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全汉文 卷三十六 (自动笺注)
劉向(二)
使外親上變
公元前186年
竊聞故前將軍蕭望之等,皆忠正無私,欲致大治,忤於貴戚尚書
道路人聞望之等復進,以為且復毀讒,必曰嘗有過之臣不宜復用,是大不然
臣聞春秋地震,為在位執政太盛也,不為三獨夫動,亦已明矣。
往者高皇帝時季布有罪至於夷滅,後赦以為將軍高後孝文之間卒為名臣
孝武帝時,倪寬有重罪系,按道侯韓說諫曰:「前吾丘壽王死,陛下至今恨之;今殺寬,後將復大恨矣!
上感其言,遂貰寬,復用之,位至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未有及寬者也。
董仲舒私為災異書,主父偃取奏之,下吏,罪至不道幸蒙不誅,復為太中大夫膠西相,以老病免歸
漢有所欲興,常有詔問。
仲舒世儒宗,定議有益天下
孝宣皇帝時夏侯勝誹謗繫獄三年免為庶人
宣帝復用,至長信少府太子太傅,名敢直言,天下美之
若乃群臣,多此比類,難一二記。
有過之臣,無負國家,有益天下,此四臣者,足以觀矣。
弘恭望之等獄決,三月,地大震
移病出,後復視事,天陰雨雪
由是言之,地動殆為等。
臣愚以為宜退、顯以章蔽善之罰,進望之等以通賢者之路。
如此太平之門開,災異原塞矣。
漢書·楚元王交附傳:更生使其外上變事,書奏弘恭石顯疑其更生所為坐免庶人。)
災異封事
前幸得以骨肉九卿奉法不謹,乃復蒙恩
竊見災異並起,天地失常征表為國
欲終不言,念忠臣雖在圳畝,猶不忘君,諄諄之義也。
況重以骨肉之親,又加以舊恩未報乎!
竭愚誠,又恐越職,然惟二恩未報,忠臣之義,一杼愚意,退就農畝,死無所恨。
臣聞舜命九官濟濟相讓和之至也。
眾賢和於朝,則萬物於野
簫韶九成,而鳳皇來儀擊石拊石百獸率舞
四海之內,靡不和寧
及至周文開基西郊,雜Ш眾賢,罔不肅和,崇推讓之風,以銷分爭之訟。
文王既沒,周公思慕歌詠文王之德,其詩曰:「於穆清廟肅雍顯相濟濟多士秉文之德。
」當此之時,武王周公繼政,朝臣和於內,萬國歡於外,故盡得其歡心,以事其先祖。
其詩曰:「有來雍雍至止肅肅相維辟公天子穆穆
」言四方皆以和來也。
侯和於下,天應報於上,故周頌曰「降福穰穰」,又曰「飴我釐麰。
」釐麰,也,始自天降
此皆以和致和,獲天助也。
下至幽、厲之際,朝廷不和,轉相非怨,詩人疾而憂之曰:「民之無良,相怨一方
眾小在位從邪議,歙歙相是而背君子,故其詩曰:「歙歙訾訾,亦孔之哀!
謀之其臧,則具是違;謀之不臧,則具是依
君子獨處守正不撓眾枉勉強從王事,則反見憎毒讒訴,故其詩曰:「密勿從事不敢告勞
無罪無辜讒口嗷嗷
當是之時,日月薄蝕而無光,其詩曰:「朔月辛卯,日有蝕之,亦孔之醜!
」又曰:「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又曰:「日月鞠凶不用其行;四國無政不用其良!
天變見於上,地變動於下,水泉沸騰山谷易處,其詩曰:「百川沸騰山冢卒崩,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哀今之人,胡慘莫懲!
霜降失節不以其時,其詩曰:「正月繁霜,我心憂傷;民之訛言,亦孔之將!
」言民以是為非,甚眾大也
此皆不和,賢不肖易位之所致也。
自此之後天下大亂篡殺殃禍並作,厲王奔彘,幽王見殺。
至乎平王末年,魯隱之始即位也,周大夫祭伯乖離不和出奔於魯,而春秋為諱。
不言來奔,傷其禍殃自此始也。
是後尹氏世卿專恣諸侯背畔而不朝,周室卑微
二百四十二年之間,日食三十六,地震五,山陵崩也二,彗星三見,夜常星不見,夜中星如雨一,火災十四。
長狄三國五石隕墜,六鳥兒退飛,多麋,有蜮、蜚,鴝鵒來巢者,皆一見
晝冥晦。
雨木冰
李梅冬實
七月霜降草木不死。
八月殺菽。
大雨雹。
雨雪雷霆失序相乘
水、旱、饑、彖螽、螟蜂午並起。
當是時,禍亂輒應,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也。
周室多禍:晉敗其師於貿戎;伐其郊;鄭傷桓王;戎執其使;衛侯朔召不往,齊逆命而助朔;大夫爭權三君更立,莫能正理
遂至陵夷不能復興
由此觀之,和氣致祥乖氣致異;祥多者其國安,異眾者其國危天地常經古今通義也。
陛下三代之業,招文學之士,優遊寬容使得並進
今賢不肖渾淆白黑不分邪正雜糅,忠讒並進
交公車,人滿北軍
朝臣舛午膠戾乖剌更相讒訴,轉相是非。
傳授增加文書紛糾前後錯繆毀譽渾亂
所以營或耳目感移心意不可勝載。
分曹為黨,往往群朋,將同心以陷正臣
正臣進者,治之表也;正臣陷者,亂之機也。
乘治亂之機,未知孰任,而災異數見,此臣所以寒心者也。
乘權藉勢之人,子弟鱗集於朝,羽翼陰附者眾,輻湊於前,毀譽將必用,以終乖離之咎。
是以日月無光,雪霜隕,海水沸出,陵谷易處,列星失行,皆怨氣所致也。
夫遵衰周之軌跡,循詩人之所刺,而欲以太平,致雅頌,猶卻行而求及前人也。
初元以來六年矣,案春秋六年之中,災異未有如今者也。
夫有春秋之異,無孔子之救,猶不能解紛,況甚於春秋乎?
原其所以然者,讒邪並進也。
讒邪所以並進者,由上多疑心,既已用賢人而行善政,如或譖之,則賢人退而善政還。
夫執狐疑之心者,來讒賊之口;持不斷意者,開群枉之門。
讒邪進則眾賢退,群枉盛則正士消。
故易有否泰
小人道長,君子道消,君子道消,則政日亂,故為否。
否者,閉而亂也。
子道長,小人道消小人道消,則政日治,故為泰。
泰者,通而治也
詩又云「雨雪麃麃,見晣見聿消」,與易同義
昔者鯀、共工、公兜與舜、禹雜處堯朝,周公與管、蔡並居周位當是時,叠進相毀,流言相謗豈可勝道哉!
帝堯成王能賢舜、禹、周公而消共工、管、蔡,故以大治榮華至今
孔子與季、孟皆仕於魯,李斯叔孫俱宦於秦,定公始皇賢季、孟、李斯而消孔子叔孫故以大亂汙辱至今
治亂榮辱之端,在所信任信任既賢,在於堅固不移
詩云:「我心匪石不可轉也。
」言守善篤也。
易曰:「渙汗大號
」言號令如汗,汗出而不反者也。
今出善令,未能逾時而反,是反汗也;用賢未能三旬而退,是轉石也。
論語曰:「見不善探湯
」今二府佞諂不當在位歷年而不去。
故出令則反汗用賢則如轉石,去佞則如拔山
如此,望陰陽之調,不亦難乎!
是以群小窺見間隙緣飾文字巧言醜詆流言飛文,嘩於民間
故詩云:「憂心悄悄,慍於群小
小人成群,誠足慍也。
孔子顏淵子貢更相稱譽不為朋黨;禹、稷與臯陶傳相汲引不為比周
何則
忠於為國無邪心也。
賢人在上,則引其類而聚之於朝,易曰:「飛龍在天大人聚也。
在下,則思與其類俱進,易曰:「拔茅茹,以其匯,征吉
在上則引其類,在下則推其類,故湯用伊尹不仁者遠,而眾賢至,類相致也。
佞邪賢臣並在交戟之內,合黨共謀,違善依惡,歙歙訾訾,數設危險之言,欲以傾移主上
忽然用之,此天地所以先戒災異所以重至者也。
自古明聖未有無誅而治者也,故舜有四放之罰,而孔子兩觀之誅然後聖化可得而行也。
今以陛下明知,誠深思天地之心,跡察兩觀之誅,覽否泰之卦,觀雨雪之詩,歷周唐之所進以為法,原秦、魯之所消以為戒,考祥應之福,省災異之禍,以揆當世之變,放遠佞邪之黨,壞散險詖之聚,杜閉群枉之門,廣開眾正之路,決斷狐疑分別猶豫,使是非炳然可知則百消滅,而眾祥並至,太平之基,萬世之利也。
幸得托肺附,誠見陰陽不調不敢不通所聞,竊推春秋災異,以效今事一二,條其所以,不宜宣泄
謹重昧死上。
漢書·楚元王交附傳:更生周堪張猛在位,幾己得復進,懼其傾危,乃上封事諫。)
極諫外戚封事
聞人莫不欲安,然而常危;莫不欲存,然而常亡,失御臣之術也。
大臣操權柄,持國政未有不為害者也。
昔晉有六卿,齊有田、崔,衛有孫、寧,魯有季、孟,常掌國事,世執朝柄
終後田氏取齊六卿分晉;崔子弒其君光;孫林父寧殖出其君衎,弒其君剽;季氏八佾於庭三家者以雍徹,並專國政,卒逐昭公
周大夫尹氏朝事濁亂王室子朝子猛更立連年乃定。
故經曰「王室亂」,又曰「尹氏王子克,」甚之也。
春秋成敗,錄禍福如此類甚眾,皆陰盛陽微,下失臣道所致也。
故書曰:「臣之有作威作福,害於而家,凶於而國。
孔子曰:「祿去公室,政逮大夫
危亡之兆。
秦昭王穰侯涇陽、葉陽君,專國擅勢上假太后之威,三人權重昭王,家富於秦國,國甚危殆,賴寤范睢之言,而秦復存。
二世委任趙高專權自恣壅蔽大臣,終有閻樂望夷之禍,秦遂以亡。
近事不遠,即漢所代也。
公元前182年
漢興諸呂無道,擅相尊王
呂產呂祿席太后之寵,據將相之位,兼南北軍之眾,擁梁、趙王之尊,驕盈無厭,欲危劉氏。
忠正大臣絳侯朱虛侯竭誠盡節誅滅之,然後劉氏復安。
今王一姓朱輪華轂二十三人青紫貂蟬充盈幄內魚鱗左右
大將軍秉事用權五侯驕奢僭盛,並作威福擊斷自恣,行汙而寄治,身私而托公,依東宮之尊,假甥舅之親,以為威重
尚書卿州郡守皆出其門,管執樞機朋黨比周
稱譽登進忤恨誅傷遊談者助之說,執政者為之言。
排擯宗室孤弱公族,其有智能者,尤非毀而不進。
遠絕宗室之任不令給事朝省,恐其與分權;數稱燕王蓋主以疑上心避諱呂、霍而弗肯稱。
內有管、蔡之萌,外假周公之論,兄弟據重宗族磐互
上古至秦漢,外戚僭貴未有如王氏者也。
雖周皇甫秦穰侯漢武安、呂、霍、上官之屬,皆不及也。
公元前74年
物盛必有非常之變先見,為其人微象
孝昭帝時冠石立於泰山,仆柳起上林,而孝宣帝即位
今王先祖墳墓濟南者,其梓柱枝葉扶疏上出屋,根插地中,雖立石起柳無以過此之明也。
事勢兩大,王氏與劉氏亦且並立如下泰山之安,則上有累卵之危。
陛下為人子孫守持宗廟,而令國祚移於外親,降為皂隸,縱不為身,奈宗廟何!
婦人夫家外父母家,此亦非皇太后之福也。
孝宣皇帝不與平昌樂昌侯權,所以安全之也。
夫明者起福無形銷患未然
發明詔,吐德音,援近宗室,親而納信,黜遠外戚,毋授以政,皆罷令就第,以則效先帝之所行,厚安外戚,宗族,誠東宮之意,外家之福也。
王氏永存,保其爵祿;劉氏長安不失社稷所以褒睦外內之姓,子子孫孫無疆之計也。
不行此策,田氏復見於今六卿必起於漢,為後嗣憂,昭昭甚明,不可不深圖,不可蚤慮
易曰:「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
」唯陛下深留聖思,審固幾密,覽往事之戒,以折中取信,居萬安之實,用保宗廟,久承皇太后天下幸甚
漢書·楚元王交附傳:時上繼嗣由王氏。
向遂上封事極諫,書奏天子召見向,以為中壘校尉。)
甘延壽陳湯
郅支單于囚殺使者吏士以百數,事暴揚外國,傷威損重,群臣皆閔焉。
陛下赫然欲誅之,意未嘗有忘。
西域都護延壽副校尉湯承聖指,倚神靈,總百蠻之君,攬城郭之兵,出百死,入絕域,遂蹈康居,屠五重城,搴歙侯之旗,斬郅支之首,懸旌萬里之外,揚威昆山之西,掃谷吉之恥,立昭明之功,萬夷懾伏莫不懼震
呼韓邪單于郅支已誅,且喜且懼,鄉風馳義稽首來賓,願守北藩累世稱臣
千載之功,建萬世之安,群臣之勛莫大焉
周大夫方叔吉甫宣王獫狁百蠻從,其詩曰:「單々享々,如霆如雷,顯允方叔征伐獫狁蠻荊來威。
」易曰:「有嘉折首,獲匪其醜。
」言美誅首惡之人,而諸不順皆來從也。
延壽誅震,雖易之折首、詩之雷霆不能及也。
大功不錄小過,舉大美者不疵細瑕
司馬法曰「軍賞逾月」,欲民速得為善之利也。
蓋急武功重用人也。
吉甫之歸,周厚賜之,其詩曰:「既甫燕喜多受祉。
來歸自鎬,我行永久
千里之鎬猶以為遠,況萬里之外,其勤至矣!
延壽既未獲受祉之報,反屈捐命之功,久挫於刀筆之前非所以勸有功戎士也。
齊桓公前有尊周之功,後有滅項之罪,君子以功覆過而為之諱行事
師將軍李廣利損五萬之師,靡億萬之費,經四年之勞,而僅獲駿馬三十匹,雖斬宛王鼓之首,猶不足以復費,其私罪甚多
孝武以為萬里征伐不錄其過,遂封拜兩侯三卿二千石百有餘人
康居國強於大宛郅支之號重於宛王,殺使者甚於留馬,而延壽不煩漢士,不費鬥糧貳師功德百之。
常惠隨欲擊之烏孫鄭吉自來日逐,猶皆裂土受爵
故言威武勤勞則大方叔吉甫列功覆過則優於齊桓、貳師近事之功則高於安遠長羅,而大功未著小惡數布,臣竊痛之。
以時解縣通籍除過勿治,尊寵爵位,以勸有功
漢書·陳湯傳)
諫營昌陵疏
臣聞易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
」故賢聖之君,博觀終始窮極事情,而是非分明
王者通三統,明天命所授者博,非獨一姓也。
孔子論詩,至於殷士膚敏,裸將於京,」喟然嘆曰:「大哉天命
善不可不傳於子孫是以富貴無常;不如是,則王公何以戒慎民萌何以勸勉
」蓋傷微子之事周,而痛殷之亡也。
雖有堯舜之聖,不能丹朱之子;雖有禹湯之德,不能末孫桀紂
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也。
高皇帝既滅秦,將都雒陽感寤劉敬之言,自以德不及周,而賢於秦,遂徙都關中,依周之德,因秦之阻。
世之長短,以德為效,故常戰栗不敢諱亡
孔子所謂富貴無常,」蓋謂此也。
孝文皇帝霸陵北臨廁,意淒愴悲懷,顧謂群臣曰:「嗟乎
北山石為槨,用紵絮斫陳漆其間豈可動哉!
張釋之進曰:「使其中可欲,雖錮南山猶有隙;使其中無可欲,雖無石槨,又何戚焉?
」夫死者無終極,而國家廢興,故釋之之言,為無窮計也。
孝文寤焉,遂薄葬不起山墳
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臧之中野不封不樹
後世聖人易之棺槨
棺槨之作,自黃帝始。
黃帝葬於橋山,堯葬濟陰丘壟皆小,葬具甚微。
舜葬蒼梧二妃不從
禹葬會稽,不改其列。
殷湯無葬處。
文、武、周公葬於畢,秦穆公葬於雍橐泉宮祈年館下樗裏子葬於武庫,皆無丘壟之處。
聖帝明王賢君智士遠覽慮無窮之計也。
賢臣孝子,亦承命順意薄葬之,此誠奉安君父忠孝之至也。
周公武王弟也,葬兄甚微。
孔子葬母於防,稱古墓而不墳,曰:「東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不識也。
」為四尺墳,遇雨而崩。
弟子修之,以告孔子孔子流涕曰:「吾聞之,古者不修墓。
」蓋非之也。
延陵季子適齊而反,其子死,葬於嬴、博之間,穿不及泉,斂以時服,封墳掩坎其高可隱,而號曰:「骨肉歸復於土,命也,魂氣無不之也。
」夫嬴、博去吳千有餘里,季子歸葬
孔子往觀曰:「延陵季子於禮合矣。
」故仲尼孝子,而延陵慈父舜禹忠臣周公弟弟,其葬君親骨肉,皆微薄矣;非茍為儉,誠便於禮也。
宋桓司馬石槨仲尼曰:「不如速朽
」秦相呂不韋知略之士而造春秋,亦言薄葬之義,皆明於事情者也。
逮至吳王闔閭違禮厚葬,十有餘年,越人發之。
秦惠文、武、昭、嚴襄五王,皆大作丘隴,多其瘞臧,咸盡發掘暴露,甚足悲也。
秦始皇帝葬於驪山之阿,下錮三泉上崇山墳其高五十餘丈,周回五里有餘石槨遊館人膏燈燭水銀江海黃金鳧雁
珍寶之臧,機械之變,棺槨之麗,宮館之盛,不可勝原
又多殺宮人生埋工匠,計以萬數
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驪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萬之師至其下矣。
項籍燔其宮室營宇往者見發掘。
其後牧兒亡羊,羊入其鑿,牧者持火求羊失火燒其臧槨。
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數年之間,外被項籍之災,內離牧豎之禍,豈不哀哉
是故德彌厚者葬彌薄,知愈深者葬愈微。
無德寡知,其葬愈厚,丘隴彌高,宮廟甚麗,發掘必速。
由是觀之,明暗之效,葬之吉凶昭然可見矣。
周德既衰而奢侈宣王賢而中興更為宮室小寢廟。
詩人美之斯幹之詩是也上章道宮之如制,下章子孫眾多也。
及魯嚴公刻飾宗廟,多築臺囿,後嗣再絕,春秋刺焉。
周宣如彼而昌,魯、秦如此而絕,是則奢儉得失也。
陛下即位躬親節儉,始營初陵,其制約小,天下不稱賢明
及徙昌陵,增埤為高,積土為山,發民墳墓,積以萬數,營起邑居期日迫卒功費大萬百餘。
死者恨於下,生者愁於上,怨氣感動陰陽,因之以饑饉物故流離以十萬數,臣甚湣焉。
死者為有知,發人之墓,其害多矣;若其無知,又安用大?
謀之賢知則不說,以示眾庶則苦之;若茍以說愚夫淫侈之人,又何為哉!
陛下慈仁篤美甚厚,聰明疏達蓋世宜弘漢家,崇劉氏之美,光昭五帝三王,而顧與暴秦亂君競為奢侈比方丘隴,說愚夫之目,隆一時之觀,違賢知之心,亡萬世之安,臣竊為陛下羞之。
陛下上覽明聖黃帝、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仲尼之制,下觀賢知穆公延陵樗裏張釋之之意。
孝文皇帝去墳薄葬,以儉安神可以為則;秦昭、始皇增山厚臧,以侈生害,足以為戒
初陵之模,宜從公大臣之議,以息眾庶
漢書·楚元王交附傳)
上奏災異
臣聞帝舜伯禹,毋若丹朱敖;周公成王,毋若殷王
詩曰:「殷監不遠,在夏後之世。
」亦言湯以桀為戒也。
聖帝明王常以敗亂自戒不諱廢興故臣極陳其愚,唯陛下留神察焉。
公元前182年
謹案春秋二百四十二年,日蝕三十六,襄公尤數,率三歲五月有奇壹食
漢興訖竟寧,孝景帝尤數,率三歲一月一食
向前數言日當食,今連三年比食。
建始以來,二十歲間而八食,率二歲六月一發古今罕有
異有小大希稠,占有舒疾緩急,而聖人所以斷疑也。
易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
」昔孔子魯哀公,並言夏桀殷紂暴虐天下故歷失則攝提失方,孟陬無紀,此皆易姓之變也。
秦始皇之末二世時,日月薄食山陵淪亡辰星出於四孟太白經天而行,無雲而雷,枉矢夜光熒惑襲月,{薛女}火燒宮,野禽戲廷,都門內崩,長人臨洮石隕東郡星孛大角大角以亡。
孔子之言,考暴秦之異,天命可畏也。
項籍之敗,亦勃大角
漢之入五星聚東井得天下之象也。
孝惠時,有雨血日食於沖,滅光星見之異。
孝昭時,有泰山臥石自立上林復起大星如月西行眾星隨之,此為特異
孝宣興起之表,天狗夾漢而西,久陰不雨者二十餘日,昌邑不終之異也。
皆著於漢紀。
觀秦、漢之易世,覽惠、昭之無後,察昌邑不終,視孝宣之紹起,天之去就豈不昭昭然哉!
高宗成王亦有雊雉拔木之變,能思其故,故高宗有百年之福,成王復風之報
神明之應,應若景向,世所同聞也。
幸得末屬,誠見陛下寬明之德,冀銷大異,而興高宗成王之聲,以崇劉氏,故懇懇數奸死亡之誅。
今日食尤屢,星孛東井攝提炎及紫宮有識長老不震動,此變之大者也。
其事難一二記,故易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是以設卦指爻,而復說義
書曰:「伻來以圖。
天文難以相曉,臣雖圖上,猶須口說,然後可知,願賜清燕之閑,指圖陳狀
漢書·楚元王交附傳:元延中星孛東井蜀郡岷山崩雍江。
向復上奏,其辭曰。)
奏劾甘忠可
忠可假鬼神罔上惑眾
漢書·李尋傳)
對成帝甘泉泰畤
公元前48年
家人尚不欲絕種祠況於國之神寶舊畤!
甘泉汾陰及雍五畤始立,皆有神祗感應然後營之,非茍而已也。
武、宣之世,奉此三神禮敬敕備神光尤著。
祖宗所立神祗舊位,誠未易動。
及陳寶祠,自秦文公至今七百餘歲矣,漢興世世常來,光色赤黃,長四五丈,直祠而息,音聲砰隱野雞皆鴝。
每見,雍太祝以太牢,遣候者一乘傳馳詣行在所以為福祥
高祖時五來文帝二十六來,武帝七十五來,宣帝二十五來,初元元年以來亦二十來,此陽氣舊祠也。
及漢宗廟之禮,不得擅議,皆祖宗之君與賢臣所共定。
古今異制,經無明文,至尊至重,難以疑說正也。
前始貢禹之議,後人相因,多所動搖
大傳曰:「誣神者殃及三世
」恐其咎不獨等。
漢書·郊祀志下:初罷甘泉泰畤,作南郊日,大風甘泉竹宮,折拔畤中樹十圍以上百餘。
天子異之,以問劉向
對。)
日食
四月交於五月,月同孝惠,日同孝昭
東井京師地,且既,其占恐害繼嗣
漢書·五行志下之下:河平元年四月己亥晦日有食之,不盡如鉤,在東井六度劉向對。)
說成帝定禮樂
宜興辟雍設庠序,陳禮樂,隆雅頌之聲,盛揖讓之容,以風化天下
如此不治者,未之有也。
或曰不能具禮,禮以養人為本,如有過差,是過而養人也。
刑罰之過,或至死傷。
今之刑,非臯陶之法也,而有司定法,削則削,筆則筆,救時務也。
至於禮樂,則曰不敢,是敢於殺人不敢養人也。
為其俎豆管弦之間小不備因是絕而不為,是去小不備而就大不備,犬不備,或莫甚焉。
教化之比於刑法刑法輕,是舍所重而急所輕也。
且教所恃以為治也刑法所以治也
今廢所恃獨立其所助,非所以致太平也。
京師悖逆不順之子孫,至於大辟受刑戮者不絕,繇不習五常之道也。
夫承千歲之衰周,繼暴秦之餘敝,民漸漬惡俗貪饕險詖不閑義理,不示以大化,而獨驅以刑罰,終已不改。
故曰:「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
」初,叔孫通制定禮儀,見非於齊魯之士,然卒為漢儒宗,業垂後嗣,斯成法也。
漢書·禮樂志:成帝時犍為郡水濱得古磬十六枚,議者以為善祥
劉向因是說上。)
誡子歆書
告歆無忽,若未有異德,蒙恩甚厚,將何以報。
(已上據御覽補改。
)董生有云:「吊者在門,賀者在閭。
」言有憂則恐懼敬事敬事則必有善功而福至也。
又曰:「賀者在門,吊者在閭。
」言受福驕奢驕奢則禍至,故吊隨而來齊頃公之始,藉霸者之余威輕侮諸侯,虧跋蹇之容,故被鞍之禍,遁服而亡。
所謂賀者在門,吊者在閭也,兵敗師破,入皆吊之,恐懼自新百姓愛之
諸侯皆歸其所奪邑,所謂吊者在門,賀者在閭。
(已下據初學記、御覽補。
)今若年少,得黃門侍郎要顯處也。
新拜皆謝貴人叩頭,謹戰戰栗栗乃可必免
藝文類聚二十、初學記十二,御覽二百二十一引劉向集,又四百五十九、五百四十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