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六 第 1a 页 WYG0681-074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𨽻释卷二十六
宋 洪适 撰
陈仲弓坛碑 圉令赵君碑
周公礼殿记
巴郡太守樊君碑
绥民校尉熊君碑 司空宗俱碑
冯使君墓阙铭 高阳令杨君碑阴
浚仪令衡君碑 光禄勋刘曜碑
𨽻释卷二十六
宋 洪适 撰
陈仲弓坛碑 圉令赵君碑
周公礼殿记
巴郡太守樊君碑
绥民校尉熊君碑 司空宗俱碑
冯使君墓阙铭 高阳令杨君碑阴
浚仪令衡君碑 光禄勋刘曜碑
卷二十六 第 1b 页 WYG0681-0742d.png
张侯残碑 荆州从事苑镇碑
赵相雍府君碑 三公碑
酸枣令刘熊碑 临朐长仲君碑 司空残碑 益州太守杨宗墓阙铭
益州刺史薛君巴郡太守刘君碑
巴郡太守张君碑 禹庙碑
禹庙碑阴 武氏石室画像
戚伯著碑 四皓神位刻石
赵相雍府君碑 三公碑
酸枣令刘熊碑 临朐长仲君碑
益州刺史薛君巴郡太守刘君碑
巴郡太守张君碑 禹庙碑
禹庙碑阴 武氏石室画像
戚伯著碑 四皓神位刻石
卷二十六 第 2a 页 WYG0681-0743a.png
相府小史夏堪碑 郭先生碑
魏大飨碑 魏孔子庙碑
范式碑
金石录下
陈仲弓坛碑右陈仲弓坛碑其额题故太丘长颍川陈君坛其他文
字磨灭不可尽识按蔡邕集有仲弓三碑以集本校之
此碑非邕撰者然字画亦奇伟惜其残缺不完也
魏大飨碑 魏孔子庙碑
范式碑
金石录下
陈仲弓坛碑
字磨灭不可尽识按蔡邕集有仲弓三碑以集本校之
此碑非邕撰者然字画亦奇伟惜其残缺不完也
卷二十六 第 2b 页 WYG0681-0743b.png
圉令赵君碑
右圉令赵君碑其额题汉故圉令赵君之碑而最后题
初平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立碑已讹缺名字皆不可考
所可见者有云郡仍署五官掾功曹州辟从事司徒杨公
辟迁圉令播德二城风曜穆清被疾去官年六十有八以
中平五年冬十一月卒后有铭诗特完好其辞云天寔高
惟圣同戏我君羡其纵体弘仁蹈中庸所临历有休功追
景行亦难双刋金石示万邦其词颇尔雅故录之
右圉令赵君碑其额题汉故圉令赵君之碑而最后题
初平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立碑已讹缺名字皆不可考
所可见者有云郡仍署五官掾功曹州辟从事司徒杨公
辟迁圉令播德二城风曜穆清被疾去
中平五年冬十一月卒后有铭诗特完好其辞云天寔高
惟圣同戏我君羡其纵体弘仁蹈中庸所临历有休功追
景行亦难双刋金石示万邦其词颇尔雅故录之
卷二十六 第 3a 页 WYG0681-0743c.png
周公礼殿记
右周公礼殿记者今成都府学有汉时所建旧屋柱皆
正方上狭下阔此记在柱上刻之灵帝初平五年立距
今盖千年矣而字画完好可读当时石刻在者往往摩
灭此记托于屋楹乃与金石争寿亦异矣记有云甲午
年故府梓潼文君增造吏舍二百馀间按华阳国志有
文参字子奇梓潼人平帝时用为益州太守不从王莽
公孙述光武嘉之疑此记所载即其人也盖光武建武
右周公礼殿记者今成都府学有汉时所建旧屋柱皆
正方上狭下阔此记在柱上刻之灵帝初平五年立距
今盖千年矣而字画完好可读当时石刻在者往往摩
灭此记托于屋楹乃与金石争寿亦异矣记
年故府梓潼文君增造吏舍二百馀间按华阳国志有
文参字子奇梓潼人平帝时用为益州太守不从王莽
公孙述光武嘉之疑此记所载即其人也盖光武建武
卷二十六 第 3b 页 WYG0681-0743d.png
十年岁次甲午云
巴郡太守樊君碑
右巴郡太守樊君碑云君讳敏字升达肇祖宓戏遗苗
后稷为尧种树舍潜于歧天顾亶甫乃萌昌发周室衰
微霸伯匡弼晋为韩魏鲁分为杨充曜封邑厥土河东
楚汉之际或居于楚或集于梁君缵其绪华南西畺又
云总角好学治严氏经贯穿道度无文不睹于是国君
备礼招请濯冕题冠杰立忠蹇有夷史之直卓密之风
巴郡太守樊君碑
右巴郡太守樊君碑云君讳敏字升达肇祖宓戏遗苗
后稷为尧种树舍潜于歧天顾亶甫乃萌昌发周室衰
微霸伯匡弼晋为韩魏鲁分为杨充曜封邑厥土河东
楚汉之际或居于楚或集于梁君缵其绪华
云总角好学治严氏经贯穿道度无文不睹于是国君
备礼招请濯冕题冠杰立忠蹇有夷史之直卓密之风
卷二十六 第 4a 页 WYG0681-0744a.png
乡党见归察孝除郎永昌长史迁宕渠令大将军辟光
和之末京师扰攘雄狐绥绥冠履同囊投核长驱毕志
枕丘国复重察辞病不就再奉朝聘七辟外台常为治
中诸部从事又云季世不祥米巫凶疟奸校并起謟附
者众君执一心赖无污耻复辟司徒道隔不往牧伯刘
公表授巴郡以助义都尉养疾闾里又行褒义校尉年
八十有四岁在汁协纪验期臻奄忽臧形其后有铭最
后题建安十年二月上旬造他汉碑类多刓缺而此碑
和之末京师扰攘雄狐绥绥冠履同囊投核长驱毕志
枕丘国复重察辞病不就再奉朝聘七辟外台常为治
中诸部从事又云季世不祥米巫凶疟奸校并起謟附
者众君执一心赖无污耻复辟司徒道隔不往牧伯刘
公表授巴郡以助义都尉养疾闾里又行褒义校尉年
八十有四岁在汁协
后题建安十年二月上旬造他汉碑类多刓缺而此碑
卷二十六 第 4b 页 WYG0681-0744b.png
独首尾完好故载其大略于此米巫凶疟者谓张角也
绥民校尉熊君碑
右熊君碑其名字皆残缺其额题汉故绥民校尉骑都
尉桂阳曲红灌阳长熊君之碑初余得桂阳太守周君
碑阴据水经注以为曲江汉时本名曲红今此碑及额
亦皆作红乃知郦道元为有据也
司空宗俱碑右司空宗俱碑云公讳俱字伯俪南阳安众人也而其
绥民校尉熊君碑
右熊君碑其名字皆残缺其额题汉故绥民校尉骑都
尉桂阳曲红灌阳长熊君之碑初余得桂阳太守周君
碑阴据水经注以为曲江汉时本名曲红今此碑及额
亦皆作红乃知郦道元为有据也
司空宗俱碑
卷二十六 第 5a 页 WYG0681-0744c.png
额题汉故司空宗公之碑按后汉书宋均传均族子意
意孙俱灵帝时为司空余尝得宗资墓前石兽膞上刻
字因以后汉帝纪及姓苑姓纂等诸书参考以谓自均
而下其姓皆当作宗而列传转写为宋误也后得此碑
益知前言之不谬碑已残缺不成文理而官秩姓名乡
里特完可考故详著之
冯使君墓阙铭
右冯使君墓阙铭云故尚书侍郎河南京令豫州幽州
意孙俱灵帝时为司空余尝得宗资墓前石兽膞上刻
字因以后汉帝纪及姓苑姓纂等诸书参考以谓自均
而下其姓皆当作宗而列传转写为宋误也后得此碑
益知前言之不谬碑已残缺不成文理而官秩姓名乡
里特完可考故详著之
冯使君墓阙铭
右冯使君墓阙铭云故尚书侍郎河南京令豫州幽
卷二十六 第 5b 页 WYG0681-0744d.png
刺史冯使君神道按汉书冯绲传绲父焕安帝时为幽
州刺史而绲碑亦云幽州君之元子此字在宕渠绲墓
前双石阙上知其为焕阙也
高阳令杨君碑阴
右高阳令杨君碑阴欧阳公集古录云余家集录得杨
震墓域中汉碑四震及沛相繁阳高阳令碑并得碑阴
题名然得时参错不知为何碑之阴也集古所有余尽
得之又各以碑阴附于碑后其曰怀陵圉令蒋禧字武
州刺史而绲碑亦云幽州君之元子此字在宕渠绲墓
前双石阙上知其为焕阙也
高阳令杨君碑阴
右高阳令杨君碑阴欧阳公集古录云余家集录得杨
震墓域中汉碑四震及沛相繁阳高阳令碑并得碑阴
题名然得时参错不知为何碑之阴也集古所有余尽
得之又各以碑阴附于碑后其曰怀陵圉令蒋禧字武
卷二十六 第 6a 页 WYG0681-0745a.png
仲者沛相碑阴也其曰故吏故民故功曹史故门下佐
者繁阳令碑阴也其曰右后公门生右沛君门生者高
阳令碑阴也
浚仪令衡君碑
右浚仪令衡立碑云君讳立字元节其先出自伊尹而
其铭曰于穆从事欧阳公集古录号为元节碑且云疑
其姓伊而为从事也今碑首尚完题浚仪令衡君之碑
盖汉时石刻其官爵姓氏既载于额则其下不复更著
者繁阳令碑阴也其曰右后公门生右沛君门生者高
阳令碑阴也
浚仪令衡君碑
右浚仪令衡立碑云君讳立字元节其先出自伊尹而
其铭曰于穆从事欧阳公集古录号为元节碑且云疑
其姓伊而为从事也今碑首尚完题浚仪令衡君之碑
盖汉时石刻其官爵姓氏既载于额则其下不复更著
卷二十六 第 6b 页 WYG0681-0745b.png
苟文已残缺又不见其额则遂难考究矣立与卫尉卿
衡方墓皆在今郓州中都方碑亦云其先伊尹号称阿
衡因以氏焉
光禄勋刘曜碑
右光禄勋刘曜碑集古录云君讳曜字季尼年七十三
其馀爵里官阀卒葬岁月皆不可见今此碑虽残缺然
尚有可考处盖孝文之裔又尝为太官令郎中居延都
尉太宗正卫尉遂为光禄勋至于卒葬年月则断续不
衡方墓皆在今郓州中都方碑亦云其
衡因以氏焉
光禄勋刘曜碑
右光禄勋刘曜碑集古录云君讳曜字季尼年七十三
其馀爵里官阀卒葬岁月皆不可见今此碑虽残缺然
尚有可考处盖孝文之裔又尝为太官令郎中居延都
尉太宗正卫尉遂为光禄勋至于卒葬年月则断续不
卷二十六 第 7a 页 WYG0681-0745c.png
可考矣
张侯残碑
右张侯残碑张侯者子房也碑巳断裂摩灭不可次叙
独其额尚完题汉故张侯之碑在今彭城古留城子房
庙中验其字画盖东汉时所立乐史寰宇记陈留县有
张良墓引城冢记云张良封陈留侯食邑小黄一万户
汉为良筑城因名张良城今陈留有子房庙庙貌甚盛
余按西汉书地里志注留属陈故称陈留宋亦有留彭
张侯残碑
右张侯残碑张侯者子房也碑巳断裂摩灭不可次
独其额尚完题汉故张侯之碑在今彭城古留城子房
庙中验其字画盖东汉时所立乐史寰宇记陈留县有
张良墓引城冢记云张良封陈留侯食邑小黄一万户
汉为良筑城因名张良城今陈留有子房庙庙貌甚盛
余按西汉书地里志注留属陈故称陈留宋亦有留彭
卷二十六 第 7b 页 WYG0681-0745d.png
城留是也子房传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臣愿封留
足矣下邳与彭城相近而此碑汉人所立乃在彭城然
则子房所封非陈留明矣城冢记诞妄盖不足信也 荆州从事苑镇碑
右苑镇碑其略云汉故荆州从事苑君讳镇字仲弓南
阳人也其先出自苑柏何为晋乐正世掌朝礼之制又
云有苑子园寔能掌阴阳之理即其胄也按姓氏书皆
云苑氏出于左传所载齐大夫苑何忌之后今此碑所
足矣下邳与彭城相近而此碑汉人所立乃在彭城然
则子房所封非陈留明矣城冢记诞妄盖不足信也
右苑镇碑其略云汉故荆州从事苑君讳镇字仲弓南
阳人也其先出自苑柏何为晋乐正世掌朝礼之制又
云有苑子园寔能掌阴阳之理即其胄也按姓氏书皆
云苑氏出于左传所载齐大夫苑何忌之后今此碑所
卷二十六 第 8a 页 WYG0681-0746a.png
谓苑柏何与子园左传国语皆无其人故录之以待知
者
赵相雍府君碑
右赵相雍府君碑其前历叙家世官爵而所述雍君事
甚略云赵国相名劝孝廉成皋令赵国相又云在官五
载莅政清平有甘棠之化年卅五卒于官故吏民汉中
太守邯郸某等(其名/残缺)<慕恋恩德刋石称颂焉又有阙铭
题汉故赵国相雍府君之阙云
者
赵相雍府君碑
右赵相雍府君碑其前历叙家世官爵而所述雍君
甚略云赵国相名劝孝廉成皋令赵国相又云在官五
载莅政清平有甘棠之化年卅五卒于官故吏民汉中
太守邯郸某等(其名/残缺)<慕恋恩德刋石称颂焉又有阙铭
题汉故赵国相雍府君之阙云
卷二十六 第 8b 页 WYG0681-0746b.png
三公碑
右三公碑欧阳公集古录有北岳碑云文字残缺尤甚
其可见者曰光和四年以此知为汉碑尔其文多言圭
币牲酒黍稷丰穰等事其后二人姓名偶可见云南阳
冠军冯巡字季祖甘陵夏方字伯阳余尝托人于北岳
访求前代刻石几尽独无汉碑今此碑所书事及二人
姓名与集古所载皆同又光和四年立惟其额题曰三
公之碑而集古以为北岳碑岂欧阳公未尝见其额乎
右三公碑欧阳公集古录有北岳碑云文字残缺尤甚
其可见者曰光和四年以此知为汉碑尔其文多言圭
币牲酒黍稷丰穰等事其后二人姓名偶可见云南阳
冠军冯巡字季祖甘陵夏方字伯阳余尝托
访求前代刻石几尽独无汉碑今此碑所书事及二人
姓名与集古所载皆同又光和四年立惟其额题曰三
公之碑而集古以为北岳碑岂欧阳公未尝见其额乎
卷二十六 第 9a 页 WYG0681-0746c.png
三公者山名其事亦载于白石神君与无极山碑三山
皆在真定元氏云
酸枣令刘熊碑
右刘熊碑在今酸枣县云君讳熊字孟孟下阙一字按
郦道元水经酸枣城内有汉县令刘孟阳碑今据碑熊
实为此县令然则所阙一字当从水经为阳也碑又云
君光武皇帝之玄孙广陵王之孙俞乡侯之季子也按
后汉书光武子广陵思王荆以谴死显宗封其子元寿
皆在真定元氏云
酸枣令刘熊碑
右刘熊碑在今酸枣县云君讳熊字孟孟下阙一字按
郦道元水经酸枣城内有汉县令刘孟阳碑今据碑熊
实为此县令然则所阙一字当从水经为阳也
君光武皇帝之玄孙广陵王之孙俞乡侯之季子也按
后汉书光武子广陵思王荆以谴死显宗封其子元寿
卷二十六 第 9b 页 WYG0681-0746d.png
为广陵侯又封元寿弟三人皆为乡侯而李利涉编古
命氏唐书宰相世系表皆云荆生俞乡元侯平平生彪
袭封今据熊当为彪之弟然则于光武乃其曾孙而曰
玄孙者疑碑误
临朐长仲君碑
右临朐长仲君碑文字摩灭其粗可考者云君讳雄又
云历郡五官掾功曹史辟从事举孝廉除郎中迁临朐
长而其额题故临朐长仲君碑云
命氏唐书宰相世系表皆云荆生俞乡元侯平平生彪
袭封今据熊当为彪之弟然则于光武乃其曾孙而曰
玄孙者疑碑误
临朐长仲君碑
右临朐长仲君碑文字摩灭其粗可考者云君讳雄又
云历郡五官掾功曹史辟从事举孝廉除郎中迁
长而其额题故临朐长仲君碑云
卷二十六 第 10a 页 WYG0681-0747a.png
司空残碑
右司空残碑政和乙未岁得于洛阳天津桥之故基首
尾已不完所存四十五字字画奇伟其词有云命尔司
空余回尔辅据此乃尝为三公盖当时显人惜其不见
名氏也碑阴有故吏题名百馀人尤完好笔法不减蔡
邕石经云
益州太守杨宗墓阙铭
右杨宗墓阙铭在蜀中凡十六大字云汉故益州太守
右司空残碑政和乙未岁得于洛阳天津桥之故基首
尾已不完所存四十五字字画奇伟其词有云命尔司
空余回尔辅据此乃尝为三公盖当时显人惜其不见
名氏也碑阴有故吏题名百馀人尤完好笔法不减蔡
邕石经云
益州太守杨宗墓阙铭
右杨宗墓阙铭在蜀中凡十六大字云汉故益州太
卷二十六 第 10b 页 WYG0681-0747b.png
杨府君讳宗字德仲墓阙汶阳李长茂为蜀使者罢归
以此本见遗长茂名公年东州善士以画山水著称者
益州刺史薛君巴郡太守刘君碑
右薛君碑已断裂不完惟存上一段而其额尚全题汉
故益州刺史中山相薛君巴郡太守宗正卿成平侯相
刘君碑古无两人共立一碑者惟见于此尔
巴郡太守张君碑
右巴郡太守张君碑其前题巴郡太守都亭侯张府君
以此本见遗长茂名公年东州善士以画山水著称者
益州刺史薛君巴郡太守刘君碑
右薛君碑已断裂不完惟存上一段而其额尚全题汉
故益州刺史中山相薛君巴郡太守宗正卿成平侯相
刘君碑古无两人共立一碑者惟见于此尔
巴郡太守张君碑
右巴郡太守张君碑其前题巴郡太守都亭侯张府
卷二十六 第 11a 页 WYG0681-0747c.png
功德叙云君讳讷字子朗勃海南皮人也又云炎汉龙
兴留侯维干枝裔滋布并极爵秩又云察孝廉除郎中尚
书侍郎迁甘陵冤句令亲病去官辟司空司徒府复辟
太尉举高第拜侍御史扬州寇贼陆梁作难五府表君
中丞督捕又云丙子玺书封都亭侯碑无卒葬年月其
后颇叙述政绩而系以铭诗盖巴郡太守德政碑尔按
汉史自安顺以来扬州寇贼屡发不知张君为中丞督
捕在何年也
兴留侯维干枝裔滋布并极爵秩又云察孝廉除郎中尚
书侍郎迁甘陵冤句令亲病去官辟司空司徒府复辟
太尉举高第拜侍御史扬州寇贼陆梁作难五府表君
中丞督捕又云丙子玺书封都亭侯碑无卒葬年月其
后颇叙述政绩而系以铭诗盖巴郡太守德政碑尔按
汉史自安顺以来扬州寇贼屡发不知张君为中丞督
捕在何年也
卷二十六 第 11b 页 WYG0681-0747d.png
禹庙碑右禹庙碑字画浅细故摩灭尤甚其事迹岁月皆不可
考略可见者云皮氏长安定苏而名字亦不能辨矣
禹庙碑阴
右禹庙碑阴自侯长汾阴赵遗子宣而下凡数十人姓
名官爵具存又有故督邮曹史县功曹乡部吏柏昱等
人名最后有龙门复民廿五户人名在今龙门禹庙残
碑之阴而集古录云在阌乡杨震墓侧又云杨氏子孙
考略可见者云皮氏长安定苏而名字亦不能辨矣
禹庙碑阴
右禹庙碑阴自侯长汾阴赵遗子宣而下凡数十人姓
名官爵具存又有故督邮曹史县功曹乡部吏柏昱等
人名最后有龙门复民廿五户人名在今龙门禹庙残
碑之阴而集古录云在阌乡杨震墓侧又云杨氏子孙
卷二十六 第 12a 页 WYG0681-0748a.png
当时皆葬阌乡碑碣往往摩灭此不知为谁碑者盖误
也
武氏石室画像
右武氏石室画像五卷武氏有数墓在今济州任城墓
前有石室四壁刻古圣贤画像小字八分书题记姓名
往往为赞于其上文词古雅字画遒劲可喜故尽录之
以资博览
戚伯著碑
也
武氏石室画像
右武氏石室画像五卷武氏有数墓在今济州任城墓
前有石室四壁刻古圣贤画像小字八分书题记姓名
往往为赞于其上文词古雅字画遒劲可喜故尽录之
以资博览
戚伯著碑
卷二十六 第 12b 页 WYG0681-0748b.png
右戚伯著碑首尾摩灭其略可见者有云充列王室遇
谤于吕委位捐爵而其额题周末嗣戚氏袭以兴勃海
君玄孙伯著之碑知其姓氏戚以文词字画验之疑东
汉中叶以前人盖当时石刻见于今者多类此所谓充
列王室遇谤于吕者戚夫人也
四皓神位刻石
右四皓神位神胙凡刻石四在惠帝陵傍验其字画盖
东汉时书按颜师古匡谬正俗引圈称陈留风俗传自
谤于吕委位捐爵而其额题周末嗣戚氏袭以兴
君玄孙伯著之碑知其姓氏戚以文词字画验之疑东
汉中叶以前人盖当时石刻见于今者多类此所谓充
列王室遇谤于吕者戚夫人也
四皓神位刻石
右四皓神位神胙凡刻石四在惠帝陵傍验其字画盖
东汉时书按颜师古匡谬正俗引圈称陈留风俗传自
卷二十六 第 13a 页 WYG0681-0748c.png
序云圈公之后圈公为秦博士避地商山汉祖聘之不
就惠太子即位以圈公为司徒自圈公至称十一世按
班固述四皓但有园公非圈公也云当秦之时避地入
商洛深山则不为博士明矣又汉初不置司徒安得以
圈公为之乎称之说实为鄙野余尝疑称著书自述其
世系不应妄诞如此及得四皓刻石见其所书亦为圈
公乃知称所述果非臆说盖当时所传如此尔至谓圈
公为秦博士及惠帝时拜司徒者疑无所据
就惠太子即位以圈公为司徒自圈公至称十一世按
班固述四皓但有园公非圈公也云当秦
商洛深山则不为博士明矣又汉初不置司徒安得以
圈公为之乎称之说实为鄙野余尝疑称著书自述其
世系不应妄诞如此及得四皓刻石见其所书亦为圈
公乃知称所述果非臆说盖当时所传如此尔至谓圈
公为秦博士及惠帝时拜司徒者疑无所据
卷二十六 第 13b 页 WYG0681-0748d.png
相府小史夏堪碑
右相府小史夏堪碑云夏堪字叔德帝禹之精苗零陵
太守之根嗣也后有铭铭三字语颇古其卒葬年月残
缺字虽不工然汉碑也其曰精苗根嗣汉末人为文喜
造语多类此
郭先生碑
右郭先生碑集古录以为汉碑按后魏郦道元注水经
具载此碑云碑无年号不知何代人然则欧阳公何所
右相府小史夏堪碑云夏堪字叔德帝禹之精苗零陵
太守之根嗣也后有铭铭三字语颇古其卒葬年
缺字虽不工然汉碑也其曰精苗根嗣汉末人为文喜
造语多类此
郭先生碑
右郭先生碑集古录以为汉碑按后魏郦道元注水经
具载此碑云碑无年号不知何代人然则欧阳公何所
卷二十六 第 14a 页 WYG0681-0749a.png
据遂以为汉人乎余以字画验之疑魏晋时人所为既
无岁月可考姑附于汉碑之次云
魏大飨碑
右魏大飨碑按魏志文帝以建安廿五年嗣位为丞相
魏王改元延康夏六月南征秋七月甲午军次于谯大
飨六军及谯父老今以碑考之乃八月辛未盖魏志误
也是时丕为丞相汉献帝犹在位虽政去王室已久然
操之死才数月尔丕军次旧里初无念亲之心方与群
无岁月可考姑附于汉碑之次云
魏大飨碑
右魏大飨碑按魏志文帝以建安廿五年嗣位为丞
魏王改元延康夏六月南征秋七月甲午军次于谯大
飨六军及谯父老今以碑考之乃八月辛未盖魏志误
也是时丕为丞相汉献帝犹在位虽政去王室已久然
操之死才数月尔丕军次旧里初无念亲之心方与群
卷二十六 第 14b 页 WYG0681-0749b.png
臣百姓置酒高会大设伎乐而臣下又相与伐石勒词
夸耀功德更以夏启周成汉高祖光武为比岂不可笑
也哉
魏孔子庙碑
右魏孔子庙碑按魏志文帝以黄初二年正月下诏以
议郎孔羡为宗圣侯奉孔子之祀及令鲁郡脩旧庙今
以碑考之乃黄初元年又诏语时时小异亦当以碑为
正
夸耀功德更以夏启周成汉高祖光武为比岂不可笑
也哉
魏孔子庙碑
右魏孔子庙碑按魏志文帝以黄初二年正月下诏
议郎孔羡为宗圣侯奉孔子之祀及令鲁郡脩旧庙今
以碑考之乃黄初元年又诏语时时小异亦当以碑为
正
卷二十六 第 15a 页 WYG0681-0749c.png
范式碑
右范式碑法书要录云蔡邕书今以碑考之乃魏青龙
三年立非邕书也
有录无说者
章和石记(章和/二年) □石铭(永建/元年)
河东地界石记(延熹/四年)< 堵阳长谒者刘君碑(建宁/元年)仲君碑(建宁/五年) 郎中王君碑(光和/元年)
南武阳墓阙铭(元和/三年) 频阳令宋君残碑
右范式碑法书要录云蔡邕书今以碑考之乃魏青龙
三年立非邕书也
有录无说者
章和石记(章和/二年) □石铭(永建/元年)
河东地界石记(延熹/四年)< 堵阳长谒者刘君碑(建宁/元年)
南武阳墓阙铭(元和/三年) 频阳令宋君残碑
卷二十六 第 15b 页 WYG0681-0749d.png
阳都长徐君冢阙铭 鲁相谒孔子碑
张公庙碑 逢君残碑
山阳卒史司马留碑 首山复民碑
首山复户姓名 钟君碑
史晨孔庙碑<(建宁元/年四月) 史晨孔庙后碑(建宁二/年三月)<
孔德让碣 樊安碑
韩府君孔庙后碑 韩府君孔庙后碑阴孙叔敖碑 桐柏庙碑
张公庙碑 逢君残碑
山阳卒史司马留碑 首山复民碑
首山复户姓名 钟君碑
史晨孔庙碑<(建宁元/年四月) 史晨孔庙后碑(建宁二/年三月)<
孔德让碣 樊安碑
韩府君孔庙后碑 韩府君孔庙后碑阴
卷二十六 第 16a 页 WYG0681-0750a.png
祝睦碑 祝睦后碑
尧庙碑 尧庙碑阴
张寿碑 张表碑
刘脩碑 北军中候郭君碑
郙阁颂 娄寿碑
繁阳令杨君碑 杨君碑阴
陈球后碑 陈球碑阴
西岳复民赋碑 郭究碑
尧庙碑 尧庙碑阴
张寿碑 张表碑
刘脩碑 北军中候郭君碑
郙阁颂 娄寿碑
繁阳令杨君碑 杨君碑阴
陈球后碑 陈球碑阴
西岳复民赋碑 郭究碑
卷二十六 第 16b 页 WYG0681-0750b.png
刘宽后碑 刘宽前碑阴
谯敏碑 武荣碑
杨震碑 杨震碑阴
高阳令杨君碑 杨君碑阴
高君墓阙铭 武阴令高君墓阙铭
富春丞张君碑 不其令董君阙
仙人唐君碑 督邮斑碑
残碑四 韩明府孔庙碑阴
谯敏碑 武荣碑
杨震碑 杨震碑阴
高阳令杨君碑 杨君碑阴
高君墓阙铭 武阴令高君墓阙铭
富春丞张君碑 不其令董君阙
仙人唐君碑 督邮斑碑
残碑四 韩明府孔庙碑阴
卷二十六 第 17a 页 WYG0681-0750c.png
沛相杨君碑阴 李翕碑阴
孔彪碑阴 灵台碑阴
帝尧碑阴 郭禧后碑阴
孙根碑阴 尉氏令郑君碑阴
绥民校尉熊君碑阴 宗俱碑阴
刘熊碑阴 司空残碑阴
右赵氏金石录三卷赵君名明诚字德夫密州诸城
人故相挺之之子也所藏三代彝器及汉唐前后石
孔彪碑阴 灵台碑阴
帝尧碑阴 郭禧后碑阴
孙根碑阴 尉氏令郑君碑阴
绥民校尉熊君碑阴 宗俱碑阴
刘熊碑阴 司空残碑阴
右赵氏金石录三卷赵君名明诚字德夫密州诸城
人故相挺之之子也所藏三代彝器及汉唐前后石
卷二十六 第 17b 页 WYG0681-0750d.png
刻为目录十卷辨證二十卷其称汉碑者百七十有
七其阴四十今出其篆书者十四<(张平子碑后碑残/碑山阳麟凤赞宗)
(资墓天禄辟邪字琅邪相王君墓阙铭逢府君墓石/柱文永乐少府贾君阙铭<<蜀郡太守任君神道蜀郡)
(都尉王君神道小黄令阙南阳太守秦君/碑额<河南尹苏君碑额司空掾陈君碑额)非东汉者
二(车骑将军阙铭/胶东令庙门碑)<𨽻释所阙者盖未判也掇其说载
之赵君之书證据见谓精博然以卫弹为街弹以绵
竹令为县令之类亦时有误者绍兴中其妻易安居
士李清照表上之赵君无嗣李又更嫁其书行于世
七其阴四十今出其篆书者十四<(张平子碑后碑残/碑山阳麟凤赞宗)
(资墓天禄辟邪字琅邪相王君墓阙铭逢府君墓石/柱文永乐少府贾君阙铭<<蜀郡太守任君神道蜀郡)
(都尉王君神道小黄令阙南阳太守秦君/碑额<河南尹苏君碑额司空掾陈君碑额)非东汉者
二(车骑将军阙铭/胶东令庙门碑)<𨽻释所阙者盖未判也掇其说载
之赵君之书證据见谓精博然以卫弹为街弹以绵
竹令为县令之类亦时有误者绍兴中其妻易安居
士李清照表上之赵君无嗣李又更嫁其书行于世
卷二十六 第 18a 页 WYG0681-0751a.png
而碑亡矣
卷二十六 第 18b 页 WYG0681-0751b.png
𨽻释卷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