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二 第 1a 页 WYG0015-0455a.png

大易粹言卷四十二 宋 方闻一 编
䷩(震下/巽上)
伊川先生曰益序卦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盛
衰损益如循环损极必益理之自然益所以继损也
为卦巽上震下雷风二物相益者也风烈则雷迅雷
激则风怒两相助益所以为益此以象言也巽震二
卦皆由下变而成阳变而为阴者损也阴变而为阳
卷四十二 第 1b 页 WYG0015-0455b.png

义言也下厚则上安故益下为益(易/传)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伊川先生曰益者益于天下之道也故利有攸往益
之道可以济险难利涉大川也(易/传)
白云郭氏曰损益实一道相须以成德有损而后有
益故圣人先求损脩德之序也损而致益损之得也
损而无益损之失也得则为善为君子失则为恶为
卷四十二 第 2a 页 WYG0015-0456a.png

止故有孚元吉无咎而后利有攸往益继止以动故
利有攸往而利涉大川也益象虚中而上下二卦皆
木所以利涉大川损益之道相为终始故二卦之辞
其义相继(易/说)
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
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日进无
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卷四十二 第 2b 页 WYG0015-0456b.png

上益下也损于上而益下则民说之无疆谓无穷极
也自上而降已以下下其道之大光显也阳下居初
阴上居四为自上下下之义○五以刚阳中正居尊
位二复以中正应之是以中正之道益天下天下受
其福庆也○益之为(一无为字/一作于)道于平常无事之际
其益犹小当艰危险难则所益至大故利涉大川也
于济艰险乃益道大行之时也益误作木或以为上
卷四十二 第 3a 页 WYG0015-0456c.png

上巽动而巽也为益之道其动巽顺于理则其益日
进(一本益字/在日进下)广大无有疆限也动而不顺于理岂能
成大益也○以天地之功言益道之大圣人体之以
益天下也天道资始地道生物天施地生化育万物
各正性命其益可谓无方矣方所也有方所(一无/所字)则
有限量无方谓广大无穷极也天地之益万物岂有
穷际乎○天地之益无穷者理而已矣圣人利益天
卷四十二 第 3b 页 WYG0015-0456d.png

横渠先生曰上巽下动者损上益下之道木以动而
巽故利涉大川否卦九四下而为初九故曰天施地
生又曰损上益下又曰自上下下(易/说)
白云郭氏曰益自否来乾之九四损而成巽坤之初
六益而为震是损上之四益下之初也民说无疆者
言其为君而厚下也损不以君民为言者盖其所损
或善或恶其道皆上行耳损恶而上行则德日进矣
卷四十二 第 4a 页 WYG0015-0457a.png

自脩德言之则先损以远害后益以兴利是以其道
大光也利有攸往言往而兴利是以中正之道益天
下斯天下有庆矣木道乃行者益之卦象与中孚相
类中孚之利涉大川以乘木舟虚也益之震巽皆为
木道虽未若中孚之舟虚亦木道行而利涉矣神农
氏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取诸益
者亦木道之行也益动而巽则无盈满之累故日进
卷四十二 第 4b 页 WYG0015-0457b.png

进未见其止也孔子曰益长裕而不设故益裕道也
虽天施地生其益无方亦长裕不设之大者耳圣人
法天地是以中正有庆也损言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则并损益言之益言凡益之道至是损为己事则无
损矣惟有益而已与时偕行以言其日进而不已也
(易/说)
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卷四十二 第 5a 页 WYG0015-0457c.png

也君子观风雷相益之象而求益于己为益之道无
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也见善能迁则可以尽天下
之善有过能改则无过矣益于人者无大于是(易/传)○
白云郭氏曰子夏传曰雷以动之风以散之万物皆
益也天施地生所以益万物者莫盛于雷风也损之
象言惩忿窒欲盖言脩德之始务损去其恶也其恶
既损则见善自迁矣然犹曰有过则改者非谓惩窒
卷四十二 第 5b 页 WYG0015-0457d.png

不惮改也过谓过失耳非若忿欲之为恶也颜子三
月不违仁则亦有违矣不远复则亦有未复之时矣
所谓过也是以颜子克己之始于视听言动之非礼
者皆勿而绝之所谓惩忿窒欲也及其得一善则拳
拳服膺而又弗失所谓见善则迁也有不善未尝不
知知之未尝复行孔子以谓殆庶几所谓有过则改
也语亦以不迁怒不贰过言之不迁怒则所迁者善
卷四十二 第 6a 页 WYG0015-0458a.png

知此则损益之道尽矣(易/说)
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象曰元吉无咎下不厚事
也
伊川先生曰初九震动之主刚阳之盛也居益之时
其才足以益物虽居至(一无/至字)下而上有六四之大臣
应于己四巽顺之主上能巽于君下能顺(一作/巽)于贤
才也在下者不能有为也得在上者应从之则宜以
卷四十二 第 6b 页 WYG0015-0458b.png

而得上之用以行其志必须所为大善而吉则无过
咎不能元吉则不惟在已有咎乃累乎上为上之咎
也在至下而当大任小善不足以称也故必元吉然
后得无咎○在下者本不当处厚事厚事重大之事
也以为在上所任所以当大事必能济大事而致元
吉乃为无咎能致元吉则在上者任之为知人已当
之为胜任不然则上下皆有咎(并易/传)
卷四十二 第 7a 页 WYG0015-0458c.png

必元吉乃无咎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损为益之始益为损之终损益者始终
之道也在损之初言当已事至益之初则遄往之时
矣故言利用为大作而系辞言益以兴利其义一也
自益之一卦言之则初九为益之始自损而至于益
言之则初九道已成矣先难之事已矣言乎得失则
元吉论其脩德则无咎当兴利之初故利为大作也
卷四十二 第 7b 页 WYG0015-0458d.png

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而象言大得
志益之初九言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盖所以终利
有攸往之辞亦知其大得志也犹之卦辞损自有孚
终于利有攸往而益之卦辞以利有攸往为始也下
不厚事者益之初九非先难之时故虽在下而不必
厚于事是以直以长裕之道大有为以益天下自然
元吉无咎也事如惩忿窒欲损恶之事固当厚而不
卷四十二 第 8a 页 WYG0015-0459a.png

知其德之成盖方忿未惩欲未窒之时非独无以致
元吉亦且未能补过而无咎矣(易/说)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
象曰或益之自外来也
伊川先生曰六二处中正而体柔顺有虚中之象人
处中正之道虚其中以求益而能顺从天下孰不愿
告而益之孟子曰夫苟好善则四海之内皆将轻千
卷四十二 第 8b 页 WYG0015-0459b.png

故或有可益之事则众朋助而益之十者众辞众人
所是理之至当也龟者占吉凶辨是非之物言其至
是龟不能违也永贞吉就六二之才而言二中正虚
中能得众人之益者也然而质本阴柔故戒在常永
贞固则吉也求益之道非永贞则安能守也(一作/之)损
之六五十朋之则元吉者盖居尊自损应下之刚以
柔而居刚柔为虚受刚为固守求益之至善故元吉
卷四十二 第 9a 页 WYG0015-0459c.png

益之未固也故戒能常永贞固则吉也王用享于帝
吉如二之虚中而能永贞用以享上帝犹当获吉况
与人接物其意有不通乎求益于人有不应乎祭天
天子之事故云王用也○既中正虚中能受天下之
善而固守则有有益之事众人自外来益之矣或曰
自外来岂非谓五乎曰如二之中正虚中天下孰不
愿益之五为正应固在其中矣(并易/传)
卷四十二 第 9b 页 WYG0015-0459d.png

之道理不可易人皆信之虽十朋之龟亦不能违此
道也往见损九五居中体柔蒙上之益脩报于下享
帝之美莫盛于此焉或益之必有自外来而益之者
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损益本一道相须以相成以二卦反对
言之则损之上益之初损之五益之二也故损上益
初其辞相属而损五益二又大同矣自损五之下去
卷四十二 第 10a 页 WYG0015-0460a.png

已过矣六二柔顺中正人之所与故或益之十朋之
龟弗克违也或者来益而不一之辞损之六五曰元
吉自然之吉也此曰永贞吉久而有守斯为吉也君
臣之道不同故其为吉亦异或益之人益之也十朋
之龟弗克违鬼神益之也王用享于帝吉天益之也
益象虚中而六二谦以居之是以致益之多天且弗
违况于人与鬼神乎在谦之彖言天道益谦鬼神福
卷四十二 第 10b 页 WYG0015-0460b.png

千里之外应之六二中正虚己而益之者自外来是
也苟为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上九求益之极击之
者自外来是也(易/说)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象曰益用
凶事固有之也
伊川先生曰三居下体之上在民上者也乃守令也
居阳应刚处动之极居民上而刚决果于为益者(一/无)
卷四十二 第 11a 页 WYG0015-0460c.png

常之事三居下之上在下当承禀于上安得自任擅
为益乎惟于患难非常之事则可量宜应卒奋不顾
身力庇其民故无咎也下专自任上必忌疾虽当凶
难以(一无/以字)义在可为然必有其孚诚而所为合于中
道则诚意通于上而上信与之矣专为而无为上爱
民之至诚固不可也虽有诚意而所为不合中行亦
不可也圭者通信之物礼云大夫执圭而使所以申
卷四十二 第 11b 页 WYG0015-0460d.png

而得中道则能使上信之是犹告公上用圭玉也其
孚能通达于上矣在下而有为之道固当有孚中行
又三阴爻而不中故发此义或曰三乃阴柔何得反
以刚果任事为义曰三质虽本阴然其居阳乃自处
以刚也应刚乃志在乎刚也居动之极刚果于行也
以此行益非刚果而何易以所胜为义故不论其本
质也○六三益之独可用于凶事者以其固有之也
卷四十二 第 12a 页 WYG0015-0461a.png

惟救民之凶灾拯时之艰急则可也乃处急难变故
之权宜故得无咎若平时则不可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中行者不私于应无所偏系也用心不
私以拯凶难虽非王者之佐可以用之牧伯以为藩
屏之臣矣体躁居阳上有刚应持此施益用拯凶难
乃其固能也故无咎可必然亦须执礼告上公而行
方合中道其曰告公者未足专进为王者之佐也(易/说)
卷四十二 第 12b 页 WYG0015-0461b.png

吉也三居下体之上当震动之极不用凶事则高而
危满而溢矣非固有之道也所谓凶事者非必衣帛
冠布挹而损之行恭而用俭所以固有之也三本刚
体而以柔居之故有用凶事之象(易/说)
白云郭氏曰六三居动之极为益之过者过于益下
虽不为凶而用于患难之际则得其宜而无咎也有
孚中行告公用圭者信以行之贵于得中而后可以
卷四十二 第 13a 页 WYG0015-0461c.png

患难则可固有苟欲用之平世非有孚以中道行则
不能固有矣此明时有不同其用亦异也伊川曰凶
事谓患难非常之事然则孟子谓拯民于水火之时
也(易/说)
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象曰告公从以益志
也
伊川先生曰四当益时处近君之位居得其正以柔
卷四十二 第 13b 页 WYG0015-0461d.png

惟处不得其中而所应又不中是不足于中也故云
若行得中道则可以益于君上告于上而获信从矣
以柔巽之体非有刚特之操故利用为依迁国为依
依附于上也迁国顺下而动也上依刚中之君而致
其益下顺刚阳之才以行其事利用如是也自古国
邑民不安其居则迁迁国者顺下而动也○爻辞但
云得中行则告公而获从象复明之曰告公而获从
卷四十二 第 14a 页 WYG0015-0462a.png

而从之事君者不患上之不从患其志之不诚也(并/易)
(传/)
横渠先生曰以阴居阴体巽应卑持此施益可以为
依迁之国纯用卑柔仍告上公见从方可用事无刚
故也不足告王故曰告公○本为初六寄位于四居
阴体巽所趋在下以为依迁之国人所容信然必中
行不私然后可告必见从盖上以益下为心也(易/说)○
卷四十二 第 14b 页 WYG0015-0462b.png

地居巽之下不能自动以益人故欲有行也告公而
已欲迁国也依人而已不能自用也告公者以益天
下之志告之也(易/说)
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象曰有孚惠心
勿问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伊川先生曰五刚阳中正居尊位又得六二之(一无/之字)
中正相应以行其益何所不利以阳实在中有孚之
卷四十二 第 15a 页 WYG0015-0462c.png

物其至善大吉不问可知故云勿问元吉人君居得
致之位操可致之权苟至诚益于(一作/于益)天下天下受
其大福其元吉不假言也有孚惠我德人君至诚益
于(一作/于益)天下天下之人无不至诚爱戴以君之德泽
为恩惠也○人君有至诚惠益天下之心其元吉不
假言也故云勿问之矣天下至诚怀吾德以为惠是
其道大行人君之志得矣(并易/传)
卷四十二 第 15b 页 WYG0015-0462d.png

下之民也有孚惠心则所以致益者有至诚之道焉
此其所以元吉也有孚惠我德则天下之民求益而
得益志诚怀我之德矣此其所以大得志也益之道
于是为至损之上九言大得志盖自损得益而为得
志也此言大得志盖君有惠天下之志至于天下信
而怀其德是为大得志之时也孔子曰老者安之朋
友信之少者怀之九五之谓也勿问者有孚惠心无
卷四十二 第 16a 页 WYG0015-0463a.png

裕而曰不设皆无限极之意(易/说)
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象曰莫益之偏辞也
或击之自外来也
伊川先生曰上居无位之地非行益于人者也以刚
处益之极求益之甚者也所应者阴非取善自益者
也利者众人所同欲也专欲益己其害大矣欲之甚
则昏蔽而忘义理求之极则侵夺而致仇怨故夫子
卷四十二 第 16b 页 WYG0015-0463b.png

之深戒也九以刚而求益之极众人所共恶故无益
之者而或攻击之矣立心勿恒凶圣人戒人存心不
可专利云勿恒如是凶之道也所(一作/谓)当速改也○
理者天下之至公利者众人所同欲苟公其心不失
其正理则与众同利无侵于人人亦欲与之若切于
好利蔽于自私求自益以损于人则人亦与之力争
故莫肯益之而有击夺之者矣云莫益之者非其偏
卷四十二 第 17a 页 WYG0015-0463c.png

之乎既求益于人至于甚极则人皆恶而欲攻之故
击之者自外来也人为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六二中
正虚已益之者自外而至是也苟为不善则千里之
外违之上九求益之极击之者自外而至是也系辞
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
求君子脩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
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
卷四十二 第 17b 页 WYG0015-0463d.png

动与求皆以其道乃完善也不然则取伤而凶矣(并/易)
(传/)
横渠先生曰未尝损己而云莫益之作易者因益卦
而言尔○体刚质巽志应在下位亢于上故立心勿
恒或击之反或益之之义为文故又云自外来也(并/易)
(说/)
白云郭氏曰天下之理高极者必危满极者必溢是
卷四十二 第 18a 页 WYG0015-0464a.png

盈守成则知盈满之戒古人深慎之也益之上九益
道既极其损将至故莫益之莫益之者莫之与益也
莫之与益则惟伤之者至是以至于或击也夫以乾
之健犹有姤以坤之顺犹有复物之所不能免者当
是时也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尚惧不免于
击况立心勿恒之人乎其凶宜矣偏辞者言莫益之
之辞谓一偏益不已不知持满之戒故至于极而莫
卷四十二 第 18b 页 WYG0015-0464b.png

其身易其心定其交是也且方益之时天地人鬼无
或不致益焉及其极也外来之击斯亦众矣谦言天
道亏盈鬼神害盈人道恶盈益而至于盈其害必至
与丰之上六窥其户阒其无人三岁不觌凶其义皆
同(易/说)
大易粹言卷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