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1a 页 WYG0048-1007a.png

周易函书别集卷十三 礼部侍郎胡煦撰
篝灯约旨
诸儒
孔子之一字何等尊贵曾子之明字何等确切子思之
中字何等浑沦孟子之浩字何等扩大
孔子犹天颜曾思孟日月也诸儒星也试以学庸两书
较后世诸儒之所得其浅深高下当自豁然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1b 页 WYG0048-1007b.png

集且学孔子时习之悦学圣人之学固当以孔颜思孟
为准的然孔之美富犹天之不可阶而升矣曾之切实
犹觉太简思之深邃犹觉高华可以身体力行者惟孟
之集义养浩四端充扩之语近而易求孟子曰人皆可
以为尧舜期许不嫌太高致功必先有据吾窃有以私
淑之矣后儒之论说有能如孟子之亲切著明愚虽不
敏亦当以瓣香奉之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2a 页 WYG0048-1007c.png

也故于经文未有注释或亦有不足者存乎至其发明
往来二字亦有讹误后人引之以为注释学者泥而不
达亦能使周易之实理不大显露至其有取于扬子则非
张子天分极高但取资于六经而有无隐显交关处实
能见到活泼泼地此岂中人以下所可能乎至其诠释
经书或亦有未当者存然而长处不可掩也
荀子性恶之说愤词也欲其勤学以修礼立政归诸圣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2b 页 WYG0048-1007d.png

免有纯驳之辨
陆子天分极高见地极超后人信耳韪朱而贬陆皆未
尝即二子之论而考其实也
后人读书知有功名已耳及语以圣人之学则又高谈
阔论褒贬古人逮徵诸实见不过然人所然否人所否
胸中绝无确实把柄要亦信耳者也夫学圣学者尝数
百年不一见即如陆王亦可为聪明卓绝者矣乃今之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3a 页 WYG0048-1008a.png

者也岂陆王之不子若乎何不揣之甚也须知朱程陆
王悉皆孔孟之徒特其姿性有高明沉潜之别耳设此
数人同生春秋时要皆宫墙中人未易轩轾者也夫高
明况潜两不相能亦易辨矣必务争之曰某者胜某者
负某者是某者非即此必争之心便非孔圣及门所有
但当辨别精粗各存其是而可耳
汉儒至董子而圣学始倡即道之大原出于天一语其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3b 页 WYG0048-1008b.png

及繁露一书尽有极精极微非后儒所能及者窃忆独
创之难不似后儒共和之易也今之议董子者大约据
天人三策而论之至于繁露未有轻置一语者岂其未
尝寓目也恐未能尽悉董子之意也然而周子固开宋
儒之始而董子于群言惑乱之时独倡为天人合一之
说董子之功伟矣哉
董子曰道者所由以适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4a 页 WYG0048-1008c.png

其道不计其功此皆扶持正学极有见地者也然其本
领尽在繁露一书
董子择语 天积众精以自刚圣人积众贤以自强天
序日月星辰以自光圣人序爵禄以自明 阴道尚形
而贵精阳道无端而贵神 欲致精者必虚静其形欲
致贤者必卑谦其身 我不自正虽能正人弗予为义
人不被其泽虽厚自爱不予为仁 孝子之行忠臣之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4b 页 WYG0048-1008d.png

而后刑 匿病者不得良医羞问者圣人去之 民无
所好君无以权也民无所恶君无以畏也
扬子好奇而妄作者耳徒以奇字奇解惑乱天下所以
有太玄之作究其实际全无用处岂知周易小用之而
趋避之道在精用之而性命之道在大用之而位育之
道在乎太玄亦言吉凶毕竟是不可试验之吉凶即其
卦起中孚毕竟非天根月窟之正理自其依傍周易另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5a 页 WYG0048-1009a.png

不合皆人人擅作者之埸矣岂知天下无二道周易之
外不容更有周易非以周易大中至正之道衡之不可
得而辨也杨墨充塞仁义孟子曰能言距杨墨者圣人
之徒也太玄乱易甚于杨墨学孔孟之学者宜何如摈
斥也
玄之拟易中说之拟论语拟其辞之似耳衡以大道则
索然无味然论语之中有克复之仁有一贯之道而彼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5b 页 WYG0048-1009b.png

参四子书而已足矣
马融王通郑康成虞仲翔荀慈明皆传经者也王肃之
兼义虽未能尽合而略例一书则周易之大意已在其
中盖见其概而未见其精也
圣学至唐亦已微矣韩子之原性原道虽未尽醇然而
矫矫铮铮固亦未可诬也
司马公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6a 页 WYG0048-1009c.png

生继之疏三上帝感悟曰送中书先生见韩公等曰诸
公不及今议定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
天下莫敢违皆拱手曰敢不尽力于是遂立英宗为皇
子(煦)按此皆预养于宫中者也其非预养者当又不同后
人援以为兴献王之例未当
罗从彦
罗先生教学者静坐中看喜怒哀乐之未发作何气象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6b 页 WYG0048-1009d.png

学谢上蔡亦言多着静不妨此说终是小偏才偏便做
病道理自有动时自有静时(煦)按辟静字非也人到纷
扰时何能体到精微其敬字则动与静之工夫也但只
说敬则已在心之发处了
李延平
延平李先生曰若说静处有而动处无则非矣
又曰唯求静于未始有动之先而性之静可见矣求真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7a 页 WYG0048-1010a.png

之先而性之善可见矣
所谓未发以前气象亦止要见得本体湛然如明镜止
水而已明镜无尘止水不波心体之静似之
蔡季通
朱子曰康节之书固自甚好而季通推得来又甚缜密
若见于用不知果如何恐当绝胜诸家也(煦)按康节之
书有用而季通之书果何所用也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7b 页 WYG0048-1010b.png

传季通独心得之然未及论著曰成吾书沉也(煦)按在
易而言数学己非周易本旨至于洪范而为数学抑谁
氏之言乎
九峰先生序书曰二帝三王之治本于道二帝三王之
道本于心得其心则治与道可得而言矣何者精一执
中尧舜禹相授之心法也建中建极商汤文武相传之
心法也(煦)按书序皆不可易之至论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8a 页 WYG0048-1010c.png

数然则易无数乎何其悖也
又曰有理斯有气有气斯有形形生气化而生生之理
无穷焉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搆精万物化生(煦)按
此皆易理也皆由阴阳既合而生非范数孤阳独行之
理也
又曰顺数则知物之所始逆数则知物之所终(煦)按顺
逆说倒了仍是邵子之说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8b 页 WYG0048-1010d.png

薛敬轩曰静虚者正也义也太极之体以立动直者中
也仁也太极之用以行(煦)按亦不宜分说动静乾之文
言君子体仁四句动乎静乎又按周子主静朱子主敬
窃意敬字说在静时亦不能无弊何也朱子之注明德
也固曰天之所赋于我者虚灵不昩既曰虚灵可知匪
灵不虚匪虚不灵矣今要将一个敬字就中填实必无
以存虚灵之体是己着在用边成动而不静者矣夫孔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9a 页 WYG0048-1011a.png

居处恭执事敬矣夫居处之恭是专欲此身之无偏邪
倚倾也身也而非心也彼清虚之在中者固自若也至
于执事乃始言敬非在作用边乎其于仲弓固曰出门
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夫出门使民非作用边乎即
在中庸说出戒慎不睹恐惧不闻亦是惧睹闻之搀和
不能如未发之中虚灵不昩耳今将一敬字凭空填实
彼虚灵不昩者曷在乎大本之不存奚为而有达道固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9b 页 WYG0048-1011b.png

无弊也
又曰孔子言太极是指理言周子言无极是指此理无
形而言(煦)按此竟视孔子所言之太极为有形者矣若
说无极二字只是发明太极中无声无臭之妙如此则
用作太极之注脚可也亦不宜加于太极之上
胡敬斋
胡敬斋曰工夫宁下而勿高宁沉而勿浮贵博而不贵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10a 页 WYG0048-1011c.png

欲息思虑便是不息思虑有意于坐忘即是坐弛敬则
自无此患
曹月川
曹月川曰周子所谓无极而太极者盖谓无形象无方
所极谓至极理之别名也太者太无以加之谓(煦)谓如
此以言太极方是真太极切不可竟作图看又曰以通
行而言则曰道以至极而言则曰极以不杂而言则曰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10b 页 WYG0048-1011d.png

王阳明
阳明曰无善无恶者心之体有善有恶者意之动知善
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一时学者心仪口诵而
艳称之不知此四言大有语病夫以无善无恶而言心
体仍是周子无极之说恐与顽空何异孔子释乾之四
德皆属天道一边事其于元之既亨而利贞也便曰各
正性命保合太和既有保合之太和有乎无乎不待辨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11a 页 WYG0048-1012a.png

以云云足以而仍未发则其所蕴可知矣其言元曰长
善亨曰嘉会嘉美也亦美其善也利曰和义和即太和
之充也贞曰事干犹云作事之主脑皆未发之义也有
乎无乎不待辨而明矣或以太和指气而言夫气固未
有离理者也只缘为学之初外袭之念不能不杂故无
善无恶者欲其心之虚耳以此为心之体则大非也故
以为无恶犹可兼无善而言失性善之旨则断断乎不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11b 页 WYG0048-1012b.png

恶也是有知有识之后由耳闻目见而入藏匿于中而
渐次发生者也今观一月二月之婴孩便知亲母彼其
意中亦有何念可以恶言乎其必兼善恶而言意始于
周子几善恶一语此缘周子未明几字之妙又误信汉
儒于吉之先见一语添出凶字遂至贻误后人此皆未
明几字之妙也夫几者动之微也非两岐之名也周子
本太极而言其所发则不得不以两岐之说求合乎阴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12a 页 WYG0048-1012c.png

面补说刚柔二义谓刚有善恶柔有善恶也然既别为
刚柔又于刚柔之中而别为善恶则已在四象之列而
不可以言几不知几者止是动之微耳太和之发由长
善而出有何恶之可言故孔子止言吉之先见而不复
杂以凶字非无故也盖本天而动则全是太和赤子之
良知可徵也孔子曰体仁足以长人体此天也子思曰
发而皆中动于天也孟子之恻隐羞恶辞让是非皆于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12b 页 WYG0048-1012d.png

又安得有恶之可言而以为有也夫动而有恶皆耳闻
目见缘感而入者故孔子之教颜渊也曰非礼勿视非
礼勿听防之于将睹将闻之际子思之作中庸也亦曰
戒慎不睹恐惧不闻防之于未睹未闻之先惧泥沙之
搀和清源朱绿之污染素质也孟子曰非由外铄盖诚
知外铄不必尽善也安得谓意之动而便有恶乎子思
曰发而中节发即意之动也发而有恶矣犹可以中节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13a 页 WYG0048-1013a.png

若说意动便有恶则颜子之复亦可云复于恶乎若说
本然之天无善则亦可云复于无善乎至以良知说在
格物之先似与大学先致知后格物不相类矣不知大
学之知乃极致之知是由格物而得之者也阳明之良
知是赤子之知审别物类分辨好丑虽至愚极陋莫不
皆有者也此阳明之卓识也
阳明之语属员也曰缘此数病良知之所本无只因良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13b 页 WYG0048-1013b.png

魍魉自消此语便是性善确证试问昏昩蔽塞者外之
袭乎抑中夲有者乎如知非中本有则不辨自明而意
之动而有恶可知非确论矣
阳明之传唯王时槐最得圣道之精时槐刘文敏之弟
子也罢官后反身实证始悟造化生生之几不随念虑
起灭其论性曰孟子性善之说决不可易使性中本无
仁义恻隐羞恶何从而生且人应事接物如是则安不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14a 页 WYG0048-1013c.png

故凡不知性善之说者(煦)皆不敢以为知道
许孚远亦阳明之传也其言曰以性无不善故知无不
良
孔子之门亲得圣人以为之师而得闻一贯者仅曾子
一人阳明生数千年之后而得闻一贯者也宜乎知阳
明者之鲜也
周子发周易之精开宋儒之始较朱子之集成者难矣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14b 页 WYG0048-1013d.png

后不达周易而漫言性理者皆学也而非道也然亦不
能无误
陈白沙矜慎自持与朱子相似大约闽广学者多是如
此至其作用恐不逮阳明远甚夫圣人之学明体达用
经纶参赞皆分内事不徒作自了汉也孔子之栖栖孟
子之皇皇皆是如此若白沙者自治则有馀者矣
元之学者人多美静修而薄鲁齐是未察孔子之于春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15a 页 WYG0048-1014a.png

圣贤之学自命负焉所往而不可
不尽阅各家之书尽得各家之意旨辄闻人之所闻恣
为褒贬是犹隔纸窗而睹人形自谓己确不知止属影
响耳佛老固有差别陆王固有短长然必尽观其书知
其差别在甚处短长在甚处然后持论始可以服人之
心孔子之于老子犹适周问礼焉不闻有薄之辟之之
一语周子之太极邵子之理数传授之者始于希夷希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15b 页 WYG0048-1014b.png

乃不满于后儒之心窃虞其量狭而多忌矣亦胡不思
之甚耶天覆于上地载于下六合之内何所不容岂以
其精也粹也而收之粗也恶也而屏之乎择术而进随
人之材分然广博之物非广博之器则承受难矣
朱陆阴阳形器之辨
乾坤者阴阳之物也卦爻不离阴阳故卦爻不离时位乾以神用流行而不息故圣人法之以徵时坤以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16a 页 WYG0048-1014c.png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16b 页 WYG0048-1014d.png

朱子曰大传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又曰一阴一阳之谓
道象山曰一阴一阳已是形而上者朱子答曰大传既
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又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此岂真以
阴阳为形而上者哉正所以见一阴一阳虽属形器然
其所以一阴而一阳者则道体之所为也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17a 页 WYG0048-1015a.png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17b 页 WYG0048-1015b.png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18a 页 WYG0048-1015c.png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18b 页 WYG0048-1015d.png

象山复之曰始终晦明奇偶之属何适而非阴阳是以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
陆子引天道二语最确盖天道但有阴阳可言非有形器者也今顾以一阴一阳为非道而直谓为形器为昩于道器之分则孔子一阴一阳之谓道此语非乎朱之显背于孔莫此为甚第证以孔子之言可矣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19a 页 WYG0048-1016a.png

朱子答曰若以阴阳为形而上者则形而下者复是何
物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19b 页 WYG0048-1016b.png

凡有形有象者皆器也其所以为是器之理者皆道也
此曰有形有象者皆器是误看形上之形为形器之形矣乌知此形字即乾彖中流行之行即中庸形著明动之形不可以迹拘者也若形下之形乃始谓之为器此形字亦在动用显著一边亦不可以形器也盖形上形下二形字虽皆阴阳之所形而形则不同形上之形是形之至轻清者无形之形也形下之形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20a 页 WYG0048-1016c.png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20b 页 WYG0048-1016d.png

来书所谓始终晦明奇偶之属皆阴阳所以谓之器
始终晦明何器可言此中惟奇偶二字由大衍之数而成见蓍之有形遂谓为器耳然蓍之所揲虽有奇偶之数而蓍中所蕴则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其义固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21a 页 WYG0048-1017a.png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21b 页 WYG0048-1017b.png

独其所以为是器之理如目之明耳之聪父之慈子之
孝乃为道耳
既以聪明慈孝为道聪明由既用而见慈孝由有作而见者也谓为道也诚当然聪明慈孝必有所由以聪明慈孝者予诚不知又将何者为所由以聪明慈孝者也今既以道为形器之所以然又以聪明慈孝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22a 页 WYG0048-1017c.png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22b 页 WYG0048-1017d.png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23a 页 WYG0048-1018a.png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23b 页 WYG0048-1018b.png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24a 页 WYG0048-1018c.png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24b 页 WYG0048-1018d.png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25a 页 WYG0048-1019a.png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25b 页 WYG0048-1019b.png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26a 页 WYG0048-1019c.png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26b 页 WYG0048-1019d.png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27a 页 WYG0048-1020a.png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27b 页 WYG0048-1020b.png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28a 页 WYG0048-1020c.png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28b 页 WYG0048-1020d.png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29a 页 WYG0048-1021a.png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29b 页 WYG0048-1021b.png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30a 页 WYG0048-1021c.png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30b 页 WYG0048-1021d.png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31a 页 WYG0048-1022a.png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31b 页 WYG0048-1022b.png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32a 页 WYG0048-1022c.png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32b 页 WYG0048-1022d.png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33a 页 WYG0048-1023a.png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33b 页 WYG0048-1023b.png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34a 页 WYG0048-1023c.png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34b 页 WYG0048-1023d.png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35a 页 WYG0048-1024a.png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35b 页 WYG0048-1024b.png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36a 页 WYG0048-1024c.png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36b 页 WYG0048-1024d.png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37a 页 WYG0048-1025a.png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37b 页 WYG0048-1025b.png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38a 页 WYG0048-1025c.png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38b 页 WYG0048-1025d.png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39a 页 WYG0048-1026a.png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39b 页 WYG0048-1026b.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