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第 1a 页 WYG1190-0079a.png

滏水集卷
一 金 赵秉文 撰
太学
原教
夫道何谓者也总妙体而为言者也教者何所以示道
也传道之谓教教有方内有方外道不可以内外言之
也言内外者人情之私也圣人有以明夫道之体穷理
尽性语夫形而上者也圣人有以明夫道之用开物成
卷一 第 1b 页 WYG1190-0079b.png

大备万物通百氏圣人
也有正有偏有大有小开百圣通万世圣人不外乎大
中大中外圣人乎哉吾圣人之所独也仁者人此者也
义者宜此者也礼者体此者也智者知此者也信者诚
此者也天下之通道五此之谓也五常之目何谓也是
非孔子之言也孟子言四端而不及信虽兼言五者之
实主仁义而言之于时未有五常之目也汉儒以天下
卷一 第 2a 页 WYG1190-0079c.png

德仁义礼辟老氏而言也韩子
虚位辟佛老而言也言各有当而巳矣然自韩子言仁
义而不及道德王氏所以有道德性命之说也然学韩
而不至不失为儒者学王而不至其弊必至于佛老流
而为申韩何则道德性命之说固圣人罕言之也求其
说而不得失之缓而不切则督责之术行矣此老庄之
后所以为申韩也与过于仁佛老之教也过于义申韩
卷一 第 2b 页 WYG1190-0079d.png

孟合而为孔子
性之说难言也何以明之上焉者杂佛老而言下焉者
兼情与才而言之也佛则灭情以归性老氏则归根以
复命非吾所谓性之中也荀卿曰人性恶扬子曰人性
善恶混言其情也韩子曰性有上中下言其才也非性
之本也记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又曰中者天下之大
卷一 第 3a 页 WYG1190-0080a.png

毫人欲之私纯是天理而巳故曰天命之谓性孟子又
于中形出性
孟子学于子思者也其亦异于曾子子思之所传乎曰
否不然也此四端含藏而未发者也发则见矣譬之草
木萌芽其茁然而出者必直间有不直物碍之耳惟大
人为能不失其赤子之心此承性而行之者也故谓之
道人欲之胜久矣一旦求复其天理之真不亦难乎固
卷一 第 3b 页 WYG1190-0080b.png

然吾胸中习察既久天理日明人伪日消庶几可以造
圣贤之域故圣人修道
此脩道之谓教也孟子之后不得其传独周程二夫子
绍千古之绝学发前圣之秘奥教人于喜怒未发之前
求之以戒慎恐惧于不见不闻为入道之要此前贤之
所未至其最优游乎其徒遂以韩欧诸儒为不知道此
好大之言也后儒之扶教得圣贤之一体者多矣使董
卷一 第 4a 页 WYG1190-0080c.png

不见传注之学岂能遽先毛郑哉闻道有浅深乘时有
先后耳或曰韩欧之学失之浅
不纯何曰欧苏长于经济之变如其常自当归周程或
曰中庸之学孔子传之曾子曾子传之子思而后成书
不以明告群弟子何也曰诗书执礼皆雅言也雅之犹
言素所言耳至于天道性命圣人所难言且易之一经
夫子晚而喜之盖慎言之也孟子不言易荀卿曰始乎
卷一 第 4b 页 WYG1190-0080d.png

所以深言之也圣人于寻常日用之中所语无非性与
天道故曰吾无隐乎尔但门弟子有
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子贡闻一贯之后
盖知之矣然亦未尝以穷高极远为得也自王氏之学
兴士大夫非道德性命不谈而不知笃厚力行之实其
弊至于以世教为俗学而道学之弊亦有以中为正位
仁为种性流为佛老而不自知其弊又有甚于传注之
卷一 第 5a 页 WYG1190-0081a.png

至正之道也典礼德刑非人为之私也且子以为外是
别有所谓性与天道乎吾恐贪高慕远空谈无
圣学如天亦必自近始然则何自而入哉曰慎独
中说
苏黄门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即六祖所谓不
思善恶之谓也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即六度万行是
也蓝田吕氏曰寂然不动中也赤子之心中也伊川
卷一 第 5b 页 WYG1190-0081b.png

物矣只如不思善不思恶寂然不动赤子之心谓之
中果可以位天地育
不言喜怒哀乐未发谓之性与道耶或者谓物物皆
中且不可溟涬其说请指眼前一物明之何者谓中
只如权衡亦中之类如何得杂佛老之说而言之而
明圣人所谓中也或云无过与不及之谓中此四者
巳发而中节者也言中庸之道则可言大本则未可
卷一 第 6a 页 WYG1190-0081c.png

试论之曰不偏之谓中不倚之谓中中者天下之
夫不偏不倚正理似涉于喜怒哀乐巳发而中节者也
然未发之前亦岂外是哉学者固不可求之于气形质
未分之前(老/)胞胎未具之际(佛/)只于寻常日用中试体
夫喜怒哀乐未发之际果是何物耶此心未形不可谓
有必有事焉不可谓无果喜与果怒与喜怒且不可得
尚何过与不及之有邪亭亭当当至公至正无一毫之
卷一 第 6b 页 WYG1190-0081d.png

理哉及其发之于人伦事物之间喜无过喜喜所当喜
怒
中节者人欲杂之也然则中者和之未发和者中之巳
发中者和之体和者中之用非有二物也纯是天理而
巳矣故曰天命之谓性中之谓也率性之谓道和之谓
也所以不谓之性与道者盖中者因无过与不及而立
名所言中以形道与性也言各有当云耳何以知其为
卷一 第 7a 页 WYG1190-0082a.png

相贷五行不相让无适而非中也大夏极暑至于铄金
而夏至一
萌庸非中乎后以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经纶
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大经不亦和乎由是而天
地可位万物可育此圣人致中和之道也曰然则中固
天道和人道与曰天人交有之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中
也保合太和乃利贞和也民受天地之中以生中也能
卷一 第 7b 页 WYG1190-0082b.png

皆是也方喜怒哀乐未发之时不偏不倚非寂然不动
而何纯一无伪
苏黄门言不思善不思恶与夫李习之灭情以归性近
乎寒灰稿木杂佛而言也佛老之说皆非与曰非此之
谓也天下殊涂而同归一致而百虑殊涂同归世皆知
之一致百虑未之思也夫道一而巳而教有别焉有虚
无之道有大中之道不断不常不有不无释氏之所谓
卷一 第 8a 页 WYG1190-0082c.png

以应无穷老庄之所谓中也非吾圣人所谓大中之道
也其所谓大中
周孔之道也书曰执厥中易传曰易有太极极中也非
向所谓佛老之中也且虽圣人喜怒哀乐亦有所不免
中节而巳非灭情之谓也位天地育万物非外化育离
人伦之谓也然则圣人所谓中者将以有为言也以言
乎体则谓之不动以言纯一则谓之赤子以言禀受则
卷一 第 8b 页 WYG1190-0082d.png

不易则谓之庸以言无妄则谓之诚中则和也和则中
也其究一而巳矣
夫道何为者也非太高难行之道也今夫清虚寂灭之
道绝世离伦非切于日用或行焉或否焉自若也至于
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大经可一日离乎故曰可
离非道也其所以行之者一曰诚也诚自不欺人固当
卷一 第 9a 页 WYG1190-0083a.png

始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力行五者所以学夫诚也故曰
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圣人又惧夫贪高慕远空谈无
得也指而示
妻子使自身行家自家行国由近以及远由浅以至深
无骇于高无眩于奇无精粗小大之殊一于不欺而巳
所以致夫诚也不欺尽诚乎曰未也无妄之谓诚不欺
其次矣今夫雷始发声也蛰者奋萌者达譬犹啐啄相
卷一 第 9b 页 WYG1190-0083b.png

行物与无妄使伏羲垂唐虞之衣裳文王制周公之礼
乐亦妄矣无妄尽诚乎曰亦未也无息之谓诚天一日
一夜运周三百六十
尝一岁误万物圣人未尝一息非天道若颜子三月不
违仁其与文王纯亦不巳则有间断矣天其有间乎无
息尽诚乎曰亦未也赞化育之谓诚圣人尽其心以知
性尽性以尽人物之性德至乎天则鸢飞戾天德至乎
卷一 第 10a 页 WYG1190-0083c.png

物合内外之道也可以尽诚乎曰至矣未尽也抑见而
敬言而信动而变行而成犹有言动之迹在至于不动
而变不行而诚不怒而威神
载无声无臭此文王之德孔子之所以为大也
庸说
易称天尊地卑书称天秩天叙春秋书天王诗称天生
蒸民有物有则明此道出于天皆中庸所谓庸也孟子
卷一 第 10b 页 WYG1190-0083d.png

也百世常行之道也亲亲长长尊贤贵贵而巳而有亲
亲之等尊贤之差又在夫时中而巳此权所以应时变
也吕氏论之详矣(见中/
可以治病今夫玉山之禾八琼之丹则美矣果可以疗
饥乎果可以治病乎则太高难行之论其不可经世也
亦明矣其不及者犹食糠糒而不美五谷之味也故夫
接舆之狂沮溺之狷仲子之廉师商之过不及高柴之
卷一 第 11a 页 WYG1190-0084a.png

非义之义隘与不恭皆非庸也然则夷齐非耶圣人有
时乎清清而至于隘非庸也有时乎和和而至于不恭
非庸也其
和说
圣人未尝无喜天命有德五服五章是也未尝无怒天
讨有罪五刑五用是也未尝无哀哀而不伤是也未尝
无乐乐而不淫是也孰知夫至喜无喜天地变化草木
卷一 第 11b 页 WYG1190-0084b.png

也至哀无哀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圣人之至
哀也至乐无乐鸢飞鱼跃圣人之至乐也又孰知夫乐
天知命哀之大者
元非喜也诛四凶非怒也号泣于天非哀也被袗衣鼓
琴非乐也当理而巳当理则常也何以谓之和盖和者
因喜怒哀乐中节而名之也譬如阳并于阴则喜阴毗
于阳则怒则亦二气之失和也圣人之心无私如天地喜
卷一 第 12a 页 WYG1190-0084c.png

位万物安得不育四时安得不序故此和之致也
黄河九昭
怀夫昆崙之道圣源也积石迤之洑圣流也龙门跂
之贤化道也仙掌踦之智通塞也屹以砥柱匡失俗
也障以大坯避渚碍也汇以大陆钟道粹也播以九
河入圣海也授以马图道通天也窃以为有合吾圣
卷一 第 12b 页 WYG1190-0084d.png

以纾情云耳
发源 洑流 化道 通塞
匡俗 避碍 钟粹 入海
通天
古来赋予以正命兮湛清白之纯源水溷泥而变浊兮
火郁烟而滋昏盍虚巳以求复兮究大中之所存曰道
卷一 第 13a 页 WYG1190-0085a.png

门天而不人兮见其本原惟德人之天游兮揵六凿而
不浑迄反流而全一兮契妙本于昆崙
洑流
鸷鸟将击兮形必匿雾豹养斑兮毛以泽龙蛇起
伸其屈草木黄落兮根自复水不积兮遭吾舟风不厚
兮塌吾翼气何溽兮将雨明何长兮出日莳吾兰兮九
畹椟吾玉兮十袭寿颜夭兮天地饱夷清兮冰雪饫道
卷一 第 13b 页 WYG1190-0085b.png

付万世兮潮汐
化道
霜降兮水归渊潜兮天飞朝鳞兮水次夕辔兮云逵风
为翼兮雷为椎驾天吴兮从冯夷晞吾发兮弱水濯予
翼兮咸池东风飘兮神灵雨水增波兮
兮何迟谓螭腾兮何怒速莫速兮蜕骨馀乐莫乐兮纵
壑初涂人兮服儒曾行兮闵趋洁芬馨兮为佩御中直
卷一 第 14a 页 WYG1190-0085c.png

将从沂泗之所居
通塞
日有光有云翳之决之则明川有源有石碍之抉之则
通噫圣道之芜塞兮孰开明而别聪嬴蹩兮刘蹶晋矇
兮魏聋求蛟螭兮木末蚌𧑐兮云中有先觉兮吾谁适
从麾韩庄之倚门兮排释老之
障百川而朝东侯况侯愈曰轲曰雄同阃异窦失之相
卷一 第 14b 页 WYG1190-0085d.png

墙而外禦兮是亦为大正与至公
匡俗
悲世俗之侧僻兮偭规矩而诡驰摘荒途以冥行兮失
大中之所宜谓荆棘兮可履谓酖毒兮可饴曰先圣阃
奥我将订之世俗诡隘我将證之颓波委靡回而正之
吸清露以为餐兮缉云霞以为衣
兰杜以为帏道莫正于仁义兮教莫先于孝慈矫末世
卷一 第 15a 页 WYG1190-0086a.png

东之
避碍
世变万殊兮不一其时道有时中兮圆方异施或溯而
通兮或直而坻尺有所不足兮寸有所宜犛牛捕鼠兮
不如狌狸太阿补履兮不如两钱之锥申生以孝毙兮
苌宏以忠而诛夷尾生信而溺兮仲子廉而饥言不必
信兮行不必果权轻重以适
卷一 第 15b 页 WYG1190-0086b.png

风冥冥舟楫摧兮蛟龙怒划大岯之当前兮汨滔滔而
东骛又歌曰深则厉浅则揭兮冬日羔裘夏葛制兮遇
坎则止乘流逝兮先师有言叹棠棣兮
钟粹
春兰兮紫茎秋菊兮金英折江梅兮赠所思睇荷花兮
思目成襟风兮佩月饫冰兮饱雪骖鸾兮跨鹤将以朝
兮紫阙吸沆瀣兮餐朝霞茹芝英兮服
卷一 第 16a 页 WYG1190-0086c.png

游道德之苑囿兮驰仁义之园林及年岁之未暮兮庶
无愧于周任
入海
登蓬莱兮归鳌背些明珠为宫阙紫贝些丛珍叠怪璆
琳琲些松乔偓佺戏浮彩些日月出没归墟会些鹏鹍
运化天地大些井蛙自困河伯隘些九川涤源入圣海
些
卷一 第 16b 页 WYG1190-0086d.png

予次夫牵牛前羲和使弭节兮后望舒以为御左列缺
之扬鞭右丰隆以持斧飞廉为先驱兮屏翳告余以未
具斡北斗以㪺精兮招摇以为糈历钩陈而入紫宫兮
闻琅琅之天语曰夫人之正心兮若北辰之居所寂然
不动即此心之太极兮以游乎万物之祖盍求复于性
初兮执大中以为矩䆒性命之所极兮溯璿源于天渚
卷一 第 17a 页 WYG1190-0087a.png

静一坤乾兮
咏归辞
归去来兮风乎舞雩咏而归既勿忘而勿助抑何喜而
何怒时未来而莫预事既往而焉追化新新而不停习
念念而觉非譬巳饥而方食孰既寒而忘衣无一毫之
私意信天理之精微我思古人瞠乎若奔仰骛前轨游
心圣门习矣而察操之斯存坐见于舆饮见于樽利何
卷一 第 17b 页 WYG1190-0087b.png

安严三省以日儆
絅而中观存夜气之牿亡收放心而知还渐云开而雾
廓俄鸢飞而鲵桓归去来兮请从沂上之游娱曾点之
鼓瑟终不慕兮由求既尽心而不贰亦乐天而何忧天
地均仁于万物播一气乎郊畴陆有下泽水有芳舟野
阳浮兮薮泽光风泛兮灵丘草渐渐而茁长水源源而
交流观物态之熙熙廓予怀之休休巳矣乎力天力兮
卷一 第 18a 页 WYG1190-0087c.png

性守死以为期虑道学之
之孟训咏二南之周诗会天人而一贯穷理尽性吾何
疑
卷一 第 18b 页 WYG1190-0087d.png

滏水集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