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二 第 1a 页 WYG0055-0403a.png

尚书全解卷二十二
宋 林之奇 撰
泰誓上 周书
泰誓三篇盖是武王伐纣誓师之辞史官随其先后
而记之篇名以泰誓者汉孔氏曰大会以誓众顾氏
曰此会中之最大者故曰泰誓此二说一则以为大
会以誓众一则以为会中之最大者其意虽异然而
卷二十二 第 1b 页 WYG0055-0403b.png

汤誓之伐桀而作也然而不谓之武誓而谓之泰誓
者盖出于史官一时之意篇首有大会于孟津之言
遂以泰誓二字为其简编之别非有深意于其间故
先儒之所解亦惟如是而已而王氏好为凿说徒见
今之书不用大字而用泰字则为之说曰受之时上
下不交而天下无邦武王大会诸侯誓师伐以倾否
故命之曰泰誓甚矣王氏之喜凿也夫否泰之泰与
卷二十二 第 2a 页 WYG0055-0403c.png

泰伯虽经传所载或有用否泰之泰字然其实与太
甚之太大学之大无以异泰誓之为言亦犹是也是
以孟子左氏传国语举此篇名或作泰否字或作太
甚之太字或作大学之大字明此三字音同义同故
得以通用也王氏徒见作否泰字遂以上下不交而
天下无邦武王大会诸侯誓师往伐以倾受之否为
说其说则新矣然而非书之意也泰誓则为誓师以
卷二十二 第 2b 页 WYG0055-0403d.png

矣盖王氏欲尽废先儒之诂训悉断以已意则其说
必至于如此之陋也晁错从伏生受书二十八篇其
时未有泰誓也至于孔安国定壁中书增多五十五
篇而泰誓始出然其书遭巫蛊事而不出也遂有张
霸之徒伪书泰誓三篇与伏生二十八篇并传诸儒
皆以为信故其篇内所载观兵孟津白鱼跃入王舟
有火复于王屋流为乌等语汉儒多用之而大史公
卷二十二 第 3a 页 WYG0055-0404a.png

融始疑之以为泰誓后得案其文似若浅露又吾见
书传多矣所引泰誓而不在泰誓者甚多盖霸等虽
知剽窃经传所举泰誓之文以成此书然诸儒所引
霸不能尽见也故融得以疑之虽实疑之然而古文
之书犹未出也至于晋世古文书始出诸儒以泰誓
正经比较国语礼记左传荀孟诸书皆合由是伪泰
誓废矣晋之所出尚用古字至明皇天宝中始改用
卷二十二 第 3b 页 WYG0055-0404b.png

出于唐天宝中一时之所定也
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
先儒传此篇之序有二可疑者而学者信之其一说
曰自虞芮质厥成诸侯并附以为受命之年至九年
而文王卒武王三年服毕始伐殷学者信此言遂有
受命称王之说其一说曰武王伐纣观兵孟津以卜
诸侯之心诸侯佥同乃退而示弱至十有三年更与
卷二十二 第 4a 页 WYG0055-0404c.png

据诸儒所以有文王受命而称王之说者徒以武成
之篇曰惟九年大统未集而此序云十有一年遂谓
居丧三年然后足以成其数以伐纣之年为文王受
命十有一年也其所以有观兵孟津之说者盖以此
序言十有一年而篇首言十有三年遂以十有一年
为观兵之举此二说虽依仿经文疑若可行然而揆
之以理诚有所不可通者案无逸之书曰文王受命
卷二十二 第 4b 页 WYG0055-0404d.png

年适有虞芮质厥成之事遂改元正始而更称元年
夫改元正始之说一君而有两元年或三或四或至
十馀此盖出于汉文帝之称后元景帝之称中元而
武帝更年号耳自此以前未尝有改元之事惟始即
位者则称其即位之年为元年自元年以后皆积累
而数之徒欲以见其在位之久近耳非如后世以改
元为国家之大事也岂有文王在位四十二年矣更
卷二十二 第 5a 页 WYG0055-0405a.png

而上冒先君之年者哉汉儒徒以其所见汉时有改
元正始之事遂以文王质虞芮之讼为改称元年夫
虞芮质厥成诚出于文王德化之所感然苟使以此
表见于世曰此吾受命之年其无乃待文王之浅也
案史记武王伐纣实以其即位之十一年非文王之
年也此说与经文合据此序曰惟十有一年武王伐
殷一月戊午师渡孟津则是伐殷在于武王之十一
卷二十二 第 5b 页 WYG0055-0405b.png

为武王之十一年也而至于伯夷列传又载其父死
不葬爰及干戈之语此则自相违戾岂有即位十有
一年而文王犹未葬也哉至观兵之说先儒之论尤
为乖戾案此序言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继之曰一
月戊午师渡孟津其文前后相属则是一月戊午者
十有一年之一月戊午也而先儒以十一年为观兵
之年至十三年一月戊午始渡孟津以伐纣其于序
卷二十二 第 6a 页 WYG0055-0405c.png

其渡孟津之时誓师之言初无观兵誓师之语则序
何以忽生此文据先儒之所以必为此观兵誓师者
徒以上篇曰肆予小子𤼵以尔友邦冢君观政于商
遂以是为观兵之举某窃以为误矣武王之意盖谓
当文王之世纣之罪已为上天之所断弃矣至我小
子嗣位与尔友邦冢君观纣之政冀其有迁善改过
而纣殊无悛革之心其所谓观者正如子贡曰以予
卷二十二 第 6b 页 WYG0055-0405d.png

儒以为观兵必不可之说也然序云惟十有一年而
篇首曰十有三年者何也案洪范篇首曰惟十有三
祀王访于箕子而史记又谓武王克商二年问箕子
以天道则是洪范之作盖克商二年之后洪范既为
十有三祀而作则伐商为十有一年也审矣世儒徒
以此篇首十有一年为洪范十有三年所汨故传者
亦误作十有三年矣其实一字误作三字也史记虽
卷二十二 第 7a 页 WYG0055-0406a.png

于毕观兵孟津盖太史公未尝见古文泰誓徒见世
儒有观兵二年之说遂从而为之辞耳学者欲观泰
誓之序必知先儒二说之非然后序之意可以无疑
矣
一月戊午师渡孟津作泰誓三篇
泰誓
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
卷二十二 第 7b 页 WYG0055-0406b.png

戊午而曰一月者唐孔氏曰武王以纣之十二月𤼵
行正月四日杀纣既入商郊始改正朔以殷之正月
为周之二月其初𤼵时犹是殷之十二月未为周之
正月改正在后不可追名为正月以其实是周之一
月故史以一月名之此说是也顾氏以为古文或云
正月或云一月不与春秋正月同此虽亦一说然考
之其他诸书未尝有以正月为一月者则顾氏之说
卷二十二 第 8a 页 WYG0055-0406c.png

孟津济河而北泰誓三篇皆其渡河之时誓师之辞
也故史官追录其事故作泰誓三篇先儒谓皆以渡
河而作上篇未次时作中篇既次乃作下篇明日乃
作其意盖以谓三篇之作皆在渡河之后然而据中
篇曰惟戊午王次于河朔则是上篇之作当是未渡
孟津时所誓既誓而后渡河已渡河矣至明日戊午
乃始作中篇之誓也序云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
卷二十二 第 8b 页 WYG0055-0406d.png

孟津是春者即序所谓一月戊午也故汉孔氏曰此
周之孟春盖古者改正朔则必以其所用之正月为
四时之首周以建子之月为正故此以建子之月而
为春春秋书春王正月即此月也泰誓作时周之正
朔犹未改也而得以用周之时数月者此盖出于史
记泰誓之时所追录之时月也汉武帝太初元年夏
五月正历以正月为岁首颜师古曰此谓建寅之月
卷二十二 第 9a 页 WYG0055-0407a.png

为岁首史官追正其月名故今汉书自高祖元年以
下如秦正以建亥之月为正者则皆改为冬十月与
此篇所载正同大会于孟津谓诸侯皆以其师来集
于孟津将共济师
王曰嗟我友邦冢君越我御事庶士明听誓
诸侯与武王共伐纣者与之同志有友之义焉故谓
之友邦冢君者大君也尊之称也越及也谓友邦诸
卷二十二 第 9b 页 WYG0055-0407b.png

之言盖将言我所以伐罪吊民之意也夫纣君也武
王臣也以臣伐君天下之至逆也武王岂逆天下之
大顺而乐为此惭德之举哉盖有不得已于其间也
齐宣王问于孟子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
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
矣未闻弑君也纣之为君既失为君之道神怒之民
怨之则武王不得不应天顺人以伐纣非敢加无礼
卷二十二 第 10a 页 WYG0055-0407c.png

之为君矣则我虽欲不兴师以伐之不可得也故将
论其所以吊伐之意则必推言天之所以立君者将
使之仁民而爱物今纣则不然此所以见绝乎天也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亶聪明作元后元后
作民父母
惟天地万物父母谓天地之于万物无所不生无所
不育犹父母之于子无所不爱然虽无不爱而其生
卷二十二 第 10b 页 WYG0055-0407d.png

乎天地之两间而最灵于万物者以裁成而辅相之
然后三才之道备而生育之功全故必择夫诚有聪
明之德充其所以灵于万物者而为之元后彼既有
聪明之德又居元后之位则能审于人性之好恶以
为之父母然后斯民各得其所而至昆虫草木之微
亦无不遂其性者如此则裁成辅相之德于是为至
人道尽而三才之位定矣此盖言天地之道相须为
卷二十二 第 11a 页 WYG0055-0408a.png

父母之德以至于荼毒天下之民而暴殄天下之物
使斯民不得其所而万物莫有遂其性者则是负上
天之所寄托而获罪于天矣武王将欲兴兵以为民
除其害故先推言天地之所以立元后以为民父母
之意然后数纣之罪也
今商王受弗敬上天降灾下民沈湎冒色敢行暴虐罪
人以族官人以世惟宫室台榭陂池侈服以残害于尔
卷二十二 第 11b 页 WYG0055-0408b.png

威大勋未集肆予小子𤼵以尔友邦冢君观政于商惟
受罔有悛心乃夷居弗事上帝神祇遗厥先宗庙弗祀
牺牲粢盛既于凶盗乃曰吾有民有命罔惩其侮
祭统曰祭有馂者祭之末也古之君子曰尸亦馂鬼
神之馀也可以观政矣所谓观政者盖谓政之勤怠
美恶由馂可以观之此言观政亦犹是也盖当文王
之时纣为不道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也为
卷二十二 第 12a 页 WYG0055-0408c.png

以伐纣之事命于文考而大勋犹未集则其所以伐
纣而集文考之大勋者是乃武王之任也然其所以
至于即位十一年之久而后往伐之者盖予小子𤼵
与汝有邦之诸侯尚且顾君臣之大分而犹有不忍
之心尚有望于纣之幡然而改自怨自艾而归于善
者十馀年而观纣之政昏暴日甚曾无悛革之心此
其所以不得已而为此孟津之举也武王之心只如
卷二十二 第 12b 页 WYG0055-0408d.png

言十有一年篇首十有三年而为周师再举之说此
说考之于经而不合揆之于理而不通然历代诸儒
往往多从而信之以为诚然惟程氏之说曰观兵之
说必无此理如今日天命绝则纣今日便是独夫岂
容更留之三年今日天命未绝便是君也为臣子敢
以兵胁其君乎此言大可以规正汉儒之失而解后
学之疑也故某推本此说而附益之以观政之不可
卷二十二 第 13a 页 WYG0055-0409a.png

以冀其万一之悔悟而纣罔有悛心方且夷倨而居
此夷字当与原壤夷俟之夷同言倨肆而无礼也惟
其倨肆而无礼于是弗祀上帝与夫天帝神祇之在
祀典者以至遗弃其先世之宗庙亦弗之祀既傲慢
无礼而又弗顾于宗庙神祇之祀于是国家之所藏
蓄牺牲粢盛以为祭祀之备者皆尽于凶灾盗贼无
复存者如春秋所书鼷鼠食郊牛角御廪灾之类所
卷二十二 第 13b 页 WYG0055-0409b.png

既于盗也至于此则纣之心亦可以自省矣方且偃
然自肆于上以谓吾有民可赖以安盖恃其有如林
之旅也谓有命自天必不至于是盖所谓已有天命
也惟其所恃者如此故无有能惩其慢侮之心者此
其罔有悛心之实也夫纣之罔有悛心其事可谓众
矣而必以牺牲粢盛既于凶盗为言者盖人之为不
善虽至于盘乐怠傲无所顾藉然其心苟知天地鬼
卷二十二 第 14a 页 WYG0055-0409c.png

惮而有所不敢为苟不复知天地鬼神矣则其为恶
何所不至哉故汤之于葛见其不祀而遗之以牛羊
粢盛而未忍伐之也至于杀馈饷之童子知其心之
不复悛革于是兴师而伐纣之恶至于焚炙忠良刳
剔孕妇可谓暴虐之甚然文王犹未忍伐而事之武
王犹未忍伐而观之至于牺牲粢盛既于凶盗而罔
惩其侮则知其罔有悛心而率诸侯以伐之盖纣之
卷二十二 第 14b 页 WYG0055-0409d.png

其所以致讨而卒其伐功之意也
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有
罪无罪予曷敢有越厥志
前言纣之所以自绝于天地鬼神矣于是遂言已之
致讨以卒其伐功之意也天之佑助下民将欲使之
各得其所而无流离陷溺之患则必作之君以治之
作之师以教之君师立然后斯民无有不得其所者
卷二十二 第 15a 页 WYG0055-0410a.png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
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
焉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
礼之三本也纣既夷其居弗祀上帝神祇遗厥先宗
庙弗祀而又失其所以为君师之道则是三本绝矣
故武王既言遗弃其宗庙神祇之祀而又言其失君
师之道以见其所以至于危亡者皆其所自取也上
卷二十二 第 15b 页 WYG0055-0410b.png

四方之民而已天既命纣以宠绥四方之任而纣不
能胜方且荼毒斯民故天改命文王为之君师大勋
未集而武王继之则其所以相上帝以宠绥四方者
在武王不敢不勉苟纣之有罪则伐之无罪则赦之
不可踰越于我先王之志也王氏曰有罪不妄赦无
罪不妄伐其志在乎克相上帝宠绥四方而已何敢
越也孟子曰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盖有罪于
卷二十二 第 16a 页 WYG0055-0410c.png

之矣
同力度德同德度义受有臣亿万惟亿万心予有臣三
千惟一心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予弗顺天厥罪惟钧予
小子夙夜祇惧受命文考类于上帝宜于冢土以尔有
众厎天之罚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尔尚弼予
一人永清四海时哉弗可失
既论纣之有罪不可以不讨故下文又论其讨之必
卷二十二 第 16b 页 WYG0055-0410d.png

以證其伐纣必克之事也春秋左氏传襄三十一年
鲁穆叔曰年钧择贤义钧以卜昭二十六年王子朝
曰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盖亦是举古人之言以證其
所欲为之事也其文势正与此同武王举此言者盖
谓凡胜负之义力同则有德者胜德同则有义者胜
今我之伐纣其力其德其义皆有胜之理纣当是时
以言其力则亿兆离心以言其德则为天命之所诛
卷二十二 第 17a 页 WYG0055-0411a.png

所以得是三者纣之所以失是三者以为證也纣聚
群不逞之人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至于有亿兆万
人然而人各有心皆怀离背之志我周有臣三千皆
肩其一心以与上之人同其好恶罔有二三也纣之
臣亿万其力宜彊矣以其亿万心故虽彊而弱武王
但有臣三千其势弱于纣矣以其永肩一心故虽弱
而彊商周之不敌既已明甚而况纣之恶贯积盈溢
卷二十二 第 17b 页 WYG0055-0411b.png

命其于义不可不诛纣则我之所以为此孟津之举
者不惟其力之必胜而其德与义亦皆纣之所不能
敌也纣之罪至于贯盈而无悛革之心故天命我国
家往诛之苟释之而不诛则厥罪惟钧某于汤诰夏
王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既详论矣夫纣之所以
罔惩其侮者大抵恃其有民有命故也自武王观之
受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则所谓有民不足恃也商罪
卷二十二 第 18a 页 WYG0055-0411c.png

去人心已离而纣方且偃然自肆罔有悛心无有惩
其侮者武王缵文王之绪适当天人之所归则其所
处之势固不得不应天顺人以拯生民之命于涂炭
之中故予小子夙夜祇惧敕天之命而不敢自宁于
是受伐纣之命于文考之庙又且类于上帝宜于冢
土以伐纣之事告于天地神祇而后行也王制曰天
子将出类于上帝宜于社造于祢此言受命文考即
卷二十二 第 18b 页 WYG0055-0411d.png

氏注曰类礼依郊庙而为之盖古者祭于昊天上帝
则有郊祀之常礼苟非常祀而以其事告于天者则
其礼依郊祀而为之舜受尧之禅类乎上帝与此篇
同是皆以事告于天而非郊祀之常礼也王制谓天
子将出类于上帝是亦非常礼也是以其祭皆谓之
类既以类上帝为依郊祀而为之则宜于冢土与王
制宜于社其曰宜者亦当是非祭祀之常礼权其事
卷二十二 第 19a 页 WYG0055-0412a.png

之心故受命文考类于上帝宜于家土则所以昭荅
于天地神明之心而遂与诸侯与夫御事庶士之众
渡此孟津而致天之罚于纣也晋师旷曰天之爱民
甚矣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纵其淫而弃天地之
性必不然矣盖天之所以立君者凡以为民而已民
欲以为君天则必佑之民不欲以为君天则必弃之
纣之居于民上以纵其淫而弃天地之性为己甚矣
卷二十二 第 19b 页 WYG0055-0412b.png

故武王于此一篇之中尤致意焉篇首言惟天地万
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
母言惟聪明之君有以代天理物然后人道尽而化
育之功成于是遂数纣之罪以见其不足以为父母
矣既论不足以为民父母者于是又论其天佑下民
作之君作之师惟克相上帝宠绥四方盖言纣既失
君师之任而天遂以之命我国家则不可不克相上
卷二十二 第 20a 页 WYG0055-0412c.png

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以见其伐之必克也
其终始反覆之意大抵言天之立君而托以民纣不
能副其所托而又暴虐之则其所以至于灭亡者皆
其所自取非武王以私意而伐之也惟其所以伐纣
者皆本之于天命而不敢赦则尔友邦冢君庶士御
事庶几助我一人扫除纣之暴虐以永清四海盖纣
以独夫为天下逋逃主以致四海之浊乱者诛一独
卷二十二 第 20b 页 WYG0055-0412d.png

弗可失孔氏曰言今我伐纣正是天人同合之时不
可违失此言是也大抵圣人不能为时亦不能失时
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孟子曰匹夫
而有天下德必若舜禹而又有天子荐之者故仲尼
不有天下继世以有天下天之所废必若桀纣者也
故益伊尹周公不有天下此皆圣贤所以出处穷通
之大致而孟子论之则皆谓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
卷二十二 第 21a 页 WYG0055-0413a.png

其所遭者皆有不可失之时尧授舜以天下舜授禹
以天下非轻以天下与人也天实与之矣尧舜不可
失其所以与之之时也汤伐桀武王伐纣非利于取
人之天下也天实夺之矣汤武不可以失其所取之
时也取之与之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故韩献子
曰文王率殷之叛国以事纣惟知时也盖当文王之
时纣虽为不道犹有可存之理则文王率叛国以事
卷二十二 第 21b 页 WYG0055-0413b.png

则武王率叛国以伐之为知时苟使文王先时而伐
之武王后时而不伐则俱为不知时矣礼运曰尧授
舜舜授禹汤放桀武王伐纣时也此言盖与孟子之
言相为表里
泰誓中 周书
汉律历志曰周师初𤼵则殷之十一月戊子后三日
得周正月辛卯朔明日壬辰至癸巳武王始𤼵戊午
卷二十二 第 22a 页 WYG0055-0413c.png

日而渡以是考之则武王自宗周而来至于孟津其
师行盖已踰月矣于是渡河而北距商郊密迩故三
日之间而三誓师焉上篇虽不明言所以誓师之日
然以中篇曰惟戊午王次于河朔则知上篇当是上
丁之日尚在河南未渡孟津之时所作既誓师而后
渡河也中篇则是戊午日既渡而次舍于河之北所
誓也至下篇曰时厥明王乃大巡六师明誓众士则
卷二十二 第 22b 页 WYG0055-0413d.png

篇而后行也所以三日而三誓师者盖三令五申之
谨重其事而不敢忽也
惟戊午王次于河朔群后以师毕会王乃徇师而誓曰
呜呼西土有众咸听朕言
戊午次于河朔至癸亥凡五日已陈于商郊则是其
次也才一宿耳明日而遂行也而春秋庄公三年书
公次于滑左氏传例曰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
卷二十二 第 23a 页 WYG0055-0414a.png

之次安在其为过信为次也哉左氏传例拘泥不通
大抵类此武王先次舍于河北盖先诸侯而渡也诸
侯之师既毕渡然后以其师来会武王于是巡行六
师盖所以慰安其渡河之劳也昔楚庄王围萧师多
寒王巡三军抚而勉之三军之士皆如挟纩武王之
徇师而誓是亦所以抚民而勉之也周都丰镐其地
在西当时从武王渡河者大抵皆西方之诸侯故其
卷二十二 第 23b 页 WYG0055-0414b.png

申诰友邦冢君而示以其伐纣之意也
我闻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今
商王受力行无度播弃犁老昵比罪人淫酗肆虐臣下
化之朋家作仇胁权相灭无辜吁天秽德彰闻
此武王所闻古人之有是言也人莫不有好苟好之
则必有投之而不已之意特顾其所好者如何耳所
好者善则其为善之心惟日以为不足为善而日不
卷二十二 第 24a 页 WYG0055-0414c.png

不善之心亦惟日为不足为不善而日不足则将为
凶人而动罔不凶矣故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
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蹠之徒也欲知
舜与蹠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耳盖舜之徒与蹠之
徒其孳孳则同其为善为利之心则异其积善与利
之心则其所成就者将至于为舜为蹠由是观之世
之人苟能移其为不善之心而为善则其为善亦将
卷二十二 第 24b 页 WYG0055-0414d.png

耳由此观之小人之为不善其用心亦非不专精以
其所习者无非骄奢淫逸之事此其所以用心逾勤
而召祸愈速也故武王将极陈纣之恶至于秽德彰
闻神怒民怨而不可救将推本其所以然者则将在
于为不善惟日不足而已既谕其理之如此于是陈
其所以惟日不足之故而曰今商王受力行无度言
其于无法度之事力行之而不怠也中庸曰力行近
卷二十二 第 25a 页 WYG0055-0415a.png

度之事然后力行之而不怠则其执德也洪信道也
笃矣今纣乃力行于非法度之事惟日不足此其所
以穷极天下之恶至于危亡而不可救也自播弃黎
老以下至于秽德彰闻此又其力行无度之事也黎
老国之老成人也孙炎曰面黎色似浮垢也罪人者
逋逃之小人也既力行无度之事于国之老成人则
播而弃之至于逋逃之罪人则昵比而亲之而又方
卷二十二 第 25b 页 WYG0055-0415b.png

亦皆安然为残忍于是分为朋党之家互相告讦以
为仇敌其在位之人皆以权势相胁更相殄灭此其
所以亿万臣而有亿万心也纣既淫肆酗虐而其臣
下化之人皆朋家作仇胁权相灭于是淫刑滥罚横
及无辜之民民之无辜者皆呼天告冤而秽恶之德
彰闻于天而为天之所弃然推原其所以至于此无
他惟力行无度故也
卷二十二 第 26a 页 WYG0055-0415c.png

佑命成汤降黜夏命惟受罪浮于桀剥丧元良贼虐谏
辅谓已有天命谓敬不足行谓祭无益谓暴无伤厥监
惟不远在彼夏王天其以予乂民朕梦协朕卜袭于休
祥戎商必克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
同心同德虽有周亲不如仁人
纣既自绝于天而天弃之则武王受天之明命不可
不应天顺人而伐之于是遂言夏桀之罪未至于纣
卷二十二 第 26b 页 WYG0055-0415d.png

也惟天惠民惟辟奉天言天之爱斯民而立之君使
司牧之其所以立君者盖欲使奉天所以爱民之道
而已故人君之职惟在于爱民爱民者民怀之民怀
之则天与之矣苟不能爱民则失其所以为君之道
而民叛之民叛之则天弃之矣古之人君自尧舜禹
以来无非以爱民为事天之实故能祈天永命而福
祚无穷至于桀纣不克奉天而肆为刑戮流毒下国
卷二十二 第 27a 页 WYG0055-0416a.png

夏命代之为君以惠斯民而承顺上天之意非天偏
私于成汤而偏疾于夏桀也桀不能爱民故天为斯
民而降黜之汤能爱民故天为斯民而佑命之其或
予或夺凡以惠斯民而已桀之罪既已如此况受之
罪又过于桀其所以过于桀则下之所言是也剥丧
元良者孔氏曰剥伤害也元良善之长也其意盖谓
伤害善人也不如苏氏之说曰剥落也丧去也古者
卷二十二 第 27b 页 WYG0055-0416b.png

子而不得立者以其生于帝乙未即位之初以礼考
之则与纣俱为嫡子而微子长故成王称之曰殷王
元子此说是也贼虐谏辅为比干也纣之所以剥丧
元良使之逃亡而不复追贼虐谏辅至于杀之而无
所惜者盖纣之意谓已有天命谓敬不足行谓祭无
益谓暴无伤者此其所以慢神虐民而肆然无所忌
惮也太史公曰纣资辩捷给闻见甚敏才力过人知
卷二十二 第 28a 页 WYG0055-0416c.png

语不知太史公何所据而云然武王数其罪以谓言
之如此则信乎如太史公之言也凡此皆纣之罪所
以异于桀者盖桀之所不为而纣则为之也世谓桀
杀关龙逢此未必然也武王以贼虐谏辅为纣之罪
浮于桀者使桀果杀关龙逢则是与纣同罪矣汤诰
汤誓数桀之罪不过率遏众力率割夏邑而已又不
过曰灭德作威以敷虐于尔万方百姓而已武王亦
卷二十二 第 28b 页 WYG0055-0416d.png

为虐政以残害斯民不至于纣之穷凶极恶而无所
忌惮也桀犹不免于亡故天以其所以佑命成汤者
而命我武以伐纣之事将使其奉天之罚而乂斯民
也其者未足之辞也犹盘庚曰天其永我命于兹新
邑盖言之于未然之前者其辞当如此也所以知其
以予乂民者以其朕梦协朕卜袭于休祥故知戎商
之必克而有以承顺上天之明命以乂斯民也戎大
卷二十二 第 29a 页 WYG0055-0417a.png

燮伐大商其言大商即此所谓戎商也戎商必克言
商虽大国我必克之朕梦协朕卜汉孔氏曰言我梦
之与卜俱合于美善此说非是既云朕梦协朕卜则
是梦与卜合矣何须继之以合于美善国语单襄公
曰泰誓曰朕梦协朕卜袭于休祥以三袭也韦昭曰
言武王梦卜祥之合故遂克商有天下今当从此说
所谓休祥者气候之先见者高祖入秦关范增使人
卷二十二 第 29b 页 WYG0055-0417b.png

曰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
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恶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动乎四体者梦也见乎蓍龟者卜也至于祯祥则此
所谓休祥也纣之将亡周之将兴其吉之先见至于
梦卜休祥三者皆合于是知其必克之理也非惟其
验之于天时有必克之理至于考之人事亦莫不然
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卷二十二 第 30a 页 WYG0055-0417c.png

为逋逃主萃渊薮至于有亿兆夷人夷人者言此亿
兆之人纣皆与之同恶相济视若等夷也虽有亿兆
夷人然皆朋家作仇胁权相灭其实人各有心离心
离德而不足恃也我之所与共事者惟治乱之臣十
人虽但有十人皆与我同心同德以戡定祸乱故虽
十人足以敌纣之亿兆夷人也武王但言乱臣十人
而不言其十人为谁至孔子举此语而曰才难不其
卷二十二 第 30b 页 WYG0055-0417d.png

为有妇人焉亦不言其妇人与九人者何人也至汉
儒乃以妇人为文母九人为周公召公毕公太公荣
公闳夭太颠散宜生南宫适此亦但是以意揆之未
必然也至刘原甫又谓子无臣母之礼而以妇人为
邑姜夫谓子无臣母之理诚是也而以邑姜为乱臣
亦恐此理不然然则孔子所谓妇人者世既久远盖
不可必其为何人矣而其十人者虽必是周召闳夭
卷二十二 第 31a 页 WYG0055-0418a.png

足其数盖经无文阙其所疑可也既纣之亿兆夷人
离心离德我之乱臣十人同心同德则是亿兆夷人
之中虽有至亲苟其心德之离必将叛之不如我之
与乱臣十人皆仁人也仁人用则虽十人不患无亿
兆之附此正犹孟子曰寡助之至亲戚叛之多助之
至天下顺之也周至也谓至亲也此正如所谓亲戚
叛之但是假设之辞非有所指而言也而王氏则谓
卷二十二 第 31b 页 WYG0055-0418b.png

去纣而归我此所以纣虽有至亲而不如我之获仁
人也审如是则是周未兴师而微子已归周矣武王
既得微子以为获仁人然后兴师往伐纣如此则是
微子预亡其国为名教之罪人安得为仁人乎微子
之归国盖在周既伐商之后某于微子之篇已论之
详矣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今
卷二十二 第 32a 页 WYG0055-0418c.png

有光勖哉夫子罔或无畏宁执非敌百姓懔懔若崩厥
角呜呼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此盖天之视听惟视民之好恶而其吉凶祸福应如
影响我当奉天之命以尽其惠民之道也以其身任
为君之责凡百姓之有过则是我一人之有罪盖自
任天下之责也汤诰曰其尔万方有罪在予一人予
一人有罪无以尔万方盖不如是则不足以为天吏
卷二十二 第 32b 页 WYG0055-0418d.png

涂炭之中者武王不敢不以此而自任也故我今必
往而伐纣以扬我之威武往之商郊侵纣之疆取彼
凶残之人以张我之伐功苟能胜纣而安天下则于
汤之功有光显矣此又申结上文之义也受罪既浮
于桀则武王伐之而于汤有光固其理也勖哉夫子
者言此事乃尔将士之所当勉也罔或无畏宁执非
敌百姓懔懔若崩厥角者汉孔氏曰尔将士无敢有
卷二十二 第 33a 页 WYG0055-0419a.png

虐危惧不安若崩摧其角无所容头据孔氏之意盖
谓武王恐将士之轻敌则戒之以宁执非敌之心其
所以宁执非敌之心者盖以百姓畏纣懔懔然若崩
厥角恐其或为纣之用也盖经文既言罔或无畏宁
执非敌百姓懔懔若崩厥角则孔氏之说不得不然
也武王既晓之以伐纣之意于是遂嗟叹而总结之
以告庶邦冢君以下谓我之乱臣十人既与我同心
卷二十二 第 33b 页 WYG0055-0419b.png

立定厥功则尔与我国家将世世享无穷之福矣书
本百篇遭秦火不存至汉稍稍复出伏生以口传二
十八篇孔壁续出二十五篇某尝疑此二者必有所
增损润色于其间何以知之以孟子知之孟子之举
康诰曰杀越人于货悯不畏死凡民罔不憝孟子之
举泰誓曰无畏宁尔也非敌百姓也若崩厥角稽首
而今文泰誓曰罔或无畏宁执非敌百姓懔懔若崩
卷二十二 第 34a 页 WYG0055-0419c.png

康诰伏生所传之书也泰誓孔壁续出之书也故某
以是二者异同之故而致疑焉盖伏生齐人也齐人
语多与颍川异晁错受书之时伏生老不能正言使
其女传言教晁错晁错所不知者十二三仅以其意
属读而已孔壁中科斗文字孔氏得之其时科斗书
废已久时人无能知者姑以𨽻体定其可知者尔则
是此二者必有己之所不能晓者而以其意导合粗
卷二十二 第 34b 页 WYG0055-0419d.png

固不必以今之书为信然而亦当信其可信者而阙
其可疑者不可以汉儒所传之书为出于帝王之手
而不敢略致疑于其间也孟子生于战国之时去帝
王之世犹未远而六经犹在尚且以谓尽信书不如
无书盖苟理之所不安则莫可信也况又烬于秦火
烂于孔壁而增损润色于汉儒之手乎
泰誓下 周书
卷二十二 第 35a 页 WYG0055-0420a.png

子
此篇盖戊午之明日己未将𤼵于孟津既誓师而后
行也孟津之会友邦冢君各以其师济河然后进而
陈于商邦武王将帅之而行则必大巡六师明誓众
士告之所以伐纣吊民之意其曰六师史官之序述
总其多而言之盖泛指诸侯之师也非谓周于此时
已备六师之制也案周礼万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
卷二十二 第 35b 页 WYG0055-0420b.png

天下尚为商之诸侯但有大国三军之制耳此云六
师盖指孟津之会所合诸侯之师而言之亦犹棫朴
之诗美文王能官人而其诗曰周王于迈六师及之
此指文王出师之时所合诸侯之师也中篇曰惟戊
午王次于河朔群后以师毕会此篇曰时厥明王乃
大巡六师明誓众士辞虽不同其实三篇之誓皆是
总告友邦冢君以及御事庶士但史官变其文耳若
卷二十二 第 36a 页 WYG0055-0420c.png

大巡六师明誓众士于是嗟叹而呼之曰我西土君
子盖当是时友邦冢君及御事庶士之在孟津者皆
西土之人也君子者统上下而言越王勾践伐吴以
其私卒君子六千人为中军则是士卒亦可以谓之
君子
天有显道厥类惟彰今商王受狎侮五常荒怠弗敬自
绝于天结怨于民斮朝涉之胫剖贤人之心作威杀戮
卷二十二 第 36b 页 WYG0055-0420d.png

汉孔氏曰言天有明道其义类惟明王所宜法则唐
孔氏遂举孝经则天之明左传以象天明以谓凡治
民之事皆法天之道天有尊卑之序人有上下之节
三正五常皆在于天有其明道此天之明道其义类
惟明言明白可效王者所宜法则之据二孔之意盖
欲与下文狎侮五常之义相属然而其说迂回费力
此二句但谓天道之于人其吉凶祸福各以其类而
卷二十二 第 37a 页 WYG0055-0421a.png

受益时乃天道汤之伐桀其诰多方曰天道福善祸
淫与此言天道其意正同但其辞有详略尔惟天之
道其祸福吉凶如影响之应形声无所僭差而纣则
狎侮五常荒怠弗敬自绝于天结怨于民此其所以
为天道之所断弃也中庸曰天下有达道五君臣也
父子也兄弟也夫妇也朋友之交也此五者皆是人
伦之常道故谓之五典亦谓之五常今纣于此五者
卷二十二 第 37b 页 WYG0055-0421b.png

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
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此云
狎侮五常即孟子所谓自暴也荒怠弗敬即孟子所
谓自弃也此两句相因而成文汉孔氏曰轻狎五常
之教侮慢而不行之大为怠惰不敬天地鬼神以此
两句分为两意则失之据侮五常但谓其狎五常怠
弃之而弗行尔惟其自暴自弃失人伦之常道则是
卷二十二 第 38a 页 WYG0055-0421c.png

非绝纣而纣自绝于天民非怨纣而纣自结怨于民
此说是也伊尹曰非天私我有商惟天佑于一德非
商求于下民惟民归于一德与此言正相反使纣不
自绝于天天其忍绝之乎使纣不结怨于民民其至
于怨之乎此盖言其所以致天人之怒者皆其所自
取也自此以下又论其所以自绝结怨之实也天聪
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天之祸福吉凶
卷二十二 第 38b 页 WYG0055-0421d.png

武王将论其罪恶贯盈至于上帝弗顺祝降时丧则
必先之以其暴虐于民以失四海之心者斮朝涉之
胫谓冬月见朝涉水者谓其胫耐寒斮而视之剖贤
人之心谓比干忠谏以其心异于人剖而视之此二
者其暴虐之最甚者也故首以为言盖朝涉而寒者
在人情之至可悯也而乃斮其胫贤人之忠谏国家
所赖以存者而至于剖其心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卷二十二 第 39a 页 WYG0055-0422a.png

海之人也宜乎纣之亡无足怪者
崇信奸回放黜师保屏弃典刑囚奴正士郊社不修宗
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上帝弗顺祝降时丧尔
其孜孜奉予一人恭行天罚古人有言曰抚我则后虐
我则雠独夫受洪惟作威乃汝世雠
崇信奸回之人而用之放黜师保之官而远之屏弃
前世之典刑囚奴国家之正士宗庙社稷之所赖以
卷二十二 第 39b 页 WYG0055-0422b.png

于此二者皆弃之而莫之顾于郊社之礼则坏之而
不修于宗庙之祀则废之而不享故其所以孜孜惟
日不足而为之者则惟在于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妇人妲己之类是也列女传曰纣膏铜柱加炭火其
下令有罪者行焉辄堕炭中妲己乃笑夫纣之欲妲
己之悦至为炮烙之刑以致其一笑则其所以为奇
技淫巧以悦之者宜无所不至矣纣之暴虐至于此
卷二十二 第 40a 页 WYG0055-0422c.png

上于是上帝弗顺祝降时丧使纣之必亡也时丧犹
所谓时日曷丧祝断也谓断弃其命而降之殃罚使
之丧亡于此时也天既绝纣而祝降时丧我国家适
当天命之所归则尔不可不孜孜然助予一人以恭
行天之罚而致讨于纣也古人有言曰抚我则后虐
我则雠独夫受洪惟作威乃汝世雠此又举其所闻
于古人之言为之證也盖民之叛服无常也抚之则
卷二十二 第 40b 页 WYG0055-0422d.png

以为雠惟在于抚之虐之之间耳盖天生民而立之
君使司牧之以天下之大而统之于一人夫岂一人
之力足以胜此亿兆之势哉恃人心以为固尔故人
君而能抚民则虽以一人而临天下而有不可动之
势苟不能抚其民而虐之则失其所恃以为固者而
一人之势孤一人之势孤则是一人矣以一人而与
亿兆之人为雠岂能一朝居焉故曰独夫受洪惟作
卷二十二 第 41a 页 WYG0055-0423a.png

为雠则斯民无有戴之为君矣是独夫耳独夫者失
其所恃之势与匹夫无异与匹夫无异而且与一世
之人为雠是自取灭亡之祸也齐宣王问于孟子曰
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
其君可乎曰贼人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
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其君也其言盖
出于此苟不能抚民而虐之则是雠也非后也举天
卷二十二 第 41b 页 WYG0055-0423b.png

树德务滋除恶务本肆予小子诞以尔众士殄歼乃雠
尔众士其尚迪果毅以登乃辟功多有厚赏不迪有显
戮呜呼惟我文考若日月之照临光于四方显于西土
惟我有周诞受多方予克受非予武惟朕文考无罪受
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无良
此又从而为之喻以见意也树德若植嘉禾必以雨
露灌溉之去恶如除蔓草必芟夷蕴崇之绝其本根
卷二十二 第 42a 页 WYG0055-0423c.png

我国家则当如树德务滋必封植愈固然后斯民永
享其利于殷也则当如除恶务本必去纣之虐然后
其恶可得而绝故继之曰肆予小子诞以尔众士殄
歼乃雠言尚与汝务本以除恶也尔众士其尚迪果
毅以登乃辟此则言汝众士当务滋以树我国家之
有德也孟子论汤之伐葛曰为其杀是童子而征之
四海之内皆曰非富天下也为匹夫匹妇复雠也汤
卷二十二 第 42b 页 WYG0055-0423d.png

也纣既洪惟作威毒逋四海以与一世之人为雠武
王岂得恝然无所恻怛于其心哉故我小子当与尔
卿士殄歼乃雠盖我能与汝去纣之恶则是抚汝而
可以为汝之君矣汝众士当进其果毅以成汝之君
盖为灭纣而胜之则将长为汝之君而抚汝矣汝不
可不一德一心以翊戴之也武王所以三令而五申
谆复告戒以致其所以吊民伐罪之意者可谓尽矣
卷二十二 第 43a 页 WYG0055-0424a.png

则其所以用其众士也不可无赏罚以惩劝之故遂
戒之曰功多有厚赏不迪有显戮盖欲其众之用命
则必欲示之赏罚之必信也汤誓曰尔无不信朕不
食言汝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大抵行阵
肃师谨重其事其言不得不出于此非诱之以重赏
动之以严刑以冀其从已也既告之以赏刑之必信
于是遂嗟叹而言其临事而惧不敢自宁之意而已
卷二十二 第 43b 页 WYG0055-0424b.png

而四方无所不被文考之德其光显于天下也既已
如此则我有周诞受多方以有天下是我周家之于
纣盖有必胜之理矣所不可知者我小子之德如何
耳使此行也而我遂克纣非我小子之能用武以卒
伐功也以我文考无罪故我国家得以膺上天之休
命而集其勋使此行也受克予则非朕文考之有罪
乃我小子无良善之德故我国家所以应天顺人者
卷二十二 第 44a 页 WYG0055-0424c.png

其兢兢业业志不忘于夙夜故虽有必胜之理而反
躬自责惟恐其不胜也此与汤之诰多方曰俾予一
人辑宁尔邦家兹朕未知获戾于上下慄慄危惧若
将陨于深渊皆是圣人至诚畏惧之心充实于中则
𤼵之于言自然如此无一毫诈伪于其间而先儒引
此为汤武假设以求众心之辞此说大害义理孟子
曰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汤
卷二十二 第 44b 页 WYG0055-0424d.png

浆以迎王师者惟其至诚为能动故也使其誓诰多
方之言非出于中心之诚然者而设为恐惧之辞以
求众心则不诚莫大焉既不诚矣其何能动哉齐威
公责楚曰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寡人
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此则假设求众心
之辞盖其心本不如是而徒以权谲济一时之宜所
以不能动人使之必信使威公之此言出于中心之
卷二十二 第 45a 页 WYG0055-0425a.png

岂至如是之卑哉故论圣人之事以为有所矫情而
为之者皆浅丈夫也
卷二十二 第 45b 页 WYG0055-0425b.png

尚书全解卷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