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全隋文 卷十五 (自动笺注)
卷十五
许善心
公元604年
  善心字务本高阳新城人陈卫尉卿亨子。
王府法曹,举秀才对策高第,授度支郎中,转侍郎,补撰史学士
祯明中奉使聘隋,拘留不遣
及陈亡,拜通直散骑常侍直门下省,授虞部侍郎,除秘书丞
仁寿初,摄黄门侍郎
寻加摄太常少卿
炀帝即位,转礼部侍郎
以忤宇文述左迁给事郎,摄左翊卫长史
从征辽东,授建节尉
寻加朝散大夫,摄左亲卫武贲郎将,授通议大夫
江都之变,为宇文化及所害。
越王侗称制,赠左光禄大夫高阳县谥曰文节
有方物志二十卷符瑞十卷
奏驳皇后属车乘数
公元457年
  谨案周礼后备六服,并设五辂采章之数,并与王同属车之制,不应独异
宋孝建时议定舆辇天子属车,十有二乘
至大明元年九月有司皇后副车未有定式,诏下礼官议正其数。
博士王燮之议:「郑玄云:后象王立六宫,亦正寝一而燕寝五。
其所立,每与王同,谓十二乘通关为允。
」宋帝从之,遂为後式。
今请依乘舆,不须差降
(隋书·礼仪志五,皇后属车三十六乘。
宇文恺阎毗奏定,请减乘舆之半。
礼部侍郎许善心奏驳云云制曰可。)
七庙
  谨案礼记:「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
郑玄注曰:「此周制也。
七者太祖文王武王之祧,与亲庙四也。
殷则六庙,契及汤,与二昭二穆也。
五庙,无太祖,禹与二昭二穆而已
又据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而立四庙
郑玄义,天子唯立四亲庙,并始祖而为五。
周以文、武为受命之祖,特立二祧,是为七庙
王肃礼记:「尊者尊统上,卑者尊统下。
天子七庙诸侯五庙
有殊功异德,非太祖而不毁,不在七庙之数。
」案王肃以为天子七庙,是通百代之言,又据王制之文「天子七庙诸侯一庙大夫三庙」,降二为差
是则天子立四亲庙,又立高祖之父,高祖之祖,并太祖而为七。
周有文、武、姜原,合为十庙
汉诸帝之庙各立,无迭毁之义,至元帝时贡禹匡衡之徒,始建其礼,以高帝太祖而立亲庙,是为五庙
刘歆以为天子七庙诸侯五庙降杀以两之义。
七者,其正法,可常数也,宗不在数内有功德则宗之,不可预毁为数也。
是以班固称,考论诸儒之议,刘歆博而笃矣。
光武即位,建高庙洛阳,乃立南顿以上四庙,就祖宗而为七。
至魏初,高堂隆郑学,议立亲庙四,太祖武帝,犹在四亲之内,乃虚置太祖二祧,以待後代
至景初间,乃依王肃更立五世、六世祖,就四亲而为六庙
晋武受禅博议宗祀自文以上世祖征西府君,而宣帝亦序于昭穆,未升太祖,故祭止六也。
江左中兴贺循知礼,至于寝庙之仪,皆依魏、晋旧事
宋武帝初受晋命为王,依诸侯亲庙四。
即位之後,增祠五世祖相国府君、六世祖北平府君,止于六庙
逮身殁,主升从昭穆,犹太祖之位也。
降及齐、梁,守而弗革,加崇迭毁,礼无违旧。
臣等又案姬周太祖已下,皆别立庙至于禘,俱合食太祖
是以炎汉之初,诸庙各立,岁时尝享,亦随处而祭,所用庙乐,皆象功德而歌舞焉。
光武乃总立一堂,而群主异室,斯则新承寇乱,欲从约省
自此以来因循不变
伏惟高祖文皇帝睿哲玄览神武应期受命开基垂统圣嗣,当文明之运,定祖宗之礼。
损益不同沿袭异趣时王所制,可以垂法
历代以来杂用王、郑二义,若寻其指归,校以优劣康成止论周代非谓经通,子雍总贯皇王,事兼长远
今请依据古典崇建七庙
受命之祖,宜别立庙祧,百代之後,为不毁之法。
至于銮驾亲奉,申孝享高庙有司行事竭诚敬于群主,俾夫规模可则,严祀易遵,表有功彰明德,大复古而贵能变。
臣又案周人立庙,亦无处置之文。
冢人处职而言之,先王居中,以昭穆左右
阮忱撰礼图,亦从此议。
汉京诸庙既远,又不序禘。
今若依周制,理有未安,杂用汉仪,事难全采。
谨详立别图,附之议末。
(隋书·礼仪志二,大业元年炀帝欲遵周法营立七庙,诏有司详定其礼。
礼部侍郎、摄太常少卿许善心,与博士褚亮等议,诏可
又略见通典四十七。)
宇文述役兵
  仗卫之所抽兵私役,虽不满日,阙于宿卫,与常役所部,情状乃殊。
又兵多下番,散还本府,分道追至,不谋同辞
今殆一月方始翻覆奸状分明,此何可舍。
(隋书·许善心传)
对诏太子朝谒远游冠
公元470年
  牛弘奏云:「皇太子正大朝,请服衮冕
」帝问给事郎许善心曰:「太子朝谒,著远游冠有何典故
」对曰:「晋令皇太子五时朝服远游冠
至宋泰始六年更议仪注仪曹郎丘仲起议:『案周礼,公自衮冕已下,至卿大夫玄冕,皆其朝聘之服也。
伏寻古之公侯,尚得服衮,以入朝见,况皇太子储副之尊,谓宜式遵盛典,服衮朝贺
』兼左丞陆澄议:『服冕以朝,实著经典,自秦除六冕之制,後汉始备古章。
魏、晋以来,非祀宗庙,不欲令臣下服于衮冕,位为公者,必加侍官,故太子入朝,因亦不著。
承天作副,礼绝群后,宜遵前王令典,革近代陋制皇太子朝,请服冕。
』自宋以下,始定此仪。
梁简文之为太子,嫌于上逼,还冠远游,下及于陈,皆依此法。
後周之时,亦言服入朝
至于开皇,复遵、晋故事
臣为衮冕之服,章五虽差,一日而观,颇欲相类
臣子之道,义无上逼。
晋武帝太始三年,诏太宰安平王孚著侍内之服,四年又赐赵、燕、乐安王散骑常侍之服。
自斯以後台鼎贵臣,并加貂璫武弁,故皇太子遂著远游冠,谦不逼尊,于理为允。
」(隋书·礼仪志七。)
史序论述
公元588年
  谨案太素将萌,洪荒初判,乾仪资始辰象以正时坤载厚生品物于焉播气。
参三才而育德,肖二统而降灵。
有人民焉,树之君长,有贵贱矣,为其宗极
上天眷命,膺下土乐推莫不大方,振长策感召风云驱驰英俊
干戈揖让,取之也殊功鼎玉龟符,成之也一致
革命创制素之道稍彰,纪事记言笔墨之官渐著。
炎农以往,存其名而漏其迹,黄轩以来,晦其文而显其用。
登丘纳麓,具训诰典谟,贯昴入房,传夏正与殷祀。
洎辩方正位,论时训功,南北左右,兼四名之别,杌乘车,擅一家之称。
国恶虽讳,君举必书,故贼子乱臣天下大惧,元龟明镜昭然可察。
三郊递袭五胜相沿,俱百谷之王,并以四海自任重光累德,何世无哉!
逮有梁之君临天下江左建国,莫斯为盛。
受命在于一君继统传乎四主克昌四十八载,馀祚五十六年。
武皇帝出自诸生,爰升宝历,拯百王之弊,救万姓之危,反浇季末流,登上皇之独道。
朝多君子野无遗贤礼乐必备宪章咸举。
弘深慈于不杀,济大忍无刑荡荡巍巍,可为称首
阴戎羯胡侵洛,沸腾碜黩三季所未闻,扫地滔天一元之巨厄。
廊庙有序,剪成狐兔之场,圭帛有仪,碎夫犬羊之手。
福善积而身祸,仁义在而国亡。
天道欤?
人事欤?
别论之,在序论之卷。
先君在前代,早怀述作,凡撰齐书为五十卷;梁书纪传随事勒成,及阙而未就者,目录注为一百八卷
梁室交丧坟籍销尽。
冢璧皆残,不准无所盗,帷囊同毁,陈农何以求!
秦儒既坑,先王之道将坠,汉臣徒请,口授之文亦绝。
撰之书,一时亡散
有陈初建,诏为史官补阙拾遗心识口诵
依旧目录更加修撰,且成百卷,已有六帙五十八卷,上秘阁讫。
善心早婴荼蓼,弗荷新构,太建之末,频抗表闻,至德之初,蒙授史任。
方愿油素采访门庭记录,俯励弱才仰成先志;而单宗强近虚室类原、颜,退屏无所交游栖迟不求进益
班嗣之书,徒闻其语,给王隐之笔,未见其人。
加以庸琐凉能孤陋末学忝职郎署,兼撰陈史,致此书延未即成续。
祯明二年,以台郎入聘,值本邑沦覆他乡播迁行人失时将命不复。
望都亭而长恸,迁别馆悬壶家史旧书在後焚荡
今止有六十八卷在,又并缺落失次
自入京以来,随见补葺,略成七十卷
四帝八卷后妃一卷,三太子一卷,为一帙十卷
宗室王侯列传一帙十卷
具臣列传二帙二十卷
外戚一卷孝德一卷诚臣一卷文苑二卷儒林二卷逸民一卷数术一卷藩臣一卷合一十卷
止足一卷烈女一卷权幸一卷,羯贼传二卷逆臣二卷,叛臣传二卷叙传论述一卷合一十卷
史臣者,皆先君所言,不称名案者,并善心补阙
别为叙论一篇,托于叙传之末。
(隋书·许善心传,北史八十三)
神雀颂(并)
  臣闻观象则天乾元合其德,观法审地,域大表其尊。
雨施云行四时所以生杀川流岳立万物于是裁成
出震乘离之君,纪凤司之后,玉锤玉斗而降金版金滕以传。
陶冶性灵含煦动植,眇玄珠赤水,寂明镜灵台
莫不景福氤氲嘉贶[B245]集,驰声南、董,越响云、韶。
粤我皇帝君临,阐大方,抗太极,负凤邸,据龙图
不言行焉,摄提建指,不肃清焉,喉铃启闭
括地复夏截海剪商,就望体其尊,登降昌其会。
绵区浃宇,遐至迩安,腾实飞声,直畅傍施
无体之礼,威仪布政之宫,无声之乐,缀兆总章之观。
上庠养老,躬问百年下土字民,心为百姓
栖日浴,热坂寒门,吹鳞没羽之荒,赤蛇青马之裔,解辫请隶,削衽承风
岂止呼韩北场,远颂狼居之岫,熄慎南境,近表不耐之城。
故使天不爱道地宁吝宝,川岳展异,幽显效灵
狎素游,团膏漱醴,半景青赤,孳历亏盈
足足怀仁般般扰义,祥祐之来若此,升隆之化如彼。
登封盛典云亭白检之仪,致治成功柴燎玄圭之告。
奉常定礼武骑草文天子抑而未行,推而不有
允恭克让,其在斯乎?
七十二君,信蔑如也!
神禽显贲玄应时昭,白爵呈铁象之奇,赤雀衔丹书之贵。
班固神爵之颂,履武戴文,曹植嘉雀之篇,栖庭集牖。
未若于飞武帐,来贺文[],刷采青蒲,将翱赤罽
玉几朝御,取玩轩楯之间,金门旦开,兼留翬翟之鉴。
终古旷世未或前闻福召冥徵得之兹日。
岁次上章,律谐大吕玄枵会节玄英统时。
至尊未明求衣晨兴含章之殿。
爰有瑞雀翱翔而下
载行载止,当宁而徐前,来集来仪乘轩墀而顾步
夫瑞者符也,圣主休徵;雀者爵也,圣人大宝
谨案考异邮云:「轩辕黄爵赤头,立日傍。
占云:「土精之应。
」又礼稽命徵云:「祭祀合其宜,则黄爵集。
」昔汉集泰畤之殿,魏下文昌之宫,一见雍丘之祠,三入平东之府,并旁观回瞩,事陋人微,奚足称矣。
抑又闻之,不刳胎剖卵鸾凤驯鸣,不漉浸焚原则螭龙盘蜿
是知陛下止杀,故飞走宅心皇慈好生,而潜浮育德
面奉纶,垂示休祥,预承嘉宴不胜藻跃。
李虔僻处西土陆机少长东隅微臣惭于往贤逢时盛乎曩代
辄竭庸琐,敢献颂云:
  太素式肇,大德资生,功玄不器道要无名
质文鼎革沿习因成,祥图瑞史赫赫明明
天禄大定於铄我君,武义乃武,文教惟文。
横塞宇宙,旁疑射、汾,轩物重造,姚风再薰
燠发王策昭彰帝道,御地七神飞天五老
山祗吐秘,河灵孕宝,黑羽升坛青麟伏皂
丹乌流火白雉从风,栖阿德劭鸣岐祚隆。
未如神雀,近贺王宫五灵何有百福攸同。
孔图献赤,荀文表节节奇音行行瑞迹
化玉黼,衔环陛戟上天之命,明神所格。
绥应在旃,伊臣颂焉,永缉丹素方流管弦
颂歌不足蹈舞无宣,臣拜稽首亿万斯年
(隋书·许善心传,文苑英华七百七十八)
袁充
  字德符陈郡阳夏人寓居丹阳梁司空昂孙。
,历秘书郎太子舍人晋安王文学吏部侍郎散骑常侍
,历蒙、鄜二州司马,领太史令
大业中,迁内史舍人
从征辽东,拜朝请大夫秘书少监超拜秘书令。
江都之变,为宇文化及所害。
年七十五。
日景长表
公元581年
  隋兴已後日景渐长。
开皇元年冬至之景,长一丈二尺七寸二分自尔渐短。
至十七年冬至,景一丈二尺六寸三分
四年冬至,在洛阳测景,长一丈二尺八寸八分
二年夏至,景一尺四寸八分自尔渐短。
至十六年夏至,景一尺四寸五分
其十八年冬至阴云不测
元年、十七年、十八年夏至,亦阴云不测
周官以土圭法正日景日至之景,尺有五寸
郑玄云:「冬至之景,一丈三尺
今十六年夏至之景,短于旧五分十七年冬至之景,短于旧三寸七分
日去极近,则景短日长;去极远,则景长日短
内道则去极近,行外道则去极远
尧典云:「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据昂星昏中,则知尧时仲冬日在须女十度
历数推之,开皇以来冬至日在斗十一度,与唐尧之代,去极俱近。
谨案元命包云:「日月内道璇玑得其常,天帝崇灵,圣王祖功。
京房别对曰:「太平日行上道升平日行次道霸代日行下道。
伏惟大隋启运上感乾元景短日长近古希有
(隋书·天文志上,又见袁充传,又北史七十四)
文帝本命
  皇帝载诞之初,非止神光瑞气嘉祥应感至于本命行年生月生日,并与天地日月、阴阳律吕运转相符表里合会
诞圣之异,宝历之元。
今与物更新改年仁寿岁月日子,还共诞圣之时并同,明合天地之心,得仁寿之理。
故知洪基长算永永无穷
(隋书·袁充传)
炀帝星瑞
公元597年
  臣闻皇天辅德皇天福谦七政斯齐,三辰告应。
伏惟陛下绿图而驭黔首,提万善而化八,以百姓为心,匪以一人受庆,先天罔违所欲,後天必奉其时
是以初膺宝历正当上元之纪,乾之初九,又与本命符会
斯则圣人冥契,故能动合天经。
谨案去年已来玄象星瑞毫厘无爽,谨录尤异上天降祥、破突厥等状七事
其一,去(年)八月二十八日夜大流如斗,出王良北,正落突厥营,声如崩墙。
其二,八月二十九日夜,复有大流如斗,出羽林,向北流正当北方
依占,频二夜流星坠贼所,贼必(破)散。
其三,九月四日夜,频有两星如斗,出北斗魁,向东北流
依占,北斗杀伐,贼必败
其四,岁星福德频行京、都二处分野
依占,国家之福。
其五,七月内,荧惑羽林九月七日退舍
依占,不出三日,贼必败散。
其六,去年十一月二十日夜,有流星赤如火,从东北西南,落贼帅卢明月营,破其ㄅ车。
其七,十二月十五日夜,通汉镇北有赤气北方突厥将亡之应也。
依戡城录,河南洛阳并当甲子,与乾元初九爻及上元甲子符合
此是福地,永无所虑。
旋观往政,侧闻前古,彼则异时间出,今则一朝总萃
岂非天赞有道,助歼凶孽
方清九夷于东秽,沉五狄于北溟告成岱岳无为汾水
(隋书·袁充传,又北史七十四。)
上言炀帝年命
公元604年
  去岁冬至日景逾长,今岁皇帝即位,与尧受命年合。
唐尧受命四十九年,到上元第一甲子天正十一月庚戌冬至陛下即位,其年即当上第一甲子天正十一月庚戌冬至,正与唐尧同。
放勋以来,凡经八上元其间绵代未有仁寿甲子之合。
谨案第一甲子太一一宫天目武德阴阳历并得符同(唐尧)。
唐尧景辰生,景子受命,止合三五,未若己丑甲子支干并当六合
一元三统之期,合五纪九章之会,共帝尧同其数,与皇唐比其踪。
所谓皇哉唐哉,唐哉皇哉者矣。
(隋书·袁充传,炀帝初即位太史丞高智宝上言
又见北史七十四。)
毛爽
  荥阳阳武人陈光禄大夫左骁骑将军喜弟,为山阳太守
,授𱦨州刺史,以年老辞不赴官
律谱
  臣爽案,黄帝伶伦取竹于ㄍ谷,听凤阿阁之下,始造十二律焉。
乃致天地气应是则数之始也。
阳管为律,阴管为吕,其气以候四时,其数以纪万物
隶首作数,盖律之本也。
夫一、十、百、千、万、亿、兆者,引而申焉,历度量衡,出其中矣。
有虞氏用律和声邹衍改之以定五始
正朔服色,亦由斯而别也。
正则人,殷正则地周正则天。
孔子曰:「吾得夏时焉。
」谓得气数之要矣。
汉初兴也,而张苍定律,乃推五胜之法,以为水德
实因战国官失其守,後秦灭学,其道浸微,补缀之,未获详究
及孝武创制,乃置协律之官,用李延年以为都尉,颇解新声变曲,未达音律,故其服色不得而定也。
至于元帝,自晓音律郎官京房,亦达其妙,因使韦玄成等,杂试问
自叙云:「学焦延寿,用六十律相生之法。
以上生下,皆三生二,以下生上,皆三生四。
下生阴,阴上生阳,乃还相为宫之正法也。
」于後刘歆典领条奏,著其始末,理渐研精
班氏汉志,尽所出也,司马彪志,并所出也。
至于後汉尺度稍长。
魏代杜夔,亦制律吕,以之候气,灰悉不飞。
光禄大夫荀勖,得古铜管,校所制,长古四分,方知不调事由其误。
乃依周礼更造古尺,用之定管,声韵始调
左晋之後,渐又讹谬
至梁武帝时,犹有汲冢玉律苍梧,钻为横吹,然其长短厚薄大体具存
公元557年
  臣先人栖诚,学算于祖晣恒,问律于何承天沈研三纪,颇达其妙。
後为太常丞典司乐职,乃取玉管及宋太史尺,并以闻奏
诏付大匠依样制管。
自斯以後,律又飞灰
侯景之乱,臣兄喜于太乐得之
陈宣帝荆州为质,俄遇梁元帝败,喜没于周。
适欲上闻陈武帝立,遂又以二十管六十律,私候气序,并有徵应。
至太建时,喜为吏部尚书欲以闻奏
宣帝崩,後主嗣立,出喜为永嘉内史,遂留家内,贻诸子孙。
陈亡之际,竟并遗失
今正十二管在太乐者,阳下生阴,始于黄锺,阴上生阳,终于中吕,而一岁之气,毕于此矣。
中吕生执始,执始下生去灭,终于南事
六十律候,毕于此矣。
仲冬之月,律中黄锺。
黄锺者,首于冬至,阳之始也。
应天之数而长九寸十一月气至,则黄锺之律应,所以宣养六气缉和九德也。
自此之後并用京房律准长短官宫,次日而用。
凡十二律,各有所摄,引而申之至于六十。
亦由八卦而重之,以为六十四也。
相生者相变。
如黄锺之管,下生林锺,以阳生阴,故变也。
相摄者相通
中吕之管,摄于物应,以母权子
故相变者,异时而各应,相通者,同月而继应。
应有早晚者,非正律气,乃子律相感寄母中应也。
(隋书·律历志上)
陈伯礼
公元565年
  伯礼字用之吴兴长城人陈文帝十子
天嘉六年封武陵王
太建初为云将军持节都督吴兴诸军事吴兴太守
贪暴,免。
陈亡入
大业中,为散骑侍郎临洮太守
借纛启
  伯礼启:明愿问讯兄,前许借介纛,今进请受,愿付今使,仰干悚息
谨启
(淳化阁帖四)。
陈伯智
  伯智字策之伯礼第十二弟。
太建中封永阳王
侍中明威将军散骑常侍尚书左仆射,出为使持节都督东扬、丰二州诸军事平东将军,领会稽内史
至德中徵拜侍中、翊左将军,加特进
陈亡入
大业中,为岐州司马,迁国子司业
释智手书
  秋气凄冷愿安乐行耳。
弟子寡末,未能治道
愿欲延屈,方凭开导
今遣左右文强往,悉其一二。
弟子陈伯智和南
八月十日
(释藏起字一号,国清百录一)
第二
  弟子少奉正真,长而弥笃。
中事隙,时得用心。
至止以来,实有钦眷。
前书要师出镇讲说,未辱还告,良以郁陶
伫听之情,不忘瞬息
重遣今信,必望翻然
学徒多少,并希携带
故前有白寻勒人船,所迟来仪会言在促。
弟子陈伯智和南
(同上)
第三
  使人山返,仰具高怀
域诚不果更深为恨。
本知山水得性,为物忘怀,复须安忍
今遣迎接伫望光临
弟子陈伯智和南
高丽昆布人参等,远云是物陋返仄。
(同上。)
又与释智手书
  静惠和南:更雪寒重,愿礼忏不乃仰疲。
弟子眩恍无理,真观法师愿得入山摄虑禅寂
今以彼书仰呈,裴公又束装,待小晴通,便当就路
但观公非唯义解,诵法华,既朗慧灯,方澄定水。
仰惟,德侔安远
道迈光猷遐迩倾心
振锡云聚,绍像法于将坠。
以救昏蒙,显慧日之馀光。
用拯浇俗,兼孔山阴良田以供耕垦,姚宝安净财以给菹菜。
禅堂行就修缉粮廪不虑阙无。
诸善因缘,亦各随喜
弟子劣薄,竭诚供养
愿勿以资偫继意,徒众为忧。
凭兹福业,庶遣烦劳;藉此熏修,冀冥祐。
弟子陈静惠和南。
(释藏起字二号,国清百录二,缨字□号。
高僧·传载九句。)
解讲疏
  菩萨弟子静智稽首和南十方常住三宝幽显冥空现前凡圣
伏惟法王法力,悯三界颛愚无漏无为,开一乘奥典
深宗绝称,仰莲华立名实智难思,借宝珠而谕理。
殷勤宏接,始则大事因缘指掌言提,终令小乘解悟
须弥,掷世界未足为难;开秘密,导苍生,斯为勿易。
天台ダ游浪法门贯通禅苑,有为之结已离,无生之忍现前,仰屈来仪阐扬极教,高轩层殿,广辟齐宫,圣众云集,仙群雾委,俱奉传灯之曜,共挹悬河之流法侣忻庆神祇踊跃
弟子飘荡业风沉沦爱水,虽餐法喜,弗祛蒙蔽之心,徒仰禅悦,终怀散动之虑。
日轮驰骛羲和之辔不留,月镜临轩嫦娥之影难驻,适启金函,便收宝轴
法轮辍轸,鹫岭之说何期清梵停音,鱼山之唱方息。
有离有会,叹息奚言,爱法敬法,潺湲无已
谨于今月十三日,解讲功德,仰设法会,并度人出家
观音菩萨法身大士,拯危拔难,利益人天,奉造灵仪即日镕铸
用斯福善上资清庙圣灵
又奉为即日至尊,愿御膳胜常安德宫太后菩萨寝兴纳豫,皇太子起居万福诸王诸主,咸保嘉庆
末及弟子自身,并息谌等。
内外眷属一切因缘寿命长远身心快乐
唯愿显扬三宝通达五乘,戒与秋月俱明,禅与春池共洁。
生生世世,与讲众黑白见闻觉知,恒结善友,恒将济庆,还同智积。
奉智胜如来,便似药王雷音种觉,或见生安乐世界,或处兜率天宫,俱荡三乘行,俱向一乘道,恒沙菩萨为等侣,恒沙国土佛事得法自在得心自在同修七觉分同趣三菩提
虚空有边,此愿无尽
仰希幽显证明法界怨亲,同入愿海回向萨云,若为无所得故。
(释藏起字一号,国清百录一,又缨字□号,续高僧·智ダ传,载有二十三句。)
  热甚,汝习读为劳。
吾疾劣,遣不具
伯智疏。
(淳化阁帖一)
  寒严,比气力何似
仆疾劣甚,情想遇今信旨此不多。
陈伯智疏。
(同上)
陈叔怀
公元569年
  叔怀未详
(陈书无其人。
阁帖释文题为长沙王叔怀,未知何据。
宣帝第四子叔坚,太建元年封长沙王,官至荆州刺史中军大将军
陈亡入更名叔贤
大业中,为遂宁太守
无叔怀者也。
姑录之,俟考。)
  云须𠎭。
吾既不司,此行极是
园中始发,既无工力治未花之与𠎭,今付此不多。
叔怀答自足何用此花。
(淳化阁帖一)
陈叔文
公元575年
  叔文子才陈宣帝十二子
太建七年封晋熙王,授侍中散骑常侍、宣惠将军,进轻车将军扬州刺史
後主即位,迁持节江州刺史,徙信威将军湘州刺史
陈亡入,授开府,拜宜州刺史
文帝
  昔在江州已先送款
乞知此情,望异常例。
(陈书·晋熙王叔文传)
致书秦王请降
  窃以天无二日晦明之序不差;土无二王,尊卑之位乃别。
车书混壹文轨大同
敢披丹款,申其屈膝
(陈书·晋熙王叔文传,隋行军元帅秦王至于汉口叔文巴州刺史毕宝等请降,致书于秦王。)
陈渊
公元588年
  字承源陈後主四子
至德初封始安王,拜军师将军扬州刺史
祯明二年,立为皇太子
陈亡入
大业中,为χ太守
唐武德初,为秘书丞
卒官。
释智为戒师书
  渊和南:仰惟化道无方随机济物卫护国土,级引天人,昭烛光辉,托迹朋友比丘入梦符契之像久彰,和上来仪高座之德斯炳。
是以翘心七净渴仰四依,庶三自之归可弘,五戒之法永固
窃寻内外两乘大小二教,重道尊师由来尚矣。
伏希俯从所请,世世结缘,遂其本愿日日增长
今月十五日,于崇正殿设千僧法会奉请菩萨戒师
谨遣主书刘璿,略申诚款,殊未宣悉。
弟子和南
正月十三日
(释藏起字一号,国清百录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