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卷十 第 1a 页 WYG0696-057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中说卷十
             宋 阮逸 注
  关朗篇
或问关朗子曰魏之贤人也孝文没而宣武立穆公死
关朗退(并注/见上)魏之不振有由哉(国不振由/贤人不用)子曰中国失
道四夷知之魏徵曰请闻其说子曰小雅尽废四夷交
侵斯中国失道也非其说乎徵退谓薛收曰时可知矣
卷十 第 1b 页 WYG0696-0574d.png
(时炀帝失/道可知)薛收问曰今之民胡无诗(因闻古诗乃问/今民何不作诗)
曰诗者民之情性也情性能亡乎(情不亡/诗不废)非民无诗职
诗者之罪也(职诗谓史/官不明变)姚义困于窭(窭/贫)房玄龄曰伤哉
窭也盍请乎姚义曰古之人为人请犹以为舍让也(古/冉)
(子为公西赤之母请粟孔子曰君/子周急不继富盖非冉子弃让也)况为己乎吾不愿子
闻之曰确哉义也实行古之道矣有以发我也难进易
退(儒有难进易退/姚义发明于我)子曰虽迩言必有可察求本则远(舜/好)
(察迩言若不察其本则谗/说殄行至矣远谓难及)王圭从子求续经子曰叔父
卷十 第 2a 页 WYG0696-0575a.png
(圭字叔玠子之从叔太宗朝为谏议多直言敕/中书门下三品入閤使谏臣随之自圭始也)通何德
以之哉(有何德以当/叔父之求学)圭曰勿辞也当仁不让于师况无
师乎吾闻关朗之筮矣(事在关/朗传)积乱之后当生大贤世
习礼乐莫若吾族天未亡道振斯文者非子谁欤(圭言/直故)
(举吾/族)魏徵问议事以制何如子曰苟正其本刑将措焉
如失其道议之何益故至治之代法悬而不犯(画衣冠/为法)
其次犯而不繁(三/代)故议事以制噫中代之道也(商周已/后为中)
(代/)如有用我必也无讼乎(此仲尼/之志)文中子曰平陈之后
卷十 第 2b 页 WYG0696-0575b.png
龙德亢矣而卒不悔悲夫(隋文过亢不/知故及弑)子曰吾于续书
元经也其知天命而著乎(诗书亡然后元/经作皆天命也)伤礼乐则述
章志(乐章/礼志)正历数则断南北(南北/朝)感帝制而首太熙(书/帝)
(制尚不及黄初况太熙乎然元经首于/太熙者盖感帝制之绝而特振之也)尊中国而正皇
(晋宋卒不振则历数断炀北朝以后/魏孝文皇始年都洛归得中国也)文中子曰动失
之繁静失之寡(不得/中)子曰罪莫大于好进(进不/以道)祸莫大
于多言(言不/以中)痛莫大于不闻过(自/蔽)辱莫大于不知耻(自/得)
子曰天子之子合冠而议封(年二十成人/始封之王)知治而受职
卷十 第 3a 页 WYG0696-0575c.png
(齿冑/学古)古之道也(此周/制)薛收问政于仲长子光子光曰举
一纲众目张弛一机万事隳(引古语反/隳翾规)不知其政也(隐/者)
(言/放)收告文中子子曰子光得之(得为政/之要也)文中子曰不
知道无以为人臣况君乎(君更须/知道)子曰人不里居地不
井受终苟道也(秦废井田开阡陌意在徙豪杰强本/国然弃礼义起兼并为苟且之道)
舜禹不能理矣(如此虽圣人/复生难矣)子曰政猛宁若恩(先恩/临之)
速宁若缓(缓宽/也)狱繁宁若简(简不/滋彰)臣主之际其猜也宁
(并讥/时)执其中者惟圣人乎(圣人之道不难知能/行上四事则执中矣)子曰
卷十 第 3b 页 WYG0696-0575d.png
委任不一乱之媒也监察不止奸之府也(隋由/此亡)裴晞闻
之曰左右相疑非乱乎上下相伺非奸乎古谓之蛇豕
之政噫亡秦之罪也(言王道丧/自秦始)杜淹问隐子曰非伏其
身而不见也时命大谬则隐其德矣惟有道者能之故
谓之退藏于密(有道谓/圣人)杜淹曰易之兴也天下其可疑
乎故圣人得以(纣疑文王/则文王隐)子曰显仁藏用中古之事
(演卦显也/就拘藏也)淹曰敢问藏之之说子曰泯其迹閟其心
可以神会难以事求斯其说也又问道之旨子曰非礼
卷十 第 4a 页 WYG0696-0576a.png
勿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淹曰此仁者之目也(仲尼/言仁)
曰道在其中矣(道在/仁中)淹退谓如晦曰瞻之在前忽然在
后信颜氏知之矣(知圣人道大不/可以语言执也)文中子曰四民不分
五等不建六官不职九服不序皇坟帝典不得而识矣
(生民不复/得而识也)不以三代之法统天下终危邦也(忠敬文相/循之法)
如不得已其两汉之制乎(七/制)不以两汉之制辅天下者
诚乱也已(制度不/立则乱)文中子曰仲尼之述广大悉备历千
载而不用悲夫(六经示后而后世但习/空文不用其道可悲惜)仇璋进曰然夫
卷十 第 4b 页 WYG0696-0576b.png
子今何勤勤于述也子曰先师之职也不敢废(儒职在/祖述)
焉知后之不能用也(后必有圣人/出而用之)是藨是蓘则有丰年
(逸诗譬如农夫是藨是蓘虽有饥/馑必有丰年藨悲骄反蓘古夲反)子谓薛收曰元魏以
降天下无主矣(无真/主)开皇九载人始一(平陈/一统)先人有言
曰敬其事者大其始慎其位者正其名(先人谓铜/川府君)此吾
所以建议于仁寿也(开皇改/仁寿)陛下真帝也无踵伪乱(南/北)
(朝伪乱/相继)必绍周汉以土袭火(周木德汉火德/隋当为土德)色尚黄敷
用五除四代之法(四代谓北朝魏/周齐南朝陈也)以乘天命(时乘/御天)千载
卷十 第 5a 页 WYG0696-0576c.png
一时不可失也高祖伟之而不能用(伟其文而已/不用其道)所以
然者吾庶几乎周公之事矣(周公圣人之时者也故仲/尼宗之敬其事正其始摄)
(位则进正名则退公其心私其迹此周公/之事也文中子谓隋祖必敬其始正其名)故十二策何
先必先正始者也(正始策/首篇名)魏永为龙门令(永未/见)下车而
广公舍子闻之曰非所先也劳人逸已胡宁是营永遽
止以谢子子曰不勤不俭无以为人上也(终戒/之)门人窦
威贾琼姚义受礼温彦博杜如晦陈叔达受乐杜淹房
乔魏徵受书李靖薛方士裴晞王圭受诗叔恬受元经
卷十 第 5b 页 WYG0696-0576d.png
董常仇璋薛收程元备闻六经之义(中说/终)凝常闻不专
经者不敢以受也经别有说故著之(此太原府君王凝/自记于中说之后)
(也/)太原府君曰(称府君者凝/二子所记也)文中子之教不可不宣也
日月逝矣不可使文中之后(后/裔)不达于兹也召三子而
教之略例焉(续经/略例)太原府君曰凝常居慄如也子弟非
公服不见闺门之内若朝廷焉昔文中子曰贤者凝也
权则未而可与立矣府君再拜曰谨受教非礼不动终
身焉贞观中起家监察御史劾奏侯君集有无君之心
卷十 第 6a 页 WYG0696-0577a.png
(天下称其谠正出为胡苏令时杜淹为御史大夫王凝/为监察上言侯君集有反状太宗以君集有大功未之)
(信而长孙无忌与君集善乃与杜淹不协而王凝贬出/胡苏令胡苏汉东莞县有胡苏亭隋置县名今属𨽻州)
及退则乡党以穆(不得志于/时遂退)御家以四教勤俭恭恕正
家以四礼冠婚丧祭(士/礼)三年之畜备则散之亲族(九年/耕所)
(储/畜)圣人之书及公服礼器不假(皆自/足)垣屋什物必坚朴
曰无苟费也门巷果木必方列曰无苟乱也事寡嫂以
恭顺著(文中子/之室)与人不款曲不受遗非其力非其禄未
尝衣食(力谓自/耕桑者)飨食之礼无加物焉曰及礼可矣居家
卷十 第 6b 页 WYG0696-0577b.png
不肉食曰无求饱一布被二十年不易曰无为费天下
也乡人有诬其税者一岁再输临官计日受俸年踰七
十手不辍经亲朋有非义者必正之曰面誉背毁吾不
忍也群居纵言未尝及人之短常有不可犯之色故小
人远焉杜淹曰续经其行乎太原府君曰王公大人最
急也先王之道布在此矣天下有道圣人推而行之天
下无道圣人述而藏之所谓流之斯为川焉塞之斯为
渊焉升则云施则雨潜则润何往不利也太原府君曰
卷十 第 7a 页 WYG0696-0577c.png
夫子得程仇董薛而六经益明对问之作四生之力也
董仇早殁而程薛继殂文中子之教其未作矣呜呼以
俟来哲(此并隐其意肆其言以伤河汾之教为/长孙无忌所抑房魏等不能正之也)
  叙篇
文中子之教继素王之道故以王道篇为首古先圣王
俯仰二仪必合其德故次之以天地篇天尊地卑君臣
立矣故次之以事君篇事君法天莫如周公故次之以
周公篇周公之道盖神乎易中故次之以问易篇易者
卷十 第 7b 页 WYG0696-0577d.png
教化之原也教化莫大乎礼乐故次之以礼乐篇礼乐
弥文著明则史故次之以述史篇兴文立制燮理为大
惟魏相有焉故次之以魏相篇夫阴阳既燮则理性达
矣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故次之以立命篇通性命之说
者非易安能至乎关氏易之深者也故次之关朗篇终
  文中子世家       杜 淹 撰
文中子王氏讳通字仲淹其先汉徵君霸絜身不仕十
卷十 第 8a 页 WYG0696-0578a.png
八代祖殷云中太守家于祁以春秋周易训乡里为子
孙资十四代祖述克播前烈著春秋义统公府辟不就
九代祖宇遭悯怀之难遂东迁焉宇生罕罕生秀皆以
文学显秀生二子长曰玄谟次曰玄则玄谟以将略升
玄则以儒术进玄则字彦法即文中子六代祖也仕宋
历太仆国子博士常叹曰先君所贵者礼乐不学者军
旅兄何为哉遂究道德考经籍谓功业不可以小成也
故卒为洪儒卿相不可以苟处也故终为博士曰先师
卷十 第 8b 页 WYG0696-0578b.png
之职也不可坠故江左号王先生受其道曰王先生业
于是大称儒门世济厥美先生生江州府君焕焕生虬
虬始北事魏太和中为并州刺史家河汾曰晋阳穆公
穆公生同州刺史彦曰同州府君彦生济州刺史一曰
安康献公安康献公生铜川府君讳隆字伯高文中子
之父也传先生之业教授门人千馀隋开皇初以国子
博士待诏云龙门时国家新有揖让之事方以恭俭定
天下帝从容谓府君曰朕何如主也府君曰陛下聪明
卷十 第 9a 页 WYG0696-0578c.png
神武得之于天发号施令不尽稽古虽负尧舜之姿终
以不学为累帝默然曰先生朕之陆贾也何以教朕府
君承诏著兴衰要论七篇每奏帝称善然未甚达也府君出为昌乐令迁猗氏铜川所治著称秩满退归遂不
仕开皇四年文中子始生铜川府君筮之遇坤之师献
兆于安康献公献公曰素王之卦也何为而来地二化
为天一上德而居下位能以众正可以王矣虽有君德
非其时乎是子必能通天下之志遂名之曰通开皇九
卷十 第 9b 页 WYG0696-0578d.png
年江东平铜川府君叹曰王道无叙天下何为而一乎
文中子侍侧十岁矣有忧色曰通闻古之为邦有长久
之策故夏殷以下数百年四海常一统也后之为邦行
苟且之政故魏晋以下数百年九州无定主也上失其
道民散久矣一彼一此何常之有夫子之叹盖忧皇纲
不振生人劳于聚敛而天下将乱乎铜川府君异之曰
其然乎遂告以元经之事文中子再拜受之十八年铜
川府君宴居歌伐木而召文中子子矍然再拜敢问夫
卷十 第 10a 页 WYG0696-0579a.png
子之志何谓也铜川府君曰尔来自天子至庶人未有
不资友而成者也在三之义师居一焉道丧已来斯废
久矣然何常之有小子勉旃翔而后集文中子于是有
四方之志盖受书于东海李育学诗于会稽夏琠问礼
于河东关子明正乐于北平霍汲考易于族父仲华不
解衣者六岁其精志如此仁寿三年文中子冠矣慨然
有济苍生之心西游长安见隋文帝帝坐太极殿召见
因奏太平策十有二策尊王道推霸略稽今验古恢
卷十 第 10b 页 WYG0696-0579b.png
乎运天下于指掌矣帝大悦曰得生几晚矣天以生赐
朕也下其议于公卿公卿不悦时将有萧墙之衅文中
子知谋之不用也作东征之歌而归曰我思国家兮远
游京畿忽逢帝王兮降礼布衣遂怀古人之心兮将兴
太平之基时异事变兮志乖愿违吁嗟道之不行兮垂
翅东归皇之不断兮劳身西飞帝闻而再徵之不至四
年帝崩大业元年一徵又不至辞以疾谓所亲曰我周
人也家于祁永嘉之乱盖东迁焉高祖穆公始事魏魏
卷十 第 11a 页 WYG0696-0579c.png
周之际有大功于生人天子锡之地始家于河汾故有
坟陇于兹四代矣兹土也其人忧深思远乃有陶唐氏
之遗风先君之所怀也有弊庐在茅檐土阶撮如也道
之不行欲安之乎退志其道而已乃续诗书正礼乐修
元经赞易道九年而六经大就门人自远而至河南董
常太山姚义京兆杜淹赵郡李靖南阳程元扶风窦威
河东薛收中山贾琼清河房玄龄钜鹿魏徵太原温大
雅颖川陈叔达等咸称师北面受王佐之道焉如往来
卷十 第 11b 页 WYG0696-0579d.png
受业者不可胜数盖千馀人隋季文中子之教兴于河
汾雍雍如也大业十年尚书召署蜀郡司户不就十一
年以著作郎国子博士徵并不至十三年江都难作子
有疾召薛收谓曰吾梦颜回称孔子之命曰归休乎殆
夫子召我也何必永厥龄吾不起矣寝疾七日而终门
弟子数百人会议曰吾师其至人乎自仲尼已来未之
有也礼男子生有字所以昭德死有谥所以易名夫子
生当天下乱莫予宗之故续诗书正礼乐修元经赞易
卷十 第 12a 页 WYG0696-0580a.png
道圣人之大旨天下之能事毕矣仲尼既没文不在兹
乎易曰黄裳元文在中也请谥曰文中子丝麻设位
哀以送之礼毕悉以文中子之书还于王氏礼论二十
五篇列为十卷乐论二十篇列为十卷续书一百五十
篇列为二十五卷续诗三百六十篇列为十卷元经五
十篇列为十五卷赞易七十篇列为十卷并未及行遭
时丧乱先夫人藏其书于箧笥东西南北未尝离身大
唐武德四年天下大定先夫人返于故居又以书授于
卷十 第 12b 页 WYG0696-0580b.png
其弟凝文中子二子长曰福郊少曰福畤
  录唐太宗与房魏论礼乐事
大唐龙飞宇内乐业文中子之教未行于时后进君子
鲜克知之贞观中魏文公有疾仲父太原府君问候焉
留宿宴语中夜而叹太原府君曰何叹也魏公曰大业
之际徵也尝与诸贤侍文中子谓徵及房杜等曰先辈
虽聪明特达然非董薛程仇之比虽逢明王必愧礼乐
徵于时有不平之色文中子笑曰久久临事当自知之
卷十 第 13a 页 WYG0696-0580c.png
及贞观之始诸贤皆亡而徵也房李温杜获攀龙鳞朝
廷大议未尝不参预焉上临轩谓群臣曰朕自处蕃邸
及当宸极卿等每进谏正色咸云嘉言良策患人主不
行若行之则三皇不足四五帝不足六朕诚虚薄然独
断亦审矣虽德非徇齐明谢浚哲至于闻义则服庶几
乎古人矣诸公若有长久之策一一陈之无有所隐房
杜等奉诏舞蹈赞扬帝德上曰止引群公内宴酒方行
上曰设法施化贵在经久秦汉已下不足袭也三代损
卷十 第 13b 页 WYG0696-0580d.png
益何者为当卿等悉心以对不患不行是时群公无敢
对者徵在下坐为房杜所目因越席而对曰夏殷之礼
既不可详忠敬之化空闻其说孔子曰周监二代郁郁
乎文哉吾从周周礼公旦所裁诗书仲尼所述虽纲纪
颓缺而节制具焉荀孟陈之于前董贾伸之于后遗谈
馀义可举而行若陛下重张皇坟更造帝典则非驽劣
所能议及也若择前代宪章发明王道则臣请以周典
唯所施行上大悦翌日又召房杜及徵俱入上曰朕昨
卷十 第 14a 页 WYG0696-0581a.png
夜读周礼真圣作也首篇云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
经野设官分职以为人极诚哉深乎良久谓徵曰朕思
之不井田不封建不肉刑而欲行周公之道不可得也
大易之义随时顺人周任有言陈力就列若能一一行
之诚朕所愿如或不及强希大道画虎不成为将来所
笑公等可尽虑之因诏宿中书省会议数日卒不能定
而徵寻请退上虽不复扬言而閒宴之次谓徵曰礼坏
乐崩朕甚悯之昔汉章帝眷眷于张纯今朕急急于卿
卷十 第 14b 页 WYG0696-0581b.png
等有志不就古人攸悲徵跪奏曰非陛下不能行盖臣
等无素业尔何愧如之然汉文以清静富邦家孝宣以
章程练名实光武责成委吏功臣获全肃宗重学尊师
儒风大举陛下明德独茂兼而有焉虽未冠三代亦千
载一时惟陛下虽休勿休则礼乐度数徐思其宜教化
之行何虑晚也上曰时难得而易失朕所以遑遑也卿
退无有后言徵与房杜等并惭慄再拜而出房谓徵曰
玄龄与公竭力辅国然言及礼乐则非命世大才不足
卷十 第 15a 页 WYG0696-0581c.png
以望陛下清光矣昔文中子不以礼乐赐予良有以也
使董薛在适不至此噫有元首无股肱不无可叹也
十七年魏公薨太原府君哭之恸十九年授余以中说
又以魏公之言告予因叙其事时贞观二十年九月记
  东皋子荅陈尚书书    王福畤 撰
东皋先生讳绩字无功文中子之季弟也弃官不仕耕
于东皋自号东皋子贞观初仲父太原府君为监察御
史弹侯君集事连长孙太尉由是获罪时杜淹为御史
卷十 第 15b 页 WYG0696-0581d.png
大夫密奏仲父直言非辜于是太尉与杜公有隙而王
氏兄弟皆抑而不用矣季父与陈尚书叔达相善陈公
方撰隋史季父持文中子世家与陈公编之陈公亦避
太尉之权藏而未出重重作书遗季父深言勤恳季父
荅书其略曰亡兄昔与诸公游其言皇王之道至矣仆
与仲兄侍侧颇闻大义亡兄曰吾周之后也世习礼乐
子孙当遇王者得申其道则王业不坠其天乎其天乎
时魏文公对曰夫子有后矣天将启之徵也傥逢明主
卷十 第 16a 页 WYG0696-0582a.png
愿翼其道无敢忘之及仲兄出胡苏令杜大夫尝于上
前言其朴忠太尉闻之怒而魏公适入奏事见太尉魏
公曰君集之事果虚耶御史当反其坐果实耶太尉何
疑焉于是意稍解然杜与仲父抗志不屈魏公亦退朝
默然其后君集果诛且吾家岂不幸而为多言见穷乎
抑天实未启其道乎仆今耕于野有年矣无一言以裨
于时无一势以托其迹没齿东皋醉醒自适而己然念
先文中之述作门人传受升堂者半在廊庙续经及中
卷十 第 16b 页 WYG0696-0582b.png
说未及讲求而行嗟乎足下知心者顾仆何为哉愿记
亡兄之言庶几不坠足矣谨录世家既去馀在福郊面
悉其意幸甚
  录关子明事
关朗字子明河东解人也有经济大器妙极占算浮沈
乡里不求官达太和末余五代祖穆公封晋阳尚书署
朗为公府记室穆公与谈易各相叹服穆公谓曰足下
奇才也不可使天子不识入言于孝文帝帝曰张彝郭
卷十 第 17a 页 WYG0696-0582c.png
祚尝言之朕以卜算小道不之见尔穆公曰此人道微
言深殆非彝祚能尽识也诏见之帝问老易朗寄发明
玄宗实陈王道讽帝慈俭为本饰之以刑政礼乐帝嘉
叹谓穆公曰先生知人矣昨见子明管乐之器岂占算
而已穆公再拜对曰昔伊尹负鼎于成汤今子明假占
算以谒陛下臣主感遇自有所因后宜任之帝曰且与
卿就成筮论既而频日引见际暮而出会帝有乌丸之
役敕子明随穆公出镇并州军国大议驰驿而闻故穆
卷十 第 17b 页 WYG0696-0582d.png
公易筮往往如神先是穆公之在江左也不平袁粲之
死耻食齐粟故萧氏受禅而穆公北奔即齐建元元年
魏太和三年也时穆公春秋五十二矣奏事曰大安四
载微臣始生盖宋大明二年也既北游河东人莫之知
惟卢阳乌深奇之曰王佐才也太和八年徵为秘书郎
迁给事黄门侍郎以谓孝文有康世之意而经制不立
从容閒宴多所奏议帝虚心纳之迁都雒邑进用王肃
由穆公之潜策也又荐关子明帝亦敬服谓穆公曰嘉
卷十 第 18a 页 WYG0696-0583a.png
谋长策勿虑不行朕南征还日当共论道以究治体穆
公与朗欣然相贺曰千载一时也俄帝崩穆公归洛踰
年而薨朗遂不仕同州府君师之受春秋及易共隐临
汾山景明四年同州府君服阕援琴切切然有忧时之
思子明闻之曰何声之悲乎府君曰彦诚悲先君与先
生有志不就也子明曰乐则行之忧则违之府君曰彦
闻治乱损益各以数至苟推其运百世可知愿先生以
筮一为决之何如子明曰占算幽微多则有惑请命蓍
卷十 第 18b 页 WYG0696-0583b.png
卦以百年为断府君曰诺于是揲蓍布卦遇夬之革䷡
(兑上/乾下)(兑上/离下)舍蓍而叹曰当今大运不过一再传尔从
今甲申二十四岁戊申大乱而祸始宫掖有蕃臣秉政
世伏其强若用之以道则桓文之举也如不以道臣主
俱屠地府君曰其人安出朗曰参代之墟有异气焉若
出其在并之郊乎府君曰此人不振苍生何属子曰当
有二雄举而中原分府君曰各能成乎朗曰我隙彼动
能无成乎若无贤人扶之恐不能成府君曰请刻其岁
卷十 第 19a 页 WYG0696-0583c.png
朗曰始于甲寅卒于庚子天之数也府君曰何国先亡
朗曰不战德而用诈权则旧者先亡也府君曰其后如
何朗曰辛丑之岁有恭俭之主起布衣而并六合府君
曰其东南乎朗曰必在西北乎大乱者未可以文治必
须武定且西北用武之国也东南之俗其弊也剽西北
之俗其兴也勃又况东南中国之旧主也中国之废久
矣天之所废孰能兴之府君曰东南之岁可刻乎朗曰
东南运历不出三百大贤大圣不可卒遇能终其运所
卷十 第 19b 页 WYG0696-0583d.png
幸多矣且辛丑明王当兴定天下者不出九载己酉江
东其危乎府君曰明王既兴其道若何朗曰设有始有
卒五帝三王之化复矣若非其道则终骄亢而晚节末
路有桀纣之主出焉先王之道坠地久矣苛化虐政其
穷必酷故曰大军之后必有凶年积乱之后必有凶主
理当然也府君曰先王之道竟亡乎朗曰何谓亡也夫
明王久旷必有达者生焉行其典礼此三才五常之所
系也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故王道不能亡也
卷十 第 20a 页 WYG0696-0584a.png
府君曰请推其数朗曰乾坤之策阴阳之数推而行之
不过三百六十六引而伸之不过三百八十四天之道
也噫朗闻之先圣与卦象相契自魏已降天下无真主
故黄初元年庚子至今八十四年更八十二年丙午三
百六十六矣达者当生更十八年甲子其与王者合乎
用之则王道振不用洙泗之教修矣府君曰其人安出
朗曰其唐晋之郊乎昔殷后不王而仲尼生周周后不
王则斯人生晋夫生于周者周公之馀烈也生于晋者
卷十 第 20b 页 WYG0696-0584b.png
陶唐之遗风也天地冥契其数自然府君曰厥后何如
朗曰自甲申至甲子正百年矣过此未或知也府君曰
先生说卦皆持二端朗曰何谓也府君曰先生每及兴
亡之际必曰用之以道辅之以贤未可量也是非二端
乎朗曰夫象生有定数吉凶有前期变而能通故治乱
有可易之理是以君子之于易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问之而后行考之而后举欲令天下顺时而进知难而
退此占算所以见重于先王也故曰危者使平易者使
卷十 第 21a 页 WYG0696-0584c.png
倾善人少恶人多暗主众明君寡尧舜继禅历代不逢
伊周复辟近古亦绝非运之不可变也化之不可行也
道悠世促求才实难或有臣而无君或有君而无臣故
全之者鲜矣仲尼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此有
臣而无君也章帝曰尧作大章一夔足矣此有君而无
臣也是以文武之业遂沦于仲尼礼乐之美不行于章
帝治乱之渐必有厥由而兴废之成终罕所遇易曰功
业见乎变此之谓也何谓无二端府君曰周公定鼎于郏
卷十 第 21b 页 WYG0696-0584d.png
鄏卜世三十卜年八百岂亦二端乎朗曰圣人辅相天
地准绳阴阳恢皇纲立人极脩策迥驭长罗远羁昭治
乱于未然算成败于无兆固有不易之数不定之期假
使庸主守之贼臣犯之终不促已成之期于未衰之运
故曰周德虽衰天命未改圣人知明王贤相不可必遇
圣谋睿策有时而弊故考之典礼稽之龟策即人事以
申天命悬历数以示将来或有已盛而更衰或过算而
不及是故圣人之法所可贵也向使明王继及良佐踵
卷十 第 22a 页 WYG0696-0585a.png
武则当亿万斯年与天无极岂止三十世八百年而已
哉过算馀年者非先王之功即桓文之力也天意人事
岂徒然哉府君曰龟筴不出圣谋乎朗曰圣谋定将来
之基龟筴告未来之事递相表里安有异同府君曰大
哉人谟朗曰人谋所以安天下也夫天下大器也置之
安地则安置之危地则危是以平路安车狂夫审乎难
覆乘奔驭朽童子知其必危岂有周礼既行历数不延
乎八百秦法既立宗祧能踰乎二世噫天命人事其同
卷十 第 22b 页 WYG0696-0585b.png
归乎府君曰先生所刻治乱兴废果何道也朗曰文质
递用势运相乘稽损益以验其时百代无隐考龟筴而
研其虑千载可知未之思欤夫何远之有府君蹶然惊
起因书策而藏之退而学易盖王氏易道宗于朗焉其
后宣武正始元年岁次甲申至孝文永安元年二十四
岁戊申而胡后作乱尔朱荣起并州君臣相残继踵屠
地及周齐分霸卒并于西始于甲寅终于庚子皆如其
言明年辛丑岁隋高祖受禅果以恭俭定天下开皇元
卷十 第 23a 页 WYG0696-0585c.png
年安康献公老于家谓铜川府君曰关生殆圣矣其言
未来若合符契开皇四年铜川夫人经山梁履巨石而
有娠既而生文中子先丙午之期者二载尔献公筮之
曰此子当之矣开皇六年丙午文中子知书矣厥声载
路九年己酉江东平高祖之政始迨仁寿四年甲子文
中子谒见高祖而道不行大业之政甚于桀纣于是文
中子曰不可以有为矣遂退居汾阳续诗书论礼乐江
都失守文中寝疾叹曰天将启尧舜之运而吾不遇焉
卷十 第 23b 页 WYG0696-0585d.png
呜呼此关先生所言皆验也
  王氏家书杂录      王福畤 撰
太原府君讳凝字叔恬文中子亚弟也贞观初君子道
亨我先君门人布在廊庙将播厥师训施于王道遂求
其书于仲父仲父以编写未就不之出故六经之义代
莫得闻仲父释褐为监察御史时御史大夫杜淹谓仲
父曰子圣贤之弟也有异闻乎仲父曰凝忝同气昔亡
兄讲道河汾亦尝预于斯然六经之外无所闻也淹曰
卷十 第 24a 页 WYG0696-0586a.png
昔门人咸存记焉盖薛收姚义缀而名曰中说兹书天
下之昌言也微而显曲而当旁贯大义宏阐教源门人
请问之端文中行事之迹则备矣子盍求诸家仲父曰
凝以丧乱以来未遑及也退而求之得中说一百馀纸
大抵杂记不著篇目首卷及序则蠹绝磨灭未能诠次
会仲父黜为胡苏令叹曰文中子之教不可不宣也日
月逝矣岁不我与乃解印而归大考六经之目而缮录
焉礼论乐论各亡其五篇续诗续书各亡小序惟元经
卷十 第 24b 页 WYG0696-0586b.png
赞易具存焉得六百六十五篇勒成七十五卷分为六
部号曰王氏六经仲父谓诸子曰大哉兄之述也以言
乎皇纲帝道则大明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无不至焉
自春秋以来未有若斯之述也又谓门人曰不可使文
中之后不达于兹也乃召诸子而授焉贞观十六年余
二十一岁受六经之义三年颇通大略呜呼小子何足
以知之而有志焉十九年仲父被起为洛州录事又以
中说授余曰先兄之绪言也余再拜曰中说之为教也
卷十 第 25a 页 WYG0696-0586c.png
务约致深言寡理大其比方论语之记乎孺子奉之无
使失坠余因而辨类分宗编为十编勒成十卷其门人
弟子姓字本末则访诸纪谍列于外传以备宗本焉且
六经中说于以观先君之事业建义明道垂则立训知
文中子之所为者其天乎年序寖远朝廷事异同志沦
殂帝阍攸邈文中子之教抑而未行吁可悲哉空传子
孙以为素业云尔时贞观二十三年正月序 
卷十 第 25b 页 WYG0696-0586d.png
 
 
 
 
 
 
 
 中说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