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全三国文 卷二十二 (自动笺注)
卷二十二·魏二十二
華歆
公元231年
  字子魚平原高唐人靈帝時孝廉,除郎中,以病去官
少帝時何進徵為尚書郎董卓之亂,從袁述于穰,馬日磾辟為掾,拜豫章太守獻帝時以郡降孫策司空曹公徵拜議郎參軍事,入為尚書,轉侍中,尋代荀彧尚書令
魏國建,為御史大夫
文帝王位,拜相國封安樂鄉侯
受禪改為司徒
明帝時進封博平侯,拜太尉太和五年卒,年七十五,謚曰敬侯
有集三十卷
請敘鄭小同
  臣聞勵俗宣化,莫先于表善;班祿敘爵,莫美于顯能,是以楚人思子文之治復命其胤;漢室江公之德,用其世。
伏見故漢大司農北海鄭玄當時之學,名冠華夏,為世儒宗。
文皇帝旌錄先賢,拜適孫小同以為郎中長假在家
小同年逾三十,少有令質,學綜六經,行著鄉邑
海岱之人,莫不嘉其自然,美其氣量,跡其所履。
質直不渝之性。
然而恪恭靜默色養其親,不治可見之美,不競人間之名。
斯誠清時所宜式敘前后明詔斟酌而求也。
老病委頓無益視聽,謹具以聞。
(魏志·高貴鄉公紀注引魏名臣奏)
諫伐蜀疏
  兵亂以來過逾二紀
大魏承天受命陛下圣德成康之隆,宜弘一代之治,紹三王之跡,雖有二賊,負險延命。
茍圣化日躋,遠人懷德,將纟強負而至。
夫兵不得已而用之,故戢而時動
誠愿陛下留心治道,以征伐為后事。
千里運糧,非用兵之利,越險深入,無獨克之功。
如聞今年征役頓失農桑之業。
為國者以民為基,民以衣食為本。
使中國饑寒之患,百姓無離土之心,則天幸甚
二賊之釁臣備位宰相老病日篤,犬馬命將盡,恐不復奉望鑾蓋,不敢不竭臣子之懷,唯陛下裁察
(魏志·華歆傳)
請受上言
  相國華歆太尉賈詡御史大夫王朗九卿上言曰:
公元1621年
  臣等被召到,伏見太史丞、左中將李伏所上圖讖符命侍中劉е等宣敘眾心人靈同謀
漢朝陛下化通神明圣德參于虞夏,因瑞應備至,聽歷數所在,遂獻璽綬固讓尊號
能言之倫,莫不舞。
河圖洛書天命瑞應
人事協于天時民言協于天敘
陛下性秉勞謙,體尚克讓明詔懇切,未肯聽許
臣妾小人莫不伊邑
臣等聞自古及今,有天下者,不常在乎一姓
考以德勢,則盛衰在乎強弱;論以終始,則廢興在乎期運
唐虞歷數不在厥子,而在舜禹
舜禹雖懷克讓之意,迫群后執玉帛而朝之兆民欣戴而歸之,率土揚歌謠而詠之。
故其守節之拘,不可得而常處達節之權,不可得而久避,是以遜位不吝,或受禪不辭
不吝未必厭皇寵,不辭未必帝祚,各迫天命,而不得以已。
既禪之后,則唐氏之子為賓有虞
虞氏之胄,為客于夏代
然則禪代之義,非獨之者應天福,授之者亦與有余慶焉!
漢自章和之後,世多變故,稍以陵遲洎乎孝靈
不恒其心,虐賢害仁,聚斂無度,政在嬖豎,視民如讎,遂令上天震怒,百姓從風如歸。
當時四海鼎沸,既沒則禍發宮庭
寵勢并竭,帝室遂卑。
若在帝舜末節,猶擇圣代而授之。
荊人抱玉璞,猶思良工而刊之。
漢國既往,莫之能匡。
推器移君,委之圣哲,固其宜也
漢朝委質,既愿禪禮之速定也。
天祚率土必將有主
率土者,非陛下其孰能任之
所謂論德無與為比考功推讓矣。
天命不可久稽民望不可久違
臣等凄凄不勝大愿,伏請陛下割謙之志,修受禪之禮,副人神之意,慰外內之愿。
(魏志·文帝紀注引獻帝傳)
公元222年
奏討孫吳(黃初三年)
公元221年
  臣聞枝大者披心尾大不掉,有國有家之所慎也。
昔漢承秦弊,天下新定
大國之王,臣節未盡。
蕭張之謀,不備錄之,至使六王前后反叛
已而伐之,戎車不輟
文景守成,忘戰戢役,驕縱吳楚養虺成蛇,既為社稷大憂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師也。
吳王孫權,幼豎小子,無尺寸之功,遭遇兵亂
父兄之緒,少蒙翼卵е伏之恩,長含鴟梟反逆之性,背棄天地罪惡積大。
復與關羽更相覘伺逐利見便,挾為卑辭
先帝知權,奸以求用,時以于禁
敗于水災等當討羽,因以委權
先帝委裘下席盡心
誠在惻怛,欲因大喪寡弱王室
希托董先帝令,乘未得報許,擅取襄陽
及見驅逐,乃更折節邪辟之態,巧言如流。
雖重驛累使,發遣等,內包隗囂顧望之奸,外欲緩誅支仰蜀賊。
圣朝含弘,既加不忍,優而赦之,與之更始
猥乃割地王之,使南面稱孤兼官累位,禮備九命名馬百駟,以成其勢,光寵顯赫古今無二
犬羊之姿,橫被虎豹之文,不思靜致死之節,以報無量不世之恩。
臣每見所下前后章表,又以愚意采察旨,自以阻帶江湖負固不服,狃挾累世詐偽成功
上有尉佗英布之計,下誦伍被屈疆之辭,終非不不伐之臣。
以為晁錯不發削弱王侯之謀,則七國同衡,禍久而大;蒯通不決襲歷下之策,則田橫自臣,罪深變重。
臣謹考之周禮九伐之法,平權兇惡逆節萌生見罪十五。
九黎亂德,黃帝加誅。
項羽罪十,漢祖不舍犯罪明白,非仁恩所養宇宙所容。
臣請免權官鴻臚削爵土,捕治罪。
敢有不從移兵進討,以明國典好惡之常,以靜三州元元之苦。
(吳志·吳主權傳注略,載魏三公奏。
案:此事在黃初三年,時三公華歆賈詡楊彪也。)
王朗
公元226年
  字景興初名嚴東海人
靈帝時通經拜朗中,除菑丘長,遭師楊賜喪,去官行服
少帝時徐州陶謙以為治中,尋拜會稽太守
獻帝時孫策所攻,拘留曲阿
曹公征拜諫議大夫,參司空軍事
魏國建,以軍祭酒魏郡太守,遷少府、奉常大理
文帝王位,遷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
受禪,改司空封樂平鄉侯
明帝即位進封蘭陵侯,代華歆司徒
太和二年卒,謚曰成侯
著周易、春秋、孝經、周官傳,有集三十四卷
公元228年
不得朝表
  拘守留職,曠離車駕
況乃長于至,迎始于臘。
履端于正,連歷天人三朝元慶
無緣祗奉玉爵,以獻萬壽
宵夢庭燎之光,晨想百華之耀。
(藝文類聚八十)
樂舞
  凡音樂以舞為主,自黃帝云門大武,皆太廟舞。
樂,所以樂君之德;舞,所以象君之功。
(御覽五百七十四引魏名臣奏)
上求正貸民表
  昔在西京,有鄠杜膏腴之饒,池陽谷口之利,涇渭三川之水,鄭國白渠之溉。
每年成熟雨灌并畝。
至今號為「陸海」。
(御覽八百二十一)
行役夜表
  司空臣言:臣聞飛蓬隨風,集于正梁之衡,而駟馬為之奔,乳虎為之走。
蓬非馬之策,馬非蓬之敵,所以奔走者,驚也。
(御覽九百九十七)
文帝
  夫張大網以漉酋蝦,辱九鼎以烹蛙晁(御覽九百四十三)
勸育民省刑
  兵起以來,三十余年
四海蕩覆萬國殄瘁
賴先芟除寇賊扶育孤弱,遂令華夏復有綱紀鳩集兆民于茲魏土。
使封鄙之內,雞鳴狗吠,達于四境蒸庶欣欣喜遇升平
遠方之寇未賓兵戎之役未息
誠令復除足以懷遠人,良宰足以宣德澤。
阡陌咸修,四民殷熾,必復過于曩時,而富于平日矣。
易稱敕法,書著祥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慎法獄之謂也。
曹相國獄市為寄,路溫舒治獄之吏。
治獄者得其情,則無冤死之囚;丁壯者得盡地力,則無饑饉之民;窮老者得仰食倉廩,則無餧餓之殍。
嫁娶以時,則男女怨曠之恨;胎養必全,則孕者無自傷之哀,新生必復,則孩者無不育之累;壯而後役,則幼者無離家之思;二毛不戎,則老者無頓伏之患。
醫藥以療其疾,寬繇以樂其業,威罰以抑其強,恩仁以濟其弱,賑貸以瞻其乏,十年之後既笄者必盈巷;二十年之後勝兵者必滿野矣。
(魏志·王朗傳)
文帝游獵
  夫帝王之居,外則飾周衛內則重禁門。
將行設兵而後出幄,稱警而后踐墀,張弧而后登輿,清道而后奉引遮列而后轉轂靜室而后息駕
所以至尊,務戒慎垂法教也。
近日車駕出臨捕虎,日昃而行,及昏而反,違警蹕常法,非萬乘至慎也。
(魏志·王朗傳)
公元223年
東征疏(黃初四年八月
  昔南越守善嬰齊入侍,遂為冢嗣,還君其國。
康居驕黠,情不副辭,都護奏議以為宜遣侍子,以黜無禮
吳濞之禍,萌于子入;隗囂之叛,亦不顧子。
往者聞權有遣子之言而未至,今六軍戒嚴,臣恐輿人未暢圣旨,當謂國家于登逋留是以為之興師
設師行而乃至,則為所動者至大,所致至細,猶未足以為慶。
設其傲很,殊無入志,懼彼輿論之未暢者,并懷伊邑
臣愚以為宜敕別征諸將,各明奉禁令,以慎守所部
外曜烈威,內廣耕稼
使泊然若山,澹然若淵
不可動,計不可測。
(魏志·王朗傳)
明帝營修宮室
公元228年
  陛下即位已來恩詔屢布,百姓萬民莫不欣欣
臣頃奉使北行往反道路,聞眾徭役,其可得蠲除省減甚多,愿陛下重留日昃之聽,以計制寇。
大禹將拯天下大患,故乃先卑其宮室,儉其衣食用能盡有九州,弼成五服
句踐欲廣其御兒之疆,馘夫差姑蘇,故亦約其身以及家,儉其家以施國,用能囊括五湖席卷三江,取威中國定霸華夏
漢之文、景,亦欲恢弘祖業,增崇洪緒
故能割意于百金之臺,昭儉弋綈之服,內減太官而不受貢獻外省徭賦務農用能號稱升平,幾致刑錯
孝武之所以能奮其軍勢,拓其外境,誠因祖考畜積素足,故能遂成大功
霍去病中才之將,猶以匈奴未滅不治第宅,明恤遠者略近,事外者簡內。
自漢之初,及其中興,皆于金革略寢之後然后鳳闕天淵,德陽并起,今當建始之前足用朝會崇華之后足用內官華林天淵足用游宴
若且先成閶闔象魏,使足用遠人朝貢者,修城池,使足用逾越成國險。
其余一切,且須豐年
一以勤耕農為務,習戎為事,則國無怨曠戶口滋息,民充兵強。
寇戎不賓緝熙不足,未之有也。
(魏志·王朗傳)
屢失皇子上疏
  昔周文十五而有武王,遂享十子之祚,以廣諸姬之胤。
武王既老而生成王成王是以鮮于兄弟
二王者,各樹圣德無以相過
比其子孫之祚,則不相如,蓋生育早晚,所產有眾寡也。
陛下德祚兼彼二圣春秋高于姬文育武之時矣,而子發未舉于奧房藩王未繁于掖庭之眾室。
成王為喻,雖未為晚。
取譬伯邑,則不為夙。
周禮宮內官百二十人
而諸經常說,咸以十二為限
至于秦漢之末,或以千百為數矣。
然雖彌猥,而就時于吉館者或甚鮮,百斯男」之本,誠在于一意不但在于務廣也。
老臣慺慺,愿國家同祚于軒轅之五五,而未及周文之二五,用為伊邑
少小常苦被褥泰溫,泰溫則不能便柔膚弱體是以難可防護,而易用感慨
常令少小縕袍不至于甚厚,則必咸保金石之性,而比壽于南山矣。
(魏志·王朗傳)
上請主簿張登
  主簿趙郡張登,昔為本縣主簿,值黑山賊圍郡,縣長王雋吏兵七十二人直往赴救,與賊交戰
吏兵散走見害手格二賊,以全命。
守長逸為督郵所枉,身受考掠,理逸之罪。
義濟二君,宜加顯異
(魏志·王朗傳注王朗集,又見御覽二百二十九,作攜。)
劉纂等樗υ事
  右中郎樂林面肉,共啖湯餅
(御覽八百六十)
賀朔故事
  故事正月朔賀,殿下設兩百華鐙,封于二階之間。
端門庭燎火炬端門外設五尺三尺鉦,月照星明,雖夜猶晝矣。
(宋書·禮志一引魏司空王奏事初學記二十五引王朗奏)
奏宜節省
公元231年
  詔問所宜損益,必謂東京之事也。
若夫西京云陽汾陰大祭千有五百之群,祀通天之臺,入阿房之宮,齋必百日,養犧五載。
牛則三千其重,玉則七千其器。
文綺以飾重席童女蹈舞綴;釀酎必貫三時而后成,樂人必三千四百而后備;內宮美人,數至近千,學官博士七千馀人中廄則駙馬六萬余匹,外牧扈養三萬而馬十之。
執金吾從騎六百,走卒倍焉。
太常行陵,幸車千乘
太官賜官奴婢六千,長安城內治為政者三千,中二千石蔽罪斷刑者二十有五獄
充事猥,威儀繁富,隆于三代,近過禮中。
所以極奢者,大抵多受之于秦余,既違繭栗愨誠之本,掃地簡易之指,又失替質而損文、避泰而從約之趣。
豈夫當今隆興盛明之時祖述堯舜之際,割奢務儉之政,除繁崇省之令,詳刑慎罰之教,所宜希慕哉?
及夫寢廟日一太牢之祀,郡國并立宗廟之法,丞相御史大夫官、屬、吏、從之數,若此之輩,既已屢改于哀平之前不行光武之后矣。
  謹案圖牒所改奏,在天地五帝六宗宗廟社稷既已前代兆域矣。
天地掃地而祭,其余則皆壇而埒之矣。
明堂所以禮上帝,靈臺所以天文辟雍所以修禮樂,太學所以儒林高禖所以休祥,又所以時務,揚教化
稽古先民,開誕慶祚舊時皆在國之陽,并高棟夏屋足以饗射望云物。
七郊尊祀尚質,猶皆有門宇便坐足以避風雨,可須軍罷年豐,以漸修治
舊時虎賁羽林五營兵,及衛士并合,雖且萬人,或商賈惰游子弟,或農野謹鈍之人,雖有乘制之處,不講戎陣。
既不簡練又希更寇。
名實不副,難以備急
有警而后募兵軍行而后運糧或乃兵既久屯,而不務營佃不修器械無有貯聚一隅羽檄,則三面荒擾,此亦漢氏近世之失,而不可式者也。
當今諸夏已安,而巴蜀畫外
雖未得偃武而弢甲,放馬而戢兵,宜因年之大豐,遂寄軍政農事
吏士小大,并勤稼穡
止則成井里于廣野,動則成校隊六軍
省其暴繇,贍其衣食
易稱「悅以使民,民忘其勞,悅以犯難,民忘其死」,今之謂矣。
糧畜于食,勇畜于勢,雖坐曜烈威,而眾未動,畫外之蠻,必復稽顙以求,改往效用矣。
畏威效用,不戰而定,則賢于交兵而后威立,接刃而后功成遠矣。
奸兇不革遂迷不反,猶欲以其所虐用之民,待大魏投命養之士,然后徐以前歌后舞樂征之眾,臨彼倒戟折矢樂服之群,伐腐摧枯未足以為喻。
(魏志·王朗傳注引魏名臣奏)
刺史王凌不遣王基
  凡家臣之良,則升于公輔
公臣之良,則入于王職
是故古者侯伯,有貢士之禮。
今州取宿衛之臣,留秘閣之吏,所希聞也。
(魏志·王基傳)
四孤議
  收捐拾棄,不避寒暑,且救垂絕之氣,而肉必死之骨,可謂過天地、恩逾父母者也。
以為田議是也
(通典六十九,大理王朗議。)
興師與吳取蜀議
公元1162年
  天子之軍,重于華岱,誠宜坐曜天威,不動若山。
假使親與賊相持,搏戰曠日,智均力敵,兵不速決當須軍興以成其勢者。
然後宜選持重之將,承寇賊之要,相時而後動,擇地而後行,一舉可無余事
今權之師未動,則助吳之軍無為先征,且雨水方盛,非行軍動眾之時。
(魏志·王朗傳)
改元
  古者有年數,無年號,漢初猶然
或有世而改,有中元、后元,元改彌數,「中」「后」之號不足,故更假取美名,非古也
春秋之事曰「隱公元年」,則簡而易知,載漢世之事曰「建元元年」,則后不見宜若古稱而已
(宋書·禮志一)
遺針御衣
  至于遺針御及,懼傷至尊之體,故加之以髡刑
欲將懲戒先傷,以防絕後傷。
(御覽八百三十引王朗奏議)
不宜肉刑
  繇欲輕減大辟之條,以增益刖刑之數,此即起偃為豎,化尸為人矣。
然臣之愚,猶有未合異之意。
五刑之屬,著在科律
科律自有減死一等之法,不死即為減,施行已久,不待遠假斧鑿于彼肉刑然后有罪次也。
前世仁者不忍肉刑慘酷是以廢而不用
不用已來歷年數百,今復行之,恐所減之文,未彰于萬民之目,而肉刑之問,已宣于寇讎之耳,非所以來遠人也。
今可案繇所欲輕之死罪,使減死髡刖
嫌其輕者,可倍其居作歲數
有以生易死不訾之恩,外無以刖易釱駭耳之聲。
(魏志·鍾繇傳)
  晏平仲以齊君奢,故浣其朝冠,振其鹿裘
(御覽八百二十六,風俗東海王景興議引)
孫策
  朗以瑣才,誤竊朝私。
受爵不讓,以遘罪綱。
前見征討,畏死茍免。
治人物,寄命須臾
又迫大兵惶怖北引。
從者疾患死亡略盡
獨與老母,共乘一麗。
流矢始交,便棄麗就俘,稽顙自首于征役之中。
惶惑不達自稱降虜
前迷謬,被詰慚懼
愚淺駑怯畏威自驚。
無良介,不早自歸
破亡之中,然后委命下隸
身輕罪重,死有馀辜。
申脰就鞅,蹴足入絆。
叱咤聽聲東西惟命
(魏志·王朗傳注獻帝秋朗禽虜使者。)
太祖遣諮孫權稱臣
  孫權前箋自詭,躬討虜以補前愆后疏稱臣,以明無二
牙獸屈膝言鳥告歡,明珠南金遠珍必至
情見乎辭,效著乎功。
三江五湖,為沼于魏。
西吳東越,化為國民。
鄢郢既拔,荊門自開。
席卷巴蜀形勢已成。
重休累慶,雜沓相隨
承旨之日,撫掌擊節
情之畜者,辭不能宣。
(魏志·王朗傳注引魏略)
孫伯符
  劉正禮昔初臨州,未能自達,實賴尊門,為之先后用能濟江成治,有所處定。
踐境之禮,感分結意,情在終始
后以袁氏之嫌,稍更乖刺。
更以同盟,還為讎敵
原其本心,實非所樂。
康寧之後常念渝平更成復踐宿好
一爾分離款意不昭。
奄然殂隕,可為傷恨。
知敦以厲薄,德以報怨
收骨育孤,哀亡愍存。
既往之猜,保六尺之托,誠深恩重分美名厚實也。
魯人雖有齊怨,不廢喪紀春秋善之,謂之得禮
良史所宜藉,鄉校之所嘆聞。
正禮元子,致有志操,想必有以殊異
威盛刑行,施之以恩,不亦優哉。
(吳志·劉繇傳。)
魏太子
  不遺惠書,所以慰沃。
奉讀歡笑,以藉饑渴
雖復萱草忘憂皋蘇擇勞,無以加也。
(初學記二十七)
許文休三首
  文休足下消息平安,甚善甚善。
豈意脫別三十余年無相見之緣乎!
詩人一日之別于歲月豈況悠悠歷累紀之年者哉!
自與子別,若沒而復浮,若絕而復連者數矣
而今而后,居升平京師攀附于飛龍之圣主
儕輩略盡幸得老與足下并為遺種之叟,而相去千里
加有邅蹇之隔,時聞消息風聲托舊于思想,眇眇異處,與異世無以異也。
往者隨軍荊州,見鄧子孝桓元將,粗聞足下動靜,云夫子既在益州執職領郡,德素規矩,老而不墮。
是時侍宿武皇帝江陵劉景升聽事之上,共論道足下至于通夜不寐,拳拳饑渴,誠無已也。
天子東宮,及即位之後,每會群賢論天髦雋見在者。
豈獨人盡易為英,士鮮易取最故?
乃猥以原壤朽質,感夫子之情聽,每敘足下以為謀首豈其注意乃復過于前世
書曰「人惟求舊」,易稱「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劉將軍之與大魏,兼而兩之。
總此二義前世邂逅
以同為睽非武皇帝之旨,頃者蹉跌,其泰而否,亦非足下之意也。
深思易之義,利結分于宿好,故遣降者送吳所獻致名馬貂罽,得因無嫌,道初開通,展敘舊情,以達聲問。
久闊情慉非夫筆墨能寫陳,亦想足下同其志念
今者親生男女凡有幾人,年并幾何
仆連失一男一女
今有二男大男名肅,年三十九歲,生于會稽小兒裁歲余。
臨書愴恨有懷緬然
(蜀·許靖傳注引魏略,又略見御覽一百八十五)
  過聞「受終文祖」之言于尚書,又聞「歷數在躬,允執其中」之文于論語
自意得于老耄之齒,正值天命受于圣主之會,親見三讓之弘辭,觀眾瑞之總集,睹升堂穆穆盛禮,瞻燔燎焜曜之青煙
于時忽自以為唐虞之運,際于紫微天庭也。
徒慨不得攜子之手,共列于世有二子之數,以聽有唐欽哉之命也。
子雖在裔土,想亦極目回望側耳而遐聽,延頸鶴立也。
汝南陳公初拜,不依故常,讓上卿李元禮
以此推之,吾宜退身以避子位也。
茍得避子以竊讓名然后綬帶委質游談平勃之間,與子共陳往時避地艱辛樂酒酣燕高談大噱,亦足遺憂而忘老。
捉筆陳情,隨以喜笑
(蜀·許靖傳注引魏略。)
  前有書而未達,今重有書,而并致前問。
皇帝既深悼劉將軍早世,又愍其孤之不易,又惜使足下孔明士人氣類之徒,遂沈溺于羌夷異種之間,永與華夏乖絕,而無朝聘中國之期緣,瞻晞故土桑梓之望也。
故復運慈念而勞仁心,重下明詔,以發德音。
申敕朗等,使重為書足下等,以足下聰明,揆殷勤圣意,亦足悟海岱之所常在,知百川所宜注矣。
伊尹而就殷,陳平違楚而歸漢,猶曜德阿衡,著功于宰相
足下能弼人之遺孤定人猶豫,去非常之偽號,事受命大魏客主不世榮名上下不朽之常耀,功與事并,聲與勛著,考績效足超越伊呂矣。
承詔直,且服舊之情,情不能已。
若不足下之所能陳、足下所見,則無以宣明詔命,弘光大之恩。
宿昔夢想之思,若天啟眾心,子導蜀意。
誠此意有攜手之期。
若險路未夷,子謀不從,則懼聲問或否,復面何由前后二書
言每及斯,希不切然有動于懷。
足下周游江湖,以暨南海歷觀夷俗,可謂遍矣。
想子之心,結思華夏可謂深矣。
為身擇居,猶愿中為主居安豈可以不系意京師,而持疑荒裔乎?
詳思愚言,速示還報也。
(蜀·許靖傳注引魏略)
鍾繇
  朗白
  近聞室人孫氏歸,或曰大歸也。
共經憂樂既久矣。
曷為一旦離析以至于歸而不反乎?
不得面談裁書敘心
(御覽四百五十七)
喪服
  鄭玄云「兄弟猶曰族親也」,無所不關之辭也。
以為古學九代之親為九族,謂兄弟者亦九代兄弟也。
凡屬乎父道者,則父之兄弟在乎道者,則祖之兄弟在乎道者則子兄弟在乎孫道者,則孫之兄弟
族親亦可謂為兄弟者也。
(通典七十三)
相論
  然仲尼之門,童冠之群,不言相形之事,抑者亦難據故也。
古之人固有懷不副其貌,行不稱其聲者,是故夫子以言信行,失之于宰子;以貌度性,失之于子羽
圣人之于聽察精矣,然猶或有所不得,以此推之,則彼度表捫骨,指色摘理,不常中心矣。
若夫周之叔服,漢之許負,各以善相稱于前世,而書專記其效驗之尤著者不過公孫氏之二子,與夫周氏條侯而已
(藝文類聚七十五)
雜箴
  家人嚴君焉,井灶之謂也。
作夏,非灶孰能?
,非井孰閑。
(藝文類聚八十)
貧窶
  諺曰魯班雖巧,不能乞丐者顏。
(御覽四百九十六)
塞勢
  余所與游處,唯東萊徐先生
素習九章能為計數
何以代博奕者乎?
曰塞其次也。
試習其術,以驚睡焉。
(御覽七百五十四)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