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全三国文 卷七十五 (自动笺注)
卷七十五·吳十三
楊泉
  泉字德淵,(見意林。
)吳處士,入,徵為侍中,(見書鈔
)不就
太元十四卷物理十六卷,集二卷
五湖賦(并序)
  余觀夫主五湖而察其云物,皇哉大矣
以為名山大澤,必有記頌之章,故梁山奕奕之詩,云夢子虛之賦。
具區者,揚州澤藪也。
大禹遺跡疏川導滯之功,而獨闕然未有翰墨之美。
余竊憤焉,敢忘不才,述而賦之,其辭曰:
  浚矣大哉於此五湖
天地之玄源,陰陽之所徂。
上值箕斗之精,與云漢乎同模。
三方灌溉,為百川巨都
揚州大澤,苞吳越具區
底功定績,蓋寓令圖
(二語從文選謝頫和王著作八公山詩注補。
)南與長江分體,東與巨海合流
太陰之所毖,玄靈之所游。
湖水而往還,通蓬萊瀛洲
詳觀廣深之所極,延袤規方
邈乎浩浩,漫乎洋洋
西合乎蒙汜東苞扶桑
日月於是出入與天漢乎相望
頭首無錫,足蹄松江
烏程於背上,懷大吳當胸
(四語從水經·沔水下注補。
)左有苞山,連以醴瀆。
Σ嶺崔巍穹隆紆曲
大雷小雷,湍波相逐。
(四語從水經·沔水下注校補
)右有平原廣澤曼延旁薄
原隰陂坂,各有條格
蘆菼亂,隱軫肴錯。
沖風之所去,零雨之所薄。
(藝文類聚九,初學記七)
  赤檜升棹,檀漿細堅。
(御覽七百七十一)
  咸鹽白糝,雜以菜{艸果},連岡差,積如林丘。
(書鈔一百四十六引兩條)
  爾乃陳列就力,菹擗是屑。
□□□□方縛直截
(書鈔一百四十六)
贊善
  伊善惡之所施,乃禍福之為階。
德安保身,忘為害自危
先民之有作,執溫恭不虧
顏冉遭命,怪禍福參差
二賢履道,歷千載見知
身既沒而名存,厥復戚乎何為
死生有命,非神明之所規。
積善之家,厥福惟昌;積惡之門,必有餘殃。
是以趙武好善,厥胤以長;三郄好勝,厥身以亡。
古人從善不及,去惡如探湯何福德而難值,而禍惡之易當?
(藝文類聚二十三)
養性
  況性命幾微,如鴻毛漂輕
(文選任昉齊明帝宣城郡公表注)
蠶賦(并序)
  古人作賦者多矣,而獨不賦蠶,乃為蠶賦
(金樓子·立言篇下,御覽八百二十五)
  惟陰陽產物,氣陶化播流
受氣含生,皆纏綿自周
伊夫蠶之為物,功巨大而弘優。
成天子之袞冕,著皇后盛服
五色玄黃,作四時單復
是以王者貴此功焉,使皇后三宮夫人,又世婦之吉者,親桑北宮
二月初吉,遂布令天下百辟兆民,使咸務焉。
是以仲春之月,吉日庚午
既差我馬,惟蠶之祖。
編使童男,作以童女
溫室既調,蠶母入處。
陳布說種,柔和得所
晞用清明,浴用谷雨
爰求柔桑,切若細縷
起止得時燥濕是候。
逍遙偃仰進止自如
仰似龍騰,伏似虎趺,員身方腹,列足雙俱。
昏明相推日時不居
粵召役夫筑室于房。
于房伊何
在庭之東。
愛日景,西望余陽。
既酌以酒,又挹以漿。
壺殄在側,敷修在旁。
我鄰我黨,我助我康。
於是乎蠶事畢矣,大務時成
閣紆卷簿,灑掃宮庭
蠶母須飾,從容自寧。
至于再宿三日開闔啟房,是瞻是觀。
方者四張,員者紆盤。
縱者相屬,橫者交連
薪柴而解著,絲互而相攀。
競以挐攫,再笑再言。
惰者悅而忘懈,劣者勉以增勤。
是月也,天子大牢之禮,獻寢廟
皇后親繰三盆然后辨於夫人世婦
至于百辟卿士,下及兆民,咸趣繰事。
爾乃絲如凝膏,其白伊雪。
以為衣裳冠冕服飾
禮神納賓,各有分職
以給百禮,罔不斯服。
夫功也起於綿綿,成於翼,頌之難周,論之罔極
殷斯勤斯如何勿憶!
(藝文類聚六十五)
織機
  伊百工之為技,莫機巧之最長。
人君列位,象百官設張
匡廓制度如城隔之員方
萬機以布錯,實變態有章
是以孟秋之月,首殺庶物
工民呈材,取彼椅梓,貞干修枝
名匠騁工,美乎利器
心暢體通,膚合理同。
規矩盡法,因事作容。
無不媚,事無不供。
于是乎女工就,素絲輕。
貫綜紀,簡奸清。
織女揚惲,美乎如芒麗姿妍雅,動有令光。
足閑蹈躡,手習檻匡。
節奏相應五聲激揚
濁者含宮,清者應商。
和聲成柔慷慨成剛。
屈申舒縮,沈浮抑揚
開以厭間,闔以高梁
進以懸魚,退以俠強。
變相應,陰感乎陽。
黽勉不及,進卻頡頏
事物之宜,法天之常。
既合利用得道之方。
(藝文類聚六十五)
草書
  惟六書之為體,美草法之最奇。
垂名古昔,皇著法乎今斯。
要妙有好,勢奇綺而分馳
隸體細微,散委曲得宜
楊柳奮發,似龍鳳之騰儀。
神靈變化,象日月盈虧
書縱竦而值立,衡平體而均施。
斂束而相抱,或婆娑四垂
或攢翦而齊整,或上下參差
陰岑高舉,或落籜而自披。
布好施媚,如明珠陸離
發翰攄藻,如春華之楊枝
提墨縱體,如美女長眉
滑澤肴易,如長溜分歧
骨梗強壯,如柱礎之不基。
斷除弓盡,如工匠盡規
芒角吟牙,如嚴霜之傅枝。
眾巧百態無不盡奇。
宛轉翻覆如絲相持
(藝文類聚七十四)
請辭
  古不墓祭,葬于中原,而廟在大門里,不敢外其親。
平明出葬,日中反虞不敢一日使神無依也。
迨周衰禮廢,立寢于墓,漢興而不改,以先衣冠四時與水進果實,而禘袷祭祀,皆于宗廟
及其末,因寢之在墓,咸往祭焉。
蓋由京師三輔酋豪大姓力強財富婦女贍侈,車兩相追,宿止墓下。
連日厭飫,遂以成俗,迄于今日。
死者骨肉歸乎土,神而有靈,豈肯守夫敗壞在草莽哉!
(御覽二百五十六)
嚴隱
  隱字仲弼吳郡人,舉賢良,為宛陵吳平去職
(見世說·賞譽篇注)
陸士龍
  奉詠美旨,流風綽遠,復禮興仁命世之作,獲尚齒之況,無高賢之報。
抱此永懷愧嘆何有
君子弘道,厚文無施,是用釋筆,歸于神要
(陸云集。
宛陵答。)
列女
仲奇
  仲奇未詳
梅鼎祚以為吳時人,當考。
亡書
  鏡與粉盆與郎,香簽與若,欲其行身明鏡純如粉,譽如香。
(御覽七百十七)
闕名
上言平湖開通
公元276年
  臨平湖漢末穢塞,今更開通,又于湖邊石函,函中有小石青白色,長四寸,廣二寸餘,刻作皇帝字。
(水經·漸江水注
天璽元年吳郡上言于是改天冊為天璽元年。)
改年
  昔武王伐紂,有赤烏之祥,君臣觀之,遂有天下
圣人書策載述最詳者。
以為近事既嘉,親見又明也。
(吳志·大帝傳。
群臣奏。)
奏修郊祀
  頃者嘉瑞屢徵,遠國慕義天意人事前后備集,宜修郊祀,以承天意。
(吳志·大帝傳注江表傳曰:「群臣以權末郊祀奏議云云。)
重奏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王者天下為家,昔周文、武郊於酆、鎬,非必中土
(吳志·大帝傳注江表傳,又見宋書·禮志三)
復奏
  伏見漢書·郊祀志,匡衡奏徙甘泉河東,郊于長安言文王郊于酆。
(同上)
奏武昌宮材不堪
  武昌宮已二十八歲,恐不堪用,宜下所在,通更伐致。
(同上注引江表傳。
有司奏云。)
檢察胡人
  有胡人入境自稱沙門容服非恒,事應撿察
(高僧傳一,赤烏中有司奏。)
玉匱針經
公元239年
  呂博少以醫術知名,蓋診脈論疾,多所著述吳赤烏二年太醫令,撰玉匱針經,及注八十一難經大行於代。
(御覽七百二十四)
  厥苞,精者曰
削彼金衣,咽茲玉液
甘逾萍實,冷亞冰壺
近嗤齊相,進不剖之實;遠笑魏君,逢裂牙之味。
頌曰:宗炳煌煌嘉實磊如。
景星南金,其形隨珠
(藝文類聚八十六,廣志曰:「陽由為成都郡文學掾,云吳有餘甘金衣包品之贊」云云。)
曹瞞傳(魏志·武帝紀注云:「吳人作」)
  嵩,侯氏之子夏侯惇叔父太祖從父兄弟。
  太祖少好飛鷹走狗游蕩無度,其叔父數言之於嵩,太祖患之。
后逢叔父于路,乃陽敗而咼口,叔父怪而問其故,太祖曰:「卒中惡風
叔父以告嵩。
驚愕太祖
太祖口貌如故
嵩問曰:「叔父言汝中風已差乎?
太祖曰:「初不中風,但失愛叔父,故見罔耳。
」嵩乃疑焉。
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終不復信
太祖于是得肆意矣。
  太祖初入尉廨繕治四門,造五色棒縣門左右,各十餘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強,皆棒殺之。
后數月,靈帝愛幸小黃門蹇碩叔父夜行,即殺之。
京師斂跡莫敢犯者,近習寵臣咸疾之,然不能傷。
于是稱薦之,故遷為頓丘
  公聞攸來,跣出迎之,撫掌笑曰:「子卿遠來,吾事濟矣。
」既入坐,謂公曰:「袁氏軍盛,何以待之
今有幾糧乎?
」公曰:「尚可一歲
」攸曰:「無是。
更言之。
」又曰:「可支半歲
」攸曰:「足下不欲破袁氏耶?
何言之不實也?
」公曰:「向言戲之耳,其實一月
為之奈何
」攸曰:「公孤獨守,外無救援,而糧谷已盡,此危急之日也。
今袁氏輜重,有萬餘乘,在故市烏巢屯,軍無嚴備,今以輕兵襲之,不意而至,燔其積聚,不過三日,袁氏自敗也。
」公大喜,乃選精銳步騎,皆用袁軍旗幟,銜枚馬口,夜從間道出,人抱束薪,所歷道有問者,語之曰:「袁公曹操鈔略後軍,遣兵以益備
」聞者信以為然,皆自若
既至圍屯,大放火營中驚亂,大破之,盡燔其糧谷寶貨;斬督將眭元進、騎督子、呂威璜、趙等首,割得將軍淳于仲簡鼻,未死;殺士卒千餘人,皆取鼻;牛馬唇舌,以示軍,將士皆怛懼。
時有夜得仲簡,將以詣麾下
公謂曰:「何為如是
仲簡曰:「勝負自天,何用為問乎!
公意不殺許攸曰:「明旦鑒于鏡,此蓋不忘人。
」乃殺之。
  遣候者數部,前后參之,皆曰「定從西道,已在邯鄲」。
大喜,會諸將曰:「孤已得冀州諸君知之乎?
」皆曰不知。
公曰:「諸君方見不久也。」
  時寒且旱,二百里無復水,軍又乏食,殺馬數千匹以為糧,鑿地入三十餘丈乃得水
既還,科問前諫者,眾莫知其故,人人皆懼。
公皆厚賞之曰:「孤前行乘危僥幸,雖得之,天所佐也。
不可以為常。
諸君之諫,萬安之計,是以相賞,后勿難言之。」
  公將過河,前隊適渡,超等奄至,公猶坐胡床不起
張郃見事急,共引公入船。
河水急,比渡,流四五里,超等騎追射之,矢如雨下
諸將見軍敗,不知公所在,皆惶懼
至見乃悲喜,或流涕
大笑曰:「今日幾為小賊所困乎。」
  時公軍每渡渭,輒為超騎所沖突,營不得立,地又多沙不可筑壘
婁子伯說公曰:「今天寒,可起沙為城,以水灌之,可一夜而成。
」公從之,乃多作縑囊運水夜渡兵作城,比明城立,由是公軍盡得渡渭。
  公遣華歆勒兵入宮收后后閉戶匿壁中廢戶發壁,牽后出
帝時與御史大夫郗慮坐,后被徒跣過,執帝手曰:「不能復相活邪?
」帝曰:「我亦不自知命在何時也。
」帝為曰:「郄公天下寧有是乎?
」遂將后殺之,完及宗族死者數百人
  為尚書右丞司馬建公所舉。
及公為王,召建公到鄴,與歡飲,謂建公曰:「孤今日復作尉否?
建公曰:「昔舉大王時,適可尉耳。
」王大笑
建公名防司馬宣王之父。
  是時南陽間苦繇役,侯音於是太守東里褒,與吏民共反,與關羽連和
南陽曹宗子往說音曰:「足下順民心,舉大事遠近不望風。
然執郡將,逆而無益何不遣之?
吾與子共戮力,比曹公軍來,關羽兵亦至矣。
」音從之,即釋遣太守
子卿因夜逾城亡出,遂與太守收餘民圍音,會曹仁軍至,共滅之。
  桓階王正位,夏侯惇以為宜先滅,蜀亡則吳服二方既定然后舜禹之軌,王從之
及至王薨,追恨前言發疾卒。
  王使工蘇越徙美梨,掘之,根傷盡出血,越白狀,王躬自視而惡之,以為不祥,還遂寢疾
  太祖為人佻易無威重,好音樂,倡優在側,常以日達夕。
被服輕綃身自佩小鞶囊,以盛手巾細物
時或冠恰帽以見賓客,每與人談論戲弄言誦,盡無所隱,及歡悅大笑,至以頭沒杯案中,肴膳沾污巾幘,其輕易如此
持法峻刻
諸將有計畫出已者,隨以法誅之,及故人舊怨,亦皆無作
其所刑殺,輒對之垂涕嗟痛之,終無所活。
袁忠為沛相,嘗欲以法治太祖沛國桓邵亦輕之。
及在兗州陳留邊讓言議頗侵太祖太祖,族其家。
、邵俱避難交州太祖遣使太守士燮盡族之。
桓邵得出拜謝庭中太祖謂曰:「跪可解死邪?
」遂殺之。
出軍行經麥中令士卒無敗,犯者死,騎士下馬相持
于是太祖馬騰麥中,敕主簿議罪
主簿對以春秋之義,罰不加于尊。
太祖曰:「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帥下?
然孤為軍帥,不可自殺,請自刑
」因援劍割發以置地。
有幸姬,常從晝寢,枕之臥,告之曰:「須臾覺我。
」姬見太祖臥安,未即寤。
自覺棒殺之。
討賊,廩谷不足,私謂主者曰:「如何
主者曰:「可以小斛以足之。
太祖曰:「善。
后軍中言太祖欺眾。
太祖主者曰:「特當借君死以厭眾,不然,事不解
」乃斬之,取首題徇曰:「行小斛盜官谷,斬之軍門
」其酷虐變詐,皆此類也。
歷陽山石文
  楚九州渚,吳九州都。
揚州士,作天子
四世治,大平始。
(吳志·孫皓傳)
九真太守谷朗
公元272年
  府君諱朗字義先桂陽耒陽人,豫章府君曾孫,公府君之孫,郎中君子也。
其先世自顓頊益為舜虞,賜姓嬴氏至于扉子,封於秦谷,因而氏焉。
君承洪原之清流,稟奕世高素,履道思順,德行純備三歲喪母,十一亡父,獨與弟居,承奉繼親和顏悅色孝友溫恭曾閔之操,君其蹈焉,弱冠仕郡,歷右職,守陽安長,淑問宣流,遂升王府,除郎中尚書令史、郡中正,遷長沙劉陽,播渥惠以育物,垂仁恩以布化
蒞政未期徵拜立忠都尉尚書郎靖密樞機,名冠眾僚
遷部廣州督軍校尉正身率下不畏強御,流清蕩濁,萬里肅威。
功成辭退,拜五官郎中,遷大中正平衡清格彝倫攸敘。
于昔交州竊邑叛國戎車婁喪,干戈未戢,帝思俾乂,訓咨群司,僉以君往部南州威恩素著,遷九真太守
稟明德,所歷垂勛,宜延遐紀光贊皇家如何不永
春秋五十有四鳳皇元年四月乙未寢疾而卒。
嗚呼哀哉
百君子莫不嗟痛,乃立碑作頌,以顯行績。
其詞曰:
  於鑠府君稟性玄通
積行閨閾九族睦𢋊。
羽儀上京,德與云騰
入蹈丹墀夙夜靖恭
出撫黎民風移俗興。
名參豹產,勛齊往蹤。
當永黃耇翼佐帝庸。
昊天不弔哲人其終。
濟濟縉紳,靡瞻靡宗。
勒茲玄石,永光無窮
(碑本)
天發神讖碑
  上天帝言天□□□□□□□□□□□步虧,日月(下闕)帝曰大吳一□萬方甲午丙日□□□才仁中珪,予□人元示虧,山川(下闕)
天發讖文
公元276年
  天璽元年{木氽},月己酉十四日壬□□□武中郎將丹陽□□□□□□□□□□然發刻廣省□乃是天讖廣多□未解解者十二字以{木氽},月廿三日遣□□解文令史建忠中郎將會稽陳治□□□解十三字復有□未解以八月一日詔遣中書郎大將軍裨將軍關內侯九江費𡧈,行視更得□二字合五十漆,字𡧈,與西部校尉姜□□絡典校皋儀備□允章咸李楷賀□建業丞許□尉番約等十二人吏從共觀,視深甄歷□永歸大吳上天宣命昭太平文字炳腃良,天□在諸石上故就□□□□刊銘敷垂億。
(下闕)
公元275年
  臺東觀令□□□□□□□吳郡□□巧工九江朱□□□□□□□江東□□功東海夏侯(下缺。
碑本,案:許嵩建康實錄注:戚光集、慶績志、明一統志引吳錄并云:「其文東觀令華覈作。
」今考志·華覈傳,天冊元年微譴免,數歲卒,此碑天璽元年,則東觀令非華覈也。
朱彝尊亦言未可遽信,故編闕名類。)
國山
公元272年
  上闕之□□□子茲格于上下光被八幽,飛蠕動無不歸仁是故□□□□□□□□□□□□□□賂□□□□□□□上尊□□□□□□□□□□□□□□□□□□□□靡不遑民用不犯於是□□□□□□□丞相沇□□□□□□□□□率禮備儀尊敬□□□□□□□□□□□大□□□□□□□宮□□□□□□□□□□□□□□□□□□□□□□□□□□所臨□徘徊于此,遂基大宮
玉燭□□□澤□清萬民子來不日□□□□□□延頸跂足率土來庭
柔服百神經緯庶務
日昃不暇,□觀六經
旁貫百家,思該道根
數世陵遲大繇未光。
闓立東觀,□紀實言。
建設墳典,采詢微間。
窮神極化,無幽不闡。
舉逸遠佞,寬罪宥刑。
守道尚功嘉善矜弱。
哀賤愍凶,□□朽枯。
上天感應,□□□□□踐阼初升,特發神夢,膺受籙圖
玉璽自神匱,神人指授金冊青玉符者四,日月抱戴老人星見者貳十有貳,五帝瑞氣黃旗紫蓋覆擁宮闕顯著斗牛者貳十有九,麟鳳龜龍銜圖負書卅有九,青猊白虎丹鸞彩□鳳廿有二,白鹿白羚、白麂白兔卅有二,白雉白鳥白鵲白鳩貳十有九,赤烏赤雀廿有四白雀白燕廿有{木氽},神魚吐書白鯉騰舡者二,靈絮神蠶彌被原野者三,嘉禾秀穎甘露凝液六十有五,殊干連理六百八十有三,明月火珠璧流離卅有六,大貝余氏余泉{木氽}十有五,大寶璧水青璧卅有八,玉燕玉羊玉鳩者三,寶鼎神鐘神{王}□神ň卅有六,石室山石闓石印封啟九州吉發顯天讖彰石鏡光者一十有一,神□頌歌廟靈□示者三,畿民惟紀湖澤闓通應讖合謠者五,神翁神僮靈母神女徵表祥者卅有{木氽},靈夢啟讖神人授書著驗□□者十,秘記文玉版紀德者三,玉人玉印文采明發者八,玉□王玉王貫玉玉鉤玉稱殊輝異色者卅有三,玉尊玉碗玉盤玉罌清潔,光晣良者九,孔子伯子肯,王□□,言天平墜,成天出東門鄂者四,大賢司馬虞翻推步圖緯甄匱啟緘發事與運會者二;其餘飛行之類,植生之倫,希古所覿,命世殊奇不在瑞命之篇者,不可稱而數也。
於是旃蒙協洽之歲,月次陬訾之□,日惟重光大淵獻行年所值,寔惟茲歲,帝出虖震,周易實著。
遂受上天玉璽,文曰吳真□帝,玉質青黃,角思理洞徹拜受祗筵,夙夜惟寅
大德宜報,大命宜彰,乃以柔兆涒灘之歲,欽若上天月正革元,郊天祭地紀號天璽用彰明命
于是丞相沇、太尉璆、大司徒燮、大司空□、執金吾脩、城門校尉歆、屯騎校尉悌、尚書令忠、尚書昏直晃昌、國史瑩核等僉以為天道元嘿,以瑞表真。
今從瑞畢至,三表納貢幽荒百蠻,浮海慕化九垓八埏,罔不被澤,率按典繇,宜先行禪禮,紀勒天命
遂于吳興國山之陰,告祭刊石,以對揚乾命,廣報坤德,副慰天下喁喁之望焉。
口書東觀史立中郎將蘇建所書。
(碑本
云麓漫鈔,又荊溪外紀)
釋氏
支謙
  字恭明一名越大月支人,世居中國,獻帝奔吳
主權以為博士,使侍太子登。
登卒,去隱穹隆山至廢帝時卒。
微密持經記
  此經凡有四本三本并各二名一本三名,備如后列
其中文句參差,或梵或漢,音殊,或隨義制語,各有左右
依義順文,皆可符同所為異處后列得法三乘階級人數動地兩結諸天妓樂供養,多不悉備,意所未詳
本一無量微密之持,二名成道降魔一切智
此一本名行於世,為常舊本。
本一阿難陀目佉尼呵離陀羅尼二名使人民得一切智,一本一無端底門總持之行,二名菩薩降卻諸魔堅固一切智;一本一出生無量門持,二名一生補處道行三名成道降魔一切智,此本備明法利及動地妓樂事。
四本皆各標前一名于經首第二第三不以題經也。
后舍利弗請名,佛說名皆備如前列
(釋藏·跡)七
法句經序
  曇缽偈者,眾經之要義
曇之言法,缽者句也。
而法句經別有數部,有九百偈,或七百偈,及五百偈。
偈者經語,猶詩頌也。
是佛見事而作,非一時言,各有本末,布在諸經。
一切智,厥性大仁,愍傷天下,出興于世,開現道義所以解人
十二部經總括其要,別為數部,四部阿鋡佛去世后,阿難所傳,卷無大小,皆稱聞如是處佛所在究暢其說,是后五部沙門各自鈔眾經中四句六句之偈,比次其義,條別為品,于十二部經,靡不斟酌無所適名,故曰法句。
夫諸為法言,法句者,猶法言也。
近世葛氏傳七百偈,偈義致深,譯人出之,頗使其渾。
惟佛難值,其法難聞,又諸佛興,皆在天竺
天竺言語,與漢異音,云其書為天書,語為天語名物不同,傳實不易
唯昔安調安侯世高都尉佛調釋梵為漢,實得其體,斯已難繼,后之傳者,雖不能審,猶尚其實,粗得大趣
公元224年
  始者維祇難出自天竺,以黃武三年來適武昌仆從受此五百偈本,請其同道竺將炎為譯,將炎雖善天竺語,未備曉漢,其所傳言,或得梵語,或以義出,音近于質直
仆初嫌其為詞不雅,維祇難曰,佛言「依其義不用飾,取其法不以嚴」,其傳經者,令易曉,勿失厥義,是則為善
座中咸曰:「老氏稱美不信信言不美仲尼亦云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明圣人深邃無極
今傳梵義,實宜徑達,是以自偈受譯人口,因順本旨不加文飾,譯所不解,即闕不傳故有脫失,多不出者。
然此雖詞樸而旨深,文約義博,事均眾經,章有本故,句有義說
其在天竺,始進業者,不學法句,謂之越序,此乃始進者之鴻漸深入者之奧藏也。
可以啟蒙辯惑誘人自立,學之功微,而所包者廣,實可謂妙要也哉
昔傳此時,有所不出,會將炎來,更從諮問,受此偈等,復得十三品,并校往古,有所增定,第其品目,合為一部三十九篇大凡七百五十二章都凡一萬四千五百八十字,庶有補益,共廣聞焉。
(釋藏·所九,又跡七。
案:此序無撰人名,據僧祐三藏記集·嚴佛調傳,知是支謙所作。)
康僧會
公元280年
  會,天竺人,幼隨父居交阯,年十餘出家其先康居人,因謂之康僧。
漢末,吳主權以為博士
赤烏中建初寺,造舍利塔
中國寺塔自此始,天紀四年吳平,尋卒。
法鏡經序
  夫心者,從法之原,臧否之根,周出異名禍福分流,以身為車,以家為國,同旋一作游十方,稟無倦息,家欲難足,猶海吞流,火之獲薪,六邪之殘,已甚蒺藜,網之賦魚矣。
女人佞等三𩲐,其善偽而信寡,斯家之為禍也。
邪穢,賤清真連叢瑣,謗圣賢興獄訟,喪九親,斯家之所由矣。
是以上士恥其穢,懼其厲,為之懾懾如也。
默思遁邁,猶明哲之無道矣。
鬄髮毀容法服為珍,靖處廟堂,練情攘穢,懷道宣德,開一作闓導聲瞽,或有隱處山澤漱石枕流專心滌垢,神與道俱,與寂齊乎無名,明化周群生賢圣競乎清凈,稱斯道曰大明,故曰法鏡
騎都尉安玄、臨淮嚴浮一作佛調,斯二賢者,年在束一作齠齔弘志圣業鉤深致遠窮神達幽愍世蒙惑,不睹大雅,竭思譯傳斯經景謨
都尉口陳,嚴調筆受,言既稽古,義又微妙
時干未息志士莫敢或遑,大道陵遲內學者寡,聞睹其景化可以涂炭之尤險。
然義壅而不達,因閑竭愚,為之注義,喪師歷載莫由重質,心憤口悱,停筆愴如,追遠慕圣,涕泗并流
記識闕疑,俟后明哲庶有暢成,以顯三寶矣。
(釋藏·服八,又跡六)
安般守意經序
  夫安般者,諸佛之大乘,以濟眾生之漂流也。
其事有六,以治六情
情有內外,眼、耳、鼻、舌、身、心,謂之內矣;色、聲、香、味、細、滑、邪念,謂之外也。
經曰諸海十二事,謂內外六情之受邪行,猶海受流,餓夫受飯,蓋無滿足也。
心之溢蕩,無微不浹,恍惚仿佛出入無間
視之無形,聽之無聲,逆之無前,尋之無後;深微細好,形無絲髪梵釋仙圣所不能照。
明默種子,此化生乎?
非凡所睹,謂之陰也。
猶以晦а種未粢芬,(一作「深芬」。
)闓手覆種,孳有萬億旁人不睹其形,種家不知其數也。
一朽乎下,萬生乎上。
彈指之間,心九百六十轉,一日一夕十三億意。
意有一身,心不自知,猶彼種夫也。
是以行寂,系意著息,數一至十,十數不誤。
意定大之小定三日大定七日,寂無他念,怕然(一作泊然
)若死,謂之一禪。
禪,棄也。
棄十三億穢念之意,已獲數轉念著隨,蠲除其八,正有二意意定在隨,由在數矣。
垢濁消滅,心稍清凈,謂之二禪也。
又除其一,注意鼻頭,謂之止也。
得止之行,三毒四走,五陰六冥,諸穢滅矣。
煚一作煛然心明,逾明月珠淫邪污心,猶鏡處泥;穢垢污焉,偃以照天,覆以臨土。
聰睿圣達萬土臨照,雖有天地之大,靡一夫而能睹。
所以然者,由其垢濁
垢污心,有逾彼鏡矣。
若得良師,劃刮瑩磨,薄塵微曀,蕩使無餘,舉之以照毛髮面理,無微不察,垢退明存。
使其然矣,情溢意散,念萬不識一矣。
猶若於市,馳心放聽,廣采眾音,退宴存思不識一夫之言,心逸意散,濁翳其聰也。
自閑處,心思寂寞,志無邪欲,側耳靖聽,萬句不失片言斯著,心靖意清之所由也。
行寂止意,懸之鼻頭,謂之三禪也。
還觀其身,自頭至足,反覆微察內體惡露,森楚毛豎,猶睹膿涕,于斯照天人物,其盛若衰,無存不亡。
信佛三寶,眾冥皆明,謂之四禪也。
  攝心還念,諸陰皆滅,謂之還也。
穢欲寂盡,其心無想,謂之凈也。
得安行者,厥心即明;舉明所觀,無幽不睹;往無數劫,方來之事,人物所更,現在諸剎,其中所有世尊法化弟子誦習,無遐不見,無聲不聞。
恍惚仿佛存亡自由,大彌八極,細貫毛犛;制天地,住壽命,猛神德,壞天兵,動三千,移諸剎;入不思議,非梵所測,神備無限六行之由也。
世尊初欲說斯經時大千震動人天易色,三日安般無能質者。
于是世尊化為兩身一曰何等一曰尊主,演于一作千斯義出矣。
大士上人六雙十二輩,靡不執行
  有菩薩安清安世高安息王嫡后之子讓國與叔,馳避本土,翔而后集一作進,遂處京師
為人也,博學多識貫綜神模,七正盈縮風氣吉凶山崩地動針脈諸術,睹色知病,鳥獸鳴啼,無音不照
懷二儀之弘行,愍黎庶之頑暗,先挑其耳,卻啟其目,欲視聽之明也。
徐乃陳演正真六度,譯安般秘奧學者塵興,靡不去穢濁之操,就清白之德者也。
余生末蹤,始能負薪考妣徂落三師凋喪,抑瞻云日,悲無質受,卷言顧之潸然出涕
宿祚未沒會見南陽韓林、穎川皮業、會稽陳慧,此三賢者,信道篤密執德弘正烝烝進進志道不倦
從之請問,規同矩合,義無乖異,陳慧注義。
余助勘酌,非師不傳不敢自由也。
言多鄙拙不究佛意,明哲眾賢,愿共臨察
義有月尤腃耑,加圣刪定,共顯神融矣。
(釋藏·敬一,又跡六,又略見輦四)
仙道
葛玄
  字孝先丹陽句容人大帝時方士
道德經序(御覽五千文序)
  老子自然而然,生乎太無之先。
起乎無因經歷天地終始不可稱載。
終乎無終,窮乎無窮,極乎無極,故無極也。
大道淪化,為天地而立根,布氣十方抱道德之至淳,浩浩蕩蕩不可名也。
煥乎其有文章巍巍乎其有成功,淵乎其不可量,堂堂乎為神明之宗。
三光恃以朗照天地稟以得生乾坤運以吐精。
高而無民,貴而無位覆載無窮闡教八方諸天,普弘大開闢以前復下國師,代代不休,人莫能知之。
匠成萬物不言我為,玄之德也。
故眾圣所共尊,道尊德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惟老氏乎?
周時托神李母,剖左腋而生,生即皓然號曰老子
老子之號,因玄而出,在天地之先,無衰老之期,故曰老子
世人老子當始于周代老子之號,始于無數之劫,其窈窈冥冥眇邈久遠矣。
世衰,大道不行西游天下關令尹喜曰:「大道將隱乎?
愿為著書
於是作道、德二篇五千文上下經焉。
五千文宣道德之源,大無不包,細無不入,天人自然經也。
  余先師有言精進研之則聲太極高上遙唱,諸天歡樂,則攜契玄人;(案:御覽作「精思遠感而上達,則太上真人下授希微之旨」。
)靜思期真,則眾妙感會內觀形影,則神К長存;(御覽常存
)體洽道德,則萬神震伏。
(御覽作「百神震服」。
)禍滅九陰福生十方安國寧家,孰能知乎?
無為之文,污之不辱,飾之不榮,撓之不濁,澄之不清自然也。
應道而見,傳告無窮,常者也。
故知常曰「」,大道何為哉!
弘之由人,所以尊妙,可不極精乎?
粗述一篇,唯有道者寶之
(老子河上公注本
又略見御覽六百六十)
鬼神
宮亭湖廟神
  神未詳
譴責陳敏
  陳敏許我銀杖,今以塗杖見與,便投杖水中,當送以還之,欺蔑之罪不可容。
(御覽七百十引述異記。
陳敏孫皓之世為江夏太守,過宮亭廟,乞在任安穩當上銀杖一枚年限既滿,作杖擬以還廟,捶鐵為幹,以銀塗之。
尋徵為散騎常侍,往宮中送杖,巫宣神教云云舟遂覆。
又見太平廣記二百九十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