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三十七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a 页
皇朝文鉴卷第一百三十七
 行状
   司马温公行状 苏 轼
    司马温公行状 苏 轼
曾祖政赠太子太保曾祖母薛氏赠温国太夫人
祖炫试秘书省校书郎知耀州富平县事赠太子
太傅祖母皇甫氏赠温国太夫人父池尚书吏部
郎中充天章阁待制赠太师追封温国公母聂氏
赠温国太夫人公讳光字君实其先河内人晋安
平献王孚之后王之裔孙征东大将军阳始葬今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b 页
陜州夏县涑水乡子孙因家焉自高祖曾祖皆以
五代衰乱不仕富平府君始举进士没于县令皆
以气节闻于乡里而天章公以文学行义事
真宗 仁宗为转运使御史知杂事三司副使历
知凤翔河中同杭虢晋六州以清直仁厚闻于天
下号称一时名臣公自儿童凛然如成人七岁闻
讲左氏春秋大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义自
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年十五书无所不
通文词醇深有西汉风天章公当任子次及公公
推与二从兄然后受补郊社斋郎再奏将作监主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a 页
簿年二十举进士甲科改奉礼郎以天章公在杭
辞所迁官求签书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未上
丁太夫人忧未除丁天章公忧执丧累年毁瘠如
礼服除签书武成军判官事改大理评事为国子
直讲迁本寺丞故相庞籍名知人始与天章公游
见公而奇之及是为枢密副使荐公召试馆阁校勘
同知太常礼院中官麦允言死诏以允言有军功
特给卤簿公言孔子不以名器假人繁缨以朝且
犹不可允言近习之臣非有元勋大劳而赠以三
公之官给以一品卤簿其为繁缨不亦大乎故相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b 页
夏竦卒诏赐谥文正公言谥之美者极于文正竦
何人可以当此书再上改谥文庄迁殿中丞除史
馆检讨修日历改集贤校理庞籍为郓州徙并州
皆辟公通判州事公感籍知已为尽力时赵元昊
始臣河东贫甚官苦贵籴而民疲于远输麟州窟
野河西多良田皆故汉地公私杂耕天圣中始禁
田河西者虏乃得稍蚕食其地俯窥麟州为河东
忧籍请公桉视公为画五策宜因州中旧兵益禁
兵三千厢兵五百筑二堡河西可使堡外三十里
虏不敢田则州西六十里无虏矣募民有能耕麟
卷一百三十七 第 3a 页
州闲田者复其税役十五年能耕窟野河西者长
复之耕者必众官虽无所得而籴自贱可以渐纾
河东之民籍移麟州如公言而兵官郭思勇且狂
夜开城门引千馀人渡河载酒食不为战备遇敌
死之议者归罪于籍罢节度使知青州公守阙三
上书乞独坐其事不报籍初不以此望公而公深
以自咎籍既没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
时人两贤之改太常博士祠部员外郎直秘阁判
吏部南曹迁开封府推官赐五品服交趾贡异兽
谓之麟公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然而至不
卷一百三十七 第 3b 页
足为瑞若伪为远夷笑愿厚赐其使而还其兽因
奏赋以讽迁度支员外郎判句院擢修起居注五
辞而后受判礼部有司奏六月朔日当食公言故
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贺臣以为日食四方
见京师不见天意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
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皆不当贺诏从之后
遂以为常迁起居舍人同知諌院苏辙直言策入
第四等而考官以为不当收公言辙于同科四人
中言最切直有爱君忧国之心不可不收时宰相
亦以为当黜 仁宗不许曰求直言以直弃之天
卷一百三十七 第 4a 页
下其谓朕何公遂与谏官王陶同上疏愿为宗庙
社稷自重却罢燕饮安养神气后宫嫔御进见有
度左右小臣赐予有节厚味腊毒无益奉养者皆
不宜数御上皆纳之初至和三年 仁宗始不豫
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不敢言惟谏官范镇首发
其议公时为并州通判闻而继之上疏言礼太宗
无子则小宗为之后为之后者为之子也愿
陛下择宗室贤者使摄储贰以待皇嗣之生退居
藩服不然则典宿卫尹京邑亦足以系天下之望
疏三上其一留中其二付中书公又与镇书此大
卷一百三十七 第 4b 页
事不言则巳言一出岂可复反愿公以死争之于
是镇言之益力及公为谏官复上疏且面言臣昔
为并州通判所上三章愿 陛下果断而力行之
时 仁宗简默不言虽执政奏事首肯而已闻公
言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
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公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
意 陛下开纳上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因令公
以所言付中书公曰不可愿 陛下自以意喻宰
相是日公复言江淮盐事诣中书白之宰相韩琦
问公今日复何所言公默计此大事不可不使琦
卷一百三十七 第 5a 页
知思所以广上意者即曰所言宗庙社稷大计也
琦喻意不复言后十馀日有旨令公与御史里行
陈洙同详定行户利害洙与公屏语曰日者大飨
明堂韩公摄太尉洙为监祭公从容谓洙曰君与
司马君实善君实近建言立嗣事恨不以所言送
中书欲发此义无自发之行户利害非所以烦公
也欲洙见公达此意尔时嘉祐六年闰八月也至
九月公复上疏面言臣向者进说 陛下欣然无
难意谓即行矣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
陛下春秋鼎盛子孙当千亿何遽为此不祥之事
卷一百三十七 第 5b 页
小人无远虑特欲仓猝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尔
唐自文宗以后立嗣皆出于左右之意至有称定
策国老门生天子者此祸岂可胜言哉上大感悟
曰送中书公至中书见琦等曰诸公不及今定议
异日夜半禁中出寸𥿄以某人为嗣天下莫敢违
琦等皆唯唯曰敢不尽力后月馀诏 英宗判宗
正寺固辞不就职明年遂立为皇太子称疾不入
公复上疏言凡人争丝毫之利至相争夺今皇子辞
不赀之富至三百馀日不受命其贤于人远矣有
讥闻之足以知 陛下之圣能为天下得人然臣
卷一百三十七 第 6a 页
闻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而行使者受命不受
辞皇子不当辞避使者不当徒反凡召皇子内臣
皆乞责降且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 英宗
遂受命兖国公主下嫁李玮以骄恣闻公上疏言
太宗时姚坦为兖王翊善有过必谏左右教王诈
疾踰月 太宗召王乳母入问起居状乳母曰王
无疾以姚坦故郁郁成疾尔 太宗怒曰王年少
不知为此汝辈教之杖乳母数十召坦慰勉之齐
国献穆大长公主 太宗之子 真宗之妹
陛下之姑而谦恭率礼天下称其贤愿 陛下教
卷一百三十七 第 6b 页
子以 太宗为法公主事夫以献穆为法已而公
主不安于李氏诏玮出知卫州公主入居禁中而
玮母扬归其兄璋散遣其家人公言 陛下追念
章懿太后故使玮尚主今乃母子离析家事流落
陛下独无雨露之感悽恻之心乎玮既责降公主
亦不得无罪上感悟诏公主降封沂国待李氏恩
礼不衰判检院权判国子监除知制诰力辞至八
九改授天章阁待制兼侍讲赐三品服仍知谏院
上疏言经略安抚使以便宜从事出于兵兴权制
非永世法及将相大臣典州者多以贵倨自恃凌
卷一百三十七 第 7a 页
忽转运使使不得举职朝廷务省事专行姑息之
政至于胥史欢哗而逐御史中丞辇官悖慢而退
宰相卫士凶逆而狱不穷奸泽加于旧军人詈三
司使而法官以为非犯阶级于用法有疑其馀一
夫流言于道路而为之变法推恩者多矣皆陵迟之
渐不可以不正充媛董氏薨追赠婉仪又赠淑妃
辍朝成服百官奉慰定谥行册礼葬给卤薄公言
董氏秩本微病革之日方拜充媛古者妇人无谥
近制惟皇后有之卤簿本以赏军功未尝施于妇
人惟唐平阳公主有举兵佐高祖定天下之功乃
卷一百三十七 第 7b 页
得给至韦庶人始令妃主葬日皆给鼓吹非令典
不足法时有司新定后宫封赠法皇后与妃皆赠
三代公言别嫌明微妃不当与后同袁盎引却慎
夫人坐正为此尔天圣亲郊太妃止赠二代而况
妃乎知嘉祐八年贡举 仁宗崩 英宗以哀毁
致疾 慈圣光献太后同听政公首上疏言
章献明肃太后保佑 先帝进贤退奸有大功于
赵氏特以亲用外戚小人故负谤天下今 太后
初摄大政大臣忠厚如王曾清纯如张知白刚正
如鲁宗道质直如薛奎者当信用之鄙猥如马季
卷一百三十七 第 8a 页
良谗謟如罗崇勋者当疏远之则天下服又上疏
英宗言汉宣帝为昭帝后终不追尊卫太子史皇
孙光武起布衣得天下自以为元帝后亦不追尊
钜鹿都尉南顿君惟哀安柏灵皆自旁亲入继大
统追尊其父祖天下非之愿以为戒时公所得
仁宗遗赐珠金直百馀万率同列三上章言国有
大忧中外窘乏不可专用乾兴故事若遗赐不可
辞则宜许侍从以上进金钱佐山陵费不许公乃
以所得珠为谏院公使金钱以遗其舅氏义不藏
于家 英宗疾既平 皇太后还政公上疏言治
卷一百三十七 第 8b 页
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其言切至皆母子閒
人所难言者时有司立法 皇太后有所取用有
司奏覆得御宝乃供公极论以为不可当直下合
同司移所属立供如上所取已乃具数奏 太后
以防矫伪曹佾除使相两府皆迁公言佾无功而
得使相 陛下以慰母心尔今两府皆迁无名若
以还政为功则宿卫将帅内侍小臣必有觊望已
而都知任守忠等皆迁公复争之因论守忠大奸
陛下为皇子非守忠意沮坏大策离间百端赖
先帝不听及 陛下嗣位反覆革面交构 两宫
卷一百三十七 第 9a 页
国之大贼人之巨蠹乞斩于都市以谢天下诏以
守忠为节度副使蕲州安置天下快之时有诏陜
西刺民兵号义勇公上疏极论其害云康定庆历
閒籍陜西民为乡弓手已而刺为保捷指挥民被
其毒兵终不可用遇敌先北正兵随之每致崩溃
县官知其坐食无用汰遣归农而惰游之人不能
复反南亩强者为盗弱者转死父老至今流涕也
今义勇何以异此章六上不从乞罢諌官不许王
广渊除直集贤殿公言广渊奸邪不可近昔汉景
帝为太子召上左右饮卫绾独称疾不行即帝位
卷一百三十七 第 9b 页
待绾有加周世宗镇澶渊张美为三司吏掌州之
钱榖世宗私有求假美悉力应之及即位薄其为
人不用今广渊当 仁宗之世私自结于 陛下
岂忠臣哉愿黜之以厉天下执政建言濮安懿王
德盛位隆宜有尊礼诏太常礼院与两制议翰林
学士王圭等相顾不敢先公独奋笔立议曰为之
后者为之子不敢复顾其私亲今日所以崇奉濮
安懿王典礼宜一准先朝封赠期亲尊属故事高
官大爵极其尊荣议成圭即敇吏以公手藁为案
至今存焉时中外讻讻御史吕诲傅尧俞范纯仁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0a 页
吕大防赵鼎赵瞻等皆争之相继降黜公上疏乞留
之不可则乞与之皆贬初西戎遣使致祭而延州指
使高宜押伴傲其使者侮其国主使者诉于朝廷
公与吕诲乞加宜罪不从明年西戎犯边杀略吏
士赵滋为雄州专以猛悍治边公亦论其不可至
是契丹之民有捕鱼界河伐柳白沟之南者朝廷以
知雄州李中祐为不材选将伐之公言国家当戎
狄附顺时好与之计较末节及其桀傲又从而姑
息之近者西戎之祸生于高宜北狄之隙起于赵
滋朝廷方贤此二人故边臣皆以生事为能今若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0b 页
选将代中祐则来者必以滋为法而以中祐为戒
渐不可长宜敇边吏疆场细故徐以文檄往反若
轻以矢刃相加者坐之京师大水公上疏论三事
皆尽言无所隐讳除龙图阁直学士判流内铨改
右谏议大夫知治平四年贡举 神宗即位首擢
公为翰林学士公力辞不许上面谕公古之君子
或学而不文或文而不学惟董仲舒扬雄兼之卿
有文学何辞焉公曰臣不能为四六上曰如两汉
制诏可也公曰 本朝故事不可上曰卿能举进
士取高等而云不能四六何也公趋出上遣内臣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1a 页
至阁门彊公受告拜而不受趣公入谢曰上坐以
待公公入至廷中以告置公怀中不得已乃受遂
为御史中丞初中丞王陶论宰相不押常朝班为
不臣宰相不从陶争之力遂罢公既继之言宰相
不押班细故也陶言之过然爱礼存羊则不可已
自顷宰相权重今陶复以言宰相罢则中丞不可
复为臣愿俟宰相押班然后就职上曰可陶既出
知陈州谢章诋宰相不已执政议再贬陶公言陶
诚可罪然 陛下欲广言语屈已受陶而宰相独
不能容乎乃已公上疏论修心之要三曰仁曰明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1b 页
曰武治国之要三曰官人曰信赏曰必罚其说甚
备且曰臣昔为谏官即以此六言献 仁宗其后
以献 英宗今以献 陛下平生力学所得尽在
是矣公在 英宗时与吕诲同论 祖宗之制勾
当御药院常用供奉官以下至内殿崇班则出近
岁居此位者皆暗理官资食其廪给非 祖宗大
意又故事年未五十不得为内侍省押班今除张
茂则止四十八不可至是又言之因论高居简奸
邪乞加远窜章五上上为尽罢寄资内臣居简亦
补外未几复留陈承礼刘有方二人公复争之又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2a 页
言近者王中正往陜西知泾州刘涣等謟事中正
而鄜延钤辖吴舜臣违失其意已而涣等进擢舜
臣降黜权归中正谤归 陛下是去一居简得一
居简上手诏问公所从知公曰臣得之宾客非一
人言事之有无惟 陛下知之若无臣不敢避妄
言之罪万一有之不可不察诏用宫邸直省官郭
昭选等四人为閤门祗候公言国初草创天步尚
艰故即位之始必以左右旧人为腹心耳目谓之
随龙非平日法也閤门祗候在文臣为馆职岂可
使厮役为之 英宗山陵公为仪仗使赐金五十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2b 页
两银合三百两三上章辞从之边吏上言西戎步
将嵬名山欲以横山之众取谅祚以降诏边臣招
纳其众公上疏极论以为名山之众未必能制谅
祚幸而胜之灭一谅祚生一谅祚何利之有若其
不胜必引众归我不知何以待之臣恐朝廷不独
失信于谅祚又将失信于名山矣若名山馀众尚
多还北不可入南不受穷无所归必将突据边城
以救其命 陛下独不见侯景之事乎上不听遣
将种谔发兵迎之取绥州费六十万万西方用兵
盖自是始矣兼翰林侍读学士登州有不成婚妇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3a 页
谋杀其夫伤而不死者吏疑问即承知州事许遵
谳之有司当妇绞而诏贷之遵上议准律因犯杀
伤而自首者得免所因之罪妇当减二等不当绞
诏公与王安石议之安石是遵公言谋杀犹故杀
也皆一事不可分若谋为所因与杀为二则故与
杀亦可为二邪自宰相文彦博以下皆附公议然
卒用安石言至今天下非之权知审官院百官上
尊号公当答诏上疏言 先帝亲郊不受尊号天
下莫不称颂末年有建言者国家与契丹有往来
书信彼有尊号而我独无以为深耻于是群臣复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3b 页
以非时上尊号昔汉文帝时单于自称天地所生
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不闻文帝复为大名以加
之也愿 陛下追用先帝本意不受此名上大悦
手诏答公非卿朕不闻此言善为答词使中外晓
然知朕至诚非欺众邀名者遂终身不复受尊号
执政以河朔灾伤国用不足乞今岁亲郊两府不
赐金帛送学士院取旨公言两府所赐以匹两计
止二万未足以救灾宜自文臣两省武臣宗室剌
史以上皆减半公与学士王圭王安石同对公言
救灾节用宜自贵近始可听两府辞赐安石曰常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4a 页
衮辞赐馔时议以为衮自知不能当辞位不当辞
禄且国用不足非当今之急务也公曰衮辞禄犹
贤于持禄固位者国用不足真急务安石言非是
安石曰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公曰善理
财者不过头会箕敛以尽民财民穷为盗非国之
福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上用足公曰
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
在民则在官譬如雨泽夏涝则秋旱不加赋而上
用足不过设法阴夺民利其害甚于加赋此乃桑
洪羊欺汉武帝之言太史公书之以见武帝不明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4b 页
尔至其末年盗贼蜂起几至于乱若武帝不悔祸
昭帝不变法则汉几亡争议不已王圭进曰救灾
节用宜自贵近始司马光言是也然所费无几恐
伤国体王安石言亦是惟 明主裁择上曰朕意
与光同然姑以不允答之会安石当制遂引常衮
事责两府两府亦不复辞兼史馆修撰上问公可为谏
官者公荐吕诲诲以天章阁待制知谏院诏公与
张茂则同相视二股河及土堤利害公用都水监
丞宋昌言策乞于二股之西置土堤约水东流若
东流日深北流自浅薪刍渐备乃塞其北放出御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5a 页
河胡芦河下流以纾恩冀深瀛以西之患时议者
多不同公于上前反覆谕难甚苦卒从之后皆如
公言赐诏奖谕王安石始为政创立制置三司条
例司建为青苗助役水利均输之政置提举官四
十馀员行其法于天下谓之新法公上疏逆陈其
利害曰后当如是行之十馀年无一不如公言者
天下传诵以为公真宰相虽田夫野老皆号公司
马相公而妇人孺子知其为君实也迩英进读至
萧何曹参事公曰参不变何法得守成之道故孝
惠高后时天下晏然衣食滋殖上曰汉常守萧何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5b 页
之法不变可乎公曰何独汉也使三代之君常守
禹汤文武之法虽至今存可也武王克商曰乃反
商政政由旧然则虽周亦用商政也书曰无作聪
明乱旧章汉武帝用张汤言取高帝法纷更之盗
贼半天下元帝改宣帝之政而汉始衰由此言之
祖宗之法不可变也后数日吕惠卿进讲因言先
王之法有一年变者正月始和布法象魏是也有
五年一变者巡狩考制度是也有三十年一变者
刑罚世轻世重是也有百年不变者父慈子孝兄
友弟恭是也前日光言非是其意以讽朝廷且讥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6a 页
臣为条例司官尔上问公惠卿言何如公曰布法
象魏布旧法也何名为变若四孟月朔属民读法
为时变月变耶诸侯有变礼易乐者王巡守则诛
之王不自变也刑新国用轻典乱国用重典平国
用中典是为世轻世重非变也且治天下譬如居
室弊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大坏而更造非得
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无有臣恐风雨之不庇
也公卿侍从皆在此愿 陛下问之三司使掌天
下财不才而黜可也不可使两府侵其事今为制
置三司条例司何也宰相以道佐人主安用例苟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6b 页
用例而已则胥史足矣今为看详中书条例司何
也惠卿不能对则诋公曰光为侍从何不言言而
不从何不去公作而答曰是臣之罪也上曰相与
论是非尔何至是讲毕赐坐户外将出上命徙坐
户内左右皆避去上曰朝廷每更一事举朝讻讻
何也王圭曰臣疏贱在阙门之外朝廷之事不能
尽知借使闻之道路又不知其虚实也上曰闻则言
之公曰青苗出息平民为之尚能以蚕食下户至
饥寒流离况县官法度之威乎惠卿曰青苗法愿
取则与之不愿不彊也公曰愚民知取债之利不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7a 页
知还债之害非独县官不彊富民亦不彊也臣闻
作法于凉其弊犹贪作法于贪弊将若之何昔
太宗平河东立和籴法时米斗十馀钱草束八钱
民乐与官为市其后物贵而和籴不解遂为河东
世世患臣恐异日之青苗犹可东之和籴也上曰
陜西行之久矣民不以为病公曰臣陜西人也见
其病不见其利朝廷初不许也而有司尚能以病
民况立法许之乎上曰坐仓籴米何如坐者皆起
曰不便上已罢之幸甚上曰未罢也公曰京师有
七年之储而钱常乏若坐仓钱益乏米益陈柰何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7b 页
惠卿曰坐仓得米百万斛则省东南百万之漕以
其钱供京师何患无钱公曰东南钱荒而米狼戾
今不籴米而漕钱弃其有馀取其所无农末皆病
矣侍讲吴申起曰光言至论也公曰此皆细事不
足烦人主但当择人而任之有功则赏有罪则罚
此则 陛下职也上曰然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
狱庶㥀惟有司之牧夫公趋出上曰卿得无以惠
卿之言不乐乎公曰不敢韩琦上疏论青苗之害
上感悟欲罢其法安石称疾求去会拜公枢密副
使公上章力辞至六七曰上诚能罢制置条例司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8a 页
追还提举官不行青苗助役等法虽不用臣臣受
赐多矣不然终不敢受命上遣人谓公枢密兵事
也官各有职不当以他事为辞公言臣未受命则
犹侍从也于事无不可言者安石起视事青苗法
卒不罢公亦卒不受命则以书喻安石三往返开
喻苦至犹幸安石之听而改也且曰巧言令色鲜
矣仁彼忠信之士于今当路时虽龃龉可憎后必
徐得其力謟䛕之人于今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
势必有卖公自售者意谓吕惠卿对宾客辄指言
之曰覆王氏者必惠卿也小人本以利合势倾利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8b 页
移何所不至其后六年而惠卿叛安石上书告其
罪苟可以覆王氏者靡不为也由是天下服公先
知公求补外上犹欲用公公不可以端明殿学
士出知永兴军朝辞进对犹乞免本路青苗助役
宣抚使下令分义勇四番欲以更戍边选诸军骁
勇募闾里恶少为奇兵调民为乾粮皱饭虽内郡
不被边皆修城池楼橹如边郡且遣兵就粮长安
河中邠三辅骚然公上疏极言方凶岁公私困弊
不可举事而永兴一路城池楼橹皆不急乾粮皱
饭昔常造后无用腐弃之宣抚司令臣皆未敢从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9a 页
若乏军兴臣坐之于是一路独得免顷之诏移知
许州不赴遂乞判西京留司御史台以归自是绝
口不论事以祀明堂恩加上柱国至熙宁七年上
以天下旱蝗诏求直言公读诏泣下欲默不忍乃
复陈六事一青苗二免役三市易四边事五保甲
六水利此尤病民也宜先罢又以书责宰相吴充
天子仁圣如此而公不言何也元丰五年公忽得
语涩疾自疑当中风乃豫作遗表大略如六事加
详尽感槩亲书缄封置卧内且死当以授所善范
纯仁范祖禹使上之凡居洛十五年再任留司御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9b 页
史台四任提举崇福宫官制行改太中大夫加资
政殿学士 神宗崩公赴阙临卫士见公入皆以
手加额曰此司马相公也民遮道呼曰公无归洛
留相天子活百姓所在数千人聚观之公惧会放
辞谢遂径归洛 太皇太后闻之诘问主者遣使
劳公问所当先者公言近岁士大夫以言为讳闾
阎愁苦于下而上不知明主忧勤于上而下无所
诉此罪在群臣而愚民无知归怨 先帝宜下诏
首开言路从之下诏榜朝堂而当时有不欲者于
诏语中设六事以禁切言者曰若阴有所怀犯非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0a 页
其分或扇摇机事之重或迎合已行之令上以观
望朝廷之意以侥倖希进下以眩感流俗之情以
干取虚誉若此者必罚无赦 太皇太后封诏草
以问公公曰此非求谏乃拒谏也人臣惟不言言
则入六事矣时太府少卿宋彭年水部员外郎王
谔皆应诏言事有欲借此二人以徵天下言者皆
以非职而言赎铜三十斤公具论其情且请改赐
诏书行之天下从之于是四方吏民言新法不便
者数千人公方草具所当行者而 太皇太后已
直旨散遣修京城役夫罢减皇城内觇者止御前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0b 页
工作出近侍之无状者三十馀人戒敕中外无敢
苛刻暴敛废导洛司物货场及民所养户马宽保
马限皆从中出大臣不与公上疏谢当今急务
陛下略巳行之矣小臣稽慢罪当万死诏除公知
陈州且过阙入见使者劳问相望于道至则拜门
下侍郎公力辞不许数赐手诏 先帝新弃天下
天子冲幼此何时而君辞位耶公不敢复辞以覃
恩迁通议大夫初 神宗皇帝以英伟绝人之资
励精求治凛凛乎汉宣帝唐太宗之上矣而宰相
王安石用心过当急于功利小人得乘间而入吕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1a 页
惠卿之流以此得志后者慕之争先相高而天下
病矣 先帝明圣独觉其非出安石金陵天下欣
然意法必变虽安石亦自悔恨其去而复用也欲
稍自改而惠卿之流恐法变身危持之不肯改然
先帝终疑之遂退安石八年不复召而惠卿亦再
逐不用元丰之末天下多故及 二圣嗣位日夜
引领以观新政而进说者以为三年无改于父之
道欲稍损其甚者毛举数事以塞人言公慨然争
之曰先帝之法其善者虽百世不可变也若安石
惠卿等所建为天下害非 先帝本意者改之当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1b 页
如救焚拯溺犹恐不及昔汉文帝除肉刑斩右趾
者弃市笞五百者多死景帝元年即改之武帝作
盐铁榷酤均输等法昭帝罢之唐代宗纵宦官公
求赂遗置客省拘滞四方之人德宗立未三月罢
之德宗晚年为宫市五坊小儿暴横盐铁月进羡
馀顺宗即位罢之当时悦服后世称颂未有或非
之者也况太皇太后以母改子非子改父众议
乃定公以为治乱之机在于用人邪正一分则消
长之势自定每论事必以人物为先凡所进退皆
天下所谓当然者然后朝廷清明人主始得闻天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2a 页
下利害之实遂罢保甲团教依义勇法岁一阅保
马不复买见在者还监牧给诸军废市易法所储
物皆鬻之不取息而民所欠钱皆除其息京东铸
铁钱河北江西福建湖南盐及福建茶法皆复其旧
独川陜茶以边用未即罢遣使相视去其甚者户
部左右曹钱榖皆领之尚书凡昔之三司使事有
散隶五曹及寺监者皆归户部使尚书周知其数
量入以为出于是天下释然曰此先帝本意也非
吾君之子不能行吾君之意时独免役青苗将官
之法犹在而西戎之议未决也山陵毕迁公正议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2b 页
大夫公自以不与顾命不敢当诏不许元祐元年
正月公始得疾诏公与尚书左丞吕公著朝会与
执政异班再拜而已不舞蹈公疾益甚叹曰四患
未除吾死不瞑目矣乃力疾上疏论免役五害乞
直降敕罢之率用熙宁以前法有未便州县监司
节级以闻为一路一州一县法诏即日行之又论
西戎大略以和戎为便用兵为非时异议者甚众
公持之益坚其后太师文彦博议与公合众不能
夺又论将官之害诏诸将兵皆隶州县军政委守
令通决之又乞废提举常平司以其事归之转运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3a 页
使及提点刑狱公谓监司多新进少年务为刻急
天下病之乞自太中大夫待制以上于郡守中举
转运使提点刑狱于通判中举转运判官又以文
学德行吏事武略等为十科求天下遗才命文臣
升朝以上岁举经明行修一人以为进士高选皆
从之拜左仆射疾稍间将起视事诏免朝觐许以
肩舆三日一入都堂或门下尚书省公不敢当曰
不见君不可以视事诏公肩舆至内东门子康扶
入对小殿且曰毋拜公惶恐入对延和殿再拜遂
罢青苗钱专行常平粜籴法以岁上中下熟为三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3b 页
等榖贱及下等则增价籴贵及上等则减价粜惟
中则否及下等而不籴及上等而不粜皆坐之时
二圣恭俭慈孝视民如伤虚已以听公公知无不为
以身任天下之责数月复病以九月丙辰朔薨于
西府享年六十八 太皇太后闻之恸 上亦感
涕不已时方躬祀明堂礼成不贺 二圣皆临其
丧哭之哀甚辍视朝赠太师温国公禭以一品礼
服赙银三千两绢四千匹赐龙脑水银以敛命户
部侍郎赵瞻入内内侍省押班冯宗道护其丧归
葬夏县官其亲族十人公忠信孝友恭俭正直出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4a 页
于天性自少及老语未尝妄其好学如饥之嗜食
于财利纷华如恶恶臭诚心自然天下信之退居
于洛往来陜郊陜洛閒皆化其德师其学法其俭
有不善曰君实得无知之乎博学无所不通音乐
律历天文书数皆极其妙晚节尤好礼为冠婚丧
祭法适古今之宜不喜释老曰其微言不能出吾
书其诞吾不信不事生产买第洛中仅庇风雨有
田三顷丧其夫人质田以葬恶衣菲食以终其身
自以遭遇圣明言听计从以身徇天下躬亲庶务
不舍昼夜宾客见其体羸曰诸葛孔明二十罚以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4b 页
上皆亲之以此致疾公不可以不戒公曰死生命
也为之益力病革谆谆不复自觉如梦中语然皆
朝廷天下事也既没其家得遗奏八纸上之皆手
札论当世要务京师民画其像刻印鬻之家置一
本饮食必祝焉四方皆遣人购之京师时画工有
致富者有文集八十卷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
考异三十卷历年图七卷通历八十卷稽古录二
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翰林词草三卷注古
文孝经一卷易说三卷注系辞二卷注老子道德
论二卷集注太元经八卷大学中庸义一卷集注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5a 页
扬子十三卷文中子传一卷河外咨目三卷书仪
八卷家范四卷续诗话一卷游山行记十二卷医
问七篇其文如金玉榖帛药石也必有适于用无
益之文未尝一语及之初公患历代史繁重学者
不能综况于人主遂约战国至秦二世如左氏体
为通志八卷以进 英宗悦之命公续其书置局
秘阁以其素所贤者刘攽刘恕范祖禹为属官凡
十九年而成起周威烈王讫五代上下一千三百
六十二载其是非疑似之閒皆有辨论一事而数
说者必考合异同而归之一作考异以志之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5b 页
神宗尤重其书以为贤于荀悦亲为制叙赐名资
治通鉴诏迩英读其书赐颖邸旧书二千四百二
卷书成拜资政殿学士赐金帛甚厚娶张氏礼部
尚书存之女封清河郡夫人先公卒追封温国夫
人子三人童唐皆早亡康今为秘书省校书郎孙
二人植柏皆承奉郎公历事 四朝皆为人主所
敬然 神宗知公最深公思有以报之常诵孟子
之言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谓吾
君不能谓之贼故虽议论违忤而 神宗识其意
待之愈厚及拜资政殿学士盖有意复用公也夫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6a 页
复用公者岂徒然哉将必行其所言公亦识其意
故为政之日自信而不疑呜呼若 先帝可谓知
人矣其知之也深公可谓不负所知矣其报之也
大轼从公游二十年知公平生为详故录其大者
为行状其馀非天下所以治乱安危者皆不载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6b 页

皇朝文鉴卷第一百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