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全陈文 卷十八 (自动笺注)
卷十八
阙名
奏请议沈孝轨诸弟除服
  前宁远将军建康沈孝轨门生三儿牒,称主人翁灵柩在周,主人奉使关内,因欲迎丧,久而未返,此月即是再周,主人弟息见在此者,为至月末除灵内外即吉,为待主人还,情礼申竟。
(陈书·沈洙传,高祖受禅有司奏。)
奏加始兴王戎号佐史
  夫增崇徽号,饰表车服所以阐彰厥德,下变民望
第二皇子新除始兴王伯茂,体自尊极,神姿明颖玉映Δ辰,兰芬绮岁清辉美誉日茂月升,道郁平河,声超衮植皇情追感,圣性天深,以本宗阙绪,纂承藩嗣,虽圭社是膺,而戎章未袭,岂所以光崇睿哲宠树皇枝
臣等参议,宜加宁远将军置佐史。
(陈书·始兴王伯茂传,旧制诸王受封未加戎号者,不置佐史于是尚书八座奏。)
封第三皇子伯山
公元560年
  臣闻本枝惟允宗周业以弘,盘石既建,皇汉之基斯远,故能协宣五运规范百王,式固灵根克隆卜世
第三皇子伯山,发睿德龆年,表岐姿于日,光昭丹掖晖映青闱,而玉圭未秉,金锡靡驾,岂所以敦序维翰建树藩戚
臣等参议,宜封鄱阳郡王
(陈书·鄱阳王伯山传,天嘉元年七月丙辰尚书八座奏。)
奏治始兴王叔陵死後馀罪
  逆贼侍中中军大将军始兴王叔陵,幼而狠戾,长肆贪虐,出抚湘南,及镇九水,两藩甿庶埽地无遗蜂目豺声狎近轻薄不孝不仁阻兵安忍无礼无义,唯戮是闻;及居偏忧淫乐自恣产子就馆日月相接,昼伏夜游,恒习奸诡抄掠居民,历发丘墓太傅晋朝佐命草创江左,断棺露骸,事惊听视
大行皇帝寝疾翌日未瘳,叔陵贵介之地,参侍医药,外无戚容内怀逆弑,大渐之後圣躬号擗,遂因匍匐,手犯乘舆皇太后奉临,又加锋刃穷凶极逆旷古未俦。
长沙王叔坚诚孝恳至英果奋发,手加挫拉,身蔽圣梗叔陵仍奔东城招集凶党,馀毒方炽,自害妻孥
应时枭悬,犹未摅愤怨。
臣等参议,请依宋代故事流尸中江污潴其室,并毁其所生彭氏坟庙,还谢氏之茔。
(陈书·始兴王叔陵传,高宗崩、叔陵以М药刀斫後主中项,又斫太后数下,还东府聚兵千人俄而萧摩诃将兵至府西门,斩其首,送于台,尚书八座奏。)
启请徐陵改断大行御服
  案群议斟酌旧仪梁昭明太子成服仪注明文见存,足为准的
成服日。
侍官不容从吉礼,其葬礼分吉,自是山陵之时,非关成服之日,愚意刘舍人议于事为允。
(陈书·刘师知传,高祖崩,六日成服朝臣共议大行皇帝灵座御人所服衣服吉凶之制,博士沈文阿议宜吉服刘师知宜服縗絰徐陵博士请,时八座以下并请。)
释氏
慧恺
  慧恺与法泰知名梁代,入陈,居广州制旨寺。
大乘论序
公元548年
  夫至道弘旷,无思不洽大悲平等诱进靡穷,德被含生理非偏漏。
迷涂易久,沦惑难息,若先出世,则疑性莫启,故设教立方,各随性欲
唐虞之前图牒简少姬周已後,经诰弘多虽复制礼作训,并导之以俗法,而真假妙趣,尚冥然未睹,故迹葱岭以西,教秘沧海之外。
汉室受命,方稍东渐,爰及晋朝,斯风乃盛,梁有天下,弥具兴隆,历千祀其将半,涉七代迄今法兰清源于前,童寿振芳尘于後,安睿骋壮思发义端,生肇擅玄言以释幽致,虽并策分镳,同澜比派,而深浅竞驰,昭晦相杂
自兹以降笃好逾广,莫不异轨同奔,传相祖习,而去取随情,开抑殊轸
慧恺志惭负橐,勤愧聚萤谬得齿迹学徒禀承训义游寓讲肆多历年所名师胜友,备得谘询,但综涉疏浅钻仰无术,寻波讨源,多所未悟,此盖虑穷于文字,思迷于弘旨明发兴嗟负心非一,每欲顺风问道,而未知厥路。
三藏法师,是优禅尼国婆罗门种,姓颇罗堕,名拘罗那他,此土翻译,称曰亲依,识鉴渊旷风表俊越,天才高桀,神辩闲纵,道气逸群德音迈俗少游诸国,历事众师,先习外典洽通书奥,苞四韦怀抱,吞六论胸衿,学穷三藏贯练五部研究大乘备尽深极;法师博综坟籍妙达幽微,每欲振玄宗于他域,启法门于未悟,以身许道,无惮远游,跨万里比邻,越四海咫尺,以梁太清二年方届建业,仍值梁季混淆横流荐及,法师因此避地东西,遂使大法拥而不畅,未至九江,及游五岭,凡所翻译卷轴未多,後适闽越敷说不少
法师每怀慷慨,所叹知音者希,故伯牙绝弦卞和璧,良由妙旨之典难辩,盈尺之珍罕别。
法师游方既久,欲旋返旧国经途所互,遂达番禺
仪同三司广州刺史阳山郡欧阳,睿表岳灵德洞河府经文纬武匡道佐时,康流民百越正法五岭,钦法师高行,慕大士之胜轨,奉请菩萨戒师恭承弟子礼。
恺昔尝受业,已少涤沈蔽,服膺未久,便致暌违,今重奉值,倍怀蹈舞,复欲餐和禀德,访道陈疑,虽殷勤三请,而不蒙允遂恍然失图心魂靡托
衡州刺史阳山公世子欧阳纥风业峻整威武贞拔,该阅文史深达治要,崇澜内湛清辉外溢,饮贤味道笃信爱奇,躬为请主,兼申礼事
法师欣然受请,许为翻译
制旨寺主慧智法师戒行清白道气宏壮志业闲赡,触途必举,匡济不穷轮奂靡息。
征南长史袁敬德履冲明,志托夷远徽猷清简,冰齐质,弼谐蕃正,民誉早闻,兼深重佛法崇情至理黑白二贤,为经始檀越,辰次昭阳,岁维协洽月吕姑洗神纪句芒,于广州制旨寺便就翻译
法师妙解声论,善识方言,词有隐而必彰,义无微而不畅,席间函丈终朝靡息,恺谨笔受,随出随书一章一句备尽研核释义若竟,方乃著文。
翻译之事殊难,不可存于华绮,若一字参差,则理趣胡越乃可令质得义不可使文而失旨,故今所翻,文质相半,与僧忍等同共禀学,夙夜匪懈,无弃寸阴,即以其年树檀之月,文义俱竟,本论三卷,释论十二卷义疏八卷,合二十三卷,此论乃是大乘宗极正法秘奥妙义云兴,清词海溢,深固幽远二乘由此迷坠,旷壮该含,十地之所宗学如来灭後将千一百馀年,弥勒菩萨,投适时机,降灵俯接,忘己屈应,为阿僧伽法师,广释大乘中义,阿僧伽者,此言无著法师得一会道,体二居宗,该玄鉴极,凝神物表,欲敷阐至理,故制造斯论,惟识微言,因兹得三性妙趣,由此而彰,冠冕彝伦舟航有识,本论即无著法师之所造也。
法师次弟婆薮盘豆,此曰天亲,道亚生知,德备藏往,风格峻峙神气爽发,禀厥兄之雅训,习大乘弘旨
无著法师所造诸论,词致渊理,玄趣难晓,将恐後生,复成纰紊,故制释论,以解本文,笼小乘于形内,挫外道笔端,自斯已後,迄于像季方等圆教,乃盛宣通
慧恺不揆虚薄情虑庸浅,乃欲泛芥舟巨壑,策骀足于长路,庶累豪成仞,聚爝为明。
有识君子,幸宜寻阅其道,必然无失坠也。
(释藏物六)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序
  正教本宗,文惟三藏,梵音所阐,谅无异说,法相深微名实繁旷,若非圆明独朗,孰能通达
日隐额多之山,月翳罗侯之手,时移解昧,部执竞兴,或以文释义,或以义判文虽复得失参差,皆以三藏为本,可谓殊途同归一致百虑者也。
寻十八部,师及弟子,并各造论。
其所执,于一部中,多有诸论,此土先译萨婆多部,止有毗婆沙及杂心四卷,毗婆沙明义虽广,而文句来不具足,杂心说乃处中止述自部宗致四卷过存省略旨趣难可寻求。
此土先译经部。
有成实一论,成实乃以经部驳斥馀师,其间所用,或同馀部,又于破立之中,亦未皆尽其妙,且传译参差,难可具述
灭度後千一百馀年,有出菩萨,名婆薮盘豆,器度宏旷神才壮逸,学穷文字思彻渊源德隆终古,名盖当世,造大小乘论,凡数十部,并盛宣行,靡不宗学
法师德业,具如别传,先于萨婆多部出家,仍学彼部所立三藏,复见彼法多有乖违,故造此论,具述彼执,随其谬处,以经部破之,故此本宗是萨婆多部,其中取舍,以经部为正,博综群籍,妙拔众师,谈玄微穷于奥极,述事象略而周遍,显成圣旨,备摧异说,立不可窥,破无能拟,义兼数论,而深广愈之,词不繁而义显,义虽深而易人,故天竺称为聪明论,于大小乘学,悉依此为本。
三藏法师俱罗那他,聪敏强记才辩无竭硕学多闻该通内外,为弘法故,远游此国,值梁室将倾,时事纷梗法师避地东西,垂二十载,欲还天竺来至番禺,慧恺因请翻讲摄大乘等论,经涉二年文义方毕。
法师尔後犹欲旋归刺史欧阳纥尚仁贵道,久申敬事,重复请留,弥加殊礼
慧恺与僧忍等,更请翻讲此论,以陈天嘉四年岁次阏逢龙集涒滩正月二十五日,于制旨寺始就开阐,或品未毕,仍事徙居南海郡内,续更敷说
法师游方既久,精解此土音义,凡所翻译不须度语。
梵音所目,于义易彰,今既改变梵音词理难卒符会,故于一句之中,循环辩释翻覆郑重,乃得相应
慧恺谨即领受,随定随书日夜相继,无懈晷刻至其年闰十月十日文义究竟论文二十二卷
论偈一卷义疏五十三卷
刺史仍请于城内讲说,既得温故,颇识大宗非唯暗弱,多有疑滞,又恐所翻,不免谬失至天嘉五年岁次柔兆二月二日,与僧忍等更请法师重译论文,再解义意,至光大元年岁次强圉十二月二十五日治定前本,始末究竟
长史袁敬识鉴沈深信解明正
长史长子元友爱文重法博学多艺,并礼事法师备尽经始,絓南中翻译,悉赖此贵门,方希永传来世,以为後生模式
佛法大海深广无际若不局一途,能信顺求学岂不同餐甘露,共嗅エ卜者哉?
如或专执非所喻也。
(释藏鼓)
释慧达
  慧达,润州江宁县小招提寺沙门
夹科肇论序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僧肇法师所作宗本不迁四论,但末代弘经,允属四依菩萨爰传兹土,抑亦其例。
至如弥天大德,童寿桑门,并创始命宗,图辩格致播扬宣述所事玄虚
唯斯拟圣默之所祖,自降已还历代古今,凡著名僧传及传所不载者,释僧睿等三千馀僧,清信檀越谢灵运等八百许人,至能辩正方言,节文阶级,善核名教,精搜义理,揖此群贤,语之所统,有美若人,超语兼默,标本则句句深达佛心,明末则言言备通圣教,谅是大乘懿典,方等博书。
自古自今,著文著笔,详汰名贤所作诸论,或六家七宗爰延十二,并判其臧否,辩其差当,唯此宪章,无弊斯咎,良由襟情泛若,不知何系,譬彼渊海,数越九流挺拔清虚萧然物外知公者希,归公采什,如曰不知,则公贵矣。
达猥生天幸,逢此正音忻跃弗已,响宴无疲,每至披寻不胜手舞,誓愿生生尽命弘述,达于肇之遗文,其犹若是,况百门观,爰洎方等深经,而不至增乎?
世谚咸云肇之所作,故是诚实真谛,地论通宗,庄老所资,猛浪之说,此实巨盅之言,欺诬亡没街巷陋音,未之足拾。
神道不形,心敏难绘,既文拘而义远故众端之所诡,肇之卜意,岂徒然哉?
良有以也。
如复徇狎其言,愿生生不面,至获忍心,还度斯下。
留连讲肆,二十馀年,颇逢重席,末睹斯论,聊寄一序,托悟在中,同我贤余,请俟来哲
大分深义,厥号本无,故建言宗旨,标乎实相,开空法道,莫逾真俗所以次释二谛,显佛教门。
但圆正之因,无上般若至极之果,唯有涅槃故末重玄,明众圣□□宅,虽以性空拟本,无本可称,语本绝言,非心行处
然则不迁当俗,俗则不生,不真为真,真但名说,若能放旷荡然,崇兹一道清耳虚襟,无言二谛,斯则净照之功著。
般若无知无名德兴,而涅槃不称
余谓此说周圆,罄佛渊海浩博无涯,穷法体相,虽复言约义丰文华理诣语势连环,意实孤诞,敢是绝妙好辞莫不竭兹洪论所以童寿叹言,解空第一肇公其人,斯言有由矣。
彰在翰牍,但宗本萧然,莫能致诘不迁四论,事开接引问答析微所以称论
释昙瑗
  昙瑗金陵人,住光宅寺,有集六卷
答津律师
  集来枉告,良用怃然
余学技痒,人非准的中间虽曾讲授不异管内窥天,岂足作范後昆踵武前哲
盖身疾弗瘳门人引去一师盛业,废而莫传,五十之年,忽焉将至,长夜永怀惆怅何已
有好事者,日相请逼,遂以罢老,复成自励,如法师数子,本出名家洛下奇才当今利齿,必欲探核论部,任持律藏,方为美器日见绝尘
有海表奇僧,聚中开士,皆学无常师,不远而至,访道质疑足称一时之乐。
不意胡兵犯跸,虏马饮江,塔庙焚如义徒道堇。
即日京华故老倚席不谈,乃复爰访幽阿,令其训导
久废无次何以诲人,故乃荆棘生乎口中,雌黄谬于舌杪矣。
煎水求冰,未足为喻,伫能近顾,方陈寸款,瑗白。
(广宏明集三十二,又一本在二十七上。)
梁朝士
  光宅寺昙瑗白,窃惟至人垂诲,各赴机权,故外设约事三千,内陈律仪八万,诚复楷训异门,无非惩恶
定刑辟,以诘奸宄,释敷羯磨,用摈违法二圣分教,别有司存
顷见僧尼有事,每越讼公府其内外殊揆,科例不同,或内律为轻,外制成重,或内法为重,外网更轻,凡情黾勉,肆其阿便,若苟欲利己,则弃内重而附外轻,若在陷地,则弃内轻而依外重非唯秽黩时宰,便为顿乖理制。
幸属明令公匡弼社稷,和燮阴阳舟楫大乘柱石三宝遐迩向风白黑兼庆。
贫道忝居僧例,颇采毗尼,累获僧曹送事,访律详决
寻佛具切戒国有宪章,絓僧家诤执,未审依何折断
谨致往牒,伫奉还旨,庶成约法,永用遵模。
释昙瑗上。
(广宏明三十二,又一本在二十七上。)
惠津
  惠津未详
与瑗律师
公元567年
  惠津和南,窃闻寻师万日,以礼见知
伏奉未淹,过蒙优接。
邹阳上书乃可引为上客宋玉陈赋,则一赐良田
且复康会来吴,才堪师表,摩腾入汉,行合律仪者哉?
故知道在人宏,德不孤立,俦今访古,并非其例,岂可虚佩宠灵,坐安隆渥便是逾分外,誉超身表。
法轮初启,请业如云非直四海同风天下慕义
遂令负笈之徒,排肩自远,归仁之士,继踵来仪华阴成市,曾何足云,举袂如帷岂得独高前代
况乃阐禅定之初门,开智慧之灯炬信实倾河倒海,宣说不穷先进陷于金城後生者摧其利齿,可号熏修戒善,能令十地璎珞守持身行,则使八正庄严允穆圣凡,叶和幽显,加有怀铅握锥之好,聚萤流麦之勤,或剖奉求珠,开河出宝;而惠津一介无取内外靡闻,学谢悬钟,言惭散粉,同斯曲木,空厕直类此蒹葭,谬参玉树,乃知沧溟汪濊不待毫滴之珠,华岳穹崇游尘之壤,譬兹凤,如彼林,坠独叶不预百枝,落一毛何关六翮正言身名,仰委触途,累区区寸诚,喻如皎日
三边有务,四郊多垒致使亏赞讲筵请益成废,及言悲鲠,宁可具披?
所冀难静障除,更敦谘受不任恋结,行遣祗承
惠津和南
(广弘明集三十二,又一本在二十七上。
案此与瑗答书,皆梁末侯景乱後也。)
智文
  智文未详
格倩僧转输运力
  圣上诚异宇文废灭三宝
君子为国,必在礼义,岂宜以胜上福田,为胥下之役,非止延敌轻汉,亦恐致罪尤深。
(续高僧传二十七)
阙名
大乘唯识论序
  唯识论者,乃是诸佛甚深境界非是凡夫二乘所知
然此论始末,明三种空。
何者为三?
一者无我空,二者因缘法体空,三者真归性空
我空者,我本自无,但凡夫之人,愚痴颠倒,于五阴中,妄计为有。
何以知无?
凡夫依心妄想分别,于五阴因缘法中见我为有。
然此我相,于五阴中,实不可得。
若尔般若观此五五阴中,一二离二,实体不可得,犹如免角,若有此我于一中住者,应于一中见,应于异中见,应于和合中见
云何一中无我者,以有常无常过故。
若有我与五阴一者五阴无常
我亦应无常。
复有我若与阴一者,我是常故,阴亦应常,若我与阴二者,一边同前无常一边同前常,若离二边者,此亦不然,离于二边,别相不可得。
是故实无神我如是知者,名入人无我空。
因缘法体空者,谓诸色等因缘法,以随俗因缘起。
云何随俗因缘起?
世人见牛起于牛想,不起马想,见马起于马想,不起牛想。
色等法中亦复如是
见柱起柱想,不起色想,见色起色想,不起柱想。
薪火相待无实薪以离于薪,更无实火以离于火,更无实薪于薪,更无实火能作薪,因以离于火,更无实薪能作火,因而见火说假名薪,见薪说假名火,以相待成故,如是成所成,而不离能成,因而有所成,不离所成,因而有能成。
如彼薪火,能成所成亦实无,是名因缘法体空。
真如法空者,所谓佛性清净之体,古今一定,故经云,佛性者,名为第一义空。
言空者,体无万相故。
言其空无相者无有世间色等有为法故。
无万相非是同于无性法,以其真如法体是故经云,去八解脱者名不空,空是故不同法空也。
若如是观,是名解真如法空
  唯识论言唯识者,明但有内心无色等外境界
何以得知
如人目有肤翳,妄见毛轮揵闼婆城等种种诸色实无前境界,但虚妄见,有如诸众生等,外诸境界,故言唯识
若尔,但应言破色,不应言破心。
此亦有义,心有二种一者相应心,二者不相应心
相应心者,谓无常妄识,虚妄分别,与烦恼使相应,名相应心
不相应心者,所谓常住第一义谛古今一相自性净心
言破心者,唯破妄烦恼相应心,不破佛性净心,故得言破心也。
(释藏都二)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