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全汉文 卷四十 (自动笺注)
劉歆(一)
公元前7年
字子駿,向子。
後改名秀字潁叔
成帝初待詔宦者,署為黃門郎
綏和中中壘校尉
哀帝即位,進侍中太中大夫,遷騎都尉車光祿大夫,出為河內大守,徙守五原,轉涿郡,以病免
起為安定屬國都尉
平帝時右曹太中大夫,遷中壘校尉
王莽居攝以為羲和封紅休侯
歷少阿京兆尹
篡位以為國師封嘉新公
地皇末,謀劫降漢,事泄自殺
列女傳一卷七略七卷三統歷三卷,集五卷
遂初
遂初賦者,劉歆所作也。
少通詩書,能屬文,成帝召為黃門侍郎中壘校尉侍中奉車都尉光祿大夫
左氏春秋欲立學官
時諸儒不聽移書太常博士責讓深切,為朝廷大臣非疾,求出補吏,為河內太守
又以宗室不宜三河,徙五原太守
時朝政已多失矣,論議排擯誌意不得之官經歷晉之域,感念思古,遂作斯賦,以嘆征事,而寄己意。
遂初顯祿兮,遭閭闔開通
三臺而上征兮,入北辰之紫官。
備列宿於鉤陳兮,擁大常樞極
六龍駟房兮,奉華蓋帝側
太階侈闊兮,機衡為之難運。
魁杓之前後兮,遂隆集於河濱
陽侯豐沛兮,乘素波以聊戾。
玄武嘉兆兮,守五原烽燧
二乘駕而既俟,仆夫期而在□。
馳太行之嚴防水經·泌水註作「險峻」)兮,入天井之喬關。
岡岑升降兮,馬龍騰以超攄
(本作「起攄」,從文選·赭白馬賦註改。
無雙駟以優遊兮,濟黎侯舊居
滌蕩慕遠兮,回高都北征
劇強秦之暴虐兮,吊趙括長平
周文之嘉德兮,躬尊賢下士
駟馬觀風兮,慶辛甲於長子。
哀衰周之失權兮,數辱而莫扶。
執孫蒯於屯留兮,救王師於途吾。
過下虒而嘆息兮,悲平公之作臺。
宗周不恤兮,茍偷樂惰怠
枝葉落而不省兮,公族闃其無人
曰不爨而俞甚兮,政委棄於家門
載約屨而正朝服兮,降皮弁以為履。
礫石廟堂兮,面隋和而不視。
始建衰而造亂兮,公室由此遂卑。
憐後君之寄寓兮,唁靖公銅鞮
越侯田而長驅兮,釋叔向之飛患。
善人有救兮,勞祁奚太原
叔子好直兮,為群邪之所惡。
賴祁子之一言兮,幾不免徂落
◆B3美不必為偶兮,時有差而不相及
雖韞寶而求賈兮,嗟千載其焉合?
仲尼淑聖兮,竟隘窮乎蔡陳。
屈原貞專兮,卒放沈於湘淵
方直之難容兮,柳下黜出而三辱
蘧瑗抑而再奔兮,豈材知不足
揚蛾眉而見妒兮,固醜女之情也。
曲木惡直繩兮,亦不人之誠也。
夫子博觀兮,何此道之必然
下時而世兮,自命己之取患。
積習之生常兮,固明智文選張華何劭詩註作「暗」)之所別。
叔群既在皂隸兮,六卿興而為桀。
荀寅肆而顓恣兮,吉射叛而擅兵
憎人臣之若茲兮,責趙鞅晉陽
中國都邑兮,登句註陵厲
雁門入雲中兮,超絕轍而遠逝
濟臨沃而遙思兮,垂意邊都
蕭條寥廓兮,陵谷錯以盤紆
寂寥以荒勿兮,沙埃起之杳冥
回風育其飄忽兮,回颭颭泠泠
涸凍凝滯兮,沸溪谷清涼
積雪皚皚兮,涉凝露降霜
雹霰復陸兮,慨原泉之淩陰。
激流澌之漻淚兮,窺九淵潛淋
淒愴慘怛兮,慽風漻以冽寒。
望浪穴竄兮,烏脅翼之浚浚
山蕭瑟以鵾鳴兮,樹木壞而哇吟。
地坼裂而憤忽急兮,石捌破之巖巖
烈烈厲高兮,廖窗以梟{穴牛}。
邕邕遲遲兮,野鸛鳴而嘈嘈
望亭隧之皦皦兮,飛旗幟翩翩迥。
(本作「回」,從文選班彪北征賦註改。
百里之無家兮,路修遠而(本作「之」,從文選班彪北征賦註改。
綿綿
於是障塞固守兮,奮武靈之精誠
趙奢策慮兮,威謀完乎金城
折沖無虞兮,內撫民永寧
邕容自得兮,唯惕懼於{工}寒。
攸潛溫之玄室兮,滌濁穢太清
反情素於寂漠兮,居體之冥冥
琴書(本作「書琴」,從文選何劭張華詩註,陶潛曲阿詩註歸去來辭註,石崇思歸引註乙轉。
)以條暢兮,考性命變態
四時而覽陰陽兮,總萬物珍怪
窮天地之極變兮,曾何足留意
恬淡歡娛兮,固賢聖之所喜。
亂曰:□幽潛德,含聖神兮。
抱奇內光自得真兮。
寵幸浮寄,奇無常兮。
寄之去留亦何傷兮。
大人之度,品物齊兮。
舍位之過,忽若遺兮。
求位得位,固其常兮。
守信保己,比老彭兮。
藝文類聚二十七,古文苑。)
甘泉宮
陰陵之地,室陽谷秋城
初學記作「增城」)回天門鳳舉,躡黃帝明庭
高山而為居,乘昆侖而為宮。
軒轅之舊處,居北辰閎中
共工幽都,向炎帝祝融
封巒為之東序緣石闕之天梯
桂木雜而成行,芳肸向依依
翡翠孔譽(此四字初學記作「鸞孔」)飛而翺翔鳳凰止而集棲。
甘醴湧於中庭兮,激清流之彌彌,黃龍遊而蜿亶兮,神龜沈於玉泥
離宮特觀,接比相連
雲起波駭星布彌山。
高巒峻阻臨眺曠衍
深林蒲葦,湧水清泉
芙蓉菡萏菱荇蘋蘩
豫章雜木,便柞或。
女貞烏勃,桃李意。
藝文類聚六十二、初學記二十四。)
章黼黻之文帷。
文選·西都賦註)
雲闕蔚之巖巖眾星接之皚皚
文選鮑照君子所思行註)
燈賦
惟茲蒼鶴修麗以奇。
身體剼削,頭頸委蛇
負斯明燭,躬含冰池。
無不見,昭察纖微
以夜繼晝,烈者所依。
藝文類聚八十)
山海經
公元460年
侍中奉車都尉光祿大夫臣秀、領校秘書言校秘書太常屬臣望:所校山海經凡三十二篇,今定篇為一十八篇已定
山海經者,出於唐虞之際。
洪水洋溢漫衍中國民人失據崎嶇邱陵,巢於樹木
鯀既無功,而帝堯使禹繼之。
禹乘四載,隨山刊木,定高山大川,益與伯翳主驅禽獸,命山川類草木,別水土,四嶽佐之,以周四方
人跡之所希至,及舟輿之所罕到,內別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紀其珍寶奇物異方所生水土草木禽獸昆蟲麟鳳所止禎祥之所隱,及四海之外,絕域之國殊類之人。
禹別九州任土作貢,而等類善惡,著山海經,皆聖賢遺事,古文之著明者也。
事質有信
孝武皇帝時,常有獻異鳥者,食之百物所不肯食,東方朔見之,言其鳥名,又言其所當食,如言。
何以知之,即山海經所出也。
孝宣皇帝時,擊磻石上郡,陷,得石室其中反縛盜械人。
時臣秀父向為諫議大夫,言此貳負之臣也。
詔問何以知之,亦以山海經對。
其文曰:「貳負殺{穴契}窳,帝乃梏之。
疏屬之山,桎其右足反縛兩手
上大驚。
朝士由是多奇山海經者,文學大儒讀學以為奇,可以禎祥變怪之物,見遠國異人謠俗
故易曰:「言天下至賾,而不可亂也。
博物君子,其可不惑焉。
昧死謹上
宋本山海經,又道藏本。)
武廟不毀議
臣聞周室既衰,四夷並侵,獫狁最強,於今匈奴是也
宣王而伐之,詩人美而頌之曰:「薄伐獫狁至於太原
」又曰:「單單推推,如霆如雷,顯允方叔征伐獫狁荊蠻來威。
故稱中興
及至幽王犬戎來伐,殺幽王,取宗器
自是之後南夷北夷交侵中國不絕如線春秋紀齊桓南伐楚,北伐山戎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
是故棄桓之過而錄其功,以為伯首
漢興冒頓始強,破東胡,禽月氏,並其土地地廣兵強,為中國害。
南越尉佗百粵自稱帝。
中國雖平,猶有四夷之患,且無寧歲
一方有急,三面救之,是天下皆動而被其害也。
孝文皇帝厚以貨賂,與結和親,猶侵暴無已
甚者興師十餘萬眾,近屯京師四邊歲發屯備虜,其為患久矣,非一世之漸也。
諸侯郡守匈奴百粵以為逆者非一人也。
匈奴所殺郡守都尉略取人民不可勝數
孝武皇帝中國罷勞,無安寧之時,乃遣大將軍驃騎伏波樓船之屬,南滅百粵,起七郡;北攘匈奴,降昆邪十萬之眾,置五屬國,起朔方,以奪其肥饒之地;東伐朝鮮,起玄菟樂浪,以斷匈奴左臂西伐大宛,並三十六國,結烏孫,起敦煌酒泉張掖,以鬲婼羌,裂匈奴右肩
單於孤特遠遁幕北
四垂無事斥地遠境,起十餘郡。
功業既定,乃封丞相為富民侯,以大安天下富實百姓,其規模可見
招集下賢俊,與協心同謀興制度,改正朔,易服色,立天地之祠,建封禪,殊官號,存周後定諸侯之制,永無逆爭之心,至今累世賴之。
單於守藩百蠻服從萬世之基也,中興之功未有高焉者也。
高帝大業,為太祖孝文皇帝德至厚也,為文太宗孝武皇帝功至著也,為武世宗;此孝宣帝所以發德音也。
禮記·王制春秋·谷梁傳,天子七廟諸侯五,大夫三,士二。
天子七日而殯,七月而葬;諸侯五日而殯,五月而葬;此喪事尊卑序也,與廟數相應
其文曰:「天子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諸侯二昭二穆,與太祖之廟而五。
」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春秋左氏傳曰:「名位不同,禮亦異數
」自上以下降殺以兩,禮也。
七者,其正法數,可常數者也。
不在數中
宗,變也,茍有功則宗之,不可預為設數
故於殷,太甲太宗大戊中宗武丁高宗
周公為毋逸之戒,舉殷三宗以勸成王
繇是言之,宗無數也,然則所以勸帝者之功德博矣。
七廟言之,孝武皇帝未宜毀;以所宗言之,則不可謂無功
禮記祀典曰:「夫聖王之制祀也,功施於民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救大災則祀之。
」竊觀孝武皇帝功德皆兼而有焉。
在於異姓,猶將特祀之,況於先祖
說天五廟無見文,又說中宗高宗者,宗其道而毀其廟。
名與實異,非尊德貴功之意也。
詩雲:「蔽芾甘棠勿剪勿伐,邵伯所茇。
」思其人,猶愛其樹,況宗其道而毀其廟乎?
叠毀之禮,自有常法無殊功異,固以親疏相推及。
祖宗之序,多少之數,經傳無明文,至尊至重,難以疑文虛說定也。
孝宣皇帝公卿之議,用眾儒之謀,既以世宗之廟,建之萬世宣布天下
臣愚以為孝武皇帝功烈如彼,孝宣皇帝崇立之如此,不宜毀。
漢書·韋玄成傳:太仆王舜中壘校尉劉歆議,上覽其議而從之,制曰:「太仆中壘校尉議可
」又略見御覽八十八引劉歆宗廟議。
案此議列名先王舜,以位尊也,據下文以為,明是劉歆文。)
惠景及太上皇寢園
禮,去事有殺,故春秋外傳曰:「日祭月祀時享歲貢,終王。
祖禰日祭,曾高則月祀二祧時享,壇單則歲貢大禘則終王。
德盛而遊廣,親親之殺也;彌遠則彌尊,故禘為重矣。
孫居王父之處,正昭穆,則孫常與祖相代,此遷廟之殺也。
聖人於其祖,出於情矣,禮無所不順,故無毀廟
貢禹建叠毀之議,惠、景及太上寢園廢而為虛,失禮意矣。
漢書·韋玄成傳:歆又以為。)
功顯喪服
公元8年
居攝之義,所以統立天功,興崇帝道成就法度安輯海內也。
殷成湯既沒,而太子蚤夭,其子太甲幼少不明伊尹放諸桐宮居攝,以興殷道
周武王既沒,周道未成,成王幼少周公成王居攝,以成周道。
是以殷有翼翼之化,刑錯之功。
太皇太後比遭家之不造委任安漢公宰尹群僚衡平天下
孺子幼少,未能共上下皇天降瑞,出丹石之符,是以太皇太後則天明命,詔安漢公居攝踐祚,將以成聖之業,與唐虞三代比隆也。
攝皇帝遂開秘府,會群儒,制禮作樂,卒定庶官,茂成天功。
聖心周悉卓爾獨見周禮,以明因監則天稽古,而損益焉,猶仲尼聞韶日月不可階,非聖哲之至,孰能若茲
綱紀鹹張,成在一匱,此其所保佑聖漢,安靖元元之效也。
功顯君薨,禮:「庶子為後,為其母緦。
」傳曰:「與尊者為體,不敢服其私親也。
攝皇帝聖德皇天之命,受太後之詔居攝踐阼,奉漢大宗之後,上有天地社稷之重,下有元元萬機之憂,不得顧其私親
太皇太後建厥元孫,俾侯新都,為哀侯後。
攝皇帝尊者為體,承宗廟之祭,奉共養太皇太後不得顧其私親也。
周禮曰:「王為諸侯緦縗」,「弁而加環絰」,同姓則麻,異姓
攝皇帝當為功顯緦縗,弁而加麻環絰,如天子吊諸侯服,以應聖制
漢書·王莽傳上:居攝三年功顯君死,意不在哀。
太後詔議其服,少阿、羲和劉歆博士諸儒七十八人皆曰雲雲遂行焉。)
移書太常博士(並序)
親近,欲建立左氏春秋毛詩逸禮、古文尚書皆列於學官
哀帝令歆與五經博士講論其義,諸博士不肯置對,歆因移書太常博士責讓之曰:
唐虞既衰,而三代叠興,聖帝明王,累起相襲,其道甚著,周室既微禮樂不正,道之難全也如此
是故孔子憂道之不行歷國應聘
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得其所;修易,序書,制作春秋,以紀帝王之道。
及夫子沒而微言絕,七十子終而大義乖。
重遭戰國,棄籩豆之禮,理軍旅之陳,孔氏之道抑,而孫吳之術興。
陵夷至於暴秦,燔經書,殺儒士,設挾書之法,行是古之罪,道術由此遂滅。
漢興,去聖帝明王遐遠仲尼之道又絕,法度無所因襲
獨有叔孫通略定禮儀天下惟有易卜未有它書。
孝惠之世,乃除挾書之律,然公卿大臣絳、灌之屬鹹介胄武夫,莫以為意。
孝文皇帝,始使掌故晁錯伏生尚書
尚書初出於屋壁朽折散絕,今其書見在時師傳讀而巳。
詩始萌芽
天下眾書往往頗出,皆諸子傳說,猶廣立於學官,為置博士
漢朝之儒,唯賈生而已
孝武皇帝然後鄒、魯、、趙頗有詩、禮、春秋先師,皆起於建元之間。
當此之時,一人不能獨盡其經,或為雅,或為頌,相合而成。
泰誓後得博士集而讀之。
詔書稱曰:「禮壞樂崩,書缺簡脫,朕甚閔焉。
」時漢興已七八十年,離於全經,固已遠矣。
魯恭王孔子宅,欲以為宮,而得古文於壞壁之中,逸禮有三十九,書十六篇
天漢之後孔安國獻之,遭巫蠱倉卒之難,未及施行
春秋左氏丘明所修,皆古文舊書,多者二十餘通,臧於秘府,伏而未發。
孝成皇帝閔學殘文缺,稍離其真,乃陳發秘臧,校理舊文,得此三事,以考學官所傳,經或脫簡,傳(文選無「傳」字,疑此衍。
)或間編
博問民間,則有魯國桓公趙國貫公膠東庸生遺學與此同,抑而未施。
此乃有識者之所惜閔士君子之所嗟痛也。
往者綴學之士不思廢絕之闕,茍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煩言碎辭學者罷老不能究其一藝。
信口說而背傳記是末師而非往古至於國家將有大事,若立辟雍封禪巡狩之儀,則幽冥而莫知其原。
猶欲保殘守缺,挾恐見破之私意,而無從服義公心,或懷妒嫉,不考情實雷同相從隨聲是非,抑此三學,以尚書為備,謂左氏不傳春秋豈不哀哉
聖上通神繼統揚業,亦閔文學錯亂學士若茲,雖昭(文選作「雖深照」)其情,猶依違謙讓,樂與士君子同之,故下明詔
左氏可立不,遣近臣銜命,將以輔弱扶微,與二三君子比意同力,冀得廢遺。
則不然,深閉固距,而不肯試,猥以不誦絕之,欲以杜塞道,絕滅微學
夫可與樂成,難與慮始,此乃眾庶所為耳,非所士君子也。
且此數家之事,皆先帝所親論,今上考視,其為古文舊書,皆有征驗外內相應,豈茍而已哉!
夫禮失求之於野古文不猶於野乎?
往者博士書有歐陽春秋公羊,易則施、孟,然孝宣皇帝猶復廣立谷梁春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書,義雖相反,猶並置之。
何則
與其過而廢之也,寧過而立之。
傳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誌其大者不賢者誌其小者。
」今此數家之言所以兼包大小之義,豈可偏絕哉!
若必專己守殘,黨同門,妒道真,違明詔,失聖意,以陷於文吏之議,甚為二三君子不取也。
漢書·劉歆傳、文選藝文類聚五十八。)
文學
誠思拾遺,冀以雲補。
文選□□□□□□□註)
揚雄書從取方言
公元460年
叩頭,昨受詔五官郎中,田儀與官婢陳征駱驛私通,盜刷越巾事,即其夕竟歸府,詔問三代秦軒車使者遒人使者以歲八月巡路,{𡨃}代語僮謠歌戲欲得最目
從事郝隆{𡨃}之有日,篇中但有其目,無見文者。
先君數為孝成皇帝言,當使諸儒共集訓詁,爾雅所及五經所詁,不合爾雅者,詁鞫為病,及諸經氏之屬,皆無證驗
博士至以窮世之博學者,偶有所見非徒無主生是也。
成帝以為意,先君不能獨集,至於歆身,修軌不暇,何偟更創。
屬聞子雲采集先代絕言,異國殊語以為十五卷其所解略多矣。
而不知其目,非子雲淡雅之才,沈郁之思,不能經年銳積,以成此書。
良為勤矣。
歆雖不遘過庭,亦克識先君雅訓
三代之書,蘊藏於家,直不計耳。
今聞此,甚為子雲嘉之已。
聖朝留心典誥發精殊語欲以驗考四方之事,不勞戎馬高車之使,坐知亻俗,適子雲攘意之也。
不以時發倉廩以振贍,殊無為明語,將何獨挈之寶。
上以忠信明於上,下以置恩於罷朽所謂蓄積布施也。
蕭何造律,張倉推歷,皆成之於帷幕,貢之於王門功列漢室名流無窮
誠以之時,收藏不殆;饑之歲,散之不疑,故至於此。
今謹使密人奉手書,願頗與其最目
得使入籙,令聖朝明明之典,歆叩頭叩頭
方言古文苑。
張溥本有鄧析子序,今編入劉向集。)
序論
秦孝公崤函之固,以廣雍州之地,東並河南,北收上郡國富兵強長雄諸侯周室歸籍,四方來賀,為戰國霸君,秦遂以強,六世而並諸侯,亦皆商君之謀也。
商君極身無二慮,盡公顧私使民內急耕織業以富國外重戰伐之賞以勸戎士
法令必行,內不私貴寵,外不偏疏遠
是以令行而禁止,法出而奸息。
故雖書雲無偏無黨」,詩雲「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司馬法之勵戎士周後稷勸農業,無以易此。
所以諸侯也。
孫卿曰:「四世有勝,非幸也,數也。
」然無信諸侯畏而不親
夫霸君若齊桓、晉文者,桓不倍柯之盟,文不負原之期,而諸侯畏其強而親信之,存亡繼絕四方歸之。
管仲舅犯之謀也。
商君公子卬之舊恩交魏之明信詐取三軍之眾,故諸侯畏其強而不親信也。
藉使孝公遇齊桓、晉文,得諸侯之統,將合諸侯之君,驅天下之兵以伐,秦則亡矣。
天下無桓、文之君,故秦得以諸侯衛鞅始自以為霸王之德,原其事不喻也。
昔周、召施善政,及其死也,後世思之。
蔽芾甘棠之詩是也
嘗舍於樹下後世思其德,不忍伐其樹,害其身乎。
管仲仲氏三百戶怨言
衛鞅內刻刀鋸之刑,外深鈇鉞之誅,步過六尺者有罰,棄灰道者被刑。
一日臨渭,而論囚七百餘人
渭水盡赤,號哭之聲,動於天地畜怨積仇,比於丘山
所逃莫之隱,所歸莫之容。
身死車裂滅族無姓,其去霸王之佐亦遠矣。
惠王殺之亦非也,可輔而用也。
使衛鞅寬平之法,加之以恩,申之以信,庶幾霸者之佐哉。
史記·商君傳贊集解引新序論索隱曰:新序是劉歆所撰,其中商君,故裴氏引之。
案此論今新序有之,新序,劉向撰,而雲劉歆,豈書雜有論乎?
異聞也,故錄之。)
斛銘
嘉量斛,方尺而圓,其外庣旁九厘五毫,冪百六十二寸,深尺,積一千六百二十寸,容十斗
(隋書·律歷誌上:其斛銘雲雲
祖沖之以為劉歆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