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十六 第 1a 页 WYG0449-0825a.png

宋名臣言行录外集卷十六
宋 李幼武 纂集
陈亮
字同父婺州永康人壮岁首贤能之书寻预璧水
之选孝宗朝六达帝庭上书论恢复大计又伏阙
论宰相非才无以系天下望垂拱殿成进赋以颂
德又进郊祀庆成赋皆不报光宗即位伏阙上鉴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十六 第 1b 页 WYG0449-0825b.png

建康军节度判官次年卒享年五十有五
公天资异常俯视一世常以经纶天下自任壮岁应乡
举推为袖然之选继而补太学博士弟子员其生平
议论以雠仇未雪为国大耻六诣天阙上书皆主于
恢复故及第后谢恩诗有复雠自是平生志勿谓儒
臣鬓发苍之句其禀性忠谊至老弥笃云
淳熙戊戌正月丁巳守阙上书其略曰中国天地之正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十六 第 2a 页 WYG0449-0825c.png

萃也百代帝王之所以相承也岂天地之外偏邪之
气之所可奸哉不幸而能奸之至于挈中国衣冠礼
乐而寓之偏方虽天命人心犹有所系然岂所以久
安而无事也天地之正气郁遏数十年而久不得骋
必将有所发泄而天命人心固非偏方之所可系也
南渡之初君臣誓不与敌俱生卒能以奔败之馀而
胜百战之敌及秦桧倡邪议以沮之忠臣义士斥死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十六 第 2b 页 WYG0449-0825d.png

兵戈之为何事也今金人之植根既久不可以一举
而遂灭国家之大势未张不可以一朝而大举人情
皆便于通和者所以成上下苟安而为妄庸者两售
之地也书奏不报
再上书略曰陛下厉志复雠不肯即安于一隅是有大
功于社稷也然坐钱塘浮靡之隅以图中原则非其
地用东南习安之众以行进取则非其人财止于府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十六 第 3a 页 WYG0449-0826a.png

兼天下之智勇是以迁延之计遂行而陛下有为之
志乖矣此臣所以不胜忠愤而愿得望见颜色陈国
家立国之本末而开大有为之略论天下形势之消
长而决大有为之机务合于艺祖皇帝经画天下之
本旨然八月待命未有闻焉臣恐天下豪杰将测陛
下之意向而云合响应之势不得而成矣
又曰臣妄意国家维持之具至今日而穷然变通之道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十六 第 3b 页 WYG0449-0826b.png

年之计有可以为复开数百年之基事势昭然而效
见殊绝非陛下聪明度越百代决不能一一听之臣
不泄之大臣而大臣拱手称旨以问臣亦姑取其大
体可言三事以答之一曰二圣北狩之祸盖国家之
大耻天下之公愤也五十年之馀虽天下之气销铄
颓堕不复知雠耻之当念正在主上与二三大臣振
作其气以泄其愤使人人如报私雠此春秋书卫人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十六 第 4a 页 WYG0449-0826c.png

准绳以从事群臣救过之不给又何暇展布四体以
求济度外之功哉其三曰艺祖用天下之士人以易
武臣之任事者故本朝以儒立国而儒道之振独优
于前代今天下之士熟烂委靡诚可厌恶正在主上
与二三大臣反其道而用之作其气而养之使临事
不至于乏材随材皆有足用则立国之规模不至戾
艺祖之本旨而东西驰骋以定祸乱不必专在武臣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十六 第 4b 页 WYG0449-0826d.png

然疏远草茅宁复有路以望清光乎
戊申岁再上书略曰本朝以儒道治天下以格律守天
下而天下之人知经义之为常程科举之为正路法
不得以自用其凡人不得以自用其智二百年之太
平由此出矣至于艰难变故之际书生知议论之当
正而不知事功之为何物知节义之当守而不知形
势之为何用宛转文法之中无人能自拔者陛下虽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十六 第 5a 页 WYG0449-0827a.png

用其喜怒哀乐之权以鼓动天下使如臣者得借方
寸之地终前书之所言而附寸名于竹帛之间不使
邓禹笑人寂寂而陛下得以发其雄心英略与四海
才臣智士共之天生英雄殆不偶然而帝王自有真
非区区小臣所能附会也
绍熙初上皇帝鉴成箴一首其辞曰五闰失驭伪主僣
窃纲常丝棼宇县瓜裂干戈日寻汤沸火热元元憔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十六 第 5b 页 WYG0449-0827b.png

血痛兹版图尚尔割截丙夜不安往就普说独立门
外冲冒风雪谋定戈指莫我敢遏首征扬州重进诛
亟旋征泽潞李筠就杀复掩湖南保权力屈爰取荆
南继冲悚慑一鼓孟昶蜀城斯拔徂征岭南刘鋹面
縳驰使江南李煜踧踖传檄吴越钱俶纳国十馀年
间忧虏危慄头若蓬葆雨沐风栉东征西伐天下始
一解兵修贡降王在列施裤麻鞋缘布衣褐训练六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十六 第 6a 页 WYG0449-0827c.png

卒人百其勇城无全堞下诏宽赦继元乃伏收复漳
泉洪进屏息真宗嗣之二祖是法契丹来寇人心业
业决意亲征俯从准策亲御鞍马躬秉黄钺白旄一
麾王师奋发我气既盈敌气斯竭稽首请和干戈载
戢譬以祸福实赖臣弼于皇仁祖善继善述未几元
昊在西复悖谋臣勇将连年讨伐边民既困国用亦
乏厥后智高忽尔猖獗南岭东西扰扰数月以时讨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十六 第 6b 页 WYG0449-0827d.png

窟沙漠万里风霜冽冽胡尘扑面惊弦惨骨国祚若
旒孰任其责赖有高宗克绍前烈勿遽渡江心胆欲
折皇天降监风涛安帖所至成市暂都于浙颜亮凶
燄震撼六合投箠采石意谓无越幸而倒戈自取夷
灭寿皇履位求贤如渴崇事高宗孝心尤切二十八
载始终无缺高宗上仙哀号哽咽四方来观其容惨
怛王业艰难坦然明白今王嗣位祖宗是则无湎于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十六 第 7a 页 WYG0449-0828a.png

为腹心以台諌为耳目以将帅为爪牙以尚书为喉
舌登崇俊良斥退奸邪勿谓天高常若对越勿谓民
弱实关治忽勿俾祸起于萧墙勿使患生于仓卒勿
私赏以格公议勿私刑以亏国律勿侮老成之人勿
贵无益之物勿妄费生灵之财勿妄兴土木之役勿
谓嚬笑之微而莫我知勿谓号令之严而莫我逆尽
孝乃明主之治论相乃人主之职圣言不可侮人心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十六 第 7b 页 WYG0449-0828b.png

议已成而不虑乎远图勿谓大位已得而不恤乎小
失当效夏王寸阴是惜当效文王日昃不食勿效夏
王瑶台琼室勿效商王斮涉剖直如履薄冰深虞没
溺如驭六马切虞奔轶勿谓微过当绝芽孽勿谓小
患当窒孔穴左右前后当用贤哲王惟戒兹民罔不
悦草茅作箴敢告司阙
与晦翁书曰伊洛诸公谓三代以道治天下汉唐以智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十六 第 8a 页 WYG0449-0828c.png

遂谓三代专以天理汉唐只是人欲信斯言也千
五百年之间天地不过架漏过时人心亦是牵补度
日万物何以阜蕃而道何以常存乎诸儒之论为曹
孟德以下诸人设可也以断汉唐岂不冤哉
又曰高祖太宗本君子之射也惟御者不纯乎正故其
射一出一入而卒归于禁暴戢乱爱人利物而不可
掩者其本领宏大开广故也故某尝有言三章之约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十六 第 8b 页 WYG0449-0828d.png

能发哉此儒者之所谓见赤子入井之心也其本领
宏大开广故其发处便可以震动一世不止如见赤
子时微𦕈不易推广耳天下大物也不是本领宏大
如何担当得去惟其事变万状而真心易以汨没到
得失枝落节处其皎然者终不可诬耳高祖太宗盖
天地赖以常运而不息人纪赖以接续而不坠而谓
道之存亡非人之所预则过矣汉唐之君果无一毫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十六 第 9a 页 WYG0449-0829a.png

色而辨明之某之不肖其不足论甚矣然亦要做个
人非专为汉唐分疏也正欲明天地常运而人为常
不息要不可以架漏牵补度时日耳愿秘书平心以听
惟理之从尽洗天下之横竖高下清浊黑白一归之
正道无使天地有弃物四时有剩运人心或可欺而
千五百年之君子皆可盖也
又曰某大槩以为三代做得尽者也汉唐做不到尽者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十六 第 9b 页 WYG0449-0829b.png

狭而世之君子有不厌于心者矣匡章通国皆称其
不孝而孟氏独礼貌之眼目既高于驳杂之中有以
得其心故当波流奔迸利欲百端宛转于其中而能
察其真心之所在此君子之道所以为可贵耳若万
虑不作全体洁白而曰真心在焉者此始学之事耳
一生辛勤于尧舜相传之心法不能点铁成金而不
免以银为铁使千五百年之间成一大空缺人道泯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十六 第 10a 页 WYG0449-0829c.png

甚高而孤乎宜某之不心服也
晦翁答曰以兄之高明俊杰世间荣悴得失本无足为
动心者而细读来书似未免有不平之气区区窃独
妄意此殆平日才太高气太锐论太险迹太露之过
是以困于所长忽于所短虽复更历变故颠沛至此
而犹未知所以反求之端也曰若高帝则私意分数
未甚炽然已不可谓之无太宗之心则吾恐其无一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十六 第 10b 页 WYG0449-0829d.png

而当时与之争者才能智术既出其下又不知有仁
义之可借是以彼善于此而得以成其功耳若以其
能建立国家传世久远便谓其得天理之正此正是
以成败论是非但取其获禽之多而不羞其诡遇之
不出于正也千五百年之间正坐如此所以只是架
漏牵补过了时日其间虽或不无小康而尧舜二王
周孔所传之道未尝一日得行于天地之间也若论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十六 第 11a 页 WYG0449-0830a.png

亘今常在不灭之物虽千五百年被人作坏终殄灭
他不得耳汉唐所谓贤君何尝有一分气力扶助得
他耶
兄人物奇伟英特恐不但今日所未见向来得失短
长正自不须更挂齿牙向人分说但鄙意更欲贤者
百尺竿头进取一步将来不作三代以下人物省得
气力为汉唐分疏即更脱洒磊落耳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十六 第 11b 页 WYG0449-0830b.png

别但以儒者之学不传而尧舜禹汤文武转相授受
之心不明于天下故汉唐之君虽或不能无暗合之
时而其全体却只在利欲上此其所以尧舜三代自
尧舜三代汉祖唐宗自汉祖唐宗终不能合而为一
也今若必欲撤去限隔无古无今则莫能深考尧舜
相传之心法汤武反之之功夫以为准则而求诸身
却就汉祖唐宗心术微处痛加绳削取其偶合而察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十六 第 12a 页 WYG0449-0830c.png

经古今之通义有以得之于我云云
且如约法三章固善矣而卒不能除三族之令一时
功臣无不夷灭除乱之志固善矣而不免窃取宫人
私侍其父其他乱伦逆理之事往往皆身犯之举其
终始而言其合于义理者常小而少不合于义理者
常大而多后之观者于此根本工夫自有欠阙故不
知其非而以为无害于理抑或以为虽害于理而不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十六 第 12b 页 WYG0449-0830d.png

若夫点铁成金之譬施之有教无类迁善改过之事
则可至于古人已往之迹则其为金为铁固有定形
而非后人口舌议论所能改易矣今乃欲追点功利
之铁以成道义之金不惟费却閒心力无补于既往
正恐碍却正知见有害于方来也
圣人者金中之金也学圣人而不至者金中犹有铁
也汉祖唐宗用心行事之合理者铁中之金也曹操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十六 第 13a 页 WYG0449-0831a.png

由外铄淘择不净犹有可憾今乃无故必欲弃舍自
家光明宝藏而奔走道路向铁炉边查㼅中拨取零
金不亦误乎
大风吹倒亭子却似天公会事发彼洛阳亭馆又何
足深羡也尝论孟子说大人则藐之孟子固未尝不
畏大人但藐其巍巍然者耳辨得此心即便掀却卧
房亦且露地睡似此方是真正大英雄人然此一种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十六 第 13b 页 WYG0449-0831b.png

气粗豪却一点使不著也老兄志大宇宙勇迈终古
伯恭之论无复改评今日始于后生丛中出一口气
盖未足为深贺然出身事主由此权舆便不碌碌则
异时事业亦可卜矣
兄高明刚决非吝于改过者愿以愚言思之绌去义
利双行王伯并用之说而从事于惩忿窒欲迁善改
过之事粹然以醇儒之道自律则岂独免于人道之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十六 第 14a 页 WYG0449-0831c.png

之地者益光大而高明矣(并晦/翁书)
晦翁以道学为一世师表而公与之反覆议论略不少
假借至谓研穷理义之精微辨析古今之同异原心
于杪忽较礼于分寸以积累为工以涵养为正晬面
盎背则某于诸儒诚有愧焉至于堂堂之阵正正之
旗风雨云雷交发而并至龙蛇虎豹变现而出没推
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世俗所谓粗块大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十六 第 14b 页 WYG0449-0831d.png

绍熙天子廷策多士擢公第一诰词云(某官/)三岁大比
人徒知为布衣进身之途艺祖皇帝有言曰设科取
士本欲得贤以共治天下大哉王言朕所当法也廷
策者再乃始得汝尔蚤以艺文首贤能之书旋以论
奏动慈宸之听亲阅大对嘉其渊源擢置举首殆天
留以遗朕也尚循故事往佐帅幕益茂远业以须登
用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十六 第 15a 页 WYG0449-0832a.png

后谢宰执有启云数十年穷居畎亩未谐豹变之怀
五千言上彻冕旒误中龙头之选又云如某者材不
逮于中人学未臻于上达十年璧水一几明窗六达
帝廷上恢复中原之策两讥宰相无辅佐上圣之能
荷寿皇之兼容恢汉光之大度留张齐贤以贻主上
俾宋广平而冠群儒静言叨冒之多知自吹嘘之力
又云某敢不益励初心重温旧业以片言而悟明主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十六 第 15b 页 WYG0449-0832b.png

公才气超迈下笔立就数千言略无凝滞议论风生亹
亹不倦其视当世苟禄窃位之士蔑如也尝自赞其
画像云其服甚野其貌亦古倚天而号提剑而舞惟
禀性之至愚故与人而多忤叹朱紫之未服谩丹青
而描取远观之一似陈亮近视之一似同甫未论似
与不似且说当今之世孰是文中之虎
稼轩辛幼安祭之曰呜呼同父之才落笔千言俊丽雄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十六 第 16a 页 WYG0449-0832c.png

鞭同父之志平盖万夫横渠少日慷慨是须拟将十
万登封狼胥彼臧马辈殆其庸奴天于同父既丰厥
禀智略横生议论风凛使之早遇岂愧衡伊行年五
十犹一布衣问以才豪趺宕四出要其所厌千人一
律不然少贬动顾规检夫人能之同父非短至今海
内能诵三书世无杨意孰主相如中更险困如履冰
崖人皆欲杀我独怜才脱廷尉系先多士鸣耿耿未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十六 第 16b 页 WYG0449-0832d.png

下之伟人矣呜呼人才之难自古而然匪难其人抑
难其天使乖崖公而不遇安得征吴入蜀之休绩大
原决胜即异时落魄之齐贤方同父之约处孰不望
夫上之人谓握瑜而不宣今同父发策大廷天子亲
寘之第一是不忧其不用以同父之才与志天下之
事孰不可为所不能自为者天靳之年闽浙相望信
问未绝子胡一病遽与我诀呜呼同父而止是耶而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十六 第 17a 页 WYG0449-0833a.png

歌相答极论世事可复得耶千里寓辞知悲之无益
而涕不能巳呜呼同父尚或临监之否
晦翁曰同父才高气粗故文字不明莹要之自是心地
不清和也
又曰同父在利欲胶漆盆中
宋名臣言行录 外集卷十六 第 17b 页 WYG0449-0833b.png

宋名臣言行录外集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