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第 1a 页
存复斋文集卷之五
元征东儒学提举雎水朱德润泽民著
曾孙夏重编
赐进士湖广按察使东吴项璁彦辉校正
高丽金元直于海东得赵子固墨梅求诗序
圣元德教所被广袤际海表俱设学校教养故虽狄
湜象寄重译之人咸知名教可乐文物是贵泰定二
年春三韩人金生来京师挟所为文并赞记宋季赵
子固墨梅一纸求当代名公题咏且称此纸得于海
东闾阎之家盖若古碑碣脱于牧竖牛羊之厄然金
生亦自荷鉴物之美以诗闻于时予于是有感焉夫
元征东儒学提举雎水朱德润泽民著
曾孙夏重编
赐进士湖广按察使东吴项璁彦辉校正
高丽金元直于海东得赵子固墨梅求诗序
圣元德教所被广袤际海表俱设学校教养故虽狄
湜象寄重译之人咸知名教可乐文物是贵泰定二
年春三韩人金生来京师挟所为文并赞记宋季赵
子固墨梅一纸求当代名公题咏且称此纸得于海
东闾阎之家盖若古碑碣脱于牧竖牛羊之厄然金
生亦自荷鉴物之美以诗闻于时予于是有感焉夫
卷五 第 1b 页
一元之气生物于无朕惟人最秀最灵苟非有梏于
物移于情虽方俗淳薄之不同其见义必超闻善必
从者何也性之本然也何况金生读书能文虽南东
西北万里之远子固声迹不相闻知偶获此𥿄便识
所尚盖其睹翰墨而知能事因文物而启良心可谓
知所本矣虽然此犹未也金生能因此以求于人偏
而文人才士敬而老师宿儒贵而王公侯伯必择善
以从之蚤夜以思之信义以得之则金生之所获为
后日之宝者又奚止于斯哉
赠钱刚中序
刚中钱君曩官黄冠经故乡曾共樽俎话桑梓情甚
物移于情虽方俗淳薄之不同其见义必超闻善必
从者何也性之本然也何况金生读书能文虽南东
西北万里之远子固声迹不相闻知偶获此𥿄便识
所尚盖其睹翰墨而知能事因文物而启良心可谓
知所本矣虽然此犹未也金生能因此以求于人偏
而文人才士敬而老师宿儒贵而王公侯伯必择善
以从之蚤夜以思之信义以得之则金生之所获为
后日之宝者又奚止于斯哉
赠钱刚中序
刚中钱君曩官黄冠经故乡曾共樽俎话桑梓情甚
卷五 第 2a 页
亲也时刚中以写竹得名日酣诗酒意甚闲也酒酣
拊掌呜呜而歌敖聣流俗志甚壮也别来四三年而
德润拜朝
走都下谒刚中于都门市乃挟册为人
决大疑张卜肆是亦贾生所谓居卑行污而季主乃
自知命者也然张之肆日宾朋盈必有来问吉凶休
咎仆未知君何言之卜也必如楚丘之父卜成季之
生间两社为公室辅季氏亡则鲁不昌者乎曰季之
昌三家之僣也刚中其弗占哉必如史苏笠伯姫之
繇士刲手亦无𥁃女承筐亦无贶者乎曰惠无亲咎
及先君刚中其弗占哉既不占彼又不占此然则何
为而可仆再拜请曰必如汉之所谓严君平者为人
拊掌呜呜而歌敖聣流俗志甚壮也别来四三年而
德润拜朝

决大疑张卜肆是亦贾生所谓居卑行污而季主乃
自知命者也然张之肆日宾朋盈必有来问吉凶休
咎仆未知君何言之卜也必如楚丘之父卜成季之
生间两社为公室辅季氏亡则鲁不昌者乎曰季之
昌三家之僣也刚中其弗占哉必如史苏笠伯姫之
繇士刲手亦无𥁃女承筐亦无贶者乎曰惠无亲咎
及先君刚中其弗占哉既不占彼又不占此然则何
为而可仆再拜请曰必如汉之所谓严君平者为人
卷五 第 2b 页
子卜教之孝为人臣教之忠则刚中之术垂训于四
方者仆亦有藉焉岂惟仆有藉世之人皆藉焉而思
向之情亲意闲志壮可以激志厉气仆敢不承交于
座隅
赠医士顾叔原序
天下之疲癃残疾茕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
告者也故士生斯世达则在官以拯生民不达则明
医而活夭折顾君居吴门敦诗书及壮嗣医业凡㕮
咀药味炮灸捣磨刀圭之工夙夜不倦且究百家方
论證治岁久乡称善医求请者无暇日顾君益贫衣
褐超走闾巷亲视羸弱益不以货财为较而人亦不
方者仆亦有藉焉岂惟仆有藉世之人皆藉焉而思
向之情亲意闲志壮可以激志厉气仆敢不承交于
座隅
赠医士顾叔原序
天下之疲癃残疾茕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
告者也故士生斯世达则在官以拯生民不达则明
医而活夭折顾君居吴门敦诗书及壮嗣医业凡㕮
咀药味炮灸捣磨刀圭之工夙夜不倦且究百家方
论證治岁久乡称善医求请者无暇日顾君益贫衣
褐超走闾巷亲视羸弱益不以货财为较而人亦不
卷五 第 3a 页
以韩伯休视顾君也仆于君有感焉时官小吏临民
之不幸假以威刑要以势利及其号呼求恳然后出
之于无戾为效贪医治疾庸何殊而负富其家者有
矣顾君独勤劳布衣而不以贫为巳累其视诸要人
者为何如哉虽然彼要人者岂不知民命之可重盖
独无爱民利物之心耳苟有爱民利物之心则怵惕
恻隐巳默会于其中其将拯水火之不暇又奚暇要
为哉故无恻隐之心者不可以有位亦不可以为医
送陈诚甫下第序
自古多英材卓荦之士然后天下之网罗不足以羁
縻之上而负鼎割烹下而饭牛扣角前后相望观其
之不幸假以威刑要以势利及其号呼求恳然后出
之于无戾为效贪医治疾庸何殊而负富其家者有
矣顾君独勤劳布衣而不以贫为巳累其视诸要人
者为何如哉虽然彼要人者岂不知民命之可重盖
独无爱民利物之心耳苟有爱民利物之心则怵惕
恻隐巳默会于其中其将拯水火之不暇又奚暇要
为哉故无恻隐之心者不可以有位亦不可以为医
送陈诚甫下第序
自古多英材卓荦之士然后天下之网罗不足以羁
縻之上而负鼎割烹下而饭牛扣角前后相望观其
卷五 第 3b 页
当时事业使人千载仰慕有非可以意料之者而况
于科目乎西汉以来曰明经曰贤良曰孝廉孝弟力
田茂才䓁科然而取士岂复有如前人者乎其事业
可方否今之登高科骋文字有如此者予不得而知
之矣嘉禾陈君诚甫领乡㪯歌鹿鸣而来会试春官
者凡七人皆不合于有司而去得非不可以意料之
否不足以网罗之否汎驾之材跅弛之士其御之也
必有道虽然昔之在官者求于人今也求于官予知
其所以有合者难矣嗟夫世之事岂可以意料哉他
日有登高科显事业而在夫七人中者予不得而知
之矣陈君勉㦲以不讶仆今日之所云
于科目乎西汉以来曰明经曰贤良曰孝廉孝弟力
田茂才䓁科然而取士岂复有如前人者乎其事业
可方否今之登高科骋文字有如此者予不得而知
之矣嘉禾陈君诚甫领乡㪯歌鹿鸣而来会试春官
者凡七人皆不合于有司而去得非不可以意料之
否不足以网罗之否汎驾之材跅弛之士其御之也
必有道虽然昔之在官者求于人今也求于官予知
其所以有合者难矣嗟夫世之事岂可以意料哉他
日有登高科显事业而在夫七人中者予不得而知
之矣陈君勉㦲以不讶仆今日之所云
卷五 第 4a 页
赠张允道序
泰定四年夏将季予泊舟东昌李开务闸方倚篷傲
㐳叹无(与/语)者俄有长𥚑曳履丈夫登予舟问所从来
且扣今春登科人姓名与予语竟因问其姓张允道
其字草庐吴先生高弟也明日见诸周家店又明日
舟次七级而允道舟亦在焉予亦登其舟而允道出
其平日讲磨之易问及诗文三四篇予读之不倦又
顷其舅氏厖眉皓发怡然从外来并言其亲刘氏者
善读书允道之所从游也允道家彭城今居顺德将
南之省亲听其言论䔍实予将纳交而勿疑焉乃告
之曰士之处于世东西北南不知其几千万里而交
泰定四年夏将季予泊舟东昌李开务闸方倚篷傲
㐳叹无(与/语)者俄有长𥚑曳履丈夫登予舟问所从来
且扣今春登科人姓名与予语竟因问其姓张允道
其字草庐吴先生高弟也明日见诸周家店又明日
舟次七级而允道舟亦在焉予亦登其舟而允道出
其平日讲磨之易问及诗文三四篇予读之不倦又
顷其舅氏厖眉皓发怡然从外来并言其亲刘氏者
善读书允道之所从游也允道家彭城今居顺德将
南之省亲听其言论䔍实予将纳交而勿疑焉乃告
之曰士之处于世东西北南不知其几千万里而交
卷五 第 4b 页
友相庆者又不知其几何人利名汨其心患难易其
志毁誉疑其行富贵积其忌则有渐不克终者矣予
方俛焉而思则又有不敢必于他日见良君子以为
久敬也予观张君胸中隐然豪杰之气则予所言者
不在今日也予先曾大父睢阳五老宋名臣之后金
亡之初宋之季年由汴而淮而浙盖想望中原故墟
草木凋谢丘陇芜没每一兴怀不能不感慨于当时
也他日与君过彭城汎雎水访巡远旧迹笑谈今古
苟可以成后日之耿耿而不磨者幸母忘今日之舟
中焉书以为序
送新安程伯义之吴江州直学序
志毁誉疑其行富贵积其忌则有渐不克终者矣予
方俛焉而思则又有不敢必于他日见良君子以为
久敬也予观张君胸中隐然豪杰之气则予所言者
不在今日也予先曾大父睢阳五老宋名臣之后金
亡之初宋之季年由汴而淮而浙盖想望中原故墟
草木凋谢丘陇芜没每一兴怀不能不感慨于当时
也他日与君过彭城汎雎水访巡远旧迹笑谈今古
苟可以成后日之耿耿而不磨者幸母忘今日之舟
中焉书以为序
送新安程伯义之吴江州直学序
卷五 第 5a 页
圣朝建学校以为教养之地凡郡府州各设文学掾
以为业士者之师各置学公田以为业士者之赡主
其金榖簿书期会之烦又必设直学一人以司其出
纳所以尊师儒之严而不敢渎也故居教官职者总识
其大略而直学事者寔纂其详也而直学之选则于
士子之文雅纯慎者举达路府而属分宪官试可始
俾受府檄以充是职秩满三载则授邑庠谕录而居
师儒之席矣缘是遴选其职为不易得至正元年秋
新安程伯义始以吴学荐而即得分宪试可遂直吴
江州学事故吴之士人喜为之贺也愚尝闻古者国
有学党有庠术有序而周人学校设教不领于六官
以为业士者之师各置学公田以为业士者之赡主
其金榖簿书期会之烦又必设直学一人以司其出
纳所以尊师儒之严而不敢渎也故居教官职者总识
其大略而直学事者寔纂其详也而直学之选则于
士子之文雅纯慎者举达路府而属分宪官试可始
俾受府檄以充是职秩满三载则授邑庠谕录而居
师儒之席矣缘是遴选其职为不易得至正元年秋
新安程伯义始以吴学荐而即得分宪试可遂直吴
江州学事故吴之士人喜为之贺也愚尝闻古者国
有学党有庠术有序而周人学校设教不领于六官
卷五 第 5b 页
岂非事大体重非有司簿书期会之可辖欤至于释
奠释粟之礼又皆在有司行事下及隋唐之际州县
皆立学直官生员而释奠之礼遂以著令于学今则
庠养之义释奠之礼备在学校故每岁士禄及春秋
上丁则直学者䞦奉府长以供其事故其职为尤劳
虽然学校风化之原礼乐所关今日廪给出纳之劳
则后日庠谕教养之渐今日趍跄于笾豆簠簋之末
者则异日讲教于津官明伦之本也是则居教官者
既慎择斯士而直学事者可不谨敬其职以资教养
之方乎伯义居乡好学长为通材质纯而行谨吴江
之学诚可谓得人贺学舍居州之左西瞰震泽东望
奠释粟之礼又皆在有司行事下及隋唐之际州县
皆立学直官生员而释奠之礼遂以著令于学今则
庠养之义释奠之礼备在学校故每岁士禄及春秋
上丁则直学者䞦奉府长以供其事故其职为尤劳
虽然学校风化之原礼乐所关今日廪给出纳之劳
则后日庠谕教养之渐今日趍跄于笾豆簠簋之末
者则异日讲教于津官明伦之本也是则居教官者
既慎择斯士而直学事者可不谨敬其职以资教养
之方乎伯义居乡好学长为通材质纯而行谨吴江
之学诚可谓得人贺学舍居州之左西瞰震泽东望
卷五 第 6a 页
三江而州多节槩之士他日有能以文字显而继三高
之风者其孰谓非教养之功耶其孰谓非直学者相
成之助耶伯义之行长洲学谕吴君季实首倡以诗
而朱德润为之序
送杨仪父游京师序
杨君之出游也邵庵虞先生既播其先世之美于诗
序而语其四方风俗之异且为作姓名字说以广其
志意谓物之文者莫盛于翚也故以为扬君名谓其
用著也故申之以五礼之吉事与夫军宾嘉所用旌
旗车服之饰是其文与仪俱著也故字之以仪父曲
礼曰祭宗庙疏趾玉藻曰王后祎衣诗曰翟茀以朝
之风者其孰谓非教养之功耶其孰谓非直学者相
成之助耶伯义之行长洲学谕吴君季实首倡以诗
而朱德润为之序
送杨仪父游京师序
杨君之出游也邵庵虞先生既播其先世之美于诗
序而语其四方风俗之异且为作姓名字说以广其
志意谓物之文者莫盛于翚也故以为扬君名谓其
用著也故申之以五礼之吉事与夫军宾嘉所用旌
旗车服之饰是其文与仪俱著也故字之以仪父曲
礼曰祭宗庙疏趾玉藻曰王后祎衣诗曰翟茀以朝
卷五 第 6b 页
又曰右手秉翟又见其文之足用焉若夫以礼节文
之则在于杨君抑又闻之尔雅曰鹰准其飞也翚则
其名之义又体夫杨之姓焉先生以是名字之是行
且用之方莫备于此也杨君迤逦上京师求予画为
赠言引首弗徵予言益既成矣予不能无言以是书
于画左
送顾定之如京师序
元统中淮东顾君定之以写竹得名日与仆相从于
翰墨之间未几定之调龙岩都巡别去至正五年定
之又任毗陵录判服忧还吴暇日出其近作行笔遒
劲风梢云干真得萧恊律之法矣仆于是知定之专
之则在于杨君抑又闻之尔雅曰鹰准其飞也翚则
其名之义又体夫杨之姓焉先生以是名字之是行
且用之方莫备于此也杨君迤逦上京师求予画为
赠言引首弗徵予言益既成矣予不能无言以是书
于画左
送顾定之如京师序
元统中淮东顾君定之以写竹得名日与仆相从于
翰墨之间未几定之调龙岩都巡别去至正五年定
之又任毗陵录判服忧还吴暇日出其近作行笔遒
劲风梢云干真得萧恊律之法矣仆于是知定之专
卷五 第 7a 页
之心久矣于是擢公为吏部尚书夫吏部六卿之长
也尚书吏部之长也凡内外任官之资得与宰相参
可否自七品以下又得专裁而铨次之天官之职可
谓重且要矣夫以庶官之贤否列职之当否皆系于
生民休戚而内外百司之官有长有贰长曰可贰曰
否事不得行矣长曰否贰曰可事亦不得行矣方今
治教休明际天所覆莫非王臣而比年中原水涝相
仍榖麦不登湖广地接猺蜑难制易扰供给之馀耕
桑俱废国家经费独仰于东南而巳往年小丑掠海
民之饥者偷生而从之盖以徵输之过民失其食仓
廪羡馀州县剥之而不留恤大府受之而不加诘凡
也尚书吏部之长也凡内外任官之资得与宰相参
可否自七品以下又得专裁而铨次之天官之职可
谓重且要矣夫以庶官之贤否列职之当否皆系于
生民休戚而内外百司之官有长有贰长曰可贰曰
否事不得行矣长曰否贰曰可事亦不得行矣方今
治教休明际天所覆莫非王臣而比年中原水涝相
仍榖麦不登湖广地接猺蜑难制易扰供给之馀耕
桑俱废国家经费独仰于东南而巳往年小丑掠海
民之饥者偷生而从之盖以徵输之过民失其食仓
廪羡馀州县剥之而不留恤大府受之而不加诘凡
卷五 第 7b 页
此数端皆关于抚字之职欲择守令之贤固在于朝
堂而副贰之选则出于吏部张公是行也以拨烦治
剧之材举激扬清之政入与宰相论事出为国家选
材不以计资授官而以量材任职必得长贰俱贤众
务毕举惠之字之教之养之将见圣朝有得人之庆
生民有蒙福之贺矣
送王郎中序
周官太宰六计俱以廉为本而后曰善曰能曰敬曰
正曰法曰辨其所以选材而任职者亦曰直哉惟清
为诰教之本是以治定功成而隆盛莫有加焉国朝
制自省台院部百司及方岳土守之职各有阶官以
堂而副贰之选则出于吏部张公是行也以拨烦治
剧之材举激扬清之政入与宰相论事出为国家选
材不以计资授官而以量材任职必得长贰俱贤众
务毕举惠之字之教之养之将见圣朝有得人之庆
生民有蒙福之贺矣
送王郎中序
周官太宰六计俱以廉为本而后曰善曰能曰敬曰
正曰法曰辨其所以选材而任职者亦曰直哉惟清
为诰教之本是以治定功成而隆盛莫有加焉国朝
制自省台院部百司及方岳土守之职各有阶官以
卷五 第 8a 页
今书院以学道名其以是欤至六年秋馀姚郑君学
可来为书院山长职教养之三月诸生德之邑人称
之是宜为贤师儒矣乎夫道之在天下若大路然无
适而不可而书院特以是名者岂非以子游之学著
于圣门而吴又为其乡邑先儒欲使邦人渐其礼乐
之教而知夫道之所以发原于天者即人心之秉彝
好德著于行事者也故特揭其名而使夫来教于书
院者有所承也郑君在吴凡三周岁设训导以教大
小学入岁租以养誉髦之士居而学者德之去而邑
人歌之岂非能承于古训欤传曰礼节民心乐和民
声礼者殊事所以合敬乐者异文所以合爱自周迄
可来为书院山长职教养之三月诸生德之邑人称
之是宜为贤师儒矣乎夫道之在天下若大路然无
适而不可而书院特以是名者岂非以子游之学著
于圣门而吴又为其乡邑先儒欲使邦人渐其礼乐
之教而知夫道之所以发原于天者即人心之秉彝
好德著于行事者也故特揭其名而使夫来教于书
院者有所承也郑君在吴凡三周岁设训导以教大
小学入岁租以养誉髦之士居而学者德之去而邑
人歌之岂非能承于古训欤传曰礼节民心乐和民
声礼者殊事所以合敬乐者异文所以合爱自周迄
卷五 第 8b 页
今百世而下圣人之道不泯子游之教不息由礼乐
之教在天下爱敬之道在人心故也职师儒者以是
为教而学者不可不求其所承也冬既孟郑君既满
秩诸先生赋诗以饯其归俾朱德润为之序引德润
不敏不敢以学官论敬述言公之训以焉赠言云
送张尚书序
至正九年秋诏以海道都漕运万户张公德昭擢吏
部尚书盖朝廷公选也公将行矣而吴人有怀徕之
思咸作歌诗以为祖道德润曰公之居漕府一方之
民受惠矣公之入朝天下之民将受惠焉吾党母以
怀思而惜公之去今天子明圣贤相复总百揆愿治
之教在天下爱敬之道在人心故也职师儒者以是
为教而学者不可不求其所承也冬既孟郑君既满
秩诸先生赋诗以饯其归俾朱德润为之序引德润
不敏不敢以学官论敬述言公之训以焉赠言云
送张尚书序
至正九年秋诏以海道都漕运万户张公德昭擢吏
部尚书盖朝廷公选也公将行矣而吴人有怀徕之
思咸作歌诗以为祖道德润曰公之居漕府一方之
民受惠矣公之入朝天下之民将受惠焉吾党母以
怀思而惜公之去今天子明圣贤相复总百揆愿治
卷五 第 9a 页
心致志非流俗所可知者惜其去京邑远无相知荐
起以观天府宝藏以资其笔力之壮而久于司邑以
淹其清材一日定之来谓仆曰某将试艺于京师矣
仆于是喜曰吾党可贺矣定之小心谨畏勤事奉公
凡官于某乡某乡民皆乐之今又将趋京师得奉王
公大人接四方学者则其学与仕岂不充且大乎乃
喻之曰夫竹之凌云耸壑若君子之志气竹之劲节直
干若君子之操行竹之虚心有容若君子之谦卑竹
之扶疏潇洒若君子之清标雅致是皆定之平日意
念之所及也况定之以儒家者流游戏弄翰其朝夕
思行之美者至于逼真不巳今则至于真似竹矣又
起以观天府宝藏以资其笔力之壮而久于司邑以
淹其清材一日定之来谓仆曰某将试艺于京师矣
仆于是喜曰吾党可贺矣定之小心谨畏勤事奉公
凡官于某乡某乡民皆乐之今又将趋京师得奉王
公大人接四方学者则其学与仕岂不充且大乎乃
喻之曰夫竹之凌云耸壑若君子之志气竹之劲节直
干若君子之操行竹之虚心有容若君子之谦卑竹
之扶疏潇洒若君子之清标雅致是皆定之平日意
念之所及也况定之以儒家者流游戏弄翰其朝夕
思行之美者至于逼真不巳今则至于真似竹矣又
卷五 第 9b 页
复思夫竹之所以似君子者励之守之施之于日用
之间揩之于临民之际则其为助也岂不多哉曰书
为序而拉诸君子歌诗以饯之
送郑学可山长序
州郡有书院自宋太平兴国中建白鹿洞始自而后
有嵩阳岳麓应天府四书院皆儒先君子讲学之所
盖古者党庠遂序之遗意也沿至国朝凡郡县有先
儒遗迹所在皆得请立书院且设山长一员掌教养
事学道书院盖吴国言公子游之故祠也子游在孔
门尝以文学称而武城弦歌之治乃被服孔子之言谓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以为礼乐之教
之间揩之于临民之际则其为助也岂不多哉曰书
为序而拉诸君子歌诗以饯之
送郑学可山长序
州郡有书院自宋太平兴国中建白鹿洞始自而后
有嵩阳岳麓应天府四书院皆儒先君子讲学之所
盖古者党庠遂序之遗意也沿至国朝凡郡县有先
儒遗迹所在皆得请立书院且设山长一员掌教养
事学道书院盖吴国言公子游之故祠也子游在孔
门尝以文学称而武城弦歌之治乃被服孔子之言谓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以为礼乐之教
卷五 第 10a 页
崇其功考其入仕者自宿卫供奉吏学文儒儤使䓁
数涂以试其材否故显官达人多魁杰英伟有能经
国家而寄民命者然而朝廷之大四方之广或有德
不侔而材不迨者何哉盖以法制虽一而风土不同
人情变异苟非廉明通材鲜克治焉古义王公辅卿
来为都水庸田佥事廉而勤明而毅尝蚤夜孜孜于
王事自治教风俗田制水利赋税经算靡不尽心详
究非其道虽一毫不取与故临事灼见众情如龟卜
计数莫敢■焉盖古所谓能经国家而寄民
者也
为治既久远近詟伏庸司纲纪倚公为重公方验地
利量民力欲蠲其无徵之赋而达诸朝省未报常慨
数涂以试其材否故显官达人多魁杰英伟有能经
国家而寄民命者然而朝廷之大四方之广或有德
不侔而材不迨者何哉盖以法制虽一而风土不同
人情变异苟非廉明通材鲜克治焉古义王公辅卿
来为都水庸田佥事廉而勤明而毅尝蚤夜孜孜于
王事自治教风俗田制水利赋税经算靡不尽心详
究非其道虽一毫不取与故临事灼见众情如龟卜
计数莫敢■焉盖古所谓能经国家而寄民

为治既久远近詟伏庸司纲纪倚公为重公方验地
利量民力欲蠲其无徵之赋而达诸朝省未报常慨
卷五 第 10b 页
然有澄清之志至正十年朝廷以江浙行省佐幕乏
人擢公为郎中长公曰余昔尝忝执法跻户部佥宪山
东湖广历采四方风俗民情而究治之盖法有不能
齐德有不能及者矣近俗浇漓抵欺相尚欲脱其事
者购冷言以排斥之并为一谈以故事多失其情实
而文牍所记虚言而巳公每临事必察其情实民无
隐焉德润孤陋无识闲居僻处公每移节下顾谈诗
书论风俗而德润也衰病废学愧无以资公之远且
大者愿公以天时地利之消长为东南民力之少贷
则公之厚德下民受赐均矣姑书以为序
送王尚书序
人擢公为郎中长公曰余昔尝忝执法跻户部佥宪山
东湖广历采四方风俗民情而究治之盖法有不能
齐德有不能及者矣近俗浇漓抵欺相尚欲脱其事
者购冷言以排斥之并为一谈以故事多失其情实
而文牍所记虚言而巳公每临事必察其情实民无
隐焉德润孤陋无识闲居僻处公每移节下顾谈诗
书论风俗而德润也衰病废学愧无以资公之远且
大者愿公以天时地利之消长为东南民力之少贷
则公之厚德下民受赐均矣姑书以为序
送王尚书序
卷五 第 11a 页
至正十一年冬诏以都水庸田使王公士敬为兵部
尚书十二月儤使来迎治装将行有司祖道民人颂
德朱德润执爵而言曰兵部古夏官之职也在成周
时掌九伐之法制军诰禁以紏邦国领校人牧师职
方司兵之属唐以来尤重其选若姚元崇杜正伦皆
典其任五季始以司兵属枢密焉国朝混一区宇舆
图广大于是中书兵部寔掌职方图籍及四方驿传
山川险易道里通塞关梁高下而万邦赋税海外奉
贡往来使节馆谷之供自邦畿至海隅皆置宾馆于
州之近甸迨至畿内则毂磨舟驰重足交驲而数上
京师则工告其至吏书其物国资其用民惠其绥其
尚书十二月儤使来迎治装将行有司祖道民人颂
德朱德润执爵而言曰兵部古夏官之职也在成周
时掌九伐之法制军诰禁以紏邦国领校人牧师职
方司兵之属唐以来尤重其选若姚元崇杜正伦皆
典其任五季始以司兵属枢密焉国朝混一区宇舆
图广大于是中书兵部寔掌职方图籍及四方驿传
山川险易道里通塞关梁高下而万邦赋税海外奉
贡往来使节馆谷之供自邦畿至海隅皆置宾馆于
州之近甸迨至畿内则毂磨舟驰重足交驲而数上
京师则工告其至吏书其物国资其用民惠其绥其
卷五 第 11b 页
职岂不繁且重哉朝廷以是慎择老成谙练故典惟
兹王公宜在其选然而比年凶荒所及盗贼所经民
多流亡驿递艰乏虽朝廷每加存恤而恩赐贵胄陪
于常使于是俛首执役之民困焉夫中书天下之本
至议论可否惟六部得参覆之王公是行也知天下
民力之艰阅四方图籍之便明察治体以重者论此
其时欤传曰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
之今邦畿之内来者所集凡告至书物资国惠民有
关治道之重者参之覆之其在王公乎其在王公乎
申生论
骊姬搆难于晋嬖献公谋于宗卿赂其幸臣使太子
兹王公宜在其选然而比年凶荒所及盗贼所经民
多流亡驿递艰乏虽朝廷每加存恤而恩赐贵胄陪
于常使于是俛首执役之民困焉夫中书天下之本
至议论可否惟六部得参覆之王公是行也知天下
民力之艰阅四方图籍之便明察治体以重者论此
其时欤传曰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
之今邦畿之内来者所集凡告至书物资国惠民有
关治道之重者参之覆之其在王公乎其在王公乎
申生论
骊姬搆难于晋嬖献公谋于宗卿赂其幸臣使太子
卷五 第 12a 页
申生竟罹不辨之祸由是二公子出奔逐群公子晋
室之衰实基于此初姬以申生贤且长国人所归故
速之死然申生虽亡奚齐亦灭二公子蹑踵而归重
耳卒以霸国二十年间斯民涂炭晋之社稷不绝如
线而惠怀无亲秦嬴失莭晋之宗盟于是乎乱当时
使申生从士蔿梁馀之言如二公子者出幸而天假之
年得返晋国以主社稷不紊宗祧则亦何害于名义
倘使二公子皆如申生不过获一孝恭之名晋之有
国其能国乎女孽之祻甚矣自古国乱家亡靡不由
兹嗟夫
盗杀韩相使累论
室之衰实基于此初姬以申生贤且长国人所归故
速之死然申生虽亡奚齐亦灭二公子蹑踵而归重
耳卒以霸国二十年间斯民涂炭晋之社稷不绝如
线而惠怀无亲秦嬴失莭晋之宗盟于是乎乱当时
使申生从士蔿梁馀之言如二公子者出幸而天假之
年得返晋国以主社稷不紊宗祧则亦何害于名义
倘使二公子皆如申生不过获一孝恭之名晋之有
国其能国乎女孽之祻甚矣自古国乱家亡靡不由
兹嗟夫
盗杀韩相使累论
卷五 第 12b 页
士之未仕也尽孝敬于事亲事长而临下加之以恩
处事断之以义此君子之道也若既仕也以之事君
临众则可以立功扬名流芳百世苟为不然则虽刲
股食亲亡身徇国无足云矣女之未嫁也尽孝敬于
事亲事长而处闺门有礼若既嫁也以之事舅姑事
夫和妯娌则妇德毋仪可为家训苟为不然则虽殒
身立家无足云矣尝观传载聂政姊一事可谓流俗
鄙人之尚者夫聂政怀严仲子奉巳之私而杀韩相
侠累其罪六矣故宁殒身以自逃于王法所以皮面
决眼者盖亦自耻其行而不敢暴白于世故宁灭名
以自逃于名义此其志也不然其身之不恤奚暇恤
处事断之以义此君子之道也若既仕也以之事君
临众则可以立功扬名流芳百世苟为不然则虽刲
股食亲亡身徇国无足云矣女之未嫁也尽孝敬于
事亲事长而处闺门有礼若既嫁也以之事舅姑事
夫和妯娌则妇德毋仪可为家训苟为不然则虽殒
身立家无足云矣尝观传载聂政姊一事可谓流俗
鄙人之尚者夫聂政怀严仲子奉巳之私而杀韩相
侠累其罪六矣故宁殒身以自逃于王法所以皮面
决眼者盖亦自耻其行而不敢暴白于世故宁灭名
以自逃于名义此其志也不然其身之不恤奚暇恤
卷五 第 13a 页
其同气哉而其姊乃哭之曰是轵深井里聂政也以
妾在故自刑以绝从妾柰何畏诛以灭贤弟之名呜
呼以匹夫怀私恩而杀一国相其姊犹称其贤倘加
之以怀私犯上者则将何以名之耶由此观之聂政
之悖礼犯义而成其盗名者其姊也夫其姊也夫故
书曰盗杀韩相侠累
蟢斗踦说
朱子夏坐有嬉斗长踦于牖下俄顷踦败蟢啮而食
之予怜其同类也而相残焉解而置之则踦巳毙夫
踦蜘蛛类也小腹而长踦蟢亦蜘蛛类也斑而短螯
差小于踦而其斗甚力螯甚利所以踦见败也予伤
妾在故自刑以绝从妾柰何畏诛以灭贤弟之名呜
呼以匹夫怀私恩而杀一国相其姊犹称其贤倘加
之以怀私犯上者则将何以名之耶由此观之聂政
之悖礼犯义而成其盗名者其姊也夫其姊也夫故
书曰盗杀韩相侠累
蟢斗踦说
朱子夏坐有嬉斗长踦于牖下俄顷踦败蟢啮而食
之予怜其同类也而相残焉解而置之则踦巳毙夫
踦蜘蛛类也小腹而长踦蟢亦蜘蛛类也斑而短螯
差小于踦而其斗甚力螯甚利所以踦见败也予伤
卷五 第 13b 页
踦之毙而恶蟢之不仁也嗟咨良久有童子来视之
曰长踦盖俗所谓壁劳也灯壁间善蹑人影则损人
精气予不知其实能否也然恶其所嗜之不仁而亦
为不仁之嗜矣书以记之
潜虚易说
天地之数阳奇阴耦阳不能独立也必以阴对持故
一必二二必四小数极于四凡一二三四生数也大
数极于九凡此八九六成数也至五则变居数上而
天地之数备矣至十则复为一二五合而成阴阳之
功万物变化鬼神之用也天数五一三五七九阳奇
之数也地数五二四六八十阴耦之数也奇与耦相
曰长踦盖俗所谓壁劳也灯壁间善蹑人影则损人
精气予不知其实能否也然恶其所嗜之不仁而亦
为不仁之嗜矣书以记之
潜虚易说
天地之数阳奇阴耦阳不能独立也必以阴对持故
一必二二必四小数极于四凡一二三四生数也大
数极于九凡此八九六成数也至五则变居数上而
天地之数备矣至十则复为一二五合而成阴阳之
功万物变化鬼神之用也天数五一三五七九阳奇
之数也地数五二四六八十阴耦之数也奇与耦相
卷五 第 14a 页
得一必有二也奇与耦相合一生水而六成之也以
五生数合五成数故小衍之则成一大衍之则成五
十也成必有损故损一以为用其用四十有九也合
五奇五耦则天地之数五十有五矣此天然之数也
太玄潜虚乃以五行生数为原荧本廿基五行成数
为委焱未刃冢又以生成之数十则去一而存九去
二则存八溯而上之去七六五四三二一至十则不
去积所去之数四十五而存其五十五行以为潜虚
此人为之数也夫昜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
生八卦奇而耦耦而奇三才之道备矣乾坤阖辟化
育之功也天地变化生物之序也一往一来复姤之道
五生数合五成数故小衍之则成一大衍之则成五
十也成必有损故损一以为用其用四十有九也合
五奇五耦则天地之数五十有五矣此天然之数也
太玄潜虚乃以五行生数为原荧本廿基五行成数
为委焱未刃冢又以生成之数十则去一而存九去
二则存八溯而上之去七六五四三二一至十则不
去积所去之数四十五而存其五十五行以为潜虚
此人为之数也夫昜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
生八卦奇而耦耦而奇三才之道备矣乾坤阖辟化
育之功也天地变化生物之序也一往一来复姤之道
卷五 第 14b 页
也一进一退否泰之几也又若损之惩忿窒欲益之
迁善改过鸣谦则言鸣豫则凶天时人事之理蔑以
加焉虽然久于斯道者其惟恒乎至若吉凶祻福消
长存亡之几以此知来以此藏往亦曰诚而巳矣知
微子读易甚熟衍数甚精诵卦文彖象文言其应如
响求予作天地山川人物草木之象仆既为之象形
矣不能无书书不尽言寄之象外
异城说
至正丁亥冬寓京口乾元宫之宝俭斋适毗陵监郡
岳忽难平阳同知散笠台偕来访自言在延祐间忝
宿卫近侍时有佛 国使来朝备言其域当日没之
迁善改过鸣谦则言鸣豫则凶天时人事之理蔑以
加焉虽然久于斯道者其惟恒乎至若吉凶祻福消
长存亡之几以此知来以此藏往亦曰诚而巳矣知
微子读易甚熟衍数甚精诵卦文彖象文言其应如
响求予作天地山川人物草木之象仆既为之象形
矣不能无书书不尽言寄之象外
异城说
至正丁亥冬寓京口乾元宫之宝俭斋适毗陵监郡
岳忽难平阳同知散笠台偕来访自言在延祐间忝
宿卫近侍时有佛 国使来朝备言其域当日没之
卷五 第 15a 页
处土地甚广有七十二酋长地有水银海周围可四
五十里国人取之之法先于近海十里掘坑井数十
然后使健夫骏马驰骤可逐飞鹰者人马皆贴以金
薄迤逦行近海日照金光晃曜则水银滚沸如潮而
来势若粘裹其人即回马疾驰水银随后赶至行稍
迟缓则人马俱为水银扑没人马既回速于是水银
之势渐远力渐微却复奔回遇坑井则水银溜积其
中然后其国人旋取之用香草同煎皆花银也其地
又能撚毛为布谓之梭福用密昔丹叶染成沉绿浣
之不淡其馀氍毹锦叠皆常产也至正壬午间献黑
马高九尺馀鬉尾垂地七尺即其地所产来使四年
五十里国人取之之法先于近海十里掘坑井数十
然后使健夫骏马驰骤可逐飞鹰者人马皆贴以金
薄迤逦行近海日照金光晃曜则水银滚沸如潮而
来势若粘裹其人即回马疾驰水银随后赶至行稍
迟缓则人马俱为水银扑没人马既回速于是水银
之势渐远力渐微却复奔回遇坑井则水银溜积其
中然后其国人旋取之用香草同煎皆花银也其地
又能撚毛为布谓之梭福用密昔丹叶染成沉绿浣
之不淡其馀氍毹锦叠皆常产也至正壬午间献黑
马高九尺馀鬉尾垂地七尺即其地所产来使四年
卷五 第 15b 页
至乞失密又四年至中州过七度海方抵京师焉岳
监郡竺同知既别去仆书而记其说是岁十一月十
元日也
萧景茂传
萧景茂者漳州龙溪县隔州里人也性谨厚以信义
著于乡里至元甲子山寇劫掠漳浦县诸乡景茂率乡人
树木立栅贼至坚不得入而别乡民有潜与贼谋者
引之从间道入由是景茂被执贼倨坐使拜景茂曰
汝贼也吾何拜为贼乃生置景茂军中俾藉以诱民
胁从景茂骂曰逆贼国家何负汝而反耶汝之族党
何辜而汝累之汝之乡民何辜而汝累之贼相顾语
监郡竺同知既别去仆书而记其说是岁十一月十
元日也
萧景茂传
萧景茂者漳州龙溪县隔州里人也性谨厚以信义
著于乡里至元甲子山寇劫掠漳浦县诸乡景茂率乡人
树木立栅贼至坚不得入而别乡民有潜与贼谋者
引之从间道入由是景茂被执贼倨坐使拜景茂曰
汝贼也吾何拜为贼乃生置景茂军中俾藉以诱民
胁从景茂骂曰逆贼国家何负汝而反耶汝之族党
何辜而汝累之汝之乡民何辜而汝累之贼相顾语
卷五 第 16a 页
曰吾杀人多矣凡至吾砦者皆哀号以求生未有若
此饿夫倔强不屈者度其志终不为吾用与其存之
以取辱曷若杀之以令众遂缚景茂于树刲其肉使自
啖之景茂含血而骂曰我食已肉虽死不惮汝䓁逆
贼将辟尸万段虽狗彘不食汝肉也贼怒绝其舌而
死是年某月贼既乎龙溪县以事闻给赙葬之礼俾
复其家于乎勇㦲礼曰臣下竭力尽能以立功于国
君必报之以爵禄又曰有义之谓勇敢夫景茂者编
氓也卒然遇寇至能备禦以护其乡有比闾之义焉
临难能死事有敢勇之义焉生虽无爵死宜报焉
此饿夫倔强不屈者度其志终不为吾用与其存之
以取辱曷若杀之以令众遂缚景茂于树刲其肉使自
啖之景茂含血而骂曰我食已肉虽死不惮汝䓁逆
贼将辟尸万段虽狗彘不食汝肉也贼怒绝其舌而
死是年某月贼既乎龙溪县以事闻给赙葬之礼俾
复其家于乎勇㦲礼曰臣下竭力尽能以立功于国
君必报之以爵禄又曰有义之谓勇敢夫景茂者编
氓也卒然遇寇至能备禦以护其乡有比闾之义焉
临难能死事有敢勇之义焉生虽无爵死宜报焉
卷五 第 16b 页
存复斋文集卷之五
卷五 第 17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