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六 (自动笺注)
欽定四庫全書
 唐會要卷二十六
             宋王溥
  册讓
公元634年
貞觀八年勅拜三師三公親王尚書令雍州開府儀同三司驃騎大將軍左右僕射臨軒册授太子三少侍中中書令六尚書諸衛大將軍特進鎮國大將軍光禄大夫太子詹事九卿都督上州刺史在京者朝當受册光宅元年並停
公元656年
顯慶元年九月二十七日勅拜三師三公親王尚書令雍州開府儀同三司驃騎大將軍左右僕射侍中中書令諸曹尚書諸衛大將軍特進領軍鎮國大將軍光禄大夫太子詹事太常卿都督上州刺史在京者詣朝堂受册景雲九年八月十四日左右丞相侍中中書令六尚書上欲讓者聴餘並不許開元中宰相李林甫兩省侍郎南省諸司侍郎左右丞雖是四品職在清要亦望聴讓
公元779年
大厯十四年五月臨軒尚父子儀宣政殿自神已來册禮乆廢天寳末楊國忠司空至是復行貞元三年四月宣政殿備禮册拜太尉李晟受册訖具羽儀乗輅太廟赴上尚書省故事臨軒册拜三公中書令讀册侍中禮畢如闕即宰相攝之時宰相張延賞欲輕其禮始奏令兵部尚書崔漢衡中書令讀册左散騎常侍劉滋侍中禮畢臨軒冊命宰臣不親行事自此始也(延賞素與有隙是故特降減其禮欲以輕之也)
  舉人自代
公元622年
武徳五年三月勅令京官五品上及諸州總管刺史各舉一人其有至行者録才用未申亦許自舉具陳藝能當加顯擢以不
公元659年
顯慶四年十一月凡百官僚郡公卿尹除命多再飭上自兹已後宜各舉所知以自代仍具才行送轉中書省叙用
公元683年
弘道元年正月京官六品已上清望官及諸州岳牧各以已之職推讓三人並以名聞隨即升擢上元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勅文每除京官五品上正清望官郎官御史諸州刺史皆令推薦一兩人以自代具録行能聞奏其所舉以行殿
公元780年
建中元年正月五日赦文常㕘官節度觀察防禦軍使城使都知兵馬使諸州刺史少尹赤令畿令并七品已上清望官大理司直評事授訖三日内於四方館上表一人以自代其外官委長吏勾當附驛聞奏其表付中書門下每官闕即以見舉多者量而授之
公元786年
貞元二年正月二十四日新授三日上表舉人自代者比來所舉少有摭實殊乖求才之意自今已後舉人皆令指陳承前事跡分析言之
公元811年
元和六年十月中書門下奏准建中元年常㕘官舉人後便具所舉人兼狀上中書門下如官缺於此選擇進擬從之
公元863年
咸通四年正月中外官宜准建中元年勅授官後三日舉一人自代
  讀時令
公元640年
貞觀十四年正月二日有司春令百官長升太極殿列坐而聴焉
公元704年
長安四年司禮少卿崔融上表臣伏去年元日明堂受朝時令謹按時令日自魏晉已來創有此禮每嵗立春立夏大暑立秋立冬常讀五時令帝升御坐各服五時之色尚書令下就尚書三公奉時就位伏讀五時皆如之所以祗迓天和宋朝亦行斯禮此後尋廢迄至國初但存讀令之文亦不行其事自陛下御極創建明堂舊典缺本莫不補輯每至元日受布政以時令之禮附於元日行之今布政等禮已停不合更讀時令所司因循去年元日尚讀有乖古典事停廢臣謹與鸞臺鳯閣考古詳議已停讀訖不敢不奏
公元733年
開元二十一年四月一日太常卿韋縚月進月令一篇是後每孟月朔日上御宣政殿側置一榻東西置案令韋縚坐而讀之諸司官長每升殿列坐聴焉嵗餘罷之
公元758年
乾元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立春宣政殿太常卿于休烈春令常㕘官五品已下為升殿坐而聴之
公元790年
貞元六年二月制自今已後每至四孟迎氣之日令所司宣讀時令朕當與百辟卿士舉行
公元834年
太和八年六月中書門下奏漢丞相魏相云隂陽者王事之本羣生之命自古聖賢未有不由者也請選明經通知隂陽四人各職一時時至各言所職宣帝納用遂至太平國朝開元中詔令春夏秋冬常以孟月正殿受朝時令天寳已後盛典乆廢災沴之作實恐由斯臣等商量來年正月依禮讀時令太常寺先撰儀法於簡便從之
  命婦皇后
國朝命婦之制皇帝妃嬪皇太子良娣以下内命婦公主王妃已下為外命婦王之母妻為妃
永徽五十一月武后初立羣臣命婦皇后(國初以來始有此禮)舊儀冬至元日百官不於光順門朝賀皇后乾元元年張皇后遂行此禮禮儀使工部侍郎于休烈先奏曰據周禮有命夫朝人主命婦女君永徽五年已來則天皇妃始行此禮其日命婦又朝光順門朝官命並入雜處殊為失禮有詔乃停
公元710年
景龍四年六月勅文武官五品已上母妻未受邑號告身不在朝㑹之限其月勅宗族命婦第一第二第三品並每月二十六日㕘又諸親命婦非應朝㕘及須辭見謝者皆不得輒奉其㑹即所司録人數内侍省内謁者監前一日奏其日平明於宫城門外車馬内謁者監㸃引至命婦堂下車訖又典定然後奏帳訖各報所由若辭見㕘謝及有獻奉平明宫門整比一時總奏如勅追唤者隨至聞奏又諸親五等已上内命婦才人已上并外命婦㕘乘馬者聴乘至命婦朝堂從人數凖乗車例即入内者令一人監門校尉内侍省髙品官對看然後柱國入若從内出凖此下從入者即監搜若有婦人男婦不得入諸親第一等次王太妃下從婦女六人扶車三人散使二人外命婦二品下上婦女二人車親王太妃公王阿嬭内監下從扶車散一人諸親及外命婦賀辭見見㕘謝入内從聴依前件至内命婦朝堂及夫官品髙於等從髙(仍並不得擔子尊屬年老勅賜擔子不在此例)
外命婦大長公主長公主並視正一郡主從一縣主視正三品王妻為妃(嗣王郡王母妻亦同)文武一品國公(其非始封者帶三品已上者同)母妻為國夫人三品已上母妻為郡夫人四品勲官二品有勲母妻為郡君五品勲官三品有封母妻為縣君帶職者若勲官四品有封母妻為卿君其母邑號皆如太字各視夫子之品即夫子兩有官及爵或准一人有官及爵者皆聴從髙䕃内命婦四品已上母並加邑號一品二品母為正四品郡君三品四品母並為正五品縣君(東宫命婦凖此㑹朝命婦制)自外婦人不因夫子號别加邑號夫人云某品郡君縣君卿君並凖此諸因夫子應授妃已下者見任官從本司無本司從大貫陳牒所司申奏告身申奏所司總為抄奏若未給授而夫子薨卒者不在給限諸庶子五品上官封者若嫡母在所生之母不得太妃已下無者聴之承重不合又諸親婦人并命婦應長㕘者每月二十六日及嵗冬至寒食五月五日並命所司命婦朝堂供養入諸命婦朝㕘行立次第凖夫子(同班則母在上)非二王後夫子職事五品上命婦並不在朝㕘之例散官三品以上及王若國公朝㕘者母妻凖夫子例常㕘自有制者依常諸蕃三品已上母妻應加邑號者並授諸外命婦每朝㕘光景運永安門車馬兩門放出入
公元806年
元和元年十月太常外命婦賀皇太后儀制自今以後每年元日冬至外命婦邑號者并准式皇太后所居宫殿進名㕘賀立夏立秋立冬并進名參如泥雨即停依奏
公元807年
二年七月每年元日冬至立夏立秋立冬日外命婦朝謁皇太后自有常儀不合前却自今已後公主縣主宜委宗正寺勾當常㕘官母妻御史臺勾當違天子奪一月無故不到有司具狀聞奏
公元820年
十五年二月太常寺奏内外命婦請至朝賀㕘奉前五宗正寺光禄内侍省計㑹進名御史臺集日轉牒諸司餘准元和元年處分依奏
公元824年
長慶四年三月禮儀使故事命婦邑號者正至四立並合起居之禮縁其日兩宫起居依舊章事涉煩䙝請正至日即詣興慶宫起居訖詣光順起居制可天祐二年七月二十三日勅冊皇太后外命婦合朝賀今縁命婦未有完宇兼慮或闕禮衣若准舊儀恐難集事宜令各據章表稱賀
  皇太子
公元629年
貞觀三年正月有司言皇太子將行冠禮宜用二月為吉請追兵備儀注上曰今東作方興恐妨農事令改用十月太子少保蕭瑀稱准隂陽家二月為勝上曰隂陽拘忌所不行若動静必依隂陽不顧禮義欲求福祐其可得乎若行所當行遵正自然當與吉㑹且吉凶在人豈假隂陽拘忌農時要不可蹔失
公元718年
開元六年侍中宋璟上表臣伏太常狀以皇太子冠准東宫典記上禮之儀謹按上禮非古從南齊後魏始有此事而垂拱神龍更扇其道羣斂錢獻食君上厚賜答之姑息施恩方便求利每縁一事有此再煩齊魏乃衰季之風故不足效而車轍前事之戒應當取衷皇太子冠乃盛禮自然合有錫賚上臺東宫兩處宴㑹非不優厚上禮乞停
  皇太子元服
公元634年
貞觀八年二月三日皇太子元服
公元655年
永徽六年二月五日皇太子元服内外文武官為父後者賜爵一級
公元659年
顯慶四年十月十二日皇太子元服
公元720年
開元八年正月十二日皇太子將加元服十二日太子太廟十三日百官太極殿
  皇太子三師
公元638年
貞觀十二年七月禮部尚書王珪兼魏王師上問黄門侍郎韋挺曰泰昨與相見若為禮節對曰見師之禮拜如儀訖王問忠孝答曰陛下王之君也事君思盡忠陛下王之父也事父思盡孝忠孝之道可以天祐餘芳可以後葉王曰忠孝之道已聞敎矣願聞其業答曰漢東平王蒼為善最樂上曰我常語泰汝之事師如事我也泰每先拜亦以師道自居物議善之
公元643年
十七年四月二十一日上謂房玄齡蕭瑀太子三師以徳導人者也若師傅禮卑則太子無所取則于是詔令三師儀注太子出殿門迎先拜三師答拜每門讓三師太子乃坐與三師書前名惶恐後名惶恐再拜其年皇太子承乾失德魏王奪嫡之漸内外擬議上惡之謂侍臣當今臣忠謇無踰魏徴我遣傅皇太子用絶天下之望及草詔其辭乎皆曰已拜侍中必不受師傅上曰識吾此意當不固辭及詔為太子太師徴自陳有疾詔答曰漢之太子四皓為助我之賴卿即其義也知公疾病卧䕶即拜奉詔其年四月英公勣特進太子詹事同中書門下三品上謂曰我兒新登儲兩卿舊長史今以官事相委故有此授屈資勿怪也以孤思之無越卿者公往不遺李宻豈有遺朕哉雪淚致詞以謝
是月宰臣劉洎岑文本禇遂良往來東宫皇太子逰處賓客上疏皇太子初立宜尊師重學正人逰故上嘉歎行焉
公元834年
太和八年十月太常禮院今月十七日皇太子太師相見請前一日開崇明門内外門所司陳設依奏
公元715年
開元三年四月宣令師保賓客詹事左右春坊五品上官每至朔望日仗下後與前件官請崇明謁見皇太子一官兩貟已上者任分番如遇隂雨休假其輟放並權停
其年八月太子太師鄭覃每月與賓詹左右春坊五品上官謁見皇太子宣令每月更添一日二十六日二十一日崇明謁見若遇隂雨休假輟朝放朝即取以次雙日餘准今年四月處分九月太子太師東宫每月二十六詣崇明門謁皇太子宜停
  不許諸王公主抗禮
公元637年
貞觀十一年中書舍人髙季輔上疏曰臣竊見宻王元曉等事懿親陛下友愛懷義髙古昔分以車服委以藩維須依禮儀以副瞻望比見帝子拜諸叔諸叔亦答拜王爵雖同家人有禮豈合如此顛倒昭穆伏望一垂訓戒永循彞則
公元658年
顯慶三年正月二十一日父母尊人倫以極舅姑敬禮經攸重苟違斯義有斁彛倫如聞公主出適王妃作嬪舅姑父母皆降禮答拜此乃子道亡替婦徳不修何以式序家邦儀刑列閫自今已後明加禁斷一依禮法
公元705年
神龍元年二月十五日制曰朕臨兹寳極位在崇髙負扆當陽雖受宗枝之敬退朝私謁乃用家人之禮近代已來罕遵軌度王及公主曲致私情姑叔之尊下拜子姪違背禮典情用憮然自今已後從革安國相王及鎮國太平公主更不得輒拜衛王重俊兄弟長寜公主宣示尊屬知朕意焉
  鄉飲酒
公元632年
貞觀六年詔曰比年豐稔閭里無事乃有惰業之人不顧家産朋逰無度酣宴是躭危身敗徳由於此每覽法司所奏因此致罪實繁有徒静言思之良增軫歎自匪澄源正本何以革茲俗弊欲當約之軌物諸舊可見鄉飲酒一卷頒行天下每年州縣長官親率長㓜齒别有序遞相勸勉禮行之庶家識廉恥人知敬讓
公元710年
唐隆元年七月十九日鄉飲酒禮之廢為日已乆宜令諸州每年遵行鄉飲酒禮
公元718年
開元六年七月十三日初頒鄉飲酒天下牧宰每年十二月行之至十八年宣州刺史裴耀卿上疏曰州牧縣所寄者宣揚禮樂典冊經籍所敎者返古還淳上奉君親下安鄉族聖朝制禮作樂雖行之日久而外逺郡俗習未知徒聞禮樂之名而不知禮樂之實竊見鄉飲酒頒於天下比來貢舉之日畧用其儀閭里之間未通其事臣在州之日率當用所管縣一一與父老百姓遵行奏樂歌至白華華南陔由庚等章言孝子養親庶物遂性之宜或有泣者則人心有感不可盡誣但州縣絶雅不識古樂伏計太常具有樂器大樂乆備和聲天下二十五大州有性識人太常調習雅聲仍付笙竽琴瑟之類各三兩事令比州轉次造習每年備禮儀准令式行禮稍加勸奨以示風俗二十五年三月勅應諸州貢人上州嵗貢三人中州二人下州一人必有才行不限其數其所貢之人將申送一日鄉飲酒禮牲用少牢以現物充
  大射
公元619年
武徳二年正月賜羣臣大射玄武門四年八月三品上射武徳殿
公元629年
貞觀三年三月三日重臣大射禮於武徳
公元631年
五年三月三日文武五品上射武徳殿
公元632年
六年三月三日賜羣臣大射武徳殿
公元637年
十一年三月三日五品上大射於儀鳳殿
公元642年
十六年三月三日百僚大射觀徳殿其年九月九日又賜文武五品上射玄武門
公元652年
永徽三年三月三日觀徳殿賜羣臣大射
公元654年
五年九月三日丹霄樓觀三品上行大射四日五品上射於永門樓以觀之
公元664年
麟徳元年三月三日大射禮(自後不行此禮)
公元711年
景雲二年諫議大夫源乾曜請行射禮上表曰臣聞聖王之理天下也必制禮以正人情人正則孝於家而序於國此道不替無不理也故君三年不為禮禮必壞是以古之擇士先觀射禮所以和容之儀非取樂一時夫射者别正邪觀徳中祭祀辟冦戎古者哲王莫不遞襲臣竊見數以來射禮便廢或縁所司惜費遂使大射亦虧臣愚以為所費者物所全者禮故孔子云爾愛其羊我愛其禮伏望聖人之敎今古常行天下幸甚
公元712年
先天元年九月九日安福門觀百僚射至八日乃止開元四年三月三日百官射(時金部員外郎盧廙與職方員外郎李蕃俱非善射者雖引滿不及垜而互言工拙戲曰與盧箭俱三十步左右不曉箭去垜三十步盧箭去身三十步也)八年九月七日制賜百官九日給事中許景先駁奏曰近以三九之辰頻賜宴射已著格令猶降綸言古制雖存禮章多缺官員累廢帑藏未充水旱相仍繼之師旅不足觀徳未足威邊耗國損人且為不急夫古之太平以射選士諸侯以射飾禮樂以射觀容志故有騶虞貍首之奏采蘋采蘩樂天子則以備官為節諸侯以射為節卿大夫循法節士以不失職為節皆審志固行徳美事成隂陽充和景福咸備故諸侯貢士亦試於射宫容禮有虧則黜其地是以諸侯君臣重意於射射之禮也大矣哉今則不衆官既多鳴鏑亂下以苟獲為利以偶和為能素無五善之容頗失三侯之禮冗官厚秩衛崇班勲盈累千其算無數近河南河北水澇處多林胡見冦郊壘聖人憂勤招恤猶未能安今一箭中見一下調用之既無惻隠獲之固無恥考古循今則為未可禁衛武官隨番許射能中的者必有賞焉此則訓武習戎時亦不闕待冦寜嵗率由舊章愛禮養人天下幸甚疏奏遂罷之至二十一年八月二十三日大射展禮先王創儀雖沿革或殊而遵習無曠往有陳奏遂從廢寢永鑒大典無忘舊章射侯觀徳愛羊而去禮緬惟古制不率由自我而闕何以示後其三九射禮即宜依舊遵行今年九月九日賜射安福樓下(自此已後射禮遂廢)
  講武
公元618年
武徳元年十月四日殺氣方嚴順天時申耀威武可依别勅大集諸軍朕將躬自巡撫親臨校閲八年十一月十日講武同官縣
公元634年
貞觀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皇帝太上皇閲武城西
公元657年
顯慶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講武於滍水之南行三驅禮上設次尚書䑓以觀之(許州長史封道弘奏尚書䑓本因南郡太守馬融尚書于此以為名今陛下親降此臺以觀校習改為講武䑓從之)
公元660年
五年三月二十八日講武并州城北上飛閣引羣臣臨觀之左衛大將軍延師左軍左右驍武六衛羽林騎士屬焉左武侯大將軍梁建方右軍威凌武侯六衛羽林騎士屬焉一鼓示衆再鼔而整列三鼓而交前左曲直圓鋭之陣右為方銳直圎之陣三挑而五變步退而騎進合而各復其位許敬宗奏曰延師整而堅建方敢而銳皆良將李勣甲胄精新將士齊力之者震恐况當其事乎上曰講閲安不忘危之道也梁朝衣冠盛文物亦多侯景數千人渡江一朝瓦解不可黷又不可棄此之謂也麟徳二年四月二十五日講武邙山之陽上御北城樓以觀之聖厯二年十月欲以季冬講武有司稽緩延入孟春麟臺監王方慶上疏曰臣謹案禮記月令孟冬月天子將帥講武習射角力此乃三時務農一時講武習射御角校才力王者常事安不忘危之道孟春之月不可稱兵兵者干戈甲胄總名兵皆金也金性尅木盛徳在木而舉金以害盛徳逆生氣也孟春令則水潦為敗雪霜大摯首種不入蔡邕月令章句太隂新休少陽尚微而行冬令導水氣故水潦至而敗物雪霜大摯折傷者也太隂干時雨雪而霜故大傷首種首種宿麥秋種故謂之首種入收也盛寒所傷故至夏麥不成長也孟春講武是行冬令陽時隂氣害發生之徳臣水潦敗物雪霜損稼夏麥不登無所收入伏望天恩不違時令孟冬敎習以順天道制答曰循覽陳深典禮若違卿意此乃月令虚行佇起直言用依來表
公元713年
先天二年十月十三日講武驪山下徴兵二十萬戈鋋金甲耀照天地大陣長川坐作退進以金鼓聲節三軍出入號令如一上親御戎服持大槍立於陣前兵部尚書郭元振虧失軍容坐於纛下將斬之宰臣劉幽求張説跪於馬前諫曰元振翊戴上皇大功於國雖犯軍令不可加刑願寛宥從人望乃赦之配流新州給事中禮儀使唐紹以草軍儀有失斬之(上既怒唐紹左右猶望寛之㑹右金吾將軍李邈遽請宣勅斬之時人痛惜有制官遂擯廢終身)薛訥左軍節度衆以元帥禮官得罪諸部頗亦失叙解琬軍不動上令輕騎至軍不得禮畢特加慰勞
公元720年
開元八年八月國家偃武修文百年于兹矣自運屬清平人忘争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軍旅之禮我所未暇五材並用誰能去兵四方雖安不可忘戰故周禮軍禁邦國蒐狩習戎旅不敎人戰是謂棄之宜差使兩京及諸州簡取十萬人務求灼然驍勇不須限以蕃漢皆放番差科准令團伍敎練辨其旗物簡其車徒攻取進退方陳威儀貴賤之等俾夫少長有禮疾徐有節將以招攜懷逺將以保大定功協于師貞以弘武備應須期集及有蠲免司明條制仍别作優賞聞奏
公元757年
至徳二年八月鳳翔府門大三年正月翔鸞習武(自後遂廢)
公元852年
大中六年五月天下軍府兵馬處宜選㑹兵法能弓馬人充敎練使每年依禮敎習仍於其時申兵部
  牋表
舊例所及下其制六(天子制曰勅曰牒皇太子令親王公主曰敎尚書省下州下縣下鄉皆曰符)下之達上其制有五(上天子曰表其近臣亦為狀上皇太子牋啟於其長為之有品也諸曹上公文皆為牒庶人之言曰辭)諸司相質問有三(曰闗曰刺曰移通判之官連署)
公元645年
貞觀十九年正月上征遼發定州皇太子奏請飛驛表起居又請遞勅垂報許之飛驛奏事自此始也其年五月十日髙士廉劉洎表稱皇太子百官書疏無體式請定其儀詔凡是處分論事之書皇太子並畫令太子左右庶子已下署姓名宣奉行書畫日其餘與親友師傅不在此限天冊二年二月一日勅自今已後施勅行制内外官司奏狀文案大字聖厯元年四月十一日制勅公文錢物倉庫計贓科罪傅符過所各依式及别勅作大字餘尋常文按解牒進奏並依常式
公元709年
景龍三年二月有司皇帝踐阼及加元服皇太后加號皇后皇太子立及元日則例京官五品已上在外者並奉表疏賀長官逺者次官五品以上賀表當州遣使餘並附表令禮部整比中書録帳總奏又應上表啟及奏狀大書行不得過一十八字其署名不得大書諸奏軍國事者並須指陳實狀不得引古今凡須奏請者皆為表狀不得輒牒中書省若事少者即於表内具陳使盡事情若多不可盡書者任於表前作一事條表内不許重述
公元711年
景雲二年六月南衙北門及諸門進狀及封狀意見及降墨勅並於狀上書晝題時刻夜題更籌
公元713年
先天二年三月三十日制勅表狀書奏牋牒年月等數作一十二十三十四十字
公元714年
開元二年閏三月諸司進狀奏事長官封題進仍令本司牒所進門并差一官送進諸奏事准此中書門下御史䑓不須引牒其有告謀大逆者任自封進除此之外不得進如有違者并先决杖三十七年三月二十六日譯書進表並令西蕃所由州府翻訖封進十一年七月五日三都留守兩京每月一起北都每季一起居並遣使即行幸未至所幸處三都留守京官五品已上三日一起居若暫出行幸發處留守准此並逓表
公元735年
二十三年八月儀制皇帝天子(夷夏通稱)陛下(對御上表通稱)至尊(臣下内外通稱)乘輿(服飾所稱)車駕(行幸所稱)行在所(亦行幸通稱諸赴車駕所在准此)皇太子已下率土之内於皇帝皆稱臣皇后已下率土之内於皇太皇太后皇太后皆稱妾(六宫以下率土婦人皇后皆稱妾也)百官上疏太皇太后皇太后殿下自稱皆曰臣百官東宫皇太子皆稱殿下(上啟表同)百官自稱宫官自稱天寳十年十一月五日比來牧守初上准式附表申謝因便使或有差官事勞煩資取置自今已後郡太守等謝上表宜並附驛逓進務從省便十三載十一月二十九日詔自今已後每載賀正及賀赦表並宜附驛逓進不須更差專使
公元845年
㑹昌五年八月御史䑓奏應諸道官内州合進元日冬至端午慶陽四節賀表自今已後管内州並仰付管道專使發遣仍及催促同到如闕事表狀判官本職一月俸料發表訖仍先於急逓申御史䑓除四節外非時别有慶賀使司便牒支郡表狀急遞上都奏委留後准式進奏使司賀表並宜先發支郡表則待齊到一時付遞中發遣前却亦准四節制例處分舊例支郡不賀者即不用表賀
公元849年
大中三年邊鎮及諸道奏事表時有不題事由舊制引進狀内每具所奏事時變節將討伐党項羌兵機急速外人先知因有此請自後諸道率多為例亦無正勅中書門下處分
  待制
公元627年
貞觀元年閏三月二十九日太宗蕭瑀曰朕少硏弓矢自謂能盡其妙近得良弓十數以示弓工曰此皆非良材也朕問其故曰木心不正則脉理皆邪雖剛勁而遣箭不直良弓也朕始悟焉朕以弓矢天下四方弓多矣而有天下日淺為理之意固未及弓弓猶失之何况於理自是遂延耆老問以政術京官五品已上更宿中書兩省太宗每延與語詢訪外事務知百姓疾苦政教得失
公元655年
永徽六年十一月五日禮部尚書弘文館學士許敬宗每日待制武徳殿之西門
公元659年
顯慶四年二月二十八日諸色舉人謁見下詔䇿問凡九百人李巢張昌宗相如崔行功郭待封五人上第待詔弘文館每坐日令五人隨仗供奉
公元684年
文明元年九月五日勅文京官五品上清每日於章善明福門一人待制證聖元年左衛胄曹㕘軍員半千充使吐蕃辭日則天謂之曰乆聞名謂是古不意乃在朝列境外小事不足煩卿宜且留待制也遂與王劇石抱忠並為弘文館學士仍與著作佐郎路敬淳分日顯福待制
公元714年
先天三年十月五日京清官及朝集使六品已上每日兩人隨仗待制供奉宿衛官不在此例至開元十四年七月詔曰比令百官更直待制斯亦讜議時納箴規不聞一言無謂凡百僚庶宜體朕懷各盡昌言以副虚佇于是太子左庶子吴兢等各上疏極言得失永泰元年三月一日惟政之難非賢弗乂必稽於衆允執其中實使羣材用庶績朕以國步未康朝經或闕思與文武藎臣咨謀善道尚書左僕射右僕射英乂太子少傅遵慶太子少保御史大夫志直太子詹事御史大夫臧希讓左散騎常侍楊瓘檢校刑部尚書王昻檢校刑部尚書崔渙吏部侍郎李季卿王延昌禮部侍郎賈至王傅吾令珪等並集賢待制
公元779年
大厯十四年六月八日門下侍郎崔祐甫奏伏以先天二年令羣臣直日待制以備顧問自今已後元勅文官一品以下更直待制奉事官盡退别無宣喚然後趨出便於内廊晝食進止酉時後放陛下閒暇之際時有召問庶或上禆聖政奉勅宜依其待制每日未時放歸建中二年五月二日勅宜令中書門下兩省分置待制官三十員仍於見任前資同正兼試九品上官簡擇文學理道兵鋒法度優深具名聞奏度支品秩量給俸錢并置收利厨料所須幹力什物㕔宇等并計料處分左拾遺史館修撰沈既濟上疏論之曰伏以陛下今日之理患在官不患員少患在不問不患無人中書門下尚書官自常侍諫議補闕拾遺總四十員及常㕘待制之官日有兩人皆備顧問不少中有二十一員尚闕人未充他官缺職累倍其數陛下若謂見官非才不足議則當選求能者以待其人若欲廣務聰明畢收淹滯則當擇其可者補缺員則朝無曠官俸不徒且夫置錢息利是有權宜陛下經理之法今官三十員皆給俸錢幹力厨料什器建造㕔宇約計一月不減百萬以他司息利凖之當以錢二千萬為之本方獲百萬之利若均本配人復除二百户反復計之所損滋甚當今關輔大病皆為百司息錢傷人破産積於府縣實思改革以正其源又臣常計天下財富耗斁大者二事焉最多者兵資次多者官俸其餘雜費十不當二事之一所黎人重困杼軸空方緝熙必藉裁減豈俾閒官復為冗食藉舊而置猶可言也若之何加焉疏奏從之
公元785年
貞元元年八月二十八日勅宜令每日待制官各陳所見一條仗下後封進觀古畧兼補闕拾遺有足匡時固宜無隱如事煩細非理道所切者不須其年十二月延英視事日令常㕘官七人對見以時政有訐忤不適事理優容以遣之
公元787年
三年四月常㕘官各以所見封進每坐日三四人陳奏利害
公元791年
七年十月詔自今已後每御延英殿諸司長官二人奏本司事俄又令常㕘官每日二人引見訪以政事謂之延對
公元806年
元和元年四月正衙待制兩員御史中丞武元衡奏本前件官以備顧問比來多不奏事有同虚設貞元七年更有次對官難議兩置去嵗已停今惟以六品已下清官前例恐非盡善伏請自今已後兼以中書門下御史臺拾遺監察御史尚書省六品諸司四品已上職事官東宫師傅賔客詹事王府諸傅等每坐日兩人待制正衙退後令於延英候對以為常式中書省御史䑓官故事並不待制如要論奏但於延英候對餘依
其年九月詔自今兩省官每日一人
公元807年
二年三月起居舍人隨次對面奉進止令宣與兩省供奉官自今已後有事進狀其次對宜停
公元809年
四年十月御史䑓奏應諸色請對官及待制自今已後並令前一日進狀來者伏以延英開日羣臣皆不前知陛下時方進狀請對本司各有要事便得聞奏令遣應候對官前一日進若以尋常公事不假面論表章足以陳露臨時恐有切務文字不可進言更俟後坐動踰數辰處置之間便有不及請狀入之時須在卯前如後時聴不收覽依奏
公元828年
太和二年九月應令待制御史䑓舊例諸司官署簿前三日具名銜報䑓司前一日具名聞奏近皆逼日方報録奏常恐失時請自今已後不是先陳牒請假臨時不署簿者請凖朝㕘不到一任加罰如併三度違犯具名聞奏依奏
公元840年
開成五年三月勅制法官朔望不要候對(初二年八月文宗延英刑部郎中千乗王大理少卿韋紓自後朔望即對刑法官詳重輕也)至大中三年十月待制官與諫官法官循環
  侍讀
公元715年
開元三年七月勅朕每讀史中有闕疑宜選耆儒博碩一人每日侍讀遂命光禄卿馬懷素右散騎常侍禇無量日入
公元836年
開成元年十一月宰相李石太子侍讀諸王亦曰侍讀無降殺之禮今後改為諸王講讀從之
公元858年
大中十二年四月諫議大夫鄭覃兵部郎中李鄴為鄆王侍讀十六宅後數日改充夔王已下五王侍讀大明宫五日一入乾符講讀(懿宗即位遂寢其事)
 
 
 
 
 
 
 
 唐㑹要卷二十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