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全汉文 卷三十四 (自动笺注)
貢禹
公元前48年
字少翁瑯邪人
宣帝時明經博士,出為涼州刺史,病去官
復舉賢良,為河內去官
元帝即位,征為諫大夫,遷光祿大夫,歷長信少府,代陳萬年御史大夫
上書乞骸骨
臣禹年老貧窮家訾不滿萬錢妻子糠豆不贍裋褐不完。
有田百三十畝,陛下過意徵臣,臣賣田百畝,以供車馬
至,拜為諫大夫,秩八百石,奉錢月九千二百。
廩食太官,又蒙賞賜四時雜繒綿絮衣服酒肉果物德厚甚深。
疾病侍醫臨治,賴陛下神靈,不死而活。
又拜為光祿大夫,秩二千石奉錢月萬二千。
祿賜愈多,家日以益富,身日以益尊,誠非草茅愚臣所當蒙也。
伏自念終亡以厚恩日夜慚愧而已
臣禹犬馬之齒八十一,血氣衰竭耳目聰明非復能有補益所謂素餐屍祿朝之臣也。
自痛去家三千里,凡有一子,年十二,非有在家為臣棺槨者也。
誠恐一旦蹴真仆氣竭,不復自還,汙席薦宮室骸骨棄捐孤魂不歸
不勝私願,願乞骸骨及身歸鄉裏,死亡所恨。
漢書·貢禹傳
上書得失
口錢
古民賦算口錢,起武帝征伐四夷重賦於民,民產三歲,則出口錢,故民重困至於生子輒殺,甚可悲痛。
宜令兒七歲去齒出口錢,年二十乃算。
漢書·貢禹傳
錢幣
古者不以金錢為幣,專意於農,故一夫不耕,必有受其饑者。
漢家鑄錢,及諸鐵官,皆置吏卒徒,攻山銅鐵一歲十萬人已上,中農七人,是七十萬人常受其饑也。
地數百丈,銷陰氣之精,地臧空虛不能含氣出雲,斬伐林木亡有時禁水旱之災,未必繇此也。
五銖錢已來七十餘年,民坐盜鑄錢被刑者眾,富人積錢滿室,猶亡厭足。
民心動搖商賈求利,東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歲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稅
農夫父子暴露中野不避寒暑,捽草杷土,手足胼胝,已奉谷租,又出稿稅鄉部私求不可勝供。
故民棄本逐末,耕者不能半,貧民雖賜之田,猶賤賣以賈,窮則起為盜賊
何者
末利深而惑於錢也。
是以奸邪不可禁,其原皆起於錢也。
疾其末者絕其本,宜罷采珠玉金銀鑄錢之官,亡復以為幣。
市井勿得販賣,除其租銖之律,租稅祿賜皆以布帛及谷,使百姓歸於農,復古道便。
漢書·貢禹傳,又略見食貨誌。)
宮衛免諸官奴婢。
離宮長樂宮衛,可減其大半,以寬繇役。
又諸官奴十萬餘人戲遊亡事,稅良民以給之,歲費五六鉅萬,宜免為庶人稟食
漢書·貢禹傳
戍卒
令代關東戍卒,乘北邊亭塞候望
漢書·貢禹傳
販賣
近臣自諸曹侍中以上,家亡得私販賣,與民爭利
犯者輒免官削爵不得仕宦
漢書·貢禹傳
贖罪
孝文皇帝時,貴廉潔,賤貪汙賈人贅婿及吏坐贓者,皆禁錮不得為吏,賞善罰惡不阿親戚,罪白者伏其誅,疑者以與民,亡贖罪之法,故令行禁止海內大化天下斷獄四百,與刑錯亡異。
武帝始臨天下尊賢用士,辟地廣境數千里自見大威行,遂從耆欲用度不足,乃行壹切之變,使犯法贖罪入谷者補吏,是以天下奢侈,官亂民貧,盜賊並起,亡命者眾。
郡國恐伏其誅,則擇便巧史書習於計簿能欺上府者,以為右職奸軌不勝,則取勇猛操切百姓者,以苛暴威服下者,使居大位
故亡義而有財者顯於世,欺謾善書者尊於朝,悖逆勇猛者貴於官。
故俗皆曰:「何以孝弟為?
財多而光榮
何以禮義為?
史書仕宦
何以謹慎為?
勇猛而臨官。
」故黥劓髡鉗者,猶復攘臂為政於世,行雖犬彘,家富勢足,目指氣使,是為賢耳。
故謂居官而置富者為雄桀,處奸而得利者為壯士,兄勸其弟,父勉其子,俗之壞敗乃至於是
察其所以然者,皆以犯法贖罪,求士不得真賢,相守崇財利,誅不行所致也。
今欲興至治,致太平,宜除贖罪之法。
守選不以實,及有臧者,輒行其誅,亡但免官,則爭盡力為善,貴孝弟賤賈人,進真賢舉實廉,而天下治矣。
孔子匹夫之人耳,以樂道正不解之故,四海之內,天下之君,微孔子之言,亡所折中
況乎漢地之廣,陛下之德,處南面之尊,秉萬乘之權,因天地之助,其於變世易俗,調和陰陽陶冶萬物化正天下易於決流抑隊。
成康以來,幾且千歲,欲為治者甚眾,然而太平不復興者,何也?
以其舍法度任私意,奢侈行而仁義廢也。
陛下深念高祖之苦,醇法太宗之治正己以先下,選賢以自輔,開進忠正,致誅奸臣遠放諂佞放出園陵之女,罷倡樂,絕鄭聲去甲乙之帳,退偽薄之物,修節儉之化,驅天下之民皆歸於農,如此不解,則三王可侔五帝可及
陛下留意省察天下幸甚
漢書·貢禹傳,又見藝文類聚五十四。)
奏宜放古自節
古者宮室有制宮女不過九人秣馬不過八匹;墻塗而不雕,木摩而不刻,車輿器物,皆不文畫苑囿不過數十里,與民共之;任賢使能什一而稅,亡它賦斂繇戍之役,使民歲不過三日,千里之內自給千里之外,各置貢職而已
天下家給人足頌聲並作。
高祖孝文孝景皇帝循古節儉宮女不過十餘,廄馬百餘匹。
孝文皇帝衣綈履革,器亡雕文金銀之飾。
後世爭為奢侈轉轉益盛,臣下相放效,衣服履絝刀劍,亂於主上主上臨朝入廟,眾人不能別異,甚非其宜。
然非自知奢僭也,猶魯昭公曰:「吾何僭矣?」
大夫諸侯諸侯天子天子過天道,其日久矣。
承衰救亂,矯復古化在於陛下
臣愚以為盡如太古難,宜少放古,以自節焉。
論語曰:「君子樂節禮樂
方今宮室已定亡可奈何矣,其餘盡可減損
故時齊三服官輸物不過十笥方今齊三服官作工數千人一歲費數鉅萬
蜀廣漢主銀器,歲各用五百萬。
三工官官費五千萬,東西織室亦然
廄馬萬匹
臣禹嘗從之東宮見賜杯案,盡文畫金銀飾,非當所以賜食臣下也。
東宮之費,亦不可勝計
天下之民,所為大饑死者是也
今民大饑而死,死又不葬,為犬豬所食。
人至相食,而廄馬,苦其大肥氣盛怒至,乃日步作之。
王者受命於天,為民父母,固當若此乎!
不見邪?
武帝時,又多取好女,至數千人,以填後宮
棄天下昭帝幼弱霍光專事,不知禮正,妄多臧金錢財物,鳥獸魚鱉牛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盡瘞臧之,又皆以後宮女置於園陵大失禮,逆天心,又未必武帝意也。
昭帝晏駕光復行之。
至孝宣皇帝時陛下烏有所言,群臣亦隨故事,甚可痛也!
故使天下承化取女大過度,諸侯妻妾或至數百人豪富吏民,畜歌者至數十人是以內多怨女,外多曠夫
眾庶葬埋,皆虛地上實地下。
其過自上生,皆在大臣故事之罪也。
陛下深察古道,從其儉者,大減損乘輿服御器物三分去二。
子產多少有命審察後宮,擇其賢者,留二十人,餘悉歸之。
及諸陵園亡子者,宜悉遣。
杜陵宮人數百,誠可哀憐也。
廄馬亡過數十匹。
獨舍長安城南苑地,以為田獵之囿,自城西南至山西,皆復其田,以與貧民
方今天下饑饉,可亡大自損減以救之,稱天意乎?
天生聖人,蓋為萬民非獨使自娛而已也。
故詩曰:「天難諶斯,不易惟王。
」「上帝臨汝,毋貳爾心。
」「當仁不讓
」獨可以聖心諸天地,揆之往古,不可臣下議也。
若其阿意順指,隨君上下,臣禹不勝拳拳不敢不盡愚心
漢書·貢禹傳
奏請正定廟制
古者天子七廟,今孝惠孝景廟,皆親盡,宜毀,及郡國不應古禮宜正定。
漢書·韋玄成傳)
匈奴侍子
公元前45年
春秋之義,「許夷狄者,不壹而足
」今郅支單於鄉化未醇,所在絕遠,宜令使者送其子至而還
漢書·陳湯傳:初元四年郅支遣使奉獻,因求侍子願為內附
漢議衛司馬谷吉送之,御史大夫貢禹博士以為。)
匡衡
公元前48年
字稚圭東海承人
宣帝時射策甲科以不應令,除為太常掌故調補平原文學
元帝即位大司馬史高議曹史,薦為郎中,遷博士給事中,進光祿大夫太子少傅,拜光祿勛御史大夫
建昭中韋玄成丞相封樂安侯
成帝即位,連乞骸骨
不許建始三年免為庶人
上疏政治得失
臣聞五帝不同禮,三王異教民俗殊務,所遇之時異也。
陛下聖德,開太平之路,閔愚吏民觸法抵禁比年大赦,使百姓改行自新天下幸甚
臣竊見大赦之後奸邪不為衰止今日大赦明日犯法相隨入獄,此殆導之未得其務也。
保民者,「陳之以德義」,「示之以好惡」,觀其失而制其宜,故動之而和,綏之而安。
今天下俗,貪財賤義,好聲色,上侈靡廉恥節薄淫辟之意縱,綱紀失序,疏者逾內,親戚之恩薄,婚姻之黨隆,茍合僥幸,以身設利
不改其原,雖歲赦之,刑猶難使錯而不用也。
臣愚以為宜壹曠然大變其俗。
孔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
朝廷者,天下楨幹也。
卿大夫相與循禮恭讓,則民不爭好仁樂施,則民不暴上義高節,則民興行寬柔和惠,則眾相愛。
四者,明王所以不嚴成化也。
何者
朝有變色之言,則下有爭鬥之患;上有自專之士,則下有不讓之人;上有克勝之佐,則下有傷害之心;上有好利之臣,則下有盜竊之民:此其本也。
俗吏之治,皆不本禮讓而上克暴,或忮害好陷人於罪,貪財慕勢故犯法者眾,奸邪不止,雖嚴刑峻法,猶不為變。
此非其天性有由然也。
臣竊考國風之詩,周南、召南被賢聖之化深,故篤於行而廉於色。
鄭伯好勇,而國人暴虎;秦穆貴信,而士多從死;陳夫人好巫,而民淫祀晉侯好儉,而民畜聚太王躬仁,邠國貴恕
由此觀之,治天下者,審所上而已
今之偽薄忮害不讓極矣。
聞教之流,非家至而人說之也。
賢者在位,能者布職朝廷崇禮百僚敬讓
道德之行,由內及外,自近者始,然後民知所法,遷善日進而不自知
是以百姓安,陰陽和,神靈應,而嘉祥見。
詩曰:「商邑翼翼,四方之極;壽考且寧,以保我後生
」此成湯所以至治保子孫,化異俗而懷鬼方也。
長安天子之都,親承聖化,然其習俗無以異於遠方郡國來者無所法則,或見侈靡放效之。
教化原本風俗樞機,宜先正者也。
臣聞天人之際精祲有以相蕩善惡有以相推,事作乎下者象動乎上,陰陽之理,各應其感,陰變靜者動,陽蔽則明者晻,水旱之災,隨類而至。
關東連年饑饉百姓乏困,或至相食,此皆生於賦斂多,民所共者大,而吏安集不稱之效也。
陛下祗畏天戒哀閔元元,大自減損,省甘泉建章宮衛,罷珠崖偃武行文將欲唐虞之隆,絕殷周之衰也。
見罷珠崖詔書者,莫不欣欣,人自以將見太平也。
宜遂減宮室之度,省靡麗之飾,考制度,修外內,近忠正,遠巧佞放鄭衛,進雅頌,舉異材,開直言,任溫良之人,退刻薄之吏,顯潔白之士,昭無欲之路,覽六藝之意,察上世之務,明自然之道,博和睦之化,以崇至仁,匡失俗易民視,令海內昭然鹹見本朝之所貴,道德弘於京師淑問揚乎疆外然後大化可成,禮讓可興也。
漢書·匡衡傳)
上疏治性正家
臣聞治亂安危之機,在乎所用心,蓋受命之王,務在創業垂統,傳之無窮,繼體之君,心存於承宣先王之德而褒大其功。
昔者成王嗣位,思述文武之道以養其心,休烈盛美,皆歸之二後不敢專其名,是以上天歆享鬼神祐焉。
其詩曰:「念我皇祖陟降廷止。
」言成王常思祖考之業,而鬼神祐助治也
陛下聖德天覆子愛海內,然陰陽未和奸邪未禁者,殆論議者未丕揚先帝盛功爭言制度不可用也,務變更之,所更或不可行,而復復之,是以群下更相是非吏民無所信。
臣竊恨國家樂成之業,而虛為此紛紛也。
願陛上詳統業之事,留神遵制揚功以定群下之心。
大雅曰:「無念爾祖,聿修厥德。
孔子著之孝經首章,蓋至德之本也。
傳曰:「審好惡,理情性,而王道畢矣。
」能盡其性,然後盡人物之性;能盡人物之性,可以天地之化。
治性之道,必審己所有餘,而強其所不足
聰明疏通者戒於大察,寡聞少見者戒於雍蔽勇猛剛強者戒於大暴,仁愛溫良者戒於無斷湛靜安舒者戒於後時廣心浩大者戒於遺忘
審己之所當戒,而齊之以義,然後中和之化應,而巧偽之徒不敢比周而望進。
陛下所以聖德
臣又聞室家之道修,則天下之理得,故詩始國風,禮本寇婚。
始乎國風原情性而明人倫也;本乎冠婚,正基兆而防未然也。
福之興,莫不本乎室家,道之衰,莫不始乎囷內。
故聖王必慎妃後之際,別嫡長之位。
禮之於內也,卑不逾尊,新不先故所以人情而理陰氣也。
其尊適而卑庶也,適子冠乎阼,禮之用醴,眾子不得與列,所以貴正體而明嫌疑也。
虛加禮文而巳,乃中心與之殊異,故禮探其情而見之外也。
聖人動靜遊燕所親物得其序;得其序,則海內自修百姓從化
如當親者疏,當尊者卑,則佞巧之奸,因時而動,以亂國家。
聖人慎防其端,禁於未然不以私恩公義
陛下聖德純備,莫不修正,則天無為而治
詩雲:「於以四方克定厥家。
」傳曰:「正家天下定矣
」(漢書·匡衡傳)
上疏妃匹經學威儀之則
陛下至孝哀傷思慕,不絕於心,未有遊虞弋射之宴,誠隆於慎終追遠無窮已也。
竊願陛下雖聖性得之,猶復加聖心焉。
詩雲:「煢煢在疚
」言成王喪畢思慕意氣未能平也。
所以文武之業,崇大化之本也。
臣又聞之師曰:「匹配之際,生民之始,萬福之原。
婚姻禮正然後品物遂而天命全。
孔子論詩,以關雎為始,言太上者,民之父母後夫人之行,不侔天地,則無以神靈之統,而理萬物之宜。
故詩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言能致其貞淑不貳其操,情欲之感,無介容儀宴私之意,不形動靜,夫然後可以至尊,而為宗廟主,此綱紀之首,王教之端也。
上世已來三代興廢未有不由此者也。
陛下詳覽得失盛衰之效,以定大基,采有德,戒聲色,近嚴敬,遠技能
竊見聖德純茂專精詩書好樂無厭
臣衡材駑,無以輔相善義宣揚德音
臣聞六經者,聖人所以統天地之心,著善惡之歸,明吉兇之分,通人道之正,使不悖於其本性者也。
故審六藝之指,則天人之理,可得而和,草木昆蟲,可得而育,此永永不易之道也。
論語、孝經,聖人言行之要,宜究其意。
公元前30年
臣又聞聖王自為動靜周旋奉天承親,臨朝享臣,物有節文,以章人倫
欽翼祗栗事天之容也;溫恭敬遜,承親之禮也;正躬嚴恪,臨眾之儀也;嘉惠和說,饗下之顏也。
舉錯動作,物遵其儀,故形為仁義,動為法則。
孔子曰:「德義可尊,容止可觀進退可度,以臨其民,是以其民畏而愛之,則而象之。
大雅雲:「敬慎威儀,惟民之則。
諸侯正月朝覲天子天子道德昭穆穆以視之,又觀以禮樂饗醴乃歸。
萬國不獲祉福蒙化成俗
今正月初幸路寢臨朝賀,置酒以饗萬方,傳曰「君子慎始」,願陛下留神動靜之節,使群下得望盛德休光以立基楨天下幸甚
漢書·匡衡傳)
奏免陳湯
以吏二千石奉使顓命蠻夷中,不正以先下,而盜所收康居財物,戒官屬曰:「絕域事不覆校,雖在赦前,不宜處位
」(漢書·匡衡傳:成帝初即位丞相復奏。)
奏徙南北郊
帝王之事,莫大承天之序,承天之序,莫重於郊祀,故聖王盡心極慮,以建其制。
祭天南郊就陽之義也;瘞地北郊,即陰之象也。
天之於天子也,因其所都而各饗焉。
往者孝武皇帝甘泉宮,即於雲陽泰畤,祭於宮南
今行常幸長安郊見皇天反北之泰陰,祠後土,反東之少陽,事與古制殊。
又至雲陽,行溪谷中,厄陜,且百里汾陰則渡大川,有風波楫之危,皆非聖所宜數乘。
郡縣治道共張吏民困苦百官煩費
勞所保之民,行危險之地,難以神靈祈福祐,殆未合承天子民之意。
昔者文武郊於豐鄗成王郊於雒邑
由此觀之,天隨王者所居而饗之,可見也。
甘泉泰畤河東後土之祠,宜可徙置長安合於古帝王
願與群臣議定
漢書郊祀誌下:成帝初即位丞相衡、御史大夫張譚奏言雲雲奏可。)
陛下聖德匆明上通承天之大,典覽群下,使各悉心盡慮,議郊祀之處,天下幸甚
臣聞廣謀從眾,則合於天心,故洪範曰:「三人占,則從二人之言。
」言少從多之義也。
論當往古宜於萬民,則依而從之;違道寡與,則廢而不行
今議者五十八人,其五十人言當徙之義,皆著於經傳,同於上世便於吏民八人不案經藝考古制,而以為不宜無法之議,難以吉兇
大誓曰:「正稽古,建功立事可以永年,丕天之大律
」詩曰:「毋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監在茲。
」言天之日監王者之處也。
又曰:「乃眷西顧,此維予宅」,言天以文王之都為居也。
宜於長安定南北郊,為萬世基。
漢書·郊祀誌下:右將軍王商五十人以為宜徙,於是衡、譚奏議天子從之。)
上言郊壇偽飾
甘泉泰畤紫壇八觚宣通八方
五帝周環其下,又有群神之壇。
尚書六宗望山川、遍群神之義,紫壇有文章采黼黻之飾及玉、女樂石壇仙人祠、瘞鸞路騂駒寓龍馬不能得其象於古。
臣聞郊柴毛本作紫。
)壇,饗帝之義,掃地而祭,上質也。
大呂,舞雲門,以俟天神,歌大簇,舞鹹池,以俟地祗,其牲用犢,其席槁稭,其器陶匏,皆因天地之性,貴誠上質不敢修其文也。
以為神祗功德至大,雖修精微而備庶物,猶不足報功,惟至誠為可,故(毛本作致)上質不飾,以章天德
紫壇偽飾女樂鸞路騂駒龍馬石壇之屬,宜皆勿修。
漢書·郊祀誌下:衡言
又言罷雍鄜密上下
王者各以其禮制祀天地,非因異世所立而繼之。
今雍,鄜、密、上下畤,本秦侯各以其意所立,非禮之所載術也。
漢興之初儀制未及定,即且因秦故祠,復立北畤
今既稽古建定天地大禮,郊見上帝青赤白黃五方之帝皆畢陳,各有位饌,祭祀備具
諸侯所妄造,王者不當長遵。
北畤未定時所立,不宜復修。
漢書·郊祀誌下:衡又言,天子皆從焉。)
條奏罷群祠
長安廚官縣官給祠郡國神方使者所祠,凡六百八十三所,其二,百八所,應禮,及疑無明文,可奉祠如故
其餘四百七十五所,不應禮,或復重,請皆罷。
漢書·郊祀誌下:是歲衡、譚復條奏雲雲奏可。)
奏罷諸毀廟
以上不平,故復諸所罷祠,卒不蒙福。
案衛思後、戾太子、戾後園,親未盡。
孝惠孝景廟親盡,宜毀。
太上皇孝文孝昭太後昭靈後、昭哀後、武哀王祠,請悉罷,勿奉。
漢書·韋玄成傳:元帝崩,衡奏言雲雲奏可。)
華陰守丞嘉封事
大臣者,國家股肱萬姓瞻仰,明王所慎擇也。
傳曰:「下輕上爵賤人柄臣,則國家搖動,而民不靜矣。
」今嘉從守丞而圖大臣之位,欲以匹夫徒步之人,而超九卿之右,非所重國家而尊社稷也。
自堯之用舜,文王太公,猶試然後爵之,又況朱雲者乎?
素好勇,數犯亡命,受易頗有師道,其行義未有以異。
御史大夫禹,潔白廉正經術通明,有伯夷史魚之風,海內莫不聞知,而嘉猥稱雲,欲令為御史大夫,妄相稱舉,疑有奸心漸不可長下有案驗,以明好惡
漢書·朱雲傳:元帝時貢禹御史大夫,而華陰守丞嘉上封事,言朱雲試守御史大夫
上乃下其問公卿太子少傅匡衡以為。)
孔子世為殷後議
王者二王後所以其先王而通三統也。
其犯誅絕之罪者絕,而更封他親為始封君上承王者始祖
春秋之義,諸侯不能守其社稷者絕。
宋國已不守其統而失國矣,則宜更立殷後為始封君而上承湯統,非當繼宋之絕侯也,宜明得殷後而已
今之故宋,推求其嫡,久遠不可得;雖得其嫡,嫡之先已絕,不當得立。
禮記孔子曰:「,殷人也。
先師共傳,宜以孔子世為湯後。
漢書·梅福傳)
郅支縣頭稿街議
郅支名王首,更歷諸國,蠻夷莫不聞知。
月令掩骼埋胔」之時,宜勿縣。
漢書·陳湯傳:丞相匡衡御史大夫每系延壽以為雲雲車騎將軍許嘉右將軍王商以為宜縣,有詔將軍議是。)
甘延壽陳湯封爵
郅支亡逃失國竊號絕域,非真單於
漢書·陳湯傳:元帝公卿議封焉,議者皆以為宜如軍法捕斬單於匡衡石顯以為。)
高祖孝文武廟
嗣曾皇帝恭承洪業夙夜不敢康寧,思育休烈,以章祖宗盛功
動作接神,必因古聖之經。
往者有司以為前因幸而立廟,將以系海內之心,非為尊祖嚴親也。
今賴宗廟之靈,六合之內莫不附親,廟宜一居京師天子親奉,郡國廟可止毋修。
皇帝祗肅舊禮尊重神明,即告於祖宗不敢失。
皇帝有疾不豫乃夢祖宗見戒以廟,楚王夢亦有其序。
皇帝悼懼,即詔臣衡復修立
謹案上世帝王祖禰大義,皆不敢自親
郡國卑賤不可使獨承。
祭祀之義,以民為本,間者歲數不登百姓困乏郡國無以修立
兇年歲事不舉,以祖禰之意為不樂,是以不敢復。
如誠非禮義之中,違祖宗之心,咎盡在臣衡,當受其殃,大被其疾,隊在溝瀆之中。
皇帝至孝肅慎,宜蒙祐福,唯高皇帝孝文皇帝孝武皇帝省察右饗皇帝之孝,開賜皇帝眉壽無疆,令所疾日瘳,平復反常永保宗廟天下幸甚
漢書韋玄成傳)
告謝毀廟
往者大臣以為在昔帝王,承祖宗休典取象天地天序五行人親五屬天子奉天,故率其意而尊其制。
是以禘嘗之序,靡有過五。
受命之君,躬接於天,萬世不墮。
繼烈以下五廟而遷,上陳太祖間歲而袷,其道應天,故福祿永終
太上皇受命而屬盡,義則當遷
以為莫大嚴父,故父之所尊,子不敢不承,父之所異,子不敢同。
禮,公子不得為母信,為後,則於子祭,於孫止,尊祖嚴父之義也。
寢日四上食,園廟閑祠,皆可亡修。
皇帝思慕悼懼,未敢盡從。
惟念高皇帝德茂盛,受命溥將欽若稽古承順天心子孫本支陳錫無疆,誠以為遷廟合祭久長之策,高皇帝之意,乃敢不聽?
即以令日太上孝惠廟,孝文太後孝昭太後寢,將以昭祖宗之德,順天人之序,定亡窮之業。
皇帝受茲福,乃有不能供職之疾。
皇帝願復修立承祀,臣衡等鹹以為不得
不合高皇帝孝惠皇帝孝文皇帝孝武皇帝孝昭皇帝孝宣皇帝太上皇孝文太後孝昭太後之意,罪盡在臣衡等,當受其咎。
皇帝尚未平,詔中朝臣具復毀廟之文。
臣衡中朝臣鹹復以為天子之祀,義有所斷,禮有所承,違統背制,不可奉先祖,皇天不祐,鬼神不饗。
六藝所載,皆言不當無所依緣,以作其文。
事如失指,罪乃在臣衡,當深受其殃。
皇帝宜厚蒙祉福嘉氣日興疾病平復永保宗廟與天亡極群生百神,有所歸息。
漢書韋玄成傳)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