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全后魏文 卷五十二 (自动笺注)
卷五十二
王延
  业,太原人宣武时太学博士,孝明末迁著作佐郎监典校书,除三公郎,于河阴遇害
皇太后舆驾
  案周礼王后有五略,重翟从王祠,厌翟从王宾客安车以朝见于王,翟车亲桑辇车宫中所乘。
又汉舆服志云:秦并天下,阅三代之礼,或曰殷瑞山车金根之色,殷人以为大辂于是始皇金根之车。
汉承秦制,御为乘舆
太皇太后皇太后皆御金根车,加交络帷裳非法驾则乘紫罽軿车,云虡文画輈,黄金五末,盖瓜在右驾三马。
谌礼并载秦汉已来舆服,亦云:金根辂,皇后法驾乘之,以婚见庙;辂,后法驾,乘之以亲桑安车后小驾,乘之以助祭;山軿车后行则乘之;绀罽軿车后小行则乘之,以哭公主邑君王妃、公侯夫人入阁舆,后出入阁宫中小游则乘之。
先蚕仪注皇后乘云安车,驾六鬼案周、秦、汉、晋车舆仪式互见图书,虽名号小异,其大较相依拟。
金根车虽起自秦造,即殷之遗制,今之乘舆五辂即此之谓也。
案阮氏图,桑车亦饰以云母晋之云母车即是一与周之翟车用正同。
安车名同周制,又用同重翟
軿车,案图饰之以紫。
绀罽軿车虽制用异于厌翟,而实同用。
于今入阁舆与辇其用又同。
案图,今之黑漆画扇辇,与周之辇车形相似。
以为秦减周制百事创革官名轨式,莫不殊异。
汉魏因循继踵仍旧,虽时有损益,而莫能反古
良由寺久远典仪殊缺,时移俗易,物随事变。
虽经贤哲祖袭无改。
公元516年
  伏惟皇太后睿圣渊凝照临万物,动循典故贻则后王
今辄竭管见,稽之周,考之汉晋,采诸图史,验之时事以为宜依汉晋法驾则御金根车驾四马,加交络帷裳;御云母车驾四马,以亲桑;其非法驾则御紫罽軿车驾三马;小驾则御安车驾三马,以助祭小行则御绀罽軿车驾三马,以哭公主王妃、公侯夫人宫中出入则御画扇辇车
安棹事,比之周,唯阙从王宾客及朝见于王之乘。
以为古诸诸侯有朝会之故有从飨之仪。
今无其事,宜从省略
又今之皇居宫掖相逼,就有朝,理无结驷即事考实,亦宜阙废
又哭公主王妃,周所无,施之于今,实合事要。
损益不同用舍随时三代异制,其道然也。
金根云母,驾马或三或六,访之经,无驾六之文。
今之乘舆,又皆驾四,义符古典,宜仍驾四
其余小驾,宜从驾三。
其制用形饰,备图志
(魏书·礼志四。
熙平元年六月太学博士王延业议。)
胡太后庙制
  案王制云:诸侯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
又小记云:王者四庙
郑玄云:「高祖以下,与始祖而五。
」明立庙之正,以亲为限不过于四。
其外大功者,然后祖宗
然则太祖者,止于四世,有太祖乃得为五,礼之正文也。
文王世子云:「五庙之孙,祖庙未毁,虽为庶人,冠、娶必告。
郑玄云:「实四庙而言五庙者,容高祖为始封群之子
」明始封之君,在四世之外,正位太祖,乃得称五庙之孙。
未有太祖,已祀五世,则郑无为高祖为始封君之子也。
先儒精义当今显证也。
丧服传曰:「若公子之子孙有封国君者,则世世是人也,不祖公子。
郑玄云:「谓后世为君者,祖此受封之君不得别子也。
公子若在高祖以下,则如其亲服后世迁之,乃毁其庙尔。
」明始封犹在亲限,故祀高祖
又云如亲而迁,尤知高祖之父不立庙矣。
此又立庙明法,与今事相当者也。
又礼纬云:「夏四庙,至子孙五。
五庙,至子孙六。
」注云:「言至子孙,则初时未备也。
」此又显在纬籍,区别若斯者也。
又晋初,以宣帝是始封之君,应为太祖,而以犹在祖位,故唯祀征西已下六世
世世相推宣帝出居太祖之位。
然后七庙乃备。
此又依准前轨,若重规袭矩者也。
窃谓太祖者,功高业大百世不迁,故亲庙之外,崇立
苟无其功,不可居正位,而遽见迁毁。
三世已前,庙及于五;玄孙已后,祀止于四。
一与一夺,名位莫定,求之典礼,所未前闻
  今太上秦公,疏爵列土,太启河山传祚无穷,永同带砺,实有始封之功,方成不迁之庙
亲在四世之内,名班昭穆之序,虽应为太祖,而尚在祢位,不可远探高祖之父,以合五者之数。
太祖之室,当须世世相推,亲尽之后,乃出居正位,以备五庙之典。
夫循文责实,理贵允当,考创宗礻方,得礼为美。
不可苟荐虚名,取荣多数,求之经记,窃谓为允。
武始侯本无采地于皇制冷,名准大夫
案如礼意诸侯夺宗武始四时蒸尝宜于秦公之庙。
(魏书·礼志二。
神龟初灵太后司徒胡国珍薨,赠太上秦公。
时疑其庙制太学博士王延业议。)
王僧奇
  僧奇,熙平初四门学博士
宗室助祭
  案孝经曰:「郊祀后稷配天宗祀文王明堂以配上帝
然则太祖不迁者,尊王业之初基二祧不毁者,旌不朽洪烈,其旁枝远胄岂得四庙之亲哉?
礼记·婚义曰:「古者妇人先嫁三月祖庙未毁,教于公宫
祖庙既毁,教于宗室
又文王世子曰:「五庙之孙,祖庙未毁,虽庶人冠娶必告,死必赴,不忘亲也。
亲未绝而列于庶人,贱无能也。
郑注云:「赴告于君也。
四庙,言五者,容显考为始封君子故也。
郑群别其四庙,理协二祭
四庙者,在当世服属之内,可以与于子孙之位,若庙毁服尽,岂得于此例乎?
竭愚昧,请以四庙为断。
(魏书·礼志二。
江阳王继表,言道曾孙宜得预祭。
灵太后议定以闻。
曾奇等议。
又见通典五十一。)
刘季明
  季明孝明时四门博士
改葬太后服制
公元518年
  案丧服虽云「改葬缌」,文无指据至于注解乖异不同
马融王肃云本有三年之服者,郑及三重(案,此语上下并有脱文)。
然而后来诸儒,符融者多,与玄者少。
今请依马、王诸儒之议,至尊宜服缌。
案记:「外宗君夫人,犹内宗
郑注云:「为君服斩夫人齐衰不敢亲服至尊也。
」今皇太后上承宗庙下临朝臣至于为姑,不得过期,计应无服。
清河汝南二王母服三年,亦宜有缌。
自余王公百官,为君之母妻,唯期而已,并应不服。
(魏书·礼志四。
神龟元年十一月崔光上言
四门博士刘季明议。
又略见通典一百二。)
郑六
  六,孝明时太常博士
改葬太后服制
  谨检丧服中代杂论,记云:「改葬缌。
郑注:「臣为君,子为父,妻为夫。
亲见尸柩不可无服,故服缌。
三年者缌,则期以下无服
窃谓郑氏得服缌之旨,谬三月之言。
如臣所见,请依康成之服缌,既葬而除。
(魏书·礼志四。
神龟元年十一月太常博士郑六议。
又略见通典一百二。)
薛钦
  孝明时三门都将
上言运租
  计京西水次、华二州恒农河北河东正平平阳五郡年常绵绢赀麻皆折公物,雇车牛送京。
险人敝,费公损私。
略计华州一车,官酬绢八匹三丈九尺,别有私民雇价布六十匹;河东一车,官酬绢五匹二丈,别有私民雇价布五十匹。
自余州郡,虽未练多少,推之远近,应不减比。
今求车取雇绢三匹,市材造船,不劳采斫
计船一艘,举十三车,车取三匹,合有三十九匹,雇作手并匠及船上具食直,足以成船。
一船剩绢七十八匹,布七百八十匹。
租车一乘,官格四十斛成载;私民雇价,远者五斗一匹,近者一石一匹
准其私费一车布远者八十匹,近者四十匹。
造船一艘,计举七百石,准其雇价,应有一千四百匹。
今取布三百匹,造船一艘并船上覆杂事,计一船有剩布一千一百匹,又其造船之处,皆须锯材人功,并削船茹,依功多少,即给当州郡门兵,不假更召。
汾州租调之处,去汾不过百里华州可不满六十,并令计程依旧酬价车送船所。
船之所运,唯达雷陂
陆路雷陂仓库调一雇绢一匹,租一车五匹,则于公私为便。
(魏书·食货志)
朱元旭
公元545年
  元旭字君升乐陵人
初为清河王怿常侍,迁太学博士员外散骑侍郎神龟中尚书度支郎中正光中镇远将军、兼尚书右丞、本州中正孝昌中通直散骑常侍永安初平东将军左光禄大夫天平中复为尚书左丞,除使持节骠骑将军义州刺史武定三年卒,赠幽州刺史
议用薛钦船运计
  效立于公,济民为本;政列于朝,润国是先。
大禹疏决,以通四载之宜;有汉穿引,受纳百川之用。
厥绩显于当时嘉声播于图史
今校薛钦之说,虽迹验未彰,而指况其善。
所云以船代车,是其策之长者
若以门兵造舟,便为阙彼防御无容全依。
宜令收雇车之物,市材执作,及仓库所须,悉以营办
七月之始,十月初旬,令州、郡纲典各受租调于将所,然后付之。
十车之中,留车四人佐其守护
帛上船之日,随运至,将共监慎,如有耗损,同其倍征。
河中缺失,专归运司
输京之时,听其即纳,不得杂合违失常体
必使量上数下,谨其受入,自余一如其列。
底柱之难,号为天险,迅惊千里未易其功。
然既陈便利无容辄抑。
若效充其说,则附例酬庸如其不验,征填所损。
今始开创不可悬生减折,且依请营立
一年之后须知赢费
岁遗御史校其虚实,脱有乖越,别更裁量
(魏书·食货志)
仲儒
  仲儒官爵未详孝明时江南
有司符问立准以调八音
  前被符,问:「京房准定六十律之,后虽有器存,晓之者鲜。
至熹平末张光等犹不能定弦急缓,声之清浊
仲儒授自何师,出何典籍,而云能晓?
」但仲儒江左之日,颇爱瑟琴,又尝览司马彪撰续汉书,见京房准术,成数然,而张光不能定。
仲儒不量庸昧,窃有意焉。
竭愚思,钻研甚久。
虽未能测其机妙至于声韵,颇有所得
度量衡历,出自黄钟,虽造管察气,经史备有
但气有盈虚巨细,差之毫里,失之千里
自非应时候,声验吉凶,则是非之原,谅亦难定。
此则非仲浅识所敢闻之。
于准者鲜本以代律,取其分数,调校乐器,则宫商易辨。
尺寸小长,则六十宫商相与微浊;若分数加短,则六十徵羽类皆小清
语其大本居然微异。
至于清浊相宣皆会歌管,皆得应合。
虽积验气,取声之本,清浊谐会,亦须有方
若闲意,则辨五声清浊之韵;若善琴术,则知五调调音之体。
参此二途,以均乐器,则自然应和不相夺伦
如不练此,必有乖谬
公元133年
  案后汉顺帝阳嘉二年冬十月行礼辟雍,奏应钟,始复黄钟作乐,器随月律
是为十二之律必须次第为宫,而商角徽羽以类从之。
调声之体,宫商宜浊,徵羽用清。
若依公孙崇止以十二律声,而云还相为宫,清浊悉足,非唯未练五调调器之法。
至于五声次第自是不足
何者
黄钟声气之元,其管最长,故以名目为宫,太蔟为商,林钟为徵,则宫徵相顺。
若均之八音,犹须错采众声,配成其美。
若以应钟为宫,大吕为商,蕤宾为徵,则徵浊而宫肖,虽有其韵,不成音曲
若以夷则为宫,则十二律中唯得取中吕为徵,其商角羽并无其韵。
若以中吕为宫,则十二律内全无所取。
何者
中吕为十二之窍,变律之首。
京房书,中吕为宫,乃以去灭为商,执始为徵,然后方韵。
而崇乃以中吕为宫,犹用林钟为商,黄钟为徵,何由可谐?
仲儒以为调和乐器文饰五声,非不妙
若如严嵩父子心赏清浊是则为难
若依案见尺作准调弦缓急清浊可以意推耳。
  但音声精微史传简略旧志唯云形如瑟十三弦隐间九尺,以应黄钟九寸调中一弦,令与黄钟相得
案画以求其声,遂不辩,须柱以下,柱有高下,弦有粗细,余十二弦复应若为
致令揽者迎前拱手
手案九尺之内为一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分,一尺之内为万九千六百八十三分,又复十之,是为于准一寸之内亦为万九千六百八十三分。
然则于准一分之内,乘为二千分,又为小分,以辨强弱
中间至促,虽复离朱之明,犹不能穷而分之。
虽然仲儒私曾考验,但前却中柱,使入常准尺分之内,则相生之韵已自应合
分数既微,器宜精妙
平直须如停水其中一柱高下须与二头临岳一等,移柱上下之时,不使离弦不得举弦。
中弦粗细,须与琴宫相类。
中弦须施轸如珍,以轸调声,令与黄钟一管相合
中弦下依数画出六十律清浊之节。
其余十二弦,须施柱如筝。
又凡弦皆须豫张,使临时不动,即于中弦画一周之声,度著十二弦上
然后相生之法,以次运行,取十二律之商徵。
商徵既定,又依琴五调调声之法,以均乐器
瑟调以宫为主清调以商为主平调以角为主
五调各以一声为主然后错采众声,以文饰之,方如锦绣
公元519年
  自上代以来消息调准之方并史文所略,出仲儒愚思。
若事有乖此事,声则不和。
仲儒寻准之分数精微如彼,定弦缓急艰难苦此。
张光等亲掌其事,尚不知藏中有
既未识其器,又焉能施弦也?
燧人不师资而习火,延寿不束以变律,故云「知之者欲教而无从,心达者体知无师
」苟有一毫所得,皆关心抱,岂必经师然后为奇哉。
仲儒自省肤浅,才非一足,正可粗识音韵,才言其理致耳。
(魏书·乐志
先是有陈仲儒者,自江南归国,颇闲乐事,请依京房,以调八音
神龟二年夏有司问状仲儒云云
又见通典一百四十三)
羊深
公元528年
  字文渊太山平人
初为司空记室参军,转轻车将军尚书骑兵郎。
神龟中驾部,加右军将军
正光末持节通直散骑常付侍、北海王行台右丞军司,仍领郎中孝昌中尚书左丞,加平东将军光禄大夫,兼给事黄门侍郎封新泰男,出为三徐行台
孝庄即位,除安东将军太府卿,又为二兖行台,免,寻除抚军将军金紫光禄大夫
元颢以为黄门郎平免,后拜大鸿胪卿。
普泰初,迁散骑常侍卫将军右光禄大夫、兼侍中
孝武即位,拜中书令,寻转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出为兼御史中尉东道军司
及帝西迁樊子鹄举义兖州,署为齐州刺史天平二年败死
前废帝
  臣闻崇礼建学,列代之所修尊经重道,百王所不易。
是以均塾洞起,昭明之颂载扬胶序大辟都穆咏斯显。
伏惟大魏乘乾统物,钦若奉时,模唐轨虞,率由前训
重以高祖继圣垂衣儒风载蔚,得才之盛,如彼薪。
固以追隆周并驱,驾炎汉独迈
宣皇下武式遵旧章用能揄扬盛烈聿修阙美。
自兹已降,世极道消风猷稍远,浇薄方竞,退让寂寥驰竞靡节。
进必吏能,升非学艺
是使刀笔小用,计日而期荣;专经大才甘心陋巷
然治之为本,所贵得贤,苟值其人,岂拘常检
三代两汉异世间出
释褐中林,郁登卿尹;或投竿钓渚,径升公相
事炳丹青,义在往策,彼哉邈乎,不可胜纪
  窃以今之所用,弗修前矩
至如当世通儒冠时盛德,见征不过四门登庸不越九品
以此取士,求之济治譬犹却行以及前,之燕而向楚。
积习之不可者其所由来者渐矣。
鲁兴泮宫颂声爰发,郑废学校,国风以讥。
将以纳民轨物,莫始于经礼;菁莪育才义光篇什
兵乱以来,垂将十载,干戈日陈,俎豆斯阙。
四海荒凉民物凋敝名教顿亏风流殆尽
世之陵夷,可为叹息
  陛下中兴纂历理运维新方隅稍康,实维文德。
礼贤崇让之科,沿世未备;还淳反朴之化,起言斯缪。
夫先黄老而退六经史迁终其成蠹;贵玄虚贱儒术,应氏所以亢言
臣虽不敏,敢忘前载
魏武在戎,尚修学校;宣尼确论造次必儒。
臣愚以为重修国学广延胄子,使函丈之教日闻释奠之礼不阙。
并诏天下郡国兴立儒教
考课之程,咸依旧典。
经明行修,宜擢以不次。
抑半筲喋喋之才,进大雅汪汪之德。
博收鸿生,以光顾问;絷维奇异,共精得失
使区寰之内,竞务仁义之风;荒散之余,渐知礼乐之用。
岂不美哉
臣诚暗短,敢慕前训,用稽古义,上尘听览
伏愿陛下就日之监,齐非烟之化,傥以臣言可采,乞特施行
(魏书·羊深传)
景安
  景安司空谘议
崔亮
  殷周以乡塾贡士两汉州郡荐才,魏晋因循,又置中正
谛观在昔,莫不审举,虽未尽美,足应十收六七。
朝廷贡秀才,止求其文,不取其理,察孝廉,唯论章句不及治道,立中正,不考人才行业,空辨氏姓高下
至于取士之途不溥,沙汰之理未精。
而舅属当铨衡,宜须改张易调
如之何反为停年格以限之?
天下士子谁复修厉名行哉!
(魏书·崔亮传。
吏部尚书,奏为停年格制。
外甥司空谘议景安书规
又见北史四十四,通典十四。)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