阳之生生也事未来而抱著问易究极阴阳老少之
数求卦爻之所值而因以知未来之吉凶此则决疑
通志是之谓占及占既决据所决吉凶之数以避以
趋而通于事变之际此则定业成务是之谓事夫占
乃事之未定属乎阳也事乃占之已决属乎阴也占
事因而易行乎其中此道之著于人事者然也
阴阳不测之谓神
卷三 第 19b 页 WYG0027-0603d.png

为阴阳也谓阴也而阳在焉谓阳也而阴在焉谓阴
阳无在也无而未常无也谓阴阳有在也有而未常
有也不可象求不可器执两在不测非天下之至神
其孰能与于此乎此正一阴一阳之谓道也
右第五章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
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卷三 第 20a 页 WYG0027-0604a.png

含蓄无遗盖甚广矣其外包括无尽盖甚大矣盖易
不外阴阳而阴阳兼体事物以言乎远则虽千载六
合此理无所不到不可得而限也以言乎迩则虽瞬
息几席此理不待安排而咸正无缺也以言乎天地
之间则精及无形粗及有象万事万物之理无不悉
备此易所以广大也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
卷三 第 20b 页 WYG0027-0604b.png

然易之广大何自而来本乎乾坤而得之者也夫乾
天也静与坤别生物之心耑一而不他动与坤交生
物之用直遂而不挠以乾一之气下行于坤两之中
是以万物皆资以始而其质大生焉坤地也静与乾
别生物之心翕受而无遗动与乾交生物之用敷辟
而无隐以坤二之量顺承乎乾一之施是以万物皆
资以生而其量广生焉乾坤之广大如此易固摹写
卷三 第 21a 页 WYG0027-0604c.png

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
配至德
夫易之广大由于乾坤则易即乾坤矣其理之大一
天之无不包而大也其理之广一地之无不有而广
也其为配合无间者也由是而推四时错行于天地
者也而广大中之变通配焉其刚柔之迭运即寒暑
之推迁也日月贞明于天地者也而广大中阴阳之
卷三 第 21b 页 WYG0027-0604d.png

赋予于天地者也而广大中易简之善配焉其确然
易隤然简者即人之存心健而易处事顺而简也总
之一易之广大配天地也故曰夫易广矣大矣
右第六章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
礼卑崇效天卑法地
夫易之为理塞天地通性情其至极而无以加乎常
卷三 第 22a 页 WYG0027-0605a.png

则圣人所以崇之广之也德起于知若识见有不高
明则德何能崇圣人以易理穷之于心则本体昭融
而知崇矣业基于礼若践履有不笃实业何能广圣
人以易理体之于身则躬修切实而礼卑矣然知不
徒崇必如天之高明无一理不在其洞悉之中礼不
徒卑必法地之博厚无一理不在其体验之内所以
德崇而业广也
卷三 第 22b 页 WYG0027-0605b.png

圣人之德业崇广如此自有上下与天地同流之妙
焉彼天地设位于上下而其间阴阳之屈伸变化行
乎其中矣此天地德业之崇广也圣人知崇如天礼
卑如地则其本成之性原于天者存而又存自是率
之为道且宜之为道中灿然之义千变万化皆由此
出此圣人之德崇业广也夫圣人德业侔于天地而
皆有资于易则易不其至矣乎
卷三 第 23a 页 WYG0027-0605c.png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
谓之象
易之作也卦必有象象何谓也羲皇圣人仰观俯察
有以见物理之至赜莫不有阴阳至一之理存焉于
是以至赜之物各有形容比度于未画之先得其物
之所宜则象之于既画之后如卦之纯奇纯偶则象
纯阳纯阴之物宜卦之杂奇杂偶则象杂阴杂阳之
卷三 第 23b 页 WYG0027-0605d.png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
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易必有爻爻何谓也周公圣人远求近取有以见人
事之至动亦莫不有阴阳至静之理存焉于是观理
之统聚求一理之可通即通处之可行者立经常之
典礼循典礼者则系辞以断其吉逆典礼者则系辞
以断其凶是爻乃效天下之至动也故谓之爻
卷三 第 24a 页 WYG0027-0606a.png

也
象有见于赜而立是象著示天下之至赜宜若可恶
然一物一理则名杂不越至赜之中有至一者存玩
之而不厌也爻有见于动而立是爻著示天下之至
动宜若可乱然一事一理则事肆而隐至动之中有
至常者存截然而不乱也此易道之妙所以为可用
也
卷三 第 24b 页 WYG0027-0606b.png

夫象不可恶爻不可乱言动变化之理无不备矣而
欲用易以成之者可不拟议于斯乎将有言也必由
象词以明所言之理由变占以决所言之机比拟于
易而后言将有动也必由象词以明所动之理由变
占以决所动之机商议于易而后动如是则随时从
易言不胶于一定动不滞于一隅语默作止无不各
当其可而言动之变化成矣易之可用如此君子可
卷三 第 25a 页 WYG0027-0606c.png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
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
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
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
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试举易之象辞所当拟议者言之如中孚九二所云
盖言诚信感通莫大乎言行也故君子居室之间虽
卷三 第 25b 页 WYG0027-0606d.png

之外信而应之况其迩者乎使出其言悖乎实理而
不善则千里之外疑而违之况其迩者乎观言则行
可知是则言根于心特出乎居室之身而民罔不属
耳行基于言特发乎居室之迩而民罔不属目感应
之速犹枢一动而户即辟机一动而矢即发言行二
者诚君子之枢机也故枢机之发善则远迩皆应而
为荣之主枢机之发不善则远迩皆违而为辱之主
卷三 第 26a 页 WYG0027-0607a.png

亦违君子之所以动天地者亦在是也安得不兢兢
戒慎而以中孚为主乎拟议斯爻可以知孚信之道
矣
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
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如同人九五所云盖言大同之道不以迹而以心也
若据迹而观或出而事君或处而独善或默而藏辨
卷三 第 26b 页 WYG0027-0607b.png

处非忘世默非免祸语非沽名二人之心有不同乎
惟其心同则谗莫能间虽金至刚其利可断也以同
心而发于言则意气相投虽兰至馨其臭可拟也宜
乎先号后笑也拟议斯爻可以知同心之道矣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
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
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卷三 第 27a 页 WYG0027-0607c.png

地可以安矣又藉之于茅何有倾危之咎此其心盖
安不忘危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至微而藉物则至
安其用诚可重也慎斯术而往以求济则凡所错置
无非万全之计自无所失矣拟议斯爻可以知处事
之慎矣
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
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
卷三 第 27b 页 WYG0027-0607d.png

如谦九三所云盖言君子善居功也彼勤于王事可
谓劳矣而不矜伐于人及事成而有功矣而不任德
于己此乃器识深沈度量宏远厚之至也则夫所谓
劳谦者正言其以功而能下人也此其心何如哉有
功与劳皆德也德非不盛而愈欲其盛不伐不德皆
礼也礼非不恭而愈欲其恭不谦不可得也凡以致
吾恭耳非为位计也然人道好谦自皆不疑不忌位
卷三 第 28a 页 WYG0027-0608a.png

矣
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
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如乾上九所云盖言惟谦可以保位贵变而通之以
时不可亢以取悔拟议斯爻可以知持盈之道矣
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
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
卷三 第 28b 页 WYG0027-0608b.png

如节初九所云盖言君子慎密之道也惟口出好兴
戎故乱之所生则言语为之阶君为臣谋而不密则
启奸邪之妒而失臣臣为君谋而不密则遭中伤之
祸而失身至于利害伏于隐微成败系于毫忽而不
密其谋则人皆忌其成乐其败而自害其成矣夫失
臣失身害成皆乱也而皆阶于言之不密言其可不
慎乎拟议斯爻可以知慎言之道矣
卷三 第 29a 页 WYG0027-0608c.png

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
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易者爱恶相攻盛衰相变若此爻有衅隙衰弱则彼
爻乘变而夺之矣故作易者其知盗之情乎易之解
六三所云盖以负也者无德小人劳力之事也乘也
者有德君子所御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则处
卷三 第 29b 页 WYG0027-0608d.png

者盖以小人窃位上则慢君而不忠下则暴民而不
仁盗思执词以伐之矣夫夺之伐之虽不免于为盗
而致其夺与伐者是犹慢藏财物所以教人盗我女
子妖冶其容所以教人淫我易曰负且乘致寇至正
言六三无德据位而为盗之招也拟议斯爻可以知
居位之道矣
右第八章
卷三 第 30a 页 WYG0027-0609a.png

伏羲之时有龙马负图出河其上有自一至十之数
人知其为河图之数而不知此即天地之数也天纯
阳其数奇而图之一三五七九皆奇则皆天数也地
纯阴其数偶而图之二四六八十皆偶则皆地数也
河图之具天地全数如此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
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
卷三 第 30b 页 WYG0027-0609b.png

是数也造化之全功无不该焉彼一三五七九属天
是天数五也二四六八十属地是地数五也五数在
图各有定位是五数即五位也位之一与二三与四
五与六七与八九与十奇先偶后其序不紊生成之
功各专其一矣然相得之中自是有合如一与六二
与七三与八四与九五与十奇施偶成其交无间生
成之功妙合于两矣此特以其分数言之耳若积天之
卷三 第 31a 页 WYG0027-0609c.png

之则五十有五而相得有合之数全始得以妙其用
天一生水而六化成之地二生火而七变成之天三
生木而八化成之地四生金而九变成之天五生土
而十化成之是变起于天者化成于地化起于地者
变成于天所以成变化者此数成之也一二三四五
生数也即伸而神也六七八九十成数也即屈而鬼
也然始生虽来而伸既生则往而屈既成虽往而屈
卷三 第 31b 页 WYG0027-0609d.png

之功用如此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
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
闰故再扐而后挂
图数具造化之全功则圣人之筮数皆本于是其衍
之以作易以中宫之五为衍母以十为衍子以五之
一而乘其十则为小衍以五数各乘其十则为大衍
卷三 第 32a 页 WYG0027-0610a.png

也衍之将以用之其用以揲蓍止用四十有九盖虚
其一以象太极有一之不用而后四十有九无所不
用而圆神无方矣至于所用之策左右两手任意中
分宛然两仪之对待从而取右手之分者挂其一于
左手小指之间以象人处天地之中俨然三才之并
立挂一之后取其所分之策以四为揲又象四时之
运行以成岁焉四数之后取左右所零之策扐于左
卷三 第 32b 页 WYG0027-0610b.png

焉然扐而至再者何也盖一岁之中气盈六日朔虚
六日积三岁之馀必多三十六日以三十日为一闰
馀六日必待五岁之馀合之又为一闰是为五岁再
闰故揲蓍之法亦必再扐而后别起一挂以为后揲
之端是蓍法之再扐亦历法之再闰也数之用其妙
矣哉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
卷三 第 33a 页 WYG0027-0610c.png

蓍既揲矣各有所象也而过揲之馀策亦有所准焉
策数由河图四象而生太阳居一而连九阳数九也
太阴居四而连六阴数六也揲蓍三变之末凡四为
奇奇用其全馀三奇则九而为老阳是乾爻所馀之
策每爻三十有六总六爻计之则二百一十有六凡
八为偶偶用其半馀三偶则六而为老阴是坤爻所
馀之策每爻二十有四总六爻计之则百四十有四
卷三 第 33b 页 WYG0027-0610d.png

中气盈朔虚或有不同而三百六十其常也以二老
之策准之则谓策之揲为四时行可也按策而乾坤
之蕴可叩矣
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不特乾坤也通上下经二篇之策凡阳皆乾阳爻百
九十二每爻俱以三十六计之得六千九百一十二
策凡阴皆坤阴爻百九十二每爻俱以二十四计之
卷三 第 34a 页 WYG0027-0611a.png

之数适相当焉虽万物之中气数形化或有不同而
万其总数也以二篇之策准之则谓策之揲为万物
生可也极数而二篇之会可通矣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
筮法既合于造化则用之求卦自各有序是故卦始
于一变之易而非自成也分二挂一象三归奇凡四
度经营然后或四或五而成一变之奇或九或八而
卷三 第 34b 页 WYG0027-0611b.png

然后内外以备贞悔以全则成六爻而一卦成矣此
大成之卦也
入卦而小成
然未有内体未立而外体即成者画卦之序自下而
上方三十六营而成九变则三画已具得八卦中之
一卦而内卦已成此小成之卦也十有八变而卦大
成正即此而重之耳
卷三 第 35a 页 WYG0027-0611c.png

夫卦既成六爻则老少形而动静异其变可考而知
也于是因爻求变或变在动动固可变也或变在静
静亦可变也引其变之端而展伸之则一卦可变为
六十四卦一卦如是诸卦可推因变及变同此卦即
同此变即以引伸者触类而增长之则卦之可变为
六十四卦凡四千九十六卦其吉凶无不可见而天
下趋避之能事无不毕具于其中矣
卷三 第 35b 页 WYG0027-0611d.png

蓍卦尽变而能事毕其功用何如哉吉凶之道隐于
无形不能以自显也而有筮卦之词则言象言变不
隐于茫昧而道以辞显矣趋避之德行滞于有迹不
能以自神也而人取决于筮则趋之避之民咸用以
出入而行以数神矣惟显且神是故明则有裨于人
而受命如向俨宾主之相酬幽则有功于造化而开
物成务赞神明之不及蓍变之功用如此此能事之
卷三 第 36a 页 WYG0027-0612a.png

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合而观之数法一变化也变化一道也道一神也苟能因
数以极其变由法以明其理则知数法之妙皆出于理之
自然虽天地圣人有莫知其然而然者其神之所为乎
右第九章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
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卷三 第 36b 页 WYG0027-0612b.png

书是道虽易之所固有也而由今言之易有圣人之
道四焉四者维何词占象变是已圣人本道而系词
曲中而不越是议事之定论也故人欲以言商度其
事者则取法其卦爻之词以发言使浅深详略各得
其宜也圣人本道而裁变屡迁而不居是图事之员
机也故人欲以动图度其事者则取法其卦爻之变
以效动使卷舒进退不胶于一也圣人本道而拟象
卷三 第 37a 页 WYG0027-0612c.png

欲事有定理是谓制器则取法其阴阳老少之象盖
象为变之已定尚之可以成务也圣人本道而决占
断然而不贰是临事之确见也故人有两可于虑而
欲决其所疑是谓卜筮则取法其吉凶得失之占盖
占为词之既决尚之可以通志也此圣人之道所以
有之于易而济民行者如此
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
卷三 第 37b 页 WYG0027-0612d.png

与于此
人之所以尚辞占者以其精耳是以君子将有为于
一身将有行于天下抱蓍问易而求卦爻以拟议其
所行之事易之词占受人之命随问随答如向应声
之速凡所问之事不论远而时地寥阔近而时地现
前幽而事几潜藏深而人心叵测来物之吉凶无不
周知而详应焉此惟辞占之理纯粹不杂具于天道
卷三 第 38a 页 WYG0027-0613a.png

稽实待虚存体应用能若是之如向无遗哉此以言
以卜筮者尚之也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
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
人之所以尚象变者以其变耳君子当问焉以言之
时四营成易是为一变乃奇偶所由分于是先以参
之各数其左右之所归后以伍之总数其先后之所
卷三 第 38b 页 WYG0027-0613b.png

其变明矣迨三变成爻必有其数乃老少所由别于
是即其所参伍者分之左右而交互以稽其变列之
低昂而总挈以会其归则其数或九六为老或七八
为少皆有以稽之而其数明矣然参伍以变特一变
耳未成爻也通三变而皆参伍则变中奇偶之错陈
刚柔之间杂宛然天地之经纬灿然而成文矣错综
其数特一爻耳未成卦也极六爻而皆错综则数中
卷三 第 39a 页 WYG0027-0613c.png

定象矣此惟象变之理具圆神之德妙屡迁之机极
天下之至变故能如此苟非然者何以不滞于阴阳
不胶于动静能如是之成文成象哉此以动以制器
者尚之也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
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然精变之妙何一非神之所为乎凡物有思有为其知
卷三 第 39b 页 WYG0027-0613d.png

蓍龟之易不过一物耳何有于思何有于为方其蓍
未揲卦未求词占象变隐于无迹盖寂然不动也及
其动于分揲挂扐之馀则受命如向而来物遂知通
变极数而文象毕泄天下之故无所不通此惟词占
至精而精之所通无方象变至变而变之所通无体
极天下之至神故能无思而无不思无为而无不为
如此也苟非然者寂则必沦于静感则必滞于动孰
卷三 第 40a 页 WYG0027-0614a.png

以行也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
夫词占象变皆易也易何以至精至变至神哉圣人
为之也吉凶来物隐于无形所谓深也不极之则不
出圣人系之词决之占使深入于冥冥者泄于见闻
而无遗是词占之至精乃圣人所以究极其幽深之
理者也阴阳老少浑于未剖所谓几也不研之则不
卷三 第 40b 页 WYG0027-0614b.png

而不惑是象变之至变乃圣人所以研穷其几微之
理者也而神即寓于精变之中矣
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
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盖易之为理不能穷究其至鲜能知其微也惟极之
而词占一深也故于几微曲折无不洞悉玩占之下
吉凶明而迷者以开天下之志为能通之惟研之而
卷三 第 41a 页 WYG0027-0614c.png

后趋避决而怠者以奋天下之务为能成之惟深与
几皆出于自然而神也故其志之通也若或通之务
之成也若或成之卒莫知其所以通所以成者其殆
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乎使非圣人乌能有如是之
功用哉
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然则通志成务而妙于神易为之也而皆圣人之道
卷三 第 41b 页 WYG0027-0614d.png

所极深而神于通志象变为圣人所研几而神于成
务之谓也不然易道虽具四者安能为天下后世之
所尚哉此可见圣人作易之功大矣
右第十章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
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
断天下之疑
卷三 第 42a 页 WYG0027-0615a.png

易用之可以卜筮以之开物则得告吉失告凶而颛
蒙开焉以之处事吉使趋凶使避而几务成焉以之
统天下之理则凡物理之自然事理之当然而谓之
道者无不备于吉凶趋避之中丕冒而无遗焉其易
之用如斯岂小补哉是故圣人制为卜筮以开物者
而通天下之志使人不迷于吉凶以成务者而定天
下之业使人不怠于趋避以冒道者而通志以断其
卷三 第 42b 页 WYG0027-0615b.png

所为切于民用大矣
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
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
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
者夫
易之用虽周于天下而其理实具于圣心是故易之
所有惟蓍卦爻方蓍之揲也老少无定动静无常妙
卷三 第 43a 页 WYG0027-0615c.png

得之卦则得失并存贞悔具备确乎不易之中而有
昭然其不爽者其德非方以知乎乃卦所生之爻则
时之消息位之当否各具一节变易其说无不备以
告人如贡献者非易以贡乎此易之妙也而圣心先
具之矣其中万理尽澄一私不染若以此三者洗濯
其心故方无事敛神知变易之德退藏于静密寂然
不动莫能窥之及其有事其于吉凶忧民不能趋避
卷三 第 43b 页 WYG0027-0615d.png

之而若符其造化之灵吉凶之一定曰往以退藏
之知藏之而若出其胸中之故此皆与民同患之
心本于洗心宥密之内自灵自彻何假卜筮而后
知也其孰能与此惟古圣人聪明不假耳目睿知不
假心思犹神其威武而不假杀伐者始能神其蓍卦
爻之理耳苟非其人谁能妙易理于一心如此哉
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
卷三 第 44a 页 WYG0027-0616a.png

惟圣人有心易之神知是以上明天道之消息而契
吉凶之原下察民故之攻取而洞吉凶之理则知蓍
龟泄造化之秘而法可备于致用斯民昧趋避之途
而用宜有以开先于是因蓍龟之神以兴卜筮使民
先事而知吉凶以前民趋避之用然圣人之心岂待
卜筮而致斋戒哉其平日退藏无念不致诚敬而于
此卜筮之时尤斋而一念不分戒而一念无斁以自
卷三 第 44b 页 WYG0027-0616b.png

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
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
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夫圣人明天道察民故以兴神物正以神物原于天
道而周于民故也造化一气流行万物出入之户也
时乎静敛如户斯阖阴之事也谓之坤时乎动显如
户斯辟阳之事也谓之乾从阖而辟气序相禅有更
卷三 第 45a 页 WYG0027-0616c.png

滞之机谓之通乾坤变通而物生于其间矣方其始
生影响见端轻清未形谓之象及其既生形质既具
已有可见谓之器其于形象之中独得乾坤之精而
为物之最神者蓍龟是也圣人知其可兴以前民用
于蓍制为四营之法而用以筮于龟制为五行之兆
而用以卜古今则之谓之法法既立而民之出者入
者皆安于其用有不知谁之所为者谓之神蓍龟之
卷三 第 45b 页 WYG0027-0616d.png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圣人作易既有蓍龟以妙其用必有卦爻以立其体
是故仪象八卦皆阴阳之变所谓易也易固生生不
穷矣必有所以生生之理主宰于其中不有太极乎
太极动而生阳则画一奇以象阳仪静而生阴则画
一偶以象阴仪太极生两仪两仪一太极也阳仪之
上加一奇一偶则生太阳少阴阴仪之上加一奇一
卷三 第 46a 页 WYG0027-0617a.png

少阴之上各加一奇一偶而乾兑离震生焉太阴少
阳之上各加一奇一偶而巽坎艮坤生焉四象生八
卦八卦亦一太极也八卦既生则六十四卦特因而
重之耳此画卦自然之序也
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是八卦也虽未断以吉凶其间时有消息位有当否
则吉凶已默定矣吉凶既定虽未知有趋避而得失
卷三 第 46b 页 WYG0027-0617b.png

从此生矣夫孰非太极定之生之乎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
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
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
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
八卦成而蓍龟之用行矣其功岂小补哉试以天下
之大者观之成象成形皆法象也而法象之大莫大
卷三 第 47a 页 WYG0027-0617c.png

大乎四时之推迁悬象于上而其明之昭著莫掩者
莫大于日月之代明由其造化而推及于人列爵惟
五分土惟三谁非崇高惟富有四海贵为天子者为
尤大智者作法巧者创始谁非制作而备水火动植
之物以致斯民之用立小大方圆之器以利天下之
民惟圣人竭耳目心思之巧通民情世故之烦岂不
大乎至若理之赜乱者而探其至一几之隐伏者而
卷三 第 47b 页 WYG0027-0617d.png

世数而致之使近于以定吉凶而失得之报明成亹
亹而趋避之不倦则莫大乎蓍龟蓍一筮而八卦之
象即著龟一卜而五行之兆即明所以前民用者无
以加矣
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
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然易虽作于圣人而其原实本于天地是故天生蓍
卷三 第 48a 页 WYG0027-0618a.png

立其占蓍用之筮龟用以卜不过因天之所生兴神物
以前民用也由是卜筮中有变化非无自也在天成
象在地成形各有变化圣人效之而九六迭用刚柔
杂居无非效于天地者也卜筮中有吉凶非无自也
天垂日月星辰之象循度而见吉失度而见凶圣人
象之而于卦爻之得则断吉以象休徵于卦爻之失
则断凶以象咎徵皆象之于天者也有卜筮则有仪
卷三 第 48b 页 WYG0027-0618b.png

五生数统五成数而同处其方数之体也地不爱宝
神龟载书而出于洛以五奇数统五偶数而各居其
所数之用也总之皆易理也圣人则图而用摩荡之
法其所为仪象八卦者已备则书而用纵横交错之
法其所为仪象八卦者亦符盖易一阴阳也图书亦
阴阳也本阴阳以作易孰谓天地图书非圣人作易
之原乎
卷三 第 49a 页 WYG0027-0618c.png

以断也
圣人本造化以作易而所以前民用者岂外是哉彼
揲蓍求卦之馀有阴阳老少之四象果何以哉所以
示人所值之卦爻也所值卦爻必系以词又何以哉
彖词告人以全体之象爻词告人以一节之象也词
之所立定以吉凶又何以哉盖吉凶一定不易断之
使人决于趋避也凡此皆以前民用也易之开物成
卷三 第 49b 页 WYG0027-0618d.png

右第十一章
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
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
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
大有上九曰自天祐之者岂天私佑上九哉有所以
祐之也盖佑之为言助之谓也天无私助助必于顺
由天推人而人亦无私助助必于信即人观天而知
卷三 第 50a 页 WYG0027-0619a.png

身所履者极诚而无妄心所思者循理而不拂又以
此履而思者崇尚乎贤士真大君信顺之极满而不
溢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
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圣人与民同患之意固无穷也书以载之而书不尽
卷三 第 50b 页 WYG0027-0619b.png

以自见乎非也圣人以天下之事不外阴阳言之所
傅者浅象之所示者深于是画一奇以象阳画一偶
以象阴则体贵对待而包涵无外用贵流行而变化
无方言与书不能尽者而象无不尽矣然意之所包
有情伪情伪未尽即意未尽也即此象而因重之设
为六十四卦则消息异时而小大判当否异位而淑
慝分情伪无不尽矣意之所发有言言未尽即意未
卷三 第 51a 页 WYG0027-0619c.png

系爻词以言变而一节义彰情则断以吉伪则断以
凶而言无不尽矣然卦词以立其体使不能达其用
圣人之意亦未尽即象之趋时者制为卜筮因其卦爻
之变使人通之事为则趋避咸宜而利尽矣然欲尽
利而使人勉强以趋其意犹未极其妙也即象之变
通者妙于鼓舞则趋避踊跃有不知谁为之者而神
尽矣至于尽利尽神而圣人之意宁有不尽乎
卷三 第 51b 页 WYG0027-0619d.png

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
立象所以尽意者以象始于乾坤二画阴阳变化包
含无穷其殆易之缊耶何也乾以奇成列于左坤以
偶成列于右对待之中自妙流行之用阴阳合德而
诸卦之体已成刚柔杂居而六爻之质已具虽未变
化而其体立矣向使奇偶之卦画毁而不成列焉则
何以为阴何以为阳而变化之易体不可见矣易不
卷三 第 52a 页 WYG0027-0620a.png

乾坤必不可息易必不可无乾坤之成列此乾坤所
以为易缊而立象之必不可已也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
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乾坤何以为易之缊正以易之所有无非乾坤也是
故乾坤之象一阴阳之形也自其形之超于法象而
上者是为太极之真至精至粹谓之道道固乾坤之
卷三 第 52b 页 WYG0027-0620b.png

方有体谓之器器固乾坤之迹也因此乾坤自然之
化而裁之如阳化趋阴裁之为阴阴化趋阳裁之为
阳阴阳交错一道之推迁也谓之变因此化裁之理
而推行之如阴穷则推而行之于阳阳穷则推而行
之于阴流行无滞一道之旋转也谓之通由是举变
通之化措之天下使民无不趋吉避凶则事无不成
业无不定圣人之事业溥矣孰非乾坤之妙用哉信
卷三 第 53a 页 WYG0027-0620c.png

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
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
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圣人固立象以尽意矣然立象非无见也圣人盖有
见于天下之赜莫非道也于是拟诸其形容而因画
卦以象其物宜道之精蕴于此悉模而象之故谓之
象象立而爻生焉非无见也圣人又有见于天下之
卷三 第 53b 页 WYG0027-0620d.png

断其吉凶道之变动于此悉仿而效之故谓之爻盖
缘意以起见缘见以立卦词此圣人必立象以尽意
也哉
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
试以用易言之象见道于赜而立则欲究极天下之
赜而无遗存乎卦盖观卦之象物宜陈而万理析矣
爻见道于动而立则欲鼓舞天下之动而不怠存乎
卷三 第 54a 页 WYG0027-0621a.png

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
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至若揲蓍求卦之词因卦爻阴阳之化而裁为七八
九六之数则存乎卦爻之变盖变乃圣人所裁以尽
利者人亦裁此而已极数之后因卦爻所著之理而
推于出入云为之际则存乎卦爻之通盖通乃圣人
所推以尽神者人亦推此而已乃若不假化裁推行
卷三 第 54b 页 WYG0027-0621b.png

道不虚行然所谓其人者必于变通之理沉潜渊默
而完具浑成且不烦拟议而孚合无间所谓神而明
之者也则存乎德行盖其平日造理精微履事极其
纯熟自然易之变通已先得之深矣故一用易之际
而自成自信神明不测有如此也此则得意忘象之
事道器精粗一以贯之矣可见易非圣人不能作亦
非圣人不能用也
卷三 第 55a 页 WYG0027-0621c.png

系辞下传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易理尽于吉凶吉凶原于爻象爻象何自而立哉圣
人作易自两而四自四而八乾兑八卦以次而序二
老列而纯阴纯阳之象著六子列而杂阴杂阳之象
著俱在成列之中矣由是因已成之卦各以八卦次
第加之以成六十四卦是因而重之也则内外满而
卷三 第 55b 页 WYG0027-0621d.png

以立也
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夫卦爻既立则卦爻一刚柔也然是刚柔迭相推荡
刚推乎柔则刚变为柔柔推乎刚则柔变为刚虽未
及乎占变而卦爻之变已在相推之中矣推变则卦
之消息爻之当否无不备具圣人于时位之息而当
者则系词以命其吉于时位之消而不当者则系词
卷三 第 56a 页 WYG0027-0622a.png

卦爻已具于系词中矣此易之用所以行也
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
动虽寓于词而词实显于动卦爻之词固有吉凶悔
吝然必抱蓍问易而值其所动然后吉凶悔吝可见
盖生于动者也
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
吉凶悔吝生乎动矣而实本于位之未常动趋于时
卷三 第 56b 页 WYG0027-0622b.png

有凝然对待不易之意是立本者也然有一定之位
而无一定之时及其动也变化不拘刚进之极变通
于柔柔退之极变通于刚立本之中又有迭运不穷
之妙是盖趣时者也
吉凶者贞胜者也
夫刚柔变通吉凶见矣是吉凶者不容并出常以正
而相胜者也吉有当然则吉为正而常胜凶凶有当
卷三 第 57a 页 WYG0027-0622c.png

而何
天下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
夫一者也
然吉凶所以贞胜惟其理之一而已盖理一则不当
有二至常则不容有变试以造化验之人事天地之
道消息盈虚变之至也要以贞而常运法象所垂亘
古今以为观也日月之道晦朔弦望变之至也要以
卷三 第 57b 页 WYG0027-0622d.png

乎天下吉凶之动纷然不齐虽极至变要以贞而常
胜盖不贞则二贞则未有不一者也惟当然不易之
理随其所胜而贞自在顺则吉而逆则凶此所以贞
胜也
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简矣
夫吉凶贞胜固由于一而一之原则出于天地夫乾
天也确然天下之至健也理行即达气至即亨示人
卷三 第 58a 页 WYG0027-0623a.png

之理为理顺天之气为气示人以生物之简矣其易简
之理非一乎所谓贞观者也
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
夫乾坤以易简示人如此而易之爻象谁能外之故
八卦因重而有爻爻非他也奇者效乾之易偶者效
坤之简也八卦成列而有象象非他也阳息阴消者
像乾之易阴息阳消者像坤之简也然则爻象虽至
卷三 第 58b 页 WYG0027-0623b.png

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
辞
夫爻象之体由易简而立而爻象之用得蓍卦而行
故揲蓍求卦之先参伍错综虽未成爻象而爻之奇
偶象之消息已跃然动乎蓍卦之内矣揲蓍求卦之
后通变极数则所值吉凶占决之词在卦而以全体
昭在爻而以一节著遂显然见于蓍卦之外矣夫爻
卷三 第 59a 页 WYG0027-0623c.png

见于斯矣吉凶之占即词也虽非圣人面命而所以
与民同患者见于斯矣卦爻之功岂不大哉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
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圣人情见乎辞而其功用岂小补哉盖天地以生物
为心乾以易知而知始坤以简能而作成生非天地
之大德乎乃圣人正天所生以生天下者也体天地
卷三 第 59b 页 WYG0027-0623d.png

德位非圣人之大宝耶大宝在位不可不守而守位
则必以仁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也守位在仁不可不
聚而聚人则必以财财为民命财散民聚也至若财
以聚人宜理也务崇本而节用既富而教以词为先
宜正也必反经以贞志民有为非宜禁也必明罚以
致刑而总之一归于义是义也正所以成其仁也盖
得乎义则导之而生养遂教之而伦理明治之而争
卷三 第 60a 页 WYG0027-0624a.png

天地相配矣而易之功用岂不大哉
右第一章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
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
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羲皇之王天下盖位大宝作易以前民用者也虽其
妙契阴阳已具作易之本尤疏观造化以验消息之
卷三 第 60b 页 WYG0027-0624b.png

天地间有鸟兽之文观其希革毛毨之殊与地之宜
观其高深上下之实近取诸身之性情形体远取诸
物之飞潜动植见得天地之间无一非阴阳之消息
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凡阴阳之理深入无
形者易直与之贯通而无间焉以类万物之情凡阴
阳之理显及有象者易直与之相肖而不违焉如是
则卦之立也显微毕具圣人制器尚象宁不本于是
卷三 第 61a 页 WYG0027-0624c.png

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伏羲作易非为制器设也然制器之理卒无外于易
焉上古未有耕种则鲜食乃其先也于是教民作结
绳而为网罟以佃于山林以渔于川泽而物皆丽焉
且离象为目盖取诸离
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
教天下盖取诸益
卷三 第 61b 页 WYG0027-0624d.png

木使锐而为耜揉木使曲而为耒耒以运耜耜以起
土以教天下树艺二体皆木有益之象上入下动有
益之德盖取诸益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
所盖取诸噬嗑
网罟作而鲜食足五谷熟而民人育则货财殖矣然
有无不通民弗便也神农于是教民当日之中而为
卷三 第 62a 页 WYG0027-0625a.png

易有无交易而退则有馀不足彼此相通而各得其
所矣此其上明下动有日中为市之象盖取诸噬嗑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
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
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生养虽遂礼教犹未兴也黄帝尧舜继兴风气渐开
人思文治其变也时为之也三圣人因其时之所必
卷三 第 62b 页 WYG0027-0625b.png

倦有若或使之者如是则民宜矣民何以宜哉正以
通变之道神化不测在圣人亦不知其所以然自令
人安之以为宜也惟其宜之所以不倦圣人通变如
此一循乎易理而已盖易理即天之理也消息互乘
盈虚迭运故当时事穷极未有不变者变则随时而
转因势而导未有不通者通则一时为宜万世无弊
未有不久者是以三圣人之神化通变合乎易即合
卷三 第 63a 页 WYG0027-0625c.png

时黄帝尧舜夫何为哉但垂衣裳端拱于上而礼乐
教化胥于此起文治成矣此天地变化无有作为圣
人顺时亦无作为盖取诸乾坤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
下盖取诸涣
衣裳既垂则远迩观化然川泽阻塞则文教不通于
是刳木使中虚而为舟剡木使末锐而为楫舟楫之
卷三 第 63b 页 WYG0027-0625d.png

诸涣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
夫民虽有涉川之利而犹苦于戴负之劳于是因牛
之性顺服而驯之以引重因马之性健乘而驾之以
致远则天下之徒行者利矣此下动上说犹物劳人
安有随之象盖取诸随
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
卷三 第 64a 页 WYG0027-0626a.png

柝以警内纵有暴客防闲已备有以待之此即豫备
之意盖取诸豫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
虽有耒耜以开粒食之原民犹未知精食之用于是
断木为杵以使之舂掘地为臼以使之容则易粗为
精万民之养道以济此下止上动之象盖取诸小过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
卷三 第 64b 页 WYG0027-0626b.png

将有险不能守有粒不得食矣于是弦木曲其中以
为弧剡木锐其末而为矢威暴所以仁良弧矢亦利
也此以威武服天下之暴盖取诸睽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
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夫兵器既制固有以御民患矣宫室不兴何以奠民
居乎是以上古之世冬则穴居夏则野处民无所安
卷三 第 65a 页 WYG0027-0626c.png

两垂而下而风雨可以无患矣此壮固之意盖取诸
大壮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
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夫宫室既制固有以奠民居矣葬礼未举何以教民
孝乎是以古之葬者厚衣以薪委之中野无封土树
木之规无衰麻哭踊之数后世圣人易以棺椁此送
卷三 第 65b 页 WYG0027-0626d.png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
以察盖取诸夬
制度既详贵有文明之治故上古民淳事简凡事结
绳以记验之亦足以致治后世民伪事烦圣人于是
易以书契言不能记者书以记之事有不信者契以
验之由是百官之功实可稽万民之情伪可覈以治
以察无不明决盖取诸夬合而观之圣人制器无非
卷三 第 66a 页 WYG0027-0627a.png

右第二章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羲皇作而图起于是观象而有小成大成之易是故
易者非他无非象卦爻奇偶之象耳然此象者非滞
于迹也乃像夫阴阳之理之似耳阳之理不可见特
假奇以象之阴之理不可见特假偶以像之此先天
之易立象以尽意也
卷三 第 66b 页 WYG0027-0627b.png

有象于是乎有彖文王本此象而系彖词彖何言哉
盖言一卦之材质也如德体象变之中有本然之能
有各足之量彖悉阐之原始要终兼理统论而象之
全体彰矣
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
有彖于是乎有爻周公体此象而系爻词爻何言哉
盖天下之动如爱恶情伪利害得失之类动本至烦
卷三 第 67a 页 WYG0027-0627c.png

以出而象之一节昭矣此后天之易系词以尽言也
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夫卦以象告如此而词之所以发挥乎象者又如此
是故得失之报以明吉凶由此而生焉忧虞之故以
晰悔吝由此而著焉人之考占用易者无不具于此
矣可见圣人系词以尽言不外立象以尽意象之所
像不有裨于民用乎
卷三 第 67b 页 WYG0027-0627d.png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
乾坤之卦纯阳纯阴其画固无多寡矣至震坎艮皆
索诸乾而为阳卦宜多阳矣其画乃一阳二阴而反
多阴巽离兑皆索诸坤而为阴卦宜多阴矣其画乃
一阴二阳而反多阳
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偶
此其故何也盖阳卦主奇一阳二阴合为五画五奇
卷三 第 68a 页 WYG0027-0628a.png

数也所以多阳
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
民小人之道也
有数则有理由数以究其理则卦形所在即德行所
在其德行何也易之大分阳贵阴贱有君民之象焉
阳卦一阳二阴为一君二民天下一统其道大而公
阴卦二阳一阴为二君一民政出多门其道小而私
卷三 第 68b 页 WYG0027-0628b.png

右第四章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
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
咸四爻词盖言一感一应当顺其自然也何也天下
空体也其往者来者原属之天下而不属之我何处
可容吾思且思之深而虑哉盖天下之理原于太极
本同归也而事物散见其途不能不殊殊卒不离乎
卷三 第 69a 页 WYG0027-0628c.png

不百百卒不离乎一也人第以天下应天下以天下
还天下顺其自然可矣何憧憧思虑为哉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
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
伸也屈伸相感而利生焉
试观之造化日往则月自来月往则日自来日月无
心相推而明自生而不穷寒往则暑自来暑往则寒
卷三 第 69b 页 WYG0027-0628d.png

之往非有心于往也气机之息而屈也日月寒暑之
来者非有心于来也气机之息而伸也屈以感乎来
者之伸伸以应乎往者之屈日月寒暑无心相感而
明生岁成之利不期生而自生焉此造化感应自然
之理也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
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卷三 第 70a 页 WYG0027-0629a.png

无心也龙蛇不蛰则不存其蛰以存身而奋无心也
物理且然圣学可知心之裁制为义义之泛应为用
用之浑融于心为德本同归一致者也君子于义则
精研之以至几微必彻造人神妙之境时而往来无
迹应用不穷本体即能致用而用无心矣致用自能
利用随时随物迎刃而解利其施用至于无不自得
而身安乃躬行既熟心得自深义在吾心自觉圆融
卷三 第 70b 页 WYG0027-0629b.png

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夫义未精而求精用未利而求利此其机在我可知
者也乃今义已精用已利过此则机不在我非我所
知也当此未之或知之时穷极天地之神而与合一
不测者吻合通知天地之化而与推行有渐者流通
始而入神至此而神已穷始而可知至此而知已化
盛之至也岂徒崇之已乎盖交养互发之机熟之又
卷三 第 71a 页 WYG0027-0629c.png

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子曰非
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
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耶
困六三之爻词盖言危辱之事无以崇德也大凡进
退有据而身名两全者必既度其身又度其人也今
九四刚而在上如石之不可困也三不度身而欲去以
邀功则倾陷君子公论不容而名必辱九二刚而在
卷三 第 71b 页 WYG0027-0629d.png

盘据要地贾祸立至而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
虽有亲昵谁能庇之故上六之应有妻之象其可得
见耶当思善处矣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
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
也
卷三 第 72a 页 WYG0027-0630a.png

下无不可解之悖在善为之方耳隼者鸷害之禽小
人心术之险也弓矢者射禽之器君子道德之威也
操弓矢以射禽者君子得时用事之人也盖君子解
悖之器素藏于身待可为之时而动则动中机宜何
不利之有若此者正以君子有器能藏先为不可括
以善其动则其动自善而无足为吾括也是以不出
则己一出而鸷害以除有不获乎上六爻义正语公
卷三 第 72b 页 WYG0027-0630b.png

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
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屦校灭趾无咎此之
谓也
噬嗑初九爻词盖云惩恶之事可以證安身也盖福
生于所惩小人不耻己之不仁不畏己之不义不见
利则不动不见威则不惩若因其小不仁不义而见
惩于前则不为大不仁不义而知诫于后此小人转
卷三 第 73a 页 WYG0027-0630c.png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
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
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
噬嗑上九爻词盖言改过之事可以證安身也善恶
生于所积仁义善也不积特小善耳何足以成名不
仁不义恶也不积特小恶耳何足以灭身小人岂一
旦罪大莫解哉以小善为无益于名而弗为也以小
卷三 第 73b 页 WYG0027-0630d.png

是以罪大而不可解故至何校灭耳人当知所戒矣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
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否之九五爻词盖言保治之事可以證安身也盖祸
生于所忽自古身任国家者每以未然之防得之故
心之常若危者所以安其位也心之常若亡者所以
卷三 第 74a 页 WYG0027-0631a.png

也君子有见于此故四方无虞可谓安矣以安为危
所伏而不忘危宗社巩固可谓存矣以存为亡所倚
而不敢忘亡纲举目张可谓治矣以治为乱所基而
不敢忘乱夫有思危思亡思乱之心必有图安图存
图治之策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观否五爻人当知
所防矣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卷三 第 74b 页 WYG0027-0631b.png

鼎之九四爻词盖言恃才之事可以證安身也盖为
人臣者居位以德德薄而居尊位谋事以知知小而
欲谋大任重以力力小而欲任重此皆过分而不自
量者鲜不及于败矣若鼎之四爻正言不胜其任也
人当知所审矣
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
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卷三 第 75a 页 WYG0027-0631c.png

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豫之六二爻词盖言知几之事可以證精义入神也
夫天下之事莫不有几能知之者其神而明之者乎
观之君子上下之间自有几存几而不早觉觉而不
及持鲜有不谄不渎者君子于上交则能烛其不谄
之几于下交则能烛其不渎之几其真知几乎然所
谓几者理初动而未著惟微而已事之所为吉者先
卷三 第 75b 页 WYG0027-0631d.png

何其神也豫二爻词盖言君子无欲而静坚确分辨
介如石焉神生于定明炳于先不用终日断有卓识
矣故天下事有宜韬晦而微者有宜显著而彰者有
宜退逊而柔者有宜勇敢而刚者其动微先见处无
不知之矣此其旷识妙用真超世迈俗而为万夫之
望者信乎其神也
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
卷三 第 76a 页 WYG0027-0632a.png

复之初九爻词盖言诚明之学可以證崇德也人心
自继善来止有一善纯之则一复之则几若颜氏子
其殆庶几乎彼其克复功深无有不善以杂至善之
体故其念虑之间微觉动于人心有非继善之初当
体自知自复既无迷几复无留念不待既失而后复
也初九爻义即颜氏之学也
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搆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
卷三 第 76b 页 WYG0027-0632b.png

损之六三爻词盖言得一之事可以證安身也安身
之道在于得一天下情必两而耑功必两而成吾观
天地两也阴阳絪缊交合无间两而一也而万物之
气化浑厚而不漓焉男女两也精气交搆施受相感
两而一也而万物之形化生生而不已焉夫天地男
女皆以致一成功况友道乎若损三爻盖言损去其
间已者反其同已者以致两者之一也
卷三 第 77a 页 WYG0027-0632c.png

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
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
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益之上九爻词盖言勿恒之戒可以證安身也人主
莫不求益而求益须有恒心故君子不遽动也必修
身顺理而安然后动之政事不遽语也必心气和平
而易然后播之号令不遽求也必上下之间情意交
卷三 第 77b 页 WYG0027-0632d.png

则民悦语则民应求则民与益道全矣若立心无恒
事不顺理从欲惟危为危以动谁其与而从之非道
命令惟恐不顺为惧以语谁其听而信之分非已定
恩非素孚为无交而求谁其乐而与之至莫之与则
不徒不与而已且争夺纷起伤之者众矣若益上九
爻词正此立心勿恒是以凶也
右第五章
卷三 第 78a 页 WYG0027-0633a.png

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伏羲之画卦始于乾坤二画而六十四卦皆由此出
其易之门邪何也乾体一而实性动而健阳物也坤
体二而虚性静而顺阴物也然以两分者以一而交
阴交于阳阳交于阴则两物合而为德矣惟其合德则
两相摩而为四四相摩而为八八相荡而为六十四
凡诸卦之刚柔或刚上柔下或柔上刚下其质不同
卷三 第 78b 页 WYG0027-0633b.png

迹也易惟合德有体则其撰之悉备者无不形容其
似微而神明之德为健顺动止阴阳之理也易惟合
德有体则其德之无形者无不发挥其妙此先天之
易该乎显微之理也
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
羲皇既本阴阳以尽意文周又岂离阴阳以尽言哉
是故卦爻之辞其称名也或假物象如称龙称马之
卷三 第 79a 页 WYG0027-0633c.png

阴阳之理何差越之有然其称名之杂此何意也以
稽其所言之事类目击皇风下衰世变日滋故辞不
得不详焉耳此后天之易尽乎世变之情也
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
辞则备矣
夫易固杂而不越矣而何理之弗备耶如消息盈虚
天道之已然者曰往阴阳之故也易则彰其一定之
卷三 第 79b 页 WYG0027-0633d.png

察其几先之故见于事为曰显阴阳之迹也易则言
事必根于理而显者微之原于性命曰幽阴阳之秘
也易则言理必托于事而幽者阐之尊卑贵贱之名
不可乱也易则因阴阳之定分而称之各当其实鸟
兽草木之物不可混也易则因阴阳之成质而辨之
各从其类以至爻象之言皆本典常之道以发之吉
凶之辞皆本得失之情以断之是易也体天地通神
卷三 第 80a 页 WYG0027-0634a.png

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
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自其所备之中而详论之其卦爻称名拟议事物之
小而所取之类皆阴阳变化则又甚大其旨趣包含
天地鬼神之远而所发之词皆经纬错综则又甚文
易之言多委曲矣而于理未尝不精确而中易之事
常详悉矣而于理未尝不含蓄而隐易词之妙如此
卷三 第 80b 页 WYG0027-0634b.png

济由于民心之贰民心之贰由于失得之报未明虑
民之疑于趋避欲以济其行之不及故作易定吉凶
以告人以明失得之报此后天之词所以广先天之
教而开物成务也总本阴阳二画信乎乾坤为易之
门耶
右第六章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卷三 第 81a 页 WYG0027-0634c.png

则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当其时适囚羑里操危虑
深其有忧患乎夫当忧患以作易则易之为书无非
处忧患之道矣
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
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
巽德之制也
然处忧患之事无如反身修德试举九卦明之德始
卷三 第 81b 页 WYG0027-0634d.png

矣非德之基乎然惟让可以明礼能谦以自持则德
有执持矣非德之柄乎德修于存养谦以行礼则制
外养中善端复矣一念之复于善即万善之根柢故
复为德之本然复而不守虽得必失得一善当拳拳
固守不为外物所摇故恒为德之固持守虽固私欲
果尽去乎损则惩忿窒欲净去其人欲之私此乃修
身之事故为德之修克治虽严天理果尽纯乎益则
卷三 第 82a 页 WYG0027-0635a.png

故为德之裕虽德裕于常未必不变于困惟处困之
亨不亨吾德之至不至可辨矣德虽亨于困未必不
变于终井则德性坚定能安所止应用之体立矣然
可与立者未可与权巽则随时制宜不胶一定化裁
之制妙矣其序之不可紊也如此
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
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
卷三 第 82b 页 WYG0027-0635b.png

其妙何如礼以律身非强世也而天理人情自不可
易和而至焉谦卑自牧忘其尊也而心愈卑下德愈
崇显尊而光焉善端初复虽曰甚小而理欲之介自
明不其辨于物乎德既有恒虽处纷杂而始终之致
自一曾何至于厌乎损主惩忿窒欲初固难矣然已
克而理还后何易也益主迁善改过固长裕矣然善
还吾本有过去吾本无曾何增设也困则身穷道亨
卷三 第 83a 页 WYG0027-0635c.png

而不穷是体虽静而用则动也不其迁乎巽则称物
之宜而泯其运用之迹是用则显而机则藏也不其
隐乎九卦之德如此
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
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其用何如行已非礼则乖戾而不和是礼所以行乎
和而使之中节者也行礼非谦则倨傲而无本是谦
卷三 第 83b 页 WYG0027-0635d.png

觉悟良知不为欲蔽以恒而用之则久暂不渝天德
不为物摇用损之惩忿窒欲则身心之害远用益之
迁善改过则德业之利兴用困之穷而通则怨尤之
念绝惟井体不动安而能虑故处经事而知宜惟巽
顺乎理则以道为体故处变事而能权九卦之用如
此要皆反身修德之事也尚何忧患之难处哉
右第七章
卷三 第 84a 页 WYG0027-0636a.png

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易之为书也有画有辞切于民用不可须臾远也何
也其为道也屡有变迁不胶于一者也其屡迁何如
易道不外阴阳阴阳变动而不止其所常周遍于六
位之间从六位中分之初二三为下四五六为上上
下之位有常而九六居之则无常从六位细别之初
三五为刚二四六为柔刚柔之位不易而九六居之
卷三 第 84b 页 WYG0027-0636b.png

趋而已易变之屡迁如此而人顾可远哉
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
夫易惟变所适其适出适入即道之利出利入而确
然不可易者宛然以法度立出外入内之则使人惕
然知惧焉
又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
不特使民知惧已也又于出入以度之中独提忧患
卷三 第 85a 页 WYG0027-0636c.png

保以训之如父母临之而不敢忽使人于知惧之中
尤知惧焉信乎不可远矣
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观变之惧人则词之因变而系者可知盖易变无常
形而词有定理故问易者始由卦爻之词揆度卦爻
之理即出入之度忧患之故既确然有典常矣然人
之由词以达变者不可胶于一定也惟神明之人方
卷三 第 85b 页 WYG0027-0636d.png

道岂虚行哉甚矣人之不可远易也
右第八章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
也
易之为书有卦有爻是以全体而妙大用者也吾常
原其一画之始以要六画之终则贞悔全而内外备
阴阳纯杂之体质于是成矣若卦之六爻或阳居阴
卷三 第 86a 页 WYG0027-0637a.png

时阳而阳时阴而阴初无定体之可拘也
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
自时物之见于初上者言之初则其理幽隐而难知
上则其理明显而易知何者初上本末之分也本则
微露其端故难知末则已阐其蕴故易知惟难知故
圣人当时系初之辞必拟其当假何象当著何占不
敢轻举也惟易知故圣人当时系上之词不过因初
卷三 第 86b 页 WYG0027-0637b.png

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
初上固足该始终之时物矣若夫阴阳赜乱之物杂
而陈之刚柔中正之德撰而出之又拟物与德中之
纯杂善恶一一辨晰其孰是孰非此非兼中四爻不
能悉备而无遗也
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
半矣
卷三 第 87a 页 WYG0027-0637c.png

之存亡人事之吉凶析观爻词居然可坐而知矣然
此特就众人言之耳若智者晰理既精统观彖词则
吉凶存亡杂陈于时物间者已可得易之概矣岂待
遍观六爻哉然天下不皆智者爻词可不系耶
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
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
以二四爻言之二四皆阴爻皆能为柔顺之事业固
卷三 第 87b 页 WYG0027-0637d.png

而四则多惧焉此何以故四位近于君动有僣逼之
嫌所以多惧也观四之多惧由于近则知二之多誉
由于远矣夫柔之为道非附阳刚不能自立本不利
于远者二柔而远于五乃大要得无咎而多誉焉者
以其用柔不过乎柔张弛合宜得乎中道此所以多
誉也观二之多誉由于中则知四之多惧由于不中
矣
卷三 第 88a 页 WYG0027-0638a.png

危其刚胜邪
以三五爻言之三五皆阳爻皆能为阳刚之事业固
同功矣然位有君臣之异故其善亦异三多凶而五
则多功焉此何以故五为君而贵则操得为之权所
以多功也三为臣而贱动有掣肘之患所以多凶也
然要而言之三五皆阳位以柔德居之则委靡不振
君臣胥失其道三固多凶五亦不能多功也岂不危
卷三 第 88b 页 WYG0027-0638b.png

功三亦不至多凶也其有不胜耶是知远近贵贱物
也刚柔中正德也誉惧凶功是非之辨也非中四爻
何以悉备哉此观易者不可不审也
右第九章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易之为书也内而无不含蓄外而无不包举而广大
卷三 第 89a 页 WYG0027-0638c.png

天下之道尽于天地人而已方易之三画成卦上画
有天道焉中画有人道焉下画有地道焉是三画已
具三才矣又以一而不两则独而无成又兼三才而
各两其画故有六画然六画非他也上二爻即天道
之阴阳也中二爻即人道之仁义也下二爻即地道
之刚柔也六画亦三才之道也其广大悉备如此
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
卷三 第 89b 页 WYG0027-0638d.png

夫易画既备三才之道则画之所在即道之所在也
故道之变动不居周流六虚则谓之爻爻者交变之
义也爻之远近贵贱等级森然则谓之物物之不齐
物之情也物之刚柔相间灿然可观则谓之文盖六
位错综焕然两间之经纬也至于是文有以刚居柔
柔居刚而位未必当者亦有以柔居柔刚居刚而位
亦未必当者其义互有得失而吉凶生于其间矣可
卷三 第 90a 页 WYG0027-0639a.png

凶者道之淑慝而莫非三才之所贯也易之广大悉
备不信然乎
右第十章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
事邪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
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道待人而兴易之复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
卷三 第 90b 页 WYG0027-0639b.png

故其所系之词多警戒之意而危焉何以明其危也
卦词所发莫非人事之理故凡危惧存心者戒谨恒
至必有安宁之庆则辞系以吉利若使之平怠易存
心者忽慢不检必有覆败之虞则词亦系以凶害若
使之倾然危平易倾之道安危存亡系焉岂不甚大
故自一身之举动万物之操履与夫天下国家之治
乱凡百事物平者必生于危倾者必生于易固无倖
卷三 第 91a 页 WYG0027-0639c.png

人系词果何意哉无非教人危惧存心终如其始使
人平而无倾终归无咎此之谓与民同患易之道也
右第十一章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
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
太极之理一也分布于乾坤统会于圣心自圣心纯
乎理有乾之名乾则自强不息极天下之至健也本
卷三 第 91b 页 WYG0027-0639d.png

之几举归坐照不待险而知也自圣心顺乎理有坤
之名坤则安贞无为极天下之至顺也本此顺德以
行则会简能之理而恒简简本无阻故阻之几无不
前知不待阻而知也此正能危能惧而无易者之倾
不待卜筮而知吉凶者也
能说诸心能研诸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
然所以知险知阻者皆圣人自然之能事也盖圣人
卷三 第 92a 页 WYG0027-0640a.png

事时易简所应几自详审又能即说者而研诸虑矣
惟说心是以吉凶之理皆吾心所素藏险阻与否无
不知之而吉凶定矣惟研虑是以趋避之几皆吾心
所密察险阻与否无不趋避之而亹亹成矣
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
此其自然之知岂待卜筮哉是故天道寒暑昼夜即
有变化人事语默动静即有云为此理之显者也变
卷三 第 92b 页 WYG0027-0640b.png

体此理之微者也夫变化云为各有一定之理所谓
器也圣人比拟其事于已往稽迹观变而已然之理
周知而不忒矣吉事有祥原有先见之理所谓来也
圣人推验其事于将然察微洞幽而未然之理早知
而不惑矣所谓知以藏往神以知来说心研虑定吉
凶成亹亹者此也
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
卷三 第 93a 页 WYG0027-0640c.png

可无作乎圣人因天地设位而变化云为吉事之理
无不备具此天地之能也但不能自言以告人圣人
于是画卦系词以成其能也由是人有所为谋之于
人趋避未决必抱蓍问易复谋之于鬼神则百姓虽
愚因卜筮而知吉凶成亹亹得与于圣人之能矣
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
圣人作易成能不过欲人趋吉避凶耳而吉凶于何
卷三 第 93b 页 WYG0027-0640d.png

以杂阴杂阳之象告矣而险阻之情百姓未遂知也
后天圣人系以爻彖或以全体之情言或以一节之
情言矣象告情言皆吉凶也惟是画卦定位刚柔杂
居则时之消息位之当否吉凶居然可见此成能之
易百姓所以与能也
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
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
卷三 第 94a 页 WYG0027-0641a.png

然是吉凶也由象辞以见其体又由变占以见其用
方揲蓍之初阴阳老少未定所谓变动也此时虽未
成卦爻而趋避之几已寓非以利言乎及变动已定
占决已著必有吉凶此则因卦爻之情有消息当否
之异而卦之吉凶随之非以情迁乎惟其以情迁也
是故卦爻有中正相与是爱相攻也其情和谐而吉
生如不中正相与是恶相攻也其情拂逆而凶生吉
卷三 第 94b 页 WYG0027-0641b.png

吉凶方形而曰利害从何生也如卦爻有远相取则
情之暌者病于疏近相取则情之合者嫌于妄悔吝
胥此生矣如卦爻有情相感则为道义之交而利生
伪相感则为私情之合而害生要之凡易之情近相
得固贵也远而不相得亦无害也惟近而不相得则
猜疑间隔凶害悔吝皆由此生吉凶之以情迁如此
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
卷三 第 95a 页 WYG0027-0641c.png

所谓情迁不观人之辞乎人心之动因言以宣试以
人险阻之情发于言词者观之人之叛乎正理者其
辞惭愧而回互中心疑乎正理其词枝离而不一有
德之吉人言不妄发而词寡无德之躁人言必轻出
而词多人本善也而心欲诬之其辞浮游而不定理
本定也而无执守之人其词屈抑而不伸人之辞以
情迁如此则卦爻之辞以情而迁也不益信哉
卷三 第 95b 页 WYG0027-0641d.png

周易文诠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