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提要 第 1a 页 WYG0131-0001a.png

仪礼经传通解礼类五(通礼之属)
提要(臣)等谨按仪礼经传通解三十七卷续二十九卷仪礼
经传通解宋朱子撰初名仪礼经传集注朱子乞修
三礼劄子所云以仪礼为经而取礼记及诸经史杂书所载有及于礼者皆附本经之下具列注疏诸儒之说略有端绪即是书也其劄子竟不果上晚年修葺乃更定今名朱子没后嘉定丁丑始刋板于南康凡家礼五卷乡礼三卷学礼十一卷邦国礼四卷共二十三卷为四十二篇中缺书数一篇大射至诸侯相朝八篇尚未脱藁其卷二十四至卷三十七凡十八篇则仍前草创之本故用旧名集传集注是为王朝礼中缺卜筮一篇目录内践阼第三十一以后序说并缺盖未成之本也所载仪礼
提要 第 1b 页 WYG0131-0001b.png

诸篇咸非旧次亦颇有所釐析如士冠礼三履本在辞后乃移入前陈器服章戒宿加冠等辞本总记在后乃分入前各章之下末取杂记女子十五许嫁笄之文续经立女子笄一目如斯者不一而足虽不免割裂古义然自王安石废罢仪礼独存礼记朱子纠其弃经任传遗本宗末因撰是书以存先圣之遗制分章表目开卷瞭然亦考礼者所不废也
提要 第 2a 页 WYG0131-0002a.png

提要 第 2b 页 WYG0131-0002b.png

提要 第 3a 页 WYG0131-0002c.png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校官(臣)陆费墀
提要 第 3b 页 WYG0131-0002d.png

南康旧刊朱文公仪礼经传与集传集注而丧祭
二礼俄空焉盖以属门人勉斋黄干俾之类次而未成
也虙来南康闻勉斋已下世深恨文公之志不终士
友间有言勉斋固尝脱藁今在南剑陈史君处欲全此
书索之南剑可也南剑知之果以其书来且并遣刻者数
辈至于是锓木更一年而后毕是虽丧祭二门而卷帙
多前书三之一以是刊造之日长点勘之功乡贡进士
提要 第 4a 页 WYG0131-0003a.png

错简脱字往往无之虙生不为晚而不能一识文公文公不可得而见得见勉斋者斯可矣又复失之分
符星渚乃文公遗爱之地高山仰止惓惓兴怀兹又
得全其所欲述之书以毕其平日传受之志岂非幸欤
第闲习礼度不如式瞻仪刑讽味遗言不如亲承音旨
诚有如古人之论抚卷为之三叹也嘉定癸未孟秋上
浣四明张虙识
提要 第 4b 页 WYG0131-0003b.png

钦定四库全书
仪礼经传目录汉书艺文志礼古经五十六卷经十七篇(后氏戴氏)今按此(即今仪礼也十七本作七十临江刘敞云当作十七计其篇数则然今从之永嘉张淳曰汉初未有仪礼之名疑后汉学者见十七篇中有仪有礼遂合而名之也)记百三十一篇(七十子后学者所记也)明堂阴阳三十三篇(古明堂之遗事)王史氏二十一篇(七十子后学者)曲台后仓九篇(如淳曰行礼射于曲台后仓为记故名曰曲台记)明堂阴阳说五篇周官六篇周官传四篇(王莽时刘歆置博士师古)
提要 第 5a 页 WYG0131-0003c.png

提要 第 5b 页 WYG0131-0003d.png

提要 第 6a 页 WYG0131-0004a.png

提要 第 6b 页 WYG0131-0004b.png

提要 第 7a 页 WYG0131-0004c.png

提要 第 7b 页 WYG0131-0004d.png

提要 第 8a 页 WYG0131-0005a.png

士冠礼第一(陆德明释文曰冠古乱反下以意求之)家礼一之上
郑玄目录曰童子任职居士位年二十而冠(疏曰言童子居士位者据下昏礼相见礼皆士身所行故知此是士身自加冠也又据曲礼云二十曰弱冠故知年二十而冠也孔颖达云冠之所起按略说云古人冒而句颔注云谓三皇时以冒覆头句颔绕项世本云黄帝)
提要 第 8b 页 WYG0131-0005b.png

提要 第 9a 页 WYG0131-0005c.png

冠义第二家礼一之下
此小戴记第四十三篇盖汉儒所造以释冠礼之义者也家语冠颂篇略见天子诸侯大夫之礼小戴曾子问中有变礼春秋内外传有事證今皆以附于后定为第二而递改下篇之次云
提要 第 9b 页 WYG0131-0005d.png

郑目录云士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而名焉必以昏者阳往而阴来日入三商为昏(疏曰商谓商量是漏刻之名案马氏云日未出日没后皆云二刻半前后共五刻今云三商者据整数而言谯周云太昊制嫁娶俪皮为礼是昏礼)
所起也(今按周礼媒氏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又按孔子)
(曰霜降逆女冰泮杀止而媒氏又言中春之月令会男女此皆昏礼之大期也左传云国君十五而生子是人君早娶所以重继嗣也)昏于五礼属嘉礼大小戴及别录此皆第二今颇釐析之而定为第三(后皆放此不复重出)
提要 第 10a 页 WYG0131-0006a.png

此小戴第四十四篇盖汉儒所造以释昏礼之义者也今以郊特牲坊记曾子问及诗春秋内外传白虎通义说苑所说昏礼之义及其变节合之以为此篇
内则第五家礼三
此小戴第十二篇盖古经也郑氏以为记男女居室事父母舅姑之法以闺门之内礼仪可则故曰内则今按此必古者学校教民之书宜以次于昏礼故取
提要 第 10b 页 WYG0131-0006b.png

内治第六家礼四
古无此篇今取小戴昏义哀公问文王世子内则篇及周礼大戴礼春秋内外传孟子书大传新序列女传前汉书贾谊新书孔丛子之言人君内治之法者创为此记以补经阙
五宗第七家礼五
古无此篇今取小戴丧服小记大传曾子问内则文
提要 第 11a 页 WYG0131-0006c.png

亲属记第八家礼六
此即尔雅之释亲篇白虎通义所谓亲属记者也以其具载闺门三族亲戚之名号故列于此而通义所释亦因以附焉
士相见礼第九乡礼一之上
提要 第 11b 页 WYG0131-0006d.png

提要 第 12a 页 WYG0131-0007a.png

士相见义第十乡礼一之下
古无此篇刘敞补亡今以白虎通义附其后
投壶第十一乡礼二
此小戴第四十篇第记主人与客燕饮投壶之礼郑氏以为实曲礼之正篇其事与射为类于五礼宜属嘉礼(疏曰案周礼大宗伯云以嘉礼亲万民下有以宾射之礼亲故旧朋友故知属嘉礼也)今
提要 第 12b 页 WYG0131-0007b.png

乡饮酒礼第十二乡礼三之上
郑目录云诸侯之乡大夫三年大比献贤者能者于其君以礼宾之与之饮酒(疏曰凡乡饮酒之礼其名有四此宾贤能一也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是党正蜡祭饮酒二也州长春秋习射于序先行乡饮酒三也又有乡大夫士饮国中贤者用乡饮酒四也其王制云习乡尚齿即是党正饮酒法)吕大临曰乡人凡有会聚皆当行此礼(恐不止四事论语载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亦指乡人而言之)乡饮酒于五礼属嘉礼大戴此乃第十小戴及别录此皆第四今略取
提要 第 13a 页 WYG0131-0007c.png

乡饮酒义第十三乡礼三之下
此小戴第四十五篇亦汉儒所造以释乡饮酒之义者也上篇所陈乃乡大夫将兴其贤能而宾之之礼此义中第五章兼有党正正齿位之事郑说已见上篇孔颖达以为吉礼非也(今以周礼考之唯祭祀为吉礼其饮食宾射燕飨皆属嘉礼则上篇郑云嘉礼为是而孔说误也射义放此)今附于本篇之次
乡射礼第十四乡礼四之上
提要 第 13b 页 WYG0131-0007d.png

提要 第 14a 页 WYG0131-0008a.png

乡射义第十五乡礼四之下
此小戴第四十六篇亦汉儒所造以释乡射之义者也今取其言乡党习射询众庶者为此篇而出其言天子诸侯将祭选士者为大射义见后篇
学制第十六学礼一之上
古无此篇此类今以家塾党庠遂序皆为乡学则其
提要 第 14b 页 WYG0131-0008b.png

学义第十七学礼一之下
此篇亦古所无今集诸经传凡言教法之意者补之以释上篇之义
弟子职第十八学礼二
此管子之全篇,言童子入学受业事师之法,今分章句参以众说,补其注文以附于经。
提要 第 15a 页 WYG0131-0008c.png

此小戴记之第十七篇言少者事长之节注疏以为细小威仪非也今釐其杂乱而别取它篇及诸书以补之
曲礼第二十学礼四
此小戴记之第一篇言委曲礼仪之事所谓曲礼三千者也其可随事而见者已包在经礼三百篇之内矣此篇乃其杂碎首尾出入诸篇不可随事而见者
提要 第 15b 页 WYG0131-0008d.png

臣礼第二十一学礼五
古无此篇今按事亲事长隆师亲友治家居室之法各有成篇独臣事君三纲之大其法尤严乃独无所
提要 第 16a 页 WYG0131-0009a.png

钟律第二十二学礼六之上
古无此篇今以六艺次之凡礼之通行者已略见上诸篇矣此后当继以乐而乐经久已亡逸故取周礼郑注太史公淮南子前后汉志杜佑通典之言律吕相生长短均调之法创为此篇以补其阙
钟律义第二十三学礼六之下
提要 第 16b 页 WYG0131-0009b.png

诗乐第二十四学礼七
古亦无此篇而大乐遗声其绝久矣今取世传唐开元十二诗谱补之以粗见其仿佛然亦未知其果有以合于古之遗声否也
礼乐记第二十五学礼八
古无此篇今取诸记中通论礼乐大指者合为此篇以通释礼乐之义
提要 第 17a 页 WYG0131-0009c.png

古无此篇今按六艺之射已略见上乡射及下大射篇御法则废不可考矣唯书数日用所须不可不讲故取许氏说文解字序说及九章算经为此篇以补其阙然亦不能详也
学记第二十七学礼十
小戴第十八篇言古者学校教人传道授业之次序与其得失兴废之所由盖兼大小学而言之旧注多
提要 第 17b 页 WYG0131-0009d.png

大学第二十八学礼十一
小戴第四十二篇专言古者大学教人之次第河南程氏以为孔氏之遗书者也秦汉以来儒者既失其传故其旧文舛错为甚而训说亦多不能得其微意今推本程氏既绪正之仍别为之章句读者宜尽心焉则圣贤之学可渐而进矣
中庸第二十九学礼十二
提要 第 18a 页 WYG0131-0010a.png

保傅传第三十学礼十三
汉昭帝诏曰通保傅传文颖以为贾谊所作即此篇
提要 第 18b 页 WYG0131-0010b.png

践阼第三十一学礼十四
此大戴第五十九篇(自此以下序题并阙)
五学第三十二学礼十五
提要 第 19a 页 WYG0131-0010c.png

燕义第三十四邦国礼一之下
大射礼第三十五邦国礼二之上
大射义第三十六邦国礼二之下
聘礼第三十七邦国礼三之上
聘义第三十八邦国礼三之下
公食大夫礼第三十九邦国礼四之上
公食大夫义第四十邦国礼四之下
提要 第 19b 页 WYG0131-0010d.png

诸侯相朝义第四十二邦国礼五之下
提要 第 20a 页 WYG0131-0011a.png

提要 第 20b 页 WYG0131-0011b.png

觐礼王朝礼一之上
朝事义王朝礼一之下
历数王朝礼二之上
卜筮(缺)
夏小正王朝礼三之上
月令王朝礼三之下
乐制王朝礼四之上
提要 第 21a 页 WYG0131-0011c.png

王制之甲(分土)王朝礼五
王制之乙(制国)王朝礼六
王制之丙(王礼)王朝礼七
王制之丁(王事)王朝礼八
王制之戊(设官)王朝礼九
王制之己(建侯)王朝礼十
王制之庚(名器上)王朝礼十一
提要 第 21b 页 WYG0131-0011d.png

王制之壬(师田)王朝礼十三
王制之癸(刑辟)王朝礼十四
附
乞修三礼劄子
臣闻之六经之道同归而礼乐之用为急遭秦灭学礼
乐先坏汉晋以来诸儒补缉竟无全书其颇存者三礼
而已周官一书固为礼之纲领至其仪法度数则仪礼
提要 第 22a 页 WYG0131-0012a.png

犹有三礼通礼学究诸科礼虽不行而士犹得以诵习
而知其说熙宁以来王安石变乱旧制废罢仪礼而独
存礼记之科弃经任传遗本宗末其失已甚而博士诸
生又不过诵其虚文以供应举至于其间亦有因仪法
度数之实而立文者则咸幽冥而莫知其源一有大议
率用耳学臆断而已若乃乐之为教则又绝无师授律
尺短长声音清浊学士大夫莫有知其说者而不知其
提要 第 22b 页 WYG0131-0012b.png

仪礼为经而取礼记及诸经史杂书所载有及于礼者
皆以附于本经之下具列注疏诸儒之说略有端绪而
私家无书检阅无人抄写久之未成会蒙除用学徒分
散遂不能就而钟律之制则士友閒亦有得其遗意者
窃欲更加参考别为一书以补六艺之阙而亦未能具
也欲望圣明特诏有司许臣就秘书省关借礼乐诸书
自行招致旧日学徒十馀人踏逐空闲官屋数间与之
提要 第 23a 页 WYG0131-0012c.png

支钱米以给饮食纸札油烛之费其抄写人即乞下临
安府差拨贴书二十馀名候结局日量支犒赏别无推
恩则于公家无甚费用而可以兴起废坠垂之永久使
士知实学异时可为圣朝制作之助则斯文幸甚取进
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